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十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6:18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1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了摸清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县三级联创办公室对我县村级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整理,现将村级经济建设调研情况及相关对策思考报告如下:

一、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村级经营性收入集中在少数乡镇。经过调查,截止2004年底,我县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5668万,平均农民经营性收入283元。其中延庆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4130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72%,八达岭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1313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23%,两个镇的经营性收入就占全县95%以上。

2、村级资产积累不均衡,村级组织贫富差距加大。我县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在高收入掩盖下的是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延庆镇为例,2004年东关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1905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收入的46%;全镇经营性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村共8个,占全镇农村的17.8%,而经营性收入累计3732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90.3%。全镇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4个,占全镇农村的31.1%。八达岭镇岔道村2004年经营性收入523.6,占全镇经营性收入的39.9%,其中收入在100万左右4个村,占全镇农村的26%,而经营性累计1007万元,占总收入的76.7%。

3、村级负债普遍存在,少数村资不抵债。全县农村累计负债2.53亿元。经济发达的农村负债经营情况正常。延庆镇农村总负债9923万,其中负债在1000万以上的村5个,占全镇农村的11%,而负债8044万元,占总负债的81.1%。而这五个负债村的经营性收入3126万元,占总经营性收入的75.6%。统计表明,我县村级负债经营情况良好。此外,全县共有14个村资不抵债占全县农村的10.9%。

二、近年来我县村级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群众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截止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劳动所得7058元,同比增长12.2%。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在10万之间的村111个,占全县总数的29.5%;11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村69个,占18.1%;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2.9%。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发挥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本村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增加集体收入,为富裕农民、服务农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使土地等资源增值,集体增收。如延庆镇的东关村、解放街等村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经营的新路子,采取了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八达岭镇的村级组织利用这一优势,使集体得到了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

(二)坚持以财务公开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制度,为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县自2003年,在逐步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实行了村帐乡(镇)管,对村级事务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审核财务收支,凡不合理支出坚决不准入账,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透明、合理、真实。目前,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村级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5000名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县有农村党员示范户1200户,带动辐射农户5000多户;全县为无职务党员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市场服务等设置岗位1593个,上岗党员5800名,占无职党员的82%。在我县个体私营企业和合作组织负责人中有党员1408名,经济能人中有党员450名,为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了模范作用。

(四)包村工作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每年从县直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包村工作队,以实现低收入村增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标,加大对全县108个低收入村的帮扶工作力度。2004年,包村工作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办实事300多件,硬化路面63公里,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1个,铺设管线3000多延长米。通过包村工作给予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混乱,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群众和村干部对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少数基层干部提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滔滔不绝,讲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却无话可说;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集体经济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有的虽然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发展,但面临无资金投入、无发展路子等实际困难,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这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已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导致在少数村出现了无人关心集体经济发展、无人负责抓集体经济的局面。

二是整体发展速度缓慢,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仍十分薄弱,据统计,全县376个行政村中,经过调查,2004年,全县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72个,占全县农村的70%。没有从统计数字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县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一部分村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缺乏能人引路等因素,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还有少数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这些“空壳村”为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只得借债,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三是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限制了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除了部分村具备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相当一部分村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集体经营收入。因为土地承包期川区30年不变,山区50年不变,致使农村集体发展无处落脚。在我县,有个村因为一户村民的抵制,致使100亩稻田养蟹示范园无法落户,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好机遇。

受集体经济状况的制约,影响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导致了村级组织没钱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在发展经济上,受村级组织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发展经济的项目投入乏力,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扶植村民搞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职能的发挥,降低了村级组织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澄清模糊观念,切实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结合乡镇和村工作实际,澄清那些只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了,集体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等错误观点,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只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发展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从而不断深化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明确目标,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提升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势,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把农民劳动合作与社会资本、技术、管理合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山林资源优势与商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办经济实体,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努力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探索发展途径。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扶贫开发带动等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镇和城乡结合部、京冀交界、靠近公路沿线地区,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配套服务业。二是川区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建设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特色商品基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山区、半山区,要通过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办生态农业和旅游园区、股份合作制林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采取野生资源采集地有偿利用等办法,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药材、野生果品和野生菌类等特色产品。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旧村改造工作,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五)增加投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各综合部门要结合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投入力度,区别不同情况,逐年适度增加建设项目和经费,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各项专项资金直接支付到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监督使用,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和村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兑现工作的督查力度。同时,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国债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用于发展。对有条件的农村集体企业,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支持其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乡村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化解。一是对村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各级财政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偿还。二是积极清收历史欠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把经营情况列入公开的范围,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管好、用好资产,防止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和企业要量力而行,村集体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2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会议的精神,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掌握我市西部斗门、金湾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研究探索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去年十月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素芝,市政府副秘书长邓群芳同志率领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府办、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大农村委等部门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对斗门、金湾区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下的行政村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考察学习了东莞市常平、塘厦镇和中山市长洲村等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提出了加快我市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统揽全局,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科技兴农,促进了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年收入元,比上年增长%,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市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非常薄弱。据统计,斗门、金湾条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亿元,平均每条村万元。年,村级集体纯收入万元,平均每条村万元。其中: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村有条,占总数的%,—万元的村有条,占总数的%,万元以下的村有条,占总数的%。

二、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年龄偏大,多在—岁间,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文化偏低,村两委干部高中水平以下的占%以上,文化素质较差,商品意识不强,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较低;三是缺乏有号召力、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部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内耗严重,不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我市西部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小,至今仍没有一条村集体纯收入超过万元,万元以下的村占总数的%,有条村当年收不抵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工业经济带动。西部农村只有小部分村办有工业,有厂房出租的收入,绝大部分村只靠发包土地和渔塘的租金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二是村的规模小。人口在人以下的村有条,部分村仅有几百人,生产资源分散,生产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规模化发展;三是欠债数额较大。斗门区村级债务达亿元,村均万元。如白蕉镇月坑村的人口只有人,但债务高达万元,集体经济负担十分沉重。

