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十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十篇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6:39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构建策略;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15-01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设立适当的情景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原本枯燥无味的的课堂教学中,轻松的去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比如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和古今中外的人景物等都与情境教学息息相关,语文的学科特点给它自身的情境教学提供的有利的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情境教学工作的进行,使教学工作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来看看具体的问题:

(一)老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都认为教语文容易,但是教好语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有的老师觉得语文成绩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的领悟能力,因此,在教学上不用心,只是完成任务。教学没有计划性,上课也比较随意,没有准备备课就让学生随便看看书、做做题,潦草行事。下面是对学生是否喜欢语文作的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一个班有65个学生,只有6个同学真正从内心里喜欢学语文;23个同学填了一般喜欢;其余同学都不喜欢。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的老师很痛心,打击了老师对教学的信心,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语文的不在意。对于平时的语文学习不愿意多花时间,眼高手低,基础知识不牢固,在平时做作业也是把其他学科的作业做完后,才想起来要做语文作业,没时间也就不做了,语文的学是被大家遗忘。

(二)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教学是一种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学生要在不懂的时候及时的提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的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发表一些看法,对老师的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对于不懂得的知识也没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老师也不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的传递,对学生缺乏热情,没有用心的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感到很陌生,这种陌生感也大大减低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所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语文教学工作有所进步和发展,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来构建良好的情境教学方式。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素质。对于一些新到任的老师,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巩固他们之前所学专业知识,补充他们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奠定好老师良好的教学基础。这样能与教学实际情况相联系,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强调对老师素质的培养,只有老师有了高的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都塑造了生动的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构成了真切的意境。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情境为学生创立一个适宜的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图片的演示、音乐的渲染、想象性的描述等具体的活动使师生在这些形象化的情境中共同进入到对课文学习中。学生在老师设立的各种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相互竞争,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比如学习《雷雨》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周朴园是个十足的反面形象,是不是他就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了呢?”学生激烈的讨论,虽然违背了已成的定论,但打破了单一的思路,使作品的形象更丰满,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讲解的课堂内容应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内容的开放性。重视课本内容与社会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丰富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可以学有所用,被生动的课堂所吸引,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拥有提问权,可以任意提出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同时还能老师给出的答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这样的问与答中,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灵活。师生之间适当的互动能给情境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更新观念,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采用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语文的学习才能在情境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语文学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时间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2

关键词:情境教学;多媒体;兴趣

21世纪国际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来作为标准,衡量标准转变为以综合国力为基础进行评价,综合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的发展,要想科技迅速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国把培养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力求国内全民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发展,高技术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汇聚,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就迫使各国把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施成功打开中国的大门,让中国人民能有机会走出国门,中国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从基本小康走向全面小康阶段,而且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力求培养全方面人才。从学生第一天进入学校课堂学习,教学课程中就包括语文,语文的学习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从未间断,从开始最简单的认字、识字活动逐渐演变成处理复杂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简单来讲就是使学生在日后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被视为最重要的交往工具。

在我国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太注重卷面分数,受分数影响使学习变的功利化,从而忽视真正的教学作用。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即将面对高考,不管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要进行语文考试,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变成如何才能取得更高的分数,在语文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分数,没有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将语文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情境教学的应用在古代就有所体现,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在现实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情境教学无法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因此,从高中语文教学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探讨。

