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十篇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十篇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0:19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1

一、现代物流对运输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无论从何种角度定义,无论实现管理的形式和手段为何,现代物流的基本实质似乎都可以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来概括。现代物流的这种实质内涵,对作为其管理与经营运作的核心环节的运输组织与服务,在上述三个方面较传统的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组织与服务能否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和系统运转的顺畅。

综观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考虑到未来现代物流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服务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运输成本的要求

运输成本在现代物流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虽然物流组织的形式或供应链的结构不同,但运输成本大体在物流总成本中占50%~90%左右的比例,所以,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乎物流成本的大小。现代物流对运输成本的要求主要反映在5个方面:1.要具有较低的运输成本。要求运输成本要合理和提供这种运输服务的企业的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2.运输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其含义是同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供应商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因管理与经营的优势而具有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能力;或不同运输方式企业因运输组织方式、服务方式的合理和科学,使完成运输全过程的成本具有系统性竞争优势。3.运输成本比较稳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使成本的波动在合理的、不影响物流总成本的范围内,确保物流系统的稳定性。4.运输成本可以调节和控制。现代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的特点是应用该技术形成的管理系统随管理对象的改变而可以改变,但在这种改变中,对运输的组织会发生变化,运输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能够调节和控制,以适应这种系统性的变化。5.运输成本可以不断降低。在物流服务规模化运作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与管理,具备较大的降低运输成本的空间。

(二)对运输时间的要求

无论何种结构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完成物流全过程的时间的准确控制,对物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对运输时间的控制就成为很重要的因素。物流对运输时间的要求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对运输时间的准确性要求。从目前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这是一种时间段要求,即通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如天、小时)内完成运输任务。2.对运输时间的精确性要求。供应链系统对各个环节的衔接具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当这种要求达到较高水准时,运输的送达时间就必须做到精确,如零库存的生产线、Jot(just_on_time)物流系统等。3.运输时间的可调节与可控制性要求。有时由于生产和销售活动发生变动,供应链过程需要调整,以便维持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效能,这种调整要求运输能从速度和完成运输的时间上进行调节和控制。4.时间的稳定性。物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要求相对稳定,在物流节点上的时间相对容易控制的情况下,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将非常关键。

(三)对运输效率的要求

运输效率的高低除取决于运输技术和装备外,较为重要的因素是:1.运输组织的合理性。要求运输企业的服务组织、运输过程的指挥与调度等要科学和合理,适应或符合物流系统对运输组织的高效率要求。2.运输衔接的快捷性。在完成运输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输与节点作业之间的衔接要尽可能节省时间,以保证所需的运输效率。

(四)对运输能力的要求

运输能力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基本保障,从宏观的角度,物流系统要求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的供给要充足,但从物流的特点出发,所要求的还包括:1.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在物流组织过程中物流量的变化中,在服务能力上运输要能够做到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2.运输能力的选择性。物流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在批量上产生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承受能力的改变,从而可以选择与过去不同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运输任务,运输要为这种改变提供可能的条件。3.运输能力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运输能力满足物流服务要求应是基本目的,但从物流效率和成本特征出发,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经营管理能保证能力提供上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否则,运输能力仅仅是物理上的意义,而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

(五)对运输安全的要求

从物流活动的整体安全性分析,运输的安全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运输车辆的安全。从总体上分析,运输车辆的安全既是技术性指标,也是管理指标,只有选择技术可靠的适应物流服务要求的车辆,以及在管理上保证车辆的安全,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2.运输货物的安全。货物安全也是构成运输安全的因素之一,除去车辆自身因素对货物安全的影响,货物安全主要来自运输装卸过程的作业安全,驾驶员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盗措施,防变质、毁损等措施。

(六)对运输质量的要求

从目前已掌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中对运输质量方面的要求分析,物流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条目既多且细,既包括上述已经涉及的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运输效率、运输能力、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指标性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物流对运输服务的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也包括单证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反映了物流管理对运输管理的可靠性、运输组织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反映物流服务质量的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指标中,相当部分是针对运输过程和环节的,从这种特性考虑,传统的运输是很难做到的。

(七)对运输服务系统的要求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物流对运输的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站在运输发展的高度,即是对运输服务系统的要求,这种从系统角度的要求,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1.要有适应物流网络化运作的货物运输网络系统。要求具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运输节点设施,要具备保证运输效率的网络化运输服务与组织方式,节点与运输间的衔接要便利。2.运输企业的服务组织要适应运输网络系统发展的需要。运输企业必须通过企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以运输服务的多样性,运输组织方式的可选择性,适应物流网络化运作方式和运输网络系统建设的需要。3.必须建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运输服务体系。信息化是运输网络化和企业服务组织创新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手段,运输领域从整体上必须具备必要的信息管理手段,并使信息管理手段成为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车辆调度、车辆跟踪、货物跟踪、信息传递的基本技术手段,从而建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由运输网络和企业服务组织系统构成的运输服务体系。

二、货物运输发展理论的创新问题

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经营管理与组织高效化、运输服务质量与水平高标准化、企业经营管理与运作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现状的货物运输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建设等方面权衡,从既有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模式现状分析,从货物运输整体效率、质量、效益角度考虑,传统的货物运输要完全适应这种具有现代经济基本特征的服务需要,差距是明显的,指导上述各个领域发展的基本理论,也因货物运输发展环境的改变而很难完全适应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货运发展理论的创新,以期用新的理论引导货物运输向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型。

(一)建立现代货运的概念,推进货物运输的全面发展

既然传统货物运输已在相当程度上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要推进传统货物运输服务转型和货运产业升级,必须首先建立新的货物运输发展概念。1.现代货运是在更高水平上发展货物运输的新概念。现代条件下的货物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之所以提出现代货运概念,并非指超出既有运输方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运输技术或服务形态,而是希望通过对既有运输方式注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需要等方面的新的发展内涵,使其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其“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货物运输的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发展综合运输要求开展的货物运输服务,其内涵和外在表现形态是全新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效率、成本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各种货物运输方式必须从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运作关系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和调整,其管理和经营业态与传统运输是不同的。2.应按照现代货运的基本内涵,推进货物运输的发展。现代货运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物流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的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货物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货物运输系统。按照现代货运的内涵,推进我国货物运输的发展,将既是货物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物流管理技术进步对货物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货物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二)现代货运概念作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的基点,缘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改变后一系列新的发展命题的出现

