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十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十篇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7:25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1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措施;问题;建议

1基本情况

近年来,沙坡头区始终围绕“建基地、培龙头、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食、苹果、硒砂瓜、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2013年,沙坡头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780hm2,硒砂瓜种植面积达33347hm2,经果林种植规模达到10000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60hm2,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21.64万只、30.05万头、3.9万头、33.98万只和1.16万头。

2主要措施

2.1优化产业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充分发挥沙坡头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硒砂瓜、设施蔬菜、苹果和养殖业为主的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南山台扬黄区经果林产业带、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和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四带一区”农业产业格局。今年,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粮食创高产计划,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区4个、千亩展示区9个、百亩核心攻关点12个,落实总面积5193hm2。

2.1.1设施蔬菜产业

沙坡头区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小拱棚蔬菜和供港外销蔬菜为主,涉及9镇、62个行政村和2.4万户农户,建设形成以镇罗、柔远、东园、腾格里沙漠为重点的7460hm2的设施蔬菜产业带,种植日光温室蔬菜5467hm2、小拱棚瓜菜960hm2、大拱棚207hm2、供港蔬菜827hm2。同时,围绕提质增效和稳定设施农业面积,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建设提质增效示范点10个,累计改造旧棚8135座,建设阳畦地拱棚1071座,沙坡头区设施蔬菜的95%以上外销。

2.1.2硒砂瓜产业

今年,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33347hm2,其中落实增施有机肥14967hm2,条覆膜种植20400hm2。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建立香山“硒砂瓜”品牌生产销售企业信息平台等经济调控和行政干预管理手段,全面推行“三统一”控水、“四推行”控肥和一瓜一标、一年一印等品质品牌保护措施,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14467hm2,核心区平均单产1238kg,667平均产值较非核心区增加117元左右,实现了产销两旺,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1.3清真牛羊肉产业

以夏华、正通公司和佳昊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以生态移民区为重点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培育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3个、规模肉牛养殖场3个、肉羊养殖场(小区)2个,种植优质饲草68000hm2,扶持发展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部级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

2.1.4奶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沙坡头区的奶牛养殖总量有了大幅增长,基本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初级形态。截至目前,已建养殖园区(场)12个、机械化挤奶台15个,新扶持建成沐沙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存栏奶牛2300头。当地已与黄河乳业、夏进乳业、伊利乳业和娃哈哈等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牛奶收购价在4.2元/kg左右,社会效益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2畅通营销体系,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多层次、大范围地召开产销对接洽谈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抱团闯市场,着力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了服务本区市场、抢占外省市场、覆盖全国市场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格局,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坚持以打造品牌、扩大销售、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宣传保护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产品品牌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家的“三创”活动,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自治区名牌产品9个,通过品牌创建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达到了产品优质优价、产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壮大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延向深领域

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动、市场拉动,在解决农产品难卖、连接市场、活跃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沙坡头区农业特色产业链条逐步向更深领域延伸。经营主体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机械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方式也已延伸到技术信息、物资配送、加工、销售、保鲜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领域,现代化产业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共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822个,其中龙头企业有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4个、专业大户3327户、家庭农场298个。

2.4完善基础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再提高

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始终将民生水利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33hm2、新增耕地5040hm2,节水灌溉面积达12133hm2。今年,在常乐、镇罗、柔远等镇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1780hm2,通过土地流转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单种玉米较常规种植节水率、节肥率分别达到58.40%和26.00%,为实现水权转换、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服务范围达到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进行调研,以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以及牛羊肉排酸、种猪生态养殖繁育等特色种养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新技术42项、推广新品种68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4%以上。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工程”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步伐,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培训,建立“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富”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各类示范点,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向效益型方向发展。

3存在的问题

3.1农业基础薄弱

硒砂瓜及设施大棚连年种植,轮作倒茬不够,土壤肥力不足,作物生长环境逐步恶化,致使病虫害频发和产品品质下降,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部分无能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愿土地流转,因而农业规模化效益体现不足。

3.2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沙坡头区鸡产业禽流感疫情频发,造成产业整体萎缩。生态移民区群众经济实力差,基础母牛饲养成本高,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肉牛补栏进度缓慢。

3.3农业投入不足

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上,由于资金缺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此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较小,农户融资困难。

3.4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从事产业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且结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和效益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5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较低

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掌握核心技术较少、市场开拓力不强,部分种养户仍然沿袭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低,生产经营农户和个别企业小而散、小而乱,相互封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

