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层医疗市场现状十篇基层医疗市场现状十篇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0:59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D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3-01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卫生改革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网络,为最广大的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本医疗服务。成都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医改将全面启动。基层医疗的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内部运行机制等都将面临新的改革。如何面对困难,主动适应改革;怎样去突破和创新,是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1.1沉重的历史债务让乡镇医院举步维艰。九十年代的税制改革后,由于国家将乡镇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都交给了地方政府。而各地财政状况普遍很薄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就更是有心无力、杯水车薪。再加上上一轮卫生改革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个体医疗机构、乡镇医院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局面。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大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健康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没有经济支撑,不能购买临床必须的医疗设备,加之,留不住人才,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为生存殚精竭虑。

1.2卫生人才缺乏。据相关文章报道,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全国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只有1/3能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处在瓦解的边缘,而剩余的1/3已经瘫痪[1]。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待遇差,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很少有人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基层群众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许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涌向了大中城市或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其它职业;由于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撑,许多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一旦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辞职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发展。

1.3医院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基层医院的药品,中药饮片及一次性医疗耗材均由“两网”配送。医院对于药品的合理利润是在招标价格的基础上顺加不超过30%,而一些品种招标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格,尤其中药品种更为明显,有的甚至高出市场价格数倍。致使病员因为药物价格问题和医院发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

2出路及对策

2.1进一步准确定位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的职责。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是一般性医疗活动,慢性病的管理,城乡爱国卫生、卫生监督执法、卫生宣传教育、计划免疫开展等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医院在自身发展定位上应注意避免科室、专业设置贪大求全而忽略了医院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浪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局限不能为群众提供与自身技术实力相当的医疗服务。避免为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医院自身实际条件,增加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保需方促供方,实现需方福利化、供方市场化”,实质就是让患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为自己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就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服务技术、服务态度,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尤其在当前还没有根本解决各项卫生经费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更是医院生存、发展所必须。但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监管,避免不顾实际的恶性、无序竞争。

2.2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负责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经费”都是需要政府的投入。政府应当在明确乡镇医院的功能后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切实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医务人员有的职业自豪感,保证他们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对群众的服务上。同时增加医院硬件投入,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以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2.3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医疗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医科院校和各医疗机构都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和专业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现在国家提供的免费培训、轮训,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护士的培养为今后乡镇医院的转型提供人才的准备。医院在政策上和经济上作适当的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4进一步利用各种医疗保障政策。目前,成都市有两项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这两项医疗保险政策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城乡群众。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着力解决的就是畅通报销的各环节,让群众能方便快捷报销医疗费用,减轻因病加重的群众负担。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保障政策,解决群众门诊就医问题,让群众大病到医院、小病也能想到医院。避免医疗证平日无用,年底买口服液的现象发生,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5进一步解决医院药价过高问题。目前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但是要真正降低药价还需要测算药品成本后定价,实行全国范围所有药品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价格,让药企的合理利润最大化,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否则容易出现招标价格远高于市场同质、同类甚至同厂家、同规格的药品的情况,与国家新医改的政策相悖。

总之,基层医疗机构应着重从改革自身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目前政策支撑优势,主动适应改革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让举步维艰的基层医疗机构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的脚步也在持续前进着。医疗改革的方针和路线给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医疗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时刻关注医疗改革的内容,学习改革的精神,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导向。当前中国新医改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并将全民健康和建设全民覆盖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了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医疗改革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先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落后、设备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各项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基层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医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推进。从1992年开始,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正式向着医疗市场化进军。为了改善国家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社会老龄化发展、治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持续实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医疗改革工作。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贯彻与保证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逐步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的医疗目标。2016年新医改意见的总体考虑就是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疗体系建设,同时着眼于医疗改革的整体部署,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向辐射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讲,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施陈旧、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上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医院管理、改革内部机制、推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历史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因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进入转型时期,克服医疗改革中的各项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当前基层医疗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首先,从发展规模上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区大部分位于经济不太发展的地区,在建筑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科室开设上同大型综合性医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基础医疗机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等历史性原因,在当前市场化医院管理的发展与竞争模式当中,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全面医保和新兴农村医疗项目推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局限作用。

(二)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

目前,专业人才的问题依旧是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的主要难题。从统计数据上看,乡镇卫生院中专业医疗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19.26%;专科学历53.97%,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生仍是基层医疗结构人才队伍中的主体。由于受到人才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先进医疗设备引入、特色项目开设和高端精密仪器的使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门诊医生占了医院医生队伍的绝大部分,因此,在特色科目的开设上,能够上岗的有特长的专科医生数量稀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开设僵化,服务领域局限,市场竞争能力弱化,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入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弱化,造血能力不足

