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十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十篇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4:30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1

摘要: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欧洲,由欧洲传到北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多样的茶文化亚类。本文从不同文化背景视角研究亚洲、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感知的特征及异同,并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对茶文化传播趋势的预测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文化背景;定量研究

1世界主要茶文化

茶不仅是商品,而且是一种附有传播性的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茶文化的融合与变迁导致了茶文化多元性和不同亚类茶文化的出现,形成了诸如“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的茶文化[1]。正因为如此,茶文化的定义也十分广泛。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饮茶相关且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特征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如茶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行为文化(如茶艺表演、茶叶展览和茶文化节庆)和精神文化(包括茶美学、茶宗教和茶艺术)[2]。本文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茶文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1.1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之前,当时茶叶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而茶叶正式被作为饮品大约在公元前59年[3]。到唐代,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唐代的陆羽(公元733-840年)被誉为“中国茶圣”,其著作《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和饮茶的著作,对茶叶起源和历史、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饮茶方法、茶艺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当时和后代具有深远影响。在唐代以前,中国茶叶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和中亚地区,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国;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第一次被出口到欧洲。伴随着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中国茶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茶文化。Yang(2007)认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融合了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美术、食品、烹饪等各个方面[4]。wang(2001)则认为中国茶文化是“可见的艺术和不可见的道”相结合的产物,而“道”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自然法则是其主要内涵之一。从哲学视角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三重影响[5]。“和谐”和“中庸”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和“以茶交友”,主张通过以饮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思想的体现;而茶艺表现过程也要求泡茶的水温不高不低,则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后期加工均具有严格的时间和季节限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佛家思想强调“无欲”和“自省”,而中国茶艺则强调通过饮茶达到放松自我、反省自我的目的。中国茶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一品好茶的要求可谓良多,包括颜色、香味、形状、口感、茶具、水、时间、温度等[6]。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的水最好来自于山泉,其次为河水,再次为井水。而最好的泡茶工具则是来自宜兴的紫砂茶壶,不仅能够保持茶的原始味道,而且能够提升茶的芳香[7]。

1.2英国茶文化

茶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早期引入欧洲;到17世纪中叶,茶叶被出口到英国;英国最早的茶叶广告出现在1658年;到18世纪时,茶叶已经成为英国最流行的饮品;到了19世纪,喝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8]。绿茶是中国最初向欧洲出口的茶叶种类,但由于绿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容易保存的发酵型红茶逐渐成为中国出口英国的主要茶叶种类,并流行至今。在英国茶文化中,下午茶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根据pettigrew(2001)的研究,下午茶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1830-1840)的英国上层社会,因饮用时间在下午和傍晚之间而得名[9]。在英国,下午茶有时也被称为“低茶”(Lowtea)。因为饮茶时经常坐在较低的椅子和桌子旁,饮茶同时配有面包、黄油等点心,且与糖、牛奶、奶油等搭配饮用。而与“低茶”相对应,英国茶文化中还有“高茶”(Hightea)的说法。在下午茶普遍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同时,另一种饮茶形式“高茶”逐渐在英国普通家庭中流行起来。由于普通工薪阶层会承担更多的体力劳动,在两餐之间需要更多的食物补给。在“高茶”中人们摆脱了高雅却略显束缚的低矮茶椅,把更为丰富的食物摆放在高大的餐桌上,在饮茶时食用肉类、土豆、奶酪、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份量更接近于一顿正餐。随着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英国流行开来,茶会逐渐成为了英国社会时髦的社交活动。与此同时,与茶有关的诗歌、小说甚至歌舞等文化形式也逐渐出现。早在18世纪,英国乡村就逐渐开辟了各式茶园,在每周六与周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聚在一起饮茶跳舞。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二战前期,现在茶舞依然作为一种英国传统舞蹈而流传。从19世纪起,茶馆就逐渐在英国流行,一度成为英国女性最热衷的社交场所。现今的茶馆业依然火热,当然更多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可口的食物及茶饮,同时又保留了一种英国传统茶文化的氛围。

1.3美国茶文化

根据Yang(2007)的研究,茶叶第一次进入北美是在17世纪中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入。但由于此后英国控制了北美茶叶贸易,从中国出口到北美的茶叶并不多。而英国统治者又不断提升茶叶关税,最终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使茶叶为美国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美国独立后,自1784年起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美国人最早的饮茶习惯主要由来自欧洲的移民引入,在茶叶由北向南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北美南部地区干燥炎热,饮茶方式由以前的热饮变成了冷饮,由单一茶饮变成了与柠檬、糖等混合的茶饮,并逐渐被多数美国人所接受。如今,冰柠檬茶可谓是美国南方茶饮的代表,并逐渐通过罐装、软包装等形式向全世界范围传播,逐渐被亚洲市场所接受,这是茶文化由西向东的逆向传播。美国茶文化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袋泡茶包的发明。20世纪初,纽约茶商Sullivan将茶叶装入丝织的小麻袋中作为样品送给客户。但客户在泡茶时却误将整个茶包放入杯中,这个偶然的误会却使袋泡茶方便易掌控的优势显现出来,使之逐渐在美国广泛流行起来,并在其他国家得以推广。

2研究问题

茶文化经历了由东向西,又自西而返的传播过程,已经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这样就使得茶文化研究应当跨越地域的限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茶文化的感知有何异同。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

3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由第一作者在美国北卡罗莱纳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收集。采用简便抽样的网络问卷形式,问卷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共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调研对象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近半数被调查者声明具有欧洲文化传统,因此按照文化背景进行划分,可得出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文化背景群体。

4数据分析

4.1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

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分析中发现,亚洲背景群体的饮茶动机在保持清醒、遵循文化传统、对茶文化感兴趣及家族传统方面都明显高于欧洲和北美洲群体;但是,在喜爱茶的味道方面,其动机却没有欧洲及北美群体敏感。这显示出亚洲背景群体对茶的诉求更偏向文化传统,而欧美群体更注重茶的味觉体验。

4.2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熟悉程度来看,亚洲文化背景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更加了解,而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于英式茶文化更加熟悉。由此可以看出,英式茶文化在西方茶文化中仍占据统治地位,而中国茶文化在亚洲文化群体中则有较好的传承。这说明茶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因地域的阻隔而中断,如在美国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依然对其传统茶文化更为熟悉。

4.3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

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不同茶文化的兴趣来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亚洲群体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明显高于欧美群体。这表明,亚洲群体对于中国茶文化不仅更加熟悉,而且更加热爱,可以预见中国茶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中更具有生命力。

4.4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

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亚洲群体相较欧美群体而言,认为知道茶的原产地、饮用高品质的茶、了解原产地的茶文化、看到茶叶生产的过程以及体验传统茶文化更为重要。这说明亚洲群体对于饮茶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茶文化有更多的诉求。同时,三种群体都认为饮用高品质的茶是最重要的要素。这说明在不同的茶文化当中,追求高品质的茶叶,满足人们对味觉及健康的需要,始终是第一要素。

4.5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获取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分析可以得出,亚洲群体更多从文化传统中继承茶文化知识,而欧美群体则倾向于从旅行经历中获取。同时,亚洲群体在家族遗传、来自书本、电视或其他媒体、受周围朋友的影响以及通过社交途径等方面获取茶文化都高于欧美群体。这说明茶文化在亚洲有更深的积淀与更丰厚的土壤,无论是家庭内部传统、对外社交礼仪、书本电视媒体,无一不渗透着茶文化的熏陶。

