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27:14

自我认知篇1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如果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太过于自信,就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做事时就很容易导致失误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那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做事也就会畏缩不前了。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人要成就自我,就必须有“自我认知”。

什么叫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就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向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它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我觉得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观察自我,评价自我:

1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拥有愉悦心情。

有的人兴趣比较单纯,而有的人兴趣比较广泛。往往兴趣比较单纯的人,他的性格缺陷也大些,他对自己即将从事或已从事的工作会较难产生兴趣,反之,兴趣广泛的人,他的性格也会趋中些,对工作也容易产生兴趣,自然他成功的机率也就高许多。所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能促使人更能胜任好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大的成就。

2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客观事物和社会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一个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向型、中间型三类。

外向型的人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兴奋而热烈。这种人适合与外界打交道,喜欢与人打交道,属变化型的人,他们做事有时较马虎、松散、易燥。

内向型的人主要特征是缄默而安静,呆板而羞涩。这种人适合稳定,按部就政,安静而细致的工作。因为他们较严谨、有计划、守规则,但他们有时处事会犹豫不决,迟迟不见行动,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中间型既具有一些外向型人的特征,也具有一些内向型人的特征,他们的适应性很强,属于较理想型性格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从而可知它的决定作用。那么性格不好的人又该如何去调适呢?其实就是自己要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来改变自己,因为“播种兴趣,收获性格”。

3能力

能力往往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

大体来说,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顶活动的能力,也称为一个人的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事务能力、形态知觉能力、手指灵活能力等。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因为“人各有所长”。也许一个人开始时不具备某种能力,但只要他肯学、肯做,在实践中刻苦努力,那么他不但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还有可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更好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4行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所应。

任何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都有其目的所在。可有些人的目的不易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本人的实际或脱离了环境的实际等,这种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实际出发来改变自我。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每个人都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对于好习惯,我们应该要继续保持,而坏习惯就一定要改正。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

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行为目的及习惯等,都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要扬长避短,用自己的意识层控制潜意识,用人性的意志去克制自己个性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成就“成功的我”而努力!

自我认知篇2

我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当初选择她只因为学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学心理学而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现在通过对这门专业的了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就迫使我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理念,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这需要我们下哦那个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大学生不论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较好的完成在校作业,都要首先学会管理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及管理组织管理自己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其原理都是相通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点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软”因素,由此观之,我不仅要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于管理学覆盖度面太广,所以我要极尽所能是某一方面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是交流手段,可以是市场分析,可以是会计……而且再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的同时将管理学该学的,应该知道的又要学会。时专业知识面不断变宽变长。

(二)自我认知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

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

在此期间我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要一个快乐充实的生活方式。身体要锻炼,身体是革命是本钱;学习要努力,学习是来此的目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要参加,只有痛痛快快的玩才能学的好。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要做到每节课认真听,要每节课都有收获。课下的时间要博览群书。可以是任何方面的书,例如:心理、武侠、历史、周易……

报的自考要认真准备。要话大量的时间在自考上课和看书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别的院校跟着学习“高数”因为听老师讲总比自学是来的快和轻松的。

还要时时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各国经济问题。这有助于以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了解所选企业所处的行情。知道了解的东西越多总是越好的,使自己在企业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当然在校三年,事事变化无常。我所定的目标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计划,甚至改变目标。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我可以加大任务量。发现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可以改变目标。如果目标提前实现了,我就要计划“读研”。总之无论怎样都要让自己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自我认知篇3

关键词:自我认知初二学生不平衡性

1前言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复杂的结构系统,一般可将其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大系统。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的基础——人的自我。自我认知(又称为自我概念、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观念。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产生突变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中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所以,提高初中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调查方法

在昆明随机抽取某中学的初二年级a、B两班,以自然的课堂教学形式状态,在两个班中首先请学生模仿“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格式,写出五句话,表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问题1)。然后让学生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并写出自己哪些外部特征和这种事物相似,自己哪些内在品质和这种事物相似(问题2)。将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后在下课之前交给教师。

课程结束后,对该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请学生们谈谈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哪些,表现在学习上是什么状态(优势学习科目和弱势学习科目是哪些)等。以了解一些关于初中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更真实的情况。随后再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任课老师对初中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评价。

3结果分析

3.1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分析

问题1从对自己评价为全部是自己的优势、3点以上(含3点)为自己的优势、弱势多于优势、不明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以上的初二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多过弱势,并且有32.9%的学生将自己的特点全部归纳为优势,对自己十分肯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或不明确的只占不到17%的比例。

3.2对问题2“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的分析

对问题2从对自己的比喻为好事物、有双重性的事物、不好的事物、指代不明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有37.1%的学生全部以好事物带来表自己,对自己十分肯定。但是对自己不肯定的学生也达到了17.1%。将近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用有双重性的事物来代表,或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不明确、偏中性的事物来代表。

3.3调查所属的初二a、B两班的对比

因为经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后,了解到该校初二a、B班差异较大,a班的学习氛围及学习成绩都优于B班,因此,再对初二两个班学生的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在初二a班中有5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优势比较多,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较高,但仍旧能过找出自己弱势,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在初二B班中对自己既肯定又承认缺点的同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初二B班中,有39.5%的学生对自己非常肯定,在写出的自己的特点中全为优势,对自我的期望比较高,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很高,而在初二a班中对自己肯定程度很高的学生比例只有26.8%。

4讨论

通过对昆明某中学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可知初中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简单的正确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其中一部分学生还能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中的双重性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二学生还是不能很快讲清楚自己的特点,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深。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做出评价,概括出自己的特点,即所有的初二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认知。

(2)初二学生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明显。在问题1中许多学生将自己描述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等,在问题2中约80%的学生对自己的比喻没有出现重复性的事物,这都体现出初中生心中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

