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十篇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十篇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5:48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1

农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产业,产业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新时期妥善管理农业经济,推动农业产业改革。

一、科学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1、明确经济科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农业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着增长,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缺乏农业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实际需求,不会减少农民人数。其次,我们的农村信用社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没有集中的特点。第三,我们的农业经理发展较弱的力量,适当的管理体系是不可行的。

完善化,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调整,发展形态也没有进行良性转变。这些问题存在与农业管理科学发展观是不符的,所以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使得农业发展更为良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市场现状,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农业产品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就必須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消除以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但是各个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例如我国的东北区域,该区域农业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地广人稀。所以在该区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我国的南方区域因为农业人口没有像北方那样分散,非常的集中,农业资源与北方比较也要少很多,所以该区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新型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会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想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建设,就必须要针对区域农业生产特色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储备情况,落实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保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3、培养专业化科学管理人才

现阶段,市场竞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资源能源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为了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很少有高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设置,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缺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速度。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对农业生产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学理论知识也要有所掌握,这也表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对农业经理管理专业内容进行完善。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

所谓的农村合作社是一个合作组织,由管理农业农场的个体农村居民组成,其内部管理比传统的农业管理系统更民主,更符合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本质。为了有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我国还采取了一些适当的奖励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当前工业发展竞争的主要因素,使传统的管理模式无疑被排除在农业经济的经济管理的历史场景之外。因此,随着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有必要为传统管理的先进模式提供额外的机会,逐步诱导这种模式离开历史舞台。

3、新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①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来实现。政府应首先完善政策管理制度,通过政策的实施来壮大我国的农业技术队伍,并加大对农业队伍成员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农业人员之间的竞争力,激励他们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提供相应的补助政策,对表现良好员工提供奖励。

②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

要积极优化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等现有资源,建设生态农业。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农业发展,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在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支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基于资源和生态关系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水文技术项目被认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工具,并根据实际需要,如防洪,缺水等。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③完善农产业结构

我国农产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产品结构不平衡体现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南北经济发展进度差异大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包括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在解决农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员创新意识的提高,能起到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

④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水平

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种植时需要的人力减少,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劳动力主要应用在种植上,如果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力足够,剩余劳动力便会选择投身到城市中发展,去到城市的大部分是知识教育良好,能力水平较高的年轻人,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不仅会导致城市人才的浪费,还会阻碍农村的发展。国家对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开放农村到城市发展的通道,为农村人员提供好的机会的平台,使农村人员真正学到技术,再引导技术人员走向农村,将所学技术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2

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引入了循环经济思想。在1990年就有学者提出了“保工促农、兴工富县、聚财建工”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自此,我国对循环经济思想、内涵与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理论上,先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4R”原则与“5R”原则。实践中,总结出了“贵糖模式”、“蟹岛模式”、“武汉东西湖模式”等。到2004年,“循环经济”理念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把其上升为国家基本战略,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循环经济概念首次被写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循环农业,包括农田内的循环,种养业的循环,农业与加工业的循环,农户家庭循环,城乡间的循环。其目标是秸秆等废弃物充分利用,不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推广缓控释肥料,化肥深施、面源污染得到控制;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措施到位,灌溉、防洪防涝工程良好;沼气、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设施农业合理发展,推广太阳能温室,地膜全部回收;畜牧业实行集中养殖,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森林、草原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合理使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土地规模经营,精简栽培、农业机械化作业率高;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二、甘肃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1.农业循环种养模式

通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9年全省玉米面积超过750万亩,增加玉米秸秆200万吨,为旱作区农民养畜致富开辟了新途径。甘肃省利用玉米秸秆开展养畜示范建设,努力破解制约秸秆循环的“瓶颈”,探索秸秆青贮氨化综合利用技术,将玉米摘除棒穗后进行黄贮或连带棒穗进行田间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或将玉米秸秆进行塑料袋青贮和窖式青贮,成为青鲜的饲料;或将玉米秸秆加工压缩成营养成分高的“畜饼干”。秸秆青贮氨化后成为家畜喜食的基础食粮,通过“饲料—畜牧业—沼气”模式“,过腹”还田。目前全省建成青贮氨化池4万多个,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10个、示范村77个、示范户1.5万户。秸秆养畜加强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将畜禽粪污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典型的畜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定西市陇西县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园,以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中药材种苗生产、科学种植养殖示范、生态能源循环利用示范为主,通过“向农民收秸秆做牛羊饲料,用牛羊的粪便制沼气,再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当有机肥料,在阳光联栋温室里种植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的循环生产,实现“节能、环保、无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生态平衡。生态园一年向周围农民收购5000多吨秸秆,仅这一项,为周边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3.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

