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银行业就业分析十篇银行业就业分析十篇

银行业就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3:49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工作人员业绩考评以及人员分配等问题进行的合理管理,是所有企业获得发展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更明显,更重要。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盲目进行的,也是需要评估和检验的,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的效率分析。

一、人力资源效率

人力资源效率,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使用状况的量,通过对人力资源效率的分析,可以获得企业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每个员工都发挥了自己的潜能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商业银行属于金融类行业,服务业务是主要的业务,因此,对于员工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很高,这就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也使得对人力效率的分析成为必要工作。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的内容

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的分析,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核心文化创造的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商业银行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银行所有工作最终都要服务于银行的营利,即价值创造,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工作中重要的环节,耗费商业银行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其最终也必须服务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的首要,也是最多的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的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不仅是普通企业价值创造的反映,也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反映,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类行业,借贷业务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因此,负债对于商业银行在所难免,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对银行人员的合理分配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

银行规模。毋庸置疑,银行规模的扩大是银行盈利增加最直接的反映,当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扩大规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商业银行规模扩大之时,那么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水平一定是有所提高的,因此,可以通过银行规模来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核心文化创造的关系。商业银行核心文化是商业银行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没有核心文化的企业注定无法取得长远发展,因此,核心文化的创造对于商业银行也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解决商业银行人员问题的管理,因此与银行文化创造息息相关,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进而促进银行核心文化的形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银行核心文化创造的关系是人力资源效率分析中应有的内容。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的意义

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情况的掌握。商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数量大,而且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也导致了员工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起来难度很大。人力资源效率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情况,增加高层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的了解,进而有力银行政策的制定。

(二)有利于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进行的过程,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有计划的进行,但是,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是变化的,金融市场的敏锐性更是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随时面临调整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要服务于商业银行的整体营运,因此,它必须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和实际情况相适应。但是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少效率分析,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会过于模式化,缺少变通,很难适应银行所处环境的变化,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人进行的,在进行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就很难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就容易走向错误的路线。

(三)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根据银行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合理预测银行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进而组织银行人力资源按照一定模式和方式发展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掌握,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最佳途径,因此,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

四、商业人力资源效率分析的建议

(一)注意效率分析的全面性。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是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分析,它必须能够反映全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而许多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力资源效率分析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进行效率分析,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和财力,但是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注意效率分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进行的过程,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随时会变化,如果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只采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简单的点的分析,那么就很难掌握人力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变化问题,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有所调整的进行的。

五、结语

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在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调整以及对于员工状态的掌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对人力资源效率进行真确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晓玲,谢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6).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2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本点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情况下,商业银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为了更好地保生存,求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同时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总之,推广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商业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由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可以说,其本量利分析,就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贷款利息收入、贷款总金额、单位贷款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四个变量函数之间关系研究和分析,预测它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和损益平衡点,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分析方法[1]。需注意的是此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假设前提的,它假设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假设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变动成本和业务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相关关系,且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假设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存贷平衡;在单一资产负债的条件下,吸收来的存款总是可以以贷款的形式找到市场,实现存贷平衡;对于在资产负债多样化的条件下,假定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资产负债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资产负债在全部的资产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假设商业银行处于正常、无风险的管理状态,资产质量较高,利率未发生倒挂,未发生应收利息和坏账[2]。

二、银行收入、成本、利润分析

1.银行收入分析

商业银行的收入是在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情况下产生的。银行经营的资产业务量是银行生息资产总额,包括各类贷款、缴存中央银行及上级行的各项准备金、同业拆出资金及短期投资业务等。银行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中营业收入具有决定意义,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短期投资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等[3]。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计算分析中,在对各项资产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贷款量为主。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吸收存款、拆入同业等,在这里可一并视为存款,在对负债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存款量为主。在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可按照实际的种类来分别计算。

2.银行成本分析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所筹集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为支配和运用这部分资金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还有营业场所和机具设备的折旧或租金、维护正常营运的营业费用、支付职工工资费用以及其他支出,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营运成本[4]。若按成本习性对其各项成本进行分类。不受业务量或资金量影响的固定成本有: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受业务量或资金量的影响的变动成本的有:存款利息支出、电子汇兑利息支出、联行往来及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和营业税金等。主要用到的是变动成本,因此,可构建如下总成本计量模型:筹资变动成本总额=营业支出+变动营业费用+所有者权益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平均筹资额;总成本=固定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平均筹资额[5]。

3.银行利润分析

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是反映该银行在财务报告期内的全部经营成果的重要财务指标。营业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支出(其中: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其它费用;营业支出=手续费支出+利息支出+汇兑损失+营业费用+其它费用)。因此在盈亏平衡分析法下,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公式可进一步换算为:利润=(单位资产收入-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或者,利润=单位创利值×业务量-固定成本。据此可画出本量利盈亏临界图(图1):

可以简单表达如下:

Q=(FC+p)/(SpVC)或p=(SpVC)×QFC

保本时,也就是p=0,此时求出来的业务量就是保本点的业务量,可表示为:

Q0=FC/(SpVC)

其中:FC-固定成本;

p―目标利润;

Q―业务量;

Q0―保本点业务量;

VC―变动成本率;

Sp―资产收益率。

三、本量利分析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银行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对商行的存贷款、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网点的设置、撤并、新产品的开发等决策分析、经营规划和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1.各个行处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

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方法,计算出各行处的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与呆坏账损失率等指标。假设在筹资规模相当的前提下,对于放款的质量越高、呆坏账的损失率越低、投资效果越好和筹资成本越低的行处来说,其筹资收入率就越高,变动成本率就越小,边际贡献率就越大,当然的效益也就更明显。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各个行处的经营业绩,做好业绩考核,使各行处之间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并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

2.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办新的金融服务工具

银行经营扩张主要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来扩大其经营规模,以期获得更好的规模效益。在进行分支机构设立决策时,可以运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预测分析,对于目标市场潜力不大或经过测算不能实现保本的,可以考虑不予设立;对于新推出的业务品种和服务工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投入产出情况和保本点进行测算,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6]。

假定某商业银行计划设立一分支机构,预计每年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假定目前存款平均利率为3.2%,贷款平均利率为8.7%,要求该机构应于设立第二年保本。则其保本点业务量=FC/(Sp-VC)=300/(8.7%-3.2%)=5454.55万元;保本点营业收入=Sp×Q0=8.7%×54.55=474.55万元,因此要保本,盈利资产需达到5454.55万元,利息收入474.55万元。如果该机构要求在第3年要实现盈利150万元,则必须过到的贷款规模=(300+150)/5.5%=81.8182万元。

