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十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十篇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4:07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1

【关键词】主体结构;砖砌体;无筋砖砌体;施工技术

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砖砌体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施工技术的好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

一、主体结构的概述

主体结构即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它是相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基础结构来说的,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结构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建筑工程结构。建筑工程中的建筑主体结构主要是指出去地基基础结构之外,用来承担建筑工程上部分的所有荷载,并且对建筑工程上半部分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整体性进行维持的一种建筑结构。目前生活中的建筑结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砖混结构,一类则是框架(剪力墙)或者框剪、框支结构。在前者砖混结构中,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包括建筑的基础、梁、柱、墙、楼梯、板等等,在对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我们通常称其为主体封顶;在后者的框架等结构工程中,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梁、板、楼梯工程、填充墙等等。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都对建筑工程起着一定的承重与传力作用。

二、砖砌体的概述

砖砌体是目前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它是一种用砖(烧结普通砖或其他类型的砖块等)和砂浆相互砌筑成的整体材料。砖砌体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根据其砌筑过程中砌筑方法的不同,砖砌体的抗压强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砖砌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无筋砖砌体,即砌体中没有配置钢筋的砖砌体;一类是配筋砖砌体,即砌体中配置了钢筋或者配置了钢筋混凝土的砖砌体。无筋砖砌体的砌筑材料多以实心砖和多孔砖为主,而配筋砖砌体则以多孔砖作为主要的砌筑材料,有时在建筑工程中还会将无筋砌砖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结合使用,将两者建筑材料相互结合,使其共同组成一种新的砖砌体材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

三、砖砌体的技术要点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层皮砖、梁和梁垫及挑檐、腰线处,应是整砖丁砌。砖柱或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或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边缘砖墙,小于1/4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剂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砌体不准出现通缝,错缝或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4砖长(60mm),在砌筑时应尽量少砍砖。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距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四、砖砌体工程质量与安全要求

1、砖砌体工程质量要求

1.1主控项目

质量要求为: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且不应少于5处。直槎的留设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2一般项目(应有80%以上的抽检处符合规定,并且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抽检数量: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5m,且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且不应少于3间。

(2)砖砌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抽检数量: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2、砖砌体工程安全要求。

2.1首先,相关施工人员在对砌砖体工程进行施工时,要充分认识到砌砖体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要在熟练掌握了相关的砌砖体施工技术以后再对其进行施工操作。一般来说,在砌砖体工程正式进行施工之前,相关负责人都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各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统计,并将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拌制、泵送砂浆、运输材料等操作工序进行交底,以保证砖砌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2.2其次,在利用砖砌体砌筑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结构时,要时刻注意基坑中土质的变化,随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与掌握,防止崩裂现象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其砌筑材料的堆放位置要合理,不宜距离基坑太远,给施工人员在材料的运输和拿取上增添不必要的工作量,但也不能距离基坑太近,1m以上距离即可。

2.3再次,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准站在墙上做画线、检查、清理墙面等相关的工作。

2.4最后,如果是在多雨季节对砖砌体工程进行施工,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的防雨措施,防止施工现场所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淋湿。此外还要预防构成砖砌体材料中的砂浆被雨水冲走,造成砖和砂浆的比例失调,黏合度下降,最后导致砌体倒塌。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2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钢结构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别于职业培训,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某些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明确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于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辐射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群。《钢结构工程施工》属于职业领域中形成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对实践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的,来源于企业实践,符合本专业职业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业内关注,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应用。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钢结构》这门课程,但涉及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知识很少,而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流程是:施工员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组织各工种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成本,并在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国家有关质量验收标准的施工任务。

课程内容组织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钢结构工程现场施工能力。具体的目标是:正确地识读钢结构工程施工图;会应用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会进行钢结构施工翻样;会编制钢构件的制作工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钢结构的施工准备和施工平面布置,能够根据图纸和现场要求进行施工总体部署、管理与资源配置;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从钢结构翻样、钢构件加工与制作、钢构件的涂装、钢结构安装到质量验收的工作过程;能进行钢结构工程的安装方案、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技术的实施。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室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以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典型分部分项工程——某单层钢结构厂房钢屋架作为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内容,将钢结构工程施工分为建筑钢结构翻样、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钢结构涂装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安装4个学习任务。针对每个学习任务,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单元设计。分析现行建筑施工企业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各个工作环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化,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胜任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进程设计举例

下面以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详见表1、表2)。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各学习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普适性工作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是分小组进行学习的,在小组团队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就施工工艺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和施工方案编制方面进行合作,相互交流沟通,会向别的成员表达自己的思路、向教师汇报自己的思路,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交流与合作,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了关键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使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知识,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方法,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oL].(2006-11-16)http://baike.省略/view/5307797.htm.

[2]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6).

[3]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49-5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3

关键词:逆作法;框架-核心筒;复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述

工程为一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旗下高端品牌酒店,紧邻地铁沿线,总建筑面积5.7万m2,其中地上面积3.7万m2,地下面积2万m2,由21层高塔楼与4层高裙房组成,设置3层地下室,两者地下连成一体,地上通过抗震缝一分为二。塔楼主体高90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裙房高21m,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2设计及优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a,设防烈度7度(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主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等级为一级;裙楼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等级为二级。

2.1地下室主体结构与深基坑支护逆作法相结合

工程位于地铁沿线,距离地铁较近,周边高层皆先于其施工完毕,基础埋深均小于此工程且本工程基坑深度达16m,属于超深基坑,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临近大量管线、建筑与地铁构筑物,经专家论证,决定采用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即以地下室梁板作为支护结构水平支撑。

一般而言,传统逆作法仅是在原设计框柱中设置支护施工所需格构柱,不改变原结构受力模式,主体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仅在于梁柱节点处及梁纵筋与框架柱内部附加格构柱位置关系,无需做其他工作。但本工程桩已先期施工完毕且大多为三桩及四桩承台,造成框柱内格构柱下桩无法施工,故需格构柱外移,置于框柱外侧,施工时先施工原主体结构梁板,柱子钢筋预留插筋后浇。

这样原楼盖梁受力模式转变,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为主梁者在施工过程中为次梁且梁的宽度及跨数改变,原来两跨可能变成三跨或者一跨且原梁支座可能变为跨中,跨中相应变为支座。故主体结构设计应增加一种施工工况设计,把原框柱去除,代之以支护格构柱,主体构件要按照正常使用工况及施工工况取包络设计且梁配筋也不能按照常规设计,应全部拉通。

此种方法成功解决了工程桩先期施工而框柱内无法设置格构柱情况,也可避免在传统逆施下插格构柱过程中,由于施工误差过大造成格构柱挠曲超过规范要求而导致的工程事故,有较强地可控性,但需要主体设计单位进行细心设计,同支护设计单位密切配合。

通过逆施解决场地条件带来的问题,通过格构柱的外设解决逆施带来的问题,确保结构安全,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塔楼核心筒下大体积承台筋优化

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除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外,还承受较大水平力及倾覆弯矩,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其基础混凝土体量及配筋巨大,对工程经济性有重大影响。

出于受力考虑,核心筒下布置较多基桩,呈梅花形布设,经冲切计算,确定承台高度为2m,经有限元分析,纵筋配筋较大,未采用传统双层双向满铺布设形式,而是采用满铺钢筋+局部附加钢筋形式,满铺钢筋满足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并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附加钢筋为在承台底部局部附加不满足部分且钢筋均以其两侧基桩为支座,从桩边起算满足锚固长度。

此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混凝土受压区域不必要钢筋,做到经济合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3框架-核心筒结构0.2V0调整暨核心筒剪力墙厚度优化

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多道设防抗侧力体系,框架为继连梁、筒体后的第三道防线,由于其刚度较小,要使其能保证大震下的安全,则需要对其承受剪力进行调整。此调整数值的大小与核心筒和框架间刚度有关,就本工程而言,由于核心筒尺寸相对平面较大,故核心筒的刚度起控制作用,当核心筒刚度较大时,框架部分0.2V0调整数值较大,框架配筋较大且部分超筋;当核心筒刚度较小时,结构整移角及周期比等则不满足规范要求,故需对核心筒墙体厚度进行优化设计。

框架-核心筒0.2V0调整要求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不小于maX[min(0.2V0,1.5VFmax),0.15V0]。

