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09:15

江南水乡篇1

江南,一个风景秀丽、文化独特的地区,有着小巧玲珑的园林,古朴的建筑,精致的工艺品,可提到江南,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必定是“水乡”。

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一半日子都在被雨水滋润着。元代诗人虞集对此曾下过结论——“杏花、春雨、江南”。春来之时,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如同最美妙的乐曲。雨丝斜斜的,织成了细密的雨帘,周围因雨而变得有些模糊的景物,不由让人联想到雨幕之中,一位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婉约女子徐徐走来,带着浓浓的水乡气息,绽开一个含蓄而又温和的笑容,如同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一般,淡淡的笑中透出温婉的美。

江南多雨,江南的文化似乎也因江南湿润的气候而沾染了一丝温润的气息。古往今来,诗人对江南的描述大多如此。“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道出了江南之美,江花、江水红绿相映,光彩夺目,不需过多的联想,一幅春江图便浮现在脑海之中。这样的江南,怎能不让文人墨客向往呢?

江南人的生活,也有着水乡特有的风韵。江南女子穿着的蓝印花布长裙,轻软飘逸。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精致图案,散发出浓浓的乡野气息,配合着小桥流水,绿柳红桃,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风韵独特。

江南,正如诗中所说,“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江南之美,美在潺潺流水之中,美在细细雨幕之中。

江南水乡篇2

江南水乡,文人墨客交杂之地,一座文化浓厚的文化浓厚的温暖小城。积淀了几千年文明的河水静静流淌。试暇想,生活在这样一座乡古香古色的小城里,该有怎样的满足与惬意!江南是朴真淡雅的,一片树叶的摆动,一阵梅雨的轻柔,无限演绎着江南之美。

‘再美美不过江南水’,江南的水多么洒脱,多么冰清玉洁,容不得人蹂玩,它把江南物候浣洗的如此清丽,又承载了多少江南的笙歌繁华与落寞失意?

我相信江南的水是有生命的。它用它的甘甜润滋着千年繁衍不息的人们。舀一瓢鱼米之乡的江南水湿润干涸的心。

江南的台阶铺向哪里?一块敦厚的大青石染上藓绿,刻上水纹,披上青泥,便有了不同于其他石头的韵味。这便是江南的石阶。江南的石阶是不整齐的。但中具有美感,像颤动的音符,奏出和谐的入眠曲。

江南是一个梦,真实而虚幻的梦,梦中有花的淡香,有草的青葱,有水的淙淙,有烟柳,有画桥,有飞翔的白鹭,有穿梭的游鱼,有蝉声延绵,有杨柳依依。

梦游水乡,寻找梦想的国度。

江南水乡篇3

意大利有座着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在中国江苏也有一个被游客称为“中国的威尼斯”的水乡,周庄。

夏日的一天,我和舅舅游览了周庄,进入周庄,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片陆地,我领略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玄武湖,可从未见过像周庄这样的水。周庄的水可真静啊,静的让人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周庄的水可真绿,绿的它像块无暇的翡翠。不由得让人想起“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烈日炎炎,游客们躲到大树底下乘风纳凉,阵阵微风不停的亲吻着人们的脸庞,让人觉得很凉快,惬意。下了小船,我钻进树荫,观赏小桥流水人家,江南风情尽收眼底,让人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上有天堂,下游周庄”的赞叹。

夜晚,月亮渐渐升高。月光洒落在百年古镇上,使周庄更显的古老,神秘。五年级:百花仙子

江南水乡篇4

安昌――感受绍兴民俗的最佳场所(浙江・绍兴)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个地处文化名城绍兴附近的小镇,拥有漫漫千年历史。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无一不告诉你这里的古老,“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完整地概括了它的主要特征,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较出名的话,那就是清代的绍兴师爷了,可惜的是,这里的商业气息太重。

十大水乡古镇第九名

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吴县)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在光福,传统的水乡古镇特色已经逐渐淡漠,但是深烙吴文化的建筑还在蔚然挺立。到光福的人,大多是冲着光福邓尉山坞的梅花去的,这也是众多水乡古镇中道独特的风景。

十大水乡古镇第八名

朱家角――掩映在现代都市下的古镇(上海)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个已逾五百年的小镇,就在来往的人潮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原本水色清幽,古建筑保存完整的气象依然,但浓重的商业气息掩盖了许多的色彩。古镇特色不够突出是这里的特点。不过在大都市上海的身边,有这样一座古镇也实属不易。

十大水乡古镇第七名

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吴县)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吴王为取悦西施,修建姑苏台,修建时需要大量的木材,就顺水积木,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地名由此而来。如此推算,木渎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除了木渎之名外,胥江、香溪均与吴国有着莫大的渊源,万人空巷的庙会,更是展示了吴地节庆习俗的多姿多彩。

十大水乡古钡第六名

南浔――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浙江・湖州)

水气指数:

