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十篇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十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4:33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4—065—05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同时并存,又出现巨大反差的现象描绘得既经典又现实。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在不同区域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改革和科学发展。本文以我国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大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情况和应对之策(台湾、香港、澳门不在此研究区域范围之内)。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

如何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具体的评定和测度,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显性化的判断,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评判和测度指标体系。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来讲,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判断指标体系,需要从收入差异值、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衡量。

1.收入差异值。也就是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和工业部门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它表示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与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从数学意义上的可能性来说,这个比值的范围是0~∞。把它划分为0~1和1~∞两个区间。但是在经济增长实际中,农业的收入弹性要低于工业,也就是说,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要大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所以收入差异值只能在0—1的范围内。如果差异值接近于0,表明收入就极为不公平,第一产业的收入极为低下,二元经济的差异性就越大。

2.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能够基本上反映一个部门在某个时候的劳动生产率高低。通常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也正是因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在二元结构加剧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二者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在二元结构弱化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越显著。

3.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是建立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的,它表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由于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般小于1,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因此,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为0~1之间,当二元对比系数为0,即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经济二元性就最大化。如果为1,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就完全转变成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就消失。如果在一定时期,二元对比系数不断缩小,两个部门的结构的反差就越大,二元结构就越显著。

4.二元反差指数。也就是工业或非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这个指数表明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之间的产出比的差异值。二元反差指数基本上介于0~1之间,当二元反差指数为0时,表明工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相同,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性消失。由此可见,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二元反差指数越小,表明农业和工业的差距就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会越明显。

二、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比较

为详实地反映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着重从以下几个主要因子对三大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情况进行实证考察比较,进一步揭示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内部差异和演变规律。

1.收入水平的差异情况。收入状况是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一个基本指标,这个指标直接地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相联系,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应地较高;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其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就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收入水平也就高;反之,则低。城乡差别不大的地区,其收入水平的差别就小;反之则大。这一情况在我国各区域间表现十分明显。同时,我国整体基尼系数和各区域的基尼系数的日益增长,也反应了各地区收入的差距正在扩大、贫富不均的显现化。我国各区域之间收入的差异及其变动情况,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整体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与三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相一致,与三大区域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相一致。

2.二元反差指数的差异情况。各区域间的二元反差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出该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选择三大区域的基本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三大区域的二元结构变化和全国二元结构变化的一致性。从1978~2010年,二元反差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经历了一个急速下降一有所回升一缓慢下降的过程,这表明了整体和各区域间变化的一致性,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这种整体的相对稳定不排除各区域间的变化波动。三大区域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在不断变化中,它的急剧下降和快速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部,而中西部地区大多为缓慢下降状态,这说明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不同步,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部比中西部有更快的发展。其次,东部地区的变化的快速性。就加权平均值而言,东部始终处于最下端,西部始终处于最上端,中部地区则处在东西部的中间,东、中、西部的二元反差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但是,三大地区的二元反差指数加权平均值的相对位置却在发生变化。虽然三大地区均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然而东部下降得最为迅速,中西部下降相对较慢,结果是中部和西部的差距相对稳定,而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却呈现出很大的反差,这说明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扩大主要是因为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更快的下降速度,而中部和西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3.产业结构差异情况。三次产业的演变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其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如果一个地区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低,而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则该地区的农业部门越少,则其二元性最弱。与此相适应,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和工业部门(第二产业)的差异,进一步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演变,从总体上看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基本相一致,则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但是这种演变的程度从相对意义上来说,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还比较高,特别是西部地区要高出东部地区很多。这表明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部门还占很大比重,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透过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洞察其内部的产业结构效益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结构效益逐步下降,证明剩余劳动力来自于农业;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上升,表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但从三大区域间来看,东部第三产业有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但其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指数相对都比较高,甚至与东部地区相比,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较高;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但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以上情况表明,三大地区间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传统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在发展上的差距,突出了两大部门间的分化和极化,进一步表明了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内部非均衡性。

三、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缩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国家在整体上作出努力,还需要各区域从自身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化。

1.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是全局性、深远性和战略性的。我们看到,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曾经较长一段时期实行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现在需要根据发展的现实来调整这种战略,从过去的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转向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这种新的战略调整,我国目前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和其它技术保障条件。

2.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有效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并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把就业优先、社会保障优先、文化教育优先作为重点,在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乡差别的缩小、乡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逐渐向城市接近,乃至融为一体。

3.加强贯彻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建设。党和国家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先后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政策,这为我们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政策保障,现在关键在于真正地落实和执行。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要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形式,帮扶欠发达地区。要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要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4.加快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归。一是要取消城市户口背后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这里有政策改革和社会改革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清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利益必须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基本保险。二是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从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人手。搞活使用权,明晰产权,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三是要实行平等的就业教育培训政策。对进入城镇的农民,在就业的岗位提供、就业前的培训教育以及工作所得的收入等方面,都应该一视同仁,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

实行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片面为城市而设计的现实,改变农村社会保障空白的现状,使广大农民在享受社会基本保障方面能够有平等的“公民待遇”。要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接轨,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格局。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2

关键词:因子分析经济情况综合评价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00-03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有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中选取关键几项来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情况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特点是降低维数、简化数据。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将相关的变量归为一组,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分组后对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每一分量都可以用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来描述。而原始众多个变量最终可以用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来反映。

二、对黑龙江省地级市经济情况的因子分析

1.黑龙江省基本情况。笔者的故乡黑龙江省林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石油、木材、机械等为主体,其中原油、木材、汽油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各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将影响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便选取了10项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用多元统计学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各地级市作相关研究,评估出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2.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市辖区为样本,以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选取能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10项统计指标,建立起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3.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中选取的10项评价指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3)、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万元)(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5)、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X6)、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万元)(X7)、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X8)、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万元)(X9)、职工平均工资(元)(X10)。

4.具体计算过程。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为消除量纲影响,首先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的均值为0,方差为1。变换公式为Z=x-u/σ。

(2)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对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判断主要是应用SpSS软件对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通过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可判断出观测数据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给出了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703,根据统计学家Kaise给出的标准,Kmo值大于0.7,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01.692,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原始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3)判断因子提取效果。即通过指标的共同度来判断所提取的因子是否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表2给出了10个原始变量的共同度。从表2可以看到,除职工平均工资外,几乎所有的变量共同度都在90%以上,可见提取的因子能很好的描述原有指标,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

(4)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方差贡献率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方差贡献率越大,表明该公共因子相对越重要,或者说,方差越大,表明公共因子对变量的贡献越大。