当底部墙体厚度为500mm时,其框架部分的调整系数较大且核心筒Y向墙体由于框架过弱其剪力均放大1.1倍,说明框架部分刚度过弱,起不到二次设防作用且核心筒墙体进一步放大,配筋困难;经过多轮优化,将底部墙体厚度减小为400mm,框架部分剪力仅需要相对较小调整,而剪力墙剪力则无需调整,此时剪力墙及框架配筋都在经济配筋率范围内且结构周期比、位移比、位移角等大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内。核心筒墙厚不是越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理范围,达到这个范围就可取得较经济合理的结果。

2.4设备层设置对主体结构刚度影响及优化

因塔楼上部为客房而下部为多功能厅及宴会厅等,功能分区不同,故需要设置2个设备层,也就是管道转换层。设备层高度仅2.19m,塔楼下部层高为5.1m,上部客房为3.6m,设备层的设置给结构专业带来较大难题。

设备层高度过小,正常作为一层设计时,结构刚度有较大突变,吸收地震力过大,形成事实上的加强层且由于层高过低,而形成短层(极短墙与极短柱);而其上相近楼层因层高较大成为薄弱层,有较大的变形,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破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经过优化,实际设计时,将设备层不作为一层输入,即以设备层与其上一层合并为一层设置,而设备层通过结构正常楼层上设立小柱+小梁来实现,弱化了设备层刚度影响,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形成两个层高较高楼层,一个为7.3m,另一个为5.8m,通过合理优化墙厚及连梁高度,控制结构不出现薄弱层,但为保证安全,将这两层强制指定为薄弱层,以策安全。

3结语

超深基坑,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临近大量管线、建筑与地铁构筑物,通过地下室主体结构与深基坑支护逆作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较好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大量节省临时支护结构的使用,节约资源,有利于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可缩短工程施工的总工期;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4

悬索结构主要为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其中,可以将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作为索的材料。悬索结构主要通过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它具有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的优势。悬索结构除在我国的大跨度桥梁工程应用广泛外,还应用于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

2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及其施工技术的特征

2.1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特征

2.1.1钢结构大跨度、钢材高等级、钢板足够厚。当前,我国建筑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功能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而且现代空间钢结构的跨度也更大,短向跨度超100m早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国家超限专家审查委员会通过编制大跨结构超限审查的规章制度,以此规定此类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必须采用大量的高强度级别钢材,如Q390C、Q420C、Q460e等,确保其钢板材料等级高、厚度足够。

2.1.2钢结构形式及其节点形式多样性、复杂性。(1)当前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结构形式较多,其结构形式正不断创新、发展,主要朝各类结构的组合形式发展。其中,奥运会羽毛球馆以世界跨度最大的弦支穹顶作为钢结构,而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张弦桁架作为钢结构。水立方以泡沫理论式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而鸟巢主要以复杂的空间桁架作为钢结构。(2)以仿生态建筑作为现代空间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包括铸钢节点、锻钢节点、球铰节点等,其节点形式多种多样,使得建筑形式更为丰富。

2.1.3钢结构构件数量及截面种类多、设计难度大。大型工程的构件较多,甚至是由几万个、十多万个构件组成,该构件的截面形式、尺寸和长度各不相同,导致施工单位放样难度加大,尤其是部分弯扭构件必须通过试验与研究才能完成。

2.2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新特点

2.2.1构件精确度要求高、焊接施工技术工作量大、难度高。(1)由于大部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建筑工程为国家重点工程,其施工质量标准较高。因此,必须保证空间钢结构的构件部分精度较高,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标准。其中,大部分焊缝的施工质量要求为一级焊缝,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难度。(2)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可以通过预拼装及大量的焊接工作来确保施工精度,结合、借鉴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完成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包括钢结构大跨度及钢结构创新,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2.2结合预应力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是指采用预加应力调整钢结构的内力分布,通过向钢结构施加荷载,可以有效地增强材料强度,并扩大结构刚度。其中,预应力钢结构采用预加力将钢结构的受力状态改变,并将内力峰值降低。预加力可以将作用在构件上的内部荷载相互平衡,可以有效地将构件的截面积减小,便于减少用钢量。另外,采用预加应力,将钢结构中的钢材的拉、压强度在同一构件中充分发挥并利用,便于加强钢结构的弹性承载能力。通过采用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将钢结构中的刚性拱与柔性索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强钢索的抗拉性能,并充分利用拱的压弯能力,提高预应力钢结构的工程施工质量。

3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方法分类

3.1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

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根据高空原位散装法进行改变、发展形成。散装法首先将构件放置于设计位置后,再进行安装。进行散装安装时,应当为施工人员布置高空操作平台及高空搁置平台,首先通过设置满堂作为支撑,然后再在平台上展开施工。另外,单元安装法主要是把空间钢结构分别划分为多个部分,将各个部分分成单元,进行吊装。单元安装法主要通过合理划分吊装单元,首先,其单元的大小视选用的起重机能力和结构形式而定。其次,对于空间梁柱结构,可以在反弯点位置设置净分段;相对于网架结构及网壳结构来说,可以以分块单元或分条单元的形式,形成稳定性强、刚度强、强度足够的空间钢结构,必须确保结构的强度,便于构件在进行安装时避免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通过将若干单元在工厂预拼接,保证现场单元的顺利拼接,提高施工质量。将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与散装法进行对比,单元安装法中的施工工序主要为焊接工序、拼接工序,而且大部分工序主要都是在工厂、地面施工,在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进而可以有效地加快工程的施工效率。此外,采用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可以减少临时支撑,进而有利于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3.2滑移施工法

只有确保钢结构的类型规范、整齐、规则化,才能使用滑移施工法,例如圆形结构或长方形结构。另外,必须确保主桁架结构的一致性,支撑轴线规范、整齐。其中,滑移施工法主要用于土建结构、支撑柱等情况,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承包;当施工场地较小时,只能在部分区域内进行构件组装与吊装。滑移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中应用广泛,包括郑州的会展馆、深圳的大运会主场馆、哈尔滨的会展馆、苏州的国际博览中心等等,分别应用了滑移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显而易见。

3.3整体提升施工法

整体提升施工法要求支撑的结构体系质量较高,然而整体提升施工法的施工成本较大,不利于作为类似会展馆、体育场等结构形式的施工方法,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较少使用整体提升施工法。然而,由于该施工技术对总体钢结构质量较小,对支撑结构体系要求较低,可以将该施工技术应用于网架结构形式或单位面积含钢量较低的会展中心屋盖。

3.4分段吊装施工技术

分段吊装施工法中应当由其注重明确起重机的选择及站位、确定大体积钢结构的分段与重心选择的方法。其中,分段吊装施工法主要用于体育馆、会展馆等公共建筑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工程施工中。

3.5高空散装施工技术

高空散装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安全性、可靠性高的特点,而且容易操作、易于控制,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该方法主要用于工程中单位面积用钢量不多的建筑工程中,尤其是网架结构、张拉弦的管桁架结构。其中,高空散装法还应用于山西的自行车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公共建筑的施工建设中。然而,高空散装施工技术在施工时所需的脚手搭架量极大,不仅加大了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影响了工程的施工速度及施工效率。

4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

4.1煨弯、相关线切割详图转化及施工分析

通过采用主桁架带一定弧度,可以使得管桁架的设计造型效果较佳,其中,煨弯工序既有中频加热煨弯,又包括冷煨弯。它属于整个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至关重要工序。一方面,通过采用校正工序,可以顺利地开展热弯与冷弯工序,并保证工程的工序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进行冷弯工序时,其冷弯规格为800mm×40mm。另外,相贯口施工及焊接的质量与煨弯的精度紧密相关。倘若焊接的误差大,其相贯口的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

4.2铸钢件施工分析

铸钢静态力学性能较好,且其铸造成型性较好,可以实现较高质量的工程要求,其中,若钢结构的节点位置较为复杂时,可以采用铸钢节点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施工时必须注重这三方面:

4.2.1只有确保铸钢件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并结合相应地选择标准确定铸钢件的牌号,确保铸钢材质的等级较高,必须符合焊接连接的铸钢件质量要求,避免影响铸钢件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

4.2.2通过注重检查铸钢件表面的气孔处、蜂窝麻面及外形是否有凹坑,通过衡量其外形大小、规格、尺寸及相关壁厚,着重检查铸钢件的内在质量,包括检查Ut、X射线探伤等。

