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统计学基础笔记十篇统计学基础笔记十篇

统计学基础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8:29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1

关键词:Hadoop集群架构HBaseSpring框架mVC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3-01

1引言

本文以Hadoop技术为技术背景,在搭建好集群的前提下,进行系统设计。最后利用Spring框架、mVC模式对系统进行weB开发。

2Hadoop下的云笔记研究

2.1云计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2Hadoop

Hadoop是云计算技术的具体实现框架。由HDFS、mapReduce、HBase、Hive和ZooKeeper等成员组成。其中,HDFS和mapReduce是两个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员。Hadoop主要的一些特点:良好的扩容能力、成本低、高效、可靠性高。

2.3Hadoop平台的研究

HDFS是一个高度容错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DFS能够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支持大文件存储,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HDFS是Hadoop云计算的基础。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一个HDFS集群是有一个namenode(master)和一定数目的Datanode(slave)组成。

hadoop的集群是基于master/slave模式,namenode和jobtracker属于master,datanode和tasktracker属于slave,master只有一个,而slave有多个Secondarynamenode内存需求和namenode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通常secondarynamenode(运行在单独的物理机器上)和namenode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

2.4云笔记的weB研究

云笔记的weB系统主要使用的框架是Spring框架。Spring主要功能便是使用Spring框架管理程序中的组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关系。利用mVC三层架构模式来构建起weB的三层模式

3Hadoop下的云笔记设计

3.1云笔记系统框架设计

系统框架由Client,HBase数据库,weB服务器,HDFS集群组成。借助B/S架构及Hadoop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上。数据表采用HBase以mapper方式存储,weB服务器使用tomcat7.0。

云笔记平台使用Ubuntu11.10、JDK1.7.0、Hadoop1.0.4进行搭建。Hadoop平台的运行模式为分布式模式。Hadoop集群由1个master,4个slave构成。由局域网将各节点进行互联。整个平台在安装好jdk、hadoop还需配置系统环境在/etc/profile。再配置hadoop-env.sh、hdfs-site.xml以及core-site.xml、mapred-site.xml四个XmL文件。再进行SSH无密码验证配置。在myeclipse上安装hadoop插件,配置相应的core-site.xml与hdfs-site.xml配置文件。

3.2云笔记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云笔记是以学习者用户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模块设计。系统模块主要分为登陆、注册模块,全部笔记本、回收站、收藏、笔记等模块。全部笔记本模块列出用户的所有笔记本,当用户对笔记进行删除时,笔记会被转到回收站。笔记可以被用户分享以使其他用户查阅,并对感兴趣的笔记进行收藏。用户还可以对笔记进行编辑。

3.3云笔记数据库设计

本平台所采用的数据库是HBase。建立的数据库为cloudnote。依据云笔记的各个模块进行表的设计。主要的表cn_user、cn_notebook_type、cn_notebook、cn_note、cn_share等五个表。分别管理用户个人信息、存储笔记本类型数据、存储笔记本数据、存储分享笔记数据。

在非关系型数据库HBase中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借助数据访问接口,来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在视图层中经由weB服务器将数据进行前端显示。

为适应云笔记平的数据访问,HBase需重新定义增删改查类。这些类都是定义在了各个数据访问层中的。查找的结果返回的都是集合型。泛型为KeyValue或Result型。

3.4云笔记系统weB设计

本平台采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myexclipse开发软件。weB设计借助Spring框架,设计思想是mVC三层架构。视图层使用CSS样式、HtmL以及JQuery2.1进行前端展现。控制层采用具体的Controller类控制用户的数据请求。业务层是根据笔记本的业务进行Java代码编写。

