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1:01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86-02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传统,就要从小抓起,小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影响巨大。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言人,她透露出古人那惊人的智慧,诗词中的哲理也是发人深省,词句之间的是古人的真情实感,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无价之宝。现在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电视,几乎家家户户都配备着,学生的生活中没有能正确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书籍等,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确定下来,而古诗词就可以作为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就这种情况来看,古诗词的教学以及传承就十分有必要了,让学生爱上这些优美而又古典的古诗词,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了解古诗词

1.1古诗词的定义

古体诗、格律诗以及近体诗是中国颇有代表性的诗歌,但是古诗词却是一种又不同于其他的格式和韵律的诗词,词和诗是不一样的,词牌构成的就是词,如果词牌不一样,那么在字数方面是没有相同的规定的,而且,词在配上曲子后就可以吟唱。与词相比诗就有明显的不同了,诗有近体诗,有古体诗,这是按照音律来进行区分的,也可以按照内容来分,就会有叙事的、抒情的、边塞的、怀古的、军旅的等,这些诗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她平仄押韵、字数相等。虽然诗词有诸多不同,但是古诗词的词句相当精炼,构思巧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文化里程碑。

1.2对古诗词的分析教学

在我国小学,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的要求,所以这时不仅应只将古诗词的含义讲给学生,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十分枯燥的,小学生又因年纪问题意志不太坚定,所以只让他们简单地背诵还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并不能使学生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诗人丰富的感情,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诗词进行赏析这方面理解好,就不能忽略古诗词中的潜在意境,改变教育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1.3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在学习上教育,也要潜意识的教育他们,他们是祖国的将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会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语文教师就要使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学会鉴赏古诗词,使他们的习惯变得良好。再者,语文理解能力无论在哪都是行之有效的,所以要鼓励小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学生自身的内涵。

2教学方法

2.1朗读古诗词

只有朗读才会同时结合眼、口,诗人一般都是触景生情,才思如泉涌,作出的诗词韵味无穷,所以在朗读的时候才会感受到那种不凡的美。像《山居秋暝》,是著名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能充分地体现出当时在刚刚下完雨后空气清新,这种美感就可以在朗读中体会得到,学生就可以充分地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作品,垂钓过程中的乐趣及也会在朗读中体会。

2.2充分想象

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受到禁锢,他们的思路是开阔的,想象是丰富的,所以他们对意境的体会应该是最深刻的,他们所构造的画面是最自由的,也可能最符合当时的场景,就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想象,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闭眼静静的听,想象站在山下,静静地昂头看着香炉峰在阳光的普照下透出几缕幽幽的紫烟,将目光看向瀑布,帘帘瀑布,顺势而流,像一条白练,从上面一直垂到下面,像是从天上流下来似得,长度可达数千尺,想像后尝试让学生说出对此的感受,并进行交流,其中感情也让学生细细的品味,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感受,也会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其中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记忆深刻。

2.3剖析古诗词

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远大志向,还有诗人的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往往都会融入到自己的诗中,而教师就可以简单的告诉学生在此诗中诗人所赋予的丰富的感情,让学生细细的去体会、研究,让学生找出在此诗中蕴含这一感情的诗句,并进行剖析、证明。

2.4联系诗人的背景

在小学教育日常教育中,最常用的就是充分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和作者出生时的家庭背景并进行充分的结合,我国流传下来很多具有优美词句并且传承千年的诗篇,这些诗篇通常都是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有感而发并且传达了作者特别多感情的诗篇,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就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就是曹植在极其无奈的环境下作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最能够精确地表达出作者感情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参与寻找,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思想感情,这句诗不仅包含了诗人当时被逼无奈的为难和兄弟之情冷漠的伤心,让学生也充分的理解,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

2.5赏析名句

中国古代的诗人经常的会借诗言情、借诗言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诗词也一般都会有丰富的哲理蕴含其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可以让学生赏析、剖析诗中蕴含的道理,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并且写出其中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教育意义

