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十篇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6:55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1

海北镇地处京、津、唐腹地,205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辖区面积84.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人口2.67万人,耕地面积65639亩。近年来,海北镇政府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了自行车零部件、休闲家俱、五金柜俱、散热器片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XX年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17.37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40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海北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沿205国道两侧为重点的规划建设发展格局,商业长廊已具规模,工业企业分片集中,基础设施完备,镇直所属区域道路已基本硬化。按照芦台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海北镇以“两区一线”(两区即工业园区和小海北农贸市场园区,一线即205国道两侧商业长廊)为着眼点,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民营企业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依据目前的发展现状逐步向工业园区内集中,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小城镇建设。同时,两个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均做到了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强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明确城镇建设发展思路

海北镇党委、政府对镇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确定了以发展工业为大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积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布局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小城镇体系,努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今年,海北镇继续按照更新观念、超前规划、和谐布局、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建设理念,在唐山规划建筑设计院规划海北镇区建设的基础上,区城建局和镇城建办公室具体制定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规划,保证了城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全镇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坚持以城镇化改造农村,强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辅射,以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的理念,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今年,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领导、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镇城建办公室的同志为成员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市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并抓紧启动建设。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由镇城建办牵头,各村为成员单位,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学习外地经验,确定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的实际,具体地起草了《海北镇农村城镇化建设方案》,充分体现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按照中心镇、中心村逐层次进行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形成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梯次推进“三个一批”。一是转变一批,对位于海北镇周围的小海北村、第五居委会、海北居委会从建设布局上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农村向镇区、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的转变。二是提升一批,对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带动能力的村庄(张庄、小海北、东董、西董),着眼于培育区域经济中心,联手周边村庄,集中规划、联片建设,向小城镇发展。三是改善一批,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特色村庄(马聪、桐城),立足现有基础,健全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发展为中心村。同时,注重将产业特点(河北省环球自行车零部件加工基地、五金加工基地)、交通区位(205国道)、区位优势(津京唐三角腹地、唐山与天津的对接窗口)相结合,统筹考虑,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狠抓试点,促进实效。我镇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利用乡镇换届之机,把海北镇镇直家属区花苑小区住宅楼建设、海北镇直家属区两横两纵道路亮化美化建设、小海北村和海北居委会合并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今后5年的政府工作。投资32万元,请专业机构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镇直家属区的规划工作,完成了张庄村村址整体搬迁的规划工作。二是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突出解决了岭头村10年来因无闲散地而未解决的宅基地问题。马聪村12年来因村址周围的土地属第四居委会,限制了村址的发展,经镇政府出面协商,与第四居委会置换土地问题。以上均在海北镇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内。三是加大拆迁拆违,整治私搭乱建。对镇直中心的18家(共计786平方米)违规违章临时建筑进行了拆除,对205国道沿线的商业、餐饭业等网点进行了统一建设规划。四是抓中心工业园区的发展。鼓励企业向中心工业园区搬迁工作,今年又有两家企业进行了入驻搬迁工作。

四、城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整体建设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狠抓城镇化管理工作

“三分建、七分管”,加强管理是我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落实城镇建设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做到建管并重。一是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禽畜乱跑等现象。二是增加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安排专业环卫人员,70%的村已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其它村能够做到定期清扫、清除垃圾。三是通过规划建绿、植树造林、种植花卉等措施,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绿化、美化环境,开展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创建意识。五是加强环境建设,按照海北镇区域总体规划,对民营工业项目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

(二)、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XX年年我镇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形成多元化融资体制,投入不断档,建设不停步。全镇20个村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步伐,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656.104万元。其中市、区以上单位财政投入682.29万元,群众个人投入415.2万元,村集体投入558.614万元。在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无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无质量、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1、绿化工程:

6个村(花牛、领头、桐城、大海北、张庄、小堼)投入资金8.6万元,植速生杨19.8万棵。其中张庄村植女贞等灌木7000棵,植龙爪槐1000棵。

2、硬化工程:

总投入788.36万元——

(1)、水泥路面:6个村(桐城、小堼、大海北、花牛、张庄、七里淀)和海北家属区共投入资金503.76万元,修水泥路面全长10.08公里,面积5.495万平方米。其中,张庄村完成了6公里的入村路面和环村路面硬化工程,大海北村完成了3公里的入村路面硬化工程。另外,小堼等北5村出资113万元,完成了入村路与205国道(7.61公里,面积3.805万平方米)水泥路面翻修工程。

(2)、砌砖路面:5个村(大海北、小韩、大韩、张庄、张广)共投入资金24.6万元,修砌砖路面全长2410米,面积9840平方米。

3、净化工程:

总投入382.418万元——

(1)、自来水改造工程:张广村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另2个村(桐城、小堼)进行了补改和扩改,共投入资金31.958万元。镇直家属区铺设下水管道1500米,投资45.6万元。

(2)、打机井:4个村(东董、花牛、张庄、东双)共打饮水井和农业灌溉井5眼,投入资金28.3万元。

(3)、公厕:大韩村建公厕2个,投入资金3.3万元。

(4)、垃圾池:3个村(大韩、桐城、大海北)修建垃圾池8个,共投入资金5800元。

(5)、养殖小区建设:5个村(小海北、小堼、小韩、花牛、于辛)加强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共投入资金269万元。

(6)、全镇清运垃圾共2.79万立方米,环境卫生保洁支出费用3.68万元。

4、亮化工程:

5个村(花牛、大韩、张庄、大海北、张广)和镇直家属区共投入资金7.636万元,在村内原有亮化的基础上,对村内新建街道安装高标准水银路灯159盏。

5、两室建设:

