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保险管理制度十篇学校保险管理制度十篇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6:10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56-03

一、建立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确立。然而,由于部分实习单位、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安全保障措施,由于实习学生本人工作经验少、风险意识差等因素,实践教学的事故风险可能性增大了。据有关调查,全国每年有1000万以上的职教学生和数百万大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其中有近30%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期间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职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推进和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建设。

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法律法规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建设。从2009年起,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学校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为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将工学结合推向了更深层次,对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保障广大实习学生的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基本要求

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选定、招标实施、项目推行以及案件处理等各个环节,专家监管组要全程参与,以保证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能够真正为职教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1.保险责任范围。覆盖学生实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

2.投保主体和保障对象。投保主体为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保障对象为参加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训的职业学校在籍学生。

3.投保方式。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实际情况,选择为最后一年学生投保全年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或者为全部学生投保与其实习期间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4.经费保障。在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是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经费可从职业学校学费中列支;免除学费的可从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如果职业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支付的,企业支付的实习责任保险费据实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5.保险机构。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教育部推荐的保险实施方案,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承保机构。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险的保险机构应具有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保险事务的经历,经验丰富,经营管理规范,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服务网点遍布城乡,能够及时支持异地理赔服务,也可选择有经验和能力的保险中介机构提供保险中介服务。

(二)针对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五点解析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属于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购买的责任保险范畴,投保人是职业学校或企业单位,不向学生收取保费。该保险保障的是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依法承担的民事经济赔偿责任,同时也为学生发生人身伤害后的事故处理和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赔偿提供资金支持,起到保护学生的权益的客观作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险与学生投保的意外伤害险有所区别,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风险保障。

1.实习责任保险的性质。职业学校、实习单位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险的投保人,这个保险不属于国家法定保险。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范畴,具有公益性,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2.责任的承担主体。保险并不改变法律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人身伤害后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仍是职业学校、实习单位或其他第三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是在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上,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承担对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怠于请求的,学生有权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保险金。

3.保险公司赔付的程序。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责任事故后,首先由学生向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提出索赔请求,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向保险公司进行报案,然后由保险公司受理后进行案件的赔付工作。

4.有关机制建立的保障作用。专项保证金、先行赔付机制和全国通赔机制等的设立,保证了学生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实习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后,案件能够及时处理以及赔偿资金能够快速到位。

5.如何保证学生真正拿到理赔款。发生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及时处理并向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支付赔款,如果职业学校或实习单位怠于请求,学生有权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保险金。

三、实习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近两年的实践表明,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对有效化解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保险的认同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习责任保险的推行。

(一)保险公司推脱责任,久拖不决

目前,实习责任保险的实施情况与“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的实习责任保险目标相去甚远。学生发生实习伤害事故后,企业一心想着息事宁人,学校更想尽快平息事件,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现阶段保险公司一旦遇到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首先是推脱责任,久拖不决,其次是任凭学校与家长去打官司,法院怎么判决保险公司就怎么赔付,一副“老赖”的样子。实习安全保障已成为摆在教育部门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校长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实习事故处理不好,造成负面影响

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偏小,经验不足,面临异地实习环境不适应、场地设备生疏、技术不熟练等诸多问题,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职业学校85%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如果学生实习活动导致的伤害事故及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但对学生本人乃至家庭产生致命打击,而且容易诱发社会,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并且对实习活动以及整个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与保险公司的目标不一致

教育行政部门与职业学校以通过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学生的利益为目标,保险公司以通过保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矛盾增加。

(四)缺乏监督管理,实习保障落实不到位

现行的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安全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与机制,保障与监督保险公司做好理赔等服务。在全国成立实习责任保险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打破保险公司对学生实习责任事故认定的垄断权与语话权。学生实习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赔付不是由保险公司说了算,而是以专家委员会投票表决为准,并从保险公司预付的保证金中先行予以赔付。同时,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模式,弥补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的监管真空与薄弱环节,提高政府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能力与效率。

(五)实习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2011年年初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纳入保障范围,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权益。实习生的身份难以确定,导致高校、实习企业和实习生安全责任模糊、职责不清,要么操作性差,要么落实不到位。

四、实施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的策略要求

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重要的制度建设之一,要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的方式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各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树立学生实习风险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建立实习责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以保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政府部门

政府应根据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顶岗实习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及早颁布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法规,如学生实习中保险、安全事故责任划分赔偿等文件,使学生实习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事业负责的精神,把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纳入当地职业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促进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

(二)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的有效实施,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逐步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贯穿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和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

各级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实习责任保险在加强学校风险管理、降低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风险、增加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三)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教育,让实习生牢记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对各种安全隐患防患未然,充分做到有备无患。企业要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完善各种劳动保护设施,制定健全的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为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创造有利条件。

实习企业应加强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高效通畅的学生实习通报制度,将顶岗实习中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妥善处理好实习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获得学校、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四)职业学校

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是确保实习学生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每所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积极开展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安全重于泰山,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学生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要坚决做到万无一失。学校要强化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健全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使受伤害的学生的利益在第一时间得到保障,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各职业学校的校长是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实施实习责任保险的有力推动者。职业学校要不断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学生实习前要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保障制度,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五)职业学校教师

职业学校要培养培训一批责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常识、懂得用保险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的实习指导教师,努力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六)实习学生

实习学生要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自我处置能力,使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做到有备无患。实习学生应经常性地与教师、同学保持联系,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企业实习指导工作人员,熟悉企业生产特点。