在表3中,第一列(Component)为各因子编号。

第二列initialeigenvalues为相关系数矩阵的初始特征值情况,其中“total”为各因子对应的特征值,%ofVariance为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Cumulative%为累计方差贡献率。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为8.035,解释原有10个变量总方差的80.34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349%。可以看到,在本文中有2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故应提取2个公共因子。

第三列(extractionSumsofSquaredLoadins)为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公共因子后的特征值情况。可以看到,前2个公共因子共解释了原有10项指标的80.349%的信息,进一步验证了提取2个公共因子是比较合适的,因子分析效果也较理想。

第四列(Rota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是我们所提取的两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情况,旋转后,2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但方差贡献率却发生了改变,这使得公共因子更易于解释和命名。

(5)输出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见表4。

表4列出了各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荷载值。从表4可以看出,2个因子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较大,无需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即可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F1在X1、X3、X4、X5、X6、X7、X8、X9八个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八个变量,可以命名为“规模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80.349%,对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评估起到主要作用。

第二个公共因子F2在X2、X10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2个变量,可以命名为“人均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15.638%,对各个城市经济发展评估起到次要作用。

(6)计算因子得分。

表5给出了公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表中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个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F1及F2(其中F1为规模因子,F2为人均因子),然后用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得到各城市的总因子得分:即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F=0.80349*F1+0.15.638*F2,结果见表5。由F1、F2及综合得分值的大小来评价黑龙江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按F1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8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按F2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2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按综合得分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我们所选取的10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三、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表6可以看出,根据综合得分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进行排名如下:

第一层次:哈尔滨、大庆。

第二层次: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佳木斯、鸡西、七台河、绥化、双鸭山、黑河。

依据综合排名可以把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个层次:哈尔滨、大庆的综合得分大于零,属于第一个层次;其余城市: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七台河、双鸭山、鹤岗、伊春的得分小于零,属于第二个层次。这样的划分基本符合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这也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吻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梯度。以哈尔滨为代表的第一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以牡丹江为代表的第二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针对上述实证结果,今后一段时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可以采取“12个地级市的发展按二个层面同时推进”。具体来讲第一个层次要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增强对第二层次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第二个层次要继续加快发展,和第一个层次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省政府要在政策上加大省域内各城市的合作力度,把哈尔滨、大庆地区资金、技术等优势与第二层次城市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例如,可以利用伊春地区劳动力低廉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总之,在继续保持哈尔滨、大庆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其他地区的发展,最终推动全省各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样的划分是比较符合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黑龙江省各地级城市由于发展条件不一、地区差距等多种原因导致各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虽然区域差异的存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有其合理性一面,但差距过大势必将制约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缓解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各市应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同时应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制定发展策略。

[本文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2014)]

参考文献:

1.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2.李莉,汤银英.因子分析法在乌鲁木齐城市物流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4)

3.王吉利,和书元.统计学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任福匀.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5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尹子民,罗丽兮.因子分析在企业增长方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

7.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6

8.谭荣波,梅晓仁.SpSS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9.如孙伟,王其元.黑龙江省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2)

10.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带、四区、三个中心”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财源建设项目(企业)为扶持对象,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扶持办法,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财政引导、市场运作、业主投资、社会参与”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扶持对象

(一)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六大支柱产业及其配套项目;

(二)工业园区和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基地建设项目;

(三)体现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项目;

(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技改项目;

(五)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三、扶持方式

(一)项目贴息:对确定的市级重点发展项目,进行贷款贴息,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对省级确定的贷款贴息项目,市级不再进行贴息扶持。

(二)投资参股: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项目,由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采取适当方式参股投资。参股项目建成投产三年内不参与分红、分利,三年后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由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代表政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三)融资担保:在整合壮大现有融资担保机构实力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建设条件成熟、银行贷款落实的市级项目,由市融资担保公司按规定程序给予贷款担保。

(四)以奖代补:对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基地建设项目、“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以奖代补。

(五)项目补助:对被“*”发展规划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进入项目库尚未启动建设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前期论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信息整理等。

四、资金筹措

(一)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经费补助、基地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等。

(二)整合财源建设和县域经济相关工作考核奖励资金,每年筹措安排2000万元。

(三)每年从收回的市级财政周转金和扶持项目新增土地出让金返还中安排1000万元。

(四)每年整合中央、省、市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资金1000万元。

五、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各县(市)区申报的项目必须完成立项、评估、备案等前期工作,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才能申报填写县域经济发展扶持项目申报表,并附相关材料。

(二)建立项目库。对各县(市)区实时申报的项目通过筛选论证排序建立扶持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对排序在项目库后五名的项目予以淘汰。

(三)确定扶持项目。每年对排序在扶持项目库前10名的项目,确定具体的扶持方式和配套扶持办法,作为下一年度的扶持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四)项目跟踪管理。确定的扶持项目,实施单位要定期向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建设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扶持资金使用情况。

(五)项目绩效考核。扶持项目建设投产后或扶持期结束后,由财政投资评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扶持发展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六、奖励措施

(一)建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激励考核机制。对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初收入预算目标的县(市)区给予基本奖励20万元;对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的县(市)区给予收入超收奖,奖给收入超收部份的5%;对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和增收额度较大的县(市)区,给予一次性收入特别贡献奖。奖励资金除用于个人奖励外,主要用于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若遇重大政策调整变动而对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在考核时予以剔出。)

(二)建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曲发〔*〕7号)的要求,以*年为基数,对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序位次进行考核奖励,三项指标五年期满位次同时前移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有两个指标位次下降或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一个指标位次下降的惩30万元。对新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或被评定为“发展潜力、发展活力先进县”的县(市)区,一次性加奖100万元。对新进入全省“50强企业”或全市“10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管理领导班子50万元。

七、组织实施

在市财政局成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构,负责项目的申报、扶持项目的确定、资金的筹集、项目的管理和考核奖励等具体工作,有关工作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实时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4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我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区委区政府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研究起草《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区政府审议通过,经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实施;研究起草《关于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撰写《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后三季度经济形势预测》、《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第四季度工作建议》、《关于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汇报》、《近五年(2008—2012年)产业发展现状及2013年产业发展重点》,为区政府做好决策提供了经济社会运行方面的参考材料。2.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编制并实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申报百个统筹城乡示范项目;牵头撰写《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

3.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区政府办已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经两轮征求各镇(街)、部门意见和一次专家评审,历经六次修改,已基本形成送审稿,评估工作按预期时序进行中。

(二)服务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我委把服务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机遇,讲究方法,主动跟进,在服务项目上取得新成效。

1.编制并申报2014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共申报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346145万元,2014年度计划投资126373万元。

2.编制并报送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社会投资部分),共提出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943452万元,2014年计划投资380080万元。

