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茶文化市场分析十篇茶文化市场分析十篇

茶文化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9:03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1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4ps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38-02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历史遗产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贸合作之路和创新未来之路,是发展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建设中国茶叶强国,推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有利途径。陕西茶叶曾踏上这条丝绸之路风光过,曾引领饮茶新潮流、纳贡朝廷荣耀过。而今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北五省区中唯一的产茶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和重要承载区,理应继续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重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契机,抓住历史的机遇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追赶超越,重塑辉煌。因此,随着我国农业部取消茶叶农业税,将茶叶列为优势农产品九大产业之一,国家实施茶叶重点种植区域发展规划。陕南茶^也被列为长江中上游出口绿茶重点发展区域,陕西茶叶贸易已然成为陕西践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必然内容之一,省市政府必须给予重视,给予政策上的导向和大力的支持。陕西茶叶种植户和陕西茶叶产销企业亦应给予重视,提高陕西茶叶种植、加工、研发技术,加强陕西茶叶市场监管,将陕西茶叶品牌做大做强,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陕西茶叶生产贸易概况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在中国茶叶市场上甚至世界市场上响当当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陕西茶叶让很多人感觉陌生。陕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清香独到,茶文化历史厚重,茶叶品种多样,尤其是午子仙毫、紫阳毛尖、汉水银梭、秦巴雾毫、三里垭毛尖、紫阳富硒茶、宁强雀舌、定军茗眉、商南泉茗,以及陕南最多的“陕青”、“八仙茶”。富含芳香油素、单宁、维生素质量不错的陕西茶叶,由于其产量低、市场营销推广不到位而在全国名声不响、世界不知。

(一)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陕南茶由于地势高、含微量元素丰富,是绿茶中的精品。但是陕茶的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并不如意,除少量销往北上广等城市,大多数陕西茶叶在本地或西北销售。虽然历史上的紫阳的“陕青茶”曾占领陕西以及整个西北市场,但如今已经辉煌不再,对于陕南茶的报道已经屈指可数。

(二)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陕西茶叶作为陕西第五大支柱产业,作为陕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但从陕西省的茶叶生产贸易中,我们看到陕西茶叶生产贸易主要有以下问题。

1.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有待标准化

陕西茶叶生产主要在陕南一带,经济基础状况较差,茶叶的种植、采集、加工贸易科技含量较低,仍然存在着种植机具、管理模式、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这样陕西茶叶难以形成产业凝聚力,也难以抵制国内以及国际竞争。陕西部分种植茶叶地区,大量使用防虫害农药除虫是非科学的。而生态茶园是保证茶叶纯天然、高品质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做大做强陕西茶叶品牌的根本载体,可有效促进陕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规模有待做大,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品牌战略实施不足是阻碍陕西茶叶生产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品牌过多,单个品牌规模较小。陕西茶叶大约有一百种,各县甚至乡镇竞相开发自己的品牌,品牌过多,规模较小。目前陕西尤其在陕南有很多中小型茶企,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家庭或家族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茶企,这样在国家以及国际竞争中力量较小,不利于陕西茶叶做大做强,走出陕西,走出全国,重造陕西茶叶辉煌。

3.茶叶市场监管力度不强,茶产品鱼龙混杂

行业经营混乱,管理有待标准化。在茶叶贸易时,由于经营分散,没有龙头产业,市场导向不力,政府难以规范茶叶市场。如前所述,目前陕西茶叶企业中充斥了大量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的中小型茶企,他们要么为了生存、要么更多盈利,在茶产品生产环节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甚至在贸易过程中出现乱贴品牌标签现象。这样,在缺乏强有力的规范化市场监管情形下,必然极大扰乱茶叶市场秩序,也给陕西茶叶口碑造成了极大损伤,陕西茶叶也很难适应这样无序的市场竞争。

4.茶产品形式单调,新品种研发滞后

受传统陈旧保守的饮食习惯思想影响,目前我国生产的茶产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需要用热水冲泡的茶汤饮品,陕茶也不例外。毫无疑问,伴随着当代人快节奏与时尚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单一单调的茶饮品难以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便捷式需求,尤其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研发出茶饮料、茶多酚、茶酒、茶粉、低咖啡因茶等多品种含茶产品及其附属产品后,我国的传统茶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也必然迫使我国各茶产品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创新茶产品。陕茶也不能滞后于这一思想转变和技术变革。

5.陕茶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仍有待努力

据了解,虽然陕西目前有很多茶企,但能够走出国门,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茶企和茶产品种品牌却很少,其涉足的国际市场范围也局限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少数国家。大部分茶企尚未走向海外市场,陕茶在国际茶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仍有待提高。

二、提升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思路及建议分析

尽管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我们可以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发挥政府功能,把分散的茶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改造,形成品牌。加大科技投入,使陕西茶叶的生产、采集、加工、贸易形成规模化,培育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走向全国,冲向世界。有陕西大巴山的天然优势,陕西茶叶一定走出全新的生产贸易之路,避免陕茶的优而不名的尴尬境界。

(一)推进陕茶产业生态茶园基地标准化建设

陕西茶叶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在国内国际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推进生态茶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并做好茶园生产经营者创新技术培训工作。这就需要省市政府加大对陕茶相关企业的科技、资金及政策支持,在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遵循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合理规划生态茶园选址、建设和监管工作,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保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鼓励引导茶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茶产品开发,绿色的有机茶是走向国际、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完善整个茶叶的生产化链条,提升陕西茶叶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二)结合现代人消费观念,创新茶产品种

想要提升陕西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国内以及国际茶叶的需求种类进行分析,及时调节茶叶供给结构。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茶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各茶企转变思想,在传统茶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快节奏、喜时尚的消费观念,通过技术创新,从科技入手,以健康的视角挖掘茶叶中蕴含的各种营养成分,研发出诸如茶多酚、茶粉等更多类型的新型茶提取物产品,满足时下消费者多样化、便捷化的生活需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针对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进行不同的图案设计,在外包装上吸引人的眼球,实现市场份额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研发出多花色品种的多样茶叶类别。如:保健茶、富锌茶、富硒茶、茶多酚等,来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

(三)加强市场监管,扶持优质品牌建设,培育龙头茶企

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重视品牌文化。针对诸多中小型茶企产品涌入市场,尤其是诸多假冒伪劣、投机钻营茶企的坑蒙欺诈行为,政府的有关市场管理机关应加大对茶企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对违法企业的惩处管理,筛选出一批生产经营规范、产品质量优良、诚信守法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加强优质品牌建设,陕西茶叶要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出代表陕西茶叶的龙头茶叶。有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做大做强。同时政府牵头结合本省的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策划出适合自己的系统化、层层跟进的营销策略,通过统筹部署,大力宣传,扩大陕西茶叶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四)弘扬陕茶文化,创新陕茶营销思路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这也正是国人将饮茶成为“国饮”、将饮茶视为雅趣的根本原因。因此,想要提升陕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要不断提升陕茶产品的质量这一影响因素外,还应充分挖掘陕茶的历史文化优势,陕茶产品与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如开设茶馆,表演茶艺,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建设茶叶观光园等。在进行陕茶产品营销时,更多地结合陕西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和厚重的饮茶文化,增加陕茶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陕茶产品的文化品牌效应。陕茶也可以在政府的推动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以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

结语

陕西茶叶一直是陕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做大做强对陕西省经济的腾飞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认清陕西茶叶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政府牵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监督管理,创新营销思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就一定能够提升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龙新.国内外茶饮料生产技术现状[J].饮料工业,2014,(1).

