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十篇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十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9:39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1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历史回顾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二十多年来经历了“恢复―发展―改革”几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作为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的标准化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改革。由于四六级考试大纲是依据教学大纲而制定,因此,教学大纲的变化必然促使四六级考试做出相应的调整。分析各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1998年。1985年原国家教委公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根据《大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大纲》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六级,每级都用定量指标加以具体化,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很显然,《大纲》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兼顾听和译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对高等专业人才外语方面的要求,符合国情。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当时交流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提出重视阅读的教学要求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1985年版《大纲》的制定表现出明显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特色,即强调语言结构学习及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的掌握程度等。作为一种教学考试,四六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大纲》精神。因此,它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较少测试听力能力,而口语考试则未实行。尽管现在看来,这种考试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当时却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并且从实施效果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考试成绩显示,四级考试第一个五年(1987―1991)平均分是25分,第二个五年(1992―1996)平均分是26分,第三个五年(1997―2001)平均分是27.5分。不可否认,四六级考试的创设与推行在当时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1999―2002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过度强调阅读能力而忽视听说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导致“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毕业生从业后无法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很明显,1999年版《大纲》在继续强调重视“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大了听、说、写、译技能的比重,要求教学要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针对教学目标的变化,Cet做了相应的调整:设立新题型(如复合式听写和简答题)、采用平均级点分报告成绩、设作文最低分、开始实施口语测试等。应该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这次Cet的调整虽然增加了考查听、说、写、译的比重,但阅读能力仍是考查的重点,占比40%。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修改原有的教学大纲,制订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实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改革;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此,2004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了适应《课程要求》,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于2005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新方案》),对原有的Cet模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于2006年1月、6月分别试行新的四六级考试,2007年起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这预示着新一轮的四六级考试将在我国全面展开。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设立以来受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变革、考试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模式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变革,不断进行完善,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功不可没。但是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克服和解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各类问题,才能推动这项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本章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性质、考试的社会关注度、测试的完整性等方面认真分析和归纳现行的大学英语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考试性质定位仍模糊不清,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过程中,考试委员会和试题设计组不断采取改进记分方法、设计开发新题型、采取无纸化考试等手段,来增强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随着这项考试的持续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多,即使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启动了一揽子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案,包括彻底改变考试以往的记分和成绩报道体系、对分值和题型进行调整等,但考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一直没办法得到根本性解决。笔者认为,目前英语四、六级考试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人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得与火及对策研究是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所以仅靠对考试的记分体系、成绩报道、分值调整和题型变化等进行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存在的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可能仍然是没有明确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一项考试如果性质不明,其功能定位就会摇摆不定,那考试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很难保证,这将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关注度未能降低,副作用颇大

考试存在于一定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中。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不仅受试题质量的影响,也受到教育体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考试将会对学习目的、人才评价观念、就业标准和社会风气等产生广泛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功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试被社会过度关注,加上社会上对此项考试性质和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被过多的赋予了其不能承受的社会功能,导致考试成绩被误用甚至滥用,扭曲了测试目的,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功能被无限夸大,产生许多严重的副作用,突出表现在为:

第一,错误地将英语教学考试评价与大学生的毕业与就业评价划等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仅仅是高校英语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将它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联后,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加之大规模考试往往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一项考试活动的适应范围与考试结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成正比关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计初衷主要用于测评在校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评价高校英语教学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些学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把通过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有些院校为了提高四、六级考试成绩,不惜采用非理性的手段,对教师采取将考试成绩与其收入和职称评聘等利益挂钩,对学生采取将考试成绩与学位证书挂钩的做法,这使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功利色彩十分浓厚,必然会导致考试功能被扭曲和异化,严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第二,在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上,本应为教学服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目的,导致正常的英语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位证书授予脱钩,但由于考试的高社会关注度的原因,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态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一如既往的看得相当重要。虽然教育部已经取消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划定及格分数线的做法,但将426分作为及格线在学校和社会单位得到了默认。

第三,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的英语兴趣不高。学校和社会过于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将其与许多的利益挂钩,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滋生了不良学风和学习方法。由于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性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强,使课堂教学功能被严重弱化,导致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很缓慢。

