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十篇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十篇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3:12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1

1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官方己经公布的安全事故报告中得知:石油化工建筑施工行业2013年共发生安全事故505起,死亡653人;2014年共发生安全事故482起,死亡619人。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必须要从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入手,目前石油化工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安全意识

石油化工施工项目高危险性施工作业比较多,主要有:重型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边和洞口作业、脚手架作业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不当或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等事故。实践证明,石油化工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分不开。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即使是总部安排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导致很多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履行到位,没有落到实处,这是致使石油化工施工项目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1.2管理方法

由于在化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使用到许多危险化学品,已建成的化工厂在生产运营中也要使用到很多化学品原材料等,所有这些化学品都对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甚至是剧毒腐蚀性物质,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损失。如果化学品发生泄漏,则极易造成火灾爆炸和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动植物造成损害,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灾难事故。我国石油工业起步比较晚,石油化工施工现场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导,一般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建设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而我们借鉴这些理论时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消化,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与管理需求来进行调整,过于依赖借鉴国外经验,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管理制度

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高危险性作业,具体如重型吊装、受限空间作业等,以及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等,都极易导致施工人员群死群伤事故。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大部分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对应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片混乱[2]。

1.4技术问题

安全要靠各种各样的安全技术措施来保证,离开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就无从谈起。目前的国内化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较多,主要原因如下:工程技术人员中的新进人员,他们的安全施工经验少,不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中存在较强的侥幸、冒险心理,不愿意采取措施;另外,由于安全措施费用不能及时足额投入,也影响到安全措施的落实。

2加强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明确安全目标

例如:某石油化工企业现有员工4500人,其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部分从技术工人经培训转岗成为专职安全人员的,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措施的理解不深刻,思考问题时往往站在工人的角度,有的人甚至从事了几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后,思想上仍然没有从工人转变为管理人员。基于此,石油化工施工现场必须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树立良好的施工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石油化工现场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技术交底与安全注意事项告知等工作,力求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施工任务与人身安全问题,要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指数有一定的了解。从承包商方面来看,要对自己承包的部分负责,对承包部分的施工性质进行分析,掌握此施工部分与其他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施工计划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并且需要在施工初期就对相关人员做好宣传,落实完成安全施工方面的培训与考核。

2.2建立安全网络

建立监督管理网络并且不断完善,整个安全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规范,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设计工作与规范工作。安全环保部门要对工程项目立项进行重点组织与规范。涉及审查工作与施工环节监督工作,基建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将建设项目合同、安全生产合同以及两书一表的审查管理工作做好规划,物资部门要最大限度保障建设物资。公司高度重视网络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目前正在使用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有:nC协同-oa办公系统、eaS金碟管理系统和国内项目工作任务指导监督执行管理系统。公司目前正在完善和大力推广国内项目工作任务指导监督执行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全面推行,将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安全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它对公司安全管理部对各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全面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现场施工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设计部门、安全环保部门、基建部门要共同协商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对各级管理组织进行规范与完善,要保障分工必须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头上,最大限度的协调运转工作,进而建立有效的管理网络与责任保障体系。落实以上环节之后,接下来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3]。

2.3强化监督

例如:某石油化工企业承建了许多化工工程,尤其在合成氨尿素、聚甲酸等方面更是行业领先。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目前国内化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外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人员受伤甚至生命损失。石油化工项目施工之后,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设计以及材料等方面,对施工项目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对石油化工项目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必须重视其整体性原则,首先施工设计图纸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从施工数据到施工信息,要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将设计效能的发挥考量进去,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保障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控制,真正做到资源的整合与控制。通过重视石油化工项目结构设计的效能,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石油化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4完善制度

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工程监管人员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对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而言,随着施工作业的逐步细化,其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相关监管人员不仅要重视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监管,而且也应重视监管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让各项监管工作逐步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此外,应重视工程的HSe管理,对石油化工工程的管理应全面,应涵盖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相关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属于动态系统化工程,其实施的主体涉及多个单位,各个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大型化工项目建设的特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施工安全。

作者:叶茂贺凤单位:新山子天利实业总公司新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橡胶联合车间

参考文献:

[1]尹超.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分析[J].化工中间体,2015,(12):106-107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行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利润创造都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人,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满足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管理转型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需要快速转型,是所有企业公认的结果。信息化管理模式迅速且快捷,成为管理转型的选择方向。实现信息化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改变以往管理的单一性和单向性,可以使管理更具全面性。长期以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直是一个成本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可以改变此状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需求。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是网络系统,对信息的反馈与整合的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员工可以通过此系统实现跨部门的表达。使得管理更加人性化,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升,提高了管理效率。另外,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部,对整个企业都是有利的。各个部门领导要想知道部门的情况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查看,无需到部门调查;员工要想了解信息、知道考核情况等企业的其它信息,都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因此,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管理软件有待提高。管理软件不够完善,在管理上受到很多限制。不仅对有些活动无法实现功能应用,还存在一些企业实际用不到的功能,这给信息化系统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其次,动态数据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动态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关系着企业中管理方面的决策。通常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对企业动态信息的掌握与了解来做一些决定,而信息没有得到更新,使得数据缺乏可靠性,降低管理效率。

第三,数据库在设计上不够合理。数据库是信息数据的载体,若没有完善的信息库,那么信息化管理将没有一个施展的平台。可是,目前的数据库结构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对数据库进行设计的人员,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使得数据库的设计无法满足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

最后,信息化系统没有全面发挥。很多企业在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只是将其当做工资的记录器,并没有将其它的功能完全发挥,使得信息化系统没有正真致力于企业,也就不受企业特别的重视。

三、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实行能者上的管理方向,因此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建立完善的管理竞争机制,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人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科学且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用人制度以及薪资待遇进行明确规定,吸纳各界有能力的人才;制定老员工制度,发挥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帮助新员工成长。

其次,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如何,直接与软件的使用有关。因此,要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软件,但是也不可以过分依赖于软件;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化、人性管理模式。只有选择正确的管理软件,再加上人性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才能使员工拥戴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最后,培训制度化处理。要对培训进行制度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培训加大资金上的投入,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应对,而进行能力的培训,正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投资力度。另外,要对企业中员工的潜质进行开发,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为企业减少新聘人才的成本投入,还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员工进行能力上的进修,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潜力。

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必然要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让企业有规划地向前发展。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要看清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雷建强,雒艳莉.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2(9)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3

与欧美等石油化工行业技术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总能源利用效率低约10-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例如:在石油利用效率方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升高一千美元需要消耗石油0.26工,约为日本的2.3倍、美国的1倍,印度的0.2倍。同时,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业体制、资源约束、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我国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节能工艺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某些先进的节能工艺仅适用于大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节能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一些节能监管部门也存在职能不到位、力量薄弱等一些现实问题,最终造成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不够绿色、节能,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在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工作的基础管理方面,定额、计量、监测与统计等相对薄弱,在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进而造成节能工作不能够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同样不利于全员节能意识的培养。除了上述问题以外,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对于节能管理不够重视,自身对于生产工艺节能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最终导致石油化工生产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如没有对化工生产中所产生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并未对化工生产废水中的化学品进行综合沉淀并利用、对于催化剂的过度应用等等,均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化工生产中节能管理的措施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余热回收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节能技术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余热主要来原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例如:高温生产工艺产生的热物流;乙烯裂解炉出口物料经催化裂化反形成的烧焦烟气;燃气轮机排放的尾气;大型蒸气锅炉、工艺加热炉等排放的烟气等等。在国内现阶段的石油化工生产中,余热多数被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不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区域的环境污染。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必须加强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将余热转化为动能投入到生。事实上,对于石油化工产业节能管理的根本在于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研究,其主要体现于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包括催化反应的管理、系统节能的管理、综合利用能源的工艺设计等等。如今,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对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优化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进展,如一些企业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形状,减少异相催化反应时固体催化剂对流体的阻力。如国外某公司研制的一种球形的氨合成催化剂,与不规则形状的催化剂相比,流体阻力可减小50%,由此也就降低了流体赢服阻力的动力消耗,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此外,控制石油化工生产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能源计量、监控,并且对其进行循环吸收并且加以利用,同样能够得到石油化工生产节能的要求。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4

