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十篇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十篇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0:58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1

我国正积极倡议推动的“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之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全新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该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也为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出全新考验。据目前测算,“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随着“一带一路”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未来将面临诸多国际大型土建工程,需要大量的扎实专业基础、精通国际通用语言的专业技术人员[1]。然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时,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即教师只是讲解文章当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长难句,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并不大,且与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应用相差较大,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欠佳[2-3]。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在新战略下,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4]。

2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以中国周边国家为主要辐射对象,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澳洲及美洲。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官方语言为英语,且依据国际工程行业惯例,要求相关工程材料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必须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同时,由于融入国际化工程项目,要求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国际工程人员交流,对于技术人员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样提出高要求;因此,在“一带一路”、“十三五”创新驱动创新国家战略的新形势驱动下,对于我们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新的考验。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培养人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整体要求,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大型工程建设,将有力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及社会影响提升[5]。达到以上目的的重要一环,即在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根据“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本科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全新挑战:(1)要求学生具有娴熟英语沟通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包括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大主题,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6]。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深入推进,可预见,未来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型工程,而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及管理等,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娴熟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与国外相关政府、企业、社会团队展开广泛沟通;能够与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队伍、当地居民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应该是我们未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考虑的新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7]。(2)要求具有过硬国际专业术语掌握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所有参与其中企业走出国门,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发展思路与眼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在国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唯有掌握过硬本领与创新成果,对于国际专业术语清晰并能灵活应用,在进行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方面方能在国际化战略中站稳脚跟[8];故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而言,要求我们在传授本专业知识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本科生对于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的重点培训、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就进行较为系统训练,达到可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表达,可轻松阅读相关行业标书、行业规范及工程资料的能力。(3)要求具有适应国际化行业标准及规则能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故对于参与其中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要求具有适应国际化行业标准的基本能力,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则要有所耳闻,并能尽快适应,培养一批精通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工科院校的当务之急[9]。此外,国际化工程不同于国内工程项目,其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依据标准均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若能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本科教育过程就有意识贯穿国际化标准的知识讲解,对于我们培养学生尽快融入国际化战略大有裨益。以上三个全新挑战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思考,如何优化现有教学方式,如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如何探索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化能力,均为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新问题。此次教改的探索研究就是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培养导向,针对以上三大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模式,拟对现有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改革、优化,拟通过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内容优化等方式,使得土木工程本科生能够适应目前新形势需要,成为更受社会欢迎、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

3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改革探索

3.1教学目标

以国际化趋势为导向、以国际化工程认知为核心、以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并依据现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形势现实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探索考核机制。在教学大纲方面,强调国际化趋势,重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实用化、专业化及标准化。在教学体系方面,设定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专业知识英文授课模块、软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三个模块,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工程能力所服务,即具有一般的英文交际能力、扎实过硬专业知识能力和工程应变能力,同时,提出适应于现有新战略的考核模式,改革考核目标,深入能力培养,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3.2教学内容分解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大纲,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3轮期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并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整体导向,开展了以下主要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1)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有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要求,以国际化趋势为导向改进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大纲,站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国际化整体战略和视野的角度,对现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整体优化,强调国际化趋势,重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实用化、专业化及标准化[10]。具体体现在:①在“培养目标”一栏更加明确专业英语培养的实用性目标,增补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熟练阅读国际土建工程标书、公文及工程资料等,强调其学习专业不仅服务专业文献阅读,同时服务于工程实践国际化趋势。②对于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实现与国际工程领域通用词汇进行整体对接,确保所学词汇是国际上正在广泛应用的词汇,而非冷僻或Chinglish。使得学生能通过本专业课程学习可方便理解国际土建工程常用专业词汇。③进一步整理国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明确国外本科生如何逐步学习专业化词汇、短语及习惯性工程表述等方法,并用于所在教学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学习,使得学生所学可达到国际标准化程度。④组织订阅本行业国际化规范、标准(如iSRm国际标准、iaeG国际标准、eUR2009欧洲土木规范、aSCe美国土木规范等),并将诸类规范、标准作为教学大纲参考书目或资料,要求学生有条件系统阅读、学习,并尽可能提交阅读体会等。(2)以国际化工程认知为核心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目前现有教学模式,通过融入新的国际化战略导向思路,初步考虑通过建立起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模块、软技能模块三大课程设置改革,实现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系统学习。其中,三个模块在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但这三个模块均为服务于国际化战略的新形势,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工程能力所服务,即具有一般的英文交际能力、扎实过硬专业知识能力和工程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如下:①基础英文教学模块主要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英文能力,包含了英文基础听、说、读、写能力。在从事国际化工程实践时,能够自主应对各种常规的交际问题,故除了大学生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前期学习外,需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后多阅读、收看关于土木工程领域的介绍性资料、视频报道、纪录片等[11],如BBC频道的《Superengineering》、Discovery频道的《BuildingsandLife》,CCtV纪录频道的《oneRoad,oneBelt》等,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阅读体会撰写,并在课堂用英语讲解,提升整体学习兴趣与基础感知。②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模块主要针对具体所学专业的具体专业知识,比如边坡工程防护知识、基坑工程稳定性计算知识、隧道工程支护知识等,但区别于原有教学体系的是,该模块要求尽可能引入针对性国际化工程案例,通过采用ppt、视频,工程资料英文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国际工程招投标合同书、专门技术咨询广告及外籍专家访谈等结合形式[12],使得本科生具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第一手英文专业知识资料,训练国际化专业知识构建体系。③软技能模块则是为培养情境实践能力而设计,这是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强调学生结合具体国际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技巧和能力的掌握,包括工程领域以外的沟通协调能力。这类教学模块要求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配合,初步考虑采用邀请具有丰富国际化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并配合授课教师综合展开,通过讲解其在国外工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专业或沟通整体解决,这一模块也是对任课教师要求最高的一个模块。(3)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考核机制探索。考核目标是指给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所需要的评价标准,以便客观地讨论、监督、衡量绩效。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考核目标为: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②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现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④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基于“一带一路”、“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考虑第②、③条的要求实际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的改革,通过以下思路实现:①增加课堂训练的考核占比;在不违反学校对于考查课程的考核比例设置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平时学生表现成绩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及口语表达等,达到实用训练目标,同时增加课堂实际效果。②降低最终考试成绩占比;通过恰当压缩考试分数占比,给学生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学习,而非重点突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最终目的。③实战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讨论[13],在考试内容设置上,以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课程考核大纲,重点强调学生的实战能力,初步考虑将工程标书、规范标准等里面的专业词汇进行识记、核心段落进行翻译,实用化的工程项目报告核心内容进行整理等,以达到实战能力的提升。

