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感悟生活的句子十篇感悟生活的句子十篇

感悟生活的句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15:28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1

1、一旦你学会快乐地生活,你就会对生活的一切心存感激,也会用乐观的的方式评价生活。

2、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心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3、幸福就是只要牵对了手,就算失去了方向感,也不会害怕。

4、有些爱,由心动开始。有些爱,由冲动开始。偌大的都市里,那些分不清心动还是冲动的情事,夜夜都在寂寞中发酵。如果那一夜,是情,不妨把爱留下。如果那一夜,只是欲,那请顺便把回忆也带走。

5、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爱,勇敢地去原谅,能慷慨地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快乐,能够聪明地知道我们周围有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完成其他生灵从未知道的完整。

6、欣赏生活也不是一味地对理想的放纵,随遇而安,这是对生活品质的践踏。这种欣赏只是在你追求的过程中让你感到新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更丰富,让你更好地实现理想。

7、郑钧《溺爱》: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8、欣赏生活,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无视挫折而只为梦想的沉醉。音乐巨人贝多芬晚年耳朵失聪,心爱的侄子又到处惹是生非,他为此吃了好几场官司。在如此的困难与挑战下,贝多芬只沉醉于音乐之美,奋力找到生活的希望,于是他坚定地走了下去。是生活梦想之美的力量让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9、一生当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就那么几次。大多数时光里,我们不是在重复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生活。有时候干脆把自己的生存目标确定为:追求别人那样的生活。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10、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力气。在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

11、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12、一生中,总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说你不够勤快,比不上别人温柔,批评你乱花钱,嫌你不会打扮,你简直一无是处。可就是这个人,用他的勤劳滋养着你的惰性,用他的坚强呵护着你的浪漫,用他的所有填补着你的欲望,用他的忠贞护卫着你的美丽。于是,你慢慢不在意他说什么,而是坚定地跟他过下去。

13、只有在离不开她时,我才会跟她闹着要分手。

14、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15、含笑饮毒酒,也得为一个值得的人。他值得的话,那壶酒虽然很烈很苦,喝下去却也是甜的。

16、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17、用平常的心,做平淡的人看生活,其实它就这么简单、纯洁。

18、选择适合我们的生活风格、情趣的工作。只要追求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选择了符合自己的职业喜好。你会突然发现即使忙碌的生活也可以很充实,再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对生活的经历会更加清晰。虽然有很多的失败和哀叹,但对生活抱有希望就会奔向美好的明天。

19、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20、一个人与其在别人指点下规规矩矩行事,还不如让他自己去闯闯,出点差错,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21、如果用你的一生去等待,你总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但是你能用一生去等待吗?既然不能,就珍惜手里的麦穗吧。

22、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23、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去做。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2

1、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2、幸福就是只要牵对了手,就算失去了方向感,也不会害怕。

3、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力气。在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

4、含笑饮毒酒,也得为一个值得的人。他值得的话,那壶酒虽然很烈很苦,喝下去却也是甜的。

5、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要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要说放弃;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要说你不再爱他。

6、有些爱,由心动开始。有些爱,由冲动开始。偌大的都市里,那些分不清心动还是冲动的情事,夜夜都在寂寞中发酵。如果那一夜,是情,不妨把爱留下。如果那一夜,只是欲,那请顺便把回忆也带走。

7、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8、一生中,总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说你不够勤快,比不上别人温柔,批评你乱花钱,嫌你不会打扮,你简直一无是处。可就是这个人,用他的勤劳滋养着你的惰性,用他的坚强呵护着你的浪漫,用他的所有填补着你的欲望,用他的忠贞护卫着你的美丽。于是,你慢慢不在意他说什么,而是坚定地跟他过下去。

9、只有在离不开她时,我才会跟她闹着要分手。

10、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心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经典语句)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11、一个人与其在别人指点下规规矩矩行事,还不如让他自己去闯闯,出点差错,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12、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13、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去做。

14、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爱,勇敢地去原谅,能慷慨地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快乐,能够聪明地知道我们周围有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完成其他生灵从未知道的完整。

15、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16、一生当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就那么几次。大多数时光里,我们不是在重复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生活。有时候干脆把自己的生存目标确定为:追求别人那样的生活。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17、如果用你的一生去等待,你总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但是你能用一生去等待吗?既然不能,就珍惜手里的麦穗吧。

