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1:5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株洲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peSt建议

1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株洲“旅游升温”战役的全面打响和《株洲市鼓励休闲农业发展八项优惠政策》的顺利出台,株洲市休闲农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株洲休闲农业企业达282家,其中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2家,四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9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6家。2012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总收入2.42亿元,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已从过去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向旅游、休闲、教育、养生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转变。休闲龙头企业的发展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如天元区神农生态园和攸县地杰山庄被分别定为湖南省十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和十大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企业。新增休闲农业企业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有5家,正在建设中的攸县同乐湖投资总规模达到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株洲规模最大的休闲农业企业。

目前,株洲休闲农业企业初具产业特色,形成了一批适合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但基本上是以农家乐型和休闲观光型为主。总体来说,因为起步较晚,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以及省内的长沙地区相比,整体规模偏小,设施滞后,游乐项目单一,知名品牌企业太少。株洲的休闲农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以株洲市郊的城乡结合部为主,而所辖县乡休闲农业企业较少,发展相对较好的有攸县和株洲县。日前成功晋升为“五星级”的紫薇山庄、清荷生态园、锦绣谷生态园、龙泉山庄和沙坡里生态农庄等与长沙地区同星级的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休闲企业之间的特色差异不明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引力,需要在品牌战略上大做文章。

2株洲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peSt分析

2.1政治(political)环境分析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进一步加快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思路中提出了利用城市群优势,以发展“两型”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农庄休闲游憩产业的城市产业定位。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和措施。2010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结合株洲市实际,特制订出台了《株洲市鼓励休闲农业发展八项优惠政策》。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株洲休闲农业发展将以《株洲市“十二五”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一环两带”总体布局,奋战五年,抓好十大产业、十型农庄、十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1个部级休闲农业庄园、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20个省五星级休闲农庄和40个市四星级休闲农庄示范点,确保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逾10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总收入翻一番,达到10亿元目标,将“株洲休闲农业”打造成为湖南建设绿色城市,打造秀美山村,倡导绿色消费的一张“闪亮名片”和“金字招牌”。这些都为发展“株洲”休闲农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操作思路。

2.2经济(economic)环境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当GDp达到三千美元时,旅游需求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跨越。株洲既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宜居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文明城市等,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居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63.9亿元,增长14.1%,超过“十一五”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人均GDp在全省排第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2633元,增长14.6%。2012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113.2亿元,增长24.3%,比2009年全年高出13亿元,在全省排第三。同时,株洲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展稳健。201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亿元,增长4.3%。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家庭轿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这些为居民休闲游提供了便利。另外,低碳经济时代到来,“5+2”周末经济、假日经济、乡村经济的出现,使得休闲农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如鱼得水。由此可见,按照国际标准,株洲已迈入休闲游时代。

2.3社会(Social)环境分析

株洲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2007年末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辖五县四区和一个国家高新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391万,城区人口10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3000元,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市区公园绿地休闲活动空间与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渐由劳动型向休闲型转变,对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及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化肥、农药、催长激素、保鲜防腐剂等滥用严重污染土质、水源,特别是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有机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也日渐成为城市消费群体新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88-01

农业资源保护是指对由水域、空气、土壤、气候、植被等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该系统一旦破坏,农业生产会受到致命打击。只有对农业资源和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永久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要求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土地、水及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经济上能够维持、技术上应用恰当、环境上永不退化的农业。《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2]。

农业资源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1.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产业虽然整体规模庞大,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据统计,只有约5%的农业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整体产业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1.3缺乏农业资源保护意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草原退化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3]。

2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加强资源的保护利用政策

耕地保护事关中国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之大事。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0.27亿hm2,各地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程序操作,保障耕地红线不动摇。同时,要注意吸收、引进发达国家有关农业资源保护先进技术,重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要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的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形成良性循环。要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就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建设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在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的地方逐步推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4-5]。

2.3提高农业的信息化,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

我国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统筹规划农业经济的发展[6]。同时,加强对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培养,成立专业的服务农业技术队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

2.4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随着对农业资源系统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需要,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现行的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理,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产权制度。

3结语

由于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率。

4参考文献

[1]孙皆.试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农业经济,2013(1):21-23.