首先,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是生产、流通、消费链条的有机衔接者和组成部分,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得到高效率货运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现代化的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为使社会再生产得以有效进行和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现代化的货运系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社会再生产对货运发展提出的新命题。其次,我国在新世纪将全面实施推进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将在既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更大程度和范围的改善,对高效率、低成本的货物运输系统的需要将更为强烈。从我国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为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也必须面对货物运输现代化的命题。其三,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企业的跨国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范围扩大、发展的层次提高、竞争的程度加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竞争激化和对发展机遇的把握要求提高,更需要高效率和网络化、集约化的货物运输发展的全面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地会更激烈,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竞争范围的必然要求。货物运输的现代化正是在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交通运输发展命题。

从我国货物运输系统的整体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货物运输尚处于服务水平较低的发展状态,必须尽快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包括货物运输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与发展、技术装备更新与技术进步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全面提高我国货物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这是现代货运概念作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的基点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基点的成立,是建立在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命题基础上的:1.宏观经济命题。从宏观经济的高度,货运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上的要求,以及构建支持经济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方针继续执行,需要从培育现代服务产业角度加快提升货物运输产业发展水平的要求;三是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通过货物运输的信息化和以信息化的货物运输支撑现代物流的发展,从而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经济分工日益深化及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货物运输在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运输组织高效率与货物服务高质量方面的支持;五是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发展,既需要货物运输的支撑,也需要货物运输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货物运输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货物运输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七是农业和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将是基本条件。2.微观经济命题。要实现货物运输发展理论的创新,在微观经济的领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解决发展的若干机理问题。一是竞争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从竞争的意义上分析5种现代货物运输方式的出现,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外,寻求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导致了不同运输方式的出现,同时,竞争也导致了不同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现实的条件下,我国需要谋求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动货物运输进一步向现代化方向前进,这应当成为货物运输发展的基本法则;二是效率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氛围中,具有效率的企业和运输方式应当在发展进程中获得成功,确保具有效率的企业和运输方式的发展,是货运发展中应解决好的问题之一;三是价格与成本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能够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及运输方式,将会获得更高利润,从而拥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从此角度,合理的价格和不断降低成本,应成为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作用。货运在市场中存在的形态是企业组织,企业的发展无疑将推动其作为经营手段的运输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是固化的,往往是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变化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演进恰恰是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从微观角度推进货运发展,应将此作为基本前提。3.综合运输命题。综合运输理论一直是我国推进运输发展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真正应用,取得预想的效果,需要在应用领域进行理论的创新,应用理论将是综合运输理论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为此,应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运输分工的基本原理问题。综合运输理论下运输分工的基本原理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市场竞争,但在政府的调控和企业的发展取向作用下,从世界范围的运输发展态势分析,运输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运输在效率、综合成本、服务模式的作用下,替代性增强。所以,运输分工的原理应向技术经济为特征的运输效率、综合成本和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二是运输发展的协调原理问题。既然运输分工的原理发生了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的协调中,不应再有太多的人为的判断,而应引进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用资源使用成本和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为运输分工提供有效的决策信号。4.现代物流命题。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出现,对货物运输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命题,这是本文提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命题的基本所在。由于现代物流是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先进管理技术,明确了现代条件下经济发展对运输提出的基本命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物流发展对货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的命题,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发展的要求较过去任何时候经济对货物运输的要求都要全面和具体,物流管理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技术,货运的适应物流要求的转型就成为必然。

(三)在现代货运的概念下,实现货运发展理论创新应解决的系统性理论问题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2

关键词:黄磷、危化品、物流模式、集装罐、铁路多式联运

罗地亚-恒昌(张家港)有限公司是法国罗地亚集团控股企业,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产磷酸盐产品,其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每月平均需求化学原料黄磷800吨,主要供应单位是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黄磷工厂。

在2008年以前,罗地亚-恒昌公司原料采购的运输模式有两个,其一:汽车-火车-汽车(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0%),即磷工厂使用25吨的罐车,通过汽车运输到昆明铁路站,直接分驳卸入铁路专罐(60立方米),装满时约50吨/罐,再经过铁路运输到常州或上海桃浦站,分装入25吨的罐车,或者装桶,以汽车运输到华东接收企业的储罐。从财务统计数据来看,这一运输模式的综合物流平均费用约800元/吨;运输模式之二:汽车直运,因铁路运能缺乏,占公司运输业务40%的原料只能选择黄磷专罐车直运,即云南磷工厂直接发货,45吨/罐车,通过汽车直运到张家港,卸货后空罐连车返回。此种运输方式每吨原料的物流费用约1500元/吨。

随着国内黄磷市场利润大幅压缩,黄磷生产厂家及用户都迫切需要降低成本,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占物流成本10%~20%的运输环节。如何能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模式,实现黄磷安全、高效的运转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

黄磷的物流要求

黄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化工、农药等多个领域。室温下,黄磷在空气中能自燃,易氧化,故常在水中保存。目前,我国黄磷的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国内有黄磷生产厂上百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四省,其中,云、贵、川三省黄磷生产能力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

《中国化学品管理分类条例》中明确,黄磷为一级剧,最高允许浓度为0.03mg/m3,禁止水廷。

化学品物流模式和成本的关系

与普通货物相比,化学原料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性,因而,化学品在包装、仓储、装卸、运输、搬运、回收等环节,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更加严格。鉴于化学品的上述特点,化工产品物流比普通货物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给化工物流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品的物流模式是决定物流成本的基础,物流模式主要由运输模式、包装和约束条件组成,而物流模式是物流设计的重要部分。