4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们将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扩规提质、科技兴农和名牌带动四大战略为支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进程。

4.1以创新观念为引领,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三带三区一地”的目标,在壮大特色上下工夫、在发挥优势上找路子,进一步优化引黄灌区优质粮食和设施农业产业带,壮大扬黄灌区经果林产业带,提质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培育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

4.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发、农资、小农水等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实施13333hm2高效节水现代农业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3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已注册的农业品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区20000hm2,追施沼渣沼液核心保护区1333hm2。同时,对通过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的产品,要逐渐完善产品标准化生产档案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4.4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紧紧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加工带动型的路子。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建设的内容,目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平衡。从新农村的建设来看,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而就现阶段的农村发展来看,要想使农村成为农业体制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要加强农村的经营管理,因为经营管理的改变能够变革农村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从而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为了研究农村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本文就目前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问题基础上探讨完善对策,进而讨论有效的农村经营管理措施。

关键词:

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体制;支撑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是农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基本活动的粮食需要,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换言之就是社会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进步,所以农业体制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无法忽视。而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支撑农业体制进步的是农村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农村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总而言之,农村经营管理作为农业体制支撑的重要基础,必须要进行强化,这样农业体制的支撑才会更加的牢固。

一、农村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

1.管理体制、模式等存在落后

管理体制、模式等存在着落后的情况是目前农村经营管理出现的一个显著问题。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农村经营管理大都遵循着过去的计划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灵活性不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管理体制的现实作用发挥十分的微弱,这种作用发挥受限的结果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变革。就模式来讲,其实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有很大的管理,因为模式是在体制之下衍生出来进行管理手段采取的一种形式,目前的模式,僵化严重,漏洞颇多,对于管理的针对性越来越弱。

2.管理的专业性不强

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是目前农村经营管理存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在农村经营管理中,人员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人员大都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所以对于管理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很难达到专业的水准。第二是技术利用等存在着专业性的问题。在人员专业化和技术专业化的共同作用下,管理的专业性可以提升,但是目前的管理工作,技术专业十分缺乏,因此,整个经营管理的专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有效措施

1.积极的变更经营管理的理念

积极的变更经营管理理念是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一项有效措施。理念变更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市场化理念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农村经营管理也要被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这样,农村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管理更新,进而提升质量,所以市场化的理念变革是必须的内容。第二是进行效率和质量意识的变更。在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中,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并不强烈,但是在市场化环境中,必须要追求管理实效和质量,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提升。综合而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农村经营管理要实现市场化理念的运用和效率意识与质量意识的强化,这样,经营管理的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2.革新经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革新经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对于农村经营管理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模式的革新而言,主要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变更为信息化管理。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利用信息手段对农村的经营管理进行及时的管理调整,从而使其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简言之,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要充分的利用现阶段社会中的信息源,从而进行管理手段和措施的采取。而就管理方法来看,主要是将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多样化的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利用,经营管理的全面性会更加的突出,这样,农村经营管理的完整性效果强化,其对农业体制的支撑作用也会明显的强化。

3.强化经营管理的专业性

强化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也是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专业性而言,强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进行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在农村经营管理中,专业化的人员会对管理措施等进行专业分析,这样,管理现代化实现会更加的彻底。而为了提升这种专业性,一方面需要对人员的管理理论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对管理人员的实践行为进行专业化的训练,通过这两方面的内容实现,人员专业化目标有效达成。第二是进行管理模式的专业化建立。在专业化的模式下,采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会有明显的加强,所以模式专业化讨论也要重点研究。总而言之,无论是人员还是模式,其专业性都会提升农村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业体制的支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营管理的提高,所以积极的分析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问题基础上探讨解决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使农村经济成为农业体制的重要支撑并促进农业体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俊等.破解三农难题——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韩克强.中国粮食生产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0202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环境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思茅区农业发展迅速,大量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环境破坏。为有效改善农业环境,思茅区采取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然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面临诸多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农业保护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思茅区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应当深刻认识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对具体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为农业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该区农业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2.1对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实践当中保护农业环境的最直接有效措施就是对相关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设置,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相关部门也对一些标准进行了制定,这些标准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于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2.2对安全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推广

针对农业发展而言,生产技术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错误的生产方法会严重破坏农业环境,同时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实践中常见的喷洒农药、过度施肥等行为,都会对土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思茅区相关部门在农民中广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方施肥等技术,这些技术实现了环保和农业的连接和农作物的科学种植[2]。

