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十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十篇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2:46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1

关键词:整体把握;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验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有的“知识体系单元”逐渐被“主题单元”所取代,并充满时代气息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童真特色,也孕育着内涵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教材的改变带动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潮流对新形势下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予以探究,才能真正发挥出主题单元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整体把握,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对单元教学目标加以确定、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导读、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成果。

1.对单元教学目标加以确定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教学应该注意将教学三维目标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相结合,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避免理论死板化,不能强硬地在每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中生搬硬套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而是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对三维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明确,使其彰显出对课堂教学的辅助效果。

2.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在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已经确定后,教学设计就要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加以审视,从而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或重组。对于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说,由于教材一般只是为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一个较为经典的范例,所以其并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为详尽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使其能够以更加科学的姿态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而对于重组来说,它主要是指教师同样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打散,再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相关知识点的性质和特征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方便学生通过异同对比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后,教师应该根据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编。其整编内容应该包括协调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际安排和相应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应该处理好各个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每一个课时教学所能够达到的单元教学目标。

4.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导读

“导”的基本含义是引导、指导,其性质直接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导读,向学生提供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概览结构框架,便于学生理清单元教学内容。导读还包括对各单元之间的教学关系进行整理,让学生对整体教学内容形成全局性的把握。

5.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是简单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展望,而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调解更新的过程,是真正将教学书面设计变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创造的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映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实际应变能力,能够将教学设计“应情境而变,应学生而动”,准确把握教学契机。

6.反思教学效果

在完成基本的单元教学后,教师还应该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课堂内容增量和学生学习时的薄弱环节等问题进行整理和反思,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明并进行相应的补救。例如,对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课后辅导,帮助其矫正自身不足之处。

二、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月是故乡明”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1.单元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生字词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单元学习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相应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对不同的思乡之情加以体悟等。

2.单元整合

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活动、回顾拓展活动进行重组,如在《古诗词三首》教学后即开展回顾拓展活动,让学生对思乡的诗句加以积累,这样能够将本单元中的思乡诗文教学整合到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的设计主要注重对教学前测的设计。例如,教师在课程带入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其所了解的与思乡相关的诗和文,从而进行教学导入。

4.单元导读

为了让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本文单元教学设计将单篇课文导读和单元全盘导读相结合(如图1),让学生对单元教学主题和每篇课文都有简单的了解。

5.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里就不对教学设计做赘述。

6.教学反思

设计相应的习题(如图2),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

综上所述,“整体把握,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材观念和教学观念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应该对小学语文教材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自身的课程执行能力,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飞.“整体把握,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4

课程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载体,以各个单元的主题为主要线索,积极将主题课文进行整合,并通过主题课文的教学,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继而使得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并推动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因此以课程单元为载体,积极开展好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积累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按照课程安排机械化的完成教学的任务,实际教学中对于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对于单元教学实际意义还没有充分的领会,因此很少有针对性的开展单元教学工作,课程单元的设置无法发挥出其有效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小学语文单元设置的实际特点,在本节首先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继而为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

1.单元教学有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充分,学习方法也有待完善,因此在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全面的把握整体的知识,尤其是语文课程,其蕴含的丰富的背景内容,以及情感的整体贯穿,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整的把握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而通过单元课程教学,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得到了明确的表述,教师开展文化知识教学可以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展开,继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明确课文所表达的含义,提升自身的领悟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都起着良好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

2.单元教学有利于推动模块化教学,为学生分类掌握知识提供了基本前提。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实际特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主要根据主题情感、文体形式、古典与现代经典文章分类等形式来开展单元分类,并在教师教学工作的推动下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别的知识。因此通过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直观的将一学期的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而学生也能更好的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继而对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性进行梳理,明确所学知识的特点,应用的方法以及后期探究的主要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积累更加牢固,而且对于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明确,继而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延伸。

3.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通过单元课程的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在一个阶段掌握某一类特殊的知识,而在单元结束后,教材往往会安排一到两个课时,以教学活动或者练习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巩固。因此在单元木块学习的框架下,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充分教学,还可以借助单元木块的特点,对课程教学进行单元小结,实现学生知识积累的动态巩固,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主要策略