4.2.3焊接铸钢件及其他相关构件,通过评定焊接工艺,确保工艺达标,才能使用焊接连接的铸钢节点施工方案进行焊接。另外,在进行焊接时,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环境温度及预热情况达标,并保证焊条的烘烤情况符合要求,尤其要注意在焊接后期对铸钢件进行必要的保温措施。

4.3地面拼装分析

地面拼装的方法包括正拼、倒拼或侧拼,地面拼装方法的选择与桁架结构形式、矢高、地面组装空间、分段位置、起重机站位等因素息息相关。地面拼装的质量影响到地面安装的精度及效果,在地面拼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胎架本身的刚度及变形、测量放线及跟踪、拼装预起拱及控制措施、调整安装顺序以尽可能保证相贯线隐蔽焊缝的焊接、节点位置尺寸控制精度。

4.4滑移施工、吊点设置分析

在开展吊点设置、滑移施工工序时,设置吊点位置属于较为简单的施工工序。但是,若该空间结构属于异形空间结构,就必须首先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再结合起重机的具体站位情况以及构件的吊物安装的高度等方面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吊点位置及长度、具体规格形状等。此外,当起重机的具体性能、具体空间站位、“卡杆”等因素受限制时,只能以吊物重心的方式进行吊物安装,或通过借助建模模拟计算和先进的装备来降低施工的难度。在开展滑移施工过程中,最好配备适量的钢绞线、爬行器等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液压爬行器滑移的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可拉、可推同时又可以多点布置等优点。在进行滑移施工时,必须着重处理滑道,确保各大滑移点都能得到同步性控制,并注重保持单位行程的距离,及时改善调节手段、处理滑移点的支撑工序及卸载工序。

4.5施工监测与有限元建模

某异形曲面空间网格管桁架结构建筑投影面积为1.04万m2,展开面积为1.1万m2,最高点为28.965m。立柱分格构柱和幕墙柱,格构柱为倒四角锥组合式钢管柱,幕墙柱为平面桁架,主次桁架为空间异形三维钢管桁架。内部建a、B两座四层钢框架结构椭圆形办公楼,柱为508X30钢管混凝土柱,梁为弧形和直线型H型钢梁。

4.5.1变形测量系统。本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全站仪、棱镜、电脑等部件。桁架梁挠度变形和承台支座水平位移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利用棱镜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测出实际位移。在主桁架梁的下弦布置6个测点(V1~V6),具体布置位置见图3圆点处。x和y轴方向如图所示,Z轴垂直于xy平面向外,坐标原点位于整个结构重心在xy平面的投影处。其效果图和结构透视图见图1、2。

4.5.2应力应变监测系统。传感器采集信息后,把模拟信号进行调制、处理、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屏蔽线将信号传到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图中的测点即为振弦式应变计的监测点。

4.5.3应力应变测量。选用振弦式应变计作为钢构件的表面应变监测,重点监测桁架ZG与柱GJ连接处钢管的应力与应变,包括ZG两端下弦钢管和GJ上端与ZG连接的钢管,具置见图3。当温度恒定时,振弦张力与应变成正比,应变越大,振弦张力越大。当应变不发生变化而温度存在变化时,也会使弦的张力发生变化,温度升高,张力降低,温度降低,张力升高。这时我们就无法分辨频率变化是由外界温度变化还是由外界形变(应变)引起的(10,11)。因此需要考虑振弦热膨胀和应变同时存在的情况。

5结语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按结构体系分主要有: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高空作业突出;基础工程施工难度大;施工用地紧张;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复杂;装饰、防水、设备要求较高;工程项目多,工种多,涉及单位多,管理复杂;层数多、工作面大,需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案选择

1.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浇框架结构的板、梁、柱混凝土均采用在施工现场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现浇框架结构柱、梁模板可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板散装散拆或整装散拆,也可采用滑模施工。采用组合式模板用于楼盖模板支设时,还可利用早拆模板体系,加快模板的周转利用。

2.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

现浇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大模板、滑动模板、爬升模板、隧道模等套施工工艺。

(1)大模板工艺广泛用于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装修湿作业少、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等优点。大模板建筑的内承重墙均用大模板施工,外墙逐步形成现浇、预制和砌筑三种做法,楼板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预制、现浇或预制和现浇相结合。

(2)滑动模板工艺用于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结构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楼板一般为现浇,也可以采用预制。

(3)爬升模板工艺兼有大模板墙面平整和滑模在施工过程中不支拆模板、速度快的优点。

(4)隧道模是将承重墙体施工和楼板施工同时进行的全现浇工艺,做到一次支模,一次浇筑成型。因此结构整体性好,墙体和顶板平整。

3.筒体结构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竖向承重结构均采用现浇工艺,以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模板可采用工具式组合模板、大模板、滑动模板或爬升模板。

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而高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最为关键的又是混凝土的成型。高层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中,用于浇筑大空间水平构件的台模、密肋楼盖模壳,及用于浇筑竖向构件的大模板、滑动模板、爬升模板等成套模板施工技术。

1.台模亦称飞模,是一种由平台板、梁、支架、支撑、调节支腿及配件组成的工具式模板,分为立柱式、桁架式、悬架式三类。

2.大模板施工技术,是采用工具式大型模板,配以相应的起重吊装机械,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墙体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大模板由板面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和附件组成。大模板按构造外形分有平模、小角模、大角模、筒形模等。内浇外板大模板工程的施工程序是:抄平放线敷设钢筋支设门、窗洞口模板安装大模板安装外墙板浇筑混凝土拆模、修整混凝土墙面、养护安装预制楼板浇筑圈梁、板缝内外墙面装修。

3.大模板施工技术

大模板施工技术,是采用工具式大型模板,配以相应的起重吊装机械,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墙体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其工艺特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的标准化为基础,以大型工业化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以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为主导工序,组织有节奏的均衡施工。目前,大模板工艺已成为剪力墙结构工业化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4.滑模施工技术

滑模(即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是利用一套1m多高的模板及液压提升设备,按照工程设计的平面尺寸组成滑模装置,连续不断地进行竖向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其工艺特点是模板一次组装成型,装拆工序少,能连续滑升作业,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结构整体性能好。滑模工艺是高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采用的主要工业化施工方法之一。

5.爬模施工技术

爬升模板简称爬模,是综合大模板与滑模工艺特点形成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具有大模板和滑模的共同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外侧和电梯井筒内侧无楼板阻隔的现浇混凝土竖向结构施工,其他竖向现浇混凝土构件仍采用大模板或组合式中小型模板施工。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外墙内侧和电梯井筒外侧的模板也可同时采用爬模施工。

四、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1.悬挑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及管理

悬挑脚手架在施工作业前除须有设计计算书外,还应有含具体搭设方法的施工方案。当设计施工荷载小于常规取值,即按三层作业、每层2kn/m2,或按二层作业、每层3kn/m2时,除应在安全技术交底中明确外,还必须在架体上挂上限载牌。悬挑脚手架应实施分段验收,对支承结构必须实行专项验收。架体除在施工层上下三步的外侧设置1.2m高的扶手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外,外侧还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在架体进行高空组装作业时,除要求操作人员使用安全带外,还应有必要的防止人、物坠落的措施。

2.大模板施工安全技术

长期存放的模板,应用拉杆连接稳固。没有支架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要存放在专用的插放架上,或平卧堆放,不得靠在其他物体上,防止滑移倾倒。在楼层内存放大模板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倾倒措施。遇有大风天气,应将大模板与建筑物固定。大模板安装就位后,应及时用穿墙螺栓、花篮螺栓将全部模板连接成整体,防止倾倒。全现浇大模板工程在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时,必须确保三角挂架、平台或爬模提升架安装牢固。外侧模板安装后,应立即穿好销杆,紧固螺栓。安装外侧模板、提升架及三角挂架的操作人员必须挂好安全带。

3.滑模施工安全技术

滑模施工工艺是一种使混凝土在动态下连续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整个操作平台支承于一群靠低龄期混凝土稳固刚度较小的支承杆上,因而确保滑模施工安全是滑模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问题。滑模施工操作平台上的备用材料及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规定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变动。模板拆除应均衡对称地进行。对已拆除的模板构件,必须及时用起重机械运至地面,严禁任意抛下。