4现阶段的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形势,从2016年开始,笔者所在团队带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已有意识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背景、目的以及该战略对于本科生就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等给予了较为系统地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该战略的新动向,创造条件进行专业英语的全面、系统学习;经各位老师的初步努力,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4个专业方向通过率从2016年的82.5%升至2018年的97%;到课率较之2016年的85%到2018年全勤出席,反映出学生对于该课程新模式的认可度大大提升。此外,在课堂中采用了搜集到的我国参与的国际化工程项目标书2份、勘察报告1份、设计报告及图集1份、施工资料及施工图集2份、施工组织报告1份,所有这些材料均用英语编写,且完全来自工程一线,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与讲授意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笔者穿插所讲主题内容,将这些材料对照所学专业英语讲授,并要求学生对英文版工程资料进行翻译,并一起分析其与国内工程材料的差异性。同时,笔者积极结合我校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与国外来华任课教师的深入交流,学习国外大学开展专业教学的好的模式与方法,积极探索更为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教学模式,并邀请外教深入课堂指导课程教学。经对学生调研反映:课堂内容生动、学习针对性强、资料丰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通过采用以上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得以充分调动,上课变得更为轻松,而同时学生的吸收能力也得到较好提升。同时,由于认识到该课程重要性,也乐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深入钻研该课程知识。当然,笔者团队深知如何系统、全面凝练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稳定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以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新要求,应是笔者所在团队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国内从事该课程教学教师的一致追求。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2

关键词:无人机;土木工程;进度管理;安全监管;质量管理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要求实现质量的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建设等,实现可持续发展[1-4]。而实际中,近年来,部分住房与桥梁隧道建设等频频曝出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业主多次投诉开发商房屋出现漏水、裂缝、墙体倾斜脱落等质量问题,桥梁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突发局部或整体垮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改善等等[5-11]。要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质量、安全、生态保护等问题,首要任务是获取施工现场或建筑体的信息,方便项目管理者迅速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做出决策,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顺利完成。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获取空间信息方面,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快速高效、作业成本低、作业范围广等优势[12-13]。因此,除军事用途外,无人机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警务应用、新闻媒体、抢险救灾、航空摄影、农林监测、气象监测、海洋测绘等[14-15]。无人机作为平台,可根据用途搭载不同的装备,如高清摄像机、遥感红外相机、红外热像仪、雷达、三维扫描仪、农用药品等。为此,我们亦可将无人机应用于土木工程中,解决我们在土木工程中遇到的质量、安全、进度、环境污染、文明施工等问题。本文从无人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具体应用、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1无人机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目前,常用的现场进度掌控、安全监管等施工信息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人工获取,二是监控获取。人工获取较灵活但过于费时、费力,且效率低,无形中增加人工成本。监控获取虽能实时获得信息,但监控不灵活、视角单一,且有死角,对于突发事件反应较慢[10]。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监控,如pm2.5、扬尘等,一般通过视频监控、仪器采样或固定点监测,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且布设范围有限。而现在的施工现场为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扬尘等,大部分采用沿固定路线布设水管喷射水汽或使用抑尘射雾器等设备,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施工环境,但效率较低,成本较高[10]。总结来看,常用的信息采集方式大部分为地面监控,少部分为空中监控,如Rm2.5检测仪、摄像机等架设在高处,但这仍属于固定型检测,只能定点监控局部信息。相对而言,无人机搭载摄像机、检测仪、定位传感器等专用设备将数据传送至地面不仅成本低、操纵灵活、安全风险小、覆盖区域广,且是一种新颖、可靠、低成本高收益的土木工程数据采集方式,只不过,在风力较大或气温很低时,无人机飞行会受到较大影响。综上所述,与其他施工现场数据采集方式相比,无人机有一定的作业要求,但在施工现场的信息采集、环境改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具体如下:(1)监测范围广:低空飞行、巡航高度可调、速度快、定点悬停、变换视角灵活,因此可以实现从局部到广域的点、线、面施工现场与建筑体监测,有利于项目管理者快速、高效地控制局面;(2)采集信息多样化:无人机作为平台,可搭载不同的工具,如摄像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红外热像仪等。因此根据需要可以获取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视频、三维激光点云等多样信息;(3)机动灵活:能够通过遥控随时改变飞行高度、方向、速度、相机角度等,不受地面施工现场或建筑体影响;(4)可应急救援:在施工现场或建筑体有事故发生时,无人机可以立即出动,全局深入现场观察实况,为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决策;(5)风险低:不用考虑驾驶员风险,能够在恶劣环境等情况下执行高危任务;针对危险性大、难度大的施工点,远程监控,无需人工接触,降低危险系数;(6)效率高:无人机作业准备时间短,可随时出动,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因此,无人机参与土木工程建设,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专长,监控施工现场,可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等提供有力的数据。

2无人机在土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施工之前需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规划、设计。其中规划与设计依赖于勘察阶段所获取的施工地点地形地貌资料。因此,无人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主要可用于测绘制图,通过无人机航拍结合地面控制点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面,如经pix4dmapper等软件处理获取地面正射影像与三维模型、基于空三加密后的正射影像经microstationV8.0软件自动获取地形图。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图主要有三点优势:(1)精细化三维建模;(2)快速更新测图;(3)恶劣环境的作业手段[16]。

