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风险投资技巧十篇风险投资技巧十篇

风险投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5:11

风险投资技巧篇1

第一,白癜风就是白斑,但是白斑不一定就是白癜风,白癜风初期时白斑的脱色程度轻,而且与周围正常皮肤的分界模糊不清,这种情况如发生在皮肤较白的人身上,常难及时做处诊断,细观察一下白斑表面是否光滑无皮屑,白斑呈淡白色或乳白色,如果边界模糊不清或朝正常皮肤扩散的话,有可能是白癜风。

第二,白癜风常表现主要有以下症状:1、多无痒感,即使有也是很轻微。2、脱色斑数目少,一般仅1-2片,而且大多出现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3、除色素脱失外,脱色斑处的皮肤与周围皮肤一样,没有痒症,脱屑或萎缩等变化。4、在无其他皮肤病时应首先考虑早期白癜风。

第三,白癜风是因为黑色素细胞再生功能降低,导致的皮肤黑色素减少,降低抵挡外界因素的影响,故而导致了白癜风的症状发生。白癜风的出现对于患者的皮肤的有很大的损害,这也是一大白癜风的危害表现。

(来源:文章屋网)

风险投资技巧篇2

一、资产证券化减少信息成本

公司在金融交易中,如一般的交易一样,都存在著名的“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资产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资产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资产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由于市场调节和动态平衡,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常

借款人(在此指应收款出售人)比借出人(在此指资产池证券的购买人)更了解公司的情况,他们可能夸大公司资产的质量。在金融体系中,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足够的信息估价出预期或潜在的赔偿责任,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将无法很清晰地了解公司资产的真实质量。因此,借出人只愿意以“柠檬”价格购买借款人的资产,此价格是以借出人对资产的最坏估价为基矗如果,借款人能为借出人提供公司资产不是“柠檬”的证据,将得到较高的价格。

1公司应收款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公司了解和证明公司资产不是“柠檬”资产。如果一公司将证券化它的应收款,可请求专业评估机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使公司应收款变得更易于评估,应收款被标准化。即确定它们的期限、文件和承诺支付标准。对于应收款,这个过程,有些很容易,有些相当难。而对于某些应收款,应用资产证券化方法根本就不值得。

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技巧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是同步发展的。这些交易利用了特殊的交易技巧,例如资产池的大小和依组成部分细分,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投资和取得收益的机会。资产池太小,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不会积极参与和刺激专业技巧。如果交易量很小,发展资产证券化技巧也不值得。人能利用许多技巧,但这些技巧只有在很大交易量时才会采用资产证券化技巧。因此,融资的应收款资产池相当大,以美国为例,资产池资产一般超过一亿美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池可以依组成部分细分。例如,应收款可以依地理位置和其它指标细分,如果一家公司无法为资产池提供足够的应收款,可以组成一个多出售人的资产池。

保险和超值抵押,也会有利于减少应收款的信息成本。评估包括大量有关价格风险的必需信息,价格风险也被保险了。保险机构愿意为利率公司评估的“BBB-aaa”证券提供保险。利率公司的最大资产是品牌,如果信用评估错误,它只在品牌上受损失。而保险公司既在品牌上受损失,同时也会产生金钱损失。

2整个公司和公司证券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独立地评估应收款的真实质量,而依靠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结果。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评估技巧和专业知识,评估质量也更精确。投资者使用它们的技巧,可以理解资产支持证券的期限,也能估计在不同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偿还情况。不同的投资者的专长不同。

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可使公司的总信息成本减少。从专业角度考虑“柠檬”问题,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公司以很少的费用证明它们的资产不是“柠檬”资产。特殊资产池的评估风险与整个公司资产的评估风险不同,所需的技巧也不同。不同的金融机构擅长评估的风险不同。

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主要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评估风险。无需多言,金融体系中不著名的小公司的信息成本高,有以下原因:它们的评估费用很昂贵;不确定性大,赔偿的可能性相当大;它们的业务可能相当专业,但可能遭受无法解决或模糊的监管制度;评估的量少影响信息的收集。这些公司有相当严重的“柠檬”问题。(在此称之为“柠檬”企业)。

应收款毕竟不是已获得的收益,而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可能性估计。因此,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各组成部分对实际交易的估计结果差别必须相当校否则,交易将无法进行。例如,借款人认为它的资产信用风险为“a”,而借出人却认为为“C”,交易将无法进行。购买者和出售者对应收款收益估计达成共识后,操作将很易于实施。

对公司资产估价,这将涉及到它的预期、潜在的承诺支付和管理水平等等,只考虑公司和特殊资产比考虑整个公司的资产更容易。购买者和出售者对整个公司资产的估价达成共识,比对应收款估价达成共识更难更昂贵。特别是对于一个“柠檬”企业,难度更大。应收款只是一种要求第三方还款的权利,是公司的特殊资产。公司很难影响应收款发行后的价值。因此,“柠檬”企业和非“柠檬”企业的应收款估价的难度差不多。而把“柠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估价的难度远远大于非“柠檬”企业。换言之,“柠檬”企业的估价需要更专业的技巧,同时带来的收益也更大。公司的“柠檬”资产中,最易于处理的是应收款。当公司的应收款证券化后,当然,公司的未来收益能力将会下降。而对公司的其它资产,仍然存在“柠檬”问题,但不会更坏。而由于“柠檬”资产的数量下降,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

资产证券化后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可认为是一个好的消息。但应收款在公司通常是最好最有价值的资产,公司的应收款质量比其它资产的质量高或高得多,公司没有正当的理由和特殊原因出售它。

资产证券化交易存在两种相反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好的消息,公司的总价值将增加。好消息不会增加应收款的价值,它的价值决定于应收款的承诺

支付者,不会受公司现在和将来价值影响,公司也不必拖延融资速度。好消息将增加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当公司下一次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后,剩余资产价值将更高。因此,公司可获得净收益。

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坏消息。资本市场购买者对公司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可能认为公司是一个投机者,公司可能处于一种财务困境时,而作出的融资计划。参与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更偏爱坏消息的解释,认为公司发行的应收款为真正的“柠檬”资产。公司发行的应收款的出售价格将偏低,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可能下降。

综合以上二种解释,资产证券化的净收益是正的。投资者可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实际操作时以坏的解释发生的可能性较校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公司剩余资产价值的下降程度,比以另一种解释所引起的价值增加程度要校事实上,公司剩余资产甚至可能增加,应收款出售的负效应可能被正效应抵补。因此,减少了所有公司融资的总信息成本。但一些公司获利更多,资产证券化只需要对公司特殊的资产评估。“柠檬”企业的非特殊资产和特殊资产的评估成本区别很大。因此,“柠檬”企业因资产证券化因减少的信息成本而获利很大,而非“柠檬”企业的获利相对而言则较校

二、资产证券化增加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

1专业技术、规模经济和成本减少

资产证券化使应收款发行或留存的技术专业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公司出售它的应收款,即发行应收款。绝大多数经常实施证券化的大企业的发行技术已达到专业化水平。银行精通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公司的财务子公司精通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公司精通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然而,一些不出售应收款的公司可能更适于承受应收款的发行风险,转移发行风险。如资产证券化中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等。发行应收款的公司,趋向于发行更多的应收款。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的风险转移,发行量越大发行越易于转移。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更有利,公司不必要寻找获利较少的应收款留存方法,只需实施更有利的应收款发行方案,同时也可使贷款服务更专业化。总而言之,通过专业化技术可提升效率。

资产证券化可激励应收款发行和收集技巧的建立和改进。收集和发行公司现金收入流技巧的改善的效果为:公司出售应收款后,未来现金收入流不会增加,但公司因出售的应收款和剩余资产的增值,而获得了现金收益。

资产证券化改善发行的好处如下:第一,这些技巧使应收款更易于评估,因而更易于发行;第二,资产证券化使发行过程更透明,这将减少道德风险。第三,公司对发行的应收款将出售的部分关心较少,而对发行的应收款中将保留的部分关心更多。但投资银行机构是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组成部分,是发行应收款机构,它们的利益不会与发行公司的利益完全相同,它们将关注所有发行的资产,使发行资产的质量更符合实际,发行过程质量更高。事实上,这些参与机构承担责任的时间很长,一旦许多年后,它们同意发行的应收款证明为不可发行,它们将遭受损失。第四,许多评估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它的责任是评估和保险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第五,许多发行公司也由于它们的长期利益,将保证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因为,它们更害怕一些质量不实的应收款被发行,还不如被保留在公司资产中。

