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十篇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十篇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7:50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背影》初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适时的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的将其解决,下面通过《背影》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背影》的教学案例

在要讲授《背影》之前,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有点犹豫,我们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的爸爸因为精神问题进了精神病院,而我现在不得不讲述跟父亲有关的课文,怕会伤害到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认真的准备好了课件,准时的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是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可以好好的跟父母相处。”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背影”两个大字。我偷偷的观察了那个学生,他平时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也很热爱学习,今天果然不出所料的沉默了。我讲到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时邀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跟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都很配合,有的讲妈妈每天早上起来为自己做早餐的事情,有的则讲了自己做错事爸爸对自己的教育,不论他们讲的什么都体现出了他们和父母之间浓浓的爱,但是那个学生仍旧沉默着。当这个环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直沉默的学生突然举起手来,我犹豫了一下,害怕他讲出什么不好的观念,但是看着他沉默但是坚定的眼神,我还是要他来讲讲。这个决定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从小到现在,我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他要治病,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没有爱我的爸爸,小时候,大家总是会嘲笑他是疯子,他总是不回答傻呵呵的笑着,我总是因为这个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有一次,我又跟他们打架了,爸爸在外面玩看见了,就捡了一根棍子跑过来,一边叫着我的小名一边用棍子打他们,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从来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是那个时候,他却叫出了我的小名。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感人的事情,也没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是,我爱我的爸爸,我也知道他爱我。”他很平静的讲完了,学生们都沉默了,我也很受感动,于是顺着他的话题给学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语文课。我也明白了,很多学生不是老师看起来的那么脆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识。

二、初中课堂案例教学反思

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所教授的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的一种塑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一)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

教学课堂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也必须让学生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想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每个人一样的表现机会。在上课时,联合实际的提出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人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知识并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朱自清和他父亲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是一个推己及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和家人朋友相处。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会让课堂更加的精彩和活泼。

(二)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认真听学生把话讲完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初中学生的人格和性格正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需要人倾听和理解。对那个学生,我一开始也是觉得他爸爸不太好的情况可能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对他的爸爸有不好的态度。但是,认真的听他讲完心里话,我就知道我过于担心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要由书本散开去。

(三)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正是一个反叛的时间段,教师越是想要强行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就会越是反抗,教师应当综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环节,比如自由讨论、小组发言或者是上台表演之类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填鸭式要好得多。

(四)应该避免的问题

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乱来,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适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没有目的的学习。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每一次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跟学生良好沟通,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瑞芹.反思教学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金色年华(下),2011(2)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现象教学反思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政治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农村中学;反思;评价标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大改革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其改革意义更是深远。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边“充电”,边努力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在积极探求新课改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之路中,我也有诸多反思,现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走进语文课堂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更何况受条件限制,岗前培训每个农村学校一次也只能选派几名骨干教师参加,剩下大批的一线语文教师就只有通过一两节公开课、示范课而“东施效颦”了。新课改在部分农村学校成了极少数青年骨干教师追求的事业,成了上示范课、公开课才展示的窗口。其次是学生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培养,应该贯彻其学习的始终,而不是进入新改革年级的学生才注重培养的。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刚刚经历了从“非课改”到“课改”两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牵扯着鼻子走,习惯了老师讲,学生静静地听。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旦教师真正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时,除少数学生有不乏见地发言外,更多的便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但学生的“一言堂”就真的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吗?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同时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途径,学会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二、落实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反思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生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反思

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然而,在实际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又常常而对许多尴尬。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经常提到“参观访问XX工厂”、“到学校图书室或网上搜集XX资料”、“课外阅读XX名著”等等。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连语文教师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上网查资料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部分农村学校因资金短缺,图书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需求,因而学生上图书室借阅所需也一时难以实现。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努力将语文教学带出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要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广大农村教师更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

诚然,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奏响“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旋律。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4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其反思的核心是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澄清、质疑与批判,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反思,记录自己平日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参与性等诸多方面。目前在大班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情境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接受状况的差异,通常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同学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教师既要注重“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活动前要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在观摩活动中,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当学生对读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四、教学活动中要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而只注重引导。

