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流工程专业概述十篇物流工程专业概述十篇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58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1

中职物流专业物流概念教学整体概念据调查,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概念完整掌握的比例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对中职物流专业基础课中物流概念的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物流概念教学效果较差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各学校中职物流专业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将物流基础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与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同期开出。新生刚结束九年义务制教育,对语数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教学过程中适应起来非常快。相反对专业基础课来说,他们既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二)教师方面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的发展速度快速扩张,催生出旺盛的从业需求,进而引发了中高职、本科院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办热潮。大部分从事物流教学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未从事过物流行业相关实践,甚至从未参加过物流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授课教师对物流业务理解不深,自然难以对物流的概念有整体上的认识,在教材处理中存在着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现象。

二、物流整体概念分析

物流作为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物流是个整合的概念,它将以往长期存在的相互分离的运输、仓储、装卸等职能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看待,将所有的外部条件输入看成是系统输入,输出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同时,总体成本最低的服务。第二,具有信息化特点。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统优化的过程均离不开高速发展和扩张应用的信息技术。第三,具有时空范围广,跨越大的特征。物流从时间角度来讲,运输、仓储、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空间要求,都在创造时间、空间价值。物流的概念内涵丰富广博。

应用知识迁移的手段,我们发现,物流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立体诠释。

物流整体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核心层

核心层是物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它描述的是物流这一服务的核心内容,即为物流活动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它可以是仓储,或者是运输,抑或是流通加工等,或者是这些业务的衔接和集合。实际上,核心内涵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服务”。

(二)有形层

有形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承诺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各个标准体系。它定义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各种细部特征。不同的物流产品在满足需求者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层次被比对和选择。

(三)附加层

附加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除去服务承诺的部分以外,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为需求者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依次分析中国、美国两个不同经济体对物流概念的区别。

三、物流概念的教学方法思考

(一)概念的导入

1.案例导入法

例如,2013年10月某日,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开当天收到的三个包裹时,发现其中的一个装有价值20余万的包裹竟然空无一物,让我们来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窃贼是出现在哪个环节的哪个人?

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电商快递业着手,引入涉及整个物流运输、仓储、装卸、配送诸环节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粗线条的流程描述,使学生能对一般的物流职能和环节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定义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2.概念分拆法

例如,物可以扩展为物体、物块、物料、物资等;流可以扩展为流动、流向、流转。在黑板上列举以上新词,然后让学生在课中对照物流定义,选择最为合适的扩展词语。

紧扣“物流”这一主谓结构词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字扩展为词,让学生充分讨论、任意搭配,然后再进行概念讲解,除去错误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二)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第一就是概念中“实体流动”即是运动状态,也可以是静止状态,进一步可对应出“运动状态―运输或配送”、“静止状态―存储”,两种状态均为物流的重要职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处理”,很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物流范畴。此问题可通过物流概念层级中有形层中关于“有机结合”的特征进行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有效提升各环节联系,如能结合案例来剖析,效果更好。

(三)概念的记忆

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实现物流概念整体学习和全面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物流整体概念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物流概念认知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认识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类”……逐一扩充的形式,将物流的基础知识扩充绘制成若干张思维导图,从而从整体上认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义。

具体的做法是:

1.确定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样示例。通过浏览展示的形式,将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案例介绍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手工绘图过程中的要点。

2.明确项目的主题。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物流的整体概念”。

3.确定下级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可选择“核心―有形―无形”、“区域―国内―国际”等不同的结点划分方式。

4.逐级展开,进一步丰富下级结点内容,扩充导图的内容。

5.美化导图效果。对导图进行细节处理,增加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件.200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2

在实习教师小组的几位老师安排下我们的实习流程基本定型在上午听专题报告,下午做专项参观实习。报告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峡枢纽概况认识、坝工设计、葛洲坝水利枢纽(此三项讲座内容由三峡总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讲);三峡水电站设计、三峡工程建设监理概述、三峡水利枢纽截流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发展概况(此三项由三峡发展公司李先镇副总监主讲);长江航运及三峡通航建筑物(三峡总公司建设部邓朝高工主讲);施工机械(原三峡设备处处长主讲)。参观内容有:三峡展览馆、坝顶及120栈桥、右岸厂房及三期围堰、下岸溪料场、三期工程砼拌和楼、葛洲坝电厂。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工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工作对象、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责任感,实习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团队精神。现将实习的有关专业认识和个人感想分两部分总结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专题报告总结

总结实习期间专家报告的内容,将这些报告整理成如下几方面陈述: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砼坝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原68m提高到88m。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xx0m3/s,长江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88-xx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船闸、升船机的施工,xx年6月1~15日大坝蓄水至135m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启用,7月10日左岸首台机组发电。三峡水利枢纽效益显著,拥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渔业及旅游等综合效益。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投资、技术、移民、生态、水质、人文景观等。但是在工程进展至今的现实表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的。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挡水大坝及泄水建筑物