三农桥路网等基础设施落后。一是农田道路基础较差,如斗门区不少水产养殖基地仍无法通行汽车,影响了水产品运输;二是有些农村生产用的低压电网较残旧,无法满足大规模种养生产用电的需要;三是有些水利设施落后,如斗门区莲溪镇的排灌设施已运行了多年,故障率高,运行成本高,每逢大雨全镇农田大部分受浸,农户损失严重;四是农机设备、专业设备不足,无法适应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缺乏一批上档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户仍然处于分散生产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生产的效应;二是市场服务体糸不健全,农产品保鲜、贮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未能协调,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造成农户卖产品难,价格低于市场价;三是未能建立具有规模优势的生产基地,缺少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农产品。未能根据所处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对农业生产结构作根本性调整,农业科技的作用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大部分农民长期以耕作传统作物为主,产品单一,缺乏精深加工,增产不增收。

五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低。一是许多村征地款流失情况严重。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村近万元征地款,大部分被人借去做生意长期欠而不还,而本村要发展经济却因缺乏启动资金而裹足不前;二是地租回收不力。渔塘、土地发包期严重不合理,有些租期长达年,租金价格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三是非生产性开支如接待、办公、计划生育、教育、社会事务等开支较大。不少村非生产性开支占总开支%以上。

六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造血”项目不多,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加快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我市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占全市总人口%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大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直接阻碍了年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就扶持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扶持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上重要战略地位

、充分认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问题,而且是维护农村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园镇互动、强镇富民”的政策,树立大办工业、促进镇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坚持发展工业与农业规模经营并驾齐驱,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依托市、区、镇三级工业园区,根据镇村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条件,采取不同的战略措施,使镇村经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对商业居住发展型、具备形成中心镇的地区,如井岸、白蕉、南水、三灶、红旗等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或筹资进人工业园大办工业,配套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对农业发展型、较为偏远的地区,如上横、莲溪、平沙等镇,以发展“三高”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同时依托镇工业园发展镇村工业。

、建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区、镇作为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党政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的责任。要把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作为衡量区、镇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建立发展目标责任制,区领导分工负责一个镇,镇领导分工抓一个村,具体指导和帮助村发展集体经济。力争用年时间,使西部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集体经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西部农村的生产条件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财政从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资金由市扶贫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区、镇、村也要配套相应资金,建立扶贫工业园,由镇统一招商,通过引进项目、出租厂房,壮大村集体收入。市水利专项资金向西部农村倾斜,帮助镇村完善配套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御标准,增强抗灾、减灾的能力。市交通、供水、供电部门要积极帮助改善西部农村的道路、水网和电网的设施。对扶持的项目要向社会公开招标,并实行项目公开、资金使用公开、效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从年起三年内,安排万元额度贷款的贴息,由市扶贫领导小组安排,区、镇、村积极配合,共同投入,一是高标准整治已形成规模优势的水产养殖基地,改善养殖区的路网设施,整治低压农电网,提高养殖产量。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三是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

、以工业园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斗门、金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相应措施,积极实施《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把大办工业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引导各村的工业项目和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降低村办工业成本,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统筹安排,大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区、镇要积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园区工作,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支持和鼓励各村组织富余劳动力兴办各种为工业园区配套的服务业或进城经商,为农村青年解决新的就业出路,为村集体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农业主导产业

、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斗门、金湾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农业产业规划,调整生产结构,逐步建立一批规模化的蔬菜、水果、水产、畜牧、花卉等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积极引进市场资金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名、优、特农产品的生产示范作用。鼓励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投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率。斗门、金湾区要规划建设若干个产地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解决农民售卖农产品难的问题。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从年起三年内,市每年安排万元额度贷款的贴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在西部农村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的规模化商品经营,为农户提供信贷、种子、技术、培训、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勤劳致富。

、鼓励中介组织和大户从事农产品流通。对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大户和中介组织,市、区发给农产品运输车绿色通行证,市交通部门给予减免路桥隧道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为农业生产配套服务的中介组织,其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上缴所得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全额返还。

五强化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村级集体财务监督。由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尽快出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强化镇政府对村级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实施村账镇管。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增强村干部调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区、镇主管部门审计监督和村委会监事会的群众监督作用,重点加强基建工程开支、土地转让、发包项目收入、非生产性开支等群众普遍关心事项的专项审计和村主要干部的离任审计。

、化解村级集体不良债务。区、镇要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有偿还能力的单位和个人长期欠款不还要采取法律、行政手段抓紧清收,对清理出来的不良债务要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现有的经济担保,要办好资产抵押等反担保手续,降低风险。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杜绝盲目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兴办各种公益事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得举债兴办。

六加强对西部农村发展的领导

、加大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市扶贫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统筹全市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区、镇也要相应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张山子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939亩,总人口46000多人,辖65个行政村、89个党支部、6个党总支、162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1276名。在所辖的65个行政村中,一类村28个,二类村30个,后进村5个。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近年来,该镇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村级集体经济出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势。据统计,全镇65个行政村,集体资产总值485万元,现有村级工副业项目19个。其中集体积累2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10-20万元的村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1%;5万-10万元的村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2.3%;5万元以下的村3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0%;经济空壳村、负债村1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3%。

二、张山子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该镇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年终按考核实绩进行奖惩。即按照综合得分高低“发票子”,按照表现“亮牌子”,按照能力“坐位子”。乡镇规模调整后对村干部的报酬又作了调整,实行效益工资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今年以来,全镇新上工副业项目4个,增加集体积累15万元。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该镇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经管站,统一管理,实行“双代管”,村村聘请了人大代表或退休老干部为监督员。对农村招待费、电话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实行限额控制,并制订下发了文件,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镇里成立了清欠小组,对帐务逐村进行了清查,使债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如西伊家村因87亩土地承包金问题,干群关系一直紧张,干部工作难开展,该村也因此成为张山子镇的后进村。工作组进入该村后,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该镇组织村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区党校参加培训,到级索、寿光等地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村干部视野。官牧村支部书记许太平通过到外地学习后,结合本村实际,在鼓励农户上煤窑加工和运输项目的同时,主动和外地联系,村集体办汽车修理厂一处、大酒店一处,年集体收入20多万元。今年村里准备投资7万元为群众修路、安装自来水,受到群众的拥护。这充分反映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物质载体。