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南浔是个有近八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名列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中。别看这只是一个小镇,它却是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宫,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更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作为水乡古镇的南浔,似乎连随处可见的小桥也与别处不同,充满的是大气与华贵。那你知道这个小镇富有的秘密吗?因为“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这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和半封建社会.宫庶也就不奇怪了。

十大水乡古镇第五名

角(lu)直――难记的名字,难忘的古镇(江苏)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角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无法念出它的发音。但是去过那里的人,几乎都难以忘记地道的江南水乡风情。“五湖之厅”、“六泽之冲”是对角直的概括,也足以看出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古镇的地理特点――多水。古镇人贴水成街,枕河而眠。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角直没有周庄的张扬.没有南浔的厚重,它默默的在水流交错中感受着四季,安静的似个内向的少女……

大水乡古镇第四名

乌镇――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提起茅盾,几乎尽人皆知,提起乌镇,名头也不小。因为这里除了具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据说,在这个小镇历史上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以及如茅盾、沈泽民等名人。坐在乌镇小河边的廊棚下,体验这个小镇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你会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文化并没有成为他的标本。

十大水乡古镇第三名

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这里号称“东方威尼斯”,有著名的集清代江南园林建筑之大成的退思园,这是一个被15条小河分割,有49座小桥的千年古镇,这里有出名的同里影视基地……可能一时也说不完,不过还有就是每年越来越多的游客。

十大水乡古镇第二名

西塘――梦里的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水气指数:古老指数:人气指数:

虽然建镇只有600年,但是几平所有的人都称其为“活着的千年古镇”。鸟瞰西塘,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难怪这两年西塘成为旅游者最渴望的旅游胜地之。

十大水乡古镇第一名

周庄――神州第一水乡(江苏)

江南水乡篇5

白墙・黑瓦・乌篷船

提到绍兴,大家会想到很多关键词:三味书屋、咸亨酒家、孔乙己、茴香豆、黄酒……而一切的一切都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那就是鲁迅。

没错,绍兴是鲁迅的故乡。在鲁迅的笔下,这个小镇变得像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一样,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到绍兴你会看到中国诗画的江南风,也能发现中国古典的自然美,摇橹乌篷船还会让你体验到中国威尼斯的动人一面。黄酒、书法、名人、台门、三乌、老街、水巷、戏曲……这些古朴的、悠闲的、浪漫的元素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多面的绍兴。

在绍兴可以品味到独特的黄酒宴;可以在兰亭挥墨做一次“书圣”;可以寻访鲁迅的故里,一条窄窄的青石板,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感受原汁原味的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咸亨酒店等鲁迅笔下遗迹穿插其间;拜谒大禹陵怀古祖先;造访仓桥直街,闲逛老街,体验石板路铺就的沧桑和记忆;乘着乌篷船漫游东湖、摇橹于水巷之中,体验水乡人家的生活。这样才能品味到真正的绍兴,感受到真正的江南。

体验过以上种种之后,当你回过头细细品味会发现整个绍兴城就是一个景,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景的一部分,就连你也成为了这幅水墨丹青风景画中的一个元素。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info:

中国国旅为想要深度体验绍兴的游客精选了三条【品味绍兴】的路线,游客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和游玩方式进行选择。

・纵情绍兴・周末行

・寻梦绍兴・双卧五日精品半自助游

・玩味绍兴・双卧六日深度游

详情可咨询:400-600-8888,或登录国旅在线省略查询。

最忆西湖水

杭州之美,美于西湖。千年前,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在这里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词绝句。它的绝妙之处并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进行了全面评价。

的确如此,西湖的美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到她的绰约风姿。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无论世事变迁,永恒的是西湖的美景。远离城市的喧嚣,漫步在这西子湖畔,给人一种“身在画中游”的感觉。如果你想好好地享受江南的宁静,不妨在江南的轻轻暖风中徒步环游西湖。沿途观赏雷峰塔,旁边就是花港观鱼。顺着苏堤缓缓而行,再往前便是著名的曲院风荷。让我们一起用心和脚步去丈量西湖,逛累了,还可以走进西湖边的咖啡店小憩,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如果你崇尚绿色、爱好自然,何不选择时下最in的方式游览西湖。踏上轻快的自行车,柔美的轻风迎面拂来,一边感受湖光山色的韵味,一边呼吸大自然的芬芳气息,不经意间还舒展了筋骨。于此间,心灵如此轻安,无有丝毫挂碍。

欣赏西湖的最佳方式当然是置身于这一泓湖水之中,泛舟波光粼粼的西湖之上,让我们的心,深入西湖,融入其间。轻轻地摇啊摇,在杭州度过最散漫的时光,感受这一湖春水的温润,看诗情画意在你身边慢慢流淌。

info:

在中国国旅新推出的众多江南特色的线路中,【江南・控】这一系列中的“江南双城记・水乡慢休闲”这一线路,以精品半自助游的方式,体会浪漫的杭州、水城绍兴。非常适合想要到杭州饱览春色的游客。