第四、考试舞弊现象严重。诚信参考是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基本前提,也是考试评价的最基本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行为不仅不能影响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而且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败坏了学风考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舞弊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在考试改革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考试诚信系统和采用网络报名体系等,以及在考点内架设无线电屏蔽设备,确实对防考试舞弊起到了一些积极效果,但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的,原因就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的考试,这使其享有了中央级的行政权威性,必然导致学校、社会给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赋予了超出考试本身以外太多的东西,派生出了一系列非教学评价功能,使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评价大学英语教学的考试了。具有功利色彩的考试必然会有舞弊现象跟随。2005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大幅度改革,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弱化社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注度,淡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调整和限制了考试范围,规定只有在校大学生才能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社会考试拒之考试大门外,同时还规定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授予脱钩,但是这对降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关注度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第一考试组织部门的权威性决定了考试的权威性。作为由教育部承办的全国大规模的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以来在社会各用人单位心中的地位和权威性相当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给出的量化成绩,常被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单位作为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人才的评定和录用的标准。按照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所指出的那样,改革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加科学,更加能测试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该是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了,这将不仅不能降低社会对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注程度,有效防止考试的功能异化,相反可能还会加剧社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会更“高看一眼"。第二很多高校还没完全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生利益真正脱钩。2005年教育部领导就明确表示反对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高校教师在职硕+学位论文考试成绩与学位证挂钩。但实际操作中却又是另外的一个情况。虽然现在高校不要求学生在取得学位证之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须及格(或者达到426分),但对这项考试的成绩并不是没有任何要求的。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国英语大学四六级考试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指向标,它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改革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从2005年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正式启动,到2007年顺利地由旧题型转换到新题型,再到2008年12月,全国53所试点高校首次实施了大学英语网络考试(internet-BasedCet),2009年12月,68所院校进行了六级第一次网络考试。此后每年的4、5、6、10、11、12月,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共有6次在全国各个试点院校连续进行。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2

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权威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各个高校都将四六级成绩作为衡量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各用人单位也将四六级证书视为应聘必备证书之一。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两者的关系中,语言教学应该是第一位的,测试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学是目的,考试是手段,但不可否认,测试对教学有着很强的反拨作用,是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给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四六级考试在之前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确实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随着现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投入的不断加大,四六级考试严重地阻碍了大学英语向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英语能力要求,阻碍了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eap)或专门用途英语(eSp)转移的进程。虽然其推动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并使之长盛不衰,但同时阻碍了大学朝专业英语教学转移和发展的进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应潮流,修订目标定位,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这一举措表明,一个硬性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时代的结束,以及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到来(蔡基刚,2007)。

2.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个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在长达26年的时间内稳定发展,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当今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对其重新定位。根据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规定了今后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七级标准和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八级与九级标准,“八级”词汇量要求在3300字左右,优秀高中毕业生要达到九级水平,词汇量为4500;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核心就是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推动基于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学四级考试是检测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一般要求”的考试,词汇量要求在4500字左右,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较高要求”的测试。高中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重复率高,很多词汇、语法都是高中学过的东西,大学英语受到中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双面夹击,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因此,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四六级考试也应随之改革。

2.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

英语水平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学生的总体培养质量,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指的就是基础英语教学。

目前许多名校,如清华北大已经取消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学生认为英语基础已经在中学阶段打好,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等于重学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把目标转为注重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为专业化国际交流提供支撑。这一改革适应了专业院系和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学校的支持。香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他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学术英语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由于目前香港高校新生的英语水平离这样的课程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他们就需要学习在中学里没有学过的eap课程。内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含糊,学生和学校只能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由于这个目标在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在越来越短的时间甚至零时间里实现,这样学分的压缩和课程的萎缩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大学英语应该借鉴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各大学的教师整体水平和生源状况存在差别,国家和地方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投入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条件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入学英语基础比较差、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学生大一期间就要确定学生的水平,判断学生是否需要修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对于那些基础已经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即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给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或实用英语课程。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了解专业前沿的国际发展,增强在科学技术上的学术竞争力。真正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了解国际前沿的前提应该是先打好基础,这就要靠大学英语即通用英语打基础。

2.2四、六级考试面临的问题

鉴于四、六级考试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英语成绩较差的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英语的学习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须奋斗整个四年;成绩好的学生为准备其他各类英语考试,也奋斗了整个四年。这种学习热情的错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违背了大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此外,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其对教学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大家所公认。很多同学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就沾沾自喜,从此放弃了英语学习。根据对武汉当地大学一些学生的调查,学生反映:“通过了四级、六级考试,自己觉得是英语高手。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顿时务实起来,通篇都是生词,一小时只能看几行。写的英语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跟老外交流胆怯。学校中实际生活如上机房、做实验、选课、搞课题研究都不会说。”笔者亲历的湖北省众多高校的一线老师们的意见也不比学生少:学生四、六级考试过关之后,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一塌糊涂,未能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为了获利,制造作弊器,销售四、六级答案,很多高校把四、六级通过率当做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四、六级在不断改革,2005年从以前的100分满分值改为710分满分,大大增加了听力的分值比例,把听说交际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2012年12月新推出的多题多卷,有效防止了作弊现象,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保障其效度跟信度。

四、六级考试应该反自身的优缺点,不断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支持。讨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用英语定位还是学术英语定位,不论是对于挽救考试本身,还是对于促进我国大学英语健康发展,都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改革措施与建议

3.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当与国际先进做法接轨,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引入计算机网络化的考试技术,使考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网考有很多优点:(1)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更真实的交际场景,使测试由静态变为动态,使英语的使用更加接近生活。(2)可以节省资源,降低印卷、运输、分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强度。(3)网考具有测验周期短的特点,能够增加每年考试的次数,同时实现一人一卷模式,有效防止考前泄题或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美国教育服务中心(etS)推行的托福考试是针对留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考试,是一场职场英语的水平考试。雅思考试由英国文化协会、剑桥大学考试局及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署共同主办。雅思分学术类和普通类两种题型,学术类主要适合留学,普通类主要适合移民。鉴于此,国内的Cet要想长远地立足于国际社会,也要开发自己的独特测试种类。比如当下流行的检测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大学公共英语考试,也要服务于专门英语(epS)教学,为epS开辟新的测试。