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是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农业通过合理的投入,使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在理想的状态并能保持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例如在甘肃省某些地区推广示范的清洁工程建设项目,以田园生产清洁工程、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农民清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为主要内容,一是采取千亩果园清洁生产生态化模式,重点抓生产无害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两个关键环节,以点面结合防治面源污染。通过推广生态肥、配方肥、有机肥和病虫草生态控制、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优选农业投入品,修建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将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等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从而解决农业投入品和秸秆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二是采取“一池六改”,即: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改水、改路为主的家园清洁模式处理人畜粪便;以联户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物业管理为模式,解决垃圾、污水污染问题,实现了家园清洁,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通过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该试点村年均产沼肥568吨,节约原煤405吨,节电5000千瓦时,全村生活用能节支1.83万元,生产成本下降了30%—40%,果园亩增值200元以上,80%以上农产品达到无害化标准,项目农户平均每年节支增收2037元,实现了生产无害化、生活富裕化、环境优美化。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及利用程度还不够甘肃省畜禽粪便年产量约4400万吨,由于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堆放的粪便、污水不仅污染了空气和水体,而且传播病菌、危害农田生态。大部分畜禽养殖户没有较为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生产的粪污多用编织袋装袋后堆放在道路两旁或其他公共场所,或直接堆放于任意空地;部分养殖户生产污水随意排放,并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利用,反倒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周围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此现象,在甘肃省中东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尤为明显。

2.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

有关监测资料显示,甘肃省遭受各类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00万亩,每年因此造成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而全国因耕地污染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农业面源污染不仅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威胁着城乡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地膜的广泛应用带来的“白色污染”给农业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残留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秸秆的焚烧和粪便随意排放,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造成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污染。据了解,在甘肃省农村,除一些企业固定排放污染物带来点源污染之外,农民、农业自身带来的生活垃圾,种养业、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

3.农业的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实施规模经营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手段,没有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就不能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潜力。甘肃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农户生产规模超小型化,而且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循环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无从获得,这不仅直接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而且提高了政府的污染监控成本和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成本。

4.科学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

总体上说,循环农业是以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为主线的科技密集型农业,是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与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农业。但循环农业在甘肃省是新事物,相关科学技术的储备比较薄弱,国家层级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小;各级各类循环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投入捉襟见肘,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远不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甘肃省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适用技术

(一)示范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

1.推广农田节水技术

在灌溉农业区,组织实施“节水工程”,通过三年努力,逐年扩大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和范围,力争达到节水增收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已决定2010年在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示范推广200万亩,重点示范推广膜下滴灌、全膜沟播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等四项技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每亩每年平均节水100方,共节水2亿方。并规划争取到2012年累计推广1000万亩、实现节水10亿立方米,从而为河西地区工业和生态用水腾出用水空间。

2.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在甘肃省旱作农业区10个市(州)的51个县(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年降水利用率由40%—50%提高到70%—80%,由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0.5—1公斤粮食提高到生产2.2—2.5公斤粮食;发展瓜果蔬菜“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技术”、穴播小麦全膜覆盖膜上覆土多茬种植技术。以上三种技术,使降水利用率提高30%以上,每亩每年平均可减少50方的水分无效损失。基于全省独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甘肃省确定2010年实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旱作区各市县区将高标准组织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优化品种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力争实现粮食总产达到950万吨的目标。

3.推广节肥技术

继续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优化配置肥料资源,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预防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4.推广节药技术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加大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高全省绿色防控面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使全省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大幅度减少。

5.推广节能农业技术

大力推广节煤(柴)灶、节柴炕、太阳灶、太阳能暖房等技术,积极稳妥发展秸秆气化技术和微水电技术;推广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技术和暖棚养畜技术。

(二)示范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1.普及农村户用沼气

加强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暖圈、日光温室)和“五配套”(沼气池、厕所、暖圈、果园、水窖)生态模式。

2.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供气和沼肥利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气,形成养殖和庭院清洁化、废物资源利用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农业模式。

3.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开展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实现农村庭院整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化。

4.推广秸秆养畜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促进秸秆饲料化加工,其中包括青贮和氨化,提高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5.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中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河西绿洲农业区建立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示范推广以秸秆覆盖和少免耕播种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径流量、减少土壤流失。

(三)实施农业资源保护工程

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推广舍饲圈养,转变生产方式;实施草原围栏、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治理草原“三化”,加大人工种草留床面积。

2.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在重要渔业水域,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提高在4个省级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7个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6个省级水产种质保护区建设,加大放流各种经济鱼类数量。

3.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对部级和省级保护品种实施重点保护。

4.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开展农业野生植物物种资源普查,建立一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和草原自然保护区,对濒危野生植物物种进行抢救性收集保存。

四、甘肃省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模式

根据气候、水分和土壤条件,将全省农业区域分为河西干旱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寒区和陇南山地区四个农业生产分区,各地区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主导产业优势,构建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河西荒漠绿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河西作为甘肃灌溉农业的主要地区,要以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为重点,巩固和推广张掖试点经验,争取早日将河西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河西干旱地区东西跨度较大,区内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中部走廊绿洲灌溉区、北部丘陵荒漠区三个自然生态类型,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采取水源涵养生态林牧业模式。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种植的生态树种和宜牧草种,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良好生态功能,实行限时轮牧,发展山地牧业,实行“草—牧—沼”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通过沼气池建设,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农户能源结构,美化周围环境,维护脆弱的生态功能区。中部走廊绿洲灌溉区:采取“粮—菜—瓜果—牧—沼气”模式。充分发挥中部走廊绿洲灌溉农业优势,以沼气池为纽带,联动粮食和蔬菜种植、瓜果栽培及畜牧业养殖,全面普及节水设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延长生物链和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本区是雨养农业区,干旱少雨,土质松散、土壤贫瘠。要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同时,积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退耕—林果—畜牧—沼气—梯田—水窖”一体化的循环型农业模式。

