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十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十篇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9:18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口腔护理;社区;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71-02

analysison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ofHealtheducationfororalCare

Litao,wanGXu

(DepartmentofStomatology,FuxingHospital,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of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methods120subjects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thesubjectsincludedinthestudygroup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60cases)andcontrolgroup(60cases).thecontrolgroupdidnotgive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xmonthslater,theoralhealthbetweenthetwogroupswasobserved.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studyoforalhealthknowledgeoftheexcellent51cases,excellentrateof98.3%,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oftheexcellent38cases,excellentrateof63.3%,twogroup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oralcare;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

目前S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意识较前明显提高。其中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保健以及护理了解较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针对口腔健康护理的学习导致口腔健康情况较差[1-2]。在近年的相关实践报道中可以发现,积极有效的开展社区口腔健康护理教育对于改善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在收集资料中可以发现,通过开展口腔健康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具有较好的效果[3-4]。因此,本文研究中将针对我们在社区内开展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价值,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区内选取的研究对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5]:①既往无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可以认真履行本次研究;③研究期间定期复查观察口腔健康问题的未失访者。排除标准:①研究前合并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未能完成研究,期间失访;③未签署伦理委员会通过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意书。全部参与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未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的60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6±2.1)岁。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60例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7.1±2.0)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未给予口腔健康教育,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日常的行为习惯,每日刷牙等处理。

1.2.2观察组本组研究对象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①向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讲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其主动地口腔健康护理习惯;②向观察组研究对象发放口腔健康护理相关的宣传册以及相关资料,用科学的事实以及有力的文字依据使口腔健康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对象内心;③告知参与的研究对象口腔护理健康的自我检测维护措施,使其自身可以有效、准确的行口腔健康情况估测,对于维持自身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每次刷牙时间,早晚刷牙1次,餐后漱口等日常准确的口腔保健常识性习惯。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牙周炎、刷牙正确率等比较资料之间的差异情况。根据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进行统计比较,其中优秀:>90分;一般:70~90分;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优秀51例、优秀率9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优秀38例、优秀率63.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研究对象统计资料比较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后,其龋齿发生率1.70%、牙周炎发生率3.30%、刷牙正确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龋齿发生率11.70%、牙周炎发生率25.00%、刷牙正确率65.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口腔健康作为目前体现全民大众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而且随着目前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改善。对于口腔卫生情况也逐渐的更加重视起来[6-7]。社区作为人群最为密集的生活区域,在其特殊的环境下给予相应的口腔护理健康知识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口腔护理健康的推广。目前,健康教育多为推广健康卫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特殊手段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口腔健康知识以及口腔保健意识。而且通过在社区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问题[8-9]。在近年的多项研究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知识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促进推广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与发展。因此,通过e极开展有效地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增加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10-11]。

本文研究中,我们通过在观察组60例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中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导干预措施,使其可以充分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意义,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更好的使其自身学习到相关的口腔保健措施。通过研究结果的比较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其经过培训后,其口腔健康知识的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且在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发生率、牙周炎发生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口腔健康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收集既往的类似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本文的研究相似[12-14]。

综上所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群众的应用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情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瑾,冯崇廉,陈文雄,等.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0(4):70-72.

[2]邹艳琴.健康教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333.

[3]陆静波,郭晓东.健康教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1):251-252.

[4]吴学华,段艮芳,谢玉先,等.口腔护理岗位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13-114.

[5]罗蝶华.个性化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病人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11):1368-1369.

[6]仇海华,吴云暖,邹亚清,等.健康教育方式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60-61.

[7]谭淑玲,吕达,伍晓,等.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1):59-61,62.

[8]傅玮娟.个性化口腔卫生健康宣教对成人牙周炎治疗的疗效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7,16(3):286-287.

[9]张莉.口腔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口腔溃疡患者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6,32(15):113-114.

[10]应巧燕,杜靓,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02(17):2090-2093.

[11]周红云.口腔健康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39-140.