(3)大部分初二学生都对自己非常肯定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在问题1中,有83.5%的学生评价自己全为优势或优势多于弱势;在问题2中有37.1%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火”、“自由的马”、“阳光”、“蝴蝶”等美好的事物,并且有22.9%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具有双重性的事物,其中也包含了对自己的肯定和较高的期待。但对自己不非常肯定,以及对自己有着低期待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重。在问题1中体现出有11.4%的学生有这种倾向;在问题2中体现出有17.1%的学生有这种倾向。

(4)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并存等心理冲突和矛盾。调查表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特点,在问题2中,有22.9%的学生选择了具有双重性的事物代表自己。如将自己比喻成“时热时冷的水”、“又酸又甜的小草莓”、“外表有刺内心清凉的黄瓜”等。

(5)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一些差异。推断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可能与班集体的氛围及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有关。

5教学建议

初二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后有助于发展良好的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应让初中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即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的差异,教师应该掌握每班的不同的情况,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特点,做到“因班施教”。在不同班级中可以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在不同班级中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追求美好的特点对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着一定的帮助,每位学生都有着上进心,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加完美。但也要注意学生对自己双重性格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教导学生不能因此而自负,更不能产生自卑情绪,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负面性格认识较多的学生。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给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J].教育探索,2007.11

[3]田凤娟.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自我认知篇4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高级专业知识系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法学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方面谈以下观点。

 

1当前法学学科在高校中的发展

 

我国的学校德育历来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所重视,被尊为五育之首的德育,尤其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师德育,受发展紧密相连的,是随着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而建设与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法律改革已成为法律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家和社会对高质量、大数量的法律人才的需求,使法学教育、法学学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提升了法学教育和法学学习的地位和重要性。高等院校的法学学生如何认识法学、学好法学,如何理清法学学习的性质、动机、方法无疑是应对挑战,何况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专门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特指以培养法律人才为目的而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专门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教育。随着法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当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下,法学教育已经不只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专门教育,而是遍及各个专业的普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2对于高校学生,法学对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其知识体系

 

法学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重要性及影响力深远而广大。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无处不渗透着法学知识。当前,全国高校都注重法学学科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高校的学习中,学生对未知知识领域的好奇是其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举例来说,针对法学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首先,提出问题是关键。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敢问问题(即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是懒学生。

 

法学理论很深奥,法学应用技能很复杂,没有问题或不敢问问题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法学的。人们常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为什么很多学生没有问题、提不出问题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懒于动脑、思维僵化。

 

法学学习过程也是培养法律思维能力的过程。首先学生不可尽信书本,“尽信书不如无书”;其次要勤于分析法学原理、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再就是要善于观察、思考周围的法律现象,密切关注法律实践活动。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问题意识自然而然造就。

 

如此,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法学学科本身就是其知识体系的空白,法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克服学生自身的弱点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思维模式

 

法学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导要求极其严密,语言是逻辑推导得以进行的符号表象凭借,也是人类逻辑思维指导下形成的符号。法律是通过词语订立和公布的,法律行为和法律规定涉及言辞思考和公开的表述与辩论,是依照逻辑思维推理出来的结果。

 

法律语言与概念的运用,法律文本与事实相关的描述与诠释,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法律文书的相互沟通,法律语境的判断等,都离不开严谨的语言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在学习法学的过程中,其对法学语言的掌握与驾驭离不开严密的思维模式,既是其法学认知结构形成的关键,也是其提高自己综合认知能力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认识法学、学习法学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就是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媒介。严密的逻辑思维模式的形成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也是在实践中、在学习中塑造出来的。法学学科本身的逻辑的严密性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意义深远。

 

3、激发实践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别于硬式教育的课堂模式,高校为学生设置一定规模的案例研习与案例讨论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以及学习法律的兴趣。在此类课堂中.任课老师更像是主持人、倾听者,选课学生通过p阳、纸质材料对某一热点案例进行分析研讨、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就热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此过程中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大多数学生很是欣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无论是作为一名法科学子或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演讲能力甚是重要。在这种课堂中,只要用心,这两种能力都会大幅提升。所以,在法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旧有知识系统与所遭遇的法学语境不断发生着冲突与碰撞。这种现象在初次接触法学的学习者中表现尤甚。

 

那么,学习者如何走出知识间的冲突与碰撞的困境,完成它们间的转化与融合,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进而以识法为乐、以学法为乐,并在终极意义上学会用法,这在方法论层面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举例来说,在很多影片中,检察官、律师等掌握法律武器的人,是智慧、正义、理想、财富的完美结合,他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主持正义,维护着当事人的利益。

 

近些年来,不仅法学专业成为学生选报的热点,法学专业也成为许多高校增设的专业或在校园普遍实施教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实践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3总结

 

高校学生要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种方面知识,认真对待法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容的面对和解决一些困难的事情,久而久之,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对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高校生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去充实自己,不至于夜郎自大。总之人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不断完善。当今以及以后的久久,实施法学知识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学科教育,是塑造和提高高校生良好的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院校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方法。

自我认知篇5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

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二)专业认知

我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当初选择她只因为学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学心理学而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现在通过对这门专业的了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就迫使我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理念,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这需要我们下哦那个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大学生不论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较好的完成在校作业,都要首先学会管理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及管理组织管理自己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其原理都是相通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点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软”因素,由此观之,我不仅要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于管理学覆盖度面太广,所以我要极尽所能是某一方面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是交流手段,可以是市场分析,可以是会计……而且再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的同时将管理学该学的,应该知道的又要学会。时专业知识面不断变宽变长。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

在此期间我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要一个快乐充实的生活方式。身体要锻炼,身体是革命是本钱;学习要努力,学习是来此的目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要参加,只有痛痛快快的玩才能学的好。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要做到每节课认真听,要每节课都有收获。课下的时间要博览群书。可以是任何方面的书,例如:心理、武侠、历史、周易……

