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2:46

旅游英语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产业进一步快速增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作保障。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旅游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实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但因其产生的时间不长,缺乏相关理论及实践的支撑,加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采用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其自身特色的缺失,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于2007年11月,以“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为课题开始了研究,并对全国7所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师生以及4家旅游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研究,基本了解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就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语言交际能力的内涵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于1972年在其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它是对传统的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学说的进一步拓展。他认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即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是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能力、心理因素、社会文化知识、语篇理解和语言应用等方面在内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则是指交际者运用语言手段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语音能力、听力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英口笔译能力等。通过进一步分析,语言交际能力应该是以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为基础,以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为主要形式,加上与该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而构成的综合际能力。它既包括语言知识又包括语言技能,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既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认知能力、文化水平、文体知识、非语言交际知识、情感因素等,又涉及到语音、修辞、社会、文化、文体、语用、教育、心理、认知等诸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语言交际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个人的口头交际能力,应该理解成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因素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本课题中主要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则是该专业学生从事涉外旅游服务工作所具备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它是衡量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培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该专业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是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2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英语语言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胜任涉外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的导游、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改革和建设,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根据对全国7所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师生及4家旅游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1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2.1.1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上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不足;知识性课程偏多,技能性课程偏少;基础性课程偏重,专业性课程偏轻;单一性课程较多,综合性课程不足。教材体系总体上仍存在针对性不强,职业性不突出,实用性不够,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

主要原因分析:首先是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认识不清,导致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沿袭本科院校的模式,差异不大;其次是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课程设置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基础,轻专业,重单一,轻综合的现象。教材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的编写者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不够清楚,对旅游业的行业特点认识不足,对职业规范了解不够,从业经验缺乏,以及对涉外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不够而造成的。

2.1.2对策建议

(1)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编写和选用教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旅游、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课程,将企业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旅游英语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实践性、技能性、专业性、综合性的原则。教材编写和选用上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学生的语基础,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具体地说,针对高职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较差,学制较短,就业岗位层次不高的特点,教材编写应体现语言知识低起点、教学数量少而精、教学内容专业化的原则。

(2)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主线,在课程体系中及教材编写和选用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体现地方特色,体现旅游行业的职业性。针对资格证书,开设旅游汉语类课程和英语类课程。开设与饭店管理和涉外旅游密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如“饭店住宿管理”软件、“旅游资源选择与对比”软件等。可根据各地就业需求和师资条件,适当开设多语种课程,如日语或韩语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方向,提升就业空间。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合旅游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要求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针对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选用实践性突出的教材,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实践性教学课程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

2.2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2.2.1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技能;重书面,轻口语;重基础,轻专业;重传授,轻训练;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重点仍然是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语音、语法规则和词汇),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严重不足;书面语(阅读、写作等)教学耗时过多,口语(听、说)教学不足;基础英语教学抓的很紧,而专业英语教学明显不够;课堂上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技能训练活动不够。由于教学设备设施等条件限制,大部分教学仅在教室进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广泛或效率很低。

主要原因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有偏差,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适当,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三是教师本人的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尤其是听说技能)不足;另外还有教学设备设施、学制、学生语言基础等客观条件限制等原因。

2.2.2对策建议

(1)充分重视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端正对语言教学本质的认识,将学习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培养语言技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由此,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充分重视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旅游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都应开设听力课和口语课。听力课和口语课应分开设置,口语课程由外教担任,听力课程由中国教师担任,中外教师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电教设备,设计出逼真的模拟旅游,饭店交际背景,提供听说操练的配套练习,提高口语操练的质量。

(3)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必须与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注重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旅游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用英语来系统讲解旅游专业相关知识,介绍最新国内外的旅游管理理念;引导学生把旅游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相结合;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以旅游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口语训练可以围绕介绍旅游景点、接待外宾、订餐订票等和旅游业相关的内容来进行,使学生了解在旅游业中的语言习惯、相关表达等,培养学生在这一特殊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4)英语语言训练必须和文化知识相结合。开设《中国历史文化》、《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从而使学生胜任将来的工作。用英语讲述中国主要的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和地理地貌,使学生对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通过进行模拟导游训练,让学生自己能够充当导游介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3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

