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十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十篇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5:44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1

摘要: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颁布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自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之前,对于农村的中小学学生,足球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存在脑海而已,何曾亲眼见过足球、亲手摸过足球,更不用说去踢足球了。现在,足球恰如一阵“暴风雨”,几阵狂风便把足球吹进校园,吹进了农村中小学孩子的体育课堂。这突如其来的“天外来客”似乎让学校和学生们都有些措手不及。然而,足球终是“赛先生”,是个好东西,我们必须得接纳,作为农村学校、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足球教学经验的农村学校,我们该如何去抓好校园足球工作呢?本文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

关键词:校园足球;现状;兴趣;改变

近年来,农村校园足球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各种足球兴趣小组、各种级别的足球比赛正风靡于中小学校园,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很“热闹”的,领导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举办得很频繁。那是不是频繁举办足球比赛、多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就能抓好校园足球工作了呢?其实不然。要抓好校园足球工作不能只是“跟风”、“凑热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思路,有高屋建瓴的敏锐目光。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方能有所作为,没有坚实根基的“空中楼阁”是不可能久立于世的,所以,要开展好农村校园足球工作,我们必须得看清农村校园足球的现状。

1农村校园足球的现状

现在中西部农村足球的现状基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一无所有!无场地!无师资!无兴趣!基本就是一个标准的“三无产品”。

1.1场地紧缺,设备落后

足球似乎是一个意外降临农村学校的“宠儿”,大家都还没准备好,它说来就来了,所以根本没有为它准备好容身之地――足球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西部农村70%以上的小学没有足球运动场,就我们身边来看,周围城市的中小学基本都建有了足球场,但是农村的状况就不容乐观了,一个乡镇最多就是中心校、中学建有足球场,其他的村小连操场都很难满足学生课间活动需求,具备足球场地的少之又少。

部分学校为了证明自己在开展校园足球工作,赶紧在操场上装上两个足球门,他们所谓的“场地”就出来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学校就只有一个不规范的场地,两个足球门,三五个足球,他们的校园足球工作能开展吗?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我们怎么可能抓好这项工作呢?

1.2师资短缺

师资短缺是指专业足球教师的匮乏,这也是当前农村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前大家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只注重考试科目,体育作为一个“边缘化的科目”,都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体育体现不出教育的“实力”!因此在农村学校别说足球教师,连体育教师的比例都达不到要求,现在要开展校园足球工作,需要专业足球教师,身边什么都没有,有几位体育教师,但对于足球都是“选修”,哪里谈得上专业!

2砥砺前行、改变现状

当前,农村校园足球面临的困难是非同一般的!三大问题都是一时半时不能解决的,但也不能就此放弃此项工作,我们必须砥砺前行,改变现状。要改变当前现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抓住机会,顺势过渡

当前,农村校园足球的推进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农村孩子也该享受城市孩子的待遇,也要去学习足球,加之农村孩子很能吃苦耐劳,也许以后农村孩子在足球上能够有所作为。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作为农村学校,我们不能因为条件艰苦而不去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当前机会,做好校园足球的起步工作,竭尽所能带孩子们去“玩足球”。当前是信息时代,很多东西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寻求,借助网络去学习我们所不懂的东西,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投入资金改善我们的硬件设施,久而久之,一切会慢慢改变,到那时,相信我们的校园足球能够慢慢变好,顺利过渡。

2.2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建成一批标准化运动场地

当前形势之下,农村学校最紧缺的就是标准化运动场地。多数学校的场地就是一块简简单单的水泥操场,哪有绿茵茵的草坪或者塑胶的足球场地?如果要想真正开展好农村的校园足球,我们不建塑胶球场也罢,给孩子们一块平整的草地足球场非常有必要。当然,现在各级政府、教育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农村学校能普及标准化的足球场地。

2.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业足球教师或者聘请专业足球教练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天下之事,惟孰能耳。所谓隔行如隔山,你用一个数学教师或者语文教师去担任学生的足球教练就等于不懂外语的中国人同外国人去交流,八竿子都不着边际,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件非常憋屈的事情。当前农村学校又是体育教师非常紧缺的状况,要解决燃眉之急,我们只有加大对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培训力度,让他们从不知到知一些。哪怕是一知半解也比七窍通六窍好得多!

2.4让足球走进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情愿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花再大的力气去抓校园足球工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学生能主动去踢足球,甚至让大部分人去喜欢足球,那么我们国家的便有了希望。

当前农村学生对足球这一运动是非常陌生的,要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要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可以多组织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带领学生观看大型足球比赛或给学生讲述足球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感知足球这一运动的乐趣;第三,高中及大学可设置专门的足球学校或足球专业,让学生、家长明白踢足球不再是“不务正业”!

3结语

农村校园足球的推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上级领导也不能只是抓抓政绩,迅猛推进,搞出点“名堂来”,然后拍拍屁股便高升了,这样,当前的效果是出来了,但是火太急,练不出“好钢”。

参考文献:

[1]姜全林.中小学校园足球一本通[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现状

贵州是西部欠发达省份,六枝特区是我省经济落后的地区之一。然而,与经济落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六枝特区的农村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特别是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在六枝特区是一项收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的运动项目,篮球比赛多,参与人数多,观众参与程度高。以中寨乡为例,春节期间,举行的篮球赛就多达6个村寨,其中又以双夕村为最,每年的参赛队伍达30队之多,赛程多达7天,到比赛期间,临近的村民都来看比赛,人数最多可达2000余人。通过调查研究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对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加以总结,为我省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农村篮球体育文化建设,带动农村体育的全面开展。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随机发放了200分调查问卷,其中对裁判员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观众150份,球员30份。裁判问卷20份,收回20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95%,观众问卷150份,收回147份,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97%,球员问卷30份,回收29份,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93%。对回收表格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访谈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需要,走访了六枝特区体育文化局分管群众体育工作的江胜东副局长,中寨乡分管群众体育工作的杨文光副乡长,以及其他相关乡镇负责体育工作的负责人,就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见解,为本文农村篮球发展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概况分析