报的自考要认真准备。要话大量的时间在自考上课和看书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别的院校跟着学习“高数”因为听老师讲总比自学是来的快和轻松的。

还要时时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各国经济问题。这有助于以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了解所选企业所处的行情。知道了解的东西越多总是越好的,使自己在企业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当然在校三年,事事变化无常。我所定的目标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计划,甚至改变目标。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我可以加大任务量。发现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可以改变目标。如果目标提前实现了,我就要计划“读研”。总之无论怎样都要让自己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自我认知篇6

于何处增长

公司要想维持健康且盈利的增长,必须对市场中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保持敏感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麦当劳就发现了平价快捷早餐这个市场。它对自己独特的食品采购、菜品开发和厨房管理能力进行重新部署来满足这个新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收益源。麦当劳在没有刻意增加餐厅数量的情况下发现了增长机遇(虽然餐厅数量也一直在增加),这得益于他们对自身的清晰认识: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延伸并利用了他们独特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方式。然而,大多数企业缺乏这种水平的自我认知。

了解市场,意味着能识别出现有服务/产品和顾客需求间的差异;了解自己,则意味着理解自身价值创造方式和差异化能力在哪些方面能够以及在哪些方面不能为填补这些市场空隙创造优势。例如,在某些需要适应性供应链支持的机会面前,如果你缺乏所需能力且没有努力去创造,那么对这种机会的追求将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对增长机遇的把握与对企业自身的认知密不可分。

怎样收购

大多数收购都只会让企业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好。如果你收购的公司不能使你在最擅长的领域获益,也不能使你更贴近市场,这个收购就得不偿失。表现不佳的收购一直存在,正是因为很多公司还没有明确收购的目的。

理想的收购应使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双向增值。例如,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公司是看中了吉列公司在男士用品创新、制造和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而宝洁公司也希望能够将自己在女性产品方面的独特能力融入吉列公司,从而实现双赢。不得不说,目前很多收购都还达不到双向价值增值的目标,所以结果多不尽人意。

和实现健康增长一样,公司必须认清自己才能明确怎样实现成功收购。在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负债、产品、成本和运营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也应该特别去注意和了解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和能力是否匹配,甚或加强自身企业的相应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向的价值增长。

怎样构建业务组合

在界定与塑造公司业务时,通常会考虑组合中每个业务单元的价值是否与公司所需相匹配,并通过衡量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领导力来取舍业务。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完全遵循了这些公认惯例的公司,还是会时常出现损失惨重的投资组合。

虽然做比说更难,但解决方案非常简单明确:无论投资组合中的单一业务是强是弱,最健康的投资组合都应该只包含那些最得益于企业能力的业务。比如美国制造商丹纳赫公司(DanaherCorporation),其业务范畴很广,但是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公司的一套独特的企业能力,例如其目标部署能力和精益六西格玛技能。公司的业务组合和差异化能力匹配得越好,公司才越有可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怎样构建你的业务组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公司先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具体来说就是,公司怎样创造价值和在哪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公司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而且组合内的每个业务都应既能受益于又能帮助于公司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创造方式。如果每个业务自身都有很好的属性,公司就能持续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应该剥离或者停止那些本身属性不佳或不能从公司优势获益的生意。iBm非常明智地在2005年将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因为他的独特能力和价值创造方式不再集中于生产及商品的采购和销售。

如何去处理那些不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又不至于剥离的业务是最难的。一致性强的、表现好的公司领导们往往都选择剥离或避免那些虽然有很好自身属性却与公司擅长领域不匹配的业务。例如,通用电气公司明智地剥离了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媒体娱乐公司nBC环球,因其对通用公司在工程产品设计、营销和融资的专业领域并没有太多附加价值。但同样的,企业也应该去尝试修正而不是直接剥离那些自身表现欠佳却和公司优势紧密结合的业务,而那些较弱的属性并不能瞒过潜在客户,所以公司理应学会如何为这些业务增值。

自我认知篇7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41-03

大学生自我认知(self-recognition)是大学生对主观的我及客观的我的认知和评价,是对自我身心特征的认识,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三种心理成分之一。包括自身、样貌等外在特点,也包括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志向等内在特质,还包括自己在周围人际交往中的形象,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等。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自我认知状况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了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状况(比如对现在自我、理想自我和他观自我)对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调查问卷,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内容和自我评价教育为主要调查目标,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展开了全面调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本次研究选取了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2份,回收率96%,在剔除无效问卷后,统计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6%。在选取被试时区分性别、年级、系(部)等人口学差异以保证被试代表性。

2.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问卷,共五个方面十六个题目。包括自我观察三题、自我认识三题、自我监督三题、自我控制三题、自我教育四题。

3.数据处理:使用eXCeL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及图表制作。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自我观察现状:数据显示,只有23%人很有自信;35%的同学对于有挑战性、竞争力较大的活动是不排斥的,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将其完成;53%的同学对于这些活动没有过多的感觉,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另有一部分部分同学没什么感觉,甚至尽量避免参与这样的活动;12%的同学表示很自卑。

2.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数据显示22%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全面的了解“自我认知”的内容;42%的同学了解一些有关的信息;33%同学知道但没有尝试全面了解;另3%的同学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的一种深层的了解,只有深刻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特点,才能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在被调查到“你会为了未来生活做出什么改变”时,结果(见表1)如下。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愿意在生活、精神、学习方面有积极改变。同时也发现高职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学习中得到成长。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研究还发现,被试认为自我认知最重要的方面是对精神层面、道德素质的自我认知,大家也很愿意进行深层次的自我认知;绝少部分人不能舍弃物质的欲望,并抗拒不了物质的诱惑;然而其中一部分人认为社会的自我认知是最重要的,希望在社会群体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

3.大学生自我监督现状: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调查中,同学们的选择偏向于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个人兴趣的实现,分别占到59%和26%,其次是有创业基础和在校内有影响力。而对于大学期间考取证书,88%的同学还是相对比较理性,会有选择性并且选取对未来工作有益的证书,但是也存在人云亦云的现象。

