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十篇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十篇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5:37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1

   室内环保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修作为每个家庭入住新房的必经之路已经越发的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由于装修不当引起的空气污染导致人体产生病变及至危害生命的事件经报纸、电视等媒体报光后,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室内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

   室内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与防治,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班族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老人和孩子由于活动不便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这种情况下房屋装修产生的甲醛、生活使用的杀中剂以及厨房中由于不完全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就会向着在室内生活的人们迎面扑来。如果不注重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对人的皮肤、咽喉等其它器官造成伤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人体勉疫力下降,危级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和防治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室内环保工作的重视,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装修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装修污染主要是在房屋施工以及后期装修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居家生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厨房污染。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这两种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一、装修污染。依据房屋施工的顺序,装修污染又可以细划为以下几种污染,即涂料污染、板材污染、胶粘剂污染、家俱污染。

   1.涂料污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墙体刷漆、刷涂料已经成为当前房屋装修的必经步骤,每套新房在交付前都要进行这一过程的处理。涂料本身就是一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以及铬、汞、铅、锰,锌等重金属的化学溶剂,在进行墙体涂料刷漆的过程中容易使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挥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体呼吸到这种大量的气体以后,就会产生胸闷、头晕的感觉,对身体造成危害。

   2.板材污染。每个家庭的房屋装修都要用到五花八门的板材,如鞋柜要用到的木材装饰板材,电视墙要用到的石膏装饰板材,壁柜要用到的金属装饰板材,还有塑料装饰板材,玻璃装饰板材等各种板材,装修过程中各种板材混杂搭配,灵活应用。

   3.胶粘剂污染。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行,胶粘的的品种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如防水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卫生间或是鱼缸上,防火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厨房,强力胶粘剂可以吊起重物,变色效粘剂可以很好的和环境溶为一体,现在的房屋装修越来越离不开各种胶粘剂的使用。但胶粘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药品,含有氯仿,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和甲苯等有有毒成份,容易在室内空气中挥发,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皮肤和粘膜造成较强的刺激作用。

   4.家俱污染。新房的装修自然少不了家俱的购置,但现在的家俱工艺大多是将板材进行胶粘处理后,再进行刷漆抛光,最终成型,可以说家俱污染是一种综合性污染,即有板材污染,又有胶粘污染,更涉及到漆污染,其主要挥发到室内的污染物是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醋、乙醚以及铅、锡、铬、汞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挥发到室内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装修污染的主要内容,在明确了每个污染源及相应的有毒化学物质后,我们在装修过程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因为装修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一是在装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决淘汰对身体有危害的涂料、板材以及油漆,一切都要以环保为最终目的;二是勤开窗,勤通风,扩大空气的流通量,将有害物质尽快从室内转移出去;三是在室内放置吸附性较强的活性炭等材料,尽可以降低有毒化学气体的浓度;四是保持一定安全时间,在室内装修以后,六个月之内尽可能的不要搬入居住。

   二、生活污染。室内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对人体伤害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染中厨房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杀虫剂、清洁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也会在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我们就以厨房污染为例对生活污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厨房污染源。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有两个在厨房,一是燃料废气污染,二是油烟废气污染。厨房是进行食品加工必不可缺的场地,液化气、天然气做为家用燃气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的重任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些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废气,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厨房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一是燃料废气产生的一氧化碳会减少血液供氧能力,让人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让人感觉不适,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氮氧化合物具有腐蚀性,能刺激人的呼吸器官,诱发哮喘病,甚至严重的可以引发肺部癌变。二是当油烟以颗粒状存在时会阻塞人体的鼻腔和口腔粘腊,造成人体肺泡功能逐渐下降;同时油烟本身就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其中大多数的化学成分有致癌的可能。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2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1概述

室内环境一般泛指人们的生活居室、劳动与工作场所、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公共场所等。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在室内长时间的停留使得室内空气与人的接触量占据了人的一生与空气总接触量的绝大部分。国外资料调查显示,人的一生中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这里所指的室内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居室、办公室、教室等室内环境,还包括类似餐厅、宾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以及各种小汽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应该受到绝对的重视。室内空气污染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世界上一些环境保护专家已经把“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继“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污染问题,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则成为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2室内环境污染来源及危害

2.1甲醛

甲醛的主要来源有:由甲醛作为原料的酚醛树脂、尿醛树脂等黏合剂;使用了黏合剂的各种人造板如大芯板和复合板;使用了黏合剂的新式家具和墙面地面等装修;化纤地毯、塑料地板砖、涂料、油漆等。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引起孕妇妊娠综合症,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和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2.2氡气

氡气是由镭衰变产生的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不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衰变。室内环境中的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特别是一些用矿渣、炉渣等原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和含铀高的室内装饰材料,像花岗岩、大理石、瓷砖等,其次,地基土壤里也产生氡。氡气在衰变过程中带电,容易吸入人体内,使人体产生障碍性贫血;吸入后在人体类累积易诱发肺癌,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据美国国家环保署调查,美国每年有5000~20000人死于氡污染;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检测曾调查14个主要城市的1524座写字楼和居室,发现室内氡浓度超标的占6.8%,氡含量最高的超过标准6倍。

2.3苯系物

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家装所使用的油漆、涂料、及其稀料中都含有苯系物。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等,并可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线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心率不齐、抽搐和昏迷。苯系物已经被专家确认为严重致癌物质。

2.4氨气

氨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另外,还有来自室内装饰的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气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稍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2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1施工前

2.1.1提高室内环保意识

在新建或装修房子时,多了解室内环保的基本知识,要有健康第一的意识,用绿色家装、绿色消费、原生态的理念进行设计,选材时选择经国家权威部门监定或正规厂家生产的无毒少毒的环保装饰材料,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提出附加有关室内环境标准的条款、明确施工工艺、杜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有害添加剂等;施工时,把好材料关,科学施工;在选购家具时,应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没有刺激气味或气味较小的产品。

2.1.2要严把材料进场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在材料进场时要检验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的检测报告,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是否执行国标、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材料的放射性标准,有害的物质的释放是否超标。

2.1.3要把好材料复检关

对进场材料无验收报告的必须进行复检,特别是强制性条款,大面积使用的材料,如:使用面积在200m2以上的花岗岩应进行复验。室内装修采用同一种人造板或饰面板面积在500m2以上的应对不同产品进行有害物质复验。

2.1.4施工过程的控制

一是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尽量不在室内加工;二是及时清理装饰的废弃物;三是及时处理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装饰材料;四是采取劳动保护措施。

2.2施工后

2.2.1改善通风状况

改善通风状况是室内空气污染预防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可确保氧气含量,另一方面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房子装修完,要通风一段时间才可完全入住,让材料中的有害气体尽量地散发;人住新房后,多开窗户,保证室内外通风换气。

2.2.2种植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研究表明,在含有甲醛的密闭房间内,放1~2盆吊兰或长青藤,半天内可使甲醛的含量降低一半,一天之内可吸收室内90%以上的甲醛、乙醛等居室大气污染物,扶郎花、则能消除苯、甲苯的污染。