详情可咨询:400-600-8888,或登录国旅在线省略查询。

偶遇前童镇

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范儿。

江南的古镇,总不免要和小桥流水相连,似乎唯其如此,才相匹配。前童自然也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致。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

走在前童的卵石小径,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镂棹雕棂,脚下是嵌图道地。古镇是按照八卦原理,将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在淫雨霏霏的春日,更显出古镇曾经沧海的古朴与肃杀,也更能体味出古镇的纤丽和清幽。前童古镇,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丝竹调,宛若一幅青藤、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趣盎然的民俗风物图。

除了前童古镇,森林温泉也是到宁海不能错过的。这里的泉水无色无味,水质清澈透明,呈弱碱性,具有美容养颜、镇静催眠、放松精神、消炎止痛、减肥等功效。景区内群峰环绕,峡谷幽长,有三潭九瀑十八溪七十二峰,是部级森林公园。近万亩阔叶乔木,遮天蔽日,形成天然的超级“大氧谷”。在山水间可以舒展身心,把一天的疲劳统统都融化在这暖暖的温泉中。

info:

宁海和杭州、绍兴距离很近,建议三个城市一起体验。国旅为想要体验宁海的游客精心挑选了两条线路:

1.【江南・控】“慢味杭州・细品绍兴・行娱宁海”高铁五日之旅四/五星品质,2880元起(四星)

发团日期:2012年4月20日;

2.【江南・Fan】“杭州天堂・绍兴国学・宁海小镇”双卧六日品质之旅1980元/人

发团日期:2012年4月19日。

江南水乡篇6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之美,古来共谈。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同里古镇,便是江南六大着名水乡之一。它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以及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一进古镇,便让人感受到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韵。

我们进镇后,首先乘坐了小木船。在碧波上荡漾,颇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风味。看着座座江南独具韵味的“粉墙青瓦”式的古老房屋,钻过了座座饱经沧桑但仍顽强挺立的石质拱桥,这都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

下一站是珍珠塔。在去珍珠塔的途中,我经过了一个名叫“猫的天空之城”的小店。那是一个主要卖明信片的优雅小店,在那里,你可以将写好的明信片“寄给未来”,它与同里有一个共同特征——有特色。几分钟后,我到达了珍珠塔,珍珠塔是陈王道的府邸。虽名叫珍珠塔,但是里面并没有一座很高的塔,其实,“珍珠塔”这一个名字是源于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方朵花,也就是陈王道的夫人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家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来方卿高中状元,告假完婚,先假扮道士,羞讽其姑,再与陈翠娥结婚。珍珠塔内风景优美,摆设讲究,真是巧夺天工,即使在现代,也是精品。这不得不让我们钦佩古代人的智慧。

最后,我去了极负盛名的退思园。退思园虽只有9亩8分大,但苏州园林的精髓“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它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实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

江南水乡篇7

意大利有座着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在中国江苏也有一个被游客称为“中国的威尼斯”的水乡,周庄。

夏日的一天,我和舅舅游览了周庄,进入周庄,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片陆地,我领略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玄武湖,可从未见过像周庄这样的水。周庄的水可真静啊,静的让人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周庄的水可真绿,绿的它像块无暇的翡翠。不由得让人想起“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烈日炎炎,游客们躲到大树底下乘风纳凉,阵阵微风不停的亲吻着人们的脸庞,让人觉得很凉快,惬意。下了小船,我钻进树荫,观赏小桥流水人家,江南风情尽收眼底,让人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上有天堂,下游周庄”的赞叹。

夜晚,月亮渐渐升高。月光洒落在百年古镇上,使周庄更显的古老,神秘。

五年级:百花仙子

江南水乡篇8

[关键词]英文版图书策划编辑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已在全国实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走出去”项目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是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创出版了一批英文版外向型图书:《走近中国》英文版系列、《江南水乡古镇》英文版、《外滩150年完全影录》英文版、《上海老城150年》英文版等,而《江南水乡古镇》英文版选题,就是在2003年“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成果”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主持保护规划工作的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化骑士勋章奖的基础之上,被确定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个重点选题和上海世博会重点图书项目之一的。就这个项目,出版社从选题策划入手,围绕“走出去”这根主线,突出其丰富的民族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将图书编辑成阅读与观赏功能兼具的中国经典文化对外传播性的好书。

一、彰显江南历史文化风采的定位

让江南水乡古镇面向世界,重在展现中国江南文化的风采和特质。江南水乡古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白墙黑瓦,水榭楼台”,“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清章腾龙《贞丰拟乘》),是对水乡古镇的建筑人文环境与美学意境的描绘,也是“江南水乡古镇”惊艳于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术领域之所在。江南水乡古镇在国际社会的声名鹊起,源于原生态的基础,在于业界有识之士对其不懈的保护与规划。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认识不足,观念淡漠,重视不够,而现在又存在逐利群体的急功近利,虚浮的假文化、伪建筑、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多有泛滥的现象,做英文版《江南水乡古镇》就应该以其真实与完美的文化实质面向世界,必须摒弃平庸,以文、译的经典论道和图的至美视觉感受作为编辑基础,取得文以结实、图以生动、译以精准的效果。