4结语

本文简要的介绍有关云计算hadoop及其web方面的相关技术。主要的内容是针对基于hadoop的云笔记进行研究与设计。并取得相应的设计成果将基于hadoop的平台的集群环境搭建起来。最终使得云笔记系统在Hadoop集群上正常有序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海豹.基于Hadoop架构的数据共享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7-8.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2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通俗语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较扎实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该课程中的专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课程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畏惧、退缩、厌烦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接受该课程,笔者认为在不影响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向学生进行讲授,指导其练习与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现以《基础会计》教学中通俗语言的使用为例,加以说明。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语言通俗化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它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在本期发生作为标准来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对于该处理方法还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解释,但大多数学生在了解完相对专业的解释后往往会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把握这部分内容,如何将“传道授业”精神落到实处?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解方式。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学生生活中能够触摸到的小事件运用进来,通过通俗的语言就可以更为贴切地把该内容引入到学生的认知范围里面。笔者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对于各期收入确认的问题上,分别以一定期间商品推销人员卖出东西但买家暂时欠款以及该推销人员该期收到买家预付订金下个月取货为例,看推销人员如何合理地确定自己该期的收入;而对于各期费用确认的问题,分别引入了学生每月在校住宿费的计算以及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及支付两个小例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费用的确认问题。最后用一句形象的总结语来结束这部分内容,那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属于我们的(本期的),我们毫不迟疑的接受它,不属于我们的(本期的),我们坚决拒绝它。

二、会计核算前提的语言通俗化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机械地记住这些内容并不难,但真正让他们理解这些会计核算前提存在的必要性和它们具体的含义,则不是易事。这时作为授课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引进这部分内容,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这些会计核算前提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因果顺序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假定自己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会计人员,那么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哪里施展自己的会计技能?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找到特定单位,并能被接纳成为该单位的会计人员,这样他们的能力有了施展的空间,会计工作就有了特定的范围,这时笔者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会计主体这一概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会计主体的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现在有了既定的空间去开展工作,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考虑时间方面的问题。工作中每个人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任何事情都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这样的美好前景要求会计工作能跟上步伐,提出持久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因而持续经营这样的假设也就成为会计人一种乐观的想法,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持续经营的乐观思想确实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工作动力,但在工作中,会计人员不能够无休止地持续工作,他们需要定期的停顿总结,而这种停顿总结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会计人员通过停顿总结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并“展示”给想要了解他们工作成果的相关人员。这时笔者介绍会计分期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共同营造了时间段落的氛围,给会计工作的总结提供了更多准确的依据。有了以上关于会计工作空间和时间范围的设定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会计工作中使用什么计量工具,是用重量单位、体积单位还是其他的?当然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不难看出,会计工作以货币作为统一或主要的计量工具更为合适,这样会计的计量工具也就确定下来了。

对于会计核算前提的介绍,笔者借助以上的通俗语言,带领学生完全融入到整个过程中来。学生紧紧跟随事件的发展清晰地感受每一个关键点的产生和存在,也就能更清楚地把握四个会计核算前提存在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该部分内容的接受也就更容易了。

三、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关系的语言通俗化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通常从它们的概念中学生就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看似无需太多的解释,学生应该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从会计对象到会计要素再到会计科目这条线学生基本能掌握,但真正要从会计科目追溯到会计要素再到会计对象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不能正确确认会计科目所属的会计要素,不能正确认识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安排为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实会计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就如同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学生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学生的报考专业划分成各个系部,而会计为了对会计对象更好地进行核算也需要将其进行分类,这样就形成了六大会计要素;当然学生管理部门仅仅将学生分成各个系部还不够,还需要再将各系部进一步分成各专业甚至各班级,而会计为了具体地核算各会计要素的内容,又将各会计要素更进一步地划分为各个会计科目。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只有工作对象越明确,管理工作才能越来越规范和具体。其实会计中将会计对象一步一步分解成很多的会计科目也正是为了满足会计核算相关性原则的要求而达到的一种必然结果。

四、借、贷记账符号的语言通俗化

在介绍借贷复式记账方法时,授课老师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的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也最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如果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的解释仅仅是通过划清它们与原有本意的界限就显得过于死板。学生记住了这样一种解释,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更多的想法。其实授课老师完全可以从更开阔和灵活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记账符号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扩充更多的知识范围。借贷记账法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或资金运动情况)的具体方法。而从资金运动的角度上来看,借和贷两个记账符号分别表示资金运动的终点和起点。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了资金的运动,每一项资金运动都有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过程也就是由“贷”这个记账符号标识的起点带领着资金奔向“借”这个记账符号标识的终点。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刮目相看,也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使用记账符号。

五、会计核算方法的语言通俗化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项内容。一般教材把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放在了第一章的内容里面,而学生在接触这部分内容时对这些具体方法都还很陌生,如果要求他们对这七种方法能有整体的认识更是难上加难了。这时摆在授课老师面前的问题就是,怎样用合适的语言把这一概括性的问题介绍给学生,而又不致于让第一章的内容显得过于冗长。