(七)保险机构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和学生在法律层面的关系

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法律不断获得完善,在高校的管理当中,学校和学生之间不单单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所需,若想创建和谐校园,则需通过依法治校的管理形式,这也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定之路。对于教育关系而言,高校和大学生之间属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在法律层面,两者则属于平等的关系,具备相同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权益,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对大学生来讲,应当对自身权利与义务采取正确的定位,束缚自身行为并主动配合学校的管理。对于学校的日常学习与活动而言,高校和大学生相互间具有教育和被教育的行政法律关系,对于生活以及课外而言,高校则需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积极完成自身的监管责任与管理义务,将自己在民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做好,不但要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还要确保学生的正常权利,确保学生不被伤害。

2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清除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因为一些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定较早,并且当时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军事化、准军事化因素,使得规章制度早已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不仅无法具有管理学生的作用,还会导致高校深陷法律风险当中。

当前时期大学建设需要在规章制度方面体现出现代性,这也成为高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本需求。清除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违背国家法律条例的学校规章制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根据这类规章制度所进行的学生管理行为在司法程序中较易被撤销;

(2)通过这类违背法律条例的规章制度执行的学生管理行为,会令学生变成被告,导致不论在法律层面还是舆论层面,都会令学校深陷不利的局面。所以,高校通过当前法律条例以及理念,清除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存在必要性。

在清除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时,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第一,聘请当地法律专家参与到审核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一些违背法律条例的制度进行废除或改革;第二,学校管理层应当招收具备法律素养、法律特长的人员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包含了规划规章制度、策划、执行等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2.2高校应不断建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一定要对学生管理部门人员执行法律培训,协助其了解同高校学生有关的法律条例,协助他们了解在管理时适合法律的方法。特别要让管理人员建立行使权力的科学程序观念,并对学生权利给予保护。需提高对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尽可能融合相应案例,让师生熟悉学生生活、学习当中引发的法律风险以及对学校的影响,使其拥有一些预防风险的措施。并且,相应的法律学习以及培训应当为定期和经常性的,对管理学生的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的培训内容应各有侧重。

2.3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高校安全管理范畴成为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的高发区。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而言,较易出现法律问题。比如:上海某校的宿舍突发火灾,导致几名女生跳楼坠亡;南京某校学生在使用热水器时,出现触电身亡事件。诸如此类事件存在的共同点,学校并不是首要责任人,也并非直接责任人,可是因为校方在学生安全管理中担负着一定义务,虽然校方可能已经办理了相应保险,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补偿,可是校方通常会在此类事件中深陷法律问题,较难脱离出去,最终通常以赔偿了结。

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属于校园安全的基本,学生安全管理也属于学生管理最为主要的内容。学生安全管理范畴较易引发法律风险,因此,高校应当通过以下方面进行防范:

(1)学校设施的采购应当要求产品具备良好的安全标准,不可以购买劣质、假冒产品,并且,需要采购的产品一定为已投保产品;

(2)必须常规化、制度化的审查校园安全问题,比如学生宿舍的电路安全问题;

(3)强化校园突发安全问题的防范;

(4)积极运用风险转移体制,可以购买相应责任险的形式把学生管理中的法律责任转移到保险机构,进而实现风险规避,并对学生的权益保障十分有利。

2.4创建法律风险总体评估体系

(1)需融合与学生有关的法律体系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高校的相应规章制度进行清除与排查,必须要令高校的管理制度与法律规范的变化相符;

(2)要运用良好的职业素养,使用风险分布图的方式对法律风险进行正确辨识;

(3)需融合法律风险类别、产生概率、持续时间、产生频率、关联性、处理成本、可能形成的损害程度等原因,对法律风险采取定性、定量的分级和分析。透过法律风险的总体评估,对明确法律风险的分布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十分有利,对明确防范的重要措施十分有利;

(4)创建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程序。在程序中明确易引发法律风险的重要方面,通过重要内容,不断明确行为人的行为形式。并且,需建议高校设定法律风险防范的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风险防范能力。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国内高等院校已逐渐从单一的政府拨款向多渠道融资筹资的模式转变,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企业投资,学校的教学科研、物资采购、校园建设、后勤工作等活动都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和使用,高校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的体制改革,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增强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高校的内部控制是保证高校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展开与实施的保障性制度,是高校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制约了高校应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全球化都对高校办学体制提出了新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教学科研顺利开展。

2、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可利用资源也日益丰富,因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严格监控就成为高校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高校管理、监督以及考核提供了依据与标准,保证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增强高校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途径

随着高校筹资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资金的使用及其管理控制在更大程度上给高校管理带来的风险。虽然通过银行贷款能及时解决高校资金短缺的困境,但也给为高校带来了较大的还债压力。因此高校有必要深入了解掌握财务运转状况,便于及时发现财务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高校经济损失。

二、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较薄弱,在实际管理中习惯于传统方式,偏向于计划的制定与规划,而忽视了对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监控,高校的财务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的条文规章,但是在实施中缺乏贯彻落实的精神,导致实际控制不力,影响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破坏了内部控制秩序。

2、风险意识较薄弱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高校的发展与进步也不能避免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影响。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决策层风险意识薄弱,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对潜在隐患不能及时识别,决策的可行性不能得到保证,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导致部分高校的决策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行。其次,由于越来越多高校选择向银行贷款、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用于高校扩建,虽然在短时间里可以解决学校的财务危机,但是却给学校带来了长期的债务压力和财务风险,高校不同于盈利性企业,收入渠道单一,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回收周期长,一旦学校盲目扩建,就容易出现资金紧张,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3、控制活动不完善

一方面,决策机构职责模糊。高校在设立相关机构时没有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出现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如工程项目中负责人既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又是项目决策人之一;一些会计人员集记账与审核于一身,这些都导致权责不分,留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虽然高校大都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贯彻执行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形同虚设、执行不严,处理问题主观随意性较大。