(1)任务:挡水、泄洪、排沙。(3)设计标准: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10%校核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m3/s。

(4)泄洪建筑: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483m,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m,孔口尺寸为7×9m;表孔孔口宽8m,溢流堰顶高程158m,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2、水电站3、通航建筑物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

1.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概况

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一些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较多,一些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比较多,还有一些院校信息类课程比较多。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及学科的发展。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

关于电子商务专科的课程设置的探讨,我们可以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电子商务便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即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商务与电子。即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类课程,另一类是电子技术类课程。

3.商务类课程

所谓商务类课程,便是和企业商务活动与管理活动相关的课程,为了总结出一个有逻辑性的课程体系,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企业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的经济体系去理解,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企业是物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这样企业的主要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是采购,生产与销售。同时企业为了组织它的活动,就必须要有人力资源,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支持,所以企业的组成便是人、财、物。

总结以上叙述,从静态的看企业是人财物的组合;从动态的看企业从事进销产的活动。所在,以此推论,我们又可以把商务类的课程,分成几类,一、人、财、物的管理类商务活动;二、采购类商务活动;三、生产类企业活动;四、销售类商务活动。

同时由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会产生两个市场间物品与劳务以及货币与信息的流动,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三类商务活动,即,五、物流管理活动;六、资金流管理活动;七、信息流管理活动。

而广义的电子商务便是对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懂得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管理,然后再研究通过现代电子手段来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电子商务的

商务类课程,细分为如下七类课程:(1)人、财、物的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2)采购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等;

(3)生产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生产运作管理》等;

(4)销售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

(5)物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

(6)资金流管及其电子化理相关课程:《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等;

(7)信息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数据交换实务》等。

4.电子类课程

所谓电子类课程,便是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我们可以这类技术分为四类,即一、信息存储技术;二、信息处理技术;三、信息交换技术;四、信息表现技术。其中:

(1)信息存储技术相关课程:《数据库技术》等;

(2)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网页与网站设计》等;

(3)信息交换技术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等;

(4)信息表现技术相关课程:《网页与网站设计》等。

5.课程体系结构图

综上所述,我们把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细分,同时各个类型的课程之间有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的统一整体。为了把这几类课程的相互关系系统化的描述出来,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电子商务专业各类课程在企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个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从分散且混乱的课程体系统一到了这样一个系统性的体系结构图中。

图1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图

6.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图》深刻而全面的概括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结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四川;成都;611731)

参考文献:

[1]沈洪敏.对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的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0期.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4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信息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信息化与网络化己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在企业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要研究、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必须进行概括与抽象(即理想化或模型化),以便揭示客观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作为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是现实世界本质的反映或科学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一个部门或系统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流程。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需要把现实世界抽象到数字世界与信息世界。

一、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涉及的范围及其特征

煤矿的开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信息来源看,可将其分为内部数据源和外部信息源。内部数据源是指煤矿日常生产和销售活动有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煤矿地质测量信息数据、采掘工程数据,以及安全与调度、设施与耗材、通风、运输等生产数据,还包括财务、劳动与人事、原材料消耗等运营数据;外部信息源是指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指令、原材料市场、矿产品市场等信息。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针对煤矿这一特殊的空间系统,它的对象主体是煤层及其围岩等地质实体。从涉及的专业角度看,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资源量/储量、三量(开采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以图的形式纪录、分析和传递;另一类以文字资料、表格的形式纪录、分析与传递。煤矿地质测量信息除具有一般的空间性和海量性外,还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信息数据的隐蔽性。煤矿数据对地质实体的表达,是一个从隐式到显式的过程。例如:煤田的形成和分布主要是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的,通过重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地层(岩层和煤层)空间分布的数据;通过钻井、测井等方法可获得岩石物理特征以及煤层厚度、结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煤矿的范围、资源储量等情况。其次是信息数据的时间序列。煤矿数据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从资源勘查、矿井开拓到生产,由于矿山实体的层次逐步细化,地质体客观现象、规律的准确程度逐步提高,数据量越来越大。在资源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获取数据。矿井开拓阶段,主要是补充钻探与测量资料、井筒资料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的数据。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各种岩巷、煤巷、井下物探和钻孔,以及相应的工程测量获得数据。第三是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矿地质实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煤层和围岩、两个相邻或不相邻地层、构造与煤矿瓦斯等都具有关联性。第四是信息数据的多源性。煤矿数据的多源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方式上的多样性,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距。遥感、摄影测量可获取整个煤田、矿区的数据;勘查、地面测量及井下测量可得到矿区规划、矿井设计所需的数据;而各种井巷工程、井下物探可获得矿山日常生产数据。此外,同一地质特征可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断层,可以是井田的边界,也可以是采区的边界。