五、教学结束后要反思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5

语文教学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其它的学科相比应该更具有活力和时代气息。但是,在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和升学的压力之下,语文课堂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语文课堂也变得沉闷、乏味。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机械地记忆,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够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己的潜能。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单一,主要是根据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对文章的作者、创作的背景、写作特色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进行分析,对文章中出现的新字词进行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燥,但是学生的能力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到的知识也是死知识,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应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笔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探索。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体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体验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不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习过程也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语文教学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文章中体会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活跃自己的思维。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新鲜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插入趣味性或者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等,让学生有语文学习的欲望和冲动,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二、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中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参与性更高,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学生只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够做到终身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进行阅读,从中去品味,去探索,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学生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古代的这些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只是注重了武力,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但是,自主学习也不是任意实施的,不是漫无目的的探究。自主学习的运用要以探究问题为前提,在进行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会有意义,课堂教学也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还要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反思教师素质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①德育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团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反思性教学;实践运用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英语作为外来语言易受本土母语的影响,学生对英语结构掌握不够,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常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错误。同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逻辑错误,条理性不清晰的错误;也缺乏对英语单词积累,在写作中拼出现单词拼写、使用的错误。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来提出问题、研究讨论,有效地解决了初中英语写作的困难,促进了师生共同的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反思性教学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反思性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教师能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也能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一)初中反思性教学内容的概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包含了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这几方面的内容。目标反思有激励性、多面性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延展性、层次性、多样性等方面;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反思主要是重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标准反思提倡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开放性,重在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做出科学合理评价,反对“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二)初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在英语写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日记、学生调查问卷、教学听课活动等手段反思教学问题,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的阶段制定出适应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方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平时先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根据课本中的经典范文,例如七年级上册的unit1“thisis…”,“mynameis….”或者“i’m….”等句式学习,通过口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thereare…peopleinmyfamily.进而拓展学习句型结构:this/theseis/are…that/thoseis/are…以及thisismyfamily.或ilovemyfamily.等。通过口语练习背诵短文样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加强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的熟练运用,积累初中英语词汇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英语写作打下基础。

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去谈论日常生活,比如在学习“welcometoourschool”这一单元时,我们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学科,通过模仿课文的重点句式“ittakes/took…todosth”和“goto…onfoot”等分析总结写作技巧和谋篇布局,巩固课本中基本的句子结构搭建,为进一步的写作打下基础英语写作。

注重英语的语法学习,初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法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英语作文修改中应用反思性策略,先修改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成果进行自我反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同时引导他们互相批阅,一方面可以通过评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吸取了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有组织的对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反思找准了英语写作学习的方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教师自身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纠正教学方法。

(三)实践结果与调整

在阶段性反思性教学过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试题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反思性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写作评价以及写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学生相互反思、相互批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展开英语写作的合作探究,但由于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的不均衡,在相互评阅作文时并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英语作文的相互批改活动无法发展。因此,教师应灵活的将反思性教学运用到写作课堂之中,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划,以此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方面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不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及时调整教学课程的设计,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在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学理论的建立―课堂实践―反思”这一过程,使英语写作水平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反思下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能力授之以渔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21-02

作者简介:康爱红(1970―),女,江苏如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努力跨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的学科特性与学生的发展水平,通过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双边规律,尤其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以及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发展需求,有效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与提高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的主体,就如何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出如下看法:

一、学会预习方法,打好课前准备之“渔”

所谓“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它是合理有效的“抢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征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如预习材料以文章为主,知识连续性体现在字、词、语法的运用上;同时,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注释、标记、工具书、网络资源等信息加工方式初读、细读课文,尝试归纳、理解课文中心,并主动地提出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社戏》的预习引导中,笔者根据课文的体裁(记叙文)、课文知识背景(作者鲁迅、社戏是祭祀土地神所演的戏等)、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词典识记陌生的字、词;利用信息检索工具了解什么是社戏,鲁迅写社戏的背景。这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课文前的两大问题:字词不识与阅读不畅,背景不熟悉与感悟不精确。接着让学生整理文章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因为课文是记叙文,要学好、理解好课文,便要熟悉掌握课文的写作要素。最后,让学生标记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在课文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预习的任务是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它的出发点是促进课堂学习,所以教师在课文预习引导中只要让学生课堂学习时心中有数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过分花哨和严苛的预习任务,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二、引导课堂自学,打好课堂学习之“渔”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养分、获取学习技能的主阵地。听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环节与关键步骤,它不仅是一门学习知识的艺术,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引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假设与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重点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项课堂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课堂自学的热情与能力,为随后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自学引导:笔者首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将多个同类问题概括成一个,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学生自主概括之后,笔者和学生共同敲定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取将问题在组内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是这堂课自学引导的重点:这篇课文是王安忆写自己外甥的回忆文章,描法细腻有趣,是记叙文写作优秀的范例。笔者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写作结构,思考课文三个小标题的作用,学习王安忆的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提高能力。所以,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根据课堂资源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意识地挖掘课堂的潜在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培养对策,并且坚持灵活运用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获得学习技巧,成为课堂学习与实践的主人。

