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6:33

大熊猫篇1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大熊猫篇2

大自然的熊猫,毛色光亮,一身雪白间有几处黝黑的毛色,仿佛是精心设计的。它那圆圆的黑耳朵,像戴着一顶“风雪帽”;猫似的脸庞上又戴着一副“墨镜”;四肢穿着黑绒绒的“尖皮靴”;肩披匀称连接的黑“披肩”,真是神气十足。

动物园的熊猫,在饲养员的叔叔阿姨们的训练下,它们还会表演许多精彩的节目呢!如:钻圈、直立、倒立、翻跟头和推小车等,我最喜欢看熊猫翻跟头了,它胖嘟嘟的身体缩成一圈,像大皮球似的翻来滚去,使观众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熊猫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盘腿坐下,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子往嘴里送。它爱吃鲜嫩的竹叶。吃饱了,还得嘴口水润润喉咙。他走到水池边,俯下身子,前腿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咚的喝起来。看它那副模样,真是人发笑。

熊猫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有它做吉祥物,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们一定会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显现出光彩的一幕。

大熊猫篇3

1我的“宠物”大熊猫

我有一个宠物大熊猫,她是姐姐送给我的,姐姐说因为我们今天要学习《大熊猫》的课文,所以让我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大熊猫。

晚上我写完作业仔细观察了我的大熊猫,我的大熊猫头很圆,头上有一对软软的的黑耳朵,两个黑眼圈,他的身子胖乎乎的,屁股和尾巴也是黑色的,模样很可爱。

我可真喜欢我的大熊猫,因为它真的真的很可爱!

2可爱的大熊猫

在遥远大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们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熊猫妈妈和它的宝宝都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嫩嫩的竹笋。瞧!大熊猫妈妈还在有滋有味的啃着竹叶呢!调皮好动的大熊猫宝宝忍不住抱着竹子打起秋千来。

我喜欢大熊猫,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哦!

3大熊猫

我从来没见过大熊猫,当我第一次看到大熊猫照片的时候,我就觉得大熊猫特别可爱;抱着竹子,吃得正香。大熊猫的四肢是黑的,眼圈也是黑的,像没睡好觉一样,耳朵也是黑的;肚皮是白的,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只有在四川、陕西、甘肃才有,陕西的秦岭山有273只。我建议大家要爱护国宝保护环境,给动物们一个温暖、美好的家。

4大熊猫

今天我们一家和刘宇恒一家去成都过五一劳动节。我们到了成都已经很晚了,在”锦里”逛了一圈就到宾馆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去大熊猫基地看熊猫。大熊猫非常非常的可爱,刚生出来的小熊猫特别特别的小,都能在人的手里握着。我还买了一些钥匙链还有一套餐具。多美好的假期啊!

5可爱的大熊猫

我去成都大熊猫基地看了可爱的大熊猫,大熊猫吃的是竹子,它躺在那里,用嘴把竹子咬断,送进嘴里。熊猫是黑白色的,眼睛圆圆的,是黑色的眼圈,耳朵是半圆形的,四个爪子,胖嘟嘟的身体。

熊猫很懒,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它们还很聪明,如果它身上有个地方很痒,又挠不到,它找了一个树,蹭痒痒。我很喜欢大熊猫。

6大熊猫

今天我们去了熊猫基地看大熊猫。我看到了大熊猫和小浣熊。

大熊猫们懒洋洋的,有的躺在树杈上睡觉,有的躺着吃竹子,他们身上都好葬呀。我们一共看见7只大熊猫。

我还看到了大熊猫小的时候,它刚生下来很小,身上没有长毛,是粉色的,好可爱呀。我们还看见了小浣熊,一共有10只,他也叫小熊猫,个头比大熊猫小,身上是咖啡色的,有常常的尾巴,很翘。

7大熊猫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它胖胖的,也很可爱。它的眼睛大大的,好像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总是忧虑重重的。它的身子是圆的,身上一块黑、一块白,在草地上大熊猫滚动时,简直像个双色球,真可爱。

它的耳朵很小,差不多像两个乒乓球。大熊猫的嘴也是小小的,看上去挺可爱的。这大概是因为剑竹不像毛竹那样粗,用不着嘴大的缘故吧。大熊猫的尾巴也是短短的、小小的,以致根本不被人们注意。

8大熊猫请客

今天,大熊猫黄黄请小猫咪咪吃饭,咪咪露出了开心的表情,忙说:“好,好!”