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笔者用了一种通俗而简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初步认识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过程。笔者引导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全过程的“体验”某单位某期间的业务处理过程。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前,先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也就是要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账户和选择合适的记账方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后,会计人员根据相关的凭据来填制记账凭证这种特殊的单据并进行审核。(记账凭证的格式笔者建议学生参考后面相关章节,并指导学生尝试填入简单的业务内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张记账凭证上只能记录一笔业务,不能记录多笔业务。这样一月内如果有20笔业务就填制了至少20张的记账凭证;如果业务更多,填制的凭证也会更多。那么如果相关人员想要在众多的凭证中查找某些业务的话,就有点麻烦。笔者此时引导学生去考虑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将记账凭证这种相对零散的资料进行汇总和集中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可以把登记账簿这一内容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账簿正是把记账凭证中相对零散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当然账簿并不是一段会计工作的终点,因为账簿只是相对于凭证来说是汇总的,但单独看来它仍然是零散的,所以由“零散”到“汇总”的目标还没有完成,还需要会计人员继续努力,而编制会计报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几张报表就可以将众多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囊括进来,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当然由账簿到报表的过程还需要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两项工作的配合。对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的介绍,笔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身临其境地体会会计核算过程的每一步骤,虽然此时他们对这些过程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但这样的讲解过程相对于单纯的书面教条来说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基础会计》教学中通俗语言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它既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打破一潭死水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当然会计毕竟也是一门科学,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通俗语言时也要注意语言的严谨和准确,能做到“通而不俗,俗而有用”。既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又能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过于片面、狭隘,用心去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用丰富的语言来活跃每一次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高建宁,蔡万程.基础会计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3

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学习好。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课件的错误。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课件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

3.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260-266.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5

何为“讲”

跟传统的基础学科一样,教师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跟传统方式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讲究个“度”字。因为作为中等师范的学生,基础底子比较单薄,这就要求上课的教师必须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把握“度”。由于课上要讲的知识点比较多,不易于理解,抽象性比较强,而且教师也不一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都贯通,因此,哪些知识点该讲,哪些不该讲,还是全部都讲,都是一堂课所要考虑的。

例如,课本第一章中第一小节《计算机的模块化结构》中说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通过执行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程序在执行之前先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部件(内存)中;程序不需要人工干预而自动运行。教师如何来解释这个原理呢?显然,教师要把这个原理在一堂课中讲清楚、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无法明白计算机是怎样通过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的,而且计算机中的任务是怎样排列的,执行任务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就算我们找到说明这个问题的资料,学生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其次,“存储部件”和“内存”究竟是怎样的概念也需要说明,即便讲清楚了,学生可能还会问“内存什么样”、“见过吗”等类似问题。因此,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上,而是应该从这门课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微处理器、各种接口芯片、各种功能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以及连接方法上着手去讲。

再如,当我们讲到微处理器(CpU)这节时,要不要讲CpU的工作流程、工作原理、浮点运算能力、制造工艺呢?这个就没必要了,只要大概说明一下就可以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CpU是衡量一台计算机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CpU的主时钟频率(主频)越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CpU主频的换算关系是主频=倍频×外频;CpU缓存(Cache)是什么;Cache越大,CpU执行任务、存取数据完成的速度就越快。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维护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更高的主频、更好的性能、更快的速度,来引出“超频”的概念。“超频”是指把主频提升到比原来更高的频率上工作来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再结合“主频=倍频×外频”,说明“倍频”是锁频的,是不允许修改的,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修改CpU的外频来达到超频的目的。最后,在课堂上演示超频后导致计算机不能工作、然后修复的全过程。

何为“看”

“看”主要是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在讲到计算机某个部件时拿出相应实物让学生们看,或者是讲到某个操作时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逐渐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到对硬盘的分区格式化时,教师要先把问题提出来:为什么要分区格式化呢?分区格式化有什么作用呢?然后,讲解当我们准备要进行分区格式化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硬件系统已经安装完成,要使计算机系统能运行,我们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安装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安装首先就是要分区格式化。假如没有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是不可能安装到你的计算机上的。最后,教师在实践演示的同时,一一解释每一个步骤,学生在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中,渐渐明白问题的答案所在,即,假如不进行分区格式化的话,强行进行安装系统确实是行不通的。

何为“练”

