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学笔记十篇地理教学笔记十篇

地理教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14

地理教学笔记篇1

关键词:课堂笔记;指导策略;小学生;小学语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二是,学生能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石,做好课堂笔记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之一。

在当下的小学课堂里,课堂笔记俨然失去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本来面目。课堂上,有的学生没有目的地埋头苦记,记笔记的时间侵占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记笔记;有的学生根本无所谓记录课堂笔记与否。在教师不经意间,要不是课堂笔记成为学生的负累,甚至是学生的敌人,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笔记的奴隶。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前,独立自主地学习根本无从谈起。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展近十年,但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教师有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2]因此,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指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

在小学语文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学生通常采取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相比较而言,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是两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都要求建立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笔记正是一种在课堂上进行的,建立学习材料之间联系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小学语文学习资料的整合要求学生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包含三种类型:自由联想型、重复前提型和命题演绎型。儿童具备命题演绎型推理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摆脱实际经验或已有观念干扰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推理对儿童的学习发展是最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认同在7~8岁初步表现出命题演绎的可能性;在9~10岁还不十分稳定,到11~12岁才基本具有命题演绎思维的特点。[3]小学儿童常常孤立地看待个别事实或现象,不能提高到概括水平,即归纳推理能力较差。小学儿童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要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一定阶段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为学生提供练习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也说明教师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必要性。[4]

2.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一种书面记录形式。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多采用的是课本批注式和笔记本抄写式两种类型的课堂笔记。课本批注式笔记是指学生直接在课本的空白处做课堂笔记的方式,用各种符号或者文字记录课堂信息。笔记本抄写式是指学生在笔记本上做课堂笔记的形式。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不仅包括在课堂上进行的指导,也包括在课堂前和课后指导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2.1课前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随时捕捉课堂上有用信息的过程。课堂上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两种途径进行,很多情况下,有价值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学生的书写达不到一定速度,即便在众多的信息中辨识出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会错过记录的机会,或者因为忙于记录上一条有用信息,而错过后续的有用信息。书写速度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虽然当下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写字课,让学生们练习书写,但练习的重点被集中在字体的美观上,很少关注书写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教师在平常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不仅要关注书写的外观,也要关注书写的速度。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抄写一段文字,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写一段文字,时间一到就让学生停止书写,文字的长度逐渐增加,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练习的信心。

2.2课堂上有效指导课堂笔记

2.2.1明确提出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

从学生接受学校语文教学的第一天,教师们就应该向学生明确提出上课须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并且说明课堂笔记对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不仅在每次课堂教学最初几分钟里,提醒学生准备必需的笔和纸以便做课堂笔记,而且在教学重难点前再一次提出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不断地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有助于低年级的学生逐渐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其内在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提醒的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学生完全养成习惯后停止。

2.2.2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笔记类型

由于教材排版不同、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不同的课堂笔记形式,有些教师会硬性要求学生统一将课堂笔记做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的要求是极为不合理的。一些学生在选择课堂笔记形式时往往拿不定主意或者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里为学生提供课堂笔记形式方面的建议。如,教学古诗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做批注,一般教材会在古诗词周围留出较大空间,足够学生书写。为了使批注对象更加准确,教师可建议学生将古诗词中需要批注的字词先圈起来,再拉出一条线段到教材的空白处做批注。而对于教学长篇的记叙文,往往需要通过整理,画出一个完整的文章框架图,这种情况下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更加合理。

2.2.3为学生留出做课堂笔记的时间

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比记录更重要,课堂笔记是为学生的理解吸收所服务的工具。对于一部分小学生来说,同时听讲、理解、做课堂笔记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预留出给学生们做课堂笔记的时间,以确保学生不因记笔记而耽误理解。教师可将一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将教学重难点分布于不同的环节中,在各环节的间隙让学生做课堂笔记。[5]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教学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或者有意让写有教学重难点的幻灯片多呈现几分钟。

2.2.4精心设计板书,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

好的板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学生理解复习的最佳材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呈现最终的板书设计,尤其是教学游记类的课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游览地图,随着教学的推进,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标出游览示意图,其余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手脑并用也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还有一些课文,需要对内容做梳理,教师用结构图替代条目式板书,如《猫》这一课的板书可以设计为:

2.2.5恰当编制学习辅助材料,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课堂笔记一般容量较小,与大段的文字内容相比,学生对图表、表格等字符较少的笔记形式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编制好相应的辅助材料,留有一定空白让学生填写,临下课时公布参考填法,对能正确、完整填写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帮助他们积极学习课堂内容。[6]以教学《新型玻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

在新课导入后教师可以将表格发到学生手中,填写表格的第一行作为示范,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填写要求,其余的空格由学生自己在后面的教学时间填写。在公布填写结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做必要的讲解,而不是仅仅公布结果了事。

