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医学研究对象十篇老年医学研究对象十篇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8:56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1

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护理的iCU老年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研究对象64例。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3.8%较对照组85.9%的患者满意率存在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

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用于iCU老年患者护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iCU老年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9-01

中医情志护理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据,在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等有关情志的记录。中医认为情志调和是脏腑气机条达,功能正常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情志护理与新兴的iCU技术相结合,借助iCU的先进的设备、尖端技术等优势,对患者进行24h全方位的监护的同时,发挥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情志及心理的调节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研究证实,对iCU患者使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使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1。我院对中医情志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护理iCU老年患者128例,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男69例,女59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9岁;文盲17例,小学文化23例,中学3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及以上2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iCU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对照组研究对象64例均按照iCU常规操作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律、心率等生命指征进行监测,并常规进行呼吸护理、气管插管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除颤护理等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64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及方法如下:①收集患者心理状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及对疾病的态度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情况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②说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水平,疗效及预后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③顺情从欲:在不影响病情,调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心理上的欲望。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使患者产生归属感;④移情相制:a.移情: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行动、语言、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b.相制:是指通过一种情志抑制或改善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促使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治疗中来2。

1.3统计学分析。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数据,并用SpSS17.2统计软件分析,p

2结果

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3.8%较对照组85.9%的患者满意率存在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以此缓解患者痛苦确保治疗的疗效及良好的预后。iCU是新兴的护理方法,以设备先进、技术尖端,能够24h全方位的监护等优势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常用护理方法,但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等心理障碍。近年来,临床上将中医情志护理与iCU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更为显著3。

我院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情志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优良率高达90.6%,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与临床研究数据一致。中医情志护理中有关于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要求,而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显著提高,因此我院采取中医情志护理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用于iCU老年患者护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祁红,胡丽君.中医情志疗法与中药用于心理救援中的策略[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8):224-225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2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3

土登彭措在当今国际藏学界能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藏学家。他在近16年里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藏族历史、藏医以及天文历算等,并取得了较好成就。他已出版了9部个人专著,先后10余次到国外讲学、出席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艰难困苦的求学之路

1955年2月7日土登彭措出生在德格一个普通牧民的家庭。他的童年过得极为艰苦,10岁前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没有吃过一口大米饭,更没有条件上学读书。每天放牧牛羊。8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班如泽郎老人家学习藏文。

土登彭措从小就勤奋好学,智慧过人,不到一年他就掌握了藏文阅读和书写等基础知识,并经常为牧民们说唱《格萨尔王传》,受到大家的喜爱。

1964年他第一次走进了新建的村小读书,但不到两年就因“”的“停课闹革命”而回家继续放牧。即使这样他没有放弃学习,边放牧边在雪地里、土地上练习汉字,并加强了对藏文的学习。

8月的八乌草原是花的世界草的海洋,一次八邦寺的老藏医云登彭措来到八乌村采药,土登彭措帮助他采集了几天药材后,对藏医产生了很大兴趣,老医生也非常看重他的聪慧,便收为徒弟,并带进了八邦寺学习。

土登在八邦寺期间又结识了几位高僧大德,他最看重的是那位学识渊博的唐拉泽翁。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很难见到他们,他就瞅准时机巧安排。每天凌晨,他利用唐拉泽翁出来给狗喂食的时机悄悄溜进去,向老人学习文法、诗学、藏族历史、佛教哲学、人行论、纳若六法、唐卡绘画、藏文书法等课程;中午到云登彭措家去学藏医;晚上到夏钦彭德家学习天文历算。在八邦期间他还连续编著了7年的藏历书。

从赤脚医生到大学教师

俗话说“金子虽埋地下,天空仍然现光”。土登彭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八邦寺整整学习了10年,在当地也成了比较有名气的藏族学者、历算家、小藏医。特别是他在藏医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当地的老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有的病人不惜走上三五天,点名找土登医生看病。土登彭措时时不忘老师“为民治病是医生的天职”的教诲,认真负责地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治病。

1975年八邦建立了乡卫生所,他正式成了赤脚医生。

1982年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那年他听到四川省藏文学校正在招生的好消息后,立即向乡领导要求同意他报考省藏校,但乡上考虑到没有医生不行就没答应。气盛的年轻人干脆辞了工作。

3月10日那天天上飘着雪花,阿爸骑着马送他到设在德格竹庆的省藏校。4个月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正式考上了四川省藏文学校,再一次实现了他的求学之梦。

在省藏校的4年里,他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藏族的大小五明学等,很快成为学校成绩最佳的学生之一。

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一时间中专生登上大学讲坛成为社会佳话,有的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

每天,土登彭措除了给学生讲课外,他坚持自学汉语、英文,同时对藏族历史、天文历算、藏医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1991年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进修了半年。这使他对研究历史和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辛勤的耕耘,换来累累硕果。他先后出版了《藏史纲要》(上、下册)、《藏医人体结构论》、《藏文文法问答》、《藏历珍宝精要》、《藏医精要》、《藏医疗法论》、《藏医诊断论》、《月球存有液态》(译著)、《藏密气功》(编著)等专著。他用藏、汉、英3种文字撰写了30余篇专业论文在《中国藏学》、《境子》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藏医研究所所长的土登彭措,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了成果,还为藏区培养了近千名优秀人才和外国留学生、研究生,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做出了贡献。

