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十篇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十篇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5:50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典型故障;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作为计算机教师,不但自己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而且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的计算机故障排除。

一、精心筛选计算机典型故障,从不同的角度解析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1.精心筛选计算机典型故障

计算机常见故障有很多,即便是精心筛选也会达到1000余个。作为计算机教师,就要从大量的e-mail和BBS中精心筛选符合学生排除能力的故障现象,从典型故障现象入手,寻找不同故障导致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故障排除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从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以及internet故障三部分着手,学会解决各种常见的计算机故障。

2.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常见故障进行归类,掌握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在计算机常见故障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故障进行归类。如,在涉及的硬件故障当中,教师要精选适合学生操作的硬件故障引导学生学会故障排除方法。在各种故障当中,一些基础的包括开、关机中的问题、操作中的问题、软件运用的故障、外设故障以及病毒防治等等,这些都是个人电脑使用时经常遇到的难题。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解决故障。

二、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方法

1.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

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状况可能会是不同的故障原因。如,在《电脑常见问题与故障1000例》这本关于计算机故障的书籍中,就涉及硬件故障五百多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详细分析基础的计算机常见故障,让学生能够通过方便快捷的查询解决方案,迅速排除故障。如,在因为CpU引起的故障当中,就有因为CpU温度过高造成的死机,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降低CpU温度,避免CpU被烧毁,还要教会学生各种因为CpU导致的故障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计算机因为CpU导致的故障原因,在第一时间接触故障。而当主板与BioS出现故障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出现故障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处理。

2.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办法

在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照“电脑硬件故障完全解决方案”,确定究竟是哪个电脑硬件出现了问题。在处理故障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法、插拨法、清洁法等方法了解哪个硬件部位出现了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出现问题的硬件要运用替换法进行替换。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替换的硬件本身要没有故障或者兼容性的问题,与原件的型号要相同或者相似,尽量缩小替换范围,并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先替换内存或者硬盘,再替换CpU主板等。

三、计算机软件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法

当计算机硬件没有问题的时候,计算机出现运行上的问题可能就是软件出现故障了。据网友介绍,单纯软件故障可能就是两三百种,教师要针对软件出现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各种软件故障。如,在开机故障中,就会涉及三四十种故障原因,教师要详细地讲解不同的故障引起的原因,指导学生按照故障原因进行故障排除。如,简单的开机后不能进入系统可能就是系统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恰当地处理才能正常进入系统。而在开机之后,有些计算机又会出现关机或者死机故障。如不能正常关机,关机时提示msgsrv32错误,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出现死机等多种软件故障,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关机原因进行恰当处理。当需要重装系统时,在系统安装也可能出现故障。另外,注册表也可能经常显示注册表空间不足,禁止保存对任务栏修改等注册表故障。针对出现的不同故障,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安全模式法、软件最小系统法、程序诊断法、逐步添加、去除软件法等故障排除法进行故障排除。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2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病房临床见习的90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其临床见习时,所采用教学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方法)和对照组(n=50,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同学分别为20位、20位与25位、25位;年龄分别为(22.4±2.2)岁与(22.4±2.3)岁;临床见习前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63.2±3.2)分与(63.3±3.1)分。2组留学生性别构成比及年龄、临床见习前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方法与微课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带习教师为中心,由带习教师在临床见习当天,于患者床旁介绍患者情况,并归纳、总结该病患者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微课教学方法:每节微课的视频内容,仅针对1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与演示。首先,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内容。然后,学生在带习教师指导下,操作一定的设备和器材,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观察受试对象的特征、变化,从中获取新知识,训练临床操作技能的方法。微课内容包括对女性内外生殖器检查操作,正常分娩、剖宫产术、人工终止妊娠术等操作技能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微课教学方法,让研究组留学生扫描微课平台二维码加入微课平台,将剪辑好的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平台上传至微信群和微课平台,要求每位留学生在线学习,带习教师通过微信群或微课平台在线解答留学生的疑问;同时于妇产科病房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由带习教师传授妇产科临床见习知识。对照组留学生仅于妇产科病房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由带习教师传授妇产科临床见习知识。

1.2.2观察指标

由带习教师根据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要求,设计临床操作技能考题,主要内容包括查体和临床操作技能知识。2组留学生于本院妇产科病房见习前与见习后,均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并由本院妇产科教研室未参与带习教师,根据2组留学生对患者的临床操作技能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临床操作技能越高,评分越低,则表示临床操作技能越低。考题设计、监考及成绩统计教师,均未参与本课题设计。临床见习结束后,2组留学生均采用同组匿名形式,填写由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评价反馈调查表》(以下简称为《调查表》),对2种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