2.3.1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设置不规范;实训实习内容和方式比较落后,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满足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需要。

主要原因分析:一些院校受传统的办学方式影响,对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学院办学经费紧张,对这方面投入不够,导致实训设施规划不科学,设施不完善,设备质量低劣;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且分布不合理;实训实习的内容单一,方式落后。

2.3.2对策建议

(1)学校领导必须提高对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对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完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室、模拟实训室等实训设施;对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起点要高,设置要尽量规范和配套,尽可能接近或达到国内旅游行业现行的基本设施要求。

(2)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内尤其是本地和毕业生就业集中地区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实习基地。

(3)实训内容与方式:有效的实训内容应以听说技能训练为中心,包括英语语音语调实训、英语听说实训、读写能力实训、翻译实训、旅游英语专业能力实训等。要采取多种有效而灵活的实训方式,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实训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尽可能与相关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衔接。学生实习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和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目的。

2.4师资队伍建设

2.4.1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够,兼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不强;专业实践经验较少,教学水平不高,尤其是实践性教学能力较差。

主要原因分析:旅游英语专业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其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旅游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而且还要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与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旅游教师相比,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智能储备应更全面,相关知识面应更宽广,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亦应更强大。而现有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原有的英语专业教师或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人都缺少从业经历,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与教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实践性教学能力较差。由于学校与旅游企业和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还没有建立起密切合作、协作的关系,缺少优秀的兼职教师的现状仍普遍存在,这对实践性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2.4.2对策建议

(1)专职教师应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具备旅游+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建立相关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现有教师学习进修。如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导游证。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采取1+1的方式,既每组实习指导教师都由一个旅游专业教师加一个英语专业教师组成,每月定期到实习单位蹲点、考察,写出书面考察报告。组织学校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各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安排教师到协作企业考察、挂职进修。通过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指导企业经营,既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获得了实习环境,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2)兼职教师应是长期工作在旅游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如资深的涉外导游,酒店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等。学校把他们请进来,聘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把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以案例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及其对旅游行业前沿最新动态的了解与把握,在向学生教授一些操作技能性较强和实践经验较多的课程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习惯。这样,旅游专业教师队伍才能逐渐成长为一支过硬的、名副其实"双师型"师资队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旅游产业和旅游英语专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它将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巩固国际旅游市场,建设一支高水准的行业队伍起到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不断完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改革和建设,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论-文-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职研究,2006(07)

[3杨群.构建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旅游报[n],2006-2-24(6)

[4]谢先泽,郑贤贵.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之载体探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3)

[5]彭志韬.浅论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革新[J].科教文汇,2007(07)

旅游英语篇2

关键词:旅游英语;旅游文化

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不断的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全球一体化,区域旅游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的各种需求也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旅游市场的热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更好的能够适应区域旅游市场对人才要求,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进行了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动又有一定的迁移性,文化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动机,而这种旅游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意义所在,该种旅游文化的存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更具内涵和发展潜力。

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或者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财富及其精神财富的综合,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愉悦感或者能够起到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有着文化的共同属性,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传承性及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旅游文化的上述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旅行者本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旅游文化的存在,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而它也是旅行者所要追寻的一种思想或者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了旅游业不断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课程的目标

从该课程的设置来看,培养既有旅游方面知识又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鉴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该方向的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旅游从业人员接触到的是来自天南地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应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上,更要强调学生充分锻炼职业素养,树立某地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三、旅游英语的课程设计

我认为,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1.以练为主,以讲为辅;2.中英文讲解并重,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3.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走出课堂;进行实战演练。

旅游英语课程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陈旧模式。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讲为辅,发挥教师的辅助职能。教师可选择某一景点作为教学内容,在让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对景点做讲解。应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讲解完毕,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价,也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讲解与评价中掌握技能。在上课过程中,中英文讲解应该并重。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是旅游英语课程,就应该突出英语,为何要中英文并重?事实上,该原则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双语技能。要把英文说得好,首先要精通母语。同翻译一样,只有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才能胜任。对于导游来说,没有良好的中文功底,没有丰富的景点知识,很难在讲解导游词时游刃有余。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应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美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道德品质的融入应该成为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鉴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质,开展教室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将课堂搬到景点进行实地演练,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现场,对所学知识能更加深刻地体会。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旅游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等,从中获取并理解一些文化元素,增加学生英语的使用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的推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接触渠道,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更多的认识。同时注重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在旅游景点的亲身感受下来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文化为基础来提高其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旅游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视野,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唐飞.《旅游英语》[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昀.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大众科学》;2007年第10期.