3无人机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阶段,无人机主要用于进度管理、安全监管、质量管理、文明施工、成本管理。(1)进度管理工程开工往往都有进度安排,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如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复杂,大部分从业者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返工或缓工等现象普遍存在,进度缓慢。通常工地进度管理采用人工监工,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无法全面掌控,且依然有不少消极怠工等各种问题。此外,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现在大部分都是单纯地利用相机拍摄施工现场的二维画面,该方法不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分析。因此,利用无人机在现场进度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与优势:①将高清摄像头搭载于无人机,通过设定固定航线、控制云台可以在施工现场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监督工人们施工,可以更有效地监视和规范员工的行为;②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施工现场点云数据,通过revit等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比规划设计的Bim模型分析进度等,方便项目管理者查找疏漏并及时制定下一项工作的实施方案;③从高处监测整个工程施工状况,通过设置飞行路线,拍摄关键施工点、人工难以接近的现场,帮助管理者从整体上了解施工状况,并准确及时地做出决策[16];④结合航空摄影技术、虚拟图像技术可生成真实视图与虚拟视图混合的三维模型,重现施工现场[16]。(2)安全监管随着“智慧工地”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工地的安全问题。施工现场工作种类多、露天作业多、人员流动大、地形复杂,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但近年来,工地上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常有发生。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现场管理的应用,采用远程监控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管理者沟通,但该方法无法做到事故预防,减少事故发生。因此,可以应用无人机监管安全,减少甚至杜绝事故发生,做好预防工作,包括:①监管施工人员是否按照规范安全作业,例如是否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是否有系安全带等;②监管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例如边坡等危险地带是否设有栏杆或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等;③监管施工现场交通组织情况,例如交通要道能否有序进出车辆、是否有拥堵现象、消防通道是否通畅等;④监管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堆放情况,例如钢筋、水泥等材料是否放置在规定的场地等;⑤监管施工现场设备操作情况,严禁人员在已吊起的构件下面或起重臂下旋转范围内作业、行走或停留等;⑥管理者实时场外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和现场人员联络,预防事故的发生[9]。(3)质量管理无论是现浇式还是现在大力提倡的装配式土木工程施工,都存在有质量隐患。现浇式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风荷载、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易导致建筑物、桥梁隧道等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甚至裂缝等现象。装配式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部分叠合板跨度过大、运输过程中板间挤压等产生裂纹,裂缝延伸至整个板块,导致构建破坏等问题。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是利用专业仪器对建筑物或桥梁隧道等各个部位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验,用肉眼或者望远镜等辅助工具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测验,对于特别复杂的工程的特殊部位或者超高层建筑,人工检测危险性大、效率低、难度大,且对于一些面积大或不易观察的地方容易产生检测遗漏的现象[11]。结合无人机的优势与土木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无人机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至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为:①无人机搭载自动扫描摄像头,围绕建筑物或桥梁隧道等工程表面飞行,定点悬停观测,将图像传输至地面站,经图像处理等软件技术自动识别裂缝等信息[9];②配有360°全景摄像头的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结合图像特征提取技术,记录质量问题所在位置[8]。(4)绿色文明施工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保护是人人关心的话题,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也要求绿色、文明施工,那么无人机在绿色文明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①无人机搭载pm2.5检测仪等专业设备,监测施工现场扬尘问题,自动、准确地识别宽广区域的污染源[10];②掌握材料和设施堆放、废物废渣清理、夏季凉棚及冬季暖棚、照明设施等情况,实现文明施工。

4无人机在土木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工程完成后投入运营,并不意味着对工程的监管结束。虽然原则上任何一个建筑物或桥梁隧道等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周期,但部分工程在未达寿命周期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类似于2017年4月14日杭州萧山一段刚建成8年的高架桥坍塌的事件常有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工程运营阶段进行监测与维护。现在无人机已经逐步应用于工程运营阶段变形检测中,主要有:使用无人机获取桥梁隧道、建筑物等表面信息,借助图像提取技术提取裂缝,获得裂缝宽度大小、混凝土塌落状况等指标的定量检测以及工程表面各种缺陷的定性检测,比较变形允许值,管理者可快速判断是否需采取措施预防坍塌等事故发生。

5无人机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挑战

使用无人机采集信息在时效性、经济性、机动性和采集范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在土木工程领域也得到应用与发展,但若要将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今许多相关理论、技术、方法还不够完善,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难:(1)无人机稳定性不确定: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只能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论是悬停还是飞行过程中都处于振动状态,拍摄视频或照片中会有抖动,不可避免会造成图像与视频模糊的现象;(2)无人机自身技术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飞行受天气影响大,当出现阴雨、雾霾、风力大等天气时无法使用,电池巡航时间受限,一般在15~30min左右,无法长时间作业,以及负荷受限等;(3)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复杂,不利于无人机飞行,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材料、机械设备繁多,高度参差不齐,且在不断变化中,易导致无人机坠机、拍摄效果不清晰;(4)我国无人机管理相关规定滞后:虽然我国无人机发展迅速,但对操作员资质和技能、禁飞区域、飞行监控等管理不完善,导致无人机应用受限,目前无法大力推广。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3

关键词:长江岸线整治;生态环境;水土流失

1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

建设范围为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街道东风分场、滨湖分场、沙口分场和杨畈村及长江岸线大堤2019年度造林地块与岸线之间的滩涂地(见图1)。项目造林面积共计200.29hm2,种植苗木207165株,撒播草籽4138kg。其中,池杉造林面积92.75hm2,植树102948穴,需苗108512株;柳树造林面积70.21hm2,植树77936穴,需苗82147株;乌桕(D4)造林面积12.98hm2,植树14410穴,需苗15189株;栾树(D4)造林面积0.82hm2,植树905穴,需苗954株;乌桕(D10)+木槿(p90-100)造林面积0.55hm2。

2设计依据和原则

2.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湖北省森林防火条例》(2002年9月湖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2016年12月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规范和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规程》(LY/t2498-2015);《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GB/t51097-2015);《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LY/t1760-2008);《防护林体系设计技术规程》(LY/t2828-2017);《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湖北省主要造林主要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DB42/t609-2010)。

2.2政策文件及其它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2017年2月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5次会议);《关于印发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细化措施及责任分工的通知》(鄂岸林〔2018〕1号);《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鄂政发〔2018〕24号);《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8〕1391号);《黄陂区2020年度长江岸线造林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基本原则

2.3.1生态优先。在保护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修复水土流失岸线,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生态屏障。2.3.2适地适树。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选用抗逆性强、耐水湿、耐瘠薄的乡土树种。2.3.3经济适用。选取当地适生乡土树种,保证造林成活率,合理确定苗木规格,兼顾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

2.4基本情况

2.4.1地理位置。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街办位于黄陂区南部,属于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m。拟造林地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堤迎水面,地面海拔为16.5~27.4m。2.4.2气候。项目作业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093.3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2.4.3水文。根据黄陂区下庙闸水文站提供资料,黄陂段长江设防水位为24.5m(文本涉及水位高程均为吴淞高程),警戒水位为26.5m,保证水位在29.31m。根据2013—2019年水位记录数据显示,每年长江汛期6—8月有15~20d超设防水位(地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即黄海高程,与水位高程的换算为:黄海高程=吴淞高程-1.87m)。2.4.4土壤。项目作业区土壤为潮土,质地为沙壤土,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多。在1.5m以上,土壤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大于0.4%,含氮大于0.03%,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地下水位在1~2m。临水面地块多为荒地、废弃耕地、码头搬迁后废弃荒地,现野生杂草有:一年蓬、水蓼、稗草等。