化学品物流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客户等所有物流链上的伙伴,根据产品性质、运输数量、交付时司,对运输方式、产品包装、运输条件的综合确认方案,从空运到远洋船运,从几千克到几万吨装载,从纸板包到特钢槽罐车,物流模式差异极大。目前,我国的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船舶、汽车、飞机和管道等5种,其运输的经济性、送达速度、送重量、运输的连续性、保证货物的完整性、过程安全环保等技术性能是不同的,并且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经济指针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选择多种工具混合运输,如非常普遍的多式联运。不同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参见表1,不同运输方式的费用差别也很大。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化工物流中的另一重要考虑条件是包装载体,常用的有纸板箱、托盘、5~240升铁/塑桶、吨集装桶、集装袋、集装罐、集装箱、液袋、大型散装船仓等。其次,化工产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使得国际社会和国家之间不得不就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并加注仓储和运输操作注意事项,如imDG、iata和aDR等。最终落实到包装方面,更是千差万别,小到0.1升的样品包装、25千克纸袋、纸箱、纸桶、120升胶桶、200千克铁桶、1吨iBC箱/袋,大到10~40吨的公路槽车、集装罐和铁路槽车,以及成千上万吨的内河、远洋散装化学品运输船和码头储罐。

运输约束条件是选择运输工具和包装载体的依据,具体包括运输标的物的性质、货物要求到货时间、运输总量、批次运输数量、物流过程安全环保要求、大概的费用预算、空返联合成本、逆向回收物流、政府法规政策、物流从业人员、缺货成本、客户满意等方面。

可供选择的物流模式

黄磷作为剧毒危险品,不适合大批量运输,常规运输模式中的管道、航空可直接排除,而且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航道运输管理规则也明确规定黄磷禁止通过内河运输。因此,运输模式中只有公路汽车运输和铁路可选择,但铁路存在站点局限,也无法完成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一般都需要联合汽车公路运输。在包装载体方面,液体塑料袋廉价,但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相应大船散化也无操作性。基于上述原因,物流模式集合简化为图1所示。

进一步根据实际物流条件状况,有5种可操作的物流模式:汽车桶装直运DC、集装罐铁路多式联运iKm、槽罐车直运GCt、桶装铁路多式联运DRmt和槽罐铁路分驳桶运GtCmD。

根据以上分析,罗地亚一恒昌对黄磷的运输模式有5种选择,如图2所示。

物流模式成本经济性分析

针对上述物流模式,先对基本经济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按照罗地亚(张家港)年9000吨黄磷物流任务,每月运输量稳定,基于此可以探讨铁路实施集装罐黄磷运输的可行性。只考虑上述5种运输模式和包装的集合独立运作的主要费用,不考虑其他任何约束条件,通过对物流模式费用测算对比可以看出,物流费用的差异非常显著。从表2所示9000吨黄磷物流模式费用对比来看,集装罐铁路多式联运是最经济的选择,而且如果能利用返空罐配载的话,费用节省还有很大空间,优势非常明显。

对企业而言,在考虑直接运输经济费用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其他要求:如可靠交付性、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总之,综合物流成本最低才是物流模式的目标。

为此,罗地亚-恒昌引入了定性定量分析决策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根据调查数据,企业组织了物流、财务、采购和HSe(安全环境)等相关部门对各物流模式进行简单评价。之后分析权重得分,最终iiKm-集装罐铁路多式联运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属于最优化的物流模式。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3

[关键词]运输成本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企业物流职能模块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机构。于是,物流企业应运而生。通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可以帮助降低货主企业物流运营的成本,从中获得利润。而在物流企业全部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对运输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对物流企业自身优势的构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维修保养费用及其他运营费用等。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无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

二、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1.物流运输质量。物流企业是专门为货主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物流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物流运输质量与物流运输成本之间一般是成背反关系。

2.物流运输基本设施建设。运输车辆、搬运装卸机械、物流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不但在物流运输固定成本中占了重要的分量,而且这些基础设施作为组成部分又将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实际运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3.运输人员素质。运输人员的工作方法、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www.133229.Com优秀的运输人才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使物流企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三、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决策

1.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目前常用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船、飞机、火车、管道等,相应的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这几大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运输成本也有较明显的差异。物流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根据运输货物的自身特点以及时间安排等,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2.采用合理的装卸方式。合理的装卸方式可充分利用运输车辆的容积和额定载重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为此,物流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首先,通过轻重配装变相增加运输平均产品密度。产品密度指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之比。通常密度小的产品每单位质量所花费的运输成本比密度大的产品要高。因此,将密度大的产品和密度小的产品进行组装运输可有效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率和装卸效率。其次,通过解体运输和多样堆码充分提高运输工具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指所运输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某些运输产品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超重或超长等特征,通常不能很好地利用空间。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运输工具的货位情况以及所运输货物的形状,将体积大、笨重的货物,拆卸装卸后分别包装,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搬运,提高运输效率。再次,通过拼装整车运输实现运输的规模经济。大多数运输活动存在规模经济,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的运输成本有较大差别。通过拼装整车运输,将小批量的装载整合成更大的装载量,每单位质量的运输成本将减少。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及时充分的应用到物流领域将可以有力的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在物流领域广泛采用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托盘式运输。将托盘作为单位货载进行运输,可以缩短运输中转时间、加快中转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实际操作的可靠性和机械化程度。第二,集装箱运输。通过集装箱运输可以提高装卸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大量商品包装费用和检验费用,并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质量破损和数量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企业在运输领域进行这些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还需配合相应的物流器械型号等的统一以及运输人员的技能培训。

4.借助数理方法进行精确优化。物流运输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方面最经典的研究当属vrp。vrp借鉴运筹学中线形/非线形规划、整数规划、图论等相关知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先进软件进行求解模拟,可帮助物流企业确定有效的运输车辆的数量、运输人员的安排、具体的发车时间和运输路径等。借助这些研究成果,物流企业可以减少投入运输车辆数量,实现运输人员的合理调派,节约运输固定成本;还可以为运输车辆确定高效的运输路径,避开交通易堵塞的路线,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变动成本。

参考文献:

[1]桂良军:供需链成本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8月

[2]连桂兰: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李素英李晓斌李静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企业物流效率.物流经济,2007年2月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4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本文从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的一些发展背景还有西安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在发展状况还有发展趋势上讲起,,着重的阐述了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存在和存在的问题,叙述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运输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上实施的一些必要性,接着也介绍了物流运输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然后分析了现代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上在运输中的运用,并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关键业务流程如车辆选择、路线选择、在途管理、等流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代化运输实施过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物流信息技术;