53%的同学的发展动力是追逐理想或自我价值的体现,可见现在很多同学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足,大家对自我觉察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而在剩下的47%里,仅有1%的同学是因为从众心理去自我发展,说明“90后”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拥有主见和想法。家人的期望和较高的物质生活也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有部分学生选择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4.大学生自我控制现状:由表4可知,有23%的同学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扩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33%的同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占多数;29%的同学愿意勤工俭学,既可以贴补生活费,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在社会中实践,学以致用;但还有11%的同学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沉迷于游戏。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只要老师不催促,作业总是不急于完成;23%的同学表示不能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花费,经常性地出现透支现象,自我控制有待提高。

5.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由表2可知,目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认知的意义有较好的理解,认为提高自我认知在完善自我、合理定位,使自己更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途径了解不够。同时,52%和35%的人表示愿意通过心理专题讲座和班级主题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自我认识水平。

三、讨论

1.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高校大学生一样,其大学时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时期,面临着建立自我认同的核心发展任务。在这一时期其特点是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发生冲突,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出现一些矛盾;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焦虑、期盼等心理倾向明显增加,理想自我逐步向具体计划发展,自我意识由“高昂”向“现实”转化。

2.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积极面:(1)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变得更加全面,更加整合。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主动探索和对自身内心的深化思考,自我认知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示拥有信心,部分学生愿意去参加有竞争性的活动,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表、性格、兴趣等有较清晰的认识。(2)他们能够整合不同的自我,学会反省和理解自我认知的各个方面,有时还能积极的去调整自我认知,适应外部世界,形成有个体特性的自我认知框架。学生们希望参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并认为精神及物质上的自我认知远比物质上更重要。(3)自我反思能力增强,自我的形象更加完整、深刻,自我体验丰富,自我实现目标明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偏向于通过社会经验的积累和兴趣实现来展现自我价值,而一半以上的同学发展的动力是追求自我实现。(4)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并努力从行动上约束自己。更多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会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勤工俭学、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5)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自我认知教育在完善自我、更好的自我定位、更好的择业等方面对自己有重要意义,并期望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班级团体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3.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消极面:这一时期学生在自我认知消极方面存在着概念模糊、评价偏高或偏低等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发生自我认知失调,进而产生自我认知偏差。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学习能力上,难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掌握能力薄弱等弱点,而当前社会上存在对追求高学历的不恰当引导,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呈现出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基于自卑心理的过低自我认知。在这种自我认知水平下,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心、进取心,从而引发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增强紧张感,从而限制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正常发挥。(2)基于自我为是心理的过高自我认知。有些学生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或在潜意识中不接受这种认知,始终在主观上建立起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过高的自我认知使得他们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我约束和情感波动间的矛盾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四、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对策

在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指导大学生认清自己的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及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心理基础和动力,从而增强自我认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就是要全面了解自我,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可以让他们在与他人比较中认识和评价自我。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作为榜样,帮他们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等。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理想我与现实我逐渐协调起来,避免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同时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学会用发展的眼光估价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2.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前景规划:职业前景规划是学生在自我评估、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我管理、自我定位的有效机制。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要通过自我认知的过程,弄清自己的态度、兴趣以及就业的理想和个人成功的标准思想和行为的动机和理由。同时,还必须了解自己能干什么。通过自我认知的过程,弄清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和特长等思想和行为的环境因素和自然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决定自己的职业素质,个性则关系到自己的发展前景,特长影响自己的成功大小。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但它不是一种短期,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中,并把它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个人意志: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做出的决定,并能战胜一切障碍与困难;二是善于在意志行动时,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早起、生活有序、学习一丝不苟、做事脚踏实地等;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纪律,做事要善始善终,不给自己找借口,该做的事勇于承担;最后,还要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提高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军训教育、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老师教育、老生帮带等方法,创造一种生活氛围,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在集体中,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个人意志。

4.加强个体自我认知深度,建立自我认知自评体系:自我认知是个人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同学自主了解。学生要定期对自己的表现包括生活和学习分别自评。总结自己表现好的方面与欠妥之处,还可让他人对自己提出建议,并汲取其中精华,制定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远目标。尽自己所能去达成,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大胆尝试新鲜事物,树立信心,全面发展自己。经过实践后,再对目标中仍欠妥的地方进行改正,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积累经验。

本文希冀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树立并贯彻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能力,激发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动力,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帮助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20(1):19-22.

[2]Ryckman,R.m.theoryofpersonnality[m].eighthedition.wadsworthpublishing.2004.

[3]慈航.论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大学时代[J].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11).

[4]《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组.自我认知与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自我认知篇8

关键词:自我身体照片;事件相关电位;p100;n170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15-03

视觉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身份、情绪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使人脑能有效地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形。为了理解这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在神经水平是怎样完成的,病人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脑成像和电生理学技术已经被用来调查知觉他人以及他人动作时的神经解剖结构和认知加工的时间进程[1]。我们今天关心的问题是自我身体照片认知加工和他人身体照片认知加工在认知的早期阶段是否存在差异。根据专家化效应假说[2],我们预计自我身体照片将比他人身体照片诱发更大的早期成分。

1研究方法

1.1被试

18名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实验。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2.4岁。男9女9。所有被试的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都是右利手。实验完后给予适当的报酬。

1.2程序

1.2.1刺激和任务将被试自己身体和陌生人身体的彩色照片(泳装)作为刺激材料。每个身体照片都有一定倾斜角度,或从中间向右倾斜45~90°,或中间向左倾斜45~90°。所有被试完成四种实验任务,每种任务都包括两类身体照片:自我身体照片和陌生人身体照片。