2.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进行设置

在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的过程中,城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愈发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思茅区就开展一些绿色食品事业,实施农业系统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际中城镇居民进行农产品选择时,也更加倾向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为确保生产出质量过关的农产品,这些生产经营者就会给予农产品生产环境更多的关注,这样就能够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3]。

3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在宏观方面,思茅区在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环境。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彻底实施这些措施,推行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存在。

3.1法律法规监督力度不大

在环境保护中各国主要采取制定法律法规的措施,针对农业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对最高层次的法律进行设置,还应当对相应标准进行制定。当前我国已经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加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实际中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了解这些法律法规,他们并不了解怎样承担保护农业环境的责任[4]。

3.2农业生产技术推行难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新兴技术推广中也有众多困难存在。当前思茅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在推行农业生产技术过程中,老年人很难有效接受,并且无法充分实施。农业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减少农药使用,但初期时这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所以在这些技术推广过程中思茅区农民很难接受。另外,一些用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生产技术需要较高成本,与思茅区农业发展现状不符。

3.3缺乏完善的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的作用是使人们的生活所需得到满足,它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优质农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当前由于我国生态农产品标准不尽完善,很多居民不能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直接判断,进而很多人更加倾向于价格低廉的农产品,这会对生态保护的农产品销售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生产技术的改进产生威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4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难点的对策

环境保护工作和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现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思茅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因此而获得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机遇和契机面前,应当实事求是,并从当地情况出发,对农业环境保护政策进行完善,通过有效措施对农业环境进行优化[5]。

4.1推广农业环保知识,配置基层工作人员

基层农业部?t和农民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面对的对象,所以应当让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同时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能够协调进行的。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应当在思茅区基层农业部门配置优秀农业工作人员,并对其农业生产知识进行强化,促进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其次,一定要彻底执行农业保护工作措施,例如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城市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避免影响农业环境[6]。

4.2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

强化高品质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确保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农民能够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7]。思茅区相关部门还应当引导高品质农产品生产者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建立消费和者认证农产品之间的桥梁,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促进生态环保农产品市场的完善。同时农业质检部门还应当定期开展检查,对不达标农产品进行揭露和查处,对不良经营产生震慑[8]。

4.3对生产技术研究和农业污染源监管进行强化

应当强化对有利于增值增产的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农业生产技术科研活动。同时对生产农药花费等产品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其生产产品的环保性,在发现有危害农药花费产品后,应当严厉处罚产生企业。思茅区相应部门也应当对农民进行正确引导,使农民尽可能应用环保的农资产品,进而形成保护农业环境的意识。当前虽然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包括监管措施推行力度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但思茅区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从点点滴滴做起,对每一步农业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完善[9]。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5

【关键词】农业排灌;用电;管理;问题;措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有了全面的发展,有利的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电情况。但由于对农业排灌用电管理不到位,导致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阻碍。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农业排灌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农业排灌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本地区农村的供电所及容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农业排灌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1.1产权混乱,纠纷不断

由于目前农村排灌设备的产权呈多样性,或是属于村集体,或是合伙拥有,或是仅仅属于个人拥有。导致在进行线路的铺设、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方面存在管理困难的现象。往往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纠纷,在对管理工作造成阻碍的同时,对农村的治安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2供电设施老化、陈旧

由于对农业排灌用电的不关注,导致对农业排灌用电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少,不能对已经损坏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另外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面存在消怠的情况,特别是产权的不明确,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修,使得很大一部分的设备存在老化、陈旧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消耗了一部分电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3安全性存在巨大隐患

许多农民安全用电意识不高,在进行排灌的时候,出现乱拉、乱扯、乱接的现象,特别是一般处于人迹较少的田地中,在发生危险事故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但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另外,排灌设施所处的位置极易造成被盗丢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到农民的利益,也对整个电网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1.4费用回收存在问题

由于设备产权的不明确,导致排灌用电设备电费的回收存在巨大的困难。或者是相关的责任人不及时缴费,同时受到地方政府对农业生产的保障措施等,导致一部分费用成为死账或是呆账,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管理以及经济效益。

2加强农业排灌用电管理的措施

加强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电力管理的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农业排灌用电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加之排灌设备分布额地点比较零散、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导致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合理的措施,还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排灌用电的管理水平。