因为我国教育事业在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所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管辖力度和改革力度,我国对基础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视也是在新课改以后。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且对于其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小学的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就相应的需要增多,只有将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稳步提高,人生观、价值观才会被学生正确的树立,只有精确的分析古诗词对当代小学生的重要性,就可以研究如何进行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在每一堂课上,都可以对学生有一定积极的帮助。

语文教学的每堂课都很重要,但是小学生的专注力难以持久,要想在整堂课上都让他们自始自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是极难的。所以我们更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乐学古诗词。

4结语

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怎样进行相应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新课程改革也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如火如荼地进行,古诗词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小学生熟读、背诵古诗词这些虽然重要,但是提高学生应用古诗词的能力相应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古诗词教学素质就显得是重中之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和思想。该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潘静.潜心阅读,让语文课堂更有张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62.

[2]肖天仙.新n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研究以及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26.

[3]许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4(5):133-136.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2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中小学蒙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蒙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中小学老师提高蒙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中小学蒙语文老师在蒙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基本原则创新策略

中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蒙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蒙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蒙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蒙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做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中小学蒙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蒙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蒙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蒙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蒙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蒙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蒙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蒙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蒙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蒙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中小学蒙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蒙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蒙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蒙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四、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品评;赏析;语文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新颖的赏析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诗歌的兴趣,在诗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不断升华小学生的语文语言素养。可见,诗歌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去学习它,而在于如何发掘诗歌的精神内涵,感受语言深处的魅力。在传统的诗歌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诗歌里面的生字、生词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少具体分析语言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也很少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和关键词。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改变小学语文诗歌的赏析模式,从诗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通过三种赏析分析小学语文诗歌的模式。

一、品评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在每首诗歌中,都有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者“词”。这些关键词是整首诗歌的诗眼,也是诗歌最精华的部分。分析这些“字”或者“词”,可以直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诗歌的内容。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时候,由于本诗的赏析目标是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本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这一句诗,在这一句中“独”和“异”使用的最好。“独”体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独处异乡的孤独之感。而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是他在长安谋取功名之际,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就可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作者使用了两次“异”字,表达了更强烈的思想感情。王维当时还比较年轻,身处长安,举目无亲,长安越是繁华,自己的孤独感越是强烈。“异乡”和“异客”乃是对这种情感的完美表达。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评诗歌的过程中,抓住诗的关键字或者词,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轻松完成对本诗的学习。

二、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首诗都有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把赏析重点放在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上,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下册诗歌(人教版)《春望》(杜甫)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时候,注重分析本诗的写作技巧。诗的前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在诗的开头就描写了春望的所见。“国破”说明往日繁华的长安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乱草丛生的狼藉景象。“城春”是指春天虽然花朵树木都成长起来了,但是由于国家的衰败,它们已经失去了春天的风采。“国破”和“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表现出作者因为国家衰败的感伤之情。同时以乐景来写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加作者内心的伤感。作者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得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可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

诗歌作者所描写的诗,都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而想真正了解一首诗歌的深刻内涵,必须探究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探求诗歌的深刻寓意。

例如,在品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望天门山》(李白)的时候,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李白所描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好景象,必须带领学生了解诗人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社会风气良好,而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诗仙”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狭小天地里面的广阔胸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表现的是作者想冲断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和雄心壮志。所以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写诗的真正意图。

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的关键“字”或者“词”,集中分析关键“字”或者“词”就可以大概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合其他方面的品评,理解诗歌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另外,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抒情方式,看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或者描绘方式,并联系所学过的赏析知识,可以轻松掌握诗歌的赏析模式;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对作者的身世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抒发诗歌情感的重要前提,当然,诗歌也是对作者所处时代的重要反映。提高诗歌赏析能力,不断提升语文美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9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2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先找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策略加以指导。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国家教育对英语的重视也显得非常重要。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教师没办法更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也就不温不火。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才能保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得更好。

