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统计学的知识点十篇统计学的知识点十篇

统计学的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5:53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1

【关键词】概率统计;高中数学;影响;高中生

概率统计与其他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比较是不太受重视的.一方面可以从教师授课的课时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付出的时间表现出来.概率统计的教师授课课时是明显少于其他知识点的,比如函数、立体几何以及数列等.从一名高中生的角度来看,花费在概率统计知识点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功利一点来说,当前的应试教育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会把时间花费在分值更高的知识点上.但是这样一来无疑会忽视掉一些知识点原本可以带来的价值.所以本文探讨概率统计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概率统计知识的特点

概率统计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遍布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与其把概率统计视为高中数学中的一个普通的知识点,不如把概率统计当作是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和解释相关的信息,并且为做出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科学.这样一来,在平时的学习中,作为一名学生,就可以把概率统计的方法应用到类似问题的解决中去.同时,概率统计的思维模式是很特殊的.以往大家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都是确定性的,认为数学中的答案都是确定无疑的,概率统计的随机性可以转换大家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的方式.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更应该掌握的是学习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概率统计知识点的特点正好符合了高中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应该给予概率统计知识应有的重视.不仅要会做题,还应该了解知识点背后的思路与方法.

二、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

(一)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再和小学、初中一样,除了做出正确的答案之外,应该更加关注思维能力.掌握好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构建等的思维过程.而概率统计知识的运用很好地涵盖了几乎整个数学思维的过程,概率统计知识的引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除了概率统计外,学生接触的数学都是理想化的必然现象,这样的接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变量关系只是必然关系.但是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概率统计就是通过研究大量类似的随机想象,来揭示其中规律的知识.

所以,概率统计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成绩,不至于片面理解与认识数学,会使学生形成认识世界的较为全面和正确的哲学思想,也能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高中生,理应具有独立思维和思考的能力,概率统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检验平台.面对随机的变量和大量的数据,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运算.

(二)提升应用数学的能力

概率统计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的知识点,概率统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研究而是应用.概率统计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因为概率统计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这是概率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概率统计知识来引导选择的做出,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利与弊,统计也是一样.比起方程、函数等知识点,概率统计更贴近生活,运用生动的实例也更便于理解和掌握.概率统计知识的学科特点十分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因为概率统计的学习并不是机械地带入公式运算,要体会到其中的随机思想和统计思想.对于即将步入大学和社会的高中生来说,思想和能力的培养远比正确地解答出题目要重要.况且,一旦掌握了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就会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可能还会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概率统计的学习还能带动学生的思考,因为即使是固定的公式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运算.这样一来也会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语

概率统计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概率统计的地位,所以在学习中,应该给予概率统计知识应有的重视.概率统计在高中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桥梁.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表面,要认识到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全面地认识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建.高中生在概率学习过程中理解水平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苏俊卉.两版本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2

关键词: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案例库设计;数据库

0引言

VisualFoxpro集数据库、程序设计、界面设计于一身,是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不错选择。然而,要灵活掌握VisualFoxpro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知识点小而多,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更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案例。本文首先介绍《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案例库设计整体规划,然后给出各类型案例库的详细设计思路,形成完整的课程案例库。

1案例库整体规划

案例库设计不是一组案例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组织过程。在案例库设计过程中要兼顾知识点完善、内容丰富、应用性、趣味性等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例库。

知识点是课程的基石,数据库则是VisualFoxpro的核心,同时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将《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库分为分知识点案例库、数据库设计实例、趣味案例、系统综合案例四大类。分知识点案例库针对各个细小分散的知识点单独设置,主要知识点做到全面覆盖;数据库设计实例则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各专业相关的数据处理需求,设计真实应用的数据环境;趣味案例将知识点融入于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小问题中,寓教于乐;系统综合案例则是综合素质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之间的衔接,从而对系统开发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四类案例的划分,既有针对知识点的基础案例,又有针对整个系统的综合案例;既有应用性较强的数据库设计实例,又有趣味性较强的趣味案例。它们层层递进,形成了《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的综合案例库。

2案例库详细设计

(1)分知识点案例库

VisualFoxpro包含数据库、程序设计、界面设计三大部分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又可以分为数据库设计、表单设计、查询和视图、报表、菜单、程序设计,分知识点案例库则是在此基础上设计。例如,数据库设计中表结构、索引、永久联系、数据完整性等都是独立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具有相应的案例。《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中数据库设计和表单设计相对其他部分更为重要,知识点数量更多,因此其案例数相对也更多。

