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十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8:41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1

一、“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为,“导读课”教学目标主要在于推荐阅读读物、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进课”的目标主要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结一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再给予方法的指导,保持阅读热情,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而“汇报交流分享n”的主要教学目标则在于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二、“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分享,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从内容、情节等方面入手。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提升。“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叙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2)交流书中人物,概括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品味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情节;(5)交流读书体会以及读后感想等。

三、“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原则

1.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

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例如,《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它的序言,初中、高中教材中也有选编的内容。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特点,确定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不能把小学生阅读交流分享课上成中学的文学作品欣赏课。

2.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本书交流分享活动的设计起点要低,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交流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认一认、说一说”“读一读、猜一猜”等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人物图片和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判断。这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调动他们交流分享的积极性、竞争性和表现欲,使他们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要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渗透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应该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给予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例如,对于整本的文学作品,采用“了解作者―把握大意―理清线索―了解人物―咀嚼细节―品味语言”的交流程序,就是对整本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品味语言”环节中,指导学生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品味,也是对学生精读整本书的方法的指导与渗透。

4.师生互动分享,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交流分享活动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交流,互动分享,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例如,在品味描写人物的细节时,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予点拨:“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反映他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细致的外貌描写可以突出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背景、身份、性格、年龄”等,既有读法、写法的渗透,又体现交流分享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得到提升。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整体优化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杏平.指导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22).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2

1.个性:语文分享教学的基石

在新课标中,提到“个性”的就有14处之多。个性,是一个人优点的集中绽放,充分展示和绽放自己的个性,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语文分享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个性绽放,同时也强调老师的个性绽放。因为老师的个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的个性完善。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追求形式多样、方式独特、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同时我们还要敢于让自己的教育目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形式个性化。在教育教学中,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特长,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创造情境,搭建平台,再因材施教,让学生学自己所学,乐自己所乐!

在语文分享教学中,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体现一是个性化阅读,二是个性化写作。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是需要老师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尊重,个性化写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唯有个性,才有创造;唯有创造,才是生命的乐享!无论是个性化阅读,还是个性化作文,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生命的激扬,生命的乐享。

2.生命:语文分享教学的过程

说生命是语文分享教学的过程,是因为:①语文本身就含有生命的成分;②语文课堂应该含有生命的成分;③语文课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④我们语文老师也要在语文课堂张扬生命。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语文课堂要凸显对生命的关怀,对灵魂和人格的塑造,对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构筑,对生命的意义的开掘,对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好的语文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讲解,更要有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对话,心与心的交融与碰撞。在语文分享教学中,不仅要用脑去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

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里的生命资源,释放语文教材的生命力,更要绽放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力。让我们的语文分享教学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产生火苗,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产生火花,以生命促进生命,以生命关怀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

海德格尔认为生命是一种未定之存在。人的生命本身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生命价值逐渐显现,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其生命注定就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建构的过程,具有向着未来开发和发展的无限可能,在语文分享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一定要顺着这一生成的建构,引领学生向未来进发:注意生命的情感性,认识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差异性,唤醒生命的主体性,追求生命的体验性,激活生命的超越性,释放生命的创造性。

3.生活:语文分享教学的外延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认为:教育即生活。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中,语文可能与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语文是一门语言教育学科,但它又是一门国语教育,具有民族性的属性,因此语文教学还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正因此,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也在生活中。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它必须在一定的背景情境中教学。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也是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尊重和建构。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命世界,是语文分享教学的一个立足之处。而老师万不可用虚拟的僵化的客观的世界掩住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4.对话:语文分享教学的立交桥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对话,不仅要师生对话,还要有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不仅要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还要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对话。对话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互尊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手势、眼神和机器等媒介,相互交流,互有反思,自由表达各自的疑问和见解,而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的教育方式。

