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58:17

经典爱心篇1

倡塑关爱,奏响感恩教育“主旋律”

该校紧紧抓住“五个一”活动,让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张调查问卷拨响“感恩前奏曲”。学校向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爸爸妈妈的年龄?爸爸妈妈的生日?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没想到这样一张简单的问卷调查竟难倒了学校里一多半的学生。这样的结果不仅让全校师生感到震惊,也坚定了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决心。

一个温馨节日奏响“感恩亲情调”。学校将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感恩日”,通过邀请家长做“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与家庭签订《孝心教育协议书》、推行“孝心存折”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言行,让“日日争填孝心存折,人人争当礼仪标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一个爱心主题唱响“感恩社会词”。学校和多所山区、农村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一年来,资助特困家庭和离异家庭子女2万多元,为校内外患重病、遭遇车祸的同学捐款3万余元,为震区捐款10多万元;学校常年坚持到区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公寓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着奉献的快乐,也感受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个管理细节谱写“感恩自然谣”。学校通过征集花圃温馨提示语、制作草坪提示牌、认养校园苗木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关爱绿色,从脚下做起”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爱护环境、感恩自然的文明素养。

一个活动方式激发“感恩祖国情”。学校通过开设“走进历史中的祖国”、“认识地图上神州”等不同主题的实践作业的方式,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祖国和民族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感受秀丽山川,领略灿烂文化。

双管齐下,烹制诵读活动“自助餐”

一是注重浓厚诵读氛围的营造。教学楼墙壁的“经典欣赏”、走廊上的图书角、教室内外墙壁上定期展示的阅读心语、古诗文摘抄、好书推荐等“特色作业”,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是打开的“书页”;课间铃声、校园广播多以配乐的经典词句为内容,让校园每一缕空气都浸润着书香;学生自发把书拿到班级列出图书名称,汇集成班级虚拟图书馆,同学之间争相借阅,以书会友;阅览室和图书室全天候开放,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阅读需要。

二是倾心特色诵读平台的创新。学校成立了“星河经典阅读书社”,定期交流读书信息;坚持开展了“书香伴我度假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师生阅读中外经典,丰富了假期生活;把国学经典读本引入课堂,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安排各年级诵读内容,一年级选读《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选读《笠翁对韵》,三年级选读《老子》,四年级选读《论语》,五年级选读《历代美文》,六年级选读《孙子兵法》等;将四月份设为校园读书节,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配画手抄报、古诗词吟唱大赛、鲁南书城新书校园行等,让师生共享文化大餐;每学期坚持开展经典诵读考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评选表彰古诗词背诵之星、读书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积累了传统文化,陶冶了高尚性情。今年4月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核心学校工作会议在该校召开,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对其诗文诵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多措并举,搭建才艺培养“大舞台”

一是积极开发校本选修课程。通过不同形式借助社会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知名人士,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了剪纸、十字绣、趣味陶塑、魔法折纸、英语对对碰、小小歌唱家、舞蹈、管乐、民乐、书法、绘画、围棋、乒乓球、篮球、科技创作、机器人编程等20多种校本选修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特长。现在,每位学生都有1-2项特长,甚至更多,形成从个性化发展向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舞台。利用各种节日在校园内举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自编、自导及家长参与演出的节目异彩纷呈,展示了师生同乐、老少同乐、和谐共庆的感人场面。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走进街道、社区、老年公寓和手拉手学校义务演出。近几年,在全市各种青少年才艺大赛中,我校1600余名同学参加比赛,400余人(下转37页)(上接30页)获奖;教育系统师生书画精品展200多名小学生参加50人获一等奖;400多名学生参加全国书法作品大赛,20多名同学获银奖;700多名同学参加全省“文心雕龙杯”作品大赛,50名同学获银奖;学校管乐队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表现突出,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突出贡献奖”;舞蹈队在全省“小飞天”舞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合唱队和民乐队等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并获奖。我校学生顾梦同曾获宋庆龄奖学金、山东省十佳少先队员、齐鲁小名士等荣誉称号,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演出,个人获声乐比赛奖项60余项;董烨是一位曲艺小明星,曾参加《家有儿女》、《浴血坚持》等多部影视的拍摄;高歌在全球华人声乐大赛中获银奖。

三项活动的扎实开展,有力推动了该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6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经典爱心篇2

2、人的一生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3、喜欢你是一件容易上瘾,却永远无法过瘾的事。

4、原来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5、无需匆忙,不要将就,缘分到了,就一定会在一起。

6、爱上一个人,有时候,只需一刹那,一刹那的心动,一刹那的心跳,一刹那的心疼。

7、想跟你喝酒是假的,想醉在你怀里是真的。

8、既然你不能成为我的唯一,那么我便会放手,不是因为我的占有欲有多强,而是因为没有哪个女孩会希望自己的盖世英雄是别人的。

9、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10、所有错过的,会变成遗憾,有的可以填补,有的不可以。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爱曾经有多甜,也有多苦,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11、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经典爱心篇3

2.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3.你带着一串笑声从屋外走进客厅,轻松随便地穿一套红色运动衫,那么美丽多姿,那么热情似火,又那么恬淡简朴,一种不可名状的爱慕之情,蓦然在我心中升起。

4.四十岁的女人最懂得生活,经历了多年的磨练,她们知道年龄并不是美丽的天敌,懂得“貌随心走”的道理,青春永驻需要的是一颗永不认输的年轻的心。要保持一个美好的心境,善待生活,让自已充满自信。

5.四十岁的女人就像蚌里的珍珠,需要赞美女人的情话说给她听,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是对她们的考验,每一次与沙的磨砺都是她们苦与痛的积累,经历人生的风雨彩虹,她们成了最懂情的女人,能用柔弱的肩膀能抗起整个世界。

6.你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一件红尼大衣,紧束着腰带,显得那么轻盈,那么矫健,简直就像天边飘来一朵红云。只有莲花才能比得上你的圣洁,你有月亮才能比得上你的冰清。

