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十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十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0:07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1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避免传统一言堂、满堂灌教学现象,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教是为学。教师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

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来临略一下英雄的风采。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设置问题,烛之武是怎样智退秦师的。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释放情怀,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课堂效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6-02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通用的教育手段。课堂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教授知识,具有任务性和专业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方法。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点,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质量,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法等元素共同组成。小学语文课程看似简单,但是,对刚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孩子们来讲,存在一定困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有准备的进行教学准备,有计划的具体实施,有步骤的逐步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存在难点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受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固定的学。整个授课过程就是一个单纯的讲座。在新课程改革的催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改革幅度仍然不大。语文课堂教学依旧沿用讲解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中,受教材限制、时间限制、教学体制限制。教师无法发挥出语文教师的特长和个性魅力。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无法养成思考式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仍然处于教学活动的两端。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多数人认识不到小学语文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尽管天天在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语文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上。语文课程一直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就是因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吸取的营养要远远大于其他学科。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常识性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开发智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语文基础常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其他几个辅助方面的培养。教学理念没有紧随时展需要。

3.教学过程缺少环节设计。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研究确定实施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在必要内容的设置同时,更是注重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像一首歌曲一样充满婉转和激情。教学过程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根据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但是,当前的教学过程,这一点做的明显不够。能够用心准备不同气氛教学的教师非常少。教学过程显得单一,缺乏活力。

4.课堂教学辅助设备缺乏。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发展也相对失衡。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层次分明。在城市小学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乡镇小学中,多媒体教学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课程内容用最直观、最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现代的小学生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语文课堂辅助设备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形象设计。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课堂教学制度。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在备课时,明确这一节的重点在哪里,应该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组建,避免因为迁就内容把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同时,我们要尝试建立一种课堂教学制度。这种制度包括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必要手段、知识点掌握程度等等。之所以要建立这种教学制度,就是监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把课堂当成必要知识传授

地点,让必要的知识能够完整教授。

2.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体验式教学。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而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启蒙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学习,小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能够明确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够读懂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素质教育是我国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开展与课程有关的主题活动,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会对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教师在活动中,更要好好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一一做好记录,通过分析认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体验式教学能够让知识融会贯通。

3.运用艺术感染力进行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是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课程,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向艺术性思维前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文学艺术性的思考。把艺术熏陶放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从从小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边人和身边的事充满感恩。

4.把握创新精神,实现语文教育紧贴时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的学科项目,既然是传统就有其固定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小学生家庭背景因社会背景而呈现出各有不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际上就是让语文教学符合时展要求,从内容和模式上反映时代对知识的需要。在课堂上,运动历史方法和横向对比方法将语文课程与时代相连接,将语文教学推向科学发展的阶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考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阶段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周刊》,2012年22期。

[2]陈小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实几件事,《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13期。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语文教学;教师新课改;语文能力

Howtoimprovetheefficiencyof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

Zhengmei-lan

【abstract】ClassroomteachingreformisthemainchanneloftheSchoolReform.theseniorChineseteaching,however,timeconsumingandmoreeffective,"thankless"embarrassmentphenomenoniswellknown.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after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curriculumreformhasbecomeparticularlyimportant.ionlytalkaboutafewsuperficialunderstanding,foryourreference.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efficiency;Classroomteachingeffectiveness;Guidethestudents;Languageteaching;teachersinthenewcurriculumreform;Languageproficiency

高中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使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素养,这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优先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充满热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要有健康优美心口如一的语言,要像慈善的上帝一样,永远播洒圣洁的思想。只有教师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才会对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学业修养。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像泉水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装的是“活水”,是高质量的水。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虽然这很苛求,但是试想,一个知识储备甚少,一问三不知的教师,学生如何会喜欢呢?学生又如何去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呢?如果教师装的水是死水,是陈旧的知识,又如何能受学生欢迎呢?“名师出高徒”“高师出奇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法

由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教师讲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重,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开发。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第四步、“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

第五步、“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备课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课堂教学能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实际。

备课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还得备自己。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抓得住教材重点难点。要敢于取舍,争取至少要一课一得。还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讲课时才能成竹在胸。

