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十篇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十篇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4:14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1

2010年8月初,威尔士亲王发起的可持续发展会计体系项目(a4S)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联手成立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iiRC在成立之初即明确其宗旨是帮助促进并制定新的全球公认的报告方法。综合报告框架通过整合财务、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内容,创建一种新的年报格式,协助理解及评估企业业绩的可持续性。2011年9月,iiRC关于名为《向综合报告迈进——21世纪的交流沟通价值》的讨论稿;2012年11月,iiRC报告框架雏形;今年3月,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框架。多年后,这些日子或许都是公司报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现在,身处变革洪流,我们需要未雨绸缪相时而动。

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是组织提供其某一期间价值创造信息的过程,最常见的介质便是定期综合报告。综合报告以简洁的方式表明组织在其所处外部环境中所采用的战略、治理、所达到的绩效和前景如何实现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旨在促成一种更紧凑、更有效的公司报告方法,反映所有对组织价值创造能力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反映支持短期、中期、长期价值创造的金融资本的配置;强化广义资本的受托责任,促进对资本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促成聚焦于价值创造的整体思维和决策行动。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按照国际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编制综合报告。框架确立了统领综合报告整体内容的指导原则和内容元素,帮助组织确定如何有趣而透明地表述其独特的价值创造过程。框架的要求是原则导向性的,

并不关注个别事项的计量和披露规则、或是具体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当然,框架也不会为组织战略质量或绩效水平设置基准,评价是报告使用者的事情。简言之,尽管从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发展而来,但综合报告在很多方面有别于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特别是下面这几个关键词——简洁性、聚焦战略和未来导向、信息的连通性、商业模式、资本、价值,这些关键词是综合报告与众不同的集中反映,涉及综合报告的内容元素和指导原则。

综合报告的内容元素

综合报告应回答以下问题:

组织概述和外部环境:组织做什么?经营环境如何?

治理:组织的治理结构如何支持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机会和风险:影响组织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特定机会和风险是什么?组织如何应对?

战略和资源配置:组织欲往何处去?如何实现?

商业模式:组织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弹性如何?

绩效: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组织对资本的影响结果是什么?

未来前景:组织在实施战略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是什么?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对组织商业模式和未来绩效的潜在影响是什么?

综合报告的基本概念

在上述内容元素中,特别需要解释的是资本、商业模式以及价值创造这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价值创造是的核心。价值的传统含义与预期未来现金流现值有关,但所指的价值则更为广义,包括组织通过资本增减和资本转化创造的其他形式的价值。不过,综合报告意不在计量组织价值或所有资本的价值,只是提供信息以使报告使用者能够评估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综合报告应识别出影响组织价值创造能力包括财务动因在内的价值动因。

组织通过既定的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我们看到,商业模式的入口和出口都指向资本。框架将资本分为6种,即金融资本、制造资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与关系资本、自然资本。框架不要求所有组织都采用上述资本分类。这里应注意的是,与广义的价值相对应,组织使用或影响的资本并非全部归组织所有。不仅商业模式的投入需要考虑广义的资本,体现商业活动成果的商业模式的出口,也需要考虑对广义资本的内部和外部影响。框架不要求综合报告提供资本之间复杂依存关系的所有说明,但应考虑影响价值创造的一些重要权衡。

居于商业模式中心位置的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商业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和产品制造或提

供服务所展现的专门技能。商业活动的描述包括组织如何使自己在市场中有别于其他组织。综合报告应讨论那些影响商业活动效果和效率的举措对组织的长期成功所作出的贡献。综合报告需识别作为产出的关键产品和服务。对于副产品和废物等其他产出,则视其重要性予以讨论。

综合报告的指导原则

框架对综合报告的内容和列报提出以下原则性要求:

聚焦战略和未来导向:综合报告应深入说明组织战略及其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关系,以及战略对资本的使用和影响。

信息连通性:综合报告应反映在价值创造的完整历程中对组织价值创造能力至关重要的要素之间的组合、相互关联与依存性。

利益相关者响应:综合报告应说明组织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质量,组织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考虑并响应利益相关者的合法需求、利益和期望。

重要性和简洁性:综合报告应提供对评估组织价值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性的简洁信息。

可靠性和完整性:综合报告应包括所有重大的正面和负面事项,列报均衡且无重大错误。

一致性和可比性:综合报告列报的信息应前后各期一致,并与其他组织可比。

综合报告的意义与未来

2011年10月,来自23个国家的75家企业(其中有1家中国企业)开始将的概念和原则运用于实践,是为“试行项目企业网络”,同时有25家机构投资者组成“试行项目投资者网络”使用综合报告进行资本市场决策。目前,两个网络中的参加者已分别增至90余家和30余家。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2

综合报告作为一种全新的报告模式,其蕴含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等理念与当前企业报告变革的要求相吻合。在综合报告的引导下,组织将不再披露过去、独立且静态的报告信息,而是主动履行“综合思维”的过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描述组织的战略、管治、绩效和前景等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引导其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

一、组织价值创造的内涵及其过程

在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成立之初,各成员便达成一致共识,即综合报告的核心便是使组织提供有关其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的信息,关于组织价值创造的披露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报告变革的重要举措。

传统意义上来说,价值的含义一直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联系,与组织所拥有的财务资本相关,而价值创造则是:因组织的财务绩效而引起的价值计量变化。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衡量价值往往需要考虑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价值所形成的更广泛的情况,价值不仅仅取决于那些与财务资本相关的因素,还取决于更广泛的资本,如制造资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与关系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等。由此,价值创造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被定义为是一个过程,体现组织的战略、管治、绩效和前景等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引导组织利用各类资本,并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活动而引发资本的增加、减少或转化。组织价值创造的详细过程,共包括7个部分:

1.外部环境、使命和愿景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条件、技术变革、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等等,这些因素为组织的经营活动设定了特定的背景,同时也将对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命和愿景则是整个组织的中轴线,其将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定义组织的目标和意图,激励并引导组织循序渐进地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

