水上公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3:10

水上公园篇1

它位于中学教学楼的北面,包括三大景点,最北面的是荷花池,茶叶像一把把小伞,为荷花遮挡太阳。夏天的时候,我刚走进公园,就随风飘来了一阵清香。我想:荷花一定绽开了吧?一定很美吧?我迫不急待地往荷花池边跑去。“哇!太美了!”我不禁赞叹到。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莲蓬好像婴儿,躺在花瓣编成的摇篮里睡大觉呢!如果你一眼望去,荷花池就像一幅美丽图画,还散发出阵阵清香。

紧挨着荷花池的,就是那清澈见底的人工湖,说它清澈见底一点也不夸张,连水底的小沙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水里有许多金鱼,俗话说得好:水清则无鱼。我就有些疑惑了,为什么这么清的水里能生活许多鱼呢?带着这个疑问回家问爸爸,爸爸说:“因为水底有许多水藻,鱼可以靠它生存。”我终于明白了。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着,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如果游人给它们喂食,它们就会不约而同,飞快地去抢那些食物,食物吃完了,鱼儿也游走了,只有水波还在荡漾。

人工湖的西面,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它们好像是一个个卫士,守护着我们的水上公园,又好像那些勤劳的人们,为我们打起了一把把绿伞,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绿荫。每到春节前后,树上就挂满了彩灯,五颜六色的彩灯,把水上公园装扮成了一座不夜城,这里就好像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看看这棵树,树上好像挂满了锋利的宝剑,在和人们示威,谁敢来碰我……

水上公园篇2

我见过山势险俊的武夷山,也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但我还是最喜爱家乡那美丽的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湖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湖水静静的流淌着。湖的四周种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一棵紧挨着一棵。一座弯弯曲曲的石桥横跨湖面。湖中央还有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亭子旁边有座假山,常常会有几只小鸟停在那儿唱歌;鸟儿飞走了,但它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水上公园的傍晚是热闹的,湖对岸涌动着一条人流,学生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朝家走去。妈妈拎着菜、水果,急匆匆地往家赶。一些老人早早地吃完饭,在湖边散步,老奶奶伴着音乐,面带微笑地跳起了健身舞。公园里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爱家乡那美丽的水上公园!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三小二年级:汪妍钰

水上公园篇3

入夜,我和爸爸妈妈信步来到了水上公园,走上了公园西边的小木桥。风迎面从水上吹来,让人暑气顿消。走在小木桥上,我们听见了一阵阵蝉鸣,一声声蛙唱。夜空中的月亮倒映在马颈港上,就好像是仙女经过这儿时,落下的一条黄色的飘带,美丽极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中心广场。才发现,夜晚的水上公园别有洞天。在影影绰绰的树木间,暗绿的草丛里,有许多美丽的彩灯:在小路上给人指路的“小矮人”灯,颜色渐变的“高个子”灯柱,变幻莫测的“蛇形”灯……这些灯把水上公园装点得更加瑰丽多彩。人们在锻炼,在散步,在……却都是低声细语,生怕打破了这一份宁静。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大理石砌成的五孔桥上。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无比清凉。抬头仰望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真亮啊,像一个盘子,像一个大月饼,像……对面黑乎乎的小岛,笼罩在月亮的清辉下,显得更加神秘。我不由得心想:那小岛上到底有什么呢?

水上公园篇4

水上公园真好玩梅黛雅说.。李明说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你永远也看不完。小时候我就喜欢到这里来。大家当然都很喜欢来这里了。没想到这里的梯子竟然是木头的。并且这里的水很多。大家一起去玩水。没想到男生们都过去了。大家在那里看到一个很漂亮的一个亭子。和岛屿一个样子。蓝菲琳说;她和妈妈去过济州岛去。那里很好玩。这时候欧阳雪来一条短信。说她的妈妈和她一起回国来。妈妈在家里待半个月。上学了,妈妈也走了。梅黛雅给欧阳雪发了一条。就去租船去那个亭子去玩。

那里的风景真的很漂亮。基本能把大部分的景看完。并且还有点古代一点。和大花园一个样子。张雪就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她非常喜欢。大家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买点。大家都吃了起来。到了12点大家想去别的地方去玩。但是没有船。这可怎麽办。女生都急了。没办法只好绕远路了。大家又去了一个长廊。长廊里有着许多的植物。并且还有租船处。大家可以玩划船。其实大家很喜欢玩的。就租2个船。大家都玩了起来。那是一个2个人登的一个船。没想到,张新宇为了玩水。竟然过去了。并且身上湿漉漉的。很好玩。让你玩吧,蓝菲琳说。蓝菲琳就是厉害,班里的学生都怕他。她喜欢吓唬人。张新宇都哆嗦了。只好大家回家了。

李明的奶奶问你们玩完了吗。李明说恩。奶奶说;景多了,谁也看不完了你们就看完了。啊,还有呢。大家说。晚上梅黛雅和爸爸聊天说今天没有照片。就是因为张新宇掉河里的事情。爸爸说;现在就我在家呢。你妈妈还是不知道的好。为什麽。梅黛雅说。爸爸说如果你妈妈知道了。她肯定不让你出去玩了。还是不和她说了。不然知道太多也没什麽用。张雪敲了敲门。说梅黛雅我们明天的任务取消了。梅黛雅说;为什么。张雪说因为张新宇感冒了。我们还有要多玩一天呢。我们去看看吧。梅黛雅说。