(2)数据库设计实例

数据库实例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设计包括e-R图设计、表结构设计、多表关联、数据完整性等。不同项目的数据库设计需要理清专业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关系,才能设计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人事管理系统,旅游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都需要设计相对专业的数据库实例。除此之外,体育项目比赛管理,公司车队管理,医院住院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趣味案例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设置一些趣味性案例也必不可少。例如,退休金上调计算、身份证号码归属地查询、小学计算能力测试系统、弹球小游戏等趣味案例不仅贴近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避免学生对数据处理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系统综合案例

系统综合培养的是学生开发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综合在一起,完成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系统综合案例中包含了系统结构化分析、数据库设计、登陆界面设计、主界面设计、用户权限管理、业务功能设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完成相应的系统(如进销存通用管理系统、员工管理系统、点菜管理系统等),完整体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

3结语

案例选择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成败,设计案例时不仅要考虑到课程知识点的组织,还应该更多从应用性方面加以考虑,并适当的融入一些趣味性以避免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普通案例和系统综合案例相结合则可以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2003(1).

[2]张雷.“VFp程序设计”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3

[关键词]知识库学习模型教学模型设计原则

一、引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Cai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在Cai中引入人工智能,可对教学加以适当控制,即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igentCai,iCai)。iCai系统模拟的是教师,服务对象是学生,综合了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等领域知识,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iCai多媒体课件设计结构,介绍了各模块的设计思想。

二、iCai系统结构

教学是教、学两个方面有机结合的过程。一个完善的iCai系统应能像优秀教师那样,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多样的问题求解方法以及解释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地组织和调整教学过程,而且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因此,iCai系统的重要标志是具有综合而有效的数据库。

同时,iCai系统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可以考虑把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分开,通过学生模型及个别指导规则,动态生成适合于个别化教学的内容,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更新学生的学习记录,达到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效果。为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应用和功能扩展,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和开放型设计。

三、系统各主体模块的设计

考虑到系统实用性,iCai采用authorware、BorlandC++以及SQLServer开发。在Cai教学中普遍应用的authorware用于系统的流程设计、逻辑控制及界面开发;BorlandC++用于生成推理诊断、计算过程和教学策略的动态链接库,供authorware调用;SQLServer用来开发综合数据库。

1.学生模型的设计。iCai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生模型是系统设计的中心问题,其作用是反映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并建立和更新学生档案。

学习者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有关测试题的回答情况构成了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外,考虑到不同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我们对某学生已学习过的所有知识点,分类计算以下几个平均值:

总平均值=已学习过的所有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平均值1=已学习过的所有难度为“简单”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平均值2=已学习过的所有难度为“较难”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平均值3=已学习过的所有难度为“很难”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记忆能力=已学习过的所有类型为“记忆型”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理解能力=已学习过的所有类型为“理解型”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应用能力=已学习过的所有类型为“应用型”的知识点得分的平均值;

学生模型根据这些信息建立学生档案,并记录入“学习历史记录”,供系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时参考。

2.教师模型的设计。教师模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学习历史记录”信息的分析推理,判断对知识的需求,根据专家经验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通过测试后的分析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组织下一次教学内容和进度,并能给提出相应的建议。一般地,当学生参加了某单元的测试后,教师模型便根据学生的成绩自动地调整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动态地生成最佳教学序列,实现个别化教学。

3.综合数据库的设计。综合数据库是iCai系统的基础,它包括:学科知识库、教学材料库、试题库、学生答疑库、教师评价库等内容,其中学科知识库是其主要内容和设计重点。

学科知识库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关课程内容;二是有关应用这些知识求解问题的知识。这些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该知识网络可以用关系数据库表示,这种知识体系有两个典型的作用:可以确定知识点教学的先后次序;可以错误诊断。所有知识分为从易到难的多个层次,以知识点为索引用关系数据库存放在课件中,为实现个别化教学提供材料,同时也便于教学材料的扩充。

4.教学策略库的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选用由所教授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教学策略库中包含标准策略和自定义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以及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选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模板,从而实现教学智能。

每一个教学策略均对应的“适应学生类型”设定值,教师模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与该设定值进行匹配,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系统还可以将教学策略模板对不同知识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的教学效果记录下来加以分析。

5.诊断模块的设计。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判断,给出结论和解释。这里主要是在综合数据库中搜索,对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并根据数据库中关键词的权值高低依次列出推理结果。如果学生问题中的有多个关键词没有匹配上时,应根据现有知识进行推理,得到最优解作为临时答案,同时将该问题记录入数据库,由教师回答。本模块的推理判断由神经网络完成。

