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教学的要求十篇语文教学的要求十篇

语文教学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0:48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1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只有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有的教师讲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听后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有的教师讲课则使学生听后不得要领,昏昏欲睡,这主要是教学语言问题。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1语文教师讲课必须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具有规范性、启发性和文学性的语言。规范性就是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合乎逻辑,语句完整简洁,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读音标准、清晰。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对语文教师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启发性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思考能引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己知到未知去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它是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文学性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彩。感情真挚,语句优美,能够吸引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特色

语文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讲课。所谓自己的语言,就是具有自己的个性,富有独特感彩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有情感体验的学习是防止遗忘的重要方法,情感体验愈深,记忆效果就愈好。因为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感情,就会使学生大脑细胞对所求知识的兴奋性降低,教学效果必然要差。

3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情调的课文而有所不同

课文的文体不同,情调不同,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应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叙述时,应从容不迫,娓娓动听;抒情时,应有真情实感,去尽伪饰;说明时,应言简意赅,恳切贴合;说理时,应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例如,讲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类文体,就应运用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感染力强的语言,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讲授议论文和说明文这类文体,就应运用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语言,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无穷理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讲授知识小品这类文体,就应运用生动活泼,凝炼简明的语言,这样,能使学生在浓厚的乐趣之中学到知识。

4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节奏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语言应具有节奏感,讲究快慢适度,疏密相间,张驰结合,抑扬顿挫,起伏迭宕。心理学研究证明,那种“机关抢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语言有它的特殊节奏,它不仅速度要慢,而且要有节奏,有层次,有停顿,使学生边听边思考,能听清要点,记下要点,教学语言音量要适度,吐字要清楚、准确,如果声音过低,学生就听不见;如果声音过高,就会对学生的听力产生刺激,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5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课堂姿势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2

【论文摘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许多教师仍继续使用应试教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去教学。教学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一、观念必须更新,二、具有新的开放的知识结构,三、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四、思维要兼容并蓄多视觉,五、学习使用创新思维方式。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将长期以来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已经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使用各种新的教材。可是不少教师却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表现在:一、用应试教育的旧思维、旧观念、旧方法观念来教素质教育的教材,二、知识结构陈旧,三、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四、视觉单一狭隘,五、沿用旧的思维方式。这些情况不能适应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新型化。

一、观念必须更新

(一)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其观念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认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死背硬记知识成为考试的唯一内容,普遍的题海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习内容陈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旧的观念可用图示:

应当迅速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自己由主宰变为主导,将学生由被动的容器接纳变为主动的学习主体。

(二)关于语文的理念。长期以来,人们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不断讨论,曾认为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认为政治教育与语文知识并重,这些都没有还语文本来面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必须具有新型的知识结构

(一)全面的知识结构。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语文和其它学科渗透、交叉,英国的英语(即语文)教育思想就强调了其“学科交叉观”。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3]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过去的学科实行条块分割,使教师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如不懂外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了解科技新发展等。这些巫待改变。

(二)开放的知识结构。过去的知识呈现封闭性,常用单一的不变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权威的论述静止地认识。客观现象极其复杂,主观世界又极其博大,应当从许多方面综合研究,要以变化创新的观念去认识。

(三)反思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育是接受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进行素质教育应当使用“发现学习”方法,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倡导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反思,这样的话,就可以发现许多新东西。

三、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一)要有选择教材的能力。教师要有辩析的眼光,要能够独立选择教学所侧重的内容。

(二)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三)教师要能将这篇作品与别的作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发现其思想上真知灼见,艺术上独到之处。

(四)教师要能认识教学参考和他人之说的正确与错误,妥贴与否,而不迷信盲从。

四、思维要兼容并蓄多视觉

现在使用了新的教材,鼓励学生思考、想象,学生的各种回答都有可取之处,都应肯定。可是不少教师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岂能多种答案共存,如太阳只能是红的,月亮只能是白的,怎能说太阳是黄的、白的、黑的、绿的”。这就表现出长期以来的单角度思维、直线思维、轨道思维的思维方式。几千年来,人们的思维在儒家思想的“道”中运行,在皇权圣旨的方向活动。前几十年,人们的思维在领导人语录的轨道中运行,是单一的。如今这种思维还有遗留。如果思维在多线条、多角度情况下,就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从多视觉的目光看,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下,其颜色是变化的,不相同的。早晨的太阳是红色的,接着变橙色,中午是银光耀眼的,有云雾时,它或白或灰,在绿窗内看,它是绿色的,在日蚀时又是黑色的……要改变狭隘单一的思维方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兼收并蓄。鼓励学生以多维视觉去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和创造。