18、约翰·列侬: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19、郑钧溺爱: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3

1、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要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要说放弃;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要说你不再爱他。

2、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约翰·列侬: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5、幸福就是只要牵对了手,就算失去了方向感,也不会害怕。

6、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7、生活中多少美丽圣洁的东西,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迎面而来,再从身边一晃而过。凭着我们的凡胎肉眼,总是只能看见外表那眩目的光环,而且还多半是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任事后慢慢

8、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9、生活就像忐忑,没有歌词,照样惊心动魄。

10、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1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2、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13、一生中,总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说你不够勤快,比不上别人温柔,批评你乱花钱,嫌你不会打扮,你简直一无是处。可就是这个人,用他的勤劳滋养着你的惰性,用他的坚强呵护

14、做人比做事重要,大多数人都愿意多做事,做大事,但往往忽视做人。有的人不爱结交朋友,不爱巴结领导,不爱说讨好人的话,遇事固执己见。做了很多事,却受不到大家肯定。有的人做事不多,能力不强,却见职务在上升。没有办法,不要看不惯,社会本来就是如此,也改变不了,反倒是要多反思自己。

15、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6、助人不求感德,处世不求邀功,做事不求奖赏。处世无过便是功,作事无功便是过。为人,无悔便是道,无怨便是德。问心无愧足矣。

1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8、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1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宽心谣: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22、以得体为贵,饮食以素淡为贵。养身以寡言为贵,治家以勤俭为贵。做人以信仰为贵,做事以尽心为贵。

23、地品味。一旦细细追究,也许连已经拥有的那些平凡都会一同幻灭!

24、眼泪,是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

2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城中都会有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因为一座城而想起一个人

26、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27、喜欢一样东西,就要学会欣赏它,珍惜它,使它更弥足珍贵。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诚挚,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还是放手吧!所以有时候,有些人,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28、一生当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就那么几次。大多数时光里,我们不是在重复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生活。有时候干脆把自己的生存目标确定为:追求别人那样的生活。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29、一个人与其在别人指点下规规矩矩行事,还不如让他自己去闯闯,出点差错,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30、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力气。在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

31、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2、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心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33、只有在离不开她时,我才会跟她闹着要分手。

34、有些爱,由心动开始。有些爱,由冲动开始。偌大的都市里,那些分不清心动还是冲动的情事,夜夜都在寂寞中发酵。如果那一夜,是情,不妨把爱留下。如果那一夜,只是欲,那请顺便把回忆也带走。

35、含笑饮毒酒,也得为一个值得的人。他值得的话,那壶酒虽然很烈很苦,喝下去却也是甜的。

36、着你的浪漫,用他的所有填补着你的欲望,用他的忠贞护卫着你的美丽。于是,你慢慢不在意他说什么,而是坚定地跟他过下去。

37、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让自己心情更平和一点,更豁达一点,对身边的过错淡然,让自己更宽容一点。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计较的少。

38、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选择遗忘。虽然‘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得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里。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不变。

39、一个人不能没有生活,而生活的内容,也不能使它没有意义。无论事情的大小,你都得自己先有了计划,先问自己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你能这样做,就是奋斗基础的开始奠定,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愉快!

4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2、一辈子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永远痛失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你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你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巧取强

43、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4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5、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爱,勇敢地去原谅,能慷慨地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快乐,能够聪明地知道我们周围有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完成其他生灵从未知道的完整。

46、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失意与困惑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即使凄风苦雨,我们也会不以为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到中总会失去些什么,这是世之常理。

47、郑钧《溺爱》: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48、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下和不断拿起的过程。放下压力,拿起轻松;放下烦恼,拿起快乐;放下自卑,拿起自信;放下懒惰,拿起勤奋;放下消极,拿起积极;放下抱怨,拿起感激;放下犹豫,拿起果断;放下狭隘,拿起豁达。所谓放下,并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绝望。

49、很多人闯进你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

5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1、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情感以真挚为贵,性格以坚韧为贵。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世以谦让为贵。学问以通达为贵,技艺以专精为贵。言语以简明为贵,行动以稳健为贵。衣饰

52、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去做。

53、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54、既然两个人因为爱才在一起的,就认真经营这份感情,对待恋人要体谅,要包容,要信任,否则就别把他当恋人。记住你爱的人也是普通人,你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原谅他犯的错误,接受他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就是给自己不小心也犯错时他也能原谅你的空间。付出能付出的,结果不重要,幸福在付出中获得。

55、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56、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4

2、也许爱情本就是如此,互相深爱着对方,却又彼此折磨,折磨依旧,只因为爱仍在延续。

3、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

4、这世界的大多数事情,不是略微努力就可以搞定的,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我们特别努力才可以做得有一点儿好,但是我们一不小心就能做得特别差。

5、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别人也没有这些义务。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6、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条,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

7、人生需要有调,做人坚持低调,做事需要着调,迈着健康步调,哼着快乐小调,幸福保持高调,祝福最具格调,祝快乐不走调!