水上公园篇5

一路上,我们看见了金灿灿的稻子,绿油油的草地。进了水上森林公园。啊!公园真大呀!到处都长满了水杉树。高高大大、笔直笔直的水杉树站在蓝天白云下,像一排排整齐的巨人。

往里走,来到了乘竹筏的地方。我和妈妈兴奋地走上了竹筏。竹筏顺着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漂着。撑竹筏的人灵巧地让竹筏在水杉林中穿梭。风儿吹着树叶沙沙地响,像是在给我们唱歌;鱼儿缓慢地游着,像是在给我们引路;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迫不及待地拍下了这幅美丽的景象。

下了竹筏,我和妈妈看到一群在湖水中戏水的野鸭,竟然飞了起来,一只接着一只,像一架架小飞机,掠过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水上公园篇6

关键词: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手法

在寒地城市公园中,空间水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其空间水景观的营造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建设的美观度,而且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在目前的寒地城市公园中,人们对空间水景观的营造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园设计者们在设计手法上不断创新,以期在感官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从而使得寒地城市公园的空间按水景观营造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1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发展概述

城市公园是人们共享的活动场所,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绿化的面积,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公园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还原和保护,使得人们可以在休闲时,感受到自然环境,满足了人们的返璞归真的要求。我国在古代,对于园林的设计主要集中于空间水景观的设计。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能够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在古代,园林的水景观通常都会采用静水设计,再配以亭台楼榭等辅助建筑物,使得园林的空间景观设计更为丰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现代的城市公园中,水景观中融入了流动水设计,虽然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但是在设计的整体性上来看,我国的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仍然缺少创新,尤其是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营造,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的制约因素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寒地城市对于公园的水景观营造越来越重视,在公园水景观营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城市对公园水景观设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但是在水景观设计的质量上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很多的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在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水景观设计具有了多样性,但是其中还是具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其在设计时,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设计规划,使得公园水景观没有季节性的变化特点,在形式上会给人造成一种单一感。另外,由于寒地气候气温较低,在设计时,对于气候特点因素的考虑不够全面,从而使得景观出现冻胀破坏的问题。寒地城市对于公园水景观的维护做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在管理意识上较为薄弱,对于周围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没有做到具体分析,在水景观设计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使得后期的维护费用增加等等。这些制约因素都严重影响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对于气候因素的考虑不周,使得冬季水景观的观赏效果不够理想,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城市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对公园水景观中的各项制约因素如何进行合理的解决,以推动寒地城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寒地城市公园最主要的讨论课题。

3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的手法

3.1衬托

水景观是公园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公园景观中,水景观一般起到的是一种衬托的作用,能够使得城市公园更具有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水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考虑都整体的效果,在不影响公园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水景观的营造,从而使得公园的空间景观效果更加的突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感官享受。在对水体形式进行选择时,要注意根据公园设计的主体概念,综合考虑水体的性能以及基本形态,从而保障选择水体形式与公园景观相符合,达到衬托作用。

3.2仿形

在公园空间水景设计中,常常结合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动态水体形式,并将这些形式融合于公园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可亲近、可欣赏的水景观。而静态的水体是指不流动、相对平静状态的水体。它的形态通常由岸线的形状表现出来的,以规则式水池和自然式的水塘等形式出现,是公园空间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组景手段。这种状态的水外形呈几何规则式,水际线条挺括分明,具有宁静、平和的特征,给人们舒适、安详的景观视觉印象。

3.3借声

声音在水景观环境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重要因素。我们似乎完全习惯了水的语言、冰消的滴落与汩汩声,惊涛激岸的碎浪声和水边的鸟鸣声声,我们几乎可以用耳朵欣赏。水体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至上而下流动,都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音响,可形成一种听觉美。借助声音能使水景观环境中出现听觉享受,并引起人们联想,恰当的运用水声可产生十分惊人的效果。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时,通过借声的手法能削弱噪音的影响,水声给人宁神镇定的作用,使周围的空间变得更加恬静,创造出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听空间,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

3.4点色

水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通过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中悬浮物以及水分子的选择吸收与选择散射的耦合作用,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是构成水景观色彩美的重要内容。公园空间中的水在建筑、林地、山石中可起到点色和破色的作用。水色在水景观中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宽阔的水面能映衬出周围的环境变化。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3.5光影

水是无色透明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水能够形象、不夸张地反映出周围物像。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山、石、树、建筑等,都会在水中形成倒影。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在水面上看到物体的倒影,却有浮游飘洒的情趣和飘渺、神秘的联想,它为单一平静的水面增光生辉。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影、逆光、反射等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更应该结合水的水的色彩和光影,给人营造一种清新、亲切、平静、透明的美感。

结束语

水体本身的可塑性极强,寒地城市的水景观依据四季不同的形态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水景观给寒地城市的居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如果能结合寒地城市的气候特色,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水景形式。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寒地城市景观的生机与活力,有益于寒地城市人们的身心健康并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1]毛开宇.适应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建设思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3).

