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医学与保健十篇老年医学与保健十篇

老年医学与保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9:33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1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2

李永春,法学硕士,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海南岛养生与旅游医学研究院理事长,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海南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历任海南省委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总商会党组书记、东方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认同协会规划构想建言落地执行思路

首先,我表示非常赞同、拥护刘会长关于协会的构想,非常有高度,又接地气。我想这届协会释放出一个重大的信号,我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将会大放异彩。

我为协会提两点建议。第一,海南岛现在是发展健康产业最合适的地方,良好的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而且海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已经把健康产业作为海南岛的王牌产业,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所以,我建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能够把海南u作为一个“基地”来发展,相信会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会对海南的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我希望秘书长在我们理事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大家互相加强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孙振学,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兼任武警总部机关门诊部主任,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门诊管理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门诊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武警部队、全军及北京市的多项课题研究。

做好老年保健事业三个问题不可忽视

目前而言,我国要做好老年保健事业,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

第一,健康体检必不可少。协会应利用好自身平台,鼓励老年朋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同时还应普及健康体检的必要性。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要变无知为知之,最好的办法就是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对正常人定期的体格检查,为的是发现潜在的疾病,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通过体检明确了解自己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消除疾病隐患,从而实现向健康转归。

第二,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身尚需“健心”,防老需防“心老”。人的一生,为温饱生计,为儿孙后代,忙忙碌碌,又苦又累。退休后闲居在家,按理说应该享受清闲,然而,由于某些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的存在,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清福”的老年朋友并不多。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当人处在不同的情绪状态时,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第三,重视老年人防跌倒是“重中之重”。以往人们认为,跌倒是意外,防不胜防。但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它是机体功能下降和老化过程的反映。在发达国家,已经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干预,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议,只是抛砖引玉,中国老年保健事业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期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未来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按照国家的政策,把老年人的保健事业发扬光大。

顾建钦,医学博士,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办会方向要开放灵活专委会创建要多而务实

我们国家现在卫生与健康的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我觉得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也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保健、老年医养护的工作。

对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关注基层的老年健康。我们老年保健协会对基层的老年健康,这么一个非常大的群体、非常弱势的群体,而且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应该开展专项的研究,特别的关注。

第二,要发挥我们中医的特色,来开展老年保健协会的工作。说实在的,中医是我们传统的医学,我们应该利用传统中医的优势,来研究、来推动我们国家老年人的保健事业。

第三,科学合理的、适时的设置一些专委会。我看了很多的一些协会、学会,可以说有一些学会有80个、100多个专委会,我们现在成立了22年,我感觉我们的专委会比较少,应该根据我们老年保健协会的特点,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与时俱进,设立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专委会。我们要在老年保健协会之中,设置缓和医疗、安宁疗护的专委会,现如今,国际上都在推动和研究这项工作。

第四,开放办会,开放观点。我们要学习借鉴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老年保健方面的做法、经验,更多的邀请他们,或者说我们走出去,来办这个协会。

赵铁锁,北京天地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于1995年创办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山东省十佳青年企业家称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科学健康教育基地主任、山东省保健行业养生委员会主任、济南市政协特邀顾问等众多社会职务。

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协会大有作为

我相信在协会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取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目前来看,国家的形势对协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国家提出了2030健康中国规划,这个战略规划提出了15年的发展内容和目标,特别是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协会大有作为。

现在我们国家老年人已达到了约两亿三千七百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所以,协会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国家处在一个改革时期,赋予协会很多政府职能的任务和工作,希望我们协会积极争取,本人也会大力的支持协会的工作,把工作做好。

邓绍平,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从事临床外科及器官移植三十余年,在器官移植,胰岛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等多个领域开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

关爱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

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老龄化人口关爱的要求将会进一步的增加,甚至呈指数性增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今天,我们对全社会老年人的关爱,也必将是对我们自己明天的善待,因此,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目标及终旨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现阶段,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老年医学、老年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尤其在康养、人文关怀,主动性及全方位性还相对落后,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建设我国未来美好老龄化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作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应利用医学专业组织和全社会各种力量,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创新出自已的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作出引领的作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知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语的内涵。如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将三个人口大省的人民医院(四川、河南、湖南)增设为常务理事单位,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协会在未来促进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行动中的决心和信心。我坚信,在新一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领导班子带领下,通过中西医学并重,社会力量参与,舆论紧密导向等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在中国创造出一个老有所养、老来安康的幸福新社会。

祝益民,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急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国家医改的纵深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康与健康的目标要实现,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恰逢其时。

老龄人口是“医学脆弱人群”,2亿老年人口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老年相关疾病对健康的威胁还很严重,老年健康服务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老年健康知识的普及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医院将老年医学的学科发展作为“十三五”的重点发展方向,成立了具有11个亚专业的老年病专科,强化了老年医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老年健康大学,成立了老年医学照护联盟,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期望未来协会在“让每个长者都更加健康幸福”的愿景下,充分发挥让老年病残长者获得最有温度的关怀与帮助,让活力长者分享最有品质的快乐与幸福。在这种使命下,搭建面向全国的交流与培训平台、科研与转化平台、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平台,服务中国,引领世界。