8、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9、无过是一种追求,思过是一种进步,改过是一种成长。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5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两种,一是“三步曲”: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感悟重点段落内容悟读,体验作者情感;二是“四步曲”:“读”“思”“议”“练”。无论是“三步曲”,还是“四步曲”,教师都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的“悟”—感悟、悟读,怎么“悟”呢?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默读勾画,写批注,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呈现出一片“你读,我读,大家读,一读到底;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得天花乱坠。”的热闹景象。在所谓的相机指导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个性阅读,对学生的交流反馈,常常是当好好先生,不管对与错,不置可否,只管按自己的教案讲,这样的“悟”,学生又“悟”到了什么呢?难怪不说“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呀!

“悟”是感悟的“悟”,。“悟”是理解,是对语言材料的深入内核的接近和解构,也是困惑,是怀疑,是否定,是期望,是对作者的亲近认同或批判否定。那么学生究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内容:语言材料蕴涵的信息;语言材料负载的思想内容;语言材料组织的方式效果;语言材料渗透的情感韵味,简而言之就是悟意(把握字、词、句、段,揣摩含义,尤其是言外之意,理解在全篇中的作用等)悟形(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有趣)悟法(字、词、句、段的读法以及写法)悟境(体察语言描绘的意境)悟情(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的情感)悟理(语言所揭示的道理)悟异(提出与作者的不同见解,求真、求美)。明白“悟”的外延,这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前提条件。自我感悟是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是对文章进行主动的、参与的、个性化的研究性阅读,从中获得新的语言感受和情感体验。它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它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一、联系生活领悟

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触类旁通,具体感受学习材料的内涵。教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意思大概了解了,但若要实际运用仍有困难,说明学生还是浅层次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特别害怕的事例。学生纷纷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一位学生这样讲:有一次,我作业没做好,偷看电视,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以后我看电视总是战战兢兢的。又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忽然有人敲门,我连忙站起来跑回卧室去写作业,我简直成了惊弓之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打上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烙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习材料更有现实感,学生更容易领会词句的意思,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展现形象顿悟

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的限制,对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理解;教师可借助直观事物、模拟情境、具体动作把学习材料内涵化作具体的形象。如教学《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学生对“暖”和“寒”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言语直观以及录像直观感受“暖”和“寒”的含义。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发放的有关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从中感悟到了红军没有费一枪一弹,智取金沙江后的高兴心情,推测到“暖”字烘托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然后播放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学生看着画面上红军艰难地攀着铁链,桥上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下是惊涛骇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向前推进真叫人胆战心惊,“寒”的内涵不解自明。教师提供了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学生心中忽然开启学生感悟之门。

三、引导比较彻悟

比较出真知。小到一个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求异比较,鉴别优劣,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实现思维创新;也可以求同比较,归纳共同规律。教学《慈母情深》一文,在全班交流环节,,学生提到这样一个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常见的教法,教师会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学生说读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等等以后,教师又会问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最后要学生把体会到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表达出来。读了以后说内容的理解,再付之于有声朗读。这样的“悟”只是停留在了“得意”这个阶段,如何“得言”“得法”呢?此时在学生“得意”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在原句的下面出示句子:“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引导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思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不同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把两个句子对比读一读,找一找感觉。学生便能自主地发现原文不仅抓住了母亲的动作来下,而且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当课文中的句子读得脑际浮现出一个瘦弱、贫苦、辛劳的慈母形象时,你会泪眼迷蒙。你会感到每一次重复“我的母亲”,母亲的“辛劳”、母亲对“我”的爱都会刺痛你,使你刻骨铭心;每一次重复“我的母亲”,都饱含“我”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深爱和崇敬!“我的母亲”字字泪声声情。而我们所写的句子这些丰富的内涵,失去了,只剩下单纯的人物形象描写。就这样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不知不觉间就“悟”到反复这一手法的表达魅力。