3个村总投入58万元进行两室建设。其中,西双村投入资金25万元,建办公室17间;小堼村投入资金18万元,建办公室6间;张广村投入资金15万元,建办公室6间。

6、文教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整合教育资源,从2010年起开始并校工作,成立中心学校,因此,今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投入。完成中心学校教学楼工程建设,预算投资345万元的张庄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现已投资225万元,已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

7、工业园区建设

投资72.09万元,完成环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和北侧道路(长948米)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8、桥梁建设

投资40万元,重修三双路与205国道连接钢筋混凝土桥一座。投资42万元,修建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与205国道连接钢筋混凝土桥一座。

五、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镇无财政,资金短缺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除张广村两室建设工程、张庄村中心小学建设工程、张庄村三环路(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大海北村入村路(3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小堼等北5村与205国道连接入村路(7.61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海北镇镇直家属区(镇政府西侧)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和北侧水泥路面硬化工程、两座钢筋混凝土桥梁建设得到市、区级财政部分资金帮扶外,各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而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土地流转,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土地通过集体组织统一流转很难继续实行。让农民集资,必须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征得村民的同意,对于不愿交钱的村民,缺乏有效的措施,从而影响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明年的重点工作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重要思想。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重点镇建设,拉开小城镇镇区框架,提升城镇建设规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今年,全县小城镇建设目标任务为投入14.51亿元,完成40个村庄建设性详规和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乡镇重点地段、重点项目建设性详规编制率不低于80%,单体项目建设性详规编制率不低于70%,积极实施91项重点工程项目,全县城镇化率达42%。

二、高起点规划,树立小城镇建设新形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完善各层次规划。完成博望、新市、护河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开展集镇规划区近期建设地块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地段、重点项目建设性详规编制工作;继续抓好新村庄建设性详规和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完成姑孰镇莲云村、博望裕溪新村等村庄建设性详规编制工作。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环境卫生体系规划、镇区各类管线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

三、高水平建设,打造小城镇建设新亮点

科学定位城镇功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对重点地段、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处理好小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重点抓好博望镇府前街、石桥镇双桥南路三期、南圩大桥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博望刃模具市场、塘南专业水产品市场等建设;积极实施石桥垃圾处理中心、护河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丹阳镇文化广场、新市民俗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博望镇新都水郡、黄池西湖花园等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加快以道路为主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构建小城镇发展良好外部环境;注重以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为主的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考虑镇区供水、供电等各种管线的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综合配套与服务功能。

积极实施新村建设和旧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抓好太白镇鑫龙佳苑、丹阳润洲新村等新村新建续建工程。制定我县农村环境卫生规划,建立“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三级垃圾卫生处理体系,重点抓好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处理工作,大力推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及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逐步改善我县农村居住环境。

四、高标准管理,建立小城镇发展新秩序

(一)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健全从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到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实行规划方案的专家论证和方案评审制度;全面推行小城镇规划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规划办证制度;建立小城镇规划调整报批审核机制;跟踪管理小城镇的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二)强化小城镇建设管理。注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图审、勘察、施工、监理等单位审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严格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有序;实行村镇公共建筑工程、生产性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以及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法人或业主责任制,明确项目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立规划设计、图审、勘察、施工、监理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依法实施质量强制监督和监理制度,明确套用标准图集的范围及要求。

(三)积极探索农民建房管理新方法、新举措。实行农民建房管理工作“县指导、乡(镇)负责、村为主”的三级管理机制;规范农民建房申请报批程序;全面开展农民房屋普查登记工作,建立农民房屋基础资料档案;构建农民建房管理网络,加强监管及考核力度,建立农民建房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民建房行为规范有序。

(四)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和文明建设。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占道经营、交通混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优化城镇景观形象,对小城镇主要道路、街道和结合点四周的建筑物立面造型、建筑风格等进行严格把关;积极开展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小城镇综合文明素质。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3