1.2.1.1身体照片自陌辨认要求被试对每个呈现的身体照片作自我和他人判断,分别用相应的左右手作按键反应。这个任务要求被试不必注意身体照片的方向。

1.2.1.2被动身体照片左右判断要求被试对每个呈现的身体照片(自我身体照片或他人身体照片)作左右朝向判断,分别用相应的左右手作按键反应。这个任务要求被试不必注意身体照片是谁。

1.2.1.3主动自我身体照片左右判断要求被试只对自我身体照片作左右朝向判断,分别用相应的左右手作按键反应,对陌生人的身体照片不作任何反应(他人身体照片忽略)。

1.2.1.4主动他人身体照片左右判断要求被试只对他人身体照片作左右朝向判断,分别用相应的左右手作按键反应,对自我的身体照片不作任何反应(自我身体照片忽略)。

所有任务都要求被试尽量准确迅速地作出反应。包括4个组共160个trial。每个组包括自我身体照片和陌生人身体照片各20张,其中10张身体照片朝左,10张朝右。被试的性别与陌生人的性别匹配,并且对于每个被试,陌生人都是同一个人。

1.2.2刺激程序刺激呈现在屏幕中央。1个实验的时间流程为: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十字注视点500ms,再500ms空屏后呈现身体照片300ms,然后空屏700ms,这样1个实验共2s。

2个组间隔时间为1min,两种任务间隔为5min。实验期间,要求被试尽可能保持眼睛注视屏幕中央。实验前,让被试熟悉实验材料(图1)。

1.2.3eeG纪录采用neuroScan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被试戴32导电极帽记录脑电,导联方法采用国际10/20系统。以左右耳突作为参考电极,接地点位于Fz和Cz的中点。采样精度为0.168μv/LSB,采样频率为1000Hz,neuroScan脑电系统放大器的带通滤波为0.05~70Hz。电极与头皮的接触电阻调整为小于5kΩ。

1.3数据分析记录原始脑电,对每个被试的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处理。排除眼动和其它伪迹后(不超过±60μV),依据不同实验任务叠加eeG。截取-200~400ms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刺激呈现前200ms的平均电位均值作为eRp测量的基线。根据本研究目的和总平均图,测量n60,p100和n170的波幅和潜伏期。对每个波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行为数据进行身体照片类型(2个水平:自我身体照片,他人身体照片)、认知任务(4个水平:身体照片自陌辨认,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被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身体照片忽略)、半球(2个水平:左,右)和注意水平(两个水平:主动,被动)等因素进行anoVa分析。

2结果

2.1行为数据分析

身体照片认知加工的反应时见表1。对反应时的结果进行身体照片类型(2个水平:自我身体照片,他人身体照片)×认知任务类型(3个水平:自陌辨认,主动方向判断,被动方向判断)两因素anoVa分析,发现身体照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5)=5.31,p=0.04,他人身体照片的认知加工比自我身体照片更快。认知任务类型的主效应也显著,F(2,14)=17.15,p=0.00,3种认知任务之间的反应时都不一样,身体照片自陌辨认的反应最慢,其次是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被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的反应最快。此外,身体照片类型与认知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显著水平,F(2,14)=3.96,p=0.04,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在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认知任务下,对两类身体照片的反应才有差异。这提示我们注意水平可能影响反应时。对身体照片类型(两个水平:自我身体照片,他人身体照片)×注意水平(两个水平:主动,被动)两因素进行anoVa分析。结果发现,注意水平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5)=34.47,p=0.00,被动注意比主动注意条件的身体照片朝向判断快得多;身体照片类型和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临界显著水平F(1,15)=4.1,p=0.06,注意水平对不同身体照片朝向判断的作用不同。进一步anoVa分析表明,只有在主动注意条件下,自我身体照片朝向判断比他人身体照片朝向判断慢,F(1,15)=9.49,p=0.01,被动注意条件下,二者没有差别。但无论对于自我身体照片做朝向判断,还是对他人身体照片做朝向判断,主动判断都比被动判断用更长的时间,自我:F(1,15)=41.25,p=0.00;他人:F(1,15)=11.07,p=0.01。

2.2eRp数据分析

图2分别标明了由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所诱发的eRp。在颞枕部,几个早期成分被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所诱发。它们包括一个早期负波(n60),其波峰位于约60ms处,接着是一个正波(p100)和一个稍晚的负波(n170),其波峰分别位于约110ms和170ms处。两类身体照片诱发的n60没有发现任何差异,下面就p100和n170这两个波进行分析,探讨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早期认知加工的差异。

2.2.1p100的峰值和潜伏期在60~140ms的时间范围,我们获取了一种在110ms左右达到峰顶的第一个明显的正向偏移成分,按习惯我们把这种成分叫做p100。测量每个被试4种认知任务下p7和p8点p100的波幅和峰潜期(从刺激呈现至最高峰的时间),得到表2所示数据。

对潜伏期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anoVa分析,没有发现任何效应。

对波幅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anoVa分析,结果只发现身体照片类型和认知任务的交互作用达到了临界显著水平,F(3,13)=3.18,p=0.06。为了考察认知任务对不同身体照片类型p100的影响,分别对身体照片自陌辨认、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被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身体照片忽略做anoVa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认知任务下,身体照片类型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F(1,15)=5.38,p=0.04,为自我身体照片产生的p100波幅大于他人身体照片,与行为数据相符。

2.2.1n170的峰值和潜伏期n170是从140~220ms的时间范围(这一时间范围是根据总平均值所显示的波形而确定的)获取的一个负波,这一负波在目标刺激呈现之后170ms左右达到峰顶(表3)。