“备学生”是指对学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一课学生会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收获,哪些学生能回答哪些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教师还要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清楚地考虑如何讲、如何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练习,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等等;要考虑学生运用什么学法最容易弄明白。

最后教师还得备自己。要考虑自己的水平。如果自己朗读水平不够高,就可以考虑运用录音来弥补。如果自己书写不够好,要考虑运用幻灯片、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平时还得多学习,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

事实证明,只有目标明确,精心备课,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运用电化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激发学生质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且现场召开“新闻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落实学生质疑的时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有了质疑的热情,并不等于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有了质疑的积极性之后,关键是还要教给质疑的方法。因为只有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和效益。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到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4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质疑的勇气,质疑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环境中给学生创造出质疑、释疑的条件和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善于质疑的风气。

其次是要做到将质疑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做到长期坚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家往往把质疑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放在教学过程的最后进行处理。其实这样是很不够的。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自学能力,就应该把质疑问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和谐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预习开始一直到学习课文结束都应该少不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且必须做到每教一课书,每上一堂课都是如此。这样,天长日久,习而惯之,学生就会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质疑的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课堂提问;写作;创造性思维

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汉字、母语的学习,汉字的博大精深,赋予了语文深刻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有章可循。语文教学包括阅读、写作、习题、问答、考试、语言审美等。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合理,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提问是一门艺术,问得好不如问得巧。有水平的提问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知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在提问中照搬书本的知识点,不能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形式来教学,问题显然死板,没有变通性,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中提问与回答的教学就是一潭死水。而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茅塞顿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篇目多,教材缺少情感的因素,对学习开始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教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深浅度,多角度、层次化、系统化地进行,做到恰到好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讲的知识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提问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问中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回答等。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中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写作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教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呢?教师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名家名作,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学生要多读、多记,重要的就背下来。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写作时语言自然如涓涓细流,流淌出来。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获取写作材料,激发灵感。如果眼睛只盯着书本,就容易孤陋寡闻,一叶障目。夸美纽斯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起。”阅读时要强调记笔记的作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用笔记下来,方便学习记忆,做到取长补短。只有大量阅读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生活的圈子小,接触社会机会少,生活阅历浅,来自生活的素材有限。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用笔把身边的人和事,所见、所听、所想记下来,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参加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找出优秀的作文作为范例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之间能互相阅读、交流、互相学习。还可鼓励学生办板报,写时事评论,向报刊投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找出其写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鼓励他们通过努力,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表达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看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这一表面特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思维性这一更深层的实质。思维看作是人接受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输出信息的全过程,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所需发展的思维从思维方式上分包括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脑的思维形式是层递式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层次。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思维的智慧,思维贯彻在听、说、读、写之中。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项基本功,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创造性思维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思考问题,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走不出思想的框架,形成思维定势。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局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联想,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创意、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要养成学生解放思想、发问质疑的习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提高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补充作用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方法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各学科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谓课堂教学效果,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同样,这种“少教”“多学”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教学目标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望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究。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功。对于教育工作而言,更是如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研究、做好备课工作是上好课程的第一步。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去准备。

(一)备好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研读是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工作,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写的方向和目的,要在通盘考虑教材内容以后,再具体研究每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备课的效果才会好。语文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做到精确研究。对于课文后面的习题,教师也要做到了然于胸,了解题型设计的意图,在所有内容都熟悉以后,再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稳扎稳打。

(二)备好教学环节

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从导入、过程衔接、重难点、课后总结等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做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序开展。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也要仔细推敲,既要突出教学内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后学生的扩展提高,教师也不可忽视。通过课后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拔节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层次水平,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个性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做到因材施教。

二、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有目的性。一节语文课需要提多少问题?如何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发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化解;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考虑,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活跃度,设计一些缺乏质量、提问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不是张口就来。三是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做到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避免让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难以应付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分解,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就存在道理。为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都轻视预习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告知学生预习的范围,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研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并做好预习笔记,以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做好标记,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如果学生会听课,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知识,再加上课下巩固,学习成绩就好;相反,如果学生不会听课,不能当堂听懂,课下又不懂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会听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脑、学会记忆,提高听课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人的记忆规律都有遗忘的特点,对此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的进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是有帮助的。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11(8).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8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和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养“爱国议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事实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