3.2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所有本科生都进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局面,压缩大学英语的学分,将其用来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需求选择,取消综合英语(或叫大学英语)这个由精读演变而来的传统课程,代之以1~2个学分的、比较专项的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语法等小课程。

3.3教师层面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接受培训,为开设各个专业的学科英语做准备。同时控制从英语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中招聘单纯为上大学基础英语课的教师。教学管理者和课程规划者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学习者的外语学习需求,才能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制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模式,因需施教,收效才更直接可观,才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将英语教学的重心逐渐从大学下移至中小学,为大学生学英语减负,使之有更多时间学好专业,努力创新。分管大学和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育部门有必要相互协调配合,制订规划,加速这一进程。中小学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阶段,是英语教学杠杆的支点,最需要优秀的英语教师,最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最需要国家投入,投入的效益也最高。

3.4政府层面

加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国家增加投入,派遣英语教师出国学习,或聘请外语教学专家培训英语教师,提高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让教师明白外语是怎样学会的,知道怎样教,自觉抵制应试教育。多邀请英语国家的大中小学生来华与我国学生交流互动,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让我国学生体验英语的真实使用。

4.结语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3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最大的英语语言测试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在它走过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该项考试及改革的政策。回顾政策过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线索:开始—发展—反泄密—改革。

一、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1985—1999)

大纲及文件下发后,大学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199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考试委员会由全国重点大学的有关教授和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1993年前名为“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设计组”。考试委员会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为了适应我国幅员广大的情况,在考试委员会下成立了三个考试中心,分别设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论文主要是对教学和考试的技术性分析,怎样配合大纲进行教学,怎样提高考试成绩等。如怎样进行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训练,怎样提高学生的四六级词汇学习,等等。

随着国际交流与日俱增,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本人对听说等产出技能的需要都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以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听、说、写、译的比重。针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变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了相应调整:采用新题型、采用平均级点分报告成绩、设作文最低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这一次改革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体现加大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翻译、复合式听写和简答题、设作文最低分、对测试内容的各部分进行答题时间限制等措施应该说更能有效测量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实施口语考试是新进步,它必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朝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4月6日《关于印发〈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的通知的文件》,附了《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纪要》指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的成绩,是“功不可没,有目共睹”,指出四、六级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境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霍尔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等都已正式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中国大陆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英语水平成绩证明;并指出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2003年12月29日,教育部了教高厅[2003]10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20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文件将2003年9月20日四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经过和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要加强考务工作,充分认识考试保密工作的重要性。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发了鄂教办[2004]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的通知》,《通知》提出一系列要求,要各校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2004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

可以说,2003年和2004年的工作重点在处理和防止试题泄密上。

三、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2005以后)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4

(一)满足更高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

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始于1993年,迄今已经实施了16年,可以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考试及教学的经验,而面临着日语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考试已经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所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更高的学习成果,2009年开始了新的大学日语六级考试,满足了更高层次日语学习者的考试需求。

根据《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日语是高等教育外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而对于考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鉴于目前实施的可能性,考试范围规定的除“说的技能”以外的全部内容,与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相比,六级考试增加了翻译的内容,其主要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将等难度的经济、社会等文章译成汉语。并且可以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文章、综述译成汉语,译文能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所以,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出现了大学日语六级考试,与此相应的也需要参加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具备六级考试要求的听、读、写、译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二)对现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日语六级考试考查的是与此对应能力的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要求教材和教学也应和考试相适应,教材的配套更是至关重要。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难度和分量也应与六级考试相适中,应选择符合的优秀教材,将更多丰富内容的教材融入教学、训练和课堂。

现今最普遍使用的大学日语教材《新编日语简明教程》用于语法、句型教学的内容基本稳定,增强了其兴趣性及实用性的“补充练习”部分,供较为充裕的老师、及学有余力的学习者选择使用,但对于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要求,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主观题对考生的要求,在现今的教材中已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要,多种教材的使用以及会话教材的比较运用,介绍日本文化、社会情况的教材的出现也是大学日语六级考试对教材的要求。

(三)考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随着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社会关注度的日趋升温,社会对大外学生的日语能力提高的要求,不仅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提高,而更多要求学生学习的日语能够更纯正与时代和经济相联系,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与日俱增,外语学习者必须与国际接轨,更加突出了日语人才能力认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然大学日语六级考试也不例外,应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每年进行的考试相接轨,从实际和实践出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大学日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学日语六级考试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与现今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相比,国内的日语考试还未具规模,考试的重点还未突出,国际性考试听力的比重占的最大,拿现今的n1-n5的考试来看,听力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其比重作为单项考试来讲是最多的,而国内的考试听力考试占有的分数为总考试分数的百分之二十五,阅读理解的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为最高值,主观题翻译和写作分别为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五。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四六级考试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进一步推广,这种变化指引我们对近十余年大学英语教学展开反思,以便充分认识其中的偏差和教训,端正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分析