一、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与时俱进进行课堂教学

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阶段,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都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教育事业上。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正确运用能为高中语文课堂增添不少乐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情境,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有限的,单靠书本上的信息所想出的画面是单调的,但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的画面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例如,《雷雨》这节课本身就是由对话构成,老师可以在课上将事先找好的录音放给学生听,通过专业人士对语境语气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氛围,像这段话周朴园把“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说成“她还没有死?不会吧?我在河边在她的衣服里看到过她的绝命书”有何不同。通过对此,学生就可以得出周朴园不是真正在关心侍萍的生死,只是害怕她会对自己构成危胁。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节选地播放《雷雨》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有声的画面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从兴趣出发进行情感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打开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老师运用情境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在情境问题上进行多样化设置,这就要求老师增强自身能力,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跟随时代的脚步是至关重要的,就像你半个月前刚了解过时事新闻,在这段时间没有去关注,等你再去接触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不断吸收知识进行自我知识储备量的更新。老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结合课本进行情境问题规划,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在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给予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能勇于提问。老师也可以根据一些合适的课文让学生通过演小品这类方式进入角色中,体会角色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在课上叫几个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来进行情感把握。情境设置多样化,使学生在乐中学,对于课文能进行很好的理解。

三、阅读与情感教学相结合

许多名人名家都强调过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阅读带给人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可以说是一次精神的对话,是一段心灵的旅程,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阅读与情境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多阅读书籍能增强人的想象力,在课堂中老师运用情境教学,能通过老师提出的情境化问题想象,从而进行更好的理解。老话也经常表明要想出人头地就要通过读书,读书能使人耳聪目明,拒绝不良事物的诱惑,学会分辨事物的好坏,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但高中生由于高考的压力不能进行很好的阅读,老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进行阅读,对高中生而言,阅读经典文学是最好的选择,经典文学中语句优美,能应用到写作中,而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部分也有专门对外国文学的考查,因而选择经典文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在阅读中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选择一本经典文学进行阅读,摘抄其中优美的句子,再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最好能应用到布置的作文要求里,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为应付作业而随便乱摘抄。另一种方法就是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但不能太长,否则会失去阅读的耐心,从而对经典文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难以提高。

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正所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情境教学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作为指导思想,正确运用情境教学,课堂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进行很好的课堂教学,两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学习,老师利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使学生在智力和情感方面上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感的人,一个既有知识技能又拥有大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学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艺琼.情境创设“三忌”[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06).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3

1.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对高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灌输知识,即简单的对语文知识进行复制记忆是不合适高中学生的发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正是打破了传统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情境的实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设计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不断发现其中的知识点和奥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不断探索以获得满足感。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1.故事情境的设置。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有些枯燥。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结合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故事进行引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生活情境的设置。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生活实践,也触及到了一些生活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情境设置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从生活中取材,选取一些同学们都经历过或者相对比较了解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拉近学生对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

3.动画情境的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利用这一先进技术,利用强悍的音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将语文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1.确立教师在情境教学方法中的辅助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开展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进行恰当的指点和引导,引导学生去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带着具有自身倾向性的思想去教学,从而误导学生失去思考能力和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些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思想受到禁锢。所以,在情境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的设置情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自由发挥寻找问题答案,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接受知识点。

2.确立学生在情境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要更多的吸取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更了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的设计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更能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还能不断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有效的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境教学材料的选取要结合生活。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在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材料。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授课,这样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关注。出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要求,材料的选择不应该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问题,最好是选择学生还不太了解的内容。并且挑选的材料还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框架,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的语文授课对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4.情境教学的形式要多样性。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生成情境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 , 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实践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尝试,试图通过在课堂中优化情境教学法,寻找到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一、情景创设模式教学的内涵

情景创设简言之,就是寻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规律(事理)的研究行为过程。具体说来,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过程:针对高中专业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典型的现实问题,分步选择其一,并且先在一次课上有目的地尝试实践解决方案,再通过课后集体反思、综合评价,总结得失利弊,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再在下一堂课或相关的课上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决,课后集体进行再反思、情景创设。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从而总结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具有高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初步架构出具有高色的“情境创设”课堂教学理论,进而达到发展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情境创设是发展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操作策略和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情景创设的操作方式可以假设为:上课创设再上课创设……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式情境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二)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语言运用的技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转述出来,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注意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抓住语言文学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辩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了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表达出教材的意思,就要注入情感。在教师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们通过对语言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有意境美,具有感染力,对教材做到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强学生对情境的具体感受,这样学生会有兴趣把语言和学习结合起来,增强了对课文的句、段、篇等语言的理解。