4、信息化管理层次低,沟通不畅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高校内部控制重要环节。在现阶段,虽然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门已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资产管理、科研教学、学工后勤等部门也开始使用专用软件来协助管理,但各部门都自成体系,没有实现横向沟通,信息不能共享。同时,由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在学校职能部门之间、各院部之间、部门与院部之间出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导致出现问题相互推脱责任,降低了学校处理事务效率,阻碍了高校内部管理。

5、监督不力,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监督职能主要分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而内部监督主要是以内部审计为中心。部分高校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学校的财务控制难以落到实处。然而,随着高校经费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内部审计对象不仅包括政府教育经费、科研项目的拨款,还增加了企业、社会组织与高校合作间的项目款项,审计对象逐渐复杂化,审计难度随之大大增加,涉及的内容越多,审计对高校经营管理的监督控制能力就会降低。还有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对高校的审计流程不熟悉,审计效率较低,出现重“结果”轻“过程”,审计的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指高校具有科学的治理结构、高效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领导及管理阶层水平高、素质好、管理理念先进;学校的阶段性目标清晰可行。内部控制是一项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靠财务部门的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高校领导层应该不断提高管理、、财务等方面的认识,真正体会到内部控制与高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提高高校整体内部控制意识。高校应全面加强指导学校相关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实施与监督工作。同时,高校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分工与合作原则、制衡原则等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科学划分职责和权限。如:对校务委员会、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等各种机构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并重新确定其职责和权限,杜绝职责重叠,以确保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在高校管理发挥作用。

2、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逐渐扩大。因此,高校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学校纪委牵头,监察审计部门、财务及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风险评估机构。其次,设定人员与公用经费支出、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特别是对基建、后勤、政府采购的监控,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潜力、综合实力来规划和设计,每个投资项目、基建项目都要编制全面完整的可行性评估报告,对项目风险要充分识别,并制定清晰明确的防范措施,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3、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立足于制度的贯彻执行与控制活动的不断完善。高校决策机构首先应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高校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与全体职工中得以有效执行,并根据各项制度实施计划、组织、调整经济活动,以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制定奖惩机制,对执行效果好的部门及个人给予奖励;反之,予以批评,从而提高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同时,还要对控制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与量化,提高控制活动的明确度,保证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如,高校决策层应对学校资产负债率有明确的最高限度,把学校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否则予以追究责任。

4、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逐渐增多,传统的“逐层请示”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作为知识的发源地和信息的集散地,高校应以校园网为依托,围绕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涵盖“课题经费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为一体化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纵向与横向的沟通、校内与校外的交流,增强信息共享程度,达到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借助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高校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学校最新动态;学校教职工能明确各自的任务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学生能准确把握个人发展状态,并进行及时调整。

5、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高校的内审机构是学校内部监督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帮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不可替代部门。为保障高校资金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内审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内审机构的负责人主要有高校高层领导担任,确保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其次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内审制度,保证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要更新落后的内审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保证内审工作与会计工作步调一致,两者相互促进;最后要合理调整内审工作人员结构,提高内审效率。学校二级核算单位对于内审机构的工作要予以积极配合与支持,认真对待内部审计机构的评估意见。高校的内部审计应该对相关项目经济效益的审计报告适度公开,并将审计结论作为高校下属院系、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考核依据。

总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保证学校内部管理高效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健全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学校经济活动稳定合理运行,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10).

[2]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3).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困境;出路

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对社会开放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同时也存在公共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学校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面临着对他方的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体育场馆责任险作为替代学校体育场馆承担对锻炼者伤害事故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崭新方式,对减轻学校体育场馆经济赔偿压力、维护场馆正常秩序、缓解锻炼者的后顾之忧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场馆责任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手段之一并不为很多人了解,它的发展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引入保险机制可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学校体育场馆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障场馆正常教学和开放的秩序,维护锻炼者的利益,为学校体育场馆解决后顾之忧。体育场馆责任保险是承保场馆使用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的诉讼费用,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被保险人为缩小或减少对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而支付必要、合理费用的一种险别[1]。这是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经济应对准备,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成本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的一种全新思路。

1我国场馆责任保险发展的特点

1.1场馆责任险发展范围窄,速度缓慢

在国际上,责任保险是一类独立的保险业务,它通常被并入非寿险的范围而与财产险并列,它的经营有着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能够独立成体系的开展业务,有着庞大的业务来源[2]。我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责任保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低于责任险发达国家,离国际平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太平保险公司在全国进行学校运动场馆责任保险进行试点,但是只针对全国所有试点开放场馆的学校提供保险保障,而在未进行试点开放的学校,并没有实施场馆责任险,因此,其发展的范围非常窄。刘婧对北京市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有97%的学校体育场馆没有购买场馆责任险,有一半以上的场馆管理者对场馆责任险根本不知道[3]。太原体育局稽查队对部分游泳场馆对场馆责任险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游泳馆方面对场馆责任保险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可见,我国体育场馆责任险,尤其是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要想发展,还要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1.2场馆责任险具有丰富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在我国,场馆责任保险属于新兴险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体系,在整个保险业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必然存在巨大的场馆责任险发展的需求空间。我国场馆责任险的发展的现状一方面表明了此险种的不发达,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此险种的巨大市场潜力,是保险业务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场馆责任险作为健全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为责任保险市场增添了新的力量,对于责任保险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发展的困境

2.1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对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产品属于奢侈品,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保险。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责任保险在整个财产保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国际平均水平来说,责任保险占到整个财产保险业务的10%左右,在发达国家责任保险更是占到财产保险业务的20%以上,欧洲国家一般达到30%-40%。西方国家保险发展的历史证明责任保险是保险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产物,是法律制度完善和保险业对社会影响进一步加深的结果[4]。我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水平直接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制约了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发展。