五、学习使用创造性思维方式

(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如首先要重视横向分析,纵向剖析等分析综合方法。

1.横向分析法。如《西游记》有27路妖魔鬼怪,可分两类:a类,14路与神佛有关系,又分两种:a.神佛所派;b.私欲作怪。其结局皆受神佛庇护而保命。B类,13路与神佛无关系,其下场是4路被收用,9路被斩杀。这里边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维认识意义。2.纵向剖析法。如日本在“二战”后是战败国,但其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20年间提高了5倍,其原因,不是劳动力增加,而是技术的发展创造。因其重视教育,大量投资,教育经费增加10倍,占总预算20.40。如此方法甚多,兹不赘述。

(二)强化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和联想。应当“精,八极,心游万初”。(陆机(文赋)形象思维是驾着浮想联翩的宇宙飞船去遨游太空的,这是创造的开始。1.联想的方式:①接近联想,是因时间或空间接近而引起的联想。②类似联想,是因性质形态相似而形成的联想。③对比联想,是因形态、情境完全对立或相反而形成的联想。2.想象的方式:①再造想象,是根据他人形象化描绘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的过程。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又分三种:a推测想象,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现象。B融合想象,重新融合成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C抒情想象,是借事物抒发自己情怀的想象。

(三)教师要学习研究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意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六七十年代只承认逻辑思维即科学思维,研究形象思维等其它各种思维就受到批判。许多人对其它各种思维理解不够,对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意识的认识是很肤浅的。而这些思维形式极富创造性,属于创造思维。巫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它们。

1.直觉思维,是指人脑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资料,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联系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和直觉。”艺术和科学创造都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跳跃性、超逻辑性,没有明确的思维中介环节,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思维有突发性、直接性等特点。

2.潜意识。古人云:“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迹作不成。”西方人说:“创造即白日梦”,“梦是一首无意的诗。”这些,实际上是潜意识问题。弗洛依德研究发现了潜意识。他认为:人的精神领域有认识到的部分,能清楚地感觉到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属显意识。还有隐伏于灵魂深处的不为人觉察的无意识,也叫潜意识。弗洛依德认为人的意识就像冰山一样,显意识就像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只占1/8;潜意识就像冰山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要占7/8。人们没有明确感觉的意识,梦境、无意识的反应,非理性的冲动,似曾相识等,都属于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范畴。潜意识的不断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的创造性。

3.灵感思维。灵感是一种奇妙的思维状态,也是心理现象,或精神状态,这时思想认识与情感极富于创造性,表现为激情亢奋,感觉灵敏,想象丰富,佳句纵横,创造力突然冲出,难以阻挡。灵感的爆发,一种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机遇式灵感,一种是内部积淀意识闪现的遐想式灵感。灵感的特征表现为突发性、迷狂性、独创性。许多大作家和科学家都有灵感的爆发,而产生伟大的创造的经历。对于一般人来说,其思维中常有灵感因素,比如有时感到脑子特别灵、特别聪明,这时就有灵感因素。我们对灵感因素不能扼杀,而要努力开发,以便发展到创造。要重视积累知识材料,“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要苦心追求灵感突破;还有及时捕捉灵感,因为灵感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争取灵感的创造。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3

【关键词】新课改;要求;课教“活”;主动权;语文素质;教学手段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简单来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一门工具,更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过程。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主,重知识、轻情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对教师教学和自身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

1.1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难解的古诗时,利用了解背景故事和展示画图示意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解中带趣,方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这时交给他的学习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水怎样?桂林的山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由于抓住了主要的问题来设问,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知道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2教师讲课不仅要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定要跟你一起融入到课文中,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从这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时用幽默的语言、时用严谨的辩论、时用抑扬的语调、时用饱满的激情,总之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1.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得教学方法。如今新课改中的新语文教学方法形式繁多。比如讲读法、分析法、比较法、直观法等,教师想要把课教“活”,最重要的途径是启发式教学,教师是催化剂,学生是主体,因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如果启发式教学手段运用得恰当,就能有满意的效果。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看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听、读、写的能力培养,但要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索取更多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

2.1预习——学习主动权首要环节。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怎样给每个小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每个小故事都在循循渐进的塑造着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五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设计预习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及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2.2自主探索——学习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4

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教学科研相分离,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纳入语文教学科研中来,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来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问题,在努力研究与实践过后通过教学过程不断地检验科研成果。新型教师必须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过程作为科研课题的来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完善,实现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有意识对其进行着重深化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问及的问题做出总结或者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课堂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即在不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出延伸,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演”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要以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来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学的步骤来确保课堂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总结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出合理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来实现对学生情绪的感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语言美。教师应当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熏染中养成谈吐文明的习惯,并在教师语言的魅力下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与道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口语的熏陶力,即在教学语言表达的口语方面要实现条理清晰,并且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有序的口语表达中受到启发,同时能在具有亲和力的口语表达中建立与教师和谐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演讲素质,即在语言表达合理的基础上善于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通过内容的扩展、表情的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语文教师要求