2.管治

组织中的管理层有责任创建合适的监督结构以支持组织价值创造的能力,例如确立并监控组织文化的具体流程,包括管理层的基调和面对风险的态度。

3.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居于组织的核心地位,其反映了组织如何利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将产出转化为组织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商业模式的运作可以看作是价值创造过程的最佳体现,它以某种形式投入各类资本,并通过组织的商业活动,将它们转化为产出,组织的活动和其产出又将导致有关资本影响的成果,该成果可能是创造价值的积极成果也可能是破坏价值的消极成果。

在商业模式的运作中最重要的便是通过商业活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而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则又需要一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商业模式予以保障。

4.机遇与风险

在使命和愿景的指引下,通过对组织外部环境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可以确定组织的机遇和风险,而这些机遇和风险又与组织本身、组织的战略及其商业模式紧密关联,其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外部或内外兼有。面对机遇和风险,组织需要做的便是从重要机遇中创造价值,减轻或管理对组织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风险。

5.战略和资源配置

组织制定战略的目的就在于其试图最大化组织的机遇,同时减轻或管理组织遇到的风险。战略整体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策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就需制定一套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

6.绩效

组织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需要有关绩效的反馈信息,例如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组织在对资本的影响方面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信息的提供将会为组织建立起计量和监控系统,有助于组织进行下一步的决策制定。

7.前景展望

组织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并不是静态的,组织会定期查看上述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每个内容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适当的提炼,并最终着眼于组织的前景展望,以便组织能够循序渐进地创造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综合报告运用“综合思维”考量对组织循序渐进地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各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例如组织的管治结构能否响应其需求和利益;组织如何利用各类资本;组织如何调整其商业模式及战略,以应对自身面临的机遇与风险;组织如何利用反馈的绩效制定决策等。而以上构成价值创造过程的7个部分,恰是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所要求在编制综合报告时应予以披露的7个内容要素,如何创造价值无疑将成为未来综合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组织价值创造的受益对象

组织所创造的价值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受益对象,一个是组织本身,即资本提供者,由于各类资本是组织价值创造的起点,由此资本提供者往往可以对价值创造的过程施加直接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员工、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并不能直接控制组织的运行,但是其却可以通过与组织的关联活动或交互关系中获取利益,其中包括:组织商业活动的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供应商的合作意愿、供应链的实施条件等。

组织本身主要聚焦经济回报形式的价值,其对组织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十分关注。资本提供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价值创造首先要满足其自身的需要,然而当组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组织本身的价值创造能力或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时,资本提供者也会兼顾那些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创造的价值。总之,组织不可能只关注组织本身而无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将使得组织无法更长期地实现价值最大化,价值一定是组织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通过运用不同的资本策略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创造,并试图在其中寻求平衡。

三、价值创造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的重要地位

1.价值创造突出了综合报告的独特性

综合报告顺应了企业报告变革的方向,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其他形式的报告所蕴含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但是综合报告作为一种创新的报告形式,仍然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的报告或沟通文件有所区别,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综合报告聚焦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的价值创造能力。综合报告的独特性尤其体现在组织将反映用于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的各类资本和外部环境,以及与它们相互作用的组织要素,而这些要素恰好构成了综合报告对外披露的内容元素,包括组织的商业模式、机遇与风险、战略重点等等,除此之外,综合报告还十分强调“综合思维”在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2.价值创造促进了综合报告的完整性

综合报告并不仅仅是将财务报告、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或是一份网页上的内容加以简单的总结,综合报告更加强调信息之间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以交流组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虽然投资者仍将是预期的主要报告使用者,但因综合报告所涵盖的信息量和附属的其他沟通文件,将使得所有与组织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能力息息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受益,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趋于一致,二者都将着眼于综合报告所提供的有关组织价值创造的所有信息。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3

一、实施综合监管给基层工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实行综合监管的现实意义与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商所通过实施综合监管。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履行单一职能向履行综合职能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管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了管理与执法的疏漏或重叠,优化管理职能,拓宽监管领域和权限,有效解决了上下分离、登管脱节、各自为政的问题,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全面有效到位。工商综合监管职能和管理权限重心逐渐下移,也对工商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程序和标准。整合系统执法资源,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2、实现职能的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管理职能,明确工作任务,才能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有效配置各项资源,才能保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围绕自身职能不断研究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科学监管的途径和模式。

3、采取先进的监管手段,提高工商所的综合监管效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监管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监管的手段也必须不断更新,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真正按照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监管。

4、提高人员综合监管素质。增强工商所的综合监管效能,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工商部门尤其是处在一线的工商所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工商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适应科学监管需要。

(二)实施综合监管遇到的困难及主要原因

实际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工作能力不足,机构运转不顺畅。工商所内部机构没有完全按照“小局大所”的监管模式设置,基层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时有存在。形成应对执法环境的能力、适应市场形势的能力、调控市场秩序的能力不足等等。

2、基层执法装备不足。工商所的巡查执法装备少且差,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执法车辆和各种检测设备等现代化监管技术设备不能配备齐全,且有的设备破旧,性能低下,不能满足办公和监管执法的需要。

3、目前基层工商所实际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已超出了《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规定的范围。但是工商所还要受到《条例》的约束。另外在地方政府干预下,工商所承担了过多的法定职责以外的工作,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场建设规划等。工商所不能专心有效地履行市场监管的法定职能。

形成上述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基层人员能力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基层人员固有定势,基层工商所存在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低下、监管手段单一现象。不能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不能借助现代化管理平台进行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待许多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监管存在缺位。

2、基层监管力量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经济户口管理体制推动了“小局大所”的模式初步形成,工商所承担了大量的监管工作。但是,工商所人员配备并没有随着监管工作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加上基层一线监管人员普遍年龄老化,工商所不能很好地适应监管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监管不能实现全面尽职。

3、基层工商所职能定位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综合监管要求工商所基层建设实现规范化,整体工作向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转变。目前工商所法律地位及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基层工商所对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与省市局存在上下错位的现象,上级局更多地强调监管职责,要求全面落实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的四个统一,而现实中基层工商所则更多地偏重收费,强调经费保障,在多数时候存在以经费多少决定巡查监管工作量多少的现象。