关键词:行业特色;省属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36-03

具有深厚石化行业背景以及具有鲜明石化特色办学的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地处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广东省茂名市,全市共有石化企业7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且茂名市还具有省级石化产业园――茂名石化工业区[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自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协同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引擎。我校主要从立足于行业特色的产学研、学科建设体现行业特色、行业企业及同类高校共建特色高校、多方培养行业特色人才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立足于行业特色的产学研

我校具有悠久行业背景及行业特色办学历史,与众多石化企业合作关系良好,且我校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巨大的石化产业带的核心位置,如茂名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及乙烯1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惠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揭阳2000万吨/年炼油、湛江东兴800万吨/年炼油、湛江中科1500万吨/年炼油、北海炼化800万吨/年炼油、钦州炼化1000万吨/年炼油、海南炼化800万吨/年炼油等[2,3]。我校产学研项目多与这些石化企业签订,并与其中茂名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2009年,我校与茂名石化合作建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产学研基地”,建设包括科研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及成果转化为合作内容的“四个中心”和“三个基地”共7个项目建设。2011年,由我校与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和广州石化三大公司共同组建的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获得省教育厅的立项,这标志着我校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校与近40家企业(多为石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科研、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学校有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即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二、学科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我校自2000年升本后的第三年,即2003年就启动了首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此为之后学科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月,学校明确提出“吹响学科建设的冲锋号”,掀开学校新一轮学科建设工作高潮。2012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三大学科同时跻身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行列,这三个重点学科的建设均体现了鲜明的石化行业特色,在学科建设良性带动作用下,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学校承担了50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茂名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近200项。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茂名市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78项,专利授权80多项。我校学科建设的五个方向:一是调整优化,彰显特色优势;二是引培结合,打造高水平团队;三是提升科研质量,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四是深化协同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五是以学科建设“龙头”,进一步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我校还积极参与和承办高层次国际会议。2014年8月14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功承办了第九届中国通信与网络国际会议。另外,每年学校均有众多教师出席国内外会议,进行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学习。通过举办和参与高水平会议,加强了与会者彼此间的交流学习,提高了我校知名度,促进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多方共建行业特色高校

(一)政府、企业及学校共同建设行业特色高校

2014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三大石油公司”)签订四方共建我校协议。据协议,广东省将支持我校根据国家石油石化建设与发展需要,强化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高层次师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对学校予以扶持,大力支持学校新校区建设,使学校成为培养石油石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三大石油公司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参与公司科技攻关以及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支持我校建立公司科技研发基地和在职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我校建设发展,在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科研平台和在职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优秀毕业生献身石油石化事业。学校将紧抓四方共建的重大发展机遇,主动服务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加快学校建设国内知名石化品牌高校的步伐,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尤其是广东省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带做出积极贡献。

(二)采用董事会制建设特色高校

坚持面向国内外社会办学,学校建立董事会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以不同形式参与大学建设与管理,共同推进行业特色型大学改革与发展。2010年9月,学校建立董事会,成立了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63家董事单位组成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董事会,开启了政府、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新篇章。我校董事会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友人、合作伙伴开展交流与协作,更好地吸纳各界精英智慧丰富学校办学理念,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董事会是学校办学的参谋,是开展合作的桥梁,对进一步加强广大会员与学校的联系,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扩展学校与外界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构建我校开放式发展格局,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培养行业特色人才

(一)校企共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石化行业特色人才

我校现有三个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分别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三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石化企业将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提供意见和建议;选派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包括企业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深入企业锻炼的青年教师和学习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管理。学校根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岗位需求、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选派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协助公司完成员工的继续教育;实现协同培养,合作共赢。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对我校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校外实践教育模式起到示范作用。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茂名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等。这些中心及实习基地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我校特色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能型创新人才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通知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校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友好协商,决定就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进行合作,共同向广东省教育厅申请试点,并于2013年2月,我校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合作协议,后经广东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培养方案。

举办本科与高职院校试点班的优势:一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通过半年的企业实习,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毕业后实现无缝对接;三是两校的师资和教学各取其长,实现互惠共赢;四是学生在广州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和实习,可以为在珠三角地区实现就业提供极大便利。学生通过试点班的学习,可以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拓展眼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才华。