7.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8.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9.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10.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你留在我心中最强最深的印象。是你丰满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乌黑幽深的眼睛?小巧红润的嘴唇?但还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在煽动着我的心。

11.中年女人走过了青春年少的浪漫,也过了如花似玉的季节。中年女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风情世故,她们经历了阳光明媚,也经历了阴霾黑暗,更见识了那风霜雪雨、电闪雷鸣。

12.中年女人虽然没有当年的青春靓丽,却充满着少女所没有的成熟的风韵,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呢?中年女人有着沉稳周到、善解人意、活力充沛、精明能干的优点。可是世俗的眼光却常常把这一种美、一种优点湮没了。

13.中年女人是一首久读不厌的诗,中年女人是一首百听不厌的歌,需要些一封真诚的告白情书给她。

14.中年女人就这样单调、简单、重复地工作和生活,大街上那灯红酒绿的枚不胜数的休闲场所与她们无缘,她们实在有太多的繁杂事务。正是她们用那看上去并不强壮、甚至很柔弱的臂膀挑起了家庭,挑起了事业,才使我们这个社会看上去很繁华、很稳定。

15.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16.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你留在我心中最强最深的印象。是你丰满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乌黑幽深的眼睛?小巧红润的嘴唇?但还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在煽动着我的心。

经典爱心篇4

关键词 红色经典,精神实质,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经典影视剧(以下简称红色经典)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寂和90年代后期的再度走红,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改编红色经典已愈发炙手可热。近年,以《亮剑》、《特殊使命》、《仁者无敌》等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持续升温,并引导青年学生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我们认识红色经典的精神实质并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红色经典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人和事。再扩大一点,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主张起过较大进步和推动作用的人和事,都应归为红色经典。如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实现党的意志和主张的,也应算红色经典影视剧。

与红色经典相对应的是红色原创。红色原创是群众公认的、影响较大的、收视率较高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影视作品,其意义不单纯在于商业价值,更在于为当代社会建立一个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使整个社会通过其塑造的典型人物找到自己的政治模型和文化方位。当然,红色经典都是当年的红色原创,所谓的红色原创,是指进入本世纪以来创作的影视作品。

一、红色经典及其精神实质

1 何谓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它和其他文化同样具有复合性、象征性、多元性、传承性、共享性等特征。

2 红色经典的精神实质。

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积淀形成的。深入挖掘红色经典的价值内核,它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石。

红色经典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思想文化形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其传承与发展促进党的政治文化生成一种巨大的政治价值,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以进一步的巩固。在新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红色经典作为先进文化形态,必然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红色经典作为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是革命、建设年代留下的特殊文化形态。它本身所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承载培养了人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色经典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广义的红色经典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即在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所留下的革命活动遗址、遗物、文献、作品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即在革命与建设年代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民族独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经典不仅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鲜活教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二、挖掘红色经典主题。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经典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满足人民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红色经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必将构成一种文明或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共存。

1 大力弘扬红色经典,坚定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红色经典的重要内容,也是红色经典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中关于理想信念的经典题材,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其热爱党、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的思想感情,并最终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2 通过红色经典的感染力,对青少年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红色经典在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文化,它包括了许许多多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经典爱国事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壮烈场面。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用红色经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立志成长,报效祖国。

3 挖掘红色经典价值形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红色经典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部分,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功能。将红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人本思想与责任的培养,诚信教育,同情心、爱心的激励,珍爱生命,珍惜生活等思想结合在一起,帮助青少年理解周围正在迅猛发生的价值冲撞与变迁,使其知荣辱、明大义。

4 以红色精神培育青少年优良的社会品质。

经典爱心篇5

畲恩典先生便是在父亲那种服务社会的热情感染下成长起来的,服务的种子,也早已经种下,在时间养分的滋养下,茁壮起来。

在元朗区潮州同乡会成立第十届的时候,畲恩典先生进入了这个同乡会,这是他父亲的心愿,也是畲恩典先生自己的心愿。转眼间,走到了第二十届,他在继承父亲意志的同时,也把服务的概念传递给了他的弟弟以及其它亲人,他们一家人,在这条无私奉献的路上,一路向前。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话:爱,是可以感染人,爱,也是可以传递的。畲恩典先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子承父志,更添一份爱心

畲恩典先生加入元朗区潮州同乡会,除了他潮州人的身份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父亲。

畲恩典先生的父亲畲振坤先生是元朗区潮州同乡会的创会成员之一,并担任同乡会第五届及第六届副主席,他的父亲深爱着家乡,为团结乡亲,服务乡亲,不遗余力,不计得失地付出着,耳濡目染之下,也让畲恩典先生在心底立下志愿,长大之后,也要加入潮州同乡会,像父亲一样为乡亲们服务,为家乡服务。

在元朗潮州同乡会进入第十届的时候,畲恩典先生加入到了这个同乡会,从此,正式迈开了为乡亲服务的步子。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第二十届,而畲恩典先生本人也由普通的成员升职为同乡会副主席,和他父亲当年一样。

元朗区潮州同乡会是一个以爱国、爱港、爱乡、联及团结乡亲,为会员谋取福利,互相照应,继而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施政,热心公益,提供适合社区服务及活动为宗旨的社团,四十三年来,在畲恩典先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会务发展日隆,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畲恩典先生介绍说:“同乡会每年都会举办很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诸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办的英歌舞,因为这一天是十八乡天后的诞辰。”这一天,大家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其乐融融,深得各区市民的赞扬,而大家在共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促进了乡亲们彼此间的友谊。每一次的活动,都如一根无形的丝线,将大家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共同为整个社区提供服务。不置可否,社区的繁荣稳定,社会的和谐,政府顺利依法施政,都离不开各个爱国爱港社团的齐心协力。作为元朗区潮州同乡会副主席的畲恩典先生,忙前忙后,出钱出力出时间,功不可没。

