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3:26

古代女子篇1

蹴鞠

蹴鞠(cùjū)又称“鞠”“蹴球”“蹴圆”。有说蹴鞠为黄帝所创,有称与兵事有关。从“鞠”的早期形态上看,我们猜想,蹴鞠的起源应该与原始民族的狩猎生活有关:“鞠即字,今蹴鞠曰戏。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中嘘气闭而蹴之。”早期的“鞠”是结毛而成,后用毛填充皮囊,再后才出现充气的皮球。

蹴鞠很早就流行于民间。在《战国策・齐策》中,纵横家苏秦看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富庶与民众的闲适,提到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鞠”。其中“鞠”就是蹴鞠。此后,蹴鞠传承了下来:在军队,是“陈力之事”;在民间,则“穷巷鞠”。

女子蹴鞠早见于汉代画像石中,至隋唐时,成为一时之风尚,后宫女子蹴鞠,“寒食内人长白打(不设球门的蹴鞠)”;民间女子也蹴鞠。到了宋代,甚至有了女子蹴鞠队: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明代女子蹴鞠高手彭云秀精通16种踢法,可以全身触球而球不坠地。

蹴鞠男女皆习,女子蹴鞠别见风致。清代文人李渔在《美人千态诗》中更是写尽了蹴鞠女子的妩媚之态:“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曳起露金莲。几回踢罢娇无语,恨煞长安美少年。”

荡秋千

有关秋千的起源,一说是北方匈奴人的创造,春秋时传入中原;一说是汉武帝时的后宫之戏:“汉武帝绳戏,本云千秋,祝寿词也。词讹转为秋千,后人讹为秋千。”隋唐之后,此戏风行民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秋千类型多样,有荡秋千、纺车秋千、磨秋千、磨担秋千等。流传最广的则是荡秋千:植木为架,上系两绳,下拴横板,人立于板上,作前后摆动。

秋千为古代女子所钟爱。汉时,“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唐代时盛行于后宫:“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南方称其为“施钩”:“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楚俗亦谓之‘施钩’。”古人认为女子荡秋千既可“摆疥”(除疾),也可“释闺怨”。

古人咏女子荡秋千的作品不少,有赋、有诗也有词。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其上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把少女荡过秋千后的神态传神地勾勒出来。

跳绳

跳绳,唐朝时称“透索”,宋元时称“跳索”或“跳白(百)索”,清代称“绳飞”,跳绳是民国以后的叫法。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施门户。故汉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遗事也。”也就是说,后世的“百索”是由“止恶气”的朱索演化而来的。

古代女子篇2

女性可以参加的现代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可是在古代,允许女子参加的体育活动都有哪些呢?史料记载中的古代女子运动也很丰富多彩,有蹴鞠、投壶、荡秋千、相扑等。

蹴鞠可能是古代女子从事的最激烈的体育运动。早在汉代就有了女子蹴鞠,唐代时女子蹴鞠更加盛行,宫廷女子也热衷于此,教坊司还专门设有蹴鞠内人。唐人曾作有《内人踢球赋》叙述当时女子踢起球来,“雷声婉转,进退有据”,可谓技巧高超。到了宋代,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热爱这项体育运动,因此女子蹴鞠更是兴盛,宫廷还建立了专门的女子蹴鞠队,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女队员们“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到了明清时期,女子开始盛行裹足,限制了女子参与球类运动,因此踢毽子成了女子运动的新宠。

投壶原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以箭掷入酒壶代替。秦汉以后,这种游戏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其规则也逐渐丰富和完备。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投壶在贵族女子中也广为流行,《镜花缘》中百美游园时,就曾玩儿过投壶游戏。宋代以后,投壶逐渐衰落下去,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荡秋千是古代女子重要的运动娱乐方式。传说秋千是由春秋时北方的山戎所创,最初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秋千传入中原,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荡秋千是寒食节时的习俗,《天宝遗事》中说“宫中至寒食节,筑秋千嬉笑为乐,帝常呼为半仙之戏”。荡秋千时,女子衣袂飘飘于半空之中,就像乘风飞舞的仙子,给人一种空灵潇洒的淋漓之美,因此秋千佳人也成为文人诗词中常见的美好意象。宋代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李清照的《点绛唇》中也描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可见荡秋千受女性喜爱的程度。

相扑古称角觚,与摔跤类似。古代的女子相扑最迟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晋人虞溥在《江表传》中描写了东吴皇帝孙皓,命令宫女头戴贵重的首饰和假发髻作相扑表演以取乐的情形。到了宋代,女子相扑成为民间艺人谋生的手段。当时著名的女子相扑手有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由于相扑时须,仅着一短裤,因此引起了司马光等士大夫的不满。司马光在《论上元会妇女相扑状》中说:“今月十八日,圣驾御宣德门,召诸色艺人,令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女人相扑,亦被赏赉。”他认为“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傍,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因此要求皇帝颁发法令“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此后,女子相扑式微,逐步消失了。(金平)