4、对后进班子教法扶志,理清发展路子。一些调整后的班子,虽然有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家底子薄,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对这样的支部,镇党委每村指定一名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帮扶村里的工作,对他们多指导,多关心。针对后进村班子调整后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镇里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张西村地处镇驻地,有着发展商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帮助该村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全村共238户,其中80%的户都是个体工商户,群众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管理、服务、房屋出租等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收入。

5、突出重点,狠抓村班子整顿,解决致富无人问题。后进村之所以后进,主要是班子不强,支部书记不行。为此,该镇把转化后进班子,配强配好支部书记作为整顿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收到较好效果。该镇杨东村原来是一个比较后进的村,该村支部书记抱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占中游”的工作态度,应付各项工作。镇通过组织观看《孔繁森》、《王廷江》先进典型电教和开展“在职干什么?离职留什么?”的大讨论,使其认识到,无功就是过,要干就应扑下身子干好,要给群众留点想头,不能给自己落个骂名。他和党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投资20万元建成了一个小型纸箱厂,年纯收入达3万元,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村集体资产得到了积累。今年村投入2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开挖了大口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三、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呈现继续发展壮大的趋势,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经营管理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资金积累逐步增加,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底子薄,集体几乎全部收入来源于5%机动地。就张山子镇此类村占70%;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三是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四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仅张山子镇“四荒”闲置面积就达6000多亩。五是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吃喝浪费,有的甚至贪污挪用,导致集体积累大量流失。六是个别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瘫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此类村占6%。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要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就张山子镇而言,全镇65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村尚有28个,占到43%,还有相当数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负债村,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相当一部分村凡事向农民要钱,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如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矿山资源开发、水陆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同时要制定一些激励政策,从区、镇机关中选拔一批年轻人到村担任实职,并作为区、镇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切实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落到实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是生产资料归村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是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切实保证,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阳城县较大比例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1阳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及现状

1.1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山西省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17个乡镇1个办事处,467个行政村,4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1.2万农业人口。2012年阳城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29250.2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为1026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5%,发包及上交收入4915.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7%,投资收益265.9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补助收入6717.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2%,其他收入7089.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4%。2012年我县无经营收益的村336个,约占全县总村数的3/4,有经营收益的村131个,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44个,5万~50万元的村56个,50万~100万元的村1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8个。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性收入少。多数村不直接经营集体项目,而是通过发包、租赁的方式将集体项目交由他人经营,按合同约定收取承包费、租金。大多数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收入来源几乎全靠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来应付日常的工作开支,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有极少数村有经营的企业,经营收入成为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也存在低收益村多、高收益村少、不平衡性较大的问题。总之,集体经济无收益、低收益的村量大面广,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1.2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1.2.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据调查,全县除极少数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下资源起家,目前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外,相当一部分村过去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支柱产业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差,已经或正在受到很大冲击。例如:有许多村长期依靠小高炉、小煤矿、小水泥厂、小白灰、小土焦等经营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体经济一度红红火火,但2007年政府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这些小企业被全部关闭,这些村的收入出现了严重下滑,甚至成为无收入的空壳村。还有,多数村发展依托资源单一,好多村级集体经济过分依赖土地资源,依赖场地与厂房的出租,缺乏自主经营的项目,村级集体收益难以持续增长,村级集体企业减少。再有,相当部分的村级集体企业改制、转制,已变为民营经济,不能支撑村集体的发展。总之,开源无方,节流无路,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1.2.2村集体经济组织严重收不抵支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收入大幅度减少,而支出并没有相应核减,却有所增加,导致多数村连年亏损,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严重,集体积累日益减少,不少村已出现零积累或负积累。村级负债居高不下,农村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基本上只能靠财政补助收入维持。

2我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来说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但对于集体经济,明显政策少、力度小,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上级拨款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使得造血项目不够,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各金融部门由于风险意识不断加强,逐步收紧贷款审批权限,导致村级集体组织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上级机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农户个体,往往忽视村集体经济,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得相关的帮扶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集体经济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增强,长效增收机制得不到建立。另外,政府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激励措施与考评、奖励办法,不能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由于绝大多数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组织干部工资待遇低微,使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现任农村干部有的看摊守本,谨小慎为,不愿承担责任、冒风险,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创新发展能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发展;有的老弱病残,素质低下,目光短小,有心无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届的客观现实,使村干部短期行为严重,不愿意放开手脚大胆地开拓创新。再加上,现行体制下村干部的不可跨村交流性、任职性,观念、眼见、思维等与当前市场经济极不相适应,发展集体经济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干部群众都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已完全失去信心。

2.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一批市场潜力看好的项目拉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村干部也很想发展集体经济,但就是苦于没有项目。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过适合村级集体组织兴办的项目目录,也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无奈之下,村干部只能“等”、“看”,许多好机会、好项目就在“等”和“看”中错过了。

2.4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加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各村均投入大量资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据统计,2011年全县村级兴办公益事业负债高达10.2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0.83亿元,道路建设负债3.5亿元,兴修水利设施负债1.4亿元,卫生文化设施负债2.8亿元。各项公益事业都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村级组织不办,既影响村级基层组织的威信,又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各村在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攀升,日益增多的支出加重了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的包袱。

2.5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一套好机制做后盾

当前,集体经济的境况是各级政府、基层干部、农民群众都不愿看到的。对此,惋惜者有之,谩骂都也有之,着急者也有之。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上述因素外,经营机制不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村集体经济原本起步早,项目好,但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仍然是一大二公,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善,最后往往是“一个企业倒下去,一批领导富起来”。目前,我县尚未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办法,用于指导、考核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基层党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处于“盲动”、“自发”状态。