畲恩典先生是“支持白内障治疗爱心会”的成员,长期以来,他都在为各地的白内障患者四处奔波,为他们送来健康,送来光明。

近二十年来,畲恩典先生把很多时间奉献给了这个社团,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乡亲们,二十年如一日,他唯一想到的是如何为更多的乡亲谋取福利,如何更好地为家乡做贡献,为香港的繁荣,为祖国的稳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不仅是他父亲一直以来的理想,也是畲恩典先生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因为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一位无私的人。

传递关爱,让关爱永恒

畲恩典先生继承了父亲服务乡梓的事业,并用这份服务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亲人,畲恩典先生的弟弟畲常光先生在他的感染下,也加入了服务社会的行列,成为了元朗区潮州同乡会董事,并兼任元朗福德街36号互助委员会主席等职,兄弟同心,并肩走在了服务的大道上。

服务社会是一件只能问付出,不能求回报的事,家庭的支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推动服务者在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每谈及自己多年来的服务,畲恩典先生总是不忘感激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的妻子,畲恩典先生深情地说:“非常感谢我太太的支持,我也少不了太太的支持。”服务者是高尚的,服务者的家人是伟大的。家人的支持,让畲恩典先生精神百倍,散发出了更多的关爱,辐射至江西省一个贫穷的山区。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童年,或许是一段美好而纯真的记忆,是衣食无忧的,而在一些贫穷的山区,那些孩子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他们拥有的只有破旧不堪的校舍,只有简陋的教学设施,笼罩在他们身边的是贫穷。每次看到这些,想到这些,畲恩典先生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升腾起一个帮助他们的念头,他走进了那个边远的山区,认养了两个女孩,支持她们上学,这种支持除了物质的支持,还有爱的鼓励和未来的希望。“这两个女孩现在已经上中学三年级了。”畲恩典先生开心地说。他要继续支持她们的学习,培养她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畲恩典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他从不讲究吃名菜,穿名牌,他把钱都节约了下来,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事业,是一段插曲

当一个人将社会服务作为主旋律的时候,事业,就会成为其中的一段插曲。身兼多个社会公职的畲恩典先生正是这样。

畲恩典先生祖籍潮州,他的身上有着潮州人团结、刻苦、拚搏的特点,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便跟随母亲一起来到了香港,从此,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元朗是一个以渔农为主的地区,乡民以耕田或在鱼塘养鱼为生,而畲恩典先生最开始经营的事业便是牲畜饲料买卖,他凭藉着精明的头脑以及勤奋刻苦的耐力,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每月有上千万的营业额,同时,还有自己的养殖场,养鸡,养鱼等,并为香港多个农场提供鸡苗。

除此之外,畲恩典先生还是薄荷叶泰国菜馆董事长。这家泰国菜馆在元朗地区享有盛名,很多人都知道,在元朗,驰名的除了老婆饼,还有特色薄荷叶泰国菜餐厅,这个餐厅配以不同的食物,将香料潜能发挥,它的门前放有一列花槽,犹如置身于花园之中一样,坐在室外,凉风习习,更添一分轻松感,而餐桌上的食物,是由多种有机香料配搭而成,其中包括有金不换、香茅、薄荷叶等,食物再经师傅精心摆设,只美丽的外观,便能让人食欲大增。现在,薄荷叶泰国菜馆由畲恩典先生的儿子及其它亲人在打理。事业,已经不是畲恩典先生的头等大事了。

当元朗发展迅速,日趋现代化,成为了一个传统乡郊与现代化城市兼备的新市镇的时候,畲恩典先生却已经逐渐从繁忙的生意场上退了下来,将少许的精力放在了不多的生意上,他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社团服务上。他说,他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服务社会。这个看似简单的理想,却包含着畲恩典先生最无私、最高尚、最博大的情怀。

笔者在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为改变贫穷的山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那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一定是无穷的。如果将这样的关爱传递下去,这份伟大的爱将生生不息,化为永恒。

经典爱心篇6

[关键词]班本经典阅读;儿童阅读;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2-0056-02[作者简介]袁媛(198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京科利华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手段。笔者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就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班本经典阅读”就是最新尝试,它是从班级个性化课外阅读中延伸、拓展出来的,结合本班学生阅读兴趣与实际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推广经典名著阅读的课外阅读形式。

一、回归经典,重拾一份珍贵的爱

一份科学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青少年文化取向上出现了疏离名著与阅读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在阅读量减少、阅读比重下降、阅读情趣及品位下降、书刊消费偏低等方面。那么,现实真的如此吗?笔者开始对班上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了解他们的现状――孩子在读什么?

1.追求适用,孩子在品“快餐文化”

笔者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有一天让学生从家里带本课外书来,第二天居然有不少孩子把《课课通》放在了桌上。开家长会时,有家长直接说:“孩子书读了很多,怎么语文一点长进也没有?”相较于读课外书,读课辅材料似乎更有利于考试,加之经典作品动辄洋洋洒洒几万字,对于学生来说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看。

2.缺乏指导,孩子在啃“催熟文化”

当然,在阅读广受重视的今天,教师是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的。笔者了解到的不少教师都能在每学期初就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应该说学生是有书读的。但是,有书读,未必会读书。一些教师盲目地向学生推荐名著,忽视了名著的年龄层次,有的是拼音版本,有的是绘本,有的是青少年版。有家长反映孩子在读《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还没读懂作者对社会及人性的嘲讽,便已纠缠在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中。由此可见,阅读一旦离开了实际的指导,学生便会偏离预期发展的轨道。

3.疏远名著,孩子在读“浅层文化”

阅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通常来说,阅读可分为学习性阅读(为获取信息及增长见识)、审美性阅读(为满足审美情趣需要)、爱好性阅读和娱乐消遣性阅读等。因为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当下,学生的阅读类型以卡通文化、通俗文化为主,阅读情趣偏爱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目的主要是娱乐和休闲。他们的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疏离文学名著、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

