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矿安全现状十篇煤矿安全现状十篇

煤矿安全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1:43

煤矿安全现状篇1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措施;煤矿

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持续发展,煤矿安全也逐渐受到重视[1]。长期以来,国内煤炭安全机构围绕煤矿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3]。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国家的煤矿安全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差距依然很大,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严峻。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14年期间,我国煤矿历年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已经减少到了1以下,而到2014年已经降到0.257。但是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产煤国家,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是其10倍左右。例如,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其最近10多年来煤炭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吨左右,煤矿每年死亡人数仅30人左右,并且其百万吨死亡率长期保持在0.1以下。尤其在近几年,美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03。此外,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第4大产煤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每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左右[4]。我国的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机械化水平目前只能达到13%,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由于基础薄弱,因此小型煤矿安全目前还没有把握。因此,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5]。

2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生产状况相比较其他先进产煤国家

来说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几起比较严重的特重大煤矿事故,到2014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57,有史以来首次降到0.3以下,但是这个数字和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大。

2.2我国煤矿地质情况恶劣,灾害类型多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条件较差,导致瓦斯、水、顶板、火、煤尘五大灾害俱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煤层不稳定,褶皱、断层较发育,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顶板难以管理;二是自然灾害方面比较严重,瓦斯分布不均匀,局部瓦斯含量较高,极易导致瓦斯爆炸;三是矿井水文地质非常复杂,并且受石灰岩水和老空积水的影响较大,水患矿井约占煤矿总数的25.04%。另外,矿热灾害、煤尘灾害、冒顶、片帮、冲击地压等的威胁持续存在。

2.3煤矿生产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2.4煤矿管理层面较薄弱

我国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管理与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解决措施

3.1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实现法制化管理

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大国都制定了比较完善且执行力较强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矿山安全,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中国在矿山安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矿山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监督矿山安全的有效地体制,有助于控制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3.2做实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属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使命。首先煤矿企业应聘任具有相关安全证书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企业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想安全”的意识,“会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员工直至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防止违章操作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通过安全问题知识问答等的游戏形式推广安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对煤矿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严格处理

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煤矿企业相关责任人应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调查和处理事故,实现煤炭安全事故调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矿工是否重视安全,首先要看煤矿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基本问题,形成人人以安全为第一位的氛围,员工就会自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矿工通过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安全素质也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从而在效果上达到企业领导和员工同时具有安全意识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2]原野.我国矿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3-4:15-16.

[3]吕喆.安全生产监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78.

[4]李春晖,徐俊.浅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改进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4:69.

煤矿安全现状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占较大的比重。众所周知,煤矿生产一直是一个高危行业,如何保证满足需求与安全生产间寻求平衡成为当前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的一大课题[1]。

近年来,煤矿事故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有几起大型矿难的发生表明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依然令人堪忧。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件,153人被困,经全力抢救,115人获救,遇难38人;2010年6月21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火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7人遇难;2013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21人遇难4人失踪。上述事故充分表明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态势较好,但是,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煤矿数量多,整体安全水平低,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目前中国小煤矿的数量依旧数量众多,小煤矿安全保证条件差,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置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利益于不顾,经常为了追求利润,不惜拼人力、搞人海战术,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作业,在局部区域内布置过多采掘工作面,导致井下一个班的作业人员高达数百人。由于生产组织集中,导致事故范围扩大,伤亡惨重[2]。

1.2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不能保障

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矿井的寿命多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井初期,矿井的生产系统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开采深度加大,范围延伸扩展,瓦斯涌出量增多,危险程度急剧增长,原有的矿井生产系统就难以适应要求,而又没有可能自筹资金来改建生产系统,很多煤矿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有的煤矿至今一直使用民国时期、解放初期的安全装备,装备差,抗灾能力差,所以不产生事故则已,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是大事故。

1.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有些矿井还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职责不能全面落实,“谁办矿、谁管矿、谁收益、谁负责安全”的办矿原则没有根本理顺。一些国有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导致矿井负责人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1.4技术管理薄弱,职工安全意识差。

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无设计,不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有的煤矿不按设计施工作业;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一些突出矿井、水害严重的矿井和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同时,一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相当严重[3]。