1.1六枝特区农村篮球比赛开展状况

在六枝特区农村地区,以中寨乡为例,每年的篮球比赛,主要集中在春节举办的春节运动会上,在中寨乡,春节期间,较固定的比赛有中寨乡政府组织的“春节农民运动会”和双夕村举办的“双夕春节农民运动会”,其他村寨则有时也会在春节期间组织篮球比赛,但不是每年都举办。在其他乡镇,较著名的有岩脚镇举办的“岩脚镇春节篮球运动会”和郎岱镇举办的“春节篮球运动会”。

参加人数也是逐年增加,中寨乡举办篮球比赛历史悠久,从刚开始的几支队参加,到2008年的15支队参加。民间组织的篮球赛发展迅速,以双夕为例,至2013年以举办了九届,从第一届的15支队参加,到2013年第九届,男女队共45支队。双夕村举办的比赛,由于报名门槛低,无需交押金,报名方式灵活,组织到位,服务态度好,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喜爱,尤其是中小学生参赛队伍的喜爱。

1.2六枝特区喜欢篮球运动人群的年龄结构情况

六枝特区参加篮球运动的人群18岁以下的占了30%,18-29岁年龄段达到了60%,而30岁以上的只占6.6%,说明六枝特区地区的篮球参与情况以青少年和壮年为主,40岁以上人群很少,这跟篮球运动的性质相符。

1.3六枝特区农村人群参加篮球运动的场所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六枝特区农村地区,参加篮球运动的人群59%选择去学校篮球场,29%的人群选择在村寨的篮球场,只有12%的人群选择去公共篮球场,说明本地区主要还是以去学校篮球场运动为主,而公共篮球场则很少。

1.4.六枝特区篮球比赛资金来源的情况

2.六枝特区开展农村篮球运动的不利影响因素

2.1政府投入与农民群众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虽然政府在六枝特区农村各乡镇设立了文体站,专门负责管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但是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和力度不够,比赛时的组织管理,以及对场地修建的帮助不够,因此对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村级篮球赛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出现的。因此在六枝特区农村现在的条件下要想广泛开展农村篮球运动,政府必须要加强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保障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充足的资金来源。只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才能满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篮球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需要。

2.2开展农村篮球运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调查发现六枝特区农民群众对农村篮球运动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限于农村地区开展篮球运动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该项运动的广泛开展。在走访中观察到篮球场地严重不足,虽然政府在近几年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但是由于覆盖面较窄且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所以还是限制了农村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2.3专业篮球教练员较少

专业篮球教练员少,使得六枝特区篮球运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要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需要引进专业的篮球人才,学校引进专业篮球教师和专业的篮球教练员等。

3.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3.1制定、落实相应的政策

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随意性很强,大多数都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缺乏有效的统筹和管理。因此政府要根据六枝特区开展农村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统筹规划和管理,并且将其严格落实执行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3.2加大组织建设和组织力度、完善体育竞赛制度

六枝特区应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为纽带,使组织工作真正深入到农民中间,真正做到有规划、有活动、有落实、有检查的组织工作程序。可以参考正式篮球比赛的规则制度等,再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状况,制定合适的篮球比较制度。竞赛可以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方向具有指导和规范意义。

3.3充分利用现有篮球场地资源

六枝特区农村篮球应多遵循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一方面应该对六枝特区农村现有篮球场地和设施做好统计工作,然后充分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一些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一般的学校都会有篮球场地,因此必要的时候学校也应该积极配合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工作。

三、结论

3.1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是在农村经济较贫穷的条件下,以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互动为平台的一种发展方式,形成了六枝特区独特的农村体育文化现象,成为了区域体育活动的代表。

3.2、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在意识、组织管理、比赛时间、指导员等方面的措施还欠缺有效的制度和管理,缺乏有序的组织,管理上以民间自发组织,自主管理为主。

3.3、六枝特区农村篮球运动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政府重视不够,完全依靠村民自发组织,影响发展速度,六枝特区篮球场地简陋,标准场地偏少就是一个佐证。(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会增.我国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3

>>昆明市宝珠梨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昆明市东川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马龙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昆明市官渡区绿化苗木培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庆阳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垫江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景谷县碧安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昆明市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昆明市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区域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陇南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吴忠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黄骅市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昆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昆明市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5]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发展研究院.昆明市“十三五”时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eB/oL].[2016-12-15].http:///html/2015/0707/20587940.shtm.

[6]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a/oL].[2016-12-15].http:///c/2017-02-13/1703578.shtml.

[7]孔垂柱.l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1):5-11.

[8]李继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14-15.

[9]李宏,孙炎,李皎.云南省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8-99.

