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十篇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十篇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9:57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1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优化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高校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由建设阶段迈入优化阶段。那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优化?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专题学术会议交流、教师间讨论、师生访谈对话、查阅相关文献等多种形式探索后发现,尽管我国各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及生源等不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良莠不齐,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却是相通的,为此,本文仅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探讨如下。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由于我国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性质与教学目标把握尚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课程性质有专业化倾向。有的高校把心理健康课当作泛专业基础课,有的把课程目标定位在临床心理学或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课上,还有把授课对象当成医学院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待。二是偏离教学目标。一些高校违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本质要求与内在规律,没有把重点放在更多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人格的完善及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上,而是放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方向上,这样实际上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效果。没有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发展性教育,以发展与预防为主,防大于治,需要咨询与矫正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2.教材内容重理论且更新缓慢

教学中发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材内容多偏重理论。无论是本科院校统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还是自编教材,普遍存在偏重理论倾向,专业性太强,学科化太浓,且缺少可读性与趣味性。二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需求,内容偏陈旧,且针对性不够强。三是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有重叠现象。如思想政治课中所涉及的大学生心理适应、心理健康标准、恋爱等内容;再如,就业课中关于大学生人格气质和就业心理内容;还有其他专业课中也包含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等。尽管各个学科教材所涉及的心理学相关知识侧重点不同,但还是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

3.重视不够,安排欠合理,教法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集知识性、心理体验及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应该与其它一般学科有所不同。即既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应灵活多样,也要求必须进行行为训练及互动体验,才能达到其教学目标要求。调查发现,一方面,目前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相当多的高校采用两周一次课,这种隔周上一次课的方式,不仅给学生直觉上造成学校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而且这种形式的确也导致因课次之间的时间偏长,使学习内容不连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采取大班或合班授课方式,有的班级的授课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由于这种大班授课形式不利于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师生互动体验开展,致使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只能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法。这种授课形式只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目的,无法通过行为训练及体验互动等形式渗入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却难以满足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情感体验、人格优化、心理韧性及构建积极应对方式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此外,该学科普遍存在学时不足,高校教师又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面面俱到,导致授课内容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心理教育的浅层次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4.师资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担任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直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师资配备而言,一方面,由于受限于高校办学条件,人员编制及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担任心理健康课的专、兼职老师与大学生的配比还没完全达标,一些民办高校则更为突出。以河南省为例,相关文件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专职老师与学生的配比是:1︰5000,兼职配比标准是1︰500,但实际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并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配比,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好多来自民办高校其他学院部门的兼职,如有思想政治专业老师、专职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另一方面,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基础薄弱。由于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其理论功底较薄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入和系统,加之其原有的认知模式往往容易把一些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等,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二是不利于开展本学科教学研究。由于部分外聘的心理学健康教育课教师,分散于不同部门或外单位,既不便于组织与管理,又不便于开展学科的教学研究。三是缺乏心理咨询方面的经验。由于一部分心理学健康教育课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实践经验,不仅无法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而且授课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空泛,反过来又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5.考核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所涉及的心理体验及行为训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不仅需解决其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而且对实际技能考核评价也应有所体现。然而目前多数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依然是传统考核形式,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或40%,主要包括课程考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期末成绩占70%或60%,主要是以出卷书面考试或写结课论文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缺失学生心理体验及行为训练的相关技能与能力考核内容。在当代社会注重学生由知识向技能和能力转化的今天,如何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形成评价,也是有待改进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优化策略

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对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和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为前提。要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错误导向,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本质是一门普及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技能以及提高心理素质的课程,而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临床心理学或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课来对待,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解决心理问题的“病态”上。并要摈除学科化导向,应尽量减少过于专业化的理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其次,教学目标定位上,在原有基础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重点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与发展,以优化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心理潜能的开发,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2.改革并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科学、创新、实用与针对性

一是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自身特点,改革并精选教材内容,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并力求解决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端。二是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那些更贴合高校大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如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设计课程内容。

