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分类管理方法十篇图书分类管理方法十篇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05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影响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印刷文献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但是,受到人们阅读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的影响,印刷文献依然是主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其在社会领域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图书服务工作也将持续开展下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更好为读者服务成为各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次序将每本图书排列在书架上,便于读者使用和馆员的维护管理,这就是图书定位排架。目前主要的定位排架方法有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不同的排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对这两种定位排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点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改进建议。

1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法及其影响

1.1分类排架法及其影响

在采用RFiD技术之前,图书馆就采用分类排架法,每一本图书的序号是由分类号和辅助号组成的,这个序号决定了其在排架上的位置。这种定位排架方法按照图书学科体系进行分类,使得馆藏图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分类号将同一学科的书籍放到一起,把不同学科的书籍分类开来。只要确定了某本书的序号,就可以在书架的相应位置上找到该书。这种方法对图书排架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方式无需先通过设备进行检查,只要按照常规上架方式上架即可。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类排架法非常简单,员工只需要记住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稍加培训就能掌握图书上架。而在图书整架上,分类排架法很容易发现错架现象。

第二,在图书开架管理上,分类排架法能让学生在书库中自由浏览书籍,优势非常明显。在图书闭架上,读者一般不到闭架书库中选书,因而分类排架法不适用。

第三,对于读者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喜欢在书架中浏览书籍来选书的读者。

1.2绑定式排架法及其影响

绑定式排架法就是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人为的绑定,从而确定图书的位置。首先将书架上的最小单位――格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赋予其RFiD标签,这是层架标,将该位置转换成机器码读入到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与该层架标相关的字句中。接着,将书架中每一个摆放的图书RFiD标签与这一格的层架标相联系,采集图书架位信息,这样,就把每一格中的图书与格绑定在一起了。

第一,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在图书上架时必须要有指定的设备,将书籍绑定在书架上的某一个位置上,只有确定是绑定过的,才能根据机器的提示上架。在图书整架中,用机器上显示出来的图书数据与原先绑定在该架上的图书数据对比,若存在不相符的,则为错架。在整架中,绑定式排架法几乎不可能发现编目加工过程中的错误,而分类排架法则很容易发现。

第二,在图书开架上,该种方式管理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具有推荐同类书的作用。在图书闭架上,该种方式实施起来非常便捷,若是全封闭式管理,不必倒架,只需要密集排架就好。

第三,对于习惯先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到图书的具置,然后直接去书架上获取图书的读者来说,两种排架方法都比较适宜。

2改进排架方法,节省图书馆空间

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两种定位排架方法各有优缺点,简单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管理体系严密、馆藏资源多、读者多的大型专业图书馆,绑定式排架法则适合于馆藏量少、读者要求不高的小型图书馆闭架管理中。

在当前图书馆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馆藏资源越来越多,定位排架越来越复杂。例如:某高校图书馆在过去采用小分类排架法,后来用《中图法》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到目前,图书分类排架上,不考虑馆藏资源的多少,一分到底,在一本图书的序号上,先是字母,接着是数字,又是字母,如:tp322.129,这种序号使得读者找书和馆员进行图书定位管理变得非常复杂。笔者认为,在图书定位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规避缺陷,有效提高图书定位排架工作效率,节省图书馆空间,便于读者阅读和馆员的图书定位管理。

第一,按新书到馆后直接上架方式,也就是说:新书到馆后,直接按照到馆的顺序来代表该书的身份定位,先到的号小,后到的后大,将这个顺序号与分类排架法中的序号一同标识在图书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且能让患者迅速了解哪些是新书,哪些是旧书。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位置,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随时注销掉严重破损或是丢失的图书,并且可以用新书与旧书置换的方法注销旧书,这样不仅能保证读者的顺利阅读,还能保证图书馆藏号码的连续性。

第二,建立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为了顺应时展,图书定位管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临时性、重要性事件的相关图书编排成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使其与新书到馆同时上架并存,让读者更轻松的找到想要的书籍。在这里,样本库是不外借的,其就是图书馆库存的样本,其无需采用绑定式排架方法,只需要按照分类排架法进行分类排架即可,顺应读者分类阅读的习惯。临时书架中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是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的图书,根据读者的需求编排图书目录,设定临时图书区,便于读者借阅。样本库、临时书架的管理非常简单,有助于降低图书馆新书分类上架的麻烦,节省图书馆的空间,恢复图书馆良好的布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对账还是图书注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本图书馆的定位排架存在的问题,将不同的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结合起来,改进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3):102-104,131.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2

图书馆管理效率色彩的文化、情感、标记、引导、层级等属性特征鲜明,是其它元素所难以取代的。色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色彩标记容易辨识,我们认为运用色彩属性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效率。信息储量庞大,需要引入色彩管理,达到快速准确定位、帮助读者识别并获取信息的作用。图书馆是收集和管理人类知识的地方,那里有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各方面的知识,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的信息,其储量相当庞大。引入色彩管理,可以提高识别、引导功能,更好地实现分类管理、及时归位、迅速检索,方便信息资源管理和读者检索使用。图书馆也是向人们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地方,读者众多,人流密集,需求多种多样;服务内容与读者层次的不同,如中外文之别、图书期刊之别、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之别、阅览区域与借阅区域之别、成人与儿童之别等等,运用色彩的标记属性、层级属性以及指示功能,建立起一套色彩引导系统,能够营造阅读氛围,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效率也更高。运用色彩的情感属性,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属性,代表相关图书大类,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识别与引导。色彩层级属性契合图书馆层级分类理念,遵从目录层次,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目录,不同的色彩层级代表不同的类别层级,这样能实现标记功能和明显区分图书类别的目的,有利于划分图书封面,确定对应的目录和标识色彩。

二如何将色彩理论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目前我国图书馆通行22个大类的分类法,在大类的基础上采用层级分类,有2级、3级等子目录,对于交叉学科则兼类分编,兼有2个大类的分类标记。由于分类编号相对多,且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分类大多不甚明了也较难理解和记忆,所以,运用分类法的图书及资源管理,其科学性、规范性方面较强,而服务方面人性化程度相对不够高。

1对于色彩标记法用于图书馆大类管理的思考

如果我们将色彩与图书馆的分类管理结合起来,能够体现色彩的标记功能和引导功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色彩有赤橙黄绿青紫六种标准色。每两个色相之间加插一个中间色,可得到十二个基本色相,再在相邻的色相间调出其中间色,便组成了二十四个色相。而图书只有22个大类,所以完全按照色彩大类来实现标记全覆盖,显然毫无问题;对于每一大类的层级,即不同层级子目录,完全可以按照色彩的层级来区分,从色彩的明度、彩度、饱和度逐级降低或提高,如色彩亮度m为100,可以分10个等级,对应10个图书二级目录,这样大体能满足一级、二级编目的色彩标记需求。这种方案可以称为同色系不同色度大类标记法。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另行设定22图书大类的色彩,而二级目录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顺次排定,其色彩标记为2段:一段为一级大类,一段为二级大类,两色共同作为色彩标记,而三级等也按照二级色彩标记法顺次排列。这种方案可以称为不同色系大类标记法。如我们可以设定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11个一级目录用深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褐色、深绿、深红、黑色11色彩;按列排序为:aBCDeFGHiJK11个目录。自然科学和综合学科的11个一级目录用淡色:淡红、浅桔黄、淡黄、淡绿、淡青、淡蓝、淡紫、浅褐色、灰绿色、红豆色、灰色共11种色彩;nopQRStUVXZ11个目录原书脊分类标签一般为白色,色彩标记可以附着其上下,以不同色系大类标记法为例,其色彩标记结构如下:a123类书赤+橙+黄+绿a28类书赤+黄+灰B16类书橙+橙+紫

2对于色彩标记法用于图书馆定位与引导管理的思考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民国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思想民国图书馆学思想

分类号G250.9

Doi10.16810/ki.1672-514X.2016.07.017

oninternationalReferenceofLibraryacademicthoughtsinRepublicofChina

RongHongtao

abstractDuringthedevelopmentoflibraryacademicthoughtsinRepublicofChina,scholarsoflibrarysciencemadegreateffortstoletforeignlibrarysciencebeusedinChineselibrarianship,includingbasictheory,serviceideas,catalogingideas,managementideas,andlibraryscienceeducationetal.meanwhile,scholarsalsopaidmuchattentiontochinizationofforiegnlibraryscience,andusedthewesterntheorytowriteandpropoundideastoconstructthesystemoflibrarysciencetheor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tudyonlibraryacademicthoughtsinRepublicofChinaishelpfulforpredicting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sandtheoryinnovationsoflibraryscience.