为了适应新时展对英语学科的要求,2005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新的英语教学要求影响下,强调英语听力和理解方面题型的重要性,在四、六级考试当中加大听力测试和理解方面测试题目的比重。通过对英语四、六级听力新题型的分析不难发现,听力测试题分数比重增加、题量增加,语音的测试范围也有所扩大。可见,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部分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听、写模式,而是更注重对学生个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测试,这也正是英语新教学要求的目标所在。

二、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展趋势

1.考试规模的变化

迄今为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发展迅速。今后几年内,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仍将持续增长,但增幅将逐渐减缓,报考人数规模趋于稳定。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模及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措施相吻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增速减缓,这就从总量上制约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报考条件的修改,英语四、六级考试被限制为在校大学生自愿参加,许多高校已不再将四、六级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挂钩,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这项考试的报考人数。此外,随着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而减少了重复报考的人数。

2.考试评价标准的变化

从考试评价标准来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力求做到全面考查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与国际语言测试的标准接轨,体现典型的交际性语言情境和任务。考试内容不刻意强调语法、词汇、文体结构等学术性指标,由过去对各个离散的语言项目的考查转向对英语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真实地测试出考生在真实语言场景中对信息的捕捉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整体的连贯性,并且强调交流与实用。

3.考试功能的演化

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以来,其信度和效度较高,因此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四、六级证书逐渐成为社会评价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加大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含金量。为了矫正英语四、六级考试功能的异化,有关部门己经出台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如:将报考范围限于高校在校生,拒绝社会人士报考;还原这项考试的教育功能――学业评价、教学诊断与反馈、激励学习,降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减小其负面影响。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从四、六级考试改革看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

1.强化大学生外语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大学阶段都已形成,学生对于学习的追求有着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时,不应完全按照自已的教学思路来实施,而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创造力的发展。外语教师应适当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外语教师应改变以课本为纲的教学思想,注重外语文化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习载体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2.转变教学侧重点

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上。我们从改革后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测试内容比例的上升以及口语考试规模的扩大不难看出,此次改革重点放在目标和指导思想上,为的是更加准确地测定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

3.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围绕教材中的一个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查资料、读文献、做调查、写报告,再回到教室进行陈述、讨论。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得到应用,真正做到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时俱进地对四、六级进行合理地改革,努力还原大学英语学习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弱化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学生盲目求过关的心理,使之真正以一个正常的、学术的心态来对待和运用英语,唯有这样,大学的英语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6

一、Cet考试的演变过程

从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改革开放到1983年改革开放真正落实,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呈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于是以监督和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Cet考试应运而生。

1.1985年-2002年期间的Cet四、六级

原国家教委于1985年、1986年先后公布了理工科和文理科两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改革开放之初,大纲要求英语教学以阅读为主,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全民英语水平尚处于不能识别和理解的状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1987年、1989年,国家教委相继推行了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文献[1]中有1985年-2002年期间的四、六级考试题型和各部分分值情况。从文献[1]看,当时阅读比重占据了40%,这充分响应了大纲的要求。而3、4、5部分题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等语言书面应用能力,也占据了40%的比重。听力在当时的教育大纲中并没有给予很大关注。事实上,从1985年到2002年期间,英语四、六级的题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96年之后,听力理解在原有的短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的基础上增设了短文听写,做题方式从单一的多项选择到了后来的多项选择和复合听写结合。阅读理解也增设了简答题和英译汉的板块。总体说来,当时的四、六级题型紧紧围绕大纲的要求,充分肯定了阅读理解的重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看不懂英语、无法理解的情况,学生的英语书面应用能力和语法、词汇大大增强。

2.2003年-2011年期间的Cet四、六级笔试

1998年12月下旬在杭州举行的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扩大会审定通过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教学目标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教育目标从原先的以重视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对于“听说写译”能力予以一定关注。再到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从教学目标的转变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上半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四、六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成绩单;改革同时将突出听说能力的考查。2006年6月试点院校试行新制度;2007年1月全国高校全面实施了改革后的四级考试。考试改革的突出点在听力部分,听力分值由原来的20%上升到35%,增加了长对话、听力理解测试;复合式听写成为必考题型。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而阅读的比重由40%下降到35%,增加了快速阅读技能测试。可见2004年之后,国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给予了较大的重视,Cet考试的目的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Cet考试新题型的问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以沟通交流为目的的实用英语才是根本,而Cet考查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也越来越考验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2008年-2011年期间的Cet四、六级网考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4]这一要求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的助推作用。计算机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始普及。随后,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也应运而生。Cet-4网考于2008年12月在全国50所高校5000名考生中试点。网考的题型布置、考试模式和新托福非常接近,以听力为基础的考题占总考题的70%。试卷的摹本框架分为八个部分,除了阅读部分之外,其余几个部分都是以听力或视频材料为基础的。听力部分后设计了听力跟读题环节。作文部分也融入了听力要求,首先看一段视频,看懂了之后,简单描述视频内容,并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题型设计能更好地测试学生不同层次的语言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篇章理解、记忆、总结提炼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听力材料的题材和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涉及的有访谈、新闻报道、讲座等,一般选自Voa、BBC和Cnn等媒体的新闻。网考真正做到了“听说领先”的原则。四、六级网考作为四、六级考试的一种新兴的形式,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在全国普及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技术软件如何实现语音识别问题,如何实现网上阅卷问题,如何保证公正性问题,如何保证每次考试难度均一等。所以上机考在全国普及尚需时日。但是上机考给所有的大学生一个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希望大学生能更多地注重听说,尤其是听力。让我们的英语学习更加适应择业的需要,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四、六级改革的方向。