结合前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同时也能为学生分类掌握知识提供了基本前提,并能够动态的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究相关的教学策略,继而实现单元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1.对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升华,强化单元教学的实际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用好单元课程的主题意义,更好对教学单元的主题进行升华,继而强化单元教学的实际意义。例如在景物描述的单元课程教学内,教师可以以“探访自然,感受我们校园的美”为教学主题,对原有的单元主题进行升华,并在单元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介绍,要求学生主动的探寻课文中描述景物的经典佳句或者手法,继而在课堂中尝试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这一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景物描述词汇与佳句,感受语文的主要文体,更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景物描述与抒发对美景感叹的相关情感,继而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效果的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以单元教学为载体,指导学生找寻相关文章开展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扩充学生知识面与知识积累的一个良好方法,而由于小学阶段的读物相对有所限制,同时学生对于读物找寻的盲目性,很多时候扩展阅读很难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而通过单元主题的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够明确读物寻找的方向,更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与课外读物的比较来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结合单元主题开展阅读交流课,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共享。例如“小小阅读课”,“我推荐的一本书”,“我发现朱自清”等等,使得小学语文单元内容不断的得到扩充,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断的丰富,继而以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知识积累的丰富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情感表达能力,最终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开展单元动态巩固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模块化c单元动态巩固。因此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积极的开展知识巩固教学。以景物描述单元为例,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开展单词默写、经典段落背诵等复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将单元课程教学内容与作文课相对接,让课文中的佳句内容指导学生情感的抒发,提升学生景物描写的水平,继而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效果的延伸以及作文课教学效果的不断拓展,凸显单元教学的基本优势。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目前pep小学英语教材一律按单元进行设计和编写,大多数教师都对着主要模块进行教学,各个模块彼此孤立而缺乏语境或主题的衔接。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突显以语境语篇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可以有效突出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的融合性;可以充分体现学习领域目标达成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更能突现单元主题和学生语言能力目标间的相关性;同时还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动性(韦薇,2013)。那么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整体把握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使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宏观把握单元主题目标,找出课时之间的联系点,制定单课目标。

通常我们会用这些方式来阐述教学目标:完成……活动、任务;运用……语言、结构;采用……话题、语境;通过……方式、策略;体验……情感、文化。其中,完成……活动、任务直接放在了第一位的位置,因为任务型教学是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最有效的方式。

二、整体再构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定应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一纲多本,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准确把握教材主体,教材是第一位的法定文本,但教材不是圣经,它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套教材完全适合你的学生。所以需要老师们整合、调整、补充。整合就是多元教材的配合(1+x模式)。调整就是自我配合,灵活使用。补充就是相关资源的配合,指阅读视听等内容(顾立宁,2011)。

1.整合教材,重组板块。教材内容处理要点,朱浦老师用了五个英文字母表示:tCLLU。即topic:必须体现教材原有的主题;Contents:必须体现教材内容得安排;Level:必须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Length:必须符合课堂视听的篇幅;Unit:必须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

【案例】四上Unit5Dinner’sready,重组板块,确定5个话题:Subtopic:period1Dinnerathome(aLet’slearn/talk),period2Dinnerwithfriends(BLet’slearn/talk),period3Dinneratarestaurant(mainscene/Bplay/do/check),period4John’sdinnertime(BReadandwrite),period5atadinnerparty(aLet’sspell).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语篇间的关系重构,提高英语教学整体综合效应。

2.整合单元素材,再构文本。文本再构就基于教材和学习对象的原有知识水平把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基于教材再构、基于文本情况再构、基于学生情况再构和基于教师自身特点再构。运用“文本再构”的最终目的是让为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体现英语教学中对五语---语法、语音、语义、语境、语用的研究。

3.文本之间的关系。一个课时中会出现一个或多个文本,文本分为书面文本和口头文本、主体文本和辅助文本;那么一个单元几个课时就会出现多个文本,这些文本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关联。我们在再构单元中主体文本时,要关注主体文本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具备统一性、系统性、连续性、递进性和反复性(顾立宁,2011)。

三、整体处理文本优化教学设计

朱浦老师将英语教改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列式教学:以词、句分述为主的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整列式教学:以词、句、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为语境式教学:以句、文、境合并的课堂教学。

由此看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以语境式教学为主,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以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为目的,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听说读写层层推进。习得语言是不断复现再复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各种活动和问题滚动、复现语言知识。