1.2.3微课平台建立

通过向腾讯公司提交微信公众平台帐号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建立微课的微信公众平台(图1a)。微课平台管理员可在微课平台手机端图文消息,可在电脑端上传已制作好的音频、视频课件(视频大小<1G)。本研究微课平台。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size软件,计算满足本研究统计检验的最小样本量。对于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计量资料,如2组留学生年龄与临床见习前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等,采用珚x±s表示,2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如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采用百分比(%)表示,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留学生见习前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2组留学生见习前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见习后,研究组留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留学生于妇产科病房临床见习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2.22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比较。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3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维护软硬件故障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154-01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系统由软硬件系统共同组成,其中软件系统故障比例相对较高。即使个别故障看起来类似于硬件故障,但仍然有一定几率是由软件故障引起的,因此,我们一般对于计算机故障的原因摸排都遵循“先软后硬”的原则。

1.1、操作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计算机在开机启动时,硬件自检完毕即将加载操作系统的时候,如果出现这样的故障现象:显示器出现黑屏,左上角出现闪烁的白色光标,操作系统无法继续运行,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故障依旧。这种故障出现在硬件自检完成后,载入操作系统内核之前,基本可以确定引导阶段主引导记录出错的几率极大。解决的思路:修复主引导记录。可以使用DoS命令fdisk或者windowsXp的故障恢复控制台修复主引导记录。具体方法是:对于DoS命令fdisk修复方式,使用启动光盘引导系统后,进入DoS界面,在提示符后输入fdisk/mbr即可实现修复主引导记录;对于故障恢复控制台修复方式,使用windowsXp的启动光盘引导系统后,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然后输入:Fixmbr就可以完成修复主引导记录。

1.2、驱动程序故障分析与排除。驱动程序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硬件在整个系统中能否正常工作,比如显示器正常显示需要显示驱动程序的支持,正常播放声音需要声音驱动程序的支持等等。对计算机用户来说,驱动程序安装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例如计算机无法播放声音,正常联接的打印机无法完成打印任务。出现类似驱动故障现象,毫无疑问,解决办法是正确安装和更新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现在大多计算机用户使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查看设备驱动程序是否正常,最简单的方法是:右击“我的电脑”打开属性窗口,单击“硬件”中的“设备管理器”,如果发现某些设备的图标呈现黄色“感叹号”状,则说明该设备的驱动程序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为:找到“问题设备”的型号,在设备生产商官网上下载相应的驱动程序,安装即可。但是对于普通计算机用户来说,查找“问题设备”的型号有时存在困难,不容易找到驱动程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推荐一款“傻瓜式”的驱动程序安装软件DDD驱动精灵,在计算机中安装这款软件后,它可以自动查找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下载、安装灵活,使用相当方便。

1.3运行过程中网络异常

如果出现计算机突然无法上网的情况,首先使用系统ping命令检测是否能够连接到网络路由器或model,如果发现无法连接到上述设备,考虑网线连接问题或是计算机ip地址、网关、DnS出现故障,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QQ管家等软件的断网急救箱一类的小工具进行故障处理;如果ping命令出现部分响应,则考虑网线故障。

1.4计算机系统变慢

计算机系统变慢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垃圾过多、内存不足、cpu占用率高、磁盘碎片过多、病毒或木马感染、受到外部攻击等原因。可以考虑使用安全卫士等软件清理垃圾、关闭自启动软件和系统服务、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型软件、使用磁盘管理工具清理文件碎片,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和木马,安装防火墙避免外部攻击,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等。

1.5计算机病毒故障分析与排除。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十分猖獗,病毒具有潜伏性、破坏性的特点。如果计算机被病毒感染,不但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而且计算机运行速度会变慢,严重的会出现计算机系统崩溃。当发现系统运行不正常时,不妨考虑是否计算机病毒惹的祸。举例来说,用户在汉字录入过程中,无法进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造成这种现象除系统语言栏设置错误外,一般是由于系统目录下的ctfmon.exe程序被计算机病毒感染,造成无法正常切换输入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器”中关掉ctfmon.exe进程,找到相应文件删除之,然后在网上或者其它系统中拷贝一个正常的ctfmon.exe文件,放入系统目录中,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就可以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是由各种电子线路、器件、机械装置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可以分为损坏故障以及非损坏故障,顾名思义,损坏故障是指计算机当中某个或多个硬件出现损坏所引起的故障;非损坏故障一般为计算机硬件连接出现接触不良或电源功率不足、电压低导致异常等情况引起的故障。

