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不放弃不抛弃十篇不放弃不抛弃十篇

不放弃不抛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33:01

不放弃不抛弃篇1

不抛弃,不放弃

512汶川地震,山摇地动,天崩地裂

生命在霎时间逝去,哀嚎在霎时间震天

那一刻,房屋毁了,

那一刻,道路垮了

就在山崩地裂的那一刻,14亿中国人民的心却在那一刻紧紧的连在一起!

不抛弃,让许多埋在废墟下的生命有了继续活下来的希望,

不放弃,让许多家庭在失散分离后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就在举国悲痛的那一刻,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响彻世界!

不抛弃,让十万神兵头顶着的八一军辉光耀灾区各地,让世人看见了生命的一次次奇迹

不放弃,让医生、护士、志愿者,出钱,出力,出血,让爱心汇聚让生命和生命之间没有距离!

不抛弃,让因灾失学到孩子们从废墟中拾起书本,在操场上完成高考的冲刺!

不放弃,让抗灾自救的步伐快的令人惊奇!

不抛弃,不放弃,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永远在一起!

不抛弃,不放弃,光荣与梦想幸福和希望永远在一起!

自信,坚强,乐观,向上,我们挺起胸膛肩并肩彼此挨的更紧,更紧!

不抛弃,不放弃,时间会证明我们的努力

不抛弃,不放弃,事实会证明我们的神奇!

不抛弃,不放弃,中国永远会屹立于不败之地!

不放弃不抛弃篇2

今天,老师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其中,老师讲了一句让我们深刻人心的话:“不抛弃,不放弃。”我深受启发。

念着这句话,我脑海里浮现出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比赛的情景,他们挺着身躯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他们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有的双目失明……他们顽强地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最后,走上领奖台,奏起了雄壮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星红旗冉冉升起,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争得了光彩。我想:如果运动员们没有那种顽强的精神,他们就不能成功。他们不正是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吗?

念着这句话,我脑海里又浮现出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情景,只看到翟志刚穿着舱外航天服,吃力地慢慢地打开舱门,又一步一步地走出舱外,最后完成出舱任务。翟志刚太空行走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任何一点差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意志坚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呢?那不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吗?那不是他们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吗?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曲折,而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像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航天员翟志刚那样:心怀大志,不轻言放弃。

不放弃不抛弃篇3

当轰隆的地震震动着西部大地;

当震碎的瓦砾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当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的强震震撼着8700万巴蜀儿女。

四川告急!北川告急!

汶川、茂县杳无信息!

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

地震震中——映秀镇曾经那样地美丽……

不放弃,不抛弃,

3个月大的婴儿啼哭在战士的怀里;

不放弃,不抛弃,

3岁的孩子被人民子弟兵救起转移后与父亲相遇。

不放弃,不抛弃,

草绿色、天蓝色、橄榄色、桔红相间;

不放弃,不抛弃,

11万人民和武警部队在这特殊的战场里

——实践着一场真正的士兵突击!

不放弃,不抛弃,

情系汶川——唐山人在行动;

不放弃,不抛弃,

山东人民送来了轮胎和发电机。

不放弃,不抛弃,

160名军人用歌声唤醒昏迷的女孩;

不抛弃,不放弃,

爱呼唤着幸存者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

不放弃,不抛弃,

不抛弃,不放弃!

携手同心,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不放弃,不抛弃!

不放弃不抛弃篇4

读《我可以抱你吗,宝贝?》有感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心里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个母亲不可以拥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这个母亲是继母,孩子不接受她还是其他的原因?带着疑惑和不解,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什么是星星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患了自闭症的儿童。他们好像被困在了一个遥远的星球,一个无底的黑洞。他们受了伤却不会哭,好像已经没有了知觉。而故事的主人公王家保保就是这样的孩子。

当我读到保保被诊断出自闭症时,我不禁担心保保,一个患了自闭症的孩子会被抛弃吗?还好,妈妈决定用最大的力量来拯救保保。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保保会说出“咩咩”时,这个家庭已经破碎了。但是妈妈仍然没有放弃,她发现保保会认红绿灯时,她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都会一次一次的带着保保过马路,我感动极了。最后,妈妈获得了保保一个世界上最重又最轻的抱抱。

看完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妈妈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保保有可能永远都呆在自己那个小小的、孤单的世界里。当保保有了一点一点的进步时,妈妈十分开心的与别人交谈:“别人家的孩子一米一米的进步,我们可以一厘米一厘米,一毫米一毫米的前进呀!”我想:就算有一天保保和妈妈中间隔了一堵墙,凭妈妈信念两个人也会相聚的。

不放弃不抛弃篇5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的,遇到困难是要坚持的,受到委屈是要面对的,遇到灾难要有勇气。那样,你的人生里才会有甜!