从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大体可分为基础信息、专题信息和综合信息:基础信息是矿区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包括各种井下和地面测量控制点、高程点、水系、地形、地貌、地物、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mGiS的基础信息具有空间性、统一性、精确性、基础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专题信息是指各种专业性信息,如采矿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包括地层结构、煤层储量与分布、井巷设施、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瓦斯、水文等。mGiS的专题信息具有专业性、统计性、空间定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专题信息是基础信息的拓展,基础信息是专题信息的公共空间定位基础平台。

综合信息是在完善基础信息和专题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特殊应用提取、生成的综合性信息,包括矿区环境规划、矿区交通运输规划、矿区土地整治规划等。mGiS的综合信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空间分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基础信息、专题信息的拓展。

综上所述,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数据模型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5

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内涵概念

明确或厘清研究对象的概念及基本内涵通常是展开其研究的基础或起点,理论界对“物流产业集群”概念的表述差异较大。但主流观点多以依据或认可美国著名学者波特所提出的“产业集群”概念为基础,在添加物流产业化“要素”后进行扩展与延伸,从研究视角看其代表性论断大致可归为“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视角”和“专业或特色物流突出视角”三类表达。本文据此予以综述,同时对其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和明晰界定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

物流产业是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资源相互融合和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具有服务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高渗透性的产业特征(王述英、王青,2006)。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集群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的总和,可以视为所处地域面对的整体区域经济环境,而产业集群也早已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寻立祥(2007)认为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相关性极强,可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幅射作用,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建立在物流商业集群的基础之上,但其外延又大于商业集群。因此,物流产业集群是指以物流产业为龙头的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并在物流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章建新(2007)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其产业特色关系到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方面考察,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合理、高效的物流系统有着重要的先导性,物流产业集群就是在一个区域地理环境中,聚集着功能不同的物流企业,依靠地理和区域经济的优势,将运输、仓储、货物进出口、物流加工与配送及信息处理有机集成,形成物流产业链,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李斌等(2012)认为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是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相互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与制造业紧密相关联的物流企业和机构,由于相似的资源禀赋偏好或价值链的关联而相对集中,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的生产和服务组织形态。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包括提供物流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内众多企业和机构在长期的协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它既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也不是纯粹的市场,而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业组织。

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视角

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即为社会物流资源不断集聚于某一区域,但这种集聚不是各种物流资源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或叠加,而是社会物流资源在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作用下整合优化的产物。康彦(2012)认为物流产业集群是依靠现代物流网络和物流技术,通过合并零散的物流资源并满足一定的物流市场需求,由整个物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和机构集聚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李佩等(2007)认为物流产业集群是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包括非物流企业的独立物流部门)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度密集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物流经营场所。杨春河(2009)认为物流产业集群是依托交通枢纽形成的物流网络,以物流需求为指向,对分散物流资源整合优化实现物体时空价值为纽带的物流价值链组成的企业,及其相关组织和机构在一起的群落。在此基础上,物流产业集群不仅具有一般产业集群如空间聚集性、根植性等基本属性外,还具有跨区域和跨产业、地理集中程度较其它产业集群相对较低、多中心、地域性和网络创新等特征。

专业或特色物流突出视角

从专业或特色物流突出视角来分析,在物流产业集群共性特征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和更具体地描述特定物流产业集群的深层内涵。周昌林(2006)认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指聚集在港口附近区域并依托港口,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在业务上有着分工和合作的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所形成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经济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为:它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制度条件并有着特定的地理空间,即必须围绕港口分布且在业务上依托港口;它主要包括:综合物流供应商、传统的单项物流功能的提供商、更加专门化的物流服务分供商、提供基础的公司或部门、外包物流的公司。王磊(2009)认为农业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农业物流主干企业为核心的,同时由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相互关联的物流企业、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以及相关机构等大量聚集,并在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李嘉征(2009)认为钢铁物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钢铁物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它包含的相关企业和机构除贸易、物流、加工等传统钢铁流通企业之外,也包括相关联的生产制造、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广告会展与三产服务等企业和科研、教学、咨询与行业协会等机构。

物流产业集群与其它类似概念的比较

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与之存在密切内在联系的概念有“物流产业集聚”、“物流企业集群”、“物流集群”和“物流园区”等(杨之雷,2007)。各个概念之间虽然紧密相关,但各自的内涵却有着本质区别。