3.分支机构的撤并决策

由于设立决策失误、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行处经营业务会逐步萎缩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决策层就要将其撤并[5]。即如果有些分支机构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业务量越来越小,以至亏损,这时决策层就应该通过本量利分析,看其筹资额能否达到保本点水平,如果不能的话,就应该将其撤并,如果其筹资额有达到保本点水平时,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一般不予撤掉。例如:设某一支行2005年的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营业收入率为10.6542%,变动成本率为5.7325%。保本存款量=1200/(10.6542%-5.7325%)=1200/4.9271%=24355.097万元。因此,如果该支行吸收和存款量没有超过24355.097万元,则可以将其撤除。同时,考虑是否把它合并到其他分支机构,撤并后,该机构的固定成本转移到同行其他机构后,此时的应按此新的固定成本再次确认保本点业务量来进行决策。

4.制定利润目标,落实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从损益方程式中可知道,固定成本金额的多少、筹资额的大小、筹资收入率的高低、筹资变动成本率的高低以及呆坏账损失率的高低,都将影响到某一行处的利润,因此管辖行根据各基层行处的具体情况,充分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确定其目标利润,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商业银行途径和措施来增加其利润:减少固定成本的开支;加大其筹资力度增加筹资额调整筹资结构;改善贷款结构,提高其筹资收益率;降低其筹资变动成本率;控制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以降低呆坏账损失率等。

四、银行盈亏平衡分析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1.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会计的相关服务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应用的。尤其在对营业机构的评价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才能更好地对营业机构进行科学有序的决策。但是目前由于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还是相对薄弱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以加快基层营业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设。

2.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外资银行的涉入,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在引入大量的中间业务后,银行能够进一步完善营业机构的盈亏能力的综合水平,以便更加科学地掌握商业银行营业机构的盈亏状况。

3.充分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倘若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能够结合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再根据得出的各个影响因素对盈亏平衡点具有怎样的影响程度,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资产负债的营销策略,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期实现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不同的存贷款客户群,提供等量存款、归还等量本息所银行耗费存在着较大差异[7],因此应该对其客户群进行积极的调整,并逐步淘汰掉那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客户,在保留按照有进有原则积极调整客户群,逐步淘汰部分无效、低效客户,在保留高效客户的同时,积极争取潜在的高效客户。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决策层就应该合理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分析其各营业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更好的发展。当然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繁多,要精确地运用本量利方法来分析,实属不易,就这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加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立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06,(3):87,103.

[2]屈琦,王勇,李湛等.本量利分析法在商业银行财务计划体系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2):224-225.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4-80.

[4]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5-69.

[5]周好文,程婵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55-259.

[6]黄万才,臧苏渝.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加强银行经营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20(1):50-52.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24-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自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本文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接近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本文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这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一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二是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我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三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1]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机构分布水平+资本充足率)/3。

2.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本文只选取两个指标:一是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2。

3.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一是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二是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三是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就业水平+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以上指标体系后,我们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结果。

1.原始数据。本文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见表1)。由于数据较多,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本文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及表1的数据,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见表2)。

2.竞争力分析。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见表2)。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2]

3.经济效益分析。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8.62的平均水平;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见表2)。另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3][4]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社会效益分析。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运营绩效分析。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见表2)。[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笔者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6]■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黄惠春,于润.上市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3]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4]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4

关键词:因子分析;指标体系;商业银行经营业绩

abstract:thispaperusedfactoranalysisonChina'slistedcommercialbankstocarryoutacomprehensiveandintegratedperformanceappraisal.Finally,asuggestiontoChina'scommercialbankstoenhancetheoverallperformancewasgiven.

Keywords:factoranalyze,indexsystem,managementachievementofcommercialbanks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2-0058-04

一、引言

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相互比较的文献多集中于经营管理效率的课题,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各个财务指标的分析,或对主要指标如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进行分解,从中获取关于赢利能力、管理水平方面的更多信息。魏煜、王丽(2000)、赵旭(2000)等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比较;赵旭(2002)在银行效率研究中引入了神经网络方法;谭中明(2002)运用因子分析法比较了中美银行的经营效率,卢瑜(2007)在商业银行的业绩比较中运用了综合指标的方法。上述文献使用的方法虽不同,但都偏重于业绩评价中的赢利性方面,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风险方面。那么,能否将风险因素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业绩比较的研究中呢?本文就拟将赢利性、流动性和风险(安全)三方面因素纳入因子分析当中,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进行全面分析。

二、建立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考核银行的经营状况,判断银行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鉴别银行的整体运作是否健康。因此,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

第二,重要性。涉及到银行绩效的指标有很多,要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不能进行准确评价。研究表明,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以8-15个为宜,所以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当将一些非重要变量删除,以构成最佳变量集。

第三,层次性原则。在多指标体系中,不同的指标关系密切,构成一个指标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把指标进行分类,构成不同层次,以便清楚地反映银行的优劣势。

(二)指标的选取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预选指标体系主要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创新及成长能力等主要方面,具体包括以下26个指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网点利润、利息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费用率、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资产总额占比、人数总额占比、网点总数占比、存款总额占比、贷款总额占比、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中间业务占比、非利息收入占比。以下根据指标的分辨力分析和指标相关度分析来进行指标的筛选。

1.指标的分辨力分析。指标分辨力是指标区分其所指状态的差异能力。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评价和比较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因此所用指标必须具有评价银行竞争力差异的辨别能力。如果每个商业银行在某个指标上趋于相同,那么这项指标就不具有分辨力,不应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辨力可以通过计算各个指标值分布的离散系数来度量,即变异系数C。

,其中,为某个指标的平均值;

为某个指标的标准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指标变异系数的临界值,计算出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后,与临界值进行对比,若小于临界值,说明商业银行竞争力在此指标上无法区分,故筛掉此指标,反之,则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分辨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故纳入指标体系中。本文选取的临界值为0.4。

2.指标相关度分析。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使得所反映的信息重叠,不能很好地描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了消除指标间相关性对综合评价的不利影响,在对指标进行辨别力分析后,进行相关度分析。首先对剩余指标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消除正、逆指标的影响,得到标准化数据,然后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作为划分指标相关度高低的标准。通过spss软件得出因子分析结果,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选取同一因子中具有最大载荷的指标代替其他相关指标,以降低指标间的相关度,从而构成具有较好鉴别能力和评价特性的指标体系。本文选取的临界值为0.9。

3.指标体系的建立,如表1所示。

(三)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截至2008年底在a股上市商业银行中的13家为样本,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简介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就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因子分析的过程就是从一些错综复杂关系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就代表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的一种经济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可以帮助我们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指标的处理