(三)创设竞争愉境,滋发参与热情

学生的好胜心强,非常喜欢比赛。教学中恰当的时机设置竞赛,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归类识字以后,可在班级举行造句比赛,谁造的句子最好、最具体,谁就可以把自己的“范句,写上黑板,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还可以上台当主持人。其他同学对当堂学的词语向主持人发问,若主持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法造出好句子,则由提间的学生自造句子,全斑同学评价,谁造得好,谁的句子又可写上黑板,并成为新的主持人.如此,句子越造越好,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具有一种被承认、肯定的满足感,甚至有“自家产品”的自豪感,这样创设竞争气氛,诱发上进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多课文内容具有戏剧性,可以很容易的编成小型表演剧。小学生对于表演活动欲望强烈、兴趣浓厚,因此我们对具有戏剧性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按照课文内容编成小型的表演剧,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由于学生对充当角色进行表演有极浓厚的兴趣,在这一兴趣的引导下,一定认真的研究课文中的语言;又由于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形象可观的表演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白,所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以此创设出很好的教学情境。

(五)锤炼教学语言,复述情境

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在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些具体方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如虎添翼,也使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程情景创设模式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周静.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王志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对策

一、设立探究性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创建情境时,应该注意将情境设置更加富有探究性,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引发反思,进而形成认知层面的意义冲突,加快对知识建构的进程。探究性质疑情境在设定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明白探究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只有不断探究,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欲望,形成良好的探究品质。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时,学生在读完全文之后,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佩服,但学生也会提出曹操一方射出的是火“箭”,而诸葛亮的是“草船”,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能借到“箭”呢?教师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处展开详读,如“雾气大”等关键点,让学生明确诸葛亮利用自然因素,巧妙借“箭”。这样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之后,能够及时发问,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往“多向思维”拓展

语文教师在设计相关的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其难易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对问题解决的成功率实现预估,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处在最佳状态。引导学生向“多元思维”拓展的方法是多元再造拓宽思维。在进行情境创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建立图像,并且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对文本加以选择加工,拓展形象思维范围,将整个系统的信息加以重新建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时,需要按照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设置相关的疑问点,知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再次实行创造,训练其思维的独创性,积极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鼓励其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多方向思维,探求不同的结果。学生在进入到其所刻画的情境当中时,能够不拘泥于材料本身,培养好的思维习惯。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关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段文字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构建新的图画,去有效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其作者创作这样一幅美景所想要达到的唯美境界,让学生去感受“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让学生感受荷花的韵味,让学生在眼前能够呈现一幅荷花图,将原本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通过发现语言中所蕴含的独有的魅力,让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在引导学生向“多向思维”拓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平常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展开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更具有灵活性。教师为了让“多向思维”拓展更为有效,还应该为学生打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在设立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情感

开展情境教学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这需要构建在教师对广大学生理解与关心的基础上。学生在获得了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之后,也希望教师能够平易近人,既有坦诚的心,又能够平易近人。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之后,便会从心理层面对教师持赞许态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揭示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形象,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全方位的包含情感的场面。情感在情境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进一步升华其情感层面的交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入到理想状态。

四、根据授课内容,创建不同的直观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将教材中的抽象内容转变成具体的东西,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启发学生产生情感,使其产生知觉与表象,使其比文章中的事物更加具有表现力。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将多种艺术方式引进到课堂当中,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创建直观教学情境。一是,借助图画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时,完全可以将文字转变成图画,鼓励学生将按照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并注意文章的题目“套子”这一典型特征,不仅将主人公,甚至将全城的人都画到套子里面。当教师将这样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作者的批判意图就完整的呈现了出来,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二是,音乐衬托。音乐属于神奇的语言,其能够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善于使用音乐衬托的方式,能够在课堂上打造好的和谐氛围,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讲授古典诗歌的时候,采用音乐衬托的方式,达到意会的境界。例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播放一些关于“离别”气氛的音乐,能够在课堂上打造“离别”的气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柳永当时的离别之情;三是,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情境。教师在运用语言来描述情境时,也可以使用情感交流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打造生活情境。