3.提高认识,合理安排,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观,站在未来社会发展高度来认识和开展这一工作。具体做法上,一是改进办学条件,开展小班上课。利用小班上课这种教学环境,使心理健康知识讲授、心理测验、行为训练、心理体验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大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进程不能只为排课方便,应重心放在便于学生学习上,逐步解决隔周上课的方式,提高知识的连贯性。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把握课程的全局,更要突出重点、要点、难点章节学习。三是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特点,应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收获和启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其次,应选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利用组织小组讨论、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主题演讲、团体训练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还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实施与达标的关键之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是加大师资队伍配备力度。具体做法上,(1)应按照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的配置人数符合师生配比。(2)教师职称、年龄、学历结构配置合理。(3)严把教师准入关。如通过把控入编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的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新进教师试讲认定等相关硬性条件,列为担任该课教师的基础要求。同时,还应保证教师基本待遇,建设一支符合要求且又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力度。为提高师资水平,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认真研究培训内容,缺什么培训什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在夯实教师的心理学专业基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等方面做好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研室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教学问题;开展学科示范课推广,进行经验交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从示范中得到提高;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讲稿、ppt课件的检查工作,确保教师教学文件的质量。四是保证教师心理咨询实践时间。每学期应妥善安排每位心理学科教师开展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实践,利用心理咨询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5.建立科学有效学科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应当能够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在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等;在自我认知层面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因此课程考核须改变传统用考试分数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模式,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能力,尝试将考核分成三块:一是注重平时教学表现,考核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主动性。二是案例分析与团体活动体验分享,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应用和在团体活动中个人能力和素质。三是课程知识考核,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在保留原来基本考核方式的前提下,增加相应的技能考核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拟定技能考核方案,制定实施方法。逐步实现该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路芳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2]卫丹,赵毅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教育,2016,(08):146-148.

[3]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03):31-42.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3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计划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每月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4

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5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健康宣教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在健康宣教中改变了原来习惯采取的宣教模式,变统一的健康教育计划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个案,变灌肠式指导互动相结合,变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宣教模式。结果,使不同需求的病人在健康宣教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所赋予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尤其是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是目前在牧区控制肺结核病人四处蔓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也是一项社会效益极大的系统工程[1]。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对病人了解疾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战斗在临床前沿的护理工作者,特别是在这个藏汉回聚居,民族众多的牧区,如何在肺结核病人治疗中实施更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彻底根治肺结核及控制疫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

【abstract】theorder:throughtheinvitationaboutpulmonaryinourhospital,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healthyeducationforpulmonarypatients.wechangethecommonlymodernofeducation,turnuniformhealthyeducationplaneintotargetedcaseofhealthyeducation,combinewiththeguidanceinanenemainteraction,turnbeachievedintocombinewithjoinedbyhimself.asaresult,thedifferentdemandsinpatientsgetaexpectedeffect.thehealthyeducationmakesupaimportantpartofthewholenursingsystem,theimportantfunctionofmodernmedicalhealthymechanismwhichsatisfiedpatients’demands.especially,itisastrategymethodofcontrolthepulmonarypatientsinpasturingarea,whilewhichisasystemprojectofsocialefficiency.Dothegoodjobisveryimportantroleforpromotepatientshaveagoodknowledgeaboutthisillness,tochangeharmfuldailycustoms,activityincoordinatetreat,improverestoredtohealthyandpreventrecrudescence.Soasaclinicalnurse,inpasturingareawhichhavemanyminoritiessuchastibetanandHui.it’sourdutyandresponsibilityhowtoexpandtheefficiencyeducation,andveryimportantclinicalroleofabsolutelycuringandcontrolthisillness.Reportasfollows.

【keywords】pulmonary;healthyeducation

肺结核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给病人及家属均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疾病的转归和康复也直接影响病人家庭社会生活能力。所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帮助病人尽量减轻不良的心理反应,努力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从而缓解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在藏区肺结核的发病率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牧民仍存在生活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并且普遍缺乏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加之医疗条件差等多重因素,直接影响着肺结核的治愈和疫情的控制。

1.临床资料

43例肺结核患者(我院传染科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8-65岁,牧民40例,学生3例,初治38例,复治5例,痰涂阳性12例。

2.牧区肺结核患者存在的问题

2.1由于绝大部分患者为牧民,文化水平低,特别是汉语水平低。因此,对肺结核相关知识不易掌握。

2.2对肺结核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健康问题不重视,遵医性差。

2.3缺乏经济和家庭支持。

2.4住院期间陪伴多,导致传染源不易控制,传播途径不能很好切断。

3.健康教育方法:

3.1对护士的要求:健康教育是一个建立在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肺结核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绝大多数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孤独情绪。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这个文化,语言不通的牧区,更应该在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教育牧民。要学会尊重和体贴病人,要用真诚的态度热情地对待病人,要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肩负责任心。要不断的转变观念,把原来说教模式,分解成患者能弄懂和听懂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个案模式。是病人及家属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接受和配合治疗,把疾病的知识,由患者和患者家属向外传播,真正做到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2健康教育宣传的形式:由于多年来,我们都采取了比较传统的宣教模式,不管是初发还是复发的病人,也不管是文化层次高还是文化层次低甚至文盲,更不管年轻抑或年老,还是有特殊心理需求的。我们都采用了惯用的肺结核病人健康教育计划,采取了灌肠式的指导方式,让每位前来就医的病人被动接受灌肠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做并不能确定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尽管我们的责任护理人员即费神,又费口舌,反反复复,努力又努力。而当病人走出医院大门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就太不理想了。因此我们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认为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必须在观念上进行更新。首先要求我们的护士对每位住院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健康知识了解晨读进行评估。然后让病人和家属对自己健康知识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宣教。只有这样,才有实用性,病人才会主动配合,接受全面的治疗,也才能有效的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的内容变为自己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3.3护士对病人健康需求的评估:结核病人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很容易产生极其负面和消极自悲的心理。心理负担也容易加重,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评估病人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对那些长期卧床的年老体弱的病人,更容易产生绝望,无助,无用等悲哀抑郁的情绪[2]。初发病人对自己得了肺结核感到害怕,对知识的了解相当缺乏,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范围要多些。而复发病人担心不能治愈,更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特别是反应发作数次住院的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特别是药物的副作用,检查结果的指导,更着重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

3.4病人的自我评估:在健康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病程,不同的病人,年龄、性格、文化、职业、宗教,生活方式等不同,宣教教育方式也不同。在住院病人中发现,肺结核病人都有强烈健康知识需求的强烈愿望,有对疾病的基本知识,检查和治疗,药物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及对出院后健康指导的了解,也有对饮食、运动、医疗费用预算和医保政策的了解筹划。再有就是对治疗,护理方案的了解,而文化程度高的则需要了解国内,国外目前对肺结核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等等的了解。所以我们也要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因人而异的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

3.5健康教育信息反馈: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病程长,服药时间长,在牧区又因文化层次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在远牧的人群较集中,如寺院,学校等。这就带来了健康教育的难点。而服药又必须在半年以上。病人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坚持做到全程,规律,足量的用药。以至于忽视肺结核的消毒隔离工作。另一部分病人对肺结核化疗后的副作用,如肝功能的损害,不加以重视,不定期复查,有的甚至好一点就自行终止治疗等等。这些严重的问题,又是健康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必须加大宣教力度,充分调动其积极的参与意识,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讨论

健康教育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健康教育在护理中越来越被重视,已成为治疗肺结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人从实施健康教育的调查结果来看,通过对肺结核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及加强防治意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心理和生理改变造成的压力,也调动了患者从医治疗的积极性。这就说明了只有通过护理人员系统对病人采取健康教育,不断评估分析病情和患者是否还有新的需求,才能提高肺结核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通过对肺结核病患者健康宣教及生活起居的关心指导,使患者都能正视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增强了健康意识,也同时提高了从医行为[3]。调查显示,不遵医嘱服药治疗原因主要是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就诊不便、遗忘、症状改善等。为此针对上述原因,医护人员应对文化程度低的牧民更应该体贴关心,对文盲的牧民患者嘱其到当地医院进行定期复查,并将患者的信息及时转出并进行追踪,医护人员要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联系,耐心解释复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病人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对肺结核患者及家属实施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观的内涵,不但满足了肺结核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也明显改善了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和遵医行为的提高,从而帮助患者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东升《加强防涝宣教,推动肺结核病的控制》《中国防涝杂志》1998:10(2):95-96

[2]孙秀侠《肺结核病人健康需求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319(9)691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6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健康教育

为了解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治愈率,我们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mDRtB患者54例进行调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20~64岁,均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消瘦,反复咯血34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5例,初中23例,高中11例,大专以上5例。

2.耐药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绝对浓度法,药物为异烟肼(i)、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氧氟沙星(o)、对氨基水杨酸(p)、卡那霉素(K)、卷曲霉素(C)共8种。结果:耐i+R32例,耐i+R+S或e12例,耐4种及以上10例。