KeywordsResearchoflibraryscience.LibraryscienceinRepublicofChina.thoughtsoflibraryscience.thoughtsoflibraryscienceinRepublicofChina.

清末社会剧变,民族危机深重,封建统治基础动摇,学风一变而为经世致用,继而整个社会开始学习西方。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介绍西方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图书馆理念,促进了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在民国建立之前,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洋务派、维新人士传入中国;进入民国后,海外留学归国图书馆学人逐渐成为西方图书馆理念传播的主体。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传播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从西方传教士“西译中述”式的译介西书,到洋务、维新人士的宣传介绍和思想鼓吹,再到留日学人通过日本转口输入西学,然后则是民国图书馆学人对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本土化,并借鉴西方理论著书立说,构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不一而足。本文主要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服务理念、分类编目思想、图书馆管理思想等诸方面阐述西方理论之于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影响。

1基础理论:“要素说”“动静说”

20世纪20-30年代,世界图书馆学领域多种具有国际影响的理论得以构建,远者如在杜威实用主义基础上,由巴特勒、谢拉等提出的“社会说”,近者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也不甘人后,构建出了自己的基础理论,并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理论以“要素说”“动静说等为代表,前者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甚巨,后者受五四思想文化论争影响颇深。

1.1“要素说”

“要素说”极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杜威在华讲演的影响。杜威认为哲学上三种最重要的要素是:神秘的要素、论理的要素、应用的要素[1];他在南京做的长篇《教育哲学》讲学中,“学校教育”之第一部分的题目为“学校中的三要素”、第三部分的题目为“经验之要素”[2];他在中国有关“要素”的主题讲演也有3次,即:《教育之社会的要素》《教育之心理的要素》《社会之要素》[3]。

民国图书馆学的“要素说”理论并非由哪一个人构建,而是由一个群体共同丰富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要素”影响的广泛。刘国钧在1921年发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中最先正式提出图书馆学的“要素说”:“一个完善的儿童图书馆必定要有三种要素:合法的设备、适宜的管理员和正当的书籍”[4]。同年,戴志骞在北京高师做《论美国图书馆》演讲,特别提出六项“普通图书馆管理法之要素”[5]。杨昭的“要素”理论颇具系统性,他认为“经费、建筑、设备是经营图书馆的要素”[6]凡例,“建筑的要件有三个:(1)美观,(2)坚固,(3)合用;美观又有三种要素:(1)陈设雅致,(2)形式宏壮,(3)装饰华丽”[6]151。梁启超也提出自己的“要素说”:“图书馆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读者,一个是读物”[7]。其他如杜定友的“三要素”、陶述先的“新式图书馆三要素”、俞爽迷的“图书馆三要素”、李小缘的“馆长两要素”、桂质柏的“图书馆四要素”等,视角不同,各有千秋。后刘国钧又对他的“三要素说”加以深化拓展,于1934年提出“四要素说”,又在建国后的1957年提出“五要素说”,从而成为“要素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2“动静说”

图书馆学“动静说”实来源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民国初年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大趋势而兴起的“文化取代论”遭遇一战后兴起于西方的“东方文化救世论”,从而使“文化取代论”渐趋没落,东方文化派和西方文化派就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引介西学、如何建设新文化而争执不下,遂使东西文化调和论或曰互补论得到很多知识分子响应,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因杜威、罗素、杜理舒等人在华期间对中国文化的大力赞美而使论争更趋激烈。在论争过程中,1916年陈独秀把中西文化归之为“古今不同”。针对这一观点,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在《东方杂志》第13卷第10号上撰文,将东西文化归为“中外之异”,写道:“综而言之,则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现特殊之景趣和色彩”[8]。正是在这一论争过程中,中国图书馆学界对“动与静”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李小缘的图书馆“动静说”,引进社会文化思潮中东西文化之“动静说”,并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加以大胆创新。他将藏书楼定义为“静”的,静的藏书楼具有静的性质,产生静的功能;图书馆则是“动”的,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所有功能都由“动”而来。在《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一文中,李小缘从六个方面将藏书楼与图书馆一一对比,“藏书楼是――静――贵族式贵保存――设在山林――官府办的――注重学术著作――文化结晶的机关。图书馆是――动――平民式贵致用――设在城市――民自动办的――重精神娱乐――文化宣传机关”[9],并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藏书楼“静”的性质和功用是不合乎时代文明发展要求的。后李小缘又在《图书馆学》[10]一书中,将藏书楼与图书馆的6个一一对应特征修订为9个,并根据“动静说”而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李小缘的“动静说”的构建,“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一个新观点、新研究方向的产生,引起了界内许多学者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呼应了社会文化思潮,深化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涵”[11]。

2图书馆服务理念

服务社会是图书馆区别于藏书楼的基本特征,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初起阶段,且不说一般民众对图书馆毫无所知,即使博学硕儒如梁启超者,也对图书馆的平等、开放及社会化、平民化的服务理念持有异议。1925,梁启超在中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会的演说辞中提出,不赞成当时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效仿美国,从发展群众图书馆入手。他说:“头一件,就读者方面论,实以中学以上的在校学生为中坚,而其感觉有图书馆之必要最痛切者,尤在各校之教授及研究某种专门学术之学者,这些人在社会上很是少数。至于其他一类人,上而官吏及商家,下而贩夫走卒……他们绝不感有图书馆之必要,纵有极完美的图书馆,也没法儿请他们踏到馆的门限”[12]。梁氏此言并不为当时的图书馆学人所苟同。

刘国钓受杜威和罗素“普及教育”“平民教育”影响甚大,其在《近代图书馆之性质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故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可以三语括之,即:(1)自动……(2)社会化……(3)平民化……”[13]。刘氏大约在1920年前后就十分关注平民教育、社会教育问题,认为“乃至一切之社会制度,其目的咸在发展个人之能力。俾至于最完满地位。无间男女,种族,阶级。此为教育之真精神,亦即所谓道德的德谟克拉西也”[14]。刘国钧的社会化、平民化思想,必然极大地影响其图书馆学思想和实践,他认为,“近世之图书馆渐为社会之中心……其始,仅学者与教士,继乃及于教师与学生,后又扩及儿童,今且注意于各种人物:若工人、商人、美术家等,皆图书馆所企图服役者也”[13]。图书馆服务对象“社会化”的下一步就是如何将广大平民吸引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刘国钧认为图书馆藏书应兼容并蓄,“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如何,皆得有其适当之读物。苟年龄太幼不能诵读者,则为之备置图画”[13]。

杜定友在其《图书馆在社会上之特殊的位置》一文中认为“图书馆的设立是要做社会的活动中心”,而且他从1921年回国后,就通过著书立说、发表讲演报告等多种方式,在社会上极力宣传现代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提倡创办开放服务、平等服务的新式图书馆。杜定友主理广东省图书馆期间,力主图书馆向广大市民开放,使“任何人士,皆有享阅之权益”[15],“到图书馆的人,无老无幼,无贵无贱,都一体欢迎的,毫无歧视”[16]。这种公共公开、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思想,到今天才得以基本实现。