2.5造林地现状

拟造林地块位于黄陂区武湖堤迎水面,造林范围均为迎水面宜造林地,划定造林地总面积为200.29hm2。位于临水面靠近水岸线的坡面上,地势较低,地面高程在17.3~21m,考虑水位变化,部分区域选择强耐水湿树种。2.6栽植密度设计植苗造林区域,667m2地块栽植密度为74株,株行距为3m×3m;栽植密度为19株,株行距为6m×6m;栽植密度为111株,株行距为2m×3m,均为新造林。2.7典型模式设计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小班地块位置不同,为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完成绿化景观效果突出的目标,设计6种造林模式。其中,营造林纯林模式4种,树种分别为池杉、柳树、乌桕、栾树;坟地周边设计大规格乌桕纯林绿化模式1种;植草复绿模式1种,撒播狗牙根草种。小规格纯林模型设计,造林树种为池杉、柳树、乌桕、栾树,株行距为3m×3m,苗木损耗和补植量以5%/667m2计,初植苗木需苗量以78株/667m2计。

3主要技术措施

3.1林地整理

拆迁船厂和码头形成的废弃地有部分硬化地面,造林前需恢复造林条件,面积为8.16hm2,原为青山长江大桥建设临时工地,已恢复宜林条件。其他造林地块需清理杂灌、草丛、倒木、作物留茬等。灌草采用人工块状清理和局部全清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穴周边1.5m×1.5m范围进行清理。

3.2打点挖穴

根据设计密度,利用皮尺或测量绳对整理好的地块打点放线,先在造林地临江堤一侧,建造一条与堤岸线平行的基线。再以此为基础,按设计打点放样,用生石灰标记种植穴中心位置。随后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机械挖穴,种植穴为方形坑。胸径为4cm的苗木,树穴规格为60cm×60cm×80cm,胸径为10cm的苗木,树穴规格为100cm×100cm×100cm。开挖时注意表土和心土分开存放,栽植时分类回填,挖穴时间宜选择在冬季或早春造林前2周。

3.3苗木栽植

项目作业区苗木种植季节以秋冬季栽植为主,栽植时间为12月下旬—翌年4月。补植可在秋季或土壤墒情较好的10—12月进行,栽植时保证苗木位正干直、根系舒展,先回填培底湿土,将表土和基肥混匀后置于穴底,然后覆薄土。避免树根部和肥料直接接触,栽植后填心土,覆土深度在根系土际线上方5cm处,栽植深度以覆土略高于苗木根部原土痕为宜。然后踩实,保持树干挺直,促使树苗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利于生根和防倒伏。为提高栽植成活率,植苗后1d内完成第1次灌溉,后期视苗木生长情况、土壤墒情、天气状况进行灌溉,以免林木受旱。

3.4抚育管理

苗木栽植完工后管护期限为1年,管护措施包括除草、松土、补植、灌溉等。除草时采取穴状(块状)或带状割草清杂,对栽植穴进行松土、施肥、培蔸、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促进幼树健康生长。3.4.1补植。苗木当年成活率低于90%时,应及时补植或重新栽植,补植的苗木应与定植苗品种、规格一致,以保证林相整齐。3.4.2抹芽。苗木栽植后,若春季萌发时,树干出现较多萌芽,为确保树型美观,应在春芽萌发时抹去过多新芽,每株保留3个健壮顶芽即可。3.4.3除草、松土。及时清除树穴、树行内的杂草,以免其争夺水分与养分。采取人工割灌除草、除蔓方式,去除苗木周围1m范围内的杂灌、杂草、藤蔓,留存草灌高度不宜超过20cm。夏秋之际松土1次,以定植苗为中心,于苗木周围50cm范围内及时疏松土壤,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松土应在浇水后或雨后进行,松土深10~15cm。3.4.4灌溉、追肥。造林后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含水量、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适时进行。3.4.5病虫害防治。预防预测林木病虫害,当病虫为害达到生态阈限值时,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发现检疫病虫害,应及时伐除并销毁受害木,必要时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管理中,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高效、无污染、环保的药剂,并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优化施药方式,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池杉易发生的病虫害有:大袋蛾、斑点病、金龟子、黄化病等。(1)大袋蛾:幼虫蚕食叶片,7—9月为害最为严重,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虫囊。(2)斑点病:采用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喷雾防治。(3)金龟子:可在傍晚或凌晨用辛硫磷或乐斯本喷雾防治。(4)黄化病:可在树干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铁的“绿亨铁王”药片或将专用吊瓶营养液挂在树身1.3m处。柳树主要病虫害是食叶类的蚜虫、金花虫、蛀干天牛等,一般多发在春季新叶萌发时和5—6月。这3种虫害均以防治为主,其中,蛀干类虫害防治以药物涂干、毒签等方法为主,而叶类虫害防治可采用石硫合剂和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分别于3月中旬和4月中上旬喷洒防治。

4给排水措施

项目主要采用给水方式灌溉,就近区域取江水灌溉,局部区域用洒水车定时浇灌。排水根据各地块现状开挖简易排水沟,雨水经汇集后,排入沿线低洼处及周边水体。根据项目地形现状,保留沿线低洼地,在雨后可形成蓄水湿地,分担多余的雨水,可在干旱季节给植物提供补水。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加强造林地护林防火工作,保障造林成果。造林后落实专人负责防火巡查巡护制度,加强火源管理,及时清理林内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

5种苗组织设计

5.1苗木规格及要求

造林项目所有苗木需按照《湖北省主要造林主要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DB42/t609-2010)规定,选择种源清楚、长势旺盛、生长壮实、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和有害生物,具有“两证一签”(检疫证、合格证、产地标签)的苗木。

5.2苗木来源及运输

造林所需苗木建议就地、就近调剂,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前所需苗木由造林主体在具备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苗圃购买,供苗前签订购销合同,明确苗木品种、规格等信息。部分树种苗木不足部分可由外地调配,若远距离调运,保证土球完整,起苗前提前24h浇水,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

6施工组织

6.1施工进度

项目作业区所有造林地清理整地拟于2020年10月底以前完成,苗木栽植拟于2021年4月中旬前完成。

6.2苗木及物资

6.2.1苗木。共计用池杉(D4)108512株、柳树(D4)82147株、乌桕(D4)15189株、栾树(D4)954株、乌桕(D10)165株、木槿(p90-100)956株,撒播狗牙根草籽4138kg。6.2.2肥料、物资。需用复合肥201458kg,其中,滨湖分场用量57446kg、东风分场用量56639kg、沙口分场用量81537kg、杨畈村用量1698kg。6.2.3资金来源。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2018〕48号文件精神,长江两岸造林按照2000元/667m2的标准给予补助。造林共计200.29hm2,共计申请市级补贴资金支持6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93%。其余资金由当地政府筹措,共计1473.76万元,占总投资的71.07%。

7生态效益

项目完成后,黄陂区长江堤岸森林覆盖率可达99%,将完全解决沿岸老船厂污染江滩和水土流失问题。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修复水土流失岸线,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生态屏障,从而保证黄陂长江段生态趋于平衡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宋安琪,季心蕙,赵兵.基于生态修复理论的长江岸线林带景观营造———以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沿江区域林带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园林,2020(03):71-75.