1绪论

1.1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发展背景第三方物流企业兴起于90年代,将公司核心业务以外的作业外包,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的高效率供应链琐管理的标志,就指的是运输以及仓储等等基础类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发展。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自我约束机制上的增强,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市场,从而导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的重要性也有着更加深刻认识,更是将物流比作“第三利润源泉”,对于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1]。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的中心,是东北以及华北、中南、华东通往西北、西南的枢纽城市。而且,地理位置特别优势,这让西安成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散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承接东西、交流南北、贯通各方”的重要作用。

1.2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公路运输西安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道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网络,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的中心城市就是西安,而且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公路干线网已经完全建成,这为西安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而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从完成了的运量来看,公路运输已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因为它货运量适中、运送速度较快,覆盖的面广,公路上的货运量也已经远远的超过其他的运输方式,而且周转量也实现增长,这充分说明了公路运输方式在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公路运输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2]。公路建设也在围绕全市的五条国道以及五条省道组成的主骨架公路网基础之上,从而加快公路主枢纽形态的建设速度。

2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没有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虽然存在的许多优势,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还没有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虽然有着较快速度的发展,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很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物流企业只拥有着一辆或者几辆车量,交通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运力明显不足,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并且西安的物流运输缺乏主导性企业,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以及经营主体多,经济成份多样复制,规模小而散,竞争力不强。致使西安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结构松散、运作方式仍不规范。西安交通运输市场的运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这种运价的形成机制在一定呃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弊端也是容易发现的,它既不能反应运输所存在的价值,又不能去反应运输的市场需求,然而也不能体现运价所形成的基础,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市场上的健康发展,这样使运输价格基本上丧失竞争力,而这种竞争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2.2信息的传递不畅通、货物运输效率低虽然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但是还有大部分企业没有跟上信息化的脚步任然使用的是纸张,仍然是人与人的交互连接,这直接导致了单据信息过多,信息的填写导致重复,而人在工作中不能避免的失误导致的信息错误,单据的处理以及传送也需要占用较多的车辆以及人力,从而增加了成本,出库管理也会出现传递延迟或者不一致等现象。由于这些企业对车辆的调度过程完全依赖人为经验,也导致调度的结果往往不合理,车辆的空载率以及运力紧张情的况往往会同时出现[3]。同时,因为不能及时的掌握到订单的完成情况,在对于在途车辆的地理位置状态也无法确认,从而导致货物信息与出库信息中车辆会出现不一致,到货延迟率以及货物遗失破损率也较高。

2.3物流运输的不合理物流它使物品的空间场所得到改变,货物在不同的场所,就有截然不同的价值,那么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去取得最大的价值,这是物流业现在、以后最关心的中心问题,当然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运输,尤其是西安的物流运输如何对我们所有的资源进行一个配置的优化,怎样最大限度的去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也是整个物流运输业关注的焦点,物流运输是物流系统主要的支柱,是物流非常基本的组成部分[4]。而通过对搬运,配送等一些物流活动的配合,这也是改变物品空间场所的主要的方法,物流费用是所以运输公司都要关注的一个难题,那么根据综合分析下社会物流所存在的费用,运输环节所占的比例高达60%。可以看出物流活动中运输费在物流总成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它节约的空间也是非常之大。物流运输与运输速度还有运输的时间总是密切的,加快货物运输的速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中的存货,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么从整体上来看,只要加快运输速度就可以节约成本。

3对策

3.1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在西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看来,快速响应并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诸如及时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这是一种新引进的业务模式,在供应链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中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而使用物流设备对在途货物进行追踪的手段有很多种,我们可以使用较为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追踪[5]。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追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GpS技术,GpS技术追踪主要是追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能够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

3.2西安市运输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后,我们也要注意企业本身,对于运输型企业来讲,物流业的发展先注重的是一个服务上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物流的本质往往就是服务,西安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用户的思想,把满足用户作为企业的宗旨,而运输决策在物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企业在人员上要提高运输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车辆的保养做一个好的规范。而一个好的运输网络并不是越密集越好,因为运输网络的密集往往会使建设的费用增加,进而有一些资源的浪费,对于西安的众多物流运输企业来讲,对于运输的范围公司也必须扩大,保证各个省各个市都有网点,并讲运输网络进行细化,从而深入到各个乡镇,这样对客户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

3.3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货物运输方式的单一必然会被被淘汰,多式联运已经成为当代物流运输的主导,将所有的运输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全面的考虑运输的时间,运输成本和运输的能力,达到运输效率的提高,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促使企业发挥优势。并且有效的去组织各种运输方式,通过对比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使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应该采取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这样能提高运输效率,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路线的合理运用完全可以运输成本得到降低,那么运输路线的选择就会成为各个运输企业的焦点。

4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信息化助推高效的运输环节,比如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结合电子路单信息系统,在逐步实现现代物流科学管理、高效运输[6]。并且网络信息化管理,使配送能够“点对点”配送,利用网络信息,对配送车辆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分解配送过程,确保运输安全、高效、低耗,促使日均配送次数逐月提高。企业物流运输越来越信息化,这样直接将生产制造、原料供应、商品销售各个情况,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收集以及处理,能更加有效地去进行在配送过程中使各个部门协调运作。现代的第三方物流运输也必须是全面信息化,而加速信息化建设是物流行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惟一而又切实可行的选择。作者简介:姚黎(1993-),男,贵州铜仁人,西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参考文献:

[1]沈岳.西安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社会科学,2012,04:160-162.

[2]朱伯存.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探索[J].中国商贸,2012,25:161-162.

[3]唐少艺.西安物流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4,01:27-29.

[4]朱鸿.营改增对交通物流运输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8:59.