3.编制并上报2013—2018年省级项目库入库项目计划表,涉及现代农业(1个)高新技术和新型工业(1个)现代服务业(1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5个)基础设施(5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及其它类(3个)共3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41.78亿元。

4.今年截至目前,我委共批准项目立项(备案)41个,投资额共94.25亿元。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分别是:榕庄商业街、佳元·柳风水韵一期、滨江帝景四期、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海航城二期、南国威尼斯城三期米兰园、“天街华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建及改造项目、湖度假区一期、庆豪·万景峯(一期)、荣达花园、荣丰·名苑、乾坤吉祥花园项目(一期)、水郡(一期)等项目。

5.为了建立“尚未硬化农村公路项目库”,按照市交通部门的要求,我委从今年6月初开始对全区未硬化农村公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调查,初步统计全区有391条里程863.28公里农村公路未硬化,农村公路建设事关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委将积极做好计划上报,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逐年安排建设,以实现自然村公路全部硬板化。

6.村邮站建设是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委按照《村邮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村邮站建设试点和项目选址、村邮站的简单装修与设施设备的安装、村邮员的选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22个村邮站建设任务,争取明年再造51个村邮站,以实现“村村通站、户户通邮”的目标。

(三)车编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成立区小汽车定编办公室,对全区公务用车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调整党政机关及区直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出台《公务用车使用及管理暂行规定》,严格公务用车配备的审批,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

(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组织讨论相结合、学习贯彻精神与扎实推进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理清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突出了工作重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2.业务学习。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发改委组织的“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3.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3年度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深刻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落实。

(五)其他工作

1.根据上级安排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2.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夏瑶拆迁任务,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海航空乘学院、儒传村、景观大道等征地工作。

3.支持联系点工作,围绕委镇政府中心任务,配合做好产业园征地等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4.2013年,我委答复省政协委员提案2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市人大建议11件,主办2件,协办9件,答复市政协提案6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区人大建议32件,主办25件,协办7件。省、市、区三级的建议、提案主要涉及经济发展、农村道路等方面,特别是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物价工作的建议》,我单位从菜篮子工程方面提出稳定物价的协办意见,并参与了协商督办会。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根据区“十二五”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通过调查研究,起草、完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并做好计划报告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及形成报告草案报2014年度人大例会批准实施工作。

(二)抓好申报项目计划编制及上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上报和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上报,加强与市发改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我区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的盘子。

(三)抓好项目跟踪服务。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加强与项目单位联系沟通,优化项目跟踪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协助区委区政府推动前期项目及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建成项目尽快达产,形成持续不断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亮点。

(四)做好项目立项(备案)工作。

(五)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尤其是继续协调做好百个城乡统筹项目协调衔接工作。

(六)深入基层,跟踪年度计划报告实施情况,调研提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七)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公路现状调查及2014年计划上报工作和落实市下达给我区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八)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九)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5

按照会议要求和安排,现将xx街道办事处经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区下达我办事处税收任务是1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综合治税10.1万元。截止目前,税收完成85万元,占年计划的85%;完成招商引资额5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其中域外资金500万元,域内资金万元,固定资产完成万元,占年计划的%;截止到10月20日综合冶税完成125000元,占年计划的124%。

二、根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xx实际情况,今年,街道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1、整合资源,强化招商引资

通过大力招商,多引资金,来发展地区经济,壮大本地税源,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

一是整合资源抓招商。对辖区商务办公用房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帐,为招商引资打造资源平台。辖区内有商务用房平方,租赁使用平方,待租平方。二是热情服务抓招商。首先是搞好服务,提供便利。与相关单位协调,为投资者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对投资者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尽可能提供便利,并跟踪服务,切实做到“引进一家、服务一家、发展一家”。如办事处引进浩融汽车电器配件公司,前后用一个多月时间为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帮助完善相关手续。其次是区位、政策优势抓招商。加强宣传联系,加强与外来、涉外人员的沟通,宣传办事处的区位优势和区里的优惠政策,动员各方人士介绍亲朋好友到龙山投资。

2、夯实基础,强化协税护税

一是摸底核实,建立台帐。绘制辖区平面图,在去年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企业、纳税个体工商户、出租房进行了摸底登记造册;我处个体工商户有358户,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摸底核实,准确掌握了纳税户的动态,为掌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建立起来的台帐来分析税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强化新增税源控管,巩固现有税源。各社区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新增、递减税源进行跟踪监控。

3、建立街道班子成员联系纳税大户制度。搞好跟踪服务,加强与纳税户沟通和联系,用真诚、优质的服务来稳定现有的税源。

4、全面发动,分解任务。将招商引资和税收任务逐一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绩效挂钩,出台新的《xx街经济工作奖励办法》,全面动员街道、社区干部广泛搜集税源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对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打算

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深挖社区资源,创办社区经济实体。

三、按照会议要求,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由于我区辖区面积较小,各单位要遵守区里文件要求,就是说在招商引资上不要搞乱内部秩序,建议区里的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原则办事。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6

2006年我国经济连续第6年保持了上升和高位运行态势,增长率达11.1%,GDp总量达20.9407万亿元,人均GDp达1.5973万元/人;各地区经济也大多呈同样的发展态势,绝大多数省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总体水平,各省区(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下同)经济增长率合计为13.5%(按GDp总量加权平均),比全国统计数高出2.4个百分点,各省区GDp总量合计为22.9522万亿元,比全国统计数高出2.0115万亿元,各省区人均GDp合计达1.7844万元/人(按人口加权平均),比全国统计数高出1871元/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继续表现为:发展水平差距、发展速度差距和经济总量差距等三大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继续略有放缓,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水平格局、东西部快中部慢的增长格局和东部大中西部小的总量格局依然基本保持。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继续呈绝对差扩大、相对差略有缩小的态势

(一)新东部(包括东北)与中西部绝对差继续扩大,相对差继续有所缩小,新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态势

2006年,新东部与中西部人均GDp绝对差为14140元/人,比上年扩大了1764元/人,相对差为55.1%,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新东部与大中部人均GDp绝对差为14549元/人,比上年扩大了1850元/人,相对差为56.7%,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新东部与远西部人均GDp绝对差为9002元/人,比上年扩大了720元/人,相对差为35.1%,比上年减少2.0个百分点;远西部与大中部人均GDp绝对差为5547元/人,比上年扩大了1130元/人,相对差为33.3%,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新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均GDp达25663元/人,其次为远西部,达16660元/人,大中部最低,为11113元/人。

(二)各省区间同样呈现出绝对差继续扩大、相对差有所缩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呈“金字塔”分布