二、趋势演变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1.英语教学的发展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促使英语教学大规模普及,英语的教学方法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5]以往我们采用的往往是翻译法,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语法、书面理解的教学,以至于后来培养了很多“哑巴英语者”。现在英语教育模式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这种方法摒弃了过去的传授型模式,提倡一种功能交际。功能法和结构法的教学手段鼓励一切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只要是有利于英语学习和实际能力培养的一切学习方法都值得借鉴和采用。从四、六级题型的发展演变即可看出,英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重语法重理解”到“重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阶段,现在的网考更是把听力的分值提高到70%,可见以交流为目的的实用英语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国际交流的基础语言,随着英语教育本身形式的改变和重点的转移,以交流为目的的实用型英语越来越展现出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英语的沟通不仅仅停留在词汇和基础表达上,英美文化的渗入和地方性英语对大学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后的发展中,大学英语教育必将在现有听说读写的基础之上,奔向英美文化的深入学习。现在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涉及英美文化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大学生都将在课堂中渗入甚至专门列出课程来教授英美文化,这是一种国际化视野,也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2.英语教学手段科技化趋势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对策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公认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熟练掌握英语表达方式,深刻理解英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同时,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全面领会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加强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学习。在我国,所有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都必须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等级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开设的公共英语教学提供服务。该项考试自从1987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使英语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已成为目前各行各业及各级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由于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备考四、六级考试上,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冲击。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意识形态,还包括文学、历史及其它反映本民族特色的道德和精神产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天下和平的伦理文化,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我们构筑现代精神文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丢弃和遗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和思想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民族认同感较低。

2、外语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普遍较弱,即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张为民,朱红梅,2002;何宇茵,2011;张明亚,王晓梅,马娟娟,2014)。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英语学习上,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大量地接触西方文化,久而久之,西方文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明显(田国力,朱燕,2007;刘东艳,2007)。尉明宇(2014)总结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负效影响,他认为考试不仅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迷失教学目标,而且令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虽然学者们的研究并非直接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但是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英语学习方面,目的就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忽视母语文化,对母语文化认同感较低,在这样一种全球化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实行英语分级教学

学校应该改变现有政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对英语进行分层教学。按学生水平分班,不再强制要求大二才能报考四级,通过四级才能报考六级,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允许他们大一就可以参加四级考试,甚至可以直接参加六级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选修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这样一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可以使一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上,二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把英语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更好的为未来就业服务。

2、增加教材中的中国元素比例

虽然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但是,大学的英语教材、教辅却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在英文教材教辅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比例,把他们融入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能力中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份量,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的地位,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半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正如鲁京晶(2013)所指出的,当今外语教师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她所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具有正确对待和尊重不同文化,宽容和理解不同文化价值的态度;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熟悉本族文化的历史现状,也了解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这无疑对外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外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还要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母语文化知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老师。

4、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都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外语就是学习一切和外语有关的语言、文化知识,学好外语比学好母语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益处。然而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母语不好,就很难真正学好外语。另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广大的外语学习者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也体现了母语文化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所以外语学习者应该首先从意识上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意识到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次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

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他们把一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英语和复习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确实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学校政策、教材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宇茵.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24)109-112.

[2]刘东艳.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132-134.

[3]鲁京晶.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30)81-85.

[4]田国力,朱燕.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及教学补救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55-56.

[5]尉明宇.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后效作用与反拨作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37.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施方式

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主要包括按学生高考成绩、入学摸底成绩分层、按英语四六级考试目标分层、按专业分层、按教学法分层、按教学目标分层、按教学评价分层这几种形式,本文选择了其中四种具体分析如下:

一、按学生成绩分层

1.根据学生英语综合成绩分层。该分层工作是在学生刚进入高校时展开的,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入学前的高考加上入学摸底考试的英语综合成绩。采用该分层方式需注意的是分层正态分布的保持,英语综合成绩排在前25%的被划分为a班的学生,后25%的则被划分为C班,处于中间位置的50%则为B班。教师需在《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的指导下,针对a、B、C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为更高要求、较高要求与一般要求。在学期末,按照平时分(30%)+英语期末考试成绩(70%)的标准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的结果则作为下一学期调整层级提供依据。

2.根据学生的笔试+听力成绩分层。该分层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高考加上入学摸底考试中笔试成绩与听力成绩,由此划分为笔试班和听力班。很多高校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分层方式,是因为目前高校的生源比较广泛,学生的英语综合分数十分接近,但学生之间的笔试与听力分数则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听力好的学生笔试却未必好,笔试成绩高的学生却未必听力好。按照笔试和听力成绩进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针对这两种层次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3.根据学生的英语技能分层。如果对英语技能加以细分的话,它包括听力、翻译、阅读、写作等不同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学生在这些技能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班级,再以《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对这些技能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制作相应的英语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能力。