(三)与同行高校等联合培养高层次特色人才

我校与太原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和师生交流等,选拔学生以“3+1”或“3+2”模式到境外合作院校留学。并分批选派部分教师、学生前往交流、学习。

(四)举行高端论坛,研讨联合培养国际化石化高端人才

2008年9月18日,我校隆重举行办学特色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同行高校、中石化相关部门、出版社以及茂名市政府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学者,共同探讨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等事关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规划我校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本次办学特色战略研讨会举办目的:能够用战略的思维、以广阔的视野、集专家的智慧、采众校之经验,寻校企之合作,探讨和研究我校今后办学特色的发展思路和良策。

2012年8月7日,我校召开了“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石油化工高端专业工程人才研讨会”,研讨会由我校、英国阿斯顿大学、茂名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两高校专家学者和六企业人力资源部正(副)部长共2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深入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细节,并初步达成一致。本次研讨会加深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认识,加强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有望以此为契机在石油化工人才培养领域建立新型合作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石油化工专业工程人才。

(五)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特色人才

2013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度第二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8号),我校获批2012年第二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31项、创业训练项目13项、创业实践项目6项。这是我校首次获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我校自2008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深入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纳入本科教育体系,通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并创新相关管理机制与体制,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人才

2011年7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按照“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邀请石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加强工程教育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提高实施工程教育的素质和能力,聘请石化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强化办学条件保障,在办学条件和资源方面向“卓越计划”班级倾斜;让学生参加实践项目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另外,我校还建立了1个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此专业建设点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专业的建设,为我校协同创新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五、总结

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省属地方高校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特色,我校自始至终都走的行业特色办学之路。协同创新是加速我校发展的一个契机,自我校2000年升本以来,我校主要从立足于行业特色的产学研、学科建设体现行业特色、采用董事会制共同建设特色高校、行业企业及同类高校共同培养特色人才、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培养行业特色人才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根.基于石化行业特色的营销专业人才培育探讨[J].克拉玛依学刊,2013,(4).

[2]刘雁,郭福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5

以能源为主线突出学科特色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原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2000年划归北京市管理,成为一所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由于行业办学,学校早期设立的学科专业全部与石油百化行业有关。这些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优势学科。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学科建设力度,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精心培育学科方向,使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校突出以能源为主线的学科特色和以工程实践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特色,对能源工程装备、清洁能源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相关技术经济管理等特色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形成了“重点学科-学科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化学工艺、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三个学科已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光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机电类专业是部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是北京市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和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同时也是中石化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

以行业为依托坚持自主创新

瞄准能源工程装备技术难题,拓展优势领域

为解决石油石化行业大型球罐焊接问题,学校在“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焊接机器人研制”,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无导轨球罐焊接机器人,解决了大型球罐的智能焊接问题,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果自主知识产权股估值1.8亿元。在此基础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发出智能焊接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Blpt-3、Bipt-5全位置无导轨焊接机器人,QB-1轻便型全位置焊接机器人、GDC-1轨道式焊接机器人,GDC-3管道自动焊接成套设备、GtC-2轨道式管道tiG焊接机器人及RHC-2柔性轨道焊接机器人等多种机型,并在奥运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世博会主场馆,宝钢、鞍钢,韶钢、“水利水电”、“22冶”、“5冶”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应用。目前机器人研究已辐射到服务机器人,从能源工程领域向市政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拓展。承担的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超声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机器人系统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人民总医院成功进行了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

以国家“九五”“863”项目为基础,学校紧密结合石油石化支柱产业对高科技现代化装备的需要,适应“中国海洋石油走向深水”的战略需求,在海洋石油装备连接技术,复杂海洋油气开发集输设备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连续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863”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国家“十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水下干式管道维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我国海洋石油钢结构安全保障配套技术的总体水平,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海底油气管道维修系统中国制造(《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此做了报道):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子课题“深水海管铺设焊接工艺及设备国产化技术”、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深水钢结构裂纹修复关键技术”和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紧凑型静电预聚结原油脱水的关键技术”将解决深水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深水钢结构的损伤维修和海洋石油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和技术装备问题。目前研究成果辐射到核电工业领域,参与承担了原国防科工委重大项目“核电厂检修水下焊接实验系统和原理样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实现堆内在役构件维修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校已在海底石油管线铺设、检测、维修和油水分离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建成了覆盖海洋工程连接、海洋石油开发集输的研究和开发平台。