从各省区平均差距看,2006年各省区人均GDp平均绝对差(aad)为39.3%,比上年略缩小0.2个百分点,表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各省区最高值与最低值看,2006年各省区人均GDp变化幅度为57310元(上海)―5750元(贵州),两者绝对差达51560元/人,比上年的46422元/人(年鉴数)扩大5138元/人(未扣除价格影响),相对差达90.0%,比上年缩小0.2个百分点,表明贵州人均GDp增速略高于上海。

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按人均GDp总体平均、上线平均和下线平均等(均以人口加权)三条线分为以下4类:

――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区,指人均GDp既大于各省区总体平均、又大于上线平均的省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江苏等5省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江苏1个省区,由较高类进入最高类;排列未变。

――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指人均GDp大于各省区总体平均、但低于上线平均的省区。包括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内蒙等5省区。与上年相比,减少了江苏1个省区;排列未变。

――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指人均GDp低于各省区总体平均、高于下线平均的省区。包括河北、黑龙江、吉林、新疆、山西、河南、湖北、海南和重庆等9个省区。与上年相比,省份和数目均未变。排序变化情况是:河南超过湖北上升1位进入第16位,湖北相应降1位到第17位;海南超过重庆上升1位进入第18位,重庆相应降1位到第19位。

――发展水平最低的省区,指人均GDp低于各省区总体平均、也低于下线平均的省区。包括湖南、宁夏、陕西、青海、江西、四川、、安徽、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等12个省区。与上年相比,省份和数目均未变。排序变化情况是:陕西超过青海上升1位进入第22位,青海相应降1位到第23位;四川超过上升1位进入第25位,相应降1位到第26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各省区发展水平排序变动较小,4类省区分布格局略有改善,由上年的4-6-9-12演变为5-5-9-12,但位于塔尖的省区依然较少,位于塔底的省区仍然较多,落后的“金字塔”分布状态没有根本改变。

(三)城乡绝对差和相对差依然呈加速扩大的趋势,扶贫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农村贫困状态继续得到减轻

2006年我国城乡绝对差距为8173元(当年价),比上年名义增长12.9%;城乡相对差比上年扩大了0.5个百分点,达69.5%。200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减少245万人,下降9.4%;贫困发生率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为2.3%;贫困线标准提高了10元/人,达693元/人。

二、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比上年有所缩小,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

(一)新三大地带间经济增长速度差距有所缩小,速度分布继续呈“东西部快、中部慢”的态势

2006年按各省区合计的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比上年有所提高,幅度为0.32个百分点;远西部继续保持最快速度,其次为新东部,大中部最低;远西部比新东部快1.20个百分点,比大中部快2.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有所缩小;新东部比中西部快0.84个百分点,比大中部快1.08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

各省区增长速度普遍有所提高,速度差距有所拉大,但增长幅度有所缩小,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各省区经济增长幅度为18.0%(内蒙)-11.0%(新疆),最大值与最低值之差达7.0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各省区增长速度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

增长速度超过14.0%的省区,有内蒙古、吉林、江苏、山东、天津、河南和广东等7省区,比上年增加了2个省区。其中,内蒙古速度依然最快,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1位;吉林上升14位跃进第2位,成为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

增长速度在14.0%-13.0%之间的省区,有辽宁、浙江、广西、福建、、四川和河北等7省区,比上年增加4省区。其中,福建上升10位进到第11位。

增长速度在13.0%-12.0%之间的省区,有安徽、陕西、海南、宁夏、江西、重庆、青海、湖北、湖南、北京、黑龙江和上海等12个省区,比上年增加2省区。其中,海南上升13位进到第17位;安徽和宁夏均上升10位,分别进到第15位和第18位;江西下降了10位降至第19位。

增长速度小于12.0%-11.0%的省区,有云南、山西、贵州、甘肃和新疆等5个省区,比上年少了2个省区。其中,山西下降了16位降至第28位,成为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增速小于11.0%的省区没有,上年有4个这样的省区。

(二)投资增速差仍然是地区增速差的主要原因,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差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一定的回落,但增速差有所扩大,是各省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4.0%(摘要数,各省区合计计算为23.8%),比上年低2.0个百分点,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49.1%(吉林)-11.1%(上海)之间,最大值略高于上年,最小值略低于上年,幅度略大于上年。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于40%的省区有2个,较上年减少1个。其中,吉林固投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达49.1%,确保了其经济增速跃居全国第2位;安徽固投增速继续大幅度加快,提升6位跃居全国第2位,使该省份经济增速提升10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40%-30%之间的省区有6个,比上年多1个。其中,福建固投增速提升11位进入第6位,使该省经济增速相应地提升10位;陕西固投增速提升7位进入第8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于30%-20%的省区有11个,与上年一样。其中,固投增速提升16位进入第15位,成为固投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相应地其经济增速上升6位;青海和湖北分别提升15位和11位而进入第13位和第11位;内蒙、四川固投增速分别下降8位和7位降至第10位和第17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于20%的省区有12个,与上年一样。其中,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15位降至第15位,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山东、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下降14位和9位降至第21位和第29位;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低,仅11.1%。

2.各省区消费增速普遍有所提高,消费差距拉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3.7%(摘要数),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范围是22.7%()-12.2%(青海),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大于上年,增长幅度达10.5个百分点,远大于上年。各省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大于16%的省区4个。其中,商零总额增速上升3位,居全国第1位,有力地带动了该省区经济增长;内蒙和山东商零总额增速继续列第2、3位,成为带动这2个省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6%-15%之间的省区12个。其中,湖北商零总额增速上升13位达13位,是商零总额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安徽、重庆商零总额增速分别上升9位和7位达第15位和第8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5%-14%之间的省区9个。其中,云南商零总额增速上升11位达17位;广西、天津商零总额增速均下降11位分别降至第21位和第25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小于14%的省区6个。其中,青海商零总额增速下降13位降至最后1位,是商零总额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

3.各省区净出口普遍增长,但差距有所缩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净出口达1774.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4.6亿美元;各省区净出口量(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分,下同)分布范围为691.0亿美元(广东)--206.8亿美元(北京),最高值和最低值均比上年高,分布幅度比上年小。各省区净出口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

净出口大于100亿美元的省区5个。其中,广东、浙江和江苏净出口继续保持前3位,有力地支撑着其经济增长。

净出口在100亿美元-10亿美元之间的省区8个。其中,山西、湖南净出口均上升3位分别进入第9位和第11位,前者靠煤炭出口,后者靠有色金属矿产品出口。

净出口在10亿美元-0亿美元之间的省区9个。其中,净出口上升5位进入第19位,是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重庆、宁夏和贵州净出口均上升4位分别进入第11位、第17位和第18位。