[2]雷玉桃,王雅鹏.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1(12):30-32.

[3]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77-86.

[4]李春海.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2):6,1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3

会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组织和服务创新,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此,一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现代经营服务和购销网络,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扩大和活跃农村市场。二要通过加强专业合作服务、行业协会服务和农村综合服务,不断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强化为农服务功能。三要通过调整建制、优化布局、盘活资产、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社建设,增强基层社和联合社服务功能。四要创新社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供销合作社联系农民、产业众多、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五要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11月2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二是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便利化。三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四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监管体系,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五是推进节能环保。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当天,常务会议还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会议指出,在不久前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重大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中国的立场和主张,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会议指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积极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议提出,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会议强调,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实现上述行动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会议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立足于推动科学发展,立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4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化农村改革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6年4月25日,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多次讲过,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4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8年9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

 

——2019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5

一、会议的概况和主要精神

3月10日 ,市上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0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表彰了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大会由市长徐新荣主持,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华同志在大会上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市委书记梁凤民就实施一村一品、延长产业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

会议提出,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特别是要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五个三”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五个三”,即:“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三个明显高于”是指:20__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三个调整”是指: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三个继续加大”是指: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建设粮食核心产区,开发一批粮食后备产区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三个提高”是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三个大幅度”是指: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地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支持投入)。

会议指出,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求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追求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要在发展家庭适度养殖和规模养殖相结合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重点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五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公共文化、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和人居环境工作。提出08年全年培训贫困人口劳动力8000人,组织两次大型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六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要求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七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要求县乡两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突出工作重点,并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要充

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充分加强党委“三农”工作综合机构。

与会领导市委书记梁凤民在肯定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成绩的同时强调了四句话:第一句话,发展生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又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要求市县包括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务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第二句话,实施一村一品是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梁书记认为现在我们之所以提一村一品,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把县乡两级领导干部的精力转移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上。把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梁书记特别指出一村一品也有可能不止一品,可能是二品,但最终在那个行政村几个产品肯定有个主导的。他说一村一品首要追求的是规模化;第二追求的是区域化和板块化;第三追求的品牌化;最终要追求的是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的第三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延伸产业链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梁书记还强调了畜牧业和种植业是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没有畜牧业的支撑,种植业要实现绿色、无公害、有机质等,都是空的。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农业,更不能算一个发达的农业。第三句话,引导服务农民、发展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县乡村。要求政府调配所有行政资源,把心思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各级干部要真心实意的服务农民,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第四句话,郭孝义精神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求农村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好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求乡镇的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从政府门前做起,从所包村做起,做好建设新农村工作。

二、目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中省市各级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县财政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设施蔬菜、沼气池、通村路、巷道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蔬菜、畜牧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发展迅猛,07年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新增蔬菜大拱棚4000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次,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7200余棚。16种蔬菜通过西安农产品市场准入认证,华州、瓜坡脱水蔬菜厂建成投产,以蔬菜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个。畜禽良种工程顺利推进,全县畜禽存栏量突破90万头(只),其中大家畜存栏14.9万头。“一村一品”工程全面铺开,涌现出了一批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其中1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2个村被确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重点村、示范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3000余万元,共新建通村公路312公里,硬化巷道路216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巷巷”通水泥路目标。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菜畜果三大特色产业还不大、不特、不强,“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还不够完善。二是农民收入虽然加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底,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差620元,与全市差398元。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学难,看病贵、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表明,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我县的贯彻意见

1、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学习贯彻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08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时间:拟定于下周三( 4月2日 )召开,会期半天。参会人员: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县级所有部门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34个重点村支部书记。会议由杨县长主持、请薛书记做重要讲话、王县长宣读《关于充实调整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的意见》、张书记作主题报告。