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无不含有对话教学的成分。同时,对话更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里被奉为至上原则。在互为资源的课堂上,时时会生成“冲突”。过去由于教师的一言堂,冲突被抹杀。语文分享教学不仅强调预设,更强调生成,因此对话的课堂就不可避免。在具体对话的实践中,我们的语文分享教学课堂还要注意:

⑴在体验中对话,分享个性的课堂。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形成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情态更为开放、结果更为多元的教学对话,并通过对话再次生成新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认识。

⑵在合作中对话,分享交往的课堂。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这是它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对话教学具有对话心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是对话心态基本的构成因素。

⑶在探究中对话,分享发展的课堂。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过程,注重满足学习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过多的讲解,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学生的头脑,而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话充分展开思维的碰撞。

⑷在批判中对话,分享辩证的课堂。真正的学习是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是与知识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思想的俘虏。学生只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摒弃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坚持用自己的经验去汇兑作品的情意,获得独特的体验,必然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来。

⑸在评价中对话,分享成功的课堂。评价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以鼓励为手段,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3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十”报告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文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匀,地域发展不平衡。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9%,地域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6%。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居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欠发达,人口居住分散。就教育领域而言,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效果。关注边远、贫困及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缩短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已经不是需要论证的问题,而是应该探寻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教育的结果和目标,不仅强调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样强调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应用。事实证明,对于边远、贫困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投入,可以很好地共享优质资源,开拓少数民族师生的视野,能够有效地缩短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数字鸿沟,可以较好地体现教育均衡的理念。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问题,有效地整合技术手段与教学理念,为西部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落实“十”精神所倡导的教育公平的理念。

案例

笔者所在的团队曾开发了《藏汉双语生物模拟仿真实验》教学课件,以此为例,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课件制作进行说明。该教学课件内容选择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和“动物标本制作”实验。整个课件主要由知识点介绍、视频演示操作、Flash模拟仿真实验和习题操作练习四部分构成。

知识点介绍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部分,以文本的形式分别呈现每个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是学习者进入仿真实验操作前必须认真学习的内容;实验视频部分不仅记录了实验材料的野外采集和每个标本制作实验的实验室现场操作,还附有详细的声音解说,在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前观看视频内容,就会对实验操作过程有一个更加连续、完整的认识;仿真实验模块是整个课件的核心部分,利用Flash软件完成,学习者进入该模块,选择使用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通过点击或拖动鼠标完成仿真实验操作。仿真实验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在操作者进行错误操作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引导操作者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针对本软件双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将课件中的文字进行藏汉双语呈现,对于藏语内容使用“同元藏文输入法”中的CHinatiBet字体。具体操作需要将该软件安装后,并且在Flash和authorware字库中导入该字体即可进行输入;对于视频形式的内容,我们录制为汉语、藏语中主要的三大方言:安多藏语方言、卫藏方言和康巴藏语方言四种音频形式,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进行不同语言的切换,使得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

以藏语优质课程视频案例为例,据了解,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主要采用“藏+汉”和“汉+藏”的教学模式。“藏+汉”类学校教师以藏语进行授课,并另加授一门汉语文,藏汉语文教材均使用西北五省协编的民用教材,内容与普通中小学的统编教材出入较大,其余课程属于统编教材的藏语翻译版本。“汉+藏”类学校教师以汉语授课,教学内容均与汉语类普通学校无异,并另加授一门藏语文。面对这样一个比较庞大的教学团队,如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众所周知,优质精品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笔者长期带领学生在藏族地区进行实践调研,从调研中也可以看出,民族类教师对于优质课堂实录的需求普遍都很高,然而少数民族语言类精品课程资源却十分匮乏,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类教师而言,因为语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原因,汉语类的资源往往很难借鉴。从2008年开始,笔者团队陆续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民族类小学藏语文优质课堂视频案例,并免费发放给部分西部农村藏语类小学,受到了当地教师的广泛欢迎!