[2]堂恒.茶叶贸易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陈义吉.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福建茶叶,2016,(7).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性别;年龄;收入;消费行为;茶叶;营销策略;信阳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18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其健康、绿色、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地,是河南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要产茶区之一。因产茶而饮茶、知茶、爱茶,信阳更是茶叶产品的重要消费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茶叶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影响消费者购买茶叶决策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从性别、年龄、收入等方面来研究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行为,将对茶叶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开展差异化经营产生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茶叶经营者提供现实参考。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费者性别、年龄、收入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调查的内容包括消费者日常饮茶习惯、饮茶种类、购茶频率、购茶目的、购茶渠道等消费行为。

1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以信阳市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并且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0%。

2.1.1饮茶种类

茶叶消费的区域性很强。信阳是绿茶的主产区,茶文化氛围浓厚,品茶已经成为大多数信阳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消费者平时饮茶种类绿茶占比重最大。绿茶性寒,能够生津止渴、祛火,是提神清热的最佳饮品。男性消费者主要品饮绿茶,其次是乌龙茶。女性消费者平时喜欢品饮绿茶的占比重46.94%,其次为红茶、花茶,均占比重14.29%。红茶性温,花茶美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

由图2可以看出,男性消费者购买茶叶原因主要是自己饮用与送礼,两者占比近50%,单位购买占比重为13.19%。女性消费者购茶原因为自己饮用,占比重75.11%,其次为送礼,占比重为4.89%。茶叶作为礼品,能满足各种层次的健康礼品要求。茶由饮品提升为礼品,正在逐步成为人们送礼的重要选择。

图2性别与购茶目的2.1.3茶叶信息获取途径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消费者获取茶叶产品信息的途径没有显著差别,主要依靠亲朋推荐。在当前茶叶交易信用比较低,消费者辨别茶叶的技能缺失,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容易受到伤害和欺骗。另外,受中国茶行业良莠不齐、茶叶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消费者选购茶叶的知识和辨识技巧缺乏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亲朋好友的推荐。

2.2.1饮茶频率

饮茶频率与消费者的年龄、饮茶习惯直接相关,并且受当地茶文化的影响。由图4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人群多为习惯性饮茶人群,没有饮茶的消费者仅占7%,这可能与信阳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因处于茶区,本地消费者大多从小就饮茶。在饮茶的人群中,“每天一次”的饮茶频率大多集中于36岁以上人群,其中46岁以上的消费者饮茶频率最高,占526%,这与中老年群体相对稳定和固化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每周几次”的饮茶频率各年龄段差异较小;“每月几次”的饮茶频率多集中于35岁以下人群,这说明茶区的年轻消费者正逐步养成饮茶习惯,饮茶已经逐步转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由图5可看出,不同年龄消费者饮茶原因有所不同。18-2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会客会友,占比重为29.6%,其次为健康美容、休闲。26-3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提神解渴,占比重为37%,其次为会客会友,占比重为30%。36-4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会客会友,其次为提神解渴。46岁以上消费者饮茶原因为提神解渴。

图5年龄与饮茶原因消费者饮茶原因大多集中在提神解渴、会客会友。茶作为国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提神解渴。随着消费者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茶叶作为会客会友的最佳饮品。

2.2.3购茶渠道

由图6看,消费者购买茶叶地点主要集中在茶叶专卖店、农户。这是由于大部分的消费者缺乏基本茶叶知识和辨识技能,无法准确的辨别茶叶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而茶叶专卖店和茶农的茶叶产品相对有保证。在茶叶专卖店、农户这些专业性销售茶叶的地方选购茶叶,消费者可以事先品尝不同价位、口感、色泽的茶叶,选择的空间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专业的茶店茶叶供应数量较多,销售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市场信息也比较完全、透明,消费者可以与茶叶销售商进行讨价还价,最终选购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和价格的茶叶。然而在商场、超市里面选购茶叶时,各种品牌、档次、规格的茶叶已经固定包装而且明码标价,不可能完全让消费者事先品尝斟酌。

3收入与茶叶消费

2.3.1购茶价格

从图7数据来看,信阳茶叶市场以101~300元/斤、301~500元/斤为主流市场,信阳茶叶市场还属于中低端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月收入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格。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的消费者,购买801元/斤以上茶叶为零;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无购买100元/斤以下的茶叶。由此看出,对于茶叶这种嗜好品,消费者收入越高,购买茶叶的价格也就相对高些。

由图8可明显看出,口感是不同收入消费者考虑最多的因素。茶叶作为饮品,首先考虑的就是口感,尤其是针对绿茶产区的消费群体。由于茶行业的地域性极强,长期存在着“有名茶无名品”的现象,而且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亲朋好友的介绍认知茶叶产品或者茶叶企业。但是这种认知了解的方式,使得茶企的知名度比较低,即使在同一茶产区也很难说出知名茶企。对品牌因素进行分析,月收入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重比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较高,但品牌总体比重较低。对于价格因素进行分析,月收入4000~5000元与5000元以上的占比例较低,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占比重较高。可以看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价格因素影响较小。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男性消费者饮茶种类的选择相对集中单一、女性更加分散多元;而在购茶原因选择上,男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宽、女性较窄;购茶过程中,亲朋推荐因素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网络知识、专家推荐与广告宣传因素对女性购买决策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2)36岁以上消费者饮茶频率显著高于36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保持每周几次以上的饮茶频率;消费者饮茶原因大多集中在提神解渴、会客会友,但18-25岁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休闲与生活品位象征的功能选择上显著高于中老年消费者;35岁以下消费者购茶渠道首选专卖店、36岁以上消费者首选农户,对商场超市与网购渠道的选择上35岁以下消费者显著高于中老年消费者。(3)消费者选购茶叶的价格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中等收入消费群体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主力,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购茶过程中,口感是消费者购茶时主要考虑因素,但高收入消费者对茶叶口感、品牌与包装因素的关注度高于低收入者。4营销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茶叶行业生产经营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茶叶行业、企业方面,加强茶叶知识的普及力度,尤其是茶叶加工知识、品质辨别知识、冲泡知识、健康保健功能知识的普及推广,提升消费者对茶叶的了解度,引导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养成科学饮茶、健康饮茶的习惯。

第二,茶叶企业需重点关注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茶叶产品时尚、休闲、娱乐功能的需求,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茶文化与日俱增的精神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茶叶产品与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茶叶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细分消费群体,进行市场定位,采取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收入的消费群体,制定适宜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四,重点选择茶叶产品的口碑传播和公共信息渠道,提高宣传的公益性、休闲性、权威性、文化性,尽量减少信息传播的商业氛围;同时,重视忠诚顾客的培育,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美誉度来扩大口碑传播效应。

第五,采取体验式营销方式,通过提高实际参与感,引导消费者饮茶、买茶。如渠道方面,选择专卖店和茶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消费者参与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等活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网购渠道的宣传、开拓力度,重点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与信任度,助推茶叶电子商务,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富桥,姜爱芹.消费者产品知识、知识获取渠道与消费行为―基于杭州市1803份居民茶叶消费的调研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5257.

[2]李佳,李楠等.农村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276.

[3]赵越,韩燕.北京高校羊绒制品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北京8所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3,(3):189190.

