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的概念十篇石油化工的概念十篇

石油化工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9:52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77-01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4结语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是东北石油大学培养非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一门特色课程,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目前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石油高校应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石油高校自身优势,构建和完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从业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2

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中国与国际接轨,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大量国外企业的涌入,还有国外的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这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在目睹国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企业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与增益效果后,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家为之效仿,有些企业是将自己曾经的管理方式及理念全部丢弃,完全接受新的管理理念,有些国企则是在自己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借鉴其优点,然后相互结合形成综合性较强又不同于人的管理模式,但也有很多企业,在借鉴与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对其管理模式的根源核心无法渗透了解,只是学习了管理的表象,没有领悟其内在与精髓,不但没能将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革新成功,反之弄成了四不像。

二、重视并明确精细化管理概念

1.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

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是企业预计建立一段时间的企业管理目标和成本要求。管理目标必须详细,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什么为目标去奋斗、以多大的经济弹性作为成本止损,这些都要在管理目标中明确指出。为了使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能发挥出作用表现其价值,需要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不能区域化进行,要将精细化管理概念覆盖企业全部,共同完成石油管理任务。

2.突破传统石油企业管理观念

在传统的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中,降低成本节省开支是传统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以现代的角度去衡量这个目标就会发现这种过于局限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带动石油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连市场的最低需求都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时展与市场的走势,制定出有战略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能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不能忽视单位生产效率,要引进高科设备与先进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生产力的提升来营造最高的利益,在质量与效率双赢的基础上将精细化管理凝聚在价值的创造上,这样才能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更稳健。

3.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会计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企业管理都不可或缺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费用的支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在消耗着,所以必须将成本节约任务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处细节并动员企业所有人员配合该项任务,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所在的同时还能对其进行范围分化,落实之后,要对项目的成本支出与工作时间等环节进行控制。为了调动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将工作量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快最好的员工给予资金的奖励,相对的,为了树立企业管理体系的威严性与有效性,对不遵守制度不配合工作的员工或部门要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对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完善管理体系。

三、推动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发挥出企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激发员工对岗位的热爱与敬业,要将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建立在以企业为家的基础上。企业员工是企业的战斗力,要想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度就需要管理者将企业员工自身潜能最大化开发并运用到石油企业中,当然,这需要一定手段,如果企业管理者什么也不去做,仅靠口头的宣传与动员是无法让企业员工为此效力的,必须结合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通过管理的协商统计出最有效的带动方式,以此来调动企业员工潜能的开发,使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获得支持与推进。第一,通过每一位员工的配合,在工作过程中寻找可以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进一步完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节能损耗措施可能存在着不完善,若企业员工有好的建议,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者应积极采纳并且立即落实,同时给予提供帮助的员工进行奖励。企业的成本节约要从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做起,所以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之初,要动员企业成员成本控制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精打细算。第二,企业不论其规模还是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是呈多样性的,然而在这些多样性的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经营各种项目,尽管经营项目不同,但目的却一致,那就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利益,市场能否接受企业,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其结果就能得知市场对企业开展项目是否认可。基于这一点可以看出,决定企业盛衰的不仅仅是精细化管理控制策略,经营项目的产品才是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影响石油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结束语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3

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如期演绎最后的盛宴,连续涨停后迎来一地鸡毛。笔者上期提示过中秋节后或迎来反抽前期高点的机会,实际上只有总龙头上海物贸和“两桥一嘴一明珠”连续涨停后创出新高外,大多品种技术上呈现双头形态后于周四形成了跌停潮。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题材炒作已经结束,后市将面临长时间的大幅调整,建议投资者回避。

