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十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十篇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3:54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县域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6)10-0119-02

[作者简介]饶芬,南昌大学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姚菲静,南昌大学计划财务处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学研究。(江西南昌33004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目标、总要求。具体说来,包括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有关内容。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定位。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现在所说的县域经济是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一种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在宏观上应该说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不是农村经济本身,更不是行政层次上的县及县以下经济。

目前,理论界对县域经济的概念和定位存在某种误区。有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的县域经济GDp占全国GDp的55.2%,市辖区GDp占全国GDp的44.9%。之所以出现这么一个数字,50%以上是县域经济,这里面显然是把县域经济等同于县及县以下经济了。如果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全部的农村经济都纳入到县域经济的范畴,这不是我们所讲的要发展县域经济这个概念的本来含义。县域经济不能等同于县及县以下经济。从范畴上讲,至少不能把农村经济中的农业这一块或者是第一产业这块包括在内。这样讲县域经济的份额就不是前面讲的50%以上了。最多也就是40%左右。再把农村分散的第二、三产业剔除的话,县域经济也就只有30%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的份额就比较低了。

通常有一个概念,就是把县域经济说成是县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经济的总和。笔者认为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以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为直接目的的一种区域经济。按照这个理解,那么县域经济应该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县域经济就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经济。城乡结合部的经济,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城镇经济。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具体的说,发展县域经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发展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步伐。

第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县城和小城镇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第四,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以来,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从75.6%,降为2004年的59%。来自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已经上升到了34%,从新增的收入来看,50%以上是来自务工收入。务工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转移到城镇或者是非农产业。那么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意搞好五个结合。

第一,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第二,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发挥其连接农户、开拓市场、推广科技、开发深加工产品、加强服务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公司加协会加农户,服务站加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机制,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第四,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据有关估算,“十一五”期间,还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这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就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县域经济是要富民强县。富民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县就是使县的财力增加。这两个方面是要统一的。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从“三农”来看农民增收是中心。所以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要看到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县域经济还是要把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根本目的。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要落到实处就要落在农村增收上。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就要看当地农民是否增收。有了这个衡量标准就可以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和一些产业的开发上有所遵循。所以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应该把农民增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和首要目的。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地的县域经济才能够发展壮大。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应该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来展开。

从国家宏观上来讲要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问题,同样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首先,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作为农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制订相应的特殊政策。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根据新的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适当调整现行的财政体制。“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省级直接到县的财政体制。根据这个精神,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促进财力分配向县乡倾斜,给县级政府更多的调节余地。

其次,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是否可以考虑研究对县域新办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困难。县域经济发展确实很难,当地的条件各方面都有限,那么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不同于城市企业的一些政策,能够吸引一些资金向县域经济转移。

第三,在金融信贷方面还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要健全融资担保机制。要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要深化信用社政策。要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

第四,投资政策。一是要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上也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这样既能够改善县域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也能够直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金融机构;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1-008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了半壁江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生产力的发展,对扩大县域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和问题,其中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金融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信贷支持力度小、服务品种少、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一种趋势,也是势在必行的。县域金融如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金融与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本文主要探索的话题。

一、金融与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

1.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不规范阻碍了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一是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相当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以家族经营方式出现,实行的是“家长”式管理,存在管理的家族化与经营的专业化矛盾,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经营管理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方式落后,科学性差,管理水平低,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二是规模小,素质低,竞争力弱。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以中小形式出现,自有资金有限,设备陈旧,经营条件较差,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三是经营行为不规范。由于经营管理人员“一家子”,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仍然停留在“作坊式”,财务制度不健全,相关财务账表存在着真实性问题。[1]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条件,难以满足银行现有的贷款条件,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贷支持。

2.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我国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慢,有关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基本没有,目前企业、个人信息被相关职能部门垄断与分割,给征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人民银行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构建者,县域人民银行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封锁、不配合、不协调,信用信息采集难度大,采集的数据也不全面,大量已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因未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也未办理贷款卡致使其信用信息未能采集游离在企业征信体系之外,由于金融机构无法查询到这些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十分突出。

3.商业银行缺少支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县域商业银行基本上为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这四大商业银行省分行远离县域经济,只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和少数垄断行业,把县域分支机构视同“储蓄所”,片面地强调县域贷款风险大,即便是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之类,虽由财政担保基金提供了80%的风险担保,部分商业银行仍然认为其风险较大,不愿对县域分支机构授权授信。

4.银行不能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所必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县域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持支持外,商业银行基本上从这一服务领域退出,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过服务。而国有经济大量从县域经济退出后,为银行留下的是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骤然放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危机感,出于信贷资产风险防范的考虑,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了对县域银行的授权授信,一些银行出台的管理制度,明显约束了县域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表现为:抵押贷款要求高,担保贷款要求严,信用贷款被封死;为防范和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制定了严格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但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没有兼顾责、权、利的统一,强调对责任的追究,缺少相应的激励,制约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县域银行只能把存款上存,获取稳定的利差。

