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课研究十篇思想政治课研究十篇

思想政治课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3:17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全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课题立项

1、省政研会在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并经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每年的研究课题指南。

2、研究课题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每年评审一次。成果形式为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著作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论文、研究报告完成时间一般为1年。研究课题以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主。

重大研究课题实行委托研究,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其它课题一律面向全省公开竞争,择优立项。

3、凡具备研究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均可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组织相应的课题组,经市、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推荐,向省政研会申报研究课题;无政研会组织的省直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家经本单位同意可直接申报。

4、申报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需填报统一制定的《课题申请书》。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5、对申报的课题,由省政研会组织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立项。

三、课题管理

1、为保证研究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课题实行协议立项制。经批准立项的课题,课题负责人与省政研会签订《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

2、课题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课题研究工作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所在市或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负责组织协调,省政研会予以督促和指导。每年7—8月份由课题主持人向省政研会和推荐申报单位报送研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报送最终成果。

3、课题经费实行部分资助的办法,不足部分由课题组及所在单位自筹解决,以保证研究课题按时完成。课题经费分为:启动资金、完成研究奖金、成果转化奖金。启动资金立项后一次拨付,其余部分视结项情况相应拨付。

4、课题组应按计划开展研究,推荐单位有责任进行督促。经督促仍不能按计划进行工作的,除特殊原因并经批准外,省政研会可撤销其研究课题,如有经费资助的,予以收回(扣除按计划支出部分),并停止一年申报资格。

5、为科学评估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后方可办理结项手续,并发给《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结项通知书》。

6、凡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优先参加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研究成果被省领导批示采用或在大报大刊、重要内参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视同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给予同等奖励。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些成绩并不能掩盖存在于其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与高中政治课教学在衔接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两者衔接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分析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特点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衔接上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已经形成多方重视的格局,除了颁布各种与两者相关的文件外,还形成了以中央德育研究室为主,各高等院校及各级教育局为辅的德育研究机构;第二,全国范围内的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第三,教学工作从整体上来看发展态势良好;第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基础较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上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两者的教育目标从某一程度上来说基本是一致的,这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会导致德育的有效性不断降低;第二,教学内容过于重复,不具备渐进性,相似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而重复的教学内容所使用的自然就是相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感到疲劳的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都不会再有教学的心情;第三,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不具备衔接意识,两者的教学方法要么是一样的,要么就是截然不同的,在衔接上做的十分不到位;第四,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价值分析与理论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价值分析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间能够完美衔接的价值在于:第一,能够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的进行改革;第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用提高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第四,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非常有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理论基础

第一,人的主体性理论,又称自我意识,它指的是人可以对自身的行为与情感进行积极的认识与控制,让它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拥有主体性的能动主体,只有师生的主体性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顺利发展;第二,系统论理论,其核心概念就是系统的整体理念,它所强调的是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分同时又是单独的个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这样两个相对独立有相互统一的个体,只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分析

(一)明确课程目标

实现课程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前提。高中思想昂政治课的目标为:对中国共产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所了解,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思想,基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则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只有真正明确了两者的课程目标,才能真正掌握好两者间的衔接。

(二)树立整体意识

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上的重复问题,就需要树立起整体意识,一切从系统出发,对两者的教材体系进行优化,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内容上应保证两者间的合理衔接。要想对两者进行改革,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把握好二者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要求,要确保其的存在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一定要明确哪些是学生必须应该有深刻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进行简单接触的,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重复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需要注意的有这样几点:第一,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三,灵活运用角色转换法,让枯燥的政治课活跃起来。

(四)剖析教学对象

在医学上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在教学上同样如此。不论是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是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只有对教学对象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高中到大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快,心理情绪起伏大的状态中,而思想政治教育

则正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的,因此教师就更有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重点一般应该放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素质的提高;第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第三,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