用身体照片类型(2个水平:自我身体照片,他人身体照片)×认知任务类型(4个水平:身体照片自陌辨认,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被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身体照片忽略)×半球(2个水平:左,右)的三因素重复测量的anoVa分析显示:从潜伏期来看,n170有认知任务主效应,F(3,13)=5.78,p=0.01,为身体照片忽略产生的n170的潜伏期大于其他3种认知任务。对峰值而言,身体照片类型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15)=8.14,p=0.01,为自我身体照片产生的n170波幅大于他人身体照片。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注意水平调节人们对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认知加工的行为表现,在主动注意条件下,自我身体照片朝向判断比他人身体照片朝向判断慢。提示在行为学方面大脑对自我身体照片的认知加工呈现一定的特异性。

通过比较自我身体照片与他人身体照片刺激诱发出的早期eRp成分,探讨人脑对自我身体照片认知加工在神经电生理方面是否具有特异性。研究发现,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都一致地在颞枕部诱发出三个早期成分(n60,p100和n170)。n60的分析没有发现任何效应;p100具有身体照片类型和认知任务类型的交互效应,在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认知任务下,自我身体照片产生的p100波幅大于他人身体照片;n170有身体照片类型主效应,自我身体照片比他人身体照片诱发更大n170。

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在颞枕部n60成分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被试的期待中,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并无差异。mouchentant-Rostaing(2000)的实验表明[3],自动、快速而粗糙的分类能在非意识阶段产生(刺激后45~85ms),且这种分类是由于被试对不同材料的有意识的期待所造成的。

身体照片认知加工诱发的p100没有身体照片类型主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早期成分p100与刺激材料物理属性有关,说明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在材料性质上没有差异。另有研究指出[4],早期成分p100与视觉加工的早期阶段有关。自我/他人身体照片认知加工在早期都涉及视觉加工,也有可能说明这两种身体照片的早期视觉加工程度基本一致。不管是因材料性质,还是早期视觉加工,p100在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之间并无差异,说明在这一时间点上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的认知加工没有发生分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发现p100的身体照片类型主效应,身体照片类型和认知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却达到边缘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动身体照片方向判断认知任务下,自我身体照片产生的p100波幅大于他人身体照片。说明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在这一时间点上的认知加工还是受认知任务类型影响的,与行为结果相符。这一现象说明p100在某一程度上受注意水平的调节。隋洁的研究发现[5]:注意水平可以调节面孔再认产生的n170。这两种调节是否具有共同神经生理基础,还有待更深一层的探讨。

在面孔认知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颞枕部的一个潜伏期约为170ms的负波(n170)与面孔特征的结构分析有关,而与熟悉度、性别、年龄和种族等因素无关,代表面孔认知加工的特异性,反映了Bruce和Young提出的面孔认知模型中的结构编码[6]。在我们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面孔认知加工的n170。Stekelenburg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身体照片认知加工与面孔认知加工的机制具有相似性,颠倒的身体照片也能引起n170幅值和潜伏期的增加[1]。在本研究中,n170具有身体照片类型的主效应,自我身体照片比他人身体照片诱发了更大的n170。这说明身体照片的早期编码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是有区别,自我身体照片的早期认知加工具有独特性。

我们的结果也暗含了对n170种类特殊性的理解,在面孔认知加工的文献中[7],对n170是否具有面孔独特性已经提出了质疑。当前的研究发现了n170具有更广泛功能意义,它可能包括面孔和身体照片的整体知觉。

4结论

自我身体照片的早期认知加工具有独特性。自我身体照片和他人身体照片的认知加工从170ms左右发生分离;注意水平对身体照片诱发的p100具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StekelenburgJJ,GelderBD.theneuralcorrelatesofperceivinghumanbodies:aneRpstudyonthebody-inversioneffect.neuroreport,2004,15(5):777-780.

[2]maurerD,GrandRL,mondlochCJ.themanyfacesofconfiguralprocessing.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02,6(6):255-260.

[3]mouchentant-RostaingY,GiardmH,aguerape.earlysignsofvisualcategorizationforbiologicalandnon-biologicalstimuliinhumans.neuroreport,2000,11:2521-2525.

[4]买晓琴,罗劲,吴建辉,等.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J].心理科学,2005,37(1),19-25.

[5]SuiJ,ZhuY,HanS.Self-facerecognitioninattendedandunattendedconditions:an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lstudy.neuroreport,2006,17(4):423-427.

自我认知篇9

关键词:自我构念;自我参照效应;认知加工;思维风格;心理距离

关于自我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三句箴言之一。根据第欧根尼・拉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很多领域都对自我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Jamesw,1892;marshHw,ShavelsonR,1985;HarterS,1985;ShraugerJS)。其中的一个角度便是从国家或民族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也就是自我构念。心理学对自我构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开始涌现。近年来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的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一、自我构念的含义及理论发展

自我构念首先由心理学家markus和Kitayama(1991)提出,他们认为东西方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个体在自我构念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自我构念:独立型自我构念(independentself-construal)和互依型自我构念(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

西方人的自我构念是一种典型的独立型自我,像西欧、美国、澳洲的文化中都是这种独立型自我构念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自我构念里,自我跟其他人是独立的,自我构念里只包含诸如我的名字、职业、性格等内容。人们追求独特的自我、成功和业绩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感,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而东方人的自我是一种互依型自我,强调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像亚洲、南欧及南美地区的集体主义文化占据主导,所以是一种互依型的自我构念。在这种自我构念下,人们强调自己和别人的联系,自我构念中包含了母亲、父亲及亲戚等较亲密的人,强调集体偏好,行为处事会考虑别人的背景和各种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构念指的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身与他人联系或者区分。

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仅用两个维度是无法解释一些现象的。Cross,

Bacon和morris(2000)提出了自我构念的第三个维度:关系型自我构念(relational-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

关系型自我构念更加强调的是与他人的关系,将与自己有关的重要他人(如父母、配偶、朋友)及其关系纳入到自我构念系统中,建立并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是其思考问题和行为的基本准则。互依型自我构念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把他人纳入到自我中,但不同之处是所纳入的关系类型。互依型自我构念更多地针对相对于个人主义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强调的是处于内群体中的关系(如某俱乐部成员)和社会角色(如家中的长子);关系型自我构念更多针对的是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强调的是成对关系(如母子关系)。