中午,咪咪来到了黄黄家,黄黄请她坐下,接着端来了香喷喷的嫩笋。

大熊猫篇4

大熊猫数量稀少,喜欢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森林里,特别是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里。它们生性警觉,行踪不定,被誉为“竹林隐士”,因此调查野生大熊猫不仅需要借助科学仪器,还需要调查人员进入人迹罕至的大山腹地,探寻大熊猫的神秘踪迹。这是一项有趣而异常艰辛的科学工作。

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科学家们采用了路线调查法和非损伤性Dna数量鉴定法。

路线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分布、数量和密度。首先布设覆盖大熊猫分布区域的调查路线,然后调查员依照路线进行调查。路线尽可能多地穿过大熊猫活动的各种环境。调查过程中,调查员需要仔细观察调查路线及其周边的大熊猫活动情况,将调查信息填写在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调查表上。

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以搜寻大熊猫痕迹为第一目标,最明显的目标莫过于大熊猫粪便。在科考队员眼里,这些粪便不是脏兮兮的排泄物,而是具有科学价值的东西。如发现15天以内的新鲜大熊猫粪便,需要测量粪便的直径和长度,并取样品以供Dna检测。另外,还要测量大熊猫咬断的竹节长度,可以用来判断不同的大熊猫个体。

你知道吗

非损伤性Dna检测技术是利用动物遗骸、毛发、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提取微量Dna进行分析。用于大熊猫种群性比和遗传多样性调查。

森林探险

随着调查的深入,环境也越来越艰辛,原始森林中可谓险象环生。风霜雨雪、日夜兼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与毒蛇擦脚而过,与蚂蟥蚊蝇为伴……克服这一切需要有很强的野外适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帮助。

艰难交通

西南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所带来的滑坡、滚石、塌陷等灾害经常阻断交通。车窗挡风玻璃被飞石击碎险些伤人,车轮陷入淤泥中久不得出,滚落的大石头拦路挡道……坐在车里也不省心啊。

跋山涉水

进入大熊猫调查区域后就只能徒步前行,有时远的调查路线往返需要半个多月。科考队员们翻山越岭,在1000~4000米的海拔段间上上下下,路途中多是靠一把砍刀开路。调查过程中总会经历无数艰险,或遇悬崖峭壁,或遇湍急河流。

风餐露宿

科考队员们经常在野外扎营,这可比不上好玩的野炊。午餐通常是饼干、面包等干粮,晚餐则就地生火做饭。在冰雪覆盖无流动水源时,就用冰化作饮水:遇暴雨河流无清洁水时,便从帐篷上接雨水饮用。野外扎营,有时寒风掀起帐篷,有时暴雨淋湿睡袋。

森林毒虫

森林里危机四伏,通常威胁并不来自于大型猛兽,而是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小毒物。蚂蟥是森林吸血鬼,一旦嗅到人吐出的二氧化碳的气息,就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你,附在你皮肤上开怀畅饮,待人发现时皮肤上已血迹斑斑,有时伤口结痂后还奇痒无比。而最恐怖的是“杀人不见血”的蜱虫和牛角蜂,被森林里的蜱虫叮咬有可能引发森林脑炎,而被牛角蜂蜇了会引起过敏和毒性反应,被它们叮咬后都可能导致死亡。

乐在其中

虽然野外大熊猫调查异常艰辛,但也充满乐趣,调查员不仅能与罕见的野生大熊猫邂逅,还能与各种动物亲密接触。饱览森林、湖泊、雪山、云海的自然奇观,白天可以穿梭于颜色各异的百花丛中,夜晚可以围坐篝火边看漫天星空,真的非常过瘾呢!