2、充实调整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有: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纪检委、经发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农发办、农机局、粮食局、科技局、民政局、教育局、计生局、国土局、乡企局、

交通局、人劳局、团县委、妇联、公安局、审计局、移民局、信用联社、人行、农行、供销联社、局、电力局、广电局、移动公司。

3、建议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20__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实施意见》。 3月18日 ,在张书记和王县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我县20__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预备会,农牧、林业、水务等14个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会并对各部门08年度工作进行了座谈。会后,根据各部门汇报情况,我们迅速拿出了我县《20__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实施意见》初稿。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形成《意见》(讨论稿)。

4、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06年我县确定了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07年14个,今年县上确定20个试点村。同时08年省市确定对各县新农村建设3%的行政村进行考核。按照省市安排,我县从近几年的54个试点村中筛选出9个市级重点村作为考核村(杏林镇李庄村、华州镇王什字村、赤水镇辛村、瓜坡镇南沙村、毕家乡拾村、辛庄乡李家村、柳枝镇丰良村、大明镇三义村)。市财政每村每年投入10万元,并要求县财政配套10万元,资金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管,财政拨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6

回良玉在报告中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回良玉着重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决定》的重要精神和主要内容。他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按照议程,会议还将审议全国政协委员赴山西等省市视察和考察情况的报告,审议外事出访报告及有关人事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开幕会。

10月16日下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6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大会发言。贾庆林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主持会议。

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袁隆平常委建议大力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何丕洁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制环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张圣坤常委代表民盟中央作了《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为推进农村改革贡献力量》的发言;李谠常委代表民建中央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潘贵玉常委代表民进中央提出了“推进农科教一体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陈绍军常委代表农工党中央建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王钦敏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以《完善粮食价格体系,促进粮农持续增收》为题作了发言;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提出,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黄志贤常委代表台盟中央提出了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两点思考;林而达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就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若干建议;王少阶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建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王全书委员代表河南省政协作了《关于建设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几点建议》的发言;杨俊文常委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为题作了发言;郑新立委员建议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发展;夏培度常委就解决“老农民建设新农村”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邱衍汉常委建议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

发言同志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表示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30年来的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一致拥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各项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面,要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10月16日上午和17日上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凝聚全社会力量,兴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热潮,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只有农业安全稳固、农村安定有序、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坚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和长期不变,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要不断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加强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理顺关系,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参加了分组讨论。

10月18日上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会议公报,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关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的报告,并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同和拥护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完全赞同和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还反映了当前的社情民意,审议部分委员视察、考察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贾庆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人民政协要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重点,积极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言献策。他指出,一是要抓紧抓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要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要认真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贾庆林强调,要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贾庆林对全国政协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搞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做好十一届政协开局之年的总结工作。他强调,人民政协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向中央建言献策。

会议决定:任命严隽琪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因年龄原因,何鲁丽不再担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决定增补王国卿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决定任命卞晋平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张秋俭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驻会)、邓宗良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驻会)、王国卿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因工作变动,卞晋平不再担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刚主持闭幕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闭幕会。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7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总理如此关注农村电商,不仅因为农村电商拥有巨大市场空间,发展农村电商还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创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补短板:让98%行政村宽带覆盖

会议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农村宽带覆盖,会议明确目标: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

同时,还要强化考核验收和督查,未通过验收的,将扣减或取消财政补贴并予以通报。宽带建设运行情况要接受社会监督。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偏远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有从事涉农电商的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大多数农村居民上网少、对电子商务了解更少,更没有网购的习惯,完善网络基础,让更多农民“触网”,农村电商的市场才能逐步打开。

切要害: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对农村电商发展而言,最大的制约瓶颈是物流配送。

“农民网购一台空调,送货上门已经成本不菲,后续安装、服务保障更是考验。”一家电商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京东力推的农村电商,小宗的日用品配送大多是到县一级,住在乡村里的农民网购之后,得到县里的“自提点”自取。