2.3课后注重课堂笔记的评价和反馈

总体而言,小学生初学做课堂笔记,教师不应对课堂笔记的质量做过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笔记技巧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的笔记材料上写上有针对性的话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积极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笔记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坚持在课堂上做好课堂笔记。

3.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条件

通过理论思考而得出的策略往往在实践中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大多是因为没有将实践策略的前提条件考虑在内。就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策略而言,需要将以下几点前提条件纳入思考范畴中。

3.1教师在课前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分析逻辑

有效课堂笔记的标准之一即重难点明确、逻辑清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肯下苦工钻研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有助于理解与吸收的材料,做出详尽的规划安排。并且教师在课下应坚持进行口头表达的练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讲解内容。教师授课有序,指导有条不紊,学生的学习才能亦然。

3.2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对实现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策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意味着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有助于保证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学生至少有愿意倾听、愿意接纳的心向;另一方面,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间有效沟通,相互了解,教师能有足够畅通的渠道,能让教师了解到设计什么样的笔记,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是适合个别学生群体的。

3.3学校和社会支持小班化教学,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

有效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尽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在大班教学中,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个人是无法控制的,主要还得依靠学校和社会方面做出调整。

课堂笔记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第二,课堂笔记有助于增强学生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第三,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复习最有效的工具。[7]虽然课堂笔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思维训练依然应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笔记只是帮助思考,不应该取代课堂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否则会本末倒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坟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

[3]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6.

[4]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7.

[5]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0.

[6]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9.

地理教学笔记篇2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笔记,学习策略,笔记策略。

分类号B842.3

1问题提出

笔记古已有之,心理学家研究笔记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关于笔记功能的两种假说:贮藏功能假说和编码功能假说。贮藏功能假说(storagefunctionhypothesis)主张,记笔记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所记笔记的占有,强调记笔记的外部贮藏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可以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巩固所学的内容。对于对笔记贮藏功能的测量,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允许复习笔记的被试与不允许复习笔记的被试之间的学习成绩的差别。但贝顿(Benton)等人指出这种传统的方法没有严格区分出编码的功能和外部贮藏的功能,外部贮藏效果应是对自己不上课而在课后借用别人笔记进行复习的被试的学习成绩的测量[1]。编码功能假说(encodingfunctionhypothesis)主张,记笔记对信息如何编码有影响。这一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理解讲授内容。维斯塔(westa)等人比较了记笔记者与不记笔记者的回忆成绩,并把记笔记者回忆成绩较好归功于笔记的编码功能。他们认为记笔记是增加课堂信息储存的基本方法,记笔记促进了学生对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的编码,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内容[2,3]。

Kiewra假设,记笔记的技术会影响笔记的功能,也即不同的记笔记技术可能产生不同的编码功能和外部贮藏功能[1]。

我国学者胡进在其研究中采用了三种课堂笔记技术: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即尽量按照教师授课的原话来记录;线性技术(lineartechnique),即在发给大学生的记录纸上已经列出了讲课内容的大、小标题,要求大学生按照这些标题循序渐进地作课堂笔记;矩阵技术(matrixtechnique)采用两维表格,在表格上端列出大标题,在表格左端列出小标题,在表格里大、小标题交叉的空白部分,留给大学生记课堂笔记[4]。实验结果表明:在恰当的知识控制条件下,线性技术、矩阵技术的生成过程发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而传统记笔记方法的生成过程只能延迟发生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并且前者的生成效应明显优于后者的生成效应[4]。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迪瓦因(Devine)在文章中讨论了眉批、划线、总结和列出提纲等一般的作课堂笔记的方法[5]。

综上所述,学生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实质上,笔记策略是个体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和在资源管理策略的参与下,其认知能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而各种不同的笔记策略,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6]。笔者认为,课堂笔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注意,即帮助学习者维持注意于教学内容。②优化感知,即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习效率。③易化记忆,当学习者做笔记时,若常用划线、摘记、眉注等方法显示知识重点,能够更好地帮助记忆。④深化思维,即有助于学习者抓住学习的重点部分,由博返约,把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⑤强化概括,即有助于学习者用自己的话语来概括学习内容,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7]。课堂笔记除了辅助认知、促进并强化认知操作之外,还可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发展元认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的意志品质。

那么,大学生如何看待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管理自己记笔记的行为?是否掌握和应用记笔记的技术?有没有性别差异和学科专业差异?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研究设计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现场研究,并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与比较了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172名,来自3个自然班,其中文科生79名,理科生36名,艺术生57名;男生52名,女生120名;他们都听取同一位教师讲授的同一门专业必修课。