2.2.3一是过滤法。过滤是利用空气净化设备过滤介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二是负离子空气净化法。通过人工强电场产生电子,它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以及带正电的尘埃、病毒细菌结合,达到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三是静电除尘法。工作原理是电晕放电使空气中的尘粒带正电荷,然后再利用集尘装置捕集带电粒子。其优点是净化速率高,对大颗粒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四是掩蔽法。利用环保涂料的吸收、掩蔽作用来抑制污染源释放污染物的数量。五是吸附法。利用污染物分子与吸附分子之间的物理作用,使得污染物在吸附剂表面富集,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2.2.4吸收法。将空气通入液相溶液中,以达到除去相应污染物的目的。最常用的是水溶液,其价格便宜且能吸收很多污染物。

3.结束语

据近年的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天有70~90%的时间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场所,因此,居室环境与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优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处于相当严重的状况,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采取有效的举措,将居室环境中的污染物限制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预防和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心工作、享受现代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3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急剧变化。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其中65%在家里。专家认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epa(美国环保署)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归为危害公共健康的5大环境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有关部门在1994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城市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有的超过室外56倍。在2002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目前,我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在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5年我国因室内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7亿美元。

1、室内空气质量及我国相关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当时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建筑物的气密性大大提高,由此带来室内通风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项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在120万商业建筑物中有2500万工作人员患“致病建筑综合征”。美国一个历时5年的专题调查发现,许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至5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日本约有30%的住宅因为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引发“新居综合征”。在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都曾暴发因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军团病,并导致大量人员死亡。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在新建和改建的建筑物中,约有30%是致病建筑。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对室内环境质量制定相应标准。

在我国,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提出了对氨、游离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指标浓度的限制。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卫生部和国家环保局联合制定并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3年3月1日实施。标准引入了室内空气质量概念,明确提出“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臭味”的要求。规定控制的化学性污染物质不仅包括甲醛、苯、氨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标准》的出台为室内空气检测提供了统一的、规范的依据。

2、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来源

2.1烹调和取暖的生活炉灶。

大量的研究表明,厨房炉灶炊事时释放出的油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一大重要来源,其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的3800多种物质,它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存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主要包括颗粒物[包括B(a)p等致癌物]、Co、So2、甲醛等物质。

2.2人类自身活动

2.2.1室内吸烟及二手烟

二手烟是香烟和雪茄或其他烟草产品燃烧时飘散出来或吸烟者抽烟时呼出的一种粒子或蒸气形式的烟雾,二手烟的主要成分包括粒子物质、尼古丁、甲醛、一氧化碳及4000种其他物质。每百只香烟烟雾中苯并芘的含量约为0.2-12.2微克,是室内空气中苯并芘的主要来源。

2.2.2人体污染源

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原因。人在室内活动,除人体本身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可排出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氨和气味等,其它日常活动,杀虫剂、清洁剂的使用等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另外人在室内活动,会增加室内温度,促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据统计,人在室内活动、呼吸、出汗等散发出的固态和气态污染物可占室内总污染物的13%。

2.3建筑及装饰材料

室内装饰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中均含有甲醛、荼、甲荼、乙醇、氯仿、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有机蒸汽,且以上物质大多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建筑物自身的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北方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另一种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林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形成的氡,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的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2.4室外污染物

室外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生产、交通运输等,主要污染物有:微生物、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b等,另外还分部分植物的花粉。这些污染物都会借助于室内通风换气和渗透而进入室内。

2.5其它污染源

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还有各种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家庭中饲养的宠物,家养的花草和“建筑物综合症”等。

3、绿色室内环境

根据绿色消费的含义,绿色室内环境主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或者说是在室内环境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中,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生存和审美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需求。

4、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在上述室内空气污染源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达300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4种污染物质是甲醛、VoCs、氨、氡,被称为四大隐形杀手。

4.1室内环境中甲醛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达到30mg/m3时可当即导致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4.2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危害

VoCs对人体的污染基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气体和其它感觉效应(如刺激作用)、粘膜刺激和其它系统毒性导致的病变、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由研究表明暴露在高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作环境中可导致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血液中毒,个别过敏者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有严重反应。

4.3室内环境中氨的危害

按毒理学分类,氨属于低毒类化合物。氨是无色气体,当环境空气中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对氨的嗅阈值为0.5~1.0mg/m3。氨是一种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溶解度高,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进入肺泡后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4.4室内环境中氡的危害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由镭衰变而产生,是自然界惟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比重是空气的7.5倍。由于无色无味,所以它对人体的伤害也是不知不觉。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导致肺癌,主要通过被呼吸系统截留的氡子体在肺部不断累积完成,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8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二是导致白血病。三是使人丧失生育能力,主要通过杀死完成。另外,氡可以通过人体脂肪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5、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点

长期在被污染了的室内环境中生活,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有以下特征:

5.1长期性:

人的一生之中有3/4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长期在被污染了的室内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是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特征之一。

5.2低剂量:

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时的浓度很低,但是低剂量的有害物质往往是人产生麻痹心理。一般来说,人只要能够感觉到气味的存在,就说明有害物质的浓度已经相当高了。低剂量的有害物质,因其浓度较低,又不会当时治病、致死。这在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低剂量的有害物质就象是室内空气中的隐形杀手,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危害健康的安全隐患。

5.3无选择:

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水和食物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通过加强防范来避免发生的。但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无法主动选择的,室内空气一旦被污染,居住者就只能被动的呼吸,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6、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

6.1加强通风控制

利用通风的作用将室内空气污染物冲淡。通风换气是最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应尽可能地多通风,一方面它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是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出来。对新风首先要有量的要求,同时还要质的要求,即使用低污染的新风。对一般无中央空调的居室则尽可能地打开门窗,进入新鲜空气。

6.2污染源的控制

在装饰材料中被广泛应用的人造板材、大理石、瓷砖、水泥、油漆、涂料等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将近20种,其中大多数是致癌物质。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对装修材料的选择要慎重,要选择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或名牌及正规厂家生产无毒和少毒的装饰材料;严禁使用超标的材料。厨房用料、日常用品及家电等生活用品的选择也是一样,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说明时各重要参数的检验情况,要尽量选购危害少的,以将室内空气污染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6.3净化处理

空气净化可以通过室内净化器、除臭器、空调系统过滤器等设备除掉室内气态污染物。目前使用的空气净化器都不是采用单一技术手段而均采用复合式,常用的技术包括有过滤、静电、吸附、催化、等离子体、负离子、增湿等技术,针对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种类,将各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对于颗粒物和气溶胶常用粗、中效过滤器和Hepa过滤器,或者采用静电除尘的方法。对于低浓度VoCS、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吸附技术时一种比较有效且简便易形的方法。此外,近来倍受关注的净化方法,如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结合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6.4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2002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为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应继续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7、小结

室内环境污染的成因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其中装饰装修污染和家具污染是绝对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也就是保护“室内环境安全”对保护公众健康极为重要。室内环境质量亟待引起重视,改善室内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

针对室内环境污染,要从源头上抓治理。不仅仅要求高质量的建筑装饰材料,还要提高消费者的认识,提倡简约装修,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公众健康》1999《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李军

2.《煤矿环境保护》2002.6《室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雷灵琰王丽萍

3.《应用科技》2000.3《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技术》

4.《科学顾问》2001.6《室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李启东何阿弟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4