旅游英语篇3

关键词:教学现状双师型教师校本教材英语口语情景交际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00-0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国外来华旅游的游客数量急速上升,旅游市场对既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服务于现代化涉外旅游的一线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当前中职学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基本上不能胜任涉外旅游行业的工作,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目前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一方面,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文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旅游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英语教师自身的原因,无法用英语将旅游专业知识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旅游服务工作岗位上,知识与能力远远达不到旅游行业现实需要。

2旅游英语教学探略

(1)培养双师型教师。英语教师的素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使旅游英语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旅游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英语水平,而且要具备有相应的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主动学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文化》等课程。只有教师掌握了旅游专业知识,才能更准确、更生动、更详尽地用英语传授旅游区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因此,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保证。

(2)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我省中职旅游英语专业采用《服务类职业模块英语(文科通用)》教材,内容通用,不能体现当前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这就迫切需要编写能适应我省旅游业发展需要,体现我省旅游特色的英语校本教材。为此,我校编的校本教材主要以日常会话为主,从问候、介绍、招待客人、询问与指路、旅游与交通、历史与地理、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文化差异等作了重点介绍,教材编排从接受预订接团前的准备工作机场或车站接待宾馆住宿景点介绍告别等旅游活动面构建一个完整性、系统性学习过程。同时对于重点景区的地质概况、人文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都用英语作了详尽的阐述。强化这一内容的学习,能轻松的与外国外籍人士进行交流,突显了英语的交际功能性,增强了其实用性。

(3)强化口语表达。流利的英语口语是涉外旅游的基础。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是突出英语口语表达,要求学生能在旅游工作中运用英语与外藉人士进行交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把旅游专业知识渗透到英语课堂中去,突出旅游英语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旅游业中的语言习惯、专业术语和相关表达等,以培养学生在旅游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通过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术语、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文化差异的翻译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将来能使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和增加旅游兴趣。

(4)突出情景教学。中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各种旅游英语模拟小组,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从而能有效解决中职英语教学中脱离现实教学的现象。例如在讲《reception》时,可设置这么一个场景:你正带一旅游团在旅游景点进行参观,有一外籍人士想买一些纪念品送给朋友,要求你介绍一些纪念品的商店。于是很自然地展开了这么一段对话:

--excuseme,miss.i’dliketobuysomesouvenirsformyfriends.wouldyouliketorecommendsomeforme?

--Certainly!thisway,please!thisistherightplaceforyoutobuysouvenirs.onthefirstfloortheysellChinesetea.onthesecondflooryouwillfindallkindsofChinesesilkproducts.thethirdflooristheartsandcraftssection.thereyouwillseealargevarietyofjadewaresandpearls.

--Yeah!thisistheplacei’mlookingfor.

--wouldyoulikemetoshowyouaround?

--please.

--Comewithme.

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去创设并利用现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对旅游英语的教学。同时,应在涉外旅行社、涉外宾馆、景区景点建立实训基地,尽可能地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搬到实训基地上,让实训课变成名副其实的实地培训。

(5)渗透文化差异。由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旅行社、涉外宾馆等,服务对象大多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英语技能和广博的旅游专业知识,更要对语言目标国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必须加文化渗透,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如在讲《Food》时,我们应向学生介绍中西饮食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以五谷为主,辅食为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而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中,中国人更注重“午餐”,所有正式的宴会,一般都放在午餐;而美国人更重视晚餐,一般大型的宴会都安排在晚宴;英国人更注重“早餐”。通过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顺利完成涉外旅游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及文化基础。

总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贯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原则,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及职业技能,为涉外旅游行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丹媚,吕晓燕,古育珍.中职旅游英语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0)