“练”主要是指锻炼装机的操作能力和对出现问题的计算机系统的判断解决能力。一是表现在对DoS命令的使用程度上。我们知道windows系统是搭建在DoS基础上的,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没有安装之前,首先接触的就是DoS了。分区(Fdisk)、格式化(Format)、拷贝文件(Copy)、磁盘拷贝(Diskcopy)等都是DoS的常用命令。当计算机系统(这里指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系统)崩溃时,我们从显示屏中看见的就再也不是色彩鲜艳、图像逼真、鼠标挥动自如的图形界面了,而面对的将是黑底、白字符、亮光标组成的纯字符型界面。这时就只能靠从键盘输入的DoS命令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维护了。所以说,掌握好DoS的常用命令是很关键的,那怎么能把DoS命令掌握好呢?首先是要把命令记熟,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何为‘记’”。在上这门课的第一节时,我就要求学生把DoS的常用命令记在本子上,天天看,在最短的时间内记熟,然后上机操作,直到记住为止。二是表现在了解各种微处理器、各种接口芯片、各种功能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的基础上,锻炼拆装计算机,尽量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过程。为此,学校专门添置了计算机实验室,里面有供学生拆装机和做实验用的计算机。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6

会计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来反映问题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会计笔记,供大家参考。

会计笔记1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开设的看法和建议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框架的定位,将自己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战略性的高度考虑问题,而具备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管理会计这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

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么课程便尤为重要,应针对经管类特别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对专业的理性认识二、关于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涵盖了会计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目前较为前沿与经典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如: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深化和发展。在我看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学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不足的地方在由于学时和时间的限制,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够,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管理会计的知识有限,虽然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在内容上的指引更多,学生自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课程讲授的看法《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方式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对高级管理会计的感性认识。其次,老师在正式讲授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之前,会介绍自己在世界各国游历的经历,并且配以大量风景优美的照片,这便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建议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优点在于既考查平时学生的平时成绩,又考查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个人认为考核方式不足的地方在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因为考试的偶然性较大,一个学生也许在平时不认真对待该课程,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状态下所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可能考试结束后所记下的知识就“自动归零”,因此也许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并非面面俱到,对于某些知识点考试可能会遗漏,学生也可能以考试为导向去学习一门课程,而与学习的初衷相悖。如果平时的课堂作业会相对较全面,考核更加侧重于平时成绩,每一次的作业会反映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学生的成绩也许能够更加客观。

以上就是我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言辞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谅解。

会计笔记2说到学习会计学,这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在我刚学习该课程的第一章时,以为学习它不过就是背背定义就可以了,可在相继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应用。

在学习中我发现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了一些内容后,就有了放弃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但是,困难不能否认,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还记得在学习第一章时,总在抱怨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反正重点在后面几章,但会计学也是重理论的,它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教材中在阐述会计核算原理和各种核算方法时多配以实例,这样使我们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学会运用。它还要求我们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死板,以前这个词我们总定义给会计,可我还要说自从学习了会计学基础后,知道活学活用才是实质。所谓活学活用,是指对课程内容不要理解过死,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户分类等。具体说如我们作一笔会计分录,并不是说就一成不变,而是要定期调整账户的记录,使各账户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在调整时,要用权责发生制。当然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财务会计学是指主要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来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会计学。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笔记31.学习收获: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对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学习,认识和了解了财务软件系统应用基础,系统管理、总账管理以及UFo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初次使用用友(eRp-U8)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先建立用户,再建账号,这样方便设置用户对账号的管理。然后建立账套,将相关的企业及人员信息进行初始设置。并在“企业门户”里面进行基础设置。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启用总账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了,它是软件管理的核心,通过对它的操作发我学会了运用计算机进行凭证管理、出纳管理和账簿管理。掌握了使用总账进行转账和对账的功能,能够使用数据生成报表。此外,还对工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操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总之,通过对用友软件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及方法。

2.学习体会因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还是很弱的,尤其是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关系到本专业学习的电算化操作。