与“物流产业集聚”比较。从名词术语的本义看,“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群”的主体构成属性概念,而“物流产业集聚”则是物流产业的一种主体行为属性概念。从研究分析的视角看,产业集聚主要是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产业空间集聚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产业集群,但并非所有的产业集聚最后都能形成产业集群。虽然有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相互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等条件而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因此,物流产业集聚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必然现象,但不是充分条件,更非物流产业集群本身。孙晓等(2012)以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为例,指出仅仅是港口物流产业集聚还不足以形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还必须具备港口物流所有的服务环节并且提供各类服务的组织节点,这些节点又要通过信息流和物流相连形成相对独立而又开放的网络系统。故物流产业集聚既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因”,同时又是物流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的“果”。

与“物流企业集群”比较。目前“物流产业集群”与“物流企业集群”的概念混用现象相对较多。慕静(2011)认为物流企业集群是指那些以专业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显然,从主体构成看,物流企业集群的主体构成是“一元化”的,而物流产业集群则为“多元化”结构,即除物流企业外,还包括与物流企业上下游相关联的制造业、流通业等企业以及教学科研组织、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从研究视角看,物流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强调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其对地理空间的界定往往服从于产业联系的需要,即对地理的集中性要求模糊,可以是地理分散型的,甚至可跨越国界;物流企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物流企业地理集聚特征,有地理接近方面的要求。可见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与“物流集群”比较。“物流集群”一般为泛指“物流企业集群”或“物流产业集群”的模糊简称。

与“物流园区”比较。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国内外物流产业向集聚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兼并与联盟合作;二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其中建设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集聚的主要实现形式(房莹,2008)。贾兴洪(2007)认为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为物流企业集群化提供了场所和契机,物流企业集中分布为物流企业集群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但只有当物流园区具备了现代物流的所有功能环节、园区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清晰并且联系紧密,同时具有管理部门和科研开发组织并且呈现一定竞争优势时,物流园区才称得上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集群形式。因此,物流园区与物流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物流园区建设为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空间条件,但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为物流产业集群,则要看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系等其它相关条件。

可见,“物流产业集聚”、“物流企业集群”、“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而物流产业集群则应该是四者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结论

物流企业及其相关组织机构在一定区域聚集并形成紧密的区位联系、技术联系、市场联系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等相互依赖与竞争合作关系,是“物流产业集群”概念核心要素区别于其它企业组织或类似概念最本质的特征属性。综合以上研究论断,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从总体上可归纳为5个方面:它是以物流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在地理空间集聚为外在表现、以竞争—合作—协调关系为本质特征的一种社会经济网络和经济现象;它是现代物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优化发展的产物;它是物流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它是物流资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协作和集中化联动的一组物流服务经营场所;它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或核心,包含服务贸易、流通加工与生产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企业与科研教学、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或机构共同形成的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述英,王青.试论物流产业的属性及其组成[J].学习与探索,2006(2)

2.寻立祥.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0)

3.章建新.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功能[J].经济问题,2007(1)

4.李斌,陈长.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5.康彦.基于区位熵的上海市物流产业集群分析[J].对外经贸,2012(4)

6.李佩,王广永.上海物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07(12)

7.杨春河.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模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8.周昌林.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9.王磊.山东省农业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2009(1)

10.李嘉征.湖南一力:打造钢铁物流产业集群[n].现代物流报,2009-12-28

11.杨之雷.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实践与启示[J].北方经济,2007(3)

12.孙晓,林国龙.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4)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6

关键词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正全面融入全球化经济中,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完成,报关是国际物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而在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中开设海关与报关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海关报关实务有着其它很多课程没有的特点,首先它是一门独立且规范的学科,它系统论述了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相关知识,是在国务院领导下,通过海关总署贯彻执行的。其次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中贯穿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货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再次,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如进出口商品的编码、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来加以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熟悉报关员和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掌握各种报关单证、准确填制报关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和工程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实践

2.1制订适用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由于该门课概念多,专业性强。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接触少,对海关及报关的知识不甚了解。所以,如何在有限的36个学时中把课程的内容组织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合理组织课本内容,理清内容脉络,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如把本门课分成三大专题:第一专题是报关与海关概述,包括报关和海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报关的概念和分类,海关的范围和基本内容、海关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权利以及海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第二专题是海关与报关的专业知识。包括报关管理制度,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两方面的内容。第三专题是海关报关的专业技能。包括货物报关程序和管理规范、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等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2.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海关报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从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角度出发,模拟各种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如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等都有不同的保管要求和程序。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报关程序以及报关所需各种单证的规范格式,能灵活运用报关单的填制规范。实践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报关专业名词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繁杂的报关单填制规范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报关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3教学方法实践

3.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海关报关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政策和概念,如,讲解走私,单纯讲解概念,学生觉得枯燥,兴趣不大。从案例切入,如“深圳海关侦破’偷梁换柱’走私钢材案”、“夹藏瞒报走私案例”等,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3.2互动学习