二、实现金融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1.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立足于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破除家族制的管理模式,改变“任人唯亲”的现状,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合法经营,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进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信息交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要加快有关征信的立法,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个人信息资源的传递、整合,尽快将公安、工商、税务、保险、通讯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统一纳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起一个数据齐全、资源共享的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其次,非公有制经济要强化信用法制观念,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坚持守信为本,诚实经营;要主动参与社会诚信建设,立足于与银行之间构建长远的借贷关系,通过日常的业务交往,增进银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3.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金融体制改革,这场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商业银行是否更具竞争活力,是否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商业银行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视为己任;央行和银监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的引导与监督,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地方政府要主动与商业银行沟通,使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金融生态环境、司法的独立、公正等有新的了解,增强商业银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银行金融机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改革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信贷管理体制。县域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完善富于活力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在规范信贷资金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审批机制,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扩大县域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经营的空间。让农业发展银行承担更多的带有政策性任务的金融业务,如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加工农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填补商业银行经营服务的盲区。[2]三是加快邮政储蓄的改革。县域邮政储蓄机构的存款逐年增加,如同“抽水机”把县域的资金抽走,因此,要认真研究探讨县域邮政储蓄机构存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5.金融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支持,需要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政策扶持。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快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设,简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内容,做到多支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干预,多给予、少索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业、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服务。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研究建立对非公有制经济财税扶持的长效机制,如对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期、产品引入期、企业新增就业岗位等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对银行贷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创业、产品开发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平抑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四是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诚信经营,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的信用观念和守信意识,维护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切实保障银行合法权益。五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管理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必要的担保。

参考文献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3

一、主产区粮食产量和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从2007―2011年粮食产量看,黑龙江省在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2.6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越过800、900、1000、1100亿斤四个台阶,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产发展了,财政收入会相应增加。但在粮食生产的问题上,却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即生产粮食越多,则地方财政的包袱越重,粮食生产与地方财政的这种反向效应,日益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2007至2011年,黑龙江省43个产粮大县(市)一般预算收入之和分别为:278.8亿元、370.7亿元、459.6亿元、643.9亿元、727.2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分别为52.4亿元、70.4亿元、81.5亿元、110.7亿元、147.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之和分别为:280.7亿元、368.1亿元、443.3亿元、625亿元、704.6亿元,其中,县本级支出分别为267.9亿元、350.1亿元、417.1亿元、582.7亿元、659.1亿元。全省43个产粮大县(市)本级收支相抵后全部为负数,各年度缺口分别为:215.5亿元、279.9亿元、335.7亿元、472亿元、511.9亿元。

综合县级财力计算口径的一般预算收入与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省以下专项转移支付、上解支出等三项支出之差,2007至2011年,黑龙江省43个产粮大县(市)县级财力情况分别为:197.9亿元、238.3亿元、262.3亿元、346.5亿元、444.7亿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如果按总人口数量进行测算,43个产粮大县(市)人均财力水平仅占全国平均财力水平的42%;从全省范围来看,同样按照总人口数量进行测算,43个产粮大县(市)人均财力水平也仅占全省平均财力水平的45%。

粮食产量和财力状况倒挂的现象还体现在省级层面。虽然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年均增长100多亿斤,但全省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情况却以每年下降1至2位的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5位,到2011年仅排名第22位。县(市)级也如此。以产粮大市尚志为例,2007至2011年,该市粮食总产不断攀升,从15.4亿斤一直增长到21.8亿斤,五年时间粮食增产6.4亿斤。但在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该市经济特别是本级财政收入却没有同步发展,反而是收支缺口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该市本级财政收支缺口为5亿元,到2011年本级财政收支缺口则达到了13.2亿元,陷入了“产粮越多、财政负担越重”的怪圈。

二、“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原因分析

出现“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涉农税收。2007―2011年,黑龙江省的涉农税收情况如下:

自2006年1月1日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没有直接的税收负担。现行税制中涉农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14个税种。

从主要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看,在增值税方面,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予以免征。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以及远洋捕捞等予以免征。对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取得的所得减半征收。在营业税方面,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对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予以免征。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对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予以免征。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方面,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予以免征。在印花税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予以免征。在耕地占用税方面,对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在契税方面,对纳税人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予以免征。

由于有上述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增收主要依赖农业企业税收。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税收主要由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项主体税收构成。但受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全省涉农税收年缴税额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以省产粮大市虎林市为例,2007至2011年,该市涉农企业年平均实现税收564余万元,分别仅占当年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左右,税收贡献率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免征,税负低的第一产业基本不提供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中涉及农业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企业,所产生的税收主要集中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项主体税收上,而由于目前国家实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上述几项税收占各地政府税收总量的比重都较小。即使能够征收的部分,按照现行的分税体制,粮食加工企业增值税收入的75%要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只获得25%;粮食加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60%上交中央,地方政府只获得40%。与此同时,按照现行政策,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开展粮深加工有诸多限制,导致涉农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形成了粮食主产区“贡献大反而受益小”的不合理局面。

于是,转移支付制度日益成为粮食主产省(县)的主要收入来源。1996―2010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级对下实际转移支付规模年均递增43.3%,保障了重点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主产省(县)财政的困境,解决了基本财力缺口问题。但与目前全国平均财力水平相比较,目前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只是低水平的转移支付,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能“治标”但不能“治本”。因此,要实现粮食主产区经济同步发展,使粮食主产省(县)人均财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还必须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三、促进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健全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按商品量给予主产省转移支付的奖励制度。在现有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主产县粮食产量、商品量增加量,每年再给予一定的补助,使其人均财力水平能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取消对农业生产项目投入的地方配套。

二是进一步充实农业产业税源。从目前税收体制情况看,农业产业的税源比较单一。建议国家放开对玉米、水稻加工限制,加大对粮食仓储物流行业支持力度,适当增加或扩大农业企业税种,并将这部分税收收入划为地方政府财力。

三是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在市场准入和交易平台建设上,更应向农民倾斜;提高农业内部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农产品加以集聚、整理和分类,并根据营销网络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采取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加工产业的重点大项目建设和重点龙头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投资补助、原料成本补贴和资金贷款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实行有限的粮食价格管理,在价格调控方面进一步明确粮价保护的目的,合理制定粮食保护价格。同时,落实好粮食差价政策,认真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等。

四是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收入预期,建立健全农民卖粮收入增长保障机制。建议扩大黑龙江省最低收购价粮食品种范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4