因此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包括理论课程和上机操作我都在很认真地听讲和一步步地仔细操作。但是还是难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注册系统时候没有将系统的时间和账套会计期间相统一,因此给后面的操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在总账管理系统操作中设置会计科目时候少设置了明细科目,结果在输入期初余额时候才发现问题;在输入数据的时候抄错了数据,试算平衡结果是不平衡的;在制作凭证的时候凭证的制作日期发生了混乱,系统提示说制作凭证不序时,无法进行后面凭证的操作,我修改了好久还是不行,把我急坏了。问了--老师,老师一操作就完成了,我很惊奇。老师说操作的时候不能着急,慢慢来就好了。看来我的耐心不够好,做事不够仔细。不足的地方还很多呢。我谢过了老师并继续实验操作。与去年的手工做帐相比,在学习中我发现了电算化的许多优点:从编制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到登帐、结帐、编制报表(去年全程都是我是和搭档手工完成,处理一些数据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差错,尤其是犯了如:金额写错、错行,借贷不平衡,凭证错乱、丢失等许多低级的错误),而电算化则不同,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帐、对帐、汇总编制报表等过程都是在一系列的设置成的体系中进行的;对于电算化中数据的使用与保存,只要通过账套的输出和导入功能便可简便的实现了。

另外,电算化中对于凭证、账簿、报表的收集汇总、归类查询都是很方便的。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电算化给我的印象就是:省时间,省人力、省材料,方便易行!。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电算化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因为计算机也是人工操作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大脑进行会计操作。人工的理性化设置使得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企业及会计人员的得力的助手。

3.结束语经过了四周的学习过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电算化的学习对我们即将毕业的财管及会计的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更深入的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最后,我想对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老师们说一句:谢谢,老师您幸苦了!

会计笔记4这学期我们着重学习的是用友U8中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每个章节的学习,老师的视频课件演示和每章节后面的上机实操,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学习到用友软件的使用方法。我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总账和UFo报表这两个部分。一个企业要开始运作了,首先我们要建一套账,这样才能对日常的工作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和管理。建账非常重要,这关系着以后账套的运作模式。其次我们要对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设置了,这样不仅能防止会计信息的泄露,也能实现各种分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完整的通用账务处理子系统包括: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簿输出、出纳管理、往来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管理和期末业务处理。在总账系统中,日常的业务处理主要包括记账凭证的录入、审核、修改和记账等工作。总体内容不是很多,但总账在整个财务中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后面的许多管理都依赖于总账。所以,保证总账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本学期已经过去大半了,我们的用友软件学习也接近尾声了,目前我们开始学习UFo报表,UFo报表系统是报表处理工具,利用UFo报表系统既可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我觉得有点类似于eXCeL报表,但有远远比eXCeL复杂。它是真正的三维立体表,提供了丰富的使用功能,完全实现了三维立体表的四维处理能力。因此接下来我们一定要投入100%的用心。

个人总结,首先学习用友软件前你的会计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这样在后面的填制凭证等方面时不会无从下手,同时也能很快发现错误。其次,一定要细心,耐心,成卓冷静。会计这门学科是非常严谨的,所谓是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所以会计软件同样很严谨。很多同学刚开始会很有劲头,越到后来遇到的问题越多,从而会产生放弃的心理。其实只要你每次做完认真的检查一步,比别人多走一步,这样后面的问题也会少一点。最后,学习用友时,我觉得更多的是要多练,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学习用友U8最重要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7

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计算机教学;应用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大学生必须学好计算机课程,为日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虽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但仅限于玩游戏、看视频、聊QQ等方面,对于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透彻,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学计算机课程概念多、术语多,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为改革计算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分析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人东尼•伯赞提出的概念,旨在表达人们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图形思维工具,利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将各个主题的关系表达出来,并借助符号、色彩与图像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画出来,这样可以将枯燥乏味的信息变成有颜色的、容易记忆的组织结构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提升思维能力,高效率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业界推出了很多种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其中mindmanager是其中一款应用较多的制作软件。这款软件易于操作,非常容易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mindmanag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是:1.明确核心主题;2.选择制作模板;3.绘制分支节点,根据核心主题绘制子中心主体,包括二级、三级或四级菜单;4.完善外观,输出结果。在mindmanager绘制软件的帮助下,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色彩丰富、条理清楚,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刺激,根据思维导图理解相关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在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课程涉及很多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相关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与网页设计等。这些内容对大学生来说似曾相识,但是真的要他们说出其中的计算机原理,他们又显得含糊其辞。这说明大学生并不透彻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但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一般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都交给学生显得不太现实,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混淆相关概念,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摆脱课件线性式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在备课阶段,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核心主题,从整体角度把握教材总局,接着以章节为分支节点,制作层级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计算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为学生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并通过mindmanager软件的折叠主题与展开,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掌握计算机知识结构,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以下思维导图,以子标题形式呈现相关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适当拓展部分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使学生补充知识点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为下次更好的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2、在大学生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时需要做课堂笔记。为了提高记笔记效率,大学生应该在笔记中写下关键词,在传统模式下,大学生的笔记记录了太多的内容,导致关键词被一堆无用信息所埋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教师应用引导大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让学生学会记录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树,并逐渐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降低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难度,计算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对这个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补充,直至输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在集思广益下,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日渐成熟,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熟练应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迅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师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宗璞,许合利,赵珊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李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朱桂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孙志梅.思维导图在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6]唐志刚.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8