从已掌握的知识着手,学生分成3~4人一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运用电脑查阅资料及案例并制作ppt展示小组工作成果。在课堂上,由小组负责人通过ppt介绍,其他组员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质询。师生自由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讨论对外救济措施所采用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互动学习不仅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3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具有仿真、互动和参与的特点,通过情景创立、角色扮演缩短了课本与现实的距离。教学中把不同的进出口货物报关情景引进,重点放在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和保税货物报关。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情景案例模拟,小组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收货人、发货人、报关员、货运、检验检疫、海关等。通过角色模拟,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较好。

3.4实验教学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是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国际物流实际工作岗位,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由于报关单的填制规范既多且繁琐,不易掌握。故在实验环节加以掌握,通过实验室教学系统软件,学生在熟悉我国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内容及填制规范的基础上,填制进出口货物电子报关单,填完通过学生讨论及老师讲解,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海关报关实务教学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通过声、图、文的逼真演示,如插入介绍海关及工作流程、海关缉私案例的视频播放,以及报关单证样本展示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6实地参观

通过参观海关报关业务现场与报关公司,港口、码头、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解不同工作场所的运行程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书本知识,指导学生将来针对性的学习。

3.7重视实践的考核方式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及重视报关实务技能的实训练习,在该课程的教学时实践中应进行相应的考核改革,把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由基础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如理论知识总成绩的60%,技能考核占40%。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同时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更能与未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4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国际物流需要的兼具管理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时代的发展对海关报关实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物流工程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面向北部湾的物流研究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广西区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JGY2012010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高教研究,2009(4).

[2]张华,张素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9).

[3]张君斐.外贸类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科教文汇,2007(10).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7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8

2006年,在一项中美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比较研究中,显示了双方在关于概念教学认知上的不同。双方在使用同样的术语来交流的时候,对有些术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一问题的焦点就涉及到了生物学概念的表述和传递。经过五年时间的跟进研究和本土研究,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基于国内外的研究,将“凸显自然科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此次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要点。为使科学教育工作者了解这一变化,本文就围绕着概念的表述与传递展开讨论和介绍。

1 对概念的表述和传递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概念通常包括三个要素:概念名词(或概念术语)、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其中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概念的实质;概念名词或术语是对概念的指代,当人们对同样的术语有着同样的内涵认定时,使用概念术语的交流就变得快捷和流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或自然科学的概念。

用科学/生物学术语来传递概念。说到概念,老师们最先想到的是概念的术语,如遗传、基因、等位基因等。在课堂上,许多老师最常用的、最重视的内容也是科学和生物学的术语,认为概念名词或术语是传递科学概念最有效的方式。物理学上可以用“蒸发”这个术语来传递一个概念,生物学上也可以用“生态位”、“生态系统”这些术语来传递概念相关的重要概念。

用陈述句或以命题的方式描述来描述概念的内涵。除了使用概念名词的方式,还可以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在教育发达国际基础教育阶段的理科课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课程标准使用陈述句或命题来描述概念的内涵。如生物学中遗传的概念,可以有以下的不同陈述。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往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不是完全一模一样”;这一句话描述的是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是它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遗传当中的最基本的要素,用浅显的文字向初学者说明什么是遗传。

“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套指令信息来决定其遗传的性状”;这个陈述说的也是遗传,特别是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包含在每一个基因当中,基因位于每一个染色体上”。这一描述说到了遗传物质,又说到了基因,已经涉及到了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

“一个可遗传的性状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来决定,一个基因是一段Dna分子,它决定机体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序列”。

所有的这些陈述都是对“遗传”的一些描述,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遗传,遗传物质是什么,也是一种概念表述和传递的方式。

虽然使用术语和概念内涵陈述的方式都可以在教学中传递概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两者在概念传递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已经有研究表明,用概念内涵陈述的方式来表述概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要求,并向学生传递概念。

2 强调概念及其表述方式的原因

事实与概念的不同。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强调概念教学。从我国的教育传统来看,我们的确高度重视知识的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重视了概念的教学。多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话语体系中,一直有一个高频使用的术语叫做“知识点”。在教师强调知识点的时候,实际上很少去注意事实与概念的不同。所以,在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里,有些更侧重于事实方面的知识,有些更侧重于概念方面的知识。例如:

“昆虫是一类高度适应的动物类群”。

“昆虫有六条腿”。

在这两个描述当中,前边一句更抽象更概括,后者更接近于事实性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的生物学知识有些更接近于事实性的知识,有些知识更接近于概念性的知识。虽然事实和概念都是生物学的知识构成,但两者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同的。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概念、原理等概念性知识在人的知识构成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我们再讨论到生物学知识重点的时候,我们要区别地对待事实的知识和概念的知识,并将概念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使用术语的便捷和风险。用术语传递概念的有利一方面是快捷,不必每每重复相关概念的内涵陈述,而可直接用到“生态位”,直接用到“基因频率”等概念术语。如果我们打算有效地使用这些术语来传递概念的时候,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求参与交流的人要熟知这些概念的内涵,或者是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如果有一些非专业人员参与交流,使用这些术语在传递概念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人们对术语的理解不尽相同。在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对“探究”、“假设”等术语有着不同的认识,而不同理解又导致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所以,尽管生物学课程标准、不同的教师们都使用相同的术语在描述“探究”、“假设”等概念,但是每个人对于术语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我们要冒的一个风险:我们以为用术语可以很好地传递彼此要表达的概念,而实际上很可能是“词不达意”。

当我们把术语高频次的使用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时,当我们面对的是中小学的学生而不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专家的时候,使用术语来传递概念所要冒的风险就要比我们在教师团队之中交流所冒的风险要更大一些。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初中的学生还是高中生,他们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当你说到这个术语的时候,他可能想到的是与教师所期待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事情或想法。这样,就会让看上去传递知识、传递概念很有效率的方法,在实际上并无实效。我们用了文字很少的术语传递内涵丰富的概念时,这个看上去效率很高的过程实际上得到的效果未必如你所愿。

熟练使用术语不一定等于理解了概念。作为生物学教学的成果,当中一个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甚至是背诵一个术语的定义的时候,不一定等于他就真正理解了相关的概念。一个学生在能够使用一个术语的时候,他可能对相应的概念既有正确的理解也有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术语本身(如食物链)是可以呈现概念的,但是其直接呈现和传递概念的效果是很有限。当生物学教师看到“光合作用”这四个字的时候,可以很有信心地说这四个字传递的概念让我对相应的表达非常的清晰。这是因为你是生物学教师,_已经领悟了这个概念,但是当我们说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望文生义的办法能不能让你了解这个

概念的实质。所以当我们用了术语来传递概念的时候,术语本身带给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是极其有限的。

术语可以用来指代概念。当教师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概念(如遗传、光合作用),然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使用术语来传递相应的概念,使用术语来进行交流。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们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概念,然后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再把术语引入到课堂中。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定义常常不等同于概念。有些人认为概念是用定义来描述的,定义就是概念。我们来看初中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描述,共有5个陈述: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一项观察或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准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这几个陈述都是对探究概念的陈述,但是它们的层次是不同的,它们的作用也不同。第一个陈述更像是一个定义,说明科学探究是人们的一种认知的途径,那是科学家常用的、可以让我们获得可信赖结果的或者高度的可信赖的结果的有效途径。这句话实际上带有定义的性质,而随后的几个陈述是在解释科学探究的不同要素。如果学生要建立了科学探究的概念,仅仅有一个定义是不够的。学生还要了解其他几个陈述才能够对科学探究有起码的理解;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和实验、对证据的推理和分析,以及对结论、交流的认识和理解。后面的四个陈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第一个概括性的概念。换句话说,第一个陈述是更重要、更抽象、是更上位的概念。理解上位的抽象的定义是要在学生理解了若干下位概念后才能够顺利完成的事情。当我们强调某些抽象定义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忘记了学生在理解和真正建立了对这个概念的时候需要有如干个下位概念或的支撑,就难以通过一个定义去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许多定义并不是概念内涵的全部,所以不管是“科学探究”,还是“生态系统”这样的概念,仅仅靠一个定义往往是不能包含一个概念的全部内涵。在一个定义不能完成它的全部内涵的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建立起相关概念,就需要先教给学生若干个必要的下位的概念,为理解定义建立必要的概念支撑。教师不要过早地去满足于学生对一个定义的记忆和背诵。背诵定义未必真的代表了学一生队这个定义的内涵的理解。

3 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生物学概念

学生学习科学不能仅仅是背诵一些事实或孤立的信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以后仅仅能够背诵一些事实、术语和定义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新修订后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够背诵一些事实、术语和定义可以让学习者和教师感到很有成就感。但是对于科学的学习来讲,这样的学习成果在科学素养在发展的层次上被认为是最低的层次,这个水平离中等偏上或最高的素养水平相差甚远,这也不是我国的课程标准的期待。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要的是要他们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去建立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事实用来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全脱离事实和具体的内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必要的生物学事实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和转变。教学中,呈现生物学事实的途径可以是老师讲述、演示文稿中的图片或数据,视频来提供的生命现象或过程,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验,用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相对抽象的概念。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事实对概念形成有重要作用,但老师不能仅仅提供事实和停留在事实记忆的要求上,重要的是帮学生建立起概念。