3.甘南临夏高寒阴湿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甘南冬、春季节饲草缺乏,牲畜越冬困难,夏秋草地资源丰富;临夏种植业比例高,饲草、饲料丰富。两地距离相近,牛羊育肥有基础。整合两地资源优势,两地间建立互惠互利的“高地—低地”、“畜—草”双向对流模式,打造甘南—临夏有机食品品牌,突出草畜业的优势。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合作组织;社会学研究;现状;对策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合作组织确实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农业合作组织能够将疏散的力量形成合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优势,有效规避小农主义的诸多弊端,同时还能够在支农惠农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场化路线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市场化手段是农村真正面向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农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作用突出。但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的力量并没有较大地体现出来,农业合作组织比较涣散,难以形成合力,组织体系不健全,数量上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但农业合作组织的质量与水平却并不高,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和提升农业合作组织的水平,使农业合作组织发挥应有的力量。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业合作组织能够将农村松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并最终推动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但在当前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和弊端,这些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1.1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整体薄弱。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理应发挥自身应有的效力,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整体比较薄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一方面,在农业合作组织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组织制度与管理条例,使得农业合作组织像一股松散的游击队伍,农闲时则人员齐整,农忙时则形同虚设。农业合作组织应该是一股集体的力量,并结合当前新农村的建设环境,以及党和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支持等进行合理的本地化,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使得农业合作组织力量涣散,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快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智慧农民,更需要专业素养比较强的人来引领农民朋友快速走向致富。但在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建设过程中,组织内部的整体素养偏低,使得他们难以准确把握农村经济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方向,难以结合市场变化与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这种不规范、不健全、整体偏薄弱的组织体系下,农业合作组织对于市场环境的把控能力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1.2农业合作组织发育不良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业合作组织应该是独立性的发挥作用,以快速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当前情况下,农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先天缺陷,后天不足”。一方面,农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与规范,缺乏经验性的习得和借鉴,使得农业合作组织发育不良。部分农村地区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跟风的情况,存在着“邯郸学步”的尴尬。在这种现状的影响下,农业合作组织虽然建设速度比较快,建设的规模比较大,建设的数量比较多,但其自身的质量与水平却并不高。农业合作组织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往往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村委自治委员会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并不够,农业合作组织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独立地发挥作用。1.3农业合作组织的覆盖面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力量,需要农业合作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在农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的过程中,既需要对经济作物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也需要对粮食作物进行科学的梳理与规范。但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在建设和与完善的过程中,农业合作组织将关注的重点停留在经济作物上,盲目跟风号召农民积极种植经济作物。但在经济作物成熟后,因市场因素造成大量滞销时,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农业合作组织的覆盖面小,往往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于经济作物或者粮食作物的种植生产等初始阶段,对于经济作物或者粮食作物后期的营销、销售等往往缺乏后力。此外,在农业合作组织中,其核心元素是农民的合作与共享。农民通过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劳动力合成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合作与共赢。但在当前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实践中,农民之间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农民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并不高,往往仍在农业的发展以及其他方面存在比较深的“小农意识”。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建设需求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理应发挥关键与核心的力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村与农业快速发展的当前情况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既是发展的需求,也是市场的需求。那么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作用是什么呢?2.1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制度是与家庭承包制相关联的农业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化经营,需要合作与共享。但在当前新农村建(下转30页)设过程中,受小农意识的限制与制约,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仍停留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农村土地仍然是小块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单独依靠农民的力量来实现“化整为零”显然是不现实的,单独依靠农民的意识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更是不可能的。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快速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2.2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密切,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农户种植经济作物,通过市场交易来将粮食转换为钱,这是农村市场化的必然途径。但由于农户在出售粮食作物或者经济作物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小,这势必会造成比较大的市场交易成本。以出售经济作物为例,单一农户在自家数十亩的土地上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由于缺乏市场交易信息,使得他们难以直接对接商家,通过中间商环节,则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售卖费用的降低,严重影响农户的切身利益。可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前,农户因分散化比较强,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交易成本必然会增加。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可以将农户自己种植的各类作物,以集团化的销售为主,从而占据市场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农户的切身利益。2.3转变农户弱势地位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特别是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前形势下,在市场交易环节中,农户因力量分散,农户因市场需求信息的获悉渠道单一等,往往处于市场交易的弱势地位,难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在农户与市场、政府的博弈中常常败下阵来。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提高自身与政府和公司的谈判地位这一愿望。转变农户在市场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更是农业合作组织建设的主要诉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能够将松散的单一农户组织起来,做到信息的共享与沟通,做到互通有无,实现集约化、集成化发展。