微评论:

江苏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邱玉东:用好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用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心他们的情绪发展,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每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高度,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成绩和思想问题,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人的尊严,把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追求高质量的生命发展作为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每一个孩子发挥潜能,提高生命质量。

走乂丘八: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我觉得根子上是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平衡造成的,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谈什么教育公平都是空中楼阁。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4

关键词:理念引领;交流合作;课程共建;提升办学水平

一、以“开放、合作、共享”的

教育国际化理念为引领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位于三国文化胜地武侯祠旁,学校现有学生1100余名,教师73人,中高级教师占80%以上,其中获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师称号70余人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完善优良,教育环境优美,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师生的性情和品格。学校秉承“快乐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的、快乐的、幸福的人,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效益,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优秀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智能机器人活动实验学校”“四川省小学智能机器人活动十佳学校”“北师大外语教学实验基地”“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等殊荣,被誉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学校办学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是优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从2005年以来,学校开始引入外籍教师任教英语。学校用国际视野来观察、思考、把握教育与发展教育,用世界眼光优化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教师与学生。在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整合国际课程和资源,让教师用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快乐地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提高国际交往和竞争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了“理念引领,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的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

二、形成多元开放的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加强师生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充分吸纳优秀世界教育思想与经验,并为我所用。2010年,学校成为成都市首批“中英校际连线”学校,与外籍学校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友好关系,每年的师生互访不仅有益于双方的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而且我们以“教师的世界课堂”和“学生的世界舞台”为主题,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世界课堂

学校设置了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课程,通过开设“全员英语语言培训”“国际交流礼仪培训”“赴英国担任汉语教师”“赴香港担任汉语志愿者”“参加海外研修班培训”“设立学校海归工作室”等课目,让教师认识、感受、走进、实践“世界课堂”,培养高水准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师队伍。目前,教师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全员教师均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到海外进修学习的教师有9名,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教师达到100%。李蓉、唐嘉奕等教师先后到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王蓉、夏娟等教师在重大国际交流活动中现场执教国际教育研究课,并深受好评。学校先后请6名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邀请英国校长克莱尔女士等10多名外籍人士到我校访学。

2.学生的世界舞台

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2010年至今,我校学生以互访、录影、电子邮件、写作等方式参与中外交流活动达20000余人次,参与面为100%,并有近30人次参加国际竞赛,并取得优异赛绩。2011年4月,VeX世界锦标赛——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在美国佛州的迪斯尼体育主题公园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3余个国家,400余只队伍,1800多人参加了本次比赛。由于没有设置小学组,我校作为为数不多的小学队伍参加了中学组的比赛,和各国的中学生精英同场竞技。比赛时,学生们分工合作,靠着扎实的英文功底,和不同国家的联队沟通,和比赛评委对话。获得了此次比赛中学组冠军,以及机器人最佳设计奖。学校机器人代表队已连续三届获得世界机器人竞标赛冠军。

三、共建课程,共享快乐

丰富与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校本拓展性课程”和“校本实践性课程”的学校快乐教育课程,让学校优质课程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土壤。学校在与英国哈尔佩尼雷恩等学校签署的合作交流项目中,共建课程是一项重要合作内容。双方共建了“中英课堂碰撞”“艺术、科技教育共享”“社区点亮生活”三大主题系列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学子(见图1)。

(一)开展“中英课堂碰撞”教学研讨活动,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

学校以中英课堂交流为载体,通过与英国哈尔佩尼雷恩友好学校开展“交换双方教材与书籍”“现场开展中英课堂碰撞(同课异构)”等项目的教学研讨活动,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学校与外国学校教师围绕主题“家”“食物”以及“环境保护”,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课堂碰撞与深度研讨,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发现我校的优势与不足,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以语文学科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中外课堂教学特征的差异(见表1)。