旅游英语篇4

一、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语用意义

旅游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英语的独特特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行业术语,礼节特征和文化特征。英语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专有名词,习语或特殊表达,它们称为旅游英语术语。例如,旅游英语中行程名称和景点区域的表达就体现出了旅游语言独有的特点。一般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信息简洁明了,根据旅游的类型可分为度假旅游vacationtour,专项旅游specifictour,会议旅游conventiontour,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和特种旅游specialinteresttour等,让游客在进行选择时一目了然。再比如,景点区域根据大小也可分为游览地placeofsightseeing,游览区sightseeingdistrict,度假区holidayresort,游览点sightseeingspot和参观点visitingspot等。有了如此详尽准确的信息,国外游客在进行游览选择时既方便又高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印象,对以后宣传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其本身就具备很多功能,如信息功能,表情功能,人际功能,认知功能,美感功能等。其中在旅游英语的使用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称呼语体现了英语使用的人际功能和旅游英语的礼节特征。在旅游英语中最常使用称呼语的情况是旅行团致辞。旅行团致辞属于非正式致辞,其形式结构比较宽松,语言比较随和。致辞包括称呼,讲话内容和祝愿结束语等。旅行团在致辞过程中,称呼一般是以“Ladiesandgentlemen”、“DearGuests”等开头。因此旅行团讲话致辞时,语言安排都很得当,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从而使游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处于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

意义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我们在转换一个文本的语言信息时,其实也是在传达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在大部分人看来,旅游英语的使用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国外游客到中国某历史文化古城旅游的同时,通过导游对该城市景点的历史地理背景,文化特色或历史典故的介绍,也对该城市甚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要做到真正让游客了解并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对这些景点的英语翻译和英文介绍的专业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旅游英语翻译的理论依据及策略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准确易懂的翻译更是不可或缺。涉外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从事涉外旅游的工作者不仅要深刻理解我国和当地的文化,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更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旅游活动进行过程中做到使游客充分理解当地文化,从而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因此,旅游英语的翻译要讲究策略,注意对英语翻译“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有效应用。异化就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里的文化意象,或按字面直译。目的是要使译文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向译文读者介绍原语文化,并丰富译入语及其文化。例如,“花港观鱼”可译为“HuaGangGuanYu(ViewingFishatFlowerHarbor)”,它在保留中国专有名词的基础上运用对原文中一些术语加以解释的方法,减少了游客的理解难度。归化即用译人语里的文化意象来取代原文里的文化意象.或用译人语既有的词汇来翻译。例如,直接把“果皮、纸屑、酒瓶、罐头盒等废弃物,请扔进垃圾箱”译为“Dontlitter”,短短的两个单词就把中文想要表达的意思简单明了地传达给了游客。

三、促进旅游城市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的涉外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城市逐年增加,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被广大市民以及网友公认的十大旅游城市有成都、大连、杭州、北京、桂林、三亚、张家界、丽江、上海等。这些城市中有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有蕴含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英语成为涉外旅游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语言交流媒介,同时,旅游英语也越来越成为促进这些旅游城市走向国际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结语

旅游英语篇5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差异;语言功能;误译 

   1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内涵,由于文化的差异。

   2旅游英语的词汇特征与文体特征

   2.1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旅游英语词汇、句法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达规律。在世界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旅游英语的对象是国外旅游者,旅游英语不但具有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能,而且以语言载体的形式传递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信息,实现旅游信息交流的功能,体现语言功能,既:表义功能、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旅游英语语言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

   2.2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汉语中有些旅游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汇,词语出现缺失现象,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旅游英语词汇。中国的人文景观的名称前常用汉语拼音方法给出英语对等词。如:星海公园xinghaipark,岳阳楼yueyangtower等。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古迹、历史传说、典故、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因其文化内涵需要解释性词语加以说明,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音译,音译是外国人和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古迹、历史传说、典故、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的认同,在音译后加注一些解释说明,对音译主体的具体特殊涵义、地名、人名以及历史文化的渊源加入解释性词语,使游客更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如:“醉翁亭”中的“醉翁”是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3旅游英语翻译的差错