基于概念理解而构建的知识结构。当学生建立起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框架,而这个知识框架中的基础和主要节点就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由概念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是知识框架中的主干,一旦这个知识框架形成以后,学生就可以用它来排布、梳理知识,使得包括重要事实在内的细节知识都在这个框架中有合理的位置,便于记忆和检索。这样知识结构的建立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必要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只有当学生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当多数学生能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教育者才能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的知识教学具有了真正的优势。而我们目前的状况与这个目标的距离尚远。所以,这也是现在课程人员在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方面所进行的努力之一。

理解概念是应用概念的基础。概念的应用是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的去运用概念和原理,首先要理解概念。理解是积极地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布鲁姆的认知层级,一种阶梯式的关系。当学生基于记忆背诵能找到选择题的正确选项时,不意味着他能解决跟这个生物学概念相关的现实问题。这就是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的相互关系。

所有的教学活动(包括探究)都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当我们改变了教学概念的表述方式时,实际上我们对知识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要用尽可能多的课时和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学生建立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不管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方式或策略,动画、模拟、动手、探究,都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还要将这概念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评价应聚焦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而不是复述事实。过去,我们对概念和事实不加区分,试卷中会有较多的试题考查对事实的记忆,但当我们把知识的教学重点放在概念教学,强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时,评价工作需要有相应的跟进。评价工作就应该更多的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更高认知层次的概念应用。如果评价的工作能跟进及时的话,就可以鼓励学生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当然,评价的推进工作也会遇到挑战。因为拟定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试题要比拟定考查记忆事实、背诵课文的试题难得多。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的试题在编制的过程当中,对教师本人的考查和要求也要高一些。

4 要求生物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的原因

至2010年9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2011年初,课程标准的审定工作也在按计划展开,标准颁布的工作随后将进入最后程序。课程标准教材的修订工作也随之启动。在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当中,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内容标准的十个块中,都增加了重要概念的描述。当修订后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后,教师很快就会得到新的、强化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科书,概念教学也会进入到初中教师的研修、备课和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汇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6(1):57-61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9

水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水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主要是以水为主的液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流体力学的一部分,也是一门既有较强理论性又有较强工程实际意义的课程,具有理论推导复杂,概念多且易混淆特点;具有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工程力学以及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的特点,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是一门难学的课程,而我系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水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本文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对水力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一、改革教学方法

1.重视和上好绪论课,从一开始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绪论是水力学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窗口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和认识都是从绪论的讲解中得到的,因此,开课伊始首先给学生介绍水力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如在介绍水力学发展史时,介绍古希腊伟大数学家和力学家阿基米德的生平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以及他利用力学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为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解决了包括军事、战争、农业生产和日产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采用举例的方法介绍水力学应用范围由于我们这门课程面对的是水电专业的学生,因此除了介绍水力学在生活中应用,还根据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介绍利用水力学原理解决水力水电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水工建筑物及河渠的过流能力问题;水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问题;水流的流态及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消能问题;大坝的渗流问题等,以此来使学生对该课程有较具体和全面地了解。这种授课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还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本课程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水力学奠定了基础。

2.及时复习和预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每次讲课前复习前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将其与下一堂课内容的相关性进行交待,以此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交待本次课程内容在整个水力学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本次课程的重点和主要内容,这是由于水力学课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要求学生对每一次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透,才能掌握好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此外在每一次课结束之前,交待学生应该去温习的基础知识和预习的相关内容比如在绪论结束以后,可布置学生进行高等数学的泰勒级数微积分等的复习,以及理论力学和工程力学中有关力矩、形心等知识的复习,避免由于相关知识的遗忘而造成下一堂课学生听不懂,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渐渐失去学习水力学的兴趣。

3.讲解理论知识时,适当略去繁难的公式推导,做到重点突出由于水力学涉及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相关知识,教材中有较多的推导,若将所有公式推导都讲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水力学高深莫测,产生畏难心理所以在教学中对于繁难的公式推导可略去,而对于较简单且是基础性的公式则应该进行推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紊流运动的时候,略去紊流切应力的推导,直接给出它是由牛顿粘性应力和紊流附加切应力之和。而在讲解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没出流和管嘴出流等内容时,建议他们不必强制记住各自的公式,但是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能量方程,对于实际流体只要正确分析两渐变流断面的能量关系和流量方程,结合突缩管的局部阻力系数,以及相应孔口收缩系数,几乎可解决所有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适时地对基本概念和重点公式进行阶段性总结,如对上述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没出流和管嘴出流等公式进行总结,在各种流动情况下,尽管各公式完全相同,但具体系数在数值上有所差别,借此机会明确各系数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从而使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明确物理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4.重视习题课,注意讲练结合,由于水力学教材中计算题较多,因此作者基本上每次都会布置计算题,并且在下一次上新课之前,点评学生的作业情况,集中评讲学生中出错较普遍的题目,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作者也适时地查阅了大量的教材和习题集,自编了一套水力学题库,在上课时根据所授的内容及时提出一些思考题,如在孔口淹没出流中,孔口离液面的距离对流速和流量有无影响为什么?以及孔口淹没出流中,液面下相同深度处,大孔与小孔对流速和流量有无影响为什么?……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互动。