口腔诊治过程基本上都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常需要多种治疗器械的介入和设备的辅助,在诊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触及患者的唾液、血液和组织液,可能造成器械、设备、周围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2诊室空气污染因素和危害

在口腔诊治过程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它们依附在飞沫和气溶胶上,在空气中漂浮,通过吸入方式进入支气管和肺泡部位,通过口、鼻和眼部黏膜以及破损的皮肤侵犯局部组织,威胁医护人员、技术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此外,还含有物理和化学粉尘,它们进一步加剧诊室内空气污染和微生物的传播。

2.1生物性因素包括阮病毒、HBV、HCV、HiV、HSV、SaRS、tB及其他细菌和病毒(如非结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双球菌等及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在口腔诊室的飞沫和气溶胶中被发现,它们可进入口腔和呼吸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牙周疾病和龋齿等疾病。

2.2物理性因素口腔诊室内物理污染源主要是重金属。重金属合金常用于牙科领域,在牙托、牙套和义齿的制备和调磨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可形成固体颗粒气溶胶漂浮在口腔周围,它们含有重金属和其他材料物质,包含钴、铬、镍、钼、铍、硼和硅等这些物质对口腔诊室内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技工室技术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2.3化学性因素口腔诊室内化学污染源主要是甲醛、环氧乙烷、优氯净和局部麻醉剂等挥发气体以及乳胶变应原等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它们可引起职业性哮喘,同时也能使细胞突变产生致癌、致畸作用。

3空气污染的干预措施

由于口腔内温度、湿度和营养有利于微生物生长,这些微生物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及粉尘释放到空气中,形成了口腔诊室空气污染,增加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院感染机会。因此提高和改善口腔诊疗过程中空气质量,防控空气污染十分重要。

3.1污染源头控制

3.1.1患者评估患者口腔内病原体是诊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医护人员应对就诊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然后仔细检查口腔疾病表象,不可忽视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早期口腔表现。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筛选,对感染毒性较强的病原微生物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避免在诊治过程病原体对诊室空气和环境、器械和设备污染。

3.1.2诊治前漱口诊治前漱口是一种有效降低微生物传播的措施。治疗前采用1%过氧化氢或0.12%~0.20%氯己定漱口,可减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造成口腔交叉感染的概率。

3.2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3.2.1防护设备应用医护人员个人保护设备是预防口腔诊室内暴露的有效措施,手套应及时更换,避免重复使用。口罩有很多种,临床常用以一次性口罩居多,一般约1h30min应更换1次。防护镜可保护眼部,避免飞沫和气溶胶对眼表的污染。

3.2.2疫苗有效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针对HBV的免疫是安全和有效的,特别是医护人员注射疫苗不但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了患者。

3.2.3诊室合理布局提倡单间治疗的小诊室,便于污染诊室的消毒和隔离。大诊室综合治疗台之间应有高隔断,分有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从而为医护人员和个人的防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3操作隔离防护

口腔治疗操作可导致诊疗台和治疗椅表面污染,其原因包括带有病原体的微小气雾或气溶胶以及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时、洁治后机械抛光所形成的碎系或固体状物质降落。有效的隔离防护可对口腔诊疗操作所使用的器械、载物台等污染途径进行隔离,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其措施包括治疗灯扶手和治疗台等表面铺上一次性塑料薄膜。另外,操作过程中应用橡皮障,可预防来自除牙本身以外的污染,可能减少约90%细菌的空气传播机会。诊治操作前后洗手,也是最经济和有效的隔离防护手段。在操作中使用强负压吸唾也是隔离防护手段之一。

3.4空气消毒与净化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5

关键词:有机化学污染防治室内

一、前言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总称为有机挥发物,这种挥发物弥漫在室内严重污染空气,对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还会致癌。而室内污染中有机挥发物是主要污染源,是有一些装修材料散发出来的。因此探究防治有机挥发物的一些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二、防治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对于一种污染而言,其防治工作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防治有机化学的污染自然也不是单一,而是涉及到污染源、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本文就是所这条防治链进行探究。

1.防治有机化学污染源的问题

在防治室内的空气污染中,治理污染源是根本之法。因此就要深入了解污染源的散发机理及规律,需要通过实验与模拟研究散发特性。近些年以来对散发源的研究较多,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急需解决,比如:

1.1研究散发机理,简化假设了许多建材散发,例如常物性、一维传质、均质材料等,但是事实上许多材料根本就不满足这些假设,而且预测散发物性的参数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1.2在测定散发的速率上,对误差分析还不严格,分析结果可信度较低。

1.3测定散发特性的参数中,所采用的传质模型和实况存在较大偏离。

1.4将小房间得到数据因公到实际的建筑中,可能会引发出较大问题,尤其对流传质的控制散发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各种建材的散发规律,开发出环保健康型的建材或者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快速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应装置,通过这些手段改善室内控制污染,提升人们健康水平与工作效率。

2.研究有机化学污染的传播特性

如今研究化学污染的传播特性大都还是依赖数值模拟,采用空气中多弥散的污染物分子,来分析其传播特性进而满足对流传质的方程,但是这种模拟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极难确定边界条件,室内墙体与物品都能够和有机挥发物之间生成吸附作用,但是很难确定吸附作用大小。VoCs分子与空气中颗粒极易发生作用,但是其相互作用极难确定。

是许多环境下,浓度场不会对流场产生影响,可以多发展预测与模拟室内空气中的有机化学污染,并将这种方法作为相关人员防治的手段与科学依据。

3.净化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室内的有机化学污染极为严重,而且这种污染物的种类较多。

如今对于净化空气方面应用了许多新方法与新技术,但是综合起来考虑可以发现,依然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众多空控制空气污染方法中并没有完备的控制方案与能耗评价,大都在盲目应用通新风稀释污染或者空气净化方法。

3.2造成室内污染的状况,比如污染物的种类、散发的速率等,并没有进行明确调查,大都在盲目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实难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

3.3应用吸附剂处理室内的污染物时,缺乏了合理实际与运行管理污染物间和吸附剂的匹配,不但极难持续工作,还可能成为了污染源。

3.4极难定下净化的负荷,因此也就不容易选择合理空气净化方法。

3.5在可见光基础上研制出纳米光催化材料。

3.6如果应用负离子发生器,能够净化到什么效果,会不会给室内空气品质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今很多室内都采用纳米材料研制出来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这种设备对有机挥发去降解同时,也会随之产生出有害副产物,比如o3,Co等。而且有一些应用了等离子体的空气净化技术,也会产生出一些有害副产物。

4.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问题

对于室内空气评价中,常常采用的一个概念为tVoC浓度,这种浓度就是各种有机会发物所有浓度之和,将这个总和浓度作为判据室内浓度的依据。事实上,各种有机化学污染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肯定不相同,由此可见如果不加区分就将总和作为依据显然不合理,应该依据造成污染对人影响程度进行加权,例如以有机挥发物所制定室内标准限量倒数当做权重,之后对化学污染加权求出污染总浓度,但是还需要大力研究寻找更合理做法。

主管评价室内的空气品质中,专家提出感知空气品质概念与研究方法,这种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但是这种模式涉及到的空气品质因素较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人感觉污染物并不一定敏感和准确,就极难实现主观评价。

三、结束语

对于室内污染来说有机化学的污染非常重要,而防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化学、公共卫生、材料、热物理以及微电子探测等各个领域。本文就对防治研究略谈了一些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各个领域同行共同关注,尽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娟.某行政大楼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实例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24).