4、协作机制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一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工商所现行执法监督机制仍不够完善,综合岗位和巡查监管岗位衔接不好。登记与管理脱节,内部监督制约差,缺乏有效监督。二是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约束,各部门联合执法处于松散状态,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信息互通,各自为战现象普遍存在。

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的基本做法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是指基层工商所在实施综合监管职能时,对超越自身权限和能力范围内的管理问题,尽全力仍然解决不了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填写综合监管履职困难报告单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借助上级权能实现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做法是:

(一)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困难报告单。基层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后,在尽全力履职情况下不能解决的,或发现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范畴,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单,向工商所分管领导报送。分管领导审查后发现问题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在报告上签署意见后,报工商所长。

(二)工商所组织力量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一层级报告。工商所长对下一层级递交的履职困难报告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并统筹力量解决;如果是工商所层级解决不了需报告分局或同级政府部门的,由工商所提出处理建议。需报告上一级政府的,由工商所报告分局后,以分局的名义报送。同时在报告单上注明工商所的处理情况和建议。

(三)上级部门整合监管资源,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报告单上报后,在规定时间内,上级部门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综合整治。工商所此时仍然要做好配合工作,便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使整治工作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

为了促使工商所各个岗位环节都能各负其责,保证在每一层面都能围绕综合监管目的,尽全力进行监管,我局在实际工作中,还具体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范围,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原则、层级和时限,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程序及要求,明确综合监管困难报告的内容、登记及责任追究方式。

三、全面实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取得的成效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以履职尽责为目标,提高基层监管工作质量和监管效能,建立畅通的工作渠道,实现有效监管。我局自实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整合监管资源,实现有效监管

综合困难报告的实行。有效地实现监管资源整合,工商所内部和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能有效衔接,实现履职尽责的综合监管目的。分局锦屏工商所在查处

取缔一例无照经营加油站过程中,监管人员采取限期办照、责令停业、下达处罚决定等措施,仍然未能达到预期管理目的。鉴于该无照经营涉及危险品,随时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监管人员及时果断地作出综合监管困难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关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责任的分工,组织联合执法,落实关停措施,实现了初期监管目的――停业整顿。

(二)提升了基层工商所解决难题的能力

实施综合监管,就是为了提升监管效能。在实施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前,工商所现有的力量很难解决监管中出现的难题。面对严峻现实。基层监管人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待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简单地采取逃避方式,以至于难题越来越多,监管工作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实施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后,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可以借助上级部门的力量。很容易地解决监管过程中产生的难题,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还提高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有效地分流监管责任,降低风险

在现行体制机制下,工商所原则上了解干什么,怎么干,困难如何解决,责任如何分流。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的推行,使本职以外的管理事项得到落实。为达到管理目的奠定了基础,也使部分责任流转到了上级或其他职能部门,从而降低了基层监管岗位的履职风险。缓解了基层人员对履职风险盲目恐惧的心理,主动履职、全力尽职的意识强了。

(四)促进了基层职能的准确定位和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

由于困难报告制度从多方面对监管行为作了规定,所以在各个环节都要求监管人员始终坚持依法履行监管执法行为。通过综合岗位和巡查监管岗位有机衔接,实现登记与管理相联结,加上内部监督制约。基层监管人员对职能定位有了准确的认识。各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到相互畅通,内部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基层监管工作基本实现系统性。

四、实行困难报告必须把握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正确认识困难报告,不能将报告效力扩大化,把监管责任无限上交

困难报告的执行标准是局、所两级的争论焦点,客观依据很难把握。无论是网格监管人员,还是巡查组、工商所,都要对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困难报告制度的实行,的确对基层综合监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可以防止实际工作中监管困难问题扩大化或出现意外情况,通过上级的权力和有效管理,将监管问题缩小或消除,从而分担基层的监管责任,化解监管工作中的问责风险。但是,在工商所也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将困难报告的效力扩大化,认为凡是综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打一个报告就万事大吉,该监管不去监管,该尽全力不尽全力。通过一纸形式的制度,将监管责任无限上交,造成上一级部门被牵扯大量的精力,监管效能被大大地制约。

(二)困难报告要一事一报、一报一结、一报一回复,规范化运作

综合监管困难报告是一种请求报告,将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限内通过规定的形式上报,只有实行一事一报工作制度,才能使上报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如果进行多事一报,往往让上一级不知道哪一个轻重缓急,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甚至干扰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也要认真对待下级上报的履职困难报告,做到一报一研究、一报一了结,在自身层面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并将情况及时回复给下级。这样上下才能及时有效沟通,有利于综合监管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商贸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商贸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现状

(一)管理者对分析报告的利用率不高

商贸企业面对着完全竞争市场,是经营压力偏大、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管理者极易形成重经营轻管理、重核算结果轻分析的思想,造成了他们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利用财务分析服务和指导经营的程度普遍偏低。

(二)分析内容单一,局限于定期报表分析

会计核算期终了,分析人员利用季度或年度会计报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但随着决策对信息及时性和深入性的要求提升,需要管理者能准确、及时把握企业日常财务状况、某一具体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若财务分析工作仅停留在定期事后综合分析,依然无法适应决策需要。

(三)依据资料局限于财务报表,忽视非财务信息

目前许多商贸企业财务分析资料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提供的报表数据和资料,通过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形成报告主体,忽视了对商贸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发展战略、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四)缺乏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相结合思路

分析人员在报告中往往能反映企业事后存在的问题,却不易发现和披露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财务风险,也不会从为管理者提建议角度来应对可能到来的财务风险。

二、基于商贸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建立商贸企业财务分析制度

其一、建立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牵头、综合能力较强的专职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组成,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写。其二、明确财务分析工作权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报告时间和质量、资料收集、分析目的和任务、保密等作出规范。其三、对分析报告的传递和运用进行设置,确保有质量的分析结论和改进建议能服务于经营管理。