杨燕绥,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健康大数据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期盼协会深入产业做实服务

我想和大家谈两个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问题一是关于老年护理,人社部医保明年的重点工作就是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但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很多条目都没有标准,所以下面我们要做四件事儿:

第一,怎么样对老年人及时的、定期的进行诊断,他们到底处于什么状况,这个需要引用工具、制定标准。

第二,根据诊断给他们做康复护理的计划。

第三,这个护理计划下发生的费用、时间等怎么测量计算。

第四,制定出社保和商保的支付计划。

这四个环节需要一个一个的做下来,落实下来,明年我们的长期护理险才能真正推出,推出后才能有购买力,有了购买力,投资者才能找到盈利模式。

问题二是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推出了50个康养试点城市,选择的都是青山绿水的地方,已经有长寿基础、长寿基因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又都是相对经济比较差,而我们过去的医疗资源在那里投入比较少的地方。我们新的一届协会成立了,会长刘远立教授长期研究健康管理,在这方面有长期的积累。这50家试点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选择一些和他们联手,把我们的专家力量输入进去,帮他们招商引智,把这个试点城市做起来,我相信对中的医养服务体系,还有康养产业都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肖新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糖尿病营养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央保健局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加强基层交流注重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的防控呈现高发低龄态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成为全球致病致残的最大病因,是21世纪世界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展开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以及加强大家对老年人糖尿病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学术交流、经验推广等工作,以提高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面向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针对各地社区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知识多有欠缺等问题,逐步在全国开展糖尿病专题培训工作,帮助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第三,专家下沉走基层,进一步开展公益活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患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并发症多且重,病残率高,病死率高等。所以,我建议三级医院专家能够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在各地组织更多的糖尿病公益讲座,广泛开展向红丁教授“三五防糖法”、“糖尿病健康新7点”等主题教育讲座,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开展糖尿病医疗咨询、营养进社区等工作,实现辐射千万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的教育目标!

苏舒,名医主刀创始人兼Ceo,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患和谐促进分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在谷歌总部和高盛投行担纲要职,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多次成功创业经验。

发挥互联网优势整合多元医疗资源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老年保健协会里,在会长和秘书长的带领下能更好的为全国的长者的健康和幸福的事业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也非常希望名医主刀作为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子,发挥我们在互联网的优势,例如对国内外顶尖医疗资源整合的优势。不仅如此,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够为有相关需求的老人和长者的健康进行保驾护航。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3

【关键词】老年化;新形势;预防保健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重了我国人口老年化,使得我国已经跨入到了世界老年化国家的行列。工业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为人口老年化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由于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而社会老年化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负担。因而加强老年化社会形势下预防保健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化对人口健康产生的影响

1.1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使得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如此,作为自然人,人体的衰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只有20%呈现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整体水平不高,而且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1.2老年人疾病顺位发生改变普遍来看我国老年人身患的疾病,疾病顺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肿瘤疾病。通过对某省老年人疾病调查情况可以发现,在9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当中,患病率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白内障和冠心病。

1.3老年人患病种类增多目前,老年人出现了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趋势,而且患病时间较长。相关资料显示,在住院的老年人群中,有将近半数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3~4种疾病。这类患者,病后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弱,往往会有较长的病程,不容易康复,并且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新病症[2]。

2老年化社会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措施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社会卫生防病保健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坚持防病优先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老年化社会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保健政策,正确理解“防”与“治”之间的辨证关系。“防”指的是要用较少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主动性保健措施;而“治”则是与“防”措施相对应,采用较大投入且具有较大风险的被动性保健措施[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一定要重视防治结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当地政府在构建预防保健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预防”放在突出位置,发挥预防的重要作用。

2.2合理规划,完善老年保健机制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老年预防保健工作实际情况,需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社会卫生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当中,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分析老年化人口特点,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基础设施,根据当地医疗水平和发展实际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出社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方便当地老年人就医。同时要制定出老年医疗的中长期保障方案与措施,当地领导要对老年保健工作足够重视,加大卫生防疫和预防保健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社会关注性和福利性,防止医疗机构“自筹经费”现象的出现,逐步完善老年保障机制。

2.3开展教育,培养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专业化人才要想更好的开展老年预防保健工作,离不开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设老年医学的专业课程,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传授;针对当前在职的医务人员及保健工作人员,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向他们继续普及最新的老年医学知识,强化其医疗技能和工作能力;无论是各大医学高校还是医疗服务机构,都需要制定出多层次的教育计划,并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培养出现代化医疗行业专业化的卫生预防保健人才[4]。同时也应该适时的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出现的疾病,向他们传授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多种保健活动中来,使其心情愉悦,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4加强管理,推进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根据当前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实际,需要对现进行的医疗保健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治理需要常抓不懈,确保卫生人员的工作利益。要将预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医疗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及管理能力,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另外,在新形势下,要重视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医疗卫生体制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医疗工作的发展需要,这既是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预防保健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大力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克服由医疗体制弊端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出预防保健工作的最大优势,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3小结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需要所有人对预防保健工作有足够重视。政府要在加强医疗卫生保健的同时,注重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体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工作,培养专业化的医疗保健人员,提高预防保健水平。加强管理,实现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规范化,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我国人口老年化向着健康老年化的方向发展,减轻社会发展负担,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全,陈少贤,李燕芬.广州老年人社会现状及自我保健意识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3):159-161.