首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本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英语口语部分,但是我发现,即使是英语教师有意而为之,但是学生在熟练使用的过程中依旧无法掌握要领,更多是采用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过分注重笔试的学习,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口语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笔试能力越来越强,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却越来越差。甚至对于一些最初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会将中文或者拼音写在每个单词旁边,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发音不准,久而久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再者就是由于学生年龄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还很差,要想他们自学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接受全面的英语辅导有限,所以一些英语较差的初学者就会厌恶英语学习,自然会导致在教学上效率低下,制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教学问题,这就导致即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依旧不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让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有限。现在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还不能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优劣。在这种观念下,小学英语教师就会“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意识,依旧在教学中采用“板书”模式,而忽略一些多媒体、新工具的使用。例如针对小学生精力难以集中这一问题,本可借助多媒体的声音、文字和视频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意识淡薄,一些小学英语教师未采用这种模式。另外,教师自身不重视英语教学,课后缺乏英语总结,不能对英语教学准确评价也是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教师觉得小学英语本身就不是教学重点,从而忽略英语教学的准备。如果对学生英语成绩有要求,又会陷入强迫学生学习的怪圈。不仅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课堂的总结,偏离了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而且还在课堂评价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小学英语的日常表达

既然小学生还不太适应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那么要在英语教学上提高有效性,就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本身就是以实用和了解掌握为主,小学英语也是以口语锻炼为主,小学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加入“日常英语表达”这一块教学,让学生产生英语表达的兴趣,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情景,有效地练习已经学习并掌握的英语句型和常用表达。每天让学生进行英语日常报告,教师进行当面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长久积累的作用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掌握必要的英语口语与听力技能。例如在学习完“weloveanimals”这篇课文的时候,英语教师可以将“ihave……”句型写在黑板上,然后将“dog、cat、rabbit、monkey、panda”等动物名称写出来,让学生进行“Let’stalk”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和学生采用合作教学方式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旧适用。针对小学生这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要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成长进行总结,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都存在好奇,愿意接触新的事物,但是在注意力上又存在欠缺,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运用这种特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出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英语世界。将学生分成英语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探讨英语学习。例如在英语口语情境教学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划分,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英语练习,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表演和比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有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指导者,帮助平时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例如在英语发音、英语翻译以及英语表达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参与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三)教师合理评价以及激励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渴望得到来自长辈以及教师的鼓励和关注、认可,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无限的潜力,提高自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一改新课程改革之前的传统教学理念,在学生英语评价以及总结上也要与时俱进。在对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英语学习处于低位的学生进行勉励,要综合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唯分数论,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努力帮助所有不同阶段的学生,让一些后进学生树立起英语学习的热情,才能彻底改善英语教学,进而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学习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更多地思考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4(4).

[2]韩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知识经济,2014(13).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中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感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课程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讲解,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后进行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鉴赏能力的提高。另外,古诗词教学模式深受语文中考机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教学生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来应对语文中考题。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只让学生暂时记住了答题模式,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所以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途径

1.重点分析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作者每写一首古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沧海》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背景,即“作者曹操在当时击破了来自北边乌桓的困扰,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实质性胜利,所以作者心情十分愉悦,路过碣石山,所以登山望海,写下此诗。”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对诗中的具体意象就可以清楚理解,更好地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促进了有效教学。

2.引导学生品味“诗眼”或“词眼”

“诗眼”是一首诗的“生命”,是对一首诗的浓缩表达,体现了一首诗的全部精华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诗眼”的分析,从“诗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理解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望岳》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诗眼”,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分析具体的描写意象,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本诗的诗眼或者关键句是什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题目中的“望”字最具有传奇色彩,全诗并没有提及“望”字,我们却能够从诗中感受作者从山的高处进行眺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出作者想要登山的意愿,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征服一切困难的壮志雄心。作者带领学生分析诗眼或者关键句,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了诗的中心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3.深刻分析作者所用的艺术手法