(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从我国目前现有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来看,其中存在着评价目的不清楚、指标不合理、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着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所以我们应该从教育评价的方法、渠道、反馈机制、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改革,最大程度上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间的衔接问题,就需要我们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静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效率和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的基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关调查统计表明,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还不到2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令学生乏味而反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积极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单位和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大任,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切入点也具有可选择性。选择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都显而易见。何谓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模式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相关人士之间的教学活动、实施的程序、应共同遵循的原则及运用原则和实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是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相关人士之间多方教与学的相互活动指南,教学模式能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把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化为具体的教学操作性策略。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说教式等内容教条化、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手段单一等弊端,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主体作用难以发挥,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学观念没更新,死抱旧的“教师、课堂和课本三中心”,这必然导致学生原有求知欲望的消减,自主学习兴趣的消退,学习潜能长期埋没而得不到开发,学习情绪受压抑。教育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育人本论倡导的三大基本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唤醒每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每位学生在教师必要的引领下,都能自主地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管理,学会生存和发展。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需要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起受广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大胆探究,积极实践,不断完善。

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及创新性原则。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必须要做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学习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借鉴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做法,把“研究性学习”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之一,确能给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生机。“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每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关于几个具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以“研究性学习”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把它渗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起“研究性教学(学习)模式”、“问题式导学模式”、“主题性研究模式”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

(一)“研究性教学(学习)模式”。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即是“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总体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或每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将结合课程及教材内容,由教师或组织学生提出若干个课题(课题一般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容易操作),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择各组喜欢研究的课题,按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分析整理相关信息——组织选择成果展示”的程序去操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主要为上级和学校规定安排的学时。实验证明,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且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能较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效。

(二)“问题式导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模式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设置问题,学生充分讨论与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学习)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活课堂研究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以促进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就是适时点拨、引导或小结、总结。其主要操作程序是:“自主学习——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集体反思——成果分享”。其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按照事先要求的教学内容,先行自我设计学习,并努力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选取一些能反映时代脉搏的重大时政、社会热点以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且符合教学目标的材料,让学生去琢磨、分析、理解、感悟,生成问题;“设置问题”是指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前一环节,生发、设置的富有倾向性、启迪性和现实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并力争学习和学会对它们的解决。“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则是在“设置问题”后,由生生或师生合作进行设问解答的环节,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讨论和导引,教学(学习)的目标有望完成;到此,可由学生或教师就整个教学模式流程中的重点、亮点、收获点或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作出小结或总结(反思),以深化所学,流下更深的印象;而最后的“成果分享”,一般也由小组选派学生代表作公开陈述,公布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成果,让大家共同分享劳动所获,体验学习付出后的欢愉或艰辛。

“问题式导学模式”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和设计;二是不要拘泥于课程大纲或教材的编排体系或结构,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接受特点来取舍内容;三是选取的材料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能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核心价值,还要注意材料的精要;四是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问题要精简实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较强的启迪性,能使人生发联想,催人思考,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或过于高难;五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秩序,避免失控或流于形式。

(三)“主题性研究模式”。所谓“主题性研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一些与课程及教材相联系的材料(比如,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突出人物及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主题),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主题鲜明的专题探讨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同样可以不拘泥于课程大纲或教材的编排体系或结构进行,而是在教学计划的总体指导下,随教学进度在每课、每章、每节乃至某些合适的框题中采用。主题的设置要小而精,主题研究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置的主题可以是紧扣大纲或教材知识点的专门性问题,也可以是覆盖多方面问题的的综合性问题,或是围绕现实热点、难点、重点人们急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问题的设置既要具有教育启迪性,又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手和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方便主动去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材料,进行比较实际的分析思考。

“主题性研究模式”既不同于“研究性教学(学习)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授受式”、“说教式”等教学模式,其作用可以帮助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中性地独立分析、思考一些较深刻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问题的,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求解的创新思维火花;面对主题性的有价值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解析、解答,有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践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实验证明,“主题性研究模式”较为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命题研究教学方法