[12]朱红玲,明智慧,毕崇才,等.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46-1447.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行为转变理论

引言

住院患者一般属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是重要护理环节,做好该护理环节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在住院阶段,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影响,自身心理和精神都较差,难以做好自我卫生管理,对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护理信心[2-3]。本文为研究行为转变理论在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特从我院抽取12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院护理部于2020年3月至8月的120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60例。两组患者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0~85岁,平均(63.49±10.35)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0~90岁,平均(63.71±10.42)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经确认,所有患者家属皆知情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讲、简单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饮食健康教育指导等。观察组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方案,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意向萌芽阶段,此阶段患者大多没有明确的口腔卫生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讲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口腔护理需求;②意向阶段,基于萌芽阶段的认知,患者开始意识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但护理意向不够明确,意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需要多讲解相关护理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口腔护理技能;③准备阶段,该阶段患者已然具有较高的口腔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拓展其口腔护理范畴,除了需要正确漱口刷牙之外,还需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教导其形成系统的口腔卫生护理模式;④行动阶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步骤,例如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护理工具,指导其正确的刷牙时间和方法,告知其饭后需正确清洁口腔,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等;⑤维持阶段,此阶段患者已经基本掌握完整的口腔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必须坚持口腔护理,即便出院后也应该维持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降低患者因环境改变提高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采用口腔护理清洁度调查评分表作为本次护理成效判定标准[4]。评分范畴包括口唇、牙龈、粘膜、舌头、唾液、牙齿、假牙、牙菌斑以及口臭等7项,每个项目1~4分,总分在7~28分。分值与口腔健康值呈反比。显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90%以上;有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60%~89%;无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低于59%。护理总体效果=显效率+有效率。(2)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可能发生的口腔并发症有口腔感染、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损伤等[5]。(3)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评分[6]。根据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在83.56%,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设置的评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的口腔护理技巧、口腔自我护理意识、并发症防治对策等,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就可评定为完全掌握,70~89分评定为基本掌握,70分以下则评定为未掌握。掌握度=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4)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经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为85.02%,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与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涉及调查的项目包括:口腔护理技术、解答疑问的态度、指导用药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和计数资料(性别、护理总体有效率、并发症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护理满意度),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c2检验,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率(%)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情见表1。

2.2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对比

经过临床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口腔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67%,远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详情见表2。

2.3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对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为90.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详情见表3。

2.4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经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本组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详情见表4。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3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7.9%),报刊/杂志/科普读物(15.0%),家人/朋友(19.4%),医院宣传栏(21.3%),口腔医护人员(6.1%),社会健康教育活动(2.6%),学校(5.7%),其他途径(2.0%)。

末次就医原因

见表3。

口腔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卫生及牙齿状况满意,认为口腔健康问题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饮食(47.1%),发音(23.5%),外貌(29.1%),自尊心(27.7%),社会交往(32.2%)。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健康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1],在我国,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5%和98.3%,牙齿健康率分别是14.5%和14.1%.口腔健康问题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还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口腔科门诊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方法采用问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情况,选择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题方式完成问卷。

2调查结果

2.1就诊原因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镶嵌576例(96%),牙体缺损510例(85%),牙齿疼痛240例(40%),牙齿松动180例(30%)。

2.2对口腔保健知识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读过相关书籍90例(15%)。

2.3常用治疗方法自行常用抗菌药物治疗120例(20%).定期主动做保健检查30例(5%),有病后就诊:①接受医生治疗建议420例(70%),②不接受医生治疗建议30例(5%)。

3口腔疾病的危害口腔疾病危害多,并发症危险,它不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中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口腔内的很多细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据调查,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两倍。

3.2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牙周细菌所长生的酶能促进体内血栓形成,牙周细菌进入血液会促进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与中风。据调查,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与中分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与2.1倍。

3.3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者再牙菌斑与唾液中检出幽门螺杆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口腔卫生的护理与护理工作方向

4.1口腔卫生护理的健康教育[4]

4.1.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上下竖刷,力量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个月定期更换。

4.1.2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如茶叶,多叶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口腔卫生条件,病起到预防口腔疼痛作用。经常参加户外保健操等活动,增强体质。

4.1.3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牙病,及时治疗,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如能早期治疗可保住牙齿。近年来国内在局部治疗同时给灭滴灵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较好,也可配合中医中药,如清胃肠,六味地黄丸等调治。

4.1.4中老年人牙病多,义齿也多,带义齿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经常保持义齿清洁很重要。临床及门诊病例观察到食盐水洗刷义齿和0.2%氟化刚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护理工作方向

4.2.1工作指导原则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计划来指导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岁人应保存有20颗有用的牙齿。向患者详细解释,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做好口腔分诊咨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护理人员常使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因此,口腔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口腔知识和保健知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

4.2.3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保健知识,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的技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5讨论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年龄,中老年人应该多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药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药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应予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6);499-501.