我经常看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里面的许三多是个农村人,我想他从一个平民变成了一个有名的演员,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最记得许三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我也很喜欢看微笑百事达,里面的成哓若为了超过别人说的她和别人恋爱,不会超过三个月,为了破咒,一直坚持不懈,最后这个咒终于破了!我记得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是的,每个人开心点,以微笑面对,什么事情都会解决的!!!

不放弃不抛弃篇6

关键词:教育;潜能生;爱心;真诚;行动

如果说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教师就是要让这种快乐充盈在教育的每一寸空间,并惠泽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潜能生在班集体中属于需要关心的人群,虽然他们的成绩暂时落后于其他学生,但潜能有待发掘。教师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注、关爱潜能生,让潜能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010年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安,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在小安11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只身去日本打工,小安跟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在粮库负责运输,长年出车在外,小安住在校寝,有时周末舅舅会来看望他,很少感受到父母关怀的小安懒散颓丧、惰性十足、连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都不过关,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还会在课堂上睡觉、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为了使小安重拾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在和小安最初的接触过程中我没有对他提出过多的要求,只是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小安,与他沟通,与他交流。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安有时爱读课外书,我就把自己的《小故事大道理》一书拿给他,还和他约好共享读书体会;我还亲自为他选购了一本画有励志图片的日记本,激励他说:“小积累大收获。”和小安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对自己的父母有成见,便想到他曾经和我说过他喜欢漫画,于是我特意买了一本几米的漫画书《蓝石头》,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爸爸妈妈,我把书送给小安,说:“小安啊,我也比较喜欢读漫画,但这本漫画我却没太读懂,你看完后咱俩探讨一下!”看完漫画,我发现言谈中小安对父母的成见明显减少了许多。时间长了,小安和我很亲近,而且也很在意我的感受,接着我要求小安要注意清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进而引导小安要专心学习。功夫不负用心人,渐渐地,小安不在课堂上睡觉了,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了,有时还会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小安每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这样几个月下来小安在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高考结束,小安考上了三表院校,小安没有就读而是直接去了日本。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在2011年11月4日的中午,我接通了小安从日本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中,小安和我说了很多我给他留下的难忘的记忆,深深感谢我在高三阶段对他的教育和帮助并详细地给我讲述他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我放下那个国际长途却久久放不下那份幸福感。

我想是我的爱心使小安重拾信心,在关爱小安,帮助小安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也收获着育人的快乐。

师生之间有年龄上的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异,使学生不产生戒备心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真诚最为关键。2009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小庆,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急躁,心思比较细腻的男生,接班不久后我就发现,小庆总是在两遍铃响之间狂奔着“踩点儿”进教室,而且有几次我还发现他眼中噙满了泪水,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本来成绩就不是很理想的小庆更是有所下滑。有一天小庆又险些迟到,午休时我把他找了出来,考虑到他的个性和当时的状态。我把谈话地点选择在了操场,那天,天空下着小雨,开始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在细雨中漫步,慢慢的,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他终于开口了,竟然有些带着哭腔地说道:“老师你不懂……”原来他喜欢上了邻班成绩优秀的一个女生小兰,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一方面,他不想影响小兰的学习;另一方面,他又很难割舍下自己内心的感情。于是,小庆每天都会在早中晚3个时段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小兰每天从家到学校的必经之路,在路边默默守侯,却很少惊动她。这天,小兰发现了小庆对自己的感情并当面拒绝了小庆,还告诉小庆她很讨厌他,小庆伤心至极,所以当我和他在雨中漫步的时候,他还没等我开口询问,就主动将自己的痛苦心绪与复杂情感向我和盘托出,并一任泪水和雨水共同肆虐。