2.1做好排查工作,实行科学管理

由于农业排灌设备分布的范围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为了有效的提高农业排灌用电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民用电更加的安全、稳定,对此首先需要的便是对其进行排查工作。供电公司可以通过与相关的水利部门等共同合作,对本地区的排灌点、电机容量等设施的分布点进行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其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对有应用价值的进行统一的规范或是维护、维修等,对没有使用价值的进行拆除,对需要增加的通过整改进行建设。同时,还要清楚的记录产权所有人、电机的容量、缴费的方式、供用电合同等情况。

2.2加强线路设备的改造升级和维护

国家政策明确的提出:“要根据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禽畜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因此,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要积极的利用国家的政策,对本地区内的农业排灌用电进行改造和升级。

对排灌用电系统进行改造,本地区主要采用的是对排灌的线路进行改造,以及安装农业排灌专用的变压器。由于排灌设备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因此采用的是地埋电缆的方式。同时进行相关配套设备的建设,比如建设变压器配电房,并在机井井口的位置建设一个井房,井房中安装科学合理的电能计量装置、开关设备以及剩余电流的保护装置等。特别是树立了“供电到机房、服务到机房”的理念,使得供电企业对农村排灌用电管理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还加强了对排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人员进行固定的全面检查和维修。对于农忙期间,更是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支队,配置了专门的设备抢修车辆,应急发电设备等,保证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帮助村民顺利的度过排灌农忙时期。

2.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电费回收率

为了更好的进行电费的收缴工作,可以采用磁卡计量装置,也可以积极的采用电卡预售电、预受电费、分次结算或是进行电费担保或是质押等方法。同时也可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催缴电费或是断电、限电等措施,有力的推进电费的回收工作。

在本地区,主要采用的通过主动与产权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农业排灌用户的电表进行统一的更换,一致使用预付费电卡表。同样的,对于新增的或是新申请安装、增容的用户,也统一的安装预付费电卡表。如有必要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电费的催收或是断电等措施。

2.4签订协议、明确责任

由于农村排灌设施的产权问题比较混乱,因此供电企业要在排查的基础上,与相关的产权人签订必要的合同,比如《供用电合同》《电费结算协议》等,特别是已经到期的要及时的进行续签或是补签。通过合同协议的签订,在明确双方责任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农业产生的进一步繁荣,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5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由于农忙时会出现许多乱拉、乱扯、乱接等不安全的现象,对此供电公司可以通过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宣传,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等形式,不断的加强群众的安全意识。或者是开展有奖竞赛活动,积极的提高群众对安全用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大大的提高村民在相关方面的知识。电力公司也可以通过对农民的用电技术进行培训,特别是农业排灌忙期,可以在之前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电力安全技术、操作技术或是故障处理技术等。或者是在农忙期间,组织人员深入地头,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及时的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结语

总之,农业排灌用电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更影响着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供电公司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的创新与发展,努力的提高农业排灌用电管理的水平。

参开文献:

[1]李敏.对加强农业排灌用电管理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2]巩志刚,张杰,孙晓峰.关于农业排灌用电管理的探讨[J].农村电工,2007(12).

[3]张宇风,李晓凤,刘宏.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村电工,2012(3).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6

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壁垒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卫生要求越来越多(仅2003年,国外在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就新增标准260多项),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所以农产品(食品、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问题成为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引发的贸易纠纷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2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1μg/kg,并有可能提高到0.1μg/kg,受此影响,中国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约7614吨,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56%。欧盟不断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196项,截止到2004年8月27日,欧盟共出台26个欧盟委员会指令涉及茶叶,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海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广东累计出口茶叶8938吨,价值186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和26%,其中对欧盟出口茶叶16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8.8%。此外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抗生素超标及2002年的台州西兰花出口风波等问题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破坏环境,而且影响世界农产品的正常贸易。

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品种虽然丰富,但农业生产力还是比较落后,绿色经济所占比重不高,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农药的使用在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的特点及在保证农业稳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农业发展中完全禁用化学农药是不现实的,同时在土壤中残留的已经禁用的部分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世界各国农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

限制农药残留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在鼓励、扩大出口的同时,以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利用发达科学技术,以保护人类、动物和环境为理由,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目前世界上很普遍的一种做法。由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作为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不足为怪。