4.6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

而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组成部分的兴趣也有不同。欧洲群体对茶文化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精美的茶具,北美与亚洲群体则对饮茶方式最感兴趣。但是亚洲群体较欧美群体而言,在茶叶加工过程、茶叶冲泡过程、饮茶方式、茶具及与茶相关的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更多兴趣。这说明对茶文化更加了解的亚洲群体,精细于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茶文化越了解,就越有兴致。这将进一步促使茶文化在亚洲的发扬光大。

5结论及建议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北美,茶文化经历着不断的融合与变迁。虽然随着近代欧美经济的扩张,茶文化又出现了由西向东的逆流之势,但以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丰厚的茶文化土壤,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深刻的茶文化内涵,必将孕育出更加蓬勃的茶文化生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吸取西方茶文化的精髓,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群体,应尊重其茶文化传统及饮茶偏好。例如招待英国客人应侍以红茶,并以糖、奶等佐之;而招待美国客人更应提供冰茶,而不是全部以中国传统的热茶来接待。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应当随着中国茶叶的出口走向西方,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社交网络,以及出版更多的英文茶文化书籍,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全面地展示给西方群体。另一方面,中国丰富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也能在吸引西方游客的同时,将自身悠久的茶文化传统传播出去。这样的“一出一进”,将会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并使得中国茶文化在未来展现出其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2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郭丹英.儒、道、佛与中国茶文化.茶叶,2006,32(1):55-59.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2

1.1功夫茶文化的基本论述

中国的茶道虽然兴于盛唐时期,但是功夫茶到宋代达到盛世。宋代将品茶艺术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诗曰:倾身事茶不知劳。由此可见功夫茶在宋代的地位。从宋代至今日一直最有名气的就属潮汕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术手法。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特别的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法,并且功夫茶讲求的更是一种精神和礼仪,这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功夫。

1.2体验经济与旅游开发论述

国外关于体验经济的论述比中国提出的要早一些,波士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体验旅游的概念,并把此概念定义为了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并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并反映人们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在二十世纪末也曾提出过旅游体验的这一理论,但是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那么在中国所谓体验旅游基本上指继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代表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的成熟。

1.3茶文化旅游概况论述

关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宏观上茶文化的研究,我国有很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也给予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预测了相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并且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此种方法主要是找到不同的地区做研究,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研究,有茶文化旅游的地方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成果却是有好有坏,所以,有关专家就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业产品和模式的开发了。

2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2.1国内体验经济理论下的茶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提出发展经济茶文化旅游策略的同时将我国功夫茶文化和体验经济理论相结合,并深入研究茶文化关于体验的各种功能,例如,休闲娱乐功能、健身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等等。并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避免狭义的开发,应当给茶文化旅游构建一个积极并广阔的平台,并利用旅游业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功夫茶文化。

2.2我国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分析

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功夫茶文化也是比较受欢迎,但是,在茶文化和旅游开发上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旅游规划开发者没有更深层次挖掘我国的茶文化。我国功夫茶文化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但是,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商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研究挖掘的力度也是不够,所以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就总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茶文化含量少、没有足够的文化特色、主题和品牌也不是很鲜明等;还有因为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们没有足够的创新的意识,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很多的就是购买茶叶和游览观光等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

2.2.2旅游规划开发者不够重视游客的参与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希望旅游项目积多种多样又要很有特色,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游客们更想进行具有体验性的消费,但是我国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并没有很重视游客们的参与心理,有些开发商只是为了营利,让游客不停的购买茶叶,但是,旅游六大要素中,除了食、住、行、游、购之外,还有娱,所以,开发商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多多重视一下游客们的参与心理。

2.2.3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度低并宣传力度也不够。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中国的功夫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做到提高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当前的旅游开发商对于茶文化这个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整合度也比较低,没有很好的将茶文化和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很难使我国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统一,对我国功夫茶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很难使产品和项目丰富起来,从长远利益上来讲,这将难以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3.1增强功夫茶文化旅游体验性

3.1.1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大力度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功能,注重产品的包装从而走价格的路线,而现在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就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度和感官体验度,从这个角度来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并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然而,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不能把每个旅游者都当作是消费者来看,而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体验消费的过程,满足他们的参与体验度。

3.1.2丰富体验活动的内容形式。茶文化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场景化的体验上,还要利用历史的真实再现和人文构造等一些科技手段,把地方的民俗民风融合进来,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在茶园、茶博物馆和茶楼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的文化元素,例如,让游客参与在茶园中管理,游览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采茶的项目、在茶楼喝茶的时候,表演一些当地民族的舞蹈、歌曲或者是古典乐器,让游客们欣赏,这样就有利于旅游的回头率的提高,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开发茶文化旅游创意新模式

3.2.1文化主题以及文化创意模式的开发。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钟情于文化主题和文化创新模式的旅游了。在茶文化旅游的规划的开发中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旅游模式,在以功夫茶文化为主题的同时,可融入其他的休闲娱乐以及养生文化等因素进去,让游客们以体验为主,从而获得独特的功夫茶文化上的体验,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创意的开展。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整合,再加工,例如,可以借助高科技灯光舞蹈美化的技术,将功夫茶文化更生动、更实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做到创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

3.2.2现代商务度假以及养生健康模式的开发。功夫茶文化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怡情,所以,茶文化的旅游就可以融入现代商务度假和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了。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步伐过快,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依托空气清新和风景怡人的茶文化旅游这一项目来缓解人们的压力,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2.3以故事为主题的旅游模式的开发。这种模式一定要有一些娱乐性质,可以结合功夫茶文化的历史和传说并结合茶区的自然风光,构建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从而在表现茶文化主题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3.3构建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新平台

3.3.1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发展。因为茶文化的旅游资源多在高山地区,有可能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就要争取政府进行一定的财力和政策的支持,在初期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可以吸引一定的游客量来旅游观光。

3.3.2加强功夫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开发。例如,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有名有优质的特产。从而丰富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旅游开发商和旅游企业不要只受利益的驱动,对景区过度开发,这样会造成游客体验的负面影响。所以,茶文化旅游可以在特色文化建设上来避免开发商的过度开发。

3.3.3注重旅游区宣传力度的加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例如,在电视台播广告、杂志宣传、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分发旅游小册子或者是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等。还可以找明星代言扩大景区宣传的影响力。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文化;阿拉伯世界;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是链接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也为中国传统而悠远的茶文化的世界传播提供了契机和载体,将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和推介到阿拉伯世界,更好地促进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好对阿拉伯世界的精细化传播,讲好中国的茶文化故事,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

1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及国际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集聚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富含物质层面的内容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国传统茶艺文化、茶道精神,涵括有中国人民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以象征着和平与友好的载体对外传播,并与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的思想主旨相吻合,与时代潮流有内在的默契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成为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其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之中,显现出不同的特点:(1)清朝初年的兴起。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清朝初年,就借助于“一带一路”这个渠道进行对外传输,这个起点在长安的丝绸之路上,中国茶被输送和传递到诸多的海外国家,不断向西部延伸和拓展,使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口感和味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清朝中后期的繁荣。在清朝中后期阶段,“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西北茶叶市场进入到整顿后的繁荣阶段,位于中国边境的城市与海外国家的茶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使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贸易之路,使得海外国家对茶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激增。(3)民国时期的衰落。当时展到中国的民国时期,丝绸之路日渐凋敝,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也逐渐衰落,西北茶叶市场在洋茶的激烈竞争之下,逐渐退出海外市场,进入到由繁荣向衰落的阶段,茶叶的销售量逐渐降低,大有被取代之势。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茶文化