3新农村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对策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力量的发挥,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进度,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比较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整体上发展比较薄弱,尽管农业专业组织数量庞大,但是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受外部环境制约,真正发挥的作用有限,最终导致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覆盖面小,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弱。结合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对策。3.1完善内部组织体系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比较多样,但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技术协作社等,他们自身内部的组织体系都不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力量,需要不断完善他们组织内部体系的建设。在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农合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构建完善的领导组织体系及作用发挥机制,使得农业合作组织真正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2优化农业合作组织的质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的数量非常多,但农业合作组织的水平与质量并不高。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帮扶作用,充分发挥法律的援助力量。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置完善的法人体系,确保其经济活动应与其他企业法人具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农业合作组织的支撑力量,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多措并举,快速推动农业合作组织的深入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合作组织的水平与质量。3.3提升农业的合作意识。在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是基础与关键。当前农民的市场意识并不高,合作意识比较薄弱,为推动农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合作意识,需要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使得农民认知到合作社的重要力量和作用,使得广大农民认识到合作的集成化力量。

4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将松散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但农业合作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组织体系不完善,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等。为推动农业合作组织持续发挥作用,应该加强政府的指导与帮扶,不断提升农民的意识等。

作者:赵建平单位:丽水学院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被广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找出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做好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1.1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药内容就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实践提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农民收入得以增加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将着重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在注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也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顺应时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新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当中,以提高信息交换的实效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高效性,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1.3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化

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某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不仅使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得以满足,也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增强了的农业经济效益。由此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也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建立健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未给予农业经济发展高度的重视,且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工业发展,这样导致当前仍然未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导致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不利于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2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对此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农业经济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样使得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的指导下有充足的执行动力,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原本应当避免的漏洞,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够及时吸取新政策的营养,不能够在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模式加以研究,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主动探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仅有的管理人员不具有比较高的执行能力,而且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限制。

3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和完善,建立一个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变化需要。此外,还需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如应当更新农业发展观念,完善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2重视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全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

3.3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吸引和招收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注重原料生产加工,做好农产品原料加工的基地规划和特色产业园建设,使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构建要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产业,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部门需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产业化经营商相应的优惠,促使其更好地发展,以促进相关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4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资金投入计划,结合不同的农业发展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从而帮助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加快我国农业的建设。与此同时,不仅要鼓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以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还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教授给农民一些最基本的农业信息化知识,确保他们具有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总之,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实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稳定向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经济管理,2014(12):143.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热点仍然集中在城市,农村的旅游业仍然处在较低迷的状态,但是,农村旅游有着巨大的潜能,这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新农村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并且,随着农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们走进农村,还能让大众认识自然、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这样也能增进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在新农村背景下,积极的发展农业旅游业,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模式单一

当前,自我国开始有农旅游业以来,农村旅游业的形式就主要集中在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农村文化民俗、农业生产环境四个方面[2],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在发展模式上较为单一,地方特色不明显,大多数的农村旅游都流于形式,并未做到因地制宜的根据地方特色利用当地资源开发适合当地的旅游产品,所以,这样的农村旅游持久度都不长。

(二)当地村民参与少

由于当前农村旅游业大多是属于承包形式,承包方在经营农村旅游项目时,很少从当地的村民中招聘人员来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再加之受到意识及素质的限制,农民的参与度很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设立在农村的旅游业并没有惠及当地的老百姓,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环境保护意识差

由于大多数的的农村旅游都是由开发商以收购或租用耕地、林地的方式,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不会估计环境的破坏,致使耕地、林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些村政府为获取利益,没有计划的招商引资,使得土地被过度开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及破坏。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这样使农民更加失去了投生农村旅游业的信心。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

(一)统筹规划、政策引导

新农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农村都需要发展旅游业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村政府要立足于新农村背景下,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并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确保农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承担两个角色,一是政策的制定者,二是新闻媒体的传播者。例如可以通过网络、电波等不同形式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做宣传。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确保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旅游项目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编制,并对此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在农村旅游的发展中出现“冒进”现象[1]。

(二)资源整合、优势发挥

旅游行为的动机是对文化差异现象进行寻求及感悟的过程。在旅行者中,都是保持着对于异地文化探索及感悟的追求,这一点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随着人们对旅游的不断追捧,使农村旅游的开发也进入了恶性循环,开发商的目的就只是追逐利益,将旅游项目大多设立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进入条件差,开发程度低。而农村旅游业开发的初衷则是吸引周边地区的居民。这就需要在开发前对旅游客源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如果农村旅游项目希望吸引的是当地居民,在开发及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旅游产品的主题性及创新性;如果农村旅游项目希望吸引的是外地居民,则在其开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及特色设计在内。在农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旅游项目相关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合理开发及综合设计,从而凸显出农村地区的安静、和谐及生态的自然环境氛围。

(三)强化宣传、优化营销

由于农村在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与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农村旅游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这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来源于资金短缺、信息匮乏、技术落后等方面。而城市地区的发展并不能有效的辐射到农村地区,使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仍然缓慢。为此,针对自发或分散特性体现显著的农村旅游发展做良好的宣传是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做到对农村旅游的积极宣传,这样才能使农村旅游得到大众的了解及参与。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形象设计问题,这就要求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对农村旅游项目进行设计及包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其中;第二是宣传手段多样化,在旅游项目设计时就要注重吸引更多人群来参与,这样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使不同人群都能参与进来;第三是要有一定的促销政策来增加人群的参与积极性。

三、结语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形势,加强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在新农村背景下,指出了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即发展模式单一、当地村民参与少、环境保护意识差。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优势发挥;强化宣传、优化营销。希望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及优化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惠芳李朝阳,路艳杰.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3(3):23-30.