概念股第二波上攻如火如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将长期化,土地一级开发商受益最大。本周市场以辉隆股份、北大荒、海南橡胶为龙头的土地流转三剑客深受主力机构青睐,进入强势拉升第二波。万达集团投资3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影视产业,青岛影视城横空出世引起市场强势关注,深大通、青岛双星、科达股份三剑客强势涨停,龙头深大通更是以连续4涨停博得投资者的眼球。中东海湾投资集团在北京投资120亿美元建设七星级酒店,兼具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双题材的万方发展逆势连续涨停。笔者认为,是未来三中全会与股市最密切相关的主题投资,建议投资者以中线的投资目光对待,或许能收到不错的投资收益。

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蔓延,涉民营银行涨停热身,金融it受益股涨幅最大。随着苏南银行等获国家工商局名称核准,民营银行概念股遍地开花,民营银行灵魂人物苏宁云商强势依旧,涉民营银行概念股金发科技、沙钢股份、苏宁环球、大东方、报喜鸟等多只股票涨停启动,主力机构中线运作迹象明显,投资者可密切跟踪关注。随着民营银行的试点和扩张,金融it上游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以高鸿股份、天喻信息、银之杰为龙头的金融it概念股异军突起,成为民营银行受益概念股的领军先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在大盘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大前提下,寻找新的新主题投资龙头品种,继续坚持结构性牛市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才是操作上策。油气改革概念股或将成为新的投资主题,潜能恒信和中海油合作其技术换石油模式迎来连续6连扳,已经点燃了油气概念股的炒作战火,随着周四以通源石油、海默科技等股票逆市崛起,油气概念股中线炒作行情或已启动,值得中线关注。

笔者看好油气改革概念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中石油垄断滋生的腐败,加速了中央政府在石油领域改革的信念,打破行业垄断、支持民营企业或将成为重要举措;第二,世界能源是短缺的,液化气远远无法满足生活和工业化生产需要,大力开发页岩气煤层气成为必然;第三,新丝绸之路是油气能源之路,油气改革概或将成为丝绸之路最受益的的主流品种;第四,目前处于页岩气开采局部商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相应的设备生产商和服务商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第五,油气改革概念股深受主力机构的偏爱,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炒作热情。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4

关键词:石油储运 措施 安全管理

一、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介绍和现状述评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油库也有重大意义,油库火灾发生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石油储运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石油企业倒闭,石油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石油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石油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石油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石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石油企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客观原因大都是技术、设备上的物性因素。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石油企业储运安全管理的全部主体。

二、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石油企业突然倒闭,暴露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石油企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石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石油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石油企业石油的易燃易爆性、静电荷集聚性和热膨胀性存在的后果。

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石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石油企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石油企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石油企业也淡漠企业管理的因素,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石油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很多情况下,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观念落后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长庆油田的填写报告。

1.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内控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

2.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石油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石油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石油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企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企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四、总结

通过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整合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数字石油”建设作用

一、引言

数字油田是数字地球概念的演化,也是一个分支。数字油田是指油田实现全面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把油田数据导入企业信息管理,与多种数据相融合,将庞大的工程融合多个学科和技术使油田数据可以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直观表达。企业引入“数字油田”带来的效益与优势是非常可观的。

二、“数字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的运行

(一)“数字油田”建设核心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秉承“数字地球”的三要素,坚持把油田资源数据作为基础,把信息网络作为共享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操作渠道建立数据与信息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石油为对象进行有条理的勘察、开发、提取、储存和运营销售。达到推动企业石油文化、加速石油行业发展、创新石油技术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石油数据方面信息化表达。而在实现石油数据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三大步骤,即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管理以及数据的应用。这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统一的信息库,将地质研究部门,生产部门与经营运行部门等各职责部门相关联,使整个企业具有一套清晰,有条理的系统。