在每首古诗词里,作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艺术手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中,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分析具体的意象和描写特点,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饮酒》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技巧和抒情特点,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诗的整体结构,即“全诗共分为两部分,脱离世俗喧嚣之感和从南山之景中感受田园之乐。”分析了整首诗的结构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前两句的叙事加说理,之后又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述了作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心灵的宁静,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写作艺术手法,从艺术手法之中结合作者的抒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引进新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汉语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6

新课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小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说审美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教学活动,要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审美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人文课程,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早就提出了美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审美教学也淹没在程序化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小说中的美育因素不够重视,仅仅重视考试的目的。与学生在小说教学中的审美预期和美感体验相违背,使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文学之美和人性之光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形式。

在语文小说教学中应当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在小说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沉闷的重点字词的讲解发现,对于小说中精彩的语言和协作的技巧则忽视不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说的语言和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解,没有联系到小说中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缺乏激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缺乏情感上的张力和动力。部分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中常常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依然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遵循着教条式的教学,特别是考试压力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更加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求等不够重视。特别是小说教学中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感情,也将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美的元素。

二、开展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语文的重要功能所在。因此,为了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应当积极地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注重课堂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审美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安排计划,对课堂精心设计。为了更加顺利地实施审美教学,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说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审美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小说中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能力。

2.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小说人物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部分,也是蕴含审美因素最多的一部分,表现最多的一部分为语言美、人物美、情节美等。其中,小说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小说的美,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与人物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学习小说《骆驼祥子》时,小说中有大量笔墨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小说人物祥子的形象,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进行分析祥子的形象,如在小说中描写烈日无处不在时:“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而在描写暴雨时写到:“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成了水世界……”通过这些典型的环境引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祥子仍然一如既往地干活挣钱,没有任何的畏缩和懈怠,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老实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其实像祥子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询问学生后又将学生引导人物形象分析中。经过和学生分析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祥子是一个勤俭、吃苦耐用、要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说的整体美

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要将小说中的美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常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重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小说是对生活的艺术处理,提高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审美实践性,使语文小说教学延伸到生活中。那么,语文小说教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学院式的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能够用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小说从生活中来,它包含了生活中的种种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这样不仅达到了美育的效果,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小说中所蕴涵的美,强化了没在语文课堂外的渗透,能够有力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如在学习秦文君的《选举风波》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贾里共经历了几次风波”“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问题后,提出“你有没有参加过班级选举?在选举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在面对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你是怎样解决的”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生活是五味瓶,有苦也有甜,有掌声也有泪光,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困难和挫折。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审美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三、结束语

审美教学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当在语文小说教学中积极开展审美教学,将审美教学作为初中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中的人物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体验美。

参考文献:

\[1\]彭映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J\].民风,2013,(02):124-125.

\[2\]王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3,(03):79-80.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实施策略

从理论上来说,研究性教学是指一种以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一种近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教学为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收集、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丰富对问题感受与体会,进而达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任务型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这种研究性教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认识到: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解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主要手段,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及策略则能够为任务型教学处理各种问题提供依据与支持。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已成为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筛选,确定研究专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写与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学习型素材,这就为学生在英语教师引导下进行英语专题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学生研究专题的选择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研究专题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出发点,对学生在现阶段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将学生思维既定的认知规律作为制定各种研究专题的基本原则。我们选取的研究专题还需要注重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及知识性的统一,使学生们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

二、多元化信息渠道,收集整理信息素材

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大量的专题研究实践,并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师、图书馆等资料汇集室进行信息素材的收集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适时发挥外部构建作用,为高中英语教学购置相应的影像、文献资料,为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材收集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依照专题研究分类成立的专题研究小组成员需要对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英语信息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教师的辅助下顺利完成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在整个信息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会得到良好的体现,这不仅会使得学生对英语专题研究的感受更为深入,而且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对于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唯一也是绝对的主体,英语教师在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中只发挥引导与辅助的教学作用,但两者无论其重要程度如何,均是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我认为,学生在各种信息素材的收集、整理、小组研讨并完成研究专题论文报告撰写的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在学习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合作关系。研究性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高中阶段英语知识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乃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深化与发展。