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价值“一带一路”是融合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它以包容、开放、合作、互利为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的理念和要旨,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并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推动茶叶的海外营销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作为茶叶的出产地,要面向海外进行茶叶的销售,开拓茶叶的消费市场,面对巨大的海外茶叶市场,要在“一带一路”的沿线阿拉伯世界传递和输送茶叶,并在“一带一路”优惠的关税政策、一站式的物流运输平台的条件之下,淘汰低品质的茶叶,生产和推销高品质的茶叶产业,实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以更好地实现中国茶叶海外推广和传播的国际化对接,并在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和推介过程中,开展和创新高端化的茶叶国际营销,并以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为茶叶海外营销的主要营销战略,并在茶文化产业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做好差异化的处理,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2.2“一带一路”战略较好地增强阿拉伯世界对茶文化的“国际化体验”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首先要考虑到茶叶是一种日常消耗品,要充分关注茶叶的“体验”,要在依循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之下,推崇和倡导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体验,并以“茶文化旅游”、“国际茶文化会展”为载体和平台,开拓全新的茶叶产业增值区域,并在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中,合理布局茶叶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在茶叶的种植、加工、茶艺表演、传统茶文化遗址的深度开发和传播过程中,给予海外消费者以全新的“国际化茶文化体验”,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一种以茶为媒介的交往经济和体验经济新业态,更好地促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理念的传播和交流。

2.3“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达成了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

当跨文化交际理论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共同体对于不同文化结构中存在的差异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并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结构的框架式分析,来加以衡量和评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战略推动下,中国传统茶文化也显露出不同哲理和思想的差异性,在中国茶文化之中涵括有儒家的和谐中庸思想、佛家的淡泊宁静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因子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因子,对于“一带一路”中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茶文化学术沙龙、茶文化学术研究、茶文化人员交流、茶会展经济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跨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分析

在我国倡导和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从文化交流入手,以茶文化海外交流和传播为载体,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向海外阿拉伯世界传递“茶为国饮”的文化理念,并关注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存在的差异性,以中国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渗入和传输到阿拉伯世界之中,以此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汇点,更好地推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长期友好与和平。

3.1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将丝绸之路视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和开展各项人文活动的途径和渠道,要以博大精深、悠远深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倡导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并致力于中国传统茶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和创新,以茶文化旅游带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业发展新高潮,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文化旅游增长点,开发和设计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相应拓展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推动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成为文化产业融合和创新的强大驱动。

3.2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深邃,是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要成为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将凝聚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茶文化传递到阿拉伯世界各国,秉承和依循“相互合作、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原则,充分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内蕴的“清敬和美”的茶文化内涵和道德意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独特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和弘扬,以茶修德、以茶修性、以茶修心,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世界各国传递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理念,交流茶文化内蕴的重生、贵生、养生的文化思想,使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中得以统一,更好地使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在茶文化的交流和探讨之中,达到互信互敬、心意相通。

3.3注重对中国茶文化的转型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还要注重自身的转型和升级,要全面了解中国茶叶生产和营销现状,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与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相结合,要研究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深入细致地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的饮茶口感及喜爱的味道,明晰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阿拉伯世界的人们喜欢将原料弄碎再饮用;喜欢请客人品茶,并在茶叶之中添加薄荷,茶具的应用也极为考究,饮茶器具大多小巧玲珑、精致而优雅等。为此,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时,要提升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购买认同感,做好自身茶叶的转型升级,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品牌和文化。

3.4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阿拉伯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迅速而全面地捕捉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茶叶市场相关信息,注重茶叶适销对路,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会展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等,更好地提升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在参与并向阿拉伯世界传播“一带一路”的倡议实践过程中,要以博大精深、历史悠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全面考虑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有饮茶习俗,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开放性融合。

参考文献

[1]朵宸颉.“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负载词的阿拉伯语翻译及其效果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53-58.

[2]张冰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推介[J].福建茶叶,2016(5):220-221.

[3]哈桑,董国炎.中国古代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6(4):233-235.

[4]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农业考古,2015(5):284-287.

[5]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5):257-268.

[6]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福建茶叶,2015(4):49-52.

[7]王国刚.“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15(7):3-10.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马古道;沿线民族地区;发展作用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①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川藏线和滇藏线两条大的线路。茶马古道隐藏于云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它用丰富的支线网罗滇、川、藏三省,构成连接三省的血脉,它曾是中国西南地区社会交往、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它更向外辐射到越南、老挝、泰国、尼泊尔以及印度等国,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承精神文明的载体,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现如今,茶马古道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传播的古老通道,在学术界存在着“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的研究格局。②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茶马古道必将对沿线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与意义

关于“茶马古道”的命名,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个学术命题首先由云南大学的木霁弘教授以及陈保亚等学者提出。在二战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诸多的现实因素,茶马古道一直沉寂在云藏高原的山间水畔。直到20世纪90年代,木霁弘、陈保亚等六名学者徒步考察了古道的滇藏线和川藏线,共同出版了《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在书中,他们借用古道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茶马互市”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这可以说是茶马古道学术考察活动的开端。从此之后,形成了一波茶马古道学术研究的热潮,茶马古道的路线和历史渐渐清晰,茶马古道的知名度也在这些研究中不断上升。

茶马古道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蜀身毒道”。但由于茶马古道地处祖国的大西南,古代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所以一直不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唐宋期间,唐王朝同吐蕃战争不断,但民间交流反倒因为战争逐步的增加。滇川藏的各少数民族有的亲唐,有的亲吐蕃,但不管是亲唐还是亲吐蕃,都在一定程度上同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同吐蕃的交往过程中,逐步的促进了茶马古道的兴盛。到了明清时期,统治政府在茶马古道设置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茶马古道存在两条主道,一条是滇藏线,另一条是川藏线,两条线均以“茶马互市”③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

茶马古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是在滇、川、藏三省地区,向内可延伸到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市,向外则直接抵达印度、尼泊尔以及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并辐射南亚、西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国际通道,自茶马古道出现以来,它就在推动中国西南边疆经济和文化的开发,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乃至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维护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因素,茶马古道同其他历史上存在的古道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特点和特殊历史意义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茶马古道被学术界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④正因其地势最高,同时沿途气候环境又复杂多变,路途又是极为遥远,因此茶马古道又是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

茶马古道翻越横断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所经之地海拔均在三四千米以上,几乎横越整个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说茶马古道是海拔最高的古道是毋庸置疑的。

茶马古道沿途气候更是所谓“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时经历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风等天气,气温变化幅度极大。有民谚曰:“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千百年来,茶叶正是在这样人背畜驮历尽千辛万苦的情况之下而运往藏区各地的。据有人统计,经川藏茶道至拉萨,“全长约四千七百华里,非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能到达。⑤藏区民众中有一种说法,称茶叶翻过的山越多就越珍贵,此说生动地反映藏区得茶之不易,同时也说明了茶马古道上行路之艰辛。

茶马古道大多为山路,加之极高的海拔,以及变化无常的天气,其行路之艰难可想而知,而其路途又遥远。如《明史・食货志》载曰:“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焦应的《藏程纪略》记:“坚冰滑雪,万仞崇岗,如银光一片。俯首下视,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欲死……是诚有生未历之境,未尝之苦也。”⑥如此漫长艰险的高原之路,使茶马古道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道,同时也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

2.除两条主线外,茶马古道的支线如毛细血管,分布极为广泛,紧密联结滇、川、藏三省。

茶马古道的线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滇川藏三省的交通网络线。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这些大大小小的支线,其实等同于各地区相互交流的交通线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马古道是滇、川、藏地区的生命线,失去这些生命线,滇、川、藏三省的联系不会如此紧密,甚至于在三省内部,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的灿烂多姿。