围绕石化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清洁能源化工领域技术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6

关键词:石油地质;基础研究;理论创新

石油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目前我国的石油来源主要是通过进口渠道,随着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经济不断的进行扩张,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激烈,针对这一发展问题我国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政策,对国内的石油开发企业也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我国油气开发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技术支持,对所采用的先进科技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应用。比如说对油气开发与勘探领域中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创新等等。科技是创新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对于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来说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多的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的经验相对来说都比较不足,这就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传统的思维和认识根深蒂固,缺乏创新的理论研究,这个石油开发的地质勘探工作和理论创新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出于传统理念的限制,需要实际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1加强石油地质基础的实际研究

石油地质的勘探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持续的的进行开展,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是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的石油勘探研究工作需要不同的需求,在技术的而研究与应用上的一致就导致了对于地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理解;这里以美国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为例,最先使用地质勘探技术的国家是美国,而最先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家也是美国,在进行石油地质勘探的过程中,美国相关的地质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处于野外的油气地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勘探工作,在勘探的过程中融入了现有科技的概念和创新的理论,对地质的构造、地层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这样的创新理论研究方式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石油气的地质勘探工作不断的朝着基础研究化的方向发展,而在油气地质的勘探工作中融入新的创新研究理论也着实的将传统的滞留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而解决;地质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提升石油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油气地质的相关研究给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助推力量;由于研究人员各自对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在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同,所以研究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掌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研究人员对地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却别;传统理念下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需要更加深入和彻底的研究,根据研究人员自身所经历过的实践研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的意义进行详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质研究工作过程太长,导致出现研究内容杂乱的不良现象。

2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探基本理论的创新研究

在经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发现,石油地质勘探的基本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创新的主要来源就是对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概括,在将我国的地质特色的基本特点当做主要创新依据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研究;石油地质勘探的基本理论在石油产业的发展下势必需要不断的创新研究,这也是石油产业快速发展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实时有效的创新研究会给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不仅美国的油气地质勘探在快速的发展,很多国家在不断的创新研究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给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基础理论陆相生油的研究提出是比较重要的一次创新变革;陆相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就是指在陆相沉积的环境下,形成石油资源的整个过程,陆相生油理论提出了石油的储藏和产出是在相对固定的,与大地构造单元所对应的还想环境中形成的,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石油气的开发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为我国石油气开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能够进行开发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陆相生油,这也是我国从石油贫困国变成了世界上的石油大国,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的理论在不断提出,像近年来的复式油气相关理论,是我国不断的出现很多的大型油田,胜利油田以及辽河油田都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所开发出来的;从这些成功的油田开发工程来看,基础理论的创新是石油产业得到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出于理论上的创新研究,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产业发展形势还不算乐观,还存在着各方面的压力,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具有理论创新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也不能完全的模仿,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提升。

3结束语

有效的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是石油产业与相关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石油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进展,也形成了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但是这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石油资源需求量的增多再加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基础理论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之处,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能够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盲目的抄袭。

参考文献

[1]郭玉海,韩福勇,范金宏.石油地质与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7

关键词:石油;地质开发;创新与发展

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石油资源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开采与勘探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问题。面对能源枯竭的问题,我国正在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和适用,这既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不可再生资源不被浪费。

1石油资源的利用价值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资源在工业生产中作为一种燃料相比煤资源大大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石油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以石油为原材料的液化天然气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质燃料,还有车、船、飞机等也都会消耗大量的石油,大到军事用的坦克、航母,科研用的飞天火箭等都是以石油为原材料做燃料的。在许多国家已经将其列为战略物资。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现阶段石油资源已经开始匮乏,所以面对越来越少的能源,我国开始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用新的技术勘探和开采石油资源。