[2]刘英,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6);280-284.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系统口腔护理;护理干预;牙周病;口腔保健

为进一步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和健康教育,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在45~75岁。排除标准:①排除意识不清患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自主填写调查问卷;②排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伴有特殊疾病患者;③排除不愿意参加调查的患者。

1.2调查方法对所有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等。②患者牙周病情况及就诊情况;③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心理,并向患者讲明有关牙周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发作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

1.3.2口腔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1],包括菌斑、致病细菌等健康教育;牙石、牙垢与牙周病的关系;牙周病的常见症状、危害、防治措施等。

1.3.3指导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①护理人员向患者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软毛牙刷,使牙刷的毛尖对准牙龈边缘,并与牙齿成45°角,略加压。使得牙刷能够深入牙龈沟,清洁牙龈处的污垢,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口牙的清洁;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使牙线与牙龈边缘贴合,进入牙龈沟,并紧贴牙面进行反复刮动,清除菌斑;③牙签的使用:在使用牙签时要使牙签深入牙齿间隙,轻轻移动牙签,防止伤害牙龈。

1.3.4治疗中护理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药品用量或停药;②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对患者进行牙龈沟或牙周袋的冲洗,并利用碘甘油擦涂患者伤口处[2];③根据对患者口腔环境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对患者进行漱口;④患者就餐完毕后进行漱口,防止菌斑的积累。

1.3.5预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保证在进行口腔操作时清洗器械、洗手,保证无菌操作[3],防止发生感染。患者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净清洁,定时进行消毒。

1.3.6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及时复诊,保持口腔清洁等。并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及时解决患者康复中出现的问题。

1.4观察指标对比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患者在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后,其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正确率有着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率的比较(%)

项目干预前(n=200)干预后(n=200)

了解牙菌斑、致病菌与牙周病的关系51.2383.59

了解牙石、牙垢、食物镶嵌与牙周病的关系61.2594.58

了解牙周病的常见症状42.5889.68

了解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原因57.6897.58

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45.8487.55

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59.5891.25

能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44.5888.58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复查61.5891.84

3讨论

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诱发原因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4]。临床上认为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龈炎症,恢复牙龈解剖形态、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此,要求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感染可能。

临床上,因牙周病而引起的失牙已居拔牙者中的第一位,约占拔牙数的40%[5],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牙周病的危害,对其认识不足,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对于进行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通过对200位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于牙周病的认识,对于引发牙周病原因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钟秀芬,陈燕,卢其芳,等.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55-156.

[2]卢飞,应丽芬.口腔内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28-929.

[3]王丽芳,雷建华,刘敏.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7(3):59-60.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鼻内镜手术;应用效果

鼻内镜手术是指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具有入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我国已得到了蓬勃发展[1]。但术后必须鼻腔填塞48~72h,因鼻腔填塞引起的疼痛、张口呼吸、口干等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不敢进食,睡眠障碍,造成术后康复时间延长[2],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甚至引起鼻出血而危及生命。仪征市中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2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行鼻内镜手术患者92例,其中鼻息肉切除术38例,鼻中隔矫正术31例,鼻窦开放术15例,鼻甲成形术8例。男57例,女45例,年龄14~77岁,平均(38.64±14.13)岁,平均住院日7d。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出凝血指标均正常。

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依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则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路径及内容

入院当日上午:①入院接诊时:自我介绍、介绍责任医生、床位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安全知识。②护理评估。③完善各项检查。

入院当日下午:①按照医嘱告之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禁食时间、肌内注射术前针时间。②指导术前注意事项如注意保暖、戒烟酒、注意口腔卫生、女性避开月经期、剪鼻毛、清洁鼻腔、剃胡须、晚间沐浴更衣、进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③心理安慰,介绍成功病例,介绍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

手术当日:进手术室前:肌内注射术前针、心理安慰。术毕回室后:①局麻者取半卧位休息,全麻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②额部鼻部予以冷敷,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疼痛。口部覆盖湿纱布及少量多次饮水,以免张口呼吸引起口咽部干燥不适。③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鱼汤、稀饭、面条、蒸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并鼓励进食,以增强体质④予以心理安慰,讲解双鼻腔填塞的必要性和暂时性,嘱如有打喷嚏或咳嗽时可深呼吸,以免填塞物脱落引起出血,更不能自行取出填塞物,指导分散疼痛注意力的方式,如听音乐、看书或电视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用药,晚间创造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病室环境,以促进睡眠,必要时使用安眠药。⑤说明用药目的。术后第1~2天:指导继续半卧位休息,观察渗血情况;指导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保持口腔清洁;询问进食及睡眠情况,根据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床单元整洁,促进舒适,指导控制白天睡眠时间,以免影响晚间睡眠。