2.2材料

a.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B.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C.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笔者自行编制。首先,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一些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对记笔记的态度和行为;其次,根据访谈结果将大学生的笔记分成专业必修课的笔记和任意选修课的笔记两类,并针对笔记的内容、格式、详细程度和大学生对记笔记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编制了一系列相关题项,形成了问卷初稿;然后,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进行预备调查,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了修改,完成了问卷;最后,对调查样本正式施测。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是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基础上提炼而成。课堂笔记质量的评分主要依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具体标准见表1。

2.3研究过程

学期初,教师对文、理、艺学生都提出了记课堂笔记的要求,其中对理、艺学生再三强调了记笔记对认知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宣称笔记检查得分与课程成绩挂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认真进行了课堂笔记的检查和督促,按事先拟好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打分,同时对17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期结束时,教师提供了学生考试成绩。

2.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大学生对课堂笔记态度的分析

大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课堂笔记的态度参见表2,对于专业必修课,97.1%的认为课堂笔记有助于学习;对于任意选修课,91.9%的认为记课堂笔记对学习是有帮助的。

由列联表分析得:χ2=7.956,p>0.05,课程性质与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态度是独立的。这说明无论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大学生对待课堂笔记的态度是一致的,都认为课堂笔记有助于学习。虽然大学生对待笔记的态度基本一致,但他们在课堂笔记对学习的帮助程度上看法不同,由列联表分析得:χ2=46.649,p<0.01。文科生认为课堂笔记的帮助最大,其次是理科生,再次是艺术生。我们认为这与专业特点有关,文科生更多地受到识记方面的训练,使得他们在学习情景中倾向于借助课堂笔记;理科生更多地受到推理演绎方面的训练,强调逻辑思维,仅难点处需要借助课堂笔记;艺术生更多地受到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强调操作能力,课堂笔记的帮助程度较差。

3.2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行为分析

3.2.1课堂笔记的课程差异

虽然大学生对课堂笔记在认知上一致,但是实际行为与认知却有显著差异,见表3。大学生课堂笔记行为与课程性质有关联,由列联表分析得:χ2=69.602,p<0.05,说明大学生实际上更倾向于记专业必修课的笔记而轻视任意选修课的笔记。专业必修课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学生不得不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任意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修,课堂笔记也只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2.2课堂笔记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记笔记的行为具有性别差异,由列联表分析得:χ2=31.873,p<0.05,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记课堂笔记。而且女生的课堂笔记比男生的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3.2.3课堂笔记的学科差异

文、理、艺各科学生在记笔记行为上有差异,由列联表分析得:χ2=33.141,p<0.05,文科生、艺术生比理科生更倾向于记笔记。这与之前的假设是一致的,文科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课堂学习中充满大量的新信息,这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借助笔记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艺术生在教师的检查督促下不得不记好笔记;理科生虽然比艺术生更觉得笔记对学习的帮助大,但在实际上理科生的专业注重逻辑思维,他们听课时往往是专注于解题思路和推导过程,只要理解了无需记录。

3.3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动机

由表4可知,无论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都有过半数的大学生记笔记的动机是应付考试。由列联表分析得:χ2=6.668,p>0.05,说明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动机与课程性质无关。而且,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任意选修课,男女生记笔记的动机不存在差异。

有研究表明,记笔记的过程是被目标导向的(goaldirected)。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记笔记是多重目标导向的,主要受“应付考试”这一目标的导向。此外也有一些次级目标,比如增强注意力,应付老师的检查,以后可能会用到等等,这些次级目标是为总目标服务的[3]。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来记笔记,那么就会自动删除许多与考试无关的信息,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虽然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但很少有学生将自己记笔记的行为归因为“应付老师”。这说明个别教师的干预并不能左右学生记笔记的动机,而学生自幼经历的“应试教育”则给他们更大更多更深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敷衍应付的状态。

3.4大学生记笔记的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技术相当单一,大多采用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对笔记的内容懒于思考,一味照搬教师的板书,而且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精加工。因此我们认为,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即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等待老师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被动地等待答案,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愿意或不习惯主动地思考所学知识、主动地发现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见表5。

3.5课堂笔记详略程度的依据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依据课程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笔记详略的,见表6。

课堂笔记作为元认知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学习重点的提炼,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学习要点。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有能力依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好课堂笔记。

3.6课堂笔记质量评分的性别差异,文理艺各科学生之间的差异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按照事先拟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男女生课堂笔记得分情况详见表7。

对男女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t=3.463,p<0.01,即男女生的笔记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比男生在性格上更谨慎细致,比男生掌握了更多的记笔记的方法和技巧,记笔记相对更有效。对文理艺各科学生的笔记质量进行方差分析,F=1.684,p>0.05,他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7课堂笔记质量与最终成绩的相关

课堂笔记得分与最终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72,p<0.05。可见,学业优良学生的课堂笔记要比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笔记具有更高的质量。学业优良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们也正确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3.8本调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发