[2]康萍萍.浅谈新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保健营养,2012(16):59.

[3]方德全,仲怀春,姜树国.新形势下军区医疗保健工作形势及对策.沈阳部队医药,2010(2):145.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4

项目资助上海市社区中医药特色项目建设资助(项目编号:Shjczyynlts-sqzyyts-49);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重点资助(项目编号:ZYZDXm-2);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全科分会资助(项目编号:zyqk2013-17)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对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个站点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确立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与程序,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中医全科团队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

practiceoftheelder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managementmethodunderfamilydoctorsystemmode

ShenZhiping,Xiaweimin

HuangduCommunityServiceCenterofantingtown,JiadingDistrict,ShanghaiCity,201804

projectfundingtheconstructionfundingofShanghaiCitycommunit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eatureproject(projectnumber:Shjczyynlts-sqzyyts-49);thekeyfundingofShanghaiCityJiadingDistrictHealthBureau(projectnumber:ZYZDXm-2);thegeneralbran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ndingofShanghaiCity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jectnumber:zyqk2013-17)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easibilityandeffectivenessoftheelder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managementmethodunderfamilydoctorsystemmodeinantingtown,JiadingDistrict,ShanghaiCity.methods:theelder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managementmethodwascarriedoutat9sitesinHuangduCommunityServiceCenterofantingtownin2013.theeffects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Underfamilydoctorsystemmode,intheelder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management,theroleandprocedureofeachmembe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eneralteamwereestablished.theperformanceappraisalmethodwasestablished.after1yearoftheimplementation,intheelderlypatients,theawarenessrateofoldChinesemedicinephysique,theawarenessrateofChinesemedicinehealth,thecompliancera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carewereobviouslyimprovedthanthosebeforetheimplementation(p

KeywordsFamilydoctorsyst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eneralteam;elder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althmanagementmethod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国设立已近18载,成绩斐然,然而我们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社区中医保健项目存在形式单一、种类不多、手段原始等现状[1]。以安亭黄渡社区为例,经研究调研发现本社区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不尽人意,本区常驻老龄人口一方面对本区中医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大量寻求社区西医诊疗办法。为改变现状,安亭黄渡社区大胆改革,将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单个中医类医务人员诊疗改为中医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社区参加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健康管理的8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女29例,男51例,年龄60~80岁,平均(69.6±13.5)岁。

方法:①制定并落实中医全科服务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家庭医生: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实行签约责任管理办法,其健康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即为所签合约的家庭医生。家庭中医全科医生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家中医局2013版)的要求履行对签约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处理既往确诊高血压或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者纳入相应中医健康干预中医体质偏颇者进行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平和质告知日常保健方法[2]。公卫医生:公卫医生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教育讲座,协助家庭医生做好老年人中医健康信息管理,同时开展中医药进社区的宣传工作等。社区护士:社区护士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做好老年人健康随访工作,收集老年人健康信息,协助家庭医生完成签约等[3]。中医药剂师:中医药剂师利用老年人候诊及取药等机会对其进行煎药用药指导,同时完善中医汤剂代煎服务,从而针对性解决老人中医汤剂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②支持措施:制定安亭镇黄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以调动社区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将安亭镇黄渡社区老人中医健康管理纳入嘉定区卫生局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③质量控制方法: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路径,确保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的环节质量,本课题组成员自2012年始开展了中医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路径的研究,自2013年1月在黄渡社区推广应用,以路径管理的方式将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纳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制定了职工绩效考核标准。

效果评价:在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实施前及实施1年后,所有入组老年人均需填写中医体质知晓情况、中医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中医药保健依从性调查表,并对社区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果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实施前与实施后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区居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我国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探索全新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4]。家庭医生制模式下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是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载体,以辖区内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中医药治病理论为指导,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全科服务团队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在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中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中医全科医生既要完成日常的接诊工作,又要以路径管理的方式完成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药剂师针对老年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差、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等问题,通过沟通的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社区护士主导的健康随访服务能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因疾病和服药产生厌烦情绪等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5]。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在我社区实施1年,80例入组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大幅提高(p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51-1753.

[2]张晓玲,杨勇,徐红,等.杭州城市居民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调查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18-319.