[2]陈如霞.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6-108.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6

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我国市场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等宏观的晴雨表。农村经济发展通常是以国家经济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市场环境等,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工业化背景下,我们要想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需要不断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2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果不能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2.1基层领导没有对发展农村经济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基层领导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上级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更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村领导往往不能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不能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项目需要较长时间的投资,但农业项目收益率相对较低,很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而政府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务,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2.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基层人员,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受其思维和思想的限制,这些基层人员往往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体制也不健全,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但受农业技术的限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仍然很低,有时由于种植不合理,还会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工业化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将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将通过信息化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及时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高水平地发展。

3.1使基层领导重视发展农村经济

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从基层领导抓起,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市、镇两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村干部进行调研并撰写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地发挥村民的民主监督作用,使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3.2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是当务之急,资金是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对发展农村经济给予优惠的政策,对农业项目或农产品加工减免税率,同时也要采取强制措施使农村信贷投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产品价格,最大可能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3.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一个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优势资源,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利用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科学带领农民致富。

3.4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很多农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转变个体经营为规模性经营,通过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打造“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带头作用。目前实现农村的产业化经营有多种方式,包括加工业、手工业及农产品的等。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小型手工业提供了优势,农村的手工业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农村得到了迅速规模化发展。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加快了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3.5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发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一些学术成果也实现了转化。

4结语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95(2016)02-0130-02

引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首次提出,其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传统农业经济大国,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走出一条节能、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新路线。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农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有效地保护土地、水源及周边环境是农业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经济只有不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破坏资源能源为发展方向,才能在低碳经济概念的指导下,走上有利于农业经济收益最大化,农民和国家共同富裕、造福子孙后代的康庄大道[1-2]。本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1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开发、采集和浪费等问题[3]。长期以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草木减少等问题持续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工业污染物的不恰当排放影响水质,污染土地。如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大量使用饲料、化肥和农药,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着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区经济、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发展,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由于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环保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高效、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先进的、系统的环保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化长期发展的指南[4-5]。

1.3农业人口结构转型,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新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人口转型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明显。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大多数老人、妇女留在家中,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造成了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存在,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用客观、科学的指导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2.1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在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引入低碳经济概念,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可行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统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调动起各方力量,在低碳经济时展的大背景下,积极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2转变途径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在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的同时,坚固生态环境发展,以下两条途径可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2.2.1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多为农业污染严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消耗较多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应鼓励应用沼气和其他天然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易导致农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化工原料。农业经济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途,避免出现滥砍滥伐、过度开采、破坏植被、排放污染物和人为破坏耕地等行为。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才能做到合理选择农业资源生产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2.2.2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有机农业良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开展农村旅游业,让致富变得有路可循。在农村发展旅游业,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有序、科学地促进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同时,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更可以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健康要求的绿色、环保农副产品。农村旅游业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可在有效提高农业人口收入的同时,构建出一个低碳、环保、节能和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束语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8

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前进方向,农业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起着重要的先行者作用,会计信息披露在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影响至大,目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方式单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人员水平有限等问题;论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学术界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披露

0引言

低碳农业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安全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首要关注热点,为了保证低碳农业经济的迅速高效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低碳经济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和体系。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称之为低碳会计,它是对传统会计内涵的丰富,巩固了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是农业低碳经济生产核算和管理的工具。低碳会计要求低碳农业企业履行低碳社会责任、治污减排和节能降耗责任;还要求低碳农业企业公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等信息,通过这些会计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对企业的评价,进一步影响到农业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了保证农业企业低碳经济长效顺利发展,笔者对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体制进行相关研究,以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1概述

1.1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概述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提出了要求,低碳会计为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低碳会计的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管理手段和基本保障。

1.1.1低碳经济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对煤炭、石化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双赢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1.1.2低碳会计内涵

所谓低碳会计,是指以国家现有的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实物计量或者文字表达形式,对企业履行的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进行实时动态的确认、计量,对企业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进行报告和考核,对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一本新型会计科学。它可以科学的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与企业的经营利润,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企业效益的共同提升。

1.2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按照一定原则、标准和要求向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公开自己财务信息的行为。主要侧重于上市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布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以及相关信息的行为。这里的财务信息是指财务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利的决策和管理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国内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2.1国外研究现状

低碳会计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挪威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alfsenK.H.t.ByeandL.Lorentsen(1987)提出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ClimateChangeinformationCenter(2003)通过对⑶m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认为要研究碳排放会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源头排放和汇清除,即净碳通量会计。他将碳排放会计作了如下的定义:碳排放会计是采用排放源头和汇清除(emissionsbySourcesandRemovalsbySinks)的方式,通过碳会计来实现碳排放量的记录、总结及报告的过程。StewartJones(2008)提出了碳排放会计的体系概念,认为碳会计一般包括碳排放会计和碳固会计两个方面,在StewartJones(2008)的研究中,认为碳会计属于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的一个体系,所以碳会计研究必须要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即碳会计体系,把碳排放会计作为碳会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研究。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低碳会计起步较晚,周志方、肖序(2009)介绍了中国低碳会计的发展概况,必须分清碳排放源头,从源头上控制处理。刘金拜(2010)提出企业所产生的Co2减排量经过审核和检验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是这种减排量交易不属于技术转让合同,也不能作为货物买卖合同确认。张鹏(2010)阐述了对我国碳减排量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他指出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简称CeRs,应该称之为碳减排量,他认为碳减排量满足存货的确认条件,可以作为存货进行会计处理。王艳、李亚培(2008)认为碳排放权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是进行短期交易。彭敏(2010)指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环境不成熟,金融市场不晚上,暂时不能确认企业金融资产,应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邹武平(2010)认为企业的碳排放限额超过标准,职能通过交易市场从其他企业购买,可以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2.3国内外研究评价