   3.1本族语干扰这类差错主要是由于本族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的差异而使目的语在这两个层面上本族语化所致,多见于非目的语专业的学生或初学者。如:请让我作个自我介绍。(nowallowmesaysomethingaboutmyself.)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里的“to”为介词,后须接动名词短语;“say”前须加不定式符号“to”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3.2认知水平指学生对目的语在语言的直义(denotation)、含义(implication)、运用规则等方面理解及掌握的质量优劣及程度的高低,这往往受到语言学习者智力水平、精神状态、身体及记忆力的好坏、学习兴趣与动机以及学习的勤奋程度等诸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我将尽力使你们玩得愉快。(i′lltrymybesttomakeyouhaveapleasantday.)此处“day”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应改为“stay”,这才符合言语者的真实意图。但若游客在某胜地所呆时间的确为一天,这则是一个正确的表达,这便叫“歪打正着”,言语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3.3思维差异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不用说目的语的初学者,甚至外语习得水平较高的非本族语人士也会犯此类错误。

   三天的时间很短暂,这次旅行即将结束。threedaysaresoshort.nowwearegoingtofinishthetrip.(误);threedaysissoshort.nowwearegoingtofinishthetrip.(正)。

   3.4过度概括意为学习者过度地扩充了目的语某一规则的使用范围。这类错误最典型地表现在句子成分的残缺上。如:桂林地处华南亚热带,享有风光甲天下的美誉。(guilininsubtropicalsouthchinawiththereputationofhaving

thecountry’smostbeautifulscenery.)这一例最大的规则错误是无述谓。其中,句子结构杂揉、冗长、啰嗦等毛病。这些错误可能均受母族的语法体系的干扰,但主要是将介词、分词的语法功能扩充成述谓所致。

  4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为了加强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外国旅游者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更直观、准确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与沟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进行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

   4.1直译、加注和释义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如:叶公好龙lordye'sloveofdragons(lordyewasdofondofdragonsthatheadornedhiswholepalacewithdrawingandcarvingsofthembutwhenarealdragonheardofhisaffectionandpaidhimavisithewasfrightenedoutofhiswits).

旅游英语篇6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设计评价体系

一、旅游英语专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2008年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的成功,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这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旅游英语应运而生。从“211工程”到普通的本科专科再到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学校都设置了旅游英语专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并没有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怎样提升旅游英语课程的质量,培养充足的符合市场需要旅游英语方面的人才,使该专业的学生既掌握技能又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些问题是从事这一方面教育的人所要思考的。

二、旅游英语课程的目标

从该课程的设置来看,培养既有旅游方面知识又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鉴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该方向的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旅游从业人员接触到的是来自天南地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应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上,更要强调学生充分锻炼职业素养,树立某地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三、旅游英语的课程设计

我认为,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1.以练为主,以讲为辅;2.中英文讲解并重,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3.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走出课堂;进行实战演练。

旅游英语课程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陈旧模式。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讲为辅,发挥教师的辅助职能。教师可选择某一景点作为教学内容,在让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对景点做讲解。应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讲解完毕,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价,也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讲解与评价中掌握技能。在上课过程中,中英文讲解应该并重。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是旅游英语课程,就应该突出英语,为何要中英文并重?事实上,该原则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双语技能。要把英文说得好,首先要精通母语。同翻译一样,只有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才能胜任。对于导游来说,没有良好的中文功底,没有丰富的景点知识,很难在讲解导游词时游刃有余。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应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美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道德品质的融入应该成为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鉴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质,开展教室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将课堂搬到景点进行实地演练,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现场,对所学知识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很多学校建立了实践基地或者是实践模拟教室,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在不具备类似条件的地方,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

下面将以苏州景点天平山为例,设计以此为主题的旅游英语课。

步骤一:教师播放有关天平山的录像或者是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对这一景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步骤二:教师展示有关天平山的文字介绍。苏州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现存158棵,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大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迄今已举办了四届红枫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步骤三: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以上文字介绍改写成介绍词。由于景点的口语和书面有所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面介绍改写成生动有趣的口头介绍,并且要注意与游客交流。