评估指标中包括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指标3种不同方向的指标。为了保证主成分分析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排除由于指标方向的原因所造成的差异,需要对各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正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经营状况越好的指标。指标同向化处理的方法如下:正指标保持不变。正指标是指标值越大对商业银行经营越有利的指标,对正向指标不需要进行处理。逆指标的同向化。在本文所选用的指标中,逆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和市场风险。本文采用1-不良贷款率和1/市场风险来对逆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使其符合实证分析的要求。适度区间指标的同向化。本文中适度区间指标是指存贷款比率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存贷比率的最优区间是60%―70%,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基本维持在60%―70%的区间内,将适度区间指标视为同向化指标。

(三)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以这13家银行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品牌影响力”和“治理结构”这两个指标为定性指标,用模糊统计处理方法,将其分成a、B、C三个等级,分别由3,2,1的分值表示,根据由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发的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排行榜,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均为上榜品牌,农业银行在国内金融界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这7家银行为a级,此外,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及中信银行为B级,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及华夏银行为C级。在治理结构方面,主要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将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设为a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深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为B级,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为C级。

1.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评价,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确定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完成对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用有限个不可观测的隐变量来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衡量银行竞争力的某些指标的共同意义和特性,还能够确定权重。本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因子的权重可由它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来确定,即方差贡献率。方差贡献率大小表示该因子相对于整个指标体系所提供信息解释量的大小,即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以每家银行的因子加权总得分作为综合评价结果。

2.评价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选取四个因子即可解释原始变量84%的信息。

图1是碎石图,由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前四个因子特征值都大于1,再结合表2,我们可以明确断定前四个因子可以作为其他指标的代表。

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由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可以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在资产占比、资本充足率,中间业务占比,非利息收入比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指标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出银行的规模,因此可以将第二个因子设为规模能力因子;第三个因子在拨备覆盖率和治理结构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指标基本反映了银行的管理能力,因此可将第三个因子命名为管理能力因子;第四个因子在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人均利润率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将第四个因子设为盈利能力因子。

根据回归法计算出了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根据计算出的系数,可以确定因子得分函数:

根据此因子得分函数,可以计算出各个因子的排名。在此基础上,对13家银行进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采用的变量不再是原有的17个指标,而是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4个因子变量,利用4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13家银行的竞争力综合得分。由于4个因子变量反映的是银行竞争力的不同侧面,因此在计算综合竞争力时,应给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权数。本文使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出银行的竞争力总得分和排名。计算公式如下:

竞争力得分=

由因子得分函数(1)、(2)、(3)、(4)和竞争力综合得分函数,可以得出13家银行4大竞争力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四、结论

从表4可以看出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规模能力在所有13家银行中名列前茅,表现在资产规模、资本实力以及各项业务的市场份额在银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盈利能力因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普遍较好,均实现了税前盈利。作为上市公司,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在治理结构、管理绩效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所以在管理因子上,排名较为靠前。

(一)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解释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其经营效率较差这方面的原因也许来自于产权制度的成分,就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所有者,国家通过设立一定的监管机构和委托一定的管理者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各银行的分支行在总行的授权下经营,从而形成多重的委托关系,政府的者并不是银行真正的所有者。银行经营成败与其个人利益得失并不存在多大的直接关系,同时,由于者本身是政界人物,他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存在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的先天不一致。因此,者不可能完全贯彻国家的目标,不会产生利益最大化冲动,也不会不折不扣地维护国家的利益。总之,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形式形成管理者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造成了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扭曲,降低了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路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及经济需要的原则,对营业机构及网络进行重组,合并重复设置的业务机构,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对那些业务量小、长期亏损、无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在各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间进行重组整合,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提高其整体经营效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现行的国有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现有的激励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拓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优化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孝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J].科技广场,2006,(9).

[2]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6).

[3]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5

【关键词】SpSS分析因子分析经营绩效

在我国,金融业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个是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负责的银行业务,另一个是以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的所负责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在我国,前者则占据了我国金融业的一大半以上,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以及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得分析评价,并针对评价得分进行排名,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理论模型及数据来源

(一)因子分析模型

1.因子分析的含义。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指标综合归纳为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并以此来进行最终的定量化研究。简而言之,因子分析法就是以相关性大小对众多的变量进行分组,相关性较强的归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从而在尽可能减少损失信息的前提下,达到降低维度的目的,用此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使得数据分析更加的简单有效。

2.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其中,xi(i=1……p)为原始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j(j=1……m)为因子变量(m≤p),aij为因子载荷,εk(k=1……p)为特殊因子,表示因子分析中选定的主因子不能解释原有变量的部分。

(二)数据来源

在本文的分析中,分别设置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指标,如流动性比率(X1)、资本充足率(X2);能够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X3)、资产报酬率(X4);能够反映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的指标,如存款增长率(X5)、贷款增长率(X6);以及能够反映偿债水平的指标,如成本收入比(X7)、存贷比率(X8)、不良贷款比率(X9),这些指标基本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价。

选取国内13家商业银行分别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包括兴业、华夏、招商、平安、浦发、民生、北京及中信的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13家商业银行2015年的效率指标数据为原始样本,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计算分析,并最终得出各家银行的综合得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新浪财经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商业银行绩效的因子分析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用SpSS软件对9个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该数据的Kmo值等于0.574,说明在评价商业银行绩效所选取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被其他变量解释,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远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本次研究的问题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确定公因子由协方差矩阵R计算得到所选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在提取公因子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进行提取,因此得到3个公因子,因子1、2、3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746%、24.319%、19.686%,累计贡献率为80.751%,说明前三个因子包括了原变量80%还要多的信息,因此提取因子1、2、3作为公因子是合理的。

在计算因子得分函数时,采用常用的回归法计算得出。并以此得分对样本银行进行经营绩效评价。由系数矩阵可得因子得分的函数为:

F1=-0.222X1+0.351X2+…+0.065X9

F2=0.235X1-0.071X2+…+0.365X9

F3=-0.028X1+0.133X2+…+0.138X9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进一步计算13个样本银行的因子得分。工商银行三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63、-0.01、-0.53;农业银行为0.83、2.46、0.81;中国银行为1.01、-0.99、0.74;建设银行为:1.04、0.39、-0.42;交通银行为0.50、-0.46、1.54;兴业银行为-1.08、0.65、-1.84;华夏银行为-0.21、-0.25、0.08;招商银行为-0.61、0.63、-0.38;浦发银行为0.46、-0.77、-1.72;平安银行为-1.83、0.25、0.89;民生银行为-0.69、0.50、0.32;北京银行为-0.31、-1.35、-0.21;中信银行为-0.74、-0.88、0.71.