3.抗结核治疗按药敏选用3~4联抗结核治疗30例,5~6联抗结核治疗24例。

4.方法①调查方法:根据mDRtB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以答卷结合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前讲明每项内容及填表要求,患者完全理解后填写,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由专人根据调查表内容一对一进行询问并记录,发放问卷54份,回收54份,回收率100%。②评价方法:患者对调查表上所提问的内容回答正确80%以上为掌握,60%~80%为基本掌握,60%以下为不了解。

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结果

1.mDRtB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疾病知识及治疗相关因素的需求,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见表1。

表1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略)

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健康教育后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p<0.01),见表2。

表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比较(略)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均p<0.01

讨论

1.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由表1可见,94.44%的患者入院时最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及mDRtB的有关知识,96.29%的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服用方法、疗程、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等知识缺乏,绝大多数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呈普遍性。在调查中发现,初中以下文化占70.37%,与肺结核的病人中低文化水平所占比例较一般人群大[1]的观点吻合,文化水平越低,对疾病相关知识越缺乏和不易掌握,提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应采取相对应的对策:①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需求。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个体性、易于接受、实用等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前,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了解患者的需求、所缺乏的知识及最关心的内容,有重点地开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②采用量化教育[2](即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每天对每一位患者完成一定量的内容)与随机教育[2](即护士事先没有固定的教育计划,凭经验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间出现的健康教育问题给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我们采用以上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2.实施健康教育后效果评价分析mDRtB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mDRtB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遵医行为及依从性,对提高治愈率、控制疫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3.督导化疗管理能否坚持规则抗结核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住院期间必须亲自督导患者内服每一剂药品,特别是在强化期内,漏服者当日补服,督促患者按时复查、取药,按时留取合格的痰标本,以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和观察疗效,掌握用药后副作用,并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顺从性,以及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争取痰菌早日转阴,以减少社会传播。

4.抗结核治疗时间耐多药结核的化疗疗程是18~24个月[4]。患者手术后,体内仍有可能残留结核杆菌,为避免肺结核复发、恶化,耐多药肺结核手术后,同一方案化疗应继续18~24个月。

综上所述,通过对54例mDRtB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了解健康教育问题所在,遵循健康教育的原则,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健康教育与病人需求相结合,量化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对病人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促进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更好地进行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mDRtB的发生。通过治疗,本组46例痰菌转阴,3个月痰菌复阳6例(更改治疗方案后阴转3例),治愈46例,治疗失败7例,死亡1例。在调查中发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对教育的内容、方法的要求也各有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porteronJ,RubioYm,pasicatanma.Sogioeconomicdeterminantsofknowledgeandattitudesabouttuberculosisamongthegeneralpopulgionofmetromanila,philippines[J].intJtubercLungDis,2002,6(4):301-306.

[2]张积慧,黄志红.量化健康教育和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8-329.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7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理应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教学模式也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出发,使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近年来,现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理论实践与思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作进一步思考。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据最近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为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自我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控制不良情绪”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们现存的心理不健康问题。目前,现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材编排上侧重于心理发展规律及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与高校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明显脱节,与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产生错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脱钩”,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内容陈旧等问题逐步凸显。

1.2课程设置单一化

课程设置单一化,即是指众多大学只在大一新生班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其他年级如大二、大三、大四等则未设置、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导致整个大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一已经全部讲授完。然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一新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自我和调节心态;大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大三学生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心理、就业压力等,然而现今大部分高校仅在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目标设置不具体、不明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级分别设立针对性、具体化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泛”而“空”,不具体不明确。

1.3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通过作者对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的现场实地调研,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不难发现,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而讲授法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却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厌学、逃学、“隐性逃课”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方式过于传统,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紧迫。

1.4课程考核单一化

通过作者对长沙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现场实地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其中开卷考试、撰写主题论文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采纳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平时成绩如作业提交、考勤、到课率、旷课率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很多流于形式,对实施全方位、全角度、全维度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瓶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1课程设置多元化

高校领导和心理健康教师应高度重,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不同心理需求,对课程设置实施全面改革,可实施“对症下药、量身定制”课程设置,实施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具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上,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作为公共选修课“对症下药、量身定制”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课程,采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模式。公共必修课应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和基本心理需求,公共选修课则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不同主题或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分年级、分主题进行,设置系列化的课程,如学习心理学、恋爱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工作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等,为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每个年级的需求不同“对症下药”、“量身定制”课程,针对性、具体性解决大学生每个年级阶段的心理问题,推动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具体化,避免一次课堂教学目标“泛”而“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注意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实用性