2石油地质的开发

2.1石油勘探技术

石油勘探,是指为了识别勘探区域,探明石油储量和明确具置而进行的地质探查、地理位置探查、周遭环境探查以及一切前期准备的相关工作,是石油开采前期的一项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前期的各种石油勘探手段对石油开采地进行深入的了解,确定石油聚集地、石油储蓄量、石油的形态、石油的质量、开采的面积、估算经费支出的数额,也为钻井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为顺利的进行钻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石油勘探技术能够准确的探测到石油的聚集地和石油的质量,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探测技术之一。石油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不仅降低了采集的成本而且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数量和质量。

2.2钻井技术

钻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是海上钻井技术。通过搭建海上钻井平台,安装钻井、通讯、导航、救生装置以及人员日常生活等设备,引进专业的海上钻井技术型人才,在海上实施的一项工程。地下钻井技术是我国现阶段用之最为广泛的石油开采技术之一。相比之下,钻井技术费用高,且人力需求量较多。我国发展的海上钻井技术相对来说危险系数较高,且工期较长。海上钻井工程施工受很多外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气流的冲击。1979年11月25日,在中国渤海湾钻探海底石油的“渤海2”号钻井船在施工作业途中遇10级台风导致倾覆沉没。作业船“渤海2”号船翻沉后立刻发出求救信号,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搜救船无法快速准确的探测遇难船只的位置,而当时受天气的影响,也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船上74名职工,只有两人得救,其余的72名职工全部遇难。堪称是中国石油开采历史上的一次特大伤亡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钻井作业工期较长,一般工作人员都需要长期生活在海上,所以不仅要提供给员工休息的房间,还要储备大量的生活用品。海上钻井平台的结构复杂,但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就需要提供很大的空间,这就会致使海上作业的工作区域十分紧凑。但是工程开始作业的时候需要燃烧一些燃料或启动电机。一旦电机设备出现短路或者燃料外泄,很容易引起火灾,这不仅会给施工作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海上钻井事故频出,致使预期的经费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目前针对海上钻井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以降低危险系数及前期经费的消耗。

3新能源的创新与发展

3.1节能环保石油资源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不仅在工业生产中有巨大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限制的使用,总会有枯竭的一天。虽然现在开采的技术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远远比不上我们需求的量。目前已是供不应求。如果再不节省而无限制的使用下去,能源的枯竭将是必然的。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现推行新的技术新的战略,在继续开发石油资源的基础上,继而开发新的能源,推出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约目前紧缺的能源、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环境保护。自计划提出以来,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作为中国的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环境。例如多地政府实施汽车尾号限行的政策,大大的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使雾霾现象逐渐减轻。家庭用水的循环再利用和节约用电也是势在必行的。

3.2作业人员技术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我国不仅推行了一些技能培训,还专门设立了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术研究有专业特色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和学术研究为办学特色。通过全日制的教学方式培养专业技术型的人才。学生可以考取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时还有获得出国深造学术交流和交换生的机会。这不仅仅提高了我国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同时学术交流还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更多国外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了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使得我国石油开发工作更加有秩序的进行。

4结语

石油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之一,在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缺乏甚至枯竭的问题,我国不仅要不断的培养更出色的人才进行能源的勘探和开发,还要在日常应用上尽量做到节省。面临资源的匮乏,我国还在不断的开发新的能源以减少石油的用量。

参考文献:

[1]付金华,李士祥,刘显阳.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05(06):1091~1101.

[2]王崇孝,罗群,宋岩,姜振学,刘云生.纳米石油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4,02(06):659-667.

[3]王金琪.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概论——兼议砂岩储层致密化质变问题[J].天然气工业,2013,06(09):7~16.

[4]张小东,吴磊磊,王慧萍,张涛.探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及其发展[J].化工管理,2014,01(27):114.

[5]关徳范.试论石油地质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J].中外能源,2009(12).