出版社选择了学界成果卓越、在国际上为业界所认同的阮仪三先生作为文著第一作者完成《江南水乡古镇》基础文稿,就是基于其以“修旧如旧”为宗旨的美学思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强烈的保护传承意识。书的策划者在阮仪三先生几十年积累的学术心得和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中反复论证和遴选,将12个保护完好、规划优越的水乡古镇作为书的基本章节内容,意在通过所列水乡古镇基本完好的原生态形象、完美可观的江南人文环境,让世界感受真实而独具风采的江南水乡古镇。

由于地域环境接近、人文风貌趋同,如何在书中将各水乡古镇的特质表现出来,成为策划和编辑者亟须破解之题。假如仅以每个水乡古镇共性十足的“河房船桥、蚕纱鱼粽”为反复展述的内容,编来无趣,读来将更是乏味。着眼于发掘水乡古镇共性中的个性特质,是为该书策划与编辑尤其需要关注的。笔者作为书籍策划者,自小生长在江南这片静谧而温润的土地上,对江南文化情有独钟,对书中所列水乡古镇,均反复踏足和体验,对个中文化特质多有感悟。通过与著作者的交流探讨,拟定用突出归纳各江南水乡古镇特质来点题章节内文重点的编辑方式,阐述各水乡古镇不同的特点和文化意趣。

全书是在江南水乡古镇文论的基础上以十二个独具美学意蕴、个性特质鲜明的章节来规划的。去过周庄或看过陈逸飞油画《双桥》的人也就不难感悟在周庄古镇登桥。去周庄必踏“双桥”,“双桥”也就成为本章节的特色内容之一。这章的主体文章结构就以桥展开图文。进过乌镇民居的人,一定会发现跨水而立的水上阁房。生活在那里的人掀开地板汲取河水,是为乌镇水阁居民所特有的生活常态。这样,乌镇的“水阁”便被作为表现乌镇的一个重点。南浔地处湖洲,湖洲蚕丝源于南浔,几百年盛名不衰,南浔的“湖丝”自然就成了文章的看点。同里镇内河湖交错,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水城有得一比,人进入镇中犹如置身亲水之地,“同里的河湖”便成为一种意趣。古人为求生活便利,往往亦会出手不凡,设计建造出廊棚一类的设施。始建于明代的西塘古镇廊棚历经500多年,至今保存完整、绵延数里。它夏日可遮酷阳,冬日可挡寒雨。走进西塘的“廊棚”,便可体验同镇人家其乐融融的人文风范。“妇人小足不出门”,而甪直的“船娘”自古有之。她们绒花缀鬓,蓝巾挽须,橹声呀呀,歌调幽幽,独领各镇。明末清初以水运市集声名江南的朱家角,商贾云云,过客匆匆,镇中小街人车川流,“行走朱家角的市集”就成为表现当时买卖人、生意人时尚,展示其市井生活历史兴衰的最好题材。“新场”一章让人感觉到了新场古镇民风淳朴,民居建筑自然无华,邻里相处朴素纯真不一般的民风民德。前童古镇家家门前碧水清澈,潺潺流淌蜿蜒数里,洗梳浣衣、童弟之欢尽在门前溪水中,“前童”一章刻画了古镇风情。历史上绍兴的“师爷”,溯源在安昌,安昌师爷出名于清代,“安昌”这一章节内容就重点表述其历史形成底蕴和名扬江南的文化渊源。论道江南园林,往往多以苏州为例。然而,由于同属苏州地域的木渎园林着实令人惊叹,因此图书便以“木渎”为代表章节,来展现其堪为江南一绝的园林艺术。“龙门”一章,通过呈现官宅林立的古镇文化底蕴、进士府第保存完好的图文,道出官宦之途的历史沉浮……

针对前述12个水乡古镇,编者以策划的思维、审美的取向,勾勒出12个不同古镇的特点和特质,综合串联形成江南水乡古镇丰富厚实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深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向国际读者传达中国经典文化所独有的历史人文魅力。