资产证券化也改善应收款收集过程。增加应收款收集过程的透明度减少道德风险。监管者包括许多交易参与机构,例如,信托资产管理人、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这些机构制定了许多监管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可能利用规模经济、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大和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使资产池收集过程标准化和高质量。例如,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本身可促使公司对收集和发行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公司参与了有问题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它可使出售资产的公司退出。而对于一些公司而言,例如银行,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应收款发行人,希望资产证券化正规操作,不负责任的发行和服务,由于有被逐出市场的可能,成本相当高。

资产证券化改善资产支持证券的付款过程。应收款的责任人需付款给资产证券持有者,因而有大量现金集中一起。保管和支付服务,以及签署合同交付给资产证券持有者,通常由信托资产管理人完成,它是保管和支付资金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它很诚实,且所需的成本低。信托资产管理人破产的可能性极低。它是独立于发行人到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附加机构。应收款出售到资产池,然后发行资产池证券。资产池需从应收款责任人获得付款后,再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因此,资产池由信托资产管理人管理,必须安排收集应收款,保管收集的资金,付款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

上面我们讨论的,这些足以说明附加参与机构的用处。很明显,公司如银行、金融、抵押贷款和租借公司,以及信用卡发行机构,这些主要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金融公司),主要从专业化的发行和服务获利,至少能刺激更高效的发行和服务。不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非金融公司),发行和服务的技巧越高,获利越多。无论是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只要是“柠檬”企业,投资者由于道德风险问题,对应收款的折扣相当大,通过监管可减少许多,将由于对发行和服务更高效的监管而获利巨大。

2.管制成本和附加:税收

由于不同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管制成本。对于许多资产证券化交易,制度规定的管制成本减少很大。但是在一交易中,由于资产证券化初次运行,而减少的幅度较小,随着交易结构不断改善,减少管制成本的幅度不断加大。例如,金融公司不需资本充足的要求,而利率公司则必须一定程度的资本金要求。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减少了规章制度要求的成本,获得较高成本效用和市场回报。

资产证券化也减少其它管制成本。例如,破产成本,资产证券化把一些公司资产(应收款)移出,减少公司破产资产的范围。事实上,交

易结构的设计能产生以上的作用。如果,资产证券化后的破产过程是不完整的,它的特点是减少成本,获得收益。但公司濒临破产时,有效地移出公司资产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大。资产证券化交易无法进行,或以昂贵的形式进行。公司越濒临破产,获利越校但破产成本对正常运转的公司影响较小,由破产成本减少而获利的程度较少。

资产证券化能利用已存在的法规制度。一些法律和制度阻止投资者投资低质量的证券。较高质量证券由于管制成本较低,需求较大而引起价格增加,使低质量证券和高质量证券的差价越来越大。事实上,这种影响是合理的,许多大型投资者,例如保险机构、共同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它们的法律和制度偏向于高质量证券。资产证券化可帮助低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扩大需求,但低质量公司比高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的费用更高。由于制度要求不同的质量标准,绝大多数利率公司有四个级别证券,有些只有二到三个级别。大多数证券化交易,由于资产证券化引起需求增大,回报增多的能力不能延续很长时间。

税收是公司决策是否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因素。公司可设计交易结构为借出或出售应收款,有些交易结构可获得税收减免。例如,交易结构为借出,公司计算税收之前,可从收益中减去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的收益。交易结构为出售,税收则不能与上相同。并且,公司为一些目的,采用借出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借出形式的税收减免。为了其它目的,则采用出售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的税收也不同。资产证券化由于税收减免而获得的好处相对较少。

风险投资技巧篇3

【关键词】对冲;对冲基金;卖空;套利;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

自从alfredJones于194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对冲基金,至今对冲基金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从对冲基金60年多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历次牛市熊市当中的绩效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在后危机时代对冲基金仍将继续在全球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而且将对中国产生越来越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处在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堪比alfredJones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的美国市场,可以说中国正处在对冲基金发展的前夜。所以,全面、深入地研究对冲基金,在理论和实践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冲基金的本质

对冲(Hedge)一词,原意指在中为防止损失而采用两方下注的方法。对冲基金(HedgeFund)又称套利基金或避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各种交易策略和金融工具使风险对冲,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很多对冲基金并没有经常采用对冲的技巧来生成收益,因此,我们不能再顾名思义地理解对冲基金了。

对冲基金本质上是集体性质的投资工具,它们具有法人地位。不同的投资者一起向基金注人资金,并且根据基金的报单(offertingdocument)或是说明书(prospectus)中所规定的条款和条件由某个投资经理来管理。它既可以采用公司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伙企业的形式。合伙制的对冲基金通常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形式,这样投资者的债务就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不用承担无限债务。这种企业形式在美国很常见。而对于采取投资公司形式的对冲基金而言,投资者是普通的股东,这类对冲基金则流行于低税率与金融监管良好的国家和地区。构造对冲基金的目标是为了给它们的投资者带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由于对冲基金所管理的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买且持有”的商品、权益和固定收入投资工具,因此它们常常被称为另类投资或另类投资工具。与传统投资不同,传统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原生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来产生收益,而另类投资则主要依靠经理的技能来产生收益,并对经理的成功给予丰厚的回报。因此也有人认为把对冲基金定义为“以技能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最恰当。

二、对冲基金的运用技巧

(1)卖空(shortselling)。这种投资方法是指出售借来的证券(它们被认为是价值高估的证券),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日子以更低的价格把这些证券回购回来,以此获利。这种投资方法的成功需要目标公司的股票与经理的预期相吻合。这个方法执行起来相当复杂。它不仅要求具备识别价值高估证券的能力,还要求以有效的成本(即成本越低越有效)借入价值高估的股票和对从最初出售中所得到的现金进行有效投资的能力。但是市场行情的上涨,政府对内生于这种方法的卖空、挤空(shortsqueezes)和杠杆作用的限制使得这种独立的投资技巧要想成功变得非常困难。卖空可以是,而且常常是被用作为一种套期保值的技巧。

(2)套利(arbitrage)。这种方法是试图利用在各种证券、各个市场之间暂时出现的价格失效或价格差异。这种方法是真正的无风险套利,它们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上是比较少见的。在现今的市场,这些套利主要是依靠不同市场上的投资工具之间所存在的历史关系来识别和利用那些偏离“历史”模式的机会。这通常是许多对冲基金发生“错误冒险”(misadventures)的来源,因为人们通常使用那些存在误导的数据序列和大胆的假设来识别所谓的“历史”模式。如果我们相信金融市场的效率在不断提高,那么许多此类的投资方法就只会产生很小的收益。因此一个基金提高套利收益的唯一方法是运用杠杆效应来调用大量的头寸。

(3)套期保值/对冲(hedging)。这种方法是指减少某个头寸中内生的某些或全部风险。其中的一些风险有经济风险、现金风险、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企业风险等。如果过度或不正确地使用套期保值技术,那么套期保值本身所需要的成本就可能会损害投资的回报。套期保值需要运用卖空、衍生工具,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套期保值有时候不是完全直接的。比如说,iBm的多头头寸不一定非要用iBm的空头头寸来对冲。有时候卖空另一种有许多共同特点的证券可能会更加经济。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这种股票必须具有更大下降的空间,或者以更低的成本借入。

(4)杠杆作用(leveraging)。这种方法就是指:①借钱来增加资产组合的有效规模;②根据头寸的某个百分比付出现金或证券作为预付定金、抵押或保证金,以此建立所需要的头寸。

(5)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syntheticpositionsandderivatives)。这种方法是使用衍生工具合约来构造头寸。这些合约经常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简化某个头寸(例如卖空)的创造过程:让某个银行或金融中介处理建立头寸的机制,然后合约的持有者就很容易地得到了这些头寸的获益潜力,而这种潜力是与银行所持有的原生头寸(underlyingpositions)的上升和下降密切相关的。