走上国际讲台

土登彭措的学术成就使他不仅在国内有了较高的名望,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声誉。1994年英国苏格兰藏学中心首次邀请他到英国讲授藏族医学。从那以后他的办公桌上来自国内外的邀请信不断。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4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4(a)-0098-03

applicationoffamilydoctorscontractedservicesinimplementationofcommunitycaremanagementfor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

CHanGYongzhiwanGShaobin

Fuyongpeople'sHospitalofBao'anDistrictinShenzhenCity,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managementefficacyofcommunityhospitalsforelderlyhypertensive,exploretheapplicationsoffamilydoctorscontractedservicesincommunitycomprehensivemanagementmodefor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methodsthisstudybasedoncommunityhospitalsenilehypertensionmanagementsystem,focusontheinfluenceoffamilydoctorscontractedservicesonthemanagementsystem.accordingtotheinclusioncriteriaandexclusioncriteria,200casesofelderlypatientswithhypertensioninFuyongStreetCommunityHealthCenterofBao'anDistrictinShenzhenCitywereselected.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eachgrouphad100cases.thefirstgroupwasthe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andthesecondgroupwastheno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100elderlyhypertensivepatientsi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weregivenafullrangeof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ofnursingmanagement.thebloodpressureandqualityoflifesatisfactionofallpatientsweremeasured,thenthe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differenceofbasicinformationbetwee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andno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wasnotsignificant(p>0.05),whichpromptedtheresultsofpatient'sbloodpressurevalueandqualityoflifesatisfactionofthetwogroupswerecomparative.thebloodpressurelevelof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no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p<0.05).thebloodpressurecontrolefficacyandqualityoflifesatisfactionof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ofnon-contractedfamilydoctorsgroup(p<0.05).Conclusionthefamilydoctorscontractedservicesisveryhelpfulfortreatmentandpreventionofelderlyhypertensionincommunity.

[Keywords]Familydoctorsystem;Communityhospital;elderlyhypertensiv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加剧,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老年患者的重要疾病。据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2011年4月公布,我国总人口约为13.39亿,60岁以上人口1.78亿,占13.29%,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8.8%,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50%(8500万)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目前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压力增大。社区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控制高血压最有效方法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进行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间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

1.2方法

1.2.1入组标准①符合2010年原卫生部疾控司《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导原则,在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平均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1mmHg=0.133kpa)初次发病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0岁以上;

1.2.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③外地无法随访者;④严重的认知障碍等不能完成和不能配合者。

1.3分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根据Forster等的研究结果,并设定α=0.05,β=0.10(双侧检验),通过计算得每组需69例,失访率预计30%,最终入组每组预计100例,共200例。

1.4方法

对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进行治疗及综合干预管理的社区实验研究。整个研究流程分为基线调查、健康教育培训、回访及评估分析4个部分。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该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定时检测患者血压,定时提醒患者服药,定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训,定期的回访,随时解答研究患者的问题,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

对入选的所有高血压患者均使用统一的血压测量仪进行血压测量。制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例)

2.2两组血压值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前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后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mmHg,x±s)

注:1mmHg=0.133kpa

2.3两组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均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血压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

3讨论

虽然社区高血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老年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医护人员与高血压患者依旧是多对多服务模式,很多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更换了多名医生,对患者的管理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一定影响[1]。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制度由此诞生[2]。

家庭医生是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在综合性医院工作5年以上,获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经过全科培训,通过单位综合考核,由卫生机构批准,居住在被批准的社区,服务一定范围的居民,兼顾医疗、预防、康复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的医生[3-4]。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合同关系,实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24h健康咨询、预约门诊、出诊、急诊和转诊等服务,通过相应的鼓励扶植政策,激发医生的积极性,以便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门口进行治疗、预防和保健,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5]。

现在随着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单位的高血压病预防和保健服务,将迅速得到普及[6-7]。全国各地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和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制度,不仅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居民身体有利,而且也有利于集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防控老年高血压[8]。有研究人员对某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契约式管理,结果显示,契约式管理后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10-11]。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社区内的管理和控制,在社区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的社区综合治疗手段,从而提高社区内居民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水平,在区域内促使居民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高血压,并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行为,同时加强社区高血压筛查,尽早地发现,并及时进行预防,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行为干预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社区内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与干预措施密不可分[12-13],只有将各种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融入到社区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才能更好的发挥防治的作用。因此,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增多的趋势[14-16]。应该不断加强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率,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些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7-18]。

[参考文献]

[1]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2]陈伟伟,朱曼路,何新叶,等.发挥健康体检在功能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1-3.

[3]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4]ByrdJB,ZengC,tavelHm,etal.Combinationtherapyasinitialtreatmentfornewlydiagnosedhypertension[J].amHeartJ,2011,162(2):340-346.

[5]刘静,谢波.我国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3-15.

[6]李永新,薛晓斌,罗小青,等.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17):19-22.

[7]邓石凤,周雯莉,肖姗,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6.

[8]伟,陈昭斌,严璐,等.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16-3317.

[9]赵宁.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70.

[10]高喜莲,田军,曹丽莎,等.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44.

[11]夏平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54-155.

[12]张冠荣,林爱华,骆福添.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J].广东医学,2011,32(2):233-236.

[13]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86-188.

[14]王永幸,朱燕文,何佳.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7B):2290-2293.

[15]徐崇凯,季建隆,曹静.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0,13(1a):86-88.

[16]洪名花.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00-101.