城建半年工作总结

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建设局党委的指导下,今年,我们陈场城建工作紧扣发展与提高的主弦,全面建设,稳步提高,做子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使我镇镇容镇貌不论从哪个方面较之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就200*年城建工作总结如下:一、抓好城镇的管理,改造和绿化工作今年,党委和政府把城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对城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我们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一件落实。1、抓管理,远离“脏、乱差”。去年,我镇“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形象,远离“脏、乱、差”,我们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狠抓环卫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脏”的问题。今年,我们走访了相当部分乡镇,向他们取经,并在此基础上狠抓了队伍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对环卫工实行按责任制一月一结帐,年终总结帐的管理办法,加强了环卫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脏”的问题。二是抓城管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乱”的问题。我镇集镇的主要特点是街小、路窄、车辆多,因此,车辆乱停乱靠,交通严重受阻是们城管工作的最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今年公开向社会招聘三人,成立了专门的城管队伍,并制定了细致的管理措施。通过他们的努力,从目前来看,基本上解决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摊乱放、乱拉乱挂等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乱”的局面。三是抓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差”的问题。城镇的管理除了人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因素,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投资近5万元,对我镇有些必须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配置和改造。我们花了1万多元在全镇配置了垃圾桶,解决了乱泼乱倒的问题;花了近4万元对集镇范围内的六处下水道进行了改造和安装,解决了街道积水问题。通过这些基础工作,使我镇“差”的局面得到了改变。2、抓改造,塑造新型城镇。城镇老化、不具备活力是我镇的主要症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今年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抓老市场的改造。1999年,新市场建成后,老市场就成了一个乱泥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投资近200万元对其进行了开发,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今年第二期工程马上完工,这一工程完成后,我镇将新增一条街道,为陈场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抓城镇路边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经过一年的运作,有些基础薄弱的地方已经严重破损,我们又投资近10万元对路面进行了重新刷黑,基本保证了道路的完整和完好性。三是抓旧建筑群的改造工作。我们以试点的方式抓了旧建筑群的改造工作,全镇共改造旧房屋八十多间,使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活力。3、抓绿化,提升城镇的品味。今年春季绿化工作,我们严格按市局党委和镇人民政府的要求,针对我镇绿化实际,狠抓绿化工作。据统计,我镇城镇春季绿化投资33万元,其中,乔木投资8万元,灌木投资15万元,草苹投资10万元。四条主要干道和五个生态林网绿化投资近100万元。六月份,我们请市园林局有关专家,对我镇樟树枯萎进行了诊断,并投资近5万元,对其进行了整枝、打出气孔、治病、施肥等工作,使枯萎的枝叶重新变成了绿色。镇新修路段大规模地植树造林,目前,计划已经到位,购苗合同正在商谈中。二、抓新总规的编制、完善和开发工作老城镇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新城镇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今年,我们陈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那就是随岳高速公路的转盘定在我镇的蔡桥村。围绕这一机遇,我们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就如何把我镇在近几年内“打造西南重镇、建设经济强镇、构筑新型口子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是抓总规建设。今年我们耗资几万元将有关建设和规划的专家三番五次请到我镇,请他们结合我镇实际,想办法、出点子,描绘陈场蓝图。目前,一个完整的总规已经完成,部分详规也已陆续出台。二是围绕总规分步建设。去年,我们主要抓了总规中公园路的建设,公园路近600米的道路已经硬化,两边的居民建房正按城镇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党委政府下大决心,投资近50万元,对世纪大道433米和中心大道东端的478米进行了硬化;投资近40万元,完善了公园路南端577米和中心大道两端554米的土方工程。目前,一个完整的“回”字形公路的框架已经形成,使城镇面积由原来的1.46平方公里增到2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各类建设在我镇方兴未艾,工业园内新增厂家,一排崭新的工厂耸立在新的中心大道旁边;市场上各地建房商纷至沓来,为在陈场争得一席之地不惜代价;各类商品房在陈场的街道上拔地而起。今年,陈场北路(陈场一桥——影剧院)全长近800米的路面硬化正在商谈中,预计投资80万元,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老启元路全长430米的改造目前正在招投标中,预计年底完工;新规划中的工业园和游乐园明年也将分期动工,这样,一个崭新的集镇形象已经初步形成。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4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2010年县城十大工程暨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县“两会”胜利落幕之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后面,张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

就县城十大工程和城镇建设工作先讲两点意见。下面。

一、2009年城建工作回顾

特别是县城建设继续沿着2008年的大干势头,2009年的城乡建设工作。围绕“陕南生态旅游重镇,西安绿色产品基地,秦岭山水宜居山城”县城建设总体目标,狠抓以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了规划刚性管理。08年完成县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一是完善了规划。2009年完成了县城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县河水体景观规划、县城绿化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云盖寺镇、米粮镇、结子乡及3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覆盖率明显提高。严格执行规划管理“一书两证”制度,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查处,有效地遏制了城镇规划区内乱修乱建的现象。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二是以2009年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县城建设全面推进。2009年度。全力以赴抗击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趁着2008年“乡村建设年”势头,继续实施“2009年度县城十大工程”建设,县财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拉动整个城镇建设投资3亿元,近年来城镇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为全县经济社会由低速开局、回升到趋于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一年来,紧扣县城十大工程建设这一重点,克难求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县城建设取得了新业绩。

廉租房项目1个,2009年度县城十大工程建设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个,完成总投资1.49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756万元,中心广场一期、锦湖公园一期、乡村路桥建设等工程完工,有效完善了乡村功能,改善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品味。廉租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3.1万平方米,走在全市前列,市政府在县召开了全市廉租住房建设现场会。另外还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900户,已到位资金621万元,试点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天坤都市、龙鼎盛世明珠、锦鸿豪庭、世纪豪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完成投资17880万元,竣工面积94632平方米,其中被列入十大工程的天坤都市项目完成投资2100万元,为群众提供了充分的房源,也保证了县2009年度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为城镇化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镇村建设稳步推进。09年,三是统筹城乡。加大城乡建设统筹力度,突出县城建设,抓住重点集镇建设,积极配合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镇杨公路沿线村居环境综合整治,争取将云盖寺镇列入了陕西省陕南重点镇建设项目,争取到国家投资100万元,指导并实施了米粮镇、铁厂镇、茅坪镇、西口镇、杨泗乡集镇街道硬化改造,全县集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建筑业管理规范有序。房地产市场开展了小产权房专项治理和房地产领域违规变卦规划、调整规划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四是强化行业管理。规范了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建筑质量平安管理,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大建筑业强制性规范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工程质量合格率一直在高位运行。强化平安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岗位平安培训教育,建筑行业没有出现不安全事故。招投标管理、墙改节能建材管理、劳保统筹基金征收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管理,五是抓建设。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围绕创“国卫”目标,不时加强乡村建设,继续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转变管理方式,县城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县城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省市各级职能部门支持指导的结果,更是座的各位领导精心指导,各部门、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和各乡镇克难攻坚、大干苦干的结果,借此机会,谨向各位领导、各部门、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和各乡镇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看到城镇建设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近几年是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最大、城乡建设步伐最快、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最硬、人居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几年。还更要看到制约我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县城、中心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三个层面都存在规划滞后的问题,有的起点太低、规范不高、规划不细、不全面,甚至个别乡镇局部村还没有规划,这些都制约了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发展缓慢。纵向看,县城乡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横向与其他兄弟县区、大中城市以及突破发展的要求相比,发展速度还显太慢,差别仍在不时拉大。三是管理粗放。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城镇意识还比较低,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履职水平还亟待提高。四是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思维创新不够,满足于一般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大手笔精品亮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太少。五是执法不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管理缺位、人情执法、随意执法现象,许多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够到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六是经营不够。缺乏经营乡村意识和长效管理机制,乡村经营管理投入相对缺乏。上述问题,必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0年城镇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城镇建设工作能否取得效果,2010年是十一五”城镇建设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对于顺利实现“十一五”城镇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带动战略,以县城建设为核心,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体会议和县十六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老区暂缓、新区发展、老项目完善”县城建设发展思路,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注重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功能要素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全年城镇建设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城建规划这个纲领。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纲。