邂逅大熊猫

不管是偶然遇见的大熊猫,还是出现在红外线照相机镜头里的大熊猫,发现它们的踪迹是对经历艰难历程的队员们最大的慰藉。

动物为伴

在调查大熊猫的途中,队员们也遇到了不少动物朋友。它们对我们进入它们地盘表现得或友好、或警惕,非常有趣。

植物为友

花儿是考察途中美丽的风景,它们用优美的身姿装点着大自然,也让我们大饱眼福。

置身美景

大熊猫的栖息地内地形地貌复杂,高山深谷与雪山急流相映,绝壁无数,瀑布成群。置身美景让队员们沉醉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中,暂时忘记了艰险与疲惫。

科考大家庭

大熊猫调查队伍集结了许多保护部门的科研骨干,在长达两年的野外调查中一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交流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犹如一个大家庭互相关怀和帮助。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可以对大自然了解更多。

大熊猫篇5

大熊猫吃肉。大熊猫是熊科动物,祖先是吃肉的,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没有办法才吃竹子的。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能多吃,吃多了拉稀、吐),并且演化出了第六指吃竹子用。

现在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来源:文章屋网)

大熊猫篇6

1979年6月,我到四川南坪县(现九寨沟县)采访。这里森林遮天蔽日,险峻的雪峰寒光闪闪。星罗棋布的湖泊,有如镶嵌在高原的明镜,微风拂过,水光潋滟。

“你们运气好!”林区工人介绍说,不久前有位画家来此写生,正当他沉醉于湖光山色之际,一头大熊猫突然蹒跚地出现在面前。画家一惊,拔腿就跑。大熊猫却慢慢地走到画板前站定,摇头晃脑,俨然像一位“行家”在欣赏他的大作,许久才离开。

听了这迷人的故事,更加激发起我拍摄大熊猫的强烈愿望。

我踏着铺满落叶的小径,钻进了密林。茂密的箭竹沿着绵延的山峦,仿佛筑成一道道屏障,无法逾越。天色幽暗,似乎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视线只及几步之遥。我用湿漉漉的身子保护着相机,注视着周围。

我们在密林中隐隐听到熊猫的叫声,同行的人高兴地说:“有希望了!”然而待我们走近,却丝毫不见熊猫的踪影。有时我们在箭竹丛中看到大熊猫的粪便与活动痕迹,以为机会到了,但是它却像捉迷藏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熊猫这种出没无常的习性,对于急性的我,好像是一种有意的磨炼。十多天过去,没有缘分和大熊猫相遇的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向九寨沟告别。

平武相识

经过上次的挫折,隔了一段时间,省林业厅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平武县捕捉到一只大熊猫,正打算送往卧龙保护区,建议我去一长见识。

平武县位于四川西北部,记得数十年前的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对它有过记载。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截阻红军北上抗日,沿途满布碉堡,把繁华的街市烧得“只存一片瓦砾”。今天,涪江依旧绕城而过,而废圮的土碉上空只有几只寒鸦在盘旋凭吊……

我到达平武时,在林场特设的熊猫馆里,看到这只新捕获的七八岁的雄性熊猫。我原以为它是憨厚、温和的动物,可是当我举起相机时,它突然怒目圆睁,张开大嘴,发出“吭!吭!”的叫声,上下牙扣得咯咯作响,还把爪子伸向我们。

正是这只大熊猫,几天前拉弯笼子的铁条逃上了大街,咬伤了追捕者的小腿和三个手指头,窜进附近农场的厨房,把储藏室里的面粉、大米、锅灶捣得一片狼藉,连炊事员的铺盖、蚊帐都给撕破了。最后,不知谁的主意,拿了几根甘蔗作诱饵,才把它慢慢地引回笼子里。