2.1常见非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对于非损坏故障,首先要查明故障硬件,对故障硬件重新插拔,对使用插卡式连接的硬件(如显卡、内存等),可以使用橡皮擦拭硬件连接接触片(俗称金手指),去除接触片氧化层,故障即可解决。如果因为电压不稳导致死机、重启等问题,可以考虑安装外置稳压设备。如果因为过热导致死机或重启,可以对CpU散热片进行除灰、加涂导热硅脂、对没有散热片的设备加装散热片,对有散热片仍过热的设备加装散热风扇。如果发现CmoS芯片自动复位、系统时间还原的故障,可以考虑更换CmoS电池。

2.2常见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2.2.1计算机频繁重启死机

现象:工作一段时间出现重启、死机等现象。

分析处理:这种故障现象比较常见,主要原因一般是有散热系统工作不良、CpU与插座接触不良、BioS中有关CpU高温报警设置错误等造成的。采取的对策主要也是围绕CpU散热、插接件是否接触可靠和检查BioS设置来进行。例如,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必要时甚至可以更换大排风量的风扇)、检查散热片与CpU接触是否良好、导热硅脂涂敷得是否均匀、取下CpU检查插脚与插座的接触是否可靠、进入BioS设置调整保护点等。

2.2.2.内存接触不良引起的问题

现象:开机后长鸣报警,无显示。

分析处理:在计算机故障维修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恐怕要属内报警了。一般来说内存损坏、主板的内存插槽损坏、主板的内存供电或相关电路有问题、内存与内存插槽接触不良等原因都会引起内存报警,可将内存重新拔插一下、将内存插槽清洗一下、将内存金手指清洗一下或找一根使用正常的内存采用替换法修补。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系统会出现各种故障。计算机系统故障应该依照先软后硬、细心排查的原则进行解决。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计算机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处理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4

关键词:统计方法;t检验;医学统计;分析研究

引言

医学实验中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医学科研分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目前医学论文的发展而言,其已经逐渐成文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采用统计方法对医学试验中获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从而解决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统计学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统计学方法也获得了不断地扩充,而t检验作为这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医学实验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常见,科学的利用t检验的统计推断方法对医学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对于推动医学实验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也正是由于t检验应用的多样性,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就其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展开讨论,为之后有关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错误,提高研究水平提出可行化的建议。

一、t检验的概念简析

探讨t检验的具体概念,应当从假设检验的基本目的说起,一般来说,假设检验的直接和基础性目的就是推断各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具有怎样的理论关系或者是推断某一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与其他已知总体之间的关系情况。在假设检验中表现出来的方式一般为通过对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的判断给出探究的结论。而本文所探讨的t检验的作用主体主要是总的来说样本含量相对较小,并且总体的标准方差表现为未知的一类资料上[1]。t检验究竟有哪些使用情况,本文将会展开讨论。首先,t检验要求样本必须服从正态分布的相关要求;其次,t检验还要求在均数比较的过程中,样本对应总体的方差必须相等;此外,各观察值之间应当满足基本的独立性条件。以上三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可以概括为正态性、方差齐性以及独立性。

一般来说,t检验可以在三类医学实验情况下具体应用,将在第二节中详细探究。

二、t检验在医学实验中的使用实例

2.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在这一类t检验中,通常要求作出的推断是将小样本均属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并推断是否存在明显差异[2]。通常来说,已知总体均数一般而言是通过大量观察后获得的稳定值或者是医学实验中的理论值和标准值。这一类推断给出的结果通常可以推断样本是否来自已知的总体[3]。

例如,在判断某种病人的血红蛋白是否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含量相同的医学实验中,测定25例该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其均数为150g/L,标准差为16.5g/L,而该地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均数为132g/L。这是典型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医学应用实例。按照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现确定检验水准,再进一步计算检验统计量,

2.2组配对t检验

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可以用这种组配对t检验的方式对比服药前后以及手术前后的差异的情况较为常见,在使用这一类统计推断的方式进行推断的时候应当注意没对数据一旦成对便具有了不可拆分的性质[4]。例如医学实验中,用两种测肺活量的仪器对一组12名女性的肺活量进行测试,判断两个一起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假设检验应当先确定假设检验的水准,即假设两台机器无明显差异,μ=0,进而计算检验统计量,以查表的方式判断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否认两仪器效果无差异。

2.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在比较两总体均数是否相同的实验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较为常见。试验设计要求是完全随机的设计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医学实验资料中的数据按照随机性分为两组,并分别对这两组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比较独立的两组样本的均数情况,在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不要求两组样本量一致。