二、按教学目标分层

1.a级。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切实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层级是为a级。高校学分制要求被划分至a级的学生自主选择英语课程,且自由选择的两门选修课的学分与原本基础英语课的学分相当,有效帮助学生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平台,高校专业英语课从原本设置的第三学年提前到了第二学年,使得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英语原版的教材,英语版专业文献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也有着重要作用。

2.B级。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的层级是为B级。由于B级的学生英语能力与a级学生相比略低,因此教师需使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B级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自选两门选修课程,课程要求主要是对英语国家各界名人的谈话或讲座加以熟悉,从而有效掌握会话策略。

3.C级。教学目标比较重视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发展的层级是为C级,且高校只对他们的基础英语课程进行学分要求,在英语选修课的选择上,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英语能力与兴趣喜好出发。C级学生只需在英语课程中掌握课本中的词汇、语句及基础的语法即可,不需要对课本以外的内容加以研读。

三、按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目标分层

我国高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争议的对象,很多学者认为四、六级考试只是单纯的应试过程,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应该通过口语交流来体现。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四、六级对于高校学生的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技能的提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的。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特点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分层教学的主张,因此四、六级的教学目标完全可以成为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能力并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学习的进度与自身英语能力的高低自主选择四、六级考试时间与参加考试的次数,例如a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一学期报考,B、C两级的学生则可以往后延迟,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有足够充足的时间来备战考试。教师在建立课程目标时,也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英语基础知识能力与应用能力需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四、按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不仅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评级标准单单是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的评判标准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英语课堂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英语教学目标自然也难以实现。分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分层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与考核方法,评价内容由以往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了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的综合,考核方法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都一一出现并得到了教师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英语分层教学目前在国内不少高校都已经得到了应用,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的四种方式,希望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本文的指导与帮助下,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相关专业提供更多语言人才。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67-03

一、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某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即抽取3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110份,有效问卷110份。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完成形式以及情绪态度展开调查研究。先将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分析制成以下表格。

1.小学各年级英语作业完成形式的数据分析

表1小学各年级英语作业形式数据分析

注:合作型包括上课对话表演,课后对话作业,回家打电话练对话等;动手型包括画画,做手工制作;实践型包括用英文和外国人打招呼、问路、自我介绍等;趣味型包括看英语节目。

由表1可看出,目前小学生英语作业形式仍然以抄写单词、课文为主,抄写单词,听磁带,与背诵课文组成了英语作业的基本模块。随着年级的增长,抄,背等作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无疑增加了学生负担。而合作型、动手型、实践型、趣味型等形式却越来越少,以致没有,而这些形式的作业恰恰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的缺失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小学英语作业完成时间的数据分析

由图1至表5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增加,有的学生甚至单单完成英语作业就要用上一个小时以上,对于他们来讲,负担真的很重。同时,英语为小学语数英三门主课中的一门,六年级学生需要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英语作业,再加上语文数学两门主课作业,大多数学生需要花上2个半小时,这无疑会减少学生回家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时间。

3.小学各年级完成作业时的情绪状态的数据分析

从图2、图3可看出,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英语还是有很大兴趣的,他们中有超过50%的人是喜欢英语作业的,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到了六年级,却只有不到10%的学生仍喜欢英语作业。这真的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值得庆幸的是,对英语作业感到厌烦的学生比例还是极小的,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作业采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这也给了教育工作者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英语作业,提高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二、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小学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小学英语作业模式单一。目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模式单一乏味,“抄单词、听磁带、背课文”的机械练习较多,很少考虑学生的天性。根据笔者对泰州市海陵区某小学的调查,小学三至六年级英语作业中,背诵、摘抄、听磁带这三种形式作业占70%以上,五六年级甚至达到85%。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还没有布置作业,学生就已经知道老师的“套路”。如果是这样,那还需要教师布置作业吗?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课后学习了。所以说,如今大多数学校英语作业模式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更谈不上综合能力以及人格发展了。

(2)小学英语作业缺乏针对性。传统的作业布置中,不少教师缺乏目标意识,随意布置作业,量多质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缺乏针对性,结果劳而无功。作业要能突出重点,讲究少而精,应注重质而并非量,作业的布置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及课堂上学生实际掌握水平来设定。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就已经预设好本堂课的作业内容,而且不做任何调整地布置作业,这点从教师上课用的ppt可以看出,教师的ppt最后一张通常都是所要求完成的课后作业。

(3)小学英语作业实践内容少。课堂除了布置“听说读写”之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少之又少。据调查所知,小学三年级学生实践性作业所占比例为0.91%,四年级3.67%,五年级为0.91%,六年级则为0。而所调查的实践作业包括向外国人打招呼、问路、自我介绍等活动。由此看出,现阶段小学教师对实践作业的不重视。作业内容如书本要求学生回家调查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教师则草草略过,单单划几个单词句子让学生回去摘抄,第二天进行默写等形式的检查。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减弱,对英语的最初兴趣以及对实践作业的兴趣也逐渐减少。学生没有“做”的积极性,何来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呢?