[4]张静,周跃斌.湖南黑茶消费市场调查分析[J].茶叶通讯,2013,40(1):3739.

[5]赵仕红.品牌农产品消费意愿及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基于南京市的调查[J].企业经济,2013,(6):8487.

[6]蓝婷,屠幼英.在杭大学生对茶及茶产品的消费与剖析[J].中国茶叶加工,2008,(1):1316.

[7]刘佳佳,李道和等.消费者茶叶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9):98102.

[8]管曦,杨江帆等.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茶叶科学,2011,(6):546551.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湖南茶叶出口;技术性贸易;对策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茶叶出口贸易也不断发展,素有“江南茶乡”之美称的湖南省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从而其茶叶出口成为我国茶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大众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陆续颁布的新的茶叶进口标准以及实施的更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茶叶出口国外市场。

一、湖南省茶叶生产与贸易现状

(一)湖南茶产业的概况及主要出口市场

1.湖南茶产业的概况

在茶产业规模方面,1999年时,全省有茶园93.33万亩,茶叶产量5.4万吨;到2012年初,全省茶园面积已达到158万亩,茶叶产量13万吨,出口茶叶4.2万吨,创汇突破1亿美元,茶行业总产值达400多亿元,由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至全国第二位。

在茶产业品质方面,湖南省造就以名优绿茶、黑茶、茉莉花茶为主,红茶、茶叶提取物等为辅的多茶类发展格局,主要归功于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优势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目前,茶园良种率不断提高,全省茶园良种率已达45%。

2.湖南茶产业主要出口市场

根据中国茶网湖南站讯:瞄准茶叶国际市场,是湖南茶叶寻求突破的重要一步。到2012年底,据省茶业协会统计,全省茶叶总产量达15万吨,同比增长2.5%;茶叶出口4.5万吨,同比增长11%。湖南省茶叶出口达到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茶业综合年产值已达450亿元。由以上统计资料可知,湖南茶叶取得的成绩依然如此傲人,而在国内茶叶产业低靡的情况下,湘茶能获得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是茶叶行业依靠科技、文化以及品牌,实现了湘茶的大量出口,并使得全行业连续6年赢利。

湖南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盟、东南亚、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地,其中俄罗斯是国际市场上茶叶净出口排名第一位的国家,也是对湖南省茶叶进口需求较大的国家;其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二)湖南茶叶出口存在的质量和市场问题

1.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检验越来越严,而湖南省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大省,茶叶质量也逐渐提高,但是在农残问题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农药安全用药技术普及存在盲点。部分茶区因为茶农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仍然存在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的现象,这个问题变得特别严重是在主要茶叶进口国陆续颁布各种茶产品的质量检验、检疫规定和法令,提高茶叶的入境门槛后。再者农残检测能力与检测标准和国际检测标准差距太大,目前国内茶叶农残的检测能力以及检测效率远远不如欧盟的检测机构,茶叶中允许的最高农药残留量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要求的标准差距甚远,虽然省内大部分茶叶都符合国内的要求,但有些茶叶不符合欧盟的要求。从而,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要想在国际市场上长时间的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控制茶叶的药物残留问题,保证茶叶的卫生和质量。

2.市场问题

湖南省茶叶出口主要靠较低的价格来取得竞争优势,但由于茶叶品质的问题,缺乏安全保障,从而导致在国际茶叶市场份额低。

近十年来,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美国是国际市场茶叶净出口排名前四位的国家。湖南省除了只对茶叶需求量大的俄罗斯出口数量较大外,对其排名后三位的国家出口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湖南省茶叶出口不能形成出口规模。我国是欧盟绿茶最大的供应国,自然湖南省茶叶也就少不了出口欧盟市场,但自2000年7月欧盟实施新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后,欧盟多次提高茶叶农药残限量检测标准,湖南省茶叶对欧盟出口就明显减少;2002年,日本通过采取类似原产地保护的措施,提高并扩大日本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及检验种类,使得湖南省茶叶对日出口受到严重阻碍。另外,湖南出口茶业不仅品种集中,市场流向集中,还时刻备受国际市场的突变。从以上可以得知,湖南省茶叶在主要国际茶叶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二、湖南省茶叶出口遭遇tBt原因分析

第一,湖南省茶叶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落后,与国际标准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茶叶产品的标准服务体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不协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而且茶农文化程度以及思想意识较落后,茶行业标准信息的宣传不到位以及其的渠道不畅通等因素,极大的影响了湖南省茶行业标准的实施,又加上受高度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湖南省茶叶标准在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极大的影响了湖南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并且,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比例也偏低。

第二,茶叶产品缺乏协调和统一,行业协会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湖南省诸多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导致茶叶产品的品种、质量不能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湖南省茶叶产品屡屡受制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因缺乏茶叶产品的协调和统一,往往容易造成茶叶产品质量缺乏保障性,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数量与次数,使得湖南省茶叶茶品的农残量超标。再者行业协会没有发挥自身有效的作用,尤其是目前一些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大多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预警少,服务工作少。

第三,发达国家的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使湖南省茶产品出口频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众所周知,我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劳动密集性农产品能够大量的进入国际市场。一些发达国家怕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挤占国际市场份额,于是纷纷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为由行贸易保护之实,举起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大棒,使得我国出口茶叶产品频频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湖南省作为我国茶叶产品出口的一个大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影响。

第四,湖南省茶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大了出口的风险。美国、欧盟、日本这三大经济实体是tBt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湖南省茶叶出口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这三大经济实体为了提高茶叶产品的进口门槛,通过依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经济优势,不断设置新的更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而湖南省茶叶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这三大市场,使得茶叶出口面临巨大的风险。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法律和标准化体系,实施茶叶的出口促进政策

我国在农产品和食品行业方面,长期以来,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低、效益差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要使一项事业发展的迅速,若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标准化体系制度是不可取的。作为具有至高无上,无与伦比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政府,其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等等,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制度框架,而且具有信号传递机制的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不仅能够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而且还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与此同时,应加大对湖南茶叶出口企业的咨询网建设,设立有关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从而促进湖南茶叶的出口。

(二)建立和健全针对茶叶出口主要对象国的预警体系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湖南省茶叶出口存在负面影响,此影响主要来自农残标准的数量,因此需要增设茶叶中污染物残留限量的标准,从而,政府非常有必要设置更多的农残限制项数,以促进茶叶的出口。再者政府还应该对tBt制定情报跟踪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建立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体系,更好的使出口茶叶适应进口国的需求。

(三)积极在国际上传播中国茶文化

茶叶的档次对西方国家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就好比面包的档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茶文化的价值没有被西方国家消费者认知,所以行业协会应该立足于国际市场,站在国际市场的角度,以全球的视野,客观分析我国茶产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产品结构、技术标准和供求关系等情况,以充分突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价值,从而改变茶叶在西方国家消费者心里的档次感,使看起来属于原料型初级产品的茶叶面貌得以转变,提高其文化附加值以促进其出口。

(四)加强信息收集,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我国,行业协会虽与企业有一定关联,但其中心任务是服务企业发展,就如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一样,而不是像企业一样营利,所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了很好的交通枢纽作用。由于行业协会又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在湖南茶叶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将信息及时送达企业,再由企业把相关情况汇报给政府部门,从而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建议。

(五)提高茶叶品质,推进品牌建设

湖南出口的茶叶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是一种低档消费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茶叶的品质问题。虽然我国茶叶品种丰富,有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名茶品种,但无品牌,产品的质量从而得不到保障,造成出口受阻。品牌是一种产品的源泉,是产业发展维持长久的顶梁柱。对于茶叶来说,树立知名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出口企业首先应该从原辅材料的质量入手,确保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再者是树立知名品牌,在树立知名品牌的过程中,要在注重品牌建设的基础上,扩大品牌宣传,维护品牌信誉,从而达到扩大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的效果。

(六)实现茶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

影响湖南茶叶质量的重要原因是茶叶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的组织格局以及出口过于集中,因此,一方面,应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依靠龙头企业的力量,集中分散在农户手中的零星茶园,形成规模经营,实现茶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分散茶叶出口流向,改进茶叶的出口策略,改变茶叶出口集中的格局,积极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同时,还应该实施茶叶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茶叶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的市场压力,这样有利于减少湖南省茶叶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友富.世界性经济危机条件下促进出口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国际贸易,2009.