(二)商贸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

1.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企业内部报表数据为核心,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内在财务能力和财务潜力,预测未来财务趋势和发展前景,据此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报表数据信息支持和依据。分析报告可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分析报告三类。

(1)月度财务分析应以利润表为分析基础,以本期影响利润额的突出事项为重点展开分析,找出原因和本质,分析各月度之间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描述和分析,反映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期间财务数据的发展趋势,为下阶段经营活动找出努力方向和提供改进措施。(2)季度和年度报表分析应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费用明细表和现金流量表、内部财务表格等报表为分析基础,并结合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稽核报告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财税法规等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通过重要财务指标与上年同期或往年数据、本期预算、同行业标准等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原因和发展趋势,为后期的财务工作和经营活动提供可行建议和改进措施。

2.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体系内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通过比较预算执行结果与目标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为预算年度考核结果提供参考依据;跟踪预算与战略的配合程度,为预算修正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分析报告可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性报告。

(1)定期报告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全面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针对差异较大指标和未达成分解进度的指标,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2)临时性报告主要是针对定期预算执行报告中发现的重大差异进行进一步具体分析和明确责任,拟定具体调整或改进措施。

3.投资运行效果分析内容。投资运行效果分析就是通过对投资项目一定期间内实际运行结果与可行性报告或预算目标对比,以提高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准确性,强化公司重大项目决策的合规性、科学性,也为项目后期经营提供数据和改进意见。分析报告可包括: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和股权投资分析报告。

(1)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分析资产使用前后的数据和效益对比、重大设备设施投入的背景、投入费用、使用状况、使用前后效益、投入产出情况等。(2)股权投资分析重点分析评价决策合理性(可行性报告、尽职调查、资产评估、审批核准情况等)、预期效益与可研目标的对比和差异、评价项目持有的发展性等。

4.专题财务分析内容。针对经营管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为分析对象。商贸流通企业可针对库存积压,逾期应收账款,资金循环、成本费用、亏损网点等事项进行专题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相结合

商贸企业所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应紧密围绕财务风险进行,通过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对企业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测和加以防范,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晓芹.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0).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5

一、实施原则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省—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综合体项目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工作,统一思想,内外协同,科学分解,并抓好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工作内容及分工

(一)完成项目单位的设立和组建工作

1.帮助项目单位对星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该项目前期工作而形成的成果和资产给予评估。(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协调帮助项目单位对星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评估资产转让予以确认。(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3.协调解决项目单位1000平方米临时经营办公场所。(责任单位:边境经济合作区)

4.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办公楼和外聘专家公寓建设用地一处。(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

5.帮助完成星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前期取得的土地、规划、环评等成果进行项目名称及主体变更。(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环保局)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及核准工作

1.帮助协调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明确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工作应遵循的管理办法、核准程序和要求,指导项目核准材料的组织和申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帮助协调省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争取项目单位取得非国营贸易项下的成品油进口经营资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帮助协调金融部门,协助项目单位制定项目建设资金闭合方案,尽快完成项目的融资方案、出具融资意向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4.帮助协调中石油及其所属大庆石化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国内化工企业,就综合体项目所进口的油品签署意向性购销协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

5.在项目前期环评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后的项目方案,帮助完成项目境内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同时,协调俄方同步推进该项工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6.帮助项目单位和项目设计部门完成输油管道选线及建设临时用地的手续办理工作;对综合体项目与我市未来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同步考虑,重新规划选址和征用的末站建设用地及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

7.帮助项目单位提供铁路专用装车场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方案,油品外运运输能力分析和具体运输方案。(责任单位:铁路集团公司)

8.帮助项目单位就综合体项目所涉及到的海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计量等问题同俄罗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制定运行规程和相关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9.鉴于在跨境管道施工时需要在“大通岛”建立穿越基坑和在综合体运行时需要在进境点建设监管维护、加压加热站,帮助协调上级批准综合体项目在该岛的开发建设。(边检站、爱辉区人民政府、市外侨办)

(三)协调解决项目核准和前期工作中涉及到的俄方问题

从项目推进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会商俄方项目领导小组,建立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共同协调同步推进该项目,协同完成向两国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报批工作。

1.报请国家能源局,将项目纳入中俄两国油气合作规划;报请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将项目补充列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优先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争取使该项目列入中俄两国能源分委会议事议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与俄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务联络及协调,提出与俄州政府就项目建设进行协调沟通的内容,并为我省、我市与俄州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做相关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四)为石化产业延伸作好基础性工作

为使进口俄罗斯原料油在实现产业延伸,着手编制《市石化产业发展计划和石化基地规划》。谋划建立政府支持、企业牵头的石化基地项目招商合作、投资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三、建立良性协调运行机制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6

发行量下降、广告经营额走低、纸张涨价,接二连三的利空打击,将传承百年的传统报业版图冲击得一塌糊涂。在数字化浪潮的荡涤中,不仅国外的百年老报接连关张,国内许多报纸更被逼入生死挣扎的边缘。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其实,传统报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就在于百年一贯的商业模式已难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两次销售”模式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全媒体时代已难以为继。

究其因,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和不断创新的电视媒体纷涌抢夺传统报业的广告资源,受众市场的“碎片化”正已席卷残云之势挤占传统报纸的读者,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和多元化的数字新媒体,正严峻的考验着传统报纸受众和广告商的忠诚度。新形势下,报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正被迫发生巨大的改变。作为报业市场主体的报业集团对环境变迁的反应如果不够敏捷,应对竞争的策略如果不够灵活,那报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前景堪忧。报业要重生,首先就要在新媒体环境中重新进行价值定位,也只有适应环境并在价值再定位的基础上重构自己的价值创造体系,报业集团才能在全媒体竞争环境中取胜。而价值链理论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工具。

二、理论基础

在价值链理论看来,企业是为某一价值创造而存在,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其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运作流程就是一个价值的传递过程。其核心观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流程设计最合理,整个链条最优,每个链节点成本最低,增值贡献最大,企业的最终价值就最大,从这层意义上看,价值链理论一个成本分析工具。同时,价值链理论更是一个战略分析的方法。它认为,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决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使用价值链分析时,按照价值链所包含价值活动单元的多少,并以独立的企业作为价值链的一个链结来对价值链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将价值链分为纵向(行业)价值链、横向(竞争对手)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部分。