同样,通过电商将好的农产品运进城,也离不开冷链和物流。

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秘书长徐经纬告诉笔者,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物流配送车辆进城在进城时间、路线等方面也受到多重限制。“尤其是单价低的小宗农产品,不占优势,比如2元一斤的大米,从农村买10斤才20元,但物流成本就要30元。”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相关设施,鼓励农村商贸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

而常务会议第三个议题在讨论加快发展快递业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机”链接工程,给予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作业便利。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使快递业搭上发展快车。

徐经纬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切中要害”,各级政府部门打通城市和乡村配送、高速路收费等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配送体系,对农村电商发展尤为关键。

给政策:给予贷款贴息等扶持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

会议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电商,将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网上支付、供应链贷款等产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加大对电商创业的信贷支持。

同时,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鼓励通过网络创业就业;对于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也将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点

农村宽带: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

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

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

农村电商:鼓励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

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相关设施,鼓励农村商贸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等。

严打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网上支付、供应链贷款等产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

快递业:向各类资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

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和进出境快件通关手续,探索快递企业工商登记“一照多址”。

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商深度合作,服务农业订单生产、工业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8

**年1月17日下午我和县委马书记到昆明莲云宾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领导有省委李纪恒副书记、省人大杨建甲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顾伯平副主席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县级县委书记、分管领导共467人。这次会议主要有四项议程:一由省委李副书记作重要讲话;并分组讨论李副书记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二是由各县、市、区作会议交流发言,由孔副省长作总结讲话并安排部署**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下面,我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向李县长汇报如下:

1月18日上午的会议由省委李副书记作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讲话。李副书记讲了四个方面的意见:一是要正确看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年我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狠抓各项强惠农政策的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成功抗击了雨雪冰冻、地震、洪涝、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努力克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制约,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乡镇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20亿元、3100元和1025亿元,巩固和发展了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是**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持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上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有效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二是要深入领会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现状及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财政总收入增长90多倍,已初步具备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思路、着力破解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难题。要继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发展机制、强化农民权益保护。要深刻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规律。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上来,集中精力办好发展现代农业的“七件大事”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八项举措”,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扎扎实实打基础,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要重投入,促基础。进一步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积极研究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办法,积极筹集以工脯农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村容村貌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要重产业促后劲。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重民生促增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提升农民消费水平。要重改革促活力。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四是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抓紧建立“三农”工作绩效干部评价体系。要狠抓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每年推进500个省级典型示范村和1500个重点建设村,积极启动和实施农民增收“翻番计划”、中低产田改造计划、“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等重点工程,加快推动以核桃、膏桐、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建设。要强化督促检查和工作落实,高度重视农村维稳工作。最后,李副书记还要求各地要认真开展好全省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年3月份起,县、乡、村三级逐步开展。

下午的会议讨论了由省级各厅、委、办、局负责落实和督办的《云南省**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若干意见》。

1月19日上午的会议由省级各厅、委、办、局及各地州、市作交流发言。

下午的会议**副省长作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讲话。孔副省长的讲话首先回顾了**年全省的农村工作。同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重大机遇,切实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将各级政府土地出让纯收益的40%、耕地占用税新增部分全部资金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的30%集中起来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强化资金监管,继续推动相关支农资金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解决支农资金渠道多、投向散的问题。要综合利用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正确引导更多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扩大农户贷款规模,拓展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切实缓解农民贷款难的突出瓶颈。