[2]古进.浅论技术性贸易壁垒[J].法制与社会,2011(3):39.

[3]张喜梅,杨臣.关于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

[4]周锦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5]周娟.tB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6]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

[7]王玉屏.湖南茶叶出口技术壁垒分析[J].国际经贸,2007.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信阳毛尖;钻石模型;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24-03-1

信阳毛尖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理论――钻石模型对信阳毛尖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为提升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提供合理化建议。

1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分析的理论依据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从产业层面系统阐述了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套高价值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某一特定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由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组成,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同业竞争;机遇和政府。六个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发展的竞争环境,这些关联的因素构成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模型――钻石模型。

2基于钻石模型的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分析

2.1生产要素

2.1.1初级要素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区之间,东邻沿海,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城市。适宜的温度、光照、雨水、空气、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为信阳市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2高级要素河南省各级科研部门,围绕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先后进行了建设优质茶园、茶业机械化、良种繁育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2.2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对绿茶的需求量保持强劲的增长。绿茶因具有降脂减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抗衰老等神奇功效,被誉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据调查,2007年起,我国绿茶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比重达70%,需求涨势强劲。东南部产茶区和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人均茶叶消费量更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达1.0公斤。其他地区如辽宁、山东等地对茶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2.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2.3.1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信阳市政府为扶植茶叶产业,以“车云、天云、连云、集云、云雾”五山之名,组建了“五云茶业公司”。目前,信阳毛尖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3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这些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有效提高了信阳毛尖的影响力。

2.3.2便利的交通条件信阳市与合肥、西安、武汉、郑州等大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千米左右,位于枢纽位置。境内有三条部级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公路总里程达7660千米,公路密度40.5千米/百平方千米。三条部级高速公路,106、107、312三条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得信阳毛尖运输极为通畅。

2.4竞争力和竞争对手分析

一方面,信阳毛尖产量逐年增加,但占全国茶叶产量比重不足3%。产量仍是弱势。另一方面,信阳毛尖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市场上绿茶主要有信阳毛尖、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黄山毛尖、白沙绿等,其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是信阳毛尖最大的竞争对手,约占50%的市场份额。

2.5政府对信阳毛尖的支持给信阳毛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信阳市政府为引导茶叶经济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茶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大了投资力度。

3提升信阳毛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3.1提高无性系种苗比例

建立茶树新品种繁育中心,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茶树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从中选育优质且易存活品种,因地制宜种植,使茶产业效益最大化。提高无性系种苗比例,以提高茶叶产量和机械化程度。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茶农种茶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技术支持,保证茶农的经济收入。

3.2规范商标和包装

政府需制定严格的规范,控制信阳毛尖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使用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在包装上设置防伪标识,便于消费者查询真伪,保证流入市场的信阳毛尖质量,取得消费者信任,提高信阳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3.3改善信阳毛尖的营销策略

第一,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将市场进行细分。第二,丰富一年一度的“信阳市茶文化节”活动内容,并通过茶叶博览会、促销等渠道,提高信阳毛尖的知名度。第三,规范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制定统一的加工标准和质量分级标准。

3.4弥补产业主体的不足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6

有报道说中国“七万个茶企产值不敌一个立顿”,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很多茶叶界专家和经济专家在各种场合都说过类似的话,各种主流媒体都曾经刊登过这一条新闻。从来没有人对里面的论点论据做一个仔细的分析,也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真实性。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阴谋论,因为立顿茶包和中国茶叶从来就没有可比性。当我们愚蠢地说着立顿完胜中国茶的时候,其实是帮立顿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立顿从来就想进入中国的传统茶叶市场,其绿茶和铁观音均遭到市场惨败。这样的言论来源于哪里?英国的《金融时报》!

立顿曾经信誓旦旦地宣布要在中国市场招聘数万名茶艺师,我们的媒体和专家同样帮助它们做过大量义务宣传,那一次的说法是老外在强大的中国茶文化面前低头了。事实上呢?立顿茶包根本就没有冲泡流程,又何必需要茶艺师呢?我们总是这样,一遍遍被人设计,一遍遍义务帮忙宣传品牌。

但是,大家都不这么想,大家都附和这种议论,于是,连行业内的人士也相信了“七万个茶厂不敌立顿”说。空军副政委刘亚洲将军说“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本能,结果,什么都要穿衣服,连思想都要穿。”所以,一旦有人提出一个理论,不管它对与错,大家都顺着这种思维走下去。

如何相提并论?

说中国茶不如立顿的首要论点就是“茶类大于品牌”的状况。说中国茶叶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这是种“误解”。龙井茶、铁观音、黄山毛峰是不是名牌呢?肯定是,只不过前面几十年我们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是迟到1994年才正式确立的,之前没有人也没有必要去保护品牌,中国的茶叶品牌成了行业共同借用的概念,这就形成了今天的状况――茶类大于品牌。这是中国市场特殊的市场情况造成的。

中国有浩如烟海的茶叶品种,福建一个乌龙下面有数百个品种,而数百个品种都各有各的受众,如果统一成一个品牌一个口味,我看乌龙茶也就快“乌龙”了。浙江喝龙井,福建喝观音,藏区喝黑茶,这很正常。云南人二十年前肚子里总共没两滴油,你送他喝发酵茶“刮油”,他也不可能喝。茶叶专家不说茶叶的事,非要说市场的事,那就变得很可怕。

不要说其他茶类,仅仅是普洱茶,永昌祥、恒盛公、同庆都是解放前大名鼎鼎的品牌,只不过因为政治体制的改变,这种品牌的延续被腰斩。今天的张一元其实又哪里与前朝的张一元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品牌营销的理解,我们要更理性,一个是政治体制改变的结果,一个是现实上的茶叶企业在资金实力上与外企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说中国茶叶的总产值不敌一家公司,这更是一个典型的“故事”。中国的茶叶的流通体系一直是沿用从批发市场到个体茶庄这样的线路,这占了销售的主流。如果说从茶农到茶企的数字大致还可以统计,那么,批发环节到零售环节的销售数字又如何统计?何况,一个统计数字是农业产值,一个统计数字是工业产值,甚至是服务业的产值,两者如何拉到一块来比较?