一、要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试题,明确指导思想

在高考命题已实现突破性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有根本性的转变。立德树人是具有时代性的伟大事业,要充分认识我们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下一步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要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能力素养教育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系。构建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情境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态已然开启,太多的课题等待我们探索。综观近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文综试题,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考查主干知识,体现时代特征。在2015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在强调知识的有用性上实现了新的飞跃,体现在热点隐性介入,凸显人文思想,答案融合生成,体现了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一是对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心中有数;二是对高考政治试题及其答案的特点心中有数,使教学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平时命题的仿真性或模拟性,并且明确政治试题的命题意图。

为此,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好非选择题必须认识近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考查要求。指导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析不同类型题目,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见解,由教师根据其回答得是否合理,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予以肯定或指出不足,要求学生做到原理观点要准确,紧扣题意作表述,事理交融要点全,简明扼要要牢记,同时明确评分标准逐渐向采点和采意相结合转变,发挥样题的示范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

政治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课特有的要求,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关心时事政治,善于对重大时事政治进行理论思考,才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政治敏锐性,从而提高考试命题能力。

我们应在平时教学中一方面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有关决议、文件、党报、党刊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及学科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和研究,给学生讲解并把它编成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例如,我市开展的高中教学校际交流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中同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个人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比较观察和研讨中,认同创新性,探讨和反思教学的差异性,分析研究教学的因果性与实效性,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修正和提升。“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经历“用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校本教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促使教师学习、思考、探究,并得到发展。建议让其他政治教师集体研究,提出各自的观点、看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热点问题。例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课异构”活动活动中,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在2014年和2015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在非选择题出现,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党的十八,变换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教材分析。

为了做到胸中有数,平时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近期中央关于市场经济、经济新常态的新认识、新观点;要认真研究近期经济改革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列入党的文件,成为国家战略。关于“健康中国”将是2015年引人注目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分析与思考。

三、注重教法的研究与学法的指导

思想政治作为升学考试的考核科目之一,要求政治教师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面对许多学生平时死记硬背,上了考场,遇到“题在书外,理在书本”的题目,只能两眼发呆,才思枯竭,或者牛头不对马嘴地胡说一通完结,或三言两语几句了事,稀里糊涂地答完试卷,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后悔不已。

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重视高考试题的再利用,把活题和巧题引入教学中。

怎样把话题、巧题引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对每个知识点,都列出记或理解或运用的要求,善于把这些目标问题化,例如“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这一考点要求运用。在教学中,用2014年全国卷i第38题之(1),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回答此题需要对我国政府的职能的知识进行整合,再从中抽取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分析。一些考生由于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造成答案要点缺失。启发学生加工制作答案,分析说明问题,面对同一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教师予以点拨、修改、补充。其次,抓住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设计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答题、答卷中捕捉问题,建立“学生错题集”,进行集中会诊。例如,在教学中,当发现学生易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混淆,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和辨析题。再次,教师在备课内容中备问题、备事例、备学法、答题指导,政治科试题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模仿高考题型,提供典型题目予以训练和指导。对大量的复习资料,一要博览,二要筛选,三要改编创新。面对同一题目,在不同的资料中答案却不尽一致,要引导学生立足课本,把握答案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优化组合,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步”。

参考文献:

[1]张怀海.论社会化纳税服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5

关键词: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94-01

前言

目前,在我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学习是统一的,并且他们都主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针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党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问题出现。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对我国现阶段思政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兴趣,要不然很不利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2]所以说,由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比较狭窄。但是,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学生只有真正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与国际大事,才能积累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间接地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二、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培养党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说的指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就是被自身的思维干扰了的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念的偏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常的不断加深,一些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为党校学生群体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即一种思维跨度所引发的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党校学生群体经常出现案例搭配、逻辑结构的错误,这都由固定思维所引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视角的差异,造成党校学生存在其固有的思维习语,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党校学生碰到最为困难的问题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专有术语的解读,这对于党校学生的思维理解造成了十分大的阻碍。受传统思维的长期影响,对于其他文化的较少涉猎与储备,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党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用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中国党校的各个专业的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中国党校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错误的认为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了。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之中,这些党校学生自暴自弃,不去认真的锻炼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3]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趋提升,思想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理念,势必在我国党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锻炼的过程之中,党校学生往往想着通过获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储备的提升。但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旦党校学生遇到了需要自主思维的案例分析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进而自暴自弃,导致思想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党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尤其是对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因此,现阶段研究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毅,景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71-72.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一、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探究性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在扩大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但也很容易将老师和学生个体化,学生之间个体化,逐渐趋于单向交流的形式,信息传递的情况也逐渐单一化。而研究性学习能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大家都能平等参与,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争论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掌握牢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的能力。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会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乃至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很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下面记,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易被磨灭,都是被动的接受。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课堂还原本色,让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密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最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由原来单一的线索进行教学逐渐改变为多条线索同时进行,这样,通过学生深入地开展对知识的探究,将知识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将课本中的经济、社会、哲学、政治等常识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获取知识的真谛。这样,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鼓励他们敢于参与到政治教学中来,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转换,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好处,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通过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制定分组、合作规则,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指导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般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组内先由小组长首先发言或由一个学生进行中心发言,然后让本组的其他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改善,最终由小组长提出一些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其他小组也采取同样的方式,然后,由教师在全班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大家提出的集中性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充分的表达出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设计出题目“为什么生命是最宝贵”,将其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我们应该怎么去珍惜生命,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进行讨论,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进行一系列讨论的过程中,最终得出该如何去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之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适当组织、引导学生,发挥作用。

三、精心设计问题,对时间进行正确的把握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综合性学习模式。需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资料,教师应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指导,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怎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中有用的东西,最后,得出结论,撰写研究学习报告。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及得出的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共同促进进步。

在实施研究性合作学习时,应特别注意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太长,容易浪费时间,达不到效果;太短,又往往是蜻蜓点水,起不到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筛选问题,尤其是一些学习中易混淆、难理解的内容,或者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学生个体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然后,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不能忽视。教师要在一旁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能按照教学目标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计划的进行小组自由活动。教师要把握“自由”这个度,必须将课堂的进程与时间进行正确的把握,否则课堂会出现乱而无章的局面,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从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为了一味的追求合作气氛,没有重视问题,更没有重视给学生留思考空间,就直接进入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路,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习完全是过于形式,没有任何营养,最终实现不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通常是比较有难度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的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多激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传授,思考,讨论,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拥有宽松的时间,通过自身动脑、动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可以更加出色的去完成任务

四、要充分的创设合作气氛

研究性学习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体现融洽合作的团队氛围。而且,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大家一起动手、动脑,自主交流、探索问题的一种互学习。其宗旨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获取真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较大,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时,探讨问题就会出现一些观点上的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要善于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始终要保持平等的态度,不能像以往一样保持教师先入为主的知识权威性。探究问题必须要在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中来实施。因为,和谐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热情,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创设非常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其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可以先引导各小组列举生活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例,然后,通过图片对近几年一些热点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进行熟悉,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比如,像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的影响恶劣,学生也比较熟悉。那么,可以让他们合作探究原本是让婴儿茁壮成长的奶粉却成为吞噬幼小生命的凶手,在这一事件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谁应该为“大头娃娃”这一事件负责?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作为消费者,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般有哪些措施?整个过程中,应采用“矩形式”或“马蹄式”的座位形式,这样,方便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小组成员首先收集好资料,根据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再进行小组交流,更容易起到互相启迪的作用。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师生之间打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五、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而思维活跃性非常高,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争议话题都会比较敏感,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更加需要政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加强,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例如:我们讲到自然之美这一课时,除了体会自然界的美,还应看到现在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巨大毁坏。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如护城河,在河的两岸,学生们对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进行拍摄与记录,通过一些实地的调查、访问以及手机资料等工作,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切身的体会。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必须明确一点:并不要求学生们对课本的知识、内容做太深刻的研究,但是一定要让他们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日常生活的感知,逐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投入到环保的事业当中去,而且还能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此外,在这类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收集到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实施分类,然后在考虑如何让他们向全部同学进行小组汇报,其中包括展示哪些成果、通过哪种方式等等。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现在的方式方法还不尽完美,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山东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03