4.爬模施工安全技术

不同组合和不同功能的爬升模板,其安全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应分别制订安全措施。施工中所有的设备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配置。施工中要统一指挥,并要设置警戒区与通信设施,要作好原始记录。大模板爬升或支架爬升时拆除穿墙螺栓都是在脚手架上或爬架上进行的,因此必须设置围护设施。爬升中吊点的位置和固定爬升设备的位置不得随意更动。

参考文献:

[1]王林.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滑模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2,(1):118.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6

关键词:盖挖逆作法;人防工程

1引言

针对城市中繁华闹市的人防工程,其施工场地狭小,地下管线复杂及周边环境影响大的不利因素下,盖挖逆作法对其工程周边的商业影响较小、交通道路恢复快、其主体结构可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能减小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的特点,被人们首选。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某市人防地下商业街工程位于青岛路和景华路,地处繁华闹市区,北起中州路,南至西苑路,东起景华路与青岛路交叉口东侧,西至景华路与牡丹路交叉口东侧,全长667.65m,总建筑面积17109.42m2。负一层埋深-8.9m,局部负二层埋深-14.1m。本工程主体设在青岛路与景华路正下方,为局部二层结构建筑,采用无梁楼盖板结构,共分三跨。主体采用C35p8砼,防水等级为Ⅰ级。

2.2工程地质

2.2.1工程地质

由勘探揭露,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其下为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黄土状粉质粘土、卵石。根据各土层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岩土工程特征,自上而下共分为6层,如表1所示。

表1XX市人防地下商业街工程地质分布表

2.2.2地下水分布

勘察期间,钻孔内均见地下水,初见地下水位埋深与稳定水位埋深一致,为17.70~18.20m(标高144.00m)。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理性质属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洛河水、山前孔隙裂隙水,水量丰沛,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外,其次靠地下径流向洛河排泄。

3施工区段划分及工艺流程

3.1施工区段及阶段划分

3.1.1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分布特点,把本工程划分为二个工作面,两个盖挖工作面按工期要求,同时、相对独立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工程设2个大工面组织施工,即:青岛路工作面、景华路工作面。

3.1.2施工阶段的划分

本工程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按土方开挖的方法分明挖和暗挖2个阶段施工:

第一阶段(明挖):安排在顶板以上施工,分顶板以上土方开挖、顶板、下返墙及下返柱结构施工、顶板以上土方回填、恢复路面施工工序,顶板结构等上部荷载由顶板以下土方承担。

第二阶段(暗挖):安排在顶板以下施工,分顶板以下土方掏挖、下接墙、下接柱及底板结构施工工序。

3.2施工顺序及流程

3.2.1施工顺序。在综合考虑场地围蔽条件和工期要求的基础上,按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组织施工,在施工安排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先安排青岛路和景华路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其次为附属工程。

3.2.2施工流程

按照施工原理,本工程遵循以下施工流程:原路面破除、支护结构施工顶板以上土方开挖、部分管线原位保护顶板结构施工顶板土方回填,路基、路面施工恢复交通结构两侧出土口、出入口施工顶板以下土方掏挖顶板以下结构施工重复以上施工顺序,依次完成负二层结构附属及安装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4施工方法

4.1顶板以上施工

4.1.1顶板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

本工程主体顶板埋深-3.2m,根据地质报告显示该段土层主要是杂填土,采用机械分段垂直开挖,长度控制20m以内,基坑边墙开挖中要左右错开,随挖随支护,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基坑开挖至顶板底面标高10cm以上左右,然后采用人工清平基底。

对基坑边坡采用微型桩喷锚支护进行加固,微型桩采用Ф108*4钢管加工,长4.2m,间距1.5m/根,并注1:1水泥浆液。

4.1.2顶板结构和防水保护施工

顶板土方挖运后,按设计标高整平并人工夯实基底,在基底铺设10mm厚的竹胶板,采用20cm*10cm*10cm长的木楔,沿竹胶板四个角打入地面作为底模,并底模上弹线安装钢筋。下返柱和下返墙按结构几何形状对其进行定位放样,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外墙下返墙从顶板加腋下返40cm,并形成“斜面”,下返柱从立柱托盘下返40cm,并形成“锅底”状,分段对称连续浇注,如图1所示。

图1顶板下返墙、下返柱施工示意图

顶板防水采用1.2mm厚的SBC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铺设2道。在铺设防水层前,对顶板混凝土面进行检查,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毛刺和突出的钢筋,不平整的地方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施工段混凝土表面的积水进行清理,确保无明水。防水层使用刮板使防水卷材与结构混凝土表面粘贴紧密,避免防水卷材中间存在气囊,影响防水效果。

4.1.3土方回填及恢复路面

顶板回填土在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并做好防水层、保护层后进行分段、分层回填,其层厚≤30cm,在结构顶板上50cm以内,采用人工夯填,当填土厚度大于50cm时改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碾压时薄填、慢行、先轻后重碾压,按机械性能控制行驶速度,压碾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人工夯填时夯点与夯点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分段施工松铺前已填土的边坡做成台阶,台阶宽度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4.2顶板以下施工

4.2.1顶板以下土方暗挖及结构下接墙施工

本工程负一层结构净空5.1m,底板厚60cm,竖向分两层开挖,第一层竖向开挖2.2m,第二层竖向开挖2.9m;水平向开挖不大于5m。

在出土井结构形成后,采用人工配合挖机,以出土井为起点沿着主体外墙的轴线向左右两侧开挖通道,每次开挖进尺不大于5m,且通道内侧要放1:0.5坡,防止塌方。按“倒直角梯形”断面水平向前开挖,第一层开挖完,紧跟完成第一层外墙结构,再向下挖第二层土方,并完成第二层墙板结构,第一层外墙结构与第二层外墙竖向施工缝相错1~2m,按此方法逐渐扩大地下空间。

4.2.2顶板以下主体下接柱施工

中立柱按顺作法施工,从下接柱到底板一次施工,下接柱的接茬处予以凿毛,并调直预埋钢筋并与下接柱钢筋连接到底板,相邻的中立柱不能同时施工。下接柱混凝土浇筑从“喇叭口”处进行浇筑,待中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对“喇叭口”的混凝土凿除。下接柱的独立基础与底板同时浇筑混凝土,底板浇筑范围大于独立基础,作为主体结构的支撑。

4.2.3顶板以下主体底板施工

当立柱、外墙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施工底板,特别是相邻的立柱间的底板。立柱及外墙通过底板连为整体,增大底面受力面积,共同承担的荷载增加,方便土方开挖范围扩大。

5结束语

文章通过盖挖逆作法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系统的介绍了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工艺过程,提出了施工控制措施,总结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

参考文献

[1]吕高乐.盖挖逆作法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7

关健词:网架;施工;吊装

0、引言:

网架结构具有重量轻、刚度大、工期短、造价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是当前空间结构中运用最范围广、覆盖面积最大、发展速度快的一种结构形式。网架施工一般都有明显的功能要求,网架结构具有较强的跨越能力,可以适应煤场对结构跨度和基础布置的不同要求。近几年来,火力发电厂开始引进椭圆形大跨度网架结构作为干煤棚网架结构施工。

1、工程概况:

国投宣城发电厂(1×600mw)工程火力发电机组干煤棚网架结构工程,网架为椭圆形大跨度空间网壳、三心圆拱结构形式,节点采用螺栓球连接,网壳两端开口,纵向长度100米,跨度100米,最高高度为35.0米,投影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屋面板为0.6mm厚普通820型彩钢板,网架结构,螺栓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结构,网架下弦支座在基础平面上,基础与支座间预埋支座埋件;网架钢管及钢球材质选用Q235B钢,钢构件涂装应采用环氧富锌底漆;螺栓球采用45#钢锻制;高强螺栓采用40Cr和20mntiB钢.