课堂教学碰出对中英教育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以此探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努力,达到共建课程,共享课程的目的。来自英国的主讲教师克莱尔表示:“因为之前担心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量用简单的词汇去替换复杂的关键词,但没想到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学校按照英国小学教室原样创建了全市首个英式教室。教室里任何一个装饰都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教学环境,引入英国的教学方式,实现国外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校教育真正与国际教育接轨。在中外课程共享共建中,我校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教学课程改革中迈出崭新而坚实的一步。

(二)共享中外艺术、科技教育,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拓展性课程

1.音乐艺术文化交流

每学期,学校与外国友好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定期交换节日活动、运动会等视频,与英国等外国学校师生对比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和效果,促进文化交流,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师生的艺术鉴赏力。

2.国学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中方学校进行经典诵读及中国传统礼仪展示,英方友好学校由汉语助教教授简单的国学三字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学生学会了尊重并认同他人的文化。

3.机器人教育交流

与英国哈弗彭尼学校开展机器人合作项目,交流两校机器人制作发展情况。

(三)以“社区点亮生活”为主题,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实践性课程

校际连线“社区点亮生活”把国际元素引进各个课程领域,让学校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世界公民意识,语言、沟通和信息沟通技术能力。学校立足于龙小分校所在蜀汉社区的三国文化,以雅俗共赏的锦里为切入点,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处,理解成都独特的休闲文化所蕴含的包容、和谐、宜居的城市文化。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所在社区的自豪与热爱,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对社区生活提出建议。

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们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蜀汉文化。美术、音乐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英语和计算机课程指导学生与英国友好学校的交流,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对社区改进提出构想并走进社区沟通实施等。学校通过整合社区与学校,整合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课程的资源,整合英国的综合课程建设经验,共同协作完成了综合性的开放课程,并围绕这一课程成立了包括社区人员在内的涵盖多个学科综合课程小组,以深入挖掘资源。

课程实施流程如下:走近社区,了解锦里——了解代表着锦里中蜀汉文化的民间艺术——尝试学习民间艺术——用民间艺术手法创造艺术作品——发现生活中的遗憾——再创作——放眼社区,给社区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

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走进锦里参观、摄影、与民间艺人交谈、与游客交流等,初步了解了学校所在社区的蜀汉文化。在校园里,开展了以蜀汉社区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活动——蜀汉文化周,绘画、十字绣、皮影、剪纸等蜀汉文化展,成都小吃美食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民间艺术形式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教师和艺术家的带领下,学习用锦里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刺绣、皮影等来创作反映社区文化的艺术作品,改造了学校的废旧凳子,完成了呈现锦里的建筑及生活风貌的艺术品展览;与川剧艺术家沟通,初步尝试进入川剧;以“我与社区”“我的理想社区”等为主题,对所在的蜀汉社区发表感言、展开思考,并从小学生的视角对社区生活提出建议,对社区改进提出相应的计划,并与社区沟通协商共同完成社区改造:制作了锦里的明信片、参与社区文化墙的设计、为“锦里”招牌纠错字、和锦里合作开展“地震三周年,感恩与您同行”活动等。

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整理出了校本教材,全体学生系统地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一、二年级学习川剧脸谱,三年级学习制作传统玩具,四年级学习剪纸,五年级学习皮影,六年级学习刺绣。全校普及英式板球课,让英式板球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5

【关键词】注重体验;享受体验;联想;拓展体验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分析得多,揣摩得少;讲得过多,感受过少。“阅读”变“讲读”,“精读”变“精讲”,学生、教师、家长对这这种方法很不满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优化方法,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注重情感的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课堂变得很沉默,“你讲我听”,“你说我写”。学生虽然能专心上课,但大多数学生面无表情,态度漠然。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原有的热情和好奇逐渐淡化,使整个语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缺少了活力。而这时候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也就随之侵入,如何使课堂更有激情,更充满活力,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优美、形象、富有智慧、情感与情趣的情境创设,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与经验积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全身心地拥抱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深入阅读,培养丰富的体验态度。