1.5某些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

领导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只注重自己的想法,而不重视知识和实际,一旦出了事故,只会往下追究。部分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停留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认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形式主义严重。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制度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只注意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严格的处理,只在生产事故发生后才制订整改措施,还有一些制度的制定者脱离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使得一些制度不切实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2.1加强煤矿事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开展煤矿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煤矿事故的致因和灾害发生机理,摸清事故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寻找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以瓦斯、火灾、水灾和顶板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瓦斯及煤尘爆炸机理、煤自然发火热物理特性及火源点探测方法技术、矿井突水治理与预防技术、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等。同时还要加大深井开采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要加大探测方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磁辐射等现代探测技术手段,寻找最适合的探测方法,提高探测的精度[4]。

煤矿企业要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能及时有效的避险;同时还要建立避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在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发生;同时还要建立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人员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

2.2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政府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在我国的煤矿生产中,企业、政府和煤矿工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都有责任,企业是煤矿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监管方。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应当是安全投入的主体。因此有必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主体地位,提高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然而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自主性,需要设计一种制度,使煤矿企业像关心煤炭生产成本一样主动自觉地关心安全投入。在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强化机制作用下,将会迫使煤矿企业投入安全成本,保证煤矿生产安全[5]。

加大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责,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降低监管部门执法成本的同事,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不查处和查处不力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目前中央政府的垂直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地方政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即地方政府在享受煤矿企业带来的收益时,要承担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对当地煤矿企业的生产监管责任,实现权责对称。这样可以促使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投资。

2.3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加快煤矿人才的培养

建立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成果推广应用和再创新平台、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为主体的煤矿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以高等院校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也要加大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已有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2.4继续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自国家进行煤矿资源整合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大矿兼并、参股、托管小煤矿,帮助小煤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现状。因此我国煤矿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继续稳步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对尚有开采价值、纳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煤矿,必须先关闭,吊销所有证照,停止供电和火工品,然后再进行整合。矿井整合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按照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核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在整合期间违法开采[6]。

2.5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煤矿生产一线因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且流动性很大。因此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矿长和瓦检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新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职工培训和持证上岗落到实处[7]。

3.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基础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煤矿有关事故的原因,从人、自然、技术以及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技术及设备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了解个人、团队、制度、执法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管理作用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钱进勇,刘建勋;煤矿安全事故自身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85-86

[2]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229-232

[3]彦鑫,赵同辉;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多发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改革与探讨;

[4]胡文国;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中的博弈对策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109

[5]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煤矿安全;2011(5):187-189

[6]白芳;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与探讨;2007(11):51-52

[7]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2):36-37

煤矿安全现状篇3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安全运行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煤矿开采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已逐步向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如此,但是部分煤矿企业仍不重视对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且没有将机电系统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当机电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煤矿企业往往会选择继续生产,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这充分说明煤矿企业并没有将机电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且其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二)煤矿机电的监督并不健全

由于机电系统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煤矿企业通常采用抽查式、表面式以及自查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监督,从而导致监督管理缺乏实际性、主动性以及全面性。这使得煤矿机电管理常常出现失控、失查以及随意性等现象。

(三)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多种因素(如,资金限制、管理模式的限制以及隶属管理体制的限制等)的影响,导致大多数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的投入上并不足。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这在给煤矿机械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的同时,也不利于煤矿企业健康、稳健以及长久的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安全运行中的运用

由于我国煤矿机械安全运行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煤矿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又计算机在煤炭机械设备中应用为其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故而,对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安全运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中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它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系统以及相关的图形设备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面的工作。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包括了相应的基本内容,如设计绘图等;而且也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分析设计工程的平台。目前,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且日益成熟。例如,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煤矿机械设计向一体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计算机技术中有限元发设计技术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有限元法是一种现代化、高效能以及常用的运算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得工程内部的动力与静力分析得以实现,而且还可以为复杂工程中非稳态与线性故障提供解决之法。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煤矿机械设计的顺利进行。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工控机的运用。工控机是一种与生产特点相符合的电子计算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方面的需求。与普通电子计算机相比,工控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具有开放性好、计算效率高、能够通用等特点,而且还具备自动屏蔽静电、光电隔离功能好以及防振优越等优势。同时,工控机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工控机运用到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缆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矿井与巷道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人劳动强度的降低,进而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煤矿企业长久、稳健、健康的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微机监控。微机监控是一种在线监测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大型煤矿机械之中,特别是具有挖掘、运输以及开采功能的煤矿机械设备。这项监测技术既具有智能监控的功能,又具有系统保护的功能。将其应用到煤矿机械测控技术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监控的力度。这不仅能够实时地对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工作情况进行监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对突发故障进行预警。同时,这还能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有利于提高煤矿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最终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煤矿安全现状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对煤炭这种基础的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其安全生产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仍屡屡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信誉危机,而且严重损害了煤矿职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煤矿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把抓好煤矿安全管理当做煤矿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煤矿安全管理概述