国内茶企往往把茶叶销售的大量工作让经销商去承担,也即意味着大量的利润必须向经销商倾斜。实质上来说,大部分茶企的利润只是一个加工利润,巨大的产值体现是在经销环节体现的。茶叶的批零差价巨大,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而具体数额却难以统计,这也是事实。从销售量来分析,立顿茶至今只是占中国茶叶总销量的1.2%的份额。从产品单价上来分析,一个几毛钱的茶包的价格,如何同动辄几百元几千元一公斤的传统茶叶相比?

快文化和慢文化的差异

现在一谈茶产业的营销,总有人拿立顿来说事。问题是,很多谈事的人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制作一个袋泡茶是很难的事吗?它是最容易模仿的。立顿难以模仿的是它的品牌营销的一系列流程。我看见很多人在讨论中国茶叶的这种清饮方式,冲泡流程太复杂,不符合现代人的节奏。这就是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了。

立顿茶包同传统茶叶的销售模式的区别取决于各自茶叶品饮习惯的不同,在营销上我们可以判读为一种消费惯性。立顿是一种典型的快文化,传统茶叶是一种典型的慢文化。事实上,传统茶叶从来就没有丢失过中国市场的阵地,不要谈立顿,连咖啡、可乐这样强劲的对手都没有挤占到中国传统茶叶的市场,我不知道那些所谓“传言”和“威胁”是如何得出结论的。传统茶叶的产销量年年在上升,而不是在退却。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传统茶叶的销量在下滑。

北京的老舍茶馆,成都街头的茶馆,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一个载体,如果把中国茶文化的载体统统消灭,消灭的恰恰就是中国文化。当然,事实是中国的各种茶艺馆是越来越多,这实质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体现。

我们通过市场的分析可以发现,立顿和传统茶叶根本就不存在可比性。立顿的定位在35岁以下,传统茶叶的定位却在35岁以上,立顿茶在中国市场与其说它在同传统茶叶争夺市场,不如说它在和咖啡、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争夺市场。

从品饮文化而言,全世界都在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尝试着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清饮方式,而我们却非要低三下四去迎合别人,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奴性营销思维。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四川茶企业;品牌宣传;对策

众所周知,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叶产地,域内拥有享誉中外的诸多名茶(如:峨眉竹叶青、名山蒙顶甘露茶、青城山苦丁茶等)。由此,在探讨主题时需更加关注那些只具有区域性品牌优势的茶企。为此,本文选取广元市旺苍县某茶企的“绿茶”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但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绿茶产品在缺乏文化根基的情形下,难以将其推向高端市场领域,从而也就在价格竞争上存在劣势。“峨眉竹叶青”因佛教文化而得以扬名中外,青城山苦丁茶因道教文化而被国内外消费者所熟知。那么生产这两种茶叶的茶企,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上便能够“借力打力”,而对于旺苍县的绿茶生产企业而言,则需要另辟蹊径来实现最终的品牌营销目标。

1问题的分析框架

为了本文论述的需要,这里需要搭建起问题的分析框架:

1.1品牌的内在结构组成

根据营销学来考察产品结构,其从内到外可以分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具体而言,核心产品主要指代产品的使用价值,这也是满足消费者的关键环节;有形产品则指向产品的标示、外观,其主要在于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识别度;附加产品可以理解为“客户关系管理”,但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却因产品使用价值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若是产品属于快消品类别,那么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之一便是巩固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见,品牌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1.2品牌营销的方式方法

品牌营销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两点:(1)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2)增强消费者对产品消费的忠诚度。作为第一步的“提升知名度”,其手段实施的方式方法则十分广泛。如,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商业赞助活动等。但这里也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厂商在应用中仍需进行成本控制。以广告宣传为例,该项方法并不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高昂的广告费用也并不能确保企业获得预期的品牌营销目标。因此,对于那些仅具有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来说,品牌营销中的成本控制需要得到强化。

1.3茶企品牌营销的要求

茶企在实施品牌营销工作时,需要根据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消费偏好来制订策略。对于国人来说,茶叶不仅是一种快消品,而且其中还承载着国学文化、处世态度,以及作为重要时间节点的礼品。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提到,茶企开展品牌营销工作的目的,应着力将产品推向高端市场,这样才能在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作为具有区域品牌优势的茶企,在实施品牌营销工作时应遵循成本控制、综合应用多元化营销手段、赋予茶叶文化底蕴等要求。

1.4维护茶叶品牌的手段

如何巩固品牌营销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成为了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从现阶段的诸多文献中可以感知到,不少作者都以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来建构品牌营销工作,似乎认为品牌一旦建立便可以一劳永逸。显而易见,市场竞争的持续进行、不同等级茶叶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性等因素,都促使茶企需要在进行前瞻性品牌营销的同时,着力维护现有的品牌价值。

2品牌营销的着力点分析

由于本文所选取的茶企属于县域民营企业,受到企业特定发展阶段经营目标的决定,其在茶叶品牌宣传上更为务实,即最终目标定位于在全川提升该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为此,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该茶企的品牌营销着力点展开分析:

2.1品牌分层方面

品牌分层的思路为,将茶叶产品按品质进行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绿色赋予特定的品牌名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消费者对该茶企已有品牌的固有认识和理解,也能较好的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ed高端品牌茶叶>ed中低端品牌茶叶。这就为茶企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多元选择途径,即针对高端茶叶制品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来获得更大的销售利润。

2.2商业赞助方面

在成本控制要求下,作为县域茶企应着力从“深度品牌营销”的角度来选取宣传策略。所谓“深度品牌营销”可以理解为,通过与社会公众进行广泛互动,并在互动中形成“正的外部性”效应,进而提升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那么在这一解释框架内,商业赞助形式应是较好的方式方法。

2.3品牌维护方面

县域茶企受到自身区位比较劣势的制约,需要大量借助渠道商的网络优势来推动茶叶产品。为此,在品牌宣传中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表现在本企业的茶叶产品在渠道商的销售量显著提升。从中可以知晓,品牌维护的目的在于保障渠道商销售量的持续增长态势,这就需要建立起与渠道商的紧密合作关系。不难看出,以上所做的分析只是就茶企品牌宣传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当前应着重完成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事项。之所以未能强调“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这根源于营销实践中所反馈出的问题,即茶企线上所开展的品牌宣传活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体体验需求,且在网络维护、营销人员配备等环节都将消耗茶企的组织资源,所以在本文中只在“展望”部分对该项营销方式进行论述。

3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对策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构建:

3.1遵循产品结构厘清营销思路

前面已经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即茶企需要遵循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的营销要求,分别厘清各自的营销思路。由于品牌塑造的目的在于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建立消费者忠诚度,那么企业就需要在夯实核心产品上下工夫。核心产品作为茶叶的使用价值,就要求茶企在茶叶加工工艺上下工夫(这是品牌宣传的核心环节)。在产品标示设计上应考虑到品牌的需要,也应将本土文化元素纳入其中。

3.2合理选择商业赞助合作伙伴

开展商业赞助活动应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赞助伙伴无论在社会声誉度,还是公众覆盖面上都应具有优势。由于本文所研究的茶企需要在全川建立起品牌知名度,所以赞助对象可以选择公益性事业部门(如社区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茶叶与其它饮品的赞助对象进行有效区分;同时,也能塑造起企业茶叶产品的亲民的形象,从而在全省各个社区中进行推广,通过消费者的试用便能借助“核心产品”来获得品牌识别度。