2.2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

场馆责任保险最积极的社会意义是能将被保险人的民事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人,使得在责任事故中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为无辜受害者提供利益保障的特点。而有关政府部门因缺乏对场馆责任保险的认识,缺乏政策上的支持。直到2004年5月新的道路交通法颁布后,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才成为法定保险,而其他大多数的责任险还是在任其发展。保险公司以及社会公众也一直强烈呼吁,建议早日将一些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责任保险定为法定保险,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

2.3法制化程度相对落后,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法律依据不足

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完善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才会使追究责任方的赔偿责任更加具有操作性,为受害者提供一种全面的赔偿标准和较高的保障水平。目前,我国在责任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还没有相关立法,造成实际生活中许多损害责任认定不清,导致许多责任保险的开展尚不具备必要的法制条件。《保险法》这样一部专门针对保险领域进行规制的法律也没有对责任保险这一块作详细的说明。我国民法长期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一原则使受害者在索赔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利益,这一难题也致使投保人对投保责任保险的动力不足。另外,由于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许多法律法规形同虚设[5]。因此,对于所有责任保险而言,责任风险方面的法律制度越完善,责任保险的市场需求越大。

2.4锻炼者缺乏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维权、索赔意识还很模糊,有待提高。首先,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者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法律知识欠缺,不懂得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证据,导致权利丧失,不能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其次,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被告的保护,个人通过法院向企业索赔,在法律诉讼中法律主体不对等,在举证等方面困难重重,不容易得到赔偿,为了尽快得到赔偿甚至愿意与致害人私了,往往不愿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因此,整体来看,锻炼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仍有待加强。

2.5学校体育场馆方面风险意识淡薄,投保积极性不高

一些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保险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或误区,没有认识到场馆责任风险的普遍性,没有对场馆责任风险事故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科学的估测,总以为风险是小概率事件,对风险总抱有侥幸心理。对场馆责任险认识不足,加之保险公司对场馆责任险的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不够,以及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不够,从而使场馆经营者购买场馆责任险的动机不足,这制约了体育场馆管理者和经营者对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需求。

2.6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经营技术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场馆责任保险与传统的财产保险相比,不仅复杂,而且在技术、财务核算、管理上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较高,对于长期从事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由于自身的技术条件落后,经营思路的局限,缺乏开办场馆责任保险的经验,因此在设计产品时无法将所有风险都考虑在内。另外,在处理学校场馆责任险方面纠纷的赔付问题时,往往需要体育、保险还有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兼通体育、法律的专业人才,缺乏任何一种技能知识,都会造成纠纷处理和保险赔付的延误。而目前,保险公司缺乏兼通体育、法学、保险的专业人才,这是制约保险公司推广场馆责任保险的重要障碍。

2.7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有效供给不足,保险公司缺乏主观发展动力

我国责任保险整体表现为供给不足、发展滞后。到目前为止,责任保险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体系,在受相关法律法规等客观影响的同时,在实际经营中保险公司主观发展动力不强[6]。一方面,学校场馆责任保险在技术、管理上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较高,加上学校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锻炼者对责任保险的不了解,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保险公司不愿意花大力气在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上。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仅开办时间短,所占比例小,而且责任保险标的分散,保费低廉,在国内的经营还不够成熟,潜在风险较大。保险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多把场馆责任保险当成是一种很麻烦的险种,对于涉足这一市场一直持审慎的态度。这就导致了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产品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力度不够。

3发展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的出路

3.1政府层面:积极推行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政策

发展学校场馆责任保险,政府部门应发挥积极主导作用,把引导和推动场馆责任险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有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场馆责任保险的认识,给予扶持,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将学校体育场馆是否投保了场馆责任险与是否具备消防安全设施一样,作为经营许可的安全条款写进法律,实行场馆责任险强制保险。将学校体育场馆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额度予以细化,以保证发生公众安全事件时有法可依,为促进场馆责任保险的推行与发展提供依据。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颁布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条例或细则,加强对学校场馆责任保险业务操作的规范、指导、检查和对违规行为的惩处等。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先行通过推广几个试点,确定几家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实行统一的条款及费率。对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学校体育场馆进行强制保险,或者在税收等方面对其提供优惠便利条件。同时政府部门加强对各保险公司的监管,确保保险公司依法合理经营,防范风险,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以促进我国场馆责任保险持续健康快速发展[7]。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转变监管思维,更新监管手段,努力改进保险监管方式和手段,降低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的效率,提高保险监管水平,为保险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8]。

3.2学校层面: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保险意识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个体对于自身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和成果的判断、总结的心理过程,从这一角度出发,社会责任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体现为责任主体的主观意识和反映[9]。作为学校体育场馆,必须加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不仅关系到锻炼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锻炼者的体育锻炼质量和场馆的正常运作。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责任感包含两个方面:(1)场馆的对外开放运行要安全顺利;(2)场馆为锻炼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化的锻炼项目。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提高对场馆责任风险的认识与重视,加深对场馆责任险的认知,积极投保。保险意识是指客户对保险商品的认知程度,它通常包括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程度,购买动机,消费偏好,及选择标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10]。保险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产品特性又加重了人们对保险的生疏,是无形的服务产品,是购买后才能看到利益。就学校和场馆的经营者来说,一定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对学校体育场馆所应承担的风险及其风险的程度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和评估,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只有自己勇敢的去担当风险,才会有保险意识。要能在防范风险的诸多方法中注意和选择保险,意识到保险防范和转嫁风险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才会激发保险的购买欲望和动机[11]。