(4)小学英语作业布置不精练。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后将它们挑选出来,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有个大概的估计,力求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巩固效果。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要求的单词句型,还会增加一些内容,使得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广,却忘记了精练学生作业这一目标。根据笔者的调查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完成的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六年级有超过1/3的学生完成英语作业就需要45分钟以上。在如此条件下,要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是相当困难的。

2.小学英语作业产生现状的原因。针对以上所谈到的小学英语作业布置中产生的三种问题,笔者总结出了三个原因,分别为教师工作量偏大,考试制度的重压以及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乏。

(1)教师工作量偏大。如今,大多数小学的英语教师都要担任2~3个班的课程,甚至部分老师是多个年级代课,一天2~3节课,而且除了教与专业对口的英语之外,还要上科技或劳动、思想品德等副课,一周课时15节以上,一个教师担任这么多课时,面对这么多课时与班级,教师得先确保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在备课授课中。而对于作业的布置,教师很难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安排与之适应的课外作业,唯一一个既能不加重工作量又使得学生学习成绩有所保障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乏味的抄抄、背背、听听等机械练习。面对班级授课制下的大量学生,即使再务实敬业的教师,想搞好英语作业的布置也有难度。

(2)考试制度的重压。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学生以应试升学为目的,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从而使考试背离了国家的培养目标,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以统考的名次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则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水平,并与晋级提薪挂钩,教师则以学生考试成绩多少来判定学生的优秀与否,学生则以升学为目标,以书本知识的学习代替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目标。而提高学生学习考试成绩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在这其中不重视习得知识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只在乎最后的结果,这样的教育,是违背新课改的,也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使得学生沦为考试机器,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有能力、有思想的人。

(3)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从怎样控制课堂局面、把握教学进程到课后作业的布置。但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背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主体活动却被忽略。在布置作业这一常规环节中,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如看英语节目、课后练习对话等等这些难以评价的作业,大多数学生也完成得相当草率。而对于那些教师易于评价的摘抄作业,学生完成得往往八九不离十。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把自己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样的学习,使得教师安排摘抄背诵等机械作业成为必然结果。

三、改进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对策与建议

1.改变作业形式,实现作业多样化。小学生虽然对摘抄单词句子、背诵课文等机械作业缺乏兴趣,但由于在考试制度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能并不完全排斥这些机械作业。所以,笔者所说的作业形式多样化并不是对传统作业形式的完全否定,而是指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作业形式,使得作业形式更丰富。首先,可以加强口头作业的训练。除了让学生干巴巴的背诵课文,也可以请学生将自己朗读的课文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学生为了呈现完美的效果,肯定会下功纠正发音、增强连贯性等等。其次,查阅收集信息也是一种不错的作业形式。例如,讲到英国校园文化这一单元时,请学生课前查阅关于英国小学生上学的各个环节,并与中国学生进行比较。最后,创新作业。比如请学生做一份关于某主题的英语手抄报,为了能得到更多信息,学生只能通过上网等其他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能力得到提高。

2.关注学生需要,实现作业层次性。新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可能是一样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立足个人。教师合理地设计并注意作业的分层布置,首先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他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并善于区别对待。设计不同层次的弹性作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后进生的要求是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中等生要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提高学习英语的潜能,而优等生的要求是在把握课堂的情况下,立足课外,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3.立足生活,实现作业实践性。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各种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完了动物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周末去一次动物园,把看到的动物拍下来,做成画册,并在旁边用英文标注当时的心情或者动物的名称。这样,每次学生翻阅自己制作的小画册,也是对英文的一种巩固。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现实情况,适当地降低实践性作业的要求,将一些难以实施的内容简单化,使其易于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家庭作业一方面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应该关注生活,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傅小平,邹宁.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艺术[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9.6(3).

[2]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3]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王晓涛.浅谈小学英语的立体式教学[J].基教t望,2008,

6.

[5]杰克林・贝克赛奈特.张斌译.谈谈家庭作业[m].济南: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7][美]哈里斯・库帕.王建军等译.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1995(6).

[8]周晓燕.英语作业的改革与创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26-27.

[9]张巧利.交互式家庭作业:流行美国的家庭作业新概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2).

[10]任宝贵.高中生英语家庭作业时间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4).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篇10

关键词: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既是一项以检查教学工作为目的的考试,又是一项以测量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水平考试。长期以来,人们对四、六级考试的非议不断,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为适应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趋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适时对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教育者要深刻理解新四、六级考试的具体

变化,以考试改革为契机,努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一、改革前四、六级考试的弊端

1.忽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教育演变成应试教育,迫使教学目标错位。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而很多院校则以追求英语四、六级高过级率为教学目标,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英语测试本应是为教学服务的,却变成了教学的“指挥棒”。学校和学生为了追求过级率、获得证书,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备考上,忽视了专业的学习,诱使课堂教学倒向应试教学。而原有的四、六级考试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考核内容不能与教学目标相统一,使得教师和学生忙于采取强化记忆和大量题海的方式应试,即使学生最后拿到了四、六级证书,但除了记住了一些语法规则和词汇外,也还是说不出地道的英语,英语水平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