[3]盛凤珠,林丽珠,李冰,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社区全科护士的角色和工作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40-341.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投资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老年人口数增加而使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显然,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下一步医改推进过程当中,政府表明其将占主导,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投资,解决医疗及养老问题,这将是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机遇。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和医疗健康产业情况

(一)我国老龄化的原因及现状

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结婚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导致的9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劳动力不断减少,2014年前后结婚人数和新生人的减少,同时5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期间进入65岁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总的劳动力人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人,14岁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90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结合人类寿命增长等情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龄人口整体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

(二)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因老龄人口地飞速增加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也是对医疗健康有关产业良好的投资时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涨0.79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上升1391%,卫生机构数增加65.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数增加334万张。老龄化使我国居民对医药健康及医疗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增速达20.98%,利润年平均增加额达131亿元。近几年政府也为适应老龄化的各阶段情况不断出台改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等等,为发展健康产业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015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据中文核心期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从10.5%增长到35%左右,数据说明见表1。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数,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扩大产业规模以及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可能成为该产业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表1未来20年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选取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选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对于其他老年产品的需求也会显著增长,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居民对医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程度;鉴于医药行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且医药行业规模扩大与工业产值有关,是以用z表示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旨在研究我国的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最后因医疗养老都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取老年服务健康行业进行养老市场预测。所取数据见表2、表3:

表22000~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表32004~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

(二)需求上升的趋势

由表2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数据作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a+bx+u1

将以上两个变量数值带入模型进行测算,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调整后的=0.988,的Sig.为低于0.001,说明拟合程度好,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Sig.=0.000,表明回归变量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由此最终得到老龄人口占比与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说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数据预测数据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则将增长到13770元。

(三)具体测算需求增长和医疗产业未来的规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解释变量,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z=c+dy+u2

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测验,得到以下结果:pearson系数=0.982,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0.962,回归效果显著,得到最终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说明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00元,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加1452.7亿元。到202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加到97159亿元,2035年将到达20万亿元左右。

(四)具体测算养老产业未来的规模

运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表3数据进行预测,建立产业规模预测模型:Q=α+βt,其中t为修正数值后的时间变量,Q为产业规模。求得预测模型为Q=4959.46+1016.32t,根据推测203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1万亿,距2014年将增长1.69个百分点。

(五)对于养老支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以至养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领取养老金的支出又是绝对需求,导致我国养老金供不应求,空账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上涨,这将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对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旧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四、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高血压、关节病等老年多发病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人们正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养老产业,但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会及时补充。

(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据国家食药监局南方所测算,在我国,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是我国人均用药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产品的刚性需求相对更高。就预测的医疗保险支出和现阶段养老保险供给情况来看,如果不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营造医疗健康产业良性竞争环境,未来将面临医疗困局和保险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根据上述测算,如果未来20年老龄人口趋势基本符合预测,那么未来医疗医药规模还有十几倍的发展空间。这些情况看来,增加资本投入以扩大产业规模已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首要目标。

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使更多人关注此领域。为进一步缓解医疗困难,政府应从源头入手,鼓励医疗医药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次,虽政府投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这也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公开招标方式,使医疗医药市场尽量向完全竞争市场靠拢;二是可以精简新药品、新器械上市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费,增加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三是让医疗医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产业宣传成本降低;四是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通过改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上各阶段的政策,最终在良性竞争中,使医疗医药价格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新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相应医疗服务中器械、药品等费用的降低也将缓解医保压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大力发展

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缴费人数已经到顶即将下滑同时企业社保负担非常严重。除了社保控费以外,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是解决路径。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养老需求。达到降低企业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壮大养老产业的目的。

上文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了预测,再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仅从25.2%下降到19.6%,数据见表4。对比发现,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而且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将更难以挽回。因此对于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给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填补社保无法保障的空缺,同时也建议划转国有股份充实社保。

表4城镇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五、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但就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政府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增强产业发展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63-65.

[2]王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4]胡晓华,易守宽,杨雪梅.浅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4):243-245.

[5]丁丹,贺平鸽,胡博新.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库[R].国信证券,2013.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6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

【摘要】目的:为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框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建立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结果:需要因素中的自评健康状况与是否患有慢性病,能力因素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自评生活水平,以及倾向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城乡身份显著影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结论:建议按照“堵疏结合,区别对待”的原则,构建我国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老龄化;医疗卫生支出;医疗保障体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07.011

作者简介:马爱霞,女(1961年—),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经济学与医药产业政策。e-mail:ma86128@sina.com

①根据卫生经济学需求理论,当人们面临疾病风险时就自然产生了对医疗服务的需要,但只有当患者有能力购买医疗服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需求从而被满足,因此医疗卫生支出水平常可以用来直观反映医疗卫生需要的满足程度。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据2015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推算,到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老龄化水平也将加速推进到30%。除基数大、增速快之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超前于现代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

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1998—2008年,我国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从29.0%上升至43.2%,是60岁以下人口的2.8倍;慢性病患病率从50.2%上升至59.5%,是60岁以下人口的3.2倍。[1]以上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有较高需求①。然而,根据已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仅为非老年人口的1.6倍,65岁以上老年人次均门诊费用仅为65岁以下人群的1.9倍[2],远低于患病率的比率;相反,2014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支出是65岁以下人口的4.2倍[3],德、法等部分欧洲国家65岁以上人口医疗卫生支出是65岁以下人口的2.7~4.8倍[4]。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支出较低,其医疗卫生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反映出我国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未能跟上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从而可能导致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的恶化,不利于营造健康老龄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可能加重未来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负担,进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将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列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全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1研究框架