净出口小于0亿美元的省区10个。其中,黑龙江净出口下降14位降至第22位,是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天津净出口下降13位降至第28位;吉林、上海和北京净出口继续保持最后3位的位置。

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突出地表现在位于东北的吉林和辽宁等省份增速位次大幅度提前,而相应地位于华北的天津和山东等省区增速位次有所下降。

三、各地区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拉大,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一)新东部和大中部经济总量比重略有下降,远西部比重略有上升,各省区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6年我国新三大地带经济总量结构变动不大,略呈“东中部降、西部升”态势,新东部经济总量比重为64.16%,比上年略下降0.08个百分点,中西部略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大中部下降0.04个百分点,远西部上升0.12个百分点,大中部仍然在塌陷。

各省区经济总量普遍快速增长,但总量差距也继续扩大。2006年各省区经济总量分布范围是最大值广东(2.5969万亿元),最小值(290亿元),两者相对差为98.877%,比上年略扩大0.06个百分点。各省区经济总量排序格局变化不大,若干省区位次发生了一些小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省区6个,比上年多1个,包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和上海。各省区相对位次没有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在1万亿元到5000亿元之间的省区8个,包括辽宁、四川、北京、福建、湖北和湖南等。各省区相对位次也没有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在50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的省区13个。各省区相对位次变化情况是:内蒙上升2位升至第17位,广西和甘肃均上升1位分别升至第16位和第26位;山西下降2位降至第18位,天津和贵州均下降1位分别降至第21位和第27位。

地区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元的省区3个,包括宁夏、青海和,相对位次没有变化。

(二)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11.8∶48.7∶39.5,与上年相比变化态势为-0.7∶1.2∶-0.5,总体格局依然呈“二、三、一”的模式。从各省区看,除北京、上海、重庆、广西和为“三、二、一”格局,海南为“三、一、二”格局外,其余省区均为“二、三、一”格局。各省区产业结构比重变化情况如下:

第一产业比重除上海持平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重下降最多的是重庆(-2.8个百分点)、新疆(-1.9个百分点)和湖南(-1.8个百分点);比重最高的是海南(32.7%)、广西(21.5%)和云南(18.8%),比重最低的依然是天津(2.7.%)、北京(1.3%)和上海(0.9%)。

第二产业比重除江苏、北京和上海略有下降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比重上升最多的是内蒙古(3.1个百分点)、江西(2.9个百分点)、新疆(2.9个百分点);比重最高的为山东(58.3%)、山西(57.8%)和天津(57.3%),比重最低的为北京(28.7%)、(27.6%)和海南(27.4%)。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7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产业结构;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6-0014-06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其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实体经济的存在与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存在与规模[1]。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作为重要支撑的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和谐关系及发展的动态波动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2]。然而,由于虚拟经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及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规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常出现背离情况,当虚拟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失衡时,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而引发经济危机[3-5]。2007年开始缘于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受到了重创,国际经济面临萎缩和衰退。由于我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蔓延,表现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

江苏省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省,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求实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出口下降、就业形势严峻、工业利润率下滑等,江苏省所受的影响也较大,2008年11月,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分析,当下要高度重视“三个传导”,即国际金融风险向国内传导、虚拟经济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小企业困难向上游资源型大企业传导。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08年末开始,江苏省陆续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缓和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等各项政策法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引起国内外对经济发展的深思。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江苏省如何更好地发展本省虚拟经济,降低虚拟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其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笔者在分析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分析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以进一步理清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结构变化

1978年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变化尤其显著。图1反映了1978-2009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情况。由图1可看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基本稳定在50%-60%;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9.8%大幅上升至2009年的39.2%。1990年江苏省GDp为1416.5亿元人民币,2007年已达25741.2亿元人民币,2008年江苏省GDp为30312.61亿元人民币,2009年达34061.19亿元,同比增长12.4%。综上可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GDp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目前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及外资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56.38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496.71亿美元。2008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增至3922.7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90%,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至251.2亿美元,外资依存度约为6%。金融危机爆发后,除少数月份外,江苏省单月出口同比增长率均低于往年。2008年9月以来,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2008年11月、l2月单月出口同比均呈负增长,2009年1月达-19.1%。2009年外贸出口累计降幅从第一季度的24.5%收缩为全年的16.3%。2009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拉动经济增长-1.3%,显示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严重不足。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江苏省境外直接投资也明显减少。2008年江苏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减少1780户,投资总额减少29.16%,注册资本减少21.9%。2007年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2个,比2006年增长14.9%;2008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仅232个,比2007年下降7.9%。

二、江苏省虚拟经济发展情况

江苏省虚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对整体虚拟经济规模的壮大起到显著推动作用。江苏省计划“十一五”末,使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0%,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从金融业的行业结构发展、贷款规模及证券市场等的发展情况均反映了江苏省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整体行业结构发展情况

目前,银行业仍占江苏省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证券业份额也迅速提升,银行、证券及保险业分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迅速扩大。根据现有数据,2007年江苏银行业实现增加值932.11亿元,同比增长16.4%;证券业和保险业增加值分别为201.06亿元和5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5.2%和20.0%。2007年江苏金融业增加值达1202.1亿元,大大高于GDp增加值增速。2004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7年所占比例达到4.7%,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具体如表1所示。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提高,金融业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加大。2007年金融业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拉动经济增长1.3%,分别比2006年提升4%、0.6%。金融业增加值的持续上升,反映出江苏省虚拟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

(二)贷款规模情况

从贷款规模看,1996-2009年,江苏省多数年份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450.54亿元,同比增长17.7%,比年初增加4590.9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2092.10亿元,同比增长19.5%。2008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160.7亿元,比年初增加4311.2亿元。2009年末为35296.7亿元,同比增长34.9%。图2显示了1996-2009年江苏省贷款规模增速与全国贷款规模增速的对比情况。从图2可看出,1996-2009年的多数年份,江苏省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全国贷款规模增速。

(三)证券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和新《证券法》的实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江苏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及期货经营机构交易额分别为74716.6亿元、357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1%、109.5%。2008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为37331.9亿元,同比下降50.04%,期货经营机构交易额为54109.53亿元,同比增长51.46%。2009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72659.7亿元,同比增长94.6%;期货经营机构交易额为91637.4亿元,同比增长69.4%。比较2008年江苏省与全国股票流通市值与GDp的比值(如表2所示)江苏省的比重为6.96%,而全国的比重为40.02%,江苏省的这一比值水平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可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江苏省证券交易增速明显降低,2009年证券交易总额上升,但交易额增速较2007年仍较低。