3.3保险公司:从多方位积极推行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

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在推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者不认同,而且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全社会对场馆责任险缺乏必要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利用场馆责任险规避场馆风险和个人风险。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应加大场馆责任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宣传学校场馆责任险。站在提高场馆抗风险能力的角度,让学校场馆管理者认识到责任保险对保障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投保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帮助他们分析其面临的风险,提高场馆责任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利用真实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宣传强化场馆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场馆管理者对这一险种的需要,调动其投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保险公司再整合其他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力量,面向全社会进行场馆责任保险的基础性宣传如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如公安部门、新闻媒体等,以达到共同推广责任险的目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场馆责任险保险服务质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保险服务方式,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增强学校体育场馆对保险的信赖和认可程度。保险公司还应主动做好学校体育场馆灾前风险管理和提示,强化保险防灾防损的重要功能。在体育场馆风险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责任不仅是事后理赔,而是通过事前的监督工作,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程度,也是保险公司的重要工作。保险公司应从最初简单的为学校体育场馆提供理赔服务逐步向多方面的风险管理转变,通过向学校体育场馆提供咨询、技术、资金等一系列和全方位的服务,使防灾防损成为一种制度化、科学性的管理工作,强化了体育场馆的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12]。产品创新是保险行业竞争的核心。我国体育保险的供给长期以来远远滞后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第一家专业体育保险经纪公司中体保险在2004年应运而生。几年来,该公司利用自身体育行业的背景优势,努力开发满足各个运动组织和运动人群的体育保险产品,从而使我国体育保险产品的稀缺现象开始逐步得到改变。目前国内还比较缺乏专门针对体育场馆的责任险产品,场馆责任险承保责任较单一,很难有效满足场馆经营管理者的实际需求。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场馆责任险的研究和推广,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从而使得产品体系更为完整,更能满足体育运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实际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风险管理手段[13]。

4小结

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是维护学校体育场馆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减轻锻炼者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也是健全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学校购买场馆责任险的情况很不理想,它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的完善,相信通过政府部门、学校和保险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发展出路和前景将更加广阔。责任保险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储亚娟.对高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6):25~27.

[2]黄承.我国产品责任险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14.

[3][4][7]刘婧.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15~16.

[5]任启俊.陕西省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184~185.

[6]目前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问题和出路,金融财经网.

[8]中国人大网.加强保险监督管理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分组审议保险法(修订草案)发言摘登之六[eB/oL].

[9]郑士鹏.当代中国青年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4.

[10]培养客户的保险意识.

[11]赵进学.浅议客户保险意识的培养[n].中国保险报,2006~04~28(2).

[12]张青枝.从山西保险业的发展看公众保险意识的增强[n].山西经济日报,2008~12~25(3).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5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并举

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各校均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安全保安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课间护导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和程序进行了限定,比如:食堂管理制度要求二次更衣、消毒、生熟分开、48小时留样等;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要求将化学危险品放在独立的化学危险品柜里,执行“双人双锁”制度,课间护导制度要求值日护导教师做好课间指定区域的巡视工作,在学生主要活动区域设立“安全文明岗”(学生护导点),由值日护导学生在课间对学生进行督导。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学校还制定了各种预案,如校园踩踏事故应急预案、校外集体活动事故预案、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等。

学校层面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3个途径进行:(1)演练。中小学校根据市教委的规定,每年都会举行消防演练。(2)讲座。聘请区青保办主任、法制副校长(兼职民警)做关于如何避险、逃生的讲座。(3)利用宣传栏、宣传手册、广播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消防日、安全日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校将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漫画的形式呈现。

2、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

在校园维修制度上,除了学校层面的常规维修外,在区、县教育局层面,主要采取大修与小修相结合的模式。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的教育局规定:辖区内学校每10年进行一次大修;如果出现房屋渗水等问题,则学校可每学期申报,教育局于暑期组织维修。

在技术防范方面,在校长室、财务室、电脑房、食堂安装与110联网的红外报警系统,在校门口、教学楼主要出入口、宿舍区等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建立校园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校园围墙安装周界报警系统。

学校门卫由正规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员担任。政府每年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3、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通力协作

教育局专门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人员每人配一辆电动车,定期到辖区学校进行安全检查;为学校的技术防范提供经费支持;通过开展安全文明校、行为规范校的评比工作,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意识。公安局为每个学校配备了法制辅导员,片区民警定期定时对学校进行巡视。交通局为校门口的马路划定斑马线,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有交通警察或者交通协管员维持秩序。卫生局负责对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的常规检查。

4、引入市场化手段,转变政府和学校角色

伴随上海市中小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上海市教委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立了一批具有经营学校食堂资质的餐饮公司,负责经营学校食堂。通过“外包”这一市场化手段,学校食堂的经营权由学校转变为专业的餐饮公司,学校与政府的角色由经营者转变为监督者。

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该区的社会发展局专门成立了后勤社会化办公室(简称“后勤办”),负责该区学生营养午餐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1)指导、协助学校与餐饮公司依法签订合同。(2)制定营养午餐的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供餐单位需提前一周将菜单报“后勤办”审定,符合标准的菜单将在网站上公布。(3)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营养午餐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网站上公布。(4)组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5)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处理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维持秩序,控制事态发展,并启动应急预案。

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监督食品的卫生、质量状况;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及其家长组成的餐饮监督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营养午餐进行全方位抽查监督;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由教师、学生、家长、供餐单位参加的学生营养午餐听证会;督促供餐单位按时办理“学生营养午餐保险”。

市场化手段既分担了学校的风险,同时将经营权与监督权分离,有利于保证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5、保险险种丰富,风险被转移

目前,上海市适用于学生伤害事故的险种主要有校方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少儿住院基金、城镇居民(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校方责任险自2001年起实施,由上海市教委为上海市全体中小学校集体投保,险种覆盖率为100%,城镇居民(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只限于具有上海市户籍的学生,对具有上海市户籍的学生覆盖率为100%,少儿住院基金的覆盖率与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覆盖率也在90%以上。险种丰富、覆盖率高的社会保险,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抗风险能力。