(一)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是能源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这给能源供应部门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工业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资源开采量,将目光着眼于生产效率与质量,但是却忽视了生产的安全管理,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煤矿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员工的人身健康。并且,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通常会在安全问题出现后才介入安全管理工作,这种治理方法治标不治本,难以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作用

近年来,煤矿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显现出更多的生产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如果煤矿企业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安全管理,势必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另外,煤矿企业的安全还会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问题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并没有形成先进的安全管理观念,安全责任心不足,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人力都不是很到位,再加上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对于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煤矿工人大多都是走形式的学习一下,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煤矿安全知识,所以导致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安全管理法制建设严重不足。为了更好的规范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其二,监督制度不完善。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降低安全隐患,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科学的监查管理体制,现有的检查制度缺乏灵活性。

(三)没有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从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来看,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偏低。具体的说主要有: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对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態机制的构成等方面的综合思考。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企业要想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就必须要加强安全监察。并且不但要实现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制度,还要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监察方式,发动基层员工以及基层领导,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察,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从员工的安全出发,促进员工自觉加入安全监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二)严格管控不安全行为

人为因素在煤矿企业安全问题中是一项主要因素,因此,煤矿企业要严格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开展员工行为观察。通过监理人员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观察与沟通,增强员工规范操作意识,加强员工对工具使用、站姿与动作的监督,室员工自觉规范作业,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次,实行全员安全积分,并与员工工资挂钩。在实行员工安全积分制度时,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做为评价准则,奖罚分明,严格考核。通过这种措施,正面激励员工规范操作行为。

(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以人为主,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建安全文化,通过对职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的自主保护意识和正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夯实其安全基础。安全教育形式可以是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企业安全文化展”;或者通过安全活动日等,不断提高职工对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矿工的整体素养。

四、结语

为了确保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安全生产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煤矿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为我国煤矿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胜军.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6,(20):147,149.

煤矿安全现状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矿事故;安全监管;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法律、社会、经济、行政等手段常抓不懈。增加安全投资无疑是一项尽快控制和扭转事故多发的重要经济措施。而金沙县煤矿安全生产属于县域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搞好金沙县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1、金沙县煤矿生产现状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到偏岩河,邻遵义县,西抵马洛河,接大方县,南到鸭池河,与息烽、修文、黔西三县接壤;北达赤水河,与毕节、仁怀和四川古蔺县交界,处于大娄山区,位于乌江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地带、东经105°47"―106°44"北纬2707-2746之间。金沙县原煤储量丰富,煤主要分布在木孔、新化、青木3大矿床和所形成的6个煤带,境内1/2的地方均有煤矿,地质储量为17.5亿吨,其中无烟煤占98%,烟煤占2%,无烟煤水份含量为1.66-6.96%,含硫量为0.34-2.45%,发热量8000大卡以上,是高质量无烟煤。而在2005年,金沙煤炭产量已经达到900-1000万吨/年,其中优质无烟煤600-700万吨,优质无烟煤中块达到400万吨。金沙县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但贮存状态稳定,开采条件较为优越,整个煤田多形成于石炭二叠纪,含8层,其中,9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倾角多在5度以下,厚度在0.15―43.87米,平均厚度17米,埋藏深度300―650米,煤质属低灰分、低硫、特低磷的无烟煤,发热量27.14-30.04兆焦/千克,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按照金沙县“十二五”计划中提出的“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发展洁净技术,提高优质煤和洁净煤的比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目标,做好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搞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以使煤炭产业能够和环境保护持续稳定的发展。力争开工建设大龙凤煤矿、大运煤矿、金泰煤矿、加快木孔煤矿、永晟煤矿、玉龙煤矿建设步伐,实施好林东龙凤煤矿、新化煤矿、龙宫煤矿等技改扩能项目。全县将以黔北电厂为龙头,以煤电联营为骨架,力争黔北电厂“上大压下”新建一期(2×600mw)项目在茶园乡境内落户动工建设,积极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和煤矸石发电,拟在茶园乡境内建“煤、盐、电”一体化重点项目,投资1、5亿元的金沙县煤机电设备生产基地已在县工业园区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园破土动工,准备投资3000万元建立安全培训三级煤矿教育中心。按“一区五园一中心”的产业园区规划,以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磷化工工业,食品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等为内容,形成了突出地方的资源优势,协调发展,相互配套的工业体系。

2、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与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世界能源危机、我国能源资源结构、管理体制和法制环境等都有密切联系。