新医改的目标是要实现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然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目前医疗系统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方面,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元素在医疗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边缘化的现状,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生存堪忧的重要问题。其中,由于财政管理不足、专业型财务管理人员的缺失和资本经营能力的弱化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资产造血能力不足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私人诊所等市场化医疗服务场所的增加,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困难的境地。

三、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有了政策性的倾向。因此,根据财政补助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拨付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应放在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药物补助、建设补助等,将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更新陈旧设备的工作作为发展中的重点来看。

同时,根据基层地区病人的就医目标和就医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服务水平,约束医院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确立自身的发展主题方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突出自身的服务优势。通过医疗基础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技术型人才引入工作

在基层医疗的人事管理制度上,要通过实现多元化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科研项目中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医院住院医师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夯实人员基础。同时,通过规范化和周期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科目重点,培养具有特色专业能力水平的医务人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要完善自身的聘任和岗位竞争机制,引进更多高学历、专业化的医疗技术人才,逐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向着高技术、高效率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实现基层医疗结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只依靠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政策补助无法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真正的发展。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要借助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开源节流,提高自身资本经营和财政管理的能力。首先,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运转的效率,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可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管理,调整收入比例和收入结构。要杜绝基层医疗机构中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和用药的行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其次,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财政管理中的作用,有目的地进行项目开展和基础性建设,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资本项目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语

虽然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在国家政策和新医改的不断推行之下,为了实现国家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实行综合性的深入改革。不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国家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有序、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新医改背景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秦晓强,尹文强,黄冬梅,谭晖,曹海虹,马牧野,唐梦琦,魏艳.基于医务人员视角的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受益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02:125-129.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3

重庆市的突出特点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难度不小,任务艰巨,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重庆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从总体上看,重庆市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问题突出,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可及性和公平性差距明显。表现在: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职能不到位,宏观调控不力;二是在医疗资源配置上严重不合理,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客观事实,从而导致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三是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过度,而且呈无序竞争状态;四是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监管体系上,政府责任缺位,有效的卫生行业监管体系缺失,从而导致医疗机构过度医疗难以遏制;五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上的不公平性,导致医疗保障覆盖面不够或保障水平低,而且极不平等,相当多的农民和城镇居民长期无医疗保障或极低保障水平状况;六是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设备差,医疗质量不高。凡此种种,导致医疗体系、保障体系不健全,地区差异加大,城乡差异加大,“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乡矛盾突出。

城乡医疗卫生严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探讨

(一)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农村医疗服务的不可及性)。目前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城市卫生资源利用又严重不平衡。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30%又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重复配置,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突出;而经济落后地区,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基本不能满足农村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而导致大量即使是最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病人长途跋涉涌向大城市就医。与此同时,三级医疗网点布局也不合理,从而导致就医难和看病贵。

(二)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城乡二元化体制,到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公平。长期以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采取两种政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主要靠农民自己,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是靠公共财政,本该由政府提供或政府与农民合作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由农民一力承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由此造成了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地危害到了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近几年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总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仍显严重不足,公共卫生投入甚至有下降趋势。而且,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另外,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在发达国家,医疗卫生开支占政府开支比重平均超过10%,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都已达到16%以上。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占政府开支比重还达不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3%,而解决的是世界上22%人口的健康问题,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失衡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

(三)医疗保险既严重不足,更严重不公,农民基本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医院完全断奶,实际上完全市场化,而农民几乎无分文医疗保障,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重与日俱增。此外,医保基金大量结余是以降低参保人的待遇为代价,同时也给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挪用基金留下可乘之机。基金结余率过高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还很不够的情况下,相当高的医保基金节余,无疑使保障水平在可支付能支付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保障水平,增加病员负担,加重看病贵,损害参保者的利益。发达国家医保基金节余严控在10%以下,而我国2007年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期结余率高达为34.8%,2008年仍高达32.8%,由此可以推测有可能有的地区医保基金节余高达50%的可能。个人支付从1980年占卫生总费用的1/5到2003年攀升超过了1/2,同一时期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却从36.2%下降到17.2%,平均每年降低约1%。

(四)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医疗服务质量不能取信于民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另一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使用大量有限的资源培训大量的高技能医疗人员,却大部分呆在城市里,或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或从事非医疗卫生工作,农村居民仍然得不到充分的医疗;二是农村卫生服务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卫生补助政策不完善或缺失,落实不到位,卫生技术人员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生活得既不体面,又无尊严,造成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部分卫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调(借)离,有的宁可干个体也不愿呆在卫生院,农村卫生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三是目前我市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城市医疗卫生建设逐步增强,不论是房屋、设备,还是人员素质上,均比农村有显著的优势。

(五)过度医疗一定程度上加重看病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医院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病人成为医院的顾客,不合理诊疗、用药、检查、收费一定程度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医院所有的运行费,基础建设、医疗设备、员工工资福利、学科建设等费用均取之于病人,换言之,是体制、机制把医患推入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管理层和医生方面的责任,也有患者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更有政策方面的作用。几种因素非理性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了过度治疗这一中国医疗界的顽症。不仅使得医改的成本成倍增加,而且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