(二)“数字油田”的建设运行方式

油田数字化同时也意味着一线用工量和劳动强度应极大减少和减轻,一线人员整体应减少一半以上,其中用工人员应减少到30%,技术人员则不会减少太多,但也是将近到达一半的数量。在直接作业中,应当建立严格的流程管理的“作业区”,创造新型劳动有组织的进行,将实时数据如实录入系统,缩短管理距离与准确的网络服务,通过网络技术将实时作业与管理要求沟通起来,加快老旧油田数字化改造、升级、淘汰和维护,将新老油田进行数字化全面管理。数字化管理搭建的平台系统不仅能使管理者一眼明了,还能优化劳动组织行动力,达到数字化管理层次高要求。在技术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油田管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分析整合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系统技术、结合油田所在的地理条件和企业优势,全面分析现有资源状况创新改革管理方案,建立规范的生产管理运营模式,提高油田采集技术,提升生产过程回收利用率,从而达到安全、合格节约、省力高效益的目标。在信息管理层次上而言,通过构建直观可视的全方位工作平台,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动态地体现各项数据的指标与升降趋势。并遵循数据采集规章制度,彻底改变传统逐级上报的方式,由部门通过企业数据管理系统上传准确,唯一的数据。同时应实现信息监控全面化,即在生产环节中做到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可控。对于生产人员,要实现人员信息登记齐全无误、可靠真实,便于统一管理;对管理者而言,生产进程与问题都应了解全面,指令下达及时无误;对运营销售人员之间,高度集成融合的数据使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生产器备也是数据库纳入成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器械的生产状态、使用频率以及老化程度都应时时更新记载,方便企业进行及时发现与更替等操作,保证勘探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其他意外或事故的发生,降低伤害或成本损失发生的概率。

三、油田数字化的建设作用

(一)运用“数字油田”的必要性

企业利用数字资源运营和管理油田,高度集成了信息,让整个企业在一个规范系统下进行运营,不同于传统运行管理方式,将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与后期销售等进程实现整体融合,使资源变得可视可控可管理。将一体化应用作为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保障,通过数据的共享性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无缝结合,快捷有效地实现了业务互联互通,平稳提高了经营管理动态可控性。在企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同其他使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石油企业相比不仅简化了管理方式,提高了运营透明度,降低了管理难度,还规范了管理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所以建设油田数字化对企业而言,是面向世界推进整个企业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全面施行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数字石油给企业所带来的利益

数字石油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固然是可观而且明显的。就实行后的短期之内,对企业自己而言,内部所需的人力,物力,劳力都得到了极大的缩短与减少,降低了企业用工的成本,减弱了管理者及时下达指令的难度,营造了一个高效规范的工作环境。更是使得整个企业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下有条不紊、方便安全的运行,也是降低了出现错误、失误的概率。对外而言,进行数字化油田的企业要比那些尚未进行数字化建o的油田企业在整体上显得更加规范化、便捷化,方便化、准确化和及时化,凸显公司行业竞争优势,加速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速发展。从长远的方向来看,将石油数字化建设的潜在作用无疑会日益明显,不仅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公司后续创新提供了借鉴方案与丰富经验,更是极大地推进了石油行业发展进程,将油田管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结语

数字油田是对油田生产这一复杂工序进行的程序化优化,在整个石油行业历史上都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我国的“数字油田”建设目前尚未发展成熟,数字油田的建设实施还需要更对企业的参与。企业应认真贯彻并实施“数字油田”建设,“数字石油”是我国石油行业信息化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能极大地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时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执行相应的运行方式和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效率运行的水平。建设石油数字化是石油企业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要一步。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参考文献

[1]邵洪伟.石油工程监督信息化的实践研究[J].石化技术,2016(10):285.

[2]刘岱杭.数字油田建设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6.