(1)能源需求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能源需求日益紧张,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价格开始上涨,超产现象突出。据报道,全国27个产煤省区中,有2o个省区超产,其中10个省区超产在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超产均在50%以上。2004年煤炭价格平均每吨上涨近100元,中央煤炭企业商品煤炭价格和计划内电煤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了近l5.35%和13.03%。煤炭价格增长吸引了资本的注入,不合格小煤矿死灰复燃,煤矿企业严重超产。据有关报道,国有重点煤矿平均超能力生产30%,乡镇煤矿超产一般在50%以上。超能力开采诱发了煤矿安全事故。

(2)技术法规和标准滞后,煤矿安全法制不健全。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和《劳动法》为基础,以《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为主体,《刑法》、《资源法》、《企业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为枝叶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然而,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滞后于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①原有的标准和法规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②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不利于新技术的发展。且我国法规对危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处罚较轻,不足以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3)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威胁安全生产。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众多,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客观因素。我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毒俱全”,灾害预防和治理难度极大。由于我国煤矿90%以上为井下开采,开采作业环境恶劣,安全生产的制约因素众多。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中44.4%的矿井为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随着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矿井生产的自然条件越发恶劣。

(4)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企业安全意识淡薄,表现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没有摆正,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普遍存在。对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缺乏高度的责任感。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及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导致一些领导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40%的国有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缺少监控能力;1/3的国有煤矿通风能力不足,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2003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根据国务院指示,曾对建立煤矿安全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13个省区调查分析,认为规模以上煤矿安全欠账300多亿元,由此推算出全国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0亿元。

(5)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大。

2005年底,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约552.4万,其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4%;专业技术人员占11.7%;大专以上仅为3.4%;采掘一线农民工和协议工占90%。由于全行业的工资收人偏低,而且工作危险、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出现了“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缺口大,愿意到煤矿一线长期工作的人才少”的现象。

(6)安全监督管理薄弱。①一些地(市)、县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权威性。全国仍有10%的地市、15%的县安全监管机构为经贸委(经委)内设机构,不具备独立行使执法权的资格。②编制普遍少,人员不到位。全国市级安全监管机构平均21人,有的不足14人。县级机构平均9人,有的不足5人。还有8.3%的县至今没有安全监管机构。③部分省区执法队伍建设进展缓慢,力量薄弱。④在处理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上,还缺乏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3、对策和建议

(1)深化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整顿关闭小煤矿既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又是调整煤炭工业产业结构的核心。要坚定不移推进整顿关闭、整合资源、管理强矿的“三步走”战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现有的地方国有煤炭企业进行全面整合,通过收购、股份制改造、国有煤炭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等方式,关闭中小型煤矿,使资源向骨干煤炭企业集中,努力培育安全可靠、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煤炭生产开发格局。

(2)完善技术法规和标准,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把安全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先进工业化国家普遍重视标准工作,如德国每年大约制定修订1500个标准。相比之下,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落后。目前,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石油等12个行业共有各种标准29698个,涉及安全生产的标准为1154个,其中52%为1990年之前制定的,2001年之后制定和修改的仅占9.8%。现存标准中,有的已经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没有修订,与安全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形同虚设。2006年,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煤矿安全非煤矿山安全、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粉尘防爆、涂装作业和防尘防毒7个分会。建议应以高危行业急需的标准为重点,争取每年制定修订100~150部安全标准,尽快在高危行业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3)以瓦斯治理为重点,遏制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煤矿安全事关大局,瓦斯治理是重中之重;抓好安全生产,首先要抓好瓦斯治理。要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12字方针,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要健全完善,做到管好管用;坚持把“以风定产”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点来抓,通风系统必须合理稳定,通风设施必须正常可靠;要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以瓦斯防治为重点的煤炭工业“十五”规划延续的攻关项目和“十一五”规划明确的科技支撑项目;坚持以抽采利用促进瓦斯治理,推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是人们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准则。要实现安全生产,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需要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对职工进行全方位不问断教育,使广大职工筑起心中的安全防线。加大安全投入,择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来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别应针对当前开采条件进行研究,为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煤矿安全现状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瓦斯抽采;装备

0引言

由于中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复杂性,煤矿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煤矿安全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几十年来,各种安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瓦斯抽采装备