四、iCai课件设计中的教学原则

利用iCai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还处于尝试阶段,在它的开发设计中有多种结构和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简要介绍在iCai设计中应该遵循基本原则。

1.多媒体素材与知识的科学性相结合,是iCai课件编写中应坚持的首要教学原则。多媒体素材必须以反映英语语言规律的科学性为前提,切不可本末倒置,在系统开发中盲目追求界面精致、动画美观。

2.多媒体课件应方便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不可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口头交流变为人机对话,企图用iCai包括一切教学内容。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iCai系统应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4.iCai系统应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iCai课件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些资源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5.iCai系统的评价结果要能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并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评价反馈功能不仅仅是指出“对”、“错”,而且要帮助学生发现、分析、改正错误,还可指出要特别注意的相关知识点。

6.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和模块化的特点,具有普遍性的功能可单独封装,各模块采用统一标准的接口,便于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

五、结论

iCai比Cai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以教师和专家的经验为基础,利用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推理和决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智能的iCai系统结构,进行设计和系统原型开发,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炜,朱学增.iCai的研究和发展概况[J].计算机应用,1994,14(5):17-20.

[2]段琢华.一iCai课件模型[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37-41.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4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

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

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

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

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济数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后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保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进行后续经济研究的必备工具。目前国外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内重点高校的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也在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也可逐步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作用:

1、增强经管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介绍常用的试验工具和软件,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度,丰富和优化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证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4、引入经济实验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较弱的状况。

5、这种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逐步改善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在学习中的“不好学、不善用”的现象,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促进高校精品课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发展,提高专业的优势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

针对目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概率统计课程学习中呈现的情形:(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显现出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轻经济应用;(2)经管类学生不知概率统计知识学了何用,学了不用、学了不知怎么用。本文探索和尝试在经济数学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讲授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演示性,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学生使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在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周3课时以内,本门课程所修的总课时数为48课时以内,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并且也无成熟的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实验教材,无法设立单独的概率统计实验课程。因此,可在目前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部分章节中结合经济、金融、管理实际问题,形成概率统计课程综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综合案例,介绍它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数学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简化处理过程,锻炼和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让其能够知其何用,知其怎么用。经济数学的其它课程总,在内容、方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再单独设立适合民族院校的经济数学实验课程。

2、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

可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特点,周期性的给学生布置概率统计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和综合案例实验报告,小组形式完成验证性的实验报告分析和经济实例的实验报告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体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理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和解决简单经济实际问题能力。在有限的学时下,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实验教学内容,会使的教学内容课时较紧张,因此,建议概率统计的知识点的讲授上可以忽略一部分非重点的知识的逻辑推证,转为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实例数学化思想的讲解,如在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这一章结合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计算知识点,可以补充金融学、寿险精算课程中简单金融实例;在讲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时可以结合管理学、金融风险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大数定律这一章,可以结合寿险精算中保费的计算案例及精算起源特点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数定律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应用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实践,让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知识是怎么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笔者近两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概率统计内容及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选择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案例。(2)结合已有资料,与信息技术老师、实验室老师沟通在实验室里配备合适的数据软件如matlab及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Spss数据分析软件。在这一步可结合各民族学校学生的整体层次进行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经管类学生使用软件以熟练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用计算软件为辅。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matlab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学生反映效果也较好。(3)讲授理论教学时也建议在多媒体教室中,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瓶颈

1、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一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软件,对概率统计知识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很忽视,以后会不会都可以靠数据分析软件求出结果来。因此也伴生了这种不注重数学理论、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的现象了。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缺乏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就使得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体系框架,还要具备熟悉操作多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综合经济案例来给学生引导,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对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老师必须向复合型的专业数学老师转变。而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承担这一基础课程的老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师资紧张,典型现象就是教师忙于代课,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提高和学习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复合型的课程实验教学人才和师资紧缺。

3、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取舍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补充的内容,只能将已有的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简化了,如何合理安排概率统计课程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取舍,这也是目前制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加大对概率统计课程复合型

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以下:数学知识的积淀、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适时变化、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数学化能力,这都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加快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进程,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2、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于在课程内容中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所以学生的概率统计作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学习题的计算及推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验证型实验报告、综合型经济实例报告的分析。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加大小组报告成绩、平时考核比重,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创新素质的具备、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能力。

3、依据专业特点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138―0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以手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成现代会计教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学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1会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都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在设置上前后铺垫,环环相扣,体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周密性和完备性。每一门课程都兼得了特定的价值反映技能和控制技术,而课程之间的关系也异常微妙,既互为基础,又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多链条数据利用关系。如,成本核算取数于财务会计特定账簿的价值归集,而其运算的结果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形式反馈给财务会计系统形成报表披露信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会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是构建在相互关联的若干课程之上的信息系统。