3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不能走过去那种一哄而上的老路,又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而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闯出一条新路。

3.1因地制宜,找准自身优势,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切实做好调查研究,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再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区位优势的村,要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如利用城郊、园区、交通枢纽等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资源优势的村,要利用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水利、旅游、土地等采取拍卖、入股、联营的方式,进行资源开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有产业优势的村,要围绕优势产业,强化产业服务。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乡本土特色产业开发,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公司、加工公司等,为农民发展产业提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在服务中壮大集体经济。

3.2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配强班子。通过群众推举、公推民选、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的人选进班子。继续选拔大学生村官,或从县直部门及乡镇机关中选拔一批年轻人下派到村担任实职,注重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培训。以党校、农函大等为阵地,采取办班、上党课、以会代训、参观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思想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增强村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本领。三是要提高待遇。县或乡(镇)政府要对本地区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和退养费问题作出规定,并且按年度保证兑现。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把村干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业绩和待遇挂上钩,并作为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依据。乡镇党委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另行拿出一笔资金,对那些优秀村干部进行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要继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力度,切实让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上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

3.3创新经营机制,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传统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做法,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的现代产权制度。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合作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既要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又要调动经营者、合作者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或多赢。要多外出考察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浙江省、江苏省等先进地区的经验,例如可以探索尝试村党组织书记依法选举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建设富有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既保障村党组织在农村的核心地位,又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尝试村集体从兴办企业向开发经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转变,因势利导,积极引导集体经济从效率低、风险大、以“建工厂、办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风险小、收益稳定、以“开发资源、兴办物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村集体经营方式从直接经营向间接经营转变,扬长避短,改变过去自我直接经营的传统方式,主要采取发包、租赁、入股等为主的间接经营方式,促进集体经济收入从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转移到租金上交、投资收益为主的路子上来。

3.4加大政策扶持,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氛围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各级政府的扶持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国家应继续出台强有力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电、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尽快推动集体经济起步、发展。例如,可探索在税收政策上,企业对结对帮扶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对兴办的涉农经济实体取得的收益,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提高企业支农的积极性;在金融政策上,银行尤其是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出台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种信贷措施,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5

2018年1-6月,县农经服务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与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现将半年来的农经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土地确权颁证。截止6月30日,我县完成12个乡镇130个村的第一轮公示及内业编辑面积29.5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32.6万亩的90%。目前已有118个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确权公示,公示面积26.2万亩,占第一轮公示面积的88.81%。2017年12月在中方镇塔灯田村举行了首发颁证仪式,共发证354本涉及确权面积1260亩。同时,自2018年4月起,结合第二轮确权公示,全面开展了模拟发证自查自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108个村24.2万亩检查审核工作,共更正错误3500处,补登田土丘块地1800余块,有效地检验了确权登记发证的准确性,防止错登漏记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政府召投标,湖南省盛鼎科技有限公司以127万元的价格中标我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标的,目前,我们正在与智慧中方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接访和调处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广大农民维护意识的增强,土地价值日益凸现,导致土地纠纷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半年来共受理铜湾镇和村八组村民瞿书汉等十余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受理后,我站高度重视,深入现场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对信访人进行了回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是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县耕地流转面积为9.1万亩,其中转包4.05万亩,出租3.36万亩,转让0.04万亩,互换4.43万亩,股份合作0.07万亩,其他0.15万亩,比去年8.98万亩增加0.12万亩,占全县第二轮承包合同面积21.76万亩的41.82%,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村大量的闲置土地,促进了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激发农村资源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中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11月底前全县基本完成清产核资主体任务,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确定了桐木镇桐木村、袁家镇坳头村作为第一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安排试点经费5万元。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全面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全面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围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内容,开展改革培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和政策措施,推动改革落实落地。

二是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调研,总结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绩和经验,做好全县相关优秀发展项目、亮点项目的引导、申报和总结。继续搞好集体经济空白村专项扶持,做好“以资生财、以地生财、以企生财、以策生财”四篇文章,鼓励各乡镇充分运用省、市、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密切联系每个村的具体实际,探索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积极组织发展带头人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会,提升村组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本领。

三是规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与组织、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落实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强化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定期审计,全面提升农村财务及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做好“互联网+监督”和审计工作,重点开展集体重大事项、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农村所有的集体资产进行盘实。重点对经营性资产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对公益性资产进行核实造册。

三、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是抓主体规范。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农场。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健全名录管理,开展家庭农场精准管理服务试点。做好家庭农场统计和监测工作。在2017年度110农场示范县的基础上,新发展9家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年活动,指导合作社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引导指导农民合作社民主管理,规范发展。加强合作社监管,对“假、冒、空”合作社进行清理整顿。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2017年573家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新发展11家专业合作社。

二是抓创新发展。鼓励合作社发展股份合作,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合作社开展联合合作,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依法开展互助保险。

四、切实抓好农民权益维护和负担监管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8年3月13日至22日,组织开展了农民负担执法检查,检查发现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组织学生购买校服的问题,如花桥镇中学2017年春节收取学生校服费210元/人。部分村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发放不到位的问题,如花桥镇三冲口村,上述问题已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按照省市农民维权监管部门的部署,7月份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农民征地拆迁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作了部署安排。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6

一、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镇现有17个行政村,4.44万常住人口。自新浦镇委出台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若干意见以来,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产总量快速提升,发展途径日趋拓宽,监管机制渐趋完备,发展形式呈多样化发展。但相对于全市总体发展水平面来看,本镇的集体经济发展在总量、来源及开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集体经济可支配的量少。2009年全市各村集体可用资金村均达192万元,而本镇村均仅为88万元,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可用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60万元及以下达10个,市级以上贫困村6个。二是集体经济收入依赖性强。各村收入的主要来源均以上级补助和接受捐助、村民集资为主。2009年这两项占总收入的52%,而经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5.2%。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主动权,来源不够稳定,渠道比较单一。三是集体经济支出缺口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对公共设施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各类必要的开支也难以削减。2009年的总支出高达3191.66万元,远远超过2595.89万元的年总收入,造成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较大。