国内外关于低碳会计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碳排放交易权的确认类型上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局限:一是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企业的低碳经济的研究,二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不足,三是没有系统的阐述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与方法。笔者就以上问题在农业领域的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3.1.1基本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会计是服务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其最基本的目标。刺激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动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不能以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来追求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积极配置农业环保设备,引进或研究农业低碳技术,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走农业低碳发展道路。

3.1.2具体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披露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俄日农业企业经营及其投资决策提供方向和指导,披露农业企业的碳资产和碳负债流入流出情况、农业企业低碳资源的使用与分布情况、碳资源总额、投资管理与盈利情况、低碳资源所能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碳支出总额及具体使用情况、农业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情况。

3.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意义

3.2.1理论意义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是低碳会计在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理论检验与总结,使得会计信息在农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得到了积淀和完善;二是促进农业企业掌握低碳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扎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完整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三是扩充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低碳会计作为新的学科将推动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披露制度将导入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3.2.2实践意义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包括政府部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农业企业周边的群众和社会团体、银行或者保险等金融机构等。二是可以更加促使农业企业依靠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保证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农业企业的综合效益。三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低碳发展模式,避免引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发展项目,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科学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改变片面依据GDp进行核算和评价的模式,推动绿色GDp的施行,适应低碳经济和科学核算的要求。

3.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3.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是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的重要方面,也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正中下怀。

3.3.2经济外部性理论

所谓的经济外部性理论是指农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经济主体,它的行为对周围人的福利会产生一定的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影响,当经济主体的私人行为带来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就称之为正外部性;反之,称之为负外部性。传统会计无法反应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因此,能够反应社会效应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便呼之欲出。

3.3.3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相关人总能掌握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他们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使之自身利益最大化;反之则不利。而低碳经济背景下,处于不利一方正是政府、民众和社会其他机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能够很好的弥补信息不对称缺陷,可以让他们很好的掌握市场信息,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

3.4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原则

3.4.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应当满足以下两点质量要求:一是信息相关性。农业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必须与农业企业与低碳会计相关,必须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必须与企业的决策相关,不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也不能是过时的信息,更不能是无用的信息。二是信息客观性。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没有隐瞒客观存在的信息差异,所披露的信息不能是忽视实际变化的信息,更不能是虚假的、杜撰的,必须是真实的与客观相吻合的信息。

3.4.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掌握一定的度,应当遵守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低碳农业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将碳资产、碳负债、碳收益和碳成本等货币计量的和非货币性的信息,必须全面披露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二是成本效益原则。低碳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信息披露必须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碳信息披露成本与效益必须在可控范围内,以最少成本换取最高效益。三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碳信息披露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积极主动,对于积极披露的农业企业政府应当鼓励;对于不配合甚至的抵制的,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披露方式。

3.5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3.5.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和碳损益,下面详述之:

农业企业碳资产。所谓的农业企业碳资产是指农业企业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农业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低碳资源。农业企业碳资产包括碳资产存货、固定那个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低碳存货是指农业企业为了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需要消耗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的低碳包装物、低碳管理部门的耗用材料等。低碳设备是指农业企业为节能减排所使用的设备。无形资产是指低碳技术,农业企业为节能减排研发或者引进的低碳技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碳排放权;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低碳耗费。以上都是农业企业必须进行披露的碳资产信息。

农业企业碳负债。所谓农业企业碳负债是指当农业企业承担生态坏境破坏费用或者支付生态环境补偿费、购买低碳排放指标等行为或产生支付业务,形成农业企业碳负债。碳负债主要包括三种:一是长期借款,也就是长期低碳借款,指企业从银行取得的用于引进碳减排设备或者技术的贷款。二是应交税费,包括应交碳罚款和应交碳税,指应交未交的碳排放罚款和碳排放税。三是预计负债—碳预计负债,指由于碳排放问题未来给农业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务。

农业企业碳权益。农业企业碳权益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实收资本—低碳资本,指农业企业投资者投入到企业当中用于低碳经营的资本;二是资本公积—低碳基金,指环保机构拨付的低碳基金、国家财政拨付的专用于碳减排的基金;三是盈余公积—低碳盈余公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低碳基金;四是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指农业企业未作分配的碳利润。