四、联系前后省悟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6

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它是入情的、真情的、深情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呢?我思考着,下面对《做一片美的叶子》我做了一番尝试。

一、自读自悟中感悟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1.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语感是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形成的对语言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感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重点是形成词感和句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多读书,通过朗读、赛读、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2.积淀良好语感的经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强化朗读,注重感悟,书读多了,读熟了,其中的词语、句式、谋篇布局及修辞手法就能储存进自己的记忆系统,便能积淀到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这样,学生的感悟才最深刻。

例如,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在教之前,我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自学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通过自读感悟来突破重难点。在交流中,有一位同学发表了意见:“我认为人和叶子有着相似之处。”我立即肯定了他的发现,并让他谈谈自己的理由,他兴奋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叶子的生长过程和人的一生有相同之处。”这时,我为其他同学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顿时举手如林,有的认为叶子无数片,世界上的人也是数不清的;有的认为叶子形态各异,人也各不相同。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思、自问自解的过程中积淀了语言材料,加深了对叶子的形象感悟。

二、质疑争鸣中感悟美

朱熹说,读书须“有疑”,疑中有悟。课堂上,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大家深入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阐述自己的理由。

《做一片美的叶子》当学生读到: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们不同的人做得是不同的工作,这前后不矛盾吗?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针对这个焦点问题,展开辩论,最后他们达成共识。有的说,人们通过不同的工作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就像叶子为大树奉献着生命的乳汁是一样的。有的说,大树枝繁叶茂,也象征着我们祖祖辈辈长期繁衍下去……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感悟到叶子内在的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实践体验中感悟美

学习课文,就是学习生活,学生以课文生活中间接地学习知识、体验,体会感情,增强感悟。

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爱好,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验:谁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1:我搜集了叶子,它具有生命力,我认为它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2:我用彩笔勾勒了绿叶,我认为颜色美,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3:我搜集了资料,知道它有光合作用,功劳很大,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4:我的同桌借给我钢笔用,他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5:老师教我们知识,他们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6:我们班的韩冬同学跑步得了第二名,他是一片美的叶子。

医生、清洁工、警察、爸爸……他们都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都是美的叶子。

学习灵气飞扬,一个个富有独到领悟的见解,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叶子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得到升华。

四、积累运用中感悟美

学生正确地理解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加以灵活运用,就能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增加文化底蕴。

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愿意把他们摘抄下来读几遍,记在你的脑海里吗?

2.请用文中你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的写法?从下列词中任选几个试写一段话。

形态各异、肥美、奉献、冬日飘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嫩绿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7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五点粗浅的体会:

一、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如《乡下人家》中“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句话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你见过的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进而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理解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甚至连()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8

此笑话原是嘲讽书生的迂腐,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后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关于“蹦”与“跃”质感的不同、具象的差异难道不是我们语文课该追求、该探询的吗?而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又需要些什么呢?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诸如此类的表述,唤醒了语文教师的良知了么?焦灼了语文教师的灵魂了吗?似乎有,不少语文课变着法儿追求感官上的活跃生动,绞尽脑汁地在浅层面上操演动作,迎合教育时尚的改头换面。但是其精神实质呢?理念与实践操作的整合点呢?语文课“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揣摩写法、领悟神韵”这些应有之义呢?

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情味浓烈、意象灵动、意境丰韵”,语文教育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品悟,就在于“重感受、重咀嚼、重情韵、重意境”。

一、充分感受与感悟

阅读品评感悟的主体是学生,品评感悟的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自主的、独立的、内在的,依赖于个人的经验而形成,教学中必须给学生以时间、空间来保证足够的感受、思考、体味,惟有对原语言材料有充分的感知、真切的感受,才会不停留于对语言一般意义的解码上,不满足于抽象概念的定位上,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这是理解、品评、领悟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感知,对信息的加工改组就成了无源之水,对语言的辨析甄别就成了无水之鱼。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中,在强调多元感受的同时,进行初读、略读等的规范训练,扎实抓好字词感知的训练,搞好基础的积累,以良好的感知来促使理解的深入和品评水平的提高。如教学《家乡的秋白梨》,先让学生多形式、多途径充分地朗读,倾听学生的初读感受,保证学生阅读的“预热”时间和质量,在充分感受夏天梨树旺盛生机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体味感悟“初夏,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中这个“躲”字的神韵意趣。