3.3恰当植入本土性茶文化元素

若要恰当植入本土茶文化元素,首先就需要恰当的选择和提炼出这些茶文化元素,其中应注意“事实就是”的原则,并与其它知名绿茶的茶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里需要指出,以重庆某知名药企所推出的某“矿物质饮品”,其所宣扬的功效已经超出了公众的接受程度,所以导致其在品牌宣传上出现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对此,县域茶企应作为反例来借鉴。作为红色根据地的旺苍县,可以借助红色文化元素来塑造茶叶品牌。

3.4有效实施茶叶品牌分层策略

县域茶企若要将自身的产品推向省内高端市场,则需要考虑打破传统品牌所带来的约束。本文建议,可建立统一品牌下的系列品牌,其中现有品牌应作为统一品牌下的中低端茶叶产品之用,而应着力设计出符合高端产品的品牌名和标示,所以在品牌宣传上应将人力和物力着重放在高端品牌的推广上。

3.5加强与渠道商的深层次互动

与渠道上的深层次互动仍然需要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这里不建议一味的进行返点促销活动,而是以企业派专人进行网点维护、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来增强渠道商的便利性。这样一来,便能在获得渠道商信任的同时,对市场需求状况有了第一手资料。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4展望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茶叶生产企业还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加强精益化管理。针对市场人员技能提升方面,数据识别和利用工作尽管属于前期准备环节,但对于培训工作的成效也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起单向度和多向度的培训工作。

4.1单向度

针对不同部门员工的岗位需要,培训官应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高度,强调形成识别和利用数据对组织发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再强调员工个体在掌握了这些技能后在职业发展中的意义。然后,具体从技术层面向员工进行岗位能力培训。

4.2多向度

需要指出,组织各部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上,已经建立起了信息识别和利用的能力。如在百度中根据输入关键词来搜集信息;在行业网站或企业贴吧中去了解有关信息等。可见,在多向度的培训中就是鼓励员工相互之间交流心得,并在非正式组织中形成学习型小组。

5小结

本文认为,作为县域茶企,在品牌宣传上需要另辟蹊径。具体的品牌营销策略应围绕着:遵循产品结构厘清营销思路、合理选择商业赞助合作伙伴、恰当植入本土性茶文化元素、有效实施茶叶品牌分层策略、加强与渠道商的深层次互动等5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张焱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陪爱.茶企的品牌化战略: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塑造———也谈文化营销[J].市场瞭望,2014(12):41-42.

[2]黄丽萍.科学营销助茶企快速发展———立伦营销策划机构大红袍案例[J].茶博览,2012(5):26-29.

[3]月蓝.盯住茶杯建好茶园———谈谈茶叶营销反向思维[J].致富天地,2015(7):76-77.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武夷岩茶;品牌;经营战略;Swot分析

一、武夷岩茶品牌简介

武夷岩茶是青茶的一个大类,产在福建北部武夷山地区,周围约120华里,峰峦叠翠,峡谷纵横,九溪回转其间,有36峰和99岩,都生长着密茂的岩茶。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仙”、“肉桂”等几十个品种。各品种的茶叶都是以茶树的名称命名的,如肉桂茶的茶树名称即是“肉桂”,水仙茶的茶树名称就叫“水仙”。不仅武夷岩茶是如此命名,闽南的乌龙茶也是如此。如“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等既是茶树的名称,也是茶叶的名称。

武夷岩茶区海拔65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8摄氏度左右,日照时间较短,常年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相对空气湿度较大,土质为岩石风化后的砂砾土壤,呈弱酸性,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宋元两个朝代武夷岩茶曾作为贡品,极盛一时。至今元代的御茶园故址尤存。武夷岩茶外形乌润松散,不甚讲究,但一经沸水冲泡,即呈现“绿叶红镶边”的特点,而且香味浓郁,滋味甘醇,贵在具有天然真味,即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中更把武夷岩茶的风韵归纳为“活、甘、清、香”四个字。要想鉴赏这种风韵,就得像善于品饮乌龙茶的行家那样,备有一套特制的小巧茶具,泡上一壶武夷岩茶,慢慢品啜,仔细体会,必有心得。

大红袍为武夷珍贵名枞,其名始于清代,因生长在武夷山风景区九龙案悬崖峭壁上,加之长期以来传说的渲染,所以身价不凡,颇具神秘色彩,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讴歌,并被视为“珍品”、“茶中之王”。大红袍茶的品质特征是:条索扭曲、紧结、壮实,色泽青褐油润带宝色,香气馥郁,有锐、浓长,清、幽远之感,滋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岩韵明显,杯底余香持久,汤色深橙黄且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匀齐、红边鲜明。

名枞出自武夷菜茶(奇种)原始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经数百年历代茶农反复选育,从分离的单株中进行单独培育,单独采制,择其优者称之为名枞。名枞是众多优异单枞的总称。名枞中每个单枞因其香气化学物质基础不同,成茶的品质各具特色,但作为名枞,其基本的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实,色泽油润稍带宝色,香气较锐、浓长、清幽,滋味醇厚、回甘快、岩韵显、杯底有余香,汤色深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显。

肉桂为茶树品种名,是武夷岩茶中具有奇异高香的品种。原为武夷历史名枞,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肉桂现既是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其成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结、重实、叶端扭曲,色泽砂绿、红点明显,香气浓郁持久,以辛锐见长,有蜜桃香或桂皮香,佳者带乳香,滋味醇厚鲜爽、收敛性强、回甘快且持久,汤色金黄清澈,叶底黄亮柔软,红边明显。

武夷水仙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叶端扭曲,主脉宽大扁平,色泽绿褐油润或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清长,有特有的兰花香,滋味浓厚、入口甘滑清爽、喉韵明显,汤色清澈浓艳、呈深金黄色,耐冲泡,叶底肥厚软亮、红边鲜明。

奇种亦称武夷菜茶,是武夷山原始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奇种为产品名,成茶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重实叶端稍扭曲,色泽乌褐较油润,香气清高细长,滋味清醇甘一爽、喉韵较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柔软较匀齐、红边稍显。

二、武夷岩茶品牌战略的Swot分析

通过采用“Swot”方法对武夷岩茶的品牌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武夷岩茶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为制定可操作性的提高武夷岩茶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武夷岩茶的优势(Strength)

1、品质优异。武夷山由于独特的岩石、土壤、微量元素、水土条件和小气候,造就了武夷岩茶超群的品质。武夷山目前拥有正岩牌肉桂和正岩牌水仙两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岩茶。

2、历史悠久。据考证,武夷山在公元2世纪就有茶叶,并且留下了古今不少名人与武夷岩茶的故事和传说,茶艺活动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武夷山作为文化部认定的中国唯一“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茶叶产业的发展无疑极具潜力。

3、资源丰富。武夷山的茶叶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茶树品种多,产区分布较广,茶类品种多,并拥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一系列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名牌产品。

4、产地著名。武夷山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这使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茶叶作为武夷山的主要旅游产品,是游客购物的首选,扩大了武夷山茶叶的市场和客户群。此外,大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又成为武夷山茶叶的品牌使者,让武夷山茶叶的声名远播海内外。

5、文化渲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无我茶会”、六届“武夷岩茶节”、两届“武夷岩茶茶王赛”、首届“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以及“大红袍”文化旅游路线的成功开发,对宣传武夷岩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武夷山的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武夷岩茶的薄弱点(weakness)