三、江苏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灰色关联情况

在对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从整体上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将对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灰色关联是指事物之间的不确定关联。该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不要求样本服从某个典型的分布,不要求各因素数据与系统特征数据之间呈线性关系或彼此无关,适宜用于二元系统间的整体动态分析,此外,可以尽量减少由于统计原因带来的数据灰度干扰。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缩。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一)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中包括对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的计算模型,在灰色绝对关联度及相对关联度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灰色综合关联度的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的模型如下:

设系统行为序列Xi=(xi(1),xi(2),…xi(n)),D为序列算子,且

xiD=(xi(1)d,(xi(2)d,…xi(n)d)

其中,xi(k)d=xi(k)-xi(1),k=1,2,…,n,则称D为序列始点零化算子,xiD为始点零化像。记为:

xiD=Xi0=(xi0(1),xi0(2),…xi0(n))

设系统行为序列Xi=xi(1),xi(2),…xi(n)),D为序列算子,且

xiD=(xi(1)d,xi(2)d,…xi(n)d)

其中,xi(k)d=xi(k)/xi(1),xi(1)≠0,k=1,2,…,n,则称D为序列初始化算子,xiD为初始化象。记为:

xiD=X′0=(xi′(1),xi′(2),…xi′(n))

设X0与Xi为长度相同的时间行为序列,而

X00=(x00(1),x00(2),…x00(n)),Xi0=(xi0(1),xi0(2),…xi0(n))

分别为X0与Xi的始点零化像,则:

S0=■x00(k)+■x00(n),

S1=■xi0(k)+■xi0(n),

si-s0=■(xi0(k)-x00(k))+■(xi0(n)-x00(n))

设X0与Xi为长度相同的时间行为序列,则X0与Xi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为:

?着oi=■

设X0与Xi为长度相同的时间行为序列,且初值均不为0,X′0与X′i分别为X0与Xi的初值像,则称X′0与X′i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为X0与Xi的灰色相对关联度,记为?酌oi。

(二)灰色关联度计算

根据对江苏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为考察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代表变量的影响程度关系,进一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根据江苏省实际发展情况,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选取m2、贷款规模(dk)、证券交易量(zq)、期货交易量(qh)、保费收入(bx),实体经济主要代表变量选取江苏省GDp。为保证所选变量数据统一口径,选取1998-2008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所选数据均来自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咨询行数据库、江苏省统计局网站等。尔后分别计算了样本区间内江苏省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代表变量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及灰色综合关联度。表3为灰色绝对关联度计算结果。

从表3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可看出,虚拟经济主要代表变量中贷款规模与实体经济代表变量GDp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最大达到0.9763,m2与GDp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次之达到0.8481。相比较看出,期货交易量、保费收入与GDp的灰色绝对关联度较低。其中,保费收入与GDp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最低,其值为0.5144。整体上看,贷款规模、m2、证券市场与GDp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较高。为增强判断的准确性,进一步进行灰色相对关联度的计算,并最终计算出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综合关联度,以进行整体综合分析。表4为虚拟经济各主要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代表变量间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的计算结果。

从表4可看出,灰色相对关联度中,m2及贷款规模与GDp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相比较于其他虚拟经济代表变量与GDp的相对关联度高,其中贷款规模与GDp的相对关联度最高,达到0.8505,其次是m2与GDp的相对关联度达0.8258,期货交易量与GDp的灰色相对关联度最低达0.5451。在计算灰色综合关联度时,考虑本文侧重考查虚拟经济的变化率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对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各赋予40%、60%的权重,最终计算出贷款规模与GDp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为r(dk,gdp)=0.90082,其余依次为r(m2,GDp)=0.83472,r(zq,GDp)=0.7206,r(qh,GDp)=0.6139,r(bx,GDp)=0.65456。从虚拟经济各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情况看,得出的判定结果为r(dk,gdp)>r(m2,GDp)>r(zq,GDp)>r(bx,GDp)>r(qh,GDp)。

结合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及灰色综合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可看出,江苏省虚拟经济发展中,贷款规模与m2要素与实体经济GDp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相对地,证券交易量、期货交易量及保费收入与GDp的关联度较低。从江苏省实际情况看,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回暖,需继续有针对性地扩大信贷投放力度,尤其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就业率的提升,以利于改善民生。从表4的数据可看出,目前江苏省金融市场发展股票流通市值与GDp的比值远低于全国的水平,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完善,提升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需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减少金融市场风险,有效地推动江苏省虚拟经济发展。

五、结论及建议

从江苏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看,2009年江苏省GDp同比增长12.4%,2009下半年以来进出口与出口总额降幅收窄,分别比上半年降低11.6%、8.5%,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说明后危机时期随着国际形势逐渐转好及我国经济持续回暖,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也逐步回升,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虚拟经济规模中尤其是证券交易量占GDp的比重仍较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与实体经济的灰色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国家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制度的背景下,江苏省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促进江苏虚拟经济发展,发挥对实体经济的积极效应。针对江苏省目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对两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经济整体运行中,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根据对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加快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由于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市场机制及政府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政府制定和实施配套的产业政策以弥补市场竞争缺陷。目前江苏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部分较发达地区的水平,其制约了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因此,为引导江苏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新兴服务业,优化工业结构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二)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

目前江苏省经济回暖态势逐渐稳固,但由于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外需规模仍较低,江苏省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省份,金融危机对其进出口贸易直接造成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到2009年出现净出口负拉动经济增长现象。面临此次金融危机的袭击,国家采取了“四万亿元”救市措施,相应地,江苏省为配合国家的经济刺激措施,也提出2010年以6500亿元政府性投资带动社会投资2.5万亿元的目标,以此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借此契机江苏省需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内需的持续均衡增长,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三)江苏省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及注重外部环境建设

虚拟经济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其发展规模需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同时,需注重虚拟经济发展的适度原则,理顺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外部环境建设中,江苏需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使虚拟经济参与主体更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信息,减少风险;合理规划及完善虚拟经济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公证及监督职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时间、扩大经营空间、提高交易速度、创新交易产品,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赢[6]。

(四)江苏省虚拟经济发展需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并注重自身创新

注重发展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虚拟经济,尤其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此外,由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可看出,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较低,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有效抵御外部经济风险,推动江苏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需根据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扩大虚拟经济发展的广度及深度,在风险可控、有助于全局性目标实施的前提下,鼓励适度的金融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工具,采取相关举措有效支持虚拟经济创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以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评论,2003,(1).

[3]Changt.Y.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mainlandChina:anoteontestingDemandFollowingorSupplyLeadingHypothesis.[J].appliedeconomicLetters,2002,(9):869-873.