二、导致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的分析,以及历年来党政主要工作的回顾,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滞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部分镇村干部没有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缺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二是发展思路单一,增收路子较窄。一方面本镇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发展思路较为狭窄。另一方面发展村集体经济区域优势较小,如集体房产租金不高,发展现代服务业限制因素多等。同时干部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少镇、村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束手无策,缺乏开拓精神,增收路子窄,发展点子少,集体资产的良性循环起步艰难。三是村镇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新农村经济压力较大。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本镇各村村级硬化道路、环境卫生、村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跟上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改变落后的村镇面貌,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各村投入了较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综合楼及规范化农贸市场,而增收项目大多数正处于已投入未产出的阶段,因此收支缺口短期内较为严重。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加强引导,营造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对新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干部素质,物色致富能人,拓展工作思路,引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树枝引路,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2.分类指导,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途径。根据现有发展状况,本镇分别确定了稳固财源型、创造环境型和财政补助型三个类别,通过七条途径,统盘规划,设计了适合各村实际的发展计划,并综合运用,全面协调,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稳固财源型:一是开发利用村级留用地。镇对征收的村级集体土地按征收面积安排给村一定数量的村留用地,同时督促、引导各村把这些留用地用于建造培植财源的经营性项目,帮助各村获得稳定的土地经营收入。二是收取“一事一议”资金。严格执行有关筹资制度,三年来全镇各村共收取一事一议资金795万元,占总收入的12%,是我镇当前及近阶段各村集体经济的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创造环境型:一是深化村企结对。由企事业帮助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庄面貌和公益设施。经过近三年努力,目前全镇9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村结成形式规范、动作有效的结对共建模式,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机制和格局基本形成。下阶段,本镇将适时转变工作策略,侧重于丰富结对帮扶工作载体,强化智力、信息、技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和帮扶,促进村企双赢局面的形成。二是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充分利用本镇个私经济发达和慈溪市高速主入口的交通优势,引导各村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通用设备、物业、集散场地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增收;鼓励村集体经营村级农贸市场,获取经营收入;对主要公路两侧的高架商业广告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拓宽新的收益渠道。

财政补助型:一是市级财政补助村建设二、三产项目。镇安排50亩经营性用地指标给11个村,每村约4亩,用于开发建设标准厂房、外口公寓等二、三产项目,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这些项目还在前期协商过程中。二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本镇6个市镇财政重点补助村拥有24亩经省批准的国有建设用地,计划集中进行二、三产项目开发,由镇政府对这6个村提供相应价值的资产进行置换,在镇中心地段安排20间原供销社店面房进行置换,待镇中心农贸市场建成后,再提供市场店面房。置换后的资产每年获益10万元以上,来帮助各村发展壮大非机动车级集体经济。三是配置优势资产。镇选择区位较好的现有国有、集体房产或地产,通过租赁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补助给集体经济重点补助村,为这些村承担公共管理职能所需用的日常经费提供支撑,优质资产资源适度向集体经济重点补助村统筹倾斜。

3.强化监管,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收支管理。“开源”和“节流”同抓共促,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收支管理和资产管理。印发并严格推行《新浦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委托,不断完善年度综合预决算和单项决算,建立健全法制开支审批制度、村级财务月报制,严格货币资金、印章、财产物资、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票据、会计档案等各方面的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村集体经济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024-01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

一、我社区当前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我禄口街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由于原先的基础和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就我社区来说,由于本身的基础较差,所处位置在江宁的东大门,相对偏僻,很难招募到企业愿意到这边来投资,从而造成有生力量的流失,加之我社区本身缺乏“造血”功能,促使了我社区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总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发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制定严格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村民议事会,全体村民参加,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总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规、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主体可邀请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可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三、发展思路

1.积极引进税源。一方面引进企业注册纳税,另一方面走访原有租地承包业主,继续挖掘潜力,培植固定税收。

2.改善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村级道路的建设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同时继续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目前社区所有自然村水泥路主干道已完成,随着社区的经济发展,将逐步完善各村户户通工程;加快各村村庄整治、绿化新村发展,重点提高各村亮化工程,新建太阳能路灯,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创建康居乡村,让村民生活在一个质量高、环境美的新农村。

3.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村民持续增收。完善社区景观林的功能建设,以蟠龙湖水库、晨曦山庄为载体建设垂钓、休闲、观光体验农村生活为一体的农家乐,不但可以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还可以实现村级收入的增加;完善茶叶基地周围的建设,栽种果树,保护竹林,逐步形成“春有茶、夏有瓜、秋有果、冬有笋”的生态特色,这样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护林防火,还能解决农民就业,增加村级收入。

4.新建设施农业。许呈社区是横溪街道的品牌农产品――西瓜的发源地之一,西瓜嫁接苗远近闻名,年西瓜种植面积350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社区全力做好服务,为瓜农创造良好条件,如:品种更新,技术指导等,确保瓜农经济收入,发展农业经济。利用围绕市区设施农业倾斜的政策和街道西甜瓜、蔬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拟建一个村级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总之,村集体要“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多杰才让.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04:37-38.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8

====年,我站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农委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XX区人民政府====年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认真贯彻区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了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造、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矛盾排查、农村例行审计、农经统计分析和农经干部培训等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区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经统计工作

今年,我站完成的报表工作包括:====年各类年报和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乡(镇)企业财务、监测点企业年报及分析,====年各类月报、季报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及分析等。

=.年报工作。一是完成了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总额==,===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农村经济劳动所得总额为==.=亿元,比====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人均劳动所得为=,===.=元,比====年增加===.=元,同比增长=.=%。

二是完成了乡(镇)企业财务年报工作。====年度共统计乡镇企业===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上缴税金=.=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

=.季报工作。已完成了====年前三季度的季报和分析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总额==,===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