水上公园篇7

关键词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雨水利用;途径;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251-04

据统计,2008年底北京市区园林绿地面积已达40886.43hm2,其中包括公园绿地在内的公共绿地面积11199.53hm2。如果按照植物养护每年用水量0.3m3/m2计算,全市公园绿地每年需水达12265.93万t。

按北京市绿化的总体要求,2010年市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应达65km2,人均公共绿地10m2。要完成这一目标,水资源将会成为最大的限制因子。由于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城市绿地中的耗水大户,由于面积大,绿地集中,地形变化丰富,也最利于发展集水、节水园林。按《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要求,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以提高绿化用水效率。因此,发展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已成为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1-2]。

1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是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颈瓶。据水资源供需分析,2010年将缺水11.82亿~19.96亿m3。全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日趋严峻[3]。北京早已从以前的“水资源紧”发展到今天的“水资源危机”了。

随着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园林绿化的供水压力随之增加。园林绿化浇溉方式由胶皮管灌溉过渡到喷灌或滴灌,目前喷、滴灌成为北京城市绿化最主要的节水灌溉形式。北京城市绿地应用最广泛的喷灌系统为管道式喷灌,其中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占全市喷灌面积的90%以上,另一种为半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这些措施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中的灌溉用水。通过实地调查表明,北京园林绿化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饮用自来水或地下水,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这是当前北京市绿化灌溉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北京降雨集中在汛期,城区80%以上的雨水没有得到利用,白白流入市政管线,给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压力。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mm,若按年平均降水为600mm、市区面积735km2计算,年平均降水约44.1亿m3,由于集水措施不完善,仅市区每年就有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能把这些宝贵的雨水充分收集并加以利用,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绿地灌溉的需要。

根据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充分利用公园等大型绿地的优势,研究开发园林绿地中的降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成为缓解北京城市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4]。

2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

2.1我国雨水收集系统状况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懂得使用雨水来灌溉植物,如北海公园团城是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中较好的实例。团城行宫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单元。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5.64m。地形的特殊性导致了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只有来自天然降水,很难从湖水形成的地下水得到补给。因此,团城内并没有设地面排水明沟和在城墙上设置泄水石槽(吐水嘴),地面干铺倒梯形青砖和深埋渗排涵洞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并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节水型园林的重要性。例如杭州、济南、成都、包头等城市在节水型园林的建设上初见成效。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节水型园林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北京景山公园参照团城雨水利用的原理,设计了山顶汇水渗透设施,山腰集水系统、山下蓄水系统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植物园挖掘人工湖,蓄积雨水和洪水,不仅解决了雨季雨洪外流浪费的问题,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景观;陶然亭公园、中山公园等也通过铺设渗水路面、设置下凹绿地等措施对雨水进行了利用。

北京的德胜公园、玫瑰公园、顺成等公园积极响应“节水”口号,在大型绿地的建设方面利用透水砖进行铺地,铺设率达到100%。此外,月坛公园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于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2007年收集雨水近800m3,收集到的雨水全部用于浇灌、洁厕,有力地支援了园林与环卫用水。

2.2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降水的收集利用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日本东京有8.3%的人行道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使雨水渗入到地下汇集后利用。澳大利亚在城市内设有2套集水系统用以汇集雨水,一套是生活污水集水系统,另一套是雨水汇集系统。

美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非常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其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很多城市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规定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就地滞洪蓄水”。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如达拉斯城市水资源利用协会每年举行节水公园旅行、洛杉矶水电局支持的以节水为主题的鲁米斯庭院样板花园等。同时,管理部还向公众展示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并提供适宜当地的耐旱植物资料,以鼓励人们建立节水型景观。另外,美国在许多州广泛推行“耐旱风景”。一片耐旱的美化场地,一般可节水30%~80%,还可相应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这种方法作为节水和改进城区环境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园林对水资源的消耗。

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能够解决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例如,位于柏林市中心欧洲最大的商业区波茨坦广场,规划了13042m2的城市水面,占总用地的19%,总共可收集容纳15000m3的雨水。通过合理的生态水景设计,广场成为具有浓厚自然气息,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汉诺威“变化花园”的水园、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和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也都充分利用天然的雨水创造出迷人的景观。此外,德国所有新建小区均需带有雨洪利用设施,否则需缴纳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此外,雨水开发利用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丹麦、以色列、英国等国家[5]。

3城市公园绿地雨水综合利用途径

3.1公园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和利用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公园道路、广场利用透水性地面可以有效增加地面的渗水性,有效回补地下水,常用的透水材料有渗水性地砖、嵌草路面和草皮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6]。其中渗水性地砖有良好的渗水作用,砖是渗水的,且砖为倒梯形状,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处由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适合于公园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地面。嵌草路面、草皮砖很好地与地被植物相结合,使绿地具有连贯性,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也有良好的渗水作用。嵌草路面用于铺装天然块石或预制块料之间留出一定间隙,填充种植土;草皮砖中间有空洞的各种形状,铺装砖,中间可种植草坪及地被植物,孔隙率为20%~50%,多用于居民区、公园人流量较少的游步道或人行道。卵石、碎石、木屑等松散粒料铺装有较好的渗水性,但附着性差,不易管理,在开放性公园应慎重使用。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透水性好,但造价高。多孔沥青有2层结构,上层沥青的孔隙率12%~16%,下层沥青的孔隙率为38%~40%,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多用于停车场,国外应用较多,国内应用较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1.1公园大型广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公园广场为透水性生态型铺装时,可直接将雨水渗入地下,以有效回补地下水;广场为不透水性的硬质铺装时,可在广场周边修一定数量的渗水井,汇集于渗水井中的雨水再通过收集管引入蓄水系统;或在其下面设滤水层,将雨水经过滤后引入滤水槽再入蓄水系统。