三、t检验在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t检验在医学实验中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比较容易出现三类比较典型的错误,分别是:第一种自身配对的t检验通常可能被误用成组之间的t检验、第二种在计量所得的数据呈现出方差不齐时仍然沿用传统的t检验、第三种多组实验数据比较时,仍然采用t检验。具体来说讨论如下[5]。

3.1自身配对的t检验通常可能被误用成组之间的t检验

这一种类型的问题,造成的典型错误有如下情况:用两种仪器分别测量一组15人的血红蛋白含量,并判断两组一起有无明显差异。这种问题的情况是,对同一对象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从医学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说属于配对设计,但是实际上研究前后的设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数据,而如果生硬地将其套用到独立数据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上,从而采取t检验对问题进行处理,则是造成明显的处理方法与设计类型相左的问题出现。在这种类型的医学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应当采用的正确方法是计算每一对数据的差值,进而利用所计算的差值大小,来反映两组效果差大小。

3.2在计量所得的数据呈现出方差不齐时仍然沿用传统的t检验

这一类型的错误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直观。经过方差齐性检验的两组数据如果判断为方差不齐,就不能直接使用t检验进行处理,这时候采用校正的t检验会更为合适。例如,在某医学实验的论文中,测得热症组的样本量为27,均值为37.68摄氏度,方差为0.66摄氏度,对比组测得正常人的样本量为36,均值37.19摄氏度,方差为0.33摄氏度。在这一实验中,该作者没有考虑方差齐性存在方差不齐的问题,就直接使用了t检验进行比较,就很容易造成错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校正t检验,并算出校正结果,与p值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做出是否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在一般的医学实验中,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应当获得更多的注意力,例如只有经过了严密的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才能够使用t检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果这一基本条件并不能直接满足,就应当考虑选择适应数据类型的非参数检验方式进行分析,当然,某些情况下变量变换从而使其满足条件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3.3多组实验数据比较时,仍然采用t检验

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t检验与LSD统计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t检验适用于两组数据的比较,而LSD在多组数据的两两比较中应用较为广泛,不应当将二者混用造成混淆,影响实验结论的获得。例如,探究粉尘环境对尘肺的影响情况时,将实验白鼠分别放在三种环境中,测得数据,将三组数据用t检验两两比较,得出某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种情况却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而如果采用方差分析,并且进一步采取多重检验,应用统计软件配合LSD方法的使用,将会得出不同而且更有意义的结论。

四、结束语

从目前医学实验的发展情况看,统计方法已经逐渐成文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采用统计方法对医学试验中获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从而解决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t检验作为统计学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应用面极其广泛,近年来医学工作者的广泛的应用到各自的科研成果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正是由于t检验应用的多样性,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就其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展开讨论,为之后有关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错误,提高研究水平提出可行化的建议。在所有的医学实验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适当与否,从而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建.医学统计学典型错误辨析及其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

[2]关红阳,郭轶男.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3]张小龙.医学统计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1840-1937)[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廖珊,刘冬生,魏丽娜,梁一霞.我院医学统计服务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07,07:135-136.

[5]徐勇勇,韦丽琴,刘丹红.医学统计教材内容的标准化问题[J].中国卫生统计,2004,06:22-25.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主板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前言:计算机主板作为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核心部件,在计算机系统的良好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既是计算机进行稳定操作的可靠运行平台,又是计算机连接各种硬件设备如CpU、内存、显卡的重要载体。然而计算机主板益是计算机的高发故障之一。计算机主板上任何一个部件一旦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稳定,甚至会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因此,掌握计算机主板常见故障的排除办法,加强计算机故障的日常维护早已成为计算机使用、发展的客观条件。以下笔者简单的阐述几种计算机主板的产检故障,并提出相应的排除方法,以供参考。

1.计算机主板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目前计算机作为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必备的重要电子设备,早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中。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质量、环境、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计算机主板产生故障,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以下笔者总结出几点造成计算机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以供参考。

计算机主板由于自身元器件质量存在问题而引起故障

计算机主板自身的元器件主要是指计算机主板上的电阻、电容器、控制芯片、内存等元器件。而造成计算机主板产生的故障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自身元器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在未到使用寿命或非受到人为破坏等因素下,就产生的损坏、烧毁、脱离、生锈、折断等等多种质量问题,而导致计算机主板的损坏,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启动。

计算机主板由于人为失误而引起的故障

人为操作、使用不当是计算机主板产生故障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如:在计算机开关机时没有采用正常的保护模式进行开关机器,而是采用带点插播电缆的方法,造成计算机硬件设施受损,主板烧毁;在计算机操作和使用上,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安装、设置,造成计算机程序紊乱严重会导致计算机CpU烧毁;在使用计算机USB连接时,用力挤压没有选对USB端口或者用手触碰计算机的显卡等内部元器件,都会造成计算机收到外界强力挤压致使系能下降,严重主板瘫痪烧毁。