【案例】四上Unit5Dinner’sready:第一、二课时主要目的是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核心内容,获取信息;初步感知核心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表达。第三课时进一步加深前面课时体验,学生基本掌握核心词汇和句型,能够正确书写核心词汇。第四课时升华单元主题,体验文化差异;提取文本内涵,提炼情感态度;能够正确书写核心句型,选词填空。第五课时学生能熟练运用词汇、句型,仿写与话题相关的小作文。

2.语境创设环环相扣。学生应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单元整体设计应考虑各课时间的衔接,设置期待或留有悬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使之内化为可持续稳定的学习态度。

【案例】四上Unit5Dinner’sready,整体创设语境如下:

第一课时Dinnerathome,通过对比中西方两个家庭就餐场景,在就餐语境中初步感知核心词汇和句型,同时感受中西方食物差异。第二课时Dinnerwithfriends,创设wuYifan邀请朋友到家里用餐的情境,初步感知餐具词汇和句型,同时感受朋友之间的热情和友谊。第三课时Dinneratarestaurant,介绍restaurant及today’sspecials,初步了解餐厅用餐的一些基本常识;完成账单活动,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第四课时John’sdinnertime,创设不会用筷子的John在妈妈的建议下开始尝试并学会用筷子的情境,体现中西方就餐文化的融合,初步培养学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完成i’dlikesome…笔头训练。第五课时atadinnerparty,进一步渗透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融合,感受家庭、朋友之间的热情和友谊。完成-e人称代词笔头训练,表达自己和朋友的食物喜好。

3.语量输出步步为营。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同时强调学习的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从会说几个单词,几个单句到能够输出小语段,最终形成“语用具体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案例】四上Unit5Dinner’sready,John的语言输入、内化和输出过程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主体文本中未涉及John,可在readandchoose中加入John,学生根据阅读材料选出他想吃的食物。第二课时在Listenandtick加入John,选出他想吃的食物。第三课时在主体文本中出现John想吃的食物。John:Yes,please.Letmetryit.oh,inmynoodles,i’dlikesomebeefandvegetables.第四课时在主体文本出现前,通过看图选词,回忆John的食物喜好,写一写。然后呈现主体文本插图,观察John的表情happyornothappy?why?导入主体文本(教材文本),John不会用筷子,在妈妈的建议下开始尝试并学会用筷子。第五课时John家举办dinnerparty,整体输出John和朋友们的食物喜好和餐具使用。

四、结束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教师理念发生了转变、课堂执行力得到了提升;更关注单元知识的联系,从而使教材分析更透彻;更关注学情分析,从而使课堂更接近学生需求;更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韦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4

一、让实验种子扎根校园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我们立足“寻真尚美”的核心理念,希望以美育引领教育,以美德、美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彰显教育之本真。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以美为动力,点燃师生求知的热情、激发师生思考的乐趣,让他们感悟教育的真谛。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选准课改的突破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新彬校长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带回来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内大量阅读来学习语文,教师把讲和练的时间压缩,将时间分给阅读,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感悟提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该项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简简单单学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理念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粒实验的种子扎根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田。

二、辛勤耕耘,催开花儿朵朵

我们的研究先从备课开始,着重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挖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通盘考虑单元文章的共性,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学习目标,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体现出来。

我们采用小课题引领、各个击破的形式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熟悉学段教材、了解编排体系,通读教材读本、做好阅读储备,对照课标教材、细化目标要求,挖掘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单元教学。每位教师带着精品教学设计进课堂,再通过课堂验证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反思改进,优化教学效果。

1.聚焦目标,细化分解,形成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是构筑成功的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才会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从单元整体规划入手,将学习目标适当分流。其次,研读教材,明确学期、学年所要达到的要求,把握单元目标和训练重点,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细化目标。最后,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要求,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述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各年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2.整合资源,“三双”融合,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我们在整合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单元目标,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关注教学内容纵向整合(教材内跨单元和不同年级相同内容主题的整合)、横向整合(课本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书籍的整合),从借助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展单元整合阅读,到跨单元、课内外提炼主题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初步形成了小学6个年级12册语文课本的单元整合教案。

3.课堂验证,反思诊断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校以点带面围绕主题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开展研究,借助校际教研进行年级组间听评课、跨年级组听评课,深入研究“单元整合、带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阅读、读写联动、主题习作、综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组教材时,都要注意其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一课一得,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这样,我校逐步形成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实践策略,促进了实验的有效开展。