风险投资技巧篇4

关键词:涉外企业;汇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39-0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外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兴业,中国企业也逐步把产品、资金、市场延伸到海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的汇率变动对本国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当企业的一项资产、一笔负债、盈利或预期的现金流量由于一种货币汇率发生变动因而其本币值也发生变动,这种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我们就说它遭受了外汇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外币计值的资产、负债及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无疑都会遭受外汇风险。但是,一些以本币计值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也可能遭受外汇风险。因此,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将带给每个企业一定的外汇风险。

通常,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三方面。

(一)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成本及对市场竞争地位产生的影响,从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潜在风险。由于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不同国家的居民购买力,也影响产品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对于出口公司来说,本国货币的贬值会给他带来良好的市场份额,因此,他能从提高销售量来提高利润率而获益。

汇率变动对涉外业务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出口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进口方面。与产品出口的影响相反,当本国货币升值以后,企业从海外进口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但反之,本国货币贬值时,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这将影响企业的利润,特别是对一些进料加工型企业,由于原材料的高价将抵冲由于汇率下降而带来的出口增加的好处。

(二)汇率变动带来的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非贸易结算时,因交易日至结算日期间的汇率变化而产生的损失。也就是说,企业与另一企业达成一笔交易以后,对于应收应付账款的未立即兑现而产生的由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交易风险是从交易产生,到交易结束,这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动使企业的应收、应付款值的本币数额发生了变化。由于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可避免,每个企业必将面临一定的交易风险。

(三)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当企业在海外投资创办一家公司,由于汇率的变化,这个新公司将面临原材料、劳动力、管理费等方面的相应变化,所以生产成本会有所变化,因此公司产品的价格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顾客对公司产品的购买量。这样最终会使该公司的营业额发生变化,那么公司会面临总的投资收益的变化,也就是说,公司在投资创办时,将面临由于汇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我们把这个风险称为经营风险。

当汇率变化时,最先发生的是可变支出,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接着固定支出如雇员工、购买新的设备等等都会变化,这时纯利就会变化。如果企业希望保持一定的利润率,那么就一定会改变销售单价,而这又会带来销售量的相应变化。如果企业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保持对市场的优势,只好忍痛牺牲利润率。这时如果该企业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支持,那么很可能将面临破产的危机。

二、企业应采取的防范及管理对策

由于外汇风险的客观存在,如何针对不同的外汇风险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是关系到涉外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对外汇风险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防风险于未然,具体的防范及管理对策可以从对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管理,对生产的管理和对营销的管理三方面实施。

(一)强化对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管理

在外汇资产负债经营当中,使外汇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可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所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是企业内部相关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不涉及企业以外第三方的特殊关系。外部技巧则是采用合同手段来给潜在的外汇风险投保。

1.内部技巧

企业内部采用的内部技巧包括净额交易、提前或延迟结汇。

(1)净额交易

净额交易涉及到一些相互进行交易的相关公司,它分为双边净额交易和多边净额交易两种。在相互关联的一对子公司之间相互抵消各自的外汇头寸以得到净额,并将每家公司对其交易对手的应付款(购买额)和应收款(销售额)两个数字进行比较,用比较低的数字减去现金流量。双边净额交易不涉及其他企业的净头寸。通过企业内部的净额交易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兑换和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内部核算的银行成本。

(2)提前或延迟结汇

提前或延迟结汇是指对公司之间信贷期限进行的调整,通常用于一个企业内部相关子公司之间的支付活动。提前结汇是指在到期日之前偿还债务;延迟结汇是指在到期日之后延期偿还债务。这两种结汇方法都是外汇操作技巧,是利用已预期到的货币贬值或升值来获取利润的行为。即当货币贬值时尽量提前结汇,当货币将要升值时尽量延迟结汇。

2.外部技巧

风险管理的外部技巧是指依靠与企业以外的公司的合同关系来减少外汇风险损失,其方法包括远期外汇合约、短期借款、应收票据贴现。

(1)远期外汇合约

利用远期外汇合约是指在预测外汇远期汇率变动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在一定时间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额的合同,以达到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利用远期外汇买卖可以使进出口商把用外币计价结算的交易在进行实际结算之前,按远期合同确定汇率,避免日后汇率变动的风险,有利于确定销售价格和成本,保证预期利润。但采用此法,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且远期外汇买卖汇价一般高于即期汇率,企业应权衡汇价风险损失与买卖费用,做出适当的选择。

(2)短期借款

对于外币计值的应收应付款进行抵补,短期借款是一条可选途径。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实用工具,短期借款的有效性取决于国内信贷的有效性和外汇交易必须遵守的外汇管理规定。

(3)应收票据的贴现

贴现可用于出口应收款的抵补,当一笔出口收款是以汇票结算的时候,出口商可以对这张汇票进行贴现,这样做外币所得可以立即按当时的即期汇率兑回本币;票据也可以在出口国银行兑现,这样做出口商可直接收到本币付款,减轻资金的压力,同时也规避了预期的汇率变动的风险,只是要付给银行一定的贴现费用。特别是预期本国货币升值,出口商最好采用汇票贴现来减少损失。

(二)加大营销管理的力度

由于出口企业的产品市场大都在海外,所以说,当本国货币或国外货币发生贬值或升值时,为了确保汇率变动后本企业的利益损失尽量减少,出口企业应积极地采用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调整出口市场结构

重新安排对每一市场的营销支持,通过用差别产品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的需要来分散风险,并根据有关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来调整目标细分市场。

2.根据预期汇率变动调整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

如果预期外国市场当地货币贬值,为了维持实际出口收入,企业应考虑提高产品的当地货币价格。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其他出口商由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不会反对这种提价。只是当地生产者会因货币贬值而取得价格竞争优势,或者扩大市场份额,或者略微提价。因此,最好的结果是提价幅度与贬值幅度相当,一般情况是外币价格提高一定幅度,差额部分作为出口利润率的降低。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则有利于出口竞争力的提高,许多企业也不一定相应降低出口地的当地货币价格。当然,是否降低以及降价多少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

3.调整促销战略

其重点在于:第一,根据预期汇率变化安排不同国家的促销预算支出。第二,由于促销工作在较长的时间后才能显效,因而应作长期安排。第三,应考虑汇率变化影响促销预算支出的收益。

4.调整产品战略

首先,面对汇率变动,企业须根据其在不同市场上的暴露情况,来确定新产品推出和市场选择战略。就一般情况而言,母国货币贬值或东道国货币升值后将是进行品牌授权的理想时间。其次,就产品剔除决策而言,本国货币贬值时,公司可能继续在国内生产边际产品,但如果本国货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公司应考虑停止边际产品的生产。再次,汇率波动已影响到产品决策。如果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企业就可能不得不对产品线进行全盘重组,将目标对准高所得和价格敏感性低的消费群体。

(三)从严把握生产管理

1.改变投入组合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企业用国内投入品替代成本上涨的进口投入品,从而维持其生产成本的原有水平。相反,当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时,企业应尽可能提高进口投入物的比例。

2.调整生产基地

当一家企业向货币贬值国出口时,仅仅调整投入品来源是不够的,为了长期竞争,还应将生产基地移往市场国或第三国。同时,在作资源的重新布置中,企业必须分析有关国家将能在多长时间内维持其成本优势。如果导致名义汇率变化的当地通货膨胀状况可望持续下去,该国的表面成本优势不久就会走向反面。

由于国际金融投机家们的炒作,各国金融体制管理的差距的客观存在,使得每一个企业都由于变化莫测的汇率变动而产生损失。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上,要注重自身的实力,加强多元化经营,在国际范围内分散风险。这样,汇率的变动使公司的某些市场或生产基地受到影响时,公司在另一些市场上或另一些生产基地可能因此而增加了竞争力。从而产生了一种中和现象,风险的负面影响得以抵消。另外,企业同时加强财务方面的多元化管理,充分运用筹资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和赊账买卖多元化。如果国际汇率发生变动,在国际金融市场有声誉的跨国公司就能够利用其与国际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网络,进行多元化筹资,既获得了低成本资本,也防范或降低了汇率风险。同时,汇率变化时,公司所承受的外汇风险的固有多种外汇收入而中和。