一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不容乐观。课堂笔记并没有起到它真正的作用,而仅仅被作为上课的一种形式,利用率比较低,有57%的学生只在考前才进行复习。课堂笔记作为学生课堂思考的一种外显形式,应该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手段。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记一份有效的课堂笔记,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笔记,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是按照教师的板书来完成的,因此,如何合理设计板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笔记情况。适量的板书,点到为止,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留出适量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去填满其中的内容,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不提倡将所有的重点都罗列在板书上,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自己进行提炼。相反的,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教师应该多罗列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推动他们进行知识建构。

4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已认识到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他们在价值认知上不存在差异,但是行为上存在课程、性别、文理艺学科差异。(2)大部分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动机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也几乎不去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利用率较低。(3)文、理、艺术生在课堂笔记技术上不存在差异,仍然都是采取传统式课堂笔记策略。(4)在课堂笔记的质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显著高于男生;文、理、艺术生之间不存在差异。(5)课堂笔记质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

1胡进.关于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1,9(1):47~51

2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26~29

3meterpV,YokoiL,pressleym.Collegestudents′theoryofnote-takingderivedfromtheirperceptionsofnote-taking,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4,86(3):323~338

4胡进.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9,22(4):377~378

5周谦.学习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地理教学笔记篇3

一、课堂笔记的本质及意义

做笔记是学生在听课和阅读时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课堂笔记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提高和再输出的过程,即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换言之,学生课堂笔记是一个有效控制自己认知和对材料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笔记,可克服心记的局限性,是永久记录;通过课堂笔记,使注意力集中,可紧跟教师思路,把握所学章节的层次关系,分清重点、难点;可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及时地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通过课下对笔记的整理,也会提高总结、概括能力;课堂笔记中对某些问题的质疑、发散思考,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推动课外阅读习惯的建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课堂笔记在聋生学习中的教育功能

1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升聋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聋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较淡薄,参与能力也较差,常因视觉疲劳而走神,课堂记笔记可以帮助聋生有效抵制外界干扰和消除走神。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心无二用、专心致志地记笔记,就会高度注意“听”取教师讲述的每句话语和在板书上的每段文字、每个画面,实现“听”课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

2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聋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通过记录教师讲课的体系层次(篇、章、节、段、纳、目等逻辑层次的题号和标题)以及课堂的重点内容和总结,使聋生理解课程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在“记笔记”这个指向明确的思维操作过程中,促使聋生对输入的信息快速进行加工整合。长此以往,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聋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技能。

3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激活聋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贵在生疑,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聋生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我要求聋生在相应地方“留白”或作出记号,课后及时查询请教加以解决。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85%以上靠自学获取,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中的课外拓展部分,我常留题目给学生,建议学生自学之后作答在课堂笔记本上,或者对照内容进行评述,写出感想,我在抽查时予以批改。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帮助和引导,聋生那沉睡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会被唤醒,渐渐地投入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中去。

4 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记忆力和笔谈能力。

多数聋生的识字量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在日常交往中,较多的聋生在书面表达中语法混乱,词不达意,让人费解。也因为如此,较多的聋生怯于和健听人书面交流,为自己融入社会设置了屏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如果能对聋生课堂笔记加以指导并持续坚持,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聋生识字认字,掌握更多的词汇,在不断的记录中提高自身的语法运用能力和书写速度,而这些“成果”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开展“课堂笔记”指导的策略

要使课堂笔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学中渗透“课堂笔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1 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笔记观,建立科学的笔记方法。

笔记观即学生对课堂记笔记目的、意义的看法。有的聋生认为“记笔记是为了复习考试用”,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使笔记中找寻不到主人的主动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引导聋生:课堂笔记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主要是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服务。

在德育课上,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做课堂笔记。对于笔记本我有专门的要求:独立一本,专作德育课的笔记。对页面记录规范也有一个大致的要求,那就是本子上多留空间,用作补充课堂上来不及记下来的内容之用;右栏留出一定的空间,记录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体会、评论或增添教科书、参考疑难问题的答案。我还明确笔记的要求:记笔记应该迅速、准确,不要求书写端正、工整,但要求自己能看清楚并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和收获。

2 帮助聋生减少记笔记的份量,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聋生由于缺乏“听”这一有效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看”的部分大增加,视觉极易疲劳。所以,教师的板书设计一定要精简,重点突出,能让聋生一目了然。否则,学生会难以适从;在板书切换时,要充分注意聋生的笔记状态,不可切换太快;讲解与笔记不可同步,因为聋生埋头记时根本无暇看教师。同时,要指导聋生记提纲式笔记,可以用自己规定的简写或符号进行缩记和速记。以提高记录速度。要指导聋生将笔记本记录与书本划线进行合理分工,把书本上归纳得较清楚、有条理的内容用线条划出来,在笔记本的标题旁注明页码和行数,待课后再整理笔记本,从而减少笔记的份量。“听”得懂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意思“意”记,不懂的内容按教师讲述的原话“直”记,以便课后揣摩消化,从而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3 在指导和督查中帮助聋生学会“用”笔记。