二、自我构念的研究方法

早期对自我构念的研究主要是跨文化研究,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个体主要是独立型自我构念,而东方文化影响下的被试主要是互依型自我构念。据此,学者们编制了一些量表,如Singelis(1994)编制的“自我建构量表(SCS)”,Gudykunst和Lee(2003)编制的“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量表”以及Cross,Bacon和morris(2000)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定义出发编制了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elational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简称RiSC)。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独立型自我并不是西方文化所独有的,互依型自我也并不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个体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自我构念,只不过在不同文化下,某种自我所占的优势不同,可以通过文化启动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因此现在针对自我构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类:

特质型自我构念和状态型自我构念。

三、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

1.自我构念差异的神经生理学证据

一些行为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证明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个体自我构念是不同的。朱滢(2001)的研究在“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effect)”实验的经典范式基础上增加了母亲参照条件。

结果发现,中国被试不仅对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记得好,与母亲有关的信息也记得很好,也就是出现了“母亲参照效应”,也即东方被试的自我构念中含有母亲成分。朱滢(2007)比较了中西方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和公众人物参照上的脑成像差异。结果表明,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条件下,中国被试的腹侧内侧前额叶都被激活了;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参照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

那么这种差异仅局限于中国人还是中国人的脑结构比较特殊呢?有研究对双文化群体(香港人)进行了研究,西方文化启动的自我比母亲和重要而无认同感的他人(non-identifiedperson,nip;如上司)参照加工都更强地激活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纹外皮质;中国文化启动的自我―母亲、自我―nip和母亲―nip的全脑分析均无差异(ng,Han,mao,&Lai,2010)。也就是说,东方文化下,自我跟母亲是在一个脑区,而西方文化下,自我跟母亲在不同的脑区。这些研究都表明,文化确实在神经生理层面上对我们的自我构念产生了影响。

2.自我构念差异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的自我构念对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空间判断、心理表征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自我构念与记忆。macDonald,

Sandry和Rice(2002)的研究考察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启动后对短时记忆任务提取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独立型、互依型、控制组)完成启动任务。然后使用随机数字串(如,591263)或者有固定模式的数字串(如,897897)让被试完成一个短时记忆提取任务。研究表明,启动独立型自我构念将会导致个体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速度加快。

(2)自我构念与空间判断。研究表明,自我构念跟不同的思维风格相关。独立型自我构念与分析型的思维风格相关,个体集中关心中心客体而忽略背景信息,将导致在依赖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而在独立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不容易出现偏差;互依型自我构念与整体型思维风格相关,关注中心客体和其他方面如背景因素,那么个体将在依赖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不容易出现偏差,而在独立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Krishna,Zhou和Zhang(2008)的研究考察了中美两国被试在空间知觉偏差任务上的表现,判定的正确与否需要依赖于背景因素。研究证实,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表现出更多的空间知觉偏差。

(3)自我构念与注意的抑制机制。Springer等(2012)的研究表明,不同自我构念个体的认知差异可以归因于高级认知功能对正在进行的心理操作的控制(如,执行功能)。研究把面孔和房子叠加到一起,在每个试次中,这些维度中的某一个充当目标(如面孔),其他的充当分心物(如房子)。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比互依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在目标存在的情况下很少被分心物所干扰。重要的是,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显示出了对分心物的心理抑制能力,表现为当先前忽略过的分心物随后变成目标时在反应时间上更长。研究揭示了在认知控制基本过程上的差异,也即对自动触发的反应倾向的抑制是先前很多报告了启动了不同自我构念后个体差异表现的驱动力。

(4)自我构念与整体―局部知觉加工。Lin,Lin和Han(2008)的研究检验了是否在对复合刺激的整体―局部知觉中的纹外视皮层的神经活动可以被不同的自我构念启动所调节。在启动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后,要求被试对复合刺激中的整体―局部进行辨认,同时用eRp记录被试头部的活动。结果发现,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后会导致在对局部比对整体辨认时p1波增强。而启动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结果相反。研究证实了自我构念启动能够调外视皮层中的视知觉加工。

(5)自我构念与视觉注意。有研究检验了自我构念启动对视觉注意范围的调节。实验分别考察了在启动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后被试在Flanker任务和整体―局部知觉任务中的辨认情况。在Flanker任务中,尽管对不一致的刺激比对一致的刺激反应要慢,但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的个体比启动了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的侧抑制一致效应要增强了;在整体―局部知觉任务中,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在复合刺激中个体对整体的反应要比对局部的反应要快。而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结果正好相反。这两个实验表明,不同的自我构念确实会影响个体的视觉注意范围(Lin&Han,2009)。

(6)自我构念与心理距离。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除了受一般的认知过程如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影响外,还与心理表征有关。也就是说,知识或信息在我们头脑中并非完全按照其本来面目客观存在,还可能会受到表征方式的不同而影响对事物的感知。典型的一个代表性理论是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leveltheory,CLt)。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解释会随着对事件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真实性)的知觉而发生系统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反应。当知觉事件的距离较远时,人们使用抽象、本质和总体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高水平解释);当知觉距离较近时,人们倾向于以具体、表面和局部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低水平解释)。

Spassova和Lee(2008)对差异自我构念启动后与心理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检验了是否情景性地激活独立型自我构念和互依型自我构念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距离从而影响到被试在对事物分类上的差异。按照解释水平理论,高水平抽象分类比低水平具体分类包容性更强(Liberman,Sagristanoandtrope2002)。启动独立型自我构念,将导致人们以更抽象的水平理解事物,那么个体在对物体分类时将使用更少和更宽泛的标准。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启动了独立型自我构念后个体比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在分类任务上形成了更少的组。Lee,Lee和Kern(2011)等的研究检验了不同的自我构念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任务的评价。研究表明,高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比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会把未来时间感知为最接近的。当把任务的时间距离跟他们的自我构念匹配后,他们的对任务的反应增强了。