术后第3天:抽取鼻腔填塞物后嘱仍半卧位休息,2h内勿活动,防止鼻出血;遵医嘱使用鼻喷剂,防止黏膜粘连;观察鼻腔出血情况,如出血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安慰患者;饮食荤素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第4天至出院前:①继续观察鼻腔有无出血,指导遵医嘱按时鼻腔换药,并说明目的及必要性。②指导勿挖鼻、勿用力擤鼻,注意休息,勿随意外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按时用药。③出院前1d,行出院指导:保持情绪乐观,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感冒,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注意鼻部按摩,1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勿用力擤鼻,避免鼻部外伤;按医嘱用药及鼻腔冲洗,并教会鼻腔冲洗方法;遵医嘱按时来院复诊。

出院当日:祝贺病员康复出院,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再次行出院指导。

2.2管理方式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前的各项指导均由床位护士负责完成,责任组长负责评价及加强,护士长每天下午下班前检查新入院及手术患者健康宣教及掌握程度,不定期检查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掌握程度。

2.3效果评价焦虑情绪缓解,在手术当日询问患者焦虑是否较前明显减少;心率、血压的变化与入院时基础心率、血压比较,如心率增快10次/min以上,血压增高达15%以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以100分计,95分以上为合格;睡眠指数(每日实际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70%为好。

3结果

2组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缓解、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满意度、睡眠好、鼻出血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健康教育是一项规范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系统而又具体的教育活动[3]。但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只是在入院及疾病诊疗过程中及出院时给予一些相应的宣教,没有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形式大于效果,没有对患者的预后及预防保健起到积极作用[4,5]。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6],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在住院治疗的每个阶段,都能及时了解到其所需求的信息及知识,易于掌握和依从,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表可见,实施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2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尤其是年轻护士可按照健康教育路径逐项落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群体的信任,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6,127.

[2]药晋红,郑虹彩.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7(19):1831,1832.

[3]胡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35(6):325.

[4]刘伯芬.阶段性健康教育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08,8(4):236.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7

1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全过程

护理业务主要是助疗和分诊,而助疗的病人、分诊的对象一般是疗养首长、在职官兵、职工、退休老干部以及对外门诊人员,因此,口腔护士应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格局,从每一个细节人手。

1)缩短就诊流程,减轻疼痛。通过所掌握的口腔医学、口腔护理知识,口腔专科护士应整体评估、分析和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需求,帮助个体和人群减轻口腔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使服务对象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需求。建立患者就诊流程,例如:口腔科门诊工作均采用预约制,患者就诊在实施挂号、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协调、合理安排,避免候诊过久,切忌冷落候诊时间长的患者,哪怕是递上一杯水,聊上几句话,最佳的方式是在此期间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

2)加强身心护理,对不同病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运用就诊复诊介绍、宣传健康知识,查体时进行健康指导,观看口腔保健vCD,提供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的咨询和教育服务,不断向患者提供接受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的机会,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改变口腔健康教育的环境。达到以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以治补防、以防促治的_目标。为病人提供整体的预防保健护理,达到促进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和恢复口腔功能的目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2口腔护理除具有临床护理的特点外。还具有口腔专科护理的特点

1)引领患者就诊。大到从患者挂号后的候诊、候诊时的宣教,直至就诊期间的配合、治疗术后的安排等等,小到护理人员的、站位,患者的等等,护理人员要将护理工作贯穿全程。

2)调拌技术。如牙体牙髓病应用修复材料种类很多,调拌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修复材料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护士必须很好地了解修复材料的性能、配制比例、调和时间等情况,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任务。

3)器械的使用。如吸引器是现代口腔治疗中必备的工具之一,为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应及时吸净口腔内的水雾、碎屑及唾液。因此,护士在进行操作时,要不影响医生的视线,及时吸引,掌握口腔内不同部位治疗时吸引器的放置位置,确保口腔内操作空间,同时不要紧贴黏膜,动作轻柔,避免放入病人敏感区域等。