(六)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患者支付能力不强或基本无力支付大病医疗费用。在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而从1998年起,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缓慢,只有3%到6%的增长,消费贵不贵的感受来自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承受感觉,后者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看病贵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医疗风险在人们之间分布的高度倾斜决定的,是由于患病的个人直接承担医疗风险的能力低,而又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所致。相当比例的农村人口和城市居民既缺乏经济支付能力,大部分农民和城镇居民处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又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因此,要想仅仅依靠简单的药品降价根本无法有效解决看病贵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从分散他们的疾病风险入手,即使我们不能完全解决看病贵问题,至少也应当减轻和缓解因大病致贫返贫问题。医疗过度的市场化和相当多的无医疗保障的处于低经济收入人群的现状,导致相当大的人群根本无力支付医疗费,更不用说支付大病医疗费。#p#分页标题#e#

解决措施

(一)政府切实履行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主导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尤其要向基层倾斜。一是加强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等的投入。应该补给那些能够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项目,把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重点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建立起人民群众渴望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把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重点,切实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二是要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目前农村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适当提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吸引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让他们在勤奋工作中,在无私奉献的同时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安心扎根人民的基层卫生事业工作。

(二)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和社区三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各级各地区不同人群可及的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根本上讲,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变地区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现象,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别;二是改变现有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一大批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建设一支能满足需要、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让人民群众值得信赖的基本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技术队伍,让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基层、在社区真正得到落实。

(三)消除城乡二元化体制,提供公平的城乡医疗保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消除二元体制,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对经济收入水平极低,支付能力最差的人群,政府更应该向他们提供最基本最需要的生存保障,不能让赤脚者全额支付医疗费,反而主要向住别墅坐奔驰宝马的富有阶层和中产阶层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毕竟,医疗是生存需要,而不是享乐需要,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共产品;二是提高政府和社会的支付水平,降低个人支付水平。政府和社会支付要逐步达到75%,个人支付控制在25%以内。有研究显示个人支付医疗费>25%,就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三是立即解决医保基金结余率过高的问题,过高的医保基金节余,在保障水平已经很低的情况下,无疑进一步降低保障水平,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过高的医保基金节余率是以损害参保人员的利益为代价,医保基金节余率应该控制在10%以内,在目前国家富裕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控制在以不出现赤字为佳,提高参保人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最高支付限额,降低起付线,探索门诊统筹,探索将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四是建立健全急诊医疗抢救基金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急诊医疗抢救和大病是生病致贫和返贫的关键所在,中国农村农民和一些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仅仅依靠个人的资金和财富来支付医疗费用,目前的新农合只能向农民提供大约10%~30%的医疗费用报销,无法应付大病风险的威胁。政府和社会在大病问题上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重要作用体现在,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筹集资金的办法,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在社会范围内帮助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医疗服务风险分担机制。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4

abstract:inthispaper,shrinkingfromthepharmaceuticalmarketinthecurrentsituation,theanalysisshouldbestrengthenedatthegrass-rootsimplement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关键词:中医药市场基层

Keywords:Chinesemedicine;market;grassroots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09-0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从总体情况看,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基本上都收录了几十年来甚或几百年来中医师们惯用的中成药。但是,笔者在多年从事中医药工作中发现,虽然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中均收载了,但许多药在市场上难见其“形”。如:济生肾气丸、二妙丸等,此些类药要么厂家已经不生产,要么极个别厂家在少量生产,当然市场终端―基层医院、基层药店销售也更成问题。这也成了中医药市场日益萎缩的表现。

由于市场化原因,各地医院的中医规模较小,中医师也少,当然开出的中药处方更少,相对西药的处方量无可比拟。虽然在部分医院中药销售也能占到相当比例,但也有滥用之疑,其中尤以心血管科室使用相对较多。心血管科室大量使用中药现代制剂,但均是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使用,没有确确实实的在中医辨证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导致只能缓急不能治病、解标不能治本、轻病拖重、重病拖死的后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中药的疗效;而基层小医院更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能用则用,血栓通、血塞通、香丹注射液等可用至4、5只以上或几种同时使用,无关乎对疾病的好坏。中药长此以往这样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滥用的结果必将引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也会使中医药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由于基层百姓习惯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药店,但是自身受中医知识欠普及化原因,到药店买药又受到药店提供的药品品种、自身认识以及药店人员推销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选择药品也大多选择西药。药店销售以抗生素类处方药销售最为特点,抗生素类药品凭处方销售这一政策实际名存实亡。大多百姓在购药时受医学常识水平影响,搞不清楚抗生素和消炎药区别,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药店工作人员也迎合顾客,有疼痛就需消炎,消炎必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这一类药就能够往往超过所有中药的销售水平;也有不少药店甚至把中药撤柜,基本不予销售。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曾就当前中医药形势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上呼吁“传统的中成药由于利润较薄,挣不到钱,目前有近500种传统中成药已无药厂生产了。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丢失了中医治病的武器”。而造成此现状的是现行国家医疗体制整体趋利化的发展,中医被边缘化的结果。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要照顾好公众健康,只有让中医药、民族药担当起应有的作用,才能改变现状。传统医药由于采用天然原料和非对抗性的治疗,毒副作用小,并且价格低廉,在大众的自我保健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要让中医药为民有所利益,必须针对当前医药市场畸形发展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严格控制滥用中药,消除西医式的运用给中医药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西医师开出中药处方,尤其现代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处方也要加以适度控制、考核;甚或可实施中西医分离制度,西医只允许开出西药,中医只允许开中药处方。避免全科医生全而太全,中西医都有权力开出中西药,加之受利益驱动,致使药品滥开的弊端。