计算机主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而引起的故障

外界环境是指非人为故意损坏,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的情况,而引起的计算机主板故障。例如:计算机在长期使用中主板上存在灰尘,造成的信号短路或者连点等故障;计算机在使用或者开机过程中,由于电网的电压在交流瞬间产生尖峰脉冲,造成计算机主板、CpU芯片及主板的供电器被击穿,引起计算机故障;室内外空气的温度、湿度、及粉尘物也会对计算机主板产生影响,使主板产生大量静电或者潮湿,干扰计算机信号的同时会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影响严重势必会导致主板击穿,从而造成计算机无法在正常运行。

2.常见的计算机主板故障机排除方法

上文笔者粗浅的提到几点引起计算机故障的主要原因,以供大家参考改进日常计算机使用习惯,以此规避可以避免发生的主板损坏情况。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对计算机主板的了解,为大家总结出几点常见的计算机主板故障极其故障的相应排除办法。

2.1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黑屏的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突然黑屏并且屏幕的电源插线并没有松动。同时重新启动后仍然是黑屏状态,没有任何的自检报警声音。针对这种故障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故障情况按照计算机的在主板说明书进行故障排除。故障排除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检测主板上CpU、BioS和显卡等硬件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以上硬件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目标缩小到主板上;其次,使用万用表检测主板上的带能源信号,如果结果表明电源输出没有故障,则将目标确定在具体电路元件上。一般此时发生故障的原因就有可能发生电路元件中一个命名为SCll55CSw的集成块上。检测此集成卡是否过热,是否还有电流信号。以确定计算机黑屏的主要原因出。如果是集成快烧毁造成的计算机黑屏,此时因该使用堆焊技术将其从主板上拆下,注意堆焊过程中时间一定不要太长,以免造成主板其他部分的损坏。

2.2计算机在每次开机是都需要调整系统时间的故障排除

人们在计算机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每次开启计算机都需要进行系统时间调整,无法找到硬盘的现象,给人们在计算机使用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可以将目标确定在计算机的主板CmoS电源损坏或者电压不足上。在实际故障排除中可以及时的更换CmoS电池后,如若故障没有排除,此时则需要检查抓板的CmoS跳线是否在“noRmaL”选项上,如果不是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检测兼容机主板上一般锂电池为CmoSSRam的供电情况。一般该电池使用几年以后就有可能导致电压不足,致使CmoS中设置的参数全部丢失,每次进入系统都需要重新设计的去情况。应该检测是否是电压不足导致以及时更新离子电池。同时,检测电池内时候粗在电解液渗漏显现,而导致计算机主板的线路短路,而造成的系统故障,多方位全面检测已选择正确的方法排除故障。

2.3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启动伴有警报的故障排除

计算就在启动中出现嘟嘟的报警声音,其故障原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主板内插槽性存有灰尘,而导致内存上的金属与内存插槽点接触不良或者是内存条的生产工艺不够标准,内存条交薄,机器稍有震动,就会导致内存条与内存插槽存在间隙,接触不好,引发计算机的报警。针对以上问题的故障排除,我们可以断开电源,将计算机的主机箱打开,粗出内存条,如果是由于内存插槽上存有灰尘应该及时擦洗干净。如果是由于内存条过薄,可以采用热熔胶,将内存插槽的两侧相内维弯以填平缝隙,确保计算机在震动中内存条不会左右晃动,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金手指被氧化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主板作为计算机的心脏,同时也是计算机高危故障设备。因此,了解其常见故障排除维护方法,对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和发展,促进计算机在信息化时代的良好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只是粗浅的提出几种目前计算机主板常见的故障并针对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故障排除办法。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庞丽萍.简析硬盘的常见故障与维修技巧[J].才智,2010,(05)

[2]郝金莹,肖建伟.硬盘常见故障及一般维修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3]冯博琴.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6

[关键词]跨伤椎置4钉固定;疗效;脊柱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2-02

脊柱损伤中脊柱骨折最常见,由于脊柱的胸腰段是脊柱的胸椎和腰椎的转折点,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因此胸腰段又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位点。以L1、t12和L2为脊柱骨折最常见部位[1]。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跨伤椎置钉固定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以置4钉最常见。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究竟是使用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还是跨伤椎固定的方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因此,笔者对曾经脊柱骨折、进行过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或跨伤椎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来评价跨伤椎置4钉固定术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和研究对象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骨科收治入院的92例脊柱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26-59岁。受伤原因:坠落伤63例,其他意外伤29例。受伤部位:t11损伤4例,t12损伤28例,L1损伤30例,L2损伤20例,L4损伤10例。手术方式:跨伤椎四钉固定组62例,经伤椎螺钉固定组30例。每位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