[10]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1):36-39.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4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次危机中,大量的农民工失业,从而迫不得已返乡。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导致社会稳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注重分析农民工的返乡原因以及造成的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对于在目前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就业。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且作为新崛起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受其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被迫倒闭、歇业、限产或外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因此而失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农民工失业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问题不容忽视,它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不可低估,如何安置返乡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引发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原因分析。

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受到严重打击的是沿海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农民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最先受损的庞大群体,被迫失业走上返乡回家之路。具体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使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金融危机在使全球经济下滑的同时,也使失业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失业人口增加,消费大幅消减使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其突出表现:一是外贸出口下降。2008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首次出现2.2%的负增长,12月外贸出口11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二是企业外贸订单减少。相关研究表明,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中的23万人失业,这还不包括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来自房地产等行业的失业。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订单量持续萎缩,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减少用工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6.8%。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失去外部需求的支撑,经济增速下降,使我国就业市场急速下滑,农民工就业遭遇困境。

(二)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生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然而,2008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中小企业受外部需求萎缩的挤压而破产倒闭,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规模较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反应明显。有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职工在放长假、等订单,实际上处于亚失业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正在从纺织服装、电子制造等加工贸易型蔓延到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营困境使其用工需求减少,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就业市场容量一再收紧,失业成为部分农民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企业经营困境造成农民工失业。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和企业经营困境。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建筑、纺织、服装等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早早开始“节衣缩食”而限产或停产,它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就业岗位减少,因其用工替代性强、技术要求不高,是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因而农民工成为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群体。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指出,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市,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国内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企业停产及倒闭令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二、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之带来的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农民工返乡并未像所想像那样能够完全在家乡找到自己的适合工作和岗位,由于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在回乡就业农民工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是不能容纳这样多劳动力同时就业。本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着较高的收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地农业发展并不需要这样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省中,如四川、贵州、甘肃等,往往都是平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方,本来农业的就业压力就很大,现在又面临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现状,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劳动力比重更大,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民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民收入来源不外乎三部分:一是以打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0%,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大量农民工失业将严重危及农民收入增长,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抑制农村消费,使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显然,中央已经认识到农民大量失业的严重性、期望以稳定农民工就业、扶持返乡创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土地纠纷明显增多。

据有关数据,我国户籍在册的农民数量大约有9.5亿,但是其中有2.1亿左右的人口常年在外打工,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这样就存在一个现状,他们名下的土地就存在有荒芜,无人种植的现状。有些农村进行了私下的土地流转,将原有的土地以常年出租的形式转让给别人,而农民仅仅获得一少部分地租。这种私下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大量农民工可以在外有稳定收入是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成为了农民工获得收益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也要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就业渠道时,这一问题就开始凸显了出来。这些农民工回到农村后,由于原有土地被征用或已流转给他人而无地可耕,面临城乡双重失业问题。因生计所迫,失业返乡农民工纷纷索要承包土地,农地纠纷开始凸显。农民工大量返乡后,如果原有承包地已转给他人,而流转合同尚未到期,就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对农村社会稳定相当不利。

(四)社会治安出现新的问题。

总体上讲,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勤劳朴实,遵纪守法,但极个别农民工失业后,其收入来源少,情绪不稳定,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在返乡潮中,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相对较低的中年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他们在家庭中是经济支柱,不仅承担了上一代人的养老义务,还肩负着下一代人的教育责任,负担最为沉重,因失业而中断外出务工收入来源,相当一部分家庭入不敷出。甚至陷入贫困。如果他们长期失业,经济状况得不到改观,便会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相较于中年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并无农业生产经验,既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又对乡村生活产生疏离感。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情况是:返回农村,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如果城里不能就业,他们长期窝在乡村,就会无所事事。农村之风盛行,他们就会加入的队伍中去,损害社会稳定是不容置疑的。

三、几点建议。

目前,农民工返乡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当他们生活有所依靠的时候,生活稳定时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提几条主要对策。

(一)要充分认识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某种意义上更是个政治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宏观经济发展良好时,大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最先遭受打击的是农民工,大量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让农村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对农村和农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必须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来讲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使返乡农民工尽快就业。政府关心农民的疾苦,首先关心他们的就业,只有稳定的就业,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需求矛盾、农民收入与支出的矛盾,才能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寻找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

(二)争取更多投资项目、发展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

在解决原有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拓展路径,使得在外打工多年,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更快更好地就业。一是要狠抓招商引资。要在大招商中招大商,同时也要注意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为增加就业岗位作贡献。二是要狠抓立项争资。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力争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计划,使重点建设项目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企业,是国际社会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其就业吸纳能力。比如餐饮旅店业、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家政服务业等都能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就业渠道。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要求不高,比较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

(三)加强职业培训,以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

能力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来抓。一方面,仍然要突出抓好劳务输出。要着力加强县、乡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与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打造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大中城市的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同时,要经常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和岗位援助等就业服务。

对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一对一”帮扶,开展“送岗位”活动。另一方面,要安排专项资金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特别是培训高级技工人员,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四)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以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要营造鼓励农民工创业的舆论环境,坚持“谁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谁的贡献就大”的舆论导向。同时要争取农业银行把网点延伸到农村,政府要建立小型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方便,要降低就业门槛和税费负担,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办企业的农民工,要放水养鱼,以保护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返乡农民工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形成合力,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等就业的制度。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不能把农民当成负担,应从调整城市化、工业化布局出发。清理一切利于农民工城乡流动就业的制度障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但越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越要善待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失业潮袭击全球暴乱此起彼落[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16.

[2]解希民。金融风暴:中国农民工遭遇池鱼之殃[eB/oL].新浪网,2008211217.

[3]常红晓。苏南:就业“寒冬”正在到来[eB/oL].财经网,2009201201.

[4]佚名。官方统计;已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02.

[5]阳立高,廖进,柒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政理论与实践,2008,(3).

[6]赵京武。靖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发展[J].中国培训,2007,(9).