为了调动聋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把平时成绩中的10%用作笔记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是课堂记的部分、笔记规范和课外拓展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很好学的聋生,在笔记的课后整理中,课上产生的疑点、兴趣点、创见点,通过提问、自己泡图书馆等方式解决了。对这样有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场。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聋生记笔记的主动性,甚至常有学生捧着笔记来提问。

4 “课堂笔记”指导中也要因人施教。

地理教学笔记篇4

关键词:课堂笔记;适宜时机;恰当方法

一、寻找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为何要记课堂笔记

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在课堂上激烈讨论之后,课本上没有留下正确答案的只字片语;在学生读有所悟后,课本上没有及时记录孩子们的所感所思;在探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课本上也没有对方法的整理积累。事实表明,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说的确实多了,但记的却少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记。

二、把握适宜时机:阅读教学中何时记课堂笔记

(一)在品读重点词句时

1.在学生自读自悟时做好批注

阅读教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恐怕是每位老师都会注重的事。对某个句子、片段、场景、局部进行读悟交流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使之谈感受时有理有据,有感有情。学生就会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这样就会将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这不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吗?

2.在文章关键词句处写上笔记

每篇课文都有关键语句,教师也往往抓住这些句子和学生一起理解课文,走进文本世界。如果每次都是嘴上说说,而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岂不是走了一条形式化的花哨之路?那么,如何让“说”提质呢?那就是“写”。

(二)在学生疑难困惑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还有一些课文个别句子语言凝练、含义深奥,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老师如果仅仅停留在读读说说的步骤上,我们心里都会很清楚,大部分孩子还是糊里糊涂,难以消化。这时候,帮助孩子一起整理自己的理解然后记在书上,不失为一种保险而有效的做法。

(三)在领悟写作特色时

阅读教学倡导不仅要搞懂“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更要搞懂作者是“怎么写的”,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记一些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写作顺序等写作方法。

(四)在进行板书小结时

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老师的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简洁明了、条理性强。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案例链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板书设计:

三、指导恰当方法:今天我们的学生该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不妨统一记笔记的符号

指导小学生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无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课堂笔记方法,圆圈、直线、波浪线、方框、三角形、五角星、问号等是我们常见的符号。

当然,符号确定以后,就应该经常运用,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相同类型的知识都用相同的符号勾画,这样便于知识的归类,但在标记时不能太多太乱,要醒目,要突出重点。

(二)试着确定记笔记的地方

记在课本上的笔记也应该有一定的习惯,即把什么知识记在课本的什么地方,要心中有数。如:课题空白地方记作者代表作品和文章中心,插图旁边记老师的板书,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记写作方法等,对生字词、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这样井然有序的笔记对学习语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大胆掌握记笔记的技巧

简明扼要地记。记笔记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我们要求小学生写字工整规范,记笔记相对来说比较慢,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最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做到简明扼要地记笔记。

(四)大力倡导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克服记不记笔记无所谓的思想,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做听课笔记。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去认识做听课笔记的意义,把做听课笔记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不能高兴就做,不高兴就

不做。

四、遵循重要原则:如何发挥教师在记课堂笔记中的指导作用

(一)用温情的言语暗示和明示来点拨

小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判断哪些知识点是要记录的,教师可以直接明了地提醒他们:“请把这句话(这个词)写下来。”遇到难写的字或者内容较长的笔记,教师应该及时写在黑板上,言传身教,保证孩子们笔记的正确和笔记的时间。

(二)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顺序来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写字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指导记笔记。一二年级,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标记符号;三年级开始,在符号标注的基础上,做简单的文字笔记。到了五六年级,符号笔记和文字笔记双管齐下,笔记的内容也由内容的理解到表达方法的领悟。

(三)用一个符合实际的“度”来把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入手。因此,要把握好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一个“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文本,吃透课文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节奏,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笔记做到精炼有效,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朗读、品味、领悟语文的魅力。

总之,希望课堂笔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朴实地回归并踏实地前进!

参考文献:

[1]郭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

[2]阳超.别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笔记:浅谈新课程下课堂笔记的意义和指导.语文学习之友,2007(5).