在研究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时,疾病常被视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胡宏伟等人的研究发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会显著增加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5]除疾病因素外,收入也被视为影响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重要变量。newhouse对13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横截面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医疗支出的增长有90%的部分可以被收入的增长所解释,因而收入是影响医疗卫生支出的最重要因素。[6]此外,影响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还有医疗保险、城乡身份、性别、年龄等。刘国恩等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发现医疗保险可显著增加老年人医疗总支出,有医保的城乡老年人口的医疗支出是无医保的1.53倍和1.44倍,同时,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状况存在明显差别,城镇老年人口的及时就医程度和医疗费用均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2]而分析性别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支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口发生医疗卫生支出的频率更高,但支出水平较低。[8]针对年龄对老年人医疗支出影响的研究指出,老年人的医疗支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越接近其生命终点时增长越快。[3]

综上,影响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健康状况、社会心理、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andersen教授于1968年创立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theBehavioralmodelofHealthServicesUse)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该模型将影响个人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因素划分为需要因素(need)、能力因素(enablingResources)及倾向因素(predisposingCharacteristics)三大方面。其中,需要因素主要指个人感知或经临床诊断出的疾病状况,描述个人对医疗服务的需要水平,是导致医疗服务利用的前提和直接影响因素;能力因素主要为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资源,描述个人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它使医疗服务对于个人来说是可利用的;倾向因素主要为个体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描述个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倾向性或偏好,尽管不是医疗服务利用的直接原因,但这类因素会导致一些人群更容易使用医疗服务。[9]该理论模型自创立至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历经四个阶段的调整与完善。国内已有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10]宋璐等在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支出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开展了相关研究。[8]刘国恩等运用该模型从需要、能力、倾向三大方面选取了健康自评、慢性病、医疗保障、收入、城乡身份、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障对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2]而在这一模型的最新发展过程中,概念与变量间关系的理顺,以及模型在我国应用的适用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本文将以该理论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对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提高变量选择的科学性与完备性。同时希望通过对该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验证,促进该理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并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2资料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的横截面数据。该数据集是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覆盖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人。在剔除60岁以下及缺乏相关变量的样本后,本文最终使用样本8483人。

2.2变量选取与描述

老年人人均年医疗卫生支出是本研究的因变量,由CHaRLS数据集中的月门诊支出和年住院支出两项换算加总而成,包含了医疗保险报销及个人自费部分。

自变量则根据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选取了包含需要、能力、倾向三大因素在内的12个变量:(1)需要因素包括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残疾及是否患有慢性病。(2)能力因素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家庭收入和自评生活水平。(3)倾向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城乡身份,因变量为年医疗卫生支出(表1)。需要指出的是,在andersen原模型中,城乡身份被纳入能力因素而非倾向因素进行分析。这主要由于城乡身份在国外更多是代表一种地理上的差异,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会对个人是否能够及时享受便捷、完善的医疗服务影响不大。而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制的结构,城乡身份对个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很难随着个人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它更多地代表一种难以改变的先天因素,与性别、年龄等同属一类。国内开展的个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也较多地将城乡身份与性别、年龄等同划分为人口学特征进行考量。因此本文将城乡身份纳入倾向因素而非能力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个人收入虽是影响医疗卫生支出的重要变量,但考虑到其与家庭收入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模型采用是否拥有养老保险来替代个人收入,以降低多重共线性风险。

2.3计量方法

在考察被解释变量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88.75%的老年人过去一年实际发生的医疗卫生支出为0。此时,要求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建立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就不再适用。如果简单地将这些样本剔除,将影响到本次研究的代表性及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将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在正值上大致连续分布但包含一部分以正概率取值为零的结果变量,能够很好地解决本次研究中大量零支出所造成的数据偏态问题。[11]

tobit模型可以定义为一个潜变量模型:

3结果

3.1基本情况

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人均年医疗卫生支出为999元。需要因素方面,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为1.895,接近于一般水平;有21%的老年人有残疾问题;有73%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能力因素方面,94%的老年人有医疗保险;仅39%的老年人拥有养老保险;老年人人均家庭年收入为17910元;自评家庭生活水平均值为1.485,处于中等和偏下之间。倾向因素方面,纳入研究的老年人性别分布较为平均;平均年龄为69岁,60~69岁的老年人占总体的64%;82%的老年人与配偶居住;未接受正式教育的老年人占35%;有66%的老年人为农村户口(表2)。

3.2tobit模型实证结果

由于疾病的发生或健康状况的下降是个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前提和直接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将需要因素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首先纳入分析。由模型一分析结果可知,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影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自评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其医疗卫生支出较高;此外,是否患有慢性病也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影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人均年医疗卫生支出为1295元,而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人均年医疗卫生支出仅为195元;是否患有残疾对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模型二将能力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分析,考察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与资源对其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是否拥有养老保险以及自评生活水平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是没有医疗保险的2.7倍,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是没有养老保险的2.6倍,同时自评生活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也较高。家庭收入并不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而需要因素中的自评健康状况和是否患有慢性病依然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表3)。