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最近相继召开了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以后,县委、政府今天召开这样一个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县性的大会,目的就是及时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部署今年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我县经济发展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总结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大会,更是一个向县域经济更高发展目标发起冲刺的动员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会议。上午,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到两个乡镇去走了走,看了看,看了一些乡镇企业,看了一些项目,我想大家会得到一些启发。今天大会表彰了我县200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和非公企业比贡献活动6家优胜企业,以及先进个体工商户,这些集体和个人为的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值得全县人民可敬、可佩,创造的业绩可喜、可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感谢为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感谢为招商引资、为加快发展尽了最大努力的单位和个人。刚才,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总结和分析了去年的经济工作,对今年县域经济怎么抓作了全面的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实在,目的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抓各项工作,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非常明确,我完全同意。我的讲话主要就如何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严肃认真地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争创十佳县四连冠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先后召开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对今后县域经济发展要抓什么,怎么抓,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刚才,县长传达了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这两个会议是“十一五”开始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精神非常重要,对于指导全区、全市的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交流经验,与会同志受到很大的启发,精神振奋,增强了信心,激发了斗志。

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我想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的殊荣,实现了“三连冠”,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会议精神,归结起来就是要再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力争实现十佳县“四连冠”、“五连冠”,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更是我们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参加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时,市委梁书记提出要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五连冠的要求。回来的第二天,我和县长把临桂会议精神和市委梁书记提出要创十佳县五连冠的要求向县委、政府班子作了传达,随后5月23日到26日,我们又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到临桂、灵川等县参观学习,同志们看了以后,感觉我们的工作、思想观念和人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环境的改善方面差距更大。要创十佳县五连冠,我们的责任重大,压力很大,任务艰巨。同志们想一想,2003年和2004年的十佳县,我们都排在第一位,2005年我们排到了第七位,这说明我们的发展步伐比人家慢了,今年我们如果不加倍努力就有可能排不上号,进不了十佳县。这些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的实际情况,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新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的速度位于全区的前列。可以说,我们找准了平果发展的路子,思路对头,这几年全县上下齐心抓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收获,有了成果,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们的园区功能还比较薄弱,园区经济规模不大,我们去看了灵川,看了临桂,就看出了差距,灵川全县已建起了8个工业园区,在园区内投产运营的企业就有140多家;临桂有两个县级工业园和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县办企业、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我们来看,目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化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因为乡镇工业这一块我们还是短腿,还很薄弱,大家想想,现在我们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有哪些亮点?有哪几个可拿到台面上的?说实在话,从规模也好,效益也好,我们没有几个拿得出手。又比如我们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发展的后劲不足;我们县域经济实力和财力还是很有限;我们的投资环境和人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需要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的部门和乡镇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地、认认真真地加以解决。我们要看到,当前在县域经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前面有标兵,后边有追兵。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退。我们必须咬紧牙关,扎实工作,奋力前进,否则我们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务必要振作精神,正视困难和问题,增强慢进则退的危机感、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争先发展的责任感,少说空话大话,真正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严肃认真地把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落实到我们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的各项工作中去,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努力实现十佳县五连冠的目标。

二、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做到超常规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要求,也是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各个部门、各个乡镇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齐心协力推进我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实现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五连冠,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们创十佳县,必须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给我们的经济指标任务。最近,市委、政府对今年经济发展的几项重要指标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上半年的情况,对进度快潜力大的县(区)加了码,以此来弥补其他一些有困难的县。从年初我们县和市委、政府签订的责任状来看,市委、政府给我们县加了些码,几项主要指标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所调高,生产总值增幅由18%调到20%,总量达到76.4亿元;财政收入增幅由20.3%调到25%,总量由132200元调到137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由15.3%调到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由10.5%调到20%。这几项经济指标中,我们压力比较大的是财政收入,到5月底止,我们的财政总收入5.3403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市里调整任务数的38.88%。上半年要完成6.9个亿,今年时间还有二十多天就过半了,要达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双过半”的要求,6月份必须完成入库近1.6个亿,任务相当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但是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从目前全县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们有决心、有把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好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市委、政府明确今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速度不能慢于去年;重点县(区)要做到超常规发展;确保“保三争四稳五”(确保3个县、力争4个县进入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稳住5个县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为此提出抓园区产业、房地产业、二轻产业、物流产业、民营经济、旅游产业、劳务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下功夫培植和打造特色经济、非公经济、城镇经济、外资经济、劳务经济、园区经济、品牌经济、通道经济等“经济”的要求。我们要确保进入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创十佳县四连冠,必须全面贯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必须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着眼于壮大经济实力,着眼于增加财政收入,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办法措施,推动我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总的来说,发展的速度不能慢于去年,要做到超常规发展。

三、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抓落实,务求抓出成效

今年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关键在抓落实。可以说,创十佳县,成在抓落实,败也在抓落实。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各个乡镇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大力气抓落实。要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抓好落实,务必抓出成效来。

1、抓落实,必须在重点和关键工作上有新突破。从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潜力都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次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都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今年创十佳县,我们要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四化”的工作力度。

一是工业化。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中铝广西分公司,加快氧化铝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这是大头。地方这一块我们要抓紧抓好这么几个大项目:抓紧年产8万吨的铜板项目,确保6月底建成投产;抓好年产3.5万吨铝材扩建项目达产达标;抓紧已开工的年产5万吨铝板项目的施工进度。下半年,抓好年产15万吨铝箔项目的动工及轻工业园一些项目的动工,此外抓好酒精厂、氧化盐厂的配套项目,使其尽快投产达标。