步骤四:每个小组派代表演示其工作成果,对于小组代表的表现,教师可以任意抽取学生评判。

步骤五:教师对原介绍文字中相关词汇做讲解。这一过程并非将原词一字不差地翻译,讲解的重点在于原词中的一些难点,例如成语,如“危耸峭峻”,“万笏朝天”,抑或是俗语,如“天平红枫甲天下”。

步骤六:学生再次被分成小组,商讨英文解说词。此时,演说词要注意语法正确,并且要尽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步骤七:教师安排学生上台表演,同时也可以安排其他学生扮演游客,游客可以对景点的介绍提出疑问,锻炼“导游”的应变能力。

步骤八:教师参与学生表演,或者请个别学生扮演“制造麻烦”的游客,例如有游客身体不适,等等,教师可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处理是否积极。

步骤九:教师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四、旅游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

旅游英语篇7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目的

随着语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阐释翻译理论的著名学者尤金・奈达(nida)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在实际翻译当中一定要结合文化背景安排译文。

目的论(skopostheory)认为,翻译应该遵循的最重要的规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换言之,翻译功能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为目的。这与传统的“等值观”有很大不同。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赖斯的文本分类理论指出,旅游文本属于集信息型和互换型为一体的典型文本,具有很明显的功能和目的。旅游文本的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其功能和目的。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除采取一般的翻译原则作为其宏观指导原则和标准外,还应遵守应用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本文结合旅游英语特点,借助翻译目的论,以天津五大道景区为例探讨旅游翻译的相关途径。

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大理、常德p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通常旅游英语多采用平铺型叙事文本,语言朴素自然。与文学创作相比,旅游英语采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描述,记录具体的事件。

下面举两个例子:

历史风貌建筑简介

原工商学院主楼建于1925年,为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一所大学,初名工商大学,1933年改名为天津工商学院。该建筑为混合结构三层楼房,红瓦坡顶,清水砖墙。建筑平面对称,楼顶建有法国曼赛尔结构穹顶;北立面强调古典结构图原则;西侧建有内部小教堂,采用半穹顶,独具特色。

introductiontotheHistoricarchitecture

mainBuildingofFormerCollegeofindustryandCommercewasbuiltin1925whichwasfoundedbyFrenchRomanCatholics,firstknownasindustrialandCommercialUniversity.itwasrenamedtianjinindustrialandCommercialUniversityin1933.thethree-storeymixedstructurebuildingwasdecoratedbyredtilesontheroofandfair-facedwalloutside.theentirebuildingissymmetricalwithaFrench-styledome.Classicalcompositionisfocusedtothenorthfacade.thereisachurchtothewestwithasemi-dome.

译文最后一句“独具特色”省略没译,但从上下文中也传递出了其具体含义,省略翻译的目的在于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更符合翻译习惯。

疙瘩楼

“疙瘩楼”为英商先农公司于1937年投资建造的连排式住宅,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设计。因选用“疙瘩”状硫缸砖砌筑,形成了突出外墙的点缀,故称“疙瘩楼”。

GedaLou

Designedbytheitalianarchitect,paulBonetti,theGedeLou(inChinese,KnottyBuilding)wasbuiltin1937.theconstructionofthesingle-familytownhousewasdevelopedbythetientasinLandinvestmentCompanyLimited.theknottyglaze-quarrybricksprotrudingfromitswallsserveasdecoration,henceitsname.

注释法在旅游英语中经常用到,一定意义来讲注释法也是增词法的变体。因旅游景点多采用拼音法则进行翻译,此处的“疙瘩楼”便是如此。为了更加形象,也便于外国游客理解,便在括号里进行了相关注释,即knottybuilding。相信这样处理后外国人不会产生误解,而且能提升他们对景点的兴趣和关注度。

有时行文为了追求其多样性也会变换词汇加以翻译,避免过分单调。比如,在介绍景点的保护等级时,重庆道庆王府和马场道原工商大学主楼就有不同译本。这两个景点的保护等级都是“特殊保护”,在介绍庆王府时译本为Grade:Veryimportantprotection;而介绍原工商大学主楼时同样等级翻译为Grade:Specialprotection。

运用目的论翻译理论,在充分了解旅游英语的功能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会在国际旅游活动中达到充分有效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旅游英语篇8