综上所述,汇率变动对一些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企业应从全局考虑,采取积极对策,趋利避害,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裴平.国际金融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风险投资技巧篇5

梁钧胡南黄培清 

         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同时与非中介竞争,它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它通过盘活非流动资产,提高资产的运作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宏观经济运行成本;它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使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它革新了企业的融资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此外,资产证券化使商业银行作为存贷中介的传统角色逐渐淡化,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减少信息成本 

        公司在金融交易中,如一般的交易一样,都存在著名的“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资产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资产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资产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由于市场调节和动态平衡,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 

         借款人(在此指应收款出售人)比借出人(在此指资产池证券的购买人)更了解公司的情况,他们可能夸大公司资产的质量。在金融体系中,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足够的信息估价出预期或潜在的赔偿责任,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将无法很清晰地了解公司资产的真实质量。因此,借出人只愿意以“柠檬”价格购买借款人的资产,此价格是以借出人对资产的最坏估价为基础。如果,借款人能为借出人提供公司资产不是“柠檬”的证据,将得到较高的价格。 

       1 公司应收款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公司了解和证明公司资产不是“柠檬”资产。如果一公司将证券化它的应收款,可请求专业评估机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使公司应收款变得更易于评估,应收款被标准化。即确定它们的期限、文件和承诺支付标准。对于应收款,这个过程,有些很容易,有些相当难。而对于某些应收款,应用资产证券化方法根本就不值得。 

     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技巧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是同步发展的。这些交易利用了特殊的交易技巧,例如资产池的大小和依组成部分细分,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投资和取得收益的机会。资产池太小,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不会积极参与和刺激专业技巧。如果交易量很小,发展资产证券化技巧也不值得。人能利用许多技巧,但这些技巧只有在很大交易量时才会采用资产证券化技巧。因此,融资的应收款资产池相当大,以美国为例,资产池资产一般超过一亿美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池可以依组成部分细分。例如,应收款可以依地理位置和其它指标细分,如果一家公司无法为资产池提供足够的应收款,可以组成一个多出售人的资产池。 

     保险和超值抵押,也会有利于减少应收款的信息成本。评估包括大量有关价格风险的必需信息,价格风险也被保险了。保险机构愿意为利率公司评估的“BBB-aaa”证券提供保险。利率公司的最大资产是品牌,如果信用评估错误,它只在品牌上受损失。而保险公司既在品牌上受损失,同时也会产生金钱损失。 

  2 整个公司和公司证券的信息 

     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独立地评估应收款的真实质量,而依靠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的评估结果。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评估技巧和专业知识,评估质量也更精确。投资者使用它们的技巧,可以理解资产支持证券的期限,也能估计在不同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偿还情况。不同的投资者的专长不同。 

     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可使公司的总信息成本减少。从专业角度考虑“柠檬”问题,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公司以很少的费用证明它们的资产不是“柠檬”资产。特殊资产池的评估风险与整个公司资产的评估风险不同,所需的技巧也不同。不同的金融机构擅长评估的风险不同。 

    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主要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评估风险。无需多言,金融体系中不著名的小公司的信息成本高,有以下原因:它们的评估费用很昂贵;不确定性大,赔偿的可能性相当大;它们的业务可能相当专业,但可能遭受无法解决或模糊的监管制度;评估的量少影响信息的收集。这些公司有相当严重的“柠檬”问题。(在此称之为“柠檬”企业)。 

     应收款毕竟不是已获得的收益,而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可能性估计。因此,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各组成部分对实际交易的估计结果差别必须相当小。否则,交易将无法进行。例如,借款人认为它的资产信用风险为“a”,而借出人却认为为“C”,交易将无法进行。购买者和出售者对应收款收益估计达成共识后,操作将很易于实施。 

     对公司资产估价,这将涉及到它的预期、潜在的承诺支付和管理水平等等,只考虑公司和特殊资产比考虑整个公司的资产更容易。购买者和出售者对整个公司资产的估价达成共识,比对应收款估价达成共识更难更昂贵。特别是对于一个“柠檬”企业,难度更大。应收款只是一种要求第三方还款的权利,是公司的特殊资产。公司很难影响应收款发行后的价值。因此,“柠檬”企业和非“柠檬”企业的应收款估价的难度差不多。而把“柠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估价的难度远远大于非“柠檬”企业。换言之,“柠檬”企业的估价需要更专业的技巧,同时带来的收益也更大。公司的“柠檬”资产中,最易于处理的是应收款。当公司的应收款证券化后,当然,公司的未来收益能力将会下降。而对公司的其它资产,仍然存在“柠檬”问题,但不会更坏。而由于“柠檬”资产的数量下降,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 

      资产证券化后公司的“柠檬”问题减少,可认为是一个好的消息。但应收款在公司通常是最好最有价值的资产,公司的应收款质量比其它资产的质量高或高得多,公司没有正当的理由和特殊原因出售它。 

      资产证券化交易存在两种相反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好的消息,公司的总价值将增加。好消息不会增加应收款的价值,它的价值决定于应收款的承诺支付者,不会受公司现在和将来价值影响,公司也不必拖延融资速度。好消息将增加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当公司下一次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后,剩余资产价值将更高。因此,公司可获得净收益。 

      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坏消息。资本市场购买者对公司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可能认为公司是一个投机者,公司可能处于一种财务困境时,而作出的融资计划。参与的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更偏爱坏消息的解释,认为公司发行的应收款为真正的“柠檬”资产。公司发行的应收款的出售价格将偏低,公司剩余资产的价值可能下降。 

     综合以上二种解释,资产证券化的净收益是正的。投资者可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实际操作时以坏的解释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公司剩余资产价值的下降程度,比以另一种解释所引起的价值增加程度要小。事实上,公司剩余资产甚至可能增加,应收款出售的负效应可能被正效应抵补。因此,减少了所有公司融资的总信息成本。但一些公司获利更多,资产证券化只需要对公司特殊的资产评估。“柠檬”企业的非特殊资产和特殊资产的评估成本区别很大。因此,“柠檬”企业因资产证券化因减少的信息成本而获利很大,而非“柠檬”企业的获利相对而言则较小。 

                         

                             二、资产证券化增加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 

      1 专业技术、规模经济和成本减少 

       资产证券化使应收款发行或留存的技术专业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公司出售它的应收款,即发行应收款。绝大多数经常实施证券化的大企业的发行技术已达到专业化水平。银行精通抵押贷款证券化,汽车公司的财务子公司精通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公司精通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然而,一些不出售应收款的公司可能更适于承受应收款的发行风险,转移发行风险。如资产证券化中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等。发行应收款的公司,趋向于发行更多的应收款。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的风险转移,发行量越大发行越易于转移。资产证券化可使应收款发行更有利,公司不必要寻找获利较少的应收款留存方法,只需实施更有利的应收款发行方案,同时也可使贷款服务更专业化。总而言之,通过专业化技术可提升效率。 

       资产证券化可激励应收款发行和收集技巧的建立和改进。收集和发行公司现金收入流技巧的改善的效果为:公司出售应收款后,未来现金收入流不会增加,但公司因出售的应收款和剩余资产的增值,而获得了现金收益。 

       资产证券化改善发行的好处如下:第一,这些技巧使应收款更易于评估,因而更易于发行;第二,资产证券化使发行过程更透明,这将减少道德风险。第三,公司对发行的应收款将出售的部分关心较少,而对发行的应收款中将保留的部分关心更多。但投资银行机构是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组成部分,是发行应收款机构,它们的利益不会与发行公司的利益完全相同,它们将关注所有发行的资产,使发行资产的质量更符合实际,发行过程质量更高。事实上,这些参与机构承担责任的时间很长,一旦许多年后,它们同意发行的应收款证明为不可发行,它们将遭受损失。第四,许多评估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它的责任是评估和保险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第五,许多发行公司也由于它们的长期利益,将保证发行的应收款的真实质量。因为,它们更害怕一些质量不实的应收款被发行,还不如被保留在公司资产中。 