二是城镇化。城镇化首先要抓城市化,县城这一块,主要是进下加大房地产开发的力度,今年要重点抓好兴平小区等六个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建设。同时,要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实一些,抓紧高速公路7公里的进城线、4公里多的铝城大道,还有跨右江大桥、百色港旺江作业区等一批市政项目的建设。乡镇这一块要重点抓等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乡镇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

三是农业产业化。主要把南华糖业有限公司、酒精厂、食品厂三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市场化。今年我们要加大盘活资产的力度,首先要进一步盘活土地,为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把县府招待所、财政大厦、土地大厦推向市场;再次要退办公用地用房为商业用地用房。4月18日,我们把地块推向市场,公开拍卖,不到120亩地,卖了8400多万元,为我们下一步盘活资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抓落实,必须落实到项目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最终都要落实在项目上,体现在项目上。发展的突破,首先是项目的突破;创十佳县,项目是关键。今年我们的项目盘子比较大,年初我们已经把今年要抓的项目列出时间表和责任人,分解落实到县四家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领导身上。任务分清楚了,责任明确了,现在就看我们怎么抓落实,看成效,看进度。请各位领导、各个有关的部门、乡镇务必要负起责任,对照时间表,一个一个去抓,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确保今年项目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3、抓落实,必须落实到招商引资上。今天县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会与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两个会合在一起开,说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也说明县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抓好招商引资,就赢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抓好招商引资已成为这几年创十佳县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年我们的招商引资怎么抓,县长已经作了很到位的部署和安排。我想抓招商引资工作,归根到底是多跑,今年我们要加大跑资金、跑项目的工作力度,这个月县委、政府打算组织向支队伍外出寻找合作伙伴。请同志们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去抓落实,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的突破。在县长讲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再讲一讲环境的问题,讲一讲观念的问题。好的投资环境决定好的招商引资成效,而好的思想观念决定好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是观念。表面上看,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引进项目、利用外资以及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差距,但从根本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在于想不想干、敢不敢干、会不会干,在于气魄、胆量和办法。可以说,要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先思想观念必须做到跨越式转变。市政府刘市长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老板?”就是说我们在与投资商接触时,要进行换位思考,首先要考虑如何帮他们赚钱,而不只是怎么赚他们的钱,只有他们赚了钱,我们才赚得了他们的钱。要有这种理念和气魄。我想,我们今年的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和新突破,必须在思想观念转变上有新的突破。我们去看了临桂,临桂县利用桂林市区不宜搞大工业的情况主动承接工业项目,县、乡、村都办工业园,利用1.5万亩旧机场,把它置换成科技产业园区,并引进外商垫资6亿元搞整体规划开发,整地后再还,形成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势头。这就是思想观念转变。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各个乡镇,务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更宽松的环境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的力度,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4、抓落实,必须落实到责任上。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都强调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全区会议要求要加快建立健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支撑体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经济,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抓,县四家班子领导要共同抓、合力抓,形成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会议要求要把县域经济的目标分解到分管领导、部门、基层,随时加强监测和调控,定期督促和检查,年末总结、评比、表彰,实行一定的奖励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我们各级各部门要上级会议精神,分解和落实责任,使各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取得实效。乡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乡镇这一块发展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各个乡镇的班子都要动动脑筋想办法,加快本乡镇的发展。今年开始市委、政府开展创“十佳”乡镇活动;县委、政府也要开展创“三佳”乡镇活动,具体办法已经发到大家手中征求意见。今年我们要力争2个以上乡镇入围全市“十佳”乡镇。希望通过评比活动,推动县域经济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5

去年8月份我们在接到市政府办公室转来的(政发[]31号)文件和领导批示后,落实了一名同志专门做前期准备工作,于年9月初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请示报告。(市统发[]34号)。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复。我们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市统发[]39号),另外及时向财政局上报了市本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所需经费的预算报告。经局领导多次与财政局联系,市财政局及时将县域经济考核经费列入市本级年财政预算计划。(财政预算5万元)。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我们还深入县区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对考核资料搜集渠道进行了调研。与此同时,各县区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由于我市前期准备工作行动早,为全面开展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入实战阶段