二是要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危机意识,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左右,新增优质粮食200万亩,力争粮食增产40万吨以上、总产量达到1620万吨。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补贴、奖励、收购和农业保险政策,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方度,科技三项费用于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的比例要适当提高。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完成今年粮食生产计划任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大局出发,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努力缓解今年农情粮情严峻、农民增收困难状况。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的到户率和到田率,确保今年全省“两杂”推广面积在去年基础上增加70万亩、达到1900万亩;水稻、玉米、马铃薯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50万亩、1500万亩、800万亩以上,分别比去年增加50万亩、80万亩、40万亩;确保高寒冷凉地区地膜覆盖玉米达到6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万亩;确保以粮粮、粮蔗、粮烟、粮果、粮油、粮菜等间作套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要大力开展“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园、万亩辐射带”高产示范区建设,确保全省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达到200个,示范面积200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38万亩,实现亩均增产6%左右,辐射带动面积2000万亩。要积极推动全省50个粮食主产县建设步伐。要完善粮食生产考核激励机制,尽快明确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措施支持,在三月份就将大春粮食作物的支持资金下达到位。

三是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整体效益。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今年烤烟、蔬菜、甘蔗、马铃薯、花卉、油菜、蚕桑等种植面积要达到3534万亩,比去年增加182万亩。要力争今年完成木本油料种植面积新增450万亩以上。要确保全年新增出栏猪、牛、羊300万头只,实现肉类总产400万吨、奶产量50万吨、禽蛋产量30万吨、水产品产量45万吨的目标。要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优质后备母牛补贴、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组织开展1oo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在基地规模、科技进步、加工转化、产业化经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突破。要重点建设5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70个核桃基地县和35个畜禽重点养殖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要重点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50亿元。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力争完成34个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0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数量新增200个以上、达到1500个。

四是要努力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增长7%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抓好畜牧、蔬菜、马铃薯、花卉等一些“吹糠见米”的产业,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上年基础上有较大增长。要把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亮点,力争全省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1oo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850元左右。要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作为重要补充,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助政策,完善补贴方式,力争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在300元左右。要健全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合作的促农增收工作机制,实行农民增收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目标实现情况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抓好在建的20件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在建的200件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开工建设所有列入专项规划的147件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积极推进12个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和一批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以部省合作共建山区综合开发水利发展与改革示范区为带动,建成1000公里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和25万件以上山区“五小水利”工程,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年度水利水电建设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其中水利建设力争超过90亿元。要按照“田、水、路、林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早涝保收’’的要求,整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资金,形成合力,确保今年完成200万亩改造目标任务。要实施好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力争全省完成营造林任务600万亩以上,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0万口,完成农村改灶15万户。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新建通乡油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2000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使乡镇通达率达到80%,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85%。

六是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今年解决和巩固6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整村推选投冬力度,实施好10000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争取今年在贫困地区新增经济作物200万亩、新增出栏大牲畜1oo万头以上。力争全年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70万人以上。要把高寒山区、深山区、岩溶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边境一线地区和革命老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资金、项目主要向这些地区倾斜。

七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农村民生。要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九”,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排除中小学危房8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扫盲工作,使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要继续实施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试点等工作,确保完成20万户抗震民居建设和5oo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试点任务。要大力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5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400个乡镇站点和254个乡村综合文化站、2200个乡村文化活动室、1300个农家书屋。要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使参合农民稳定在3222万人以上、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要继续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等政策,确保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政策实现应保尽保,使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30万人,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全省参保人数达到161万人。

八是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新建3500个农家店和5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使农家店的乡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设改造200个乡镇集贸(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两社一会”3000个,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同时,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每户农民购买一件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进行直接补贴,近期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国家将摩托车、热水器两种产品也纳入了“家电下乡”补贴产品范围。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9

市科技局督查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市政府督查室:

上半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按照工作计划,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关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办理落实情况

有关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申报材料己于5月10日报省政府和省科技厅。全省有7个市申报,省政府拟选择批复2个省级高新园区。

目前,省科技厅己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查,提出我市园区应加强孵化器建设并应适应扩大起步区规模。近期省科技厅将组织有关各市现场考核,待考核后依据专家组意见省科技厅形成推荐意见上报省政府,最后由政府批准确定。