二、改革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授课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具有方便快捷信息容量大课堂效率高等特点。同时,传统教学,具有有利于师生之间面对面地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因人而异,突出重点与难点,灵活讲解等优点作者采用两者兼顾而又两者不弃的原则在教学中安排一定学时的多媒体教学,例如,对于复杂的图片层流和紊流的雷诺试验以及那些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物理概念,如拉格朗日描述和欧拉描述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浪费大量的绘图时间,同时也会因某些过程晦涩难懂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率,而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意的产生,因此,采用实景动画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化复杂为简单,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地展示流体的一些流动现象,营造一个图文结合、视听并举的学习氛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缩短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推导一些关键公式以及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阐述时如果单一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思考不足、理解不透、学习困难、兴趣下降等现象,因此,作者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琢磨和消化,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做题的思路和方法。总之,作者尽可能地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补益、相互促进。

三、改革课程考核

由于水力学课程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内容较少的特点,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课堂考勤、平时小测验成绩等;终结性考核则由期末统一书面测试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大学教学;工程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1-02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

高等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要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正式拉开了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序幕。国家未来发展急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适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主动服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和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家、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任务[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2]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培养目标包括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踏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教育阶段,也是培养成熟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好比是摩天大楼的基座,只有基座扎实将来才能屹立不倒。目前工科类大学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实际工程知识不足的情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的大部分大学教师毕业后直接从教,并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工程经验,因此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工程实践经验传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之一

作者所在的上海理工大学位于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中,已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要在卓越工程教育上成为上海市属旗舰高校的目标。作者就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目前国内从事能源、动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单位之一。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内容包括能源动力装备制造技术、大型电站锅炉、两相流在线测量及颗粒测量、清洁燃烧、动力机械内部流动规律、环保制冷剂、低温生物医学、食品和药品的冷冻干燥、特殊用途的制冷低温装置、高效换热器、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微纳米制备及应用等。在本科四年中,我院学生要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大类课程。目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授课深度较深,理论知识讲解比较深入。与之相反,专业课的授课受教师实践工作限制讲解并不深入,另外在专业课授课阶段,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往往不能全部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如何提高该部分专业课的授课效率,这是目前大学教育工科类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三、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学尝试

作者博士毕业后曾在工程行业从事咨询设计工作多年,实际工程经验较丰富。进入大学后,主要讲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学校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作者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理念与职责的培养。

为了使大学生对工程概念有深刻的认识,作者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实际工程实践经验[3],把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在阐述流体传播方面,以台湾高速铁路地下化中的压力波形成为例,说明为何地下高铁工程要对压力波进行研究,压力波对人体有何种危害等;在讲述相对湿度的概念的时候,以室内游泳池湿度高为例,说明相对湿度是什么原因引起及水蒸气是如何传播,采取何种措施减小相对湿度等;在讲述热是能量的一种载体及传播方式的时候,以地铁隧道火灾举例[4],说明火灾发生后的传热途径包括哪些,为何人们会谈火变色;在讲述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时,以太阳能塔工作原理为例,说明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通过上述针对性的实际工程的讲述,学生对工程概念有深刻的认识,也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收,提高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5]。

工程项目中英语能力的应用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能否适应复杂的英语工作环境,工程英语不同于大学普通英语,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利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形式和方法。作者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安排不同的小组成员用英语进行专题演讲,培养学生们的实际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如何利用英语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汇报工作[6]。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工程师素养的培养。大学教育也应传授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香港工程师学会[8]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工程师组织,香港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该学会的考试,方能成为工程师。并且,香港工程师学会每年都会在大学里举行不同题目的研讨会(Seminar),学生必须参加足够的研讨会是接受为工程师的先决条件。利用与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邀请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到学校与研究生们进行专题交流,包括工程师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香港工程行业概况等专题,让同学们开阔眼界,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背景知识。

四、结论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领域的共同合作,大学教师由于直接面对学生授课,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来引导培养学生的卓越工程师理念。上述内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专题的讲解和实践,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工程师的内涵与职责,以便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工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

[2]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01).

[3]杨宏.工程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作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2,(05).

[4]黄伯雄.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其扑救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07).

[5]何小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6]张碧芳.工程英语翻译的特点及规律[J].学习月刊,2011,(22).

[7]香港工程师学会.高教发展与评估[J].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