全省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的各项考核工作步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战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领导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考核工作。市政府对考核工作非常重视,于年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市局局长到会对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进行了汇报。为了保证我局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所列各项议题都能顺利通过,会前,我们就县域经济考核工作的要求、步骤、方法等向主管市长进行了详细汇报,对上会研究的各项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汇报材料。从而引起了市政府领导对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决定1、成立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市长助理玉,市统计局长为副组长,计发委、经贸委、卫生、教育、科技、民政、公安、财政、人事、社保、城建、农业、林业、水利、外经、交通、广电、统计、乡企等20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办公室主任由杨建林局长兼任。2、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的通知》(政发[]5号),对考核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指标、时间按排,工作开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3、市政府决定召开一次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会议。由于市政府对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扎实有序的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周密部署,市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要取得圆满成功,必须取得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会议,是对考核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是搞好考核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县区政府和市直主管部门的责任,夯实考核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市局要求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定要抓住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会议的时机,让市政府领导把问题讲透,把要求讲明,把工作讲细,把责任夯实。为了开展会议,市局先后召开了多次局务会议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具体细致的部署,成立了材料组、会务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市局杨建林局长要求,这次会议的材料质量要高,会务组织要严密,各项工作要细致。按照局领导的要求,考核办几名同志分工协作,积极筹备会议材料,在筹备材料过程中,局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对每一份材料都认真进行推敲。由于会议材料的高质量和准备工作的周密细致,从而保证了市政府2月1日召开的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会议的高质量。这次会议各县区分管统计工作的县区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各县区统计局长和市统计局、考核办、普查办的科级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文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市长助理李宝玉同志主持,市局杨局长代表市县域经济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主题突出,任务明确,市政府领导重视,会议对全面完成全市县域经济考核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会议的意义和重要性做了及时的报道,中日报也刊发了会议召开的消息和主要内容。从会后各县区反馈给市局的信息看,各县区都及时召开了县长办公室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没有成立机构的县区尽快成立了考核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夯实了工作责任。另外按照会议要求,各县区政府解决了考核工作中的困难,疏通了部门资料搜集渠道,落实了考核经费。据统计全市落实财政预算经费27万元,目前已落实到位11万元,从而保证了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分工,建立考核工作责任制。为了使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尽快制定了中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了分县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统计表,在考核工作中要求各县区上报的《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表中的数据必须与中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表中的数据一致,相关部门的数据必须与上报给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数据一致,涉及考核指标的数据必须与上报给市局年报数据一致。严防同一指标几套数据的问题出现。为了落实各项数据审核把关责任,市政府要求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分管考核工作的领导,要对考核工作负总责,实行报表上报审签制,各县区统计局长是考核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涉及部门的数据,由各部门及时提供分县区2003、两年的数字;部门领导必须对数字质量负责。为了把部门责任落到实处,县域经济考核领导小组成立后及时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单位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领导要把考核工作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考核工作不但要有领导亲自抓,还要落实一名工作人员具体从事考核工作,认真填写考核表,并于2月20日前上报市考核办。市考核办人员根据考核任务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正是由于分工明确,建立了考核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上下,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保证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认真审核,严把数字质量关,考核表中的数据质量是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关键,数据真实可靠,考核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考核出水平。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级考核办要确保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市、县考核部门要根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统一数据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规范考核数据采集,汇总、审核上报办法。目前,按照市考核办的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已将县域经济考核报表上报市考核办。市考核办正在认真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一是涉及统计部门的数字将各县区上报的县域经济考核表中的数字与统计局2003年年鉴资料进行核对。年数字与各县区目标责任考核表中的数字进行核对。二是涉及各部门的数字,各县区上报县域经济考核表中的数字与市考核办搜集各部门的数字进行审核。三是对考核表中出现的红色数字认真进行审查,弄清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审核出的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市考核办将于25日、28日分两批召集各县区考核工作人员集中进行讲解,按照市考核办会议要求各县区考核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复查核实,并将核查情况电话报告市考核办。市考核办认为考核表没有问题后,各县区方可填写正式报表,由县区长签字后上报市考核办。在整个考核工作过程中,审核是重要环节。市县考核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说实话、报实数、确保数出有据、真实可信,严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数据质量关。

三、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6

【关键词】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修水;瓶颈;突破口

一、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瓶颈"

(一)融资难依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多数企业业主自有资金不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进行了融资,有的甚至不惜成本进行民间融资,导致财务成本过高,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在二次担保融资时,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而造成无法融资,使得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后,银行贷款审批比往年更为严格,金瞬化工、森源电子等企业因担保贷款被拖延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二)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低。2011年以来修水县工业用地十分紧张,但大部分投产企业土地利用率都在50%以下,容积率在0.5以下,每亩投资强度不到50万元,亩均税收在1万元以下,如合协织带和湘赣有色金属项目分别有近10亩和50余亩闲置土地。

(三)协议产能和实际产能差距较大。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状况和经营策略等多种原因,实际产能往往远远小于协议产能量,如合协织带年产3300吨织带项目,一期仅上72台织带机,1至9月产能不足300吨,一期产能仅占协议产能的三分之一;创新标准件年产8000吨标准件项目,实际产能仅700吨;养蚕人茧丝绸项目签约建设8组自动缫丝生产线、50台箭杆织机,仅上6组自动缫丝生产线、19台箭杆织机。

二、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县域经济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欠发达县工业发展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才会使我国整体的经济面貌得到改善。因此,如何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要运用多种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业担保公司要新增注册资本,达到国有商业银行准入门槛,扩大融资担保额度。成立注册亿元规模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缓解返乡创业人员的资金难题。创新工作举措,对返乡创业存在资金困难的人士,对其所在乡镇集体土地的合法房产发放县级房产证,将财产变成资产,为其创业融资提供有效质押。深入推进新型银企关系,积极利用承兑汇票、贴现、保函等金融新产品。同时,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用于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二)要多方谋划破解工业用地难题。国土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低丘缓坡政策,利用好国家允许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开办企业政策。组织村组选派代表与企业直接进行商议,双方自行约定土地入股事项,并经村组法定程序通过和县政府同意,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合法改变土地用途。鼓励园区企业兴建高层标准厂房,对企业新建三层以上标准厂房按照用地面积给予补贴。

(三)要对投产项目做好专访和评估。要组建投产项目评估组,对所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行专访和评估。对有扩能改造可行性的企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对未按期达产达标的企业,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推进的时间节点。对未达到招商引资协议内

投资总额、产能要求规定的企业,跟踪服务单位和企业主必须在三个月内启动扩建计划,对无扩建计划的将采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收回闲置用地、回购厂房、征收工业地产税等措施进行逼进逼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其快速达产达标。

三、结语

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修水县乃至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在工业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开源节流,统筹规划,既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机制,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修水县的工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梅.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2010.