      资产证券化也改善应收款收集过程。增加应收款收集过程的透明度减少道德风险。监管者包括许多交易参与机构,例如,信托资产管理人、利率公司和保险机构。这些机构制定了许多监管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可能利用规模经济、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大和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使资产池收集过程标准化和高质量。例如,少量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本身可促使公司对收集和发行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公司参与了有问题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它可使出售资产的公司退出。而对于一些公司而言,例如银行,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应收款发行人,希望资产证券化正规操作,不负责任的发行和服务,由于有被逐出市场的可能,成本相当高。 

      资产证券化改善资产支持证券的付款过程。应收款的责任人需付款给资产证券持有者,因而有大量现金集中一起。保管和支付服务,以及签署合同交付给资产证券持有者,通常由信托资产管理人完成,它是保管和支付资金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它很诚实,且所需的成本低。信托资产管理人破产的可能性极低。它是独立于发行人到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附加机构。应收款出售到资产池,然后发行资产池证券。资产池需从应收款责任人获得付款后,再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因此,资产池由信托资产管理人管理,必须安排收集应收款,保管收集的资金,付款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 

        上面我们讨论的,这些足以说明附加参与机构的用处。很明显,公司如银行、金融、抵押贷款和租借公司,以及信用卡发行机构,这些主要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金融公司),主要从专业化的发行和服务获利,至少能刺激更高效的发行和服务。不涉及应收款商业的公司(非金融公司),发行和服务的技巧越高,获利越多。无论是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只要是“柠檬”企业,投资者由于道德风险问题,对应收款的折扣相当大,通过监管可减少许多,将由于对发行和服务更高效的监管而获利巨大。 

       2.管制成本和附加:税收 

    由于不同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管制成本。对于许多资产证券化交易,制度规定的管制成本减少很大。但是在一交易中,由于资产证券化初次运行,而减少的幅度较小,随着交易结构不断改善,减少管制成本的幅度不断加大。例如,金融公司不需资本充足的要求,而利率公司则必须一定程度的资本金要求。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减少了规章制度要求的成本,获得较高成本效用和市场回报。 

      资产证券化也减少其它管制成本。例如,破产成本,资产证券化把一些公司资产(应收款)移出,减少公司破产资产的范围。事实上,交易结构的设计能产生以上的作用。如果,资产证券化后的破产过程是不完整的,它的特点是减少成本,获得收益。但公司濒临破产时,有效地移出公司资产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大。资产证券化交易无法进行,或以昂贵的形式进行。公司越濒临破产,获利越小。但破产成本对正常运转的公司影响较小,由破产成本减少而获利的程度较少。 

     资产证券化能利用已存在的法规制度。一些法律和制度阻止投资者投资低质量的证券。较高质量证券由于管制成本较低,需求较大而引起价格增加,使低质量证券和高质量证券的差价越来越大。事实上,这种影响是合理的,许多大型投资者,例如保险机构、共同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等,它们的法律和制度偏向于高质量证券。资产证券化可帮助低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扩大需求,但低质量公司比高质量公司发行高质量证券的费用更高。由于制度要求不同的质量标准,绝大多数利率公司有四个级别证券,有些只有二到三个级别。大多数证券化交易,由于资产证券化引起需求增大,回报增多的能力不能延续很长时间。 

    税收是公司决策是否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因素。公司可设计交易结构为借出或出售应收款,有些交易结构可获得税收减免。例如,交易结构为借出,公司计算税收之前,可从收益中减去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者的收益。交易结构为出售,税收则不能与上相同。并且,公司为一些目的,采用借出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借出形式的税收减免。为了其它目的,则采用出售形式资产证券化,获得的税收也不同。资产证券化由于税收减免而获得的好处相对较少。 

  

                                   三、资产证券化减少交易成本 

       前面考虑了资产证券化可使发行的证券获得高流动性和高质量。它也包括减少交易成本。每个投资者必需满足他要求的投资组合。每一种新的证券发行,可使投资者配置他的证券组合时减少交易成本。资产支持证券所包含的收益和风险结构,投资者需组合以前的几个证券才可获得。资产支持证券分离应收款,发行低利率证券,同时还包括一些更异常、风险更高的高利率证券。资产证券化前,即使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的收益风险结构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风险结构相同,资产支持证券更容易更便宜。且有时其它的证券组合无法达到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风险结构。它的优势不仅帮助投资者配置投资组合,且每一新的金融机构的成立有助于投资者寻找更适宜的投资组合,成立一新的金融机构使原有的金融机构更有价值。 

参考书目:1.GeorgeJ.Benston,“thefutureofassetsecuritization:thebenefitsandcostsofbreakingupthebank”,Journalofcoporatefinance.1993no.4. 

2.Leont.Kendallandmichael,“aprimeronsecuritiza tion” 

.3.LarryJ.LockwoodandRonaldC.Rutherford,“wealtheffectsofassetsecuritization”,JournalofBanking&Finance” 

风险投资技巧篇6

关键词:股指期货交易风险风险防范

目前,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何时推出股指期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是指股指期货市场运作的不确定性给市场微观主体、宏观主体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加强我国股指期货交易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策略。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离不开完善的市场法律法规制度。也就是说,应通过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来建立证监会、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投资者的各级风险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清除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2007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版),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形成了初步的期货法律体系。但仍缺乏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期货交易法》等相关法律,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

建立健全股指期货交易制度

股指期货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具有高杠杆效应,其风险更大,必须建立更加严格的交易制度。我国可考虑借鉴其他国家(地区)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成功经验,由权威机构编制与管理能够综合反映我国股市整体状况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为加强其灵活性,在编制指数时应选择一些可以候补的替代股票,一旦现有股票出现问题并不符合入选条件时,就随时以候补股票替换问题股票。此外,合约其他条款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既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流动性又有利于市场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

加强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协调和合作

目前,我国应加强股票现货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制度基础上消除股市的不稳定因素,为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发展股指期货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管理,建立风险的联合管理和控制机制,同步约束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打破两个市场间的行业壁垒,构建两个市场之间具有一定门槛的交易者转移隔离墙,消除由于交易者市场转换及其示范效应与羊群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市场动荡。此外,加强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合作,有利于防范股指期货市场中的操纵行为。

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监管

完善的股指期货市场应具备三类交易主体,即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套期保值者主要是为了降低已经面临的风险,投机者通过预期资产价格的变动来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而套利者则通过瞬间进入两个市场的交易,锁定一个无风险的收益。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监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置。在我国股指期货发展初期,有必要提高投资者的准入条件,将那些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对股指期货知识和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的中小投资者暂时排除在外,待时机成熟之后再逐步向广大投资者开放。在套期保值者、套利者、投机者三类交易主体中,应加强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者的培育,把大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发展为套期保值交易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各种套利交易,引导投机者进行理性交易以促进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是严格限制以投机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在必要的时候,相关金融监管机构要对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

加强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的教育和培养

在金融市场,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尤其是在股指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期货公司的角度来看,应规范其在开发客户过程中的宣传介绍行为,即应坚持原则、遵守纪律,不能片面地让客户只看到赢利,而对风险熟视无睹,不能向客户做赢利保证,以致误导客户,使客户的风险意识淡薄。从交易者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学习股指期货的相关知识、期货交易法规和条例等,熟悉游戏规则,掌握投资技巧。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者要做到理性、谨慎,按照自己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严格控制仓位,严格止赢、止损。此外,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交易者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巧。如何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并控制股指期货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将成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技巧篇7

是什么驱使投资者投资不同的领域,比如房地产、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的许多风险投资?为什么他们选择在美国或者在欧洲等不同地区进行投资?为什么他们应该来或者不应该来投资?他们应该来中国投资吗?有些人从全球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大家纵览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各国的风险投资情况进行一个国际性比较。

我先提一个问题:“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我想先听听你们的回答。

“我认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一位女同学回答道。

“这是其中的一个答案。我每次在中国或者在亚洲国家问这个问题,得到的90%的答案是‘投资、投资,回报、回报’。但对我而言其真正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纯粹的风险投资是关于成长型企业的建立,是在中国的国内市场或从一个全球的范围建立盈利性的企业,最终获得可喜的与其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回报。而风险资本只是使这些企业开始运作的前提条件,一旦风险投资企业建立起来, 就要考虑其它各方面的因素。                            