我国的瓦斯抽采装备随煤炭开采强度的增长而加强,抽采瓦斯规模扩大及科技水平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原来非专用、单一型号的,逐步发展成为专用的、系列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抽采瓦斯装备。目前已有几十家专业厂家生产抽采钻机和抽采泵,为方便中小型煤矿使用,还开发了系列的井下移动式瓦斯抽采泵。目前我国煤矿普遍采用聚氨酯作为封孔材料,该新型材料具有密封性好、硬化快、质量轻、膨胀性强的优点。瓦斯抽采管路的管材也向多样化发展,除传统的铁管及钢管外,又研制了玻璃钢管、双抗塑料管、pVC管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多种瓦斯抽采专用管,新型抽采管路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运输方便、安装费用低等优点。快速管道接头的研制,也使管路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抽采系统的监控装置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技术,它由人工操作的简易监控及计量设备快速发展为自动监控的瓦斯抽采系统装置。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瓦斯抽采监控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发展。

2自救器

自救器是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为了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供个人佩戴逃生的呼吸保护器具,是我国煤矿井下人员配备的主要防护用具。我国研发的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型,是我国煤矿井下工人配备的主要防护设备之一。当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佩戴自救器,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害人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ZaL40、ZaL60、ZaL90型过滤式自救器。但由于过滤式自救器对使用环境的o2、Co、Co2浓度有严格要求,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化学氧自救器技术的完善和成熟,过滤式自救器将被取而代之。90年代以来,采用先进技术使得化学氧自救器有了新发展。首先,研制成功了片状超氧化钾生氧剂,提高了生氧剂的强度,解决了产生粉尘引起着火的问题;其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和检验,开发快速生氧药层用于初期生氧代替氧烛。1998年采用欧共体标准,研制了oSR30C化学氧自救器和微机监控的仿人呼吸检验装置、aJH型化学氧自救器、aJH30B化学氧自救器。新型oSR30C自救器在德国DReGeR公司检验表明,我国化学氧自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监测监控系统

我国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同时,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文件中,规定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不断出现。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自制定自己的通讯传输协议和接口、子系统标准,致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4灾区气体检测装备

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发生后,灾区大气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爆炸性气体,封闭或启封火区时,作业现场的大气成分也会突变。因此,救灾时对灾区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十分重要。我国研制了煤矿气体爆炸性测定仪,通过对特定可燃性气体及氧气浓度的测定,确定其在气体爆炸三角形中的坐标,以判定灾区气体的爆炸危险性。以便制定安全救灾措施。已研制出固定型和携带型2种,固定型用于实验室或装在矿山救险化验车上,携带型可携带到井下使用。近年又研制出小巧,轻便的瓦斯(煤尘)二次爆炸预警仪,它可以连续测定CH4、Co、o2和温度4种常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出爆炸三角形参数的计算结果和图形,对爆炸危险性给出预报。这些预测技术和仪器的开发可以防止灾区再次发生瓦斯爆炸。对保障灾区救护队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隔抑爆技术

为了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也为了防止救灾时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从“六五”期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被动式隔爆技术和自动抑爆技术的研究。被动式隔爆水槽棚和水袋棚技术已在全国煤矿推广应用,并多次防止了瓦斯爆炸事故的扩大。近年,在自动抑爆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内藏高压氮气瓶的自动抑爆装置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的研究,已发展为实时产气式自动抑爆装置,取消了高压氮气瓶,减少了体积,实现了机载,使用灵活。针对小型矿井或无电源场所的需要,又开发了无电源自动抑爆装置,这些自动抑爆装置能自动识别爆炸火焰,计算火焰传播速度,以极短的滞后时间(6-20m/s)喷粉灭火,为生产或救灾场所提供了保护。

6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装备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安全装备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安全装备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装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中国泵业年鉴[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2]管荣根,张瑞宏,顾玲.论我国矿山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矿山机械,2004,(9):22-231.

煤矿安全现状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15-02

一、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

煤矿生产一线职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大多数来自欠发达地区,安全风险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因此,安全培训尤为重要。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局面的稳步好转。企业不杜绝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据统计,煤矿事故90%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安全生产,预防为主,防范事故要从提升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入手,强化安全意识,规避危险源,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当前煤矿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在岗人数近300万,实行动态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

二、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1.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煤矿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忽视国家安全法规对煤矿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的规定,职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只抓生产硬指标,把培训当成软任务,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特别在煤矿开采深度加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增加,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下,缺乏富有成效的安全培训。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状况是矿井安全形势稳步好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安全素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应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立足当前,规划长远,通过全方位、长时期、高质量的安全培训,为煤矿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好转提供智力保障。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不适应实际需求。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化、安全生产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对职工安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安全技术培训方式、内容不适应生产现场需求。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安全培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各行其是,师资力量不足,安全培训投入低,培训基础工作薄弱,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效果评估,使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需求。