《江南水乡古镇》策划定位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解读与观赏并蓄,3∶1的图文比例,对图的精选、对译文的精准,力求和主文内容相宜。图片供稿作者,虽说其历经20余年摄得水乡古镇作品无数,但要满足书籍策划的用心和编辑意图,尚有细节部分有待补充;译文作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译著颇有心得,但对于文稿的精准诠释,自然还有一个深入理解和研究的过程。细节表达内涵,细节显示深度,细节决定成败。文稿确定后,策划、编辑与图、译作者展开读文讨论、反复赴实地撷取能够提升主题和充实美感的细节图片、获取文化性、知识性俱佳的历史资料,都有助于细节的深入表达。书中以跨页图片展现水乡古镇风采的画面不少,以现时期的数码文件略显不足,暗部层次表现力不够,美感上会有较大缺失。因此,运用反转片摄影图片是策划和编辑加工所确定的原则。虽然组稿难度增大、流程复杂、成本上升,但书籍定位以精致为目的、以面向世界读者为目标,严格要求和遵循标准无可厚非;而强化译文对图像注解的描述,诸如建筑的斗拱、宅院的台门、石雕的纹饰,均以图像的展示和译注的细述,助力书的精准解读。译文作者自身对诸多出版物“中国式英文”的表述方式也颇有微词,为此特邀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多位外籍“中国通”作为译稿的试读者,此举为书的译文品质起到了夯实、提升作用,体现出译文作者和策编工作一丝不苟、尽善尽美的文化追求。

图书策划和编辑是一个繁复的综合性工作,策划以综观全局,系统地串联整个流程态势为要素,具有“战略性”;编辑与加工须细致入扣,层层把握,深入和精确地部署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具有“战术性”。策划编辑的文化素养和美学取向决定书籍的至上品味和文化含量。

《江南水乡古镇》由专业美术出版社出版,毫无疑义须讲究一个“美”字,能否达到读赏兼具的策划预想,还有赖于书籍设计为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整体完美的设计美学取向

策划《江南水乡古镇》一书,我们考虑应该给书一个综合艺术的整体表现形态,就是让美学取向来决定书的文化品位。

《江南水乡古镇》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精髓,书的表现形式设计的构想,借鉴了中国传统书籍的外观形态之一——瘦长型开本,将中国线装书的文化美感,融入这本书的设计思维意识中。水乡古镇历史建筑错落交替的白墙黑瓦,是中国古代建筑“经营位置”“虚实互补”“精简相宜”的美学特色。书的护封设计以水乡古镇综合特征的影像,作为给读者的第一视觉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其色调取沉稳的亚金与单色图影相融;硬装封面作为书籍主封,取简约淡雅的版画效果,以单纯的线条、块面结构虚实融汇,设色以亚金色与护封相呼应,亚白纹理纸为底,凸显精致典雅,刻画出静谧的水乡古镇建筑人文环境,营造的是清新疏朗的愉悦心境。(见图1)

《江南水乡古镇》的开篇构想和创意,力图完美传递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审美导向:我国众多媒介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多用“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为宣传语。《江南水乡古镇》开篇创意,就是将传统历史建筑中近乎封闭的精美窗阁,设计为以静态的闭合状态做一个仿真式的开启,使读者身临其境,获得完美意蕴而回味无穷。

进入正文,书的设计根据整书的策划方案,将江南水乡古镇以12个章节作为节奏点,以相应的图片作满版跨页,单色相衬,形成节奏上的视觉重点,强调所述章节的特点与特质。水乡古镇建筑特色体现于建筑构件上居多,书的内文对于建筑构件的细节描绘,传导了中国历史建筑的美学内涵,设计手法上力图表现其艺术感染力。如俗称“牛腿”的斗拱是古代建筑的核心构件,工艺精湛,叹为一绝,也是中国建筑艺术名扬世界的经典之作。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概念,运用了叠加拱梁的建筑构成,当是斗拱建筑艺术的华丽转身。木雕、砖雕、石雕的造型刻画,多以民间传承的审美取向作为文化崇尚。“五子登科”“麒麟送子”“富贵满堂”“龙凤呈祥”,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完美展现中国建筑艺术、民间工艺的风采和魅力,堪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特色诸多精华之一。所有这一切,在审美取向上,都作为对水乡古镇经典建筑细节作充分展述的应有之义。(见图2)

江南水乡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皆以水墨诗画誉江南,《江南水乡古镇》的书口设计以水墨笔触加以装饰渲染,意在描绘水墨江南的意趣;目录页点缀的石雕构件,以其历史刻画出的沉淀和粗砺,昭示其年轮与承载。整书围绕水乡古镇的意境在设计上赋予其独特的美学观念。书的尾章——“保护与规划”案例、地域分布图,以及附赠收藏性明信片的设计构想,在书籍作为外向型文化传播功能上,趋向于符合国际专业领域对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共识。在用纸的选择上,《江南水乡古镇》采用轻质环保纸印制,本白亚光纸质,对于清新淡雅的水乡古镇审美意趣起到整体烘托作用……