以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统计量:

F=(31.079F1+25.602F2+18.070F3)/74.751

根据上式可求出所选样本银行的综合得分,通过综合得分将样本银行进行排序:

农业银行综合得分1.384793,排名第一;工商银行综合得分0.544589,排名第二;建设银行综合得分0.468029,排名第三;交通银行综合得分0.360237,排名第四;中国银行综合得分0.261475,排名第五;民生银行综合得分-0.03641,排名第六;招商银行综合得分-0.12825,排名第七;华夏银行综合得分-0.15334,排名第八;中信银行综合得分-0.43951,排名第九;平安银行综合得分-0.46102,排名第十;浦发银行综合得分-0.48648,排名第十一;北京银行综合得分-0.64159,排名第十二;兴业银行综合得分-0.67253,排名第十三。

三、结论

首先,根据因子分析计算而得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对所选取的13家样本银行进行排名,排在前5名的商业银行分别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从评价结果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排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经营绩效差异较大。

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北京银行在经营绩效比较中,得分高于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得分相差很少,说明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变革,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也较迅速,逐渐占领一席之地。

最后,从纵向比较来看,五个国有商业银行在第一个公因子上得分均为正值,说明国有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上有较大的优势,其他两个因子上,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差距不大,说明在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上,股份制银行的其他业务收入较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多样化、灵活化。

参考文献

[1]郑录军,曹延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91-101.

[2]姚树洁,姜春霞,冯根福.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J].经济研究.2011(8).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6

银行与保险公司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机构,其经营与发展状况不仅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其金融功能的作用发挥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以及银行、保险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金融行业发展中对银行与保险之间的交叉业务监管不够完善,再加上其通道业务的兴起和发展,导致银行通过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通道载体设置,并以此开展间接投资来创新其经营业务同时,也造成了我国银行与保险企业经营发展中在资金监管与投资分布等业务方面的同质化问题出现且呈现不断加剧变化与发展趋势,对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我国银行与保险的经营同质化水平进行研究,以为控制对策制定提供相应的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银行与保险经营同质化现状及影响分析

结合我国银行与保险业经营发展中所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其中,不同行业之间及其各自的内部结构体系中,如果在资产结构以及投资组合等经营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同质化与相似性问题,就会造成其共同暴露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而导致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银行机构之间的投资组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其相似性越高,即表明其在经营同质化方面的水平表现也越明显,从而造成银行对冲击下的共同暴露风险越大,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扰动影响也就越明显。同样,银行业发展中,如果不同的银行机构之间在产品组合与区域选择等方面存在较高的同质化程度,就会导致银行之间的内在紧密度加强,从而引起金融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与发展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较晚,因此,导致国内金融市场完善与管理中就存在着较多的制度缺失以及过度投机等不良行为,对整个金融市场良好秩序的形成及正常波动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其出现非正常波动情况,并且在这种非正常波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形成溢出效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升形成制约。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由于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主体的银行与保险业在经营发展中所存在的相似性和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一旦其经营发展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同质化问题后,在其中一个行业发展出现危机与风险的情况下,就会通过共同暴露等渠道、方式向其他行业传递,使其他行业发展面临相应的外部风险,进而形成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危机,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我国银行与保险业的经营同质化水平进行研究,以结合其经营同质化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调控,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经营同质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结合当前对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现状,其主要包括欧式距离模型分析法与关联度模型分析、广义杰卡德模型分析、余弦相似度模型分析等多种不同方法。其中,欧式距离模型分析在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分析中,所测度获取的数值越大即表示其经营同质化水平也越高,有研究利用该分析方法中模型计算对银行银团贷款组合的重叠实现了较好的测度分析;广义杰卡德模型分析中通过其计算模型进行计算获取的杰卡德距离越大,即表示其同质化水平也越高,该方法在金融领域的相似度测定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其中,就有研究利用该模型实现了我国上市银行经营同质化水平的测度和分析。

三、对我国银行与保险经营同质化水平的测度研究

结合上述对我国银行与保险业经营同质化的影响以及其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方法的分析,本文对我国银行与保险业经营同质化水平的研究中,采用上述的欧式距离模型分析法,以国内20多家上市银行与6家上市的保险公司在2010至2019年期间对外公开的年报数据与资料为例,通过对其数据资料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以银行业的投资区域、贷款行业以及类型、投资持有目的等数据资料内容为主,同时对保险业公布数据中的营业收入类型与投资独享、资产类型分布等数据内容为主,并以二者之间的投资持有目的、资产类型分布数据作为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项目,展开相应的研究和分析。根据上述研究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开展,首先,对投资持有目的视角下的我国银行与保险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分析显示,通过将有关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后可获取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与保险在投资持有目的视角下的经营同质化水平处于0.59至0.75之间,该水平处于相对适中的程度,并且其结果变化曲线中显示其水平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大。此外,根据数据中的分析结果,从宏观层面对其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进行分析,可看出我国银行与保险业在投资持有目视角下的经营同质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变化趋势,由0.57逐渐上升变化至0.72,这也说明在国内银行与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推进下,其在业务模式和投资结构上逐渐倾向于趋同发展与变化特征,但从微观层面分析可看出,二者之间的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指标在上升变化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规则波动变化情况,其早期的经营同质化水平指数均比较低,但在2012年前后出现了急剧上升后逐渐稳定的变化特征,其中,二者之间的经营同质化水平上升与我国保险行业的资金管理通道业务存在一定的关系,但随着保监会有关保险资管通道业务规范管理规定的制定和下发,对二者之间的经营同质化形成了一定的抑制。此外,根据上述研究方法对资产类型视角下的我国银行与保险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分析显示,对二者在资产类型视角下的经营同质化水平测度分析,是以我国银行与保险的资产构成中的前五类为主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现金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保险为银行存款)、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可看出其在资产类型视角下的经营同质化水平指数处于0.58至0.65范围内,且其水平变化幅度范围较大,整体呈现上升变化的趋势。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7

关键词:上市银行;股价;实证分析;主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07―02

金融作为稀缺的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产业,在引导资源的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商业银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资源的配置效果。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的效率意义重大,银行的效率直接体现在银行的股价上。研究影响银行的股价影响因素,为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从微观层面上,采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我国商业银行主因子股价提选出来加以分析。

本文其余部分的安排:第二部分,理论回顾;第三部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结论与启示。

1理论回顾

1.1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影响银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股利政策角度看:S.D.magen(1971)通过研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银行为了提高股本收益率或降低股本成本而提高杠杆率,资本市场并不会要求银行股本化比率将更多收益转作股本。马军伟、熊华(2009)通过举证分析结果,我国上市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对股价有负的影响,并且市场对分红政策的反映过度。

从建立模型对数据检验角度:molyneux和thomton(1992)在多个国家样本容量的基础上分析银行股价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银行的股价与各国的利率水平、行业的集中度以及国家所有制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从潜在竞争力角度看:Ross(1989)研究发现,股价的波动性与信息量有直接的相关性,有效信息的交易越多,所引起的股价波动性越大。Fanandwong(2002)研究了7个东南亚国家的977家公司的股利对利润的敏感性与所有权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权越集中,股价对利率的敏感性越差。