我安静地听完了小庆的倾诉,然后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正值青春年华,拥有情感的烦恼是正常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你已经长大了,但我要告诉你――距离产生美,因为你和小兰之间有许多未了解的空间,只凭你对小兰的片面了解而认可她的所有行为、思想,这是有失偏颇的。你对小兰的这种好感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它会随着时间而流逝,随着你对她的了解而淡化。所谓距离产生美,如果你想保持这种美,必须有距离,你可以将关心她的学习、前途化作鼓励自己学习的动力。”接着我又告诉了小庆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也是控制自己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和小庆真诚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终他答应我,以后此种心绪再难调整时,第一个找到我。

谈话后,我又针对类似小庆的这种对异性存在好感的情况,确定了“导向案”。“导向案”的第一部分是通过两次班会课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第一次是青春期心理教育,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两性生理变化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和发展自我。第二次是青春期恋爱观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摆正情感和学习的关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关系、一时享乐和终身幸福的关系。“导向案”的第二部分是效果跟踪和家校同步教育,第三部分是适时、适度的对小庆进行个别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束之以归,导之以行。经过我一段时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小庆理性地处理好了自己对小兰的情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并在第二次月考中取得进步。通过不断地接触,我发现小庆的学习潜质特别好,就和他商定:每天必须有一整天的听课笔记,而且对每节课的内容要有整理和反思。并表明我要不定期检查。这种做法我和小庆一直坚持到高考前的四月末。最后,小庆以496分的成绩考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转化潜能生,我们教育者要做的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太多,我们要有务实的行动,用务实的行动去激活他们的热情和信心,用务实的行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实实在在地促进他们进步。

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关注、转化潜能生,不仅能帮助、提高一个学生,也能影响、改变一个家庭,更能让自己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不放弃不抛弃篇7

下面介绍的,就是一些将“废片”变废为宝的小技巧。

春节和女友一起外出自旅游,自然也少不了用数码相机狂拍猛照。不料,回家后看着记忆卡中的相片就傻了眼。不知怎么搞的,好多相片的效果都很不理想,不是取景构图欠佳就是偏色失真,甚至还有些存在严重的曝光问题。亏我还在女友面前信誓旦旦的拍胸脯保证相片效果天下无双,可现在又不能重新拍摄,怎么办?灵机一动之下,决定进行一些比较另类的后期处理,让废片摇身变成艺术品。

摇身一变,废片成“邮票”

看见这个可爱的外国小朋友明眸善睐,女友忍不住抓拍了一张相片,而且千叮咛万嘱咐要把它冲印出来。可是大概匆忙之间取景构图不理想,人物全部偏在画面左侧,而右侧存在大片的空白,如果直接裁剪会导致相片不符合冲印比例。对此,不妨通过添加相框以及配图文字的方式进行调整。

第一步: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这张相片,点击工具栏中的“裁剪”按键,此时可以采用自由裁剪模式在相片中选择左侧人物区域,确定之后即可去除影响整体效果的右部空白区域。

第二步:右键点击相片编辑区,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边框与文字”“花样边框”选项激活边框设置界面,接着可以从程序附带的数十款边框模板中选择适合的一个,例如在此选择邮票边框使得相片处理之后意趣横生。

第三步:虽然这样给相片添加了边框,但是总觉得有些单调,要是能添加一些文字内容就更好了口右击鼠标之后从弹出菜单中选择“边框与文字”“自由文字与图层”选项,接着输入文字即可给相片添加诸如“HappynewYear”之类的文字。

此时的相片不仅弥补了原先取景欠佳的缺憾,还摇身变成了一张“邮票”,相信女友看见肯定会赞誉有加。

组合无敌,多张废片拼出艺术感

在出游的时候曾经找了几个路人帮忙拍摄我和女友的合影,但是这些相片存在着曝光过度或者亮度不足的情况。直接调整这些相片会导致画质较低,反倒是大幅度缩小相片能够提升效果,不过缩小之后就无法冲印了。对此,可以借助picasa把多张相片拼贴组合起来,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图。

第一步:为了能够让最终得到的艺术拼图具有更为出色的效果,建议大家首先使用photoshop或者《光影魔术手》之类的软件给缩小之后的相片添加边框。例如给这些相片添加胶片效果的边框,让它们看起来好像传统相机使用的胶片一样。