3.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督导。国家和行业的安全培训政策制度、落实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等四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培训管理机制。但相关部门在培训监管上存在缺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培训过程、尤其是四级培训机构存在培训质量管理上的漏洞,对此缺少全面、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4.安全培训覆盖面不足。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基本上能够做到持证上岗,但较低的职工素质使安全培训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一般工种文化素质低下,难以胜任岗位基本要求,全员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率没有达到100%。

三、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改变培训被动局面,必须树立依法强制培训的理念,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培训机构的职责,重视安全培训,科学指导、认真组织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和保证经费投入。由于培训管理和理念不清,没有把培训当成一项事业来抓,硬件设施不到位、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甚至把培训机构当成安置型单位,生产辅助单位无法安排的员工,安置到培训岗位。改变这种局面,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环结构,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通过完善培训管理标准,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如培训机构设置定编、专职教师配备、培训考核标准、培训机构质量评估办法、培训信息通报方式等。运用法规、标准和行政手段,依法强制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

(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1.增强培训针对性。现行安全培训教材是在传统安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根据煤矿新技术应用和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其内容和层次应有所不同。加强煤矿工人的职业化塑造,要以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按能力倒推培训课程;科目的设置应加入必要的实训环节,让学员在实训中面对实际,解决问题,提高现场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向技术、向现场应用转化的能力教育,授课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结合矿井实际,扩大实操考核比例,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借鉴机动车驾驶员的考核方法,与现场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考核。达到懂道理、听指挥、会操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式,既有集中授课,又有网络和多媒体授课方式;对生产一线学员,多采用实物、音像、讲解、现场参观、事故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

2.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矿井安全生产实际,一是加大针对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在完成教学大纲科目的同时,编印矿区事故案例,用案例印证理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培训工作贴近现场实际。多讲提高自主保安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的内容;多讲与安全生产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多讲矿井现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教以致用、学以致用。二是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看得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如自救互救要用实物和模拟人演练,达到会操作的目的;三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艺术性,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启发提问、互动交流环节,把课上活、上生动、上出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支好的专职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一批好学员。要把专职教师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提高教师待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学员。针对教师专业素质、授课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坚持专兼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发现不足及时指出,促进教师在职提高。定期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作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依据,并与经济利益和聘用挂钩。通过定期测评,培育严谨细实的教风,树立培训机构的良好形象。

4.加强四级培训机构管理。四级培训机构担负着各矿一般工种、新工人的培训和全员培训重任,对提高本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参照国家局培训机构评估规定标准,保证培训教学场所、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达标,师资配备合理;上级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要结合矿井实际,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使培训网络进一步健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立区队人员变动月报表制度,运用微机建档,实时填报,动态掌握十大工种的培训时间、数量,增强培训计划的时效性,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国投新集能源股分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针对矿区规模扩大,新进职工增多的实际,国投新集公司定期对六家四级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自评,配齐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补充完善了教学硬件设施。并对十大特殊工种建档情况、培训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业务督导和通报,促进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三)落实督导,加强培训过程控制

1.实施培训质量过程控制。从培训前需求调研入手,策划培训方案,加强培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搞好培训后效果的评估反馈。对培训管理思路、课程安排、授课方法、实训基地、题库建设、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一是培训前做好需求调研。对送培单位及参培学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摸清矿井灾害特点、工种需求、参培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状况,在调研基础上,编制全年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二是培训方案策划。以提高安全素质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安排培训课程和教师、确立培训目标、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学员调查问卷等方面内容。三是培训质量控制。按培训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制度和学员跟踪反馈办法,规范培训的组织、考核、发证和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项工作。四是培训效果评估。采取问卷的方式,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建议,培训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等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2.加强培训部门和送培单位的沟通。一是建立培训中心与送培联系渠道,及时反馈学员出勤及培训表现,提请单位表彰优秀学员,处罚违规学员,提升培训工作的影响力。国投新集每月编发一期《培训工作简报》,现已编发50余期,以此为抓手,通报培训进展情况,沟通了联系渠道。二是健全内部培训档案。培训档案既是对学员综合表现的鉴定,也是对培训的评价和总结。使用计算机和书面两种形式整理存档,便于检索,培训计划、课程表、考勤表、登记表、成绩单、班主任小结、实验报告俱全,存史备查。