[3]潘长满.油田数字信息化建设进程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风,2016(05):80.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应对措施

一、核心文化建设方向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

企业的核心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内容之一,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关键性要素。在石油企业中,其核心文化多为强迫性的目标理念,是广大员工被迫接受的培训。在其核心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员工无论能否理解都得接受。在这样的核心文化构建中,员工的目标价值被最大化抹杀。如此一来,石油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就成了空洞的目标概念,而基于此目标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脱离了员工的基础。

合理有效的企业核心文化应当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有效配合与互动,不应当以某个部门或者经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企业的核心文化既要体现企业的价值,更要体现员工的价值,而关键是要看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程度。也就是说,石油企业的核心文化要进行良好的互动。在人力资源的目标管理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标准化操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是一个多向化操作的目标,包括企业的核心文化构建、人力资源部门的合理安排、企业员工的认同和社会目标价值实现等方向。在这些关联要素中,人力资源部门的合理安排居于中枢的地位。因此,石油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目标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方式选择。大多的情况下,企业的标准化操作往往被落实到生产安排中去而忽视了流程章节的标准化控制。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分布合理的企业管理布局。

在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人力资源处置部门要对自身的标准化操作有一个系统化的目标安排。这个目标安排的前提是企业核心文化价值的共同体现,企业员工的量化和细致化操作。同时,人力资管处置部门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创新化的应对。随着先进的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和石油企业全面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我们也要坚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理念。

三、人力资源的有效评估与目标激励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在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却忽视了人才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的认同。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进阶性培养管理。石油企业“金字塔”型的人才管理也好,“短平化”的人才管理也好,其面临的共同问题则是人力资源的有效评估和目标激励。在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方面,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对于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要关注的大方向是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企业员工的进阶性激励。我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是为了企业人才体系在技术、产品、服务和信誉等方向的储备和创优。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设置多重的人才进阶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的评估方式和目标激励方式选择。这个目标设置和机构职能的延伸要在企业核心文化的框架内进行工作,并兼顾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综合价值体现。

四、人力资源体系的人才引进、培养等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在现代企业的目标管理中,人才体系的完善不能只靠自身的养成和进阶工作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开放性的条件下,坚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引进之后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工作的终结,我们还要进行细致化的选择管理。在这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人事化处理。人力资源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人事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罢了。另外,在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方面,我们还要坚持有效利用的目标处置方式选择。

在石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形成一个长期的、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和利用机制。对于人才引进,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要有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还要优化配置结构。当然,最要杜绝的情况就是“任人唯亲”和由此产生的裙带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配置,石油企业只有从管理的观念上有一个深入的改变,并适应企业、市场和员工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石油企业也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细节上入手,坚持有效评估、有效利用的方式,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和谐管理。当然,企业人力资源功能化的最大化发挥还要关注企业产品和质量、服务等方向的工作。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7

关键词:教学;化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82-02

初中化学课是学生第一次所接触到的一门新的自然基础科学,由于学生初次学习这门学科,首先要求掌握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势必会对学习效果、成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

―、巧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化学和化工工艺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写的《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史》中也说:化学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石油及天然气这三种能源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最迟在西汉(公元前200年左右)就已经发现了煤及其可燃性。我国发现石油比欧美早1600余年。北魏时代我国石油产区玉门一带的劳动人民用这种“燃之极明”、“如凝膏,与膏无异”的石油涂于牛皮上,以达到润泽皮革和防水的目的。将石油用于军事,始于南北朝,用石油制油墨是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口石油竖井是由中国人于明朝正德16年首先打出来的,时间比北美和欧洲早300多年,深度也是欧美望尘莫及的,达1000多米,欧美最初的油井只有几十米而已。天然气是石油的共生物,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天然气煮盐,这方面最早的可靠记载见于《华阳国志》,这比美国1668年开始利用天然气早了1800年。

二、勤思考、多比较、抓准联系和区别

1.在基本概念、理论方面的应用。在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时,以学生“吃馒头”的经历举例讲解。小麦磨成面粉(物理变化)―面粉加水做成馒头(物理变化)―馒头入笼加热蒸熟(化学变化)―熟馒头用嘴嚼咬(物理变化)―嚼咬后地熟馒头入胃消化吸收后成大便(化学变化),通过这个贴身例子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在学习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时,学生可以归纳找联系,很自然的将H2、C的还原性实验结合起来,找出之间的异同,经过分析综合整理之后,找出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形成比较牢固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甲烷气体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联想将以前学过的o2、H2、Co2、Co这几种气体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又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可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列举出来。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Ca+B,置换反应a+BCBa+C,复分解反应aB+CDaD+CB,这样可以有效地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