模型三将倾向因素也纳入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城乡身份对老年人的

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并不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女性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是男性老年人的1.13倍;80岁及以上和70~79岁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是60~69岁老年人的1.35倍和1.21倍;有配偶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是无配偶老年人的1.55倍;城市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是农村老年人的2.22倍。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因素中的自评健康状况和是否患有慢性病以及能力因素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自评生活水平在模型三中对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依然具有显著影响。

4讨论与建议

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本文的论证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而本文也为该模型的科学性及在我国的适用性提供了基于实证数据的验证。首先,在基于该模型所选取的12个自变量中,有9个对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存在显著影响,考虑到该模型并非特别针对老年人医疗行为的研究而创立,其变量选择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是值得肯定的;其次,andersen认为倾向因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医疗服务的利用行为,而是通过影响能力因素和需要因素间接发挥作用,因此其影响力较弱。而从前述模型三中可以看到,在显著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中,倾向因素的p值总体要大于需要因素和能力因素,说明倾向因素对医疗卫生支出影响的显著性要弱于需要因素和能力因素,这从侧面印证了andersen对三者影响力的判断。

除了对anderson理论模型的探索外,具体从tobit模型分析结果来看,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受到需要因素、能力因素和倾向因素三者的共同影响。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自评生活水平、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城乡身份显著影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需要因素中的是否患有残疾对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的残疾如躯体残疾、失明、聋哑等主要给老年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但不需要持续服用药物或住院治疗,因而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有限。关于家庭收入并不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通过分析CHaRLS中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自费部分的主要负担者发现,自己是主要负担者的老年人占总体的74.35%,而子女是主要负担者的仅占23.29%,因此家庭收入中的子女收入未能较好地为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做出贡献可能是导致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解释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一方面使得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增加[12],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个人健康意识增强,从而降低个人患病风险[13]。

4.1预防老年人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自评健康状况和是否患有慢性病显著影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10年间我国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上升至43.2%,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至59.5%。患病率的增长再加上老年人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将导致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的急速膨胀,若不对其加以控制,将会加重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我国老年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建设,充分利用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群众、就诊方便等优势,发挥其在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包括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等,尤其对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随访和监测,逐渐将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从疾病的治疗转向的预防。

4.2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影响,从前文数据分析得知,目前虽然我国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4%,但6%的缺口意味着仍有超过1000万的老年人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老年人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39%。因此,建议一方面继续推进和完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争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全覆盖;同时应贯彻落实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以满足每位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基本诉求。

此外,目前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常住人口的人头数来筹集和分配资金,这导致健康水平更低、患病风险更高的老年人,没有享受到理应更高的医疗保障待遇。建议应积极探索和借鉴美国medicare及日本老年人医疗保险费用特例减轻制度,制定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优惠政策,提高对老年人的政策倾斜力度。

4.3对不同的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城乡身份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根据2011年CHaRLS对老年人是否患有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的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2.03%,城市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6.61%,略高于前者。但城市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却是农村老年人的2.22倍。由此可以推断,虽然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高于农村老年人,但农村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提示一方面针对城乡老年人拥有较高的慢性病患病率,应加强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工作,预防其健康水平的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老年人,应着力提高其医疗保障水平,满足其医疗卫生需求。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国恩,蔡春光,李林.中国老人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3):95-107.

[3]marikpe.theCostofinappropriateCareattheendoflife:implicationsforanagingpopulation[J].amJHosppalliatCare,2014(5):1-6.

[4]余央央.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0.

[5]胡宏伟,张小燕,郭牧琦.老年人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慢性病高发背景下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改革[J].人口与经济,2012(1):97-104.

[6]newhouse,Josephp.towardatheoryofnonprofitinstitutions:aneconomicmodelofaHospital[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0,60(1):64-74.

[7]何平平.我国医疗支出增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8]宋璐,左冬梅.农村老年人医疗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以巢湖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5):74-85.

[9]andersenR,newmanJ.Societalandindividualdeterminantsofmedicalcareutilization[J].milbankmemFundQHealthSoc,1973,51(1):51-95.

[10]王小万,刘丽杭.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0(8):500-502.

[11]王彤,薛小平,郭婷婷.toBit模型在医疗费用研究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8):1047-1051.

[12]耿德伟.中国老龄人口的收入、消费及储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3]LiuGG,wuX,pengC,etal.UrbanizationandhealthcareinruralChina[J].Contemporaryeconomicpolicy,2003,21(1):11-24.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7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人

中医养生以及保健主要是通过经络调养、饮食调节以及药膳保养等方面对身体进行保健活动,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对疾病起到防御作用,延长人体寿命。近年来我国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很多医院以及社区相继开展中医保健养生以及治疗项目,但现代中医水平与往期相比要下降很多。《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医学中的精华,非常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1老年的含义以及衰老的机理