[4]刘骏民,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南开经济研究,2004,(6):32-39.

[5]王爱俭,陈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6,(8):16-20.

[6]宋文鲁.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解析[J].上海投资,2009,(4):29-32.

StudyonCoordinatedDevelopmentofFictitiouseconomyandRealeconomy

LiuChuanzhe,ZhouYingying,ChiChen

(School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8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统计局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与行政项目审批、四项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2009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了《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部门职责和股室职责,建立了统计业务工作“ab制”。即: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投资、服务业、综合核算、劳动工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等统计专业工作实施ab工作制度。并结合效能建设要求,按照“四项制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它管理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值班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具体内容、有完成时限、有保障措施、有责任领导、有责任股室和责任人。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责任状要求,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实质。以学习贯彻(××办发[2009]14号《关于转发<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09]15号《关于印发<××县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纪发[2009]3号)《中共××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为主要内容,加强统计局党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抓紧、抓好、抓落实,我局围绕主题、深化认识,按照《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努力找准工作着力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在深入学习了(××发[2009]19号)《中共××县委县委开展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人文环境”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通知》文件和黄小军教授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雷选金提出开展学习活动要与六个工作实际相结合,即: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的落实;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七是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1、充分利用节假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得知挂钩村受灾后,从相关部门争取大量救灾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看望该村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9年2月25日,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的年报工作中,不忘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挂钩村受灾群众,每位干部捐资100元,送到贫困对象户手中。

2、我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2007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适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的形势,我局适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跟踪分析,搞好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密切关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写出分析文章提供给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对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财政、金融、税务、劳动工资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方式进行按月发送;做好《2009年××县领导干部手册》300册的编印和《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编印准备;对全县500万元以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昆华化工厂、理世食品厂、昊龙有限责任公司乐红铅锌采选厂、龙头山水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适时监测,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并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一年来,统计局共上报统计信息(含经普信息)55期、统计分析文章14篇,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即:预计2008年gdp实现167914万元。比上年的1648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难以实现年初目标。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54000万元,增长6.7%,超过年初目标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预计实现70095万元,同比减少6.9%,比年初计划的98882万元减少28787万元。其中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4885万元,同比减少10.7%,比年初计划的83432万元减少28547万元。主要原因是锌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及由于资源限制关闭乐红选厂。第三产业预计实现43819万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目标降低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内事业加资仍没有消息;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13.0%,完成年初13%的增长目标。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60元达529元,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烤烟收入、林产品收入和畜牧产品收入的增加)增加100元达1166元,转移性收入(包括财政各项补助)增加60元,达197元,财产性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达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预计达9600元,比上年的8615元增加985元,增长11.4%,超过年初8%的增长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129000万元,基本实现年初增长20%的预订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预计36217万元,增长20%,超过年初预订的15%的增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391万元,实现全年增长15%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8.5‰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

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4、以县乡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调查队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009]21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办通[2009]25号)、昭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等8县成立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通知》(昭市编[2009]61号)和(2009年5月21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共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定了《××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目前,12个乡镇统计站人员核编26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地方统计调查队已组建完毕,7名人员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局队统计人员深入乡(镇)村指导、检查统计工作。

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7、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积极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为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以(××统字[2009]5号和××统字[2009]6号)文件先后发放到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展开培训考试宣传报名工作,积极组织8名人员参加在市上开展的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和统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目前,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深化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具体提出全年统计法制工作要求,并强化实施。其次,开展统计人员调查,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第三,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继续教育、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利用全局干部会议机会,对局队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3、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基础工作不到位情况,今年我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不同程度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9

关键词:基本单位;构成分布;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基本单位是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载体。通过第三次经济普查,系统了解基本单位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现状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基本单位现状

红兴隆管理局第三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共1272个。

法人单位604个,其中:农业65个,工业143个,建筑业24个,房地产业开发业9个,批发零售业160个,住宿餐饮3个、交通仓储邮政业23个、服务业177个;规模以上各企业单位共29个,其中:工业法人企业20个,有资质内建筑法人企业6个,房地产法人企业3个。

产业活动单位668个,其中:农业90个,工业48个,建筑业9个,批发零售业128个,住宿餐饮业12个,服务业381个。

基本单位构成情况:按产业划分,从事第一产业法人单位65个,产业活动单位90个,分别比重为10.8%、13.5%;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67个,产业活动单位57个,分别比重为27.6%、8.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72个,产业活动单位521个分别比重为61.4%、78%。

2基本单位发展变化特征

2.1基本单位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2013年年末该局普查基本单位共计1272个,二经普基本单位830个,五年间该局增加442个,增长53.2%,基本单位的增加推动了该局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3年年末该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6亿元,比2008年年末增长13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23098元增至2013年的58460元。

2.2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稳步增长

从三次产业分布看,第三次经济普查该局法人单位从事第一产业单位155个,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多28个,占该局法人单位总比重12.2%,同比增长22.05%,从事第二产业法人单位224个,占该局法人单位总比重17.6%,同比增长20.4%,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增加38个。从事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第三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893个,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增加376个,占比重70.1%,同比增长72.6%。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发生了变化,2008年年末该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9.8%、17.1%和23.1%;而2013年年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1.0%、25.5%和23.5%。第一产业明显有下降趋势,下降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0.4个百分点。

2.3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工业2008年年末工业增加值14.3亿元,2013年工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115.4%,工业法人单位个数只增长了0.7%。

建筑业,二经普时建筑业法人个数8个,三经普建筑业法人24个,增加6个,增长33.3%,2008年年末建筑增加值4亿元,2013年建筑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82.5%。

房地产开发业,二经普时法人单位8个,三经普法人单位9个,同比增长12.5%,2008年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8773万元,2013年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6536万元,增长96.4%。

批发零售餐饮业,二经普法人个数140个,三普法人个数163个,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8年的116906万元,到2013年年末的259544万元,增长122%。

2.4基本单位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从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分布和经济结构的情况看,基本单位数量相对多的地区,其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基本单位数量相对多的行业,其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也越多。也就是说,基本单位分布与经济结构之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

3基本单位分布和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农业结构不合理,除常规种植业外,高产出、高效益经济作物比例不高,畜牧业下滑,林业经济比重较低。

结构不平衡。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占基本单位中的比例较大,达23%以上。比重最小的是住宿餐饮业占基本单位总数的0.5%。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有影响、有带动力的法人企业较少。2013年该局规模以上各类企业29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8%,规模以下企业仍占较大比重,该局较多企业处在小规模经营状态,缺乏大型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就较弱,整体发展也很缓慢。