2信息技术与会计学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的演进,完成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全步骤模拟,并已转型到跨越会计信息系统,整合总体企业资源的eRp模式,更强大的数据库整合和数据挖掘能力也摆上了日程。会计信息与经营、管理以及决策的相关性随之攀升,而会计学专业教育还面临着系统整合教育的缺口。传统教育中,会计学专业的学习是在各门课程叠加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认知则完全依赖各门课程间留出的信息接口以及完整的学习追溯。遗憾的是,对于会计学专业教育最后的点睛之笔,我们为之甚少。而信息技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用恰能弥补这一缺憾。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帮助会计学专业学生透彻地认识会计流程及其形成原理、背景,更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性教育提供了平台,借助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能帮助学生跨越会计范畴,建立经济实体整体性的信息观念。

3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学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立体化

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来看,良好的专业化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做到“过程与方法”的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特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实现上,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备知识点全面化的特点。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已很难被所谓的“典型”业务所包含,技能反映的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表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突破纸质实践的局限,为全面的知识实践创造空间。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实现上,实践教学应设置对知识点进行系列化的逻辑处理功能。传统的实践教学对知识点的训练仅仅反映在认知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系统的思维模式。系列化的实践教育能让散落的知识点有序,在学科纵向深度挖掘的同时,完成知识横向联系的拓展。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其普及性,使其成为知识系统教育最有利的工具。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实现上,实践教学需突出专业化特点,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及应用环境,建立基于专业学科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立体化确定了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根本。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学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完整、全面的知识点和基础技能为根本建设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系列化感观,强调专业整体性的价值模式。以全面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学会”、“会学”、“善学”的立体式学习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技术立体化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技术角度来看,影响整合效果及前景的技术因素有实体形态的技术、经验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技术取决于教学工具等客观技术,经验形态技术有待于在实现过程中去认识和总结,而知识形态的技术则反映为技术知识及理论[2]。反映在信息技术下的实践教学中,实体形态的技术由信息化环境技术形成,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平台。平台技术的发展对运用实体存在着良好的带动性,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已经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绘好草图。基于信息技术,会计教育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利用更精巧的方法,获得更强大的数据支持。知识形态技术则表现为学科性的知识及原理,是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尽管有信息平台的辅助,但整个实践体系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偏移重心,信息技术对专业技术的反映才是实践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体系的实现过程中,知识形态技术的应用要求应优先于实体形态技术。经验形态的技术,形成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的经验累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发挥调整的作用。技术立体化指引了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方向。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学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以信息技术搭建平台,专业学科扩展空间,通过经验总结修正支持体系发展,最终在技术层面进行立体构图。

(3)实践教学体系知识结构立体化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实践,信息技术成为实践体系中衡量技能水平的第一把标尺。然而,信息技术是实践的辅助,从知识结构看,实践教学体系更侧重于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实践。会计学专业知识点为第二个知识结构维度。借助信息技术对会计学专业知识点的实践,学生能够明确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点的累积需要有序的分类、组合,由此产生第三个知识结构维度――系统知识教育。第三个维度,来自专业知识的总体性教育,决定了专业教育的高度,也是学生专业性格确立的关键一步。

二会计学专业知识点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流程

会计学专业知识点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流程需符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更应反映会计方法的原理和程序。因此,实践流程应当是结合了信息化处理流程和会计手工处理流程两个方面,同时又区别于二者。信息化处理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认为软件开发流程为“需求分析――整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设计――测试――维护”。结合到会计学专业知识点的信息化建设上,需求针对实践的知识点,细化而明确,信息化处理流程可简化为“算法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而会计处理流程根据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如财务会计流程“确认――计量――记录――披露”;产品成本计算流程“确认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分配要素费用――归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制造费用――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费用”。总结这些内容的相同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计处理流程首先要处理会计信息传递的“账证设计”;其次要对处理事项进行判断,选择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然后,根据选定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最后,进行“审核”。在这种双重引导下,一个知识点的信息化建设可粗略地分为“图表设计――模型设计――模型校验――实践报告”四个步骤(其中,模型校验是一个小循环),如图1。

1图表设计

“图表设计”重点反映特定会计制度下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的内容,并以此形成账证间数据交换的接口。相当于会计手工处理流程中的“账证设计”,以及信息化处理过程中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这一程序的实施填补了理论教学中对凭证、账簿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设计的模式验证理论学习,赋予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模块更多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在把握核心问题的同时,兼顾企业管理要求及信息处理流程的需要。