3.1.2收集道路雨水。公园绿地中不透水性路面的雨水收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案:一是利用道路与绿地的高度差进行雨水收集。人行道高于绿地5~10cm,并考虑到绿地积水问题,路边绿地植栽较耐涝植物,同时应做好雨水的收集及排水处理。雨水收集可通过设于道路两边的雨水口汇集至路面下的雨水管道,最后汇入集水池。雨水口可设于绿地或隐蔽于花坛之中,美化周围的环境。二是对较窄的人行道,其道路可用石块或卵石铺成,缝隙间用泥土或砂填充,成为透水地面。庭院及其道路渗入地下的雨水可引入蓄水池备用,或使雨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三是对主干道两旁的人行道,除使用透水、透气性好的铺装外,为了保证两边树木能合理吸收利用雨水,应合理设置人行道坡度。

3.2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

公园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公园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地形地貌进行组织,宜采用暗渠收集雨水,即将屋面、墙面、阳台及散水等处的雨水引入环形滤水槽,槽内铺设卵石或砾石等滤水材料,雨水渗入滤水槽,再入蓄水池,或经汇水管与地面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的种植槽相连,用于浇灌植物。公园建筑屋顶收集雨水的利用与道路相近。其中“高花坛+低绿地+浅沟渗渠渗透”效果较好,即屋面雨水先流经高位花坛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起通过低绿地,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渠继续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再排入集水坑塘或人工湖。如朝阳区水碓子小区将屋顶雨落管连接到小区的绿地中,使降到屋顶的雨水全部进入绿地浇灌植物或入渗补充地下水。

3.3公园绿地利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

利用公园中大型绿地地形变化丰富的优势,合理利用现有绿地积蓄雨水。如下凹式绿地,其蓄渗效果最好,可采用坑塘或水系收集雨水;在不易形成地面水景的区域,建造雨水的收集储存系统,可建造地下大型贮水池,并配套节水灌溉措施。同时,因地形的水分状况和植物的需水特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3.3.1山坡绿地。景山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由花管、地井、蓄水池和植被四部分组成。山顶万春亭附近4000m2范围内埋设600多个带孔花管,每个能保住25kg雨水,并随时向周围土壤渗排。此外,顺着山坡挖设地井,井井相通,上面的井满了,雨水可以流进下面的井,而每个井在地下不同高度上均向周围土壤中伸出带孔管道进行渗水。在所有井都蓄满的情况下,山下还设有蓄水池,需要时抽水上山,保证让所有雨水都成为有效水。

3.3.2微地形绿地。微地形绿地在下凹式绿地处做好雨水蓄渗措施的同时,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降水。近年来,一些厂家生产的硬质聚氯乙烯双螺纹集水暗管,其双螺纹管壁上冲有排列整齐、大小适中、分布规则的集水孔,并在集水孔表面缠绕丙纶纤维,防止泥土渗入,可配合大型集水井用于大片绿地的集水、排水、渗灌等,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3.3.3公园林地。公园中以树木为主的大片绿地,可根据不同林木根系分布规律,设计集水地形,形成集水坑塘,以坑塘为中心,合理配置乔、灌、草。公园绿地中的乔、灌木,可在适宜位置设置大型渗水井,下面布置地下输水毛管,输水毛管可根据灌木分布状况,直接铺设在根系周围;大树及古树可围绕每1棵树根系布置1条或几条环状灌水管,其上设有多个出水口滴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智能化浇灌系统可以将土壤水分、植物生长、蒸发、蒸腾等各种环境信息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比手动或半自动灌溉节约50%用水量,约100万m3。

3.3.4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优化园林植物配置,合理使用乡土树种和适生耐旱树种。城市园林绿化应该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试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努力提倡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杜绝“以草代树”现象。有研究表明,在栽植之初,1株乔木与1m2草坪对浇水量的需求比为1∶3,随着乔木的栽植成活,乔木对浇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少;在乔木成年之后,二者的差距更是大得惊人[7]。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参考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体系,从而实现集水节水目的。大量应用耐旱植物,耐旱植物包括旱生植物、中生植物的耐旱种类,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如柽柳属,植物花期各异,花色多种多样,花期从早春至深秋,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城镇园林绿化的理想灌木。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对发展节水型园林具有重要的意义。柳荫公园、月坛公园和水碓子小区等单位在绿地建设和改造中,将冷季型草坪草更换为对土壤、水分等要求不高且适应性强的麦冬等植物,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浇水次数,同时注意全面考虑绿地功能需求,给予适当的养护。

4北京市园林绿化节水的实践

4.1月坛公园

4.1.1雨水收集系统。公园于2004―2007年进行全面改造,其中位于南园地下的原天外天市场(地下人防工事)因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南园改造工程对其进行改造回填,利用废弃人防工事和公园雨水管线建造了4.45万m2雨水收集蓄水池利用系统,修建后的雨水回灌系统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统(图1、图2),增加汛期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并且经过滤、加压后,用于月坛南园内的植物绿化(图3),喷灌工程用水,以及供应月坛内公共卫生间内的冲厕卫生用水,通过以上设施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利用。整套系统包括一个总容积为390m3的蓄水池、矩形收水池、过滤井、溢水设备,为绿化喷灌设计的过滤设备及加压设备、为安全考虑的溢水设备及自动排污设备。