[2]廖迎娣,张欢,侯利军,等.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0):3910-3916.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理论力学;结构设计

引言

我们知道土木工程的本质是改造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设计和建设出可以满足我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建筑。但是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也是现实,那就是土木工程的发展内涵与我们保护环境的观念日益冲突,这不仅是单单摆在许许多多建筑公司面前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土木工程健康的发展而又不去破坏我们的自然环境,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尽最大可能的考虑环保理念然后设计出合理的方法。

土木工程所成就的建筑是人类生活所需求的物质,比如我们经常购物的商场建筑,建筑这样的工程项目也是为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如今无数的外来人员在不断的涌入本来就不堪负重的城市,人类要在城市中生活,其最基本的物质就是面临住房问题,目前所拥有的住房条件和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旺盛的建筑需求,还有日新月异的建筑风格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无论是从选址的远近还是外观的艺术欣赏,无论是住房的安全还是建筑的环保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1、现代土木工程的设计理念

21世纪的社会发展是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知道人类现在居住的城市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现代建筑的高速发展,不仅阻碍了现代人欣赏蓝天的视野也阻挡了许多人的脚步。在此之中土木工程支撑着现代建筑的脊梁,高层建筑日益矗立在我们已经麻木的视野之中。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从建筑理论、未来发展空间、新型建筑材料和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等方面对于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3]。

现在的建筑多以混凝土、钢材和有机玻璃为建筑材料,在这些物质面前我们的城市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然土木工程所造成的建筑无法避免的去占用土地资源,那么要考虑到自然只能在建筑的材料上重新选择。因此,现在的建筑公司都会明确的提出要求,必须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展现和利用有效的自然资源,尽最大可能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和尽量采用地球可更新的自然资源,现代的合成技术已经成熟,它的存在和出现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坚持这种良性循环的原则,那么才能真正的实现绿色建筑走进我们的生活。这就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从以前的只要有房住到现在的住房要求艺术和美感。我国是世界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发展,所以只有把握好建筑材料的研究和使用才能让土木工程在当代走的更远更高。利用已经拆卸的建筑废渣为原始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为建筑公司节省成本而且还能解决废弃材料的处理程序,这种理念的产生已经为未来的建筑环保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土力学是土木建筑里的基础学科,它是一切建筑力学的根本,它对土木工程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对那些已经荒废的建筑用地重新改善和设计,从而继续使用来建设新的建筑,这样就实现了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的循环使用。

2、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向高层建筑发展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关系着各个方面[4]。近几年由于城市人口的的急剧膨胀,我们现在的城市土地面积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不断的向外扩展。建筑的选址也是影响人们对住房购买的因素,因此为了实现短距离的住房,建筑公司和设计师们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的高度,以达到在有限在土地资源里居住最多的人口。我们现在的建筑住房正在向大柱网,大空间以及大跨度的多功能方向延伸和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是用另一种方式保护我们的城市环境和土地资源,是符合21世纪环保和谐的口号要求。消费者也希望用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回报,这样的建筑风格发展往往是具有双赢性的,一方面保护了现有的环境资源,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向防震抗风减灾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土木工程的,而且从另一层面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靠着土木工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到了我们刚刚迈入的21世纪,土木工程在已经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取得进一步的提升,现代所居住和接触的物质环境是土木工程带来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越来越像高层发展,但是随着超高层的建筑和大跨度的结构的出现,而且加之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风荷载和抗震性能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2008年的地震灾害带给的全国人民的伤痛还未走远,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和忽略建筑的安全级别,因此大型的复杂的抗震结构设计被提到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的结构设计已经呈现出更长更柔,所以这种以柔克刚的抗震理念应运而生,我们已经将震动控制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相信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可以减少我们在遭遇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时的伤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加上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方面赢得了很大的胜利[5]。土木工程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它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和幸福。而土木工程的材料使用往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发展的,它和工程施工的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工程材料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土木工程的发展不能只发展建筑的高度和空间,其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也要在建筑过程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响应我们倡导的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号召。

参考文献

[1]任晓峥.浅谈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3):111-112

[2]薛中武.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29-30

[3]薛扬欣.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探讨[J].山西建筑,2012,(27):277-278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 造价控制 项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32-01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木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残酷考验。如何全面提高建设企业单位的土木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和科学地反映土木工程实际费用愈加显得紧追与重要。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理财专家,掌控着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和成本。并成为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核心部分,始终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

1 土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土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正确确定建设项目计划投资数额的关键,土木工程中正确的确定投资估算值,对于土木工程以后控制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实现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1.1 影响土木工程造价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因素

(1)建设项目区位选择。包括交通便捷性、临街状况、周围环境等。做好区位的选择,及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的估算工作,才能从该方面节约费用。(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其劳动力、土地和建筑材料的价格等就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另外如何做好对各种设备的不同价格进行比较选择也会对土木工程造价有所影响,如智能型办公大楼或酒店项目的设备费用较高,做好选择很有必要。(3)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如在建筑项目的选择上是选择高层低密度或多层高密度、结构类型选择上是选择钢结构或钢筋棍凝土结构等方面,都会对工程造价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2 做好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

(1)做好项目规模的合理规划。项目规模的确定要考虑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其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充分利用规模效益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此真正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2)做好建设标准规划。土木工程的建殴标准是建设工程领域的技术原则、指标和应用界限的原则规定,是土木工程工作的基本原则。其包括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因此需做好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工作,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反应了土木工程在当前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标准制定方面应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真正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实用。(3)做好土木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应根据项目特定的条件来选择最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才能节约工程成本。2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土木工程项目设计中如何将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己成为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其对投资的影响巨大,且控制效果显著,同时殴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较高。设计费一般虽低于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却基本决定了几乎随后的全部费用。因此应大力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制度,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找到真正优秀、美观、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更利于土木工程的投资造价控制。或者推行土木工程限额设计方案。即在土木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其设计人员要经常检查土木工程的造价费用,根据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做好造价控制。

3 土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土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是签定建设工程合同的阶段,此阶段需确定项目范围、招标文件、评标原则、内容、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工期、物资供应、付款和结算方式、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安全生产、工程保修、合同条文、奖罚条款、双方责任等。这是双方实施施工、监理和验收,享有权利和承揽义务的一个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合同的签订,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有显著影响。