旅游英语专业是一个意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英语熟练,掌握较强理论基础,具备丰富熟练操作经验(即掌握旅游及酒店行业基本管理技能及业务),从事旅游及酒店行业中层以上管理业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旅游英语实习报告。以及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文秘等职业。

一、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的运用所学的英语和日语以及计算机的知识,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具专业化。同时也培养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以后自己更好的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

三、实习地点

xx电机有限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电机行政部门

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我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位于美丽的xx市开发区xx工业园xx路xx号,实习报告《旅游英语实习报告》。公司总投资xxx万美元,主要生产新型电子元器件(频率控制与选择元件、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cad)系统制造、软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自产产品。公司于XX年03月通过iso9001;XX年05月通过iso14001,公司以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持续改进品质和管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立足于国际市场。我们将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追求与客户实现双赢、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福利设施:

1,设有员工餐厅/图书室室

2,恒温空调厂房

3,员工享有六项社会保险福利(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

4,全新宿舍提供,6人一间,干净卫生,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间

5,员工生日发放礼物

6,年终奖金发放

旅游英语篇9

体验旅游

1.iwouldliketoreserveasingleroom.

我想订一个单人间。

2.excuseme,doyouhaveadoubleroomwithoceanviewavailableonFriday?

你好,问一下你们周五还有海景双人房吗?

3.whendoyouwanttocheckin?

您什么时候入住?

4.whatistherateinyourhotel?

费用是多少?

5.isbreakfastincluded?

包含早饭吗?

6.Howdoihavetopay?

怎样付费呢?

7.Couldyouhelpmetochangetoanotherroom?

能帮我换一间房吗?

8.ineedanair-conditionedroom.

我需要一个空调房。

9.iwouldliketomakeawakeupcallat6:00a.m.

请帮我设定早上6点的叫醒服务。

旅游英语篇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41

0引言

缘于特殊国情,我国的旅游产业一开始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入境旅游优先的非常规发展模式。创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旅游的重要动机,大批的涉外导游,尤其是英语导游活跃在旅游行业最前沿,成?樯嫱饴糜谓哟?的中坚力量,国内各大旅游院校则承担了为行业发展培养合格涉外导游人员的重任。

新常态时期,我国发展入境旅游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了巨大变化,涉外旅游接待领域也因此发生改变,这与旅游院校传统的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以及路径发生冲突,英语导游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逐渐脱节。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旅游院校英文导游培养工作的反思,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1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1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现状

按照我国现行规定,导游员必须持导游证上岗,这是导游员最基本的行业准入制度。据此,我国旅游院校毕业的英语导游人才还必须通过国家专门的英语导游员资格认证后,经与旅行社或其他诸如导游协会、导游服务公司等中介签订协议,完成相关程序后,才有上团资格。

实践中,我国旅游院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肩负了双重任务,不仅要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涉外旅游接待的技能和知识、理论,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还得确保他们能通过资格认证考试。顺利通过认证考试因此成为很多旅游院校在其英语导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各院校多以本地区的英语导游员资格认证考试内容和形式为依据,来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实现路径。

在国内,开设有英语导游或涉外旅游专业的院校,从办学层次看,涉及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经过笔者对成都、重庆以及北京等地的考查,上述地区中职院校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导游资格认证的比例极低。而活跃在旅游接待第一线的英语导游中,基本上没有仅持中专文凭的。从所属院系情况看,英语导游或涉外旅游专业基本都设置在外语系(学院)或者是旅游系(学院)。

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能胜任导游员工作的英语导游人员,是各大旅游院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基于英语导游人员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场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导游员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用信息;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来保障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足够的行业实践能力是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

从就业情况看,通过笔者从2014到2016年连续三年对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北京故宫以及四川九寨沟从事英语导游工作的部分团队导游员的随机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76名导游员中,仅12人在校期间学习的是旅游英语或者涉外旅游专业,余下的分别是诸如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相近专业。由此可见,目前活跃在涉外旅游接待第一线的英语导游员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导游专业教育的比例并不高。

1.2英语导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近四十年来英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可否认各大旅游院校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为我国涉外旅游接待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在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各大旅游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所谓英语导游人才,而在业界从事涉外旅游接待的英语导游员却很少经历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院校的英语导游人才培养与涉外旅游接待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旅游院校为行业培养合格的、能胜任涉外旅游接待的英语导游员的培养目标实际并未完全实现。