三、懂得总结反思,打好课后固基之“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复的自省与概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能力,尤其要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自己学习中的情况进行反思与归因,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的短板,充分发挥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通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为衡量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就当下的状况看,初中语文新课改虽已有了一定成绩,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依旧广泛存在。初中生学习语文,仅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这种不健康的观念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长远来看,势必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种不良状况的存在不但违背了教学活动开展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假若初中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证,试想语文作为陪伴学生终生的一门学科,如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那么学生良好个人素养的培养也只能成为空谈。所以,在当下推广新课革、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刻不容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来做。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让语文教学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好课。而备课,即教师为课堂教学提前做的一个准备阶段。因而可以说,备课是为了使教学课堂更加完善。具体说来需要三个方面:备自己、备学生、备教材。

备自己就是教师要做到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第一,教师必须明确,新的备课理念下,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独裁者,更不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不管不顾者,而是应该从“主角”退到“次主角”的位子上,变成激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首先要知道自身的缺点和优势,然后规划好符合自身特色的教案。第二,教师课后必须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深刻反思并不断改进教法,最重要的是要时时自我评价,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素,领悟先进的教学技并能大胆地付诸实践。

备学生要求教师变主动为被动,将过去学生的被动性学习变为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身边资源的积极主动学习。因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所以,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绳进行课程的准备。要做到有效地备学生:首先,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及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备课才能全面、科学性;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最后,全面评价学生,完善掌握学生之前的学习背景,准备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案。

备教材指教师在备课时应跳出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过去,教师只是简单的传授文本知识的传话筒。而新课改所提倡的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而已,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善于利用“教材”去教。因而,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度钻研教材,发掘有用知识,引导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并做到在分析教材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策略

教师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短短的45分钟有大的收获,并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受到启发,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探讨适合自身的教法,最大程度地高效利用时间,将知识教给学生。

1.营造良好氛围,以情育人

教师必须懂得课堂的艺术,才能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全心投入,力争声情并茂地将课文基本要义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要聆听学生的心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让低分学生产生教师偏向优等、生看不起差生的不平衡心理,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团结的氛围,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课堂,让学生在一种友爱团结的氛围中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真正实现美育。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过去呆板的填鸭式教育,才能在授课时使每一位学生好学、乐学。第一,要使课堂氛围充满乐趣,可以在讲述课文中带学生走出课堂,接近大自然,使他们的身心在自然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如在讲课文《苏州园林》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园林里,让学生一边参观一边学习课本,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无关教学活动的动作,教师在不能听之任之的同时要合理引导,在既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展开互动,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最后,鼓励并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与人合作探究并找出答案的意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慢慢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后续阶段。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经历过的课堂教学,在课后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自觉的判断、推理与分析。这包括对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调控能力、学生反应情况等各方面做出自觉内省,以达到使教学优化的目的。而在实际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很高,提高教师的反思行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过程中,要通过自我检视建立起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自己已有习惯与行为进行有意的审视、筛选并保持优良的行为习惯,将坏的行为习惯淘汰或改造。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公正的品质、丰富的情感及敏锐判断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否有耐心、幽默感和亲切感等。通过自我检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使自己形成良好反思习惯,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而真正有效的反思是要学会积累属于自己精彩的反思,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同时也有与其他教师共享的价值。教学反思虽可在大脑中运作,只要思考足够深刻,就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效果,但若不能及时把精彩的反思内容与过程记下来,会很容易将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遗忘掉,这就消解了教学反思所应有的价值。而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则可以深入反思并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可通过写反思日记、教育博客、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手段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进而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用到下次的教学活动中去。

2.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除可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之外,还可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自己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第一,可以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在对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与专家开展对话,除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外,还可多读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论著,因为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的,而从对文本的阅读中,可以与专家进行精神交流,领略专家的独特教育智慧,进行思维的碰撞,并在这种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反思。第二,教师要学会输出与吸收。这意味着一方面要积极让别人来研究自己,让旁人帮自己跳出认识上的局限和盲点;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中汲取经验并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而反思不单是教师自我的反思,它更需同其他教师真诚地进行讨论、交流。因而,除了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别人分享外,教师还应打开视线,从别人的课堂里吸取宝贵的经验。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其基本前提是教师的充分准备,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同时还要加强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孟萌.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