县的城乡建设规划已逐步形成体系,一要继续完善规划体系。经过近几年的修编、编制和完善。已经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8版)和部分镇村的建设规划,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了一部分,今年,要完成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街区、小区规划,要加紧跟进,以免形成规划跟着建设跑的现象。要加快县城至云镇、县城至王家坪的区域建设规划,与县城建设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规划。要加快完成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总体规划修编及5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需无条件执行的规范,二要树立规划的刚性指导地位。城乡建设规划一经编修、审批通过。各级各部门都要坚决执行,容不得半点含糊。县城规划范围内的规划管理由县城建局负责,各乡镇的镇村建设规划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建局要做好镇村规划的指导、监管工作。

严格依照规划来审批管理各种建设行为,三要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县城建局和各乡镇要明确规划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对那些不批就建、不批就占、批低建高、批少建多的违法违章现象,县城建局要敢于动真碰硬,该罚的要罚,该拆的就拆,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以确保县城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抓住县城建设这个核心。县城建设是整个城镇建设的核心。今年要紧紧抓住2010年县城十大工程建设这个核心。

其中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6个。一是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工程。投资5000万元,今年实施的县城建设十大工程。完成站前广场、客运大楼、停车场及辅助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48800平方米,由交通局、永安公司负责实施;二是涝巷街南段拓宽改建工程。投资500万元,拆迁建行家属楼,对24米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启动安排楼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三是污水处置厂工程。投资1500万元,启动污水处置厂厂区建设及附属设施建设,启动污水主管道建设,由水利局负责实施;四是垃圾处置场工程。投资800万元,启动附属设施建设,由市政局负责实施;五是中心广场二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二期广场1000平方米,完成综合写字楼主体工程,由城建局、龙鼎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实施;六是公园完善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绣屏公园西入园道路拓宽改造及锦湖公园C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由绣屏公园建设指挥部、城建局负责实施;七是过境公路建设工程。投资3300万元,完成水源至县河豆腐岩5公里道路建设,其中新建道路4公里,拓宽改造道路1公里,加宽桥梁2座,由交通局负责实施;八是宏华综合市场改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市场大棚扩建,新建冷库及货运配套设施,由商务办、秦鼎公司负责实施;九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560万元,完成二级客运站道路配套工程、后街西段道路、岭前西路北段道路、青山沟口桥、公厕建设及其它小区小巷道路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十是廉租房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青槐二期廉租房建设任务,实施大西沟和姚家湾廉租房建设,由城建局负责实施。

县财政将投入3000余万元,今年这十大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7400万元,企业投资6980万元,共拉动1.75亿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力度是继去年之后最大的一年。这些项目主要突出了对县城功能完善、环境改善十分迫切的项目和民生项目,对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完善县城功能,改善县城环境和形象,早日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大家振奋身心,尽快投入到十大工程建设当中去,全力争取开门红。

(三)抓住城建管理这个重点。一个城镇发展的好坏。软件管理是关键。要坚持“硬件上项目、软件上水平”软硬齐抓的管理思路和“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管理工作原则,全面抓好县城和集镇建设管理工作。

要大手笔谋划,一是推进乡村建设中。大思路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乡村资源商品化、乡村建设产业化、乡村治理企业化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乡村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资本进行营运,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目的

要继续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拆迁安排上。发挥好条块作用,以块为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拆迁安排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合各类群体的拆迁安排方法,做到集体、个人利益两兼顾。

要继续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三是项目建设上。确保建设主体有资质、有能力、有水平,严禁层层转包、分包,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建设工程进度和质量。

要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四是日常管理上。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统分结合、高效运行”乡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主体作用,明晰责任、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积极营造卫生干净、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县城建局要联合市政局、电力局、林业局等职能部门,加强已经建成的公园、路灯、行道树木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功能正常。要制定出台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方法、城区公园管理方法、户外广告管理方法等一系列乡村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引导市民遵守,提升市民意识。

要创新理念搞设计,五是建筑业管理上。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平安监管、加强新墙材和建筑业劳保统筹工作,依法做好房地产交易和市场管理规范工作,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四)抓好镇村建设这个基础。城镇建设龙头在县城。也是城乡资源不时整合、共享共用的过程。一方面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县城功能和品位,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统一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多措并举,一是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集镇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方法,鼓励各乡镇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多措施建设集镇。杨泗、高峰等集镇建设已列入今年建设计划,要采取以工代赈、街户共建、社会捐助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促使集镇面貌改观。县城建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建设集镇积极性的维护,加强规划支持力度,协助各乡镇搞好镇村建设发展规划,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支持集镇建设。