2模型设计

“模型设计”继承“图表设计”的成果,在设计范本中反映特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处理方法,并将其以程序形式植入计算机系统。在“模型设计”过程中,没有具体数值参与计算,模型反映的运算是各数据栏目间介于方法体系的联系手段。由此,信息技术处理代替手工核算实践,能将知识的原理性更深入、透彻地展示出来。由实践转化而来的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数据推算的过程中,而具有一种原理性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弱化计算,强化技能。

3模型校验

“模型校验”是基于信息化技术而特定设置的流程,它继承模型设计的成果,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验证。在会计手工处理模式下,所谓的校验存在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范畴之中。而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对设计结果必须进行“仿真”,以保证程序运行的正确性。当计算机对会计处理进行模拟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演化成原理性的集成模块嵌入模型中,模型正确与否需要从原理性数据推导和案例运行两方面进行校验。原理性推导是对知识点的再次强化,而案例运行则是手工与计算机双轨运行的比对校验。验证案例可以来自于教材例题,可以来自学生自己编写的手工案例,也可以引用企业实际业务的处理。与传统的手工实践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模式,并不存在计算答案的隐秘性。相反,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倡学生创造性编写案例,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由学方法转移到用方法上来。理论教学中弱化的条件和应用背景将在案例编写中得到创造性实践。

4实践报告

当模型通过检验,便可以运用于特定范畴的会计处理。由此,大量工作都交付给了计算机,而留出的职业判断空间仅为模型的设定背景与案例或现实背景的吻合程度。至此,已经为后续知识整合以及实际工作应用奠定了模型基础,实践过程也同样值得回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报告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部分是作为信息技术处理的文档记录,一部分是实践过程的技术总结,另一部分则是知识点的扩张性处理设想。

三信息技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会计学专业知识点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实践内容体系中的最小单元。但以知识点为建设中心的实践内容相互孤立,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需要划分实践内容的层次性。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点的实践,二是系统整合的实践。介于信息技术的背景,为了贯穿两个层面的实践教学,除了应具有针对知识点原理性的“方法设计”,实践内容还应包括数据交互的“接口设计”和整合性的“系统设计”。

1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主要针对会计处理中的原理运用,即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处理的全手工模拟。这一内容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处理的来龙去脉做复原,理解方法的设计原理,从根源上理解会计处理的内在动因,透彻地掌握会计原理性知识。

2接口设计

“接口设计”的作用类似于知识连通器,在学生理解知识点后对知识点做有序的融合。而这里的融合同样存在着多个层次,一是方法之间的融合,搭建知识点的桥梁;二是课程系统整合的连接,构筑系统数据的传输;三是课程对大学科系统的数据交换处理(或会计学科对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处理)。

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可针对一门课程形成一个较小的训练空间,也可在此基础上扩大到会计学科体系。实践体系对“系统设计”难度低于信息技术中开发设计的要求,其目的不是将会计学专业人才演变为信息技术人才,而是利用计算机工具,将会计学专业知识做一个整体来认识。

在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对专业本身的体系研究缺少理性重视和深入的思考。散落的知识点根据方法体系的不同分划入不同的课程中,知识点在各门课程的划分中又存在着重复交叉,最终因教学便利而划分的课程把会计信息系统的大观念打散。对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调查分析也表明,学生分析/设计能力欠缺,其中,系统分析/设计能力急需加强[3]。信息技术下立体式实践教学的多层面训练,不但突出了分析、设计能力的训练,更强化了知识点整合、系统化的练习。

四信息技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多维模式

传统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模块有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借助信息技术的立体式实践教学凭借其分散、融合的多层次性,能够很好地融入传统体系,发挥更大的实践效用。鉴于此,在传统实践模块的基础上,梳理出四种实践模式,并将其作为主干模块融入到立体式实践体系中,如图2。

1分散型课程实验模式

课程实验模式,是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知识点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验。在实验设计上突出会计原理,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数据,尽可能将应用范围考虑其中,增加实验程序的后续可应用性。在执行方式上,不必束缚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定时定点的实验形式完全可按教学需要而改变。根据知识点的分散性,可将部分原理推导的讲解改为课堂性的实验演示,也可以作业的形式学而实习之。

2系统化学科实训模式

学科实训模式,是指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总结性实验。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式实践体系,各个模块横纵关联。“学科实训”可构建于“课程实验”的基础之上,前期教学已经解决的知识点模型在本步骤可以延续性使用,实践的重心转移到知识联系及系统化上来。学科实训的模型也可与手工模式的课程设计联系,用于相互的验证、比较。