风险资本的产生源自五个方面因素:分别是经济环境(包括人才、技术、货币稳定性、基础设施、政治稳定、竞争力、创造力和经营成本)、财政因素(包括一般税收原则、税收激励、国际税收协定)、文化因素(包括教育水平、权益资本所有权、风险厌恶程度、合作行为)、法律制度因素(包括投资来源、资金结构、劳动法、专利权、股票和期权、破产法、退出途径等)以及中介机构(例如银行、人、有关专家、律师、会计师等)。也就是说,一些外部因素会影响风险投资的运作,但是政府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是财政政策和法制环境在起作用。我们再看看整体经济环境,意味着你即使拥有很多钱,但如果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也就是如果经济环境很糟,那么风险投资也很可能失败。社会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举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之一,但它的风险投资运作情况真的非常糟糕,所占比例非常之小。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三个原因可以解释。第一个原因是日本人非常厌恶风险,因为他们很爱面子,对风险的接受能力小。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一个日本人生意失败,或者没有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将对他们的余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风险投资意味着要冒很高的风险,要非常“勇敢”。其他方面是关于教育与培训,

这五个因素围绕风险投资的主要方面,它们之间也相辅相成。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同时完美地满足这几个因素,即使满足了这些因素,一些国家的风险投资取得了很高的收益,而另一些国家的汇报率则非常低。

我们知道在中国有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在中国没有“纳斯达克”(即中国真正意义的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存在一些对于国际投资进出的法制障碍,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不打算讲风险投资在中国的运作,而我在这里要阐述的是风险投资如何在最佳的经济、最好的环境中运行的。

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投资者——国际风险投资流量与绩效;二、风险投资企业——国际化与技术;三、风险投资家——国际化挑战;四、机会与展望——马丁的水晶球模型。

首先,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风险投资的成长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大陆、英国、美国和日本2003年至今的各年经济增长率,印度的平均增长率为5%,而中国高达8~9%,在部分沿海地区甚至达到了12~16%。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就是gdp。我们来展望一些未来20~40年世界各国的gdp增长情况。到205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排在全球第一位,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日本第四,巴西第五,俄罗斯第六,这意味着今天的g6集团中将来只有两个国家能够继续处在经济前六强中,它们是美国和日本。其他几个经济强国将被新兴的国家所替代。记住,投资者总是在寻找哪里是成长型的市场。中国的gdp将从现在起任一时刻超过英国,在2008年左右超过德国,2015年超过日本,一切顺利的话,将在2040年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也将在2040年左右超过现在的g6集团其他成员。 因此到2050年世界经济将有一个大的转变。如果我是投资者,我将寻找每一个经济增长的角落。

第二,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良好,许多企业都能获得利润。在2001年世界经济突然陷入低谷,企业利润为负,投资者没有钱,就不能购买机器设备,不能购买股票,不能对成长型的新兴企业进行投资,所以原始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start-ups来说 。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有很好的业绩,获得高额的利润,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急剧上升,也就是公司的每股收益上升。这意味着该公司有钱进行投资。比如他们把钱投资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总之记住:强大的经济—高额的利润产生了高的企业市场价值,从而刺激资本支出。这对于成长型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着我们来看私人权益资本投资。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有一个非常成熟的资本市场,这正是中国所缺少的。筹集的私人权益资本约有70%用于buy-out 收购企业,上世纪90年代共有5500亿美元的私人权益资本,而80年代只有700亿美元。过去10年里,大约2500个基金共筹集到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在达到2000年的最高水平后,无论是收购还是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水平又回落到96-97年的水平。

记住,美国有着50年的企业收购的经验,而欧洲进行企业收购的历史较短,亚洲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看到,2003年,美国筹集到的所有资本中,有86%是在美国国内筹集到的,14%来源于国外(其中,来自欧洲的占9.1%,亚洲3.2%,其他地区1.9%)。欧洲筹集到的资本有72%来自欧洲境内,28%来自欧洲以外国家和地区(其中22.1%来自美国)。来自欧洲的资金大部分也是用于欧洲境内,不是进行风险投资,而是用于企业收购。因此欧洲的风险投资企业并没有很好的业绩。有趣的是,以色列有90%的资本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占55%,来自亚洲的在上升,占20%,来自欧洲的占15%。这些资本主要投资于技术部门,因为以色列以其强劲的技术水平而闻名。亚洲有63%的资本来自亚洲内部,37%来自亚洲以外,主要是美国。

许多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大银行等)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债券,较少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私人权益资本的全球分布情况是:美国始终所占比例最大,2003年占到了全部资本投资的7.8%,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欧洲从1999年的2.5%开始,到2001年的3.6%,再到2003年的4.0%,其增长趋势显而易见。我们预计到2005年底这一比例美国为8.2%,欧洲达4.5%。亚洲用于私人权益投资的比重小的很,比如日本资本充足,但多亿养老基金的形式存在。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很需要资金。因为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人”的养老负担大大加重。因此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寻找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美国的风险投资和企业收购都占较大比例,而欧洲的企业收购占大部分,风险投资则比例较小。在公开市场上,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还是股票投资,每种投资最高25%的收益并不比其最低25%的收益高出多少。但是在私人市场上,无论是企业收购还是风险投资,其最高25%的收益远远高出最低25%的收益。有如此大区别的原因是:在公开市场上,信息容易获得,投资者能进行很好的分析,而在私人权益市场上,投资者要进行的是建立风险企业,一切从零开始,三、五个合伙人进行长达几年的合作。在这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来把企业做得更好,每个投资者都想获得最高25%的收益。

我们再来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中国,没有纳斯达克,没有二板市场。而在欧洲,把所有的技术板块的股票加总起来,其规模还不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份额的一半。问题在于,欧洲市场缺乏专业人员,没有技术基础,他们不了解市场的活跃程度,我记得4年来在瑞士只有17支股票上市。亚洲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认为,欧洲要有一个纳斯达克,美洲有一个,亚洲有一个,这三个纳斯达克市场要有相同的透明度,相同的上市要求,从而吸引国际投资者。我相信今后几年里,唯一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纳斯达克市场的国家就是中国。因为中国跟美国一样有足够大的市场,允许强大的跨国公司和一些新兴的企业进入,但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建立这样的市场需要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中国要想吸引众多的国际资本,必须要建立一个国际通行的市场标准而不是其自身的标准。 

欧洲和亚洲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了一个退出途径。但如果公开市场选择有限,则另外有一个退出机制就是被其他企业兼并。如果只有一个退出途径,没有竞争,这意味着市场价值和股票价格就会很低。但股票市场和兼并这两个途径并存,就会有竞争,就能推动风险企业的价值上升。由于中国没有纳斯达克,中国的地方风险投资企业在竞争上就处在劣势。因此其解决办法就是对欧洲和亚洲的成长型股票市场进行合并成立纳斯达克板块。

接下来,这几张图表把美国与欧洲的ipo以及m&a的情况做了一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波动性较强,而欧洲市场则表现的相对平稳。我们再来看风险投资在过去十几二十年发生了几个大的变化:一是高科技企业更加全球化,它们主要集中在无线电、半导体、电子通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你可以在中国建立,然后在欧洲或者美国上市退出,这无关紧要,因为全球的标准是统一的。另一个变化是技术的流动性,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是过去10年里资金的流动更加全球化。第三个变化是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比如有很多中国人与印度人到美国留学、工作,获得了很多技术、营销、管理方面的经验,再回国创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当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时,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技术,不是生产的产品,而是非常准确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定价策略等营销行为。这正是中国的中小型技术企业所要做的。

中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多是在当地融资,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它们走出中国到世界各地融资,则企业的规模和收益都能够翻番。而到国外融资最成功的要数以色列了。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人口只有600万,但以色列技术十分先进,也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国家。原因之一是以色列没有国内市场,那些企业在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目标定位于要国际化,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公司竞争。

一般来说成立5至10人组成的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非正式的投资,主要来自家庭、朋友与政府的支持,这部分占到了92%;另一部分则是正式的风险资本投资,只占8%左右。但是以色列的风险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达到35%这么高,而中国则是另一个极端,风险资本只占0.8%。