4.1.2利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月坛公园道路、广场的铺装总面积为8.5万m2,其中透水性铺装6000m2,占总铺装面积的7.1%。利用透气渗水砖具有透气透水的特性,保证植物的根系处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下雨时雨水一部分会自动渗透到砖底下直到地表,一部分会保留在砖里面,雨水渗入地下滋润土地,节约了水资源。园内绿化面积3.8万m2,其中改造下凹式绿地面积1.5万m2,据实际测量,月用水量为3672m3,实现喷灌及部分滴灌后可节水40%(1468.8m3)。由于地形上的变化,促进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开展,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做到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园林喷灌不但具有节水、节能、省时、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而且还具有增强园林空气湿度、降低园林环境温度、增加园林水动景观效果等其他优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4.1.3实现景观水再利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水景,如喷泉、瀑布等,一般都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水景中更换的水或雨季溢流的水都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了很大浪费。月坛公园南园在改造中建成了350m2的中心景观水景“月华池”,既是游人秋天赏月听泉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公园的雨水调节池。利用景观水池作为天然的蓄水池,不仅可以调节水量,而且可以作为景观用水,一举多得。水池不仅是公园里的重要景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调节着公园里空气的湿度。每到雨季,水池可以大量收集雨水,雨过天晴之时,月坛公园的工作人员就把水池收集的部分雨水引到绿地中,用于浇灌花草树木。月坛公园将更换和溢流的景观水排入雨水蓄积池中,用于浇灌绿地。在节约自来水的同时,也保证景观水的水质。

4.2万寿公园

北京万寿公园于2004年6月进行改造,从节水、环保角度出发,建成了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的典范。公园在改造中新建雨水回灌系统,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统,增加汛雨对地下水及土壤水的入渗补给,起到节约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同时,园内安装绿地喷灌设施,避免绿地用水漫灌,并将园内道路广场全部改为透气渗水铺装,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而且,公园景观用水使用后又用于草坪和树木灌溉。以前,公园每年绿地养护需要用水3.6万m3,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每年公园可节约用水1万m3以上,满足需水量的1/3。

4.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的同时,同步建成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其中奥运湖全年可收集雨水150万t以上,用于景观补水和冷却用水,雨水综合利用率将超过80%。园内170万m2建筑,全部建有雨水收集装置,仅屋顶集雨面积就达23万m2,雨水被收集加以回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国内第1个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的大型城市公园,总面积约680hm2,全园雨洪利用率高达95%,按北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20mm计算,公园全园年雨水回收量达134万m3[8](图4)。

4.3.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水源的广泛开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屋顶、路面、广场安置集雨管);重视中水利用;利用附近河水。二是雨水的多次利用。中轴路两侧林地缓坡下缘、天井及广场绿地都采用管道渗透技术。绿地吸水饱和后,多余水沿管道汇入公园的湖池之中。三是将生态技术与景观娱乐相结合。水体处理过程中的沉淀、加氧等工序,结合为湿地、喷泉叠水等景观;其他使水流动的装置融入娱乐活动之中,如锻炼用脚踏机,带动水流发电、提水等。

4.3.2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措施。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标准采用1年的雨水设计重现期。流量计算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径流系数采用绿地0.2,山地0.3~0.4,建设区0.55。具体措施为:土壤径流入渗系统由雨水收集、入渗设施等组成;渗排组合系统由雨水收集、排放和入渗等设施组成,设施基本沿道路设置;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和排放管道等组成,设施基本沿道路设置;北园部分区域利用自然地形的低洼地作为汇水区域,低洼地的下部铺设碎石等形成蓄水层,低洼地内种植耐水湿植物,形成良好景观效果。

5结语

为降低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市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水型喷灌的安装和改造。目前各城区主要使用微喷,与粗放型用水方式相比,节水率可达到50%。使用微喷进行灌溉最高节水率可达到1t/m2,按照大面积绿地的节水投资(20元/m2),6年内即可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应考虑北京市缺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树立“小雨是硬币,大雨是支票”的理念,最大可能地截留雨水和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由耗水大户变为节水型园林。若能提高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功能,可使北京园林绿化事业更上一层楼。全社会应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型园林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都来关心节水、集水工程,共同出谋划策,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功能水平,减少城市园林绿化水资源的支出费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城市水资源,实现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参考文献

[1]古润泽.努力建设北京城市的节水型园林[C]//城市大园林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赵良军.新世纪北京市的集水型园林[C]//城市大园林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北京市水利局.北京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4]颜昌远.水惠京华[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韩秋筠,付军.节水型园林中国新型园林主要建设模式[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1):65-68.

[6]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市雨水入渗设施的研究[C]//新世纪中-欧大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社不祥],2001.

[7]史九玲.如何构建节水型绿地[J].河北林业科技,2007(4):67.

[8]胡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水收集系统[J].建设技术,2008(13):76.

水上公园篇8

关键词:张公山公园;改造;提升;绿化;景观品质

abstract:accordingtohillparkinfrastructureisold,greenseedlingsuneven,architecturalstyleisnotuniform,supportingservicesandfacilitiesarenothomogeneousandotherissues,cityhallin2012bigconstructioninvestment,updatedandimprovedroads,drainage,integratedpipeline,lighting,landscapingandbarrier-freefacilitiesandotherinfrastructure,improvethelogosigns,trash,gardenchairsandotherservicefacilities,combinedwiththegeneralpublicdemand,enlarge,mergesomevenues,toincreaseculturalconnotationandthemepark.