完整的书籍创意设计思想,力图展示江南深厚的文化韵味并拓展其在世界经典历史文化领域的传播,以此构成书籍以“文化走出去”为策划目标的完整意义。

三、宣传推广为“文化走出去”锦上添花

《江南水乡古镇》面向世界的出版策划构想,为书籍设定了特殊含义。“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规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奖,成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展示于国际社会的一部分,但其在世人面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还不够普遍。英文版《江南水乡古镇》的策划、编辑、出版,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初衷,而书籍出版后的宣传推广也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世博会重点图书面向国际读者,因其所展示的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获得的良好反映,被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优秀图书;第五届上海书展期间,特设“关于江南水乡古镇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学术论坛、媒体访谈和作者签售活动;2011年在德国召开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国际学术会议上,前往参加会议的同济大学专门制作ppt影像将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文化加以展示和传播,《江南水乡古镇》书籍也同时与会,受到国际专家的特别关注和欢迎,近百册书籍在会议期间售罄;同济大学还将《江南水乡古镇》作为校方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专项文化礼品,等等。综合性的推广宣传,为书籍面向世界,扩展国际读者,产生了实际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下转第48页)

随着中国江南水乡古镇在国际上的知晓度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国内外相关论坛、会议在著名水乡古镇召开。旦有益于书籍推广宣传的机缘,作为书籍的策划与编辑者,必前往与会展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性图书交流会上都会出现《江南水乡古镇》的书影。《江南水乡古镇》作为各类相关活动的一个亮点,其宣传推广作用,使得对外传播的成果收获颇丰、成效斐然,面向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展。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市长国际专家咨询会等国际交流活动的会间嘉宾观光项目,无一例外地将走访“江南水乡古镇”列为涉外活动首选。

江南水乡篇9

它与刀耕火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农业不同。热带雨林农业烧毁了大量的森林,3~5年内便耗尽了地力,农民不得不再次迁移。其环境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与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农业也不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区域的长期贫困,是黄土高原农业的主要特征。

它也不同于规模农业、集约化农业,依靠大量的农药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的板结、水环境的破坏。千年以来,江南水乡一直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为富庶的农村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为精致的地区,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冲击下,江南水乡农业迅速衰落。昔日创造、维护着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农业,也变成了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甚至已经忘记,江南水乡的农业哺育了灿烂辉煌的江南水乡文明。

农业生产方式与水源地保护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部门,也是最古老的人-水关系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进入到基于大量能源投入的现代农业。

它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总体而言,直接的影响包括:

大量的农业水消费。全球范围内,农业用水比例超过70%;且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比例都很高。例如同样属于稻作文化的日本,农业灌溉用水占水资源占有量的70%;oeCD成员国农业用水比例超过40%;在我国,超过70%的水资源是农业部门消耗的。

高强度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我国2010年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报告称,农业源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过量的农药化肥施用,造成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生境的破坏,导致了农田等生态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萎缩和下降。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闸门打开以后,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基本上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不可能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可避免地,化肥、农药等能源物质的投入开始了对劳动的大量替代。同时,受制于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和非常有限的耕地,农业的生产经营依然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这就意味着有效的管理、监督或规制都面临着非常高的成本。

而且,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也就是说,农村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产品”,其社会经济的综合价值被削减为提供建设用地的价值;无论农村内部还是外部,都存在强烈的贴现未来的倾向;传统的社区集中瓦解,基层组织行政化的色彩日益浓厚,甚至演变成为乡镇政府的行政分支。

农村社会的剧烈变革,主要影响之一便是社区公共物品的供应机制被打破:村民失去自制机制,而政府的大包大揽覆盖的范围和效率都非常有限。由于环境物品基本都是公共物品,那么水环境状况的恶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在江南水乡的发展历史上,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方式非但不存在当前的各种问题,反而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江南水乡文化,诞生了中国最为富庶的水乡农村,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相比而言,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农业文明要逊色得多:两河文明衰退,尼罗河和黄河三角洲已经面目全非。作为维系几千年而不退化的农业系统,江南水乡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是高度和谐而可持续的人类生态系统的楷模。

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

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相关的研究发现,江南水乡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是江南水乡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

即使从春秋吴越时期算起,数千年的大区域网状水利建设持续改造着江南水乡农村社区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一般农业经济,尤其是中国古代,小农意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美国人明恩溥(阿瑟・史密斯)在其著作中曾指出,中国的农村居民缺乏公共意识,乡村缺乏公共物品。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严重缺乏公共物品意识。于是在许多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成为了普遍的“公地的悲剧”。

但是,传统的江南社会,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维护,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都要求协调、合作、互助和宽容。州县河道、乡村水网和各种堤坝,是人们生活、生产、出行、运输、防灾的依靠,也是决定一个地区盛衰存亡的公共系统。

这种重大的公共物品,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其建设和维护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社会发动机制,客观上会不断影响人们的公共物品思想。

因此,有学者认为,江南水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强调公共意识的。长期对这一巨大系统的维护除了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要求之外,还对这一地区的个人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修桥铺路是乡间邻里最为认同的义举善举,雨天被行人踩坏的路面,天晴后总会有人加以修缮。这就充分保障了社区层面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发挥到极致