要加大工作力度,二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去年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乡镇。尽快组织危房户实施危房改造,县城建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各试点乡镇切实做好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向上级职能部门做好汇报、争取工作,为我县更多的争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奠定基础。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5

一、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1、结合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加强规划调控的作用,全面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

2、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组织推动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各项建设活动纳入到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使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3、组织开展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和试点;

4、继续做好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加强对城市用地、城市规模、发展时序的控制。

5、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做好城市雕塑的规划指导工作。

二、强化城乡规划的公共管理职能,把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加强对地方政府在实施国务院审批的规划过程的监管,逐步使城乡规划检查工作制度化

1、深入开展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川黔两省规划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使管理体制改革从制度出台推进到具体实施措施的落实;把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设立适度推广;将城市规划动态监测工作从试点向全国推开;

2、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13号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的要求,将对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现象,对开发区、中央商务区的清理情况,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情况,对《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进一步加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促进规划实施

1、组织开展城镇化发展形势与问题研究、全国城镇空间布局研究和区域空间开发管治对策研究等专题研究,继续推进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2、全面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把工作的重点转向规划的深化,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推动各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做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和深化工作,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办法,开展城镇密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的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和区域绿地规划、城际交通网络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各地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经验和问题,探索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机制,在区域空间开发管治方面有新的实践和突破。

3、结合吉林、安徽、浙江等省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和修订工作,从加强省级城乡规划宏观调控的目的出发,明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必须控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规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和修订工作的制度。

4、按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组织开展相关地方的跨省区的城镇体系规划。

四、抓法规和制度建设

1、继续完善《城乡规划法》的修订工作。

2、争取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

3、贯彻《行政许可法》,完善城乡规划许可制度。

4、建立“城乡规划编制技术责任追究制度”;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研究建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的信息、指标采集制度,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奠定工作基础。

五、发挥两个“牵头”作用,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

1、全国重点镇名单;联合有关部委制定促进全国重点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好建设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牵头作用,编制重点镇规划编制导则,抓好重点镇的规划与建设;

2、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发挥建设部对小城镇建设中遗产保护的牵头作用;

3、制定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开展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复查和命名工作;

4、做好建设部村镇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联合部内、部外有关单位形成工作合力。

六、加强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1、研究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机制的关系,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及调整的程序;

2、加强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区域性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指导;

3、研究并健全建设部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监督机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规划编制、实施的指导与规划监督管理;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6

兰陵镇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我们兰陵镇位于苍山县西南部,地处苏鲁两省,苍邳台峄四市县区结合部,是20__年由兰陵、韩塘、横山三乡镇合并而成的中心镇。全镇辖__个行政村,10.6万人,总面积135.41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9万人,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中心镇开发建设的路子,使我镇中心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__年全镇GDp实现6.9亿元,一、二、三产值比率为4.6:3.9:1.5,实现财政收入14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2元。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实行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目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建委、土地、财政、工商、司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城镇建设的领导,同时,配备房建、土地等专门人员从事城镇建设服务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省、市、县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兰陵实际,镇党委、政府制订下发了《兰陵镇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及《关于加强规划建设和土地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作为指导城镇建设工作的地方性法规,真正使城镇开发建设有章可依,有据可循,顺利实施。二、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根据省、市、县各级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精神,确立了“规划要超前,建设要细致,开发要大胆,管理要严格”的方针,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对镇区范围实行统一规划,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结合兰陵人文资源、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聘请省设计院重新编制兰陵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连续性,保证在成片、连片、合理配套的原则下搞建设,并逐步形成规模。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完成公共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完成生产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全镇建设道路总面积25.5万平方米,硬化完成韩塘、艾曲村村通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硬化路面1.6万米,蒙台路艾曲段拓宽硬化工程已完成路基铺设,总投资560万元,全长20__米。镇区道路在完成温岭、新兰等道路的同时,现正铺设硬化主要街道2条,投资200万元,全长1600米。目前,镇区已基本形成“三横四纵两外环”的道路框架,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从整体上改善了兰陵镇的外部形象和投资环境。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20__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成全长5.2公里的北环路、东环路土方工程和硬化工程;投资120万元,修建淘沟河大桥一座。三、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走多元化投资建设的路子中心镇建设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彻底转变观念,打破常规,以创新的精神理清工作思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变向上级要钱、向群众集资为向市场要资金,向政策要资金,积极探索加快中心镇的新路子。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是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逐步使土地收益成为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大户及外商进镇,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心镇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做好“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两篇文章,镇区民营企业发展116家,实现税收228万元。另外,我们采取多种渠道投资我镇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三是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政策就是金钱,就是资金来源。我们严格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制度,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拔的以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对现有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收益,由镇财政统一管理,统一用于城镇开发建设。四、加强城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居民小区,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全镇公共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建设住宅小区2个,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住宅面积5.4万平方米,楼房率26。全镇绿地总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20,自来水受益人口1.2万人,普及率达65,铺设排水管道24公里。五、强化管理,抓好城镇环境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既取决于建设质量,更取决于管理质量。我镇镇域面积广,建设摊位大,客观上给镇容镇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监管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并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保护好我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用绿地及绿化带,真正管起来,管得住。二是由镇建委集中管理,成立生活废弃物清扫专业队伍,实行有偿服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镇区垃圾处理率达到95,确保了镇区环境卫生。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中心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镇的中心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迅速实施,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突出作用。为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思路,笔者于2007年暑假对地处湖南中部偏东的湘潭县进行了工作调查,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1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湘潭县总面积2512km2,辖16个建制镇,6个乡,总人口115万人。2007年,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9.4万,占全县人口比重的27%;小城镇人均建筑面积达25.06m2,人均道路面积6.06m2,自来水普及率达41%;依托小城镇兴办的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9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全县城镇化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1.1 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3年以来,湘潭县城镇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到22.6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城建成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5万千伏安双回路供电网络,2005年提质改造了海棠路、银杏路、金桂路等县城交通要道,天然气管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石鼓、射埠、青山桥、花石等乡镇对镇区路灯进行了改造,河口、分水、响塘、谭家山等乡镇新建了垃圾填埋场,青山桥、花石、射埠、茶恩寺、中路铺、石潭等乡镇自来水厂相继投入使用。2007年,全县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6.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54个。投入12480万元,完成城镇道路硬化179万m2;投入1560.62万元,完成排污管道工程12398m:投入732万元,在谭家山镇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自来水管道28000m;投入25万元,安装路灯250盏:投入80万元,改造电力城网线路2200m。全县城镇私人建房超过20万m2。