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需要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才能进入作品的内涵,即“披文入情”。“披文入情”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的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朗读,是激活、唤起学生感受体验的根本方法,一次次的朗读,就是一次次地拥抱课文语言,就是一次次地感受内容、进入情境、体验情感的过程。在学习中,还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情趣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学《幸福是什么》这课,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将《幸福是什么》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排练,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使得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经过老师点拨,演出效果很好,对课文理解也较深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还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独特的美。引导学生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读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升华。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其他的艺术手段,会起到良好的功效。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更加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现美的形象,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也让学生有了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之后,对课文有了更好地理解。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情感体验空间。

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经常面临着很多无法绕开的障碍,例如时代背景相距甚远,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有限,解读时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等等。于是,很多老师都是先介绍背景、解析意思,然后分析课文,梳理脉络、总结主题,学生则忙于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被动积累。这样的教学没有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激荡,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或是隔岸观火之感。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合理地利用联想、想象,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一方面外延文章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随着课文中一次又一次点燃火柴,学生们也跟着小女孩一块幻想“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想象,使得学生的体验与文本的距离更近,当学生的感情投入到达高潮时,让学生再展开一次联想:“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会怎么做?”丰富的联想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丰富了语文课思想的内涵,当然也激发起课堂的精彩。

总而言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感性的一面,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用自己的情去挖掘文中之情,让文中之情感染学生之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的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活动得到激发,学生定能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也能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学好语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

[2]石涛《如何阅读一本书》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2月

[3]乔桂英《阅读方法指导论》语文出版社2013年7月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6

1.构建蕴含“认知之乐+知趣之享”的“乐享课堂”

所谓“乐享课堂”,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实践、乐于分享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亲身经历、参与、体验各种活动,从中体察探索知识的过程,感悟学习情趣,点燃智慧火花,生成活性的知识理解,发展各种可迁移的、关键的思维,以及交往和学习的技能。“乐享课堂”的关键落在“乐”与“享”。

其一,“乐”是一种学习发生的情感维度。“乐”是学习的启动机制、维持机制与保障机制,它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快乐之情和喜悦之意。学习中的“乐”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趣而乐”,这是当学习切合自身趣味、触及学生经验时的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反应。第二层次是“由知而乐”,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感悟而产生的源自生命内在的咏叹,是一种“知性之乐”。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理性美,语文中的语调美、节奏美、语句美等,无不向学生展示着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毅力、灵感和奇伟。知性之乐是一种深层的学习乐趣,是一种更加持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更具有价值的学习情感。我们的“乐享课堂”既追求“趣乐”,但更追求“知乐”,我们努力使课堂实现两种乐趣彼此结合、相互促进的乐向目标。

其二,“享”更多地蕴含了学习的认知内涵。“享”在这里的核心意义是“分享”,但其在词源学意义上也具有“自享”“享受”之意。也就是说,学习者首先需要有自我的知识建构,要对自己所建构的知识有一种自得和满足,这体现了个人学习的高质量、高规格;其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享、合作、交流、质疑、辩难、反思等,实现学习的“分享”,使知识实现由个人维度向社会维度的转变。但我们认为,“乐享课堂”所期待达到的,是个人的自主建构与集体的合作分享的相互整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个人和社会的穿梭互动之中,学习的高质量、高品质才会最终实现和达成。

由上可见,“乐”的情感成分与“享”的认知成分是彼此交融的,在最高层面上,“乐”是一种认知之乐,“享”是一种知趣之享。“乐享课堂”所追求的,正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所具备的认知、情感乃至身体的完美统一。

2.设计达成“乐”“享”的实施规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构建乃至实现“乐享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路径及操作关键点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初步设计了“乐享课堂”的实施规程及要点。