1.2手术方法跨伤椎四钉固定术式是于伤椎的上、下相邻椎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螺钉六钉固定术式是伤椎上、下相邻的椎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并用短钉固定伤椎椎弓根。

术前除常规操作外给予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甘露醇、地塞米松或神经营养药物。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拔除引流管要根据伤口引流情况。疼痛缓解或拆线后在硬腰围或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于3个月左右去除腰围或支具。

1.3评价指标①术后矫正率: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正常矫正率;②术前与术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③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退钉等)。

1.4数据分析采用Spa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术后矫正率、固定失败率的比较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矫正率为93.2±1.9,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的矫正率为97.5±3.2,高于前组,但是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有1例患者固定失败,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全部固定成功,见表1。

2.3两组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前(22.7±3.9)与术后(7.8±2.3)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摘要]目的分析跨伤椎置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脊柱骨折并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或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分为跨伤椎四钉固定组62例,经伤椎螺钉固定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术后矫正率、矢状面cobb角及固定失败率。结果经伤椎螺钉固定组的矫正率高于跨伤椎四钉固定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有1例患者固定失败;经伤椎螺钉固定和跨伤椎四钉固定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跨伤椎置4钉固定;疗效;脊柱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2-02

脊柱损伤中脊柱骨折最常见,由于脊柱的胸腰段是脊柱的胸椎和腰椎的转折点,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因此胸腰段又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位点。以L1、t12和L2为脊柱骨折最常见部位[1]。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跨伤椎置钉固定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以置4钉最常见。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究竟是使用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还是跨伤椎固定的方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因此,笔者对曾经脊柱骨折、进行过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或跨伤椎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来评价跨伤椎置4钉固定术的效果。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7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省人大常委会把统计法律法规检查列入年监督工作计划后,我局在3月中旬制定《统计局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下发到全省各市州,有序推进执法检查工作。

(二)开展学习调研,明确检点

3月起,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与我局组成了六个省内外联合调研工作组,分赴6省(自治区)开展统计法制建设调研考察工作,广泛学习和借鉴外省(自治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在省内4市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协助省人大常委会拟定了统计法律法规检查方案,明确了检查方式和检点。

(三)开展清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我局就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街道统计机构设置情况、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州现有未经审批的统计报表及统计数据情况等进行摸底,基本摸清全省统计基层基础的基本情况。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基层单位依法统计等方面的专项调查,访问了2200个有效样本,基本摸清了全省基层单位依法统计的概况。

(四)开展重点检查,突出检查实效

月10日至17日,省统计局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三位局领导陪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和副主任、三位领导分赴地开展了重点执法检查。通过下乡镇、访农户、进园区、看企业、查台账、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检查了统计法律法规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

二、人大常委会就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一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依法统计的氛围;二是及时清理和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巡查制度;四是加大投入,健全统计工作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统计机构;二是加强和规范农村记账户管理;三是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大力推动乡镇和园区统计工作信息化;四是加强对统计对象的培训与管理。

(三)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

一是建立政府统计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统计调查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完善统计信息资料报送制度;四是规范统计信息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统计力量;二是严格持证上岗;三是加快统计执法队伍建设。

(五)抓紧修订《统计管理条例》

抓紧《统计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和起草,及时报省大常委会列入年立法计划,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建议调研和起草《统计管理条例》时,考虑用法律手段解决此次执法检查暴露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

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取得的初步成效

此次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在全省掀起了重视统计工作、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切实解决统计问题的高潮。各地政府纷纷根据人大常委会要求提出整改意见,其中南充市、自贡市大安区、达州市通川区等有关市、区政府已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一)宣传了统计法律法规

一是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期间,各级主流媒体全过程参与进行动态宣传报道,有效地促进了统计法律法规的社会面宣传,扩大了统计影响。二是推动统计法律法规进入当地党校培训课程。市、眉山市、宜宾市、达州市通川区等市、区统计局,积极与当地党校联合,将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主体班的常规教学内容。

(二)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

由省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直接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在地方、部门和企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省、市人大常委会直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是过去少有的形式,表示将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拓宽了统计服务范围

按省人大常委会要求,一是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扩大投资、工业止滑提速两个关键,省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布置产业园区、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统计监测。二是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以就业、医疗保障、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等为重点的民生监测。