[17]简榕.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D].成都:成都中国医药大学,2011.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5

随着我国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肿瘤内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为了研究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思维培养方法和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44名轮转医师,分别给予传统医学教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探讨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44名轮转医师纳入本次研究对象。44名研究对象中男女分别有24名和20名,所有研究对象的轮转时间均为2个月。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44名医师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2名医师接受传统医学教学,研究组22例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两组医师正式进入医院肿瘤内科后,接受肿瘤基础知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础知识成绩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选择相同的教材以及带教教师。

1.2方法

对照组22名医师接受传统医学教学,研究组22例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详细方法为:

1.2.1科学构建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引导医师培养循证医学理念,设立循证医学课堂,向医师讲述循证医学相关理念,促使医师明确认识到经验医学以及循证医学之间的差异。

1.2.2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挖掘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出。针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各不相同,在循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医师站在循证医学的视角上来认识各种肿瘤诊断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1.2.3针对可靠性证据进行科学检索。老师在临床医学带教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相关指南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寻找科学、可靠的各种证据。

1.2.4针对相关证据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进行严格评价,分析其临床实用性。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轮转医师应用nCCn指南中相关证据级别,确保收集到的证据真实可靠。

1.2.5综合分析医师具体临床技能以及实践水平,针对相关证据进行有效实施。负责带教工作的老师应鼓励轮转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全面分析患者具体病理类型以及个人体能状况等,研究其分子标记物,促进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先进治疗理念的有效结合,不断完善治疗方法,提高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

1.2.6针对相关证据取得的效果开展有效评估。负责医学带教工作的老师在针对轮转医师进行疗效评价指导的过程中,应让其明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非评价疗效的唯一参考,还可以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肿瘤内科治疗工作,不但要促进肿瘤的有效缩小,加速肿瘤消失,而且要注重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等。

1.3教学评价指标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医师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分析其循证医学思维提升情况,针对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临床评价能力等开展全面评价。针对两组医师最终接诊的典型病例开展科学的知识考核及评价。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借助SpSS19.0数据统计学软件包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均数和标准差代表医师成绩,开展t检验,如果检验结果发现p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循证医学思维提升度

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教学后循证医学思维得到较好提升的有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轮转医师出科成绩

研究组2个月轮转结束后,出科成绩为92.50±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0±4.50分(p

3讨论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6

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本科。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校、医院学位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12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12年)。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辈子,他为了党交办的一个使命孜孜以求;半个多世纪,他深入探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辨证理论的真谛。沈自尹院士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是一位老专家、老教授,学术研究颇有造诣,但又不同于许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他心系国之兴衰,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家发展的跌宕起伏。几十年来他专注于中西医结合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辞辛苦,不畏艰难……

如今,年逾80的沈老依然精神矍铄,每周按时上班工作,并坚持以“普通号”的收费标准为病人们看门诊。8月的上海,骄阳似火,但沈老依然早早来到办公室准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谈起往事,沈老思路清晰、表述凝练,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与我们分享着他热衷一生并为之奉献的事业。

怀揣使命踏上中医研究之路

沈自尹院士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曾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让他从小就受到了书香的熏陶。抗战开始后,他随家迁至宁波镇海乡下。不久宁波也沦陷,当时刚念完初中的他,不甘心接受亡国奴的教育,便和几个爱国的同学背井离乡,跑到艰苦的宁海游击区,在跃龙山的鄞县联中求学。

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往宁波,他在高中三年级多次参加了“繁菌”、“金玉满堂”等鞭挞腐败统治话剧的演出,也渐渐开始接受进步同学传播的革命思想。高中毕业后,沈自尹考入上海医学院,在大学校园里,他亲眼目睹了特务在校园里横行、镇压学生运动的种种事件。作为追求进步的年轻大学生,他逐渐对反动派深恶痛绝,并参加了上海医学院的共产党组织――枫林社,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把冷清下去的学生运动又开展了起来。于是沈自尹的名字被特务列上了黑名单,幸得地下党组织事先通知,避开了解放前夕的大搜捕,才免于遭难。上海解放后他一面补习功课,一面投入共青团的筹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沈自尹当时已经毕业后被分配在华山医院工作了三年,院党总支书记根据党中央刚宣布的中医政策,决定安排他去改学中医,党总支书记说“当前西医普遍存在歧视中医的不良倾向,没有深入研究过中医,却要否定中医,这是不科学的态度,派你去学中医,就是要发扬中医的精华,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就这样一席话,决定了沈自尹一生的事业和前进的道路。沈老在回忆当时决定改行学中医的情境时感慨地说:“当时的想法真的很淳朴,就觉得这是一项使命,要无条件地接受,没有今天人们做事时的许多顾虑。”

牢记使命拜师学艺

沈自尹的头脑里当时根本还没有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只是打算学好中医,研究中医,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由于一向接受系统而严格的英美式正规教育,当时在全国还没有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先例,像他这样的情况,难免成了被周围人议论的对象,有时还会听到“西医郎中”等等的挖苦话,这些倒并不使他为难。以前无缘接触中医,对中医一无所知,脑子里装的都是从医学院学习时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总觉得科学应该是唯物的、有客观依据的,而中医只凭“望、闻、问、切”,不需任何实验室依据就开处方,似乎有点“玄”,总不免揣着困惑与疑虑,所以最大的难题是要回答中医这一学术体系究竟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