二、情感体验与感悟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阅读绝非仅仅是探询和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文字符号”上理解精神内核,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和意。这样的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需要阅读主体“披文人情”,敞开自己,倾注全部的生命意识,达到与作品、与教师的情感交融同构。

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我引导学生体味“就”字,进入文本的深层世界,可谓妙也!“就”的意思就是欣赏,那么为何不用“赏”?这一问,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与作者的灵魂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中对话,在能动性参与的忘我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的默契,从而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说,用“赏”表明人与物是相对的,关系是赏与被赏,有距离感,甚至有压迫感。“就”走近,亲近,人与花间赏与被赏的距离消失了,花中有“我”,“我”中有花。在学生侃侃而谈时,“天人合一”“相看两不厌”的境界包裹着学生,那绿树青山、把酒赏花的醇厚情愫充盈着学生的内心。学生在体验中,享受着审美愉悦,建构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敏锐的语感能力。

三、心理视线与感悟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感情、意境、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以呼吸、心跳、体温。这就需要设置情境,引发联想,体会意境,引导学生通过“心理视线”与文本对话,将语言文字还原、再现、想象成各种情节之象、情绪之象、物体之象,从而领略到汉语言具象组合的特殊魅力及感彩。

教学二年级《松树和玫瑰》一文,原文中对风雨中的玫瑰是这样描写的:“夜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接着下起大雨来。玫瑰花给风雨打得左右摇晃,抬不起头,有些还呜呜地哭起来了。”教学时可先请学生们读读句子,再说说脑海中出现什么画面?这时学生是用自己那颗在联想体验中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那些文字、画面及音符的。有的学生边做“左右摇晃”的动作,边说:玫瑰花被风雨吹打得东摇西摆,浑身湿透。有的说:玫瑰花的花瓣纷纷凋落下来。有的说:我还听到玫瑰花在哭,边哭边说,救救我啊,救救我啊。在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这时学生的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经历了感情的洗礼,是伴随着实实在在体验与感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视线”这特定的视角,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言语的意味,敏化了语感。

四、品词斟句与感悟

品词斟句是感悟的主要手段,问题是:品哪些词?为什么要品这些词?品什么?怎样品?

且以两个教学片段以作感性说明。

《在密密的大森林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前、后、左、右,树连树,树接树,黑苍苍,绿沉沉,蔽日遮天。有的树高大粗壮,足够两三个人合抱;有的树秀丽挺拔,风度翩翩;有的树,身上布满了绿苔,好像裹了一层毛茸茸的绿绒毯;有的树,枝上松萝倒悬,仿佛长了大胡子的老态龙钟的老人;有的树上藤葛攀缠,枝蔓飘忽,宛如舞着彩带的少女。”许多教师教学这个片段时,都停留在“有什么?怎么样?”的层面上,请学生对语言作一遍肢解,然后就漫无目的地朗读,看起来似乎也与课标的“读悟”理念相吻合,但教学的有效性呢?语言学习的穿透力在哪里?“阅读教学”毕竟不等同于“阅读”啊。有一位男教师对这段话的教学让我们有沐浴阳光之感。他让学生在初读感受树的多、密后,请学生比较句子,“前后左右,树连接着树,黑苍苍,绿沉沉,蔽日遮天”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有什么感受?通过反复诵读、辨析争论,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得以生成彰显。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这么其貌不扬的“前、后、左、右”给人置身其间之感,感受到了作者之感受,触摸到了作者之触摸,仿佛周围除了树就是树,还似乎听到了树的呼吸。“树连树,树接树”那种惊叹呼之欲出,那种被树挤压、被树包围的气势让学生也领略了语言的魅力。这个片段的教学精彩还在后头,教师说:同学们,写树的不同形态用了几个“有的”?(学生答:5个)教师又说:平时我们说话写作,一般用几个“有的”?(学生说:3个)教师:那干脆删去两句,省得哕嗦。删去哪两句呢?你们讨论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前两个“有的树”对应着,侧重写树的大小粗壮各异,可见树的种类不同;第三个“有的树”身上布满毛茸茸的绿苔隐含着树的古老;第