环境的不断恶化在客观上也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时要认真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河流、大气、土壤,被污染的河流、大气、土壤中的农药也可被农作物吸收,节制使用农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是客观事实。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有自身的原因,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有薄弱的环节,部分农产品采用的标准低,这使得我国该部分农产品质量水平就低,农药残留标准达不到国外的要求。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早在1980年,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达到90%以上,而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第二,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存在技术力量不先进、卫生条件不好、对农药残留检测不全面等问题,影响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多项措施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由于我国部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出发达国家规定的标准,使得这些产品在出口时发生进口国家退货、销毁、终止合同或停止进口等现象,如菠菜毒死蜱限量标准之争、2002年1月欧盟以从我国出口冻虾仁中检测出氯霉素为由暂停进口我国所有动物源性食品等。这不仅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中的地位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政府、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等需在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方面积极努力,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强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近期,我国兔肉产品、蜂蜜、海南罗非鱼、浙江虾及蜂产品等重返欧盟市场就是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结果。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注重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同时在税收、信贷、保险、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在这方面,可参考美国、欧盟的做法。

3.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引导,实施出口农产品品种多元化、区域分散化(开拓非洲、北美洲等国际市场)和时间均衡化等方针,这一方面可避免因出口产品、区域、时间集中而引起的贸易纠纷,进而引发进口国施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出口。2004年我国茶叶出口28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7.8%,其中80%出口至亚非地区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开展有关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工作,建立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数据库和服务网络,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

5.农产品标签上要标明原产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农药、经过的检测及检测机构等。

6.严格农药使用管理,积极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生物农药),密切关注、研究国外有关农药的法规。欧盟于2005年起正式禁止320种农药的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以及出口的农药达60多种,这一决定直接影响我国农药生产和出口企业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些禁药的农产品的出口,对此有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7.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同时,主动在国外投资办厂。

8.我国政府应积极参加wto/tBt、wto/SpS谈判,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的有关条款来维护我国利益,积极争取公平的贸易环境。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问题措施

一、前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一条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且是城乡居民支付结算的主要渠道。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在资金结算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资金结算业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改善。本文就针对农村信用社中资金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资金清算业务的现状。

二、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地改革,在资金清算业务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农村信用社的员工聘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封闭式用人方式改变为公开招聘,招纳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进而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其次,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理顺清算体系和业务系统,由原来的多级清算转变为一级清算,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清算效率。清算效率的提升也就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业绩的增长,从而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然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关系由原来的受调控转变为现在的自主调控。以前农村信用社现金的调配和使用受农行限制,不能够自主地对资金进行调配,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处理财务、人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这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最后,当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的清算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推出了支票、银行卡以及汇票等多种新的支付工具,采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汇票等多种结算方式,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降低了融资成本。逐步形成了结算方式和支付工具多样化的新的发展体系。

三、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较快,资金结算业务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四大银行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不能够满足农村快速发展的资金流对资金清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算速度慢,资金运转周期较长

与我国四大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清算业务方面存在着结算速度慢、资金运转周期长等问题。暂时还无法达到快速结算资金和快速运转资金,因此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声誉,使顾客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进而会影响到信用社的发展。这个问题是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缺乏现代化资金清算公共平台,因此出现资金清算无法及时到位。而且,当前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都比较差,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二)防范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大的结算风险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应用于银行的资金清算中,再给银行的资金清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进而来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清算资金的风险。现代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必须要降低风险。否则,其交易量会大大地降低。只有降低资金清算的风险,顺应时代的潮流,信用社才能较好的发展。

(三)系统结构紊乱,清算账目分散

农村信用社的本质就是为广大的农村地区服务,服务对象多为农民和中小型企业。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结构不清晰。因此,只能建立与农村具体相适应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因为系统结构较为混乱,在进行资金清算时常常会造成资金支付和账户的数据不集中,进而影响到信用社的工作效率,也就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四、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需要对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出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

首先,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的支付系统问题,使农村信用社全部对接各种金额的支付系统,达到安全高效、低成本、多层次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其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并对支付方式、服务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提升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最后,要扩大资金清算对象范围,信用社应不断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竞争,使其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参与资金清算,进而提高信用社的资金清算效率,推动其稳定、快速地发展。

(二)加强安全防范机制,降低风险

针对防范机制不健全,结算风险隐患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首先,信用社要根据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建立制约机制和内部监督机构。从社员代表大会中选出理事会和监事会,实现民主化的管理,建立内部的监管机制,使信用社的发展更为科学化。其次,信用社必须完善内控机制。通过建立贷款风险控制、存款风险控制、保密系统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和健全储蓄、信贷等凭证管理制度,使信用社的各项工作能够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进而降低资金清算的风险。