[2]周金堂.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7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受全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县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沿街为市,没有一个象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这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县来讲,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无从筹措,这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问题。二是地理条件限制,我县县城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清水河流域内,发展空间太小、没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全县只有一个农贸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还有一个松散型的果品批发市场,也形不成规模。

二、各级政府对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政策,但对于我们县来讲,光给政策是不够的,因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资金筹措十分困难,有限的财政资金保吃饭都相当困难,搞建设就无从谈起。2006年,通过我们申请省发改委对我县桥南苹果批发市场给予50万元的资助,但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谈不到实际效果。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和要求。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赶超发展和项目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昂扬向上的良好势头。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总量小、基础弱、底子薄这个我县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09年底,我县生产总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列全市第1,全省14位,但绝对值在全省、全市均列倒数第2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全省、全市先后召开如此规格高、规模大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这是继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设立、鹰瑞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我县加快赶超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希望全县上下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特别是江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大投入大发展加速做大经济总量

就实际而言,加快发展主要靠投入。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没有投入难以发展。这也是近年来我县的发展实践证明了的。2008年,我们GDp增长13.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2%;2009年,GDp增长15.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所以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一要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投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加大投入,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最重的手段。很多专家预测,这次金融危机过后,将进一步加大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沿海地区大致有1万亿元的产能向内地转移,以获得更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在经济回升中赢得主动权。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以持续升温的态势,以更大力度抓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项目。二要抓好争资金跑项目加大投入。前段时间,县财政、扶贫部门通过积极向上级联系沟通,成功争取到了省里支持白莲发展的1200万元扶贫“连片开发”项目。这批项目全省只安排了4个,而且这次我们是把省里已经定给了其他县的项目争取了过来。这个项目能够争取成功,一是财政、扶贫部门在争资金跑项目上做到了思想统一、联手协作,二是体现了争资金跑项目工作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当前,我县电力、旅游、交通、水利、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公共设施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县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交通局、扶贫和移民局、开发办、水利局、科技局等项目部门要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的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紧紧抓住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延伸县的政策优势,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投资的重点和取向,努力发现项目,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发展条件。三要努力撬动民资加大投入。要认真学习和借鉴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大兴创业之风,以民间创业带动经济发展。要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培育小老板工程,撬动民资加大投入。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开放绿色通道,为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加大小额贷款力度,降低门槛,扩大小额贷款规模,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大项目大产业推进园区经济大发展

可以说,缺乏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和项目仍然是制约我县园区经济和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以大项目、大产业实现大发展。一是要着力促进产业集聚。江书记在刚才的讲话中也重点谈了产业聚集的问题。这应当迅速成为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种共识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挥棒。一个县、一个园区的产业特色越明显,发展就越健康。目前,园区食品加工、塑胶、金属加工、医药化工等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要围绕现有规模优势,更加注重以商招商和推介活动招商,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三角为重点地区,突出招商选资引项目,努力引进一批相关上下游企业及配套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打造出我县园区的特色产业。二是要着力做优园区承接平台。在前不久召开的招商引资“春季攻势”暨“两区”项目建设调度会议上,我详细分析了园区当前的发展态势,并就新园区的规划选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我们通过与省国土厅的沟通联系,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机遇,在南昌大学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争取到了5.4平方公里的工业有条件发展区,可满足园区近10年的发展需要。下一步,要请专业部门对新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在做好新园区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以及路网、电网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要充分利用好园区现有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江书记也说了,对工业和招商引资来讲,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土地。当前,仍然要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重大项目用地的有利时机,破解土地瓶颈问题。三是要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健康发展。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要重视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尤其是对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如青湖钢厂、鑫瑞动物药业、成启食品、华能铜业、众发铜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予以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产业链的形成。

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新理念新规划推进城镇大繁荣

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人口聚集的过程,就是产业不断壮大,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加快城镇化,就是要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一要发展产业,聚集人口。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以及商贸流通、旅游、饮食等产业,大力推进“作坊式”经济、“草根经济”,广泛解决人口基本就业问题,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二要做大城镇,吸纳人口。要加快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新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体现人文精神。在规划目标上,要确保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规划思想上,重点要围绕“一河”打造两岸,老区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提升,新区要按照山水园林宜居为目标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建设。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要配套做好给排水、环卫、消防、绿化等专项规划。各乡(镇)也要加快完成规划体系编制审批,并严格抓好落实。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坚持每年推出一批城市重点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通过良好的环境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把人口吸引到城市来。在项目谋划方面,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二要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三要着眼于城市品位提升。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经营城市,积极采取信贷融资、Bot、Bt、土地捆绑、招商引资等模式,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四、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抓科技抓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就是将现有农业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逐渐解放出来,步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轨道。一要大力发展白莲产业。要加快《关于进一步加快白莲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的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莲花科技博览园为基础,大力引“智”借“智”,不断创新品种,改进技术,提升效益,确保白莲面积发展到8万亩以上,成为全国优质白莲生产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抓好两件事:一要加快抓好大烤房建设;二要集中精力抓好商品化育苗工作,既提高烟叶质量,又降低烟农劳动强度,使产业健康发展,达到稳产提质的目标。三要稳妥发展茶薪菇产业。茶薪菇是我县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但这个产业的发展可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忧的是造成了大量森林资源的破坏。要杜绝破坏森林资源,坚决打击砍伐木材生产木屑作原料和使用木柴烘烤行为。县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积极探索推广使用棉籽壳等替代木屑作原料,采用燃煤锅炉等替代木柴灭菌和烘烤的新技术、新方法,走出一条既不破坏森林资源又能富民的路子。四要大力推广水生蔬菜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县白莲科研所与武汉蔬菜所合作承担水生蔬菜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的科研合作,引进水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五要大力推进农机化。推进农机化,既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成本,提升效益。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应用机械化耕作。今年我县在旴江镇下湖村建设中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200亩,目前效果良好。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借鉴,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进行工厂化育苗。