组织上安排沈自尹学中医是传统的从师方式,指定姜春华老中医为老师。姜老是尽心地教,他体胖怕热,每逢炎夏酷暑的下午,那木板平房式的中医办公室里热气熏人,姜老有时用冷水浇一下头,再坐下教读。沈自尹也尽心地学,为了攻克艰涩难懂的古文这一关,每天清晨到花园里朗读《古文观止》。更重要的是怎样学进去,以了解中医理论和治病真谛,当时中医还没有系统的教材,姜老让他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经》学起,不死背条文,而是理解其精髓,让辨证论治的规律从这些繁复的条文中得以升华。以后姜老让沈自尹自学《外台秘要》、《千金方》,对每一门病证的用药加以科学地归纳,从出现频率最高的方药中求实效。

院内曾有一个痢疾病人,从大便培养中证实有弗氏痢疾杆菌,就开始用抗生素治疗,用过磺胺药、合霉素、金霉素等都无效,虽然大便已培养不出致病菌,但仍然每天腹泻十余次,于是改用收敛性药物,如复方樟脑酊、次碳酸铋等也不起作用,最后请姜老会诊,根据辨证认为虽然是痢疾,但病情迁延,这时主要是病人体力衰退而表现为“虚寒”现象,必须给予温补性药物,如附子、干姜、人参之类,经一帖中药,第二天病人的腹泻就停止了,中医不用抗菌药,而用了与痢疾不相干的温补药却得奇效,说明了中医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一治则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的优势,对于像沈自尹这样习惯于用看得见摸得着、所谓科学而唯物的守则来治病的医生,实在是一种新的启示。

沈自尹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还管中医病房,姜老采取巴豆为主制成的巴漆丸来泻去肝硬化病人的腹水,卓有成效,当他已总结到96例的时候,《解放日报》从病人来信中得知这一消息,来找医院,希望作以报道。通过一段时间与西药硫酸镁治疗腹水病人作对照,师徒二人用事实证明,中医用巴漆丸泻水是有其独特之处,只是当时还说不清是什么道理。

沈老谈到中医学习的体会,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医生的构思水平;二是实际的临床疗效。他常将中医临诊处方比作绘画和音乐。绘画是艺术,无论是中国的水墨画,还是西洋的油画,画家首先要有一个构思,再加上个人的技巧和审美情趣,才使画能传神,观者赏心悦目得到会心的愉快;音乐也是艺术,无论中西名曲的产生,都得先有构思,再加上作曲家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使其作品久听不衰,令听者如身临其境而有内心的共鸣。中医不属于艺术范畴,但却具有艺术的特征,所谓“医者意也”,这“意”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指构思,当然这不像绘画和音乐之仅供耳目赏阅,而这构思水平的高低就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好坏,中医诊治疾病的水平参差不齐,看来就在于构思的水平。

譬如一个病人经过几位老中医看过,有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处方。几个徒弟跟一位老中医学习,几年后有的能将老中医的处方成套地背下来,连每个药在处方的位置都能一成不变,有的则能将老中医的心得与治病作风学到手,而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前者学“形”后者学“神”,后者实则是学到这位老中医的构思方法。辨证论治是从整体着眼根据具体情况行事,却又灵活机动而具有预见性,又好比奕棋,既要照顾全局的安排,又要考虑每个棋子的得失,以及它对全局的影响,有时在某个棋子上用功夫,有时却须用其它的棋子来影响或解救这个棋子的危急,这不仅需要了解每个棋子的作用,而且要了解各个棋子之间的关系,更要从通盘着眼,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后来,姜老又让沈自尹跟几位名老中医随诊,像已故夏仲方老中医对《伤寒》、《金匮》经方实质领悟深,又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张跃卿老中医对医理分析精辟,每能引人入胜。这使他了解各种不同的风格,提高构思能力。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1959年2月师徒两人同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沈老作为学习西医出身,他对中医的了解和娴熟应用,常使中医出身的中医惊讶,这既和名师指点有关,又和沈老做事认真、干一行爱一行的性格有关。

不辱使命坚持探究肾虚本质

在沈自尹的科研生涯中,充满了坎坷艰辛,但也有难以忘怀的师友在帮助他。沈老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提及是整个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了工作。

1959年秋,沈自尹在参加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的中医研究课题时,注意到一个问题,在西医看来是全然不同的某些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红斑狼疮、冠心病等,在某个阶段都有相同的肾虚症状,都可以用补肾调整阴阳的方法而提高疗效,这分明是“异病同治”,“异病”既然可以“同治”,这些不同疾病之间一定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理顺这样富有哲理的研究思路,他应《科学通报》的约稿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为题撰稿并发表于1961年第10期。在脏象学说中,“肾”是先天之本,主管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明展起来的命门学说把“肾”看得像生命之门那样重要,肾阳温煦着全身各脏器的阳,肾阴滋养着全身各脏器的阴,似乎是人体各脏器的调节中心,这样他就想到,研究“肾”的本质,有可能由此突破缺口,开辟出一条研究中医理论的途径。