李小缘1921―1925年在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专攻图书馆学,受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影响,“流通致用”成为他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今之图书馆,重在善利民众,流通致用,以普遍为原则,以致用为目的,以提高生活为归宿,皆所以启民智,伸民权,利民生者也”[10]。毛坤也非常注重学习西方先进图书馆理论与方法,主张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使没有机会读书的人也有机会,使读书的人能尽量读到他所要读的书”[17]。戴志骞两度赴美求学,其时正值美国社会教育繁荣发展之期,打破时空限制的图书馆学习方式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他深受此一社会趋势的影响,首次提出“图书馆为终身学校”的思想,竭力鼓吹教育的平民化,并推崇图书馆在平民终身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图书馆无时期之限制,无阶级之判别,上至博士工程师,下逮一般艺徒工匠,莫不以图书馆为供给知识之渊薮”“故图书馆可称国民之终身学校”[18]。袁同礼留美归国后,坚持学习和引进西方开放和平等的图书馆思想,并付诸实践。他主张改造京师图书馆,以建立现代开放式的国家图书馆;主持北平图书馆期间,馆内各项业务均采用欧美新法,实行开放式的组织管理,并开展馆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强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还积极倡导图书馆发挥全民教育作用,要面向社会、面向平民。

柳诒徵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秉持“完全服务读者”的原则,“首创学者住馆读书搜集资料办法,是开路先锋的创新者”[19],读者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住馆查阅资料,其缴费标准与馆员同。柳诒徵此举颇有魏晋风范。史载,晋人范平之子范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20]。只不过范蔚接待读书者是有区别的,而柳诒徵则一视同仁,唯视馆舍情况而定。

3分类编目思想

受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影响较大者还有分类编目思想。清末随着新学科、新出版物的大量涌入,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但很多地方的公立图书馆在保守人士的阻遏下,仍以四库体系为圭臬,所以对以四库体系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进行批判,厘清新旧分类法之区别,方为开创分类新时代的前提。在那个时代,矫枉尚需过正,于是杜定友喊出了语惊学界的“中国无分类法”的口号,他说:“目录之法,代有传留。但欲求离书而独立成表,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能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不可得也。故曰:中国无分类法”[21]。杜定友的立论无疑有些武断,但考虑到时代背景,该论实为改四库分类法为现代分类法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和理论依据。民国图书馆学人纷纷编制图书分类法,数量达30余种,较著名者如杜定友《世界图书分类法》、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何日章《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等。

留学归国后,杜定友开始了对国外图书分类法的分析、比较和引进,并十分推崇《杜威十进分类法》,但又认为“杜法”也不能完全适应国情,提出对《杜威十进分类法》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对“四库分类法”也要批判地继承。杜定友1922年开始编制并于1925年出版的《世界图书分类法》,其类目体系采用“杜威法”,吸取了杜法等级分类、便于伸缩等优点,并在大类上略加调整,结合中国书籍的实际情况,增加适应中国国情的类目;后《世界图书分类法》1935年再版时更名为《杜氏图书分类法》,刘国钧对该分类法很是推崇,在编制《中国图书分类法》时多所借鉴。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从1925年开始编制,历经3年并经数所图书馆试用,于1929年正式发表。该法以孔德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思想为基础,自创了一套分类体系,按照原始状态――物质――生物――人――社会――文化的次序排列其基本序列,与杜定友《世界图书分类法》采用杜威唯心主义分类体系有所不同。就解决古今中外文献按科学体系归类的问题而言,刘国钧的分类法要比杜定友的分类法更科学,也更适合中国图书馆类分中外图书,所以被后世广泛采用。何日章1933年任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后,感旧式分类法之弊端,与袁涌进一起,历时一载而编成《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其大类类目与《杜威十进分类法》完全吻合,但各子目又因时制宜,使新兴学科和新出图书有所归宿。《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问世后,在20世纪30-40年代较有影响,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纷纷采用,后又几经修订,至今在台湾图书馆界仍是影响较大的文献分类法,直追赖永祥《中国图书分类法》。

4图书馆管理思想

民国图书馆管理思想是随着对西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引进而发展的,开放的服务需要开放的管理。民国图书馆学思想中的管理思想体现在民国图书馆学人的著述和图书馆管理实践中。杜定友1932年以前关于图书馆管理的论述很多,如《学校图书馆管理法》《图书馆学之研究》《图书馆学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图书馆学之心得》等,是一个从借鉴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到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的过程。1932年后,他致力于图书馆管理的具体实务,并理论联系实际,将其管理思想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富成效。杜定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包括以人为本,注重图书馆人才培养;读者至上,对读者一视同仁;实行开架借阅,提高书籍流通;重视图书馆公共关系,体现社会价值;统一图书馆标准,分类编目排架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刘国钧主持国立西北图书馆期间,为把该馆建成西北文献的中心,在合理使用经费的基础上,对该馆的藏书结构进行了整体性安排,既经济又适用,对于今天一个地区性图书馆如何优化馆藏结构仍有借鉴意义。他在藏书建设中注重地方文献的收集,成立“西北资料专室”,搜集西北地方文献;注重新科学、新技术的介绍和引进,设立“图书杂志影片室”,收藏缩微胶卷,配置显微阅读机;成立“工程参考资料室”,为西北建设事业提供服务;做好图书宣传,向读者介绍馆藏文献资料。借鉴西方图书馆管理经验,把图书馆由闭架改为开架,并引进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助教制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试行,其管理理念今天看起来仍具有其先进性。戴志骞在清华图书馆积极主张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参考服务功能,设立了参考部门,购买大量参考书籍,还在清华图书馆实行开架阅览、预约制度,开展读者教育活动,重视馆员职业素养,关注读者服务,这些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袁同礼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时,其管理实践促进了图书馆简单管理向复杂管理的转变,尤其是他开展的国际图书馆间的馆员交换工作,对于吸收西方先进经验,开展国际间图书馆协作,意义甚著。李燕亭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创设文、理、农、医四个分馆,并聘任相关专业人员留馆工作,使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具有了学科馆员的雏形。

此外,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和图书馆公共关系思想也在中国出现。沈祖荣是近代中国出国攻读图书馆学第一人,1920年他与韦棣华女士等人一起创办私立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培养了大批图书馆学专门人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他主张多层次办学并借鉴美国模式科学构建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杜定友也非常注重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认为人才培养是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前提;他也重视多层次办学并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倍加关注,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图书馆学教育,如他在北京女子高师开设的“图书馆教育”讲座,其“图书馆员的职业,于女子最为相宜”“国内女子图书馆人才极缺乏,若能要求学校增设图书馆讲习科,岂但图书馆幸甚,女界也幸甚”的观点,在当时有极大的时代先进性。图书馆公共关系思想随着最早一批留学图书馆学人归国而得到突出表现,沈祖荣、杜定友、胡庆生、洪有丰、戴志骞、刘国钧、李小缘、袁同礼等学者,把图书馆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充分重视公众的信任、支持和舆论的扶助,认为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种功能,就离不开馆内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图书馆公共关系实践也推进了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哲学史[G]//袁刚,孙家祥,任丙强.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44.

[2]杜威.教育哲学[G]//袁刚,孙家祥,任丙强.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83-542.

[3]吴年,顾烨青.刘国钧先生早期的图书馆学思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9):93-100.

[4]刘国钧.儿童图书馆与儿童文学[G]//史永元,张树华.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4-10.

[5]戴志骞.论美国图书馆[G]//中国图书馆学会.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27-30.

[6]杨昭.图书馆学: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凡例,151.