五、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好生态好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抚河源头,更应该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全省、全市生态发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一要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完善管护机制,加强现有林地的保护和新栽树木的管理,保护好“一大四小”工程成果。二要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每年在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不断巩固农村清洁工程成果。三要抓好生态保护工程。进一步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今后,国家支持造林绿化的项目重点布局要放在日于江河上游。包括油茶、南丰蜜桔等山上种植业开发都要注重规划布局,注重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整体布局上,应以日于江河下游乡镇布局为主,尽量避开旴江河流域两岸、水库周边,坡度较大的山地。要加强封山育林,严厉打击乱砍乱伐现象,有力保护森林资源。四要抓好节能减排工程。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着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新作风新面貌不断创优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将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凡是能够下放到县(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凡是县(区)能做的事情全部交给县(区)做。各相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同时认真做好自身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自身应有贡献。一要树立大局意识。省、市作出下放权限的决策,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各部门,特别是政府工作部门,要站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局上,自觉舍弃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履行各自职责,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二要提高服务水平。要继续抓好行政审批简洁、高效化,提高服务水平。要重点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产业、重大企业、城镇建设等方面多思考,多想办法,主动协调,精心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环境。三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对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加强考核引导。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9

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县委副书记xxx传达了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在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以及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县委副书记杨土儒就如何宣传、学习和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作了具体部署,县长xxx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取得的经验,深刻剖析了我区与广东的差距和原因,科学分析了我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这对于推动全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区与广东的差距特别突出的表现: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意识不够强,发展的办法不多,发展步子缓慢;

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仍较滞后,很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形势要求。这些问题我们xxx县同样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严重。应该讲,作为柳州市辖县,我们xx县位于桂中腹地,紧靠素有“桂中商埠”和“广西工业重镇”之称的柳州市,地处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结合部,粤港澳和云贵地区的区域经济中间带,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在桂中区域乃至大西南经济发展格局中谋求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虽然,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柳江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展形势相比,与广东等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显得比较缓慢。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快,城乡居民收入较低,仍是xxx的主要矛盾和问题。2003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才619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

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41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08元,比广东平均水平少1641元。不缩小差距,形势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柳江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切,壮大实力决定一切。如果不加快发展,我们就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曹伯纯同志指出,加快我区发展,空间在县,潜力在县,后劲在县,出路也在县。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就夯实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既是新一轮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抓住机遇,谁能克服困难,谁就能赢得主动。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先机,要更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抓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机遇。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南博会在南宁举办、“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逐步推进等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区党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形成想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广东经验的实质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当前我们学习广东的经验、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和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广东解放思想的胆识和勇气,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这些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大胆解放思想,去年我们又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排除了一些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阻碍着生产力发展。可以讲,与发达地区相比,xx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略不够。我们的干部有的是不敢解放思想,有的是不愿解放思想,有的是不会解放思想。具体表现就是,干事总是跳不出老框框,只看红头文件,只看上级指示,不看具体情况;

解放思想的理论是学了不少,但到了实际工作中思想还是没有解放,总是强调实际困难,强调客观条件,抓工作的方法还是不多,思路还是不宽;

一面在讲解放思想,一面还在争论、互相推诿扯皮,不顾大局,一到具体问题就死抱住小团体利益不放,等等。我看,一句话,关键还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还是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方面的任务还很重。柳江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大突破。

要解放思想,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和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县上下都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必须坚决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来安排,一切工作成效都以发展实绩来检验。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不同的地方,条件不同,情况各有不同,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对我们柳江来讲,作为紧邻广西工业重镇柳州的市郊县,发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柳江的优势在工业,工业在柳江应占主导地位。那么,在着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突出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上去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带动三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我们逐步降低农业税收,甚至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同样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不能从本本到本本、从条条到条条。

要解放思想,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不大会用市场的手段、开放的手段来搞经济建设,这是我们跟广东的一个重要差距,也是当前制约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不充分运用市场力量,不充分吸纳民间资金,过多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毕竟十分有限,结果导致资金紧缺,很多项目上不去。要加快柳江发展,必须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发展经济的本领,多从市场中、从对外开放上想办法、寻出路、求发展。

要解放思想,必须营造敢干事的良好氛围。曹伯纯同志强调,只要有利于发展,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就应放开手脚去试、去闯、去干。全区上下要共同努力营造这种环境。好的干部不仅要不出事、不出问题、不犯错误,更要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只要你真干事,干大事、干好事,即便工作中出了些问题,犯了错误,也可以理解,改了就行。怕犯错误而不干事,占着茅坑不拉屎,这样的干部决不是好干部,应尽快调整。事实上,这些年来,区党委还没有因为哪个干部工作出差错而给予处分,受到处理的都是因贪污受贿、搞腐败。我们柳江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也要很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希望大家的头脑中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担心顾虑,多一份激情,多一份闯劲,大胆去闯、去试。

   三、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要学习广东经验,落实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县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我县县域经济实力,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县工作思路,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xx的优势在工业,发展希望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发展,xxx谈不上能大发展,没有工业经济的带动,xx的县域经济就难以迅速壮大。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工业作为当前的最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抓。要抢抓当前难得的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接纳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企业转移以及柳州市的工业扩张,打造优势特色工业品牌,迅速扩大我县工业经济的规模,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载体

   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县政府新出台的征地补偿办法,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征地阻力,加快征地进度,为工业园区建设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进度,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聚集产业、企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小高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兴起全民招商的热潮

   要加快发展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全县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大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的力度,认真落实好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做到多支持、少干预,绝不能门槛低而巷子深、陷井多,保证县外资金“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发展、高效益回报”。要破除传统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势,不要怕外商赚钱,眼红外商赚钱。只要对我们的长远利益有利,对增加我们的就业有利,对带动我们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坚决地引进来,并帮助他加快发展。要抓好招商引资责任制的落实。招商促进局要尽快成立并运转起来。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招商引资情况的考核,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要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两广经济合作、柳州市工业布局调整的良好机遇和我们与国家台办、自治区台办建立的良好关系,主动出击,积极到外地参加各种项目推介会和招商会,组织好我县对台招商项目推介会和汽车配件业研讨会。