2.在化学计算方面的应用。归纳溶解度的计算及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列出关系式则会更加明晰:

溶解度=×100克(饱和溶液)

百分比浓度=×100%(不一定饱和)

3.在实验方面的应用。可列表比较H2、Co、Co2、o2、C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如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三、牢记要点

1.在学习概念、理论方面的应用。在元素概念的掌握中,教师可通过列举诸多原子的结构,准确把握元素种类只由质子数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又如溶解度的概念理解,用同样的方法掌握关键性的四个因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轻松多了。

2.在计算实验方面的应用。课本第九单元中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稀释问题,这类题的解法关键之处是要正确地理解公式,公式掌握了,无论计算形式如何变化,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转化后再用公式来计算或可以根据公式的变形来灵活计算。在实验方面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关于氢气正确的操作方法可总结为“通―加热―撤―停”。

四、善总结、准确找出规律

把学习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掌握,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把知识的关键和精华记述出来,再就是把自己的疑问记下来写成心得体会,再从中间找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总结知识间的结构关系。如有关Co的化学性质,学生可以触类旁通的将o2、H2、Co2的化学性质综合起来。又如课本第六单元可以总结出与C有关的物质及性质。

2.对比总结。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采取对比的方法是很起作用的,可以通过对比达到“弄清本质、防止混淆”。如硫酸与氢氧化钠两者的化学性质比较。

3.整体总结。在完成一章或一单元就要进行整体总结,把局部总结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分析对比找出集体联系。如第八章可总结为: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金属与酸、盐的反应条件);②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五、复习注重知识的反馈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传承;发展

石油工业被誉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中,不仅在油气资源的采掘和加工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沉淀了丰富而光辉且极具特色的以文化为载体的精神瑰宝,对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回顾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及嬗变进程,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特征。按此分类,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恢复创业阶段。新中国建国初期,包括石油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战争结束后,大批党军干部复员转业并投身到石油工业,成为当时众多石油大会战的骨干,他们将我军我党不怕牺牲、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顽强、敢拼的传统带入石油工业,使该时期的石油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军事化色彩。

2、改革开放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时期,石油工业也在政企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道路上逐步探索和前行,这一时期而新兴的“竞争”、“效益”等市场经济理念逐步植入在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中。

3、重组改制阶段。在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接轨的快速发展时期,石油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机制和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其企业文化逐步向人本位方向转变和发展。

二、传承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优秀成果

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影响深远的优秀成果,成为各级各地石油企业的共同而长远的文化核心,支撑着我国石油工业实现伟大振兴。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了“八字”精神。1981年12月18日,党中央第47号文件指出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容的大庆精神,是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表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大力提倡和发扬。

2、塑造了一批人物和集体典型。其中人物典型包括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铁人王进喜、新铁人王启民、中国青年榜样秦文贵等,集体典型包括大庆1205钻井队、塔里木塔中作业区等。

3、统一了核心价值观。全国石油工人将“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并衍生出了像“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等充满个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沉淀了独特而先进的企业理念。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国石油企业逐步总结出了“岗位责任制”、“三基工作”、“三老四严”等诸多充满现代化气息和石油工业特征的先进的管理理念。

5、留存了一批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如长庆油田的“好汉坡”、大庆油田的“铁人井”、克拉玛依油田的“黑油山”等众多石油企业的物质文化遗产均极具纪念意义,而“松基三井”还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6、树立了极具竞争力的业绩形象。我国石油企业经过重组整合,中国石油作为首个在境外成功上市的特大国有企业,当年(2000年)即实现人民币600亿的利润,海外销量达到500万吨,被《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上市公司”等三项最佳。