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医认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虚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因此五十岁开始则视为老已。而衰老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后天、内因、外因几个因素。人的先天禀赋决定了人的体质和寿命,先天禀赋也为先天之精气,取于父母濡养,气渥则体强寿命长,气薄则体虚寿命短。后天因素对人的衰老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天精气主要来自水谷精华,也就是饮食结构[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法于阴阳……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矣。”其明确指出饮食结构与生活规律是导致人体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此外,情志失调以及环境因素也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2老年人发病的病因和病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脏腑功能衰竭,气血不足,而五脏六腑功能衰竭直接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出现不同的疾病,因此脏腑功能衰竭为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脏腑中,最容易出现衰竭的就是肾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纳气,主生殖,因此肾气早衰则会出现阳事不举、月经早停、腰痛、耳聋耳鸣等现象。其次为脾胃衰竭,脾胃为后天之本,容纳水谷精微,若出现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则表明脾胃脏腑开始衰竭[2,3]。老年人脾胃衰竭很容易出现纳呆、少食、消瘦、便秘等症状。而心、肝、肺功能的失调也是衰老的特征,例如肝郁气滞、心神失养、肺失宣降等。而五脏六腑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其作用也是相互关联。

3老年中医养生保健法则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主要可以分为调补脏腑气血和调整阴阳平衡。在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脏腑衰歇以及气血不足等方面,因此在调节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药膳的使用,还要注重非药膳调节方式。

3.1药膳调理药膳调理主要是从各脏腑角度进行调理,肾为先天之本,因此首先要对肾脏的情况进行调整。多数老年人由于肾脏亏虚,很容易出现健忘、耳聋耳鸣、小便异常情况,因此对于肾脏要以补益为主,可选用鹿茸、附子等补药进行保养,但具体补药还是要因人而异,对于体壮火热的人并不适宜,体壮火热的老年人选择平补药物即可。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进补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环节,有调查表明老年患者的脾胃虚弱情况要明显高于肾虚的情况,因此养生环节中要尤其重视对脾胃的养护。老年患者的脾胃衰弱主要表现在升发功能下降,因此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食少、纳呆、便溏或便秘等情况。益气健脾,升举阳气可选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若要益气健脾,滋阴润燥则可选用茯苓、地黄、黄精、天门冬、防风、柏子仁煎服。

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肝郁气滞的情况,或出现情志不畅导致易躁易怒,因此对肝的养护主要体现在疏肝解郁方面,其常用的保健药物为陈皮、佛手、枳实、降香、郁金等,方药可选用柴胡汤加减。心为神志所在,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对心脏的保健能够充实五脏,调养气血,降低血瘀气滞的发生率,可采用天王补心丹进行保养。肺脏也是需要进行保养的主要脏腑之一,肺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因此要着重对肺气的保养,防止其出现早衰的情况。若肺气不宣很容易出现痰浊中阻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肺系疾病,因此主要以温肺化痰利气为主,可食用川贝、杏仁、白果、枇杷等进行调养,方剂可选用梨贝猪肺汤、参杏猪肺汤、海带瘦肉汤。

3.2非药膳保养除了使用药膳对身体情况进行保养以外,老年人还要注重非药膳的保养活动,例如体育锻炼、饮食调节、生活规律等方面。

生命在于运动,因此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老年人舒展筋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老年人的运动不可过于激烈,因此要采用相对舒缓的运动进行锻炼,例如散步、太极、健身操等,锻炼要持之以恒方能有效。不仅能帮助其舒展筋骨还能扩充肺容量,增强患者体质。

情志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老年患者心情舒畅还会使肝脏得到一定的调节。《内经》中就有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进一步说明情志的舒畅对身心的重要。一个愉悦的心情能够使老年人情志舒畅、阴阳调和,反之则会导致肝脏受损、气机失调、气血逆乱。老年人可以通过养养花草鱼鸟或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对情志进行调节,充实人体的精神力量,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到老年由于脾胃功能下降,因此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金匮要略》有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成体,害则成疾。”而《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第一》也有云:“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足以说明老年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且不可过食、多食。中医讲求八分饱、勿贪食,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可过多饮酒,因此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低脂低盐低油的食物[4,5]。

除上述内容外,老年人还要对生活规律进行调节,要做到居室清洁,睡眠充足,起居有常,老年人不仅要保证休息时间,还要注意生活中的习惯,不可久坐或久立,既要保证睡眠时间又不可睡眠过久,过剩或不足都会对老年身体产生影响。此外很多老年人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对此种情况可以叮嘱老年患者多食新鲜水果,例如香蕉、苹果,可以在睡前饮用牛奶。

总之,中医养生保健不仅重视药膳保养,同样重视非药膳保养。中医博大精深,可以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理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并能做到本虚兼顾,能够有效帮助老年人提升身体素质,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茅飞波.中医老年保健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12(6):99-102.

[2]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1(6):76-78.

[3]叶明花,蒋力生,曹征.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4(3):82-83.