如果将茶马古道的两条主线路比作“大血管”的话,那么茶马古道的小支线就是“毛细血管”,而各条小支线相互联结就形成了“毛细血管网”。虽然“大血管”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细血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于这些“毛细血管”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上比“大血管”还有更现实和直接的作用。

3.茶马古道所经之地均为民族地区,在其沿途,包括汉族在内的20多个民族比邻而居,因此,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团结之路。

藏族史诗《格萨尔》说“汉地的货物运到博(即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⑦这是藏族民众对茶马古道所起作用的最透彻和最形象的理解。所以,无论从历史与现实看,茶马古道都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与纽带。

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而且促进了茶马古道所经之地各民族的血脉联系。茶马古道沿线,傣族、拉祜族、回族、基诺族、白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比邻而居,和睦相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白族、藏族等各族村寨隐藏其间,可谓一幅山美、水美、人美的天然画图。⑧在马帮中,亦有各族人民参与其中,他们之间彼此照应,不仅加强了文化的交流,更在艰难的旅途中形成了深厚的情谊,加强了各民族的血脉联系。

几千年来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往来,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促进了沿途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如木霁弘教授等学者提出的一样,茶马古道加强了滇、川、藏三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在经济上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大三角”,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茶马古道是汉、藏、白、纳西、傣、拉祜、哈尼等民族和谐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见证和纽带。见证了汉、藏以及西南各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的历史进程。各民族的茶马贸易不仅仅体现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背后的经济上的依赖性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促成了汉、藏等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多民族间的相互沟通和情感上的联系。

二、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茶马古道与沿途居民血脉相连,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在滇、川、藏三省的边远地区以及深山区,川藏、滇藏公路难及之处,茶马古道至今仍为当地人民所利用,还在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茶马古道之所以知道现在仍在运转,是与它毛细血管般的丰富支线分不开的。这些支线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完全的成为当地人交通,贸易的必须之路,甚至是唯一的道路。除了这些千年的古道,很难开发出新的道路。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道,从形成的时候起,就是根植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它是为了方便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而开辟的。现在茶马古道已经融入到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离开这些古道,当地人民无法出行、经商访友,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茶马古道还在不断地发展。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长足进步,茶马古道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茶马古道对沿线民族地区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一带一路”背景下茶马古道的新发展

和平解放后,青藏线、川藏线同时建成,开辟了与内地交往的全新时代。古老的茶马贸易活动早已变成了历史,而承担茶马贸易的道路也焕发出新的青春。1957年,国家修通了滇藏、中乡公路,各种物质、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内地运往,彻底改变了茶马古道上人背畜驮的落后状况。

现在,昔日的“茶马古道”早已被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现代公路所取代,如在昌都已形成“两横一纵”(两横:北线国道317,由四川德格-江达-昌都-类乌齐-了青-巴青-那曲-拉萨;南线国道318,四川巴塘-芒康-左贡-八宿-林芝-拉萨;一纵国道214,由云南的德钦-芒康-左贡-昌都-类乌齐-青海的囊谦)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了“干”字形的现代“茶马古道”。⑨

现代“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发展,是党关心滇、川、藏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的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茶马古道作为联结滇、川、藏三省的纽带,在加强文化交流,繁荣三省经济,促进三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把原来落后的山路改造成先进的公路,以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2.茶马古道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茶马古道沿线有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滇、川、藏三省区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联动开发,能够构建成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路,将茶马古道打造成全球著名的旅游品牌。

现在这条世界上最为艰险的,也是最为壮丽的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浓厚兴趣。虽然滇藏、川藏公路早已取代了过去蜿蜒伸展在深山、河谷及连接起一座座村寨的“茶马古道”,但江山依旧,古风犹存。滇藏、川藏公路便利了茶马古道的交通,同时也为茶马古道发展优质旅游带来了便利。渴望对自然的亲近,对神秘的茶马古道的向往,必然使得“茶马古道”成为世人关注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茶马古道沿线民族文化灿烂多彩,有俗语形象的表述为“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这种多元文化特点,使茶马古道成为一条极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这也是茶马古道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文化资源保证。也正是如此,“茶马古道”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被写入了中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之中,纳入中国旅游“十五”计划优先开发的黄金旅游线路。

而茶马古道的开发也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不仅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更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是“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而丽江古城也一直在处在茶马古道的旅游业的前列。2001年11月,丽江因其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丽江模式”向全世界推广。⑩

茶马古道集中了我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全可以将其开发成世界级别的旅游品牌,并把它培育成西部经济增长的新的战略支撑点。而在茶马古道品牌的带动下,沿线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3.茶马古道可以带动滇、川、藏三省发展

茶马古道将滇、川、藏三省联结为一个紧密的“大三角”区域,茶马古道的发展会直接带动茶马古道的沿线乃至滇、川、藏三省的发展。随着对“茶马古道”研究的深入和旅游开发的进一步进行,将会对滇、川、藏三省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期,茶马古道的开发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由于茶马古道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黄金旅游路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的不断深入,国家将茶马古道的开发最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正在投入巨资对“茶马古道”的线路进行整合与开发,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推动云南、四川、三省“大三角”旅游经济圈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又必将带动服务业以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共同进步。

三、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重新挖掘茶马古道对沿线民族地区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沿线各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发展了的现代茶马古道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又是凝聚力量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继续发挥茶马古道的作用,可以有效在当今对沿线民族地区发展所能起到的积极推动。(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注解:

①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研究,2002,04:49-57.

②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大学学报,2006(6):34.

③杨镰.丝绸之路的经行者与探索者[m],见于斯文赫定著,江红、李佩娟译.丝绸之路.代序.

④王川.茶马古道旅游品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27-32.

⑤《康藏交通与抗战建国》,载《边政公论》卷五.

⑥吴丰培辑《川藏游踪汇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⑦转引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昌都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铅印本,第133页.

⑧“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刊,民族茶文化.2004年第1期.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茶叶企业;信息管理;应用机制;现代化

对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创新来说,转型发展是其主要特点,不管是具体的经营元素,乃至整个管理体系,都需要我们在立足具体管理机制的情况下,通过丰富融入多样化元素内容,从而创新管理思维。不仅如此,对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的习惯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而立足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的价值基础,构建合理完善的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全面且必要。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背景及环境特点认知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建设日益丰富,在当前整个茶叶企业发展时,既需要注重完善各项元素及内容的充分利用,同时也需要在完善探究茶叶企业运行特点和具体诉求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市场需要,通过融入必要的企业经营理念,进而助力现代化茶叶企业建设。目前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结合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当前正处于时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经营体系中的各项元素内容,还是茶叶企业所处的时代特点等等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全面变化,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大众都热衷饮茶的大背景下,整个茶叶企业所处的空间更大,前景更为明显,因此,茶叶企业想要有效发展,就要把握市场诉求,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确保茶叶企业处在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就茶叶企业而言,企业员工对其经营发展,乃至具体经营收益的影响超出社会大众的想象,尤其是茶叶企业员工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更为突出。当员工具备扎实的工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其就更能发挥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元素的综合应用,进而便于茶叶企业的全面、成熟发展。

2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的价值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来看,其正是茶叶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可被我们应用的信息内容实际上是极其多样的,比如在茶叶企业营销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营销大数据,进而帮助茶叶企业的经营者具体全面的了解整个茶叶产业的营销诉求,或者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把控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使用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经营。对于茶叶企业的经营创新,元素内容多样教学至关重要。特别是从茶叶产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上看,想要满足其具体的市场化经营需求,就必须充分注重完善构建多样化的元素内容,尤其是具体的时代化创新与完善,从而确保茶叶企业的转型。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只有融入了必要的茶叶企业特点,才能更好实现其管理目标。而对于茶叶企业的具体运行来说,信息机制的融入和应用,其带来的实际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将与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特征与其整体融入,从而使其能够更好满足时代需要。而在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注重构建完善的应用机制,我们认为整个信息管理机制所覆盖的具体面或者内涵应该是全面而突出的。比如在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运行发展过程中,其信息管理体系包含对茶叶产品的种类、价格等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筛选和整理,以及茶叶产品营销市场的客户信息状况的收集与整理反馈,以及整个茶叶企业财务管理等涉及现代管理活动的各个细节。