1.2 管理不断加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加强内部管理。每年定期开展乡镇村镇建设规划人员培训、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建设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顺利开通“湘潭县城镇建设网”,为各乡镇建设主管部门配备了电脑并联网,城镇建设信息化管理得到普及应用,内部环境得到优化。加强整治工作。建立了建设工程初步方案设计审查制度和图纸审查制度,制定了审查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全县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2007年共督查乡镇违法违章建设项目25个,已立案17个,行政处罚17个,督查办理施工许可项目3个,已做好调查取证前期工作的6个,正在取证的2个。通过依法行政、强管重罚,全县建筑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优美居住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实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新成效。

1.3 主导产业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在城镇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施“园区兴工、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加快了天易生态工业园同类产业项目引进与建设,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机电、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各乡镇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如青山桥镇依靠本镇鞋业生产基础打造皮鞋产业;花石镇利用湘莲主产地和全国湘潭湘莲贸易集散中心这一优势,发展了湘莲产业:姜畲镇以农博园为中心打造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依托320沿线玻璃制造传统优势打造玻璃产业;云湖桥镇利用毗邻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发展机械加工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玻璃、建材产业:中路铺镇主要发展建材工业、制鞋等轻工产业;白石和茶恩寺镇分别发展旅游产业和竹木产业。2007年全县22个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小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缺乏精品意识。与长株潭地区先进县市相比,湘潭县在城镇规划编制、执行和管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城镇规划和建设的起点不高,布局不合理,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二是缺乏特色意识。规划没有发掘和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没有将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城镇特色优势来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是编制进度不平衡。目前全县有9个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评审,仍有13个乡镇没有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且大多数规划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且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和美观性。

2.2 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广。近几年,全县投入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虽然逐年增长,但与邻近县市区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如1996年到2006年,长沙县小城镇建设投入年均达25.3亿元,而湘潭县近十年城镇建设投入年均仅4亿元左右。同时,筹资渠道单一,主要原因:一是信贷难。银行融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部分收费过高,如群众普遍反映60元/m2的报建费标准过高,且报建手续过于复杂,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积极性。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和开发商的现象,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协调难。

2.3 体制不优,管理水平不高。一是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重部门轻全局现象严重,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如存在未经规划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或规划用地许可证就进行土地拍卖的现象,有的部门对未及时通过工程项目验收和备案就取得其他部门相关手续。二是乡镇规划部门权责失衡。乡镇规划站不是建设行政主体,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部门责、权、利失衡,加上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难以承担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管理重任。三是依法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乡镇没有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违反或随意改变已审批的规划方案的施工现象严重,镇区因赶集导致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难到位。

3加快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湘潭县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建管同步、依法依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处理好规划与建设、建设与管理、县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四个关系;从规划、建设、管理和模式创新四个方面着力。

3.1 立足长远,高起点搞好城镇建设规划。规划是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应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切实抓好各项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应树立品牌意识,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突破传统定势,高起步、高标准做好小城镇规划,根据各乡镇的经济基础、自熬环境和人文背景特点,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分别发展工业型、商贸型、城郊型、旅游型等具有独特区域功能的特色化、专业化小城镇,引导业主和城镇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同时,要注重小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小城镇规模扩大、功能完备和质量提高。

3.2 加强引导,高质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质量,决定了城镇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大小,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应落实好既定战略任务。按照“西提东扩”战略,继续抓好中心城区改造与建设,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镇规划,避免出现规划、建设“两张皮”。按照《县城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对107、320国道沿线、潭花线公路沿线、县城、各乡镇镇区中心的集中整治。要坚持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坚持走“园区兴工”之路,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乡镇要立足各自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好本地主导产业,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兴业,引导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城镇的集聚效应。其次应积极开拓城建筹资渠道。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建立政府投入、金融信贷、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学习外地成功经验,成立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城市建设资金和国有城建资产。通过以地生财、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进行融资,把上级投资、企业融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出台小城镇建设配套政策,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投资积极性。

3.3 依法行政,高效率搞好城镇管理。高效率的管理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以建设局为主体,国土、工商、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乡镇规划站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站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上的重要职能。二是加大城镇环卫管理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培养居民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全民关心和爱护城镇市容环境。切实做好城镇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加强景区景点资源和生态保护。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目前要尽快解决谭家山镇采矿沉陷区治理问题,启动花石、石潭等镇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和花石镇城镇管理示范街建设项目。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及难以发挥效用的行政审批,明确保留项目的审批范围、条件和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执行行政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强化监管和执法,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年终绩效考核办法。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8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9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全会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完善规划、加快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省小城镇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小城镇规模过小,中心镇地位不突出,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乡镇企业过于分散,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小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村镇建设水平较低,环境质量较差,影响对外开放的步伐。