[7]祝妍.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14):171-172.

[8]伧父.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G]//许纪霖,田建业.杜亚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8-344.

[9]李小缘.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G]//中国图书馆学会.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58-62.

[10]李小缘.图书馆学[G]//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小缘纪念文集:上.南京: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7.

[11]吴年.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的巨大影响[J].图书馆,2010(2):41-45.

[12]梁启超.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G]//中国图书馆学会.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43-47.

[13]刘国钧.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G]//史永元,张树华.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1-3.

[14]衡如.杜威论哲学改造[J].东方杂志,1921,18(8):37-50.

[15]杜定友.图书馆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39.

[16]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3-4.

[17]毛坤.图书馆的职责[G]//梁建洲,廖洛纲,梁g如.毛坤图书馆学档案学文选.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200-202.

[18]戴志骞.图书馆学简说[J].新教育,1923,7(4):227-238.

[19]蔡尚思.柳诒徵先生学述[a]//柳曾符,柳佳.堂学记[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

[20]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75.

[21]杜定友.校雠新义[G]//民国丛书.上海:上海书店,1991:1.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建模;SQLServer2008;朴素贝叶斯

0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亦是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图书借阅资料繁多,很多的数据需要管理。若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资料和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管理,由于资料繁多,手工处理的工作量大,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也不方便读者对图书资料的查阅。如今,虽然大多数的图书馆都采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是数据挖掘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利用。SQLServer2008是一款非常重要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的数据挖掘功能,可以挖掘出图书管理系统中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1数据挖掘的概念

简单地说,数据挖掘就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通过对查询内容进行模式的总结和内在规律的搜索,帮助管理者分析历史数据及当前数据,并从中发现隐藏的关系和模式,进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从而为决策行为提供有利的支持。数据挖掘技术还能够用于信息管理、查询处理和过程控制等。它与传统的数据分析(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

2数据挖掘的方法[1]

数据挖掘方法分为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数据库方法。统计学的方法是数据挖掘的经典方法。统计方法中包括回归分析(多元回归、自回归等)、判别分析(贝叶斯判别、费歇尔判别、非参数判别等)、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动态聚类等)、探索性分析(主元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机器学习方法中包括归纳学习方法(决策树、规则归纳等)、基于范例学习、遗传算法、粗糙集等。

3数据挖掘建模应用图书构建中

3.1挖掘工具的选择

SQLServer2008中的数据挖掘组件是数据挖掘工具的典型代表,系统中引入了多个新的数据挖掘算法,与传统的数据挖掘工具相比,SQLServer2008数据挖掘功能具备很多优势,因为它与所有SQLServer产品实现了集成,包括SQLServer、SQLServerintegrationServices和analysisServices。SQLServer2008数据挖掘功能具有实用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同时它包含简单而丰富的api。基于SQLServer2008有着非常实用的数据挖掘功能,所以选择完整表达出图书类别的信息作为数据挖掘的工具。[2]

3.2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本学校采用计算机管理图书的时间还不长,系统功能还较简单,相关数据整理起来也相对比较杂:

1)在服务器端导出excel格式的图书信息表、借书记录表。因为系统功能比较简单,图书信息表格中只有类别编号,没有类别名称,不能完整表达出图书类别的信息,所以需要人工将数据导出来之后,进行数据汇总。

2)启动SQLServer2008managementStudio,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新建一个数据库“library”数据库,然后建立“lib”表,将数据填写在表中,如图1。iD:编号,yxzy:是否是医学专业,sjlx:书籍类型,js:借书情况,xj:是否续借,jdrs:接待人数。

3.3对library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建立模型

1)启动SQLServerBusinessintelligenceDevelopment

Studio,新建一个商业智能项目。

2)新建数据源(DS),把library数据库添加进来。

3)新建一个数据库数据源视图(DSV)。

4)使用数据挖掘向导建立数据挖掘结构和挖掘模型。

5)处理挖掘模型。

6)使用挖掘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3.4对挖掘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

1)该表通过数据汇总之后,摘录了18条有代表性的记录,进行分析。按是否是医学专业类别分书籍,共为两类:是和否;借书情况分为三类:好、一般、差。是否续借,分为两类:是和否;接待人数分为三类:200。以100和200为基准的原则是按照各个系别的人数划分,有些医学专业的人数比较多,例如临床医学,有些则适中如解剖,有些则是非医学专业的人数比较少,如:计算机。

2)采用microsoftnaiveBayes数据挖掘技术继续分析。naiveBayes是数据挖掘十大经典算法之一,在众多分类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有决策树模型和朴素贝叶斯(naiveBayes)。本表分析则采用的是朴素贝叶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BayesClassifier,后nBC)发源于古典数学理论,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及稳定的分类效率。同时,nBC模型所需估计的参数很少,对缺失数据不太敏感,算法也比较简单。microsoftnaiveBayes算法对dbo.lib,得出如下结果,如图2和图3。

图2和图3直接给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比如根据图2依懒关系网络图,可以发现,书籍的是否续借直接和该书籍接待人数和是否借书的情况有关系。根据图3发现,接待人数多的则是医学专业的人比较多,而非医学专业的人则少,可能是因为这方面的图书太少,相关书目更新速度太慢,没有新的书籍,还有就是这些专业是学校新兴的学科,没有及时的购买书籍。但是非医学专业的书籍,如文学类的图书被借阅的次数最多,这也是让非医学专业接待人数在其中占一个大比例的原因,应该把该类图书置于易于存放的位置,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等。同时也应该增加一些图书馆中,书籍的种类。

4结语

图书馆管理引进数据库系统以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办事效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出大量读者借阅记录中存在的隐含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直观的决策依据,采取更及时有效的措施,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乡镇计生图书资料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30-01

乡镇计生图书资料是我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是转变婚育观念、帮助群众发家致富,搞好治家理财的一种有效载体。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解决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创新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不可忽略和小视。

一、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了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图书资料管理不规范

规范化管理人口计生图书资料,是保证库存图书资料完整,推进乡镇图书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但就目前各乡镇图书资料管理来看,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致使个别乡镇图书资料管理混乱。有的地方虽然有人管,但管理并不严格,更没有健全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图书管理人员事业心不强

当前,各乡镇街图书管理员多是由宣传员担任,除管理图书资料外,还有其他工作。有的宣传员则认为,图书资料管理得好与坏,与自己无关,上级组织也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把其中的几项工作干好就行了,所以在开展工作上,往往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乡镇图书资料管理员在购置图书资料时,则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进行采购,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根本不考虑本单位实际工作和群众对知识的需求,也不考虑图书资料对当地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的图书买回来后成了一堆死书,根本无人问津,造成了资金浪费和库存图书质量下降。

(三)图书资料借阅手续不全

在各乡镇,除了上级部门有针对性地发放一些图书资料外,各地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购了一些图书资料,每年图书资料的数量都在不断递增。但由于借阅手续不全,图书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哪本书被谁借去了,谁又借了什么书,根本无从查起。有的虽然有记录,但又不完整,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严重时影响了乡、镇图书事业的发展。

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乡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要理顺管理和借阅两方面的工作。