其次,江南水乡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发挥到极致。在江南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传统社会过低的人口密度是难以维持的。粗放的广种薄收不会比精耕细作有效。本质上,这还是与水网体系有关。

水网非自然所赐,而是地区社会集防灾、交通、灌溉和供排水为一体的基础设施。既然是基础设施,就要求供给的效率,要求人口的集中。而人口的集中则要求对土地相对于当时的集约经营。所以即使在古代,江南水乡农作精细化的趋势也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

这种对精细的追求成为一种传统,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过去,田埂不整、农具生锈、路面不平、穿戴不洁,都是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是贫寒之家,干净会受人尊重,邋遢会遭人耻笑。锦绣江南其实就是这种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的果实,而非大自然的恩赐。

水与绿是聚落的主旋律

与中国多数传统农业地区不同,江南传统农村,在个人、家庭、村落,都更为注意对个性的追求。人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是比赛谁更别出心裁,谁更不同凡响,织布、编织、竹木手艺、耕作、酿造,都是如此。没有特色就是平庸,不会获得邻居的尊重。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村村有特点,镇镇有特点。

此外,江南地区是传统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水与绿是聚落的主旋律。无论宅院还是村落,都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人类生态系统。乡间民居往往同时具有生产和生活双重功能,对自然要素的利用和保护发挥到极致。抗旱、防涝、御寒、避暑,各种功能和谐地统一。

经典的农宅通常由一条宅沟环抱。为了抗台防涝,故开掘宅沟的泥土用以填高宅基,具有避洪作用。理想的农家住房是白墙黑瓦。地上也许铺以青砖,也许就是泥土地面,但都会被勤劳的主人打理得平滑如镜。屋后则竹林环伺、林木葱茏,那既是主人的财富,又是抗风、防寒和避暑的屏障,还代表着主人的品位。

这样的布局也许不被“现代”的规划者看好,但实际上效益极高。沟中的鱼虾,树荫下鸡舍猪圈,竹林的春笋、夏日的林荫和主人工余饭后的竹制品,农宅中的一切都那么和谐,看不到丝毫浪费。能不能实现“零排放”的争论,放在彼时的场景中,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江南的农宅,本身就是一种零排放系统。

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割裂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中,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较彻底的破坏。

导致这种损失的思想根源,是认为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无论其形式和内涵,都有固有的正当性,可以肆无忌惮地割断现在与过去的联系;凡是现代的、城市的就是好的,传统和保守被视为绝对意义上的落后;过度的物质主义使我们将所谓传统文化局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范畴,限制在可以货币化的方面;对于城市化、现代化引发的各种问题,试图以技术的进步和工程的建设,替代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摆脱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约束,但是传统生产生活中,人与水、人与土地乃至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情感认同等等关系都被割裂了。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水环境在内的自然被滥用的趋势很难避免,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复兴的展望

江南水乡的生产生活方式,归根到底表现为人与水、人与土地乃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传统模式下,人与水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对水高度依赖。失去水的支撑,生产和生活都无法运转。同时人的活动也在改变着水,使得相对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承载越来越密集的人口。然而,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逐渐扭曲。

人对水的利用程度不断加强,但人与水之间直接的关系反而越来越远。当人们开始不再喝河里的水,当人们甚至不再种田、无需灌溉,更无需坐船出行时,人对水的密切关系就已经消失了。而人对水的利用就逐步变成对水资源的滥用。

曾经非常紧密的江南水乡人水关系,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被不断疏远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区域人民群众整体落后的生活状态,降低了老百姓对自然的依赖,同时也疏远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往往环境友好的方式出现在一些对生态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产城经济发展相对协调的地方。以江苏宿迁市为例,这个三湖三河环绕之城,依靠难以复制的湿地生态环境,酝酿出高度仰赖优质水源的白酒产业。如开创绵柔品质先河的洋河酒,必须依赖独特的生态环境所造就的天然小分子水才能生产。人与水、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这里,成为支撑城市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未来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研究人造资本(尤其是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即无臭化、省力化和无害化。这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例如每个村都配备了简易高效的堆肥设施;农业生产已经没有十分繁重的劳动,即使老年人也能够轻松胜任。实际上,日本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老年化的影响,老年人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力。

此外,还必须加强对农村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核心是教导农民如何科学施肥。为此需要重建我们当前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立深入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同样以日本为例,在日本,每个村均配备了若干名营农指导员,为日本农业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江南水乡篇10

作为江南水乡景观,无锡的跨塘桥到清名桥这一段900米的“水弄堂”可以说是水乡生活的一个典型。究其独特性,除了这建筑外,更绝之处便是这水,这里的水是古运河的水,也是全国唯一还有历史风貌可鉴的、保护相对完整的一段“水”。