(三)改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

首先,信用社要完善票据业务。在票据业务的处理中要有所创新,进而提高其在社会中的流通量,充分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扩大银行卡的使用范围。银行卡是非现金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目前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信用社应为每户农民开设银行卡账户,在深化其使用功能,并进一步地提高其利用率。最后,发展电子支付工具。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村也需要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快捷的支付方式,新型的支付方式在农村的应用具有较广阔的前景。所以,信用社应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为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简介:马亚楠(1981―),女,山东滨州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吴传俯.我国金融业资金清算制度的审视与创新问题[J].金融会计,2001(04).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8

关键词:不良贷款管理三农建设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国家对农民的贷款业务进行了一定的支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当前的农村贷款缺少规范的管理,导致出现一些不良贷款业务,影响了农村的建设。在今后的贷款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农业的贷款工作顺利进行,支援三农建设工作的建设。

一、当前农村不良贷款表现及原因

农村的发展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国家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保障农村的发展,支持和促进农村的贷款业务保障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的贷款业务并不十分完善,农民贷款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农民贷款难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逐渐增加,一些农民的贷款数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当前农民的贷款依然存在很多难题。虽然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对于农民的贷款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支持,但是农业贷款机构仍然没有降低农民的贷款门槛。由于当前大部分的农民贷款数量比较小,贷款机构因为这种贷款的收益比较少,同时因为农民的这种贷款收益受季节变化和行情的影响比较大,导致风险增加,因此银行在审查时会存在一定的顾虑,导致农民贷款难的现象。

(二)农民贷款机构比较有限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鼓励政策,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贷款,但是我国的农民贷款的机构比较有限。当前一些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对农民的贷款有所限制,或者是贷款的条件比较严格。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民的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虽然我国也开设了一些农村信用社等机构,但是由于一些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村信用社由于政策和结算手段的影响导致其贷款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农业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一些农村贷款机构的贷款管理不规范

当前农民的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农民的贷款数量比较少,用户比较多,这对于农村贷款管理机构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再者由于农村的贷款机构数量比较少,导致农民的还贷或者是贷款办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贷款工作的进行。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机构对于贷款业务的管理工作缺少一定的规范,工作人员对于农民的贷款业务不熟练导致贷款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严重,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农民的贷款抵押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农民的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目前仍然会出现农民贷款难的现象,导致农业的发展还是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当前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贷款的抵押担保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或者是农民的抵押担保未能正常实现。当前大多数的农民贷款主要是发展养殖业或者是种植业等等,但是农民的这些发展项目受季节性的影响比较大,很多农民往往不能及时获得一定的收益,导致农民的贷款不能及时归还,这是一些农业贷款机构所顾虑的原因。另外由于农民这些业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农民在贷款之后不一定获得相关的经济收益或者是短时间内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导致不能及时还贷,这对于贷款机构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农民虽然有一定的抵押担保,但是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担保作用,因此导致贷款机构在对农民发放贷款时存在一定的顾虑,导致农民贷款难的现象出现。

二、如何改善不良贷款现状,支援三农建设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农民的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农民贷款的担保存在一定的风险或者是贷款机构的问题,导致农民的贷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当前一些贷款机构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

(一)完善我国的涉农贷款制度

完善的涉农贷款制度,对于农业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涉农贷款缺少规范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涉农贷款的顺利进行。当前我国的涉农贷款主要是有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组织,农业银行组成的。涉农贷款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涉农贷款的管理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影响了涉农贷款的办理速度,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保障涉农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仍然有一些机构因为收益限制涉农贷款,应该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的申请,监督和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涉农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政府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支持农业贷款

随着农业的发展涉农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或者是农业银行的资金有限导致涉农贷款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及相关的部门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支持和鼓励农村信用社放贷,保障农业贷款的顺利进行。一些农村信用社主要是考虑到贷款风险逐渐控制减少涉农贷款,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对不同地区的农村中的金融部门进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农户的贷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保障农业贷款的顺利进行。另外政府部门需要对涉农贷款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建立专门的风险补偿专款,积极促进涉农贷款的顺利进行,鼓励农村信用社开放涉农贷款。政府部门还可以对涉农贷款实行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部门积极放贷,为农民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需要,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不良贷款的存在对于涉农贷款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贷款业务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贷款岗位责任制度。由于贷款的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相应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防止由于个人工作失误导致的不良贷款行为的出现。对于不良贷款的现象进行问责制,明确相应的岗位责任分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规范贷款程序。由于当前的农村信贷机构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信贷机构的工作程序,防范潜在的风险。在办理贷款手续时需要有完善的资料,杜绝不符合资格的人员申请贷款业务。对于那些没有完善手续的已经发放的贷款采取有效的清收措施,尽量减少潜在的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业务水平,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尽量减少一些腐败现象,保障信贷机构的廉政建设。