四、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活动,共享专题研究成果

在以上诸多教学策略的支持下,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及研究小组在高中阶段英语专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及共享是我们进一步完善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安排恰当的时间,以文字、图像、声源、视频等诸多多媒体形式对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及答辩会等诸多形式将学生个人或是专题研究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及汇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这种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再一次对所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各种类型英语专题研究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对本专题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补充与拓展,进而达到知识巩固与补充的双重学习目的。

五、开展鼓励评价、分享成功喜悦

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中阶段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不能陷入单一研究结果评价的误区,同样要关注学生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感受及体会。评价也不能仅仅以专题研究的文本表现形式(论文、报告等)为唯一标准,而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这一过程。鼓励性评价往往比批评性评价更为有效,英语教师需要放宽评价标准,用积极、正面的眼光对学生取得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这种鼓励与激励性的评价中收获成果的喜悦,产生再一次进行专题研究的热情。

六、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物化与精神文化需求都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英语作为我们在加强对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技能,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意义可想而知。本文对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艳梅.任务链教学:以话题为主线设计真实性任务――一次英语多媒体整合的说和写的教学实例及教学反思[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7).

[2]李稳敏.英文报纸阅读――任务指导下的大学新生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的调查与实践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8).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8

关键词:背景知识阅读理解传授方法

1. 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pearson and Johnson(1978)把阅读理解定义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强调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Carrell (1983)认为背景知识有3个组成部分:上下文(context)、熟悉度(familiarity)、透明度(transparency)。上下文指与文本有关的相关内容,熟悉度指读者对文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程度,透明度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实际上Carrell的3个部分正是广义的背景知识的内涵,上下文和熟悉度,透明度。

2. 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制约

2.1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背景文化能够影响阅读理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它究竟如何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阅读?为了更好地研究背景文化对阅读理解的具体作用,在宏观上,可把文化背景知识分为作家个人背景和整体文化背景。谈到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我们不妨先谈谈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图式阅读理论把阅读看作是个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知过程。阅读能力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2.2 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制约

由于文化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而思维方式又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会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反之,任何语言,如果学习者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学习起来势必吃力。

3.在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具体传授方法

外语教学为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外语教学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转化,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如历史、文化、社会、政治、传统、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了解背景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两种知识,英语的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1讲解法

在讲解文章前,教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了解,考虑到学生可能缺乏该文章的必要文化背景知识,充分利用教师参考书,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四单元(my First Job)时,就涉及到工作面试(job interview),教师可以讲解一下西方学生通常利用假期去找工作挣钱,而找工作主要是先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然后再去面试,顺便可以提一下在面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再结合当前国内大学生也流行假期打工和毕业后面临自找工作这个背景,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是怎样找工作的这个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可使学生有一种切身利益之感,会更认真、更有兴趣地学习该课文,从而促使他们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主要细节的理解。

3.2比较法

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具有敏感性,逐步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是一种在外语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而且效果不错。

3.3提问法和讨论法

提问和讨论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围绕文章中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采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背景知识传授中的注意事宜

4.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

要把内容背景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师必须多读具有西方特色的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2分层次渗透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的3个阶段(读前、读中、读后)分层次融入不同的内容背景知识。读前,教师要给学生导入与材料本身相关的内容背景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有一个科学的预热阶段,便于学生展开阅读思维;读中,教师要扫除材料中的文化障碍;读后,教师要对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背景知识加以延伸和升华,引导学生学会文化差异对比,提高其文化素质。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理解是一项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一门外语,只有沉浸到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中去,置身于相关的文化背景,才能充分理解反映这种文化的语言。理解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读者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技巧的运用正确与否。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董亚芬.大学英语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 1992 年第 3 期

[3]顾晔,许华琳.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信息处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64-65

[4]马博森.读教学中的话语分析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56-60

[5]马双月. 浅析影响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J]. 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01,(12)

[6]王银泉.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J].外语界,1995年第 4 期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9