[2]李景广.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建筑科学,2010(04).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6

关键词:室内污染;健康;污染防治

0引言

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0%以上的时间在家里。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疾病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认识和分析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将其危害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室内主要污染物

在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将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质按其性质区分为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1]。其中化学性污染尤为突出,其污染物主要应有以下几类:

1.1甲醛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硬度及防虫、防腐功能,被大量用作人造板材中的胶粘剂,还可应用于涂刷墙面涂料和家具油漆等。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带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1.2苯主要是苯系物,例如苯乙烯,它存在于油漆、胶、涂料中,由于苯属于芳香类,一时不易觉察其毒性,但如果在散发着苯气味的密封房间里,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便会导致死亡。此外,苯也可致癌,引发血液疾病等。

1.3氨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有大量氨气泄漏,对人体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会造成损害,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等症状,甚至死亡等。长期吸入低浓度氨,会使人体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上升。

1.4氡气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是自然界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遍布于地壳中,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即使在氡浓度很高的环境里,人们对它也毫无感觉。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砖、混凝土、石块等建筑材料以及土壤和供水系统。室内氡气的浓度较室外要高出2~10倍。通常,地下室和建筑物第一层的浓度总是高于地面上其他房间的浓度[1]。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氡气超标的居室呆一天,无异于一天多抽了100多包烟。

1.5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由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是苯系物、醛、酮以及不饱和烃类等),另外家用化学品(如清洁剂、杀虫剂等)、燃气、吸烟等都可造成VoC污染,其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极大。轻者引起烦躁不安,重者引起头痛及神经病变。

2污染源控制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我们须知道我国对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限量标准是: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版中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2]。

2.1慎重选用装修材料对每一类污染物的控制,建议如下:

2.1.1甲醛甲醛是工业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这些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人造纤维板的粘合剂,也是生产化纤地毯等多种轻化产品的原料,用途广,也更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使建材产品中的甲醛含量降低。

2.1.2氡气用氡气检测仪对建筑工程地土壤进行监测,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或过高的地质环境。

2.1.3氨在建筑工程中,严禁使用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的材料。

2.1.4苯和tVoC室内用涂料及胶粘剂不使用苯作溶剂;科学施工工艺,如对木制板材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覆盖处理措施,对断面进行密封等。

2.2加强通风,延期进住据监测,一般新装修的居室,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高出室外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几十至上百倍。即使安全性达标的材料仍含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室内装修施工期间,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降低有害和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房间空气污染约在新装修10~15d内达到高峰。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要排除由装修材料产生的40%~50%有害气体,时间至少需30d以上。因此,在房屋装修完成后一个月时间,再迁入新居。同时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室内装修。

2.3养花可减轻室内污染在室内养花可消除或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危害。仙人掌、吊兰、芦荟、龙舌兰、虎尾兰可吸收甲醛;菊花、长青藤、铁树可吸收苯;去除氨气,现最出色的是黄金葛;有吸收二氧化硫作用的植物:如月季、玫瑰等;杜鹃花可吸收放射性物质;天竺葵、柠檬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3结语

在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中,预防在先,治理在后。要树立健康环保意识,从家装工程的设计开始,严格把好选材关,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验收一丝不苟,工程竣工后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室内污染污染源常用方法对策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于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成为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型材料不断被应用于室内装修,由此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一、室内主要污染源

1居室中的甲醛气体

它来自于装饰材料的各种人造板,粘合剂,油漆,涂料,塑料贴面,壁纸等。事实上很多装修过的民居和公共场所,甲醛是超标的。甲醛具有较长的挥发期,能导致多种不良建筑综合症的发生。

2放射性及氡气

放射性主要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有铀系、钍系等。氡气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也具有放射性。建筑装饰材料中放射性多来自于石材、陶瓷以及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材料。其中花岗石中放射性较多。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道或食物等途径为人体所摄取并积累在体内。放射性对人体的损伤是由于人体接受其电离辐射能量所引起的。据资料,氡气是导致肺癌的的第二大杀手,还可能导致血癌。

3光污染及热污染

光污染是由于外墙热反射玻璃幕墙的位置或方向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热污染除由热反射玻璃引起的外,还可能由于夏季使用空调而造成局部热岛效应引起。另外,装饰材料废弃物,如:废渣难以重新利用和不能很快降解,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二、现阶段室内污染治理的常用方法

1空气清新剂:效果明显,异味立即消失,且价格便宜。但它只是用一种气味遮盖另一种气味,有害物质并未消失。

2消毒剂:杀死病菌、细菌,价格便宜。但其功效单一,仅对细菌、病毒有效,且不能持久,气味重,会造成二次污染。

3活性炭: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异味,但它只是吸附,不能分解。

4苯、甲醛捕捉剂:有效去除苯、甲醛污染。但仅针对苯或甲醛,且持续时间短。

5光触媒:纳米技术,去除各种污染。此技术处在探索及市场验证阶段。它的主要成分为纳米级的二氧化钛。二氧化钛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产品,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它利用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有强还原性或氧化性的负氧离子等,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起到防霉、除臭的效果。光触媒的功效可以代替甲醛、苯捕捉剂、消毒剂、空气清新剂;光触媒只起催化作用,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功效持久,本身无毒,无二次污染,安全有效。

三、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

1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

1)尽量采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及高科技的绿色环保型装修材料;

2)应保证建筑物具有合理的室内空间、采光、通风、良好的外部环境绿地、水和空气,预防室内空气污染的产生。

2治理室内空气污染,降低危害

1)通风换气:新建和装修的房间应尽量延长入住时间。刚装修完7d~14d,室内污染物浓度高,其他治理方法的作用都不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交流室内外空气,这是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最常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2)吸附法:如采用活性炭、灰泥、硅藻等物质,对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降低其含量。但是吸附法不能降解有害物质,而且只要吸附达到饱和就需要更换吸附材料,处理成本较高。

3)选用适当的室内空气净化设施: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不同的污染特点,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如非平衡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臭氧消毒器、家电厂家研制开发的具有空气过滤功能和净化功能的健康空调等,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4)化学降解法:目前应用较多的光触媒、空气触媒净化技术,是利用催化氧化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细菌体进行氧化分解,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成无毒无害产物并杀灭细菌。“触媒”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对室内重度污染的治理见效快。

5)植物生态技术:在居室内放置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以及从桉树、茶树、檀香树等提取的植物精油,都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实际中,常青藤能吸收90%的苯;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氮氧化物;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铁树、虎尾兰、万年青、雏菊都具有空气净化功能;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并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植物精油对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如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能起杀灭作用。但以下这些植物不宜放在居室中:兰花、月季、百合、郁金香、黄杜鹃等。6)遮盖法: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尽可能地封闭地面、墙体的缝隙,能降低污染物的析出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3加强检测,确保健康

1)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中的苯、甲醛、氡等有害物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挥发掉的;2)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家电进驻室内,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建、新装修、长期居住的房间都可以委托专业环保机构进行室内有害物质的检测,针对检测结果请专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防止室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和环保建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我国不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工业带来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应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生产技术水平,结合国情、环境特征和经济技术条件,进一步深入开展室内污染等各项研究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菲凤.现代装饰材料所致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3).