=.月报工作。按照市企业局对重点企业月报的要求,我站对各乡(镇)营业收入===万元以上企业的名单进行了落实,全区共==家企业,其中:农业=家、工业==家、建筑业==家、交运业=家、批发零售业==家、住宿餐饮业==家、社会服务业=家。今年我们已完成了=-=到=-=月份的报表汇总工作。

此外,我站完成了==家监测点企业====年年报和====年第一季度报表汇总和分析工作,并对=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农村改革工作

=.开展了乡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今年,配合区农委进行了XX乡、XX乡集体经济产权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其中XX乡已经进入评估阶段,完成了乡级直属公司及企业所占用土地的测量及清产核资工作。同时,作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XX乡XX寺村撤村建社区工作进入后期阶段。

=.参与出台农村有关政策。今年,我站参加了《XX区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试行意见》两个文件的起草与制定,有效维护了农村改革攻坚阶段的社会稳定。

=.指导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造工作。我站与农委共同到各乡村,宣传市区关于股份制改造的相关政策,指导了今年计划完成的==个村的改制工作(即XX镇XX村、XX村股份制改造方案的制定,XX乡XX村、XX村资产处置方案的制定,XX乡X村,XX乡XX、XX、XX三个村的改制工作)等。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完成了农村资产处置工作计划。根据市农委====年==号文件精神,今年我们计划对XX乡的XX村、XX村,X乡的XX村,XX村X庄生产队,XX乡的XX村、XX村的资产进行审计核实,目前已经完成了XX村,XX村X庄生产队和XX村资产审计核实工作,审计核实资产金额共计=====万元。

=.完成了部分村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完成了XX乡XX、XX,X乡XX、XX,XX乡XX、XX、XX村,XX乡XX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审核认定净资产总额=====万元。

=.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年检和《产权证》管理工作。四月份,根据市经管站的布置,完成了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的年检工作,并写出了年检总结报告,上报市经管站。截止到====年==月==日,我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为==.=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集体净资产(集体资本及其所享有的权益)==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下降=.==%。此外,我站完成了对全区=个乡的《产权证》年检工作,共年检了===家单位的《产权证》,其中:换证===家、变更==家(包括变更单位名称、法人、地址、占用土地面积)、新办证=家;另外,对不符合办证要求(如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或应村级要求不再年检的==家企业的《产权证》进行了注销。

(四)农村的维稳工作

农村的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区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站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了春秋两季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检查,我区没有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区政府于====年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已足额拨付到位,其管理使用情况也符合要求。同时,在执法检查中还发现,部分村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承担中小学校的部分费用。为此,=月份,根据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严禁向集体经济组织摊牌农村教育经费的通知》(X政负办[====]=号)文件精神,我区召开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会,在全区开展了农村教育收费问题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已向区有关部门提出了我区农村教育改革的建议。

=.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今年我站与区农委一起联合建立*接待制度,规定每周三、五下午=:==—=:==(其中每周三由一名副处级领导亲自接访),在我站二楼会议室,对*农民反映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接访、问询。到目前为止,我站共接待*==批,===人次。反映的问题数分别为资产处置问题=批、土地确权承包问题=件、财务公开=件、改制工作=批。我们对部分*案件写出了答复意见,部分案件已经转到乡镇政府,还有部分*案件已进行了政策解释。

(五)农村例行审计工作

今年,是第二轮例行审计工作的头一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中心,结合各乡镇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突出重

点审计”为指导思想,围绕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完成了==个村的例行审计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从财务管理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另外,我们对各乡镇享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个行政村及=个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了专项审计,均未发现截留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情况。

(六)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

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以农村经营管理为核心,结合党群管理、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社务管理和村务公开的全面的、集成的、标准化的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党群、社务、资源及经营等农村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已将农村管理信息化列入====年折子工程,要求在==月底前,搭建起郊区农村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我站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月下旬我区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布置会后,在区相关部门的配合及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各项资金未到位的种种困难,在全区开展了广泛地宣传动员,并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了我区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培训乡镇、村信息化工作人员四期,近===人次;印发各类报表==万张;=个乡镇、==个村共出动====人次,对全区农村==万人口、=万农户、=万劳动力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数据收集工作;指导乡镇、村完成了乡镇级=类报表、村级==类报表的填制和录入工作;并初步完成了区信息处理中心、乡镇数据处理站的建设;从而保证了==月底前XX市全面实现村、乡镇、区县、市三级数据传输。

(七)农经干部培训工作

=.完成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今年我站共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期,每期=天,共培训农村会计人员====人。

=.完成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工作。今年办职称培训班=期,共培训会计专业职称==人,经济专业职称=人,其中: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同时,完成了=名高级会计师的评定申报工作。

=.完成了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月份,我站组织全区=个乡镇、==个村的===名会计人员对《XX市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施细则》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基层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水平。

(八)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我站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大力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班子成员带头做好廉洁自律工作,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勤政廉洁,不以权、以职谋私,并管好自己的配偶和亲属。自觉按照车辆使用“八不准”要求用车,也不存在“吃、拿、卡、要”和其它不廉行为。坚持廉洁奉公,大力提倡建节约型社会,在办公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全站同志注意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加快,对农经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今年的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和硬、软件的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二)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的流动也相对频繁起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区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拓宽会计管理的工作面,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三)对农村农经现状的调查还有待加强

随着国家对农村相关政策的调整,如农村税费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也将面临新的内容,在这些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层是否能够全面的掌握和理解、运用,还有待我们去加强了解和调查,真正使我区的农经工作跟得上发展。

(四)农经信息收集工作越来越难

随着大量的乡镇企业、专业公司进行了改革,许多企业对于报表工作出现懈怠,甚至不报,有时连乡(镇)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对非公经济的统计则难度更大。因此在报表信息收集的各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我们的工作无法正常完成,容易导致我们的信息报送工作不全面、不准确或不及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与基层的交流不够,掌握的信息资料有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乡村领导不够重视以及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等。