[7]玉华。农民工返乡创业亟待突破三重困境[J].科技致富向导,2008,(5).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就业。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且作为新崛起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受其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被迫倒闭、歇业、限产或外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因此而失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农民工失业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问题不容忽视,它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不可低估,如何安置返乡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引发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原因分析。

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受到严重打击的是沿海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农民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最先受损的庞大群体,被迫失业走上返乡回家之路。具体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使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金融危机在使全球经济下滑的同时,也使失业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失业人口增加,消费大幅消减使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其突出表现:一是外贸出口下降。2008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首次出现2.2%的负增长,12月外贸出口11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二是企业外贸订单减少。相关研究表明,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中的23万人失业,这还不包括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来自房地产等行业的失业。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订单量持续萎缩,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减少用工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6.8%。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失去外部需求的支撑,经济增速下降,使我国就业市场急速下滑,农民工就业遭遇困境。

(二)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生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然而,2008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中小企业受外部需求萎缩的挤压而破产倒闭,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规模较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反应明显。有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职工在放长假、等订单,实际上处于亚失业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正在从纺织服装、电子制造等加工贸易型蔓延到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营困境使其用工需求减少,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就业市场容量一再收紧,失业成为部分农民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企业经营困境造成农民工失业。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和企业经营困境。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建筑、纺织、服装等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早早开始“节衣缩食”而限产或停产,它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就业岗位减少,因其用工替代性强、技术要求不高,是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因而农民工成为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群体。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指出,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市,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国内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企业停产及倒闭令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二、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之带来的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农民工返乡并未像所想像那样能够完全在家乡找到自己的适合工作和岗位,由于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在回乡就业农民工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是不能容纳这样多劳动力同时就业。本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着较高的收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地农业发展并不需要这样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省中,如四川、贵州、甘肃等,往往都是平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方,本来农业的就业压力就很大,现在又面临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现状,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劳动力比重更大,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民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民收入来源不外乎三部分:一是以打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0%,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大量农民工失业将严重危及农民收入增长,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抑制农村消费,使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显然,中央已经认识到农民大量失业的严重性、期望以稳定农民工就业、扶持返乡创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土地纠纷明显增多。

据有关数据,我国户籍在册的农民数量大约有9.5亿,但是其中有2.1亿左右的人口常年在外打工,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这样就存在一个现状,他们名下的土地就存在有荒芜,无人种植的现状。有些农村进行了私下的土地流转,将原有的土地以常年出租的形式转让给别人,而农民仅仅获得一少部分地租。这种私下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大量农民工可以在外有稳定收入是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成为了农民工获得收益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也要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就业渠道时,这一问题就开始凸显了出来。这些农民工回到农村后,由于原有土地被征用或已流转给他人而无地可耕,面临城乡双重失业问题。因生计所迫,失业返乡农民工纷纷索要承包土地,农地纠纷开始凸显。农民工大量返乡后,如果原有承包地已转给他人,而流转合同尚未到期,就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对农村社会稳定相当不利。

(四)社会治安出现新的问题。

总体上讲,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勤劳朴实,遵纪守法,但极个别农民工失业后,其收入来源少,情绪不稳定,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在返乡潮中,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相对较低的中年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他们在家庭中是经济支柱,不仅承担了上一代人的养老义务,还肩负着下一代人的教育责任,负担最为沉重,因失业而中断外出务工收入来源,相当一部分家庭入不敷出。甚至陷入贫困。如果他们长期失业,经济状况得不到改观,便会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相较于中年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并无农业生产经验,既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又对乡村生活产生疏离感。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情况是:返回农村,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如果城里不能就业,他们长期窝在乡村,就会无所事事。农村之风盛行,他们就会加入的队伍中去,损害社会稳定是不容置疑的。

三、几点建议。

目前,农民工返乡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当他们生活有所依靠的时候,生活稳定时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提几条主要对策。

(一)要充分认识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某种意义上更是个政治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宏观经济发展良好时,大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最先遭受打击的是农民工,大量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让农村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对农村和农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必须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来讲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使返乡农民工尽快就业。政府关心农民的疾苦,首先关心他们的就业,只有稳定的就业,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需求矛盾、农民收入与支出的矛盾,才能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寻找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

(二)争取更多投资项目、发展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

在解决原有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拓展路径,使得在外打工多年,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更快更好地就业。一是要狠抓招商引资。要在大招商中招大商,同时也要注意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为增加就业岗位作贡献。二是要狠抓立项争资。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力争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计划,使重点建设项目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企业,是国际社会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其就业吸纳能力。比如餐饮旅店业、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家政服务业等都能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就业渠道。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要求不高,比较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

(三)加强职业培训,以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

能力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来抓。一方面,仍然要突出抓好劳务输出。要着力加强县、乡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与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打造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大中城市的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同时,要经常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和岗位援助等就业服务。

对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一对一”帮扶,开展“送岗位”活动。另一方面,要安排专项资金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特别是培训高级技工人员,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新晨

(四)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以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要营造鼓励农民工创业的舆论环境,坚持“谁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谁的贡献就大”的舆论导向。同时要争取农业银行把网点延伸到农村,政府要建立小型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方便,要降低就业门槛和税费负担,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办企业的农民工,要放水养鱼,以保护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返乡农民工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形成合力,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等就业的制度。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不能把农民当成负担,应从调整城市化、工业化布局出发。清理一切利于农民工城乡流动就业的制度障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但越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越要善待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失业潮袭击全球暴乱此起彼落[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16.

[2]解希民。金融风暴:中国农民工遭遇池鱼之殃[eB/oL].新浪网,2008211217.

[3]常红晓。苏南:就业“寒冬”正在到来[eB/oL].财经网,2009201201.

[4]佚名。官方统计;已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02.

[5]阳立高,廖进,柒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政理论与实践,2008,(3).