(四)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

一是独立设立了9个县统计局。二是增加了统计编制。通过执法检查,青神县统计局增加2名编制,县统计局增加5名编制,县已决定为县统计局调查队新增2名编制。三是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县的3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统计站,并设立了30个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县22个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并配齐了22名行政编制的专职统计人员;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全县统一招聘统计人员12人,为各统计站配备统计人员3-5人。四是抓基层统计人员执业准入。为配合省、市人大统计执法检查,全省组织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专项书面执法检查,促进全省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增考试人员4462人。

四、统计局提请省政府落实人大执法检查要求的建议

(一)关于机构和人员问题

1.迅速落实独立设立县级统计机构问题

尽快完成5个地区10个县(区)政府统计机构单设,确保全省11个县(市、区)级以上政府均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进一步健全全省基层统计机构。

2.尽快建立全省统计执法专业队伍

加快推进全省统计执法工作体系的构建,率先在省级和21个市(州)统计部门设立独立执法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实现统计执法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制度化。

3.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统计机构和充实统计人员

加快完成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独立统计机构的建立,按人口和经济总量配齐专职统计人员。因地制宜,率先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市开展县垂管乡镇统计机构模式、县垂管跨乡镇统计机构模式以及混合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二)关于工作经费问题

全力保障统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参照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分级量化我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工作经费,确保各地财政部门在安排工作经费预算时有据可依,确保统计工作经费落到实处。同时,调整国家、省、市、县各级调查样本所需经费,保障调查数据质量。

(三)关于部门统计管理问题

建议省政府于近期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强化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协调管理职能,建立政府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统计调查登记备案制度、规范统计信息资料报送制度和统计信息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避免“数出多门”。

(四)关于制定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问题

1.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

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重点从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夯实基层统计基础、规范部门统计、强化统计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政府统计工作。同时,建议省政府办公厅配套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统计行政执法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部门统计调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统计调查管理和信息的意见》等4个规范性文件。

2.抓紧修订《统计管理条例》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8

2010年12月8日,以实名的形式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金融统计091班的33名学生进行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所有调查问卷均回收且有效.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第1部分题目描述重复强化策略,第2部分题目描述规则套用策略,第3部分题目描述自然练习策略.数据分析共涉及4个变量,其中被解释变量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成绩,解释变量是由问卷题目组成的3类学习策略.3个解释变量的名称、所包含的题目数和内容见表1.期末考试试卷是一份综合性试卷,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计算、证明和论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是SaS9.0计算机统计软件,涉及的统计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和回归分析[1-2].

2统计分析

2.13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对3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3类学习策略得分的平均数高低不同.重复强化策略的平均分为2.48,是3类学习策略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说明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复习,也能有意识地进行计算方法的模仿.规则套用策略的平均分为2.77,是3类学习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计算规则为主,对计算方法比较强调,给学生的作业通常也是书面的计算题目,所以学生使用该策略的机会非常多.自然练习策略的平均分为2.11,是3类学习策略中使用频率最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较少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也不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后较少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明确3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每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实际计算出的每对平均数之差的3个q绝对值都大于相应的q临界值(q(10)=8.3,q(12)=11.1),则p<0.01,说明每对平均数都有显著的差异,3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都有显著的差异.

2.2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通常所说的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采用了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区分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在80分以上的共有10人,是高分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在50分以下的共有8人,是低分组,对高分组与低分组各项学习策略的平均数进行t-检验[3](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3类学习策略的平均数t检验的p均小于0.01,说明高分组的使用情况与低分组有显著的差异.由于高分组的3类学习策略的平均值都大于低分组,所以高分组对3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优于低分组.这一结果与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学习成功者和学习不成功者相比,更善于运用学习策略.

2.3各项学习策略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密切相关对学习策略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中看到,各项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值都是正值,说明学习策略与成绩是正相关,即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成绩越好.通过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发现,这些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系数的p值都小于0.01.因而可以看出,各项学习策略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密切相关,学习策略的使用对成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4学习策略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表5已经说明各项学习策略与成绩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用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求证各项学习对成绩是否有预测作用.通过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见表6)得到p值都小于0.01,说明各项学习策略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存在线性关系从表6可知,学习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明显,3类学习策略中规则套用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最不明显,重复强化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较明显,自然练习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在三者中是最明显的.综上所述,学生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中较多地使用重复强化策略和规则套用策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成功者比不成功者更多地使用各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自然练习策略的预示作用最为明显,规则套用策略的预示作用最不明显[5].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9

关键词: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超重;中小学生

为了解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特点和趋势,以便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中小学生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要求,于2009年10~12月,对我县10189例中小学生,进行了常见病患病状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12月,对蒲县各中小学10189例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小学生6131例,中学生4058例。