这出谐剧似的叙述,增加了我护送熊猫的兴趣。我和一行护送人员同熊猫一起挤在一辆中型吉普车里,准备随时拍摄。一路上,熊猫怒气冲冲,不断伸出爪子,想逃离铁笼。因为熊猫怕颠簸,为了防止它晕车致死,汽车不能按正常速度行驶,只能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前进,沿途还要不时停车休息、喂食。

汽车缓缓行驶,熊猫渐渐安静下来,甚至伸出爪子向我们讨甘蔗。然而,中午当我们在江油停车准备午餐时,人群把汽车围得水泄不通。熊猫突然咆哮起来,把铁笼摇得东倒西歪。我急中生智,建议把车开到公安局请求保护。这样,才避免了一次难测的事件。

雪山传奇

位于邛崃山脉南麓的宝兴县,是四川大熊猫产区之一,也是近几年捕获熊猫最多的县。从1972年以来,这个县已先后有五只熊猫出国定居。已是隆冬季节,我决心再到宝兴县去一试机缘。

宝兴县的熊猫主要栖息在夹金山一带。当年红军北上抗日,一度攻占县城,震惊全川。如今,当我抵达夹金山林区时,经过几场大雪,群山已是白皑皑一片。熊猫性喜孤独,茫茫林海到哪里去找它呢?

森林工业局的同志热情地向我介绍:箭竹被雪覆盖后,熊猫觅食困难,经常下山找吃的。有的工棚厨房常常被这些不速之客捣得乱七八糟,甚至把锅盖、铝锅当做玩具来抛掷。所以当地农民上山挖药、打猎,都要把锅子挂得高高的,以防熊猫拿来“玩”。

“大熊猫还喜欢啃骨头。”这个县的五龙公社社员高德华说,有一只大熊猫,是他家的常客,每隔十天半月总要“走访”一次。它啃完骨头,还要闯进厨房舔舔锅盖、勺把、水桶;有时干脆就在厨房酣然大睡,天亮了还不肯走。

这些故事鼓舞了我找熊猫的信心。但一天一天过去了,却一直没有遇到熊猫,我又扑空了。

巧遇“醉熊猫”

1980年4月,我到平武县白马藏族居住区采访。这里层峦叠嶂,阳光透过晨雾,把漫山的云杉、冷杉、箭竹照得飞金点翠,仿佛特意为大熊猫安排了这样一个天然的栖息地。

一天,我走进一片箭竹夹道,远处瀑布高悬,脚下流水潺潺……我禁不住跳到湍急的溪流中,站在石头上,准备拍照。同行的一位工人突然拉拉我的衣襟,贴着我的耳根惊喜地说:“你听,就在右面……熊猫!熊猫!”我屏住气息,倾耳细听,果然有一种细微的簌簌声传来。我抱着相机三脚两步跳到岸上,一抬头,就见距我不到3米远的箭竹丛中,端坐着一只大熊猫,正在悠闲地啃着竹子。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迅速举起相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我梦寐以求的不速之客。但是,茂密的箭竹遮挡了熊猫的身躯。在镜头里,我只能隐隐地看见一团白色,真是可望而不可即。我担心它受惊逃跑,又怕它猛地向我扑来,急得团团转。

“慢!”同行的工人提醒我:“这儿是上风处,熊猫的鼻子灵,一闻到人的气味,要逃走的。”谁知话犹未了,熊猫已经起身,迈着蹒跚的步伐,朝着竹丛深处走去。

我来不及多思索,钻进竹丛,沿着它的脚迹,紧追不放……摔倒了,爬起来;荆棘扎在身上、手上也感觉不到痛。

这只熊猫在竹丛中窜了一阵,忽然跑到一处陡峭的岩壁下,背靠悬岩坐下来,既不发怒,也不惊恐,更没有扑人的迹象,只是安然地端详着我们。一个工人悄悄地走近它的左侧,用手拨开竹子,让它显出“尊容”。它仍然一点也不动。接着,这个大胆的小伙子竟敢伸手去摸它的鼻子,它也只是用前爪轻轻地一推,头往旁边移一移,毫不反抗。啊!既有趣,又真实,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情景吗?我举起勃朗尼卡相机迅速拍下这个难遇的场面。后来,我想起身上还挂有一个装着彩色胶卷的来卡相机。一看,上的是广角镜,但已顾不上换镜头了。我作了最坏准备,走到距熊猫不到一米的地方,抓紧时机,一张又一张地拍下了大熊猫旁若无人的憨态。