[6]赵京武。靖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发展[J].中国培训,2007,(9).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6

1全球农药市场的现状

2005年全球农药的销售额约311亿美元,其中化学农药大约有260亿美元,生物农药与转基因作物约有53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过去十五年全球农药的销售增加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1%的增长。如果扣除Gm产品和生物农药的销售,传统化学农药的销售实际上在下降。有人预计到2010年化学农药将从目前的260亿美元降至240亿美元。这一变化趋势从图2看得更清楚。

2全球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现状

据报道,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成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在150亿美元左右。在过去十五年里以每年4.5%的增长率上升。按照西方国家习惯的市场分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家用、专业虫害防治、草坪草场、公共卫生、工业防霉等领域。

2.12005年全球非农业用农药在不同领域的销售额

2.2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品种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是氯菊酯,因为该药剂既可以用作卫生杀虫剂也可以用作动物保健品。其次是草甘膦,主要用于花园和工业除草。这两个原药专利都已经过期,在我国已有很大产量。但据笔者所知,这两个品种国内在非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很有限,尤其是草甘膦主要还是用于农田除草。

2.32005年跨国公司在非农业用农药市场中的销售份额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的成品销售额约1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被以Scottes公司为首的七家跨国公司所占有。这一情形与世界农药市场的垄断状况相似。

2.4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比例2004年非农业用农药的全球销售额为46.75亿美元,较之2003年的43.49亿美元增长了5.2%。表3为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情况。

3未来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非农业用农药的机遇

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目前的大市场在发达国家,产品和市场较成熟;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迅速成长,生产厂家和品种还比较少;三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价格高,利润大。预计今后几年非农业用农药的销售将继续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加,尤其是用于环境卫生、动物保健、工业防霉和草坪护理的产品需求将显着增长。以笔者之见,这也应是我国农药在非农业用途上的一个发展方向。

3.1环境卫生用药环境卫生市场包括住宅卫生、公共卫生和工业卫生,甚至包括由地震、台风、禽流感等引起的突发性虫菌的防治。其用药目的包括消毒、杀菌、除藻、除草和杀虫。这里与农药有关的主要是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虫剂。环境卫生除藻剂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较普遍,主要用在娱乐水和市内湖泊、河流,国内市场尚未起步。卫生杀虫剂市场是农药在非农业领域里最大的一块市场。全球总值数十亿美元。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2000多个县城、60000多个乡镇和4亿多个家庭,需要使用大量的卫生杀菌杀虫剂产品。据统计,我国2003年卫生杀虫剂总销售值达到50.85亿元,2004年60.4亿元,2005年达到75.14亿元。近几年,驱避剂、防蛀剂和环境卫生杀菌剂产值上升都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杀菌、杀虫剂的用量将越来越大,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保健护理品主要集中在宠物市场上。随着全球畜牧养殖技术的提高,世界动物保健产品持续发展。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销售额已达174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217亿美元。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格局基本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按地区划分,最大的市场在北美,总额为41.8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6.9%,其次是西欧,总额为29.9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26.4%,再次是远东地区,总额为19.6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17.3%。按国家划分,美国为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之首。1996年美国全年的动物保健品销售额为32.96亿美元,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增加为62.6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36%。按动物种属划分,在世界各种动物保健品市场份额中,宠物与牛羊、猪禽三分天下。最大的市场是宠物市场,总额为41.6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36.8%,其次是牛用药物,总额为31.4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7.7%,再次是猪用药物,总额为20.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7.9%,禽用药物总额为14.0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2.4%,最小的份额是羊用药物,总额有5.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仅为5.2%。

3.2动物保健品市场按照生长环境的不同和饲养用途的不同,动物可分为牲畜(livestock),家禽(poultry)和宠物(pet)。动物保健(animalhealthcare)指对动物的医疗和护理。动物保健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医疗用药,即兽药,另一类非医疗用品,即国内所谓的动物保健品。有不少农药品种在这两方面都有应用。农药在兽药上的使用主要在抗寄生虫方面,而卫生杀虫剂用的原药,目前仍以拟除虫菊酯为主。由于它们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的优点,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被其他品种取代。常用的品种有胺菊酯、烯丙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等。卫生杀虫剂剂型的发展方向是:水性化、颗粒化、控制释放功能化等。我国目前在农用菊酯类农药的合成技术和产量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用于卫生杀虫剂方面的品种和制剂的开发还不够。大多数生产厂家没有原药生产,产品在功效、质量和成本上缺乏竞争力。宠物市场包括两个大市场,一个是用宠物赚钱的市场,另一个是赚宠物钱的市场。前者指宠物销售市场,后者指宠物的饲养消费品市场。国外,宠物产业已相当成熟,美国每年仅宠物保险业收入就高达40亿美元;法国在1998年用于养护宠物的开支达89.6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全部家庭收入的4%;在澳大利亚,宠物行业拥有3万多名员工,并创造出近6%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动物保健品的发展趋势表明亚洲将是未来的增长区。预计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越南这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农业国将是未来动物保健市场的热点。和农药一样,生物制品仍是今后动物保健产品中发展前景最好的类别,其次是宠物用寄生虫治疗药物也有一定的需求市场。中国动物保健产品是在近二十年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较具规模的产业。截至2001年,生产的兽药品种规格约2000余种,年产值约150亿元。2002年底,农业部共批准一、二、三类新兽药187种,批准新生物制品134种。在这187种新兽药中,抗生素类占24%,驱寄生虫药占25%,药物添加剂及促生长剂占2%,抗菌药占25%,抗球虫药7%,消毒剂占6%,其他占11%。在我国动物保健产品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截至1998年,在我国注册的进口兽用生物制品、化学药品、抗生素药品、饲料药物添加剂、兽用消毒剂等5大类共274个。尽管国内宠物保健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品牌产品寥寥无几。我国动物保健企业和产品的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不少企业仍处于小作坊状态,技术和产品仅限于分装和复配。二是没有形成较具实力的动物用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研发力量。目前的兽药厂大部分为制剂厂,专门从事动物用药研究的机构和原料药企业较少。在配方和制剂技术上,也落后于国外产品。例如国外已经上市的依维菌素制剂有注射剂、口服液剂、浇泼剂、片剂、缓释丸剂、预混剂等等。又例如二嗪磷,国外产品的制剂有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片剂。甚至细分到控效微胶囊剂、长效微胶囊剂;挂耳片剂、挂颈片剂等等。因此,国内应加强剂型的开发。