古代女子篇3

1、古代女子最早是用柳枝画眉。画眉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风俗,使得女子眉目清晰,容貌秀丽。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2、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而青雀头黛则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古代女子篇4

最名正言顺的出轨

南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妹妹山阴公主,名楚玉,嫁给驸马都尉何戢为妻后,曾对皇帝说:“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太不均。”意思是咱俩都是先帝的骨肉,你有六宫上万美女,而我仅驸马一人,这太不公平啦。于是皇帝赐予她郡王的待遇,给她一次“批发”三十个小帅哥做男宠,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出轨。

最有恃无恐的出轨

唐中宗李显遭流放时,曾与韦氏做了十五年的患难夫妻。当年他十分诚恳地对韦氏立誓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未料想他复位后,这韦皇后每每用这句话来牵制他,任韦后猖狂后宫,送给自己一顶顶“绿帽子”,竟无言以对。韦后实在是有恃无恐,先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私通,后相中三个年轻帅哥,便让他们做幕宾,追随左右不离。那唐中宗是视而不见,甚至亲自安排韦后与武三思幽会。当然,中宗何愁宫中无美人相伴呢?

最荒诞无稽的出轨

梁武帝萧衍的女儿萧玉瑶,被封为永兴公主,下嫁武帝早年挚交之子殷均后,对老实巴交的驸马爷非常憎恶,竟然荒诞地勾搭上了梁武帝的六弟萧宏。永兴的这位亲叔叔临川王“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大概是个美男子。他甘愿与侄女私通,是觊觎着老大的皇位。他曾厚颜地在床帏间对永兴说:“只要你设法除掉我大哥,一旦我做皇帝,便封你为皇后。”无独有偶,南朝宋文帝四女儿海盐公主,嫁给赵倩后竟公然与庶兄始兴王私通,俩人打得火热,这倒真是“兄妹情深”。

最肆无忌惮的出轨

若论古代女子出轨谁最肆无忌惮,恐怕非历史上第一“花花公主”太平莫属。太平公主在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眼皮子底下,公开大肆包养男宠,其男宠以成百上千计,还从中选出一个张昌宗奉送给母亲武则天解闷。太平公主还相继与胡僧惠范、宰相崔、司礼丞高戬私通。

最阴险歹毒的出轨

历史上最著名的“丑八怪”皇后贾南风,自然不会去为那傻瓜皇帝司马衷守妇道,她大肆后宫,不仅与太医令程据等人私通,又采取阴险歹毒的手段,四处遣人从民间物色绑架美少男进宫,任她玩乐。一旦玩腻了就随便找借口杀掉,以免泄露天机,可真是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可言。

最一本万利的出轨

若论因出轨而赢得最大实惠的,当数武则天。这位唐太宗的小才人武媚娘,实在有远见卓识,老皇帝还没死,就盯上了未来的皇帝李治。她不惜冒杀头的风险,暗中勾搭还是太子的李治。她的这一出轨,真正是一本万利。李治继位后很快把她从感业寺接进宫,从昭仪到皇后最终成为史无前例的一代女皇。

最公平交易的出轨

古代女子篇5

《后汉书》中就有这样一位女中豪杰。这个汉代女子叫夏侯,是黄允的结发妻子。黄允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当地太守袁隗看过黄允的诗文后道:“我能有像黄允这样的女婿,此生足矣。”黄允一听觉得机会来了,回家就写了一纸休书。

突然被休的夏侯氏如遭五雷轰顶,在多次恳求无法唤回丈夫后,她痛定思痛,决定离开时好好惩治一下这个负心郎,也让自己走得风光。

这天,夏侯氏对婆婆说:“明天媳妇就要离开黄家了,心里还真有点儿舍不得,还是举行个告别宴会(或许这是史上最早的离婚宴)吧,我也好当着客人的面,好好倾诉离情。”

此时婆婆也同情儿媳,见儿媳说得有情有理,便答应了。那一天,四方客人一共来了两百多位。当大伙都举起酒杯时,夏侯氏把黄允平日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当众数落了一遍,并大骂黄允无情无义,说完便跨步登车,扬长而去。

黄允被骂后结局悲惨,不仅名誉扫地,而且太守碍于面子,决定不将女儿嫁给他了。

在汉代,像夏侯氏这样“牛”的媳妇应是凤毛麟角,要说古代妇女能扬眉吐气地离婚的,应该是在宋代。宋代妇女离婚时,不仅家里的资产夫妻一人一半,甚至还可以带走用嫁妆购置的财产,因此,宋代妇女离婚才叫真正的扬眉吐气。