三、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上世纪波澜壮阔的油田大会战逐渐归于历史,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企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仅在能源安全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作用,其企业文化也在传承传统与融合域外的潮流中面临着发展和创新。

(一)更新“八字”精神,促进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必要对传统石油企业文化中经中央文件肯定和推广的“八字”精神进行新的诠释和实践。

1、更新“爱国”的内涵,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2、更新“创业”的内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勇于、善于并持续稳定的践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3、更新“求实”的内涵,立足于石油工业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式,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更新“奉献”的内涵,服从党的领导,服务于国民经济改革发展、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大局。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态的主导意识,是几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智慧结晶,是推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实现的创新和跨越的理论源泉。

1、培育现代价值观。创新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转型和创新。石油企业文化中的现代价值观,主要包括:(1)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与造福职工、奉献社会相统一;(2)培育责任意识,引领和促进地区或区域经济共同发展;(3)倡导企业家精神,培育具备创新、开拓、竞争、追求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

2、培育学习型文化。培育学习型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其有助于石油企业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自我完善。这要求:(1)树立学习理念,开展各种各类学习、交流活动;(2)建立共同愿景,帮助和促进职工自觉地投入学习;(3)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共同而持续进步。

3、尊重人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石油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发展石油企业需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石油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这要求:(1)树立“人才为先”的人才观,一要破除排资论辈,二要广泛挖掘,三要多做交流;(2)进行人性化管理,重视职工的个性及个人利益,积极创造学习机制,激发和保护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米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石油企业文化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邓占强.基于企业核心价值的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2).

[3]臧卫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管理,2009(11).

[4]谭吉照.论石油企业文化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莫倚麟(1988年8月出生至今),男,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学本科,四川省龙灯山石油学校职工。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9

关键词:石油炼制教学研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54-02

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是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组成、石油加工方法确定和石油加工方法三大部分。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掌握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石油化工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石油炼制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生产技术。由于石油组成和加工过程复杂,学生普遍觉得课程难学,不宜掌握。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炼油职业技能,在教学上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在催化裂化部分,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的概念篇10

关键词数字油田;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1-0073-02

1概述

石油产业在我国是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具有地位重要、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也已经成为石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数字油田建设已经成为上游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核心内容和战略目标[1]。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国内数字油田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信息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先进系统之间存在着差距,主要体现在勘探开发等生产环节的一体化方面,此外在供应链、eRp、电子商务等方面也较为完善,我国石油企业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在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上也存在差距,涉及到管理运作流程、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实施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2数字油田相关概念

2.1基本概念

数字油田的概念始于2000年左右,其基本理念是参考数字地球,而以油田作为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将油田生产中的各类资源、生产、经营管理等数据实现系统化融合,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和油田管理的决策分析水平。

由于在数字油田的内涵定义上不同流派的专家学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致看可分为广义数字油田和狭义数字油田,因此,类型的划分对于数字油田的架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基于GiS的数字油田结构,以及基于虚拟可视化决策的数字油田系统结构。前者注重油田在可视化方面的应用,后者则更偏向于为油田的生产提供各类决策支持。

2.2典型案例

国内在数字油田方面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大庆油田的数字油田建设方案[2]。该方案理论上属于狭义数字油田的结构框架,该框架由7层构成,从上到下分别为战略层集成层应用层模型层专题层数据层(含数据仓库子层、专业主体库子层和源数据子层)环境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大致为:1)战略层,该层为最高层,决定数字油田的主导方向,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企业再造;2)集成层,该层为次高层,主要是实现对系统中应用层和其他除战略层以外的各层之的融合,并提供统一入口;3)应用层,在大庆油田的这套数字油田方案中,应用层主要集中了石油专业和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这一层中的内容最为丰富,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层;4)模型层,在这一层中主要是定义地质、企业两类模型,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仿真功能;5)专题层,这一层主要是建立研究/应用专题数据库,结合数据层中的数据,实现双层数据结构以确保数据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数据层,该层是数字油田的底层结构之一,主要是包含各类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体的基础平台(含各类研究、经营、管理、文档资料等)等,这一层中的内容是整个数字油田的基础信息;7)环境层,这一层为大庆油田数字油田7层结构的最底层,主要是各类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