3.3花园与草坪用药市场花园与草坪也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一个大市场。花园有私人家庭花园和公共城市花园。草坪有城市公共草坪、私人庭院草坪、马场、高尔夫球场。在国外,不论是城市或农村,除了农田、建筑物和道路以外,基本上是花园和草坪。所以草坪和花园用药的市场相当大,产品价格也较高。在这一领域用量较大的依次是: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在品种上与农业用药差别不大,但制剂都是比较环保的新剂型。由图4可以看出,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美国Scotts公司,英文全名叫Scottsmiracle-Gro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从事花园与草坪化学品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公司,产品有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肥料和草种。该公司2002年的销售额为17.7亿美元,2006年的销售额为27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8%。Scotts公司的成功证明了农药在非农业领域是大有作为的。3.4工业抗菌、防霉剂据报道,2005年工业抗菌防霉剂的销售已近6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90亿美元。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工业过程、造纸、涂料与油墨、制革、木材防腐、水处理、娱乐水护理、石油、塑料与橡胶、个人护理品等。国内工业抗菌、防霉剂市场总额约30亿元。其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国外公司占有。例如建筑水性涂料用的杀菌剂,2005年国外品牌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量在2500吨以上,几乎垄断了整个涂料防腐、防霉剂市场。工业抗菌、防霉剂大多是复配制剂,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要对用户提供具体的技术服务。与农药有关的领域主要在涂料干膜防霉、木材防腐、工业过程及水处理等领域。主要品种是杀菌剂和除藻剂,如百菌清、多菌灵、敌草隆等。应该说国产原药质量在工业应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国内工业杀菌剂生产厂家不太熟悉农药品种和复配技术,而农药生产厂家又不懂工业应用,这种交叉学科技术的欠缺,影响了我国农药在工业上的应用。另外国内工业杀菌剂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不如外国公司做得到位,也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7

1蚕桑生产现状

沁县的蚕桑生产是随着嫘祖蚕桑文明而发展的,沁县养蚕有4000多年的历史,有据可查是民国18年,也就是1929年,沁县就有蚕桑讲习所,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蚕桑发展从未间断,历来是全市蚕桑生产状元县,全省排名也是二、三位,到了1997年,全县桑园面积达3000hm2,年产茧100万kg以上,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开发,县委、政府也曾制定“突出牧果桑,保证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蚕茧价格下滑,桑树逐年老化,青年外出务工,蚕农年龄偏大,东桑西移实施,全省逐渐淡化等诸多原因,沁县蚕桑产业和全省、全市一样,桑园面积越来越少,养蚕数量越来越小。2008年在松村农业园区康禾公司发展了果桑200hm2,使全县桑园面积有所增加。2010年已发展种植到333·3hm2,并启动桑葚果酒加工项目,届时将建成全省、全市的果桑生态综合开发示范基地,集种桑、酿酒、旅游、度假为一体,我县蚕桑业独辟溪径、再度崛起。

在认识我县蚕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我县而言现阶段正是抢抓机遇,积极发展的关键时期。2009年5月份后全国茧丝市场开始逐渐好转,茧丝价格大幅回升,2010年创下近15年来的最高价,我县蚕茧收购均价达到26元/kg,蚕农张均售茧收入达到1170元,亩均收入达3000多元。

2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2010年茧丝市场行情和价格的回升,给我县蚕桑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2·1从国际丝绸市场分析及国内生产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全球服装消费需求上升将带动纺织品需求的增长。由于中国具有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因此在全球服装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国内纺织品出口的增速均要大于服装的出口增幅。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中高端服装需求迅速萎缩,曾经造成纺织品增速下滑程度大于服装下滑程度。目前,纺织品出口增速快于服装的增长速度,这一状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扣除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纺织品出口量已经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这说明随着国际需求开始有所好转,全球纺织企业开工率进一步回升,全球纺织业景气度开始回升。因此,2010年原料茧供应总体趋势是供小于求,并逐步趋于平衡。据业内人士对近百年国际丝绸消费量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来看,几十年来,丝绸产品消费量一直占国际纺织品消费量的千分之二左右,变化很小。按此分析,2010年原料茧供应偏紧,干茧销售价格稳中略降,蚕茧价格可能保持稳定,有些地方还会小幅上扬,蚕茧销售市场相对较

好,不会出现卖茧难的状况。2010年2月份国家茧丝办下发了2010年度全国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计划适量增加2010年桑蚕茧丝产量:桑蚕种繁制发放1528·00万张,桑蚕茧产量60万,t桑蚕丝9·5万t。这是国家厂丝储放政策的第一步态度。

2·2当前蚕桑产业由东部向西部加快转移,江苏、浙江丝绸企业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在这种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蚕桑产业已经呈现整体转移的态势,可以说这种转移应该是不可逆转的。我县应凭借日益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传统的资源优势,在产业转移中争取位置,争取主动,加快发展,更新观念,推进我县现代蚕业的发展。