二、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安全制度缺乏特色

在勘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个区内,各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条款内容基本相同,有的学校直接将教育局下发的文件经过剪贴变成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基于校情制定安全制度,导致制度的有效性下降。教育行政部门在检查这些规章制度时,主要看规章制度是否完备,而对制度的有效性关注不够。

2、对学生健康问题以消极管控为主

目前,教育部虽然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作出了硬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害怕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不少学校总是想方设法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与活动量,或者取消风险系数较高的体育项目。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还是以消极管控为主。

3、学生午餐由“营养饭”变为“安全饭”

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学生的午餐主要由校外的快餐公司提供。在调研的过程中,学校总务主任均反映“盒饭的口味不佳”,其中一位总务主任的话颇有代表性:“以前是学校自办食堂,现烧现吃,口味好,现在是外送盒饭,盒饭自快餐公司运出,经过冷藏、杀菌、消毒、加热后,饭菜的口味差了很多,盒饭由‘营养饭’变成了‘安全

饭’,有的学生只吃几口就将其倒掉,导致饭菜的浪费极大。”

4、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学生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因为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教师多为本校任课教师兼任,学生对他们的专业性与保密性存在质疑。

5、学校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事故关注不够

从调研结果来看,各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身体伤害事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主要是针对如何预防学生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对学生心理伤害事故的关注不够。

6、缺乏专门机构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目前,上海市还缺乏专门机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善后工作。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都会直接找校长,这占用了校长很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学校与家长难以达成和解的情况下,校长很难再管理学校的其他事务。

三、对策与建议

1、关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特色和有效性

目前,学校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在数量上已经比较多,教育行政部门下一步的检点应该放在这些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上,鼓励学校结合校情制定出有特色的规章制度,完善配套措施,使规章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把如何预防学生心理伤害事故的发生列入规章制度中,让师生树立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的意识。

2、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制定心理咨询工作条例,规定哪些信息心理咨询师应该保密,哪些信息可以与任课教师分享,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成立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专管部门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学校财务;风险;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创新,教育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促进了教育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方面的经济风险。学校的财政模式从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企业化式的管理,这之间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学校财务审计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的谨慎。因此,建立符合学校财产审计的机制,规避学校财产的风险,已成为学校能自我良好发展的必须措施。以下就目前小学普遍存在的财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审计对策展开分析。

一、产生学校财产风险的原因

1.采购

在学校运i的过程中,教学工具、器材、教材等大规模批量的采购中,容易形成先订购后付款的采购模式,对于这样滞后性的采购账单一般都未能及时的纳入学校的财务账单中,财务审计部门难以准确的掌握到资金的支出情况的核算,提出解决对策导致后期资金运转困难。

2.后勤人员支出

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学校后勤人员的付出是功不可没。但是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却不严谨,造成了大额度的支出费用,没用精确的利用好人力的资源,大规模的招聘合同制人员,工资的发放方式随意,未能做好财务账目的记录,严重影响了学校财政的正常化支出,产生了审计风险的隐患。

3.薄弱的财务审计意识

因学校财务审计管理不严谨,导致学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日常采购小物件用品报销的过程中不采取发票报销的流程,习惯性的付现,导致财务账目支出的不平衡性问题突出。

4.学校筹建工程

学校的扩展离不开学校建筑的投资,对于学校的在建工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工程款的支付问题,项目资金的有序注入是保障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但学校的筹建资金基本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等方式,如果项目资金的支付延迟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延误,不能及时的扩大招生规模,影响了资金收入,导致收支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学校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锻炼,影响学校的正常经营。

二、加强审计管理,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1.完善学校内部的财政审计机制

治标先治本,一个完善的审计机制有利于学校财政高效率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管控体系,增强体制内人员的财务审计意识。建立高效、科学、严谨的审计管理系统有利于学校资金安全的管理,确保学校财务管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学校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来自于严格的基础规范的执行,例如对学校固有资产、投资项目、筹建工程、资金管理的审计。其次,学校审计系统的高效执行还在于财务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审计政策和程序,严谨的控制程序有利于学校财务系统独立运行,保障学校财政资金合理化的支出。还有就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严谨的处理学校的应收、应付账目的明细款项,采取谨慎处理原则,保障学校财务账目的透明化。

2.建立学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未雨绸缪的管理意识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学校管理层应在日常的经济活动管理中具有科学策划的能力与敏锐的风险管控意识,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的掌控学校财务的风险问题,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根据学校日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设立风险预警的临界点,通过系统对财务风险临界点的示警,起到时刻、有效的检测和预报财务风险,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及时、有效的研讨出如何应对的相关措施。

3.加强审计的公正原则

提高审计工作公正态度就是有效的防止腐败、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处理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带个人情感色彩严谨的处理审计工作,做到审计依据充分、数据总结精准、问题矛盾突出。并且追加审计个人责任制,强化学校工作人员高素质的自我要求。

4.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有规矩才成方圆,首先应建立全面的审计制度,按规则办事,增强审计的意识,在学习审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给出全面的建议,对已经存在的制度进行完善,谨慎严格执行审计内容、程序。建立审计的责任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为规范,加大审计的督促力度,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5.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性

保障审计工作突出、有效的提前是审计工作者的深厚的审计功底,丰富的审计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着重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工作技能好的审计队伍是学校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也是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经济风险涉及各行各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当然也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财务审计机制,不但能有效地防范、管控学校的财务风险,尽量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更是最大效率地发挥出学校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保障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高晓莉.浅谈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科学之友,2010,04(12):77.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7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园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和各类风险,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学校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明确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管理、指导、协调,积极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在我市健康、有序发展。