地理教学笔记篇5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还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挞,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

地理教学笔记篇6

关键词:有效引导;技巧指导;知识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0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1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被试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可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的习惯无疑为学习增加了助推力。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一直重视落实对学生做笔记的要求,因为,我觉得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做好笔记,常规的科学方法坚持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方法。

一、注重引导,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做笔记的好处

(一)强化记忆,做笔记可以复活知识

课堂记忆是短暂的,做笔记可以弥补记忆的空缺,所以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我每接一级学生,做笔记是我的刚性要求,一段时间以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感到得到了做笔记的益处,数学思路清晰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刻了,学习成绩见长了。一位平时对数学学习为难发愁的学生告诉我,“我和咱班的部分同学一样,起初对您必须做笔记的要求不理解,可现在我要感谢您,我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课后反复看笔记,我对数学有感觉了,我的成绩提高了。”

(二)有效课堂,做笔记使学生听课更专心

初中学生学习状况复杂,习惯也多种多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听课时心不在焉等,像局外人;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听得懂,但不会做题,不能活用教师上课的内容、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针对学生听课容易走神的诸多现象,我严格组织课堂,让学生随手做笔记,他们边听边记边思考边消化,所有学生跟着我的课堂节奏,聚精会神,有张有弛,我有意时时提示学生记笔记,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讲。如果有学生听课“开小差”,我除了适时提示,下课后我会检查他的课堂笔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鼓励,时时拉着学生“上路”。当学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适应了听课做笔记的要求,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边听边记,“开小差”的现象销声匿迹了。

(三)总结知识,笔记成了资源库

无论章节复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学生拿出一本本课堂笔记,快速浏览着,绝大多数学生就能迅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作为学习、复习的资源库,增强了落实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于实战中体会到,记笔记的过程是一种咀嚼、消化的过程,复习翻阅的过程是一种抽取、构建知识体系阶段。学生体验到了正确学习方法,也学会了通过听课、做笔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评价。

二、对症下药,对笔记分层要求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手脑并用,才能学有所获。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事倍功半。我认为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没有形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不动手做笔记,不注重积累笔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多,留在他们头脑里的知识就不是一个有联系的、有层次的、有规律的知识结构,而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有时间就检查学生的笔记,采用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笔记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学困生,最起码要边听边记下教师的课堂板书,课后再细细体会或请教教师、同学;对于中游学生,要求听明白一节课的内容,并记下重点、难点,同时课下要整理一些典型题目;对于班里的数学尖子生,要求他们除了记重点、难点外,还能梳理记忆解题方法、解题规律以及解题技巧,并且把一些易错题和典型题目记下来。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但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了所教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

由此可见,学好数学并不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讲究科学学习的方法,勤于动笔,坚持做课堂笔记,课后回顾体味,日有所学,日有所得,长期积累,数学成绩见长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技巧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做笔记

(一)记疑点

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当教师讲完这些知识点后,把这些疑点整理到笔记上。对于有的问题,教师讲完后还不明白,可以做好标记,课后找教师询问,弄明白后整理下来。

(二)记重点、难点

每一节课教师会把重点和难点,有条理地写在黑板上,因此比较重要,所以记下来。

(三)记方法、规律、技巧

通过教师对一些典型题目的讲解,从中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归类。如思想分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的应用上分类等。勤记教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样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还要善于发现规律,善于总结规律。

(四)记有特点的题目

在练习课中,教师所讲的题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它们能反映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或特殊的解题技巧。课上不要单纯地抄教师的解题步骤,而是课下总结典型例题中某些知识的用法,此类题目的解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测试后,自己容易出错的题,技巧性较强的题目,或自己感觉有特点的题目,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做笔记,既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又使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锻炼,我教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收到了做笔记的益处。

[1]马小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8).

[2]姚林.初中数学教与学[m].江苏扬州大学出版社,2015(9).

[3]黄根发.中学数学研究[m].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2015(5).

applicationofnoteinmathematicsteaching

wanGXi-jun

(SanchaCentralSchool,YiyuanShandong,256100,China)

地理教学笔记篇7

【关键词】新课标;笔记;学习策略;笔记策略;策略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新课程改革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策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只有教会他们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一、高中生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上做笔记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不少高中生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或不善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

1、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有吸引力的情环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形式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漂亮的动画代替用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学生们往往认为记不全不如不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了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

2、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上课只喜欢口头回答,很难精心做笔记,但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再者,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

3、师生思想的轻视

虽然每个教师都会鼓励学生认真做笔记,以备后用,但是没有督促到位,没有把它视为一项任务检查,因而学生就算需做笔记,或者只是摆一个样子而已。久而久之,教师也疏于督促学生做笔记,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大部分学生认为做笔记花太多时间,又误听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的笔记。

二、做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上做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重要性如下:

1、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的综合思维过程。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做笔记要求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进程保持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才能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3、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复习听课时所记下的重点和难点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识。学生记下教师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并通过不断积累、吸收和消化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整合。

三、如何对学生的笔记策略进行指导

要使学生掌握笔记策略,可以从笔记的类型、笔记的整理和笔记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笔记的类型

不同的笔记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的特点、课堂笔记分为四大类:

(1)阅读课内容要旨笔记。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但是,阅读课做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做好阅读理解题。①非正式纲要:采用浓缩的形式表明主要观念与之相关的环节。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②网络化: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表明概念的重要性,涌现标明期间的关系,较为重要的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的概念的方框。③合并型:每页笔记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划一条线,靠近底部画一条水平线。

(2)知识点表格笔记。表格笔记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记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2、做好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显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3、做好课后笔记的整理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1、改正逐字逐句做笔记的方式

笔记做得好,有助于学习。课堂上、有些学生做笔记不经过大脑过滤,只要是能捕捉到的信息,一字不漏全部记下来,这样做笔记只能是录像式,毫无益处。

2、调整听课与做笔记的之间的关系

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做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应根据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做笔记的线索或黑板上的重要信息来做笔记,课堂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笔记,课后借同学的笔记再做补充和修改。

3、加强策略指导作用

在策略指导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指导作用,经常督促,检查学生的笔记,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借鉴,共同进步,在日常教学中灌输笔记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地理教学笔记篇8

【关键词】教学随笔专业成长注意事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学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与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学失败与教训的总结、每一堂精彩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师教育教学成长不可缺少的方面。新教育试验认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当教师将撰写教学随笔、心得形成习惯以后,将会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活需要,进而会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我的启蒙老师说: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三年后你绝对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十年后绝对是你所在县区的学科骨干教师。这里的教学反思就是随笔的一种,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教学随笔形式自由,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学随笔的范畴。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对上课过程中某个闪光点、某次处理校园网的点滴经验、学生某次上机时学得高效的缘由等记载都对自身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教学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钟情于教学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思经过的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学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资料。中职学校的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都与思想开放的90后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思的东西。

一、对计算机教师撰写教学随笔的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撰写随笔打好理论基础

一些教师对于撰写教学随笔非常赞同,在实践中积极落实,每节课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可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问题的积累,缺少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办法。所以一线教师要多阅读教育教学类文章,多注重教育理论的积累,才是提高撰写教学随笔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加大自己的积累,在写随笔时可以及时应用上去,提高独立撰写教学随笔的质量;在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课堂教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有针对性地阅读,及时解决教学困惑,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反思,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2.教研组要加大督查力度,为教师撰写随笔做好制度保障

教研组要充分认识到撰写教学随笔的重要性,需要从业务上加强指导,教研组每月要集中学习一次,教会教师如何去撰写教学随笔;从制度上约束老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及时撰写教学随笔;从评价上督促老师,每次教学检查不能只看次数,应该注重教学随笔的质量;从活动中引导,积极开展备课组的教学随笔撰写评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撰写随笔的积极性。

3.可以尝试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弱化备课量,重点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机械的抄教案深有体会,特别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教材变化不大,有些教材我都上了几十遍了,但还要面临抄旧教案的现实。所以对教材非常熟的教师,可以弱化其备课量,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将反思写成日记,反思以前写的“反思”,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反思时还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随笔和教学“两张皮”

部分教师把撰写教学随笔作为学校压下来的任务,没有真正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思,课后即使有一点感触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有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到学校检查之前再从去网上抄一些补充完善,和课堂教学没有契合,写出来的内容没有价值。

2.教学随笔无从下笔

一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撰写教学随笔是好的,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是不知道如何去撰写教学随笔,往往是泛泛而谈,不能做到理论和课堂实际相结合。只是记录了本节课的失误,却没有想如何去改进,第二轮上课时问题照出不误。

地理教学笔记篇9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成绩总是提不高。因此,做好课堂笔记,是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辅导环节中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做笔记不是简单的把授课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或者做流水账,下面几点有关怎么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有固定的笔记本

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归纳了中学化学课本上所有有关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工业制取漂白粉、工业制取氨气、工业制取硫酸、工业制取金属铝、工业炼铁、工业制取酒精、工业制镜、工业制肥皂、氯碱工业、粗铜精炼等等。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在高三中复习阶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而且效果不佳。

二、课前预习是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因素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比如,进行有机合成推断复习时,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先对所要复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各官能团转化关系、衍变关系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需要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将涉及到的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等,在课前预习梳理一遍,课堂上只要跟着授课教师进行知识回顾,把容易混淆的性质在笔记上做一个记号,课后再进行巩固,把记笔记的重点放在授课教师讲解推断的过程、技巧和思路。例如,当课堂上老师对芳香醇和酚区别,醇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特点进行分析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三、把握时机记笔记是关键

由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都是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不一定每个内容都需要记笔记,毕竟听才是更重要的,即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如何把握时机记笔记呢?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有关复习内容的课本、上新课时做过的笔记,都带到课堂上,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如在课本上做记号,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其它颜色表示疑问。如果课堂上抽不出时间来,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当天的重难点,当天解决。