一、观念必须更新

(一)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其观念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认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死背硬记知识成为考试的唯一内容,普遍的题海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习内容陈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应当迅速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自己由主宰变为主导,将学生由被动的容器接纳变为主动的学习主体。

(二)关于语文的理念。长期以来,人们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不断讨论,曾认为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认为政治教育与语文知识并重,这些都没有还语文本来面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必须具有新型的知识结构

(一)全面的知识结构。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语文和其它学科渗透、交叉,英国的英语(即语文)教育思想就强调了其“学科交叉观”。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过去的学科实行条块分割,使教师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如不懂外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了解科技新发展等。这些巫待改变。

(二)开放的知识结构。过去的知识呈现封闭性,常用单一的不变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权威的论述静止地认识。客观现象极其复杂,主观世界又极其博大,应当从许多方面综合研究,要以变化创新的观念去认识。

(三)反思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育是接受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进行素质教育应当使用“发现学习”方法,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倡导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反思,这样的话,就可以发现许多新东西。

三、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一)要有选择教材的能力。教师要有辩析的眼光,要能够独立选择教学所侧重的内容。

(二)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三)教师要能将这篇作品与别的作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发现其思想上真知灼见,艺术上独到之处。

(四)教师要能认识教学参考和他人之说的正确与错误,妥贴与否,而不迷信盲从。

四、思维要兼容并蓄多视觉

现在使用了新的教材,鼓励学生思考、想象,学生的各种回答都有可取之处,都应肯定。可是不少教师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岂能多种答案共存,如太阳只能是红的,月亮只能是白的,怎能说太阳是黄的、白的、黑的、绿的”。这就表现出长期以来的单角度思维、直线思维、轨道思维的思维方式。几千年来,人们的思维在儒家思想的“道”中运行,在皇权圣旨的方向活动。前几十年,人们的思维在领导人语录的轨道中运行,是单一的。如今这种思维还有遗留。如果思维在多线条、多角度情况下,就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从多视觉的目光看,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下,其颜色是变化的,不相同的。早晨的太阳是红色的,接着变橙色,中午是银光耀眼的,有云雾时,它或白或灰,在绿窗内看,它是绿色的,在日蚀时又是黑色的……要改变狭隘单一的思维方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兼收并蓄。鼓励学生以多维视觉去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和创造。

五、学习使用创造性思维方式

(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如首先要重视横向分析,纵向剖析等分析综合方法

1.横向分析法。如《西游记》有27路妖魔鬼怪,可分两类:a类,14路与神佛有关系,又分两种:a.神佛所派;b.私欲作怪。其结局皆受神佛庇护而保命。B类,13路与神佛无关系,其下场是4路被收用,9路被斩杀。这里边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维认识意义。2.纵向剖析法。如日本在“二战”后是战败国,但其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20年间提高了5倍,其原因,不是劳动力增加,而是技术的发展创造。因其重视教育,大量投资,教育经费增加10倍,占总预算20.40。如此方法甚多,兹不赘述。

(二)教师要学习研究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意识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六七十年代只承认逻辑思维即科学思维,研究形象思维等其它各种思维就受到批判。许多人对其它各种思维理解不够,对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意识的认识是很肤浅的。而这些思维形式极富创造性,属于创造思维。巫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它们。

1.直觉思维,是指人脑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资料,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联系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和直觉。”艺术和科学创造都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跳跃性、超逻辑性,没有明确的思维中介环节,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思维有突发性、直接性等特点。

2.潜意识。古人云:“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迹作不成。”西方人说:“创造即白日梦”,“梦是一首无意的诗。”这些,实际上是潜意识问题。弗洛依德研究发现了潜意识。他认为:人的精神领域有认识到的部分,能清楚地感觉到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属显意识。还有隐伏于灵魂深处的不为人觉察的无意识,也叫潜意识。弗洛依德认为人的意识就像冰山一样,显意识就像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只占1/8;潜意识就像冰山沿在水面以下的部分,要占7/8。人们没有明确感觉的意识,梦境、无意识的反应,非理性的冲动,似曾相识等,都属于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范畴。潜意识的不断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的创造性。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6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7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这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正确对待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实施,才能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实现课程教学的现代化与有效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现成知识的识记,只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一起沦为教材与分数的“奴隶”,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探索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会创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个性化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1.由权威者转向引导者。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其权威地位不容动摇,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传输者与接受者的单线型关系。要真正落实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引导下与教师一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2.由传道者转向科研者。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要找到知识的源头,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传道者的角色,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用教材教,不是单纯地研究教材,机械地传授教材上的现成知识,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不断地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来武装我们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性、科学性与创新性。