[6]岳延波.创新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机制的初步构想[J].中国石油勘探,2007(06).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8

1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支承专业特色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长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视以科研为导向,带动学科建设,凸显专业特色。通过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与石油、化工行业的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以石油、石化行业为基础的特色优势。如在油气田腐蚀与缓蚀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油气田缓蚀技术理论研究及应用体系,实现了海洋油田油气井缓蚀剂、注水阻垢剂的国产化;在油田精细化学品的研究方面,合成了新一代驱油活性剂、油井选择性堵水剂、固砂剂,开发出无毒环保的新型钻井、完井液系列产品;在化工水处理工程与技术研究方面,开发了绿色环保的水处理药剂,突破了传统的药剂防腐防垢;在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面,合成出驱油用阳离子、阴离子和两性离子的孪连表面活性剂,建立了以原油馏分油为原料的气相氧化反应装置,制备出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在上述各方面研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3项,油气田防腐防垢、油田精细化学品合成及油田化工水处理工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丰硕的成果,有效地带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支承了专业特色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

2在学科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特色3在教学环节中体现特色

本专业一贯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教学工作会议和行业专题会议,及时掌握专业、行业发展动态,并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中。在教学环节中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把教师科研成果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外科研指导、创新成果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全国10多所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该专业同许多兄弟院校同一专业的情况相近,在基础课、化学化工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等方面的课时比例相差不大,而在专业选修、限选课教学环节等方面有明显石油、石化特色。这些课程包括《石油工程基础》、《化工仿真》、《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天然气处理与加工》、《石油化学》、《油田化学》等。尽管这些课程在总的教学计划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学生的石油、石化基础知识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石油、石化行业的欢迎。在课程建设方面,建立了由普通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并加大了省级精品课申报建设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出版多部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依托“湖北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研究平台,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本专业教师拥有众多的科研项目和充足科研经费的有利条件,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实践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加入到老师的科研团队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业余科研等实践活动,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9

石油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安塞油田油田化学助剂HSe管理综述

浅谈安全预警在事故预防中的价值

石油化工环境风险评价浅析

环境风险评价现状与建议

化工设备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脱硫应用中mDea的损失分析及对策

城市高层建筑天然气管道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密闭空间作业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措施研究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研究

工艺过程危害分析在工程上的推广应用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施的设计、选型及维护管理

a/o工艺进一步处理难生化降解炼油废水

中央排水软管及金属波纹管在浮顶油罐排水系统中的使用分析

天津石化环保管理提升三个效益

扬子公司芳烃装置运行水平居中石化前列

浅谈固体废物的危害及管理

热萃取技术在油泥处理中的应用

油气田开发中H_2S成因及其生物治理方法初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石油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安塞油田油田化学助剂HSe管理综述

浅谈安全预警在事故预防中的价值

石油化工环境风险评价浅析

环境风险评价现状与建议

化工设备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脱硫应用中mDea的损失分析及对策

城市高层建筑天然气管道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密闭空间作业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措施研究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研究

工艺过程危害分析在工程上的推广应用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施的设计、选型及维护管理

a/o工艺进一步处理难生化降解炼油废水

中央排水软管及金属波纹管在浮顶油罐排水系统中的使用分析

天津石化环保管理提升三个效益

扬子公司芳烃装置运行水平居中石化前列

浅谈固体废物的危害及管理

热萃取技术在油泥处理中的应用

油气田开发中H_2S成因及其生物治理方法初探

HSe管理体系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高层办公楼装修改造工程HSe管理实践与探索

关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强化安全监督工作确保技改大修安全

安全评价定量计算中蒙德法和道化法的比较

系统安全理论在联合站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接地防静电火灾的效力及辅助措施

富氧技术在pta装置的应用

井喷失控着火事故后果模拟预测

加氢裂化尾油裂解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燕山石化延迟焦化装置腐蚀与防护

石化企业动力系统直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

浅析低压电动机的安全保护

从大修中探索清洗原料水罐的新技术

炼油企业恶臭气体治理技术

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环保在线监测数据

输油泵站的噪声危害及控制

石油化工装置中含油污水系统的安全设计探析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篇10

关键词:石油管道防腐工作防腐蚀技术

石油管道防腐工作质量以及防腐蚀技术与石油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关系,做好石油管道防腐蚀工作,是保障石油质量的基础,更是提高石油运输安全性的关键,而对于石油管道防腐蚀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了解目前防腐蚀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腐蚀技术探讨与研究。

一、我国石油管道腐蚀原因

石油管道腐蚀是影响石油正常运输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在管道建设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主要是以一些金属材料为主。这些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所处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发生介质性的反应,逐渐发生腐蚀现象,由于这些影响因素不可避免,因此无论是深埋管道施工方式或者架空管道施工方式都会导致金属材料性质变化。石油运输管道的腐蚀反应主要是因为金属材料与各种环境、气候、湿度等因素发生化学反应腐蚀、电化学腐蚀或者微生物反应腐蚀。