(二)倾听他们的需求――孩子究竟爱读什么

根据对全班“最爱读的书”进行主题调查的统计,35%的孩子爱读轻松幽默的书,18%的孩子爱读科幻魔法的书,30%的孩子爱读情感温馨的书,5%的孩子爱读历史纪实的书,4%的孩子爱读逻辑推理的书,3%的孩子选择了其他,5%的孩子选择了都喜欢。

在另一项“你喜欢读什么经典”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孩子写下了《西游记》《水浒》《鲁滨孙漂流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等,看来,孩子们是喜欢读经典的,只是没找到适合他们读的经典,尤其是充满了轻松幽默或是情感温馨的经典。因此,让孩子“爱读”经典的根本是寻找到“可读”的经典。而正确引领孩子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则是一份珍贵的爱。

二、牵手经典,重温一份纯粹的爱

那么,我们高年级的班本阅读该如何确定阅读内容呢?是直接引用经典书目,还是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成尚荣先生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中说,“是儿童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才有了教育活动,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因此儿童是教育的主体”。这些观点告诉笔者,既然是全班性阅读,当然由“长大的儿童”(笔者)和全班儿童一起决定读什么。

(一)发挥他们的自主――确定班本经典阅读的书目

孩子们听说了笔者的想法,很是兴奋,能让他们决定读什么,这让他们很意外,也很惊喜。于是,利用周五的研习课,全班讨论出了几个阅读主题:“爱的经典”“每日一发现”“学会勇敢”“学会诚信”“体验成败”……根据每个主题选择阅读内容。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将“爱的经典”选作第一个阅读主题。

爱有很多种,世间万事万物无一能离开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索“纽伯瑞大奖”历年来的金奖和银奖作品,查阅“亲近语文”《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中的经典书目,利用研习课的时间进行交流,最终在“爱的经典”大主题下确定了三个单元的书目,包括十本以“爱”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这三个单元包括自然之爱――体验温情,认识一个和谐的自然;社会之爱――感悟真情,认识一个本真的社会;家庭之爱――享受亲情,认识一个温馨的家庭。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然界里的温情、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

(二)点燃他们的兴趣――形成班本经典阅读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在充分考虑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个性阅读和展示。

1.自己读,每天享受“半小时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见,学生的个体阅读是基础。每天晚上我们有“半小时阅读”时间,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并写读书笔记,一年来,每个孩子都写了将近四十篇读书笔记。阅读之后可以与家长交流,也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形式一:摘抄好词好段。将自己在经典名著中读到的有关“爱”的好词好段摘抄下来,时常翻阅,既能做积累,还能运用到平时的作文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形式二:写读书笔记。读完经典名著的一个篇章后,孩子们会将自己的所读所感记录下来,可以针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谈想法,可以就某一人物的出现谈感受,也可以联系几个篇章的内容综合谈体会,甚至可以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或结局进行猜测。

形式三:写读后感。在一本经典名著完整地读完后,孩子们就要写读后感了,这时他们可以就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环节谈感受,也可以就书中人物的品质谈想法,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2.大家一起读,每周交流读书心得

在关注孩子阅读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阅读指导课、新书推荐课、读书交流课等,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读书,引导孩子用办读书小报、出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来汇报阅读成果。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每月一次“家校共读”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这在“班本主题阅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个月我们安排一次“家校共读”,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共读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的机会,给了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形式一:家长和孩子一起写读后感。我们利用长假布置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读完后,孩子先写读后感,家长再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不少家长反映,和孩子一起读书后,自己逐渐走进了孩子的世界,慢慢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也受到名著中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知道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形式二:开通网上论坛。我们利用班级QQ群里的群论坛这一平台,开辟了“家校共读”栏目,在这里家长可以交流自己和孩子一起读完名著之后的感想,也可以对班本经典阅读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笔者也会定期上传一些阅读写作方面的文章,并写下读后感。

三、延续经典,重续一份永恒的爱

尝试“班本经典阅读”一年来,我们陆续完成了“爱的经典”“每日一发现”“体验成败”等单元的阅读,阅读书目累计二十余本,在这些经典作品中,学生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真正喜欢上了经典阅读。

接下来再读什么?“学会勇敢”“学会诚信”……孩子们早有了自己的阅读方向。有了“爱的经典”的成功尝试,他们逐步了解了什么是经典,为什么经典能经久不衰,也慢慢琢磨出了阅读经典的方法。

接下来,笔者想尝试完成不同年级的班本经典阅读,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完整的阅读体系。笔者认为,教师绝不能让孩子的阅读走向庸俗,而应引领他们走向崇高,在他们的心里筑起一块高地,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让他们寻找到有价值的思想和朴实的辩证。而这,必将提升孩子童年的阅读品质和趣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经典爱心篇7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失衡的文化心态,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平衡人们的这种文化心态。本文重点评述文学经典阅读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以及以何种姿态去阅读文学经典。

关键词:文学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也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这段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那就是文学经典。

文学是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文体。文学使思想充满了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确定性和说服力。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目的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阅读的魅力在于欣赏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它表现为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念的树立等等。文学经典就是那些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的支架和龙骨。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那些融汇在文学经典中的远见卓识、崇高抱负、人文担当、哲思玄悟等铸就的文学经典的特质,使我们从喧哗走向沉静,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支离破碎走向完整统一。

文学是一种心灵化的东西。只要一个人有心进入文学世界,文学就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和历时久远的影响。经典文学家们无不是在无尽的心灵磨砺中,擦亮双眼去发现各种形态的美,然后用自己那富于特色的文学笔调诉诸文字。经典文学使人深邃而卓越,它们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命脉,是点燃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经典是活的,经典的价值在于可以无限地产生新的价值,不断为今人的困境提供启示,为我们确立生活的楷模和意义。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要真正了解人类的智慧,吸取精神的力量,提升人格境界,还是要多读经典著作。