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章节的选择,高校与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应通过众多本科、高职院校实地调研,在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问卷与实地访谈与调查,了解大学生针对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生现存的问题,喜欢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讲、什么方式讲”等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对症下药”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有调查研究显示,60.5%的大学生不喜欢老师讲复杂难懂、理论性高的教学内容,这进一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传授、选择应避免复杂难懂,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接受的程度,应遵循“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的法则,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能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

2.3教学方法多元化

针对心理健康教师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活动、小组讨论、行为训练等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参与度、体验度,引导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出:成人学习80%是由于自身体验而获得成长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改为“你做我听”,引入互动体验式教学,教与学形成一种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一门填鸭式的灌输课,而是一门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体验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并重视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增强课堂授课形式的灵活性,强化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全方位公平、公正地考核、评估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在设有撰写课程主题论文、开卷考试、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应采取活动展现、案例讨论、比赛答疑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全面、综合性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奠定基础。

2.5注重优秀师资队伍的培养与选拔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在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础上,高校还应鼓励、积极推荐高水平的、有丰富实战经验心理学理论背景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另外,学校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讨论,参加心理健康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以及教育教学培训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水平,为保证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8

2016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9

【关键词】结核病;全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6-01

近年来结核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中,我国位居其列。据2000年的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我国约4.5亿人感染了结核菌,其中有450万人为活动性肺结核,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成为目前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结核病的政策开发、财政支持、

人力资源、治疗管理等多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形式单一,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并不能完全传达到目标人群,特别是一部分流动人口、贫困人口、低文化水平人口、边远山区人口等。导致了结核病的就诊延迟,最终引起结核病患者不能早期发现和规范的治疗[3]。在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断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结核病患者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为首要因素[4],由此可见,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即通过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传播,教育不同的人群,提高人们健康知识的水平;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观念;通过让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帮助人们抛弃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所在是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予以规范性治疗,提高结核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一方面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性政策和环境,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人们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些便是控制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提高治愈率的基础也在于结核病患者能够遵从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种常规化、个体化、专业化的整体健康教育模式,其将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与整体健康宣教相结合,与结核病治疗的专家合作,就患者健康问题展开预防、就诊、治疗、随访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最终达到促进疗效及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全程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所有组员均要充分认识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组内成员共同协商,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定期参加全员讨论。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2广泛的健康宣教,为预防结核病提供前提: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季度更换壁报、宣传专题板报,请结核病治疗专家予目标人群授以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每2周进行1次,每次约1小时),包括国家针对结核病治疗的免费政策;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意义;肺结核患者饮食选择;消毒隔离基本知识;以及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常见并发症;抗结核药物的种类及不良反应;按时复查胸片、痰培养及肝肾功能等项目的必要性等。让其知晓治疗时间较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针对结核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健康指导,促进疾病治疗:对不同阶段、类型的结核病患者进行知信行调查及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点,与其床位医生沟通合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健康督导。例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其是文盲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同时对其家属也应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从而保证健康指导的效果;对合并有慢性迁延不愈疾病的患者,因其药物耐受力较差,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其的病情监察,动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防止药物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独自居住的老年患者,因其长期缺乏关爱,在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孤独、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应加强其心理疏导,予以更多关爱,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4)随访:建立统一的个人健康档案,设立结核病咨询热线,随时解决和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定期与目标人群电话联系,进行相关的健康评估及指导(包括病情、服药状况、心理及情绪反应、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改善,健康知识认识水平及有无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对于行动不便并有较为特殊需求的患者,应定期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每次的随访均应详细记录,以为下一阶段的健康指导提供具体依据。

结核病是一类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其防治的前提是尽早的发现和科学的治疗。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模式,加大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使患者真正清楚并主动参与抗结核的治疗过程,意识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更有效控制结核病。全程健康教育将教育作为一项治疗结核病的措施,切实地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且不同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使教育内容伴随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展开。充分应用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观念,在做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全程性、个体性、系统性的结核病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的认识到结核病的防治要点,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抗结核的治疗过程,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家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