李清照18岁时与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公元1129年,赵明诚死于湖州,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当时北宋灭亡,战乱不断,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俱疲,不久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张汝舟结婚的初衷,是看中了李清照携带的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李清照不愿意将这些东西与他共享时,他马上露出原形,不仅恼羞成怒,还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古代女子篇6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及笄之年介绍: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在古代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年份,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就可以成婚,可以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来源:文章屋网)

古代女子篇7

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一种封建主强制与农奴的新娘同宿第一夜的特权。又称首夜权。初为群婚制度的残余,后在中世纪欧洲(如苏格兰、法、德等)一些国家公然用法律作了规定,主要为稳固封建统治。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夜权已逐步为历史所淘汰。而中国边远少数地区存在的初夜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民主改革时才被真正取缔。

简介

初夜权,droitduseigneur(原文法语,直译成英语相当于rightofthelord),即老爷的权利。顾名思义,即是贵族统治者占有下辖领民女性初夜的权力。与初夜相关的风俗最早源自于原始人类对血的恐惧,视为不洁的回避对象,因此产生了对神献祭,对客人献身,让奴隶进行等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巩固,对血统和伦理各方面知识的提高,初夜恐惧和群交,群婚,乱伦等习俗逐渐被废弃遗忘。

欧洲初夜权习俗

比较特殊的是欧洲地区的许多国家,以类似风俗为基础,发展出了占有女性初夜权的法律并长期保持。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社会,享用新娘的第一夜变成了统治者的权利,变成了占有农奴的一切和玩弄女子的一种手段,“初夜权”的性质完全变化了。对封建领主来说,农奴中的年轻姑娘等于是免费的娼妓、不特定的贱妾。法国把“初夜权”称为“张开大腿权”,这种风俗一直保存了几个世纪。

在德意志的查理曼大帝所统治的王国里,农奴中的年轻姑娘都杂居在领主的前房里,任其“破处”。在1538年苏黎世州议会所发行的公告中说:“领地的所有人——领主有权和领地之内农民(小佃农、农奴)即将出嫁的新娘共度一夜,而新郎也有义务提供新娘给领主。如果不愿意,新郎要付给领主4.3马克左右的赔偿费。”在德意志的拜恩地方,新娘所付给领主的赔偿费是“能装下臀部”的大锅,以及“和臀部一样重”的乳酪,而新郎必须付给领主高级的上衣或毛毯。这种赔偿费就是所谓“结婚税”,在德意志把这种“初夜权”的赔偿金称为“孔守钱”、“新床钱”、“极印金”、“女金”、“脐代”。如果不履行以上“义务”,婚姻就不能得到公证人的承认,也不能获得领主的许可。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十分丑恶的一页。

1538年,苏黎世州议会颁布公告说:“在领地内的农民(佃农、农奴)结婚时,领主享有新娘的‘初夜权’;如果遭拒绝,新郎必须付钱给领主。”如果不履行义务,婚姻就得不到领主的认可,属无效婚烟。这种由领主享受初夜权的野蛮规定,自13世纪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末叶;在俄国及东欧诸国,甚至还延续到了18世纪初期。根据法国资产阶级**前夕的法律规定,法国国王有权同任何一个新婚第一夜的新娘同宿。当然,国王不可能对每一个新娘都行使这项特权,所以出于某种考虑,便把这种权利售让给他统治下的某个人,这个人还可以再转让这种权利,直到让与到最后一个买主,这个买主可能是一个庄园主,他对本区域里的所有姑娘都拥有初夜权。当一个男人想结婚时,他可以为他想要娶的姑娘买下这种权利,向庄园主交一笔钱,换取“这项交易的许可证”。如果庄园主本人认识这个姑娘,并且想自己享用这种特权,那么,他便会回绝这个男人的要求。

概义

初夜权(Droitdeseigneur)一词出现于中世纪的西欧,是指一地的领主具有享用和当地所有中下阶层女性第一次性-交的权利。领主们的说法为少女第一次性交的落红是不祥之物,只有拥有权力地位的领主可以抵抗这种力量。虽然在16世纪的文献首先记载了初夜权,但历史学家所审视的记录中却只找到很薄弱的证据。在一些封建制度中,地主要求佃农结婚须得到地主的允准,这通常需要缴付款项。一些地方的基督教会也要新婚夫妇先缴付款项才可完婚。

原因

初夜权很多时候亦会用来指在宗教上信众须把初夜献给教派中神圣的存在的一种权利,如古埃及有敬拜金牛的习俗,所谓的金牛是一种实际存在、较一般牛特别的牛,故当时的女性要把初夜献予新发现的金牛。又或者是在很多邪教中,教主以神的代表之名要求女信众共寝的教条之一。

梅尔·吉布森的电影《惊世未了缘》(《勇敢的心》)就反映这个事情。《烬余录》中暗示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时可能在中国实行过初夜权制度。“北兵之祸,杀戮无人理,甚至缚童稚于高竿,射中其窍者赌羊酒。乱后检骨十余万,葬于桃坞西北周书桥,题墓碑曰万忠。鼎革后,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自尽者又不知凡几。……鼎革后,城乡遍设甲主,奴人妻女,有志者皆自裁。”