总之,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立探究性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往“多向思维”拓展、构建和谐的师生情感、创建不同的直观教学情境等多种方式,提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聂勋伟.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创设策略探讨[J].才智,2011,(14).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6

情境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地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生动形象、丰富鲜明的场景画面,营造课文所描绘的情感氛围,快速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优化课堂效果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可以利用语言描绘、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优化语文教学。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并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运用语言情境教学,贴近生活,打造静水流深的课堂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的教学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为直观的方法,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学习。其次,教师通过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或者幽默的故事,将课文内容生活化、轻松化,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生自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学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体会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力求让学生感知作品流露的情感。总之,运用语言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悟、领会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达到师生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运用视听情境教学,融情于境,打造富有张力的课堂

文字往往可以传达出复杂的事理,单纯的语言描述有时候难以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如果在课堂上借助图片和音乐展示出来,则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更为深入的理解境界。例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教师可以播放略带离别伤感的乐曲,给学生展示表示分别的图片,营造一种离别氛围,则能起到直观的现场体验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之作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将校园中或生活中所见的景色和场景拍摄下来,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感情。

三、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寓教于乐,打造趣味盎然的课堂

高中语文中的一些课文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如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如果采取角色扮演体验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借助语言神态、肢体动作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情节、感受氛围,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加强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设问情境教学,打造思维奔涌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说明设置疑问之于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巧妙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实践调查显示,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带“活”一堂课。如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发问:“在读完课文后,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你们觉得范进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合理设问,学生能够慢慢学会自己掌握重点,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一、前言

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既是一个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能力的过程[1]。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增强其教学有效性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情境教学以其优势被普遍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些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2]。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感共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3]。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探析

1、借助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最好老师。在高中教育中,一些学生认为语文是从小就学到大的,而且不管平时花多少时间,语文考试成绩都不会相差太大,这种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数理化的学习上,而对于语文学习则兴趣缺缺。因此,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时,如果老师仅仅单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即让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讲解重要字词的含义,这样容易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使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沉情感。如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对于长沙和橘子洲还是很陌生的,对于文中“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的景致和其中蕴藏的深意难以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橘子洲的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然后在学生欣赏和领略漫山红叶的壮丽景色的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娓娓讲述该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者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播放一段《独领―诗人》的影片,然后以“刚才影片中介绍了的诗歌,今天我们就近距离地来欣赏一下,的诗歌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它名垂史册”导入新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2、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感悟意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很多的具有丰富情感的意境描写。理解这些意境,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深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思维,通过对文中意境的体验和感悟,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文中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文字塑造了月色下荷塘的优美意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朴实文字背后塑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老师可以借助一些音乐作品,创设情境。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恬静休闲的音乐氛围中朗读课文额第三段,跟随作者在月色中漫步荷塘;然后再让学生在欢快明朗的音乐中感受文章的第四段内容。这样,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营造与文本内容感情基调类似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欣赏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想象文本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够让学生体会意境中作者的情感。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朱自清的月色下的荷塘景致表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文本意境中荷花的亭亭玉立,月色的恬静,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巧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心灵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如“为什么祥林嫂这么勤快,但是周围的人却要这样对她呢?”、“如果祥林嫂是现代社会的一员,那么她的遭遇会是怎样的呢?”、“要是你在街上碰到祥林嫂,你会怎么做呢?”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祥林嫂的悲剧都是封建礼教和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有如此遭遇的祥林嫂在当时的时代注定会是一个悲剧,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上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三、结语