4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是将土木工程的设计图纸真正变为物质形态的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中投入大量资金和各种资源的过程。首先要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如合理选择基坑围护方案、井点设置方案、土方机械的选用和配合方案,能有效地降低土木工程的施工成本。其次是做好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如在采购前应该掌握好材料、设各的投标报价和用量,在采购时应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对商品混凝土、钢材、砂石等大宗材料的采购应货比三家。并做好责任落实制度,如在预算一计划―采购一签收一领用―使用一监督一回收等各个环节实行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最后对每个工程项目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保证体系,始终做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6

关键词:“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

1998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目录中,将土木工程专业做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原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大土木”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尽快适应土木工程向“大土木”的转变。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土木系的教改实践,谈一谈新形势下“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都要迎接时代的挑战,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继承,专业化分过细,口径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土木的教育新理念,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从“重专业、轻素质”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转变,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修订教学计划,架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土木系从199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并从1999年开始按“大土木”招生,实行宽口径教学。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柔性的设置了六个专业方向,它们是:建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按大土木招生和按土木大类培养计划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向大土木的转化,使得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必须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架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大学土木系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按照“拓宽专业、一专多向、适应发展、灵活设置”的指导思想,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以下特色:

1.体现“宽基础、多模块”的原则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基本上按大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按专业方向模块进行分流教学,在六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模块以上。在168学分的教学计划中,各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如下:

1.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34%

1.2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模块8%

1.3学科基础课程模块35%*专业方向课程模块10%

1.4实践环节课程模块13%

2.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设计类课程只侧重解决和分析本课程领域的内容,较少涉及其它方面。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设计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各门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分布如下:第一学年: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CaD基础第二学年: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autoCaD、结构概念与体系第三学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钢混、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给排水工程第四学年:钢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市政结构物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毕业设计第一学年开设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聘请工程院院士、教授及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大师等讲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初期能够对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以及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后续开设的结构概念与体系、大跨空间结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autoCaD课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对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形成了以计算机制图为基础、各门设计课程为框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主线、毕业设计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课程体系。

3.结合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目前我国已有18所学校通过了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实践证明,专业教育评估在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和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及与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学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土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打开了通道。实际上,我国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制度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挂钩。我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规定,凡是经专业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专业部分的注册考试。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土木工程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除了考虑一般工科人才的要求外,还必须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计划时,综合的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要求和土木工程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淡化了原来划分过细的专业界限,打破了学科课程壁垒,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加强基础、拓宽面向、优化体系、注重创新、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系列课程,改革教育方式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原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合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大土木教育模式,必须对其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落后的、趋于淘汰的课程予以删除,对于仍有部分保留价值的课程通过改造,并入相关课程予以吸收,对于保证专业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创新后予以保留。在整合系列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先后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十几门课程获得了学校及学院的经费资助。通过几年的建设,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成果应用在了实际教学当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时间内,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保障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改善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育环境。浙江大学土木系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先后投入230多万元(211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购置了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有土木工程autoCaD、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Cai、流体力学Cai、高层建筑Cai、结构概念与体系、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大跨空间结构等一大批课程在教学实验室完成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像建筑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繁琐,而且很难叙述清楚。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工程,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如: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工程施工、广州动物园水族馆模结构体系、福建漳州后石电厂123米巨型网壳结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和长江二桥施工等十几个代表不同施工内容的资料,经过剪辑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演示给同学们观看,既形象生动,又内容丰富,经过几届同学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将这些资料进一步系统化,放到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和参考。

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21世纪,信息技术将广泛影响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技术进步以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含量还不是太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企业技术的升级,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在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下,其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变化和革新。但是,由于受国家专业目录的约束,专业改革的重点基本上放在了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2002年6月,教育部率先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设置新的专业。这一好消息,无疑也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和社会需求,努力申请筹办新的目录外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土木工程可以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智能化,就是在古老的土木工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维护等阶段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目前土木工程智能化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施工以及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等。

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智能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智能化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给土木工程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和优异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土木工程这门古老的学科,要想获得新的生机,只有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古老的土木工程开拓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沈祖炎主编.挑战与突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陈云敏等.土木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3期.

[3]沈蒲生等.论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土木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机械工业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7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研究;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它是以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下面笔者将从土木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的意义出发,进而找出在土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意义

1.1节约工程项目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传统的成本管理片面的强调在建筑企业施工建设过程中控制成本,较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成本支出。降低成本的方式也只是节约成本,而忽视了真正需要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只有优化了建筑工程项目前期的成本,才能真实节约工程项目成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2树立全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利于协调项目开展

树立建筑工程中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提高认识。树立全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有助于提高对项目前期成本控制的认识,有助于企业对项目工程前期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树立建筑工程中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为企业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成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实行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所有项目都要进行成本的严密控制,最关键的是要将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初期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末。

2.土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

2.1对成本的功能变化认识不足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产量。现在不少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足,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障碍。2.2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外科手术“,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2.3成本控制手段的老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现在企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日益庞大。对于大量的信息处理,靠手工是难以胜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成本信息方面已经明显落武,较多的企业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这必然制约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2.4忽视对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来增加成本控制的约束力,难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素企业的成本管理文化,在有些企业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正品当废品、钢材当废铁、纸张当抹布、电脑成了游戏机、电话成了聊天工具、能奢侈决不节约,每天总觉得钱太少,时间太多。

3.成本控制问题的相关实施措施

3.1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成本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程序和措施蚁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部门和业务特点,确定业绩评价对象;(2)明确业绩评价目标;(3)对业绩评价对象设立请假指标;(4)根据行业特点,选择评价标准;(5)对业绩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得出结论;(6)提出评价报告;(7)对评价结果进行考核与激励。

3.2提高建筑工程前提勘探工作准确性,实现设计方案优化。

建筑工程勘探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是指导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科学保障。在企业投资的前期,就应该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的勘探工作、强化勘探的科学性来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奠定基础。用价值工程为依据,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通过应用价值工程能使建筑工程项目各个功能更加合理化、能有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节约工程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3.3确立成本控制原则。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前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单纯的限制与监督,而是创造条件,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与过程控制,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来入手。

3.4利用技术和经济措施控制项目前期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前期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的技术方案能够做出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用以寻求比较经济可靠的手段,从而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第一,人工费用的控制。第二,材料费用的控制。第三,是考虑资金利用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的占用率;第四,尽量减少施工中机械台班的消耗量,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5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的成本控制还要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杜绝资源的铺张浪费现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打好提前量,从工程项目的前期就实行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是工程完美竣工的保障。如果在项目前期一开始就不顾后果的浪费,势必会导致预算的紧张,影响之后的工程进展

结束语

随着土木建筑工程的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工程成本控制和完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使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施工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总之,土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希望我们的土木建筑工程工作者为土木建筑业的成本控制探索出光明的未来,使我国的土木建筑也屹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善军.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29(24).