4.深度整合,活动助力,拓展课程丰富多彩

学校注重组织各种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拓展活动,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主题。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为什么还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其用意就是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对于最后描写小鸟的三个自然段,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呢?我让学生拿出新美南吉的《爷爷的煤油灯》这本书,找出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并拓展阅读书中其他作品,学生对鸟儿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由一课书到整本书的阅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低年级整本书阅读适宜以绘本为主,创编绘本就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也逐渐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

我们把经典诵读也纳入主题阅读中进行整合,每天早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根据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一年级读《弟子规》,二年级读《三字经》等。同时,把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完全整合纳入语文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大部分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经典读本”。

跨学科整合。我们还引导学生写学科日记,并做一些手工,写写制作过程,如剪纸、水果雕刻、水果拼盘、树叶贴画等。学生在涂涂画画中发现了美,享受了创作乐趣,提高了观察能力。我们指导孩子们用镜头记录瞬间,进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语文活动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开展了故事会、书中人物大巡游、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5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英语;整体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体作业。整体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把握体验性原则,活学活用语言知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语言的体验。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学习Clothes单元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场FashionShow(时装秀),鼓励学生们穿上自己喜爱的各种服装边进行展示,边自然说出“thisismyblouse.thesearemyjeans.”等语言,台下同学也同时喝彩道“oh,it’spretty.theyarereallycool.”等话语。学生在这种活动过程中接触、感知、体验、理解和使用语言。让学生真正活学活用了语言知识,保证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

二、立足话题,泛听精听,培养学生语篇整体听能

我们认为不仅阅读有泛精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课堂上,每开始一个单元的教学,我们都要将a部分的情景作为听力材料不做任何解释,先泛听,即将录音放一两遍,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即大概的形式(对话或短文)及内容大意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经过对文章总体认识的简略讨论便能抓住话语的主旨和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如who,when,where,what,why,relationshipbetweenspeakers等,这时我们才对课文所提供的新词汇作简要的解释和认读。第二遍听录音时,进行精听,即在完整听全文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或者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各个击破重点确保语音、语调、节奏的逼真模仿以及语句的理解。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在老师的指导和原版录音的引领下,语音素质发展非常快,情景对话中的句型深刻地印在大脑中,所以,在以后C、D板块的滚动中,能够用漂亮娴熟的语言对图片进行想象,重组,合作编写出优美的小对话或小短文。这是在由结构到话题的上课模式中学生没法做到或很难做到的。通过这样泛、精听相结合的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听力习惯,提高在语篇水平上理解说话的能力,这是语言学习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循序渐进,对学生有效引领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如何评判对学生的引领是否有效?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的层面做点尝试。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结合新课标总体要求,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或每一个板块的教学目标则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对各个板块的目标定位可以各有侧重,循序渐进:整体感知a板块――对话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整体感知该单元的语言功能,做到“知其然”;重点感悟BCD板块――词句板块教学可以资源重组,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感悟”单元中的重点语言项目,做到“知其所以然”;整体回顾eFGH板块――结合综合版块的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学习的收获,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整体提升,做到“知其未尽然”。

四、紧扣单元主题,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不能是孤立的,而应当是单元整体基于语篇、情境的活化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既考虑话题的呈现方式,又思考并着力调控小学生活化思维的途径以及过程和方法。譬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都是必须向学生去提出一定话题的,话题质量的高低就看有否能够去激发我们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小学英语6BUnit5theseasons.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会sunny,cloudy,windy,warm,cool,cold等关于天气的词汇;能运用whatseasondoyoulike?what’stheweatherlike...?等进行问答。这就要求我们对话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同时话题要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澳洲四季的视频,让学生与生活所在地的季节天气作对比,通过对比产生信息差,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单元整体把握教学法对我们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不仅要懂得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峰.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4)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6

一、准定位,立体系

准定位,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全面考虑教学效果,设想好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具备那些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变化等。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导游、领学、践行的作用。

1.导游。待万事具备后,教师先用“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到“单元”里走上一遭,大概浏览一下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对知识的自主体系主动去完成,从而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策略,甚至预期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单元导语”就成了学习该单元的“路标”,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本单元的方向。通过单元导读课的整体感知,可以起到整体导航的作用。