3一体化专业实作模式

专业实作,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旨在帮助即将离校的学生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观念。“专业实作”涉及知识面广,层次跨度大,但借助信息化技术于“学科实训”的小系统平台上,会计学科的系统构建难度也将缩小。在串连各学科内容后,辅助以案例数据,大量的运算都交给了计算机,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多地指向了学科的融会点和数据演变上。驻足其中,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蝴蝶效应”也能清楚呈现,困惑于学生的数据模糊性可被扫除。在教学运作上,实作环节是一次彻底的知识总结和联系教育,但很难以独立课程形式出现。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盛行,毕业设计少见的情况,也可因此而调整,专业实作不失为一项扎实的毕业设计工作。

4运用型实习模式

实习以体验真实会计工作界面和场景为目标,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际工作训练。在真实的会计运用背景下,更多的现实问题与理论发生碰撞。此时,理论知识最好的实践检验工具将是我们在前期实践体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诸多模型和系统。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仍然沿用手工处理模式,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实践模型能很好地运用于现实空间。只有在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打开了思考的窗,学生才能以借着这种思路找寻到解开现实命题的门。

参考文献:

[1]黄伟.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J].教育研究,2007,(10):56-57.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6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工程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它在经济、管理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因此,《应用统计学》课程已成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3]然而,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尤其是部分高等院校要求对《应用统计学》采用双语教学后,《应用统计学》以其知识点多、公式多、推理过程复杂等特点,给《应用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总结归纳现有的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我校《应用统计学》课程小组提出了自助式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对自助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和特点进行阐述。

1自助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自助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4]为基础,在教员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引导的基础上,以学员为中心,进行统计学的学习、教学、评价和质量控制,达到使学员理解统计学知识、掌握统计学方法的工程应用的目的。

1.1自助式学习

应用统计学具有知识点多、公式多等特点,在教学中若将所有的公式都进行推导,则难以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助式学习则是要求教员在讲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由学员依据基本原理进行相关公式的推导。如在非参本文由收集整理数检验一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秩”,学员只要掌握了“秩”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则就可比较容易的采用与参数检验类似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方法,[5]完成相关公式的推导。如对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6]只需将pearson相关系数中的定量数据用两个变量的秩替换,即可得出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他相关公式都是以此为基础得出的。

自助式学习方法的优点是:学员只要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则可以通过基本的代数学知识,比较容易的完成相关公式的推导,而不需要记忆复杂的数学公式,从而降低学习的枯燥性。

1.2自助式教学

自助式教学即是在教员讲述统计学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的基础上,由学员自修完成统计学软件的学习。要求学员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描述、解释,以及相关的统计推断工作。《应用统计学》对管理工程、系统工程等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而言,教学与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上。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统计学原理的说明;另一方面要注重向学员分析、讲述统计学中不同方法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并且适当地通过管理、工程等中的案例讲述统计学的应用。辅助统计学应用的最为有效的工具是统计学的相关数学软件,如spss、matlab、r等。[7]spss以其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受到各行各业人员的青睐,目前全球已有近30万用户,是最受欢迎的统计软件之一。所以,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对统计学软件使用方法的说明,增加学员对软件输出结果的判读能力。

自助式教学的优点在于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通过自助式教学,学员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在教员的指导下完成统计学软件使用的学习,从而为以后统计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1.3自助式评价

自助式评价是变教员的作业分析、课堂讲述为以学员为主进行统计学习题和案例的分析,使其掌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自助式评价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基于软件的自助式评价,即对于课后的习题,要求学员采用手动求解和软件求解两种方法完成习题计算,然后对两种结果进行比对,若结果不正确,则分析错误的原因。(2)基于小组的自助式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由小组集体收集相关的统计分析案例或者教员给出统计分析案例,组内的成员则通过讨论完成案例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启发,完成案例的分析。最后,由部分小组对其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对全体学员进行讲解。

自助式评价的优点在于,学员可以通过主动的分析问题,明确自身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自助式评价可以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员的主动参与性,[1]并且增加学员对统计学方法的统计实践分析能力。[3]

1.4自助式质量控制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而言,统计学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服务的对象是授课的学员,其产品是统计学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的质量水平是由其教学过程决定的。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员能理解、掌握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员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能力、注重学员的课堂和习题反应。自助式质量控制,就是要求学员主动的通过调查问卷、阶段小测验、阶段学习报告、课后习题等途径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向教员反馈。而教员则需要通过集中讲述、课后答疑等形式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及时解决学员的疑虑、理解中存在的偏差,保证教学的质量。