所载甲主为北人(可能包括北方的蒙古、色目、汉人、女真和契丹各族)。由于《烬余录》在南宋“成书”之后,一直至清光绪年间才第一次付印,期间跨越了700年历史,被认为藏于民间,但有人怀疑为伪书。

从元代各族人口分布来看,“初夜权”亦是完全不可能之事。根据台湾着名元史专家萧启庆先生考证,元代人口约为一亿两千万,而入居中原之蒙古族人至多不过三十余万,假设这一亿两千万总人口之中有一亿为汉人,则汉蒙人口比例为3333333:1,此等悬殊之人口比例,如何行得初夜权?再者,元代入居中原之蒙古族,大多为世袭军户或官员。除官员外,军户均按军队编制集中安家,主要集中于大都、河南、云南等地。此外,根据姚大力先生考证,元代蒙古族人口分布状况越往南越少,镇江府蒙古人不过数十户,更南边的广州则只有数户蒙古人。

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酋长可以行使初夜权。

古代习俗

女子“献身”,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初夜献给异性,而在世界古代史上,却记载着五种奇特的“献身”方式,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700')this.width='700';"title="古代女子献初夜的奇风异俗">

描述:1.jpg

第一种是“献身”给神物。古埃及有崇拜“金牛”之风,所谓“金牛”是体上有特别的斑纹的黑牡牛,据说这是生殖之神奥色里斯的化身。凡有“金牛”出身,祭司们就把它小心饲养,等过了四个月头,就送进“金牛庙”。“金牛”初到庙堂的40天内,男人不能去,只让女子在庙内裸体供奉,少女们纷纷把下体献给“金牛”,这是她们的一种宗教责任。

虽然这种风俗在当时是很神圣的,但是这种方法对女子是不是太残酷?一则很危险,试想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牛要和人进行性交,纵然有人帮助,也是很恐惧的一件事。二则开了人和动物乱伦的头。女子的第一次就要和动物进行交配,那么在女子和当地人看来,人和动物进行性交也是很自然的事了,只不过一种是神圣的,一种是不神圣的,但不管怎么说,它告诉人们,人和动物是可以性交的。欧洲的黄色牒片里,这种人和动物性交的场面比比皆是。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时,惊恐万状,但现在我才知道,对欧洲人来说,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

第二种将身体奉献给神,主要对象是僧侣、祭司等,因为他们是神的代表。古代的印度王于新婚的三天内不得与新王妃接触,这三天要交给最高的僧侣和王妃共寝。君王尚且如此,百姓又能怎样?

从这一点上来说,的确是神圣的。但是仍然有一种矛盾和假相存在。僧侣是神的代表,这种习俗又是这些僧侣宣传的,如果是真的信神倒也罢了,否则,这岂不是一种骗局?可见,贞与不贞,神圣与否,全在人心里,正如马丁·路德说的那样。

第三种是向酋长、地主、君主“献身”。印度孟加拉的土着民族,处女非奉侍了兼祭司的酋长后,不得结婚。新西兰、尼加拉瓜、南美巴西等地都有这种风俗。古罗民的奥古斯都大帝曾对臣下的妻女主张这种权利。法国布勒塔涅的风俗则是:第一夜献给基督,第二夜献给圣母,第三夜献给地主,第四夜才献给新郎。曾经是葡萄牙的圭内瓦有一种部族,其酋长不但能享受初夜权,而且要求得到相当的礼金。

真是淫迹斑斑,磬竹难书。如果说第一种和第二种初夜权确真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的话,那么第三种习俗就已经沦为淫风了。

酋长、祭司、地主、长老们本来也是迷信的,但正如朱云影在《人类性生活史》里所说的,他们自认为身上有一种“魔力”,可以除病息灾,所以使行使了初夜权,以后积累了经验,觉得没问题,也就放心了,或者说自信心更强了。另外,从“破瓜”中得到了性的“甜头”,于是就更加要打着神圣的招牌满足自己的性需求,这样,行使初夜权就由一种神圣的义务变成了一种权利与欲望,最后便成为一种压迫了。所以到欧洲中世纪时,享用新郎初夜权的权利,变成了占有农奴的一切和玩弄女子的一种手段。法国把它称为“张开大腿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的一切压迫与剥削都是打着神的帽子的。无怪乎马克思对宗教无情地加以鞭笞,说它是人类的鸦片。中国的学者又在前面加了个修饰语,就成了“毒害人民的鸦片”。经过这样的加工,中国人对宗教便痛恨之至,再也不接受它了。