3.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现代教学理论提出大的语文教学观,提出以教材为重要依据,优化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师既要注重语文学科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学科学习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同时又要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我们要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与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枯燥无味,整个课堂教学如同一潭死水。新课程改革提倡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

1.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富有探索性与趣味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引入求知的主动状态,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投入到积极的教学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个性见解,要知道这些个性见解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发动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发言,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

2.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来综合呈现教学信息,以吸引学生有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在讨论中提高,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8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求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

1.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1.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1.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1.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2.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中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趁势提出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分头行动,用各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4.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二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三是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5.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9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指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全校领导和教师应重点思考的课题。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好一些,在农村表现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量大于质,不太注重学生的理解消化程度,对语文的素质教育没有建立正确的理念,教学模式陈旧,在教学效果上难以突破。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领悟不透彻,没有对语文教学进行正确的定位,由于并未针对性的教学,所以导致效果不明显,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

小学语文教师在毕业后就投入了教学工作,后续教学经验虽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一部分教师本身的国学功底较差,这对语文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新课程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措施

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文化素养水平偏低的状况,更需要解决,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拓宽了不少,不仅在课堂获取到课本知识,而且在网上也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关系,还可以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以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转变传统的传授教学理念,加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在指导小学生的同时强化自我知识,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是素质教育一直强调的话题,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以为上完课就完事,并没有对课堂的效果进行关注,也没有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需要良师益友,加强与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当然需要教师对度进行把握,不能过于放纵。另外,在课堂后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课外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更加亲切。

3.加强自身的国学知识

现在小学生的教育比较繁杂,很多辅导班,有英语的、奥数的、唱歌的、跳舞的,但是系统的国学教育却比较缺乏,所以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社会上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小学教育是基础,只有语文教师具有对应的国学知识,才能担任教授小学生国学的重任。

现在一些小学已经开设了相关的国学课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必要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国学学习,还要与小学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

4.加强阅读和写作的教学

素质教育更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必修课程,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功。小学语文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基础一定要打牢,才能应对更加全面、系统的初高中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就要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写作水平,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太小,无法对文章进行比较深刻的理解,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尽量用简单、诙谐的语言把中心思想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要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在课外,语文教师要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有些老师觉得没有必要专门进行写作的教学,其实不然,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要加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首先就要强化语文教师的写作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现阶段,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没有完全根除,素质教育的理念在逐步渗透,就更加要求教师加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促进自主学习,在与小学生的良好互动中,改进教学方式,形成主动、协调的课堂秩序。只有教师能够不断完善,加强文化素养,就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要求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小学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是重大的。通过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在我国教育体制内,小学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而能够为以后教育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具备过硬的文化素养,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爱心以及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从而能够做一名符合时展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师。

1、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只是按照教学计划来授课,特别是一些老师缺乏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定位,缺乏教育的针对性,最终不能够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使得小学语文课堂过于死板。在一些大城市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不利于促进教育模式的改进,最终使得素质教育很难发展下去。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他们在经过数年的学习之后,开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主要表现在知识储备上。然而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基础比较薄弱,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措施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文化素养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清楚的教育定位、死板的教育方式、淡薄的汉语文化意识、薄弱的国学功底等,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

2.1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在简单的传授关系,而是平等的探讨知识关系,最终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做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知识顾问,而且也要成为交换意见者,从而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2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习上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生活上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虽然这一理念早就被提出,但是却未能落实下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爱,因此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朋友。小学生需要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以及多给学生讲一些故事,最终能够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课下,老师要与小学生做一些活动,例如:跳绳、打球等运动,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3不断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知识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辅导班,比如:英语辅导班、跳舞辅导班等,但是现在社会上缺少一个大型的以及系统的国学培训机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社会上我国国民没有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国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国学知识的储备,从而能够担负起国学的教育重任。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的小学已经开设了国学课程,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课程,从而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国学知识储备。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学知识,最终能够教育处更好的学生。通过开设国学课程,不仅让小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让小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是非常自豪的。

2.4不断加强教师的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创新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以及写作是必修的课程,因此阅读以及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整个教育学习体系中,小学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注重对阅读以及写作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功底,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并且也不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此时语文教师要将阅读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写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这一教学,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开设写作这一课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3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因此学校要不断改变教育模式以及转变旧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开创互动、开放以及自主学习的新方式,从而营造生动以及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最终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志娟.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程然;胡海舟.汉语文化视野中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