[2]王淑艳,肺结核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27(2):70.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篇10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应用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护理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发病呈上升趋势,病程长,患者心理变化复杂,常常影响到化疗的效果,这就使得护理工作相对其他疾病更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研究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制定了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并将其实施在112例患者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患者112例,男109例,女3例,年龄在14~81岁,平均年龄(52±4.2)岁,均有能力接受健康教育和正确回答问题,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男54例,女2例,对照组56例,男55例,女1例。

1.2方法主要负责施教者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护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即常规教育方法,除了出入院教育外,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2.1制定路径根据结核患者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并向有关专家,主管医师咨询,查阅相关文献,与科内人员探讨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1.2.2内容制定路径表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具体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预期目标、效果评价等部分。结核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

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预期目标

第一天

介绍医院环境,有关设施,介绍医院有关作息陪护制度,介绍同病室的病友以及管床医生及护士。评估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及接受能力。

语言:讲解、介绍;用文字和图片进行宣教,分发教育手册,宣传栏,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

患者适应医院环境,知道负责医生、护士,与病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解除细想顾虑,患者及家属与我们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二天

相关辅助检查的配合要求:B超、X光片、心电图的检查配合,血标本抽取及三次痰标本留取注意事项,饮食指导。

一对一指导或文字资料。

患者能正确掌握相关检查的配合要求及能正确留取三次痰标本,顺利完成相关检查,认识到加强营养的重要性。

第三天(化疗前一天)

1、详细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的相关知识,a、结核病因;b、临床表现和体征;c、预防及治疗方法、传播途径;d、消毒隔离原则;2、心理指导

一对一讲解,用文字或图片进行宣教,召开座谈会。

患者对结核病有全面的了解,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痰液消毒处理方法正确。

第四天(化疗当天)

评估相关检查,责任护士向患者宣教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法。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的观察。如出现恶心呕吐、耳鸣、黄疸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采用个别的教育方法指导用药。

患者能正确服用化疗药物并掌握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化疗后一周到两周

评估患者是否正确服用化疗药物及有无胃肠道等不适,指导正确用药时间,指导结核病用药治疗原则,嘱其勿私自停服、漏服。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热量及低脂饮食。

采用提问、讨论、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卡片

患者掌握结核病治疗原则,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掌握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处理原则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事项:a、坚持化疗;b、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血常规;c、加强营养;d、适当休息;e、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个别讲解、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卡片

患者掌握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1.2.3实施患者入院后管床责任护士启用健康教育路径表,采用观察法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是否参与行为改变,评估每个患者采取的合适教育方法。管床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设定的时间、内容、方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再每天根据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指标,患者的需求反复的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达到最佳预期目标。

1.2.4评价指标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

1.2.5了解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对出院前的每位患者进行书面测试,得分≥80分的患者视为健康教育达标。

1.2.6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合格

1.2.7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

表2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5652(92)55(98.21)

对照组5634(60.71)48(85.71)

χ2值6.185.92

p值0.01p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士健康教育行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使护理人员护理目标和具体护理行为一目了然,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规范化,标准统一的护理工作流程。临床护理路径的引入,规范了临床医疗护理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方法,本路径表明确规定了评价者和评价方法,加强了过程评价,有效实施临床质量控制。对于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教育路径实施通过信息知识信念行为促进健康的“知信行”模式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显示出行为的效果和效益明显的特点。从而保证结核患者在不同阶段掌握所要求的目标内容,提高了遵医行为。本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实施过程中,管床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方式、时间,有计划、分阶段向患者实施教育,全程负责,避免了因护理工作忙闲不均或因护士轮班而导致健康教育不到位或疏漏现象,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者、医生、护士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规范,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星得到提高。

3.2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确保了治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

我国结核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结核病感染率为44.5%,其中肺结核占结核数量的90%以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2]。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程长,患者的心理变化复杂,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常常影响到化疗的效果。所以,住院期间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健康教育是治疗结核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意识地改变患者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按护理路径表在规定时间内以通俗、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入院指导,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法等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出院后主要事项。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正确理解结核患者治疗原则,主动配合护理路径流程,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使患者养成了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治愈率,降低了疾病复发机会。

3.3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升,提高了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沟通技巧,还要不断学习,拓展知识的领域,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与实际需求。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自觉查阅资料,随时掌握护理前沿知识,运用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寻求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先进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等特点。他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照顾”新模式[3]。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使临床护理路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