加强对种植、生产(尤其专门生产中药)、批发和零售中药企业的培植保护。提供优惠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生存空间;

加大基层中医师的培训,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零售药店要有中药和中药师,加强药剂师济世救人的医德培养;同时加强大众的中医药文化引导,拓宽百姓的疾病认识层面,让中医药文化在民间真正落地生根。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5

关键词:白领人员;过度劳动;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白领人员过度劳动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0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劳动者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过度劳动也就成为了普遍现象。近些年来,过度劳动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过劳死”等现象时有发生,已经影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白领人员过度劳动现状

(一)过度劳动的概念。薄萌(2008)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分析,认为“过劳是指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王艾青(2009)从宏观意义上指出,过度劳动是“人力资源在较长时期的过度使用,即就业者在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就业状态。”(2011)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对过度劳动的概念作了进一步修正,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概念,认为过度劳动“是劳动者在其职业生涯当中,在较长时期内已经感知肌体或精神的疲劳,且这种长期疲劳已经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或工作生活质量,但出于各种因素的驱动而仍然提供超时、超强度劳动的行为状态。”

(二)我国白领人员过度劳动现状。当前我国白领人员的过度劳动已成为普遍现象,据2008年“职场人群健康权调查”显示,大约七成劳动者处于过度劳动的状态。杨河清等对北京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的问卷和访谈调查表明,大多数员工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时间且工作时间不规则,工作状态较为紧张且经常加班,一些员工因为过度劳动而出现了身体机能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吴君(2011)对北京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现状的调查显示,白领员工自主过度劳动现象十分明显,且过度劳动比较严重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1~50岁年龄段、硕士学历、月平均收入在8,000~20,000元的劳动者。

二、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产生白领过度劳动的原因

(一)就业保障的不完善性

1、就业压力过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现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曾在采访中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在2,500万左右,而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十二五”期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因此,当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而且,这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在白领劳动力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南方人才网有关就业形势的统计显示,行政、人事类和经营、管理、策划类专业分别位于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第一和第二名。由此可见,当前白领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一旦找到工作,大多数白领都会延长劳动时间、提升工作业绩以确保不被其他劳动力所替代。

2、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白领处于绝对弱势。在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虽然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制定了相应的条款来约束用人单位的行为,但法律对其约束力并不是特别大,特别是对用人单位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过小,导致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出现了在一些私营或者外企工作的白领,其持续工作的时间超不过十年的现象。而这些人一旦失业后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就业的压力往往会比过度劳动的压力更大。

(二)住房保障的不健全性。安居才能乐业,这一点在中国百姓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当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制还不是十分合理。在我国的住房市场中,商品房占到绝大多数比例。众所周知,商品房本身所面对的购房对象是拥有高收入的人群,从理论上来讲,商品房只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由于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多数人都需要通过购买商品房来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但是,奇高的商品房价格却令人望而生畏。为缓解商品房价过高的现象,满足低收入百姓的住房需求,国家制定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措施。然而,城市白领阶层还算不上政策上的低收入阶层,基本上不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范围内,享受不到国家政策性的住房保障,但其收入又远远达不到商品房的购买能力,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夹心层”。纵然国家为保证住房“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制定了“二限房”政策,但由于受户籍、工作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能够享受到“二限房”的白领人数还是较少,这种只保两头的不合理住房政策促使了白领必须通过提高工作强度来赚取更多的报酬,从而达到购买商品房的经济实力。

(三)医疗保障的低保障性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6

【摘要】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居民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普遍发展,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是国际通行做法。那么,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怎样,如何建设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间政府责任如何体现,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责任

加强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乡镇“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经费紧张、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职责缺失有关。均等化取向下的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应在划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政府责任的基础上,整合基层卫生资源,创新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同时,切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保障公共卫生机构有效运转。