自助式质量控制的优点在于可实现对统计学教学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学员掌握教学内容。

2自助式教学法在应用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课程教学小组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学员的调查反馈,我们认为自助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将该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时,可以使得学员快速、有效地掌握所学统计学知识。但运用自助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转贴于

2.1要注重教员的引导作用

自助式教学强调学员参与教学,强调学员自助学习、推理。但并不等价于要求学员自学。在自助式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员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员掌握统计学的使用方法,并且要通过质量控制,收集和分析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2要注重在理解中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记住公式不等于学会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的学习在于要求学员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技巧,因此,自助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强调通过学员的自助式学习,使学员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技巧。

2.3要注重学员的反馈

在自助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采用相关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并及时给予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它在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教师要引导所有的学生理解、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比如南通市2012年数学中考第12题的题目为:某校9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求取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然而近两年来,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且思维宽广,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06).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8

【关键词】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JaVa技术

1引言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diagnostic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CD-Cat)是一种基于认知取向的新式教学测评方法。在传统考试中,每个考生,不论其能力高低,都必须做随机产生的一套完整试题,不能分辨学生的实际能力。计算机化自适应测试能根据受试者在前一个题项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或潜在能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出下一道题。这种测试方式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更准确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能力。认知诊断理论是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进行补救,同时为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提供指导。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结合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教学研究及心理计量学而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究尚处于开创性的阶段,其研究重点更多地集中于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方面研究较少。tatsuoka设计了一个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系统,但结果不够理想;mcGlohen结合Fusion模型和影子测验方法实现具有诊断功能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但其表现还有待考证。林海菁等采用图的方法设计选题策略和对被试实施补救,但是该方法在实际知识领域中由于层级关系复杂,导致状态转换图过于庞大。杨淑群等采用概念格理论进行选题和认知诊断,但是属性层次的构造比较困难。

3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系统的实现

3.1系统功能

本文采用JaVa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系统。本系统用户包括管理员、学生和教师。

管理员登录之后,可以进行学生、教师用户的管理,例如学生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教师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学生登录之后,可以选择自适应测验或是认知诊断。如果选择自适应测验模块,学生首先从章节表中选取待测试章节,系统会根据知识点随机产生适宜学生能力的题目,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考查。如果选择认知诊断模块,学生首先选择测验编号,系统会展示该测验过程中每一题的知识点、难度、学生的答题情况及参考答案等内容。

教师登录之后,可以选择题库管理或是学生认知诊断模块。如果选择题库管理模块,教师可以进行章节、测验题干、答案、知识点、难度等题库内容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如果选择学生认知诊断模块,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已提交的测验情况,从而了解每个学生对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2自适应测验系统抽题算法

本文采用林海菁的知识状态转换图进行系统抽题。在测验开始时,无学生的水平信息,所以从题库中抽取第一个知识点的一个中等难度水平的试题;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则抽取下个知识点一个难度更高的试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作答,则抽取目前知识点难度较低的一个试题;这样不断抽题,直到所有知识点考查结束。由于学生可能由于失误而导致应该答对的项目却没有答对,故本系统设置为学生答错以后还可选取该知识点的较低难度的项目再答,如果答对下个知识点再提高难度,这种方法能较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真实能力。

4总结

经过实践检验本文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判准率,但题库的建设、知识结构图的设计、选题策略、能力估计方法、测验终止规则等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Cheng,puterizedadaptivetestingforcognitivediagnosis[C]//proceedingsofthe2009GmaCConferenceon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2009.

[2]tatsuokaKputerizedcognitivediagnosticadaptivetesting:effectonremedialinstructionasempiricalvalidation[J].Journalofeducationalmeasurement,1997,34(1):3-20.

[3]mcGlohenmK,ChangHH,willsJbiningcomputeradaptivetestingtechnologywithcognitivelydiagnosticassessment[J].BehaviorResearchmethods,2008,40(3):808-821.

[4]林海菁,丁树良.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研究与实现[J].心理学报,2007,39(4):747-753.

[5]杨淑群,蔡声镇,丁树良等.基于FCa具有认知诊断功能Cat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40(5):696-701.