第二步:运行picasa之后运行“文件”“导入来源”选项,接着在导入图片界面中载人已经添加好边框的相片。

第三步:按住CtRL,用鼠标选择需要做拼贴效果的相片,运行“创建”“图片拼贴”激活制作拼贴窗口。这时可以查看到由picasa制作的拼图预览,用鼠标点击想要放到前面的相片还能够改变多张相片的显示顺序,效果满意之后点击“创建”按键即可将拼贴之后的相片保存输出。

个性是王道,废片变身新版月历

2008年的公众假期与往年有所不同,但我们手中的年历,绝大多数仍是依以前的节假日印刷,并不准确。所以,能将废片变身成为新版个性月历,就成了实用与有趣兼备的一桩妙事。

要制作个性月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使用冲印网站提供的个性月历DiY服务(比如在前面的活动中提供了免费券的“世纪开元”网站),二则是将月历图片当作普通相片冲印,然后收入皮夹当作月历卡片。限于篇幅,这里就只介绍第:二种,使用的工具是《友锋图像处理系统》。

第一步:通过“文件”“打开”选项加载一张相片。如果相片的画面比较杂乱,还可以先点击左侧工具面板中的“多边形选取工具”来把图像主体从相片中“抠”出来,再用“Ctrl+C”复制,然后通过“文件”“新建”新建一个空白图像,并且参照真实月历的尺寸将新建图像大小设置为25cmx12cm,按下“Ctrl+V”组合键把刚刚抠取的相片内容粘贴到这个空白图像中。如果觉得只有一个人物头像有些单凋,还可以添加白色玫瑰和定情戒指之类的图片,然后对这张图片应用蒙版使得它具有朦胧的浪漫感觉。

不放弃不抛弃篇8

40年前,孙成乐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如今,他64岁了。1970年夏天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时候,敬老院叫“幸福院”,属于,有十几个无儿无女的老人,而孙成乐是唯一一个在院里长大的孤儿,就连娶媳妇,都是对着“站成一排的老人”挨个磕头。但在成婚后的转年夏天,一场涝灾让敬老院成了公社的包袱,只能“暂时解散”。

“连大队都管不了的事儿,我们咋管?”孙成乐回忆说,他本想和妻子刘巧真一走了之,但十几个老人围着他们,跪在地上哭,这让他们“再也走不动了”。

他们开始建房。一天几十趟地去黄河滩区拉湿土,割蒲草,再混在一起垒墙,有时候赶上大雨,土墙被冲成“土堆”,孙成乐就趴在“土堆”上哭,哭完了再接着垒,3间两米高的土屋,建了8个月。

他们又开始开荒。河滩里的荒草又高又密,用铁锹掘不动,他们就掘一下,再用手挖。犁地没有牛,就孙成乐扶犁,刘巧真在前面拉,30亩地,开了一年多。

有了房和地,老人们的生活算是暂时有了着落,但孙成乐的担子却从未放下。

70年代初农村没有加工面粉的机器,孙成乐就推磨磨面,家里老人最多时有20多个,一天要吃30多斤面,光是绕磨盘就要绕上十七八公里。有人计算过,老孙头绕磨盘绕了16年,光是他走的路“就够绕地球3圈”。

现在,那个完成使命的磨盘,安静地躺在水井边上。而40年来院里的老人也有来有走,每隔一两年就要“送走一个”,孙成乐在院子周围种了几百棵杨树,有老人“去了”,就砍倒一棵树,请木匠做成棺材。

如今的大院里,只剩下了7位老人,他们大多耳聋,听不清楚问话,但如果指指孙成乐,他们的回忆便仿佛突然清晰起来。

80岁的韩新生老人还记得,孙成乐大年初三背着他去镇里看病,下雪天冷,孙成乐就把衣服脱给他,自己光着膀子走了20多里地。90多岁的刘进良老人则想起,自己出门迷了路,20多天后,孙成乐愣是骑着三轮车在山东找到了他。

一年冬天,老孙家只剩下了两斤棉花,刘巧真本想给小女儿做一件棉袄,后来新来了一位老人,夫妻俩马上把它做成了棉被。平时吃饭,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都先给生病的老人,孙成乐就哄着自己的孩子啃窝窝头。

大女儿孙红卫到现在都念念不忘,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患食道癌的老人,每次吃鸡蛋都要吐出来,刚上小学的她就站在老人的旁边盯着、瞅着,“委屈啊,你明白

那种感觉吗”?