从选取财务指标角度:韩露(2013)基于我国15家5年上市商业银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影响上市银行股价中最为显著的是反映银行营运能力的成本收入比指标和反应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刘洋、洪景玉(2009)利用Feltham-ohlson价值评估模型结合如销售收入、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等财务指标找出上市银行影响因素。

纵观国内外研究,关于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基于现有的竞争力和潜在的竞争力方面,建立影响股价的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第二,从盈利能力、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因子提取法分析并进行评价;第三,通过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数据检验得出结论。

1.2指标选取及相关性分析

1.2.1样本的选择

在沪深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各季度的面板数据,银行的特征变量来自银行年度、季度财务报表,行业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16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

1.2.2银行特征变量

(1)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选取。

资产回报率(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另外还选取了净利润率(JLR)和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mGSY)作为盈利指标对股价影响的评价。成本收入率(CBSRL)=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100%。

(2)治理水平指标的选取。

有效地公司治理能够促进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经营的效率,提高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因此本文的指标选取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资产总额)(ZCLRL)、营业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YYLR)。

(3)安全性指标选取。

拨备覆盖率(BFGL)=期末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BLDKL)=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末发放贷款总额。

(4)抵御风险能力。

资本充客户的足率(ZBCZL),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

(5)成长型指标。

存款增长率(CKZZ)=(本期间存款-上期间存款)/上期间存款*100%。

(6)竞争性指标。

核心资本充足率(HXZBCZL)=(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7)流动比率。

流动性对银行的盈利性影响较高,一般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它所面临的筹资成本较低,银行的盈利可能就越高,股价可能就越高。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2.3研究假设

假设一:银行股价与银行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二:银行股价与银行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三:银行股价与资产的安全性呈正相关关系。假设四:银行股价与流动比率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五:银行股价与抵御风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六:银行股价与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七:银行股价与银行潜在竞争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1.2.4计量模型

计算银行股价的指标p

上市商业银行股价通过证券市场上的年报、月报的每次公布的价格得出。

p=a+a1Roa+a2JLR+a3mGSY+a4FLLXSR+a5ZCLRL+a6YYLR+a7BFGL+a8BLDKL+a9ZBCZL+a10CKZZ+a11HXZBL+a12CBSRL

2实证分析

首先本分通过SpSS17.0描述性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生成相关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同时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Z分布值,作为变量存储。

2.1描述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在从2007年-2012年的各季度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均值6.3369,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全局为8.38元,标准差为2.93779,可见我国上市银行业股价波动较大。另外就净利润率指标而言41.233%说明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良好。

2.2公因子方差比的分析

由表可得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4752,它解释了总变量的36.552%,第二主充分的特征值2879,它解释了总变量的22.147%,第三主特征值2249,它解释了总变量的17303%,第四主特征值1434,它解释了总量的11.028%。说明了只要提取前四个变量就能解释87.03%的信息。2.3主成分因子分析

本文表4选用了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资产利用率、存款增长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股价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调整值0.889非常的接近1,说明回归的拟合度相当的高,并且D-w为2.04,说明模型的残差不相关。回归的模型相当的优良。

上表5给出了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的F值9.418,相应的p值是0.002小于0.005显著水平。因此可以判断出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资产利用率、存款增长率四个财务指标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股价解释能力较强,非常显著。

该表6给出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相应的一些统计量,可以看出线性回归中的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资产利用率、存款增长率的系数相应3.134,17.444,2795243,3.139。说明资产利用率小部分的增加会带动上市银行股价的2795.243倍的增长。

3结论与启示

3.1结论

由于搜索数据有限和手工处理数据复杂,许多数据出现较为剧烈的变动。

从影响上市银行的微观因素分析:

(1)净利润率和拨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指标。无论是采用因子分析法还是描述性统计,影响股价的排序不同,说明安全性、经营效率对股价的机制是复杂的过程。根据常识我们在知道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银行资产质量越好,股价越高。对于银行业来说加强抵御风险能了和安全性措施以及提高经营效率面临较大的挑战。

(2)资本充足率。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得出其对银行的股价影响较大,但是在各个银行之间差异较大。例如工商银行具有最大市值,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对工商银行的影响高达90%,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对其影响较小的是光大银行57%。

(3)存款增长率和每股收益。通过回归分析法看出存款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对于股价的影响较显著。根据我们的常识可知银行的收入主要是增加存款、加大贷款从中间赚取利率差,实现收益。银行的股价主要是通过每股收益向投资者和公众传递银行的市场价值。

3.2启示

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影响银行业股价的关键的因素在于盈利性、竞争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银行的规模存在差异,资产的质量残差不齐,公司的治理水平存在各异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是保证银行保证正常活动的前提,充足的资本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源泉。科学的治理水平灵活的金融创新能力是银行前进的血液。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信贷业务是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商业银行要增加业务范围,加大与其他业务的合作。不能单纯的依靠传统业务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作为盈利主营业务,要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2)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银行非利息收入比。我们知道银行的利息收入的成本和非利息收入成本模型不变。利息收入的成本是变动成本,非利息收入比成本是固定成本,所以增加非利息收入可以在一定的固定成本下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所以提高非利息收入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3)提高资产安全性。根据描述性分析我们可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拨备贷款均值较大,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性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寻求优质的合作客户和严格的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政策,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提升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

本文由于数据是从2007-2012年期间采集,周期较短,数据有限,样本较少。还有许多影响上市银行股价的因素没有体现出来,该篇文章还需要不断补充改进。

参考文献

[1]马军伟,熊华.银行类上市公司股价分红政策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证券与保险,2009,(10).

[2]S.D.magen.CostofCapitalandDividendpoliciesincommercialBanks[J].the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1971,6,(2).

[3]RobertR.Bliss,GeorgeG.Kaufman.Bankprocyclicality,CreditCrunches,andasymmetricmonetarypolicyeffects:aUnifyingmodel[J].JournalofappliedFinance,2003,(4).