他的设想得到上医党委的采纳和生化教研室的热情支持,成立了上医的脏象专题研究组。为了统一中医的辨证,有利于选择典型的肾虚病人进行研究,除上医的老中医以外,还邀请了上海市的夏仲方、夏理彬、黄文东、张跃卿等名老中医一起讨论,按照《内经》理论结合实际病例的讨论,又仿效Jones对风湿热的诊断标准,订立了肾虚证的辨证标准。后经1978年、1982年和1986年略加修改,沿用迄今,为全国所广泛采用和引用。当时在按这样的辨证标准选出的数十名典型肾虚病人的配合下,经过大量指标筛选,发现只有尿17羟皮质类固醇(简称尿17羟)测定在肾阳虚病人中普遍很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这项测定反映了内分泌重要腺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所以沈老紧紧抓住这个苗头不放,通过异病同治这一研究途径找到了肾阳虚的初步物质基础,也可以说找到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点。

在196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大会上,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富有辨证思想的命题,以肾阳虚具有共同物质基础(尿l7羟值低下)内容的论文被宣读后,全国有7个省市按照这同一辨证标准进行实验室尿17羟值的验证,都能重复这一结果,就连远在日本的高雄病院,根据《肾的研究》一书中所载的研究方法,在17例肾虚病人的实验室指标测定中,也得到相同的结论。这是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脏象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由于尿17羟值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按追本溯源而进行科研设计,继而发现管辖肾上腺皮质的脑垂体功能低下,进而又发现调节脑垂体的下丘脑功能也紊乱。

1965年上海市选了三篇论文(除了肾的研究,还有邝安教授的阴虚阳虚动物实验模型,以及裘德懋主任的针刺麻醉在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去参加国家科委中医中药组成立大会,会后沈自尹受协和医院邀请去宣读论文,当他踏进协和医院以及登上演讲大厅的讲台时,觉得心绪翻腾,也很兴奋,他立刻想到党总支书记当年交给他的使命,历经10年磨砺,自己终于把当时西医并不认识的中医精华,在这座中国西医的最高学府里进行宣讲。

然而初期,沈自尹却成了“修正主义苗子”而受到冲击,于是有关肾本质的资料也成为了是修正主义的罪证。但这些资料是大家多年辛勤劳动和病员主动配合为中医理论研究而积累起来的,它属于科学,属于人民。他说,当时处境非常困难,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但他还是千方百计把这些资料完好无缺地保藏了下来,回想起来,当时出于对党的信心,才有这股力量,不然今天实在无法完善这样系统的科研工作。

既然不准搞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1969年他就报名参加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去四川山区的中医药探索队,到穷乡僻壤、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探索。在此期间,邻鄂山区逢百日咳流行,小儿咳呛不止,山区缺少西药,且氯霉素等也只对早期病情有效。不能就此束手无策,于是按中、西医理论之所长,他拟定了中草药处方,药物的配伍体现了西医抗菌与中医扶正、镇咳与祛痰的有机结合。用大锅汤的形式发药,患儿得到了及时治疗,90%取得显效,并有效地控制了百日咳的流行。

1970年回沪后,凭借在四川山区用中药治疗急性病的心得,沈老在中西医结合病房陆续开展以生大黄为主的方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出血。他吸收当时江苏南通一带治疗急性肺炎的鱼鸭汤(以鱼腥草、鸭趾草组成),加清肺热的金荞麦、四季青,治疗肺炎的效果得到提升,以后在此基础上加上宣肺止咳的中药如前胡、麻黄,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先是在中西医结合病房使用,因效果满意,以后做成院内制剂在华山医院使用。上世纪80年代,重庆太极集团请当地卫生局长找到沈老,希望将此方转让给药厂,这就是现在的“急支糖浆”。以后又陆续向太极集团转让了沈老研究的补肾益寿胶囊、温阳防喘片,由于这些产品疗效确切,深得患者信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79年起,沈老通过对肾阳虚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所辖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轴这三条内分泌轴进行了全套功能测定和治疗前后分析比较,并同时与同病异证的无肾阳虚证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经过3年多有计划、有步骤的努力,证明肾阳虚患者在这三条轴的不同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紊乱,而且正是运用逆向思维的论证方法,推断肾阳虚的主要病理改变可能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

上世纪90年代起,课题组以外源性皮质酮造成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功能抑制模型(亦是nei网络受抑模型),通过模拟“肾阳虚”作实验,观察到温补肾阳的右归饮能有效改善Hpat轴的功能,尤其是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故选用右归饮的代表性药物附子的主要成分乌头碱,以观察正常大鼠下丘脑CRH的形态与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乌头碱可使下丘脑室旁核与正中隆起的CRH含量明显增加,同时亦见到CRH神经元与神经纤维明显增加。说明温肾药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调节nei网络,并成为肾阳虚定位研究的重要证据。以后,采用3类复方(补肾、健脾、活血)在皮质酮大鼠模型上,观察到3个药物组治疗的对比中,唯有补肾药能明显地提高已受抑的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量,从而调节改善了Hpat轴受抑状态,至此可以说肾阳虚证的主要调节点定位在下丘脑,也可以说是攻克了一个难点。

进入21世纪以后,沈老将系统生物学、干细胞的研究和中医的研究结合起来,陆续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发现补肾药激活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干细胞是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细胞学基础,系列研究成果还使得他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演讲,并和哈佛医学院前院长michelRobkin交流。当他站上哈佛大学的演讲台,站在这个被誉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讲台上时,沈老的心情无比激动,回顾半个世纪前他接领的发扬中医的使命,此刻他终于可以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成果自豪地向世人宣告:祖国医学的确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