1、单产偏低,标准不高。2003年,武夷山茶叶平均亩产为61千克成品茶,折合茶青约549千克,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4.28%和世界水平的43.9%。在全市的茶园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产茶园且趋于老化,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0.66万亩,仅占7.3%。

2、厂家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市0.53万吨的茶叶产量就分布在130多家大小厂家里加工,且大多数是家庭作坊,严重阻碍了加工工艺的改进和标准化,质量良莠不齐。厂家多,规模小,不仅重复建设严重,不能发挥资源上的优势,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厂家规模小,适应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3、品牌意识薄弱。武夷岩茶资源丰富并具有很多的优势,也有一些成名的品牌,但其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却远远不如安溪的铁观音,这主要是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及与之相伴的营销手段的落后,导致品牌无形资产的潜力和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4、客户服务不足等。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内耗严重,无法形成太强的市场竞争力,无法留住客户,最终造成市场占有率和客户保持率不高。

5、科技含量低、加工深度不足。武夷山的茶叶加工主要是初加工,制成成品茶,但成品茶的市场发育较为成熟,利润空间不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如液体茶、保健茶、药用茶生产和茶多酚的提取等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6、管理滞后,职能弱化。承担武夷岩茶管理职能的部门多,但协同工作少。现有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技术力量无法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水平提高的环境。

(三)武夷岩茶发展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1、武夷山成为世界双遗产。武夷山申请世界双遗产的成功,以及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建设,扩大了武夷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可以扩大了武夷岩茶的知名度,增加茶产品消费量。这是武夷山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2、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绿色GDp。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对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茶叶不仅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而且也是很好的生态作物,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计划。福建省开始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计划,武夷山在这一战略构想中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和闽西北的交通枢纽,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也将得到福建省更多的重视和优惠政策,各方面的建设将上一个大台阶,这也非常有利于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

4、绿色消费浪潮。21世纪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需求将从营养、嗜好功能发展到健康功能。人们对茶产品也明显地从生理性需求――解渴、提神,发展至安全、健康性需求――保健、抗癌、延年益寿等。武夷山岩茶本身就具有以上一些功效,这一消费潮流的兴起为武夷山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武夷岩茶更好地进军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入世后,对武夷山茶产品出口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可在140多个成员方享受最惠国待遇,有利于促进武夷山茶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和产品的创新,提高武夷山茶叶产业水平。

(四)武夷岩茶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

1、来自“铁观音”的竞争压力。“铁观音”知名度极高,并且一个日成交量50多吨、月交易额2500多万元的“安溪茶都”已经建成并运转良好。武夷山与安溪同属福建,位置相距较近,产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安溪的发展又较为成熟,这是对武夷山茶叶产业发展最大的威胁。

2、以绿色为趋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近年来,一些茶叶进口国还对进口茶叶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更严格的检测,对茶叶企业有关认证及包装、标签等等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因而武夷山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将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避免的“绿色的、技术性壁垒”。

3、国内外同行业的威胁。国内同行业也在不断提高其产业水平、增强竞争力,以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茶产品的进口关税将迅速降低,更多的国外产品将进军国内市场,国外的产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也将对武夷岩茶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小结

武夷岩茶的品牌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软”品牌和“硬”品牌。其中,“软”品牌主要是从文化角度考量的,“硬”品牌主要是从外观上考量的,简单而言就是文化品牌和外观品牌。就权重来看,应该说“软”品牌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内涵,为大众所认可,外观品牌才具有价值,否则外观品牌就形同虚设了。

统一和提高标准。严格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以规避各种技术壁垒,降低成本,更好的占有和保持市场份额。统一商标、包装和价格,规范市场的运行,提高市场的效率。并且要提高包装的品味和特色,一流的产品质量,需要一流的包装质量为之“梳妆打扮”。因此,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以外的质量。

增强品牌意识,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名牌。武夷山现有几个具有的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今后要在品牌打造上多下功夫,创立名牌,以提高客户吸引率和市场占有率,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和品牌无形资产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陈瑞钦.南平市茶叶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3(10).

2、福建茶叶.2007年武夷岩茶价格一览表[eB/oL].,2008-04-06.

3、高素英.我国将建茶叶质量标准[n].南方日报,2005-10-25.

4、巩志.武夷岩茶的“岩韵”[J].农业考古,2005(2).

5、霍丽.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6).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机制研究;产业要素

对于南岳地区来说,其之所以能够完善开发茶文化旅游活动,正是由于在该地区,具备了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氛围,无论是其中,所具备的资源内容,还是整个资源体系内,所具备的文化内涵,都具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可以说,对于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就必须从系统化认知该地区所具备的茶旅资源分析入手,通过创新产业优势,完善综合资源利用,从而为整个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奠定相应基础。

1南岳云雾茶文化的资源状况分析

对于南岳地区来说,这里不仅仅有着丰富完善的宗教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完善的茶文化资源,随着当前人们对旅游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如今我们在开展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积极构建全新消费模式,创新消费理念,优化茶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因此,创新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就极其必要。当然,随着当前人们对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价值和要求不断提升,相对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活动而言,如今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时,深度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内容,因此结合这一时代变化,创新旅游深度开发机制,完善旅游深度开发模式,就成为结合当前人们消费旅游习惯背景下,丰富完善茶文化旅游开发机制的客观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整个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机制,还要在完善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模式的同时,完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就极为必要。

同时,还要完善与茶文化旅游开发活动相关的其他元素,尤其是完善与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各项内容,比如消费机制、住宿、交通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完善各项消费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最佳效果。事实上,随着当前人们消费水平不断发展,如今整个旅游市场所具备的资源与整个人们所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想要充分有效满足当前整个社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就必须深层次挖掘旅游资源,而想要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效果,就必须转型旅游开发思路,丰富旅游开发思维,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理想效果。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如今,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也具备了相应的资源和优势。因此,通过有效开发市场化旅游模式,不仅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旅游活动效果,更重要的是适应了整个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具体而言,之所以能够实施差异化旅游深度开发,这与当前成熟的旅游市场发展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与人们的消费理念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等多项原因有着重要关系,所以,认知当前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开发这一资源。

2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背景分析

具体而言,该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背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当前整个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结合整个行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优化调整,无论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整体发展结构,都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旅游业作为整个第三产业的核心,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当前整个市场发展不断优化,如今传统单一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的弊端就日益突出,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旅游开发效果,就必须将传统的市场需求矛盾与整个现有的旅游开发活动相结合,通过创新旅游开发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如今,整个旅游模式已经从传统单一的观光体验逐渐发展为参与式体验,所以构建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模式,就极为必要。

其次,当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也为整个旅游业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如今,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无论是鼓励旅游投资,还是整个旅游开发,都具备了一系列丰厚的优势,因此,在整个旅游政策利用过程中,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对于南岳云雾茶文化开发来说,其在本土就具有历史优势,所以,开发茶文化深度旅游模式,不仅仅能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能够为该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力帮助。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深度旅游模式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开发基础。此外,当前整个旅游市场发展需求中,其需要对现有的旅游产业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要注重对其供给侧和需求端进行改革。如今,人们将旅游消费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点和核心,这已经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共识。而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客观消费需求,所以说,想要满足人们最大限度的消费理念,就必须深层次构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而这正是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和要要求。

最后,当前整个旅游市场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也与消费者个人消费水平的理念的变化有重要关系,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而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健康养生度假需求,满足人们多元的消费理念,优化旅游活动开发模式和投资模式,就成为整个南岳云雾茶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3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价值作用