(四)创新管理,适应安全发展需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创新就是不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对培训管理而言,落脚点是建立基础扎实、形式多样、文化支撑的模块化培训体系,全方位、长时期、大范围地开展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煤矿安全现状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科技面临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50-0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准则,安全永远是煤矿监管人员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确保采矿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矿工作才会正常进行,才能保证煤炭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应。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利用安全科技来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全国各地依然矿难频发,据有关资料表明,去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如洪洞“12.5”矿难造成108人死亡、唐山刘官屯矿瓦斯爆炸死亡181人等,这些重大煤矿是事故无疑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敲起了警钟。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应该得到每一位管理人员的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体制和积极研发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促进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1煤矿自然条件差

我国煤矿幅员辽阔,普遍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开采事故。其带来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煤矿瓦斯大、自然发火严重、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煤矿热害等方面。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给煤矿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严重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所有煤矿几乎全为瓦斯矿井,每年由于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较大瓦斯事故63起、死亡290人,重大瓦斯事故18起、死亡352人。这些自然条件,是制约着煤矿开采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生产所面临的基本现状。

1.2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目前为止,我国在煤矿机械化开采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在重点煤矿地区的机械化程度为75%,在一些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仅15%,全国平均采矿机械化水平不足40%。这导致采矿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力去完成。而且,在安全技术设备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许多重点煤矿区,就连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器等一些必备的安全设备配备的严重不足,而且有些矿主一味的追求暴利,没有对矿井区的防尘供水系统、电气防爆系统以及各种安全仪表进行适时的检查和积极的更换,有许多的电气设备仍然被超期服役。这违规违纪的现状都严重的威胁着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

1.3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产业用人非常多,而且农民工使其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其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有很所违章操作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煤矿安全体系方面也不完善,许多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有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和从事经验,去安排工作。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理念落后,这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

2煤矿安全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2.1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由于煤矿是一个涉及专业领域较广的产业,所以对其安全理论和生产体系的研究较难把握方向。这导致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一直缺乏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这也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2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且我国的煤矿资源丰富,这导致从事煤矿生产行业的人员较多,而且复杂多样,这导致整个煤矿生产行业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局面,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一直缺乏研究,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3科研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近几年,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地实施教育改革,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这导致科研力度严重的缺乏。而且由于我国对矿难事故频发,导致人们都认为煤矿生产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所以人们都不愿意煤矿产业方面发展,这就使的我国极度的缺乏专业人才,煤矿科技工作也陷入人才短缺的境地。

3煤矿安全科技发展方向

3.1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爆炸的基本措施。但是我国的地质结构发杂,地质覆盖层的透气性较差,这导致瓦斯很容易在井中聚集。所以应该积极研究煤矿打孔施工技术,并研发配套钻孔设备,提高对本煤层的瓦斯抽放效率,给开采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2矿井粉尘防治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矿井防尘设备,体积较大,移动很不方便,这大大增加了开采人员的施工难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防尘系统排放浓度在5mg/m3左右,而国外的先进设备排放浓度在1mg/m3左右,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

3.3矿井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所以积极研究矿井应急设备可以说是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研究的首要任务,在快速抢险就灾方面,我国尚无成套的专业化技术和设备,所以我国应组织专门部门加大对紧急救灾设备的研究,为救灾决策指挥和事故状态方面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4结语

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产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快煤矿安全科技的研发,使煤矿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管理监察力度,使我国的矿产安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崔国章.安全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爱民.模糊控制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周静,刘剑.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矿业工程,2009,4.

煤矿安全现状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矿井通风设备出现故障后,就会造成矿井通风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得矿井通风情况较差,很容易造成大量有害气体聚集,从而对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正确的识别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对于有效的推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状

(一)、重视生产轻视安全,安全隐患多

为了追求效益,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首位,而忽视了机电设备安全问题,这就带来了很多设备超负荷运行而得不到有效维护;有些设备到了设计寿命仍在超期服役;一些应该被淘汰的老旧设备没被淘汰,甚至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还在使用;性能降低的安全监测系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换。这些问题都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致使事故频发。

(二)、煤矿机电设备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设备安全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

现役的老矿和改扩建矿井采用的多是老式设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现代化煤矿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综采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大型和超大型煤矿普遍采用的是国外先进的综采设备,装备水平很高,很多设备都安装了先进的检测装置,其安全技术水平也很高,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乡镇中、小型矿井采用的是原始的生产方式,装备水平很差,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也很低。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矿装备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有一定的进步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采用的是被动维修技术,新型的大型及特大型煤矿的机电设备很多都装备了先进的微机监测系统,逐步引入了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技术,也在一些煤矿得到应用,但目前应用范围不是太广。这项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维修质量,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