4)手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观察。如种植义齿:做好术前准备、病人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避免空腹,因低血糖可诱发晕厥。手术室的消毒、备好麻药、准备好用物及器械,必要时备好急救药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四手操作”。术后护理:清除面部污垢、血迹等,弃去一次性物品,清洗吸托,并进行健康指导,术后当天禁吃过硬、过烫食品,避免过多说话等口腔剧烈活动,术后1~2d可以局部冷敷,减轻水肿等,按时复诊。只有运用好“四手操作”技术,掌握好医、护、患人际沟通的技巧,才能达到医护配合默契,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口腔专科护士在口腔医院物流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1)口腔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大小不一,使用的仪器、材料件小、精细、昂贵,需要进行特殊的保养和消毒处理。保证治疗所需的卫生耗材物流及设备物流到位良好是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因此,要做好请领计划,填写领报表,医疗器械设备要账物相符,责任到人,按时保养维护,消毒液药品按要求妥善保存。

2)护理人员应强化管理意识,加强责任心,将物流细化到每个人,建立消耗性物品逐日发放登记表,各类物品定位定量存放,专人保管。毒、麻、专人专账加锁保管,用后及时补充。

3)根据工作需要,口腔护理人员要掌握自己所配合的医生对各种物品的耗材情况,为医生的成本分析提供详细的数据,为医院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好后勤保障。

4口腔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口腔疾患的各项治疗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病人流量大,仪器、器械使用频繁,口腔器材和医务人员的手随时可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污染,如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严格的消毒方法和管理制度。

1)我院领导重视,成立疗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岗位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病人口腔内的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使用一次性器械盘。对诊室统一布局,实行一人一诊室,预防空气飞沫传播疾病,保持口腔诊疗室内外环境的整洁,空气清新。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到通风2次/d。

3)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加酶浸泡―超声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程序进行。

4)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传播疾病。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8

【摘要】目的通过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和使用健康教育手册对病人做宣教。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健康教育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创伤外科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6—75岁,气胸18例,血胸30例,血气胸32例。

1.2方法

针对患者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对疾病的态度不相同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采取个别交谈、示范教育并结合宣传手册等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出院后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者给予康复指导。

2.术后健康教育

2.1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介绍:

2.1.1用图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组成及其作用;告诉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3cm。

2.1.2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能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

2.1.3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瓶位置不能高于胸部,须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

2.1.4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倒置引流瓶,以免液体逆流进人胸腔。

2.2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人的以斜坡(床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告知患者如不当,部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临床上出现的引流不畅,多与不当有关。

2.3术后咳嗽咳痰的指导:

2.3.1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

2.3.2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指导患者家属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2.3.3告知患者和家属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术后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和拍背、协助排痰和深呼吸的必要性,护理人员为病人示范有效咳嗽,拍背排痰和深呼吸的方法。若咳嗽较剧时,可给予镇咳剂;告知患者家属观察痰液,痰液粘稠,且不易被咳出时,口服化痰药。

2.4术后胸腔引流液观察的指导,利用图片介绍:

2.4.1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引领瓶上的刻度,术后24h内总引流量不超过500ml,每小时出血量不大于100ml,色泽由血性变为浅红,后再变为血清样。

2.4.2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短时间内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质粘稠,易出现凝血块,考虑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2.4.3告知患者和家属引流液浑浊或有淡黄色乳糜样液体流出,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做进一步诊断。

2.5术后引流管护理的指导,利用健康宣教手册讲解:

2.5.1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水柱波动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cm。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查看引流管是否受压和打折,还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指导家属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轻轻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

2.5.2指导患者和家属防止引流管滑脱,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若引流管自胸壁创口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并做进一步处理;若导管连接处滑脱,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钳闭或折叠捏紧,立即报告医护人员,消毒后重新安装。

2.6胸腔闭式引流术拔管后的观察指导

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h,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若无异常,即可拔管。对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胸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少于10ml,才可拔管。拔管24h内,指导患者和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结果

通过对8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他们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除有1例发生皮下气肿,未作处理自行吸收外,其余均未发生因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引起的并发症。而且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4.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整体护理的重要标志。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够建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通过对患者术后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0-0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

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8]邱百灵,常金兰,何涛,贺艳焱,李昕,吉宁,孙丽丽,韩南银.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减轻牙龈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821-4.