在整个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整个产业创新与创意元素的融入,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完善整个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思路,随着当前整个旅游市场开发不断成熟,人们参与旅游活动需求增加,而且其具体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和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这个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对现有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深层次改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丰富的创意和创新内涵,就成为当前整个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要求。所以,要在充分满足整个市场发展需求前提下,通过增强旅游产品的元素和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从而满足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们对该地区旅游活动的要求不断提升,旅游活动品质不仅仅是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同时更是对该地区茶文化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保护的要求,通过丰富产品类型,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进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理想效果。

4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思路

对于南岳云雾茶旅游开发过程来说,充分发挥该地区所具备的旅游产业优势,构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从而能够为整个茶文化深度旅游开发奠定重要基础,就必须打好融合牌。通过将茶文化与旅游文化以及民族地域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而想要做到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做到以下内容:首先,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将开发与保护共同实施,对于南岳地区来说,其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就是这里有着完美的自然风景,而整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空气资源和水资源等等,同时这里也是自然风景极其优美的风景区,所以,自然资源能够成为我们开发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基础。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然资源就成为满足人们健康养生的重要资源之一,而在该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仅要在注重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维护和保护,尤其是要对其中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深度开发时,必须尽最大可能的实施保护。

其次,要充分注重完善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茶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充分完善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内容的形式的基础上,将茶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结合,通过将最时尚的元素融入其中,确保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相应的消费市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南岳地区茶文化资源开发起步较晚,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要向浙江地区等先进的旅游景区或者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进行学习,通过集中打造现代化的茶文化旅游服务区。此外,在投资模式上,要注重引进专业的投资公司,降低整个财务投资运营风险,通过合理完善的市场背景调查,从而实现整个地区的南岳云雾茶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本高效应用。

5结语

对于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模式来说,通过充分注重完善茶文化体系内容,提升整个茶文化旅游的品质,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南岳云雾茶文化所具备的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想要实现深度开发的理想效果,不仅仅要对茶文化自身资源的开发,同时还要注重完善茶文化旅游开发相关的各项元素。比如,住宿、交通、饮食等等各项产业元素进行完善,通过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从而满足整个消费市场的具体需要。

参考文献

[1]郭亚妮.彭祖山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及产品开发研究[J].旅游科学,2013(5):151-153.

[2]李徐明.茶文化旅游开发—以某市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商业经济,2014(11):101-103.

[3]王协斌.金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市场,2015(2):67-71.

[4]季少军.临安市生态旅游的茶文化开发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5):182-185.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茶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信阳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55-02

1产业现状

信阳茶叶主要生长在大别桐柏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是河南省南部大别桐柏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资源之一。从1992年开始,信阳市以信阳毛尖茶为载体,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茶文化节,此活动重在弘扬茶文化,提高信阳在全国的知名度,以促进信阳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茶叶产量达4.6万吨,产值55.8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3500多元[1]。主要产品有信阳毛尖、炒青、蒸青及其他机制绿茶等。

信阳茶区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暖温湿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目前河南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植被覆盖率均90%以上。由于信阳茶区属我国高纬度茶区之一,茶树有一个较长的休眠期,病虫害较少发生。

2存在的问题

2.1严峻的产销形势

信阳产业严峻的产销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方面,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远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且在茶叶生产中,茶农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由于对茶园缺乏科学管理,造成病虫害严重、修剪不合理、水肥不均等问题,生产出的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2]。二是销售方面,从全球角度看,茶叶产大于销,部分品种饱和过剩,不同的茶饮品争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价值链延伸方面,信阳茶叶生产价值链延伸不够,影响了茶叶价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淡薄的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或产品的宝贵资源,也是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经验表明,优良的企业或产品均特别重视自身品牌的培育。信阳茶叶的品牌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阳茶叶作为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很难规范,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销售让茶叶品牌的形成显得先天不足。二是一些中小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品牌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将信阳毛尖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与维护[3]。少数的大企业虽然比较看重品牌,由于目前宣传力度还不够,政府也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扶持。三是地方政府对品牌的培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面对市场非正当竞争的纷扰在市场治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2.3较低的市场占有率

信阳茶叶的行销方式传统落后,尚未形成真正的现代营销方式,信阳毛尖很难进入全国较大的茶叶市场,大中城市的超市里更是屈指可数。在郑州茶叶批发市场里,信阳毛尖与铁观音、普洱茶份额不相上下,信阳毛尖的绝对市场份额每年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其相对市场份额却出现下降趋势。另外不健全的茶叶市场销售网络使得茶叶销售主要面向在本市和本省,无法获得更大市场。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了茶叶的销售收入和品牌的推广,这又对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3对策分析

针对信阳茶叶产业流通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信阳的茶流通、搞活茶贸易、促进茶经济是我们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对此,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3.1政府要加强对茶叶流通的宏观调控

信阳茶叶是信阳市的名片,不仅是一个重要产业,更是城市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品位的重要体现。政府要加强对茶叶流通的宏观调控:一是政府要促进茶叶标准化进程建设,建立健全三体系一制度,即茶叶标准体系、产品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督制度。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宏观方面调整好茶叶的产供销关系,确保茶叶流通渠道畅通,最终促进信阳茶产业的繁荣。三是要构建茶叶流通的信息机制。通过网络、连锁经营和协会等途径加强对茶叶流通的宏观调控,推进信息流通的共建机制。

3.2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创建名优产品创建品牌茶叶,就要严把质量关,只有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才能保证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这需要从茶叶的生产者、加工企业两者入手。首先茶农及茶叶生产基地作为茶叶的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选育早生、优质、抗病虫性强,尤其是适合制毛尖茶的茶树新品种,并不断更新茶园茶山,促进茶园良种化。在种植方式上,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式种植改变,采摘茶叶时,重质,加大对机械、科技的投入力度。其次茶叶加工企业加大茶叶深加工力度,增长产业链,加大技术研究投入,由传统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新的产品产业链条发展,促使信阳毛尖转化增值,开发如茶食品、袋装茶、茶饮品、速溶茶等,形成多元开发局面,注重科技应用,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4]。

3.3推广品牌,加强宣传和营销策划

信阳茶叶在推广品牌方面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首先,以信阳毛尖为契机,办好茶叶文化节,突出信阳特色,并通过广告和媒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信阳毛尖这一品牌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其次,以茶文化为依托,创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普及茶知识,开办品茶园,提供喝茶论茶的平台,引领健康风尚,使人们以饮茶为乐、品茶为趣,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拓展更大的消费市场,为信阳赢来“中国茶都”美誉。再次,可以结合旅游开发,将茶文化开发为旅游景点,也可将在全市范围内的路名、地名等以“茶”命名,突显茶都风韵,扩大信阳毛尖的品牌效应。

4结论

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已发展成为信阳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信阳市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动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信阳红、卢氏、文新等诸多品牌。政府、企业在茶叶流通、营销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流通机制,实现信阳茶叶市场机制的完善、茶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农业是河南省的基础产业,茶叶是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名片,关系到茶农和相关商户的切实利益。因此,地方政府、茶叶企业和商户要共同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品牌推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绿色产销渠道,从而实现信阳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靖.中国首部国风茶韵音乐电视茶歌《心容天下》首映式举行[n].信阳日报,2012-11-22.

[2]金开美,郭祯等.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可行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