二、进一步严格按照省统一招标结果进行投保。各市区校方责任险的承保机构,只能从省招标选定的“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进行选择。投保所需费用不得向学生收取,保险费每生每年5元。

三、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校方责任保险工作责任重大,涉及学校、学生各方利益,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同相关部门及承保机构的协调配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工作。发生案例后,学校要及时拨打报案电话,并告知市区校方责任险管理部门。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要协助承保机构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属于校方责任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理赔,为学校、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做好案例的搜集和统计工作,对典型案例做好详细存档记录。

四、进一步扩大投保范围。各市区要进一步加大校方责任险的宣传力度,逐步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及民办学校全部纳入投保范围,使这项利国、利民、利教的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

五、进一步加强投保程序。承保机构每年新学期开学时深入到各学校为学生办理投保的相关手续。各参保学校要指定工作联络员,协助承保机构填制《投保学生花名册》、《投保单》,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交于承保机构,一份上交市区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管理办公室。承保机构根据投保材料,以参保学校为单位出具保险单及保费发票,并对保险单的内容、条款经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省分公司审核同意后,送达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核对无误后将保费发票留存,作为统一付款依据。保单要送达到各学校存档。

六、进一步加强保费统一结算制度。对财务纳入统一核算的学校,市、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要根据承保机构提供的保险单及发票,及时将保费统一汇到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省分公司保险费专户。保险费专户帐号:**,名称:**,开户行:**银行**支行。对未纳入统一核算的学校及幼儿园,保费可由投保学校、幼儿园依据保费发票直接汇到当地承保机构指定的银行帐户。

七、进一步加强报告制度。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在每一个保险期限始,要将各自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投保情况,包括学校类别、学校数量、学校人数、保费金额等,报送到市级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在每一个保险期限末,要将本期限内承保机构的赔付情况、家长学生的满意度及事故后学校在安全防范措施上的整改情况等,以书面形式报告市级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8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园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和各类风险,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学校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明确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管理、指导、协调,积极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在我市健康、有序发展。

二、进一步严格按照省统一招标结果进行投保。各市区校方责任险的承保机构,只能从省招标选定的“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进行选择。投保所需费用不得向学生收取,保险费每生每年5元。

三、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校方责任保险工作责任重大,涉及学校、学生各方利益,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同相关部门及承保机构的协调配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工作。发生案例后,学校要及时拨打报案电话,并告知市区校方责任险管理部门。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要协助承保机构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属于校方责任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理赔,为学校、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做好案例的搜集和统计工作,对典型案例做好详细存档记录。

四、进一步扩大投保范围。各市区要进一步加大校方责任险的宣传力度,逐步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及民办学校全部纳入投保范围,使这项利国、利民、利教的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

五、进一步加强投保程序。承保机构每年新学期开学时深入到各学校为学生办理投保的相关手续。各参保学校要指定工作联络员,协助承保机构填制《投保学生花名册》、《投保单》,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交于承保机构,一份上交市区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管理办公室。承保机构根据投保材料,以参保学校为单位出具保险单及保费发票,并对保险单的内容、条款经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省分公司审核同意后,送达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核对无误后将保费发票留存,作为统一付款依据。保单要送达到各学校存档。

六、进一步加强保费统一结算制度。对财务纳入统一核算的学校,市、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要根据承保机构提供的保险单及发票,及时将保费统一汇到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省分公司保险费专户。保险费专户帐号:**,名称:**,开户行:**银行**支行。对未纳入统一核算的学校及幼儿园,保费可由投保学校、幼儿园依据保费发票直接汇到当地承保机构指定的银行帐户。

七、进一步加强报告制度。各市区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在每一个保险期限始,要将各自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投保情况,包括学校类别、学校数量、学校人数、保费金额等,报送到市级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在每一个保险期限末,要将本期限内承保机构的赔付情况、家长学生的满意度及事故后学校在安全防范措施上的整改情况等,以书面形式报告市级校方责任险工作管理办公室。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医疗保险前言:随着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学生、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校在处理各种纠纷、安全问题、突发事件上所面临的运行风险越来越高,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强化预警防控机制。学生的医疗保险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就诊治疗的重要保障,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纠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笔者根据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保险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谈谈几点高职院校医保工作的看法。

1.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医疗保险的现实意义。

1.1维护学校稳定

由于政府对学校教育缴费的不足,加之教育风险的较大的同时(比如,笔者单位在2009年,一名学生由于心肌梗塞不幸去世,该案件学校花费不低于15万元,对维护广大在校大学生利益、解除学校后顾之忧、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减轻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让学生能安心在学校学习

因为现在医疗费用昂贵,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比如:笔者单位2009级一名来自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是不幸患上癌症,由于该学生思想乐观,情绪较好,该学生在休学在华西治疗1年,该学生幸运地治愈疾病,从而重返校园,完成了学业。这些只是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因此,学生参加学生医疗保险,对学校、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职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

2.1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意识薄弱,理解不够深刻

因为保险政策并不能实行强制措施,而是由学生自愿参加保险,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或是以参投了商业保险为由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甚至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等等原因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根本没有意识到保险是帮助当事人在意外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手段,这为日后的患病者和学校保险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麻烦。

2.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家长带自己孩子到学校报到时,自己觉得交了很多费用,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觉得能省就省,后来很多问题往往就出现这类学生身上,比如笔者本单位10级XXX学生,学校要求他参加医疗保险,辅导员也专门强调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但是该学生就是不参加医疗,结果学校刚刚把所以学生医疗保险手续办理完毕,该学生马上就来找学校,他参加医疗保险,原因是他就在这期间突发疾病。最后学校管理保险工作的老师到社保局作了不少工作,才跟他办理医疗保险手续,这种案例给自己利益带来较大风险,给学校工作开展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2.3用药和报销程序比较复杂