[2]徐业林等.居室内装饰材料释放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3).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8

【关键词】室内空气 污染 治理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提高自身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的欲求和期望越来越强,每个人都盼望拥有一个舒适、洁净、时尚的工作、生活空间,导致现在房屋装饰装修的标准、档次不断提高,样式层出不穷。但是建筑装饰装修和各种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带来的不仅是华丽、舒适的装修风格,同样带来了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大众的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迅速提高[1],身体健康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低劣的空气会使人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更甚者会出现头疼、恶心、疲劳、皮肤红肿等症状,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征”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调查显示,该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九成患儿家庭在半年内曾经装修过,有专家据此推测,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重要诱因[2]。国内外环保专家做了大量研究,室内可测得的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数百种之多,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主要的,也是我们经常监测最多的是甲醛、苯及苯系物、tVoC。

2.1甲醛

甲醛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大于0.08m³的甲醛浓度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甲醛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3。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人可达2.66mg/m3。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

2.2苯及苯系物

苯系物,即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为苯及衍生物的总称,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常见污染物,完全意义上的苯系物绝对数量可高达千万种以上,但一般意义上的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苯乙烯、苯酚、苯胺、氯苯、硝基苯等。许多苯系物对生物体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能够产生直接危害。长期接触可以导致人体患上贫血症和白血病,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2.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VoC在室内空气中是异类污染物,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是种类多,一般不予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去总量[3]。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3室内空气污染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建筑材料、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办公用品等三大块。其中建筑材料自身释放的有害物质是氡和氨,氨产生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氡产生于建筑石材、砖、泥沙等等。我们日常装修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包胶合板、复合板等人造材料,以及使用的油料、涂料、稀释剂、胶粘剂、防水剂等等物质中都含有苯、二甲苯和甲醛[4]。室内家具释放的游离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的胶黏剂。在家具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胶、漆、涂料含有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会在室内缓慢释放。

4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4.1正确认识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选择环保材料

人们要正确认识到装修所带来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程度,不要过于紧张和掉以轻心,任何装修都会造成室内污染,所以真正绝对的“绿色家装”是不存在的,只有超出了国家标准的范围,才会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在装修的选材上要尽量减少污染,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环保材料,装修适度,做到美观、大方即可,现在都提倡简约美。

4.2物理化学法

这种方法治理室内空气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而且效果尚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开窗通风,有条件的新房装修完毕后每天都开窗3-4个小时,最好经过一个夏天和一个采暖期后再入住。或者使用活性炭等进行吸附,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在吸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个吸附平衡状态,需要我们拿到太阳底下晾晒后,才可继续循环使用,也可以直接更换新的活性炭。化学法即使用化学试剂与有害气体进行反应,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同时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4.3植物治理法

采用植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根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推荐,一叶兰、龟背竹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虎吊兰和吊兰、芦荟可以吸收室内大量的甲醛气体;米兰、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另外,兰花、桂花、腊梅等植物的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同时植物也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形成一种天然和谐美。

5结语

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要正确看待室内空气污染这个问题,不要夸大也不要不在乎,加深对空气污染的成因了解和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去预防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健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欣.浅谈室内装修污染及其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03):158~160.

[2]徐晓琴,刘文君.浅议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14,30(07):48~49.

[3]茹庆霞.浅析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365~365.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9

关键词: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环境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81-007

引言

我国举世瞩目的雾霾问题,以及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加速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2%。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no2。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也迅速攀升,2013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增至37.5亿吨标准煤,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4.4%。根据201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信息,继2011年超过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其2013年的能源需求,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2.4%,占全球净增长的49%。与此同时,能源结构存在着对煤炭的深度依存,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仍然偏低,2013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9.8%,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分别是66.0%、18.4%和5.8%。从《大气污染防治法》本身来看,也有进行及时修订的必要。1987年制定和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经1995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但均是对1987年旧法的小修小补,且距今已逾15年,其立法滞后性日益突出。首先,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法律规定明显滞后,甚至存在立法空白。一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的两控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不能适应总量减排的需要。而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等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够完善,污染严重区域缺乏联合防治机制,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现行法未能对新时期复合型的大气污染问题予以回应,缺乏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等前端源头治理的要求,也没有能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实施协调控制。(1)其次,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措施未能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致力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家立法和行政机关采取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措施,例如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创新重点大气污染区域的联防联治,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及信息制度的建设,积极促进和保障清洁空气科学研究。这些卓有成效的制度措施,亟待国家层面法律的确认。最后,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大气污染物质往往会通过迁移转化为土壤或者水体中的污染物,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考虑到其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其与环境保护法、能源法,以及正在起草的气候变化法等部门法律之间也具有极强的牵连性,但现行法并未能与该些法律形成协同配合。

2014年11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7章66条增为草案的8章100条,是该法自1987年施行至今的第三次修改,首次全面修订。草案对既有条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删、调整和重新建构,强化了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责任,补充完善了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区域联合防治、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等具体制度和措施,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对公众关心的雾霾问题进行了回应。(2)但从学界反应来看,修订草案在这些方面的补充或者修改还很不够,难以改变目前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局面,难以满足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甚至一些学者建议,把法律名称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或者《大气环境保护法》,然后在新的架构下大修大改。[1]对修正案的不同意见表明,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基本问题上,学界尚未达成共识,需要从学理上进行澄清。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

及其应确立的基本原则

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将此次修法的目的定位为“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制度措施。”可以看出,本次修法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新时期复合型大气污染困局的破解。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

学界针对草案意见稿的争议、批判表明,从根源上看,是对于修法宗旨尚没有达成共识。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体现为三点,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法”,以解决新时期具有多源头、跨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实践导向,同时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大气违法成本。

第一,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这就意味着,此次修法不能是小修小补,而应是对于大气环境治理法律规范体系的重构。有建议将法律名称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或者《大气环境保护法》,然后在新的法律架构下大修大改。综观整个法律文本,可以发现,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立法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本文认为,虽无须过多异议、争论法律名称,但在修法思路上,应采行综合性清洁空气立法模式,在预防、治理大气污染之外,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以促进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改善,保障公众健康。

第二,以日益严峻的新型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修法的实践导向。修法的目的,在于对法律制定之初未能预料到的现实情况予以修正、进行回应。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目的在于及时规制日益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其中很多条款都是直接规制燃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多污染源叠加、多尺度关联、多过程耦合、多介质影响的复合型特征,因此本次修订应加强对多源头的治理,并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以及其他跨区域性大气污染等问题予以有效回应。

第三,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大气违法成本。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源头治理薄弱、管控对象单一、属地管理局限、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我国大气环境的持续恶化的局面。因此,本次修订应当强化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包括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做好政策、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加大大气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遵守和执行。