关键字:HtmL标记语言;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能力

HtmL标记语言的认知,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学习aSp动态网页的基础,也是《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中的一章节内容。但职中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通过传统讲授法让学生掌握HtmL标记语言,会令他们厌学。因此,在教学当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1做法

通过三年的《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总结到比较学习法对于学生学习HtmL标记语言是比较适合的。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之前,学习了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因此,课堂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一做二看三总结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以学习“表格”标记为例:

一做让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Dreamweaver知识,在“设计”视图下设计一个本班本学期“课程表”的网页。

二看就是应用比较法认知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完成“课程表”后,切换到“代码”视图下,查看该网页所对应的HtmL标记,与前面所学过的HtmL标记相比较,找出不认识的HtmL标记,也就是需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让学生切换到“拆分”视图下,分别选中不认识的HtmL标记,看一下它们在“设计”视图中分别所对应的内容,从而认知“表格”标记内容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三总结学生应用所认知的“表格”标记,在“代码”视图下,重新设计一个“商品清单”表格。通过应用,进而系统化地总结出“表格”标记。

2体会

笔者认为比较学习法有如下特点:

(一)比较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做以引导。很好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9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68-01

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是否成功,而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因此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于更好的适应学生,而且还要及时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在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立足现实,了解你所带的班级和学生的现状的具体情况,也只有了解了班级和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掌握各自的差异,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分层次教学

如今年的初三学生中,据我统计,1、2、3、4班初二数学及格率不到百分之十,这对于化学课的教学难度很大,因为数学是理科教学的基础,化学课中有好多内容与数学的计算是分不开的,数学成绩差,化学成绩很难提高,会直接影响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这个具体情况,在上有关化学计算时有意而有重点地将数学计算的格式和原理,分别给学生介绍清楚后,再来学习化学计算,如在学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给学生讲清楚加减乘除的原则;在学习化合价的计算时,给学生讲清楚,正负数的加减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和溶液计算时,给学生讲清比例的性质等等,使学生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情况下能听得懂化学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如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能使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所学知识,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探究法,提问法,讲练法,阅读小结,强化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所学的知识,而且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法更适应学生,总之一点,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只要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的知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那也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2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只有“教”,没有“学”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学至关重要,你教师教的再好,如果学生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一定学不好各门功课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每次接上一个班,都要首先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

2.1课前要预习,认真读课本: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阅读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用于课前预习,精读用于课后复习。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预习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预习的方法是通读教材,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让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内容记下来或在书上做上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复习过程中更应认真阅读课本,查阅笔记,做到原理定理重点读,易混概念对比读,较难概念反复读。

2.2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千万别走神,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些答对了,哪些是不全面,不准确是错误的地方。

2.3学会做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记笔记除了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堂笔记一般采用提问式,把老师对重点内容的分析过程,解决典型例题的思路,总结出的解题方法等速记下来。不能记成流水账,老师写什么就记什么。

2.4重视化学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虽然我们条件有限,没有条件做实验,但必须给学生讲清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细致了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统计学基础笔记篇10

根据高中英语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培养六种学习习惯:

一、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在具体的操作中,我通常都会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或是其他的方式对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来引起同学们对课前自学的重视。

三、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四、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我每个星期都会对同学们所做的笔记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目的有二:一是督促其勤做笔记的习惯;二是规范记笔记的方法。与此同时,在每周一次的听写中,我通常会让同学们默写一些重点的句型和短语以及课堂上所列举过的例句,以此来促进同学们对记笔记的认识。

五、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要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所坚持的每周一听写制度是引导同学们复习的好方法之一。对一周所学习的词、句和语法都可以通过听写的方式督促他们反复记忆。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口头复习、口头复习和书面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来不断反复复习,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六、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