3数字油田规划策略

我国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都是在政府积极推动下进行的,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规划时间点至2020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经过过去将近十年的建设,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在数据的集成、共享和系统转变等方面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数字油田方面,规划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当前的已经达到的信息化的基础上,在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数字油田构架以及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为此应对数字油田未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3.1规划目标

在未来数字油田规划中,其主要规划目标是以油田数据中心为核心,以油田各类相关信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形成油田信息化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是基于油田基础数据库、储运工程数据库、勘探开发数据库等形成油田区域数据中心,形成勘探和开发协同的油藏信息集成和应用,同时建成生产调度一体化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全面提高企业在制定生产、应急预案和油田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一是战略数据规划;二是数据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现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规划简述如下。

3.2战略数据规划

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应当以数据为中心,因此在制定战略数据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油田系统不断累积的海量数据,这一基本特征促使油田企业必须利用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在设计数据模型时应遵循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独立于处理过程的形式,即满足数据类型和结构的稳定性,建成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有3个主要的流程构成:第一个流程是数据生成和数据维护部分,该部分是数据的基础来源和操作部分,第二流程包含了数据仓库、主体数据库、系统及软件3个主要的部分,第三个流程则完成单据生成、汇总分析、信息查询和审计等功能。

但在编制战略数据规划时应当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利用信息组织方法和技术,将数据结构不合理和冗余混乱的数据进行规划化的整理,通过优化充足数据接口来满足未来高层次数据环境的应用和集成需要。

3.3数据管理标准化

油田生产、管理数据类型极其多样化,因此油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问题牵涉到的内涵非常广泛,如果无法建立标准化的油田数据结构,油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也就无从谈起。信息资源的管理的主要标准包括数据管理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新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用户视图标准五大类[3],按照上述5类标准来实施数据的标准化对于建立数字油田系统关系重大,应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

4信息资源规划流程

4.1规划基本流程

油田信息资源规划本质上属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一个部分,隶属于信息工程技术范畴,其实施依据是数据的稳定原理和信息工程方法。尽管信息资源规划在不同各行业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是类似的,都可以分为信息资源规划方案和信息工程实施方案两个基本的模块。

1)业务需求分析在本部分中的难点是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主要体现在用户需求的规范化和概念化的表达方面很难真正实现,实际上业务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环节,会影响整个的油田业务流程,在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协调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各个阶段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流;2)职能域分析,职能域值油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主要业务活动领域,通过对职能域的分析建立职能模型,实现对以职能为单位的模型划分后,还需要对各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该部分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分析人员完成;3)业务活动分析,业务活动分析涉及到的面极广,其主要任务是对业务流程中工作的细化分析;4)建立系统功能逻辑模型,在完成上述过程后,需建立系统功能逻辑模型,理顺体系中的各个业务模型逻辑关系,形成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模型,为建立共享主体数据库打好基础。

4.2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建模

本阶段的建模属于第二阶段的建模,是在前一阶段“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模型,其目标是完成用户功能定制,其主要步骤包括:1)明确子系统的功能与目标;2)完成对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功能设计;3)根据功能设计完成程序实现模块。

4.3信息资源规划数据建模

本部分的数据建模主要步骤包括:1)建立概念数据模型,为各类主题定义实体大组;2)建立逻辑数据模型,完成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3)数据元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表重元素进行标准化信息分类和审核;4)结构建模,该部分是利用信息工程中的理论实现数据和各功能模型的耦合,从而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权,杨斌,张万里.数字油田及其基本构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