当然,也有与宗教无关的初夜权。第四种是由亲友和宾客行使初夜权。非洲的利比亚人,把一切女子结婚的第一夜委身于来客,女子本身还认为这是一种荣誉。在淡路出岛,新郎出嫁的前夕,要由新郎的几个朋友带到森林中去,破坏她的处女身。同时,还有由新郎的父兄行使初夜权的。

这种习俗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是因为那里人们对性的认识比较开放,没有太多的性伦理观念,还是人们觉得女子的“落红”是一种灾难?让亲友来宾行初夜权,意味着相互辅佑,共同分担灾难。还是免除灾难的意思。

第四种是“献身”于贱民、仆役及外地人。菲律宾的一些土人之间,有特设的公吏专司此事。新喀利多尼亚的处女在结婚前,要用很高的报酬雇人“破瓜”。据日本学者南方熊楠叙述,从前松本正藏游印度,寄住在某贵族家,有一天主人竟卑躬屈节地请求他为女儿“破瓜”。

第五种“献身”方式就更奇怪了。在《黑色的性行为》一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住在赤道附近的非洲部族有一种公开拍卖少女初夜权的习俗。他们的少女到了成熟期,其初夜权都要卖给任何想要的人。当天,少女全身被衣服包住,被人抬高在部落内巡回,然后在部落的广场中跪在洋伞下,围观的人可以用适当的代价和少女一起过夜。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中国农村的一种现象,即出嫁少女就是要卖很多钱。把女子当摇钱树,把她们当成一种增加收入的工具,跟把少女的初夜权公开拍卖没有什么两样。这都是不把女子当人看。前者是以妓女的形式赚钱,后者则是像出卖家里的牲畜一样赚钱。

总之,奇特的“献身”方式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其世界史学的神秘色彩,同时它也暴露出了在古代时期,对广大女性所造成的巨大摧残和伤害,致使女权地位坠落深谷,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古代女性的一种悲哀啊!

“初夜权”的俗源及其演变

原始社会时期初夜权的执行者,当时全出于严肃的动机和牺牲的精神,决没有今人所想的淫靡自利之心。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水平的提高,那种产生初夜权的原始禁忌思想,已站不住脚了;然而初夜权现象并未中断,遗风尚存。

种种的禁忌,诸如月经、妊娠、分娩

中世纪的欧洲,诸如苏格兰、法国、德国等国家,曾公开地用法律规定贵族或封建领主享有这种特权。这是对女性强制施行的性压迫和性摧残,与原始社会或近现代僻地残存的原始部族中的初夜权习俗,其文化内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猥鄙、秽亵行径。

古代女子篇8

《错误》秉承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闺怨诗的抒情主体,从古至今都是女子。以实例为证:李白的《玉阶怨》、朱庆余的《宫中词》、杜荀鹤的《春宫怨》、金昌绪的《春怨》、王昌龄的《闺怨》,无一不是如此。

为何等待的都是女人?平常百姓家的女子如此,深宫大院的女子亦如此。细究根源,那就不得不从中国由来已久的社会制度说起。

曾几何时,中国的社会也由女性主宰。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女子的地位空前,女子是掌权者,女子可以拥有男子无数,男子却得从一而终。为何当时女子会得权得势,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而女子采摘的食物比男子更多,所以,当仁不让的获得了掌控的大权。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男子在体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果实,远远的超过了女性,他们不愿意再受女性的掌控,建立了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制度,更加突出了男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一个主体成为社会的决定性力量,那么另一个主体必然会处在低下的位置。于是女人不可避免的沦为这种制度的牺牲者。

于是,男子当权,苦了几千年的女子。

女子必须笑不露齿、手不露袖、足不出户,方得一大家闺秀的美誉。女子必须三从四德,方为贤妻良母。女子需得缠足,三寸金莲方为美。班昭的《女诫》里就有关于卑弱、专心、曲从等方面的专门论述,强调对女子进行“从人”的教育、为奴的教育,因此对女子才智发展方面的要求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到漠视,甚至是给予否定的,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女政策。处在深宫大院的女子,虽然衣食无忧,她们过着让人羡慕的奢华生活,却为一句“楚王好细腰”而酿成“宫中多饿死”的惨剧。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清时代,对于妇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压制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程度。为何女子会得如此下场,归其原因,就因为女子处于一个被统治的地位。

鲁迅先生曾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硬要把这条规则加在女子身上,那这群女子的可恨之处就在于她们的没有反抗的意识。她们不知道何为反抗,因为从小她们所受的教诲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旧的传统道德模式和价值观造就了古代女子的被动、迁就和一味的迎合,造成了她们的依附心理和不自主性。再者,伴随着这种依附心理所衍生出来的是女子缺乏一个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女子几乎只禁锢在家庭这个小小的范围中,必须依附于男人生存。所以,在她们的脑中,稍有不顺从,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就有了怨女,有了怨妇。《氓》中的女子,被男人抛弃,只恨悔不该当初听信了甜言蜜语,“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闺怨》,只悔叫夫婿“觅封侯”;而相对来说比较勇敢的孟姜女,只有守着长城脚下的那堆尸骨,痛哭流涕……