孙红卫说,有时候老人之间会闹别扭,会吵嘴,但只要孙成乐走过去,老人们立马“就散开,不再吵了”。

孙成乐不是没动过离开的念头。在知青返城的时候,刘巧真的哥哥有门路把他们的户口转回商丘市,“让孩子变成城里人”。这让刘巧真“乐得睡不着觉”,后来,消息让院里的十几个老人知道了,他们开始不吃饭,也不睡觉。

孙成乐没法松手――他知道自己是老人们唯一的靠山。他告诉妻子:“人家种地的人多的是,饿不死别人也饿不死咱。”

1983年,虞城县民政局抱给他们一个脚有残疾的弃婴,夫妇俩每天给她捏手捏脚,做鞋时加竹片给她校正,硬是治好了她的脚残。姑娘长大后,起名叫孙红梅,她和孙成乐的二女儿孙红英年纪相仿,每天上学,她们留同样的发型,穿同样的衣服,背同样的书包。2000年,红英和红梅双双考上了中专,学费不够,孙成乐让红梅去商丘上了中专,把亲生女儿留在了家里。

许多人不相信这些事。上高一的时候,大女儿孙红卫把这段家里的故事写成了作文,得了“历史最高分”,但老师也附了一条批语:你写的是真实的吗?她的同学去北京做生意,有北京人议论“河南人好人少,坏人多”,同学马上就用孙家的故事反驳:“谁说河南人坏,北京有这么好的人吗?”

像红梅这样的孤儿,老两口已经养大了十几个,现在,他们有的参了军,有的当了工人,最远的在乌鲁木齐,最近的就在隔壁成了家。只要是在附近成家的,孙成乐准要搭上“不比别人差的东西”,红梅成亲的时候,孙成乐送了冰箱、彩电、自行车。而轮到自己两个亲生女儿成亲时,“能给的早都给出去了”,十几间房的大院子,孙成乐就用了一张红纸,贴了几个“喜喜”字。

“自己的孩子吃点亏有啥问题,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孙成乐说。

从1980年代起,乡里的经济开始好转,乡政府也重新建立了两家公立敬老院,但是一些重病的老人和治不好的弃婴,还是会送到孙成乐这里,因为“只有他不忍心拒绝”。

这样的“不忍心”让孙成乐几乎每隔两年就要“心疼一次”,一些弃婴天生就有脑炎等病,一两岁送过来,三四岁就死了。有的时候,刚死了一个孩子,民政部门就会又送来一个孩子,为了方便护理,孙成乐往往叫男孩子“狗蛋”,叫女孩子“妮妮”。孙成乐将死去的娃儿埋在院子附近的山坡上,遛弯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路过”,然后在脑海里描摹他们的样子。

现在的大院里,唯一的孤儿孙克雯是一名唇腭裂弃婴,为了治好她的病,孙成乐一家带她在郑州市最好的医院做了两次手术。现在孙克雯3岁了,是全家的宝贝,孙成乐让小克雯上了全县最好的幼儿园,还给她用最好的奶粉,“电视上播过的都用过”,他让小克雯管大女儿叫妈妈,管二女儿叫妈妈,管儿媳妇也叫妈妈,因为“小孩不能没有妈”。

孙成乐说,小克雯是他收养的最后一个孤儿,他仅有的愿望就是小克雯能幸福地长大、上大学。

40年过去了,孙成乐正在和他的敬老院一起慢慢变老。他从别人口中的“孩子”、“爸爸”变成了“爷爷”,头顶上满是白发,皱纹爬了一脸,但他仍旧放心不下剩下的7个老人,“只希望他们能比俺们先走,免得我们死后他们没人照顾。”

有时候,64岁的孙成乐会蹲在黄河故道的河滩上,狠狠地抽着烟,低着头,一声不吭。问他想什么,他说,“想变化。”

他总在想着这些变化:他想着是哪年用上了洗衣机,老伴不用再一盆一盆地“洗得手指的关节都变形了”;他想着哪年有了摩托车,他不用再推着平板车,走上20里路去送老人看病了;他还想着哪年有了机械化耕作的机器,让这30亩良田的产量一下“翻了三个跟头”。也有的变化,孙成乐想起来皱着眉头,默不作声。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原来家家争着做好事,现如今请他去做助老讲座,台下的20多个观众都是乡政府组织的各级工作人员,却“没一个老百姓”;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村里的年轻人背地里议论他肯定拿了政府的“大好处”,理由是“不然没人干得出这么傻的事儿”。