宣城干煤棚网架结构从2007年3月20日开始进行结构安装施工,2007年6月10日结束主体网架结构施工,2007月7月30日结束辅助结构施工,网架主体结构主要施工范围包括7198根杆件、屋面彩板结构施工项目,其中最大杆件直径为219mm,采用厂家加工成品构件进场,加工原材由Q235B无缝钢管、锥头、高强螺栓、套筒组成;辅助结构主要包括检修马道、照明施工等,施工现场对进厂材料进行分批检查、抽检验收。

2、工程特点:

1)、本工程呈椭圆形起拱,有跨度大、高度高、水平推力大、高空作业量大,交叉作业量多,场地小等特点,因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调配人力、物力、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全面施工的连续性关健性内容。

2)、高空安装的安全保障是工程施工顺利的一大关键,如何优质,高速完成本工程钢结构是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该工程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

3、主体施工方案:

在干煤棚网架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施工,应用了高空小单元吊装法和地面拼装吊装两种施工方法相结合进行施工。网架施工之前,根据现场人员情况、机械情况、网架高度和面积、场地情况以及其他施工的交叉施工情况,综合考虑工期和成本,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总体施工方案:安装准备固定支座搭设60m长14m宽安装平台脚手架平台上高空小单元吊装法安装12m宽50m长整体吊装法安装高空小单元吊装法安装油漆喷刷屋面板檩条安装网架屋面板安装;施工期间管理人员严把质量关,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按总体施工方法进行一步一步进行施工。在这里面用到网架结构施工中的高空小单元吊装法和地面拼装整体吊装两种施工方法。以下是对两种施工方法相结合具体的应用:

4、安装准备工作

3.1.1提前做好施工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详细施工计划及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纪律,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厂家加工杆件提前进入施工场地,并做好抽检事项。

3.1.2对前道工序进行复核,检查基础预埋件平整度、砼强度,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3.1.3协调施工工序计划,落实交叉作业事项。

3.1.4配备现场用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吊、电焊机、卷扬机、水准仪、经纬仪、配电盘、铆枪、安全帽、安全带等。

3.1.5固定支座横向轴线在操作平台上标出轴线标高并做好标记,以便安装时使用。

5、局部安装平台高空小单元吊装法

(1)局部安装平台小单元吊装法要求在施工区域下方搭设满堂承重脚手架,由于为拱形网架结构,面积大,故采用局部安装平台高空小单元吊装法:以11轴至13轴固定支座开始搭设纵向横间距为1200×1200规范间距,宽为14米,长为60米的钢管脚手架,高度随拱型网架升高而变化的支撑平台。拼装从固定支座基础顶面开始,并与轴线核实校正准确,在脚手架平台上高空散装法安装2-3格的圆拱网架,安装、校正固定支座,并与基础焊接固,后续各环网架构件均采用三角锥体的小单元吊装法安装,即将球和杆件在地面拼装成三角锥体的小单元,用汽车吊吊至节点所在位置,根据节点位置及数量安排施工人员在相应位置拧紧杆件的螺栓球;初步连接各杆件时,定位好节点的空间位置,然后安装久违,该节点与已安装好结构的所有杆件连接完成以后,用扳手拧紧节点的所有杆件。方可进行下一个节点的安装施工,如此重复直至网架安装至半跨位置。

(2)高空小单元吊装是在12m(宽)*50m(长)整体网架安装好后的高空三角锥体小单元吊装,此种吊装是利用已安装好的拱形网架螺栓球节点为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节点上完成完成每一步安装作业。在地面上将杆件拼装成一个三角锥体的小单元吊装至网架安装部位,由安装工人将三角锥体的三个顶端的高强螺栓逐个拧入螺栓球孔中,这样形成一个网格和一个网格空中拼接式,拼装从每个基础开始,并与轴线核实校正准确,同时与基础顶面焊接牢固。

6、12m宽50m长整体吊装法施工

固定支座处拱型网架的东半跨12m宽50m长采用地面纵向拼装连接,用两台25t吊车和两台50t吊车移位提升,与脚手架平台上网架接点合拢连接。

干煤棚区域地面拼装网架结构宽12m,长50m,重12.6t,最大高度为35m,由于网架杆件大小由支座位置向顶板弧顶位置逐减,经计算重心位置距固定铰支座水平方向约16m,拟采用两台QY50H汽车吊和2台25t汽车吊进行四机抬吊就位,其吊装布置立面示意图见附图。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结构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其对设计和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需有严谨的监督和过硬的质量把关,因此要求建筑者根据不同工程性质、作用精心设计后浇带结构,认真施工,从而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一、后浇带分类及功能作用

1.1分类

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一般用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主要为避免基础沉降对结构的不良影响。在主体结构完工后沉降后浇带在进行施工,由此以来基础部分逐渐趋于稳定,补齐后浇带后剩余沉降产生的结构应力整体结构才能承受,一定程度也使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和破坏性不会影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其设计目的主要为混凝土后期因温度导致裂缝变形。留置缝道会沿着基础方向,大约距离为30~40米,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浇筑混凝土后开展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早期温差及收缩在此过程中已经形成较好的浇筑条件,通过对结构受力程度的改善,避免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应力影响整体结构。

1.2功能

部分高层建筑物的高度相对较大,在不用设置永久变形缝时根据施工要求与结构设计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除此之外,后浇带的作用会存在于超长建筑或公共建筑结构中,因为此类建筑需整体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总的来说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有以下两方面:1)解决沉降差;通常对高层建筑和裙房基础结构进行设计时,如果建筑与基础形成整体,需将二者相连的部分断开,在对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后将高低层与浇灌混凝土连接成一个整体。设计相关部分时刻从全面解决后期后造成的额外内部力量及强度校核等,可以连接前后两次力量对压力进行调整,便于恶劣环境施工。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在硬结过程中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由于各个方向散热不均匀,会出现自收缩现象,这种情况在施工后1~2个月内实属正常。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减小温度收缩因不想,主要由于混凝土可施工过程中可自由收缩,进而降低不同方向的不不均匀散热,减少收缩应力,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的抵抗温度因得到其抗拉强度而得以满足,实现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能力。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面积45600平方米,工程包括两栋塔楼和连接大楼的裙房,塔楼一栋为15层,一栋为12层。采用框架结构,工程基底标高为―17.5m,基坑开挖较深。

2.2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

1)对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要通过合理设计后浇带实现。大部分后浇带的间距不会超过30mm,因为要充分考虑结构收缩变形的可能性及不均匀沉降等方面问题。通过对多个大型楼房建筑研究得知,主楼产生的压力会逐渐平稳,第二柱距内也会接受到来自主楼的平稳,所以在主楼边注外的第二跨内是设计后浇带的最佳位置。

2)后浇带有企口缝、直缝及凹凸缝等不同接缝方式。本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板和梁组成整体框架。部分露天或有防水要求的结构部件必须加止水钢板的直缝或企口缝。应在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现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当墙板厚度>600mm时可做成企口缝,当、墙厚度

3)应连续贯通后浇带处的钢筋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通常应让钢筋连续通过,不宜断开,主要指临时断开后浇带处的混凝土。然而有时实际工况不允许留置后浇带,如大型建筑中的地下车库通道的底板、顶板会与主楼连接,之所以无法在此区域设置后浇带,主要因为施工场地区域狭小。针对上述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主体是首要施工区域,对车道部分进行施工时要在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后。其中必须预留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连接主体的钢筋,之后焊接相同截面的钢筋,需强调的要保证连接率不大于50%。

2.3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施工

1)垂直施工缝处理:结构混凝土浇筑会让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此时需要用高压水冲洗浇筑结构混凝土的垂直施工缝,以此去除杂物、浮浆和冲洗暴漏总额的部分。之后再用高压水冲洗钢丝网混凝土终凝后的施工缝表面。本工程中还使用了高压水冲洗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尽可能的根据监管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光滑处理拆模并及时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与此同时,修补较严重的孔洞及蜂窝,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用喷枪对表面进行清理。

2)做好混凝土选料与浇筑工作选料工作:保障后浇带施工在于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质,因此必须严格把关材质选料关。为防止新、老混凝土出现收缩、接缝及开裂现象,在符合混凝土施工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用无收缩混凝土。除此之外,配置混凝土的强度要高于先浇混凝土,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最重要是适用于不同需求施工工序。后浇带的浇筑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三者接触引起集中应力导致后浇带两边自由伸缩或沉降,会在通过建筑物整个横截面时断开桥梁、楼板会与墙体,不能采用要断不断或藕断丝连形式处理后浇带,上述两种形式极易造成破坏后浇带应力现象。为使浇筑养护能力强度提升,应先均匀拌合混凝土并采用振捣密实的方式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3)后浇带防水处理;整个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点为后浇带防水处理。可采用在后浇带中部设置钢板止水带的方法做底板后浇带和外墙及两侧混凝土接缝的防水处理。钢板止水带宽度300mm,厚3mm,在已浇筑混凝土留置大约150mm并露出150mm。在施工中为抵抗差异沉降和停止降水后浇带需承受土压力应沿后浇带设置一定长度的钢板,底板后浇带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抗压板。在施工以后应对外墙后浇带做外防水处理。之后采用墙外预制挡土板所采用的配筋和规格要符合地板抗压板相关设置要求。将防水卷材贴在挡土面上,均匀涂抹1.2mm聚氨酯防水涂膜后再做50mm厚聚苯板保护层。

三、结语

后浇带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是保证建筑工程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建筑工程后后浇带时应认真遵守其相应的设计原则,在工程施工前期细化后浇带结构,将其划分为小的若干段,从而保证后浇带可发挥实际作用并减少收缩应力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必成.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45.