很少有女子能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也就那一两个,却终究逃不过悲剧的结局。丧夫的李清照,晚年的寂寞又有谁能知?于是有了那么一大批令人哀怜的独守空房的女子形象,而且,这一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久盛不衰的一个典型,因为,她极具代表性和群体的广泛性,中国从古至今有太多这样的女子。

用现在的词语来说,当时的女子就是一个弱势群体。手无缚鸡之力,胸无掌权之志,遇事只能独自垂泪,换取别人的同情之心,以求生存;或以美貌,诱惑男人。然而,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最终也只能落得被抛弃而独孤终老的下场。

古代女子篇9

关键词:女性内衣;道德秩序;形式美;自然美;古代

一、内衣综述

女性内衣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与女性身体最亲密的服装,它约束着女性的身体借以达到所需要的轮廓形态。通过内衣表现出来的形象有时是端庄典雅的,有时是性感迷人的。应该说内衣的产生是服饰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后的产物,只有在各种服饰制度、服饰形制均已完备的条件下,服装才会由外层向内层进而更细致的功能分化,才会有内衣与外衣的明确区别。而在其分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中西方的女性内衣的造型呈现两种互补的形式,即分别在以人体为基础的前提下,对其造型结构进行着解构与重构,也就是一个借助对这种服饰的解读与表述赋予身体以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审美理念重新塑造人体,通过对身体形成的状态显示服饰构成技术并强调身体与其社会习性之间的关系。

所谓解构就是将服装原有的结构进行分解,使解构后的服装削弱其结构形态,而加重服饰中文化审美的含量,使个人归属于社会;重构就是打破服装旧的结构的基础上对内衣重新分割组合成新的服装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人的自然体态美,突出的是社会中追求人性美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解构与重构使内衣产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制及背后蕴藏着的功能性、审美性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征。

二、中西方古代内衣特征

(一)中国古代女性内衣特征

中国古代内衣出现较早,最初被称之为祀。女性内衣在汉代称“心衣”,在两晋称“裲裆”,在唐朝称“内中和亵衣”,在宋代叫“抹胸”,明清则分别被称为“阑裙”和“肚兜”。尽管各个朝代的称呼不同,但其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前面护胸后背,内衣的基本形态呈平面状,穿着后的形态是把立体的人体最大限度的通过内衣的掩饰成平面状态,它超越了人体自然尺度的局限,使中国传统服装从内到外的形制可以加宽加大。除了唐代流行百年以袒领为主的“盛装”外,在中国漫长的等级社会中,女性服装始终是以严谨保守的造型出现的。而胸部则是遮盖的重点,当这种解构式内衣围系在人体上的时候,不但不能起到突出的作用,相反却使直接受到来自正前方的压力,使胸部形成比自然人体的胸部曲线还要平缓的外部身体线条,也就是通过外力使胸部曲线呈现扁平,人为地减弱女性的天然生理特征,将身体塑造成为没有起伏的平面。这种人为的服装造型不但使女性失去了自己的性特征,而且也影响着女性身体的发育。这种由体到面的质的转换,是通过对人体、对服饰结构的解构来完成的。胸衣这种对正常丰盈胸部的曲解,使得人体和服装的关系上,服装呈显性状态,而人体则隐藏在服装的层面之下,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被削弱。服装所突出的不是人体的自然形态,而是显现出比体形更为宽大的平面形态。

(二)西方古代女性内衣特征

西方的内衣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被称之为胸带,其形制接近于现代的文胸。而最早的紧身胸衣是16世纪被称作是“巴斯克式”(Barque)的形式,造型是根据身体线条裁制的,整体呈现倒三角形,从肩至腰非常紧身,材料用木头和铁条来制作,后来使用鲸骨、钢丝、藤条等来设计制作复杂的紧身衣,虽然在以后的世纪中名称百变,但这种穿衣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女性胸衣以人体为依据,通过对服装结构的分解重新组合,运用各种省道的变化来体现胸腰曲线,特别是胸衣,较多的利用公主线来夸张胸部的丰满,女性在这里不仅完全利用了自己的自然条件,还使用“人工”,以立体的圆雕式的造型实现了服装对人体的修正和超越,形成了具有束身美体作用的胸衣形态,借助由下向上的外力的作用,塑造被贵族所推崇的身体S型曲线,毫不掩饰的突出成了紧身胸衣的重要功能体现,通过内部胸衣作为基本支撑物来确定服装外部造型的成立,由此带给我们立体的带有突显的、张扬意味的服装立体轮廓,使西方女性服装中的性别观念加强,同时也体现了利用有关“自然”身体观念和文明观念之间的冲突。具有曲线美的人体在这里呈现出显性的状态,人体与空间关系紧密,而具有立体造型的内衣正是这种紧密状态的基础。而内衣的种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出现了吊袜带、紧身衣、裙撑等,综合归纳这些分散的服饰要素,成了西方女性服装独特的审美含义,可见西方人对内衣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他们以胸衣的形态作为服装造型基础,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服饰显示出了一致性。