通过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研究则可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和优化本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渠道)价值链的关系,促进成本的降低或差别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范围,把握成本优势或差别化优势;分析研究竞争对手价值链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深入调查,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别化优势或成本优势的来源,从而借鉴竞争对手的经验、方法,采取措施,优化本企业的作业和价值链,使企业赶上或超越竞争对手;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把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的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环境和资源整合的需要进行价值链重组来降低成本。其中,内部价值链分析又是处在横向、纵向价值链分析的节点上。通过价值链分析,能够发现不合理的、运作效率低、成本较高业务流程,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使企业整体价值链成本最低,实现业务流程总体价值增值的最大化。

三、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分析

在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时,先要定位企业的价值所在,只要找准企业的客户和客户价值,我们才能去构建企业的价值传递链节,这是价值链分析的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数字报业方兴未艾,还存有诸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在分析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之前有必要对传统报业的客户价值及价值链进行分析。不同于其他产业,传统报业提供的是信息产品,是新闻及相关内容。报纸的客户价值是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价值和广告商的广告传播需求。因为绝大多数的纸质报媒是靠广告收入生存,而扩大发行市场的目的是满足广告商传播的需求,因而报纸的终极价值就是广告传播价值。基于此,传统报纸走的是两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即先由订阅和零售等发行方式进行报纸对读者的销售,再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吸引其注意力,进而促其转化为有购买力的影响力销售,从而获取两次销售收入,即初次销售的发行收入和二次销售的广告收入。这样,报纸要面对两个市场,即由报纸和广告构成的有形市场和由影响力而形成的无形市场。由此也决定了报业集团的价值链也有别于一般企业。报业集团要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同时在两个市场上展开竞争,并培育相应的竞争能力,进而能满足读者和广告商的价值需求。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战略转型已成为报业集团唯一的现实选择。怎样转?如何转?这已成为当下报业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报业集团原来主要以纸质报纸的生产、经营为主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内容生产和广告经营,而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显然已不能局限于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传输、存储技术及传播介质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在报业的发展中已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国内外报业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数字报业已初具雏形,形成为以纸质媒体、电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以及其他电子显示终端等为基础平台,以文字新闻、娱乐、音乐、游戏、影像等为内容,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光盘、唱片和手机媒体为媒介,以调研、策划、制作、包装、发行、传播、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开发、服务为流水线的运作体系,突破了媒介界限,打破了地域局限的全媒体运作产业。数字化报业集团也逐步会成为一个集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光盘、唱片和手机媒体为介质的、全媒体经营的产业集团。

由是观之,数字报业的客户价值已远超越传统报业的价值边界,它的客户是除传统报业读者之外的所有全媒体受众。因而,其客户价值也是除了新闻内容和广告传播价值之外的,满足全媒体受众综合信息服务、广告传播和在线综合服务价值(下文还要详细分析)。

四、再造数字报业集团的内部价值链

谈论数字报业价值链之前,我们以传统报业价值链分析作为参照。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链和辅助价值链组成。根据传统报业两次销售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报业集团的价值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环节分解开来,将为主业生产的服务环节,诸如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办公大楼等折旧、技术开发等作为辅助价值链,而将采编、印务、发行和广告等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做为基本的价值链节。两次销售的模式决定传统报纸的基本价值链包括采编、印务、发行和广告四个环节,其中,价值生产的起点是内容的生产与加工,终点是广告价值的实现,内容的价值往往决定广告的价值,因此报业价值链的最核心环节是内容采编,也即“内容为王”。实践中,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子报子刊日渐增多,作为报业市场经营主体的报业集团根据战略需要不断的进行资源整合,通过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延伸了企业价值链,将报纸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内部化,也就是说,在我国,报业集团内部基本上就整合了除新闻纸生产等少数环节外的报业整个产业链。集团的内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就是内容的生产与加工、发行、传播和广告经营。从价值传递的运行轨迹看,其内部价值链呈单向度线性状态。

数字报业是从传统报业发展而来,但因面对的受众群体和服务的对象都发生了改变,数字报业与传统报业的客户价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两者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很大区别。从实践来看,传统报业的两次销售模式逐步为数字报业的多次、多样销售模式所取代。所谓多次销售,指数字报业基于一次内容生产加工,可以利用技术多次生成,通过全媒体多次,从而满足受众的多点信息接触需求;所谓多样销售,是指数字报业除了经营纸质媒体,实现广告盈利外,还可以不断的拓展增值服务,如基于强大内容生产的各类电子出版,基于手机报的增值服务,基于强大品牌力量的咨询、会展等服务,基于报业网站平台的信息、娱乐、游戏、视频点播和在线电子商务等服务,以及由此产生的广告盈利。

为实现多次、多样销售需数字报业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和运作流程,必须重新梳理价值创造环节,重构与之相适应的价值链。

相对传统报业,数字报业的辅助价值链环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基本价值环节则不同。首先,数字报业的产业链变得极为复杂,不仅有纸质报纸的出版、发行和广告经营链,更有电子纸、网络(含视频和广播)、手机及其他移动电子终端的出版、广告经营和服务,这一条功能交织的链条新整合进了许多信息通讯技术商、软件研发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同时,基于数字报业运营平台的各类在线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及会展等增值服务又延伸了数字报业价值链,极大的拓展了其价值版图,延伸的价值环节又整合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形成新的价值链。其次,从横向价值链分析来看,与数字报业构成竞争关系的对手很多,不仅有传统的电视、广播,新兴的网络和移动媒体也逐渐加入,对数字报业构成全方位的竞争。

据上述分析,广告价值和增值服务价值是数字化报业集团存在的终极价值,那么,重构其内部价值链必须以此为依据,并以此为归宿,设计适合于报业自身条件的价值创造环节,依托原有竞争优势,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再造业务流程。