DiscussionontheeducationandteachingoforalHealthinUndergraduates

LiYa-dong

(Department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theFrist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项目中,儿童属于一个重要的群体。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很少,同时,自觉性较低,难以独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口腔健康习惯。而家长自身具备的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当然,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也能对儿童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因此,还应对家长、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加强相关培训教育,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局面,进一步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改掉原有的坏毛病,教育并督促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1树立口腔健康意识,重视乳牙疾病

很多儿童的家长对乳牙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觉得反正乳牙都会掉的,以后会有恒牙。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乳牙疾病,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使孩子得了龋齿或其它的牙病,都不去治疗。这是极为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若乳牙不是正常脱落,而是因龋齿或外伤等因素而不得不被拔除。这样,拔掉后出现的间隙会对儿童牙齿的咀嚼能力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患龋齿的几率。当乳牙患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儿童不仅受到牙痛的困扰,还会影响到恒牙牙胚形成,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1]。进而影响到孩子的颌面部发育和今后的容貌,更严重的还会给儿童的消化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到身体发育,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2]。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掌握相关的口腔保健常识,让他们明白保护乳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乳牙患病,必须及时医治。

2学会正确刷牙,培养好的口腔习惯

学龄前儿童常患的口腔疾病有龋齿和牙周病等。这些口腔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牙菌斑是引起这两种口腔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刷牙与漱口属于最基础的口腔保健行为。刷牙能起到机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漱口则能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细渣及软垢。养成刷牙与饭后漱口的习惯,有助于预防并降低龋齿与牙周病的发生率。因此,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刷牙。首先,针对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开展关于刷牙的示范教育及指导。通过多媒体或模型演示等方式培养他们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国内专家提倡采用科学、有效的“三、三、三”刷牙法,也就是每日坚持刷牙3遍,每次刷牙时间为3分钟,每次都选在饭后3分钟[1]。Bass刷牙法主要强调刷牙应该竖着刷,而不是横着刷,它能有效去除菌斑。同时,还防止对牙体及牙龈组织造成机械性伤害,并能按摩牙龈。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刷牙中要保证面面俱到,兼顾到牙齿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颊舌侧。对于那些难以刷到的部位,应尽量清洁到位。此外,学龄前儿童的相关监护人员还应加强对孩子刷牙兴趣的培养,并督促他们正确地刷牙,确保刷牙的次数和刷牙时间足够。同时,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纠正孩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出现错颌畸形

学龄前儿童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常见的有唇习惯、舌习惯、咬物习惯、吮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1]。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最终会引起错颌畸形,严重影响到孩子容貌及今后的发育。唇习惯一般为咬下唇,而长时间咬下唇,极易让上前牙发生唇向倾斜,咬上唇,则极易引起前牙反颌。当儿童处于替牙期,他们会因为生理上产生的不适,不自觉地会用舌头舔弄松动的乳牙或刚刚萌出的恒牙,从而养成各种不良舌习惯,包括舔牙、吐舌、伸舌等习惯。伸舌习惯可引起孩子前牙开颌或下颌前突等问题;吐舌习惯则会对恒牙萌出有所阻碍;长时间舔弄前牙舌侧,极易引起牙向唇侧倾斜,甚至造成牙弓前突;咬物习惯,常见带有咬指甲、咬铅笔等,会引起局部小开颌。吮指习惯,会引起前牙小开颌;同时,使口腔内肌肉动力不均衡,两颊出现收缩而引起牙弓狭窄、上前牙突出、开唇露齿。对于长时间单侧咀嚼的,对侧会由于缺少生理性刺激而引起肌肉萎缩,从而让面部不对称。家长、幼师和社区保健人员应努力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加强对其的监督。当说服不起作用时,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针对吮指习惯,可为其戴指套或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物。针对咬唇、吐舌、吮指等行为采用不良习惯破除器,积极监督孩子改掉不良习惯,避免出现畸形。

4对孩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医院、学校、社区应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防治工作。口腔医生可定期作关于幼龄儿童的口腔健康普查,建立相应的口腔健康档案。若发现龋齿,为他们及时填充,真正抓好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孩子的父母也应定期带孩子去作口腔检查。当孩子乳牙已经萌出后,至少每半年作一次检查,3岁后可每年检查一次[3]。此外,当孩子处于乳牙期或替牙期时,可能会由于缺少牙齿,而出现吐字不清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因此出现自卑、羞于开口的问题。医生要告知家长如何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从而让他们愉快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学术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山西汾阳03220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