对于前景良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r&d上进行较多投资的企业,其回报将比一般企业高出2至3倍。而且小企业更灵活,发展也更迅速。

这里有一份2004年各国风险投资总量的数据,美国212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紧接着的是加拿大、以色列和英国,中国以12.7亿美元排在第五,而在四五年前中国的风险投资排在很后面。我的预测是,在未来两年内,中国的风险投资规模将超过英国、以色列甚至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二。但这不意味着日本和欧洲在技术上不先进,只是融资结构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比如欧洲人福利好,不喜欢冒险搞风险投资。

还有一份2004年风险资本全球直接投资流量的数据。美国87%的风险资本投资于本国的新兴成长型中小企业,13%投向欧洲、以色列等地;欧洲有25%投向境外,以色列14%,亚洲26%。为什么亚洲投资海外的比例这么高?一个原因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因为其利润很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于美国的风险企业,可以学习美国风险投资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再来比较一下美国、欧洲、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合作情况。美国风险企业平均87%投资者来自本国,10.4%来自欧洲;欧洲的风险企业也有87%的投资者是来自境内,12.9%来自美国;而以色列风险企业的投资者来自美国与欧洲的分别占到26%和15%左右,使得这些企业易于国际化发展。这给中国的一个启示是:如果中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不试图与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投资者合作,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很艰难的。

要想走向世界,风险企业面临许多两难选择。它们遇到的问题有:本企业只在当地或者国内发展,还是向另一国家或者全球化进军?如果选择国际化战略,是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或者早期,还是选择在后期或者平衡阶段?是选择单一的部门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是雇佣当地的员工还是本国自己的人员?是采用单一投资者还是辛迪加策略?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总之,把前景良好的风险企业引向国际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强的管理能力、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需要更大的成本来进行。

风险投资要获得成功传统上需要的三大因素是:丰富的操作经验、实体因素相似、地域经验。而在全球环境下风险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条件,即建立全球性关系网。首先要对文化差异非常敏感,还需要更紧密的国际性执行网络和认知网络。当然,成功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力资本。那么风险投资家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哪些?第一,善于倾听;第二,招募顶级管理人员的能力;第三,优秀的分析技巧;接下来是深谙指导、咨询和建议;沟通技巧;战略计划;劝说技巧;企业家关系网;团队精神;特定的产业知识;获得融资的能力;营销技巧;技术;金融知识;会计知识;等等。

风险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增值呢?对来自美国、欧洲大陆、英国和以色列的350个初创的初创成长型企业的调查表明,战略发展排在第一位。此外还能在吸引顾客、引进战略联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获得很大好处。

在美国,风险资本投向高科技企业在2000年达到顶点(7350万美元),这里有一个泡沫。2001年就急剧下降至3230万美元,2003年只剩下1540万美元。再做一个国际性的比较:风险投资投向高科技领域的比例为:欧洲为42%,美国为84%,以色列高达97%,中国台湾为73%;2003年中国的这个比例为48%,但不包括利用外资的部分。这里中国与欧洲比较类似。

   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退出的途径有ipo和兼并收购(m&a)。从2001年至今,95%~98%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来退出。尽管选择ipo方式退出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但其实现的价值在2003年却占到了30%以上。因此,选择ipo进行退出更能创造企业价值增值。

   风险投资企业通常在地理上有群集效应。例如,在美国的硅谷,生产半导体的风险投资企业位置非常接近。而且它们都和学校、法律公司的距离也很近。

董事会管理和公司治理对于想要走向国际的风险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在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是很健全,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风险投资在欧洲发展的机遇很多,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其缺乏商业化运作的能力。许多技术是在大学实验室里产生的,由于各种原因,教授们获得了专利权,却不愿意把它商业化。解决办法是将这些专利权通过一些政府机构,把使用权转让给企业,交由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2002与2003年美国和欧洲最杰出的5家风险投资企业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平均都有25年的存在历史,丰富的风险资本运作经验,数量多、范围广的技巧,多数集中于美 国市场,充足的交易信息来源,较好的退出途径,等等。

如果你想从国外对风险企业进行融资,这里有几个资金的选择标准№一是私人权益资本的投资经验,二是具备持续性的追踪记录,三是投资战略的相关技巧,四是具体的操作经验,还包括创建交易的能力、团队合作时间长短、融资技术等方面。我在中国曾问过许多风险投资企业它们是怎样运用资金的,许多企业的回答是:你也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就把钱投向了股票市场!但问题是现在中国的股市持续暴跌。这样就损失了今后用于投资的资本。风险资本不知道往哪里投,我想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风险投资技巧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标投标报价投标技巧

一、引言

建筑工程招投标是一种交易活动,而它的交易商品为特定的建筑产品。整个招投标过程是由唯一的招标方设定标的,通过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招请若干个投标商通过秘密报价进行竞争,招标方从中选择优胜者并与之达成交易协议,随后按照协议实现标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投标人投标报价过程中,为争取中标所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就称为投标技巧。

二、常见的建设工程投标技巧

目前我国国内工程投标报价过程中,常见的建设工程投标技巧分为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先亏后盈报价法、扩大标价法、突然降价法和联合体法。

(一)不平衡报价法

不平衡报价法是企业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指投标人在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投标总价后,合理调整投标文件中子项目的报价,以期在不影响投标总价的基础上,尽早地结算工程价款。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

1、对于像挖土方、基础工程等这些可以在早期结账,回收工程款的项目,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可以将单价定高一点,有利于资金回笼与后期资金的周转。而对于装饰、电气设备安装等后期工程,可以将单价定低一点。尽管后期可能因为单价定的过低产生亏损,但由于在前期成本已经收回,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利润。

2、估计今后施工过程中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报价时可适当提高单价,这样在最终结算时,由于工程量增加,且单价较高,可多盈利些;反之,对于工程量有可能在后期削减的项目,其单价可定低些,这样在结算时损失也不会太大。

3、估计设计图纸的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有修改,且修改后工程量可能会增加的项目,其单价适当提高。

4、对于无确切工程量而只报单价的项目,单价宜定高些,因为该部分项目的价格不计入总价,这样可以在以后结算时多盈利,又不影响投标总价。

5、暂定工程的估价。现在不确定,但估计今后会发生的工程,如果自己承包的可能性大,则价格可定得高一些,如果自己承包的可能性小价格可低一些。

在目前的工程项目投标报价过程中,不平衡法运用的比较普遍。但是要注意采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工程量清单报价。而且使用不平衡报价法,不能过于追求不平衡,否则项目单价畸高畸低的话,容易导致废标。一般幅度在15%-30%,而且报价高低互相抵消,不能影响总价。

(二)多方案报价法

当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存在不明确或者不合理的情况时,企业可以采用多方案报价法,即在标书上报两个甚至多个报价。这样既可以提高中标机会,又可以减少风险。但是要注意如果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不接受多方案报价”,那么该方法则不可以使用,否则会导致废标。多方案报价法的出发点是为招标方考虑,实现双赢。首先按照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基于对招标文件的合理修改的基础上,例如采用某种新工艺,新技术以改进,从而提出另一个较低的报价。这无形是对发包方的一种吸引,一般情况下,只要修改意见合理,发包方都会采纳,这样采用多方案报价法的企业就在投标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扩大了中标机会。

(三)先亏后盈报价法

如若采用先亏后赢法进行项目投标报价,则承包商在一开始有可能不盈利甚至亏损。一般情况下以下两种情况可以采用先亏后赢法。一是承包商榱丝拓市场,不惜代价急于在某一地区打开局面,所以不惜亏本中标。二是在大型建设项目的系列招标过程中,以低价甚至亏本的价格争得前期工程的中标,然后利用在前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经验,口碑,来加大后期工程项目中标的可能性,以后期的盈利弥补前期的亏损。先亏后赢法也称为“钓鱼法”。

(四)扩大标价法

利用扩大标价法进行投标报价,就是针对工程项目中风险较大,如某些要求不明确或者实际施工工程量可能与图纸中出入比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可采用增加风险费、提高单价等方式来减少承包商在中标后的风险,以保证企业盈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此种报价方法往往会因为报价高而导致中标率较低。