然而,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信息时代,人们急功近利,热衷于追逐阅读时尚的潮起朝落,“人文阅读”已远低于“功利阅读”,“博杂阅读”远低于“专指阅读”,“经典阅读”远低于“时新阅读”,“深阅读”远低于“浅阅读”……它们组合而成的社会惰性,成为一种时代的非理性,这种倾向也就意味着公众有意无意地抛弃了求知益智、育美健神的文学阅读。忽略了文、史、哲、法学、伦理、美学等具有人文精神与人文意义的书籍,在文化与精神层面对人的滋养和熏陶,从而使真正构筑我们精神与灵魂的文化营养因素,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一个缺失了文学美育和知识理性的时代,对于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是危险的。回归经典阅读吧!它可以抵消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温馨期待和宁静抚慰,它可以平衡人们的文化心态,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阅读文学经典呢?首先对文学经典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一提到《诗经》认为太古老了,一说鲁迅就说过时了。就连中文系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常常问,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背诵唐诗、宋词又能改变什么?其实,有多少人真正读了《诗经》、懂了鲁迅呢?自己根本不了解或者说不完全了解,就在那里人云亦云,颠覆经典。殊不知文学经典之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它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再具体点说吧!比如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爱情”几乎泛滥成灾了,可这又是一个爱情贫乏的时代。我们周围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爱情”这两个字?好好去研读我们的经典文献吧,那里清新鲜活的爱情会让你如沐春风,人类爱情生活中各种丰富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那里有最让人动心的爱情――纯真之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里有最让人震撼的爱情――生死之恋,“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里还有最苦涩、最耐人寻味的爱――相思绵绵的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那里有最沉痛的爱――悼亡的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那里还有世上最优美、最迷人的爱――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灵默契之爱。这是一种最优美、最迷人、最富于人性的爱。这种爱是超越两性占有的爱,男女双方既是深情款款的恋人,又是心灵相通的挚友;既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又是生死相依的伴侣。这种爱情是一种闪耀着理想光辉的爱情。

再比如鲁迅的作品,近些年来被一些人无情解构,甚至还出现了以骂鲁迅扬名的人。鲁迅真的过时了,还是我们根本不懂鲁迅?诚然,鲁迅不是优雅的、平和的、休闲的,而是真实的、严峻的、深邃的。从“生活化”的立场出发,也许人们并不“喜欢”鲁迅,但不能不承认,鲁迅的确是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最清醒的写照,是可以不断引发问题意识的思想动力源。你如果仅仅肤浅地想从鲁迅那里得到消遣、搞笑或玩世不恭的生活写照,那你注定不必读鲁迅,也不配谈鲁迅。温儒敏先生曾提出四个问题来讨论:一是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二是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三是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四是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我们能正确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从鲁迅这里获得宝贵的思想资源,包括他的探求、他的体验、他的焦虑。

另一个是对经典中永恒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所折射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贯穿始终的,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它的永恒价值,即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精神美。在文学评论中,有一种观点是“文学即人学”,这种精神美就是体现在作品人物身上的人性美、爱情美、坚强美、向善美等,一切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思想。

拿中国的道家经典《老子》、《庄子》来说,这两部作品都贯穿着人生境界和人格完善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应该按“道”和“德”行事,以达到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少思寡欲的思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自我约束,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别人,不要对别人作过多的干涉,不要有过分的欲望,不要去破坏自然的和谐。老子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节制私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积极意义的。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超越自我的境界,他在《逍遥游》中充分地展示了从有我到无我,勇于舍去,乐于追求,否定小我,成就大我,实现更高自由思想境界的超越精神。针对当时膨胀的有我论,庄子倡导“至人无己”论,他认为即使是“至人”,也要修养才能达到无己。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任天顺物、忘怀一切的境界,这就是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格。他以寓言形式讲了许多神仙式的修养之道,其目的都是要告诫人们从小我的圈子中独立出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抑制人们过分膨胀的物欲追求,把人们的视野从小我引向大我直至更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具有启迪作用的。

文学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作家白先勇说得好:“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如果中华民族没有了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文化就缺失了一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经典阅读的目的,就是用我们丰富的文化宝库,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有了经典文学的滋养,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

最后再说说关于经典的阅读方法问题。

文学经典的阅读需要一种“无用”的阅读境界。我们要把阅读看作一种无功利性的自发之举。正如铁凝所言:“阅读因其自发性,所以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种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教授,在2004年4月19日,首届贵大读书节开幕式上所作的“读书与人生”的精彩演讲中也提到,“什么时候我们不把读书看成一种负担,而仅仅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也许就真正学会了读书”。其实阅读就是一种人生姿态。不论青灯野馆、凉雨寒夜,失魂落魄还是春风得意,年老力衰还是青春韶华,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那手中的书一定是一本耐人寻味的经典。法国作家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我们不妨演绎说:阅读经典时,人才活得充实、精彩而姿态优美。

另外,文学经典需要我们去建构性地阅读。北大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指出:“经典阅读不是简单复写和被动吸收,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文化建构的过程。”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阐释的空间,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经典凝聚了高远识见,意蕴丰厚,可供挖掘的东西很丰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部作品“说不尽”。阅读文化经典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它既要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又要建构读者的自我世界。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读者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完成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和撞击,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建构起自我世界与精神家园。建构自己的灵魂和人格、素养和品质、生活与人生,是阅读文化经典的终极意义所在。阅读文化经典的这种建构性,正是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读者所需要的东西。