广告价值是报业集团未来最重要的价值中心。其价值构成除了纸质媒体广告外,就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判断,今后可能更多价值将由网络、手机及各种电子终端(媒体)来创造。其盈利模式大致与传统报纸近似,也是分两步走的销售模式,即先销售内容,再实现广告销售。从这个意义讲,“内容为王”仍是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报纸是其实现广告价值的途径之一,而全媒体的多点,多渠道广告销售则是未来报业集团的主要价值创造形式。围绕这条核心的价值创造路径,国内外报团陆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渐次勾勒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内部价值链形态。我们大致将其表述为单向、放射状链条:即内容一次生产――多次数字生成――多媒体传播――多媒体广告经营。在这条链条中,强大的内容生产和加工仍是数字报业核心环节。

增值服务价值是数字化报业集团的另一重要的客户价值。其价值实现方式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内容销售,一个是服务增值。所谓内容销售,就是报业通过多种终端,如手机、网络、电子纸、pDa等实现内容收费;服务增值就是报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纸质平台开展的各类出版、电子商务、在线服务、咨询、活动、会展等服务,实现盈利。根据这一价值传递路径,我们可以总结为散点放射状价值链:即内容生产与生成――多平台传播――多形式增值服务。

其实,这两条价值链并不是并行分离的,而是相互交织、互为促进的。两根链条中的内容的生产与加工是重合的环节,多媒体传播平台也是一个,广告经营和增值服务都是向下延伸的链节点(功能)而已。只因数字时代的报业集团是多传播平台运作,致使内部价值链在广告运作和增值服务环节交织缠绕,最后将会形成一张复式网状结构链。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6页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7

2016市场调研报告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市场调研报告:

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小企业一片恐慌;2009中国成功保八,业界谈论后危机时代。时至2010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期待什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近期公开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中小企业,保证2010年8%的gdp增长也靠中小企业的拉动。毋庸置疑,占中国企业总数99.8%,提供75%就业

岗位的中小企业是成为支撑经济、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维护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定至关重要。而信息化需求状况往往能前瞻性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走势,从相关调研数据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一、转型调结构,需it系统培养未来竞争力

在这次影响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一部分企业倒下了,一部分企业经受住了考验,严酷的现实向这些挺过来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他们更加明白要想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自身实力的加强。新年之初,记者走访部分中小企业主,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增强自身能力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市场拓展难,产品的同质性较高,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放在同一营销平台上,希望提高精准性;

2、融资贷款难,中小企业较于大企业面临着更大风险,企业信用缺乏和资金不足使资金流举步维艰;

3、产业协作难,产业间竞争多于协作,社会信用的不足导致正常商业活动付出过高的协作成本;

4、管理提升难,内部管理缺乏对业务流程的全面掌控和优化,无法标准化以参与更大程度的竞争;

5、人才匮乏,整体i素养需提升,缺乏稳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无法及时应用;6、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往往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

综合而言,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信息化方面的长期落后和缺失,缺乏将现有技术、资产和商业价值融合起来的综合能力,更缺乏战略性的管理优化目标,即构建一个整体框架,通过正确的it策略和执行来长期维持并指引业务发展,获得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一位小企业老板表示:以前总觉得上不上信息化生意照样做,现在转向内需后客户数量变大了,国内市场结构也很复杂,不上就无法支撑业务发展。

二、57.6%的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

idc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it费用增长率由金融危机前的14.3%降到8.5%,而2010年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将顺市高涨。

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解决四个问题,市场与营销,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与研发。其中个体商户对于市场与营销及企业管理的需求最旺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营销渠道及企业管理都已经具备一定水平,需求降低,争霸市场的主要手段向产品研发及客户关系管理转移。据悉,中小企业中57.6%的企业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其中99%为个体工商户。

三、2010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四大趋势

综合来看,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总体上将表现为四个趋势:

1、对通过信息化助力业务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显现,经过了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将更加精打细算,它们希望购买到的it产品能对企业业务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节省额外的开支。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用户将更加看重超越it硬件设备之外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可能是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组合,能直接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价值。因和业务挂钩,也要求it厂商对用户业务特点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中小企业将更加关注产品维护及服务等隐性成本,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技术人员,it设备后期的维修也就成为了另外一项不得不考虑的开支。因此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并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的厂商。

3、看重品牌,倾向一站式采购。金融危机导致一些中小规模it厂商受到冲击,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机。而随着知名厂商产品价格的下调,中小企业市场也出现了马太效应,譬如南金蝶、北用友已明显与其它厂商拉开差距,更多的企业将考虑选购具有品牌优势的产品。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8

关键词: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在企业或产品宣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众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研究,本文从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出发,对商业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指的是以大众为对象进行的产品的海报设计,从而呈现出画面感强、辨识度高的画面设计。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展现的重要方式,具有快、制作精美等优势,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对消费者的心理、水平、接受方式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创作出内容精炼、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商业海报作品。

二、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表现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商业海报具有平面设计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能够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还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变,增强其目的性和功能性,进而不断增强其商业价值。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写实、抽象,同时还增强了许多创新表现的形式。

1.综合语言形式

随着技术水平和产品品种的不断丰富,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商业海报应从文字、图形、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准确把握商品主题,最大限度的发挥商业海报的作用。百事可乐作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如图1所示),宣传海报一直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在执着坚持的同时,不忘从文字、图形、色彩等语言形式多方面进行商业海报设计。

2.打破自身形态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还可以采用突破海报自身形态制约的方式进行广告设计,充分体现出产品的功能性作用。这就要求海报设计者通过镂空、折叠等多维度的表现形式进行商业海报设计,在提升人们注意力的同时,愉悦大众,进而实现产品宣传的目的。图2是一个洗面奶的户外广告牌,这个设计师运用结果思维,将洗面奶所带来的功能直接呈现于广告牌上,不仅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且能够直观的进行产品功效表达,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

3.连续画面表现

连续画面表现形式是结合“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的海报设计方式,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进行主题阐释,能够深化大众对主题的感悟,起到增强产品效果的作用。图3是一个商业广场的商业海报,这个海报在设计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宣传,在提升大众对商业广场印象的同时,吸引大众对这个商业广场的进一步了解,从而起到宣传效果增强的作用。