搞好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搞活流通,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人口压力;有利于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把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抓紧制定政策措施,解决阻碍或影响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村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走在前列,能辐射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适中、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一是坚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加速市场体系的建立。二是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四是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发展中心镇,带动小城镇和村庄全面提高建设水平。

三、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到2000年,全省1226个乡镇合并成800个左右,其中建制镇600个左右,20%的乡镇域人口居住到小城镇,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平均达到0.5万人左右;形成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以上,其城市化水平达到35%。到2005年,建制镇达到700个左右,30%的乡镇域人口居住到小城镇,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平均达到0.7万人左右;中心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其城市化水平达到45%;重点抓好15个省示范镇,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小城镇。到2010年,全省农村基本上实现建制镇体制,40%的乡镇域人口居住到小城镇,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平均达到1万人左右;中心镇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以上,其城市化水平达到60%,形成一批新兴的小城市。

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是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率先发展一批中心镇,以中心镇的发展带动一般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中心镇要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在县域内处于区域中心位置。2.镇区人口有一定规模,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高于本县其他乡镇。3.经济实力较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和二、三产业比重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本县平均水平。4.镇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各项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比较完善。5.各类市场比较完善,市场服务设施及功能比较齐全,是本区域的商品集散地。6.镇党政领导班子素质较高,有强烈的改革和发展意识。7.对周围地区有辐射能力,能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心镇的数量全省100个左右,每个县(市、区)可设1至2个,具体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根据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小城镇建设总体水平

各地要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在20**年前完成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工业区、农田保护区进行合理布局,科学确定人口和用地的发展规模,引导工业企业和居民住宅集中建设。对供排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分级合理配置,防止重复建设。**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辽宁段,铁路等重要交通干道沿线及沿海的小城镇要制定村镇体系规划和景观建设规划。

小城镇党委、政府要以经济发展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抓紧调整和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对工业小区、住宅小区、商贸小区、主要街道、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详细规划。中心镇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和工程设计,切实做到起点高、设计新、功能全。

各地要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在小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必须服从小城镇总体规划。对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为加快小城镇发展,新建乡镇工业企业原则上要到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建设;原则上停止审批决定撤并的自然屯新建翻建住宅,引导农民到小城镇或中心村居住。

五、深化改革,建立适合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保障机制

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培育小城镇产业基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镇经济实力和有利于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小城镇主导产业。要努力改变目前多数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积极鼓励农民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鼓励城市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到小城镇兴办各类企业。

改革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在小城镇务工经商并有稳定收入的农民逐步退出原有承包的。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允许他们异地转包、出租转让和投资入股合作开发土地,以促进土地逐步实现规模经营。有条件的乡镇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业股份合作制;经济发达的乡镇可以将农民的承包地作价入股,实行集体耕作、集体经营,农民按股分红;鼓励农民将所承包的土地有偿转包给有专长的种田大户,集中耕作,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完善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根据全省合乡并镇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加快合乡并镇的步伐,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强化小城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小城镇政府要从偏重管理经济生活转向全面管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小城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小城镇政府要建立健全建设管理机构,完善小城镇建设社会化服务组织。

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以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和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管理制度。凡在小城镇规划区内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并居住两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均可申请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户口不在当地的乡镇企业的职工,可将其本人和直系亲属的户口迁到小城镇落常住户口;到乡镇投资办企业、购买商品房(其投资金额、年纳税额、购房面积等标准由各市确定)的人员,可将其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到小城镇落常住户口。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办理小城镇户口,不受“农转非”指标限制,按城镇人口进行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得附加其他条件。

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方式。各地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启动用地,满足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划拨的外,均应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小城镇存量土地实行有偿使用的收益,以及耕地占用税,原则上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返还办法由各市、县政府制定。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其土地使用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保持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外部转让、出租土地,应依法办理征用、出让等有关手续。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土地兴办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也可将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兴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小城镇规划区外的土地可以按级差收益折成一定比例调换成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作为居住、经营用地。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处理好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关系,加强土地管理,既要切实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要保证建设用地。小城镇建设要实行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盘活土地存量,尽可能选择废弃地、非耕地。中心镇可以预征少量启动用地用于撤屯并村和新区建设,五年内以“退宅还田”的方式进行偿还。拍卖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使用权收益,应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行和落实小城镇建设规划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划定的办法,做到统一划定步骤、统一规划年限、统一人口计算标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积极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对在小城镇建设工业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的投资项目,农民集资联建住宅和出售给小城镇居民及进镇农民的商品住宅,按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现行优惠政策办理。鼓励城市的房屋开发公司到小城镇进行房屋开发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成立村镇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对投资小城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在小城镇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上缴的营业税,由财政部门全额返还镇政府,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或由镇政府部分返还给开发企业。

重点抓好省示范镇和中心镇的建设发展。对省确定的15个示范镇,可赋予必要的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增强镇政府自主决策、统筹协调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镇政府可在上级核定的机构编制限额内,根据城镇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中心镇城镇建设用地可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在县(市、区)以上的范围内进行调剂,并由省、市土地管理部门优先安排、直接下达;中心镇镇区基础设施贷款,有关金融部门要优先给予支持;鼓励在中心镇兴办私营企业,对在中心镇新办的私营企业,由市、县财政根据实际能力确定税收返还比例;采取积极吸引外资、个人集资及实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快中心镇市场建设;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取任何费用。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小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使之合理有序流动。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劳动服务公司、劳务介绍所等就业中介机构,培育劳动力市场。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小城镇特点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小城镇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要逐步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解除进镇农民的后顾之忧。