[5]胡鲜朝.西安道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探讨[J].经济师,2013,05:284.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5

【论文摘要】运输功能是整个现代物流七大基本功能之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运输成本的有效控制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关键词】物流运输成本控制随着物流成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物流的功能和作用也开始被中国企业界所认识、所重视。“物流”,不但成为当前一个最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而且更成为企业界投资的热点。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地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甚至物流港。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运营走入了误码区。实质上,企业物流的效益主要来自对物流的管理,特别是来自削减“物流冰山”的效应,即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研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必的物流作业成本,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研究作业成本。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说过一句话“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获取第三源泉的利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物流运输成本分析1.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物流运输成本是为完成货物运输而支出的各种成本,一般以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表示。任何种类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均由两大部分构成:场站成本和途中运输成本。场站成本包括货物的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成本。这项成本的大小只和货物的体积、重量等有关,与运输距离无关;途中成本包括运输人力耗费、线路折旧、管理维修、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等。这部分成本的大小和货物运输距离成正比。2.运输成本与运距的关系由于运输成本是由与运距无关的场站成本和随运距增长而递增的途中成本所组成,使得运输距离越长,虽然运输总支出增加了,但场站作业成本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率)中的成本却越少,从而使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即运输成本率递减规律。各种运输方式中,一般场站成本低,途中成本高的运输方式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场站成本高,途中成本低的运输方式对长途运输有利。水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大于铁路运输,而铁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又大于公路运输。但途中成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公路运输最大,铁路运输次之,水路运输最小。所以汽车适于短距离运输,而水运则适于长距离的大批量货物运输。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运输成本中各种运输方式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反映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3.运输成本与运量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所能完成的货运周转量,也影响着运输成本的水平。我们同样可以把运输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运量有关,随运量的增长而增长,称为可变成本;另一部分与运量无关,不随运量的增长而变化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如水路运输中的船舶燃料成本、港口成本、及装卸成本中的装卸机械动力成本、装卸计件工资等均为可变成本,随运量增长而变化;而船舶折旧、企业管理成本、装卸成本中的机械折旧成本等为固定成本,与运量变化无关。铁路、公路运输成本也可以同样分成这两部分。4.运输成本与运输方式的关系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特性的物资对运输活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当同时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有一个选优抉择的问题。选择运输方式是一个非程序化决策问题,要制定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是困难的,只能在组织货物运输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二、控制运输成本的措施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作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2.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6

关键词:绿色物流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对策

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各个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同程度上采取多种环境保护的措施,使得城市面貌得到了一些改善,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物流活动消耗着城市的能源,涉及到城市中的各行各业,物流领域的运转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因此,在铁路运输领域中,要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化的发展原则,实现经济健康的物流运输系统,进一步发挥绿色物流的优势作用。

一、绿色物流的概述及特点

绿色物流是基于社会发展现状出现的理论,主要借助先进科学的物流技术手段,贯穿于整个物流运输活动流程中,包括规划、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净化物流运输活动的环境,确保整个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下面,针对绿色物流的特点予以分析: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一)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要将保护环境、避免污染的理念作为利用资源的前提和条件,并采取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手段,以此来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害和消耗,产生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因此,物流活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物流与环境之间形成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实现物流行业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友好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社会的稳步前进,而铁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输工具,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发展绿色物流中,占有极为核心的优势和意义。

(二)生态经济学

针对物流活动而言,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绿色物流主要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生态学作为绿色物流的理论依据,对物流行为以及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生态的平衡以及市场经济的合理性,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物流活动的有机统一。

二、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所具备的优势特征

(一)铁路运输中的生态优势

第一,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在推动经济向前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由于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还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的废气排放量最少。第二,在节约资源方面。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而公路运输所占土地面积为公路运输的10%,可见,铁路运输能够实现我国资源的有效节约。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直线上升,主要以煤炭、石油为主。在铁路运输方面,能源使用量仅为交通行业总能耗的六分之一,但实现了总运输量一半以上的工作。

(二)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关键地位,与各行各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主要包括绿色运输及资源集约化,其特征主要以节能降耗为主,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人均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平,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资源的季度匮乏,铁路运输在这方面占据优势。因此,铁路运输能够有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铁路运输中加速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外在因素

在发展绿色物流过程中,由于国外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物流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外国物流运输对我国运输方式的冲击,这是发展绿色物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绿色物流理论起源于国外,在国外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基于国际运输条约,国外运输企业能够在我国进行相关物流活动,包括铁路集装箱、快运以及多式联运等,可见,在未来交通运输行业中,综合性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因此,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实现绿色物流的蓬勃发展。

(二)内在因素

我国能源比例在世界发展中处于劣势,石油能源的生产在国际上排名第五,但石油消费在国际上排名第二,对石油能源的依存度占到能源利用的一半以上。可见,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实现绿色物流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在铁路运输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能源资源的匮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逐步取代内燃铁路运输的实现,发展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已经成为铁路绿色运输的重要保证。

四、关于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探讨

通过对绿色物流的认识和了解,基于其发展特点,提出了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相关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一)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中短途的优势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令人堪忧,燃油成本不断上升,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此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对整个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变暖,形成温室效应。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坚持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设计公交化的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此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短途功效。

(二)积极开发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

利用集约资源发展方式,实现集装箱运输,与铁路、海洋、河流及公路等多种运输途径之间,进行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城市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物流服务,坚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一体化的服务。此外,还要充分整合多种运输资源,减少铁路运输空载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具体来说,利用公铁两用和双层集装箱运输这两类运输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铁路运输的时效性,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集装箱多式联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好eDi和GpS技术,对物流全程予以跟踪,从根本上实现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三)基于绿色物流理念规划铁路运输发展

作为政府来说,在制定有关城市物流活动的规划中,逐步融入绿色物流理念,从而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借鉴绿色物流规划的成功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明确绿色物流发展思路,完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铁路运输物流中心,对整个城市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此外,还要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负荷,建立健全城市铁路运输管理体系,将运输资源科学合理的统一调配,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环境。

(四)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

在物流运输的发展中,政府部门需要城市物流的污染源头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实现对物流行业的科学管理。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城市建设中针对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较多,而物流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广泛涉及。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城市具体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以此作为整个绿色物流行业运行的标准和规范。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物流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比较低,绿色物流理念的引入,为铁路运输业的运行成本费用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地方政府,要对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并制定专门的政策对新兴行业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以法律制度作为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政策保障,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扶持力度

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并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的运输方案。此外,政府要通过政策对绿色物流发展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补贴等方式,对绿色物流的理念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绿色物流予以改进和优化,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繁荣发展。

结语

为了使城市交通运输业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对绿色物流理念予以充分重视,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物流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作用,对城市物流活动予以统一规划,明确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将绿色物流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物流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向强,郑晓辉.中国物流业的绿色发展研究——以铁路物流为例[J].中国商贸,2013(02).