农业企业碳损益。农业企业碳损益信息披露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碳收益,包括两种,一是补贴收入—碳补贴,指政府给予的碳补贴;二是营业外收入,有碳排放出售利得,也就是农业企业出售碳排放权获得的收益,有其他碳收益,如国家颁发的低碳贡献奖、政府发放的环保补助、税收减免收益等;第二类是碳费用,包括两种:一是碳管理费用,指政府征收的碳税,低碳设备的折旧、低碳技术和低碳耗费的摊销,企业日常用于低碳维护的费用;二是营业外支出—低碳罚款支出,指农业企业碳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罚款支出。第三类是碳利润,也就是碳收支净额,指农业企业碳收益和扣除碳费用的净额。

3.5.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传播,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农业企业传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并且单列低碳科目。农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单独的低碳项目,反映碳资产和碳负债;在年底的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低碳项目,反映碳支出和碳收益;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碳项目,列示碳支出明细。

(2)编制农业企业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报告。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传统会计报表的附表或者补充报表,编制单独的碳资产负债表、碳会计利润表和碳会计现金流量表,编制单独的碳会计报告,将所有碳会计的信息在一份单独的报告中单独披露。

(3)编制农业企业低碳报告书。农业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非定量的、非指标化的,比如地碳绩效信息等是无法通过碳会计报表或者报告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必须同时使用多种形式,如表格、文字、图形等编制低碳报告书来进行全面详细的披露。

(4)农业企业的其他披露方式。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公司简介、公司章程、企业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公告书、企业业务数据摘要以及董事会报告、董事或者经理的业务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对农业企业与低碳相关的问题进行披露与说明。

4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4.1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处于缓慢起步阶段,因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基本理论以及低碳会计理论与国际理论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在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方面还不太完善,开始推行低碳经济的企业并没有一套可以遵守完整的理论,尤其农业企业还难以参照规范的理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2)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的制定滞后,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体系仍然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对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的研究很少甚至是刚刚起步,因此,相关法规制度还处于不完善和缺失的状态,导致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不能按章办事。

(3)农业企业缺乏专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人才,或者人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需求。低碳会计目前属于一个边缘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涉及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多门知识,了解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才能满足需求。

5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措施研究

针对目前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国家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法规等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1)开展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工作。必须突破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障碍,会计理论界应该加强对低碳会计这门新型学科的实证研究,解决低碳会计计量和成本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带加大支持力度,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研究,促进低碳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2)完善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农业企业是国家第一产业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对农业企业的管理,在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更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3)培养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农业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农学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掌握经济、管理、税收、生态、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复合型会计人员,高校应当加强培养,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会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为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服务,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

6结论

节能减排现己成为国际潮流,农业企业也不例外,国家应当尽早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学术界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加强对低碳农业所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中国外资.2011(07).

[2]蒋晓改,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辽宁经济,2010(3).

[3]李晨晨,不同市场成熟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10(12).

[4]anitaengels.theeuropeanemissionstradingSchexne:anexploratorystudyofhowcompanieslearntoaccountforcarb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dety.2009,18(34).

[5]周志方,肖序,低碳经济下企业谈会计体系构建[Z].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9

一、新型农村经济概述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是非比寻常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于我国有着6.7亿农村人口的特殊国情,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既保证城镇化的正常推进,又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必然要寻求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新型农村经济提出的主要背景。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的发展方针。它完全不同于以前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发展形式,而是对农村发展形式进行了完全的创新,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具活力与竞争力[1]。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困扰农民多年的“三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结构,为二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农村经济长期远远落后于城市,致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但是,城镇化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这一落后局面,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对缩小差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村转化为新型农村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2、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的提出创造了必要条件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改革放开30多年的进程中,城镇化的程度一直在加深,相应的它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态,为新型农村经济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生产力的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次,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和生产机械的先进化、集中化,都是新型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城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为新型农村经济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村变革中继续发展,但是由于组织问题等因素的不健全,导致发展前景堪忧。新型农村经济概念刚刚提出,还未能在社会上得到完全普及,而且,经济组织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发展较艰难。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问题,在分配和积累、利益和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国家支持,多数农民对新型的农村经济信心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经济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工作粗放松散

由于我国的新型农村经济起步较晚,国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其组织结构多是由国家发起建立起来的,在农村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运行、管理上的问题和缺陷。首先,由于多数农民缺乏鲜明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很多经济组织并未在相应的部门登记注册,导致许多管理组织不能取得合法地位。其二,管理体制不够先进,民主性也不够强。很多组织内部的管理者都是政府任命或自封的,没有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其决策很难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2]。况且,由于组织建立的仓促性,许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没有跟着完善起来,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健康发展。

3、发展条件落后,导致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由长期的社会发展实践可知,一个组织机构的组织发展能力是和其发展前景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新型农村经济来说,其外部发展条件极其恶劣,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外部发展条件恶劣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对新型农村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看到了其发展的缺陷,而忽略了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够完善,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是新型农村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扶持,但是正是由于新型农村经济缺少这种有力的扶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四、促进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创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

传统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将其与新型的农村经济相结合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少不了市场、企业和农民间的紧密联系,但是新型的农村经济要大胆开创更多形式的经营模式,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都可进行尝试,如与中介组织、各种龙头领导组织等合作。还要合理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经营模式,以实现新型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经济是面向全体农村、以期能改善农民现状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征询农民的建议,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另外,还应该聘请农业经济专家,对这种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产业的发展实施专业的指导,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民的主体作用下能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机构