守护使命“与时俱进”传承中医

求实效是沈老应用中医药的显著特点。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对同一个疾病,历代都有发挥,处方用药就更加丰富多样。他在跟随姜春华老师学习中医时,就从姜老那里学到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学习《外台秘要》、《千金方》时,对每一门病证的用药加以归纳,从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药中求实效,理解治病的真谛,这就是博采众方。有时候,患者求治,他若认为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可能有限,就会直接告诉患者,中药在这方面控制效果不是很好,可以找其他专家看看。他虽然热爱中医、研究中医,但也常常能跳到中医之外,以科学家和医学家的严谨来看待他所从事的事业。

沈老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近30年时间里,一共招收了26名学生,其士后9名,博士10名,硕士7名,学生数量并不是很多。沈老说,学生招收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则没有尽到老师的职责,他主张针对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知识及个性的特长进行指导。说到一些选择去国外发展的学生,沈老虽然感到他们的离开令他很遗憾,但还是希望他们每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传承发扬中医中药。沈老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他评价学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时间在流逝,不变的是他对学术的坚守和对发扬中医的执着。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7

细胞衰老是细胞不可逆的失去增殖能力的过程,被认为是机体抑制肿瘤发生的重要屏障[2]。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衰老细胞可以通过分泌表型促进肿瘤发生。因此,细胞衰老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对细胞衰老发生的分子机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基因毒性刺激都能诱发细胞发生早熟性细胞衰老,如端粒缩短、原癌基因激活、辐射损伤、活性氧损伤等,这些刺激都能引发Dna损伤[3]。

细胞衰老存在于多学科中,属于交叉学科,它自产生就与抽象、深奥的哲学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一、细胞衰老学说的研究,离不开哲学思维的发展

哲学的发展来源于人类在探索世界时候的不断反省,通过对生命的意义的思索,促进着自然科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Hayflick和moorhead等人[4]在体外培养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时发现:多株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经历多次细胞分裂之后,并没有无限制的增殖,而是发生了增殖失败现象。当排除了因细胞体外培养和营养需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后,他们确定这是细胞固有的一种生理状态。而与此现象相佐证的是:胚胎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要比成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这种现象使得他们提出了细胞衰老(Cellsenescence)的概念,并认为这种细胞增殖失败的现象与器官的老化是相关联的[5]。西方医学的很多发展都源于哲学的进步,他们观察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变化,产生哲学思辩,从而研究物质存在的机制。西方的哲学发展较快,较为进步,正式哲学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哲学思维给予了医学正确看待生命与健康的理论指导。医学家在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从事基础医学研究,推动着医学进步发,促进了基础医学的进步。

二、细胞衰老学说研究要靠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细胞衰老机制研究是一门医学基础的研究,归从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必须通过反复的实验进行验证。而细胞衰老对于机体器官的衰老,机体本身的衰老都是其研究的基础,是其理论基础,哲学思想充斥在科学实践与理论思维之中。细胞衰老机制研究是一个基础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机体自然界的生老病死的现象,使人类产生研究其基本结构单位细胞的想法,对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进一步解开人类机体衰老的奥秘,从认识到实践,实践再进一步指导认识,实现科研造福于人类的意义。

三、细胞衰老学说研究依靠哲学思维发挥出社会效应,实现价值

哲学对医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的理论指导意义,细胞衰老学说的发展也不例外。列文虎克发明第一台显微镜,初步认识了微生物,人类就开始了细胞学说的研究。从细胞的大体结构,细胞壁、细胞器、细胞核的研究,到微细的细胞结构中细胞各组织结构的功能,细胞内信号的传导、物质的代谢,再到细胞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机制的研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需要哲学思维价值观来指导任一学科的发展,同时细胞衰老学说的研究,必然伴随社会价值的体现,人类向往永生,向往肌肤的永生,甚至生命的永生,所以哲学承担起揭示医学科学社会效应的责任,指导细胞衰老的研究来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应,这涉及人的出现,生存、发展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离开了哲学,科学的理论基础就将崩塌。物理学家玻恩曾经说“每个现代科学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学思维错综地交织在一起,要是没有对哲学文献的充分认识,他们的工作会是无效的”[6]。细胞衰老学说的研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是普遍联系的,将之与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人文问题、法律问题等等综合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细胞衰老学说离不开哲学思维的唯物辩证法

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维是与一般科研思维融入一体,真正的唯物主义哲学并不认为假说是唯心的,需要通过不断地提岀新的假说或假设,然后通过构建科学技术,进不去证明。假说或假设是科学无法存在的基础,是科学向前发展的动力。这就是科学的理性主义态度或方法论。用胡适先生说科学的态度或方法就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7]。假设-验证是医学科学家常常使用的思维方式。细胞衰老学说就是首先通过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不断证实进行的,只有不断的假设,不断的通过基础实验去验证,才能使衰老学说的机制得到很好的验证,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探究,更好的使用在机体衰老机制的研究。

五、正确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8

【关键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现象;临床测查

aninvestigationonComorbidityofpairedBodyDiseasewithmentalDisordersinGenenalHospital.LiShuping,wangYan,maJing,etal.theSecondaffitiatedHospitalofningxiamedicalCollege(theno.1HospitalofYinchuan),Yinchuan75000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omorbidityofbodydiseasesandmentaldisorders.methods278patientsagedfrom18~73intheclinicalsectionsweresampledrandomlyasthestudygroup,and100normalpeopleasthecomparedgroup.SaS,SDSandself-madesyntheticalconditionquestionnairewereadoptedasthemeasureinstrument.Resultsthedetectingrateofanxiety(SaS)was31%,ofdepression(SDS)was23%,ofthegeneralnegativeemotionsofanxietyanddepressionwas54%inthestudygroup.inthecontrolgroup,thedatawere14%,5%and19%respectively.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reachedthesignificantlevel.Conclusiontheoccurrenceofmentaldisordersofpatientsinthegeneralhospitalishigherthanthatofthenormalpeople.thecornorbidityofthebodydiseaseandmentaldisordershouldbepaidmuchattention.