2.领学。学以致用,是单元导读课教学的根本,我们一般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画出知识树和概念图;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在此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什么,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什么,自己要学什么,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点在哪里。学生轻松自如地读完课文之后,愉快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课文的感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带着这种整体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大有好处。既可以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心理,又可以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每一课学习做准备。其实每组的四篇课文就是四篇习作例文,在单元导读课上围绕本组主题就把口语交际与习作布置下去,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一是在学习本组课文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如何描写人物的,怎样描写场景的?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二是准备写作素材。给学生以充足的写作储备时间,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到了真正的作文课上,学生才会真正做到有内容可写。

3.践行。学习一组课文就是一次心路历程,享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在班级内开展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面对整组课文。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为整个单元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学生就一定能够学有所获。

二、抓主题,现目标

在小学阶段每个单元都有四五篇课文,选择哪篇课文来作导读课文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单元主题选择能体现单元目标与单元重难点的课文。

1.导读课文应该突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按教材规定,前两篇课文《将相和》和《草船借箭》是讲读课文,后两篇课文《景阳冈》和《猴王出世》属自读课文。其实,自读课文并不比讲读课文容易理解,单元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正是体现在自读课文中。因而,有的教师在讲授本单元的课文时,并不受教参及教材规定的影响,将《景阳冈》作为导读课文。这种选择无疑是符合实际的。

2.导读课文应充分体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一般都有其共性,但更多的是它的个性。能作导读课文的,应是共性和个性较趋一致的课文。以《景阳冈》来作为导读课文,正是考虑了这一点。通过武松打虎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武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正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授方法,揭规律

单元整组教学中的导读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本组课文的个性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揭示规律。我认为单元导读课的大致流程可以这样设计。

1.以导语为切入点,创境引趣。让学生通过单元导语、单元目录等对本单元的编排有个整体认识,明确编排意图与学习任务。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单元整组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猜想课文内容,选择最感兴趣的文章阅读。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泛泛地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喜欢的课文,讲清原因。可以是文中某一段的细节描写、文中的人物鲜明的特点、文中独特的写作风格,也可以是文中的作业等。只要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倾听他人的发言,对课文有所了解与启发,即达到目的。

4.指导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学法指导)和搜集资料,为单课学习作准备。学法指导,是单元导读课的重要环节,意在通过小组讨论、大组汇总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每篇课文的学习方式,讲清理由。这一环节往往引起学生的争论,课堂气氛至此达到高潮,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智慧课堂,无痕渗透,有效引领等,这样的先进理念对于我们帮助很大,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但是,吸收并不等同于照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就如单元导读课中读书方法的指导,仅仅靠无痕渗透到底够不够,特别是低中学段的学生,他们是否能真正领悟教师暗藏的读书方法,并学以己用?这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导读课的重点之一,有效指导与无痕渗透应该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也许,这样的导读课才更实用一些。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版块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出于使学生在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同时还能习得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考虑,往往将英语教学划分为“话题-结构-功能-任务”这样的教学体系,而这样的教学体系明显有着整体化的教学优势。也正是因此,多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模式优势。也正是因此,多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模式优化升级为“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在整体框架内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间与作业,并精准落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设计整体教学目标及框架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包含:语言技能及知识、语言情感及文化、学习策略三个方面,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则就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考量。而这一阶段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依据现有知识体系及能力,进行一个渐进式地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课时都落实教学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必须建立在将教材研究吃透、分析透彻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5toys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是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单词:ball、kite、robot、toybear;语言技能目标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运用句型ilike…/theyare…/theycan…/ilikethis…/it’s…/itcan…来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同时学会描述自己玩具的特点和玩具能做什么事情,并且能运用whatdoyoulike?ilike…来询问对方喜欢什么玩具并做出回答;学习策略目标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教学,让孩子们能在逐步由浅入深地完成任务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态度目标是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关心别人,与别人分享,会表达和询问他人喜好。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任务:孩子们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讲述关于玩具的故事;制作关于玩具的海报。通过这三个板块把整个单元进行有机串联、延伸和发展。

二、巧妙地利用单元主线进行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课文是以明确的单元主题为线索所链接的整体文章集合,而这个主题就是教材各板块间的“链接点”。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准地抓住教学的“单元主题与主线”,自主地深入挖掘并思考教材文章内容的有机联系,并进行高度的统一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地多样化、多层次、多种类的教学拓展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整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并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授二年级下册“BookDay”时,我围绕BookDay这一单元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开展三个相关子话题BookDayiscoming,makeabookmark以及ourBookDay。第一课时通过话题“whatcanyoudo?ican…Howinteresting/cool!”来开展本课主要新词的学习,并通过手击乐器配合chant的形式开展教学。第二课时在延续第一课时话题ican…的基础上,在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制作书签的过程中复习并拓展教学内容“thisismybookmark.it’sa…itcan…ilike…。”第三课时综合运用第一二课时的知识,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语段,让学生会用简单的英语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ihaveabook.it’sabout…it’sa…itcan…How…!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quickrespond,guessinggame,chant,groupwork等多种教学环节和手段,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达到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合理地创立设计教学情境教学