[4]袁晓玲,张宝山.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国内生产总值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地全球性发生,对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国的商业银行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到冲击。众多案例中,当属2008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最为耳熟能详,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不断加剧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国的蔓延,最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贷款,由此可见不重视银行贷款的违约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不良贷款不仅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还是制约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风险和企业的正常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有效控制好不良贷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良贷款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结构,加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日后的经营保证了充足的资金。完善不良贷款资产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流动性和改善资金状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2008年商业银行贷款统计分析,银行贷款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总额之中占了高达90%左右的比例,并且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大部分周转资金都是靠贷款来缓解,这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企业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偿贷情况。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亏损面逐年不断增加,这就使企业贷款的偿还失去了保证。

不良贷款恶性循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自身的经营存在很大问题。对贷款项目不负责、对企业偿还能力、贷款运行质量缺乏仔细探究,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影响着不良贷款负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的潜在危机。

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困扰着银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没能很好的缓解适应过来而面临窘境。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和干预下,企业得以从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来摆脱所处的困境。但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部分企业惨遭淘汰。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产生了巨额的无法收回的贷款,从而形成呆账、坏账,不良贷款不断地上升,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压力。下表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

表2-1列出了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情况。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总资产或总负债来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所占有的比例在40%以上,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只占不足20%,使得我国金融与银行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出于对国家支持的信任,大多数人都把资金聚集在大型商业银行,许多企业也向大型商业银行贷款,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都齐集在大型商业银行。如下表和图: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庞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阻挡了银行的改革。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1.从企业主体来看

(1)企业的亏损给商业银行造成沉重的历史包袱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市场处于竞争劣势,出现逐年亏损的状况,国有企业的亏损本应由财政补贴来填补,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贷款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造成了企业资金来源单一,对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而商业银行不断向企业放款,就会产生质量不高的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但要承担企业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还要承担居民存款的存贷利差,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

(2)企业经营状况不良、信用观念不强

现在全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呈现经营亏损的状态,并且都表现出了共同的特点:经营性负债过多;需要挪用的资金数额过多;待处理流动资金过多;难以顺利回收亏损企业的贷款。近来,部分企业出现盲目负债的现象,仅仅靠增加投入来支撑经营,不考虑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偿债能力。盲目投资、投资主体的不明确会使企业负债越滚越大无法偿还。

2.从商业银行主体来看

(1)商业银行风险评价能力不高

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产权不明确等原因造成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价能不高的困扰。政府虽然帮企业在商业银行提供国家信用担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致使商业银行主观上对贷款不敏感,再加上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和道德风险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得不到很较好控制。

(2)银行经营管理存在失误

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的审查不够认真负责,对某些项目的发展前景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没有做深入调查与分析造成贷款项目决策的失误。贷款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划分清楚债权利的界限。而且贷款下批以后的使用质量并未得到良好的监控,缺乏后期跟踪工作。商业银行自身的责任约束不力,既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操作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有效措施,主观随意贷款很多。并且商业银行之间也缺乏相互协作,过于注重自身的业务竞争和利益,彼此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不利于银行业的整体经营。

(3)商业银行防范措施和风险意识不强,并缺乏法律规范

商业银行对不同贷款分类评估的定量标准缺乏明确性,定量不标准就无法进行贷款的标准化,造成贷款的随意性发放,增加不良贷款的产生。商业银行对贷款的管理也较弱,没有一套成熟的贷款信息管体系,无法全面反映贷款信息的内容,无法加强对贷款信息的管理,对贷款信息的审核就缺乏有效性和真实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无法掌握,贷款就会产生巨大的风险。

制约商业银行的有关法律实施力度不大,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难以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很难实行有关法律赋予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无法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且抵押担保也缺乏相应的实施力度。因而缺商业银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就会出现押而不抵,担而不保的现象。此外,抵押物的变现能力不强,不但难以拍卖,而且不一定能抵偿债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建立是根据谢冰(2009)[7]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多组数据,可直观、快速分析出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准确的计量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与拟合程度的高低,提高预测方程式的效果,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3-1)

其中,Y为不良贷款,X1为国内生产总值,X2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3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4为进出口总额,X5为财政收入,X6为货币供应量m2。

(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则是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和货币供应量(m2)六个指标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影响因素。

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零售额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2009至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摘录下来的统计数据,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和货币供应量(m2)分别是从锐思金融数据库和国泰安金融数据库中摘录来的统计数据。

(三)计量模型分析及分析结果

1、方程估计

根据公式(3-1),建立优化模型:

图3-1所示的估计结构显示,回归方程拟合优度R2=0.874583,F统计量=24.4069,其相应的概率值较小,说明回归方程整体上比较显著。但是,在5%的检验水平上,只有1/X4的t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较小通过了t检验,1/X1、1/X2、1/X3、1/X5和1/X6的t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较大,没有通过t检验,而且1/X1、1/X4和1/X5的回归系数都是负数。这些表明,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使用eViews对1/X1、1/X2、1/X3、1/X4、1/X5和1/X6之间进行先关分析,这里因为eViews工具的限制,分别把1/X1、1/X2、1/X3、1/X4、1/X5和1/X6名为G1、G2、G3、G4、G5、G6,得到如图3-9所示的相关分析结果。

图3-2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图3-2所示的相关系数矩阵显示,解释变量1/X1和1/X3、1/X2、1/X4、1/X5和1/X6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高,因此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先分别拟合Y对1/X1、1/X2、1/X3、1/X4、1/X5、1/X6的一元回归,得到如下表3-8所示的一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每个回归方程只给出解释变量系数估计量、t统计量的概率值p以及拟合优度R2。

表3-4所示的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obs*R-squared=4.159611,相应的p=0.051399,大于检验水平,表明不存在自相关,通过上述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

由图3-5分析结果,系数估计的t统计量值,其相应的概率值分别为0.0000、0.0000、0.0170.回归方程R2=0.9105,F统计量=81.3919,其相应的概率值p=0。000000.在5%的检验水平下,1/X6、X4、1/X1的系数估计值的t检验都很显著,方程(3-5)是消除多重共线性后所得到的估计结果。

根据以上各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指标的t检验值、F检验值都是比较理想的,优化后的拟合优度R2达到了0.9105,同时模型也经过了异方差检验和一、二阶序列相关检验,说明了模型整体的拟合度较高。表3-5所示的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obs*R-squared=4.159611,相应的p=0.051399,大于检验水平,表明不存在自相关,通过上述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

从宏观模型分析所建立的优化后的回归图(3-1)中可以看出R2_=0.8388而图(3-3)中可以看出R2_=0.8993,以上宏观模型分析回归相比图(3-3)所建立的模型是最显著的。

从图3-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变量X1、X5、X6前的系数都是负号,说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国币供应量m2的降低对不良贷款的降低都有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收入和货币供应量m2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程度较大,财政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1962个单位,货币供应量m2每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37个单位,其次是影响较大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不良贷款降低0.01852个单位。从图3-10优化后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良贷款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货币供应量m2呈负相关关系,和进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会影响不良贷款降低0.99%,而货币供应量m2每增加1%会影响不良贷款降低0.99%。因此,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货币供应量m2会间接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降低。

四、解决不良贷款的对策

1、注重国家宏观经济的观测与分析,尽最大可能分析出宏观经济情况以便建立起应对宏观经济变化的应对机制,尽量避免宏观经济数量的变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的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济风险控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预防宏观经济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2、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和银行业的监管,完善我国的信用环境,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失信的处罚机制,加强政府对信用体系的监督与管理,打造信用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全面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创造法律环境,进行强制性的约束。

3、商业银行应完善不良贷款的经营模式,优化内部控制,针对不良贷款建立管理体系以对其进行适度的管控。

同时也需满足商业银行结构和环境的需求,注重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考量自身的经营模式是否存在缺陷,尤其是在不良贷款方面,规避贷款的盲目扩大,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状况完善自身经营模式。

4、提高对不良贷款的认识。正确看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避免过分注重眼前业绩而忽视长远发展。同时也应当意识到通过扩大贷款的总量来降低不良贷款所占比例并不不理智,因为新增的贷款也有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只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不良贷款才能对不良贷款进行有效控制。(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洪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分析[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122-154.