[2]余音,李庆颖.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95.

[3]史健蕾.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结构设计及施工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3):16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9

关键词:复杂环境;浅埋富水大跨度;暗挖车站;pBa;施工技术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SongjiangroadtunnelstationundercomplexenvironmentalconditionspBamethodconstructiontechnologyinDaliansubwayproject,introducestheprinciple,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steps,analyzesthekeytechnologyofpBamethod.thepBamethodinthesubwayconstructionhascertainapplicationprospect;itisavailableforfutureconstructionofsimilarprojectsforreferenceandreference.

Keywords:complexenvironment;shallowwaterrichbigspan;hidden-diggingstation;pBa;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工程概况

1.1车站概况

大连地铁一期工程松江路车站位于山东路与松江路十字路叉处,车站主体为双拱单柱双层结构,站台宽10m,车站全长182.6m,宽18.9m,高14.56m,覆土厚9.5~12m,设4个出入口,2个通风道,2个风井兼施工竖井,1个临时施工竖井。车站平面布置图如图1.

1.2地质状况

车站所处地质为自北向南依次为全风化辉绿岩、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含卵石黏土、黏土四种地质,出入口通道穿过的土层依次为杂填土、黏土、含卵石黏土,结构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地下水位以下。

1.3周边环境

该站地处大连市的主干道,道路两侧多为7层住宅、2层商铺,至地铁主体距离11~13m。地面交通流量大,且大多为出入市区的重型车辆。地下管网密布,主要有:拱顶要穿过一处在车站顶部呈“U”型布置的2m×2m的污水砖涵,另外还要穿过1条直径1m的混凝土自来水管、1条直径0.9md的铸铁自来水管,两条直径0.9m的混凝土污水管,这些管线年久失修,长年漏水。其它电力、电信等弱电管线若干。

1.4工程特点

车站所处位置山东路、松江路均为大连市主干道,车流量大(据不完全统计,车流量4611辆/小时,其中大型车辆464辆/小时,中小型车辆4127辆/小时),车站顶板承受的动荷载大,且道路两侧多为砖混结构的7层、2层商铺,至地铁主体距离11~13m,地铁施工时,对这些建筑的影响大。地下管线较多,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高(水位位于中板处),沉降量控制要求严,防渗漏要求高,地质复杂(松江路车站地下岩溶中等发育),施工难度大。施工场地狭小,地面干扰大。

图1松江路站平面图

2.施工方法---pBa法

为控制地面沉降变形,确保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通过比选,将原设计的中柱法施工变更为对地层和周边环境影响均较小的pBa法施工。

2.1.原理

pBa法由松江路站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所促成:四种复杂多变的土质,主体结构有11m在水位线以下,不利于“中柱法”施工;“中柱法”施工在长期的开挖过程中,进行大面积、深层次的降水,费用高昂,且不利于周围建筑物的稳定,也不利于保护水资源;如果采用“盖挖法”,车站位置所处的山东路、松江路均为大连市的主干道,车流量很大,不允许中断交通。如此就产生了把“盖挖法”的原理迁往地下的设想,即将传统的地面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即在地面先做基坑围护桩,然后从上向下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必要时加撑防止基坑变形,开挖到底后从下向上施工框架结构)和暗挖法进行有机结合,即在地面上不具备施工基坑围护结构条件时,改在地下提前暗挖好的导洞内施作围护边桩、中柱、底梁和顶梁、顶拱共同构成桩、梁、拱(pBa即为桩pile、梁Beam、拱arc三个英文字母的简称)支撑框架体系,承受施工过程的外部荷载,然后在顶拱和边桩的保护下,逐层向下开挖土体,施工内部结构,最终形成由外层边桩及顶拱初期支护和内层二次衬砌组合而成的永久承载体系。在围护桩上做拱部初期支护(拱部初期支护类似变异后的“盖挖法”顶盖),由围护桩来承受拱部荷载并抵抗侧壁压力,如此形成类似“盖挖法”的操作空间,施工过程中用类似“中柱法”的原理进行受力转换。这样把两种工法结合起来运用,既吸取了“盖挖法”桩柱受力承重好、能开展大空间开挖的优点,克服其破坏路面及影响交通的缺点,又吸取了“中柱法”防水层能全封闭的优点,克服其多洞室、易坍塌的缺点。由设想到进一步的分析、计算,逐步完善后形成了pBa这一工法。

2.2.特点

2.2.1充分利用无水的地层进行有水部位地层的作业,避免因长期降水引起的费用增大和地表沉降,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

2.2.2依靠挖孔桩作支护,稳妥、安全,确保沉降量控制在30mm以内,避免“中柱法”大洞群、多方位、多层次开挖引起地面沉降量过大的缺陷。

2.2.3可减少混凝土的拆除工程量(较“中柱法”减少15%),造价适中,经济合理。

2.2.4有较大的施工空间,可利用机械开挖,增加平行作业工作面,有利于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2.2.5可以做到结构外侧防水层全封闭,消除渗漏隐患。

3.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从总体上可分为竖井横通道及车站主体两大部分(不包括出入口、风道),在施工顺序上有一部分是穿行的,见图2。

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

3.1.1竖井、横通道部分

竖井、横通道是为车站主体施工服务而设置的临时结构(主体结构完工后,一部分要破除、回填),其作用:一是为人员、机械、材料、出土提供施工通道;二是为小导洞、拱部掘进等车站主体施工提供作业面。其设置需要考虑设备、净空、施工运距、工期、效益、环境等综合因素(在有条件时,可结合出入口、风井、风道的设置综合考虑,综合利用),以松江路站为例做法分三步:

3.1.1.1竖井施工

此车站共设置三个竖井,其中1、2号风井兼作车站主体施工竖井,净空长11.6,宽6m,深30m,3号临时施工竖井(车站施工完成后破除、回填)结合1#出入口设置,竖井净空长7m,宽6m,深30m。采用钢筋格栅+网喷混凝土倒挂井壁法施工,龙门提升架出土,模注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预留横通道开口位置),井口设锁口圈梁。井口设出土提升架、电葫芦、步梯及风、水、电、通风、下料等管线。

3.1.1.2横通道施工

车站两端风道兼施工横通道净空(不含二衬结构)宽9.6m,高15m,1#横通道长47m、2#横通道长56m,两施工横通道采用CRD八步法施工。3#横通道净空宽5m,高17.26m,采用台阶法施工。横通道均采用格栅网喷混凝土支护,通过横通道可进行车站主体施工小导洞、挖孔桩、桩顶纵梁等。

3.1.1.3横通道与正洞立体交叉结构施工

此处拱顶共做三次结构:横通道初期支护;立体交叉结构;车站主体扣拱防水、二衬。横通道的作用是为了施工小导洞、挖孔桩、桩顶纵梁等。立体交叉结构是拱部开口及车站主体施工受力转换而设置的特殊临时结构,它依靠挖孔桩、桩顶纵梁为基础进行支撑(见图3)。立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正洞主体部分的拱部掘进。

图3横通道与车站主体交叉扣剖面图

3.1.2车站主体部分

根据竖井设置情况,车站安排三个工作面施工。车站在扣拱以前,位于车站两端的1、2#竖井工作面施工车站下层小导洞、位于车站中部的3#竖井工作面施工车站上层小导洞,扣拱施工及扣拱完成后的车站主体施工,用三个竖井工作面共同施工。