每个单元的教学在严格地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教师应该紧扣“单元主线”这一教学路径,变换教学情景来使学生产生学习新鲜感。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不需要严格地按照单元架构进行教学,可以依据实际教学需要,优先处理某一类教学问题,然后再对学生导入教学目的。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Shapes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喜欢形状的小老鼠一家去外婆家参加party”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因为故事新奇有趣,所以孩子们对小老鼠一家的故事发展充满期待:第一课时主要描述喜欢形状的小老鼠一家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了漂亮的大树和房子并对此进行与形状有关的描述;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梯度递进,并使故事继续延续下去:小老鼠到了外婆家开心的进行party,体会了分享食物的快乐,孩子们在本课时对故事进行模仿表演和简单的改编;第三课时综合了第一、二课时的知识,围绕小老鼠们用Uncletom送的形状小礼物进行设计新事物这个话题,运用游戏、歌曲等活动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本单元通过故事情景的创设,并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各种歌谣、动作、表演等教学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从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及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与安排高效的教w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调动自身语言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更简洁、更高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46-02

[作者简介]钱雷(1982―),男,江苏沭阳人,本科,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单篇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以单元整体为视角,借助对单元内各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串联回顾、单元总结等环节,贯穿单元内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单元结合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一、找出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的理念进行选材和编排的,各单元内的课文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和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前,一定要找出和紧扣这个共同的教学主题,把握好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为例,《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实则都隐含一个共同的主题――“春天”。把握好这个“春天”这个主题,就有利于对这个单元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就找准了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也能够从“春天”这个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搜集教学资源和素材,理顺教学思路。

有时候,还可以对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挖掘,深化教学主题。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组为例,《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名人故事”,在教学上可以选择这个为切入点,搜集和联系其他的名人事例。但如此就过于肤浅。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发现,这四篇都是在歌颂名人坚持不懈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如此就可以将普通的“名人故事”主题升华为“苦难中的坚持”,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对苦难的正确认识,并培养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合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和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之后,就是对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规划和设计了。一般的教学思路是,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的快速感知(可以是对单元目录的大体把握,也可以是单元课文的初步通读),然后再于具体课文的精读讲解中将单元主题联系和烘托起来,最后在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将前面所学的课文整体串联起来,贯穿单元的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中,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感知课,带领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四篇课文进行通读,在通读中发现和领略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波光粼粼的北海、炙烤大地的骄阳、惊涛拍岸的大海、红叶深深的晚秋、暮钟沉沉的寒山寺……通读的过程,能够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好奇心理,也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元主题的最初认识。

应当明确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主有次。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教案设计、备课时,要在突出单元教学主题和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重点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段落,而不是一概而论,都采用精讲精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必然会使得本来有限的教学课时更为紧张,甚至最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和学生信息接收的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虽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物来帮助学生进行主题学习。

三、注重前后的联系和对比,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思”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注重前后课文的联系和对比,加深对单元教学主题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如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蒲公英》《石榴》,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和对比,认真总结课文中关于植物的描写段落,“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从中学习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

在实施单位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将“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组为例,在讲解《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讲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或想实现的发明创造。在讲完《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描述一下春天里自己身边出现的事物。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立足于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上,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另外,要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加大读书宣传力度。围绕“读好整本书”这个主题,笔者在读书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首先是设置“书香心语”等栏目;在黑板报上及时将班级和“读书小标兵”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在全班学生面前亮相,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其次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学生的读书习作、生活感受等优秀作品展览在班级文学角上,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动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9

关键词:新教材;板块;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68-1

一、新旧教材板块结构的异同点

对话、词汇、句型、阅读、活动、语音、歌曲、歌谣组成了《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的单元板块。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各单元板块为:Storytime(课文学习),Funtime(趣味操练),Cartoontime(趣味阅读),Soundtime(语音学习),SongtimeRhymetime(歌曲演唱歌谣诵读),Checkouttime(复习检测),tickingtime(自我评价)(何锋,2012)。小学《英语》的板块有保留、合并、删减和增加,我们要学习新教材,明确单元板块功能及内在联系,有机组合,使单元中的几个课时前后连贯。