Keywords:amalemountainpark;modification;ascend;green;landscapequality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张公山公园的基本概况

张公山公园位于东海大道北、张公湖西(湖中有张公岛)、涂山路南、张公山路东,公园改造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是蚌埠市一座综合性公园。1973年,市政府决定利用张公山与化陂湖的自然风景和优美环境,将此山辟为公园。1983年7月1日,张公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设有儿童乐园、动物园、游船码头、园中园、望淮塔、月季园、水边餐厅、半山茶室等游乐、休憩设施,是集观赏、游乐、休闲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公园历经近三十年的对外开放,现有设施相当陈旧,功能上已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市民希望公园改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设施品质。合理区分各区域功能及规模,适当增加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满足市民游客的休闲、健身等需求,重点提高和完善与市民游客关系密切的厕所、标识标牌、垃圾箱、园林座椅等服务设施,完善各种无障碍设施,使公园成为真正的开放空间。

(二)注重完善公园防灾避险功能。张公山公园增建应急管理房给排水管道、厕所、电气、亮化、局部大面积广场及空旷草坪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应急避难功能,增建和调整空间场地布置,以适应临时安置、应急指挥等需求,提升防灾能力。

(三)注重环保理念,推进节约型绿化建设。加强雨水收集,把雨水汇集至张公湖,污水由提升池经张公山公园北侧进入张公山路污水管网(公园南侧暂无污水管网)、喷灌、立体绿化等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

(四)打破原有封闭格局,促进公园与城市的相融。梳理公园建筑设施,增加绿地比例。改造公园南北主入口,进行敞开式设计理念,提高公园边界的透空率,促进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真正融合。

(五)注重科技先行,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建设视频监控、电子显示等设施,提高公园安全防范能力,实现游人量统计自动化及气象等信息的实时;科学合理推广应用乡土植物品种,优化公园植物配置,增加山体色叶树种,提升公园绿化景观。

三、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一)调整改造内容有市政道路(一环沥青路面)、管线、给排水、园林绿化、广场铺装、景观小品、园林建筑、水上景桥、木栈道、照明通信与智能化、原有建筑立面改造、动物园搬迁等。以及二年养护等组成。其中建筑部分分为拆除、修缮、翻建、改建、新建等。拆除项目主要有原有动物园、南入口不协调的园林建筑、儿童乐园部分游艺设施、北入口喷泉池、原有一条水泥路面等。

(二)翻建、改建和新建项目主要有、水景咖啡厅、山顶小卖部、半山茶社、门卫、厕所、水边餐厅、游船码头、部分自然驳岸等。

(三)园林小品项目有景观亭、木栈道、木栈桥、自然驳岸、中轴线铺装、亲水平台等。

(四)重点建设内容有南门主入口“珠蚌迎宾”雕塑,景观中轴线等。

(五)绿化工程重点是通过尽量保留原有较好、较大树木、不破会山体绿化,以及调整、新增等方法使乔木林冠线更加完整、树木色彩更加丰富以及景观更加迷人。

(六)总体水电分为室内、室外两大部分。室内水电主要集中于新建建筑,而室外水电以庭院灯、草坪灯及景观亮化等照明系统为主。弱电系统以音响、电话线、网络为主。

四、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

(一)为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任务,市住建成立了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指挥部,下设施工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市园林处具体负责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二)市园林处及时组织了技术和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管理工作,并按规定招标由蚌埠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就本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监理,施工单位为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坚持每周工程例会制度,尽量把施工工作细化,抓质量、抓进度、抓落实,把由于动物园搬迁而致使工期延后等困难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五、改造后品质提升成果

(一)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通过上下水管线更新,雨水进入张公湖,污水管纳入市政统一管道;变压器、电缆线更新扩容,增加了路灯、亮化、音响和监控设施;道路更新为沥青路面,确保游客安全行走;建筑、构筑物拆建或维修,确保使用功能和美观需求。

(二)服务功能的扩大和提升。利用原有南入口杂树混乱、建筑破旧改建成南入口景观雕塑、高档大草坪、中央景观轴,在保持原有大法捂林情况下改造成老年活动广场;建筑物使用功能调整,增加志愿者工作室、管理用房及厕所;完善和增设无障碍通道,确保残疾人自由出行;张公湖湖边增建亲水平台提供游人戏水场所,增建木栈道、木栈桥使游人前往张公山桥东绿地及张公岛(张公湖中心岛)提供了便捷;园内增添园林座椅、垃圾箱,使配套设施更趋合理性;标牌设施的更新方便游客的游园所需等。

(三)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张公湖西岸采用自然慢坡驳岸及水边长廊形式,确保游客在岸边观湖安全;在公园各主入口、广场周边、一级道路、上山木栈道、山顶广场、望淮塔等游人集中的地方增设监控探头。

水上公园篇9

一、神仙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受神仙思想影响较大,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于兰池宫中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历代宅京记》引《秦记》云:“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1]p43汉武帝造昆明池,班固《西都赋》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2]p316都想把神仙境界搬进自己的园林,向往与神仙接近。唐朝王室人员多受道教濡染,曾有数位公主入道观,唐代公主在庄园的建造上也热衷于摹拟道教中的神仙境界,比之秦皇汉武,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公主庄园“飞桥象河汉,悬榜学蓬莱”(赵彦昭《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3]卷103“穿池叠石写蓬壶”(韦元旦《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3]卷69“主第岩扃架鹊桥”(赵彦昭《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91让人一走进公主们的庄园,“往往花间逢彩石(彩石:织女支机石),时时竹里见红泉(红泉:绛河之水,即天河之水)”(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73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触上仙物,稍不留神就会踏入仙境,正如上官婉儿一走进长宁公主的庄园,就觉得自己是在“逾昆阆,迈蓬瀛”(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一),[3]卷5有了别样的感觉。连皇帝驾临,也是在“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73使文士大臣们身临此境便“不羡乘槎云汉边”(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73因为公主们的庄园宅第已胜似仙境楼台。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意识中,普遍存在着“仙人好楼居”的想象,这在公主们庄园宅第的建造上有明显的反映。她们要么把亭台建在水边池畔,要么把楼阁筑于山颠云霄,以期更能与神仙接近,甚至在云出雾没的楼阁中寻找一丝成仙飞升的感觉。如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云“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3]卷96卢藏用《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云“皇女琼台天汉浔”,[3]卷93苏颋《夜宴安乐公主新宅》云“仙使高台十二重”,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参差台榭入烟霄”,[3]卷91岑羲《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云“银榜重楼出雾开”,[3]卷93萧至忠《陪幸长宁公主林亭》云“画桥飞渡水,仙阁迥临虚”,[3]卷104公主们的琼台楼阁就这样倩影憧憧,迥入云霄,给人以人间不在、天上才有之感。