其一,“乐”的达成。(1)教学设计要考虑课堂引入情境。即情境要尽可能新、趣、奇。但也要与讲授内容贴切。(2)课堂讲授言语要自然幽默。这里的幽默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和接受能力。(3)课堂教学活动要关注孩子的经验。只有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经验和表现。课堂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4)课堂教学要能展示出学科之美和深层价值。即要教给孩子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这个学科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的视角和思维方式。(5)课堂教学活动要层次递进,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6)评价要以正面为主,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解决不解之处。评价也是激趣之道。懂得评价的价值、作用,也是重要的教育品质和追求。

其二,“享”的达成。(1)课堂活动要以问题为驱动。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动学生思考的问题。(2)课堂中的问题要给学生个人思考和解答的时间。个人的理解是分享的基础,因此要有1~2分钟个人思考的时间。(3)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两人组、四人组的合作。小组合作要考虑问题的特点,并且要充分研讨,形成解决方案,要有小组发言的环节。(4)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全班直接发言或研讨。互动的形式不必完全采用小组合作,有些可以采用个人思考十全班发言的形式。(5)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整经验。

3.明确实施“乐享课堂”的基本环节

考虑到学校教师的知识和素养现状。想让“乐享课堂”一步_成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可以让教师从某个具体的环节开始做起,尽可能在这些更加细节的环节上让教师体会实施“乐享课堂”的精妙。我们初步设计了八个实施环节或实施抓手(即让学生经历“八个一次”)。教师可以由此初步体会“乐享课堂”的基本要义,进而逐步提升对“乐享课堂”的诠释和行动能力。

其一,经历一次勇敢的质疑。即学生在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创设的疑难情境或两难情境激发下,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疑惑、疑难、悬念、疑问进入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梳理、归纳、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使问题情境化,并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领学习活动。

其二,经历一次自由的想象。即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入“思维无”的自由境地,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个性。这就要求学生“会从不同方向想”――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思量,“会有自己所想”――怀疑、批判、鉴赏。“会尽情地想象”――创造形象、情感共鸣,由此展现思维和生命的活力。

其三,经历一次精心的操作。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动情,通过实验、表演、模拟、辩论等操作活动。玩中学、做中学,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从现实情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做、学、思的过程中体悟学习之乐、学习之美和课堂之趣。

其四,经历一次美妙的欣赏。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观察、倾听、感受、鉴赏等,提高审美敏感度,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个性,能自觉地将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用“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学习,并对新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审美企盼。

其五,经历一次多彩的展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选择适宜的展示内容,采用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等方式,如作业展览、对话交流、角色表演、游戏活动、个人才艺秀等,并对展示进行分享、评价与反思,提高自我展示的能力。

其六,经历一次愉快的合作。当课堂含有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等因素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学生要拥有合作意识和习惯。小组成员要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为小组目标的实现及学习任务的完成做出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7

一、享受语文学习的人文环境

冰心曾说:“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野花只有长在野地里才能蓬蓬勃勃地茁壮成长,对学生来说这“野地”就是自由成长的空间。语文课堂应该是这块“野地”,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应该以一个“对话者”的姿态走近学生,真诚地与之交流、讨论,进行精神的互动、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碰撞,乐其所乐,忧其所忧。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榜样。一堂作文课上,学生观察于老师,并给于老师“画像”。学生说于老师的嘴巴有点歪,于老师不但不生气,还表扬这位学生“实话实说”,并强调说明:“确实有点歪,这缘于我年轻时得过面部神经麻痹留下的后遗症。”可以说于老师是从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情,尊重孩子的人格,营造的是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依托感。

二、享受语文的美

1.走近人物,体会形象美

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番茄太阳”》中美丽可爱、聪明善良、懂得关爱别人的盲童明明……这些形象显示出了高尚的品格,使人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

2.创设情境,感受语言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感情朗读、音乐辅助、课件展示,让如诗如画般的情境成为美的栖居地。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境,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成了画中人,置身荷花池边,眼前出现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平滑、花瓣的细腻。伴着语言文字的描述,运用移情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了一朵洁白的荷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体悟到语言文字的“奇妙”。