一、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

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包括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卫生服务机构。我们认为,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乡镇卫生机构经费紧张,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的财务状况更是困难,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背景下,“以医养防”现象严重。其次,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特殊性,医疗卫生人员的成才周期较长,而现有环境又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使得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第三,由于经费紧张,使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的设备落后,难以有效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中既有体制性原因,又有机制性原因。首先,政府投入不足。分税制下,卫生机构一般下放到地方各级财政,使得上级财政对地方卫生机构支持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以来,基层财政普遍困难,基层财政的卫生投入也逐步减少,但支出的绝大部分仍用在工资支出上,即财政收入主要用来“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总之,乡镇可用财力减少,使得卫生经费投入也相应减少。其次,盲目的市场化改革。政府投入不足,使得卫生服务机构为了补偿经费不足部分,无视卫生服务的特殊性,盲目推行市场化;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医疗收入占到了乡镇卫生院收入的绝大部分。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竞争,使得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内部运转效率得到提高,但也带来了诸如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问题。同时,具体到乡镇卫生院这一级,防保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医疗机构不分,导致有限的公共卫生投入支出效率低下,进而使得“重医轻防”问题更为突出。

二、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卫生是采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社会公众健康,是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基本健康保障的基础性工程。基本医疗服务,指针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所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当然还包括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准公共产品,采取政府、社会筹资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以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非基本医疗需求,作为一种私人消费品,政府不提供统一保障,可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当然,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以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总之,基本的医疗需求与非基本的医疗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为市场监管,以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基本的医疗需求可以通过补贴买方、医疗救助等形式来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

三、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1.划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相对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需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因此,为了明确政府责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划定公共卫生的服务范围。我们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应包括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当然,如何划定还存在争论,而且,源于地方财力的不同,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也可有所扩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需要相应的财力保障。首先,公共卫生服务的溢出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中需承担不同责任。其次,中央财政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项目给予补助。第三,应该根据各地不同的财力状况划定筹资责任,对于财力严重不足的县、乡,上级财政应予以倾斜,适当减少基层配套比例。

2.创新公共卫生运行机制

为避免“以钱养医”造成的重治轻防现象,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支出有限的背景下,有必要创新公共卫生运行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效率。首先,应该使防保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乡镇卫生院内部实现分离,分开核算,防保机构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应在经费、人员、编制方面充分予以确保。其次,通过“以钱养事”、“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对村级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这既可以调动下级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益。

3.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虽然面临着诸如保障水平底、受益面窄等问题,但仍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调查发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这既有利于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又使得政府能够把有限财力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中去,并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财力保障。因此,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乡镇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有效运转的保障,必须将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与乡镇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吕卓鸿.政府承担公共医疗卫生的理论基础和范畴界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2).

[2]徐勇.公民国家的建构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7

现状一: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中心城区及辖区内的各区县近十年来,建成了大大小小商业住宅区大约在317个,还有拆迁安置区和单位企业自建住宅区等,这些区建成后,形成了新的人群居住群体,并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范围,营造了新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现行的住宅区比原来的行政村规模、居住户数和人口都要大,在第一轮基层医改中,所有行政村都建有村卫生室,但现在的新建住宅区,数量之多、规模增大,而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却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之中,致使在新环境中生活的居民,缺少最基本的,最便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往往一有病痛或是一些中老年人的慢病患者,只能往大医院跑,进而造成综合性医院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就医难问题。现状二:截止2013年底,黄山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6万,占全市总人口17%,而城市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27%。这些老年人绝大部分都居住在社区或新建小区,这部分老年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与慢性病或老年病相随,平时就需要医疗卫生保健;此外,还有15%左右儿童,他们需要日常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现在的新建住宅区里没有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他们期盼能建立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三:据统计,黄山市2013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为719人,肿瘤死亡1337人,高血压死亡474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568人,此外还有大量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患者,而这些人群又是当前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每年都需要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完整的健康和疾病监测档案。由于现行的城市人口聚集,大量的新建住宅区投入使用,原有的居民进行了一轮大迁徙,给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老年人、慢病患者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不全,档案完整性差,有些档案成摆设或死档,不能为现住居民提供有效的基础健康资料,这也预示着新居民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建立城市住宅区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

2.1黄山市经过十多年的基层医改,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建立了惠顾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保障机制建立。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2.2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及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中指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加快新建住宅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是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制度”基本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2.3黄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培养了一大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全科医生,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作用,即可解决目前新建社区卫生保健网络缺乏问题,又可最大限度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

3建议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8

 

一、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共召开**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3次,建立**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设定质控指标60多项;建立**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专项培训与督导检查。

2、组织开展**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地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管理人员培训500人次。

3、2015年4月16日-19日,举办了2015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全市73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5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完成后发放了学分和培训合格证。

4、2015年10月23日,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活动。全市20余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00多名医务人员及骨干药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有效促进了我省药品风险管理,为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药学科普骨干队伍,以及我省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用药药学服务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化基础。