[2]郭强,段长江.铁路物流绿色发展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01).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7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市场分析

1.1甩挂运输介绍

1.1.1甩挂运输概念

甩挂运输也称甩挂装卸,指牵引车按照一定计划,在货运站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卸下到站挂车重新挂上新的挂车后继续运行至另一目的地的运输方式。甩挂运输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其主要利用并行工作原理,通过牵引车与挂车(或半挂车)之间的自由分离和结合进行组合调度和搭配,以缩短载货汽车停运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1.1.2甩挂运输优势

甩挂运输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模式,不仅有利于缩短货物装卸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物流服务价值,促进物流业发展。[2]

(1)运输成本低首先,甩挂运输使用牵引车的数量相对较少,由此可降低牵引车购置费用,按1辆牵引车配2辆挂车计算,甩挂运输企业可以节约40%左右的牵引车购置费;其次,甩挂运输能降低车辆运行费用,即通过增加牵引车的有效运行时间,减少车辆无效行驶产生的费用。

(2)运输效率高甩挂运输利用循环调度的方法组织甩挂作业,车辆不必等待装卸,从而节约大量时间,提高运输效率。[3]

(3)物流成本低我国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约是发达国家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的2倍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物流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近50%,因此,寻求低成本运输方式十分必要。甩挂运输采用全封闭厢式车,不仅能保障运输安全,减少货物破损,而且具有高效经济、省时灵活、节能环保等优点,为企业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总成本提供条件。[4]

(4)节能减排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甩挂运输有助于改善该状况。据测算,如果甩挂货运量占道路货运总量的10%左右,则我国每年节省的燃油量折算为标准煤约40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0万t左右。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5)促进物流业发展一方面,甩挂运输能促进多式联运和驮背运输发展,大大减少装卸搬运作业量,缩短车辆停运等待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甩挂运输能促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货运站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进而促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5]

1.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市场状况

1.2.1基础设施

2009年山东省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新增公路里程约,使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约25万km;港航建设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新建泊位约30个,使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万t;内河建设投资5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甩挂运输发展奠定了基础。

1.2.2经济基础

近年来,山东省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2012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增长9.8%。

从市场主体来看:2012年末山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67.9万户,比上年增长8.1%;注册资本(金)亿元人民币,增长16.3%,户均注册资本(金)112.5万元人民币。从物流运输业来看:2012年山东省铁路、公路和水路完成货运量33.1亿t(见表1),增长5.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新增;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7亿t,增长10.9%。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运输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货运量平稳增长,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需求增加,大宗物资运输直达化、高价值货物运输快速化已成为山东省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1.2.3地理位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该区域是华北地区商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市场需求强劲。

1.2.4国际化发展

《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提出到201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亿美元的目标,中韩经贸合作的加强促使山东半岛甩挂运输需求增长。为此,山东半岛加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及甩挂运输的投入,例如,青岛开通中韩陆海汽车联运,为

青岛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搭建便捷的物流通道。[6]另外,2010年5月13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商定我国对韩国实施陆海联运汽车运输先从山东省起步,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沿海其他省份。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政策问题

政策性问题是制约甩挂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挂车的交强险制度、车辆报废制度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一拖多挂”的发展。[7]虽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提出部分制度和政策改进方案,但很多方案还未得到全面落实。

2.2管理问题

管理理念落后,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落后,相关制度不配套,信息化水平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都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

2.3技术问题

甩挂运输需要在牵引车与挂车之间进行合理调度和摘挂组合,这对车辆标准化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甩挂运输业严重缺乏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经常出现技术不匹配等问题。

2.4设施设备问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货运站场普遍存在条件差、功能简单等问题,且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无法提供甩挂作业场地、标准化平台等基础设施。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可持续

发展对策

3.1加强政策支持

由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甩挂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如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对甩挂运输站场、信息平台等建设予以资金补助,争取国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加强对甩挂运输试点的扶持,从而加快甩挂运输发展。[8]

3.2修订法律法规

修订挂车交强险、检测和报废、牌照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废除将挂车纳入机动车范围的规定,解除交通运输部对双挂车、全挂车的禁止或限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甩挂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

3.3加强引导和宣传

我国引进和发展甩挂运输的时间尚短,各方面建设尚不成熟,导致许多企业不了解其优势和特点;因此,应大力宣传甩挂运输的优点和成功经验,引导多方力量共同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发展甩挂运输业。

3.4创新管理

甩挂运输是一种新型的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应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的实际运行情况,创新物流运输管理办法。例如:通过改革甩挂运输车辆证件办理、年检等制度,尽量简化各种证件办理手续,将牵引车与挂车分开检测,并适当减少年检次数;在车辆检测合格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挂车使用年限。为推进甩挂运输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早在2007年就印发《推行道路货物甩挂运输的意见》并组织试点。

3.5完善行业标准

针对甩挂运输站场及信息系统改造的相关技术要求、甩挂运输车辆技术要求、厢式挂车技术条件、挂车系列型谱及高低宽窄等技术指标制定统一标准,加快推进甩挂运输作业标准化,实现甩挂运输大范围灵活作业。

3.6加强基础研究

甩挂运输涉及一系列管理、技术问题,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以及车辆调度管理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问题。目前我国针对甩挂运输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加强甩挂运输业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运营管理模式、车辆调度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

3.7培育甩挂运输龙头企业

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根据地理位置、交通资源、道路货运量和经济规模等条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烟台、日照、潍坊、东营、威海、滨州等七大地市筛选和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甩挂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引领甩挂运输行业快速、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8促进三业联动及物流节点联动

甩挂运输是一项涉及运输政策、区域协调、相关部门沟通协作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致力于促进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三业联动以及物流节点联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双赢的目标。

3.9强化企业战略联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甩挂运输企业建立联盟以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的号召已成为大势所趋。甩挂运输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能够动态、快速地迎合市场变化,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企业优点,更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

4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运输业还不够发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更是缺少全国性的规模化甩挂运输企业,面临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运输网络、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运输效率和质量普遍不高等挑战。未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重点建设物流货运站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中韩陆海联运和新政策的提出均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甩挂运输发展带来希望和便利,甩挂运输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努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勤.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面临的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3):70-72.

[2]肖伟,樊笑宇.关于我国发展甩挂运输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297.

[3]薛亮,马健霄,余伟.甩挂运输具体应用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5):200-205.