3.展开想象,体会意境美

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而且要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美。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碧绿的海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海边绿树红花,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坐在小船上,哼着小曲,划起双桨……一幅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洋溢在孩子心中。

4.多元诵读,体验情感美

如教《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母亲的一句朴素的话语:“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母子亲情。

三、享受语文参与之乐

1.指导预习,激发参与的欲望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交流预习时画出的重点词句,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提出这些疑点时,学生畅所欲言,创造了一种探究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2.创设教学情境,在参与中享受乐趣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次抱母亲》《云雀的心愿》时采用此法,公仪休、“我”、云雀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四、享受习作创造之乐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8

【关键词】体验哲学;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不只是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交际。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但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亟需充分的锻炼。为解决学生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积极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实现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理论基础

1999年,美国学者莱柯夫和约翰逊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明确提出体验哲学观点,它认为语言是体验和感知的结果,语言认知的哲学基础就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主要涵盖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三个方面。它指出实践是认知的前提,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所以,英语课程设计应重视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教师在授课内容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知识融合起来,建立教学内容学习视频。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之后,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和讨论,完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体验哲学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体验趣味。翻转课堂则重点强调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上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重点突出教师从传递者向合作者的转变,重视学生在课堂内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内化吸收,这符合基于体验哲学的课程设计需求。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设计方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课外移动学习和课内讨论相结合,重视学生英语体验过程,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教学设计步骤如下:1、课前教师将学习内容视频以及学习任务到在线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制定比赛规则,选出评委,指定比赛内容。3、各小组给出比赛队员和作品,其余学生可现场提问。4、进行课堂比赛,评委选出获胜小组和选手。5、评价与反馈。

三、研究实施

1、课堂基本情况实验班级情况:我校2016级会计专业三班学生,学生人数42人,学生年龄19—20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LearningaForeignLanguage”。教学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能用口语进行交际。课堂组织方式:课前通过移动平台,学生进行自主视频学习。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进行比赛陈述。2、任务分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两名主持人和评委以及比赛服务人员。各个小组选出比赛选手,合作主演选手,提问观众等人选。3、师生课前准备由小组代表、评委和主持人设计比赛方案,达成共识之后与老师沟通。比赛方案确定之后,教师通过移动平台通知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对选手进行提问。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语法讲解、常用词汇以及特殊句型等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将英语口语比赛视频和英文访谈视频上传到移动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4、课堂教学实施(1)主持人先介绍各个参赛小组选手、评委和观众,并进行比赛。比赛队员根据抽签顺序依次进行自我陈述,陈述结束之后,评委进行刁钻提问,选手要进行即时问答。(2)选手陈述之后,选手和评委要接受观众的提问,进行互动。还可安排工作服务人员用多媒体向学生观众介绍并展示相关主题词汇、图片以及背景灯。(3)宣布比赛结束,选出最佳参赛小组和个人。学生观众也可在移动平台分享比赛过程,进行互动。5、课后反馈与评价师生共同观看比赛录像,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利用个别座谈、群聊等方式了解反馈意见。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表现通过对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录像资料整理等,全班42名同学积极参加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占92.8%。只有三名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聊天获悉,这三名同学英语基础较差,不适应翻转课堂节奏,表演环节不自信。2、学习效果(1)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移动平台向全班42名同学发送调查问卷,对此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放42份问卷,收回42份。90.4%的学生觉得此次课程设计能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语言运用和使用体验。由此可知,翻转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构建语言体验情境,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2)增加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85.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英语学习,83.3%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资源共享。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碎片式自主学习,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更利于学习资源的同步分享。(3)提高综合能力92.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自学能力,80.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和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83.3%的学生感觉更能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课前学习,展开小组讨论,认真设计比赛方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新性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自我观察和反省能力。3、教师角色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关系。教师成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和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身份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存在的问题