3信息收集、数据整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理解

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与发展来说,其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说,是当前整个时代经营活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及内涵,如果我们对茶叶企业自身所存在的元素内容进行理解,不难看出,正是因为目前很多茶叶企业发展层次不够,从而使得很多茶叶企业都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下,无论是对茶叶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还是茶叶原材料的基础生产过程等等,都未能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特别是信息资源应用度不够,进而影响了茶叶企业管理与茶叶产业发展之间的必要关联。在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茶叶产品和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完善,这从客观上看,也为茶叶企业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基础可能。不仅如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实现当前这一时代形势,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融入应用,从而打造符合茶叶产业特点和茶叶企业发展趋势的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很多企业正面临从传统经营模式向时代化经营理念转变的新氛围之中,因此,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实际上,研判目前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客观诉求,茶叶企业内涵元素的融合发展与全面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整个时展的趋势和特点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点,尤其是各个产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已经打破了产业元素融入的客观单一思维,尤其是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经营机制也实现了成熟而全面的融合统一。在当前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任何项目的运行发展和产品的市场推广,都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入及诠释表达,可以说创意、文化等等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时展的核心所在。当然,我们在项目运营及营销活动的开展等诸多能力及经验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因此,对于当前茶叶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来说,如果我们能将现代化的理念和思维出发,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运行和价值最大化。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技术是当前整个时展时,任何产业和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和具体应用的重要内容。如果脱离了信息知识的有效应用,那么企业所作出的具体方案,以及其具体的经营收益可能都会深受影响。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我们在进行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时,必须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利用和融入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可被具体应用的元素内容,通过整体融合、创新,从而实现最佳应用。

4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思路

在具体做好茶叶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时,我们所需要具体做到的,不仅仅是经营理念上的优化与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择与时展相匹配的信息管理机制和元素内容之间充分结合,深度融入当前信息时展运行中,所具体需要的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我国茶叶企业目前仍然更多情况下是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之下的,尤其是很多茶叶企业并没有理解企业发展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应用日益成熟的大背景和整体需求看,如今,我国多数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实施方面,虽然已经实现了初步提升,但是整体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企业内信息机制构建的完善性,还是其中所应该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思维等等,都存在较多不足。做好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建设,其离不开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精准认知和有效调动,同时也需要更好、更主动去拥抱当前发展的这个时代,尤其是通过发挥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成熟度,从而带动员工在整个茶叶企业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在立足茶叶企业发展的诉求和特点看,综合应用各项技术元素,也是当前茶叶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所完全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信息系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系统化融入和应用结合,就必须对现阶段茶叶企业发展的环境状况和所需内容进行深化探究,从而分析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进而满足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效果。结合电商经济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看,各个茶叶企业都陆续适应这一时代特点,搭建了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电商渠道和途径,尤其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职能终端,从而实现对茶叶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的管理与了解。但是,对于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管理与实施来说,我们要注重在茶叶企业自身基础的前提之下进行建设,其规模与投入不能脱离茶叶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不能盲目进行投入。同时整个信息建设的管理与建设应用过程,要注重与茶叶企业的基础特点相结合,确保信息管理机制服务与企业运行全面融合,尤其是从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看,其使用信息系统推进自身信息管理机制建设,并不是盲从当前信息时代建设的背景和氛围,而应该是真正利用好通过信息管理机制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并且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合理应用,从而服务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价值特点。

5结语

在大数据信息成熟应用的今天,我们说,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应用,而是应该在对整个市场发展状况,尤其是与茶叶产品相关的元素内容进行深度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信息筛选和数据整理,从而为茶叶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合理、恰当的参考机制,尤其是对于茶叶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来说,信息管理机制建设将从本质上助力现代茶叶企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杨肖康.基于SSH2的网络信息化茶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73-275.

[2]谭朝贵.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4):127-131.

[3]杜惟毅.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02):189-191.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6

茶馆设计的研究背景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茶馆是茶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者的一面旗帜。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深深根植于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天地人的生存和社会价值体系中。中国现代的茶馆设计是可以从传统的装饰元素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使茶馆的室内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自茶馆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繁荣景象胜过从前达到盛况,发展前景大好。现在茶馆消费已经成为时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时尚消费。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茶馆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

本人所搜集到的有关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研究的文献仅限于国内,暂没有国外有关的研究文献。国内的研究文献如下:周文棠,《茶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李琼音,《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是对茶文化以及茶文化在空间环境中运用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朱家骥《九州茶馆》将大江南北的茶馆特色容于一书,与天下爱茶人共赏茶馆的美好特色,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王彦宇,《成都茶馆空间研究》对成都茶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成都茶馆空间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张鸿雁,《杭州茶馆城市休闲方式的社会学分析》本书首先从中国城市社会问题进行了讨论向读者提问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休闲选择是什么?启发读者思考问题的新的角度,引发读者在以杭州茶馆为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了解、分析杭州茶馆休闲的未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徐明明,《室内环境的情感设计―由茶馆设计谈起》从人类情感角度探讨情感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对茶馆设计和茶馆情感设计进行的详细的阐述,青岛大学,2007年;费洁,《茶馆空间设计探索》对当代茶馆的空间功能设计进行阐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2007年;叶青,吴凯,《浅析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对茶馆室内空间的装饰、材料、光影、布景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08年;叶萃萃,《解读茶馆文化领域设计风格》对茶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进行论述,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商子庄,《中式茶楼设计元素指南》中从中式茶楼空间设计元素、前台设计元素到包房设计元素解读了建筑构件、家具、灯光、陈设等设计的方方面,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刘清荣,《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的学术性强,书中用5章内容介绍中国茶馆的历史,在第六章中向读者展示全国各地的茶馆文化背景和经营特点,对全国茶馆做了整体的概括,2007年。中国农业出版社。以上文献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和茶馆的设计进行论述和分析。

2.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在茶馆设计应用中的研究状况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琳琅满目,不胜枚举。除古建筑文化、脸谱文化、民间剪纸、古典装饰文案这些意象之外,像中国文字、中国印、中国颜色的“图腾”、中国重大发明创造、创举类、中国古城风貌、中国服装、中国绘画,这些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的尊严、民族利益、风俗习惯和中国符号,都可以视之为中国传统元素。在思想上有卓越体现的“儒”“释”“道”精神也属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范畴。都可以将它们作为装饰元素体现到设计作品中。茶馆设计属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小领域。环境艺术设计是近年来的新兴学科,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到美术、建筑、园林、装饰、雕塑、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营销学、设计风格流派。作为现代的室内设计师应该重视对历史的继承和传扬,一些室内设计师应及时端正态度,不能在西方的强势文化影响下盲目迷信西方。茶是我国的国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茶馆的设计应注重将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自然的融入其中。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多年来,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一个称职的中国设计师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材料和制造工艺上质的飞跃,这对传统的取材和手工技法是巨大的冲击,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式风格的设计是不变的立场。作为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中国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它又重新发掘出我们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