[2]杨建辉.基于模糊回归分析模型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J].江西科学.2011(30):460-464.

[3]胡冰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2-110.

[4]梁秋霞.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69-74.

[5]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33-147.

[6]屠德俊.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金融与保险.2010:23-27.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9

关键词:营业网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7-0116-05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从战略规划角度对产品创新、团队管理、业绩考核等大方面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与创新,同时也更应关注总体的战略目标在基础单元的贯彻落实,如银行的营业网点。营业网点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网点竞争能力成为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改进与提升营业网点传统的职能与功能,增强营业网点的辐射力,提高营业网点的经营业绩,把营业网点作为展现银行经营理念与管理能力的介质与平台,将是各家银行展现其市场竞争能力、影响力以及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重要作用

(一)品牌形象的树立

商业银行网点对于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服务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服务。在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产品和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顾客更看重的是服务的质量、速度和安全性。因此,银行网点是树立良好业界形象的重要场所。醒目的营业标识、优美的营业环境和宽敞的业务大厅会给顾客带来良好的印象。因此,无论是通过亲临网点办理业务,还是通过网点业务员的上门服务,客户都会很快对银行网点的服务水平做出评价,从而影响其未来的金融消费决策。因此,优质的服务是赢得客户的重要砝码,银行网点必须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提品和服务的主要平台

虽然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传统的实体银行网点仍然是商业银行提品和服务的主要平台。各银行网点依然是商业银行全面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场所,这里的产品和服务最全面最及时,客户可以在这里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并且银行网点的柜台服务相对而言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无论是自助柜员机还是网络银行服务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是许多人快捷的选择,但是对于大额交易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去银行网点办理。因此,商业银行的网点也就成了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展示和销售场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技创新运用的重要场所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实体,是各种信息科技运用的重要场所。银行系统的许多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为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提供服务的。因此,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发展也不断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新需求,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系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人力资源的主要储备来源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实体,毫无疑问会集中和占用商业银行大量的人力资源。虽然许多大学毕业生想进入各商业银行总行机构,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其人力资源的侧重点必然在各商业银行网点,因为各网点是其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的基石。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网点的人才储备,提高人员素质,是构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因为再好的战略也要靠人来推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要靠商业银行网点来执行,如果银行网点的员工素质上不去,必然影响整个银行战略的实施和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组织和流程再造的重要方面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组织和流程再造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实体,商业银行网点的效率和成本就是商业银行的效率和成本,所以组织和流程再造的重要方面就是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的组织和流程再造。因此,通过组织和流程再造构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全面设计搞好商业银行网点的组织和流程再造。

(六)核心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维持

当前,金融服务的重要特点是方便、快捷和安全。商业银行网点全面提供客户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因而就近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核心客户资源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的因素还是地理的因素来看,在开发和维护核心客户资源方面,各商业银行网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各种联系形成的客户关系是各商业银行网点未来经营的重要资本,因此如何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将影响网点本身来自整个银行未来的经营业绩。而开发新的客户也是各商业银行网点的重要职责和功能所在。

(七)未来的利润新增长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里中间业务和高端零售业务也许不如城市网点发达,但是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部分业务也将是一些商业银行网点的业绩新增长点。而在大多数地区,传统的金融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但对各种金融新产品新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商业银行网点不仅将发挥吸储的功能,还将成为未来的赢利增长点。

通过这些作用可以看出,网点经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银行的业绩。商业银行网点集合了商业银行的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为了从客户角度对其所关心的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问卷调研是个非常好的路径。通过客户的主观判断对营业网点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筛选和归类。

(一)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郑州市内进行,问卷共发放36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其中有286份完整的有效问卷,74份无效问卷,因此有效问卷占79.44%,符合要求(见表1)。本次调研分析所用的软件是SpSS17.0版本。

本次调研特别增加了几个询问客户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态度的描述,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客户为什么选择营业网点服务。通过调研发现,客户之所以选择营业网点办理业务,原因有三个。首先,客户认为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会更加安全,有73.4%的人认同这一点。其次,73%的客户认为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会更易于沟通。最后,因为习惯问题,有55.3%的人是因为习惯而仍喜欢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

由此也可以看出,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网点非常关注,如果能够将银行网点的竞争力提升上去,那么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调研问卷分析

1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估计信度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说

明的是信度的不同方面,本研究采用问卷信度检验中最常用的Cronbach’salpha系数来测量指标的信度。由表2显示问卷总的信度是0.814,通过了信度检验。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只有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首先需要通过Kmo样本测度fKaiser-meyer-olkinmeasure0fSamplingadequacy)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Bartlett'stestofSpheficity)来进行判断,见表3的分析结果。Kmo值越接近1表明数据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认为0.90以上,极适合;0.80~0.90,适合;0.70~0.80,尚可(Kaiser,1974)。表3显示,Kmo值为0.847(0.80~0.90),说明该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我们看到,表中Bartlett球体检验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01),说明数据相关阵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统计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2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描述隐藏在一组测量到的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测量到的隐性变量(1atentvariable,latentfactor),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因子分析中有许多确定因子变量的方法,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解释率达到了64.2%,基本可以解释。得到的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如下,即表4所示。

根据表4结果的显示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可以分的类别。因此可以分为6个公共因子,具体见表5公共因子的确定。

3 实证调研结论

从上面的因子分析结果可以推导出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利用图形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员工服务因素包括员工的文明礼貌、员工办理业务的速度、员工的办事效率、员工办理业务的专业水平。

网点营销因素包括网点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和宣传以及网点本身的宣传等。

网点内部管理因素包括大堂经理的设置以及其作用,网点内部的装修与设计因素。

产品定位与设计因素也就是网点对于其产品的定位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等因素。

银行品牌因素是银行整体品牌对于银行营业网点竞争力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笔者就针对第二节中实证研究得出的几个影响因素,提出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竞争力提升的几点建议。