5、2015年12月2日下午-12月4日,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共有近30家市属医疗机构,120余名相关专业医、药、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事药学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

6、组织**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

7、组织专家对**地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5家医疗机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分别是:**市儿童医院、石林县人民医院、富民县人民医院、禄劝县中医院、**昆钢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

8、完成**市卫计委委派的指令性活动,组织专家参加等级医院评审指导工作,多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

9、初步建立了**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0、为更好的促进**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升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质控中心承担并完成**市科技计划项目《**市区域性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

11、完成质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如:(1)**地区麻醉药品电子印鉴卡管理。(2)**地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月报表报送管理。(3)**地区民营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备案管理工作。(4)**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工作。

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市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

2、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延安医院、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

3、汇总总结2014年组织的市县区医院现患率调查及结果分析及反馈。

4、组织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

5、授市卫计委委托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埃博拉、禽流感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

6、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工作。

7、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改善服务行动计划的检查工作。

8、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医院现场验收工作。

9、参与市血透质量控制中心质量管理标准制定。

10、参与完成市卫计委委托**市民营医院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班工作。

11、授云南省**空港经济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托做**空港经济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12、联合市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参与静脉配置中心验收工作及质量检查工作。

13、组织并联合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完成对富民县区域《富民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14、组织完成《呈贡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三、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总结

(一)主要完成工作

1.全面开展并分级完成全市各级医院年度室间质控评价工作。

2.积极加强全市各病理科室间联系,加强上级医院对地区医院的指导与监督。

(二)存在问题

 1.少量单位和科室领导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理念仍淡薄,对病理科的整体管理不足。

 2.**市各病理科普遍存在科室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很难符合三级医院≥500㎡,二级医院≥250㎡的标准,直接影响到科室生物安全布局与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同时造成病理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科室财物的安全存在隐患。

 3.各级医院病理科人材短缺、人材难求或人材难留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基层县级及以下病理科更为突出,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关注和支持,使病理科的人材培养和梯队建设落到实处。

四、病案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质控中心组织对全市所辖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现状和病案信息统计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全市病案质量控制和病案信息利用现状。

2、通过QQ联络平台转发病案管理新进展、相关规定标准、评价情况等信息,同时答疑解惑,增进各医院间的联系交流,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015年借卫计委等级医院复审的东风,对寻甸县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晋宁县人民医院、晋宁县二院、西山区医院、五华区医院、石林县医院、宜良县医院、宜良二院等9家医院进行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管理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为**市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提出病案管理相关要求和建议,为信息平台涉及病案管理指标的建立提供帮助。

5、在**市卫计委的领导组织下完成了对民营医院进行的病案管理专业的授课培训任务。

6、2015组织举办市继教项目“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

7、市质控中心成员作为督导检查专家,参与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督导检查,为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推进DRGs工作取到积极作用。

8、延安医院作为**市病案管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对我市多家医院提供了学习培训条件,本年度接受了市辖区内的6家医院的参观学习,对1家医院进行了现场人员培训。

 

五、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质控中心自身建设情况

2.质控中心活动开展工作情况及承担政府委托相关工作

3.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

六、传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申报云南省传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

2.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中心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4.开展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医院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5.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援工作

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2.积极参加**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工作会议,认真完成指令性任务

3.承办继续医学教育

4.履行监管职能,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省市医院进行检查、验收及指导

5.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对口帮扶,支持基层医院共同发展

6.设计调查问卷,积极开展护理科研

八、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质控中心成员会议,讨论健全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2.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

3.邀请省级医院急诊专家共同探讨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加强与省级质控中心和市内各级医院的联系

4.定期由高年资医师到县区级、民营医院进行急诊急救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重点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指南和急救流程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保证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5.召开质控工作研讨交流会,探讨现有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不足之处: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现状调研工作,急诊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尚未完成,需在下一年继续完善。

九、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不定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同时对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2. 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第1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组织**市口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继续完善制订与修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为**市区域内口腔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15年3月举办部级医学教育项目1项(现代根管治疗临床实战,参会学员近百人)促进了**区域口腔临床医生对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4.2015年8月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咬合功能与美学修复统一的合学研讨会,参会学员百余人),介绍与修复紧密相关的临床咬牙合风险管理问题,包括前牙磨耗的美学修复方案,种植修复的美学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修复中的咬合设计及影像学防控咬合风险,影响椅旁系统修复疗效的因素,提高了参会口腔临床医师对修复相关牙合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5.2015年8月与常青藤培训合作举办了“日本口腔咨询师论中国口腔医疗机构发展及未来”培训班,内容涵盖了“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分析报告、Cptp口腔机构管理体系说明”等内容,参会学员近70人,使学员在口腔机构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6.2015年9月,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了2015年**地区民营口腔医院(诊所)疾病诊疗质量控制培训方案;2015年11月,受市卫生局委托,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动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加快发展,我中心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举办了**市民营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口腔疾病诊疗专业人才培训班。