4.借用环境载体

商业海报的载体还从“纸”的限制拓展到环境空间中,将商业海报的文字、图形、色彩等于环境空间相结合,体现出产品的特点,进一步起到增强产品宣传的作用。商业海报的载体拓展同时也体现出科技的进步和环境空间的多样化。图4是绿箭的商业宣传海报,这个商业海报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让人们对绿箭这一产品的天然、健康、环保的理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说服力。

5.结合装置艺术不同

艺术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利用和转化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跨界合作成为新趋势。海报设计缺乏装置艺术所独有的真实的感官感受,通过海报与装置艺术的结合,能够突破平面设计的二维限制,增添新的形式,增强海报设计的宣传张力和效果。此外,商业海报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增添文字、色彩的点缀,增强海报意境,突出其感染力。图5是某饮料商业海报,充分利用吸管这一材料拼凑出人物的形象,人物就以立体化的状态呈现在环境中,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与海报呈现一个互动的状态。

三、结语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快、制作精美等优势,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写实、抽象,同时还增强了综合语言形式、打破自身形态、连续画面表现、借用环境载体以及结合装置艺术等创新表现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涛.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D].吉林大学,2016.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海报设计课程网络媒体时代建构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又称为招贴设计,属于大众传媒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商业海报有着悠长的历史并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报设计的设计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的网络信息传播媒体影响下,传统海报的局限性越发明显,这使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不过这一存在了千年的广告形式并没有消亡,新的媒体也让海报设计有了复生的机会。

人们常把网络媒体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但就其实质来看,这个“第四媒体”早已超出了以往所有传统媒体仅仅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体范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张允若教授在全国第七次传播学会议上提出网络媒体也同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媒体的作用,事实上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

传统商业在信息化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借助于网络媒体平台形成了网商,所谓的网商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联网作为企业或个人商业经营平台,进行采购、销售、企业产品展示信息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

近年来,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网商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数调研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网商与主流社会经济系统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主流社会经济系统中融入了大量的网商及网商产业阶层群体,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经济加速融合,传统企业加速电子商务使得电子商务产业阶层和生态体系大幅扩大。电子商务占重要比重的信息时代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商业模式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变也使得商家需要将更多的营销资源转移到网络媒体,基于网络媒体的平面设计需求呈现出迅速放大的趋势。更多的网商出于销售目的的需要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这使得海报以网页文件的形式出现。在这里笔者将这样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平台,以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声音、动画等广告元素,结合网络媒体的特征进行产品、服务或观念的新的海报形式称为网络媒体海报。这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动态的更加富有感染力的,乃至受众可以参与其中的海报设计让我们领略到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综合方向转变的过程。其对于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二、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海报设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浙江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大省,在2012年1季度的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网商指数榜中得分为仅次于首位广东78.38分的67.92分,高过全国平均值30.50分的一倍余。网商的快速发展也对相关的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产生了强劲的需求,最近2年来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于网商类企业的人数始终都保持在百分之20左右。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对网店的海报进行定期设计与维护,而以往的海报设计课还停留于传统印刷媒体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传统模块化的以科目内容分类的教学模式又使得网络媒体相关的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只限于网页设计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专攻方向等原因,课中无法深入讲授交叉课目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网站设计知识与技能和需要整合的海报设计等其他科目的知识无法马上融汇应用。于是乎学生会感觉到所学与所需产生了不对称,笔者认为这样课程之间联系的人为割裂所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倾向会因高职学生普遍较弱的知识自我消化与重构能力而强化,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下的设计缺少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海报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方向是删减原有的海报内容,转而开设专门的新媒体设计课程。这些适应地域与时代经济特点进行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这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同质化明显,缺少特色弊病的途径。

但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处于新旧媒体交替和并存的时代,海报作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广告形式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同时存在于传统的印刷媒体与新兴的互联网数字媒体领域。笔者因此认为在这样的改革尝试中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新媒体设计的内容是势在必行的,而原有的教学内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保留的实际价值的。

三、新媒体在海报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思路

1)课程目标

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内涵和方向,是课程乃至专业确立特色提升品质的原点。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革新,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大课程的视角,通过对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

2)课程内容

海报设计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结合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软件技术、营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新媒体的体入使得海报设计课程所要整合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课程既需要flash、dreamweaver、cooledit、aftereffects等动画、网页、声音、视频编辑相关软件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

3)课程实施

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都以单独课程的形式相对独立的存在着,各科目的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科知识缺少整体融合,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的革新。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推广的专业课双导师制度提供给了可行的思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

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模拟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

本文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单纯的教师理论授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在电脑面前死做设计而言。设计的教与学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第二层的实验性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中要改变以培养商业化设计从业者为口号下单纯的传授学生模式化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模式。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益预期。而在我国中小型设计公司占多数,很多设计公司的设计部门人数较少,往往要求设计师具有综合设计的能力,而不会把设计与制作岗位单独分开。

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4)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新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与多导师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而这样的定量化数据被我们过量的使用了,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

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过度的使用分值评测是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被忽视并被阻碍的根本原因,它会在根本上影响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发展。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

同时多导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自然的导入由多导师打分的评价方式,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对海报设计课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多元化、综合化的新要求。适应这样的变化要求教师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综合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改革并对课程从内容到实施、评价等各个步骤进行探索,打破科目间的知识壁垒,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实践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二级子项目《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项目标号20203a

参考资料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RobertJ.Sternberg,LouiseSpear.Swerling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Graemeturner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体—民众化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商业综合体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汪永华(1978-),男,陕西安康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网络客户服务。(浙江杭州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建设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1-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48-03

近几年,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探索的重要领域。所谓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就业或创业对应的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在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联合指导下,系统科学地选择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并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与目标,最后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对项目及完成结果联合做出评价的系统实践教学过程。综合实践项目也就是解决对应企业岗位工作实际问题的任务及项目。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课堂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开发路径