医疗保险虽然给学生看病减轻一定的负担,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都愿意到级别较高医院去看病,甚至有些病情必须要到技术较高的医院看病(因为技术和医疗条件都较好),但是自费药太多(医疗费用很高,报销比例较低)、报销程序复杂以及医疗服务不到位,故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并不高。

2.4高职院校校医条件较差

高职院校的医务条件以及诊断学生病情技术有待提高,就笔者本单位医务室来说,学生很基本的病情(比如:扭伤、重感冒等等)校医院都不能处理,要么是没有药物,要么是把握病情。故很多情况都直接把学生送往市区医院,这些都给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带来负担。

3.做好大学生保险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对学生保险意识开导

首先,学校做保险知识宣传,帮组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其次,请保险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演讲,让学生对医疗保险的重要性理解透彻。再次,辅导员(班主任)对个别学生做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真正难处。

3.2学校要科学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险种

目前社会上有众多的保险公司,保险形式也多种多样。首先,学校要选择诚信度高、服务到位的保险公司,有利于学校保险工作的开展,增加学生对保险的满意度。其次,选择好保险险种是关系到学校以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学生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险种应选择尽量规避学校风险、保障学生利益的险种(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学校应该买校方责任险、无责任险、学生意外险等等)。

3.3认真做好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虽然学生参加保险是学校统一收取保险费,再把钱交到社保局。但是有很多工作环节(比如:收费、学生信息录入以及统计等等),这些工作环节虽然简单,但是需要认真仔细,笔者本单位由于财务处不收保险,直接由管理部门收费,每年都有出错的地方(收费和学生人数不一致,导致收费老师自己贴钱),另外学生信息录入也容易出错,导致学校的学生信息迟迟不能交到社保局参加医疗保险。

3.4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做好医疗保险赔付的宣传工作,主要宣传报销程序和报销手续以及学校制定的学生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保险公司理赔的制度(通过展板、宣传栏、海报以及辅导员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办理学生保险理赔的程序以及理赔时学生必备的(如病历本、证明、医药发票、出院诊断书等)相关资料,避免学生因情况不明来回跑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学校应该对一些较大和较难的理赔,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以至于保障学生最大利益。

4.结束语

高职学院学生保险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和学校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从事学生保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负责,同时更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为对学生服务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去保障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利益。(作者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参考文献:

[1]魏新民.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4,(12)

[2]陈丽娟.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5)

[3]覃艳华等.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费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5,(12)

学校保险管理制度篇10

一、高校非编合同制人员社会保险的概念

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在本人或家属减少或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能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高校是法人机构的一种,客观存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有在编教职员工适用事业保险,非编合同制人员适用企业保险。

二、高校社会保险工作现状

(一)不区分编制,统一管理在编教职工的事业保险只做工伤、失业,自2014年又增加了养老一项;非编合同制人员的企业保险则涵盖了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五项保险。虽两者的参保项目不一致,但社保面对高校窗口的办理流程是一致的,不做编制内外的区分,简而言之,全部参保人员在同一账户上。

(二)高校与地方社保机构对接通过近十年的工作实践,高校和地方社保机构各自的业务流程基本完善,由高校收集、汇总业务相关材料,由地方社保机构审核、办理,两者在常规业务的办理上实现了无缝对接,但在退休等关系到档案归属类与用工身份有关的问题上,容易引发材料不齐、业务无法办理的难题。

三、高校非编合同制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连续性难以保证高校聘用合同制人员主要因其具有灵活性大的优点,也因此带来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缺点。社保业务通常以月份为周期,办理相对滞后,从招聘到真正办理入职、缴纳保险通常要一个多月时间,难以保证劳动者社保的连续性。在北京等城市摇号、买房、积分落户等重大民生问题与社保的连续性息息相关。

(二)退休后的管理缺失目前在北京等地区的社保缴纳满十五年的非编合同制人员可以由高校为其在社保办理退休手续,在高校这种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有具体负责退休人员管理的职能处室,这些部门只服务于编制内退休职工,编外合同制人员以学校名义在社保办理了退休,但在学校内部管理上,他们被边缘化了。

(三)京籍城镇户口办理退休手续困难高校与社保对接为非编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经过几年的摸索多数人已可以顺利办理,但京籍城镇户籍人员在办理社保退休的具体业务中,因社保审核退休年限需要查阅档案,而学校因各种原因提供不了其个人档案管理,就会产生退休手续迟迟不能办理的现象。

四、非编合同制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要想切实将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执行到位,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体系,高校与地方相关机构的政策对接,才能让社会保险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高校与社保基层办事人员迫切希望上级部门从制度上做好校地对接工作,更便捷有效地为高校编外合同制人员带来福利待遇。

(二)规范业务人员提高社保工作人员从业门槛要求,安排具有行业资质的专业人员从事相关岗位。社会保险业务种类繁多,基层业务人员的讲解起到很大程度的政策解读作用,专业的讲解能帮劳动者更高效地解决业务问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很多非编合同制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对社会保险含义以及其带来的利益并不十分了解,个人不关注、业务人员不专业导致社会保险业务未及时办理,待到购房、摇号等密切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追溯办理。社会保险工作需要多部门和劳动者本人共同参与,不同环节的经办人及劳动者要明确自身的职能与义务,协同配合才能落实工作流程。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及时地跟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高校社会化用工的劳动风险,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资料:

[1]赵侨月.基于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院校管理,2018(4):57.

[2]张晓铭.栾兰.杨振权.加强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建议[J].财经,2016(16):72.

[3]张晓婷.社会保险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J].时代金融,2018(35):284,287.

[4]曹荣莉.高校社保规范管理策略探讨[J].知识经济,2017(6):21-22.

[5]赵侨月.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