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继续推进了“依法依规、规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重点培训国家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等级医院标准等,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与认知,实训质量控制操作技术。

2.开展了部分综合性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和实地指导工作

3.为科学规范管理检验质量并得到有效的持续改进,中心2015年积极开展检验质量指标管理软件平台,由于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广,内容多,目前该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比较难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自动提取与与自动分析模块的开发,处于试运行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国家卫计委要求的其它质量指标管理模块的建设。

十一、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和**市延安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医院定位、人员基本配备、肠内外营养及饮食管理及营养科会诊、查房、门诊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完成了**市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报告,针对我市营养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2.编制了《**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手册》,完善了临床营养专业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改进了临床营养专业质量控制,督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路径。**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在对每一个医疗单位临床营养工作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及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市临床营养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发展。

3.2015年9月通过讲座培训方式,对临床营养从业人员及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使工作人员学有所用,为今后医院食堂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2015年12月召开了年度成员会议。完善本年度中心工作制度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对象、中心成员汇报本年度质控中心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中心工作。

十二、内分泌疾病诊疗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成立并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2.协助**市其它医院内分泌专业建设,有效促进内分泌疾病诊疗水平。并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3.**市内分泌诊疗控制中心为加强对基层医院支持,全面有效开展内分泌科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协助工作。对**市内分泌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4.在修订质控标准方面,建立内分泌科专业医疗、护理方面各种诊疗常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并不断修订完善;落实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准入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授权制度;目前已完善的有2型糖尿病诊疗的质控标准。目前已开展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行。

十三、眼科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

1、已经召开质控中心成立大会,正式任命质控中心成员并发放聘书,组织学习《**市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本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制定《**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2、积极准备建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医疗质量监控网络和信息点,准备进行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研工作,制定《**市眼科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眼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书写**市眼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估报告,提出客观的建设意见,并上报医院管理局。

3、积极准备本中心信息数据上报系统(拟设立群QQ号或微信号),准备开展本专业数据及资料的建立工作,准备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定《**市眼科医疗质控分析表》。定期向市医院管理局上报质量分析评估情况并同时向各医疗单位反馈,通报全市眼科医疗质控情况。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9

近年来,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的农村医疗网点普及率高、覆盖面广,达到每个乡镇1所卫生院,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农民就医,缓解了农村医疗发展滞后于需求的矛盾。然而,相对于农村小康应达到的初级卫生标准,个体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乡镇卫生院依靠其固有的优势,才是推进农村小康达标的主力军。但是,以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状况,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

1、基础设施差。近年来,由于乡镇卫生院经营效益下滑,加上外部投入少,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场所房屋破旧,年久失修。

2、医疗设备短缺,医疗器械陈旧落后。目前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医疗设施简陋,设备陈旧,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的医疗设备,落后于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拥有的设备功能低,只能用于简单的检查,象心电图、肝功能等项目因为没有配套设备而无法开展。

3、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主要原因:一是新毕业的大专、本科生不愿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稳定农村卫技队伍的政策不配套,致使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三是有些卫生院缺乏长远打算,短期行为意识严重,忽视现有在职人员的技术提高。由此造成乡镇卫生院技术上、设备上不如市医院,住院条件跟个体医生差不多,医疗业务严重受损。人少时一人多岗,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则人员空虚,措手不及;人多时,工作人员的福利工资无法落实,导致两难境界,谈不上任何优势留住人才,形成恶性循环。

4、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在职人员负轭上山、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

5、农村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个体药店、个体行医的政策放宽后,新增加不少诊所,致使乡村行医诊所星罗棋布,卫生院处于这些个体药店、诊所的包围之中,使卫生院处于十分激烈的竞争之中。作为乡镇卫生院,下有个体医生,伤风感冒、小病小恙农民一般不会舍近求远。而疑难杂症、大手术病人又会跑市以上医院。乡镇医院在距离上不远不近,设备赶不上市级医院,技术力量更不敢奢攀,处于这样的环境,乡镇卫生院的农村医疗市场主导地位正在逐步消失。

6、医疗收费达不到标准。据历年医院财务报表显示,药品价格的降低,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削减了乡镇卫生院的大部分收入。因此,靠药养医的日子好景不长,要想维持生存,以图发展,只有适当提高医疗收费,而在当前的农村,一时要提高医疗收费是难以进行。

尽管乡镇卫生院目前的状态处于低谷,但是,从巩固和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稳定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中流砥柱地位,加快发展乡镇卫生院全面职能,仍是全社会不容推卸的责任。