三、====年的重点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农村社区股份制改制工作

根据《XX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市农工委《关于积极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配合区农委继续为各村改制服务,力争明年全部村完成改制工作。

(二)农民负担监督和农民*工作

继续开展春秋两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执法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同时,做好农民*接待工作,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审核、认定、年检工作,同时,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管理工作。

(四)农村例行审计工作

根据《XX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XX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计划完成全区三分之一村数的审计工作。此外,配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按市站统一安排,开展二到三项专项审计工作。

(五)农经统计分析工作

继续加强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按时完成各种报表的收集、录入和汇总,写出分析或说明材料。

(六)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

要对《XX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完善并逐步完成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文教、党群、农村社会保障等十三个管理内容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充分利用所收集的信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欢迎光临 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经济社会一体化;辩证统一;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5-009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48[本刊网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对一切生产关系的变化起着最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的变化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变化,但是它的或快或慢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促进或者阻碍作用。洛阳市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其根源在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政治制度的调整,也会影响到当前洛阳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洛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状

2006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13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17400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8%。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46万人,市域总人口为680万人,城镇人口326万人,城镇化水平48%。《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进一步确立了未来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立足豫西,辐射中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携手周边,合力发展的中部制造业基地;展现历史,传承文化的国际旅游城市;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洛阳市加快城市化步伐,进一步重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更加重视。

另外,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具有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特点,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所以,当前洛阳市的“三农”问题,不能局限于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路,必须站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把“城”、“乡”两个问题一起解决,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二、当前洛阳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特点

(一)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制定科学的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县(市、区)和重点中心镇规划等各项规划衔接协调;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原则;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快新型工业集约化、园区化进程,在产业聚集发展和城镇有序扩张中营造生产、生活空间,促进城乡资本对流,大量创造就业岗位,为人口转移提供载体;在中心城市和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布局;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种、养产业布局,探索长远有效的机制。

(三)重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突破农民工制度建设关键问题,逐步过渡构建起城乡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四)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加快构建市域1小时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积极推进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起农村商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农民享受网络浏览、查询、采集、,以及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平台。

(五)重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县(市、区)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六)重视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积极创造部级生态示范县(市),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加快通道绿化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城市林业、近郊林业、远郊林业,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三、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觉分析洛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一)洛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洛阳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同时,随着洛阳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二)洛阳市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三)洛阳市劳动力要素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

(四)洛阳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差距。

四、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政治保障

(一)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农村人口“进城安居”、城镇资源要素“下乡扶农”双向对进,形成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二)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实行集约用地政策,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规划区及市、县工业集中发展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政府可给予补贴,并可享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优惠政策。

(三)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制度。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乡(镇),要适时实施撤乡(镇)建街道办事处工作,并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配套推进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凡成建制的“农转非”且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先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实施;凡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但“农转非”后居住比较集中且达到1000户以上的,可单独建立社区。新建社区应配套完善的水、电、气、通讯和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居民综合素质提高。

(四)农村土地保护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农民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地,并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兴建产业基地;对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和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流转,也可以发包给农户进行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1]王殿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一体化建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5).

[2]侯宗权.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机制的思考[J].重庆行政,2009,(5).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篇10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两弱一重”问题比较突出,对核心作用发挥提出了挑战。一是自身调控能力弱化。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的数量还相当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只有谁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群众就信服谁,就听谁的话。而由于农村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用经济手段不现实,用行政手段又行不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观念普遍陈旧,思想过于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甚至落后于普通的群众。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少农村党员想问题、做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无从着手,茫然无措,导致不能很好地引领农村和农民积极投身市场经济的主战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我县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处于“温饱”状态,少数党员属于“扶贫”对象。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据2005年底统计,全县33个乡镇,有30个乡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全县38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固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318个,占总数的82.8%,1万元以上的66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而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86万元,当年支出1737万元,负债金额达到1151万元。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化一乏”问题比较突出,对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一是“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由于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难以及时补充进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全县建制村党10646名,60岁以上党员4076名,占党员总数的38.3%。全县384个农村党支部中,60岁以上党员占1/3的支部42个,占总支部11%,其中60岁以上党员占1/2的支部11个,占总支部3%;1/3的支部31个,占8%。二是“能力弱化”问题突出。全县384个行政村的10646名党员,初中及以下党员9212名,占党员总数的86.5%,这足以说明农村党员能力弱化问题十分严重。虽然这几年,文成县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党员结构,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能力弱化的问题。三是“源头匮乏”问题突出。全县37多万人有近10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全县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50人的行政村有20多个。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能人”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这给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况且一些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发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两期一缺”问题比较突出,对开展新村工作提出了挑战。从2003年开始,文成县针对行政村规模相对较小、农村人才难选拔、村级集体经济难壮大、公益事业难兴办等问题,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行政村调整合并力度,全县行政村从原来的549个村调整为384个村,调整率为29.5%。通过撤并,精简了村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提高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村干部的“磨合期”。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各位村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新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干群思想的“波动期”。在农村干部层面存在的三种思想:“利益受损”思想。一些村干部就业门路不宽,缺乏发展经济的本领,把谋取误工报酬作为当干部的主要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极力反对新村的各项工作。“官位不保”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的职数大大减少,部分农村干部被“裁减”,出现富余农村干部,由于他们失去了“位子”、失去了“面子”,极力阻碍新村工作。“畏难求稳”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了,量也大了,难度更大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来源、项目的落实等问题会无从着手,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开展新村工作。在农村群众层面中的三种思想。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村民忽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好处,认为自己的村被别人“吃”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有失面子,心理上难以接受,特别是小村并大村,反对情绪非常激烈。心理上怨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不能与上级处理好关系,造成村被“吞并”,人为地造成村与村隔阂,造成不能很好地配合新村干部开展工作。观念上难转变。有些村民,对长久形成的宗族、血缘、地域等人文情结和村落文化难以割舍,不愿一下子放弃原有的管理背景甚至留传至今的村名,对新村名一时还难以接受。三是新村资金项目紧缺。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对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十分关注。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不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