1、比赛小组对内容选取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不够。虽然部分学生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够强,部分小组不能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2、学生在发音和语音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口语不易辨识,比赛速度较快,部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陈述的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指导,针对个别学生语音、语调口语问题进行纠正。

六、结论

体验哲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去除传统的知识传递和输入的设计思想,坚持以学习体验为主的创新性设计思想。此外,通过翻转课堂的小组比赛方式,转变传统教师“输出”多,学生“输入”少的模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和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内化吸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情境以及合作交流等。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体验,实现创造性教学模式设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真正实现了多元化、创新性、创造性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体验哲学对外语课程设计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1(3).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9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就必须采用以下几种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一)学科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它学科性活动。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它学科和其它领域的知识。

(二)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是“综合性”的学习。其“综合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三)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情感世界。

二、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开展探究活动,这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一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学段)、“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第三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第四学段)。这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呢?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拓展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1)以学生的问题探究。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生命的壮歌》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2)抓课文的延伸点探究。如,在《海底世界》、《恐龙》的教学前,可确定《走近海洋》、《走近侏罗纪》语文综合性学习。

2.综合实践式。综合实践式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联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的大综合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失衡、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能否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能否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方案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定,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内容。

(三)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

1.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性,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发现科学的结论。

2.合作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3.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篇10

一、英语绘本的概念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唯美的感觉经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复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最能让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读绘本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读绘本说故事”活动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教师在读绘本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的神情,学生会了解到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和融入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二、怎样与牛津英语课本有效结合

无论语言学习者年龄的大小,课本的局限性和沉闷单一的课堂教学总会令人乏味,尤其是低龄段的儿童,看看有趣的图画书,听听老师说一说其中的故事,感受着图画书中故事情节,欣赏着唯美的图片,这是无比愉快惬意的事情。但是学生们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才能理解欣赏图画书中所承载的文化与内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课本所要求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绘本教学不可能也不能够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向全体学生教授。这样无形中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业任务,使得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因此就要求教师把他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与教材中的话题,故事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那么怎样与牛津教材有效的结合呢?综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方法,期待与同仁共同研究探讨。

英语绘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牛津版教材的体系,把1-6年级分成三个年段,1-2为低年段,低年段英语绘本的选择要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画面有趣,内容浅显且文字简单押运的儿童英语绘本;3-4年级为中年段,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基础的学生,选择的绘本还是依据低年段的选择原则,只是在绘本的长度和语言的深度上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以深化;5-6年级是高年段学生,选择绘本可在中低年段的基础上增强绘本的故事性,留有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接触英语的基础阶段,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选择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绘本材料。选择绘本的原则确定下来以后,就要求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下载,图书馆查阅以及定期去新华书店查看购买甚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国外语文教材,大量阅读原版绘本资料,从中找寻适合自己学生的绘本材料并收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有积累有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三、如何与牛津教材内容有效结合

选择好绘本后再依据其绘本内容应用到牛津英语教学当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融英语绘本于教学环节中

在选择好合适的绘本后我们可以把它用在课时教学的各环节当中,如导入环节,操练环节等,如绘本playwithme是一本比较相对独立的英语绘本,每一幅图都有一个情景,每幅图都与主题playwithme相关联。这样的绘本可以根据其内容与牛津英语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用在教学的部分环节当中,如笔者在教授5a的第三个单元atamusiclesson时的warmingup环节中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用ppt的形式加入了英语绘本,让学生在美丽的图画面前产生说英语的欲望,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翔并为新授课铺垫过渡。在蓝色底色的印衬下一个开心的男孩带着他的小狗在天空中“飞翔,跳跃”。绘本的原文并没有立即给学生呈现,目的是让同学们打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此时学生们已按捺不住,纷纷举起手来。

2.融英语绘本于各单元话题复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