二、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办公室通知要求,6月29日,科技局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情况作了汇报,并对市委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市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了有关科技方面的建议。

三、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报告

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6月28日召开,会上,市科技局局长张义林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对我市实施该法律的有关做法,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取得了全体委员的认可,顺利通过审议。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办理情况

1、关于对盘锦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53号议案的落实情况

做好\"三农\"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和谐盘锦现实需要。

做好\"三农\"工作,科技工作至关重要,科技进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撑,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多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休系、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科研开发、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水平和能力。

以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线,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发挥我市现有科技单位和科技型企业的作用,同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发展我市县域经济服务。大力发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农业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推广。

积极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市、县、乡三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经纪人,农村技术市场等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

(1)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健全农村科技示范和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

(4)大力发展农村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

2、关于对\"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抓好“八个要点\"提案的回复

收到王国库委员关于\"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抓好八个要点\"的提案后,市科技局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提案中所提到的\"我市科技工作还存在诸如重大课题缺少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科技部门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思路和下一步工作目标及任务,为我市接续产业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以加大科技工作力度,促进接续产业发展。提案的回复己送交王国库委员,他对科技局的回复表示满意。

3、吴小男委员关于对加大乡镇科技经费投入问题提案的回复,己及时办理。

收到吴小男的提案之后,通过认真调查和研究,根据我市科技工作实际,进行了及时回复。通过对项目申报、管理程序以及乡镇科技项目支持重点的说明,分析了近年来束缚乡镇农业科技进步的几大原因。提出了健全农业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等措施,以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为当地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证,得到了吴小男的认可和满意。

五、关于落实市市政府五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意见

为落实陈市长在全会上提出的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以及喻市长强调做好当前的5项重点工作精神?市科技局结合本部门实际,分别从争取国家和省项目经费支持、发展我市业精细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平台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机制加强县区科技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并于4月中旬上报市政府。

六、半年科技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对上半年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在项目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合作、服务体系建设等业务工作及机关建设和政治思想学习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下半年要重点完成几项工作和保证措施。并于6月30日上报市政府。

七、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对《科技成果转化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会后,市科技局按照会议有关意见,对原稿进行了修改,将几位市长有关指示和意见融入材料中,后经过市政府督查室领导审定后上报市人大。

八、科技三项费用有关情况的汇报

照徐吉生市长的有关指示,我们形成了关于科技三项费用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其中详细汇报了科技三项费用的总体情况,法律法规中对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有关规定,我市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现关,以及近几年来,科技三项费用引起的重大推动作用。于6月5日上报徐市长。

九、下步工作打算

1、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我市200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并加强对列入市科技计划项目(本文源于文秘城:)的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加强重点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强科技三项费用使用检查,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

2、积极筹备并召开第六届市科技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对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下发企业,组织企业与其对接,并与9月份举行正式举办。

3、完成精细化工产业科技发展规划,配合氟硅协会专家组完成精细化工企业的调研工作并向专家提供必要资料,争取10月底前完成全部规划方案。

4、按照\"公开、评优\"原则,在全市评审2004年度王锦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

5、进一步完善科技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协调统计部门和县区科技部门,做好对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统计,力争完成全年60亿元的目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指标。

6、加强对外科技联系,组织企业参加\"专交会\"、\"东博会\"“高交会\",等科技交流活动,进一步开拓企业视野,为企业技术创新、规范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7、进一步做好科技宣传和培训工作。宣传\"科技成果进步法\"等法律法规,盘锦日报、盘锦有线电视台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办好《盘锦科技参考》、《盘锦科技动态》、《科技信息》、《致富之友》等刊物,促进科技兴市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10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资金使用效益;配套资金制度;监督机制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富。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影响下,处于关键转折期的中国农业,其发展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该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由此可见,我国党和政府时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必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这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一、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效应分析财政支农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利用国家财政收入,为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4年以来,国家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   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少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即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二是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即出台了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支农工程为主的支出政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02-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了107·7%。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激活了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