(一)管理方面

各地应建立图书分类账、个别登记账和总括登记账。图书分类账是按图书内容进行归类,能反映出各类藏书数量的多少。在乡镇图书管理工作中,都应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制定本部的藏书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图书资料分类中,可采用“马列、哲学、社科、自科、综合”五大部类,五个部分的符号可用英文字母“a.B.C.n.Z”来代替,即a马列;B哲学;C社科;n自科;Z综合。在使用时,要用标牌的形式,在书柜上显示出来,便于区分和查找。在图书进行分类时,首先按上架图书内容进行归类。其次是给种次号,也就是每一种图书资料给一个种次号。无论一种书有几册,种次号都不变,比喻新购两册《农村养殖技术》图书,种次号就一个,并按入藏的先后顺序填写种次号。这本书的号为n/9,也就是说此书是农业方面的,而农业属自然学科,用n表示,“9”是按自然科学类第九次购进来的一种图书,所以它的种次号是“9”,书写成n/9。这个符号在图书界也称为学书号,并把这个号码写在书各页的右上角,便于管理和查找。而个别登记账,也叫财产登记账,它和分类账区别是:每册书给一个号码,也叫财产登记号。例如:100册书就是1-100个号码,多一册书就多一个号码。财产登记号应写在书各页学书号的下面,这种登记方法既体现了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又容易被刚参加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新同志接受和掌握,有利于藏书的规范化建设。同时还有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总括登记账也叫总登记账,它与前两种账不同的是,它反映的是收藏图书―注销图书―库存图书的全部情况。其内容均采用a、B、C、n、Z这五个符号,在填写新购图书时,属于哪一类就填在哪一类里,然后在库存图书栏内填上相应的数字,此账便能相符。其计算方法是:收到图书―注销图书―库存图书。这种方法既科学、合理,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适用于乡镇计生图书室藏书建设。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分类号]G251

如今图书馆正面临类似于企业和其他服务提供者所遇到的障碍――“花小钱办大事”的挑战。“成本―效益”观念对于图书馆不是新鲜事,客户服务观点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图书馆功效中。图书馆作为一种非牟利机构,在战略管理和日常运营中能够而且必须应用营销哲学,把利用营销技术和工具作为一种职责。这时,图书馆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客户知识,如谁是我们的客户?如何利用客户知识来持续改进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或开发新产品与服务?如何利用客户知识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要回答这些问题,图书馆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客户知识管理。

1 从读者、用户到客户

长期以来,图书馆常常把服务对象局限于读者,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已从读者扩大到用户,再到客户。图书馆“读者”是指接受过图书馆员服务并与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发生直接关系的社会成员。读者管理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①组织与研究读者,如确定读者服务范围与重点、划分读者类型;掌握读者的动态.阅读需要、阅读特点、阅读效果,研究读者心理等。②组织各项读者服务活动,如开展外借、阅览、咨询、检索、编译、报道、文献复制、读者辅导与教育、情报研究、科技交流等服务。③组织各项宣传辅导活动,如开展文献宣传报道、陈列展览、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④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劳动分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组织藏书、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制等。

图书馆用户,通常是指那些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体或群体。图书馆服务对象从“读者”向“用户”的转变,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而且带来了以下变革:①变“硬管理”为“软管理”。图书馆读者管理往往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引导或规范读者行为,读者本身常常是被动地或置于图书馆硬性管理之中。而图书馆用户管理坚持“用户导向”,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变化配置资源和提供服务,这时图书馆需要采取诸如建立用户档案或跟踪用户信息需求等措施来实现对用户的“软管理”。②变“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管理”。图书馆读者管理往往是由图书馆员对读者发号施令,指挥或要求读者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图书馆用户管理不仅依靠图书馆员来有效管理信息用户,而且注重从用户角度来评价图书馆管理,也就是说,用户信息行为或规律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机会,可以实现“双赢”;③引入了市场观念。过去,读者管理缺少市场竞争观念,是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读者问题并没有引起图书馆员的高度重视。图书馆用户管理吸纳了市场营销理念,强调图书馆只有提供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书馆客户,是指任何接受图书馆以某种方式提品或服务的个人、群体或机构。图书馆客户管理不同于读者管理或用户管理,这集中体现在:①强化了市场理念,注重市场营销。随着信息服务领域竞争的加剧和基于互联网商业信息服务的出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不同类型图书馆正被迫重新思考他们与用户的关系,强调采用客户观点、市场细分原则来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需求和竞争对手状况,更有效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与选择定制的营销手段。②能够实施关系营销。关系营销不同于交易营销的创造客户,而是维持客户,核心在于关系而非单个交易。关系营销是基于客户的信任合作理念,是图书馆的一个基本理念。图书馆在日常运行中与书商、数据库供应商、图书馆协会以及客户建立了一种关系网络,利用这种关系网络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而长期客户是竞争对手不能复制的,可以为图书馆提供独特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③能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知识管理。图书馆坚持客户管理理念,可以顺利地移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与知识管理原理,根据客户服务的特征与品质来认真思考客户支持的形象(商标)和期望,并考虑图书馆服务激发的客户情感与满意水平,思考各种客户行为前因,实现客户相容管理及客户知识管理。

2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CKmL),是指图书馆通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客户关系管理与知识管理原理来帮助图书馆理解其客户并服务于客户和向客户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①通过定义客户知识可操作性条件来确保知识透明;②通过定义参与流程活动的所有个人所需要的客户知识来管理知识传播;③通过定义与知识适应和创新有关的条件来促进知识开发;④通过从大量可利用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知识之中选择至关重要的知识来影响知识功效。

笔者设计了一种CKmL模型,如图1所示:

2.1 CKmL流程

在图1中,CKmL主要由客户知识管理流程与促进器两部分组成。CKmL流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互与知识应用。

2.1.1 知识获取此处的知识获取专指图书馆从外部环境和客户获得知识并使之能够为图书馆今后使用的过程。它始于从外部环境和客户识别知识,终于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图书馆或客户利用的一种表示。从客户获取知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客户在使用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获取他们自己的专门技术以及当讨论变化或改进时,他们可以被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图书馆可以利用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两类方式来收集客户知识,前者包括:拜访与会见客户,举行外部调查,寻找机会之窗,从图书、期刊、报纸、新闻、月报、年报等出版物收集客户知识,利用竞争情报收集客户知识,参与客户生产实践,向客户学习,咨询退休人员,建立投诉系统,监控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等,后者包括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雇用客户,非正式地收集客户评论等。

2.1.2 知识组织这里的知识组织是指图书馆员对所收集的客户知识的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过程与方法。图书馆要实现客户知识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堆数据,而是必须对收集来的客户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与控制。管理客户知识的严峻挑战是图书馆能够把有关客户的多少数据转换为知识。为此,图书馆必须把这种知识与流程、信息和技术综合起来,这包括:①客户知识库,它是以一致的形式存储客户知识的机构。全球客户知识库有助于客户利用他们与所在组织的关系,如在世界不同地方用不同价格购买某件产品;也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与全球客户合作创建一个交互平台,为每个客户建立一种合作工作空间与数据中心。②客户服务工作台,它是基于技术的解决办法,能够得到知识管理的协助,可集成各类型图书馆业务与客户的交互。这种工作台为每个客户服务代表提供了有关他们接触的每个客户的全景。③客

户工作室,是为了在复杂环境下保证得到全面的客户知识而为每个客户开发的、以关键问题为中心的客户化虚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包含客户关系中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如文件、合同、新闻与分析、线状图案的工作流、证明和信函。④客户知识地图,是客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导航工具,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图书馆内客户知识的来源、流动、约束和终止,有助于理解知识存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与客户有关的部门、小组、专家、相关人员、文件、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客户知识地图了解哪些客户知识尚待补充或开发,哪些客户知识应当扩散及推广等。