[2]魏敏霞.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时代金融,2010.

[3]陈霞,张慧.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建筑施工,2011(2).

[4]陈伟新.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J].工程施工与管理,2009.

[5]易红霞.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外建筑,2010.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8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现代建筑业的主。创新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主

题,对建筑施工技术来说,想要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与时俱进从自身具备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只有具备了先进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施工项目质量,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有利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都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正冲击着传统施工方式,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市场大洗牌,因此,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中持续发展,就要创新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改革管理制度,加强施工技术的自动化与科技化,不断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来,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常见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一)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地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必须制定出科学可行施工方案,因为构建地基若不按预订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极容易发生地基变形的情况,倘若处理不当还有可能造成建筑不稳定和下沉,给建筑质量及建筑的正常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根据现代建筑的要求,桩基础施工的形态为正常施工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两种。建筑基桩又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种承载形式;在桩基础建设时需要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在制作各种桩体时,工程设计人员应结合桩基在不同情况下的承载能力选择各种施工材料。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结合施工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制施工及现浇施工作业,灵活开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施工场地尺寸进行预习标注的,施工人员则可以运用预制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场地有较多不能预先判断的情况,则应该选择现场浇筑技术开展个性化的施工作业。

(三)钢结构施工。在进行钢结构施工前应提前做好构件采购、准备施工材料及检测设备等工作。严格遵循施工作业流程是进行钢结构施工的基础,注重前后环节的衔接,细致安排施工中不同构件的设置,如设置符合规格的枕木对设备构件进行支撑,使施工中的构件保持清和干燥,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根据不同材质的构件,选择适当的焊接工具和技术等。随着现代钢结构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铆接技术逐渐被焊接技术取代,先进的焊接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一)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在当前,深基坑支挡技术的有效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桩与锚结合的支挡体系,就是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使用先进技术,运用灌注桩与预应力锚杆、锚套管等工艺开展施工;(2)支挡和承重结构相结合,就是在土木工程中把临时支挡桩、永久性柱、地下室墙和地下连续墙进行一体化建设,这样不仅满足了支挡和承重的要求,并且使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大大减少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支出;(3)旋挖,就是在对钻孔柱桩进行施工时使用的技术,这种施工技术确保成孔质量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2]。

(二)新型预应力创新。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体外应力技术更是重中之重,体现了现代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体外预应力主要应用在跨度较大的土木工程、混凝土道路及特种结构的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具体施工方法为在进行钢筋张拉力施工时,将预应力筋放置到混凝土截面上,新型预应力技术有粘接和无粘接两种体系。粘接体预应力技术具有摩擦力较小的特点,后期施工维护较为方便;而无粘接预应力这种施工方式则具有操作简单、摩擦损失小,可使用单根张拉展开施工的特点。由此可见,体外预应力施工较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来说,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进步及工程建设先进理论的不断发展,未来工程施工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能满足工程施工现代化的要求,将信息化技术不断融入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及经济效率,在现代技术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的智能化生态化、科技化、自动化、生态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一)管理机制发展。管理机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完善:(1)完善当前的管理标准,制定责任分配,落实、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创新意识;(2)认真审核技术方案及施工技术设计之后才进行施工;(3)重视技术交底及施工质量,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分级处理,避免盲目施工,确保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4)对有限资源进行定额分配管理,减少资源浪费;(5)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

(二)科技化发展。经济最大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目

标,工程造价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的施工发展进度,通过土木工程科技化发展,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推进施工技术创新。通过对科学技术的使用来实现对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施工效率,更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三)自动化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自动化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中引入自动化施工设备,可以将密集型的劳动模式转化成由机器与先进技术代替手工运作的现代施工模式,施工中建筑构件及外部脚手架等工程量大、危险系数高的施工交给机器来完成,不仅能降低人工成本开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还促进传统建筑建设方式向科技自动化标准化转变,使施工方式得于优化,为创新土木工程奠定基础。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9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园林绿化对居住小区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只有科学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给居住小区的居民们呈现美丽的绿化景观,让他们有效地感受到生活环境的优化。因此,探析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是一项重要课题。

1、要做好施工设计交底

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涵盖很多内容,要综合考虑从选择植物到营造环境以及科学搭配各类软质、硬质景观,再到小区居民生活的整体便捷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因此,小区园林绿化施工务必要严格依据相关设计来实施,并合理控制施工过程,更好地实现施工设计的生态理念。

在开始园林绿化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合理分析施工设计图纸,并考虑施工现场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联系设计单位分析、修改施工图纸。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强调施工设计交底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清楚掌握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要点,深入把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更好地满足小区基本的园林绿化设计意图。在技术交底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水电工程施工、开挖土方、制作安装钢筋及模板、砼施工、路基与垫层施工、园路铺装、防腐木、作业油漆、临时用电等工作内容,确保施工人员能依据设计要求迅速进入施工状态。

2、全面掌握选苗技术

种植苗木是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一个主要项目,而苗木的质量是保障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对多项考核指标都有重要影响,所以选苗技术也是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要点之一。一般情况下,小区园林绿化施工所需苗木的数量、种类都很多,且品种相当复杂、施工工期紧凑,所以选苗技术是如期完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

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可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一是尽可能选用成长期相同、产地相同、形状与规格统一的苗木,促使小区园林绿化能达到整体统一的效果,为后期的维护施工提供便利;二是遵循就近选择的原则,预防因长途拉运而损伤苗木,同时要对苗木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的苗木以及弱苗、病苗等都不能进入小区施工现场;三是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要按照要求一起选择苗木,确保苗木与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相符,使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能达到预期效果;四是依据设计数量1倍以上的比例购置苗木,以便苗木施工的增添置换,且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乔木、大灌木是最主要的造景树种,确定选苗之后要在苗圃里实施切根移植处理,保证苗木根须萌发,有效提高苗木的生存能力,使苗木能在绿化施工之后快速再生长,优化小区整体绿化效果。

3、小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3.1园林树木栽植技术

小区园林树木的栽植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考虑小区内土壤适宜种植什么品种的树木,应该适树而栽、适时而栽、适法而栽。适树而栽是要根据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则由选择树种进行栽种。由于每个地区的季节不同,要选择好时间。适法而栽就是根据环境与气候选择适宜方法栽种。