1、强化各级政府的卫生工作责任意识。各级党政领导要用办教育和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来抓农村卫生工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年度考核评审制度。通过督促检查,对发展乡镇卫生院成效显著的地方,要大力表彰和奖励;对,政策措施不落实,上级政府要加强督促,限期到位,真正形成各级政府一齐抓,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业务主管部门要合理配备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医疗设施,实行扶贫帮困政策,对乡镇卫生院实行资金扶贫、器械设备扶贫、人才技术及业务扶贫,使基层在专业技术、财力、物力得到充实,让其突出重围,跳出峡谷。

3、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在基层工作时间长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强市直单位与乡镇单位医护人员的交流,不能终身制;对大专、本科生要鼓励其下到基层锻炼,充实基层卫技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的生机和活力。

4、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政策优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保证卫生支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长;二是确保人均卫生事业费逐年增加;三是按国家要求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预防保健及医学科研三项资金要确保到位;四是减少对卫生院的各种摊派和税费缴纳等。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篇10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温州市某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3所医院中有独立消毒供应室的医院占23.1%,有消毒供应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医院占15.3%。80%以上医院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没有洁污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该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配备和器材的配置率均在15%~23%,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对有管腔和齿缝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15.39%~69.23%。结论该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硬件配置和制度管理到位率较低,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应依照行业标准加强消毒供应室基本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清洗质量;调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发送等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根据2009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个行业标准的精神,医院应当实行医疗器材集中管理,这在大型医院已经基本得到贯彻落实,但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实行。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CSSD的工作质量管理,确保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1,2〕,随机选择温州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为对象进行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和管理现状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温州市瓯海区13家基层医院,调查内容包括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清洗设备、医疗器械清洗流程、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和人员配备等。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查看、询问和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抽取的13家医院CSSD展开调查。现场调查由调查人员分别到每个医院消毒供应室查看环境布局、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询问和访谈为随机抽取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询问,查阅工作记录和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并将调查结果详细填写专用登记表。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在讲解的基础上,要求当场填写并收回,由调查人员统一进行评判。

1.3调查结果判定依据2009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部行业标准中相关规定,核实调查结果,判定各医疗机构CSSD建设和管理情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该区13所基层医院中有3所医院有独立的消毒供应室,只有2所医院消毒供应室为专职工作人员,70%以上的医院缺乏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设备设施不齐全,质量管理和灭菌监测不到位,见表1。

2.2建筑布局情况所调查的13所基层医院中,多数医院消毒供应室布局不合理,80%以上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没有洁污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表2)。

2.3硬件设施配备情况本次调查该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配备和器材的配置率在15%~23%,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表3)。

2.4清洗流程和质量情况调查发现,该区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的器械多数不达标,清洗流程达标率和清洗质量合格率普遍较低,有管腔和齿缝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更低(表4)。

3讨论调查表明,温州市某区多数基层医院再生医疗器械未实行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专职人员少,人员流动更换频繁,部分消毒员无上岗证。兼职人员负责处理使用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缺乏,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加之硬件设施配置不到位,无法保证清洗质量。操作流程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执行,灭菌效果监测没有开展或不到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3〕,本次调查的医院消毒供应室大多仅开展部分化学监测,仅有2所医院开展了生物监测。大部分建筑布局不合理,面积及位置均不符合要求。消毒供应室往往地处楼顶或地下室,面积狭小,基本无法按规范进行三区划分与合理布局。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简陋,基本没有高压水枪、气枪、超声波清洗器和干燥设备等,手术器械、氧气湿化瓶和呼吸机螺纹管等诊疗器械、器具均由病区各科室自行清洗,因此清洗质量较差。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现象严重,包布不洁、器械有锈迹,清洗中不用酶洗剂,很少进行处理。多数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无工作手册及作业指导书,也无岗位工作职责、制度、操作规范及器械、物品处理流程等,以现有管理无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规定,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主题体现在合理的建筑布局、先进的设备材料、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技术实施、提高人员素质及科学管理等5个方面〔4〕。建议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和管理,把消毒供应室建设作为对基层医院验收标准之一。新建或改建医院消毒供应室应重点关注建筑和布局〔5〕,如处于合适的位置、实行区划、建立人流物流洁污通道,辟有回收间、洗涤间、检查包装间、灭菌间、无菌物品储存间、发放间、办公室、更衣间和卫生间等;硬件配置必须保证基本需求,如设有冷热水供应,手工清洗池、必要的清洗机、水(气)枪和灭菌装置等。按照行业标准规定的集中式管理要求,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回收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完成。任务指标是既能保障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又能满足临床需求。如果医院规模很小,可以依靠所在地区大型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集中管理,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6,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S].2009.

〔2〕汤井利,赖紫娴,李丽娣.浅谈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20):1411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4〕梁翠娟.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6668.

〔5〕胡瑛.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探讨供应室的建筑设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08609.

〔6〕王志棣,孟爱珍,华卓君,等.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5):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