四、五两个“有的树”着重在描摹树的形态怪异、千姿百态,堪称艺术。五个分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摹,没有一句废话,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了然于胸。

这样的感悟,既有对词意句韵的打磨,又有对构句成段的雕琢;这样的感悟,词句的情韵理法与文章的具象意境相得益彰;这样的感悟才是有的放矢,才是有血有肉的品读。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鸟音》,有一个教学片段“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课文写“笼中鸟”是“整日里叫个不停,只要有一只先叫,其他的便都跟着叫了起来”。而写“林中鸟”的叫声却是:“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同为鸟叫这一物化的状态,一个是僵硬的“叫”字,一个却是另人浮想联翩的“鸣啭”。通过这一“点”的开掘,学生置身其中,以自己的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两种鸟的叫声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同时汉语言文字的韵致、魅力也在他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学生的感悟是在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点词句后油然而生的,咬文嚼字、品词斟句对彰显语言文字的情蕴意味有点石成金之功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切不能停留在“圈划勾勒”的形式流动层面。

五、点拨引导与感悟

阅读教学的质量,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便能为阅读课的感悟提供强有力的支架,构筑有效对话的流程,使语言知识点成为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筑。

请看发生在二年级课堂的两个教学片段。《尾巴比赛》中写道:“这时场地四周的树上、草地上已经挤满了观看比赛的动物。”教师引导学生把“挤满”换成“站满”进行比较,结果学生的理解力是惊人的。孩子们有的说,不行,不能换成“站满”,因为有的动物是挂在树上的,不会站。有的说,有的动物只会停。也有的说,“挤”字更能反映动物的多,这样用词更准确。

《尾巴比赛》结尾写道:“比赛结束了,大家都想听听评判员的意见。老猴子搔搔头皮说:‘嗯!一句话,全是有用的尾巴。’”大多数教师只停留于让学生做做动作,理解“搔搔头皮”的意思,而这位教师却引导学生探询词语的情蕴意象,问:“同学们,你什么时候会搔搔头皮说?”学生说,为难的时候;边说边想的时候;不知该怎样说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再读读这一段,感受老猴子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加深理解动物的尾巴都各有各的用处。相信以后有类似的语境触发,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思考甚至运用“搔搔头皮”这个词。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两点思考:

一、如果教师本人对“挤满”一词无动于衷,那么怎能使学生“昭昭”?

二、虽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照样可以对语言细嚼慢咽、反刍消化,潜移默化地吮吸“文学的营养”。

我们说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感受力相对薄弱,很多内容是无法完全独立品味和感悟出来的,有时思维只停留在表层或比较混乱的状态,这是正常的,这就更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引领。只有当学生的畅所欲言与教师的精当点拨相得益彰时,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有当学生的想象体会与教师富有开启智慧的引导有机结合时,学生的感悟才得以提升。

比如,《两只小狮子》中有这样一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怎样的练习叫整天练啊?”学生一愣,接着有学生说,就是每天练习。又有学生说,就是一天到晚地练习。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对啊,太阳刚刚升起——学生接:它就滚、扑、撕、咬;太阳当空照着,它也——学生接:它也滚、扑、撕、咬;太阳渐渐落山了——学生接:它也滚、扑、撕、咬;第二天,天蒙蒙亮——学生接:它就滚、扑、撕、咬。教师说:这样的练习就叫“整天练习”,所以课文不但说这只小狮子刻苦,而且是“非常”刻苦。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9

感悟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智商与知识层次及至外界启发都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的感悟能力并非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养的。静心观察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出于对感悟的理解偏颇,导致感悟失落,教学无效,不少学生的感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致使感悟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一、万马齐喑究可哀——放任自读“空”感悟

【案例1】《艾滋病小斗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快速默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无人举手,或翻着书寻找答案,或低头不语,或偷眼四望。)

师:怎么会没有感悟呢?再好好想想!

生:(仍无人举手)

师:(急了)再默读课文,好好想想!

过了几分钟,总算有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

生:小恩科西很坚强。

师:很好。还有吗?

……

生:老师,课文说小恩科西“终于”离开了我们,“终于”是指费劲努力才达到目的。用在这里感到好像盼望他死去似的,为什么这儿用了“终于”这个词呢?