3.2土壤处理技术

对于新移栽的苗木,土壤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之后植物的生长情况。而且不同的苗木对于土壤质量,比如土壤的通透性、持水性、含水率等各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乔木和灌木的种植的深度比较深,而土壤深了以后,排水性和透气性不是很好,而且结构也比较的复杂,矿物质较少,土体粒径较大等特点对与新苗木生长有很多的限制。在对于土壤改良方面,普遍常用的是土壤翻新或者在土壤中混入营养土、珍珠岩、草炭、基肥等营养成分较多的材料。对于土壤的通透性方面,应该进行二次填土,或者对土体进行晾晒,不让土壤进行板结,这样可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3小区园林山石景观设计

山石景观以其贴近自然、奇特而吸引人,小区的园林山石景观设计要选择好石头的品种,还要选择好特别的布置形式。是同的选择要干净,可以o人以回归自然的洁净感受,形状要以贴近设计风格为宜,颜色一般也根据自然环境搭配就好。山石景观的设计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贵在轻巧、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叠石的设计一般通过借鉴自然山的形状、肌理、形态等提炼的来。设计者可以将石头叠置成千姿百态,运用绘画等手段加以表现。

3.4园林铺地及园路施工技术

花岗岩园路的铺装要在施工前选好外形尺寸。可以选择带有花纹的花岗石,施工前要进行弹线,将基线定位是弹线后铺设的若干条干线。水泥面砖园路的铺法依次为:基层处理、弹线预铺、浸水湿润、砂浆凝结、铺贴面砖、铺设砖石、填缝。植草砖路面铺设比较简单,一般施工顺序为:素土夯实、碎石垫层、细砂层、砖块及种植土、草籽。施工者要掌握好园林的地形和地势,选择适合的路面铺设方式。

4、做好后期养护管理

绿化植物三分靠栽植,七分靠养护,后期的养护才是重要之事。要保持园林的绿化效果,就要对这些绿化植物进行细心的养护。

4.1浇水

保证树木有一个充足的水分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新植苗木一周三次,年代在三年以上的乔木则是每月一次。

4.2修剪

为了培养植物的长势和形状,在生长期的苗木要每月一次修剪,休眠期间则重新修剪一次。4.3松土施肥

为了防止土壤固结,应每年松土一到两次,在生长期施加有机肥以促进生长。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水平与居住小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全面掌握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促使园林绿化工程合理、科学、高效,才能使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能得到显著提升,最终逐渐提高小区居住环境的整体水平,推动小区园林绿化事业慢慢走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沈有光.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探究[J].四川水泥,2015(08):249.

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1.现阶段土木工程的现状.

伴随高新材料、工艺以及结构的出现,尤其是自动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我们更有可能实施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高层建筑不但在数量上呈逐年递增之势,同时在高度上也有了全新突破。

目前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己变成结构设计的控制内容,所以很多大型复杂结构抗风抗震机制设计理念与其相关问题正在被更多的关注,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设计地震动与灾害性风荷载的作用机制,超远距离跨度桥梁的结构机制与抗风抗震体系。而且,全新的抗震理念在结构振动控制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

伴随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目前人类社会的可用空间资源逐渐匮乏,开发地下空间是针对现阶段空间与土地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举措,近年来国内也己有约30个城市实施了地铁系统的规划以及实施,同时规划了多项地铁及轻轨项目,而且目前我国地下空间技术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现阶段国内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工程方法主要包括暗挖法、明挖法、盖挖法、沉管法、盾构法与冻结法等,上述技术己完全达到国际水平,这也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几类了丰富的经验。

2.发展趋势研究.

深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去促进工业化,这是我国提出的全新目标。信息化建设是通过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智能处理技术等方式对土木工程的所有环节及方式予以完善,完善的目的是有效深化土木工程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利用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渗透到勘测、规划、施工、设计、物业管理、维护、监控以及保养等土木工程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于土木工程,可以在常规控制机制下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举个例子,在高层建筑垂直度的工程,具有一定质量及面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较大构件及设备的同步与全面装吊,大型脚手架的安装控制,模具的吊升,超远距离桥梁悬索应力的控制,幕墙的加工及生产控制,强压力及高温度的焊接控制,爆破与大面积搬迁,沉降测试及数据收集,大型工业设备的立体空间管线分布的设计等。信息化技术会从根本改进设计技术与措施,其涉及到的领域及程度也会愈发宽泛。

针对较为大型的工程,我们可能要通过很多成员乃至很多设计系统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其他的在线询问及协同工作,或通过分布在差异化地域的设计工作者,构建分支部门,协作系统与部门通过相关的软硬件平台以及差异化的设计措施在同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处理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方面的共同协作。而智能建筑及结构测检也是信息化环境下土木工程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化环节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给出了较大的空间,智能化建筑将现阶段最新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智能安保以及环境监测等与设计艺术整合到一起,利用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资源与使用者信息服务的优化,让人受众获得较高的投资合理性,适合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效率、安全、便利以及舒适的建筑空间。电子参数和项目管理也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工程环节是土木工程中较为依赖计算机技术的一项内容,因为工程过程是较为繁琐的系统工程,从报价招标、预算直至签定合同、质量评估及分析、合同管理,最后到竣工验收等都需要分析较多的参数与信息,而施工企业的管理及辅助工程项目管理,都会被划分到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机制当中。对于电子参数和数据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现阶段欧美等国家已经开发出一整套的双向无线电通讯设施,其主要应用于工地的联络。

常规的土木工程环节,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用一些平面图纸,用制定的符号介入大量的信息,上述方式会受到信息接收人员的知识与经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伴随新时代土木工程的难度持续提升,进而导致用上述方法交流较为困难。而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为土木工程中的交流给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虚拟现实技术是整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传感器技术的一种高新措施。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图纸及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内容。而且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为人呈现出一种身临奇境的环境,让受众置身于现实世界。由于此技术的特性,在今后的土木工程中,其不仅会广泛的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环节,这是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里程碑,通过虚拟环境,能够将工程的整个过程以及方法直观的呈现于人们眼前,而且,虚拟现实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运算、工程环节的模拟等过程中,都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立体图形技术达到可视化计算,这能够把设计数据进行改变变化,再将结果直观的呈现,虚拟现实技术在结构的完善等方面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虚拟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设计时间及工程时间,且空间相对减少,利用计算机计算与人机交互,可以有效的选择最为优秀的方案,进而获得最低费用、最佳工期,同时还可以对资源进行最为合理的利用,而且可以从根本深化工程环节的质量控制,因此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趋于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见鲸;江波;土木工程发展展望[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17(04):462-463.

[2].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谈21世纪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2,19(02):234-235.

[3].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15(07):807-809.

[4].林树玉;王悦忠提供;中建六局副局长、土木工程公司总经理张成才;中建六局土木工程公司:五十载的积淀五十年的辉煌[n];北方经济时报;2011,19(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