2.1.3 知识交互知识交互在这里是指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交流、共享与合作创造。过去图书馆常常强调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却忽视了图书馆员与客户(或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交互遵循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在图书馆员与客户的日常社会互动(包括面对面交流)中,图书馆员不仅可以了解客户的知识需求,而且可以建立和共享诸如世界观、心智模式与相互信任等隐性知识,实现从隐性知识到新的隐性知识的转变(社会化过程);当图书馆员或客户利用比喻、类比、概念、假设、模型、公式、图像、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理念、观点或看法明示化时,这时就完成了外部化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接着,图书馆员可对刚收集到的显性知识进行编辑或加工,形成一套更加复杂和有条理的显性知识(即系统知识)后,新的显性知识就可以在图书馆员与客户之间得到传播,完成组合化过程(从显性知识到更复杂显性知识的转化),最后,图书馆员和客户所创造、分享的显性知识在得到共享的同时,又经个人行动、实践及反思,转化为更高级的隐性知识(即有价值的资产),实现知识的内部化。这种图书馆员与客户之间的知识转化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循环,而是一种知识螺旋,它表现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通过知识转化的4种模式被放大与增强。

为促进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转化,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基于客户知识需求,开发一些用来分析与优化客户知识管理流程的软件工具;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建立客户知识社群。这种知识社群是一组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分享共同的挑战、机会或激情,并通过持续学习和知识共享等方式的合作来深化他们对此主题理解的客户群。它往往可以透过互动机制,如讨论区、留言皈、聊天室、公告栏等,共同创造与分享知识。客户知识社群实质上是一种知识网络,有助于客户与客户、客户与图书馆员工进行自由、灵活的知识交流,是实现客户知识螺旋的理想场所。oCLC为其客户(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员与信息专业人员)建立了一个虚拟社区,旨在鼓励其客户或潜在客户观看论坛,浏览各种主题与趋势领域新的存档资源,并贡献自己的思想与资源。

2.1.4 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将知识作用于客户生产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图书馆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获取、组织及其与客户的交互,最终是为了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一般说来,知识应用的意义是:①创建客户知识库以存储客户智力资本,②创建客户知识社群,以促进客户之间、客户与图书馆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③获取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并使它们能被更多的客户和图书馆员利用,④为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⑤提高图书馆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包括问题解决、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等。

知识应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①提供知识化过程的知识应用,如与客户共享知识与最佳实践,将知识融入客户产品、服务与流程中,提供客户培训与学习机会,参与客户价值链管理,参与客户知识社群,扩展客户信息与知识利用能力等;②提供知识产品/服务的知识应用,如为客户建立专家网络,创建客户知识库,传递竞争情报,提供项目工作空间或营造知识共享空间,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改进网络出版,构建知识管理本体,提供知识密集型产品/服务。

2.2 CKmL的促进器

为实现CKmL,图书馆还必须加强关系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与机会管理,它们构成了CKmL的促进器。CKmL秉承了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关系营销思想,更加重视客户在价值创造流程中的伙伴关系,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可以在提供客户知识的综合性与准确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通过加强服务管理,图书馆可以考察客户知识管理的每个环节,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机会管理可扩展图书馆员与客户接触、识别与选择好机会的能力。

3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点

CKmL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6点:①以客户为中心。图书馆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员工为中心”或“以书本为中心”来实施客户知识管理。②细分客户。图书馆在开展客户知识管理前,必须对现有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宜采用合适的管理策略。③定义与区分目标的优先次序。根据图书馆业务战略与客户关系目标,相应地确立客户知识管理目标。④区分4种不同客户知识:一是“关于客户的知识”,包括有关客户的印刷媒体广告数据(如姓名、联系信息)、客户与图书馆的往来、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某些个人偏好(如语言、通讯方法)等方面的记录;二是“适合于客户的知识”,包括图书馆提供给客户的所有东西;三是“来自于客户的知识”,它寄居于客户身上,常常属于客户服务或营销领域,如客户对图书馆的看法、客户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如何使客户有好感等;四是“合作创造的知识”,来源于客户与图书馆的双向关系,如客户与图书馆的交互与合作。⑤多方式收集客户知识。图书馆可采取多种技术或渠道来收集客户知识,如客户论坛、监控客户服务请求、让客户使用图书馆产品或服务等。⑥确立客户知识管理计划和支持工具。图书馆需要事先建立客户知识管理计划,并利用合适的工具来实现这个计划。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例

桂 胜 李 霖

成建国 彭子凤

[摘要]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遵循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和关键标准,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建立一套由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业务分类,资源形态分类和资源用途分类构成的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是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信息管理

[分类号]G250

1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概述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组织、交换、共享和服务的工具,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以政务信息的知识内容为主要依据,通过归纳、聚类、列类而形成的政务知识等级体系,用于对政务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存储和检索以及分析、统计等

活动。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关联在一起,将海量无序的信息变成可利用的有序信息,为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服务等奠定基础。

2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相应研究和文章迅速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文章。但是此类文章大多泛泛而谈,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现阶段的研究中理论研究多,而实用性设计和试验太少。大量论文不厌其烦地论述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编制原则、意义和必要性,但真正给出了实际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却极少。国内到目前为止也只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四部分-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一些学者在理论上对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做了一些探讨,但这些分类体系不统一,自成一家,各自为政,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政务管理部门――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出发,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遵循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和关键标准,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3 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3.1 分类体系结构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鉴别、筛选政务信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到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对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进行了以下5种分类(见表1):

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参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一第四部分一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结合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特点,形成了“针对政务信息资源,先确定主体框架,具体详细类目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和使用需求再进一步深入研究,补充调整”的技术路线。分类体系采用混合分类法,既吸收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适应性强、便于机器处理信息、易于添加和修改的特点,又吸收线分类法容量较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在本分类体系中,采用了主题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信息组织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综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力求更优。整个分类体系不仅力求稳定,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体系的系统性、可延性、可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分类体系面对的是相同的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所以必须保证的是任何一种分类的叶结点,即每种分类的粒度是统一的。

为了多方面刻画政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便于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维护和使用,本分类体系的顶层通过基础面、行业面、物理面、服务面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相应地产生了主题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5种分类,其中对应服务面产生了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2种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其中,主题分类是核心,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为辅分类。政务信息资源的主题分类体现了其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政务信息资源的机构分类体现了政务部门职能的特点;政务信息资源的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体现了政务信息资源面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服务的划分;政务信息资源形态分类体现了政务信息的存在形式。5种分类相对独立,当政务信息资源的某个面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尽量减小对其它面属性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目录体系的稳定性。

这5种分类基本覆盖了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加工、使用和管理维护过程中的不同视角,能够较好地满足对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使用的需求,而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5种分类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政务信息资源的资源形态分类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外表特征的区别,主题分类、机构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的区别。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的服务,按业务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也可以根据提供该项服务的职能部门通过机构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或者根据能够提供该项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内容,通过主题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

3.2 分类体系实施

3.2.1 主题分类 主题分类是从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语义出发,参照《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的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的分类。主题分类的每一级的类目(除部分底层类目外)在进行归纳时,都尽可能的选择《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已有的规范词,确保该分类与《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的一致性。所以说,主题分类与主题词表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语义的单义性、规范性;另一方面,便于将来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主题分类的设置遵循政务信息本体的内涵和知识体系的客观实际,选择的是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相对本质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使分类中大类的设置能覆盖电子政务各领域及相关知识范畴,能正确反映类目间的概念逻辑关系,并可保持相对稳定。主题分类的一级目录包括:中共党务、国土资源、信息和技术管理、城乡建设、财政、测绘、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档案。这几大类基本上覆盖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所涉及的范畴。

主题分类采用线性分类法。每向下一层,信息的专制性就更高一层,下一级类目是对上一级类目的逐层细化,如国土资源是一级类目,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行政管理的范围,其下一级类目包含:土地、地质、矿产。分类按照有概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进行。

由于电子政务是主题驱动的,政务信息资源本身是具有特定的含义的,采用主题分类则是根据资源本身内涵的不同做出的对同类主题的资源进行归类对不同主题的资源进行划分。由此可见,主题分类是核心,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它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的属性或特征。