【Keywords】Bodydisease;mentaldisorder;Comorbidity;Clinicalcheck

临床医学对综合性医院各类住院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已开始关注[1]。综合医院各临床科住院病人躯体疾病同时伴发精神卫生问题的“共病现象”其预防及研究国内报道目前逐渐增加。但本地区此类研究没有报道。本文对宁夏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内科、外科、妇产、老年、慢性病等重点科室住院病人的278名躯体疾病病人进行精神卫生问题及负性情绪临床测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宁夏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重点科室278名住院病人为研究组,同时在医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随机抽样100名为对照组。调查医院临床科室:内科120名住院病人,外科67名住院病人,妇产科52名住院病人,老年科21名住院病人,慢性病科18名住院病人。年龄18~25岁36例,26~30岁32例,31~35岁37例,36~40岁34例,41~45岁39例,46~50岁45例,51~55岁以上55例。平均年龄34.20岁。职业:职员126名,干部68名,工人45名,个体30名,其他9名。文化程度:大学49名,大专36名,中专53名,高中93名,其他47名。经济状况:好的76名,比较好的154名,差的48名。

1.2入组标准研究依据中国CCDm-3精神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2]对医院临床重点科室278名住院病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身体检查,排除各类重型精神疾病。回顾即往病史排除过敏性、遗传性疾病选入研究组,以同样的方法对在医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不同职业的随机抽样100名选入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1.3研究步骤由医院精神科医生2名、内科医生3名、中医妇产科医生1名、护师2名,共8人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全体成员学习和掌握各类躯体疾病及诊断标准,同时掌握各类精神疾病及诊断标准,掌握精神检查[3],相关精神卫生检查量表及使用,最终达到认识和诊断的一致性。准备工作之后,本研究开始进行临床测量,结果统计,分析与研究。

1.4研究工具本文研究采用①自制综合情况调查表;②躯体健康调查表;③精神卫生检查量表(HaniYin-SaS、SDS),分别对研究组医院重点科室278名住院病人,以同样的方法对在医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人群中随机抽样表100名选入对照组不同职业女性进行临床调查、精神卫生测量。最终经精神科医生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Dm-3》[2],对两组被试中的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负性情绪或心理障碍最后做出医学诊断。

2结果

2.1医院临床重点科室总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分析

2.1.1研究组SaS发生情况分析血液科6例,内分泌科8例,肾病科4例,共计18例,占SaS负性情绪总例数的20.9%。神经内科8例为9.3%,心血管内科13例为15.1%,消化内科11例为12.8%。60岁以上老年人11例占12.8%,慢性躯体疾病患者11例为12.8%,急性或亚急性外科表病人有精神障碍5例为5.8%,妇产科9例为10.5%。医院被调查临床科室总的SaS负性情绪发生率86:278为31%。

2.1.2研究组SDS发生情况分析血液4例,内分泌例6,肾病2例,共计12例,占SaS负性情绪总例数的18.8%。神经内科7例为10.9%。心血管内科5例为7.8%。消化内科10例为15.6%。60岁以上老年人7例为10.9%。慢性躯体疾病患者10例为15.6%,急性或亚急性外科的病人有精神障碍5例为7.8%。妇产科8例为12.5%。医院被调查临床重点科室总的SDS负性情绪发生率64:278为23%。

2.1.3各临床各科室SaS、SDS发生情况分析内科系统:SaS120例:50例,检出率为41.7%;SDS120例:34例,检出率为28.3%。外科系统:SaS67例:5例,检出率为7.5%;SDS67例:5例,检出率为7.5%。妇产科、老年科、慢性病科等科室SaS91例:31例,检出率为34.1%;SDS91例:25例,检出率27.5%。调查发现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老年科、慢性病等各科室SaS的发生明显高于SDS的发生。

2.2精神卫生量表检查结果及分析研究组的对照组SaS、SDS测量结果显示,研究组SaS总均分52.59±1.4,高于对照组SaS总均分47.10±3.0。研究组SDS总均分52.28±1.0,高于对照组SDS总均分45.90±3.3。经t检验p<0.01,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各个年龄段中SaS、SDS均分研究组同样分别高于对照组,t检验p<0.01~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见表1。

2.3两组负性情绪发生情况检验结果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3,结合精神卫生量表SaS、SDS的检查结果,经过精神科医生诊断。研究组和对照组负性情绪(心理障碍)发生情况:焦虑性神经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例(发生率为31%)和14例(发生率为14%)。抑郁性神经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例(发生率为23%)和5例(发生率为5%)。两组负性情绪或精神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54%和19%.经秩和方法检验,p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发生率为54%。对照组:总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发生率为19%。焦虑性负性情绪研究组是对照组的6.1倍。抑郁性负性情绪研究组是对照组的12.8倍。两组负性情绪总的检出率经秩和检验p