从东西方内衣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制走向来看,同样是借助外力的作用,但由于力量作用于人体的方向不同,形成一方面是努力束缚身体胸部的曲线,使女性的胸部扁平,影响了的正常发育,使胸腔内脏发育和功能都受到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减弱,非常容易引起肺病;而另一方面都是努力夸张女性的胸部曲线,使力量由下而上作用于人体上半身,由于人们过度追求胸部的丰满和腰身瘦小,使得女性过度收紧胸部以下的身体,紧束的压力使腹腔内各脏器发生变形,还严重影响女性的发育和生育,成为禁锢女性身体的枷锁,东西方内衣的造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互补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同样对女性身体产生了危害。

三、审美的社会功能对内衣的影响

中西方古代女性内衣还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体现。中国儒家谈论美首重道德,在自然美的追求上,以主观的道德观及其对象化的表现形态为美。儒家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礼”,“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功能、作用是服饰制度的思想根源,即以中庸、中和为准则处理社会、人生中的服饰等级关系;而对待形式美则注重个人内在的气质与服饰的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审美是基于情与礼的统一,更重视的是审美的社会功能。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希腊,在形式美上,古希腊时期开始,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从数理的角度,认为美可以用数学量化的方式来表现,它存在于秩序、对称所产生的和谐之中。文艺复兴时期仍然延续了这种对美的观念,认为“美是良好的比例”,“美重视各部分的和谐一致、秩序”;在对待自然美的问题上,则把人体的自然形态美尊为最高的审美态度,因此女性身体的大小和形状,手势、姿势和举止以及对身体表面的修饰构成了西方女性服装美的源泉。

儒家代表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讲“仁”,而不谈欲,这里的“仁”是一种人格和情感自我的觉醒。服装的审美风格是围绕社会等级和伦理秩序而创造产生出来的,人的自然形态弱化于等级地位的重要型。在人格美领域内,儒家一方面肯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强调个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又认为,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独立只有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时,才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由此可见,儒家追寻的是和谐的美,服装更多的是一个人和群体借以使自己和周围的文化在视觉上合拍的手段,女性服装更是这种手段伦理与审美的合一。儒家强调社会礼仪化、等级化,在人性上提倡“中庸”,表现在服饰上就是要适度统一,对服饰美的欣赏倾向于精神性,要姿态合宜而不强调性感,反对个性的突出,更不允许女性在服装上有过多的逾越。在服饰的形式美方面则体现的是孔子“文质彬彬”的审美思想,这种审美不是具象是写意的、静态的,它不是靠表露人体的具体形态的服饰来体现的,而是通过服装外在的含蓄形态来体现。

西方审美在追求自然美时重视的是人体自然形态的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律”。后续的论者将“黄金比值”与“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的概念相互结合,将它视为是研究“人体形体美的规律或标准”之论述的基础。而在研究女性人体的形态时,他们发现“圆形的美”,尤其是女性的,有着互为呼应的关系。因此女性那丰满圆润的成了女性美的具象,表现在服装上为结构上的刻意夸张、过分强调女性的性特征,通过对女性服装结构的重新组合,形成具有立体形态的胸衣,从而塑造出具有曲线美、动态美的服装外轮廓造型。古希腊艺术的代表是建筑与雕塑,两者都是以比例、节奏、秩序、平衡为美的最高的审美标准和原则。而在古希腊人的思想中,艺术和技艺是同一个概念。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服装中都体现着“和谐”的审美理念,中国服装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古代的内衣,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审美,侧重的是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西方服装体现的是人体着装后自身形态各部位之间比例的唯美和谐,其立体形态的内衣,体现的是一种直白的人工美,通过强调服装对女性人体的重构形式,使服装更多体现的是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在内衣与外衣的界限逐渐模糊的今天,中西方的内衣造型已经走向统一。新材料新技术的进步使内衣成为流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内衣外穿已成为新的时尚,使女性内衣又具有了新的审美主张和表现形式。由于它自身所拥有的多元性,使我们期待着女性内衣新的艺术不断推新。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服饰文化纵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44-67.

[2]张朝阳.中外服装史[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8:196-228.