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其运用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不断尝试和探索,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娟.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2.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8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学术界虽然未有统一的概念,但每位学者的概念论述都注重情境的创设,关心学生的兴趣特长,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课堂更具灵活性,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意义重大。总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关心学生情感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导入情境,情境导入成功与否关系到整堂课的情境融入效果。导入成功,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与文章的距离会进一步拉近,因而教师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要格外用心。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寻找答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除了设置悬疑,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文章及作者的背景进行背景导入,或利用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等手段来实现直观形象导入,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情境导入的有效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升感知能力

学生在开展阅读时,对一些长篇的、理解较为困难的文章往往只是浅表地阅读,难以真正深入到文章当中,其感知能力在囫囵吞枣的阅读中很难提高。教师需要通过泛读、讨论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老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老人与大鱼搏斗的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印象,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读到“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这样的语句时,要用激昂的语调将学生带入到渔夫不畏艰险的精神世界当中。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在阅读时更能感同身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提升阅读质量。

(三)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适当地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有目的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出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马丁・路德・金的这场演说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他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演说影响力如此巨大?他的演说带给你什么启示?还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演讲现场的氛围描述,刻画演讲者及听众的表情、动作等等,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文章的情境当中,以当事人的身份来感受氛围,思考问题。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会更加到位,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并且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迁移对比,促使情境升华

在阅读结束之后,学生应该对文章有深刻的领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回味文章的意蕴,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内容得以深化。例如,阅读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将父爱和母爱进行总结,让学生品味父母给予的关怀,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回想父母是如何为自己付出的,组织学生们进行分享。学生在情境回顾的过程中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会更加感念父母的辛苦与付出。通过迁移对比,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都可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渲染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9

一、语文教学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

问题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前提。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始终,这样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兴奋状态,让学生在问题中转换角色,实现自身与课堂融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蔡元培在演说中为什么开篇就交代了大学的性质,而不是在文章最高潮处提出来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都怀揣着大学梦,对大学的性质都迫不及待地希望了解,这样就激发了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蔡元培这样安排的原因。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句话引导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在于对高深学问的研究,是较高层次的升华,说明大学可以提升大家的修养,这与高中生有密切的关联,也可以直接引起听众的重视。由此,大家可以理解蔡元培演讲的技巧,以抓人眼球的方式,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到大学的价值上来,这样既开宗明义地表达了演讲主题,也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握开门见山、语言直切要害等写作特点。

二、语文教学中对表演情境进行创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创设表演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小说和戏剧尤其适合创设情境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对作品角色进行定位以后,选择合适的学生参与表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内涵,并请学生将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讲述给大家听。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之后通过生动的表演,和观众一起深刻地体会了作品的内涵。

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课,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适当地选取情节来让学生表演,体会哈姆莱特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语言中揣摩哈姆莱特的复仇心理,这样整个课堂便将读、表演、思考等融合为了一体,学生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体现出自主创新和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三、语文教学中对辩论情境的创设

在语文课堂中,要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创设辩论情境。课堂上教师提出某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同学们交流,相互促进。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好的观点积极采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在这样的辩论情境中,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思维上一直保持较为兴奋的状态。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力,使他们在对待正误上有了较为明晰的观点,而且学生在思考中能提出较为新颖的、有说服力的主张,并对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而对于没有发言的同学来说,有可能会被发言的同学带动起来,不断地对同学的观点进行思考。因此,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在学生辩论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对讨论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要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辩论顺利开展。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篇10

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

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职高语文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种枯燥的重复;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种乱哄哄的热闹;而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本耐读的书。这里面既有看得见得语言、神态、对话,更有看不着的各种思想、理念的交锋。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是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应该变换着若干方式,以不同的形式与知识融合为一体,地呈现给学生。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情境中的问题一定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问题必须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问题情境的设置便是语文教学促进创新意识的方式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自觉探究阅读材料的内涵,是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要让学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的思想,认知及教学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符合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教学时,一方面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领域的民主性。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