(四)注重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

不良贷款的存在对于放贷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涉农贷款工作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农业的发展逐渐增加了农业贷款的需求量,但是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涉农贷款工作的进行。对于一些不良贷款信贷机构要制定相关的清收计划,逐渐减少信贷机构的损失。一方面需要增加一些清收工作人员,落实清收任务。不良贷款对于信贷机构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使信贷机构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的清收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良贷款的债务人很有可能难以负担相应的债务,因此及时清收债务人的债务,督促其还款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提高清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债务清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工作人员完成清收任务。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更快的完成清收任务,保障信贷机构的正常运转,维护信贷机构的经济收益。

三、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涉农贷款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农村信贷机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现象逐渐增加,这对于涉农贷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农村信贷机构存在一定的风险。保障涉农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工作,信贷机构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不良贷款的防范,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维护信贷机构的利益。农村信贷机构也需要进一步支持涉农贷款的发放,保障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匡爱梅.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分析[J].新西部.2012(11)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9

(一)重点摸清我县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解决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完善库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推动库区各项工作。

(二)认真研究国家及重庆市对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围绕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扩大移民就业、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稳定等问题,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移民、扶贫和民族等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三)为起草好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课题及分工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现状分析

调研重点:移民生活现状(包括土地占有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就业状况)和移民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现状及新的保障措施,分城镇、农村的不同情况予以调研,提出意见。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统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库区各乡(镇)。

(二)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调研重点:“十五”期间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库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经贸委、县农办、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三)我县库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重点: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推进库区新农村建设,对“十一五”库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与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扶贫办、县医药公司、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四)加快我县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重点:库区集镇体系、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安排及项目推进。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建委、县交通局、县市政园林局、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库区各乡(镇)。

(五)促进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移民局、县经贸委、县农办,库区各乡(镇)。

(六)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确保安得稳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移民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确保剩余移民搬得出,如何提高已安置移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稳得住。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库区各乡(镇)。

(七)开发西沱古镇特色旅游的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充分利用西沱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发展古镇特色旅游,活跃第三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文广局、县建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西沱镇。

(八)加快我县库区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研重点:库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现状,在移民搬迁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争取或制定的相关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

牵头单位:县经贸委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医药公司、县信用联社,库区各乡(镇)。

(九)加强我县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库周绿化带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三期地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消落区治理、清漂等规划的实施、项目的推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县移民局、县市政园林局。

(十)我县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五年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目标、规划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参与单位:县农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委、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十一)库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重点:摸清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工作现状,分别提出推进以西沱一职中为基地的职业教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阵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科委、县财政局等县级部门,库区各乡(镇)。

(十二)确保我县库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路和办法

调研重点:库区稳定(、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现状、影响库区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与单位:县法院、县办、县公安局、县安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十三)我县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调研重点: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库区基层民主,加大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及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移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机制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县人事局、县编办、县民政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三、调研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以陈航同志负总责,李成群、李奎同志具体负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个调研活动的统筹和领导工作。

(二)强化责任。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落实一名领导担纲,成立专门的调研组,指定主笔人员,并于4月15日前将牵头领导、调研组、主笔人员名单及联络电话书面报县委研究室。牵头部门负责起草综合调研报告,参与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部门的职能分工及牵头部门的要求分别承担各自的调研任务。各重点课题综合调研报告必须送县分管领导审阅签字后送县委研究室(县综合办公大楼413室)。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对调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篇10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法制;环境立法;环境政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昔日的山青水秀土肥村美的秀丽乡村,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城市速度,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近期国家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农村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使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规划差,基础设施少,道路无硬化、无公厕、人畜居住混杂、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急剧增加却无法回收,固体垃圾随意堆放。

(三)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农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滥施农药、化肥,恳荒围湖造田,乱挖乱采,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再加上自然灾害多发,土地退化、沙化、碱化严重,进—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四)集体林权改革滞后,林业生态系统破坏

集体林权改革滞后,经营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决策不当,盲目开发山区,发展果业,加剧了森林植被破坏。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伐木为柴,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结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环境遭受了破坏,并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土地蓄水量下降。