古代女子篇10

古代女子的休闲生活

一月踏雪寻诗,烹茶观雪,吟诗作乐。二月寒夜寻梅,赏灯猜谜。三月闲厅对弈。四月曲池荡千,芳草嬉戏。五月韵华斗丽,芬芳满园。六月池亭赏鱼,池边竹林飒飒作响。七月荷塘采莲,泛舟湖上。八月桐荫乞巧。九月琼台赏月。十月深秋赏菊。十一月文阁刺绣。十二月围炉博古。

黄侃的名片和“三怕”

在中央大学兼课的教授颇多,大都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不济也是黄包车,唯有黄侃先生总是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腋下夹了几本书,步行到校。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要佩戴校徽,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这个衣着寒酸的人没有校徽,就要求看他的名片,黄侃大怒,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黄侃亦是饕餮之徒,他在北大上课时,常突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段古书后面藏着一个绝大的秘密,想知道吗……对不起,就凭北大这点薪水不值得讲,要听,饭馆请!”他对自己的学问十分自负,与人讨论“小学”时,若有观点不合者,大怒之下常持刀杖相向。然而他却有“三怕”,即一怕兵,二怕狗,三怕雷,其中怕雷甚至怕到“蜷踞桌下”的地步。

【观点】

吃香蕉防花粉过敏

春天是花粉过敏易发季,日本筑波大学的学者近日发现,定期食用香蕉能改善过敏症状,特别是花粉过敏。

筑波大学医学医疗系谷中昭典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患有中轻度杉树花粉过敏症的52名成年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8周内每天吃两根香蕉,另一组在同一时期内不吃香蕉。两组均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了三次检查。

结果发现,食用香蕉的参与者过敏反应明显得到改善。谷中教授认为,香蕉中丰富的维生素B6能促进血清素等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而血清素可有效缓解过敏症状。

研究称女性对大脸男人易产生好感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某研究小组针对150名18~32岁单身男女进行了3分钟的约会实验,结果显示脸越大的男性越能在短时间内收获女人心。之前另一研究表明身体越高的男性越能掌握主导权,因此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脸的大小和身体的高矮是决定一个男人魅力的关键所在。

研究人员解释说:“脸大和个子高的男性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为人更加的积极,这样略显强势的男人在短时间的会面后容易给女性留下较好的印象。”但是脸大的男人一般有很强的攻击性,所以女性很少愿意与脸大的男人进行长时间的交往。

女性更易请病假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首次显示,女性请病假的概率要比男性高出大约50%。除去年龄、职业、公司规模等因素,女性请病假的概率平均要比男性高出42%。其中,女性平均每年请病假大约5天,而男性只有不到4天。

英国智库“工作基金会”研究人员卡伦・斯特德曼说,女性通常负责照顾儿童或老人,有时需要请假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许多企业在事假上难以通融,因此,请病假对于女性而言是唯一途径。

统计数据还显示,公共行业人员请病假概率要比其他行业高出24%。

【数字】

第10名

据报道,总部设在美国得州奥斯汀,通过字词使用分析趋势的全球语言观察机构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称,纽约成为新的全球时尚之都。调查报告中巴黎排名第二,伦敦及洛杉矶紧随其后。亚洲城市也榜上有名,上海排在了第10名,香港排在上海之后,位列第20名。

30岁

据俄罗斯“informing”新闻网,英国社会学家经大量调查后发现,女性在30岁时达到美丽巅峰,30岁的女性最具魅力。英国社会学家对超过2000名志愿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人均认为30岁的女性最具吸引力。且大多数男性认为,女性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独立及自我展示能力的结合。

第5次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曾在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研究发现,表现好的员工都很乐观。乐观者的销售量比悲观者要多一倍,因为前者能迅速地将遇到的问题转变为机会。消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要平均端详5次才会决定买下一件东西。但50%的销售人员在初次被拒绝时就会放弃,更别提坚持到第5次了。乐观者此时会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总结教训,调整方法,一定会成功。”

【视野】

半数法国男人承认出轨

法国调查机构法国伊福普(ifop)民调显示,感情出轨的法国人高达四成,比上世纪70年代的19%增加一倍以上。而男性中,有大约55%的人会出轨,32%的女性也承认不忠。

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能确定不被发现,他们会找情人。最常出轨的是50岁以上男性专业人士,比率达66%;其次是政治左派人士,占45%。

有意思的是,63%的受访者认为,即使自己的男性或女另有交往对象,他们仍能和伴侣相爱。

调查结果指出,47%的法国人认为感情出轨是无法接受的道德瑕疵,这一数据低于英国人的55%、德国人的60%、西班牙人的64%;同时,有65%的意大利人不能接受劈腿,美国人更高达84%。

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美国人不知地球绕着太阳转

也许难以置信,但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得出的结论: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调查结果已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2014年会上公布。

这项调查是美国人科学素养研究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每两年一次,并会呈递给美国总统与美国国会。

调查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7个问题,其中“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问题只有74%的人答对;而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问题,只有39%的人判断正确。而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的被调查者只占48%。

美国女童智商160分堪比爱因斯坦

据外媒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出了一位3岁小神童,在很多小朋友3岁时还在为26个英文字母下苦功,阿莱克西斯・马丁已经学会用ipad自学西班牙文,并能阅读小学五年级程度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