(四)村级组织运转“两难一愁”问题比较突出,对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提出了挑战。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薄弱村来说,这些收入微乎其乎,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5千元经费不足敷用,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如黄寮乡黄山村2006年征订报刊10种类,金额达1464.9元;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事业挪用运转经费现象比较突出,如以运转经费补助村级自来水维修、机耕路维修、办公场所维修费用等。据调查,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以大峃镇周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2389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村(以珊溪镇街头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15913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以黄坦镇云峰村为例),需支出9800元。同时,村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支出费用就越高。由于区位辐射功能较弱,县财政比较困难,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窄,收入不稳定,而上级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服务性、公益性事业支出。二是报酬待遇落实难。由于资金缺口,落实村干部报酬覆盖面不广、种类单一、标准偏低。2005年度文成县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为村两委正职干部,没能落实村两委其他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也没能落实村干部综合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村两委主要干部平均报酬1200元左右,2000元以上的仅57人,与上级“村两委主要干部误工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精神相差较远(文成县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84元)。如2006年,文成县计划继续给予现有768名村两委主要干部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待遇,共需经费244.53万元;计划把补助范围扩大到除村两委正职干部以外的其他优秀村干部,预计需经费106.75万元;计划给予担任过村级组织正职职务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落实待遇政策,预计需经费100万元;三项合计,共需经费451.28万元,但由于县乡财政紧张,缺口大,难以实施。三是自我解决能力差。文成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

二、原因分析

一是时展和进步呈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削弱了党员干部思想感召力。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加快改革中实现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作为山区型和劳务输出型的经济欠发达县,根本无力满足和解决。

二是青壮年的大量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削弱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计,全县有近四分之一劳动力党员外出流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外出流动党员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峃口乡203名农村党员外出93名,黄寮乡103名农村党员外出32名,百丈际富洋村60名党员外出21名,二源乡呈岭村16名党员外出10名,等等。党员大量外出,极大影响了这些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同时农村党员整体状况相比,外出流动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好,从而在家党员相对弱化。从年龄看,2005名流动党员中60岁以下的1759名,占总数的87.8%,比同年龄段农村党员占总数比例的61.1%高出近27个百分点,并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学历看,流动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2人(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总数20.1%,比全县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党员所占比例的13.2%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在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尽管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干部,但全县仍有60岁以上党支部委员162名(占13.7%),其中党支部书记32名(占8.4%)。

三是经济总体薄弱,削弱了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前进动力。文成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到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难以发展工商业,造成经济总量少。而山区最紧缺的是经济支持,由于没有“源头活水”,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但苦于总体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望而兴叹,成了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人才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也是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另一大主要因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一)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调控力。

1、要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调控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而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突出抓好党支部班子的配备,特别要选准选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支部书记。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提拔使用农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同时,要把服务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以良好的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农村难热点问题的解决,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要打造“富民党建”,全力推进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发展不动摇。所以,基层党组织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上下苦功夫、做文章,精选载体,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大力实施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富民工程”,促进党的建设与农村发展共同推进、共同提高。要采取教育培训、结对扶持、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发展的资金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致富造血功能和“双带”能力。同时,要树立培育一大批富民典型,注重发现和挖掘一批富民支部书记、“双带”好党员、示范实践基地等,运用好电视台、党报杂志、宣传窗、电教片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3、要关爱帮扶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结合“创业在文成,党员当先锋”和“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县级和乡镇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开展以“服务党员,关爱党员”为主要内容,在学习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走访慰问“五必访”活动、谈心交心“五必谈”活动、帮扶助困“五个一”活动、资金项目落实党员“五优先”的“四个五工程”,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要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综合素质和壮大农村党员队伍。

1、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活动,按照“突出重点、求实管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四个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关爱基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民主参与、为民服务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2、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制订《2005-2008年文成县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干部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实施“有组织送出去,有计划请回来,有措施留得住”的“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一线担任村干部,激励一大批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安心农村工作。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村两委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3、要进一步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要总结党员发展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和完善党员发展通报、党员发展“两评一议”、跟踪培养、公示、预审、过失责任追究、黄红牌预警等制度,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和督查力度,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党员发展结构,并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妇女、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严格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决处置一批纪律涣散、思想消极的不合格党员,纯洁党的队伍。要健全完善“乡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党小组)等办法,完善外出党员联系日、流动党员联系卡等措施,加强对外出党员教育和管理,并积极培养和吸收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正视存在问题,做好思想引导,加快推进新村发展步伐。

1、要做好思想工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意义,教育各级干部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教育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作贡献,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这项重要工作。同时,以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为契机,切实发挥各指导员的作用,要求广大指导员主动多深入到农村力所能及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行政村撤并工作带来的实效。

2、要清理村级财务。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要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保证原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避免流失、私分等现象,并在撤并中对原村积累资金实行暂时冻结。要对集体资产的合并,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方法,严格杜绝简调、合并集体资产,并及时对原来各村财产财务进行及时接管。要定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对村里重大事务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并经常性邀请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座谈商讨、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并且通过村务公开,增强新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干部与群众间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加支持新村的工作。

3、要多为民办实事。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要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尽快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别是涉及群众户口迁移、户口登记,办理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出国公证、婚姻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这就要求乡镇要和有关部门多联系,争取部门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坚持“一切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根本出发点,讲求速度、效率,及时办理更改有关手续,以良好的服务、真心为民办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四)要立足农村实际,健全帮扶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1、要健全联动帮扶机制。在省市层面,主要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人才的优势,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帮扶;在县级层面,主要建立县机关部门挂乡包村制度,确定每个县机关部门挂钩一个乡镇、联系帮扶一个重点村;在乡镇层面,主要探索建立下派一批乡镇干部到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长助理等多元化帮扶机制,帮助行政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措施,根据各自职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服务。同时,县有关部门加强了与省、市扶贫挂钩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联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