(五)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的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大多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布局不合理、无集聚效应、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工业化。由于其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污染后缺乏治理技术与资金,治理困难,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成因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原因,这里只对其法制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现行法制状况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立法是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为重,环境保护为轻出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①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以新的角度和新的观念完善环境法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环境政策原因环境政策原因主要表现是环境政策失灵。环境政策失灵是指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宏观政策失灵和微观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集中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必要的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只到07年国务院专门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才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与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噪声和烟尘控治、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循环经济与节能及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同时还有“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鼓励政策以及有“飞行监测、限期治理、关停企业”等强制措施,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微观政策失灵是指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缺陷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政策不够健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实效性强的政策,即使有政策但因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尚需完善。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都还在起步阶段,其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据农村环境问题量多面广、监督对象复杂的内在特点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要多出台农村环保财政补助、污染减排财政奖励等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中国农村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有别于城市,但城市环境保护积累的经验和各项管理制度足以供农村环境管理借鉴。”②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支撑。所以加大政策保障措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立法原因

立法原因主要是指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缺位,已有立法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法》立法时间较早,受时代影响侧重于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不够,仅有几个条文很简单。我国目前的诸多其他有关的生态环境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与制度规定不足。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缺乏统一规范,并且未能将农村环境、农村自然资源和农村生态的保护统一起来,农民的环境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行政法规不到位,本应弥补农村生态环境的上位立法的过于原则性和不足这种情形,却未能出台一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行政法规。“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土壤污染防治、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③各地方即使有相关地方法规,在规定上也不尽相同,比较混乱,并且是条块分割,形不成完整统一制度体系。如农业部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保护和管理农业环境,控制农药、化肥、农膜对环境的污染,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农村村镇环境保护工作,各个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涉及到渔业、水利、林业多个部门,内容和规定都存在差异。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农村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将来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强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制定农村生态环境单行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也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专项法规,逐步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之中,修订原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而不适宜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责权清晰,有效防止农村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生活以及外来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防止农村生态遭到破坏。

(三)法律制度原因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考察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会发现现有的制度比较零散、不全面,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制度缺位、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的情况。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虽已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同时在农村生态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现象,至今仍没有一套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具体安排。在这种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再次,尽管在有些方面建立了制度,但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制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从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度来看,如排污收费制度,资源收费制度虽然对控制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计划、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与环节多、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造成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因此要尽快建立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要尽快建立,将城市环保和农村环保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④它是构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基本内容,对于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法律的目的与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制度应当包括: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制度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可行外,还应建立如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度、农村清洁生产促进实施制度,生态环境建设问责制度、农村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考核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农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环境破坏事故防范与预警制度、农村环境纠纷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等。

(四)政府管理原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管理不当。主观上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是有政策但政策在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或冲突,无手段和措施来达到政策目标;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有效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措施。客观上是农村生产与生活中不科学的行为,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失,企业地处偏远、点多面广,排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监管主体很难界定,难以用城市的监管的手段与用行政执法的手段来治理。因此要克服以上不足,农村环境治理要走与城市环境治理不同的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变监督管理为预防管理,变单纯的依法行政为服务与执法相结合。具体工作中要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落实工作人员与经费,探索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保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其次,制订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将各项整治和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设立环境指标作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指标,专门出台年度生态任务和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再次,要强化农村环境服务与执法力度。在服务上,要象创建国家环保城市一样大力开展生态乡村示范创建,重点开展农村工业点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流域河道整治、生态产业实施等关键工程。加大农村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村环保项目申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在执法上各执法单位要切实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和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超级秘书网

(五)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与推广原因现阶段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尚不足,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很欠缺。滥用化肥与农药、秸杆随意焚烧、家禽粪便污染水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长期以来,农民缺乏环保理念,而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主导作用不足,农民缺少科学规范来保护环境,也缺乏科技与资金,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过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随着各乡镇精简与压缩,基本处于瘫痪与失灵状态。既是尚存的农技推广系统由于缺少财政支持,也无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从而切断了农民获取环保措施的最重要渠道。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正是由于存在着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问题,从而使农村污染治理体系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基本没有形成有效防控与治理机制。因此要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环保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畜牧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等环境问题;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制订简单易懂的安全控害技术规程,把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与监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技术编发成切合实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册,把生活与生产活动的科学规范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科技知识与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三、结论

环境法制建设是事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