师:(显然没有预料,有些慌乱,随后微笑着)答案就在书里,自己去朗读感悟,看看能不能理解。

结果学生读来读去,仍读不出个所以然,教师也一直没有指导解疑。下课我问那个学生,他说没有找到答案。

【反思】快速默读,仅仅是快速默读,学生还没来得及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怎能读出感悟?再者,老师在疑难处、甚至是关键处,没有点拨与引导,而是津津乐道于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对于阅历较浅的小学生来讲,“自己读”真的可以解决那么多问题吗?没有走进作者心灵世界的朗读,怎能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浅尝辄止“虚”感悟

【案例2】《雨点》教学片段

师: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

生:雨点在池塘里睡觉。

师: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

生:雨点在小溪里散步。

师:谁知道“睡觉”是什么样子?做一做动作。“散步”又是什么意思?

生表演,然后做动作读书。

“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这些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就明白了。而“睡觉”“散步”在课文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才是学生不容易发现的。但是教师仅仅就文论文地带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也无法走进课文深处,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种感悟是虚的,是浅尝辄止的。

三、多少楼台烟雨中——零敲碎打“假”感悟

【案例3】《司马光》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生:这一段有四句话。

师:第一句话是说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

师:谁知道他是怎么掉进去的?

生:他是一不小心掉进去的。

师:你能读出“一不小心”的感觉吗?

指名读第一句。

师: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呀?

生:都慌了。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他们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来练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你还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话吗?

师:那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生:他没有慌,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不慌。

生:聪明。

师:那个掉进缸里的孩子最后怎样了?

生:掉进缸里的孩子得救了。

上述案例中,仅几十字的四句话,教师提出了不下十个问题,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一问一答,围着课文绕了十几个圈子,而用于读课文的时间仅不到两分钟。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又缺乏深层次的引导点拨,因此,学生读的七零八落,悟的一头雾水,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曲径通幽天地宽——追求感悟的“真实”与“有效”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感悟,是指在与文本进行充满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对话中,学生凭借语文和语境直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种过程有别于一般的感受,它是一种洞悉性的领悟。一方面,它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强调“自得自悟”,另一方面,感悟仍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作用。教师适当而有效地指导,可以催生感悟,并推动感悟的深化。以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悟的几点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涵咏工夫兴味长——引导潜心涵咏,感悟文本。

【案例3】《海伦·凯勒》教学片段

(一)师:海伦是一个怎样孩子?她留给你什么印象?(生轻声初读)

生:我感觉海伦是个很不幸的孩子,小小年纪就遭遇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厄运。

生:我也感觉到她的不幸,但我更觉得她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

师:说说理由。

生:她没有因为看不见,听不到就不想生活下去了,而是非常努力地学盲文、学说话。

生:她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坚强。

生:海伦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孩子。不仅想学好盲文,还要开口学说话。

……

(二)师:是的,从课文里我们知道了小海伦的不幸,我们更能感受她的坚强勇敢,又是哪些词句让你的心触摸到她的不屈不挠和坚强勇敢呢?

(默读,边读边做记号)

生:我从这几个词感觉到她的不屈:“她拼命的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生:我能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海伦的坚强和不屈不挠:“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生:还有:“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三)师:出示片段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

落下来。”师:默默读,慢慢品,这样的情景让你感觉到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再次默读片段)

生:海伦想象中的情景非常美。

生:我感觉她虽然看不见,但是脑海里有一个非常美的世界。

生:她想象中,她身边所有的东西都非常美。其实她的面前只是一片黑暗。为什么她能把令人恐惧的无边的黑暗想得这样美丽?

生:我觉得那是因为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生:因为她非常乐观,也非常开朗。

生:她用她的手触摸这个世界,但是却是用心感受这个世界。

生: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她不仅从不幸中站起来,而且有把自己的爱倾注到了其他的残疾人身上。

感悟生活的句子篇10

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感悟品味,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法铺路。

今天上课前老师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你们,好吗?

(让学生用右手在左手的掌心跟老师一起写“悟”)

(一首舒缓而深情的音乐,安抚了孩子们浮躁的心,更奠定了本节课的情感基调。精心设计的一份礼物:送“悟”,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点明了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一)直接导入,扣词质疑。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慈母情深,“深”体现在哪里?深到什么程度?