基金项目:本文为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S152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兰兰,女,山东潍坊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公信力和信任度[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全面落实,保证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意义重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特殊性

1.评价目标的多维性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更多维度的目标定位,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培养能力,同时引领“三观”,进而灌输意识形态知识,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换句话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目标包括传授知识为重的知识之维,关爱生命为重的意义之维,发展为重的能力之维,心灵为重的情感之维[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无疑要经过“知”与“行”的两次根本性转化。一是“知”的过程,即将书本知识内化,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概念、内容及相关理论的记忆、理解和把握程度;二是“行”的过程,即将所学知识外化,表现为引起学生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及行为层面的变化,并进而表现为对集体、社会的积极影响[3]。第二个转化以第一个转化为前提和基础。

2.评价时段的综合性

与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目标多维性相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即时效果和延时效果两大块,这就决定了在现实教学实效性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测验及卷面成绩的表现等,还要关注其延时性效果,包括学生思想素质、道德水准的提升,“三观”的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养成等。如果评价只注重即时效果而忽视潜移默化的延时效果,则失去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核心和关键效果的评价,意义不大;如果只关注延时效果而忽视立竿见影的即时效果,则必然使延时效果失去作用基础,结果只能是既没有延时效果,又没有即时效果。所以,必须将即时效果与延时效果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时段的综合性。

3.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实效性评价原则的多元化:既注重科学性,又注重政治性,同时关注价值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与一般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巨大差异,不仅要侧重书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及应用,而且要考查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该变化背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调整和转变[4]。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仅从学生的卷面成绩和课堂表现僵化地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而是要考量和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立场观点、道德规范是否内化为学生的意识理念和价值导向,是否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否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

4.评价方法的双重性

思想政治理论n教学实效性评价是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教学质量实证评估作出的质的鉴定。要对学生的有关书本概念、知识点及相关内容理解、记忆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无疑要增加量化指标,对其整体效果和业绩做数量化说明。但同时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处理的还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意义等主观层面很难量化甚至不可量化的指标,具有质性评价的内涵属性,只能用语言予以直观表述,只能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判断[5]。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中,要适当地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力求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偏重显性效果,忽视隐性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可能显露于外,也可能潜隐于内。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卷面成绩更多反映的是有形的、可知的、外在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往往是潜隐于内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未来行为准则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都会产生深远且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种内在影响难以捕捉衡量,但在其评价过程中却不容忽视。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人们往往看中外在的、直观的卷面成绩及课堂感受,而忽视内心的、思想等深层面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隐性效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真实评价。

2.偏重近期效果,忽视长远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近期效果主要是指学生能否记住和理解所学课程的概念和基本观点,以及是否具备运用相关理论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效果的测评主要通过练习、考试、考核等方式来检验,并且往往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近期效果,其远期效果更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远期效果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及日常行为变化,以及其思想行为变化是否对集体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根据意识决定行为的理论,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反映的是学生内在素质转化为外在行动的程度,而这一转化往往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现实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往往偏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是否学会了、真懂了、真信了以及是否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缺乏监测和跟踪。

3.偏重直接效果,忽视间接效果

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之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起学生知识结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工作,这是直接作用效果;由直接教学效果带来的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工作积极性提高往往会在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对集体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当时,还会影响未来,这是间接效果[6]。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间接效果的作用要远大于其直接效果。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教学实效性评价中却往往偏重直接效果,忽视间接效果,很大程度上存在“本末倒置”现象。