二、新教材各板块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英语》四年级的单元教学可以设计成三个课时:故事板块教学、词句板块教学和综合板块教学,二、三课时可根据板块内容组合。本单元的板块组合:【第一课时】Storytime,学生在snackbar这个情境中感知语言环境,为第二课时词句的学习作好准备;【第二课时】Funtime,Rhymetime和Checkouttime,延伸第一课时故事的语境,学习相关词句;【第三课时】Cartoontime,Soundtime和tickingtime,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这一课时学生应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三、新教材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

1.故事板块教学。小学《英语》的故事都是围绕单元的某一个话题展开,教师应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在整体理解对话、领悟单元话题后,再进行故事细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案例1】

Step1.课前铺垫词句学生听“imhungry”这首歌,说出听到的食物单词,接着说说其余食物的单词,而后用“magicbox”这一游戏巩固新单词并操练句型“idlike...”,以此作为故事的学习作适当铺垫。

Step2.课中学习故事学生带着“who?”“where?”两个问题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故事,教师引出课题“atthesnackbar”,并设计自读课文连线、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对故事有更好的了解。

Step3.课后表演故事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并根据老师的问题来总结点餐所用句型,同时区分健康食物与垃圾食物。

【评析】案例1中,教师适当铺垫词句,再整体引入故事。在教学故事时,教师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局部学习、整体输出,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2.词句板块教学。词句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先复习,再延伸故事情境,过渡到词句的教学,最后带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词句。

【案例2】

Step1.复习故事教师通过询问故事复习单词和句子,并让男女生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Step2.单词学习教师安排了跟读、分类、表演等活动来让学生学习新单词。

Step3.操练句子上一环节中,学生用“wouldyoulike...?”“idlike...”来模拟对话,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猜、听、说来复习词句,并把词句融合在韵律诗中。

Step4.学习反馈学生通过猜、听、连线来反馈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评析】案例2中,教师从复习故事入手,复习词句、故事配音,延伸到本课时词句的教学。教师设计表演、韵律诗等活动来练习词句,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情境中学习词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

3.综合板块教学。综合板块的教学是对单元的复习,在学习了两个课时之后,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在设计的教学活动时要和单元话题密切相关,创设完整的语境,可以先综合复习前两课时的内容,再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整体输出语言知识。

【案例3】

Step1.综合复习课前复习韵律诗“wouldyoulikeapie?”,并衍生到与食物相关的韵律诗,再通过游戏复习单词,从而引入话题“snackbar”。

Step2.综合运用(1)卡通学习。教师直接从话题“snackbar”过渡到卡通的学习,通过猜、看、说、读、演、配音的形式来呈现卡通。(2)语音学习。教师延伸卡通的情境,设计结尾引出“kitchen”,过渡到语音学习。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单元整组教学;主题活动

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是在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主题活动课,或者只是在单元准备指导课上草草地说一说本单元的主题活动是什么,这样就变成了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应命行为。事实上,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主题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它也应该悄然酝酿了。要上好“单元主题活动课”,就需要教师在单元合作准备课以及单元重点导学课中做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在重点导学课上要做相应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单元主题活动课”大容量,高效率实施。那么在重点导学课上如何提供多种活动形式为主题活动课服务?

一、从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主题活动打下基础

说到这,我们很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主题活动课开展的意义。“单元整组教学”中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我校的单元四段教学理念中也提出:在主题活动课中要通过科学合理、多形式的展示,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由上可见,主题活动开展的必要性。那么主题活动课应该本着什么样的目的来设计呢?有学者这样认为,主题活动课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丰富和扩大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善听、善说、善读、善写、善书、善表演等语文能力及习惯,从而陶冶美感情操。一句话,我认为主题活动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志趣、特长和理想。那么主题活动课的设计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

二、从单元整组出发体现四段的无缝隙链接,为主题活动服务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选择活动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自己设计活动形式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他们由于接触面的狭小,知识能力的欠缺有可能导致课上呈现的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这样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果我们单拿出一节课来指导,这样不但费时而且也会牵涉老师很多的精力,有时还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所以我们想如果主题活动课与导学课协同运行,这样就能达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为主题活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