2.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生被动而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得大学课堂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正常安排的英语课上学生拿的不是课本而是各种考级辅导材料;学生普遍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态度浮躁,认为只要是考过了四、六级就万事大吉了,自己的英语学习也就完成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教师通常专门抽出正常教学时间给学生讲解备考方法和分析历年真题,部分高校还在考前一个月内组织全校“模拟考试”,考前一周专门用来强化考试知识等。毫无疑问地讲,这些都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导致社会权重过高。

随着考试的社会化和功利化,四、六级考试与学生的毕业、就业和进一步深造等都不合理地挂上了钩。由于过去国家教育部门每年都公布各所高校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并进行排名,这无形中强化了四、六级的地位,不少高校将四级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而且,四、六级证书也成为了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来自社会的压力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迫使学生不得不在题海中挣扎,却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和乐趣,学生往往通过考试后就过早地结束了大学英语学习。

4.舞弊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社会的过渡渲染和客观题的易抄袭性使得不少学生为了取得一纸证书,挺而走险;也让不少人看准了商机,从中图利,“泄题”、“代考”、“手机传送答案”、“高价购买答案”等考试作弊花样层出不穷,社会丑相也蔚然成风,原本普普通通的能力测试演变成了金钱、道德、法律的征战,大大削弱了素质教育的可信度。

二、对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理解

1.考试内容的改革。

四级考试改革后,加强了对听和写能力的测试。听力部分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听力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听力理解,听力短文部分包括选择题型的短文理解和复合式听写,听力口音也呈现英美多元化;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降到了35%,仔细阅读部分降为25%,增加了快速阅读部分10%;综合部分占15%,包括完形填空或改错和短文回答或翻译;取消了词汇与结构部分。

新的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对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核力度,在测试和教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应,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考生的语言能力。改革前,近85%的题为客观选择题,由于受概率效应影响,选择题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改革后的主观题比重增加了近一倍,听、写、译等应用能力的考核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词汇与结构的取消则有助于避免局限于词汇层面的教学现象,防止学生将背单词视为主要学习任务的现象出现。随着考试重心的调整,教学安排也逐步将听、写、译等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符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

2.成绩报导方式的改革。

四、六级考试记分制由原来的100分改为了现在的710分计分制,而且不设及格线,成绩报道方式从原来的合格证书变成了现在的成绩报告单,其中包括单项分和总分,并且由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学校提供分数的解释。

新的计分体制拉开了分数的差距,成绩单可以清楚地反映各个考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也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和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根据各项成绩的高低进行重点补习,避免盲目应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设及格线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高校盲目追求通过率的攀比现象恶化,有助于高校科学评估教学,引导大学英语教育良性发展。此外,单项成绩和总分成绩的报道方式有助于用人单位选聘人才,他们将更加准确地根据学生听、说、读、写等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比如,对英语文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用人单位会更加青睐于语言写作应用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这是以往的四、六级考试证书无法体现的方面。当然,

四、六级考试改革后的成绩报道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它的目标功能,还建立在各高校、学生及用人单位真正意

会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学习和招聘工作的基础之上。

3.考务体制的改革。

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启用了新的报名和考务系统,逐步将考生范围限制在高校,并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考试中心共同管理。新的考务管理系统将有助于建立考生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科学跟踪,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综合评估,体现考试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三、教考结合,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新四、六级考试避免了一些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能靠教师的辛勤教学和学生的努力学习。面对改革后的新形势,广大英语教师要主动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改革思想融入教学,实现教考结合,努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再上新的台阶。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调整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新的四、六级考试取消了语法与词汇的专门测试题型,并不说明语法、词汇对语言学习不重要了,而是将其贯穿整个试卷,体现在语言的具体使用中。如果没有熟练的语法和大量的词汇,考出好的成绩就比较困难,特别是改革后增加了主观题比重,学生不能带侥幸心理连蒙带猜地做题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打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

四、六级考试改革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重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基本的语音规则,突出重读、弱读、同化、英美发音差异知识面的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能够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作出判断。提倡小班制听力课或单班隔周上课,充分利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丰富听力素材和题型,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特点的材料,增加复合式听写、段落背诵、复述原文、回答问题等主观性强的题型。考试增加快速阅读部分后,要求学生对整个文章的通篇理解能力和纵观全文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利用主、副标提示信息,通过略读、寻读、主题句和主题段落阅读等各种技巧获取信息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建议每周一次,教师集中讲评,指出作文中的错误并逐步引导其改正,对于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四、六级考试无形中迫使大学英语教学采取了以语言知识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掌握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六级改革后,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特点分层次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讲解应富于启发性,将教学的重点由“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多安排趣味性、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练习如演讲、短剧、英语角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配置,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单纯的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全部需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硬件设施、软件技术到多媒体及网络的应用,都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网络教学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特点,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生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校要完善教学配置,提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庆.浅谈四、六级改革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教育创新,2007,(7).

[2]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