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制止,才能促进其全新发展。所以,不仅要健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组织机构,还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改变其单一的管理职能,结合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彻底完善其组织机构,发挥对其的领导管理职能[3]。而且,还要健全与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其管理工作有明确的依据,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篇10

摘要在探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然后,分别从会计目标的拓展、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及计量方法的综合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企业会计核算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革,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向“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经营模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封闭的资源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时期,农业企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需要适当的予以变革。

一、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循环经济在经济领域的逐步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得到迅速的加大,使得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有所降低,但是所谓的“绿色壁垒”则显示出不断增强的趋势。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口商品时,不但要求最终的产品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还对产品从原材料、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可回收性等产品的全周期都提出了对应的环保要求,对我国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外贸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自然利用效率偏低,在资源产出率、利用率、综合利用程度以及资源回收等方面都极为欠缺,使得农业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障碍。

二、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1.企业受托责任增加,会计目标得以拓展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受托责任从传统的经济领域开始往自然资源领域、环境领域拓展,导致农业企业的会计目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得到了延伸。在具体的业务方面,表现为不但需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经营成果、现金流等信息,同时还要提供自然资源减量程度、资源再利用以及资源再循环等产品前期过程的财务信息。而且信息的使用者不但涉及到传统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时还包括国内外的环保组织、社会监督机构等。

2.企业核算内容增加,核算难度增加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体现出所谓的“3R”特征。也就是自然资源与废弃物材料的减量化(reduce)、投入的资源与排放废弃物的重复利用(reuse)、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recycle)。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往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通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资源进行多次循环利用成为了我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建设模式,形成以资源整体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企业经济、资源整体循环的发展变化。同时,农业企业经营过程中还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备的建设,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保证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业之间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品种标准化为基本目标,通过质量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原料的采购,直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换率,促进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使得生态农业生产链得以延长和拓展。而当前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不足以应付农业企业所涉及到的上述工作内容,对应的核算体系还没有形成,增加了农业企业核算的难度。

3.导致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拓展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具有经济和物质的封闭流动特点,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表现出的目标不再只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信息,在将环境信息纳入到会计报告中的同时,还需要分析环境信息给企业所经营项目造成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环境信息实现企业效益增加的方式等进行分析。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最低。基于此,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目标应该是以环境信息的分析与披露,以提高企业资源循环程度和利用效率为目标的信息总结。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

1.合理拓展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和强化,企业必须在考虑并达成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企业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提高。在设计到企业会计主体内容的设计式,必须充分的考虑到不同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努力在其中需求一种代与代之间公平合理发展的方式,为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理想的自然资源存量。因此,农业企业在设定会计目标时应该对会计核算目标予以适当拓展,不但需要向投资者。债券人以及政府管理机构等提供对应包括环境信息在内的会计信息,同时还需要向环境利益相关者提供循环经济受托责任的设计模式等相关信息。这就要求现代农业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针对资源减量化与环境保护所引发的会计事项进行计量,对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全面的衡量。

2.适当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应该负责对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的责任,以确定循环经济下农业企业会计的相关要素。这包括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对象、核算因素等,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对包括企业经济资产、负债、环境资产、利润等在内的所有内容。在农业企业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绿色固定资产、环境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纳入到核算内容当中;在负债核素中将环境负债项目纳入其中,增加对应的账户支付企业需要缴纳的污染治理费用;在资产所有权益分析中添加环境资本核算科目;在企业的收入核算过程中不但要对经济收入进行核算,还需要对环境资源、自然资源等环境收入进行核算;费用核算过程中需要增加环境保护支出、资源成本支出以及废弃物回收支出等几项内容,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当中。

3.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环境保护工作及其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因此需要在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完善。这可以以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为基础,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分析书等分析由于环境资源问题给企业财务及经营带来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以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单独披露。

通过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进一步说明由于农业环境资源问题而导致农业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等发生对应的变化。因此,在农业企业的会计报表中适当增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同时采取单独披露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关的目标。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报表附注中明确列出循环经济会计政策下的相关信息;编制详尽的资源环境责任报告,形成对应的会计报告,该报告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以补充的形式附于环境会计报告之后。在该报告中,应该对农业企业的资源耗费、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状况、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获得的环境效益,带来的社会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等,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核实,保证其给利益相关方带来影响的真实性。

4.合理丰富会计计量方法

随着循环经济会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会计计量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与计量的需要。因此,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之下的企业资产、负债、费用、收入以及企业利润的计量等都应该通过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计量方式,对环境统计量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废物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在循环经济背景之下,现代的农业企业会计计量能够通过将计量方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向计量与定量计量。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计算与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所有的会计信息接受者、使用者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刻的掌握,尤其是对企业的环境工作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货币计量作为企业财务会计高你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假设,因此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理论应该将非货币信息转化成为量化的货币信息,以此方法作为循环会计计量方式的重要途径,综合采用诸如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以及价值评估法等方法,对会计计量方法的多重性进行完善。

结语: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实施是将来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探讨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同时,探讨了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之后,分别从会计目标的拓展、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及计量方法的综合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策略。为农业企业逐步向绿色、高效、可循环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