2·3蚕桑产业初步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蚕茧与其他农产品的比较效益较为合理

2·3·1鲜茧收购价格回升。由于2009年全国蚕茧产量大幅下降,茧丝价格回升,加之经济形势下半年转好,丝绸企业对原料需求大幅增加,蚕茧收购价格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其中,2010年春茧收购价格26元/kg,同比增长3·16%;夏茧收购价格25元/kg,同比增长约16·35%;秋茧收购价格28元/kg,同比增长约53·81%。其中,浙江、江苏、安徽等主产区收购价格回升幅度超过30%。

2·3·2蚕桑效益大幅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每667m2桑园平均收益1026元,每50kg蚕茧净利润至少在80元以上,同比提高约25%。农民发展任何一项产业关键看两条,一看好卖不好卖,二看效益好不好。目前蚕茧的收购价格26元/kg,按照专家的看法,蚕茧与其它农产品的比较效益较为合理,农民应该有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中国;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7-02

1.前言

全球变暖作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的焦点。大量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普遍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已经对各国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专家们的看法,热带气候区的温度将越来越高,沙漠和荒地面积会进一步扩大,相反地,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粮食因此大量减产。

2.全球变暖的原因

2.1自然原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太阳活动不断变化的影响;大气中红外辐射浓度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而提高,进而导致有效辐射从温度较低但位势较高的高度上摄入太空,使得气温升高的态势有所加强。

2.2人为原因。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1)人类的生活、生产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这些活动包括:一切以化石为主的能源燃烧行为产生并释放的二氧化碳;部分能源资源在开采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露严重;一些制造业在各个工业环节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开展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土地资源布局的改变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增加;(2)近几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变暖的趋势与人口增长的趋势相一致,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其带来的人口迁移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3)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测量,如果森林生长1立方米,就可以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1.62吨的氧气。然而,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进而降低了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对缓解全球变暖的贡献不断减小。

3.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3.1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对气候的要求较高,气候变暖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遭受到不同水平的损害。ipCC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年平均气温上升3.6度,作为我国的三大农作物之一的水稻的产量将会下降5%~12%,另外两大农作物小麦和玉米也都将不同程度地减产。

气候变暖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使其活跃性增加,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加强。因此,如果不及时向土壤中添加所缺少的有机质,会使得土壤中有机质比重迅速减少,土壤贫瘠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农作物生长因缺少所需要的养分,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2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化。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是使农作物原本适合的生长环境不再适合,而且还会给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产生各种影响,要想重新满足农作物对特定生长环境的要求,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准确把握农作物的实际播种规律和制度。中国气象局相关调查显示,当年平均气温上升1℃的时候,以长城一线为北界的冬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将移至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例如河北廊坊,以前该地区以种植冬小麦套种夏玉米为主,但是自从1980年以后,逐步演变为冬小麦夏玉米接茬的种植方式。

3.3农业病虫害加重,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全球变暖改变了害虫的分布地区以及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周期,而且为一些新的害虫危害农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因为气温在春季上升的时间早,而气温在秋季下降速度却较为缓慢,所以病虫害发生时间会比以前提早,而结束的时间却比以前延迟,最终导致危害周期也相应延长。此外,伴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尤其是冬天气温的上升,农田土壤中的虫源以及菌源的过冬死亡率会持续减小,这会使得过冬的病虫基数变大,导致来年病虫害爆发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强度更大。除此以外,升高的温度也为各种杂草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杂草丛生、杂草蔓延情况愈发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农药以及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3.4旱涝频发,河流水位上升。气候变暖也会大幅提高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全球降水的极端化现象更为严重,干旱和洪水的发生愈加频繁。随着气温的上升,地表蒸发不断加速,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干旱将越发严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我国南部的暴雨天气日数会持续增多,这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黄河三角洲一带的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盐渍化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量耕地的地下水位和含盐量都将处于临界状态。这一切都会给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4.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适当调整种植制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作用下,热量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动,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将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利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随时调整各地的种植模式和生产结构。例如我国以种植春小麦为主的西北和东北两地,气温上升造成两地春季气候干旱且降水减少,导致春小麦减产。据此,我们可以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推行耐旱的小麦种类,也可以合理地提前种植期,来减少温度升高对两地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样,温度升高使得南方地区积温增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在南方地区积极推广适合该地种植条件的双季稻。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清楚地知道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产量增减和气候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使气候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有利于做好农业气候灾害防护工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4.2选择和培育抗逆品种,积极开发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变暖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就是选择和培育抗逆品种。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为了积极应对气温升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及研发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对抗逆性品种开发培育,提高农业科技的攻关能力。对于农作物抗逆性的选择培育需要符合三点要求:一是为了应对温度升高和干旱少雨的情况,作物要耐旱、耐高温;二是要有抵抗紫外线的能力,经得起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三是海平面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沿海地区盐碱度增加,所以作物要有耐盐碱的特性。各个地区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研发、培育、引进抗逆品种,积极开发生物科技。

4.3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集中地,随着温度升高,干旱频发,降水减少,主要以雨水为灌溉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因为缺水而导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下降;以小麦为主要生产作物的华北地区也会因为水分匮乏而造成产量下降。由此可见,完善农业灌溉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气温升高对农作物产量带来的消极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快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增加投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4积极推行节水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制度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我国的农业灌溉总面积已跻身全球第一,然而对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去远远不够,与部分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表明,灌溉水浪费状况普遍出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灌溉水严重短缺。随着温度持续升高,干旱频发,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水资源不足的严重阻碍。因此,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促使高效高质的节水农业长效机制的加速推行和完善,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农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业节水补贴的执行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民扩大生产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宣传和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4.5强化对海平面变动趋势监测的科学性。由于气候变暖,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显著提高,而且其灾害强度也会越来越大,通过筹划和建立相关专业的观测网例如极端天气观测网络、区域气象观测网络、国家气候观测网络等,来提高对农业灾害性气候的长时间预测和防护。要推动各类观测资源的实时共享,就要建设完整的气象观测体系,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气象数据的统一分析和研究,提高气象观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推动该体系的和谐运营。促进碳循环温室气体监测分析系统、天气雷达系统等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当地政府还要坚持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和安排粮食播种生产,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和实时有效的天气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和安排。