经历了历史长河的不断筛选,经典实际上就是人类心智的最充分的表达。经典阅读无疑乃是全面地深化、拓展、提升我们的思维、情感的广阔性、深刻性,扩展我们的理性的不可替代的形式。它让我们更充分地分享人类生存的经验,获得一种人之为人的陶冶,体验一种人之为人的境界。可以说,人之为人在这个世界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在经典所敞开的世界之中。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写道:“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他们将比任何时候都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满,因为阅读经典将使人置身于无限蕴藏的本质中。”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沉静,去读经典吧,你一定会从中获得一份不同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颜敏:《经典的含义和经典化的问题》,《创作评潭》,1998年第2期。

[2]戴燕:《“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2002年第2期。

[3]刘晗:《文学经典的构建及其当下的命运》,《吉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杨亭:《浅议经典文化教育》,《光明日报》(理论综合版),2009年6月11日。

[5]童庆炳:《文学经典构建的内部要素》,《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6]王建荣:《“大话文化”语境下的经典阅读文化》,《艺术研究》,2007年第10期。

[7]崔波:《大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意义与途径》,《天中学刊》,2009年第4期。

经典爱心篇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使用上讲话稿的情况与日俱增,讲话稿的作用是辅助讲话者集中有效地围绕会议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者把话讲错。你现在写起讲话稿来是否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3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校此次活动以“书香郴州,永兴全民阅读节”为契机,以“诵经典,颂中华”为主题,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大家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经过学校各处的精心筹备,各班主任、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各位参赛同学的刻苦训练,充分准备,比赛成功顺利地结束了,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下面让我来宣布此次诵读比赛的成绩。

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正确、流利,并且感情表达真挚、充沛,用稚嫩的声调一次次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此次经典诵读比赛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景仰之情,同时也是一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

今后,学校会更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精彩的才华;各位老师要多费心思、悉心教导,为我校的素质教育踏上更高的台阶增光添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我们共同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以及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获奖同学、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大家!

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全镇各小学、幼儿园领导的重视下,在各位辅导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在参赛老师和同学们的私下刻苦训练下,--镇中心学校经典诵读比赛取得圆满完成。在此首先感谢为我们带来精彩诵读的各位参赛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给大家带来的听觉盛宴,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中外经典;再次感谢为了这次活动的开展而忙前忙后的各位工作人员,有了你们的劳心费力,才使得这次活动顺利而圆满;最后还要感谢台下的每一位热心的小观众们,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掌声与喝彩,才使得这次活动精彩而热烈。谢谢大家!

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曲赋,浓缩了汉语的韵律、节奏、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成为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物质文化,成为激励人们情感世界的精神食粮。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在于营造浓郁的读经典、诵经典的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希望全体同学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的常态。通过背诵经典,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作为小学生,传承经典最应该做到的就是:首先要把小学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背的滚瓜烂熟,并能会用,不能做“两脚书橱”;其次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摘抄本,好的诗词、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多积累,多背诵,只要坚持,肯定有收获。)通过感悟经典,涵养品性,滋润心灵,敢于担当:(①“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应该爱护小动物;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爱国主义情怀;③“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牢记历史,热爱和平的感情;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孝亲感恩之意;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珍惜时间,时不我待之情……)时间关系,不再拓展,总之,希望同学们能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下些功夫,多汲取营养,获取更多的好处。

最后,借经典诵读大家聚会的机会,祝愿全体老师、同学们:工作顺利,学xxx步!身体健康,万事顺心如意!

朗读比赛领导讲话稿最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中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已存高远,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了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乘着和煦的春风举行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大家都知道,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几千年的中华国粹,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绵延了华夏的文化长河,醇香之味,沁人心脾。经典诗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一定认识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潇洒飘逸和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认识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耿耿忠心;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冲天;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深情厚谊;还有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美景。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们的中华经典诗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开始想深刻的了解中国,而我们学习中华经典诗文注重的是祖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会使我们离祖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由于我们平时积累少,有些同学在引经据典时常常出错或者根本不会;有些同学把很多历史典故都张冠李戴。这种情况让老师很痛心。因此深入学习祖国的经典诗文,对于我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让中华经典诗文走进每个学校,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老师们!经典诵读比赛时短暂的,但是,诵读的任务是延续的,是长久的。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的氛围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的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经典爱心篇9

登州富商之女薜湘灵小姐出嫁之时,在春秋亭避雨,恰遇出嫁时的贫士之女赵守贞,因感身世凄凉赵女在轿内啼哭。薜小姐慨然以嫁妆锁麟囊隔帘相赠。几年后,薜的家乡因遭水灾与家人失散漂泊异地,沦为奴仆。偶见当年锁麟囊,觉哭泣。其女主人原是当年受囊之人赵守贞,见状,问明原由,方知薜是当年赠囊之人,改容礼敬,结为姐妹,并助薜与家人团聚。显然,这是个老掉牙的俗套故事,主题是好人有好报――简直俗得不能再俗了。然而就是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锁麟囊》,却是程派的经典之作。《春秋亭》更是这个经典中的经典唱段。

像许多经典一样,《锁麟囊》也极其简单,与爱情等永恒主题《梁祝》、《西厢》等经典相比,这个经典的主题实在庸俗。而且,在许多经典中因果报应本身就是缺陷。

《春秋亭》一段,令我一个门外汉百听不厌,近于痴迷。私以为关键是程派的韵味,正如在文学中独喜欢某流派某风格一理。喜欢有时是不需要理由的。其次是其中优美的唱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在剧中,像这样的唱词俯首即拾。韵味与唱词的完美结合,便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很多经典之成为经典,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些经典都努力做到简单并追求完美,有了这些,瑕便不足以掩瑜了。比如《锁麟囊》,其因果报应这个缺陷是无法遮蔽其作为经典的光华的。

想象的气魄

在我熟悉的戏剧经典里,有两个弱女子的力量是由神来完成的,她们是孟姜女和窦娥。

孟姜女哭长城,感天动地窦娥冤。两个弱女子以各自坚韧的力量感召天地:孟姜女悲恸欲绝,长城为之动情,崩塌数百余里;窦娥奇冤,六月飞雪,三年亢旱。这让我看到了前辈作家的想象与气魄:纯正、阔大。而我们今天多的是邪、狭,如公式一样,有女子必有床上戏,有三角,关键是还透露着。在前辈的经典里也有一个三角戏:《秦香莲》,但纯正。