那么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在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文教学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实际、科学,教学内容量化。只有量化,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化,才能使学生围绕着目标学习,教师围绕着目标活动、学习,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否则,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开学初应制定详细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学生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

二、抓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给予是快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

六、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

抢答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形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表现”。可以让题目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适当鼓励和表扬。可以对课文中的个别章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讲给其他同学听。在他们“表现”自己的同时,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效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9

【关键词】丰富内涵,引导作用,有效性,眉睫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等等。这样那样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所带来的教育弊端日益凸显,它主要表现为:容易造成本来完整的知识的割裂,容易造成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不利于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因此就有必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综合化策略的探索,以便能有力地改变这种境况。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综合化呢?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进行粗略的探索。

一.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需要语文,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语文。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成为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电视上出现了新产品,可以让学生编广告词;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这样,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了一泓不绝的活水,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

二、课堂教学环境要民主和谐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那么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

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

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彻底转变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愚以为,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最好不要做;凡是可讲可不讲的,教师千万不要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到“自觉”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去,将外部需求转变为不可遏制的内驱力。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呢?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意外”带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例如,在《品质》这节课授课中,当绝大部分同学都如我事先预设的那样评价文中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很好品质”的人时,这堂课还显得非常平常,但突然间,有一位男生出其不意地说自己有相反的意见,认为这个人很笨,以致最终饿死。我一愣,显然,这就是课堂上的“意外”。“怎么办,是让这个问题过还是给这位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不料,就在我尚没完全反映过来时,其余的学生已坐不住了,他们急于参与解决这个“意外”,于是,我灵机一动,示意学生踊跃发言,结果这个环节成了整堂课的亮点,获得了许多老师的高度评价。事实上,有时我们越是期待课上得顺,课就越会平淡无奇;反之,不拒绝“意外”,让“意外”出现在课堂上,课反倒会非常出彩。所以,这样的“意外”我们不能不要。

四、课堂教学没有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导致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生感到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出现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发展状况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十分吃力,产生失败和无助感。这种状况的存在,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而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这就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而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另外,课堂教学忽视年级差异。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仍然像对待高一、高二学生那样,不敢放手,不愿放手。课堂上多讲少练,甚至只讲不练,即使设计了练习,也只是为巩固当堂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服务,形式单一,内容狭窄,题目设计可能顾及到了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情”,却忽略了高考的“考情”,结果,当碰到几个知识点融合的考题时,学生便感到束手无策,无以应对。课堂教学与高考实情脱钩,复习自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智慧,灵活调控,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有效运用“生成资源”加以智慧型引领,使“动态生成性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指导高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教学杂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成绩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专家指出,良好的教学手段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教学手段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老师讲,学生听,得高分。老师和学生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旧观念,不能把分数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应该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灵活把握住教材里的重点和难点。

二、根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教师无法驾驭,达不成学习目标。教师所提问题要紧密联系所学内容,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即便回答得再好、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再高,也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

教师所提问题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与教师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较多地“参考”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而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这就导致许多在教师看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但老师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于是,许多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就这样活生生地被老师的问题逼出来了。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做到“少问”、“巧问”。“少问”即问在点子上,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以少驭多,不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巧问”即问在关键处,在兴趣点、疑难点、发散点、空白点提问。

三、加强实践活动,活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是班级授课制,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也不能表达出来。这样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不利于个性的发展,更别提创新了。另外如果局限在课堂上,会使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眼界也不会放宽。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在尊重课本,以课本为源头的基础上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在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问题,增强了本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就会更加喜欢投入到课堂中,由此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只有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注重新课堂的导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节课的开端很重要,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加竞争。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回答问题时比一比谁回答的有创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的积极性更高,竞争意识更强。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的教师却把大伙儿当成了看客或听众。久而久之,教师忙教师的,大多数学生也就觉得这事儿与我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了。可是,学生们都有思考、参与的权利,机会对每个人都应平等。所以,良好的教学手段是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