[4]文颖娟,陈梦园.中医养生探幽.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5(3):143-144.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8

太极拳是我国众多传统健身术的一种,也是传统康复运动疗法中的一员,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太极拳有多种流派,有人将太极拳编为18式、24式、48式等不同套路,但总体都是包含手、眼、身、步等多种技术元素的复合性运动形式。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要求形与神俱、心静体松;动作上要求柔而不僵、圆活连贯、协调统一;在站姿上保持虚灵顶劲、沉肩坠肘。运动开始时要以腰部为轴,四肢协调统一、眼随手动,左右贯通、一气呵成,通过重心的左右移动完成虚实、阴阳的转换,同时配合缓慢深长的自然呼吸运动。

人们利用太极拳作为养生康复的手段已经做了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屈膝半蹲状态,单腿支撑保持身体平衡姿势较多,使身体与平衡相关的前庭系统和其他系统保持协调,长期锻炼可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及控制力,减少身体晃动幅度,增强平衡信心,促进与平衡相关的本体感觉的提高。与正常的步行相比,太极拳运动中的踝、膝、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这些改善都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另外,太极拳的半蹲运动姿势加重了下肢肌肉的负担,需要多种肌肉运动参与,提高了人体对下肢肌力的调控能力,对于某些疾病如脑卒中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很好的康复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险。而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呼吸,能够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这对于降低老年跌倒产生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作用。

专家简介

欧阳青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学会特聘的老年用品专家、民政学院康复辅具专业的教学委员会委员。从事教育、培训多年,在护理教育、老年护理、康复辅具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邓宝凤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护理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年学学会健康与长期照护专业委员、老年学学会老年护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廖艳中医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副教授。

张聪中医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讲师。

李洁中医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硕士,河北中医学院推拿与康复教研室讲师。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9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社区;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调整服务目标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2008,29(5):436-437.

[9]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沈家平,王林,陈宁,王一均,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5):428-430.

[18]樊明月,张惠琴,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nowjack-RaymerRe,GiftHC:Knowledgeofcommonofgumdisease[J].JdentRes72:277,1993.

[20]SintesJ,Butlerm,RichardsonR,LoverJ:Dentalcariesamongfirst-gradesmdemsinoakland[J].JDentRes,1993,72:279.

[21]Loupem,GoodkindRSmithB,ClayD:aneducationtoimprovingacceptanccofdenturesbygeriatricpafiens[J].JDentRes66:326,1987.

老年医学与保健篇10

关键词: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0-02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过程的规范和科学的记录,是医疗文件的一种,包括一个人及其家庭的基础资料,患病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疾病影响因素等[1]。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年化,加强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刻不容缓,通过阅读这些健康档案,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及时了解某一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掌握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从而为疾病管理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本文调研了扬州市两老社区55以上人群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资料,以对该类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本次调研选择了扬州市长居人口较为集中的琼花观和荷花池两社区,琼花社区长居人口5180人,受调查人口401人,荷花池社区长居人口4099人,受调查人口为300人。

1.2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建立健康档案,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各小组长负责通知本组的居民,调查人员携带血压计入户开展工作,调查人员为医学专业的专业人员。

1.3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宴、种族、社会经济状况、身份证号码等。健康行为资料: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就医行为等。临床资料:既往史、家族史等。

2结果

2.1建立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55岁以上每人一份,琼花观社区建立401份,荷花池社区建立300份。

2.2健康档案的管理。

2.2.1体检。55岁以上居民接受了本课题的免费体检,完成慢性疾病筛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胆B超等。由于中老年女性好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对两社区55岁以上女性加拍了膝关节正侧位片。

2.2.2健康档案保管。健康档案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统一编号保管[2],在社区内设有专门的档案室,集中存放,专人负责,以保证健康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规范性,使健康档案完整、准确,全面地反映个人的健康状况[3]。

2.2.3记录。老年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后,为老年居民制作发放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患者的健康信息以及健康档案编号[2],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可获得健康信息。

2.2.4开展健康宣教。中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后,分析其内容,将中老年人中的各种疾病人群分别管理,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根据中老年人的需求,定期邀请专家为患者讲授关于慢性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如何进行更好的预防等,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如座谈或义诊,以加强他们关于健康知识的储备以及对良好健康行为的掌握与坚持,以对慢性病的发展进行防范[4]。

3讨论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政府列举了公共卫生服务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类基础环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是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管理机构通过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能够及时的了解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管理与防病干预治疗。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地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利于及时、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非药物治疗[2],为防未病和已发疾病的干预管理提供依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年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慢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管理慢性病患者的主导力量,对社区中老年人建立真实的健康档案,从中筛选出重点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展健康管理。开展对该类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及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有关资料,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将可以顺利开展,如根据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可以筛查出需要进行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糖尿病病人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5]。重点疾病管理利于分析掌握老年居民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异等流行病学特征,便于诊断和处理早期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和发现规律性疾病,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促进社区健康发展[6]。

为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机构连成网络,在现有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发放健康信息卡,将就诊卡、医保卡等融为一体,将信息联网融合资源,实行一卡通,实现医疗健康资源共享[7]。当病人就医时,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都可以直接查看健康档案,病人就诊的临床信息可以随时更新,健康档案和就诊信息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通过对健康档案的疾病分类和综合研究,了解社区老年患病人群的特点,研究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因素,调整医疗保险对社区预防保健的投入,促使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治病逐步走向社会家庭的预防保健,降低医药费用[6]。

参考文献

[1]李学信.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5

[2]王佐卿,王树山,祝丽玲.关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94

[3]诸葛毅.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2066-2077

[4]李玉莲.基层医院对慢性病的管理域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5:466

[5]张平.浅谈社区医院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小结[J].中外健康文摘,20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