1.2方法检测视力、龋齿、营养不良、肥胖及超重患病情况,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价。以身高体重120%为肥胖判定标准,统计数据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调查10189例学生,视力低下4036例,患病率为39.6%;龋齿1353例,龋患率为13.27%;营养不良323例,罹患率为3.17%;肥胖922例,肥胖率为9.04%;超重1270例,超重率为12.46%。见表1。

2.1视力低下10189例学生中视力低下4036例,视力低下率39.6%,其中小学生35.93%,中学生45.17%,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1,p

2.2龋齿10189例学生中,患龋齿者1353例,龋患率13.27%,其中小学生19.64%,中学生3.67%。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3,p

2.3营养不良所查的10189例学生中,营养不良者323例,营养不良罹患率3.17%,低于国家控制标准(≤10%),其中小学生为2.01%,中学生为4.93%,罹患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

2.4肥胖与超重中小学生肥胖率为9.04%,其中,小学生为9.61%,中学生为8.21%,中小学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p>0.01)。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2.46%,其中小学生为13.28%,中学生为11.24%,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p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蒲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39.6%,龋患率13.27%,营养不良罹患率为3.17%,肥胖率9.04%,超重率12.46%,。其结果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县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龋患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标,而学生肥胖及超重发生率则逐年上升[1],营养不良已不是学生的主导疾病。龋齿的防治重点是小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宣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就业,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肥胖与超重,主要由于膳食不合理,热量过剩和缺乏运动而引起,它是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病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中老年,长期治疗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家庭陷入贫困之中,且严重消耗人力资源。因此,对青少年肥胖与超重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篇10

[关键词]营养教育;被动式膳食干预;脂代谢;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06-0010-03

研究显示脂类在体内代谢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包括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血胆固醇的升高也是导致老年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1]。慢性病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营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养成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被动膳食干预是预者必须接受完成的膳食安排,又叫做营养治疗。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营养教育与被动式膳食干预对社区中老年人脂代谢及相关高血压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月选择社区老年高脂血症及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6~73岁,平均(64.2±15.1)岁。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随机分为营养教育组、被动式膳食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三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干预方法

1.2.1被动膳食干预组由食品加工单位、社区居委会等配合组成膳食干预网,选取优质粗粮,包括豆类、玉米、小麦、大米、小米及高粱等,由指定的食品加工单位制作成特定的馒头,规格为100g/个,送到社区居委会后,每天上午发到所入选的研究对象手中,每人每天1个。共进行3个月。

1.2.2营养教育组向入选的研究对象发放“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知识”手册,进行专题讲座,讲解高血脂、高血压基本概念、危害、高危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高血脂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合理的膳食能够预防高血压及高血脂及其基本原理,介绍少食食盐、脂肪含量多的食物的重要性,多食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的好处,强调并鼓励进行适当运动和锻炼。讲解吸烟、饮酒的危害。

1.2.3对照组未采取任何相关的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在入组的时候对三组入选对象均进行培训,要求记录每天的运动时间及摄入蔬菜、水果、杂粮的质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三组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高血脂、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行为变化等。在入组时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检测血压及血脂情况。

1.3.1高脂血症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内容[2]包括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单选,1分)、常见的危险因素(常见13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13分)、危害(常见9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9分)、基本治疗方法及原则(单选,1分)、饮食治疗的方法(单选,1分)。共25分。

1.3.2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内容[3]高血压的标准(单选,1分)、临界高血压的标准(单选,1分)、危险因素(常见11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11分)、危害(常见6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6分)、早期轻型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常见4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4分),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常见9项,多选,每选对1个为1分,共9分)。共32分。

1.3.3态度、观念、行为的调查调查干预前后入选对象认为高血脂及高血压的可控性、可预防性、社区健康教育是否有作用,调查干预前后入选对象蔬菜摄入、运动锻炼时间、杂粮摄入的变化。

1.3.4血脂血糖检测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进行血脂监测,观察干预前后血脂的改变。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在入组时及干预后测量平静时收缩压及舒张压。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前三组对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之间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被动膳食组和营养教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被动膳食干预组和营养教育组组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干预前后对相关病态度调查

干预前三组认为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可控、可预防、健康教育有效的比例没有差异。干预后差异显著,并且被动膳食干预组和营养教育组组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干预前后对相关病态度调查[n(%)]

2.3干预前后行为及膳食改变情况

干预前三组每天食用蔬菜量、杂粮量、每天运动量比较没有差异。干预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动膳食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营养教育组(p<0.01),营养教育组和对照组食用杂粮量比较没有差异,余也有差异。被动膳食干预组和营养教育组组内比较,差异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4干预前后血脂和血压变化

干预前后,三组血脂和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