2.石家庄茶馆室内设计现状研究

在石家庄有中式风格代表性的茶馆装修中,划分的空间功能普遍有前台、商品展区、包间、散座、卫生间等。前台给人的感觉一般都是清洁的,礼貌的,也有的是琳琅满目的,或者是简约典雅的。前台是茶馆首先和顾客沟通的地方,一般设在茶馆的进门处,很多情况下,它可能是顾客的第一印象,往往评价就在一眼之间决定了。那战国策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影壁,给人在情感上一个过渡的空间。货架多采用玻璃柜,多宝格也很常见,灯光一般匹配三个等级,使整个空间即柔和又明亮,有层次感。茶馆基本都设有商品销售区,位于石家庄市图书馆对面的悠哉茶馆,给人感觉上此销售区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目的,它的存在不在销售而在展示,展示文化、品质、格调,让人感觉亲和。散座设在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视空间的大小放置合乎比例的桌椅,每一桌四到六张椅子。桌与桌之间的距离应为两张椅子的宽度,以方便顾客出入自由。装饰物包括氛围摆件、挂件等,具体可以使:绿色植物、插话、雕刻品、雕塑品、金银器、古铜器、瓷器、陶器、玉器等收藏品,剪纸、泥人、脸谱、织绣等地方民俗品、工艺品,琴棋书画等等。查阅资料,对石家庄茶馆设计的理论著作可谓凤毛鳞角,不易查见。石家庄文化和茶馆文化各有其内涵,两者的结合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研究茶馆设计的意义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7

卦卦:随着当下研习茶艺之风日渐强盛,许多的人都开始接触、学习茶艺,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群体主要有哪些?

echo:其实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学习茶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在茶艺方面的部分技能是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我目前就在一家茶企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简单地接受企业的安排,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但身边的同事也不乏自己去单独接受培训班的情况,有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有的则是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有点则是因为在事业上有更高的打算。

天上客:现在国内其实也有不少行业都涉及到茶,比如茶行业的媒体工作者,一些从事设计方面的人员等,虽然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对他们在茶艺上作出硬性要求,但是为了能够得到对茶更为深刻的领悟,她们也有很多从了解茶文化走上了学习茶艺的道路。

吴雅真:20年前,我便从事茶艺培训方面的工作,在当时,许多都市的白领都已经开始对茶艺培训产生兴趣了,在她们看来,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精神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宽个人的交际圈。后来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茶艺作为一种技能学习,许多学校也都添加了茶艺作为一门专业来学习,而其中职专的学员占了很大的份额。现在许多非茶企业也会为职工报名参加我们的茶艺培训班,茶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卦卦:不同的人对茶艺的培训肯定也有不同的需求,那么根据不同的需求,目前茶艺培训主要有哪些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主要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echo:现在很多茶企都在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茶艺培训模式,这些专门针对企业员工开设的课程,一般都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而其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也相对完整。茶企的茶艺培训模式通常是建立在企业的文化背景上的,不同的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专属自己企业的茶艺。另外,茶企的茶艺在性质上往往也会分为两种:一种为实用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各大门店的茶水试品,是一种较浅显的茶艺,通常简单易学;另外一种为表演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文化展示的茶艺队,很多是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展示的。

天上客:师傅带弟子,这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种教授方法。这种模式的教授往往强调因材施教,能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而这种教授模式也相对深刻,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技艺传承下去。与此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无法大量教学、学习时间相对长的问题。此种教授模式目前在中国还比较低调,并未形成较为清晰的茶艺流派。另外,当茶文化在一个地方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茶艺就变成日常生活的技能,形成民间处处有工夫的现象,就好似潮汕和闽南一带的人。几乎人人都懂得泡茶。

吴雅真: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业市场的扩大,茶艺培训班已日益成为培养茶艺方面人才的重要模式。茶艺培训班的教学往往是帮助学生获取茶艺师资格证,所以许多正规的茶艺培训班也具有相应的门槛。随着高校茶艺课程的逐步增多,每年不同的学校都会举办相应的茶艺大赛,许多职专学校也会对学生的茶艺技能进行强化,于是便诞生了许多专为高校而设的师资班。这些班级往往也会像高校一样设有不同级别。现阶段,许多高级茶艺师也逐渐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茶艺师可以与政府、企业、个人进行直接的合作,所以茶友们也可以通过工作室直接跟随茶艺师进行学习。

卦卦:既然存在如此多的学习模式,那么学习者又该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地选择培训的方式呢?

echo:我觉得在学习前,自己要清楚参加培训的目的。就像之前说的。茶企所开设的课程都已经足够应付日常的工作需求了,而人来人往的工作交流也能丰富很多茶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总会有一部分职员出于兴趣、升职、加薪等各个方面需求特意报名培训班,由于目标清晰,加上自身的基础,他们往往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我觉得自身的需求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不要只是因为一时兴起,或者随波逐流地因为别人在学而开始一段学习的旅程。

天上客:这种选择确实要因人而异。我认为一方面如果作为一种职业需求去学校,最好选择应聘的企业的茶艺培训,在商言商。但另一方面,如果把茶艺作为个人兴趣爱好的话,我建议采用师徒制的学习法比较好,可以学习一辈子。所以在选择前,一定要对自身的情况作出充分的评估。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有些初学者在学习茶艺之前对相关的了解是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而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茶艺前其实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非常高的领悟,那这些不同情况在学习模式上的选择肯定是不同的。另外,茶艺很多时候就是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所以在学习茶艺的时候,也应该对各大茶类进行充分的了解。

吴雅真:我觉得培训班的正统正规性是茶友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只有正规的培训班,才具备真正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茶艺引导。而随着网络日益的发达,很多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对培训班有所了解的人进行充分了解,继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不同的老师也会有自己的茶艺风格。所以不同的培训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范增平有其独创的“三段十八步”行茶法,而我在泡茶表演这方面的教学则是以自己创建的“闽氏功夫茶泡茶程序”为主。不同的内容一定会存有风格差异,所以茶友们在面对众多的培训模式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卦卦:当下茶艺流派也日渐增多,其中有的流派对茶艺培训要求非常严格,许多动作姿势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而有些流派的茶艺培训则较讲究随性,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区别的呢?

echo:在我看来,规模化的内容就意味着相对简单。因为规定较为严格,很多内容并不需要学习者过多的专研。固定的要求更有利于规模化,特别是企业培训这一块,在这个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这也是艺术与时俱进的表现。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8

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总结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高潮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采茶的诗、词、歌、赋、成语、歇后语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刘金燕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杨巍.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10]吴军,波,臧真荣,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6(2):81-82.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9

关键词:茶园土壤;茶叶;重金属;污染指数;镇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S155.46;X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41-03

随着无公害茶叶的提出,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标准相继出台[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限度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害人类健康[2,3]。为提升镇江地区茶园茶叶的发展水平,对该地区代表性茶园的土壤和茶叶进行抽样检测。

镇江位于江苏西南部,丘陵地貌,土壤呈微酸性,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江苏主要产茶市之一。近年来,随着茶园周边乡镇企业的发展及茶园中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茶区的空气、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元素铅、镉、铜、锌、汞在土壤和茶叶中的含量,对镇江地区典型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并进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以摸清镇江地区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现状,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无公害茶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

以镇江地区10个代表性的茶园为取样点进行取样。采样面积不低于0.67hm2,每个取样点取样6次,每次按“S”形5点取样法取土样和茶样,取样时分点挖取表层5~35cm土样,剔除大的根系和砾石等杂物,装入干净布袋。茶叶取一芽两叶。土样经室内风干、木棍碾碎、去渣、过20目筛处理。茶叶经烘干、碾碎、过20目筛处理。