二、人工山水园林景致的建造

中国古典园林往往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下,在自然地势山体水貌的基础上,叠山理水,营造人工园林景致。秦始皇在上林苑中开凿长池,引入渭河水,池中又叠土砌造蓬莱山。汉武帝在建章宫摹拟云南洱海开凿昆明池,池中堆土成洲岛。两者开了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先河。[4]p1073南北朝时期,造园风气大盛,人们积累了一些叠石为山的经验。至唐代,人们更加懂得了积石、累石、叠石的妙处,积石、累石、叠石艺术得到广泛应用,唐人记录中已大量出现。[5]p262一271而理水则可利用水的静态的美和动态的美来营境造景,正如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园冶图说》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6]p48初唐公主们的庄园宽广延绵,在庄园景致的建造上,以写实性山水为主,辅以写意性的摹拟造景,以造型优美能引发联想的山岩水态造境,点缀渲染,增添园中趣味和浪漫情调。据《资治通鉴》载,安乐公主凿定昆池,累石像华山,引水像天津,[7]卷209如韦元旦《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描绘安乐公主的庄园“穿池叠石写蓬壶”,[3]卷69引人联想无边;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六描述长宁公主的庄园“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3]卷5引得文士大臣在游赏中诗情萌发,禁不住“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二十一)。[3]卷5沈佺期《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描绘太平公主的庄园,石则“寻河取石旧支机”,[3]卷96水则“竹里泉声百道飞”,[3]卷96巧妙利用岩石的态势,置石用料考究华美,引水百泉流走和鸣。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描写义阳公主的庄园“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其四),[3]卷62“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其五),[3]卷62置石于窗外,引流泉飞泻而下,宛若从半天落下天河水,顿成绝妙之景。引水仿关中八川,造峰似苍梧九疑,浓缩南北山水景致于一园,诗人们在游赏一天之后,于“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其一),[3]卷62若嫌意犹未尽,还可“别向后池塘”(其二)[3]卷62继续游赏,山山水水之美景让诗人们流连忘返。此外,还可以水为镜,倒景为图,复制出一幅幅山水图画,让云飘水中、江流天际,让日月楼阁在池水中升沉起伏,欲静还动,虚实相含,为庄园景致增添一种朦胧的美感、别样的情调。初唐的公主们筑楼于池边,使“水边重阁含飞动”(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3]卷46让“朱楼画阁水中开”(李峤《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3]卷61架设桥梁跨山越水,让人感觉“浮桥直见海中移”(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3]卷103故意让人形成一种审美错觉,以错为美,给山水审美赋予特殊的情调。

三、植物的栽植及动物的蓄养

园中有了山水美景,还需配以花木与鱼鸟等动植物,方显灵动和生气。我国植物品种繁多,观赏性树木花草在上古时代的各种文字记载中就已经很多了。翻开《诗经》,其中《山有扶苏》云“山有扶苏,隰有荷花”,《淇奥》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8]在《诗经》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植物花草的芳姿美态,时而以草树起兴,营造某种氛围;时而以花木喻人,象征人的美好年华。至屈原笔下,香草香花更是充盈其诗篇之中,《九歌•湘夫人》云“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9]人们已经懂得种植香花异草于庭院以观赏其美、日嗅其香了。到汉武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进贡的名果异树,植物种类多达几千种。再经喜爱山水自然的魏晋之人增植丰富,到隋唐时代,观赏植物王国里的品种已蔚为大观。李德裕的平泉山庄中栽植了繁富多样的草木花卉品种,李格非于《洛阳名园记》中谓李卫公平泉花木有百余种。[10]卷24安乐公主凿定昆池时,司农卿赵履温专为其种植花木。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言太平公主庄园“翳荟蒙茏,含青吐红……奇树抱石,新花灌丛。”[11]卷240关于公主庄园的草木花卉,可推想而知不会逊于身为朝臣的李德裕的平泉庄。植以嘉树芳草,再养以珍禽异兽,既可为园中增添景致,也会为园中景致凭添盎然生机,人们游览其间,更生发出无限美感,享受到无穷乐趣。沈佺期《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云:“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梅花寒待雪,桂叶留晚烟”;[3]卷97张说《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云:“园庭含淑气,竹树绕春流”;[3]卷87李适《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云:“山花添圣酒,竹树绕熏琴”;[3]卷70宋之问《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3]卷52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九云:“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3]卷5刘洎《安德山池宴集》云:“春晚花方落,兰深径渐迷。蒲新节尚短,荷小盖犹低”。[3]卷33诗人们游览公主(或驸马)的庄园时,果木花草总是他们眼中的一道亮色,他们从中观季节变化,赏花草争芳,沉醉在飞花乱下、丛篁似昏的奇异景色中。张易之《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云“鸟吟千户竹,蝶舞百花丛”;[3]卷80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其一云“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其四云“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3]卷62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3]卷155岑文本《安德山池宴集》云“鸟戏翻新叶,鱼跃动清漪”。[3]卷33在公主(或驸马)万木千花的庄园中,鸟吟蝶舞,鹊起凤飞,鱼戏水而动,鹤与人相亲,园林中跃动着生机,跳荡着生命的韵律。园林中有了生机,便使园林风景有了灵魂,增添了魅力。