作者简介

杨晓燕(1976-),女,福建省福州市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9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六),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其中还安排了“球”和“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六)、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及分工

周次

起讫日

教学内容

备注

2.9-2.10

期初复习(2课时)

2月9日上课

2.13-2.17

圆柱(5课时)

2.20-2.24

圆柱的复习(2课时);圆锥(3课时)

2.27-3.3

实践活动——

观察与测量(1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3.6-3.10

简单的统计(3课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3.13-3.17-

比例的应用(3课时);正比例的意义(2课时)

3.20-3.24

反比例的意义(3课时);成正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

3.27-3.31

成反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4.3-4.7

整数与小数的复习(10课时)

4.10-4.14

十一

4.17-4.21

简易方程(5课时)

十二

4.24-4.28

分数与百分数(10课时)

期中考查

十三

5.1-5.5

十四

5.8-5.12

十五

5.15-5.19

量的计量(4课时)

十六

5.22-5.26

几何初步知识(10课时)

十七

5.29-6.2

十八

6.5-6.9

比和比例(5课时)

十九

6.12-6.16

简单的统计(3课时);综合练习1-2

二十

6.19-6.23

期终复习

期终考查

二十一

6.26-6.30

二十二

统计学的知识点篇10

关键词:VisualFoxpro;案例;意义;教学;实践

microsoftVisualFoxpro是目前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广泛学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科目之一,它具有一系列规范和通俗易懂的编程语言,即具有结构化编程语言,又具备面象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操作,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直接创建数据库表、创建数据库并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开发平台制作用户图形界面,编写程序,快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因此它适合于教学和系统开发,尤其适合于学生学习数据库应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

但是由于该课程的内容中命令、函数较多,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往往不会应用,没有对整体系统的感性认识,在对系统进行开发时常常无从下手,仅就所学习的书本知识远不能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难以肯定自己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也难以开发出较成熟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的演示、分析、讲解,学生对理论加深理解并实践练习,最后让学生能自己制作一个小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对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1案例在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教材内容将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学到的只是零散的命令、函数、简单程序及一个个菜单、表单、控件、对象、事件等小例子,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易形成整体概念,从而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理论知识。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及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时,拿到一个题目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开发出的系统界面单调乏味,功能简单甚至不知如何实现。很多同学只会利用VisualFoxpro的向导自动生成菜单、表单等功能,复杂一些的就不会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不高。而且该软件的命令和函数较多,在编程阶段又是许多同学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是提高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适时将案例演示给学生,尽管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没有讲到,但通过案例演示能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学完该课程可以做什么,继而会带着疑问跟着教师思路去学习怎么做,自己能否也开发出类似的系统,从而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案例可选取来自于实际应用开发的系统,挑选有一定趣味性、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并能接受、乐于模仿的实例,从提出知识点到实例过程,紧密结合案例,从专题入手,以实例为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阶梯式地讲解VisualFoxpro中的各项命令、常用函数、基本编程方法、技术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案,给学生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将枯燥、零散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

其次,当学完一个阶段后则将案例中相应部分内容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懂的概念,(仅靠教材中的例题是不够的)。最后通过案例将课程中零散的数据库、查询文件、表单、控件、菜单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项目,力图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轻松地掌握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方法,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大作业和其它相关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简单直接的方式,结合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所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以直接采用案例讲解,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有时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选择使用适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2案例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以前学生上机时只有十几个实验的练习,由于可选择性少,学生上机时往往兴趣不高,只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去做实验,仅限于完成实验的要求,学生往往做完了实验还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甚至有逃课的现象,这样学生也很难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上机实验课中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和让学生开发出自己感兴趣的小型案例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提供丰富的上机实验供学生选择练习,从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调动学生上机练习的兴趣,使他们跳出枯燥的理论知识。把许多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理论化讲述的实践问题汇集成一个个小练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没有压力地快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基本具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编写程序的能力。

同时在上机实验中,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及上课分析讲解的案例模仿设计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小案例,如通讯簿管理系统、生活费用收支管理系统、旅游景点管理系统、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入实际应用中。当然设计的内容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很复杂,只要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学会运用即可,以后在完成系统设计大作业时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易于上手。这样,学生自觉上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以往,并且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色,具有较扎实的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功底。

3案例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和一些案例即立刻让他们开发出复杂的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案例参考,可能会使学生对开发大型管理系统有畏惧心理,也不易开发出较好的系统。因此,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会让每名学生按照课程设计要求自己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大作业,设计的系统要包含大部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那么案例教学对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的益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学生此时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开发应用系统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分析理解VisualFoxpro应用程序的设计与构架,掌握更多的开发经验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设计的项目内容通过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出质量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以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在VisualFoxpro语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一点困难,比如由于理论教学学时数与上机学时数的限制,可能不会有较多的上课时间为学生详细讲解更多的案例,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举一反三,多分析多研究多练习,并利用课后时间去分析理解其它案例,从模仿已有的案例,到自己设计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更好地掌握VisualFoxpro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瑞芳.案例教学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2012,09(7)

[2]张璇.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计算机教育.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