4.偏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内容只注重对学生所学书本知识、概念和知识点的考核和评价,相对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养成程度的衡量,忽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程度的评价,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评价的内涵属性[7]。这种评价方法静态单一,无法体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进行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考查需要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评价,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的特殊性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教w目标的实效性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1)评价目标方面,构建知识、能力及价值的多维度考查目标。就知识而言,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课程中牵涉到的概念、术语、理论、信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程度;就能力而言,除了一般意义的技术和能力,在此更多强调的是政治层面上的敏感力、鉴别力、判断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价值而言,取决于其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其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价值内核、理想信念去身体力行[8]。

(2)评价时段方面,将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学生课堂表现、卷面考核成绩这一即时教学效果,又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三观”变化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养成情况等这一相对长期的教学效果。

(3)评价原则方面,努力实现科学性、政治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考查,既要考查其作为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即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概念、内容及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又要考查该课程在满足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政治主渠道作用,同时,还要考查该课程相关理论和规范是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导向,并作用于其未来“三观”的确立。

(4)评价方法方面,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既涉及基础知识、理论观点这些可以量化而且能够量化的指标,又要处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价值理念等主观层面的难以量化甚至不可量化的指标[9]。对于前者,我们在现实的实效性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定量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增加量化指标,对其整体效果和业绩作更为明晰的数量化说明;对于后者,我们要意识到其需要质性评价的内涵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陈述评价作用。

因此,要想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要素领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巧妙结合。

参考文献: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2]李萍,林滨.试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61-64.

[3][6][7]闫华飞.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效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法】:G62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很少。即使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也不过是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并没有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进一步指导理论的能力。当前,无论是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因此,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2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不足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多种途径获得并共享有效信息,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多数高校校内实践的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多数局限在教室内进行,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因此,各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亟待探索,应该有效地与学生的第二课堂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教学。

1.3校外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性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都认为开展实践教学是必要且重要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走出教室和校园,融入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而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场所的限制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难于安排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主题,难于有效开展对校外实践教学。

1.4不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成效评估机制,即为教师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实践和评估质量的实践活动。其二: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机制。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究

2.1变革实践教学思维模式

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与以往的学生不同,这些学生已经习惯了信息时代和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单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此种严峻的社会形式下,要求任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握大纲及教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同一个课程体系中不可分离的整体。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课来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知,从教化转向内化,从知转向行,从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

2.2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而应该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的精神,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社会现象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应丰富多样。首先,注重情感性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题材和爱国主义影片及纪录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皇宫博物院、南湖烈士纪念碑等,邀请先进人物和革命前辈做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集体主义责任感。其次,是认知性实践教学,通过组织法制教育,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及社区,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的变化,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3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

根据党中央的文件精神以及剧烈变化的社会形势,制订实践教学课教学计划,并规定出具体的学时和学分,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细化、量化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及时、细致的考核,将实践教学融入课程考试成绩,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成为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主要是采用调查总结、实习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学生们很容易从网上复制模版,并未起到真正考查能力的作用。推行有效的考核测评体系,目的是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采用简单面试、小组活动等考查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经

济全球化下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多元经济成分并存情况下价值观念的复杂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宣传和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在教育目标上要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的内容,高度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变课堂灌输为专题讲授、要切实围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能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同时要不断加强实践,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社会实践可以很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外还需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以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科技是把双刃剑,网络是现代科技的衍生物。互联网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并影响教育和文化领域,作为高校应因势利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抢占网上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占领思想舆论和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这一新的领域,适应网络传播和网络教育的新方式,重视网络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立好专职的网络宣传队伍,负责维护和及时更新网站、网页宣传内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建立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是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改革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便实现高校思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简新华,叶林.论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J].新华文摘,2009(14).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9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事实上,课堂教学时,不少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地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而学生则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提出问题。有关调查研究的资料表明:目前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这就是说,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思品课课堂存在以下诸多问题: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满堂问”的极端;一些问题的设计仅是为了教师好教,而不是为教学服务;一些教师不认真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拓展性、探究性、发现型、创造型部分教师习惯选择少数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甚至把“提问”当做惩罚的手段;学生回答问题,不顾及全体同学;还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并给予消极批评,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活而有效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与实际事例相结合