二、石油管道防腐蚀现状

石油管道防腐蚀工作主要是以降低管道腐蚀程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为主要任务,而石油管道防腐蚀措施不属于通用性的,所以在防腐蚀工作中针对防腐蚀措施的应用与研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在国家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石油管道防腐蚀问题也在不断研究中,目前,石油管道防腐蚀措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降低管道腐蚀现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防腐蚀措施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完善,阻碍了彻底预防腐蚀现象发生,所以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石油管道防腐理论和技术不足

做好石油管道防腐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防腐技术以及理论,但是由于大部分政府与石油企业对石油管道防腐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完全意识到,缺乏对其重视。而是把注意力、精力、资金等条件全部投入在石油生产以及销售中,对石油开采效率以及资金收益的关心远远超出对石油管道质量问题的关心。由于政府对石油以及管道的质量严重缺乏重视,导致我国石油管道腐蚀现象越来越频繁,石油成份不能得到保证,因此,质量的下降是因此石油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国家针对石油管道防腐蚀工作已经给予资金支持,但是很多政府将其责任已经转给石油企业,而石油企业为了节约部分投入成本,忽略国家提出的防腐要求,导致石油管道防腐工作在实际中并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加大了石油管道防腐蚀效率。

(二)防腐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是防腐蚀工作中的主要操作者,每个防腐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与防腐工作效率的影响都非常大。而目前,我国石油管道防腐蚀工作中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对防腐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非常浅显,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对其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有偏差,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严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导致石油管道腐蚀现象不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三)石油管道防腐制度不健全

石油管道防腐工作在石油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由于部分石油企业严重忽视管道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甚至对其解决腐蚀问题也只是敷衍或简单处理应对,严重导致腐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低,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懈怠及消极心理较强,工作质量不达标便成为亟待改善的问题。此外,由于高层领导人员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因忽略对企业不同情况的考虑,一直以来套用其它企业相关制度,导致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管理制度更是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而石油企业中管道防腐工作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因此监管不到位是导致石油管道防腐工作效率的关键,更是影响石油质量、管道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石油管道防腐技g

要想有效提高石油管道防腐现象,首先要不断对防腐技术进行研究,根据目前对管道防腐现状的了解。我国相关部门已经作出针对性的防腐措施,采用科学有效的防腐技术,实现降低腐蚀几率的目的。

(一)上管道外防腐

上管道外防腐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管道进行涂刷防锈漆,一般防锈漆分为两种,即为:底漆和面漆,底漆一般采用具有抗腐蚀性能强、较好的粘合力等特点的漆料,面漆一般采用具有韧性强的铝粉漆为主。在涂刷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上管道外腐蚀技术主要是以预防环境、地质等因素对管道产生影响、变化为主,为管道外层增加一道保护层,减少外侧腐蚀现象,而对管道内侧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还需要对管道内侧防腐蚀技术进行研究。

(二)活性金属减缓腐蚀

在石油管道腐蚀中,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腐蚀占据绝大因素,分析产生化学反应腐蚀的机理,即管件金属的在化学反应中显阳性,相对活跃,因此便会失去电子产生阳离子形成阳极,同样阴离子聚集会产生阴极,这就形成了“电池”效应,加速了管道腐蚀的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在管道中适量加入比管道金属化学性质活跃的金属,它会首先被氧化产生阳离子,这样就避免了管道金属的氧化,达到了保护管道的目的。这种防腐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管道类型,而且效果比较明显,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普及使用。

(三)添加延缓腐蚀试剂

防辐射化学试剂是指能够有效抑制腐蚀、减缓金属材质石油管道的化学腐蚀速度。但是一般缓蚀剂只作为辅助措施,配合其他的防腐技术进行使用,达到石油管道的防腐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管道防腐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然而十二五经济建设规划对于石油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增加了对于管道防腐的压力,这就需要国家带头、企业积极行动,进行石油管道防腐技术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石油管道防腐水平,更好的保障石油输送。

参考文献:

[1]袁晔.关于油气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维护及提升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