2009年,一个叫万胜平的老人同时患了肺结核、肺气肿和肺心病,而且“宁愿死”也不住院,孙家只能来回打车送万胜平去商丘市医院就诊,最终,老爷子因为抢救无效死在了乡卫生所。谁知,万家的一个远房亲戚赶来讨债,说孙成乐不给老爷子治病,后来,在几个出租车司机的力证之下,那个人才怏怏而去。

“人咋能那么没良心呢!”孙成乐蹲在山坡上,盯着黄河故道的河堤与浅滩。

难受的时候,孙成乐就打开电视,他从不看歌舞,只是钟爱“黑白的战争片”,因为这能让他感觉到“建国是多么的不易”。他还爱看《渴望》,剧中的刘慧芳没结婚就愿意收留弃婴,这让他觉得“太伟大了”。他最反感的就是看到新闻里的报道,他跺着脚感慨:“变了,怎么都变了!”

不放弃不抛弃篇9

然而,使我们感到震撼的,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无畏精神的营救人员和表现出坚强毅力的受难群众。温总理多次强调以救人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抛弃任何人。在废墟吓深埋的群众也没有放弃,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仍不断有人被救出。那句:“我知道你们会来就我的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我就等着你们来救我!(语句太长,应该加标点断开)”叫得让人撕心裂肺。

我不想再提起那个背着四岁妹妹走了十二小时山路的十岁哥哥,我也不想再说那个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住巨石救自己十个月的孩子并写下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妈妈是爱你的!”的那位伟大母亲。因为我再也受不了那份感动,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可以抵挡八级地震的母爱。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教育了我们。汶川大地震中四川人民再次用生命教育了我们。不错,抛弃,不放弃。正是救援人员心中有受难者的不抛弃才不抛弃,正是有受难者心中有救援人员的不抛弃才不放弃!

好一个不抛弃,不放弃。它气壮山河惊上天也为它流泪;它感人至深感动的全世界都为之震撼。

以前我从不相信黑暗中没吃没喝的生命,这次我信了,而且我还坚信奇迹还会发生因为有我们的不抛弃,因为有受难者的不放弃!

感动之余让我们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放弃过或是抛弃过。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要放弃的时候,让我们想想那七天黑夜中的生命,当我们面对利害要抛弃时,想想那用双手扒碎石扒的满手是血的救援队员、志愿者,还有那一双双几天几夜没有闭合哪怕一会儿的双眼!(反省是深刻的)

不放弃不抛弃篇10

大家好!

记得在看电视剧<<士兵突击>>时,有一句话深深地留在了脑海里,“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竟然是从忠厚老实的许三多口中而出,这让我十分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一句朴实而又震撼人心的话打动了无数观众,也许,正是王宝强这句普通的话语,让无数人爱上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他的这句话,教给了人们怎么做人做事,大事小事,只有不抛弃,不放弃才会做得完美无暇。

正像是我们医院的工作一样,只有我们每一位员工具备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能众志成城、实现共赢。不放弃,不抛弃会给你非凡的创造力,在危急时刻你没有放弃,而是毅然挺住,这样危难中的你想尽一切方法以求生存;不抛弃,不放弃会给无数的能量和勇气,面对危险和困难,如果你永不放弃,那么你自身会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来帮你化解危险,那时,可能危险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我们妇幼保健院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在之地妇孺皆知,妇幼保健院给人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每一位员工争创“爱心岗位”、争当“爱心天使”、从细节入手,把爱心体现在医疗、保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创建“爱心妇幼保健医院”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不抛弃,不放弃”,再细细品位这含义深刻的六个字,确实,它教给了你这一辈子都要,都必须坚守的信念: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努力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通过努力牢牢确立了在全省妇幼专科的龙头地位,并引领我省妇幼保健水平跑步前进。儿童健康,母亲平安,是产科也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追求和心愿。

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妇幼保健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尤为可喜的是,医院的文化建设在每位职工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独特的品质,全院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团队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显示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无限的发展智慧。院党政班子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拓进取,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医院的服务更加优质温馨,医院的质量更加可信可靠,医院的价格更加诚信严格,医院的职工更加充满自信,医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