4.6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困扰农民,如果温度持续升高,极端气候频发,农民自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将会被大大削弱。因此,国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渠道和新闻媒介,加强农民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农民进行责任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提高农民的责任意识和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

5.结论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群众健身活动形式

1.研究目的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解决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前提条件。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讲述关于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时明确指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但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却面临资源与制度的多重约束、供给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农村群众健身活动形式的现状、需求对策,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提供切合可行的构建模式,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等网络工具,查阅有关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学术研究、论著等,了解新农村体育的研究现状,丰富相关理论知识。

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出能反映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内容的调查问卷,

2.3访谈法

主要对河北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容、影响因素、措施与方法等问题进行调查访谈。

3.研究结果

3.1河北省农村体育人口现状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状况的标准包括:(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三次(含三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半个小时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通过对河北省部分行政村的调査,完全符合该标准的仅占18.32%。

3.2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项目

通过调查,在农民健身体育项目的选择中,跑歩、打乒乓球和打篮球依次排在前三位,其他依次是武术、健身操、散步、羽毛球。这反映出农民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更愿意选择对场地设施和技能要求较低的项目,这说明这些项目更容易在农村体育的推广中得到认可。

3.3河北省农民健身地点

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住宅附近、路边空地和学校的体育场地等场所中。体育基础设施匮乏,造成农村居民只能利用自家住宅空地或者路边空地进行体育活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

3.4河北省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河北省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保持运动能力等方面。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村居民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功能。

3.5河北省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现状

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农村居民体育组织领导制度、体育活动的管理体制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及体育活动信息的宣传。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农民自发的体育组织,另一部分是行政管理型体育组织。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行政村虽然设立了体育领导机构,但是相关主管干部对农村体育概念含糊不清,使得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形同虚设。

3.6河北省农村体育物质资金状况

调査发现,农村体育工作开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以乡镇和村委会财政支出为主,几乎没有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赞助,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发动农民捐建体育场所的难度较大。调査还了解到,部分村企和处于经济开发地域的村委会,每年对农村体育事业提供小额活动经费。

3.7河北省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现状

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部分行政村没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少数行政村有,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人员更是缺乏,服务效率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为数不多的行政村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都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因此,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要得到全面发展,关键是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3.8河北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政策法规:当前河北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和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法规和文件。多数市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关于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文件。

组织管理:基层乡镇领导和村委会干部对农村体育重视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够等因素影响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

人力资源:当前大部分在农村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都不熟练,不能进行合理组织,农村居民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受到一定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河北省农村体育人口数量不足;健身体育项目中跑歩、打乒乓球和打篮球依次排在前三位,其他是武术、健身操、散步、羽毛球;健身活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住宅附近、路边空地和学校的体育场地等场所;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保持运动能力等方面;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形同虚设;物质资金和体育人力资源匮乏。

4.2建议

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农民能充分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前提,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其他各项措施才能得到落实,因此,应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农村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村体育管理机构,积极推进农村体育俱乐部,制定并完善各种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将农民体育服务状况的好坏,作为衡量主管领导业绩的标准之一。

加强农村体育人才的培养:农村人口多,且以村落形式分散居住,这给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农民对体育活动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基层组织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培养农民体育骨干,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勇.新时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硏究——基于湖北省通山县的村落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何茂.广西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栋.对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新西部,2011.9.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篇10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surveyingandmappingtechnology,technologyandtechnicalmethodsofgeologicalsurveywillalsograduallyrenewal.atpresent,thesurveyingandmappingtechnologyhasbecomeanimportantmeanstoobtainthecurrentspacedata,this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statusofmodernsurveyingandmappingtechnology,andintroducesinminesurveying,wetland,waterconservancyprojectandapplicationfouraspectsofprecisionagriculture.

Keywords:Surveyingandmappingtechnology:GpS:RS;GiS

中图分类号:p25前言: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出现,无论在学科理论,或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范围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重大的变革,从而也将彻底地改变传统测绘的生产方式。现代测绘产业以“3S”技术为特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研究地球及自然环境,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工具。

1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概况

1.1GpS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1996年2月,美国总统令宣布GpS为军民两用系统,标准定位服务对民用开放,2000年5月,美国总统令Sa关闭,价格不贵的民用GpS接收机能将其水平定位精度从不低于100m提高到15~20m,民用GpS的具备了真正的实用价值。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已经问世。GpS作为一项引起传统测绘观念重大变革的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1.2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探空火箭,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和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

1.3GiS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在该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大技术支撑。2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这里主要介绍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情况。

2.1矿山测量方面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资料用于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应用,所有这些,都说明遥感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是矿山测量实现其现代任务的重要保证。利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监测、水文观测孔高程监测、矿区控制网建立或复测、改造等。其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的地面部分已成为现代矿山测量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以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各种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

2.2湿地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借助GpS技术进行水质采样调查、植被样方调查、土壤采样等常规野外调查。根据湿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型地信息系统。

2.3水利工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地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技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应用GiS的分析决策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水库大坝选址、库容计算、引水渠修建、受益范围等设计工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大中城市都有由数字测图技术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城市数字地形图,给排水管线的规划、设计可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