第四,协同管控大气污染,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第2条写道,“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把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质相并列,传递出立法者对两者进行协同管控的意图。尽管学者对温室气体是否为污染物质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温室气体进行规制,如果法律对其进行授权的话。本文主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污染物,理由如下:一是科学证据表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公共福利具有危害性,美国联邦环保署(epa)于2009年12月发表的温室气体危害性发现报告,报告认为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二是2007年马萨诸塞州等诉美国环保署(massachusettsvs.epa)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确认二氧化碳为污染物质;三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重承诺了温室气体强度减排目标,法律上有必要对温室气体进行规制;四是环保部门负责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管理是恰当的行政管理部门,因为它具有监测网络,从技术层面来看,增加部分温室气体的监测并非难事。因此,从法律上来明确温室气体的属性,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顺利进行。退一步来说,即使不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是污染物,也应将其纳入污染物管理,否则不利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气候变化法的制定将需要一个过程,即使顺利通过,也不会是一个具有较强可执行性的法律,如何对温室气体进行监测之类的条款基本上不会涉及,必然需要等待其他配套法规来实施,这样更加旷日持久。由此,将温室气体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之中进行协同管控是一明智之举。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

结合新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规定和学者的主流观点(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明文确立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大气质量优先原则。法律的目的或者说功能,在于“发现并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不同类型的利益,或者以最小限度的阻碍和浪费来尽可能满足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2]284。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折射到法律语境中便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关系。生态利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利益类型,应归属于庞德所理解之社会利益,即它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为维护社会秩序、社会正常活动而提出的需求或愿望。它是人们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提出的满足其正常生活的生态方面利益之整体,主要有保护资源之利益、享受良好环境之利益等,有学者称之为生态法益或环境权益。它不同于直接从个人生活本身出发以个人名义所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也不同于从政治社会角度出发以政治社会组织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2]284-288在秉持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视角中,二者均具有正当性,很难说哪种利益应处于绝对的优先地位。因此,当两者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时,便需要给出处理这种矛盾的具体规则,如果无法给出具体规则,最起码应当确立一项基本原则予以规范。《大气污染防治法》涉及人类社会对大气环境容量的利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防治、恢复和改善,应当确立由《环境保护法》第5条所提出的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坚持大气质量优先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开发利用原则,因为,清洁的空气是公民健康环境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的健康权优先于发展权和经济权利,当其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大气质量。保护大气质量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环境职责,大气质量与其他环境质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其次,应当坚持大气质量维持原则,对那些大气质量优良的区域,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有义务维持和改善现存的大气质量,不可以让大气质量下降。

2.大气污染预防原则。预防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防止产生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中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的或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3]178预防原则应当成为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内的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具有统摄地位,其涵盖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预防性法律制度,生态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草案意见稿第2条明确了规划先行原则,并增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一章,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增加了规划环评,在具体污染防治措施中,也体现了预防原则,如增加了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风险评估制度。

3.大气环境治理共同责任原则。大气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导致了其发生原因的复杂性、损害后果的严重性与承担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其责任承担主体的多元性与承担方式的复合性。将其反映到法律原则之上,便是“共同责任原则”,即大气污染或环境破坏的法律责任应当由造成该污染的行为者或从中得到利益者共同承担的准则。例如,集体负担原则,是指在损害者难以确定的前提下,由造成同一损害的全体损害者负担防治、治理费用,如多个企业共同对大气污染承担法律责任;共同负担原则,由多个污染者造成损害而责任人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应当由造成损害的社会共同体负担有关费用,如当前造成北京市的雾霾污染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全体机动车使用者应当相应地承担由机动车尾气而导致的那部分损失;受益者补偿原则,是指从环境损害避免或者减轻措施中得到利益者,应当对为此付出代价者支付一定补偿,主要体现为横向或者纵向的大气环境生态补偿制度。[4]例如,在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的机制下,为减排大气污染物质而付出代价的区域或者企业理应从受益地区获得补偿。

4.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法律赋予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公众应当积极履行的一种义务。草案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较为乏力,仅有第7条第4、5款的规定,即公民有检举、控告并获得奖励的权利。本文认为,应当在新法中增加旨在提高公众大气环保意识的环境教育条款以与未来可能出台的环境教育法形成衔接,拓宽公民获悉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渠道并建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与新环境保护法形成衔接,此外,应当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参与制度、过程参与制度和末端参与制度。(4)

二、治理机制:多元化大气环境

治理机制的立法构造

兴起于20世纪末的治理浪潮,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思维,开启了不同于“国家”和“市场”的第三条道路。检索各种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治理,有种种理解,也有种种用处。但存在一种基本的共识,即治理是统治方式的一种新发展,其中的公私部门之间以及公私部门各自内部的界限均趋于模糊,它所创造的结构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强加它而发挥作用,是要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5]可见,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为克服国家作为单一治理主体带来的弊端,各国将市场机制的引入、培育奉为解决政府失灵的圭臬。但事实证明,市场机制也并非万能良药,在关涉公共环境问题的方面难免显得孱弱,特别是在作为公共物品领域的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环境问题的公共治理理念应运而生,并推动着环境保护从行政管制模式朝着开放性、参与性、协商性、合作性和包容性的社会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6]新环境保护法提出的“多元共治、社会参与”新型环境治理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提供了指导方向。本文认为,应当在广泛的主体参与、沟通和协商的实践理性基础之上,以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工具以及治理规制为支点,建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大气环境公共治理机制。

(一)多元化大气环境治理主体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主体

在共同治理目标的支持、指引下,公共治理范式试图描绘、构建一种多中心的合作、互动、协商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公共事务便成为政府及其行政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处理的对象,且其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非政府单向度的强制性权威和制裁,而是表现为社会对话、沟通、协商的法治和民主机制。具化到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中,伙伴关系有两种,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作为大气环境治理主体,与市场、社会主体之间就大气环境治理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将上述伙伴关系中的治理主体确认为法律主体,并赋予权利、课以义务,以实现多元共治大气环境。综观草案,可以发现,涉及企业的法律责任条款共有25条,而涉及政府的仅有2条,而且缺乏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建议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细化其行政违法或者不作为情形,并课以法律责任;增设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章节,并确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之规定。

(二)综合性大气环境治理手段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制度

污染治理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为建立健全大气环境治理工具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大气污染的负外部性以及大气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政府规制成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而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自然成为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市场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7]风险社会的存在,也使得社会机制成为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治理手段。通读修订草案,可以发现,其中仍然呈现的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污染企业为规制对象的单一化的威权体制特征,统治方式仍以行政规制为主,而市场激励、社会保障机制明显不足。建议在完善行政主导大气污染规制制度措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大气环境生态补偿、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大气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大气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大气污染税等法律制度,并深入分析其入法的可行性。

(三)确保大气环境公共治理得以有效实施、运行的治理规制

大气环境治理的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则的规制、调整。由前文所述可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其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立法存在衔接、配合问题。修订草案意见稿第2条提出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放在一起,予以协同控制的思路,就势必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法与能源法,甚至是未来可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新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的创新性规定,可以也应当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予以回应,修订草案吸收了按日计罚和治安拘留规定,但却回避了有关公益诉讼、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规定。本文建议,修订草案应该在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更多的创新性规定,并通过法律条款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以确保衔接和配合。