现在的东西都在讲究体验生活,我们确实看到了对生活的种种细碎真实的描摹,也确实比《孟姜女》、《窦娥冤》更真实了,遗憾的是,也缺少了大感动――比如古代经典里那种让我们内心掠过一阵阵暴风雨的感动。我们的真实接近的是琐碎,更近于小家子气,它更逼近了庸俗本身。

我们现在所关注的心灵,是从个人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开始,然而也止于此,已经远离了集体,远离了共同的生命体验。心灵或者灵魂是神圣的,无论个体还是集体。然而个体体验的小是无法完成终极关怀的,也使得我们不再有大的气魄。福建作家罗唐生曾说,现在的作家少有野心或者少有倾心于大悲悯大情怀之作。

心灵的神圣因缺乏大的关怀而趋向庸俗。是的,我们已经没有了那种开阔的眼界与奇瑰的想象。我们的内心已经小得多了,已经小得无法想象孟姜女哭倒长城和窦娥冤动天地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了。我们以为那些事情太遥远、太阔大,实在是有意思。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古代弱女子的力量吧,她们至今仍让我们今天缺乏想象与气魄的作家们目瞪口呆。

关公战秦琼

听《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侯宝林老先生的一个经典名段。

韩复榘家有钱,他老爹过生日,请了戏班子去他家唱堂会。戏班子唱的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韩复榘的老爹不懂戏,听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问,关云长哪里人?山西人。山西人跑我们山东来干什么?愕然……为嘛不让山东的英雄上来?比如济南府的好汉秦琼秦叔宝,让他们对打。――不会。不会?不会也得唱,不唱就别走,关起你们来,不给饭吃,饿三天。没办法,戏班子只好让唱,唱刘备的改唱秦叔宝。镪――镪――就这样,汉将关云长就与唐将秦叔宝战在了一处。这就是相声中的经典段子――《关公战秦琼》。

每每听侯老先生这个段子的录音,总觉得在有趣的后面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在抓挠着观众,后来细一想――原来侯先生在这个段子后面藏着韩复榘的老爹这个人物。这个段子关键不在有趣味,其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韩复榘的老爹这个人物:庸俗、好笑,而且还十分可爱。原以为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经典的事情,看来是错了。《关公战秦琼》后面藏着的韩复榘的老爹这个人物毫不逊色于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任何一个经典形象。

韩老头子是个戏盲,爱附庸风雅,自己还以为不一般,觉得戏班子唱得不合自己的意思,于是就按自己的意思指点,让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思唱关公战秦琼,这实在是霸道,让人哭笑不得。他的强行改编倒也有些故事新编的意思,也很有气魄。说起故事新编,早就有人在做,比如鲁迅就有一本小说就叫《故事新编》,那本书有些冷,严肃,一点也没有新编的意思,所以归到历史小说中了。韩老头子点的关公战秦琼,最后因漏洞百出战不下去了,也草草收场,所以依旧不失严肃的一面,所以也就有了幽默。这是当下的故事新编无法比的――无趣做有趣,恶俗做幽默。

大师就是大师,侯宝林大师把一个小小的相声段子做成了经典,还塑造了经典形象。这是油滑与恶俗的拉面条式的新编、戏说无法望其项背的。

样板戏的生命力

样板戏至今仍受广大戏迷欢迎,并且还要继续流传下去,这或许是后来的一些批评家们所未能料到的。

激情饱满,斗志昂扬,语言典范,样板戏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看来,当年那个飞扬跋扈的女人从一个艺人的角度插手京剧艺术,搞起了样板戏,从现在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情,甚至还是一件好事情。

艺术自有其规律在,至少有时候艺术与人品是毫不搭界的,比如提的那个德艺双馨,实在是一件难事,有那种境界的艺术家也是凤毛麟角。两个亡国之君李煜与赵佶,一个是写诗词的好手,“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成为千古名句,一个以“瘦金体”在书界自成一格。大奸臣蔡京也是书界圣手。人品与艺术本身相去甚远。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某一天写这一个时期的文学史或者戏剧史时,不知这一段如何写,是人重要,还是艺术重要。关键是作者怎么看了,是看人,还是看艺术。如果摆脱不了先入为主,是写不好的,或者说是不客观的。那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就在那里,你怎么写。大节即亏,小节何益,有人这么说。但外国人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还是外国人说得好,人家没有先入为主。难道大节没有了,小节就也没有了么。这似乎扯远了,但如果是先入为主的话,我们的文学史或艺术史上,就会失去了许多华彩的篇章。

艺术的真理是什么―――用自身的生命力去说话。比如样板戏,那个始发端者早已经作古,且臭名昭著,但样板戏依旧为人们所喜爱,在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县城里举办的消夏文艺广场晚会上,场场有样板戏选段,唱的卖力,听的也跟着哼哼。老百姓不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要的就是一个有味。小院子的树阴下,竹椅子,大蒲扇,一壶茶,录音机里唱的是: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这也叫有派,你信不。

梁祝化蝶

一对漂亮的彩蝶,翩翩于花丛的样子,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梁祝。它们确实是完美爱情的化身啊,看着它们相互追逐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样子,我羡慕地惊叹着。而梁祝,只能是理想爱情的化身。

化蝶,不是梁祝的唯一结局,但却是最好的结局,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悲剧?喜剧?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只能算是一场初恋。这场爱情失败的原因在于世俗力量的强大,而这个故事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充分考虑了世俗的力量,之后,它又把世俗抛开了,这样,作为艺术,它终于成功了。这是爱情的理想主义。它好在止于当止,止的令人惊叹。