[4]李朝晖,刘长涛,刘长军.浅谈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流科技,2007,30(3):99-101.

[5]陈泓旭,李焕.徐州市物流运输企业发展甩挂式运输的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8):17-18.

[6]李学工,辛荣.中俄韩日四国物流资源整合与物流合作框架[J].经济地理,2010,30(4):629-633.

[7]李海鹰.招商局物流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8

一、协调政府管理职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美国和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分别制定了协调政府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美国政府1977年制定的《航空规制缓和法》;日本政府早在1966年,就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在欧洲国家,良好制度的环境形成来自两个层次的努力:一是欧盟在促进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制定和大力推行的统一贸易政策、运输政策、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自由流动,这是欧洲物流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二是欧洲各国政府积极地为本国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例如,荷兰政府运输部对分散的按不同运输方式管理的政府职能进行调整,按照货运管理司和客运管理司,并将按不同方式管理的基础设施投资职能全部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司,便于政府按照物流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运输管理和基础设施投资政策。

二、打破垄断,减少政府干预,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些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各国物流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运输领域,英国铁路方面的私有化改革;意大利等国对运输价格管理的放松;荷兰、德国等对承运人资格管制的减少等,都直接推动了欧洲运输业自由市场的形成,为各类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多种运输方式和以运输为基础的物流延伸服务提供了条件。美国政府在1977年出台了《航空规制缓和法》,由此拉开了规制缓和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从而对货运和运输业产生了巨大影响。1980年美国政府又通过《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运输公司可以决定运输和服务;1984年《海运法案》的通过,运输市场已全面实现了自由化。时至今日,美国在包裹速递业务方面,不仅促成了全面市场化竞争格局的出现,并且培育出如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诸多超一流的物流公司。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运行平台

面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业运作方式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欧美各国和日本政府都制定了不同以往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政策。例如,美国政府1991年通过了《陆路多式联运效率法》,计划在6年中投资1510亿美元改善公路和大宗货物运输的设施系统,旨在形成美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一种高效经济环境良好的基础,并以经济的方式运输顾客和货物。日本政府则一直比较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早在1965年,日本政府就在《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就强调要实现物流现代化,并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的首要工作来抓。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日本政府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欧洲各国则努力促进对大型货物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公共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其主要政策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如德国1980年制定了在全国建设40个物流中心的规划,目前已完成并投人使用了20个;二是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便利和优惠,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如意大利隆巴蒂地区政府即采用上述措施支持米兰周边各物流中心的发展;三是给予投资和经营方面的间接支持。例如,荷兰政府通过国际配送协会对荷兰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经营方面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四、推进物流产业的标准化

在推进物流产业标准化进程中,欧洲各国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例如,统一托盘标准、车辆承载标准、物品条形码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以保证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第二,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责任法等;第三,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例如,欧洲物流协会制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五、支持物流知识和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快物流产业现代化进程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一是资助物流知识、技术创新活动。如荷兰运输部资助的两个物流知识中心项目分别是侧重研究运输技术和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年资助的研究费用高达1000万欧元;二是倡导和支持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如美国积极倡导和支持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运作中广泛应用,支持公路货运智能卡系统、港口集装箱自动化搬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

六、制定必要的导向性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业发展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9

论文摘要:我国铁路发展物流业具有如下优势:基础设施资源雄厚、市场空间大以及配送便利等,同时铁路发展物流业也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完善的运输市场带来的挑战,思想观念陈旧,物流发展和服务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Firstly,theadvantagesthatrailwaytransportationenterprisesturntologisticsaretalkedaboutdeeply.Suchasgoodbasicfacility,broudmarketspaceandeasydistritution.Secondly,someproblemsthatbringchallengestologisticsofrailwaytransportationenterprises,suchasthechallegeofgoodtransportationmarket,theoldthinkingandbackwarddevelopmentoflogistics,etc.thirdly,accordingtothesedifficulties,some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

Keywords:railwaytransportation;logistics;advantages;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销售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制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我国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多种方式构成的运输体系,这些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些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以其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和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成为我国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中坚,对发展物流业有着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

最近铁道部又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客车要提速、货车要重载、物流要门到门”的“以人为本”的“无缝隙运输”发展思路,为铁路运输物流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铁路运输生产布局的调整,大量货场、站台、仓库及装卸机具等的开发利用,使发展物流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铁路物流必将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迅速,现有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全线共有280个材料库,110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1300条专用线,还有数以千计的自备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能力[1]。2004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将投入巨大的资金建设铁路,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和电气化率达到50%,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具有如下优势:

1.1铁路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雄厚

全国统一的铁路路网体系,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具有全国性的联动优势:各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全国铁路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在全路范围内的不同运输区域以统一的铁路运输规章实行运输信息、载运工具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和相互提供铁路货运终端到达服务,构成较为完善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使其在实物、信息和其他相关服务网络方面具备了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物质基础和开拓物流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上述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在运输里程达200公里以上的中长途运输市场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3]。同时,路网规模的扩大,五次大面积的提速,不断加快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进一步缩短了地区间时空上的差距,有利于实现物流的两大效用——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为铁路开展区域性物流和国际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铁路在物流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了中铁行邮公司、中铁快运公司等大型铁路运输企业,在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的开行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铁路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如tmiS、DmiS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所有这些都为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市场空间大

我国拥有14亿人口,国土面积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源分布和工业基础行业的错位布局,使得长距离大运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铁路运输拥有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航空、管道运输)难以效仿的优势,如:铁路运输很少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铁路运输比较安全;对于国家来说属于一种绿色节能的运输方式。所以长距离、大运量、大宗货物运输都主要依靠铁路。特别是铁路繁忙干线运输供不应求,京广、京沪、京哈、京九、陇海、浙赣六大干线的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利用率达100%,客运快速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某些情况下是牺牲货运来保客运[4],这些都说明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势必带来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必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货运需求的增长,将为铁路运输的物流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1.3配送便利

铁路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物流(配送)中心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应设置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大量的铁路货运站场和仓库都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的铁路沿线[3],这些设备和设施为铁路在条件成熟时发展综合性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条件。

2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铁路运输企业在物流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1完善的运输市场带来的挑战