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均来源于企业的工作岗位及其任职能力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综合实践项目开发过程具体如下:首先,调研数千家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招聘需求,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招聘需求中,明确需要什么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能胜任的工作等。其次,把数千家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合并同类项,归纳总结,得出电子商务有网络营销类、网站运营类、在线客服类三大类岗位。由于电子商务创业门槛较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者众多,因此,在三大类岗位基础上再增加一大类岗位――网上创业综合类,这样就形成了四大类岗位。最后,从四大类岗位中,按照具体岗位关键词在各个企业的招聘启事中被提及的频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网络营销、网络推广专员、在线客服、网络信息编辑、网站运营和网站开发等,归纳分析出经常做的10类工作任务,根据10类工作任务开发出10类毕业综合实践项目和17项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完成毕业综合实践或者企业顶岗能力的提高)。具体如图1所示。

职业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毕业生如何胜任企业的三大类岗位或者创业,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递进式的项目训练,即课内实践、课程专项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的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训练,从而使学生完成了从能胜任简单项目到能胜任复杂项目的蜕变。具体而言,根据企业的三大类岗位或者创业的需要开发出网络营销、网络推广、在线客服等几个大类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10类毕业综合实践项目和17项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这几个大类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与企业中经常做的10类工作任务相对应。通过做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学生能做好这几个大类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就能胜任企业的三大类工作岗位或者创业,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具化及教学要求

10个大类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还是比较宏观、复杂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好。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把10个大类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课程专项实践项目(课程专项实践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然后把若干个小项目归类形成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分类

按产品或行业类型开发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如网络营销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按营销的产品类别可分为三类:一是生活资料的网络营销项目;二是生产资料的网络营销项目;三是无形商品(含虚拟商品与服务)的网络营销项目。按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实施的平台类型进行开发,如网络营销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类型可分为五类:一是C2C平台,如淘宝网、拍拍网等;二是B2B平台,如阿里巴巴、行业网站等;三是B2C平台,如当当网、京东商城等;四是搜索引擎平台,如百度、谷歌等;五是互联网新媒体,如新浪网、博客中国网等。通过对以上两个维度的综合,又可以组合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教学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选择的要求。总的原则,以培养形成技术应用型职业能力为主要选项依据,即项目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要解决或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同时要考虑学生力所能及。项目由执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提出,按程序审批,项目成果要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可以实物,可以实操,也可以以文稿方案等形式)。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实施要求。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周期原则上为2~4周,毕业综合实践一般为半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后半段,可以进行前期的准备、调研和必要的总结提升,但必须保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程综合实践。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负责人需要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尤其对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综合实践的几周时间,要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或实践安排计划,明确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任务),以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实施环节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教学的实施环节,以“职业认知实践”―“调研分析”―“创业实践”―“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能力递进的项目为抓手,经过四个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实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及企业电子商务项目规划与实施能力,并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具体见图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实施环节是:第一步,课程专项训练环节,为课程综合实践储备技能;第二步,课程综合实践环节,综合应用专项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步,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综合应用各项技能解决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完成工作任务。从教学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来看,在一、二、三、四学期安排了课程综合实践,第五学期的第九周开始直至第六学期结束,安排的是毕业综合实践。

第一学期后1周安排职业认知实践项目,具体实施电子商务主要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调研,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对大一学生而言,能够清楚明白“我们毕业后将做些什么”,进而制定出职业生涯设计。具体实施环节包括指导教师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计划学习与讨论、教师集中讲解调研要求、设置调研任务及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和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知名的电商企业进行调研实践,通过人才网等对电子商务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汇报交流。

第二学期后2周安排网络调研分析实践项目、网络调研问卷设计,具体工作是网络调研及网络调研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网络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及网络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对电子商务市场以及网络营销有一个全景认识。具体实施环节包括教师确定调研主题、布置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学生进行网络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汇报交流。

第三学期后3周安排创业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开展C2C或者B2C电子商务网店创业。具体实施环节包括教师准备典型C2C、B2C创业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开设网店;制定网店经营策略;实施网店运营,如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等;学生撰写电子商务创业报告并汇报交流。

第四学期后4周安排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选取特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电子商务角度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并实施。具体实施环节包括针对具体企业或产品进行同行现有状况的网络营销的调研,根据调研进行全面的网络营销方案设计,针对方案实施需要的网络营销工具进行选择和应用,撰写网络营销方案并汇报交流。

第五学期后10周和第六学期安排毕业综合实践,即企业具体岗位能力训练项目(顶岗实习),分为两类:一是学生能够在实际顶岗实习的,针对实习企业特定的电子商务需求或者问题,设计和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加以应用的项目;二是针对浙江产业集群优势资源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并孵化部分优质项目。具体实施环节包括指导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与指导老师协商,确定毕业综合实践选题的初选方案(要求针对实习企业,一人一题)、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方案的详细设计、设计总结评价、答辩。

四、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综合实践的考核评价以项目考核的形式,主要采用专家会评或者专家网评的方式。课程综合实践专家会评指标和课程综合实践专家网评指标主要包括成果评价和管理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从成果的质量与水平、数量和完成成果的态度进行评价。成果的质量与水平指标主要包括科学性与创新性(观测学生的项目成果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规范、规程等,是否创造性应用了高新技术)、规范性(观测学生的项目成果文本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文本主体部分字数是否足量,参考文献是否充足,佐证材料是否齐全等)和实用性(观测学生的项目成果实用性,是否可以用于解决现实岗位的实际问题或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等)三方面。完成成果的态度主要包括钻研与勤奋(观测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是否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针对论文要求,圆满地完成任务)、与导师的配合(观测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是否与导师积极保持沟通,主动提供综合实践的进展信息,接受导师指导)、团队合作精神(观测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是否相互协作,目标一致地完成任务)三方面。

课程综合实践项目也注重管理过程评价。在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中,一般以3~5人的小组完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搭便车”,设计一些信息管理表格,记录实践的过程。如电子商务岗位认知调研中,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调研不同岗位,再让组内学生调研同一岗位不同区域企业的需求,并填写规定份数的信息表,小组汇总、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在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完成在线指导与管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