四、要记好、记全、记准重难点

通常,在课堂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学生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并准备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如,化学中常用到关于“酸化”的物质参与的反应:酸化的高锰酸钾(稀硫酸酸化),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酸化的氯化钡(稀盐酸酸化)等所需要的酸不同;还有关于有Co2、So2等参与的反应中,加入Co2、So2过量与少量的产物不同,一类像alCl3与naoH的反应,相互滴加反应现象不同等对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高考考试中常用知识点,都要记录在笔记醒目的地方,有助于随时查阅。

五、课后整理笔记要及时

地理教学笔记篇10

关键词:口译笔记四级考试听力教学

引言

听力理解一直是四级考试中的一部分且其重要性在不断提升。2006年的四、六级改革后,四级听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四级考试加大了听力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听力部分的分值比例提高到了35%,题型包括短对话、长对话听解、短文理解和听写题型。在随后的2013年的改革中,虽然对具体出题方式有了些许调整,但是整体的分值比例和题型没有太大变化。

从听力理解在四级考试中占的分值比例可以充分看出听力部分的重要性,但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过去,许多学者和老师都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及相关策略技巧的研究,但是对于通过将口译笔记引入教学中强化听力效果的研究却为数不多。笔者试分析将口译笔记引入听力教学的合理性,并探索相应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四级考试听力部分难点

学生的听力部分分数不高,问题主要出现在听力理解上。在听力理解中,“理解”就是指提炼输入源语中的有效关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听者的短期记忆中,以便进一步加工或表述。

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让学生感觉难以应付,原因来自很多方面:首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过于依赖视觉,忽视了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技巧;其次,由于平时练习较少,没有养成好的听力习惯,听的时候容易只专注于单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就很难集中精力获得句子或者段落的主要信息,忽略了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此外,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提炼出有效信息,但是因为之后马上又接收到大量其他信息,很难在听完该短文或者对话之后仍能准确地记忆之前听到的关键信息。正是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在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二、口译笔记在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应用

1.关键信息的听辨

在平时的听力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并没有很高效的听力方法和明确的听辨目标。其实在口译笔记的记录过程中,译员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听的过程中不仅将注意力放在单个词上,更应以意群为单位听辨,同时抓住输入信息中的主要信息,忽略次要信息。如果学生在听辨过程中能够借鉴译员记录口译笔记时的听辨方式,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效率,通过老师指导性的训练,能迅速分辨并记忆输入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这对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的提高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口译笔记符号的应用

在听的过程中,仅仅专注于听是不够的。虽然刚刚听辨出了关键信息,但是之后马上又要接收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处理和记忆会影响之前听到的关键信息,对学生的短时记忆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很难在听完该短文或者对话之后仍能准确全面地记忆之前听到的关键信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鉴口译笔记的方法解决。在口译笔记中,译员会在听辨到关键信息之后,立刻以非常简洁的方式记录,在听完整段信息之后,在笔记的提醒下回忆所有关键信息。

这个方法虽然好,但是学生常常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四级听力教学中引入口译笔记符号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借助口译笔记符号,用简洁的符号、字母、偏旁等记录听到的关键信息,这样可以大幅提高笔记记录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笔记质量和听力效率。

3.信息的逻辑关系处理

在听的过程中,除了要记录关键信息外,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的整体表述结构和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能使听者更有效地记忆理解输入信息的主要内容,还能使记录下来的笔记更加易懂、有条理。

在听力理解教学指导中,不仅要借鉴口译笔记在听的过程中注重逻辑关系的听力方式,还要学习口译笔记在记录过程中对信息间逻辑关系的体现。在口译笔记中,多为垂直记录,每横行不超过三个意群,左侧留白记录上下句的逻辑关系和关联性。这样的记录方法可以应用到四级听力理解的笔记中。

三、针对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口译笔记教学指导方法

在针对四级听力的口译笔记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应该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听辨关键信息及其逻辑关系的方法,口译笔记符号和笔记技巧。当然,更关键的是随后的练习。

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可以直接采用四级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训练。因为这样听力材料的难度与四级考试中听力材料的难度相一致,使得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适应语速和难度。在四级听力材料中,长对话和短文应该是最适合笔记练习的材料,因为这两部分材料较长,逻辑结构清晰,适用于笔记练习。同时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考试中进行笔记记录的重点部分。

在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尽可能按之前讲解的方法记录听到的关键信息及逻辑关系,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笔记复听力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复述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笔记,之后针对笔记中存在的问题讲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逐渐熟悉笔记符号和记录方法。

结语

口译因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很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但是口译的很多方法和训练技巧是非常科学有效的,对大学英语及四级应试教学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如果在四级考试前能在听力教学中借鉴口译笔记中最精髓的内容,那么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必定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andrewG.note-takingforConsecutiveinterpreting:aShortCours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