(五)突然降价法

在投标截止最后的时间内,突然提出降低所提交的工程报价,最终确定一个新的投标价的方法叫做突然降价法。由于投标文件为保密文件,竞争对手往往会刺探情报,探知我方报价,这时便可以用突然降价法来迷惑对方。即先按照一般情况报价表现出自己对此工程不感兴趣,甚至可以故意泄露一些有关报价的消息,消除对方警戒,然后在临近投标截止日期,突然降价,扩大中标机会。但是要注意,一定在最开始准备报价时便想好降价幅度并且根据信息情况分析,再最终作出决策。

(六)联合体法

当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无法独立承担巨额履约保证金,或者因为技术力量相对不足,则可以采用联合体投标法。即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签订联合体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并确定出牵头人,共同与招标方签订合同的一种形式。联合体投标分散了联合体各方的投标风险,提高了共同承担项目的可靠性。

三、结束语

招投标活动作为一种建筑市场交易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双赢的过程。企业参与投标过程,投标报价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投标过程中如何恰当的使用投标技巧来扩大中标机会,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明白任何技巧和策略在其失败时就是一种风险,如何才能运用恰当,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只有不断总结投标报价的经验教训,提高企业的报价水平,才能提高中标率。承包商应该重视投标技巧和策略的研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邵转吉,常青.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风险投资技巧篇9

【关键词】施工投标报价;技巧;索赔

DiscussiononconstructionandengineeringclaimsBiddingSeveraltips

LiJian-gong,ZhangGuo-xing

(DongaYellowRiverengineeringBureauDongaShandong252200)

【abstract】January1,2001the"pRCBiddingLaw,"theimplementationindicatesthatChinahasenteredthebiddingactivitiesofopenness,fairness,impartialityandgoodfaithofthenewera.Yellowconstructionenterprisesinaccordancewiththe"pRCtendering"givefullplaytotheirstrengths,accordingtothelawofopenness,fairness,impartialityandgoodfaithtoprotecttheir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tomastertheconstructionbiddingandclaimsskillssothatriskstoaminimum,openupthemarkettoensurethemaximizationofcorporateprofits.

【Keywords】Constructionbidding;Skills;Claims

黄河施工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拓市场,保证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山东东阿黄河工程局始建于1999年,于2000年取得水利水电二级资质,经过这些年来的经营,市场声誉很好,共中标近20个,中标金额达2个亿,有5个项目获得“优良工程”称号,总结其原因就是:掌握施工投标报价及索赔的技巧,使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1.施工投标报价的技巧

1.1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定额是取胜的基础。

单报价的推广使用,企业定额的作用越来越大,因为它是投标报价的依据。企业定额可以由技术经理组织编制,依据水利部及黄河内部定额的分类顺序,结合员工实际操作水平及装备情况,调整用工数量、材料消耗量、辅料品种及数量、机械消耗量等内容,加上多年积蓄的补充定额,建立多个数据库,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可以由技术部门的信息管理员专人负责,定期补充、整理、分发、检索、存储,并对外保密。投标报价一般先经技术人员按标书要求计算,复核无误后得出初步数据,随后套用企业定额(相当于实际成本),两价格的对比,为经营者投标决策,提供出准确数据。经过这些程序得出的最高投标价格,从本质上减少了盲目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1.2投标前的风险评价必不可少。

(1)工程费用中要列有风险费,风险费是指贡献和施工过程中难以事先预见的费用,比如气候条件,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带来施工成本的增加。当风险费在实际施工中发生时,则构成工程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发生,这部分风险金就转化为企业利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尽量减少风险费的支出,力争转化为企业利润。由于风险费是事先无法确定的费用,如果估计的太大就会降低中标的概率;估计太小,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减少企业利润,甚至亏损。从有关资料查得,风险费可占成本的10%左右。如2003年秋季天气反常,降雨较常年偏多,影响工程施工,工期延长,相应的增加了工程成本。市场材料、人工、机械价格的波动因素,如20011年我局中标的阳谷村村通公路工程,在施工期间由于白灰料源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20%~30%。

(2)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合同价格中风险虽不一样,但都存在用风险费来补偿的问题。所以在计算单价时应考虑风险因素增加的费用。

1.3组成投标联合体。

对于大型专业性强或特别富有吸引力的工程项目,根据自己的情况必要时可组成投标联合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体势力大增,足以“抵抗”竞争对手。

1.4具体报价策略。

1.4.1报价的价格水平可以不同。对于工程量清单报价,可使价格水平有高有低,从表面看,总值及相当一部分项目“美价廉”,发包方“兴趣大增”,但只要分析正确,实际结算时“只有你自己偷着乐”。从事工程造价的人员都有体会,就是在定额中价格水平也不相同,一些子目盈利较大,而一些子目“干”就赔钱,投标报价也如此。具体操作如下:分析施工中工程量可能会增加的项目,单价应提高,反之降低;对早期可结算得到工程款的项目,单价应提高;对暂无工程量只需填写单价的项目,分析以后会提高的单价应提高,反之则降低。

1.4.2投资报价是一项商业秘密型的竞争工作,商场如战场,开标前必要的掩护保护也不可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对手去琢磨吧。这是一种迷惑对手的手段。

1.4.3我们的“目标”是一定的,但达到目标的手段可不同。比如急想占领某一市场或打开局面,没有更好的办法,“苦肉计”可以一试,降低投标价格以低价甚至亏本价进行投标,只求标中,但长期目标是获取更多的利益。只是采取这种方法的投标单位,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资信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索赔的技巧

低价中标,承包方如何获取应得的利润?对策——分析合同,抓住索赔机会。部分人一听到索赔两字,很容易联想到争议的仲裁、诉讼时双方激烈的对抗,因此,往往认为尽量避免,担心因为索赔而影响双方的合作或感情。事实上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或要求,是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它是在正确履行合同的基础上,对于不应由自己承担的损失,争取到合理的偿付。索赔与守约统一并不矛盾,它自身就是市场经济中合作的一部分,只要符合合同规定的、合法的或符合交易惯例的,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向对方索赔。赔偿是双向的,承、发包方均可向对方索赔。实践中往往发包方处于有利地位,对成包人的违约行为可直接从应付工程款中扣除,而承包方常常处于弱势,需要履行一套程序得到工程师或发包方的认可,才能获得赔偿。作为施工企业在索赔问题上,我的经验是:

2.1认真研究合同,执行合同,防止发包方反索赔。

2.2根据合同约定凡不属于我方承担的责任,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应马上向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

2.3发出索赔意向后,严格按合同规定的程序,提交索赔报告。

2.4很重要的一点:要掌握有效、合理、充分的索赔证据。

2.5人人具有索赔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证据和资料。比如,我们建立了《送签文件回执簿》,施工图纸到位时间;施工组织设计送审;催告拨付进度款(工程款)记录,均有当事人签字。

风险投资技巧篇10

利用闲置,的资金购买基金,需要做以下5个方面的巧安排。

第一、持有股票落后于大盘表现,投资价值仍未显现时,投资者需要暂时等待股票价格调整到位。这时,投资者不妨将用于补仓股票的闲置资金,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从而享受“申赎免费、日日计息、定期收益、活期便利”的投资优势,分享超越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利息收益。待市场好转时再将其赎回,可以说是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不仅为投资者争取了股票价格调整的时间。同时也使投资者获得了远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

第二、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股票型基金。当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处于套牢之中,且未来的业绩并不明朗,股票价格又被高估时,补仓带来的投资风险可想而知。尤其是连续亏损的公司股票更应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既然投资个股的风险存在,而投资者又不能正确把握补仓带来的投资效果,不妨投资于由专家管理和运作的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这样,可以实现回避投资风险而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目的。因此,对于没有时间进行股票操作,或者欠缺技巧的投资者来讲,投资股票型基金比补仓股票可能更加有效。

第三、补仓投资产品前,应当做些资产盘点,从而使资产配置得到优化。对准备进行补仓的投资者来讲,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思路。但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时,投资者需要对现有的资金进行重新布局和分配,从而更好地兼顾基金投资中的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一种投资心态的平衡,还是一种投资品种和比例上的平衡。对于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不妨在基金方面做一定的配置。而集中配置高风险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不妨积极配置一部分债券型基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从而避免集中投资带来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