在目前医疗服务中减少和解除住院病人躯体疾病同时伴发精神障碍的“共病现象”同样是临床医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探索性研究的问题。对住院的各类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共病现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心身健康、防止医疗事故或意外发生,同样是临床医学工作的重要职责。在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与精神医学或心理医学建立会诊网络工作是医院管理、医疗队伍及通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样能够增进医患和谐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保障医疗服务优质高效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资料

[1]郝伟.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7-71

[2]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3.长沙: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89

[3]《流调手册》编委会.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32-136

[4]向孟泽,等.12地区神经症流行学调查.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2):85-87

[5]秦晓霞,李岳玲,艾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3(6):39-398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9

abstract:thisresearchquotedintheDecember,2004RenminUniversityofChina'srelateddata.Studiesthecountrysideseniorcitizenmedicalservicedisbursementfromthesocialsex'sangleofviewtheconditionandtheinfluencingfactor.theresearchdiscoveredthatinthecountryside,thesexideatheexistencenotequalphenomenon,thecountrysidespatialnestfamilywerestillmany,mustdevelopthecountrysideseniorcitizenvigorouslyincommunity'sattendance,strengthensthebasicunittheSocialorganizationtothecountrysideretirementintervention.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医疗支持性别分工

keyword:Countrysideseniorcitizenmedicalsupportthesexdividesthework

作者简介:李欣欣,女,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些城市移民主要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劳务经济直接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催生了大量留守老年人这一农村社会特殊群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使得农村的生育率下降,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我国的人口流动就由原来分散性的个人型流动逐渐向家庭型流动转变。在对待养老方面,RempelandLobell的研究发现,家庭迁移后,由于配偶和子女都在城市的缘故,迁移的家庭比迁移的个人在经济上给父母更少的支持。

无论是依靠儿子、女儿还是儿媳、女婿进行照顾或经济支持,也无论是留守的还是外出务工的,照顾者角色分工更呈多样化趋势。在中国农村,“男主外、女主内”为特征的父系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农村留守老年人支持者在社会性别角色的划分上呈现的特征,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二、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引用2004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组织的“来京人口就业、权益保障及其子女就学状况的调查”数据。调查地点为有大量流动人口的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的太阳宫乡。本研究旨在探寻当留守在家的老人生病时,提供照顾支持与医疗费用支持的社会性别角色主体。提出如下假设:

1.当留守老人生病时,在生活照料方面,提供服务的以女性、在家留守者为主;

2.当留守老人生病时,支付医疗费用的,以男性、在外打工者为主。

(二)数据分析

1.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了305人,获得有效问卷303份。其中,男性居多,有164人,占总数的54.1%;女性139人,占总数的45.9%。平均年龄为32.9岁,以青年为主。已婚有配偶的259人,占调查总体的85.5%。来京人口的职业以商业工作人员和服务性工作人员为主。

2.照顾支持分析:

在有效作答186人中,38.3%的人觉得在留守老年人生病时的生活照料上,父母相互照顾的最多,占29.6%;其次是依赖留守在家的儿子,占27.4%;依赖留守女儿和外出儿子的相差不大;而依赖留守、外出的儿媳妇所占比例非常小。

这说明,核心家庭的增多使老人依赖老伴的现象最突出。此外,而农村的传统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赔钱货”的封建观念,呈现了社会性别造成社会地位不平等,表明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是很强;而外出打工的儿子因工作地点和探亲时间的约束,并不能成为照料第一人选。所以,数据验证了照料者为留守者,而不能证明照料者以女性为主。

3.经济支持分析:

在有效作答190人中,当留守父母生病时医疗费用最主要由谁支付,大多是由所有子女平摊,这部分家庭占到27.4%;其次由父母自己支付和外出打工儿子支付占据绝大部分,二者分别占23%左右;而在支付医疗费方面不重要的支付人为在家留守儿女以及外出女儿和其他。

虽然传统的多子女平摊医疗费的方式还是居于主导,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渐覆盖,留守老人生病后自行担负费用的比例也不小;而部分子女支持方面,以外出儿子为主,主要是因为留守子女在以上论述的生活照料方面已经倾以较大帮助,在经济支持方面,以外出打工,即收入较好的男性为主要支持者,验证了第二个假设。

三、结果与建议

可见,来京人口具有很强的“孝行”观念。子女来京后,对老人的经济供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家庭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当农村家庭空巢现象突显,应当大力发展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力量――农村社区,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对农村养老的干预。

参考文献:

[1]杜鹏,丁志宏,李全棉,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人口研究,2004,(6)

[2]宋璐,李树茁.劳动力外流下农村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研究.人口学刊,2008,(3)

[3]张丽珍;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96年02期

老年医学研究对象篇1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问,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论: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医院感染问题也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注。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已成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选取2006―2011年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感染情况: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讨论

针对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控制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做好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工作以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②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迸行严格控制。抗菌素的过多使用是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病原学检查,从而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③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加强老年患者的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抵抗力,此外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量减少因医护操作而带来的感染。心理护理必须认真落实,对老年患者主诉都应关心,做到及时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老年患者不能性急,必须耐心对待,应耐心静听,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在其叙述完之后,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以积极主动配合感染的预防。总之,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从上述三方面入手,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腾维亚,宁昌,章涛,等.呼吸内科患者呼吸道带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23―1124.

[2]孙阳,张友玲。林萍,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97―99.

[3]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