(好的问题设计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课上,老师让学生自己提问,最终由“深”归纳出一个辐射全篇的问题,诱使学生用心阅读文本,思索、感悟。)

(二)精读品味,感悟慈母情深。

1.静心默读,品味思考,在文中哪些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地方,能打动你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读书,思考。

2.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理解(预设)。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母亲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很不容易。

①板书“震耳欲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当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在你的耳边响起来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联系语境,通过对比强化感受)你可以赶快离开,可以捂住耳朵,甚至可以调低音量,绕道而行,而母亲不能。

齐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②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一刻也没有消失。你从哪里看出来?

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仍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齐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④归纳:学语文,不仅要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更要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一问一答,一景一情,让学生在学文悟情中,不由自主地将思维聚焦语言的表达上,不仅得言、得意,而且得法。)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①仔细读一读,这段话特别在哪里?

再出示一段话,对比体会: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大屏幕出示:)

引导学生想象电影中的特殊镜头,入情入境,想象理解,激感。

②哪一句给你强烈的慢镜头的感觉?

随着镜头的慢慢推近,母亲的形象出来了,你仔细地看,慢慢地看,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

③再看,转过身来了,你看到母亲怎样的一张脸?怎样的一双眼睛?

(想象对比)不对呀。不对呀。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不是这样的。她的背是强而有力的。她的脸是红润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她的眼睛是那么明亮、清澈,炯炯有神。然而今天,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发现母亲竟变成这个样子。我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信!什么也不要说,就让我们把这个特写镜头深深地刻在心里。(音乐)

④师生合作读、齐读。

⑤归纳:学语文,光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体会、感悟这个特殊的句式带给我们别样的语言的味道。

(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让学生的目光在母亲的每一个神态上停留,再借助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今昔对比,让震撼、心痛……刹那间在课堂上弥漫开来。音乐的渲染,师生激情朗读,更将情感不断向前推进。)

(3)如果说刚才的一段是典型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请从文中找出另外一段相对应的快镜头。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大屏幕出示)

这句话中哪个词给你一种强烈的快镜头的感觉?

①引导学生说出“立刻”的近义词,通过近义词的置换对比,感受四个“立刻”带给人一气呵成、刻不容缓的感觉,体会母亲工作的单调、重复、繁重。

②师生合作读这句话。

③归纳:母亲为了整个家,为了儿子,忘记了自己的疲惫,忘记了自己的憔悴,忘记了自己的苍老。这就是四个“立刻”让我们悟出的语言味道。

(抓住“立刻”,咀嚼品味,首先调取积累,寻找“立刻”的近义词,采取换词的方法,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四个“立刻”这一特殊的排比句式带来的一气呵成、刻不容缓的气势,感受母亲挣钱的艰辛和不易。)

(4)“我”向母亲要多少钱?

①在作家梁晓声其他作品中,母亲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工作一个月30天,只能挣27元钱。这就意味着她一天只能挣9角钱。当你知道母亲挣钱这么辛苦时,你还忍心要钱吗?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大屏幕出示)

②如果说母亲的神态是慢镜头,母亲干活的动作是快镜头的话,那么此刻给钱的动作应该是个特写镜头。注视着这句话,你会把目光聚焦在母亲的哪一个动作上?

③体会动作“塞”字的后面母亲一颗爱儿子坚决的心。

④依据内容归纳:学语文,认真去品、去悟、去咬文嚼字是多么重要。

(紧扣“塞”,在老师和学生看似重复的对话中,伴随着步步紧逼地追问,达到理解“塞”,感悟“塞”的后面母亲一颗坚决的心。)

(三)回顾总结,深化理解。

1.此刻,关于母亲挣钱、给钱的镜头就一一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慈母情深就深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深在母亲的神态里,深在母亲的一言一行里!(联系板书)让我们把这四个特写镜头放到课文当中,一起再来品读、回味。

师生合作,回顾课文……

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这一元五角钱,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辛劳,攥着母亲对我的爱,对我的希望,攥着母爱的博大精深,跑了出去……一路上,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似海深情,我何时才能报答得了啊!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生齐诵这句诗。(音乐)

相信这句诗一定让你想起一个人,你想起了谁?(自己的母亲)

4.其实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她们对孩子的爱,情深似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充满激情地、大声地把这句诗送给天下的每一个母亲。(全体起立,齐诵这句诗)

(课文内容的盘点回顾,好似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卷在学生心中徐徐打开,古诗的激情吟诵,结尾舒缓深情的音乐,让学生积蓄的情感得以宣泄,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一切皆水到渠成。)

四、拓展写话,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