四、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研究展望

1.在理论领域的研究

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在认知过程上的差异跟不同的自我构念有很大关系。未来这一领域可以深入考察自我构念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比如对一些记忆现象如自传体记忆、错误记忆等与自我构念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eRp、fmRi等工具对这些心理过程进行多水平、多层次的考察。

2.在应用领域的研究

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中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决策、消费、广告等领域,人们如何建构自我从而影响到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并最终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是值得深入去研究的,未来相关的研究还将继续。

总的来说,自我构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究个体心理现象差异的新视角。目前,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了解这种文化对自我的影响对于形成文化的包容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与身心的健康,将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去关注这种转变。

参考文献:

[1]markusHR,KitayamaS.CultureandtheSelf:implicationsforCognition,emotion,andmotivation[J].psychologyReview,1991,98(02):224―253.

[2]CrossSe,BaconpL,morrismL.therelational-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andrelationship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0,78(04):791.

[3]ZhuY,ZhangL,FanJ,etal.neuralbasisofculturalinfluenceonself-representation[J].neuroimage,2007,34(03):1310―1316.

[4]ngS.H,HanS,maoL.H,etal.Dynamicbiculturalbrains:fmRistudyoftheirflexibleneuralrepresentationofselfandsignificantothersinresponsetocultureprimes[J].asi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2010(13):83―91.

[5]macDonaldJa,SandryJ,Rice.Self-ConstrualprimingaffectsSpeedofRetrievalfromShort-termmemory[J].2012,7(11).

自我认知篇10

关键词自我认知成长小组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概括来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体的成熟性;难于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处理不好和不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的功能及理论基础

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社会运作功能,使人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群体及社区的各种问题。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是小组工作的具体应用。它以正常人为对象,透过团体活动或生活的经验以达成团体功能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要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活动化。第二方面要发展个人对他人的认识,个人对他人的评价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交互反应。第三方面要发展小组成员对小组情况的认识,对此情况加以评价,更进一步透过活动采取必要和适当的行动。

小组工作吸收不同学科的知识,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理论。其中与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有关的理论包括:

1、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概念会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自我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行为上、心理上及身体外貌上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建立一个正面的个人形象,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隔绝的生活。除了认识自己,更重要的还要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旅途上正常的成长与发展。

2、在组织行为学者观点中,人群互动关系包括组织内所有的互动形态,例如组织内部决策的形成、组织设计、领导行为、士气激励、团队运作、冲突管理、人群互动训练等,其核心在于沟通与说服。有效的人群互动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有效的沟通对于亲密关系是有效的,即使在非亲密的日常生活中,有效沟通依然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关系。但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语言,还需要很多非语言沟通,以及互动的作用。

3、系统理论,它是将小组看成是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小组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

4、团体动力学认为,人类的行为经常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运作与结果,即团体动力。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包括:团体凝聚力,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和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以及领导与团体的功能。

综上,工作者在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课程中,结合相关理论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将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三、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应用案例

笔者在泰山学院政法系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中开设的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课程以成长为基础,以拓展为主线,以成员基本状况为起点,把握需求,设计课程,由师生共同完成,以成员收益为教学成果。

课程通过团体熟悉,习惯养成,团体信任之后,在成长背景的追寻、家庭沟通、生命领悟、自我确认、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让成员建立或修复健康的自我形象,树立人生目标,规划人生地图。

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让我认识你、图画接力、信任跌倒、最快乐的时刻/事件、我的生命线、我爱我家――原生家庭、对价值观的讨论、价值拍卖、魔镜中的你我、捧出祝福等十次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组员间关系随着活动的深入会发生变化,由陌生到熟悉,由普通同学到知心朋友,甚至会产生大家是一家人的感觉。

以第三次小组主题活动信任跌倒为例,此次活动以游戏命名,主要是通过成员身体的接触,训练成员之间彼此的信赖度,以培养团队的安全感。组员通过参加小组活动,会更加认识自己,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同时通过了解他人,很容易与其他同学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而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解决人际交往的困惑。

四、收获与反思

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课程2005年起在泰山学院政法系社会工作专业中学生中开设,经过六年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根据学生的课后总结以及自编问卷评估结果现总结如下:

1、小组活动可有效缓解或解决大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小组活动有利于加深组员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了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很多学生反映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自己变得开朗了,表达能力强了,喜欢与人交往了,自信心增强了,对未来也有目标和计划了。

2、小组形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人性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小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尊重每一位组员,在小组中,老师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教育者,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或者参与者的角色,每个小组组员可充分发言。在小组中,每个组员都会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有不同的收获。

3、开设小组课程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小组活动中,沟通成为主旋律,在绘画、游戏、故事分享等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长、改变理念,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讨论价值观,让大学生对爱情观、家庭观、事业观、人生观等有一个明晰的看法,在价值拍卖会上,同学们可以用有限的生命货币去购买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生价值,体会自己最重视的生命价值并在生活中努力追求,“魔镜中的你我”这堂课让同学们通过填写《周哈里窗表》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帮助他们反思自己认识他人,最后以“生命之旅”的冥想为尾声,以期无限拓展的自我激励带入今后的生活。

综上所述,同学们通过参加小组,可以利用群体资源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学会分享,学会自我反思与人际互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其合作意识,确立人生目标,规划设计人生,培养生活管理能力,认识完善自我!

五、总结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在很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中已经开设该课程,少部分高校将其应用于新生的适应教育中,在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生活适应性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呈现部分教学成果,期待小组工作的方法能够被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学士、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廖荣利.社会工作概论.文林打字排版印刷有限公司,1979.

[3]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仁.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82.

[4]刘静林.《青年成长小组》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