我们的经典大多有这样的特点:干净、简单,但绝不俗,这个故事也不例外。看马兰与黄新得两先生的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有时会觉得,这故事不是发生在人间的,但有时也会想,这大约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那次刻骨铭心的不成功的初恋,这个故事把那两个形象完美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之后,便戛然而止了。对于几乎不可能的人生大事,采取这样的解释,真是惊心动魄。这个形象的完美是永恒的,就象西方的那个维纳斯,我们除了惊叹之外,依旧还是惊叹。庸俗的现手会这么想,同窗三载,一男一女,正值青春期,却规规矩矩,是不是变态。他们遇到这种题材,一般会想到世俗的孤男寡女在一起的那种寂寞难耐、那种自然而然的发展,一切都象是那么顺理成章。孰高孰下,显而易见。我们现在的东西,虽然戴了顶艺术的帽子,但却过于油滑而无法直抵我们的心灵。

其实,我们也不能想象梁祝真的能实现他们的爱情理想。他们能男耕女织么,他们成了夫妻还能恩恩爱爱么,关键是他们如何面对这世俗的人间烟火?在一遍遍地惊叹之余,我就对这些琐碎的事情产生了怀疑。所以,悲剧以破碎告终的遗憾,喜剧以大团圆结束的恰到好处,都是因为难以对以后的生活进行艺术的解释,否则,只有削减艺术的力量,因为以后的世俗生活便是我们过厌的人生部分。当然,也有有趣的地方,但都太煞风景,比如婚外恋,比如三角。那样的话,不知还有没有这些千古传唱的经典。这个问题,被这些经典忽略了,抑或是巧妙地避开,但却被我们当代所谓的文学一遍遍地运用。有些泛滥成灾的样子,一本本的,都那一个味道,好象是在领导着某种潮流。这使得我对这些现代的东西失去了信心,一想那些复杂的关系(爱情?),还不如去听听这些爱情经典,比如梁祝,比如牛郎织女,比如……它们不只是为我们带来,更重要的是震撼,让你的心一遍遍地在暴风雨面前惊叹、惋惜,让你一遍遍地回味,让你无话可说。

这些,都不大可能成为现实,它们都是理想主义。其实,艺术本来就是弥补人生缺陷的。

我喜欢这些经典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简单,就似那小小的蝴蝶,它们只是蝴蝶这么小小的物象,竟演绎了一场永恒的爱情经典。而有人一说蝴蝶,我往往会脱口而出:那是梁祝化蝶啊。

断桥

断桥,西湖的景致之一,京剧中就有一出以此名之。景致以戏剧名,戏剧以景致名,两相益彰。

《断桥》,这得从那个故事原型――《白蛇传》开始,这是《断桥》的电影版,极有些象聊斋里的鬼故事。一个药店的小伙计与两个美女蛇共同生活,并与其中的白蛇结婚生子。小时觉得这故事有趣,现在竟有些怀疑,这小伙计除了在药店干些打杂之外,是不会做其它生计的,这两个蛇精也不会,也不见他们做另外的什么生计,他们靠什么去糊口。大多的古典艺术都有这么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经不起琐碎生活的拷问。而现在的许多文学,又大都紧紧抓住生活这个小辫子不放手,太多的都琐碎的俗不可耐。艺术,其实就是缓解人们现实生活的压力的,是对生活缺失或不满意的补充。若要计较这琐碎的生活,是决计产生不了什么艺术的。只要看看那些现在的文学垃圾,就明白这道理。

经典爱心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0―0047―01

在一次家长会上,当笔者谈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很低,要加强阅读训练时,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不爱阅读;当笔者说要引导孩子多读经典书籍时,家长又普遍反映孩子不爱阅读整篇的文章,他们只对画报、动植物杂志等有插图的书籍感兴趣。的确,这是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呢?

一、依据年龄特点,选择阅读书籍

1.选择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小熊维尼》等,这些经过读者多年筛选得以留存下来的好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也喜欢读,这样的书就应该选取。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所选书籍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些拟人化、比喻性、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籍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买书时,家长还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点,从而买到孩子喜欢的书。

二、结合学生喜好,引导学生阅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时,我们可以把趣味性浓厚、接触次数较多的《西游记》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考虑到纯文字的版本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选择带有插图的版本,让学生边欣赏插图边阅读文章。这样,当他们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完后,我们就可以推荐另一本书,并特别指出这本书的观赏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养成阅读习惯。

三、创建良好氛围,组织亲子活动

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能增加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父母与孩子一起在书中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和万千气象,亲子间便有了共同的经历、认知和话题。书开启了亲子间的对话,而对话又带来了彼此间更深层次的了解。父母与子女共读的过程愉快且具有开放性,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且能享受到爱的过程,如此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加深孩子对经典的理解。

四、坚持听的熏陶,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看文章看到的都是刻板的、静态的文字,时间长了,不但会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减弱阅读兴趣。听文章,尤其是听配有背景音乐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配有优美音乐的文章,会把学生带到故事的情节中,即使是比较难懂的哲理,通过优美的诵读声,也会起到深入浅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配备一些诵读经典文章的磁带,或者下载一些配乐朗诵,让孩子不定时地去听,这能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结交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团体

学生诵读经典,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使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礼、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还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增强。结合教学的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最爱的朗读方法是集体朗读,集体朗读的好处有: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认识的字可以跟别人读会;相互比较,爱放开声音朗读;可以延长朗读时间;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因此,给学生找一群爱阅读的小伙伴,组成一个诵读经典的小团体,对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很有帮助。

六、借助榜样力量,浓厚阅读兴趣

小孩子都爱得到别人的赞美,喜欢和别人竞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他们选择一个喜欢阅读经典的榜样。这一榜样最好是获过奖的,或者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而且这一榜样最好是我们身边的人。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榜样的阅读事迹和阅读成果,再给学生适量的阅读任务,让他完成阅读任务,用对照的方法表扬他们,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向榜样看齐,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七、参加公益活动,爱上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