一、以故事背景介绍加深学生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形成深入理解,就不能将教学活动局限在古诗文内容的讲解方面,还应该介绍古诗文的社会背景、作者背景等,使学生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由此,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接受特点,以故事教学的方式引入古诗文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文内涵创造条件。

例如,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如果教师简单地从文字意义层面为学生讲解诗文中蕴含的思想,让学生感受李白的创作情感和创作风格,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无法对《早发白帝城》形成深入理解。而教师以故事教学法导入创作背景,让学生在了解李白创作此诗背景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分析,就能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诗歌的创作思想[1]。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心情愉悦,在折返时顺水行舟,感受到江山的壮丽多姿,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其将自身获得赦免的情感以及对两岸景色的描写相结合,不无夸张和奇想,却显得飘逸流丽,无一处雕琢。李白的这种情感虽然在诗歌中没有进行明显的表露,但是结合创作背景,学生能够轻易地从诗歌的节奏中感受诗人的快乐,以及隐藏在快乐背后的点点惋惜之情。

可见,在古诗文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故事背景介绍,学生的诗文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借助想象和联想,体悟古诗文的意境美

我国优秀的古诗文能够经受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冲刷,一般都具有绝美的意境,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语言形式,更是精神文化食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认识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古诗文的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更应该引发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使学生对古诗文形成深入认识,并受到古诗文中意境美的熏陶,实现个人心灵的升华。

如教师在讲解《春雨》一诗之前,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播放春雨过后万物得到润泽,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场景,让学生在画面和声音的辅助下感受春雨过后的景色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课文内容和原有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体悟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2]。这样,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能够对诗人所描绘的春雨场景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感悟诗歌意境美的同时,对诗歌的内涵也能够形成深入的理解,对学习诗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课外延伸,灵活应用古诗文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能力,还应该适当地对古诗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灵活应用古诗文的能力,进而真正发挥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古诗文思维的培养以及古典文化内涵的强化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分析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是通向世界的大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随着加入wto,成功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及亚运会等,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大社会的速度不断加快,英语,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日常工作中,都日益重要,还将会是时尚和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就业岗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英语的应用将更为普遍和重要。目前我国相当部分高端设备是依赖进口的,大多数生产的产品是依赖出口的,在这些进进出出的设备和产品交流过程中,英语成了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还有工作中人员、技术等方方面面学习、交流与合作等,都离不开英语的运用。

二、重视趣味性,树立自信心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沿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科学巨人”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爱因斯坦看到母鸡孵小鸡而产生自己去孵小鸡的想法,等等,无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说:“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跟着兴趣走。”

可见,兴趣在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上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三、重视方法,由简单地学起,不断收获成就感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单词难记。而英语单词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根据学生记单词的问题,我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比较记忆法。通过构词法,学生可以轻松地举一反三,通过一个单词记住几个单词。而通过联想记忆法,学生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我让基础较差和基础一般的学生先挑选出自己信赖的可以帮助他们取得进步的同学,再以被选出的这个同学为小组长,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次讲新课前,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掌握新课内容,变“难学”为“易学”,变“难懂”为“易懂”,上课的时侯,他们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a中来,有问有答,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学生也收获了成就感。

四、重视情感教育,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生间应保持平等关系。教师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地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净化心灵的作用。

多运用“换位思考法”,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有人这样说,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有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任何教育都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美好收获。

五、重视语言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由于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文化背景知识,因而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文化导入尤为重要。

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就是英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及情景因素。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分为记忆性背景知识和分析性背景知识。记忆性背景知识指关于某种语言文化的事实性信息,例如:历史、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传统意识、等;分析性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确定英语国家和本国内部文化差异,具有对英语国家和本国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能力,并能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对比。

英语背景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入、讨论是不充分的,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汲取。例如:阅读英语国家的报刊、书籍等,直接汲取背景知识;看英语影视资料等获取背景知识,等等。当前英语教学任务应该是在加强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的英语内涵。

虽说“教无定法”,但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因材施教,安心于教,乐心于教,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王新如,顾承英等.职业教育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