表1pBa工法施工步序一览表

序号施工步序说明

11.如图台阶法施工主体四个小导洞及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0m,环向间距300mm,纵向一榀格栅一环,格栅间距0.5m。施工中应注意在导洞底板预留开孔加强构造。另外,导洞施工应注意群洞效应,掌子面间距不小于10m。下部小导洞施工中应注意在导洞顶部预留开孔加强构造。

22.在边洞内人工挖孔施做结构围护边桩及桩顶纵梁,注意:底板挖孔桩的施工必须间隔施工,防止导洞底板结构遭到连续破坏而失稳;施做底纵梁,人工挖孔,安装钢管柱,施做柱顶纵梁上防水层、顶纵梁。注意:底板钻孔桩的施工必须间隔施工,防止导洞底板结构遭到连续破坏而失稳。各工序采用流水作业,相隔两跨。钢管柱安装完成后,采用砂性土将孔内钢管四周填实,顶纵梁浇筑时,在顶部防水板内预留注浆管。

33.施做边跨导洞内初期支护及背后回填。边跨初期支护背后预留注浆管。

44.施做小导洞间拱部小导管,土体开挖,施工小导洞间初期支护。小导管长度3.0m,环向间距300mm,纵向一榀格栅一环,格栅间距0.5m。

55.土体开挖,施做顶部二衬。

66.土体开挖至结构中板底部,施做中板及中纵梁。

77.继续开挖土体。

88.土体开挖至结构底板底部,铺设底板防水,施做结构底板。

99.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下部侧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1010.楼梯、结构风道及站台板等附属结构施工。

3.1.2.1施工小导洞

在横通道侧壁按小导洞开挖尺寸(小导洞净空尺寸为高4.5米×宽4米,开挖尺寸高5.1米×宽4.6米)开口破除初期支护。小导洞施工采用φ42*3.25mm、L=3m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小导管环向间距0.3m,纵向间距两榀格栅一环,上下台阶法开挖,格栅网喷30cm厚C25混凝土支护格栅间距0.5m。

3.1.2.2下层中导洞内底纵梁施工

待下层导洞施工完毕后,清除虚碴及其它杂物,施工综合接地、防水板后铺设5cm厚的素砼垫层,施工底纵梁,底纵梁宽1.4m、高2.5m,钢筋笼绑扎注意预留好与钢管柱钢筋笼的连接筋,预埋好钢管柱柱底法兰盘,确保定位精度。

3.1.2.3施工挖孔桩、钢管柱

边导洞内施工人工挖孔桩,直径1.2m,深12.26m,间距2.0m;中导洞内施工钢管柱Φ1m,深10.15m,间距6.9m。

3.1.2.4施工桩/柱顶纵梁

桩顶纵梁上部预埋拱部初支预埋件。

3.1.2.5边跨导洞内拱部初支及背后回填注浆

车站上层两侧导洞内桩顶纵梁施工完毕后,安装洞内车站拱部格栅,安装时注意与两侧预埋件对接。同时埋设注浆管,注浆管间距5m。喷射砼施工完毕后,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背后回填混凝土并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充填密实。

3.1.2.6上层导洞间拱部初期支护

在此之前施工横通道与正洞立体交叉结构,以开创作业面。拱部掘进根据地质条件采用管棚法或小导管注浆法开挖,格栅网喷支护,要严格控制地表沉降。

边跨导洞内初支及背后回填注浆施工完毕后,对车站上层导洞间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见图4)。

图4车站上层导洞间初期支护

地层加固完毕后,开挖土体,架立拱部格栅,喷砼完成拱部初支。

3.1.2.7车站拱部二衬施工

1)车站初支扣拱完成后,中板上层土体开挖4米左右,在地面喷射30cm砼硬化地面,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基面处理,用砂浆抹面找平。

2)铺设边墙及拱部防水层,在防水板上焊接二衬背后注浆管。

3)绑扎边墙及拱部二衬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保护防水层,钢筋头应戴塑料帽,防止戳伤防水层,钢筋需要焊接时采用防火板进行遮挡,防止烫坏防水层。

4)搭设支架,铺设定型钢模板,由下而上分层灌注混凝土,两侧应保持同步,防止对脚手架产生偏压,影响支架安全。

3.1.2.8土方开挖

提前进行地表井点降水,洞内剩余地下水采取抽、堵、排综合治理措施。用挖掘机开挖,锚杆、网喷混凝土支护。

3.1.2.9中板中纵梁施工

拱部二衬施工完毕后,开挖车站土体至中板位置,利用土模进行车站中板及中纵梁施工。

3.1.2.10基坑封底、施作结构底板

车站中板中纵梁施工完毕后,继续下挖土体至基坑底设计标高,铺设防水层,绑扎钢筋,施作结构底板。

3.1.2.11下部侧墙施工

车站结构底板施工完毕后,铺设下部侧墙防水层,施工下部侧墙二衬,完成整个车站二衬的施工。

3.1.2.12附属结构施工

整个车站二衬施工完毕后,进行车站附属结构施工。

3.2操作要点

3.2.1导洞开挖

3.2.1.1车站主体4个导洞上下左右相距仅有4.5m~6.5m,如何避免开挖中的相互影响,开挖时要合理确定导洞间的开挖顺序,控制群洞效应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确保地下管线和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3.2.1.2合理确定各导洞的开挖顺序,按先下后上,先边后中顺序进行小导洞工程的开挖支护,下导洞超前上导洞10m~20m。各导洞之间横、纵向均拉开10~15m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2.1.3坚持先超前支护后开挖的原则分台阶开挖,加强初期支护,早封闭成环,控制导洞的沉降和变形,控制开挖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确保地下管线和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3.2.1.4根据监控量测反馈信息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以此作为安全保证的主要手段。

3.2.2钢管柱安装和柱内混凝土施工

3.2.2.1钢管混凝土柱是结构中的主要承载构件,钢管柱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因导洞断面较小,受作业空间限制,钢管柱的安装精度和钢管柱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较难保证。

3.2.2.2中下导洞施工底纵梁时,采用精度为1/200000的自动安平投点仪、激光测距仪及前方交汇法,确定钢管柱基础的中心位置,预埋钢管柱定位杆,安装调平基板。

3.2.2.3柱的钢管分节吊装,钢管各节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柱下端与底纵梁预留调平基板连接,上端用设在柱上的定位器定位。

3.2.2.4通过投点仪和激光测距仪确认钢管柱的垂直度,看柱基的中心和柱的中心是否重合,能否达到精度要求。

3.2.2.5采用串桶灌注泵送混凝土。为确保钢管柱混凝土的密实,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tmS,严格控制水灰比,并加强捣固。

3.2.3主体结构扣拱施工

3.2.3.1主拱地层软弱含水,大跨开挖施工风险大,单个主拱开挖跨度已达10.7m,双跨对称同时开挖则将达21.4m,中间支撑相对较窄,中上导洞土层受主拱开挖影响受力复杂;主拱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形成过程中的体系转换和平衡,防止结构变形、失稳和破坏,避免出现地面及拱部的过量沉降和坍塌;结构顶部有多条管线与车站并行,距结构较近且多是雨污水管存在渗漏。

3.2.3.2主拱采取分部开挖,减小开挖跨度,缩短每循环作业时间,尽快将开挖后地层闭合成环。

3.2.3.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若存在滞水,通过探孔排出;接近管线位置时,实施超前管线探测,小导管加密注浆、加密格栅钢架、设双层钢筋网、掌子面注浆等支护措施进行保护。

3.2.3.4坚持信息化施工,根据信息反馈调整支护参数,如果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超过警戒值时,立即采取应急预案,包括加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增设临时支撑、改变开挖步骤、修改施工方案等。

3.2.3.5拆除临时支撑时,对相应部位加强监控量测。

3.2.4交叉口施工

3.2.4.1交叉口处荷载转换复杂,结构易失稳;开口跨度大,操作空问小,对车站整体的施工组织和工期影响大。

3.2.4.2交叉口采用组合拱梁结构,钢筋混凝土拱脚支承在纵梁上,水平梁连接初期支护格栅并分配荷载;主拱开挖设置侧向开口加强环与临时竖撑,侧向开口加强环拱脚支承在纵梁上。