考虑到当前煤矿的现状,很多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不高的情况,这些人普遍不具备系统的设备管理理论和经验。矿领导一心只顾抓生产,有时为了超额完成任务,甚至忽略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机电部门的职工更是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而上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无从下手、严重缺乏。为了偷懒省事,带电作业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落后

当前我国可用于煤矿开采的机电设备已经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煤矿都没有采用最新的机电设备来开展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企业资金规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存在认识误区后,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较少,基本上就是维持在可以保证生产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机电设备的性能以及运行能力发生明显下降,很多煤矿甚至低价购入淘汰的设备来开展生产过程,造成了机电设备没有办法正常运行,更不能够提高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益水平。

(三)、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够严格

落实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虽然建立有相关制度,但仍有重生产轻机电的思想,缺乏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和考核,导致机电管理缺乏有效性。

三、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措施

(一)、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做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最为重要。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可以考虑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同时为了保证人才队伍在煤矿的稳定,对于表现优秀的技术人员,要加强物质与精神鼓励,并定期专门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原理,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二)、加大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设备的运行效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机电设备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自动化监控技术、遥控技术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投入,这样才能够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效率,通过及时的对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效率,真正的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三)、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视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设置专门的机构来抓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中长期目标,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2)完善机电技术管理。切实做好基础管理,做到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检修质量。3)通过培训提高机电技术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投入资金力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对技术人员和监察人员进行培训,使培训形式多样化,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4)加强机电安全监察力度,促进整改排除隐患。对煤矿使用的机电设备实行划片包干,落实责任制。加大对机电监察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其责任心。

(四)、完善设备管理检修制度

对机电设备实施全过程综合管理,由机电管理部门专业负责机电设备的计划、选型、购置、租赁、维简大修、报废、退租及闲置设备的调剂等工作。机电设备必须经验收方可入库,并办理编号、上账、入库验收单据等手续。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查,包机到人,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机电设备损坏或达到使用年限,经专业部门鉴定,认为不可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报废,并办理报废手续。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发展和更新改造建设过程中,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提升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能和有效性能,必须要重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红,唐道武.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7):106.

煤矿安全现状篇10

关键词:煤矿应急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煤矿受“水、火、瓦斯、顶板和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极易发生重大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当事故灾难不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经成为减少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安全保障能力相对较差的地方煤矿更是如此。

一.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为强化事故预防和现场救援,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近年来,地方煤矿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了煤矿应急管理工作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但由于随着各级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和煤矿事故类型多样化发展,地方煤矿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机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应急指挥平台投入不足

在硬件上,既未配备先进的通讯指挥设施,也无专门的应急保障交通工具,在软件上,尚未真正建立专家库和专业知识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指挥功能的发挥。

1.2应急管理体制缺乏适应性

一是应急管理机构人员欠缺,应急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匮乏。二是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应急资源难以共享。

1.3应急预案不够完备

地方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尚未达到全覆盖的要求,部分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质量不高,不少预案不规范、不完整,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

1.4应急培训工作滞后

对应急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煤矿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掌握不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5应急救援力量薄弱,救援装备水平不高。

由于政府和煤矿企业对安全应急管理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应急救援队伍和力量缺乏,装备配备标准低,技术手段落后,应急救援演练难以进行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应急救援现场的施救能力,影响了救援效果。

二.应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目前,地方煤矿煤炭资源频临枯竭,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受“水、火、瓦斯、顶板和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应急机制、救援预案、应急培训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于确保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健全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全市煤矿应急管理统一指挥平台,煤矿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对全市重大危险源实行严密监控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应急保障投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用通讯、交通、应急处置等应急装置,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和数据库,并构建全市应急救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网络。三是做好预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防患于未然,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和重大事故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通过安全动态监控平台,实现信息传播和联网共享,为市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以煤矿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市属(或煤矿救护大队)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力量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2.2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是组织相关专家结合矿井实际,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实行归口管理和备案制度。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予以修订、完善;三是建立应急预案专家评判系统,通过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市煤矿对应急预案的质量把关,提高预案本身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3强化应急管理培训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市要求,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统一组织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立足基层,开设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培训班,通过技术练兵,着眼实战,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的战斗力;督促煤矿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2.4严格信息报送,强化应急值守。

严格信息报送,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做到灵敏反映、快速响应,提高事故的应对和防范能力。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煤矿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煤矿突发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2.5加强应急知识宣传。

通过召开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文艺宣传、以及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煤矿干部职工宣传应急管理常识,以提高广大煤矿管理干部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