   (四)认真落实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必须进一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研究中央、自治区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好财政、税收、用地、信贷、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都要对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我国政府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领域,都要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要让民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权益上有保障,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加强小城镇建设,构筑二、三产业集聚平台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化集聚二、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工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要以县城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和穿山镇列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为契机,加强县城旧城改造力度,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能力。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增强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开拓以县域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六)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思想,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一同实施,逐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整体开发;

要深化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增加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

   (七)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加快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要推动我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县的综合实力,必须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发展的机制和手段。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扑下身子,不折不扣地带头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窗口服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并加强廉政教育,在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学习、贯彻和实施行政许可法,抓紧做好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实行行政审批公示制、承诺制、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防止“三乱”现象发生。行政审批办证大厅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一些部门之间理不清的办事程序,要统一做出规定,不能扯皮拖延。对中央、自治区的一些政策,要认真研究,辩证理解,用足、用活,不能死搬硬套。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对加快全区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这两次会议精神,加快柳江发展,赶上和超过先进发达地区,必须要加强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领导力量

要加快xxx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领导干部队伍作为保证。为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根本上解放思想,进一步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干部中形成敢于创业,敢于冒尖,敢于发展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等制度,创新用人机制,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用好用到位,确保加快发展的领导力量。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评估,加强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对那些有经济头脑,对市场经济规律有独到认识,群众公认的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提拨应用。对那些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不敢干事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调整。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把招商引资成绩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县域经济发展快发展好作为最大政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创造宽松的氛围,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形成敢于干事创业,勇于争先的风气。对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对加快全县发展有贡献的干部,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对他们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给予帮助和保护。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xxx县没有资源优势,人才力量也相对薄弱。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工作,想尽一切办法,造就出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各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推动xxx加快发展。要深入贯彻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加快xxx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的激励机制,消除人才引进中的区域、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使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对我们当前最缺乏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为为我 们的招商引资服务,为我们的项目发展服务,为我们壮大县域经济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充分尊重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提高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各类人才的高新知识、创新能力和丰富经验,带动干部群众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产品更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加快xxx发展紧迫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柳江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为xxx的富民强县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县的政务环境总体来讲还是好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能够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绝大多数的干部都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全心全意地为xxx县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部门、一些同志,还没有跳出部门的框框、部门的利益,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仍然存在拖拉扯皮等不良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我县的投资软环境。有的领导干部,心思不放在工作上,不用在考虑全县的发展上,而是滥用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有的甚至贪污腐败,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败坏了干部队伍的形象,阻碍了我县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大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领导干部和窗口服务部门的廉政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多为人民谋利益,为柳江谋发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做好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防止“三乱”现象发生。对不干正事,贪污腐败,破坏经济发展的干部,要坚决给予严惩,。

    (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加快发展中模范作用

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好县委的各项决策,在全县加快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组织、宣传、鼓劲和团结带动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0

县域经济是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和。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总体。县域经济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一、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我省行政区划有86个县(市、区)。其中有66个县、19个区、1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县域的经济总量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一)县域经济总量相差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甘肃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县与县经济差距较大,自然条件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我省县级生产总值最高4505743万元、最底3419万元。财政收入最高137858万元、最低246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2532888万元、最低39812万元。就目前而言,我省县域经济仍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低,进程缓慢。我省受自然条件限制,县级城市建设差距也不小,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的必备条件不足,与东部县市相差很远。截止2011年,我省城市化率平均为38.75%。近年来,我省城镇化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以上。如分县看城市化率差距更大或者说远达不到城市化标准。截止2011年全省县(区)人口数为,最高128.53万人,最低为1.04万人。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14175.88元,最低2061.65元。如果按城市化标准考量我省各县综合指标,尚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县级城市要达到城市化要求,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东部沿海县市城市化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其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已和大、中城市接轨。而我省大多数县级城市仅仅是起步阶段。

(三)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差。我省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且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化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我省中小企业逐年递增,总体来看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多数县域财政十分薄弱,入不敷出。截止2011年,全省县级财政收入最高137858万元,最低2464万元。我省收支倒挂县域比例高达87.2%,财政赤字从根本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县缺乏改善公共设施、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二、推动甘肃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指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升级,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加速全社会整体化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大家知道,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要素集约化和产业多样化的社会有机体。城市化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具体表现在城市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体现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使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全面地协调发展。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助推器。

鉴于甘肃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然环境制约、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省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我省的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又处西部于不发达地区,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必须实事求是,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全部照搬东部地区的模式,而是应该探索甘肃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县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制定经济发展目标。要注重当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要注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目的使县级城市俱有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结合。

(二)发展县域经济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摆脱我省自我封闭的情况,依托国际国内市场,根据市场竞争导向初步确立未来的前瞻性竞争战略,使县域经济融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重视发展二、三产业,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1.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应当实施分层推进战略。夯实乡镇经济,提高县城城市化率,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应考虑各县经济总最的大小及发展空间、区位优势等因素。2.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下大力气扶持一批注重科技创新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外向型企业,力求把整个县域经济中的主导经济形势向民营经济方式转化。3.着眼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承接劳动力密集型、配套加工型产业,建设初级产品的加工基地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壮大一批经济强县,提升一批中等发展水平县,帮扶一批经济欠发达县。选择一批优势县及小城镇优先发展,促进其加快向城市转化。对城市化率较高的县,建议逐步就地城市化。当前,不应全面推行农民转入大、中城市。否则造成城市资源紧张,就学,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突显,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