一阵山风吹来,满山箭竹沙沙作响。大熊猫终于起身告辞了。此时,我才感到浑身疼痛,满脸淌着汗水,衣服也湿透了。事后,回到住处,大家听了我们的奇遇,都很羡慕。有经验的人告诉我说:“这是一只‘醉熊猫’。”

为什么叫“醉熊猫”呢?原来,每当春天,山上积雪融化,大熊猫常常下山找水喝。它有个习性,在平静的水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还有一只大熊猫也在喝水,于是就拼命地抢着喝。熊猫在流水淙淙的溪边喝水,听到水声不断,总想把水“喝断”。于是喝呀,喝呀,直到肚子胀得不能动弹为止。喝“醉”了的大熊猫特别温顺,不会伤人,直到过了三四小时,它“醉”醒了,才恢复自卫反击能力。

大熊猫篇7

我的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虽然我小时候只有小老鼠那么大,可是我长大以后却有60-110公斤。我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和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喜爱。

我是以竹子为食的素食者,喜欢吃竹叶、竹笋,我长大了的时候一天可以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但有时我也会捕捉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

村民们都喜欢我,因此我有时会大摇大摆地去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唉,回去肯定又要长胖了。

我行动缓慢、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们或其它动物。我如果听到一点异常声响,我通常会选择逃避,因为我的视力不发达,可能是因为我天天都戴着“墨镜”吧。

大熊猫篇8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告诉你,我可喜欢了!因为不论是它的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都十分有趣。大熊猫的耳朵呈半圆形,是黑色的,在它那张雪白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两个黑色的大眼圈,它的肚子白白的,四肢是黑黑的,那样子别提多有趣了!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分少。大熊猫十分懒,不是吃就是睡,胖胖的身子抖动时一摇一晃的,真让人可以笑掉大牙了呢!大熊猫可喜欢吃竹子了!你瞧,大熊猫捧着竹子,用嘴一口一口地啃着,很慢很慢,不慌不忙的,那样子真是太有意思啦!大熊猫不仅吃东西有趣,睡觉时的样子也很有趣。只见它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露出白肚子,四肢一摊,真像一头大懒猪。

我真喜欢大熊猫,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可是就在今天,可爱的大熊猫培培因为老了而离开了我们,它今年33岁。培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给我带来的快乐!

大熊猫篇9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有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被送到了台湾岛上,而且,还给了它们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比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都要好,当团团圆圆被送到台湾的那几天,新闻上播放的基本都是关于团团圆圆的。我在想:两只大熊猫值得那么轰动吗?还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人们为什么不用那些钱去抚养一些孤儿?我知道,熊猫是珍稀动物,值得保护,可是,现在连人都没有照顾好。每天,有多少孩子在街头流浪,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每到冬天,连富人家的狗都穿上了衣服,而他们,最多只穿着一件小小的衬衫。熊猫是国家保护动物,生物圈中不能没有它,可人呢?难道说,那些孤儿就连一只熊猫都不如吗?只要熊猫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行了,这是我的想法。

人们对于团团圆圆花了太多的钱,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一大把钱花在两只熊猫身上呢?这样做有意义吗?多少孤儿,因没吃没穿,在屋檐下饿死,冻死,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

花给熊猫的钱不如去抚养一些孤儿,这是我的想法。

大熊猫篇10

大熊猫不会吃幼崽。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