1.2土样和茶叶样品的前处理

采用xt-9912型智能微波消解仪对土样和茶样进行前处理。土壤样品的消解采用4mL硝酸+1mL氢氟酸+0.5mL高氯酸消解体系,茶叶样品的消解采用5mL硝酸+1mL过氧化氢消解体系。电热板150℃预热30min。土壤微波消解程序见表1,茶叶微波消解程序见表2。消解结束后电热板赶酸至体积小于0.5mL。

1.3pb、Cu、Hg、Zn、Cd元素的测定

用岛津公司的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中Cd、pb、Cu、Zn。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工作条件为铅283.3nm,镉228.9nm,铜324.6nm,锌213.9nm,电流8ma,狭缝0.7nm,燃烧器高度7nm,燃气流量1.8L/min,助燃气流量15L/min。Hg含量采用aFS-2100冷原子荧光法的进行测定,副高压270V,加热温度200℃,a道灯电流30ma,载气流量300mL/min,屏蔽气流量900mL/min。

1.4评价标准

1.4.1评价模式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计算结果得出评价结论。

1)单项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

pi=Ci/Si

式中,pi为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实测值;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当pi≤1时表示未受污染,当pi1时表示受到污染,且pi越大污染越严重。

2)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

p综=■

式中,p综为综合污染指数;pmax为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pave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1.4.2评价标准根据参考文献[4]和[5]对茶区土壤和茶叶进行分析评价。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和无公害茶叶标准见表3。

1.4.3土壤污染分级标准根据参考文献[6]中对土壤污染实行分级标准,土壤污染分级标准等级见表4。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2.1.1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镇江地区典型茶园5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见表5。从含量范围可以看出茶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差异较大,平均含量pb>Zn>Cu>Cd>Hg。各重金属变异系数均介于10%和100%之间,表明各茶园重金属元素的差异属于中等变异,其中Cd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各个茶园之间Cd背景值的差异大。从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看,pb、Cd、Zn、Cu和Hg均未超过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Cd的含量0.10~0.54mg/kg,最大值超过了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0.30mg/kg),超标率仅为20%,表明镇江地区个别茶园土壤受到Cd污染威胁。

2.1.2茶叶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镇江地区典型茶园5种重金属元素在茶叶中的背景值见表6。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差异也较大,平均含量Zn>Cu>pb>Cd>Hg。各重金属变异系数介于10%和100%之间,表明各茶园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差异属于中等变异,其中pb、Cd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各茶园之间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叶标准仅对pb作了规定,茶叶中pb的背景值为4.53mg/kg,未超过无公害茶叶标准,但pb的含量范围1.77~10.65mg/kg,最大值超过了无公害茶叶标准,超标率为30%,少数茶园茶叶受到pb污染的威胁。无公害茶叶标准对Cd未做任何规定,5种重金属中仅Cd在茶叶中的平均含量高于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表明镉易富集在茶叶中。

2.2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2.2.1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单项污染指数是以污染物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来计算的,表示污染物在环境中实际浓度超过评价标准的程度,即超标倍数。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兼顾了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高值,突出了较重要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环境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7]。根据各元素的实测值,单项污染评价方法采用参考文献[4]为评价依据;综合污染评价采用参考文献[6]为评价标准。镇江地区典型茶园土壤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及评价和综合污染指数及评价见表7。

从单项污染指数看,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是Cd>pb>Zn>Cu>Hg。5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土壤未受到这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其中Cd的单项污染指数较高,为0.93,是目前茶区土壤需要重点防治的重金属,其次是pb。

总之,镇江地区茶园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72,大于0.7,已达到警戒级,污染水平尚清洁。

2.2.2茶叶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仅对pb作了规定,pb的单项污染指数为0.91,小于1,表明茶叶未受到pb的污染。但pb的单项污染指数偏高,表明对茶叶中pb的污染要加以防范。

3小结与讨论

镇江地区典型茶园茶叶和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背景值都在相应的质量标准范围内,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茶叶和土壤未受到pb、Cd、Cu、Zn、Hg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表现良好。但茶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已达到警戒级,污染水平尚清洁。少数茶园受到Cd、pb的污染,茶叶中Cd是易富集元素。

Cd是一种重金属元素,由于其难降解性和高积累性,导致能在作物体内大量累积[8],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品质的下降[9]。Cd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可长达10~40年,在各组织器官尤其是肝组织和肾组织中会累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对胚胎发育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0,11]。本研究的单项污染指数表明,镇江地区典型茶园土壤中首要污染物是Cd,少数茶园土壤已受到Cd污染威胁;Cd在茶叶中易富集,在茶叶中的含量高于土壤中含量。要加以重视,找到污染源,消除Cd对环境的污染。

茶叶中pd是首要污染物,少数茶园茶叶已经受到pd的污染。pd的污染来源一是土壤中的pd易被茶树根系所吸收;二是茶园周围大气中的pd浓度增高,这和近几年这些茶园周围汽车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pd,造成茶叶的pd污染。

尽管茶区综合污染水平为尚清洁,但要引起重视,对Cd和pd要积极的加以防范和防治。无公害茶、有机茶是世界茶叶发展的方向,要生产符合有机茶卫生标准的优质茶叶,必须严格防范控制土壤和茶叶重金属污染,保证茶园的环境质量,确保优质茶叶的生产。

参考文献:

[1]汪庆华,刘新.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茶叶,2006,15(2):66-69.

[2]潘根兴,成杰民,高建琴,等.江苏吴县土壤环境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1):51-55.

[3]何璐君.开阳县茶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污染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84-186.

[4]nY5020-2001,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5]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S].

[6]nY/t395-20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

[7]刘煌,牟瑞芳.隧道施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2):112-114.

[8]钟格梅,唐振柱.环境镉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2,18(5):317-320.

[9]徐丹,陈怡,王小晶,等.钾肥对镉污染土壤白菜生长和镉含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2,20(2):58-61.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篇10

关键词茶道文化影响力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1.001

0引言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茶道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佛学,哲学等禅学之韵,使得茶道文化充满生活艺术。茶道在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健康保健功效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种清新淡雅的享受。茶文化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支,它不同于一些纯理论的学科。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失的今天,茶文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研究旨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并寻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规律与效应的研究突破。我们认为,形成中国茶道的特有品质和时代内涵,有利于扩大茶消费在全民中的影响,从而促进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在全社会宣传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些领域的推进与发展有赖于茶文化教育的深入持久开展。

在茶经济时代到来的广阔背景下,本课题是面对21世纪大学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及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所作出的自适性调整与前瞻性立体规划,试图开全国高校研究的先河。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

1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发展现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亦是茶文化与茶艺术的发源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改革于明,独领世界茶市场于清。几千年来,茶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明显亚于对物质类的重视,茶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发展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担忧。

1.2影响因素

1.2.1茶文化风尚和观念局限

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茶消费等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举办了各类茶叶博览会和茶文化活动,但茶消费的风尚和观念仍然局限在少数群体和一定社会范围内。究其原因,一则中国没有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精神、内涵一致的茶道文化,进而普通消费者还没有很好地将茶上升到精神生活必需品的层面。

1.2.2茶文化从业者的断层与缺失

茶经济在消费环节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少有从业者会选择与茶相关的行业,茶艺师面临极大的市场缺口。目前茶艺技能的培训与习得主要集中于农业院校的茶文化专业与社会上一些衍生的茶艺馆。这些茶艺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或临时性的茶艺师与茶叶工作从事者,培训内容及应用范围均有限,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与运用。从业者的影响力也往往局限在本行业内,对全民的影响不大,更不能对社会文化深层次的提升产生一定的益处。