完善的运输市场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包括其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的替代。公路、航空、水运、邮政快运以及第三方物流等的快速发展,以其价格低廉、安全快捷、服务到位的优势,对铁路运输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导致铁路货运市场严重丢失。目前,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长距离运输的垄断日益淡化。

2.2思想观念陈旧

铁路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市场竞争观念不强,使铁路运输部门仍然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装、卸、排”为主要考核指标,其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对货运一般只提供从发站承运起至到站交付止的单一运输服务,很少提供从承运前到交付后的全过程服务,没有真正变坐商为行商,要想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还有很大困难,而上述服务只是物流服务中的一小部分。这样,铁路部门直接面对的只是一些提供中间服务的物流中介公司,本身无法了解真正的货主需求,在提供相应的运输活动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会逐渐在运输市场中失去主动性。再加上服务人员中“铁老大”思想作祟,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观念,造成服务质量低下,使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3物流发展和服务滞后

铁路发展物流业虽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和优势,但由于物流业是以铁路多元经济系统为主,与运输主业各自经营,未形成物流网络化和一体化,且没有运能的支配权力,以至现阶段只能完成物流业全部服务中的一项或其中几项服务工作,导致了服务的不到位。与货主签订运输协议后,所选车型得不到满足,运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货主的需求,请求车不能按时配给,延误货主对货物运到期限的要求,难以达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另外,铁路运输手续繁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了铁路运代业向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障碍。

2.4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铁路目前投资缺口很大,要实现规划的各阶段目标,预计共需2万亿元资金,从现在起到2020年,至少每年要投入1000~12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年投资额不到600亿元[5]。资金如何筹措,正是铁道部最感头痛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投人大量资金来配备物流设备也不太现实。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对铁路运费实行限价政策和铁道部对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使得大部分投资很难如期收回。

3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对策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3.1突出优势功能,寻求合作

铁路运输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低,具有定时性、运输变动成本递远递减、可中途装卸、运量大、计划性强、铁路网络发达并且能耗小等特点,在承揽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业务中极占优势。由于铁路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应以其独特的优势功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进行合资和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网络,以最少的投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2与货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现代物流业与铁路运输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而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还不能提供包括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的全方位物流服务。铁路企业要发展物流业,可利用在各地设立的机构,和货主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关系,将众多的货主和铁路联系起来,组织大量稳定的货源,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有竞争力的价格将成为铁路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3组建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

撤消多经系统的货运、仓储及其相关的实体,组建具有独立经营,自决策的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对货运、装卸、仓储和等项目统一管理。并根据铁路货运上、下游用户的不同需要,发展公铁多式联运,在大中城市货站建立地方铁路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发展物流加工、集装箱和托盘配送业务,实现“门对门”运输服务,成为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这样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充分利用铁路物流资源,提高铁路总体

效益,做到货运营销与物流经营相结合,实现铁路货运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现铁路物流网络一体化经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基于全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很难形成客户“门对门”的物流管理,对于库房管理和智能化配送系统也基本上是空白。要根据铁路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完善传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开发和完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mRp(物资需求计划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DRp(配送资源计划系统)、eoS(电子定单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Jit(及时系统)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DSS(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软件,不断完善原有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未来物流组织的信息处理,为铁路企业开发物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化信息支持。国内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发展历程证明,网络化经营是实现物流的基础和必由之路。因此,铁路物流业需要建立全路物流经营网络中心,建立各物流企业间的协调组织和协作关系,建立全路物流管理主体,形成全路各物流企业之间互为、共同发展的连锁经营格局,才能真正实现铁路物流业网络一体化经营的目标,并降低其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丁五一.铁路物流业整合的解决方案[J].综合运输,2002(8):33-34.

[2]米明,翁振松.铁路运输物流化是铁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J].铁路技术创新,2004(4):33-34.

[3]李雅娟,涂旭.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4(10):30-31.

物流运输的基本方式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路运输运输业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7)28-0054-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大量的物资和信息通过各种运输与传播方式频繁的交换和转移,如原材料的供应、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销售等,物流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占用,物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现代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

一、运输业与物流业的关系

1、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物流或是现代物流即现在所说的第三方物流必须具备的第一项功能就是物流配送和仓储运输功能,现代物流要求推行与需求不断升级的相关的快速反应的供给体系,物流体系和销售体系。物流运量猛增,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说运输效率的高低既关系到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成本的高低,也关系到物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没有运输业的高效运转,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就不可能畅通,物流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在现代大流通环境中,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条件和效果,这就要求运输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2、道路运输承担物流主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西方经济学认为,运输产品从概念上说应该是从起始地到最终目的地的完整运输服务,它是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东西,但由于一些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如铁路不可能也没必要延伸到每一家企业,客户一般也不会拥有自己的机场和港口。于是运输产品的整体性在生产过程中被模糊了。然而,从需求角度提出的运输产品其完整性却从来未被模糊过,一般运输方式并不容易做到从货物真正完成起运地点至终到地点的全程服务。但随着汽车运输普及以来,大范围的“门到门”位移服务就由公路的高度可通达特性而变成可能。实现运输产品的完整化,为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小商品、百货、农副产品、建材等几大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后,都把提供完整产品作为基本战略来促进,在“门到门”之外又出现了“货架到货架”和“桌面到桌面”的运输需求,这都必须由汽车运输来完成。

3、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物流业要求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同时,运输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完整和质量更优的运输服务的过程。必将促使承担物流主体的交通运输企业向高效、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向发展,突破原有的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运输业的生产力水平,改善目前货物运输企业的困境。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物流这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领域能提供20%以上的毛利率,是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经济领域,谁能抓住这个市场,就等于找到了利润的源泉,就可以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与现代物流业可提升道路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形象,由于物流业已演变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可提供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又称中间商)提供的服务。除单纯的运输之外,还可进行如货物的检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为运输企业向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货运业和物流业的整合

1、整合物流资源。现代物流产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首当其冲的问题。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三条思路:

第一,进行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兼并与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新组成的物流企业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建立战略联盟。同一经济区域中的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业务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但更多的是通过企业合并实现的。

第三,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2、尽快完成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运输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构成。高效率和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物流通畅的重要保证,由于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特点、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在物流的最终实现中具有支持、保障和衔接作用。按照现代物流产业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以努力改善运输市场环境,提高全行业的经营组织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