对于具有一定历史的街区保护,主要以尊重水乡文化为主,保护的是原有的建筑、水和生活方式,保留的是当时的生活气息,是精神上的产物;而不能大肆改造、新建、仿古、开发,否则必然毁其原生面貌,反而使现代城市多了一处突兀的景观。

以无锡这段“水弄堂”景观为例,我们可以先从其景观构成来分析江南水乡景观的独特性。

一、无锡“水弄堂”的景观构成要素

1.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

(1)以居住为主的院落式民居建筑

无锡传统建筑院落空间形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传统中式院落和中西合璧式院落。其中中西合璧式院落是以中式的形态加之西式的外立面形态,主要是近代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

(2)民居建筑中的山墙形式

针对一部分仿古建筑过多地取用了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形式,笔者认为太过形式统一。无锡的传统山墙形式多样,基本以一叠式的马头墙为多见,还有山尖山墙、马背山墙,半圆形及圆弧形的山墙亦有(图1)。

(3)民居建筑中的屋脊造型

在屋脊的造型上,无锡传统民居大多为双坡顶的硬山或悬山顶,有其丰富的建筑形式,这也是江南一带民居普遍的屋脊形式。所以在对街区的建筑进行修缮、改造的同时,应考虑多样化的建筑形式,错落有致,重组建筑格局。

2.独特的街区格局

现在我们所说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就是水陆并行、前店后坊式的格局,这种“街+建筑+水+建筑+街”的布局独具江南水乡特色,而无锡这段“水弄堂”是以古运河之水为中轴,联系了河岸两边的建筑与街道,即成了典型的水乡生活方式。

街区的重新规划从一开始就找了加拿大的景观公司,着重给整个街区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案。也由于街区明显的水陆“双线”——水道与陆道并行,使得整个街区划分很明显,并且一条直道一通到底,总长近5600米。这便给规划带来了一个问题——这条以商业为主的街区如何避免因街道过长而给游客带来的疲劳感?

这就涉及了现代景观设计方式中的节点概念。利用现代设计手法来使这条街变得更加适应人的游览习惯,可以进行片区规划,比如在片区与片区之间设置休息空间、广场等形式的景观节点。

3.独特的天际线

水乡建筑的天际线是由屋脊的形式和山墙的轮廓构成的。时代给了建筑群一种仿佛与生俱来的线条,与天际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天际线。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城市建筑也在飞速地变迁,很多现代的高楼大厦在城市中矗立,让城市在变得繁荣的同时,也打乱了正常演变的天际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现代的住宅楼、星级酒店的拔地而起,让原来一片和谐舒缓的民居建筑天际线背后多了几道突兀的线条,打破了原有的协调感和美观度,宛如舒缓悠扬的乐符声中被几声刺耳的高音给“搅和”了,变得不再协调,景观也从此不再像原来那样赏心悦目,让人心情放松了。

“天际线”是一个非常时代化的理念,代表了一个城市某个时期的建筑形态和居住方式等很多方面。要保护这片古街古镇,保护好这里的“天际线”十分重要。

这些分布在“天际线”的现代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污染”了人们的视线,甚至让人感到压抑,在心理角度上并不舒适,也构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一个城市要有好的规划,在进行新建建筑规划的时候需要考察周边的环境,尽量避免对保护区域的原始“天际线”造成破坏。

在国外,建筑因破坏城市良好“天际线”而被拆除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英国南部朴茨茅斯综合性建筑三角中心在2006年3月被拆除,其原因就是破坏了当地的“天际线”。

在国内,也有保护城市“天际线”的优秀例子,如杭州,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严格控制了建筑高度,正是为了保护杭州自然的山水有自然的边际线。人,是城市的主体,生活的舒适和惬意才是生活的本质,如果为了城市化进程,盲目盖高楼,追求视觉上的惊叹,那么在“钢筋水泥森林”中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所以,打造城市之美,不仅应该表现在内部、近处,更应表现在外部、远处,随时感受自然之美。“天际线”意识是城市建设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4.形式多样的水乡码头

“小桥、流水、人家”概括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其中的码头和桥也是形式各样,无不流露出水乡的气息。这些特有的“节点”联系的是两岸人家,是水乡的交通,亦是水乡的生活。

水乡码头的款式繁多,有私用的、公用的、半公用的;按功能不同还分单面的、双面的、三面的、有顶的,等等。除普通人家的水码头外,还有达官贵人的“官码头”、寺庙的“神码头”、运送蚕茧丝绸的“丝码头”、装载砖瓦的“窑码头”等,形成了千里古运河独特的“水弄堂”景观。

作为水乡景观的独有景观小品,应对各种不同的码头进行维护,大大小小的码头就是这条水岸线的一个个节点,水陆交通就是从这里形成的。所以,要让以后的人们知道每种形式的码头在当时的作用,比如在码头设立指示牌、刻上名称,对被损坏的码头加以修复等,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各类码头的作用。(转第页)

(接第页)

二、水乡景观的保护措施

1.生活方式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