水上公园篇10

关键词:公园绿地;功能;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组织空间的功能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发展是历史!物质和自然发展过程的总和,有其必然的生态作用的表现和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组成城市各要素之间的调和是否达到平衡,在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发展、演变和调整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自净能力、提高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保持水土。据研究,一般城市中每人平均拥有10m²的树木或25的草坪才能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植物还具有过滤尘埃、吸滞烟尘和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杀菌或抑菌的作用,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代谢以及过滤作用能够净化水质;通过植物涵养水分起到保持水土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并且通过植物根系的分布,可促使土壤的中性化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城市中,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网络,增加绿地量和将绿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利于动植物生存、繁殖、迁移、传播的场所,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功能。

3.文化功能

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历史发展积累、沉淀、更新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类居住活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特征的反映。在城市文化特色(或文化个性)中,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文化特色的自然本底,是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城市公园绿地是人为干预的自然系统,其中必然包括社会文化因素。

4.教育功能

在城市中,特别是大型城市中,人们真正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尤其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公园绿地是进行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教育的良好方便的市外课堂,绿地里的花草树木水体土壤等可以生动地演示自然的奥秘和自然规律,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致力于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开展有效的生态教育。

5.社会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及游人提供游憩休闲,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城市公园绿地一方面可以在喧嚣的城市硬质景观中,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压力,安静的休息场所;另一方面,城市公园绿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对促进社会交往和社区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职能。

6.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可以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城市发生灾害后,还可以成为人们暂时避难的场所,是城市防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长春市南湖公园绿地现状分析

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区西南部,隶属于长春市朝阳区,公园占地面积越为229.06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472公顷,水域面积9.434公顷,是长春面积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于1933年日伪时期开辟为公园建设用地,它初建时名为黄龙公园,建成后因位处城边又因在南,而改名。全园陆地沿水面较低,周边较高,整体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太大地形变化。公园周边与四条城市的主次街路相临,分别是西临延安大路,东临工农大路,南临南湖大路,北端接新民广场,西接南湖广场,南湖大路把公园分割成一南一北两个部分。

水面位置偏东,陆地围绕水面周围,西部陆地面积最大,约100公顷,上面大部分被人工密林覆盖,中部水面宽阔开敞,西南接南湖宾馆,南面接威尼斯花园和华侨宾馆。南湖公园分森林休闲区和娱乐区两个功能分区,西部为森林休闲区,包括跑马场、卡丁车场、赛车场等;东北部为娱乐区,包括儿童游艺区、游乐场、快艇区等。公园的主要绿地都位于这两个部分,全园形成了以黑皮油松、榆树、黄檗、红皮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糖槭、紫锻、山槐、水曲柳、白桦为主的100多个品种的大面积森林群落,苍翠成荫,绿化覆盖率在85%左右,是以次生森林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南湖公园的植物应用种类和数量都非常的多。根据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或种植的优势层和地形分为三类群落结构分别为林地类、灌丛类、邻水型绿地类。

1.林地类

在主要园路的周围,植物配置结构为乔灌草复合结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都比较高。因建园时间较早,整个公园内绿化植物种类都以长春本地的传统绿化植物为主,样地内的植物乔木类的植物有榆树、黄檗、茶条槭、山皂荚、色木、白桦、紫锻、水曲柳、黑皮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银杏等,灌木类植物有山梅花、红瑞木、紫丁香、山丁子、暴马丁香、山桃、连翘、杏、榆叶梅、金银忍冬、卫矛、稠李等。

南湖公园北门入口处和公园西部为公园主要植被的密植区,两个区域为人工次生林区,西部区域园路顺畅,绿地质量很高,林地类绿地内为乔灌草复合结构,一般上层为高大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相结合,中间层以蔷薇科植物为主的亚乔和灌木,下层为草地或少量裸地。植物配置层次分明,不同林际线勾画出不同的景观特点,使得这种林地景观多样又富于变化。建园时在公园内孤植、散植的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树种,现在都已经显得古老苍劲。

2.灌草类

灌丛类绿地结构的植物配置多分布在乔木类结构绿地的周遍或与一些建筑相结合的地段,人工修剪的痕迹比较明显,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变化也比较多样。在南湖公园中灌丛类绿地主要分布在娱乐区,对周遍的建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分隔空间上作用也比较突出。娱乐区的灌丛类绿地结构与园路的结合上也比较融洽,给人很自然的感觉,层次结构比较分明,给人以安静深远的意境。

3邻水类

南湖公园陆地和水体面积大,其邻水类绿地的植物种类相对其他公园多一些,南湖公园邻水类绿地中有便利的园路分布其中,使得游人可以顺利的临水观景。

南湖是长春市的“肺”,南湖公园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功效,以及休闲娱乐,旅游价值。对于这样一个功能多样的公园,园林工作者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其生态效应、文化传承以及生态教育问题。经过长期园林工作的积累,对于公园的规划、植物的栽培养护等方面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不但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