三、政府责任:完善政府大气治理

法律责任的理由与建议

无论是英美国家提倡的“公共信托理论”,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所确立的国家义务理论,均对政府环境责任起到了理论上的支撑作用。在英美国家,“公共信托”理论是支撑政府环境义务和责任的主要理论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政府作为环境资源这一全体共有人的受托人而享有管理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政府的环境义务及责任理论可以从国家义务理论推导出来,具体而言,这种义务包括国家的积极保护义务、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给付义务。[8]我国目前的大气环境法律责任以规制污染源企业为核心的单向度的行政主导模式为特征,针对排污企业的法律责任条款很多,而有关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却十分原则。过于浓厚的行政化色彩,难免造成了监管者被捕获、政府失灵的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权力寻租”或轻微的行政责任掩盖了排污缺陷。[9]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主张“多元共治、社会参与”,法律责任机制作为治理规制的重要一环也应当兼具整体性和体系性,进一步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便成为实施大气环境治理的应有之义。更何况,作为环境保护主导力量并拥有强制力的政府,在很多场合恰恰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来源,完善环境法律责任便成为控制“脱缰”政府的利器,得以将政府强劲的行政权力运行纳入法治的轨道。(5)综观草案,可以发现,针对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虽有所调整、更新,但仍然存在明显缺陷。

第一,辖区内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草案第4条规定了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大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依据。为确保公众参与,草案规定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对于未能完成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应当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落实。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产生的依据,是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其本质目的是通过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来落实地方政府对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律职责。通过对草案的分析,有两点不足,一是未能就其与现行的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的关系作出规定;二是草案规定的考核结果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可能无法真正落实政府环境责任。应当结合现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于提出整改措施后不落实或落实后仍不达标的地方政府采用“区域限资”、“区域限批”措施,结合新环保法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可采用如任免升迁、物质奖励、引咎辞职等政治责任的形式予以规范。

第二,城市人民政府限期达标责任。修订草案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使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改善。为确保这一责任的落实,修订草案第11条针对城市人民政府设置了限期达标的责任。根据规定,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并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实现限期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草案第15条第2款规定,有关城市人民政府未完成限期达标任务的,由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监察、人事等主管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开。对于草案的这种制度构建,我们存在两点疑问,一是它能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保障限期达标计划的落实。根据草案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并不负有限期达标责任,同时一部分城市人民政府的限期达标计划仅需要报环保部备案,建议将限期达标规划的责任主体扩大至省一级人民政府,由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查拟备案限期达标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对于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城市人民政府,仅以约谈予以约束是否合适与足够。首先,约谈并不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容易使得被约谈对象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忽略依法行政的问题,不区分合法企业与违法企业,而一并予以限期整改、关停。其次,约谈产生的是政治压力,没有体现经济制裁,建议仿行美国大气环境治理中州实施计划,对未完成限期达标计划的地区实施经济制裁措施,主要是区域限资,即限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该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

第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责任。修订草案增设第五章,规定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要求重点区域应当制定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提高本区域产业准入标准,并在规划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起区域协作机制。但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缺乏有关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法律责任规定,这无疑会制约制度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议在法律责任部分,应当设立专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责任,如针对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方面设立一些新的责任。[10]为体现区域公平理念,国内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当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共同责任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两点,一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调共同责任,强调该责任是各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的监管责任。二是这种共同责任是有区别的共同责任,这种区别责任是由不同行政区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历史和现时差异所决定的。应当充分考量重点区域内不同政府辖区内排放对污染的贡献,并据此分配责任份额。

第四,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保障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撑,自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法制保障。为确保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有效开展,美国政府通过《清洁空气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在负责制定全国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计划的同时,要求联邦政府积极开展各项大气污染科学研究。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科学研究,如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而开展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2013―2017年预期投入经费10亿元,以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预报预警与应急调控、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等技术任务,并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并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实施工程示范。本文建议,应当在立法中确立国家保障并支持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规定,确保科技治霾的法制化。

结语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一读程序的开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讨论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本文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导向,着力解决新时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在法律原则上,建议结合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通过法律条文确立大气质量优先原则、大气污染防治预防原则、大气环境治理共同责任原则、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原则;在治理机制上,建议改变现行的以政府针对污染源企业的单向度的行政管制模式,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引入市场经济激励工具和社会化的保险机制,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本法”定位,并在立法体系中与其他相关立法做好衔接、配合;具体法律制度上,本文选取两个基点,建议在草案中确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确保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得到切实的法制保障,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府大气环境法律责任,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结构、治理模式的选择,也有具体制度的设计,需要反复斟酌、广泛讨论,以更开放式的全方位思考,不仅是制度设计理性的要求,也是环境公共治理机制的体现。修订草案诚然有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创新之处,如低排放区、分类污染源防治措施的改进等,囿于文稿篇幅,本文暂不作讨论。本着参与精神,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论述,希冀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注释:

(1)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就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作的说明。

(2)参见中国环保网:“大气污染防治法27年首次全面修订”,http://,2014-1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第5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4)有关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参见:高桂林、陈云俊:《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陕西社会科学》,2014,(11),第81-87页;李艳芳:《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3),第52-54页。

(5)有关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理由,还可参见李俊斌,刘恒科:《地方政府环境责任论纲》,载《社会科学研究》,2011,(2),第75页。

参考文献:

[1]常纪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修改建议[J].环境保护,2015,(21):37.

[2]沈宗灵.法理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第2版):47.

[3]曹明德.对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再思考[J].政法论坛,2012,(6):178.

[4]王灿发.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法学,2014,(3):46.

[5]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外社会科学,1999,(1):19.

[6]柯坚.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41-143.

[7]张伟伟,张宇.发达国家低碳投融资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7):67.

[8]徐以祥,刘海波.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4,(7):32.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篇10

[关键词]室内空气;甲醛;室内空气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8-0034-03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型污染”、“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而室内空气污染又因为具有“不可见”的原因,容易被人们忽略,从而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一个“隐性杀手”[1]。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本身以及家具或装饰材料释放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从而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污染越来越严重,将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据报道[3],全球将近50%的人正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之中,室内空气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炎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因此,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美国专家通过检测发现,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就有20多种,具有致病性的病毒有200多种。这些物质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氡、氨、酯以及三氯乙烯等。美国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实证明,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隐形杀手”,也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4],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将造成160万人的死亡,即每20秒就会有1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

室内环境安全是扎实推进关系整个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顺利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而甲醛现在被各界普遍认为是室内环境的第一杀手,它的释放期长(一般为3-15年),其对人体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危害严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即人类致癌物)。

1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来源

1.1甲醛

又叫蚁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状态下是气态,通常是以水溶液的形式出现,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液体在较冷状态时贮存时间久容易混浊,在低温状态时则会形成三聚甲醛沉淀。蒸发时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数变成三聚甲醛。甲醛为强还原剂,在微量碱性时还原性更强。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成甲酸,能与水、乙醇、丙酮任意混溶。pH2.8~4.0。相对密度(d2525)1.081~1.085。熔点-118℃,沸点-19.5℃。折光率(n20D)1.3746。闪点60℃。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800mg/kg。其蒸气能强烈刺激黏膜。

1.2甲醛的主要来源

建筑装修材料、燃料的燃烧与工业应用、食物及各种生活消费品三个方面[6]:

1.2.1建筑装修材料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装饰材料、家具和涂料等,尤其是人造板材、胶粘剂。各种人造板材(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制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了黏合剂,所以含有甲醛,这些板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最长可达数十年)内缓慢地释放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地面、墙面的铺设装饰等,都要用到黏合剂。凡是大量使用黏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