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建立以自身筹措为主、国家扶持为辅,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大力引进外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省政府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示范小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省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各市每年财政列支村镇规划建设的费用,不得少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公用事业附加的5%,对省示范镇和中心镇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给予补助。省、市、县按规定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要向中心镇倾斜,重点支持道路、供水、环境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镇财政要保证将城镇建设资金全额用于小城镇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镇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可以参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征收。要收好用好土地收入,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资金除按规定上交外,应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优先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小城镇建设资金扶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对扶持小城镇建设的资金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小城镇投资兴办各项基础设施。放开在小城镇从事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限制。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和外商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桥梁、公园、绿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大力提倡股份合作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提倡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以资入股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积极吸引外资,拓宽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的渠道。对具备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小城镇成片开发居民住宅的,可参照执行国家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优惠政策。

县以上电力、水利、交通、邮电、工商、环保等部门,要优先在小城镇安排有关建设项目和资金,重点建设项目和县属工业项目要适当安排在中心镇。有关部门下达农村电网改造、公路建设、水利工程、环保治理、市场设施和信息网建设项目,要考虑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做出统筹安排。

七、广泛发动群众,实施村容镇貌整治工程

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小康村镇建设和创建卫生镇、文明镇活动,认真实施村容镇貌整治工程。要制定村容镇貌整治计划,确定20**年前的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期分批进行整治。

要重点抓好高速公路沿线、省级以上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地区村镇环境整治工作。小城镇整治重点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和住宅小区,抓好重点景观建设和街路管理,实现净化、绿化、美化;村庄整治重点是进行路、沟、树、院、场的治理,做到整齐、洁净、美观。要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逐步改变农村燃料结构,彻底改变畜禽散养、柴草乱堆的习惯。要将村容镇貌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县(市、区)要以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村镇为两年内整治的中心部位,逐步向远离公路、铁路的乡镇延伸,每年抓好3至4个乡镇镇容镇貌的整治,各乡镇每年要抓好3至4个中心村村容村貌的整治,到20**年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八、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抓紧抓好。省政府建立小城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在农村进行的各项试点,要首先在中心镇进行。

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篇10

一、城镇布局

经过“5.12”地震灾后重建和近几年市政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我县城镇体系建设稳步、高效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布局趋于合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水平,城市风貌独具特色,各项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按照县地域空间结构、城镇化进程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在进行区划与建制调整的前提下,将县域城镇体系层级结构规划分为四级,即:

一级中心城镇:镇

县城(镇)——和旅游服务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增强其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商贸、绿色食品工业、房地产及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

二级中心城镇:镇

镇——是县域经济副中心,部级风景区旅游服务基地,以旅游服务及商贸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是作为我县重点旅游集镇进行打造。镇于2014年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示范镇,2018年由省住建厅纳入全省“特色小城镇”建设之中。

三级乡镇:镇、镇

两河集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议”会址所在地。县域北部的片区经济、交通、文化及旅游服务中心,主导产业为红色旅游服务基地、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镇——森林公园、石碉、喇嘛寺以及红军长征会师的见证点——桥。县域东部的片区经济、交通、文化及旅游服务中心,以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加工及旅游服务业为主。

四级乡镇:全县其余乡。

上述各乡在发展嘉绒藏族风情旅游、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特色农业品生产与粗加工等方面都具有可开发潜力。此次城镇体系规划建设将明确以县城为中心,镇、镇、镇为辅助,以G350和S210线为城镇发展轴线,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加快其他二、三、四级乡镇城镇化进程。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镇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道路交通

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于2015年实施了旅游集镇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该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实施,投资概算9800万元,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总长约3300余米及两侧人行道;完善雨污管道4054米;“三线入地”(电力、通信和有线电视等)埋设总长约为25千米。

(二)、给水设施

2017年实施了镇供水设施项目

,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建成日供水5000吨自来水厂一座。该水厂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市政消防设施用水、广场绿化用水等。

(三)、污水设施

2019年实施了县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607万元,建成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一座,为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积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为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目前正在实施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总投资1658.45万元,计划敷设污水管道5.7km。

(四)、垃圾处理设施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景区旅游业复苏,镇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在此情况下,目前在乡村新建一座日处理60吨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计划总投资3151万元,以解决景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五)、其它配套设施

为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同时提高景区游客疏密度控制能力,给游客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2017年修建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提高和完善服务接待能力,打造集停车、餐饮、集散、商卖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位于镇,建设内容包括室内2层框架结构停车场建筑面积7715.81平方米,设置停车位219个;露天广场4240.59平方米;游客中心1822.08平方米,采用框架结构;256m毛石混凝土护堤;车辆导向标志及引导标牌;226.4米挡土墙及其它附属工程。项目总投资为3850万元。

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一)城镇外观风貌整治

为提升城镇建筑外观风貌整体效果,拟实施镇景区改造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4900万元。拟对城镇金锋村、长坪村、沙坝村国省干线沿线建筑外观进行提升改造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

(二)停车场

目前拟实施城市停车场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拟建停车位284个。

(三)其他市政设施建设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成立了创建5a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创建项目共20个,计划总投资45352万元。

四、市政设施运营、维护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