3.2.4.3侧向开口采用6m双排小导管加固与注浆,环向破除混凝土设置开口加强环,主拱开挖时设置两排临时竖撑,竖撑置于导洞壁上,主拱开挖支护10~20m后施工交叉口组合拱梁;圈梁站厅层成环后破除立体交叉拱梁侵人二衬断面部分,拆除临时竖撑,开挖核心土,施作通道二衬。

3.2.4.4早开联络通道,在左右线间创造平行作业条件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3.2.5站台层逆作结构防水和混凝土浇灌

3.2.5.1在逆作施工缝处由于受空间限制,施工中存在防水板的预留和保护困难、施工缝处的防水质量不容易保证等难题。因此,在逆作施工缝处很容易产生渗漏水。逆作结构施工缝处下部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凝固收缩,在施工缝处很难浇灌密实而出现空隙,从而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影响结构实体质量和正常使用。

3.2.5.2施工缝位置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留出作业空间,方便下一步边墙混凝土的施工。为保证下一步混凝土的浇灌密实,逆作施工缝留设成台阶形式或斜缝,以方便下一步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3.2.5.3施工缝处设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或止水条和预埋回填注浆管等方法进行防水处理。

3.2.5.4逆作结构下部混凝土浇灌成高出施工缝20cm的牛腿形式,以确保混凝土密实无空隙。

4.几点建议

4.1充分考虑立体交叉结构尺寸、格栅连接的操作空间、防水层搭接长度、交叉口处圈梁尺寸,加大交叉口处导洞断面;

4.2鉴于导洞空间狭小、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洞内围护桩施工建议采取人工挖孔,挖孔桩钢筋笼采用导洞内焊接、安装,解决了钢筋笼分段吊装、分段焊接的难题。

5.结语

大连地铁一期工程松江路站应用pBa法,成功地解决了受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车站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攻克了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程效果。工程建设集中了目前国内施工技术的领先水平,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特别是当今世界土地资源匮乏,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如何在大都市、大城市既有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且在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对交通及居民生活的影响,该工程的建设及实施意义重大,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于书翰,杜谟远.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3]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4]崔玖江.隧道与地下工程修建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于书翰,杜谟远.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篇10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工程;小型砌块墙体;抗裂防渗

中图分类号:tU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152-02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施工应用技术。通常情况下,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建设工程项目不同,进行混凝土施工中应用的工艺技术也会有不同。在建筑墙体结构工程施工中,根据相关施工规定,进行框架结构的墙体施工,需要使用较为轻质的结构材料进行施工建设,而小型混凝土砌块不仅原材料充足、质量相对比较轻,并且在施工建设应用中能够节约建筑空间和节省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优势相对比较突出,应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性能特征,导致小型混凝土砌块在建筑施工应用中,还具有施工强度小和干缩性比较大的局限性,如果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工艺方法或者是技术等的应用不当,极容易造成建筑墙体裂缝问题出现,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建筑墙体出现渗漏,对于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将以建筑工程中的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建设为例,对于混凝土砌筑施工中的抗裂防渗施工技术以及相关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论述,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抗裂防渗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性能质量。

1建筑混凝土墙体中常见的裂缝形式分析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现象。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首先,在建筑工程的梁或者是板底结构部分,和建筑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相连接部分中,容易出现水平裂缝的裂缝形式。其次,在建筑工程的外部砌筑墙体结构和建筑工程的梁柱,或者是剪力墙结构中相互连接的地方,容易出现纵向界面的混凝土裂缝形式。再次,在建筑工程的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中,还容易在建筑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中间部分,出现一种类似于台阶形状的裂缝形式,或者是在建筑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中间部分出现一些纵向或者是横向的不规则裂缝问题,这些裂缝形式都是建筑工程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中间部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和形式。最后,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建筑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是在建筑工程的门窗结构部分的边缘处,出现的一种纵向裂缝形式,或者是在建筑工程的窗台结构处出现裂缝问题等。

2建筑混凝土墙体中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对于建筑工程小型混凝土砌块墙体中的裂缝形式分析,可以知道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墙体结构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集中于建筑墙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砌块,以及建筑墙体混凝土砌块外部的混凝土涂抹层两个部分,结合建筑工程这两个部分的施工使用材料情况,归根结底,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墙体的裂缝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作用关系。

2.1建筑墙体中混凝土砌块的强度比较小

与其它结构材料的强度作用相比,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强度作用相对比较小,这主要是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能特征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经常将混凝土材料与其它强度作用比较大材料相互结合使用,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部分的施工强度。比如,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就是将水泥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材料结合使用,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压强度。同样,混凝土砌块墙体结构中,混凝土砌块由于多为空心切块,在加上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强度作用比较低,因此,在施工建设中极容易应为墙体结构的承压作用比较大,对混凝土砌块的承压强度造成负担,从而导致建筑墙体结构中的裂缝问题发生。此外,在进行混凝土砌块运输过程中,运输保护不当,使混凝土砌块在碰撞过程中受到承压强度作用的影响,出现一些微裂缝,也容易引起墙体中更大裂缝问题的发生。

2.2混凝土本身的干缩性造成的裂缝问题

混凝土砌块由于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在实际施工应用中本身具有一定的干缩性特征,这种干缩性会对于混凝土砌块中水分含量产生影响,造成混凝土砌块中的含水量不符合本身需求,从而在施工建设应用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砌块裂缝问题的发生。混凝土砌块的干缩性情况,在进行混凝土材料配制,或者是进行混凝土砌块的制作过程中,对配制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数量应用不同,对混凝土干缩性影响也会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部分施工中,应注意做好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养护工作,结合混凝土的干缩性特征,进行不同阶段时期的建筑施工进行,避免混凝土干缩性对于建筑施工造成影响,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2.3混凝土施工处理不当造成的裂缝问题

在进行建筑混凝土墙体的砌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处理不当,也极容易造成混凝土墙体裂缝问题的发生。其中,对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处理,主要是指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进行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如果忽视对于混凝土墙体裂缝控制的设计,就容易造成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无法对于墙体中的混凝土结构微裂缝问题进行控制,从而有可能形成较大的裂缝问题,对于建筑墙体的施工安全与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方法以及技术等选择应用不当,或者是不符合施工要求等,都容易引起裂缝问题的产生。

此外,在建筑混凝土墙体中,混凝土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以及施工养护不当等,也会造成墙体结构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

3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抗裂防渗控制措施

建筑混凝土墙体中的渗漏问题多是由于建筑墙体结构部分的裂缝引起的,因此,在进行建筑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从对于建筑混凝土墙体的裂缝问题控制中,进行控制避免,同时注意在建筑混凝土墙体中容易出现裂缝以及渗漏问题的施工部分,进行防水层的施工设置等,以避免建筑混凝土墙体渗漏问题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问题或者是情况,如果混凝土裂缝在允许出现的裂缝控制范围内,则不会对建筑结构安全与质量产生太大的影响威胁,而一旦超过允许裂缝范围标准,就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对建筑混凝土墙体裂缝问题的控制,则需要根据裂缝问题原因,从混凝土配制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控制、混凝土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砼裂缝问题的控制与避免发生。

4结语

总之,裂缝与渗漏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进行混凝土抗裂防渗的控制分析,应注意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在工程施工中注意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控制避免中进行混凝土渗漏问题的控制与避免实现。

参考文献:

[1]彭栋善.东深改造工程B-Ⅲ3标段砼抗裂防渗分析和控制[J].广东水利水电,2005,(5).

[2]庞伟,叶延东,曲艳美.钢筋砼清水池防渗抗裂控制施工概述[J].一重技术,2002,(2).

[3]李立凯.建筑施工砼裂缝的辨识与施工预控[J].科技资讯,2008,(24).

[4]江权洲,陆酉教,仲以林,等.混凝土膨胀剂的试验检测方法探讨[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4,(1).

[5]耿飞,钱春香,樊建平.纤维和膨胀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5).

[6]阎培渝,陈广智.养护温度和胶凝材料组成对膨胀剂限制膨胀率的影响[J].建筑技术,2001,(1).

[7]尤启俊,于冬勋,黄爱平.混凝土收缩开裂与减缩防裂剂的研究[J].混凝土,2000,(7).

[8]阎培,渝覃肖.大体积补偿收缩混凝土与延迟钙矾石生成[J].混凝土,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