4基本单位合理布局,加快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本单位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该局大力发展基本单位、合理布局生产要素,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把红兴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一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构建管理局粮食收储加工及物流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推进米业、葡萄酒产业、绿色有机杂粮加工等食品产业项目,统筹推进秸秆、稻壳等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经济。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篇10

关键词:河北省沙河市;农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曲折状态相互交织的过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实施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实行的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实施效果较差,养老保障力度不够,甚至有的地方养老金支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

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之一就是养老保险,它是指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或者达到法定解除劳动义务合同年龄时,能够依法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政策。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富裕和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民性问题。如何让我国农村广大人民都能够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何才能够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我们重要考虑的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对于广大农村居民在其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给予经济帮助和服务,从而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行,对于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保障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国家经济协调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河北省沙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民参保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推行此项制度提供借鉴,笔者通过发放调查表、电话采访、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调查了沙河市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情况。本论文研究自2011年1月开始,调查对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40周岁至59周岁的成年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10份(问卷调查以家庭为单位),收回问卷90份。其中无效问卷8份,调查中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共计4份。通过设计针对60周岁以上和40周岁-60周岁两种人群的调查问卷,分别从政策可行性问题、参保比例问题、缴费结构问题、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问题、养老金供养水平问题、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六个方面来加以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一)政策可行性问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开展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直接反映了该项政策的稳定性和受欢迎程度。在调查回收的90份有效份问卷中,76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在对政府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政策态度上,80人选择了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图1农民新型农保政策的满意度

(二)缴费结构问题

新农保缴费档次基本标准分五个档次,依次为100,200,300.400,500元。通过调查,在回收的82份调查问卷中,针对家庭成年人部分,共有48人选择了100元的缴费档次,8人选择了200元缴费标准,9人选择了300元缴费标准,6人选择了500元缴费档次标准。

表1河北省沙河市农民缴费档次调查情况

缴费档次/元各缴费档次人数/人占总参保人数比例/%

1005473%

2001114.9%

30079.4%

400--

50022.7%

合计74

(三)养老金供养水平问题

领取每月基本养老金55元对您的日常生活是否有改善这一问题时,有3人选择改善很大,38人选择了有一定改善,而39人选择了改善不大和没有改善。由此可见每月国家补助老人55元,对老年人生活有一定改善,但是改善不大。

1、基本数据

按照目前缴费档次标准,以45周岁缴费人员为例计算:

个人/地方/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2。

表2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基本情况表单位:元

10030130250818.055573.05876.56

20035235452432.625587.621051.47

30040340656147.2055102.201226.38

40045445858761.7755116.771401.29

500505501061376.3555131.351576.20

2、提高地方政府补助额度

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多补助5元增至10元为例,我们来看一下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改善程度。

个人/地方/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3。

表3提高政府补贴至10元时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变动情况单位:元

10030130250818.055573.05876.56

20040240463133.325588.321059.80

30050350675348.5955103.591243.03

40060460887663.8655118.861426.47

500705701099979.1355134.131609.51

通过以上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提高政府补贴额度由5元增加为10元后,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年领取增加额相应提高了8元-33元。可见提高地方政府补贴额度显得杯水车薪。

3、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00元时

个人/地方/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4。

表4基础养老金提高为100元时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情况单位:元

10030130250818.05100118.051416.56

20035235452432.62100132.621591.47

30040340656147.20100147.201766.38

40045445858761.77100161.771941.29

500505501061376.35100176.352116.20

由表4与基础数据表格一作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参保人员的月领取额增加了45元,年领取额增加了540元。显然提高国家基础养老金额度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村参保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但这一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容易造成农民固守缴费档次,只图国家基础养老金的消极做法。

4、缴费档次由100-500元过渡到600-1000元

个人/地方/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5。

表5缴费标准阶梯为500时参保农民养老金变动情况单位:元

600306301215687.4655142.461709.46

7003573514182102.0355157.031884.37

8004084016208116.6155171.612059.68

9004594518234131.1855186.182234.19

100050105020260145.7655200.762409.10

提高缴费档次阶梯,变原来的100-500元的缴费区间为此刻的600-1000元缴费区间,农村居民年领取养老金额度将增加832.9元。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思路

(一)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的稳步推进和贯彻实施,归根结底是要靠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才会有更充分自由的资金放在日后的养老问题上,才会追求未来的生活质量。首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教育水平低等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此次对河北省沙河市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高达60%的农村居民为初中以下水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进村,手工技能大赛,夜间大学等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农民的文化水平。其次,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绿色蔬菜农业,观光特色农业等多种增收业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在经济水平发展的情况下,鼓励农民自愿储蓄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二)转变养老方式,由"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我国的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的农村参保人员在养老问题上出现差异。通过提高农民的参保缴费标准,加大政府的财政补助力度,实现由养儿防老向国家社会养老转变是我国今后建立全面社会保障体系、沉着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必经之路。

河北省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0元,农民参加缴费标准上、下限为500、100元。而其分别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7%和1.94%。国家统计局显示2009年我国国民收入总值为3353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300亿元。国家在试点地区进行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为55元。截至2010年5月初,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已有5199万人参保,占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8%,1633万名经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已按月领取养老金达8.9815亿元。该数额仅占到国民收入的0.0268%、财政收入的0.1465%。综合上述情况,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农民自身的生活成本开支大、人均收入少,提高农民的参保缴费标准的可能性较小;而国家在现行的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共同承担的方式中,显然承担力度太小。所以政府应该提高农村养老金发放水平,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广大老年人口的生活福利,更重要的是减轻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生活压力,更好的带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优化缴费结构,强化激励措施

在新农保制度中,有一条隐性的规定,就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要想领取基础养老金,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部分积累制形式,但是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福利的权利,不应建立在子女缴费这一不对称的义务上。我们知道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构成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账户。基础养老金额度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的数据,一时难以改动。因此根本之处还在于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政府可以设置激励制度门槛,如缴费标准在500元/年的,可以在每月基础养老金额度之上增加相应的激励资金。激励资金发放年限与其缴费标准年限一致。有一年没有达到500元/年,则激励资金相应减少一个年度的发放;激励资金的具体额度,要以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如何调动农民参与新农保较高缴费档次和超过15年以上的缴费年限的积极性极为重要。虽然说,新农保政策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投入了极大的财力,但是针对于目前的五个档次还应该制定激励性更强的机制,如适当提高对100元以上的补贴标准,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者每多缴费一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再提高一些,以调动农民对更高档次的参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通报[Z].中国农村经济论坛,2009.

[2]高爱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出路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赵桂玲.新形势下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特区经济,2011,(4).

[5]吴颖倩.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讨[D].河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