由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冗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真实事例相结合,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知识产生共鸣。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外实际事例的优势,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的事例要具有时代性,合理地引用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中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应选择新的角度,通过一些实际事例引出有新意并且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先了解前几年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常用电器的价格,然后展示目前的价格情况,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究价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价值规律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规律对市场调节的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轻快的氛围中掌握并领悟知识。

三、完善课堂导入工作

课堂导入作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顺利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好并完善课堂导入工作。课堂教学开始之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设置有效的情景,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性的导入语,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商品和商品经济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商品价格为什么会有高有底?为什么一个包子和一辆自行车的价格相差甚多?为什么货币可以购买商品?货币是怎样产生的?相同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价格为什么会有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研究课题,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要鼓励学生相互沟通探讨,让他们将课题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经济现象相结合,帮助他们切身体会和感受思想政治学习的生活性和实效性,从而在教师上课之前就已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为了适应新时期下教育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相关的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形象地将图片、视频、声音等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有效性。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时,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利用书本上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理解。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时的具体化与生动化,丰富教学内容,上课之前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制作出相应的图表、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结合课题帮助学生更具体、更详细地了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五、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研究篇1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2]。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3]。张德航、王国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4]。

综合而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比较趋同,都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顾此失彼。其次,学者们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案例,适合案例的选取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指向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把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5]。

肖建杰认为,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教学目的和宗旨。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刘惠、王安平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由“虚”变“实”。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变得明确、具体,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习内容由“死”变“活”。案例就是将“死”的知识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生地位由“客”变“主”。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7]。

张德航、王国良认为,首先,案例教学法增加实践性环节,体现素质教育。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它借助案例,以理论的观点方法为指南,在实践中求得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强了教与学的自主性,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使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教学论思想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一种从他人实践中获得认识,即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进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而且好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包含潜在的教育因素。案例教学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又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8]。

可见,学者们都充分认识到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教学陷入困境,学生不愿学也不重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此外,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杨惠民认为,一是精当教学案例相对匮乏。精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典型性、规范性、思想性、教育性俱佳的教学案例仍然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但目前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熟悉,其结果是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四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9]。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案例选择不当。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基本理论把握不准,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单一呆板。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下工夫搜集和挑选案例,反反复复就是雷锋、焦裕禄等几个人的案例。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案例使用过多。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课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地使用案例,顾此失彼。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通过案例促进、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10]。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效果的强弱。但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批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可能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增加了教学难度,对现有教师素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三,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案例教学要求人数规模适中,为保证学生充分交换意见,班级规模以40人以下为宜。班级规模的缩小要求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第四,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1]。

季士强、肖鹏英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对案例教学法的误区,需要我们及时辨明并加以改正。误区一: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误区二:案例教学就是案例的教与学。误区三:案例教学就是学生的案例学习[12]。

可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困境,在于缺少合适的案例。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案例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此外,缺少投入。如在案例的开发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以及教室的硬件方面,等等。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第二,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案例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感。第四,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积累、交流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赵平认为,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其次,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13]。

张翠云认为,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要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再次注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教师在呈现案例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4]。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应恰当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重典型性和正面性。第二,注重真实性和时效性。第三,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地方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对案例讨论的点评总结方面。再次,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越多越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着使用[15]。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注意事项方面,大多学者都意识到首先应选择恰当的案例。处理好案例与教材内容、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对案例的开发力度。注重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