(一)客户定位

各级营业网点不应该只关注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客户也是很好的选择。中小型优秀民营、私营企业很多是新经济的产物,大部分成立时间晚,起点高、规模小、资金流量快、发展前景好,市场进入成本较低,分行营业网点与此类企业的成立背景具有同源性,都是完全按市场化的规则设立和运作的,对各中小企业更具亲和力,沟通更容易。因此,在客户定位中应该遵照以下几点:

1 有选择地培育成长型小企业。在认真研究小企业经营和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先进银行的成熟经验,推出针对小企业的系列化服务方案,培育忠诚的潜在中型客户群体。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某种意义上来说,抓住了大型公司客户是抓住了现在,而培育了优质中小型客户就是培育了未来。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卓有成效地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2 以中高端客户为个人人业务目标客户群。以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中等客户为发展方向,大力扩大贵宾客户群体,巩固客户基础。

(二)完善网点内部布局

随着国内银行改革深度和速度的加快以及外资银行在华开办业务的政策性开放,商业银行的转型已迫在眉睫。如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各营业网点的“6S”管理理念,将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内部布局做好,将是提高营业网点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完善营业网点内部格局的背后实际上是零售银行的转型,如果一方面能降低网点的成本,另一方面又能够为客户提供很好的服务,就可以实现双赢。

在内部格局设计方面可重点考虑三方面要素:一是将整个网点的职能向销售方面逐步转变,将网点80%的职能转变成咨询和销售渠道,另外20%的职能继续放在交易执行等传统服务的履行上。二是最大限度的推行或引导自助服务。银行可通过增设atm、CDm、网上银行终端机推动自助服务的占比,以降低人力成本。三是让网点的设置更适应附近的客户群,例如商业区集中的区域或居民区集中的区域,其网点在功能上的设置应和其他网点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区别。

(三)提高服务品质

1 突出柜面服务品质

时至今日,在外资、中资银行的竞争中,优质服务的价值越来越被各家金融机构所看重,甚至提出:服务质量是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区,提高服务品质是一种能带来成功的发展战略。

银行业要赢得竞争的工具有两种,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的差异化。今天,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产品具有高度相似性,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且极易消失,原因在于金融服务业快速的产品模仿能力,第一天推出的新产品,也许第二天竞争对手就有相似的产品出台。产品的差异转瞬即逝,唯有服务的差异化才无法被轻易模仿,才能赢得永久优势。

现在乃至今后具备网点竞争优势的服务应包含五层含义:一是基本的银行服务礼仪。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感受到的尊重、得体的言语,快速、准确的服务效率,干净、整洁的环境是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二是脉络清晰的服务流程。客户从走进营业大厅的时刻起就感受到的清晰、准确引导,如大堂服务人员主动简明的询问能帮助客户快速找到解决疑问的途径。三是准确、快捷的业务处理。四是恰如其分的业务建议。网点服务中银行人员根据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从客户角度出发提出的合理化资金使用建议。以浦发银行产品为例,针对资金周转量大但存期不定的客户可推荐短期理财。五是开展持续地、系统地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持续地、随时改进与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创新服务手段

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优化个人业务售前、售后客户服务流程;强化售后服务管理,组建贵宾客户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

另外,应该创新的差异化服务,以市场细分作为推动营销的有力武器。根据核心客户、集团客户、单一客户、优质小企业客户和机关事业单位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细分,实施分层服务。对核心客户采取“理财+服务”的营销模式;对集团客户整合资源,提供多层级、多渠道服务;对单一客户,以传统信贷、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为主,以代客资金、投行业务为辅,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服务创新,提高对小企业客户开发与服务能力;对机关事业客户,以账户管理、现金管理、业务为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银行业就业分析篇10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是指银行业中少数几家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通常来说,少数几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大,它们在市场的垄断地位越高,行业内竞争度就越低。测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分为绝对集中度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指标。

1.绝对集中度指标分析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总和。一般情况下,CRn指数越大,该市场垄断程度越高,也就是说该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CR4≥85%,属于寡占Ⅰ型;75≤CR4﹤85,CR8≥85,属于寡占Ⅱ型;50≤CR4﹤75,75≤CR8﹤85,属于寡占Ⅲ型;35≤CR4﹤50,45≤CR4﹤75,属于寡占Ⅳ型;30≤CR4﹤35,40≤CR4﹤45,属于寡占Ⅴ型;CR4﹤30,CR4﹤40,属于竞争Ⅰ型。通过分析2007-2014年间我国前4家最大银行存款份额、贷款份额以及总资产份额都超过我国银行业对应总量的65%,而前8家最大银行存贷款份额以及总资产份额都超过我国银行业对应总量的85%。但是,我国前4家最大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前8家最大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根据贝恩对市场结构分类标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属于寡占Ⅲ型,属于寡头垄断行业。分析可知,我国银行业属于寡头垄断行业,但是CRn指数有一定的缺陷,它不能够具体说明我国五大国有银行各自所占市场份额以及股份制银行各自的规模分布,这就需要引入赫希曼指数,进一步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2.相对集中度指标分析赫希曼指数是指基于该行业中企业的总数和规模分布,即将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HHi越大,表示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一般而言,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但通常之表示方法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故HHi应界于0到10000之间。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利用HHi作为评估某一产业集中度的指标,并且订下下列标准:HHi>3000,属于高寡占Ⅰ型;3000>HHi>1800,属于高寡占Ⅱ型;1800>HHi>1400,属于低寡占Ⅰ型;1400>HHi>1000,属于低寡占Ⅱ型;1000>HHi>500,属于竞争Ⅰ型;500>HHi,属于竞争Ⅱ型。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HHi指数从2007年到2014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在0.11-0.14之间波动,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HHi指数仍然很大,说明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有所加强,但是银行业垄断优势仍然存在。利用以上标准,得出我国银行业从2007年到2014年HHi指数大都在1000到1400之间,说明我国银行业属于低寡占Ⅱ型。

二、银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银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也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通过从新企业进入市场和原来企业退出市场角度来分析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与市场集中度共同描述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1.进入壁垒分析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进入壁垒是政策法律壁垒,它主要包括注册资本限制、机构设立和审批限制。首先,在注册资本方面,《商业银行银行法》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较高的注册资本使很多国内投资者很难进入银行业;其次,在机构设置和审批方面,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2.退出壁垒分析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是退出壁垒是政策法律壁垒。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银行业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影响社会的稳定,如果银行退出市场,会造成过大的社会成本,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对银行退出机制也有严格地管制,为银行提供行政保护,防止银行倒闭,保护存款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