2关于英语导游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

2.1关于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领域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培养模式,能将学校教育与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赢”。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形成的校企结合,本是实现三方共赢的好模式,但是就英语导游人才培养而言,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诸多障碍往往使其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常,参与工学结合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景点景区、旅游酒店餐厅亦或是旅行社,成本控制和缓解旺季旅游人力不足是这些企业参与校企结合的主要动机。就英语导游专业学生而言,工学结合意味着要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入境旅游团提供对客服务,在没有获得导游证的情况下,这事实上违反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的规定,是不被允许的违规行为。在团队运行过程中,学生进入景区、入住酒店,乘坐交通工具等等,都有成本,这是阻碍工学结合的又一障碍。单个入境团队不能同时为多名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工学结合必须分散化,这不便于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基于这些原因,事实上是没有旅游企业愿意为未获得导游证的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而高校中导游英语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不能在毕业前顺利通过英语导游资格认证。由此可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合英语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

2.2关于教学内容

经考查现行英语导游专业不同版本的教学计划发现,理论性课程内容追求大而全,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学甚至人类学等等,无所不包;实践类课程过分强调以英语导游的工作流程为据来确定和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从英文导游员接团准备到送团后的遗留工作、从各类事故的预防处理到各类团队的带团技巧、从不同类型景点讲解内容到讲解方法的灵活运用等等,面面俱到。

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总希望其培养的英语导游人才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能够胜任地陪、全陪及国际领队等所有不同类型的英文导游员的职业要求。愿望虽然美好,但是却难有实现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愿望明显违背了英文导游员的职业规律,而学生有限的精力和在校学习时间也允许他们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

实践中,初入行的英文导游员多是从地陪工作做起,工作区域限于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热点地区有的地陪导游员甚至长期只带为数不多的几条线路,这样有助于新入职的英语导游员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形成工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带团任务,成为合格导游员。待地接工作熟练以后,地陪导游方才转向全陪导游,工作区域扩大至全国;待熟练掌握全陪工作,积累有足够丰富的带团经验后,全陪导游方可转为出境领队。从地陪到领队的角色转换,通常需要长达数年时间的工作积累,而妄图通过三到四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就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有揠苗助长之嫌。

3新常态时期我国旅游院校英语导游人员培养的策略调整

新常态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发展、出境旅游市场迅猛增长,产业发展对英文导游人员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英语导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依然看好。但基于产业实践领域发生的变化,我国旅游院校的英语导游人才培养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方能顺利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3.1以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实践中,导游工作是一份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业界流传着一句话,“能做导游工作容易,做好导游工作很难。”就旅游院校而言,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获取英语导游资格证、具备胜任地陪英语导游人员工作的能力、素质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够用为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不宜贪多求大,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按要求切实完成教学任务,并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2基于工作线路设计实训方案

传统的英语导游人才培养,强调以工作流程为据来确定和安排实践教学,分别把英语地陪、全陪以及国际领队导游的工作流程梳理成不同的具体目标任务,再依据任务设计特定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通过反复训练以习得所需职业技能。这样的实训方案有其合理性,学生能够通过练习获得某些能力,但这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要完成大量的实训任务,内容涵盖地陪、全陪和领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训任务完成质量难以保障;(2)学生习得的从事全陪或领队的工作能力,在他们从业后相当长时期内不能学以致用,造成浪费。

基于英文导游员的从业规律,旅游院校应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地陪英语导游工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从事全陪和领队工作的能力。以工作线路为依据设计实?方案,不仅贴近英语地陪导游人员的工作实际,而且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形成核心职业技能,胜任特定旅游线路的地陪服务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旅游线路,逐渐拓展学生的执业能力。以成都英语地陪导游做例,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英语团队拜访成都都是冲成都大熊猫基地而来,熊猫旅游线几乎是每一名成都英语导游刚入职时的必修课。据此,川内各旅游院校的英语导游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让学生能够胜任熊猫线、市内游的地陪导游工作。

3.3基于VR的仿真环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