3.2.2 机构分类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①使用者对各部门拥有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分布情况不了解,妨碍了对信息的获取,②拥有数据的部门对使用者的需求不了解,难以直接将信息资源发送到使用者。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机构组成体系庞大而复杂,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分权管理、存放分散、共享困难等问题,使用者对各部门到底拥有些什么信息资源不甚了解,同时,信息管理者及高层领导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状况缺乏宏观的把握,也就是严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因此,本文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处理、管理相关的最主要机构、部门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称为“机构分类”。

机构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4个大类组成,即市局内设机构、市局派出机构、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市征地

拆迁办公室;二级类则是根据一级类下现有的各不同的单位、部门再分类。再往下细分时主要结合了业务分类,因为每个单位、部门都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而每一项职能势必产生相应的资源,按照这种思路将机构分类完成。

机构分类本质上就是按照各单位、部门分别拥有的信息资源来分类的,通过建立机构分类目录,同时再结合信息资源目录元数据库中存取位置等信息,能非常好地解决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说是在使用者和各单位、部门之间搭起一个桥梁和纽带,既方便使用者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也利于各单位、部门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目录化整理后系统地提供用户使用,这对于领导者等宏观决策者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机构分类,对于资源来说,日后产生的新的资源可以方便地根据其相关的最主要部门而分别添加到已有的分类中,可延性较好;对于拥有资源的机构来说,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资源被集中地分在同一个上位类下,也利于该单位或部门的人员掌握、利用和处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此分类密切结合了目前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机构组成现状,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若日后出现机构调整等情况,则将对机构分类产生较大影响,可能需要作较多修改。另外,机构分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在内容上的含义。

3.2.3 业务分类业务分类是按照政务信息资源最相关的业务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体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面和服务面的性质。

业务分类采用线性分类法。一级类由16个大类组成,即按照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和行政工作等分为中共党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财务、地政管理、储备土地管理、征地拆迁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管理、测绘与地籍管理、房地产权登记管理、政策性住房管理、物业管理和住宅产业化管理等。再往下细分时,就将每个业务大类按照平时的业务工作流程划分成业务小类,例如地政管理下就有计划管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交易、临时用地、地价测算等11类业务分项;最后,每个业务分项下展开的就是该业务分项产生、处理的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具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时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业务分类就是结合了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背景、服务特点、部门职能等得出的。业务分类则能很好地反映出各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以及职能部门向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

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也是集中为深圳市人民提供土地、地质、矿产、测绘、房地产、物业、政策性住房等相关业务的政府机关,而其许多部门的职能就是以上相关业务的办理和管理,如地政处的主要业务为土地管理、地质矿产处的主要业务是地质矿产管理、测绘地籍处的主要业务是地籍测绘管理等,而其他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也是和本局的各项业务密不可分的,业务分类可以将一个业务涉及到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者查找这些在内容属性上业务特征很明显的资源就会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能非常完整。

此外,业务分类是对国土房产管理的各项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并归纳概括得出的,十分符合职能的工作流程和业务人员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以某个业务办理案件的形式进行查找资源,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分类。

3.2.4 资源形态分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称为“资源形态分类”。

资源形态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6个大类组成,即数据库、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空间数据资源、交互资源、档案资源;二级类则是根据更具体的资源不同表现形式再划分,例如将文本资源分为书刊、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业务指导、规划计划、统计分析等17个小类,将多媒体资源分为音频、视频、静态图像、矢量图像4小类;再往下细分时根据资源的数量多少等具体情况,部分结合了业务分类,具有一定弹性。

资源形态是资源一旦产生便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资源形态分类是最稳定的分类之一。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资源日益增多的实际状况,资源形态分类也体现出其优势所在,因为除了总体上的稳定之外,即使全新的资源形态也可以被方便地添加到分类体系中。同时,由于每一资源都可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被唯一确定地分在一个相应的上位类下,主观影响力很小,因此非常客观科学。

但是由于资源形态只是资源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此不能直观地反映资源内容上的含义,因而不适合用户根据资源内容的特性来进行发现和定位。

3.2.5 资源用途分类 信息之所以能成为资源,是因为它是具有用途的,根据信息资源的用途这一大属性特征将,是一种科学合理且便于用户发掘其使用价值的分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不同的用途将其进行分类,体现了信息作为有用资源的特征,称为“资源用途分类”。

资源用途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5个大类组成,参考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依法行政手册》上关于“信息和档案管理”部分,分为基础地理信息、业务基础信息、业务审批信息、档案信息、综合事务信息;二级类则部分结合了业务和资源形态分类。

基础地理信息包括作为地理参考的公共性基础数据,例如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数字正射航空影像、卫星影像)、地下管线(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讯、燃气等)、测量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等。

业务基础信息包括依据法定职权发生的国土与房产管理的基础性专业信息,为日常业务审批提供有效依据,例如地楼房及房地产权登记册信息(地籍、建筑物、房屋)、土地利用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调查数据(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钻孔地质数据)、土地利用与土地供应计划、基准地价与地价指数、及其它委托项目成果、政策法规、规章等。

业务审批信息包括在办理业务时产生的数据,是依据行政许可或非许可审批及其他依申请发生的事项发生的信息,是业务基础信息的更新来源,例如公文管理与督办数据、土地出让合同及征地收地协议数据、地价方案、租赁合同、土地使用费征收数据、地质环境数据、采矿权与探矿权管理数据、房地产行业管理数据、房地产权登记、抵押与查封数据、房屋租赁价格体系数据、经济适用房管理数据、物业监管数据等。

综合事务信息包括局内部事务管理产生的数据,例如数据、人事管理数据、合同财务管理数据、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后勤管理数据、行政事务数据等。

档案信息包括地政档案、产权档案、人事档案、声像等多媒体数据的索引与数字化内容。

4 结语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7

数据挖掘是从特定形式的数据集中提炼知识的过程,其在各行各业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且已然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挖掘技术有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文本挖掘这三个类型。

(一)数据挖掘

面向数值数据的挖掘技术称之为数据挖掘,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称之为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技术的水平对所发现知识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关联分析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和遗传算法等,对这些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与其具体应用等领域。

(二)web数据挖掘

web数据挖掘的主要对象是包括web页面内容、页面之间结构、用户访问信息、商务交易信息等在内的各种web数据,人们借助这一技术可短不仅可从万维网中有效提取知识,还可改进站点设计,为电子商务的更好开展提供服务。

(三)文本数据挖掘

文本数据的挖掘对象主要是文本信息,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特征提取、文本摘要、文本分类与聚类、概念操作以及探索新数据分析等,具体技术手段则有词频反文献频率向量表示法、词串表示法以及贝叶斯分类算法、词集合算法和文本聚类算法、K-最近邻参照分类算法等。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的意义

扩招使得高校生源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也日益庞大。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以及馆藏数据的存储积累均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然而,这些海量数据的质量鱼龙混杂,不仅包含对管理者与决策者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落后的、无用的、错误的信息,因此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十分重要。

(一)数据挖掘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决策能力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对挖掘出的有用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与研究,进而可促进自身决策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图书借阅情况,进而可探究出读者的读书喜好和借阅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读者的借阅规律,如此即可为日后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数据挖掘可为图书采购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的喜好,我们可对图书馆的下一步采购工作进行科学预测,图书采购行为将更加科学合理。传统图书馆管理中,采购人员都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决定采购什么类型的图书,这无疑不利于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

(三)数据挖掘可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需求,这要求高校图书馆为其提供不同的阅读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通过数据分析设置不同的服务标准,进而可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为浓厚。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基于上述章节对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意义的分析,我们应进一步重视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本章节笔者将重点介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一)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时,可以高校图书馆的网站系统为基础。从北邮、银博等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来看,基本都采用三层结构体系设计,即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由一系列交互页面组成的用户界面层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用户实现对图书馆网站的访问以及帮助管理者获取访问者的实际需求信息。我们常用的用户注册与登录、图书资源搜索与预定、图书智能推荐等等模块均属于业务逻辑层的内容,其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数据访问则不仅可提供外部数据库的访问服务,同时还具备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库中各类型数据的作用。