2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内容与背景

2.1项目内容

2010年起,大益爱心基金会首创“爱智美”三位一体创新公益模式,“爱”即爱心茶室、“智”即茶道课、“美”即艺术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茶艺技能、礼仪等全方位培训,将茶道课程、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三者有机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达成多方受益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将滋味、品味、真味“三味一体”的茶道境界蕴含其中,反映了从生理感受到精神享受到人生感悟个不同层面的价值及升华。截至2015年6月,“爱智美”大学项目已与全国88所高校达成合作,在39所大学建立了大益爱心茶室。而武汉体育学院是湖北较早与大益合作的院校,茶道课程的开展、爱心茶室的运营、茶道艺术团的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2项目背景

2.2.1政治背景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是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进步的时代。国家主席以中华茶文化之“和”诠释中华文化的兼容。弘扬茶文化,创新茶艺术,推广茶科学,普及茶保健,发展茶经济,拓展茶旅游,享受慢生活,共建茶文明,是全面小康赋予当代中国茶人的历史使命。让平民茶饮进学校,进社区,进新农村。为生态环保健康而倡导绿色经济;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倡导绿色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倡导绿色心理。正处于小康时代的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盛世饮茶,品位小康。在此,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益茶开展“三位一体”的茶文化推广活动,也是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大力支持。

2.2.2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经济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进行新型产业化的转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大益集团以传承为根基,以拓展为血脉,不断超越,成就经典。在继承传统优秀制茶技艺的同时,以科研带动创新,以技术引领发展,并将科研成果向全行业辐射,引领整个行业的工艺革新及技术的全面升级。大学生这一未来时代的主体也必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相关活动是对现代与未来经济推进。

2.2.3文化背景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琴棋书画诗曲”一道,成为中国文人最为重视的修身形式。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片简单的树叶在历史长河中变迁出无与伦比的气质内涵,温润了一代又一代茶人。茶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韩国,被Y合以禅宗思想和儒家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茶道、茶礼样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将茶者惜茶爱人的精神传递出去。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不容忽视。

2.2.4历史背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唐朝,盛于宋朝。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完善。千百年来,不断被广大民众学者所喜爱和推崇。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茶道茶艺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却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地发展和传承。这也是我们推动大益“三位一体”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茶以载史,博古而通今。关于茶道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珍贵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美好精神风貌。

3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发展概况

3.1传播文化,传递爱心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在学生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形成了“博雅”文化特色和品牌。有“三味书屋”书吧形式的学习中心;有“三味书屋”书店与打印社;形成了以“博雅”文化为品牌的大学生实习基地。

武汉体育学院大益爱心茶室位于图书馆旁的梅花园,毗邻美丽的东湖之畔。茶室内环境优雅别致,陈设古朴淡雅,花香、茶香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从理顺管理等多方面对上述四个项目进行了夯实与推进,取得良好效果。茶室是传播传统文化与拓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载体。为广大同学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也使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茶艺的恬淡静雅,与武体推崇的体育精神有契合,别具一格,以艺通道,以武融哲,武体图书馆大益爱心茶室结合本校特色,开启公益之路。以“传递爱心,热心助学”为主题传递爱心助学的善行,演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年来,举行各种公益活动近20次。

3.2提升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

茶道艺术团致力于培养内外兼修、茶艺精湛的学生,这里为120余人的学生“茶艺社”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其他社团提供了活动空间。茶道艺术团,将专业技能与茶元素有机融合,创编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的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经过培养,茶道艺术团的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或代校出征赢得荣誉,或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我,或因此才艺进入职场,充分展现了中华茶道在他们身上赋予的魅力和精神。武汉体育学院茶道艺术团在第二届最美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武汉分赛表现优异,获得最佳创新奖。

3.3传授知识,传达理念

茶道课程经申请由教务处批准列入教学计划,用36课时安排茶道茶艺的理论学习,计2学分,并纳入考试科目。授课分为理论课(茶学、茶道、茶艺)和实操课(各类茶的品鉴冲泡展示、茶艺师的技能考评等),课堂进行理论讲授,将爱心茶室作为实训基地;两年来,有千余学生选修,成为全院最受学生青睐的选修课。从茶类知识的理论学习到走进茶室品尝感受;从茶起源的讲述到茶艺的勤学苦练;从对茶文化的粗浅认知到“惜茶爱人”理念的根植。在茶香的浸润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4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意义

从总的方面来说,大益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茶产业方面的优秀后备军的作用。众所周知,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深度开发的潜能,发展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对促进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茶本身所衍生出来的优秀茶文化,对人的身心也有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和茶道课都是以茶为依托,有利于为茶产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而在市场上赢得人才优势,有利于可持续的l展。

4.1以茶雅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大益“三位一体”项目是立足于一种公益性的发展,将大爱,大益,大美的品质得以宣扬。立足于发展和弘扬茶道,并与茶道艺术团相结合,丰富了茶道文化,也能提高个人的修养,通过茶事活动来体现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来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都通过茶事活动得到传播。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4.2培养自主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茶产业输送人才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自主负责茶室日常的运营、管理、财务监督,承担艺术团的节目创编、排练,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自主创业与经营管理能力,储备大学生的就业正能量,使他们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中胜出。与大益茶道院,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开办茶艺师双证班,学习结束并通过考核,授予大益青年茶道师阶位证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茶艺师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茶行业提供保证。

4.3有利于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系列茶文化学习与交流活动的开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推动茶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从而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4.4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文化,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躁动,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娴静,健康的文化,它能让倾斜的心理趋于平衡,紧张的人际关系趋于平和。

总之,本项目对于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丰富大学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生活理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为国家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研究项目的设立,还有利于推动茶道学科建设与学术方面的研究,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茶道美学、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事业中来,真正将茶道文化服务于社会之中。

5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未来发展设想

5.1以传统的特色文化为底色

不断融合和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的茶文化,增加在泡茶、饮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特色茶文化活动,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内容,同时加强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以期以茶为切入点,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验模式研究的新课题。

5.2以美学的维度,传递价值,弘扬茶学

在茶室传递爱心的活动中,更加注意公益价值的传递,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惜茶爱人”的活动,弘扬“及时而优雅地行善”的公益美学理念。通过在“茶艺”的空间体验来指导人们更好的发掘美,欣赏美,表达美;纠偏茶事实践只注重外在训练,而不注重其人本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对其表象性特征能够有所突破,达到对中华茶艺更为深层次的领悟与认识。

5.3发展弘扬茶道精神,注重茶与禅的统一

中国茶道要发扬自身的茶道精神。即要注重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和世界观(主要体现在四个合一:自然与自然的内在合一,自然力与人为力的合一,个人身体与精神的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茶文化所特有的特点。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禅的本质是贴近生活和体验生活,禅与人生,禅与社会关系密切,茶禅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升华是茶禅的共同的追求。所以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该注重茶禅的统一。

5.4以人为本,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大益爱心茶室是公益项目,公益要突出以人为本。目前,大学生最突出的需求就是创业就业,这也是政府和高校的需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多次视察高校,最重视的也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整合资源,争取高校和大益集团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和创新创业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将茶室打造成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创业就业帮助的组织。

6Y语

总而言之,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以德为中心,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和谐,平静,平和相融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残酷,人际关系淡漠,而茶文化中包含的“以和为贵”、“以茶修德”、“和气生财”的基本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茶道课、茶室以及艺术团的三位一体,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互通,感情的交流,对生命乐趣的享受,增加社会的人情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大益“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在各个院校推行茶道茶艺,有利于培养未来的茶艺大师,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利于中国古老的茶道文化的传承。设立的爱心茶室和成立艺术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通过茶事活动,品自然之味,习传统文化,悟人生哲理,真正肩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龚永新,张耀武.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举要,2011(1).

[2]蒋碧秀.论我国茶文化及其社会功能.时代文学,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