1.2.2燃料的燃烧与工业应用汽油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定量的甲醛,而有些燃烧的过程(如农作物的燃烧、垃圾焚烧、吸烟等)均可释放不同程度的甲醛,含有甲醛的一些产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向环境中释放一定量的甲醛。

1.2.3食物及各种生活消费品食物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因为甲醛是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很多生物体内都存在着低浓度的甲醛。如猪肉中甲醛的含量为20mg/kg,土豆中甲醛的含量为57mg/kg,梨中甲醛的含量为60mg/kg。人每天通过食品摄入甲醛的量为1.5~14mg。近年来,在面包生产过程中一些生产者加入一种“吊白块”(即甲醛次硫酸钠)的物质以改善劣质面品的感官。此外,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杀虫剂、消毒剂、清洁剂、防腐剂、纸张、印刷油墨、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2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危害

2.1中毒的临床表现

甲醛是一种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的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头痛、眼刺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全身症状有乏力、头痛、心悸、胃纳差、体重减轻、失眠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长期吸入低剂量的甲醛还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7]。

2.2甲醛对健康的影响

可以分为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这几个方面[8]:

2.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甲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一直以来在学术界中都是研究的热点。甲醛对呼吸道具有明显地刺激作用。研究表明,在甲醛下长时间暴露,可引起呼吸道的炎症以及肺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能导致癌症。

2.2.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甲醛对免疫系统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且有明显地致癌作用。通过吸入染毒法实验观察,甲醛能导致小鼠免疫器官的质量明显下降,并能引起小鼠t淋巴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而高剂量的甲醛还能引起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可以引起小鼠足垫肿胀部位的单核浸润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可见,甲醛能影响并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它对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2.2.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甲醛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地损害作用,它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变形坏死的Dna、Rna重新合成的数目减少,可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有实验研究表明,甲醛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损害作用。

2.2.4生殖发育毒性甲醛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可引起孕期妇女发生妊娠综合征,可引起新生儿的体质降低等。李解生等[9]在研究甲醛对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甲醛可导致小鼠胚胎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对小鼠具有生殖毒性;甲醛在小鼠体内可抑制小鼠胚胎的生长发育,对小鼠胚胎具有发育毒性。

2.2.5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就是遗传毒性。遗传毒性涉及细胞的三个不同水平,即基因水平、Dna水平和染色体水平。在基因水平上,甲醛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直接使碱基引起氧化,进而导致核酸分子产生突变和损伤。在Dna水平上,经实验证实,一定浓度的甲醛可以使Dna链发生断裂,并且甲醛作用所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DpC)容易使某些重要基因(如抑癌基因)造成丢失,从而发生肿瘤或某些严重的疾病。在染色体水平上,经实验证实,甲醛可使胎鼠肝微核率与染色体发生畸变。由以上这些甲醛所表现出的遗传毒性不难推断出甲醛是有致癌性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甲醛的致癌性评论曾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将其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及动物均致癌――"sufficientevidenceofcarcinogenicity")。

3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外采取很多方法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进行治理,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问世并使用,而且门类很多,令人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净化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吸附法去甲醛、空气负离子法去甲醛、臭氧氧化法去甲醛、催化氧化法去甲醛等[10]。

3.1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主要的防治措施

分为消除或控制污染源、通风换气的稀释效应、净化剂降低室内甲醛的污染和绿色植物、活性炭等降低甲醛的污染四个方面[11]:

3.1.1消除或控制污染源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应该从装修前入手。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然后选择较为环保的装饰材料。装修设计时还要进行一些预评价,要充分考虑所用板材的种类和数量,更要及时改进施工的工艺。在工艺的选择过程中要主要考虑三点:

3.1.1.1选择材料注意选择的材料既要在质量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又要是经济实惠的,即选择材料要达到最优的组合。

3.1.1.2装修方式提倡是尽量接近自然,尽量少用各种化工材料,尽量不要进行过度的装修。

3.1.1.3施工过程尽量运用一些工艺的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减少甲醛污染,将污染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3.1.2通风换气的稀释效应对于已经装修完毕的房子,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风。根据一些检测结果表明,房子装修完毕后不应急于入住,应多开窗通风换气。房子这样放置3个月左右的时间,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基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通风换气是消减室内空气中甲醛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当室内平均风速满足换气率的要求时,可有效地减少甲醛的蓄积。

3.1.3净化剂降低室内甲醛的污染对于房子装修完毕后急于入住的业主来讲,使用净化剂来消减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一般常见的净化剂有除醛剂、除醛棉等,它们是利用化学反应,对室内甲醛进行消减的,从而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有实验数据证明,使用净化剂能使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降低80%左右。但由于甲醛的释放年限可长达15年以上,因此使用净化剂只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不能取得长期效果。

3.1.4绿色植物、活性炭等降低甲醛的污染利用绿色植物来消减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是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方法。据研究报道[12],以下6种植物均能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广东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绿萝(epipremnumaureum)、垂叶榕(Ficusbenjamina)、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龟背竹(monsteradeliciosa)、四季秋海棠(Begoniasemperflorens-hybr),并且根据净吸收率及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量的差异,将这6种植物的吸收能力分为两类,吸收甲醛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广东万年青、绿萝、虎尾兰、龟背竹、垂叶榕;较低的植物有:四季秋海棠。根据研究,芦荟、龙舌兰、吊兰等能吸收90%以上的甲醛,从而对室内空气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功能,根据实验和资料证明,它能吸附95%以上的甲醛,且可以反复使用,能有效的控制甲醛在室内的积累。据报道[13-15],活性炭与植物联合作用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净化效果比单一应用活性炭或植物效果要好,而且长期作用的效果要比短期作用的效果好;利用新工艺制备的活性炭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动态吸附效果要比静态的吸附效果好;经过热处理后的活性炭,当达到一定温度(如650℃)时,负载mnox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活性炭原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生活的舒适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而甲醛以污染来源广、危害大成为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做好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从而保障自身及他人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孔雪霞.论室内空气污染物危害及防治[J].山西科技,2011,26(5):144-145.

[2]李峰.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及其防治[J].科技资讯,2011,26:144.

[3]张淑娟,苏志锋,林泽健,等.广东省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2):139-142.

[4]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室内空气污染造成160万人死亡[J].首都公共卫生,2011,5(1):46-47.

[5]朱桂芝,李涛,郭晓诗,等.甲醛对人体毒作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4):250-251.

[6]罗晓红,顾艳.室内甲醛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1,27(21):2501-2503.

[7]徐志金,陈清波.浅议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5):89-90.

[8]程慧芳,王健,于婉,等.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25,27.

[9]李解生,李纯颖,李勇,等.甲醛对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242-1243.

[10]宁晓宇,袁向华,郑浩,等.甲醛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0,5:23-25.

[11]林海.浅谈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控制措施[J].环境工程,2011,29(增刊):182-184.

[12]曹受金,潘百红,田英翠,等.6种观赏植物吸收甲醛能力比较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798-1801.

[13]廖秋实,李苑,杨宇婷,等.活性炭和植物吸收对室内空气甲醛净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99-102.

[14]胡刘平,莫开林,杨凌,等.活性炭对甲醛吸附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4):52-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