(二)图书馆管理数据仓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挖掘功能的基础,因此其设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至关重要。注册认证库与图书馆信息库共同组成了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而图书馆信息库又包括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图书借阅历史列表、出版信息实体以及管理员采购图书清单、用户图书预定需求单和新购图书单等内容。因此,高校图书馆数据库里的数据十分庞杂。为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能力,所有SQL的调用都应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使用参数进行数据传递可为系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三)聚类分析应用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模块在挖掘出有用信息后可将数??结构存储下来,这就是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聚类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该技术手段可为图书馆采购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通常而言,我们在设计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聚类分析时需实现读者聚类与图数聚类这两个方面。所谓读者聚类,也就是依据读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读者群划分;图书聚类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方式则是根据图书被借阅的次数进行聚类分析。

四、数据挖掘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如前文所述,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决策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为图书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但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挖掘技术仍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从异构数据源中挖掘信息

异构数据源也就是多个不同的相关的数据源系统的集合。数据挖掘技术需从高校图书馆中繁杂的信息中挖掘出所需的信息,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方可得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各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一现实背景对图书馆管理者及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多种新兴技术才能有效构建起具有多种数据源构成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才能有效完成数据挖掘工作。

(二)不同表现形式的数据挖掘结果

从目前来看,高校图书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所获得的数据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数据挖掘所获得的结果类型诸多,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在系统应用中,用户极有可能会提出要挖掘不同信息与知识的要求,此时就需要系统技术人员从更大规模的数据集中挖掘出更多的不同形式的结果。

(三)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进行交互式挖掘

我们在从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库挖掘数据前,要想预测出能挖掘什么内容的信息具有较大的难度。对此,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应以一个搜索过程来处理复杂的数据挖掘与查询,但为了完成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务必保留所有的中间结果。在进行数据挖掘时,用户可通过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查询请求来动态调整此次数据挖掘的目标,以保障挖掘过程的有效推进。所以信息管理系统需从不同角度观察挖掘数据的中间结果,如此才可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观察数据。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书库管理开架书库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37-02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已经成为最基本、最普通的读者服务模式。开架借阅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的观念束缚,确立了现代图书馆藏用并举的新的服务理念,充分展示了图书馆馆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同时增进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相互沟通,缩短了读者与书之间的距离,方便了读者查询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切实体现了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这是图书馆观念上的一次变革,也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但开架借阅也给书库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乱架现象严重,图书及书标损坏严重,图书归架的质量和速度下降,图书丢失量加大等。本文就图书馆开架借阅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图书乱架的原因

图书馆整个书库的书就是一个系统,每本书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一一排列,每本书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读者在查阅的过程当中,不按规定放置图书,就会使井然有序的书库乱成一团,就算熟悉馆藏的馆员,在接受读者帮助查找的要求之后,也往往只能望书兴叹,这样的局面不仅破坏了开架文献的有序排列,妨碍了广大读者对开架文献的正常查询与利用,影响图书开架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给图书管理人员加大了劳动强度。

1.读者因素

1.1读者取书随意性和盲目性

不少读者进入开架书库后,由于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归类、排架的专业性较强,致使读者对所需图书属于哪个大类及在馆藏的什么位置不是很了解。读者进入开架书库后,要么不知道从哪个架位上取书,要么从不同架位上把书取下后,比较之下或拿不定主意而随意乱放其不需要的书籍,使这些书很难回到原架位。

1.2读者不使用代书牌

有些老读者自认为自己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会准确地将不需要的图书放回原位,就不主动利用代书牌。其实读者只是对馆藏图书的位置有大致的了解,并没有对每本书的位置做深入地研究,所以读者在不利用代书牌的情况下,很难将图书放回原位置。

1.3读者藏书

藏书是指读者有目的地将其所需书籍藏于其他大类书架的隐蔽处,留待自己下次再借。因为每个图书馆都有规定读者借阅册数,所以“藏书”这类现象非常普遍。

2.图书馆自身因素

2.1图书馆员监督不到位

开架借阅的目的是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最大限度地、充分地被广大读者所利用。而不是管理员将读者引入书库后放任自流,任其读者无目的、随意地乱拿乱放。管理员应根据读者需求向其提供,推荐所需文献。

2.2开架借阅书库排架太繁琐

图书馆开架借阅书库划分要以读者需求为主,要根据本地区大部分读者对哪个类目的书籍借阅率较高,再对开架书库进行排架,使读者进库后首先接触到所需图书,这样即缩短了读者借阅时间,又使其他馆藏图书不易被经常翻动。

2.3设备老化

有的书库所用书架、书立有待更新,特别是一些流通率很高的图书其所用的书架和书立(质地较轻),档面较小的书立对大开本较薄的图书或小开本较厚的图书夹在一起的情况,不能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极易使书架上的书籍东倒西歪,乱架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二、图书资料损坏原因

图书馆多数读者都能自觉爱护图书,按时归还,但也有个别读者,对公共财产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借阅时,乱拿乱放,书籍的丢失、损坏、污损现象时常发生,还有部分读者无视归还日期,图书久借不还。

1.污损图书突出

在开架借阅模式下,馆藏图书破损严重。由于读者直接进入书库翻阅,查找所需图书,部分读者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参考价值大的数据表格或图表就会划线、折叠,严重的会将其剪掉。

2.书刊遭窃

公共图书馆的开架书库及阅览室书刊不仅受到损坏,而且遭窃现象也较为严重。有些素质不高的读者看到自己参考价值很大的书籍总想据为已有,尤其是在冬季,读者很容易将书藏起带走。

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出现的问题令人心痛和忧虑。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社会不良风气对读者的影响。②书刊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了读者的购买力。③出版的优秀书刊和专业性较强的书刊不多。④图书馆内部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少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图书馆开放时间和书刊借阅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规章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读者对图书的损坏、盗窃有机可乘;图书馆的经费不足致使设备条件不能满足书刊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公共图书馆开架管理的措施

开架借阅这种新的服务模式,需要新的服务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措施,为了达到开架管理的目的,真正从维护读者的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资料的损失。图书馆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使读者更方便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1.制定严格的开架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为了管理和保护好馆藏图书,图书馆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开架管理规章制度。如书库管理制度;图书借还制度;开架阅览管理办法;对损坏、盗窃书籍赔偿办法;图书管理员工作奖罚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行为。

2.加强对读者的教育和引导

要解决书库乱架、图书损坏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做好读者工作,提高读者素质,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者真正认识到爱护书籍应该从自身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做事原则,时刻提醒他们,使其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道德观念慢慢增强。图书馆员还应了解广大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掌握他们的阅读规律,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阅读辅导,从而使读者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并爱护图书馆馆藏和设备。积极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搞好专题服务,努力提高书刊利用率。通过对读者开展借阅辅导工作,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和引导,让读者掌握入库选书和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以减少借书的盲目性。比如进行一些图书分类法方面的知识宣传,在开架书库醒目位置制订《中国法》分类简表,并附上辩类、归类的原则条款,使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划分有感性的认识,减少乱架现象的概率。通过各种行之效的方法,提高读者的思想素质,使他们以“窃书”为耻,“护书”为荣,自觉地养成爱护国家公共财产的良好品质。

3.开架书库实行色标管理,设置醒目架位类目指示牌

实行开架借阅只按索书号排架是不能满足读者和图书馆人员的管理需求的,既不便于读者很明显的区分馆藏文献资料,又给管理员排架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每类书只有索书号,没有色标区分,很容易造成乱架现象,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应采用色标和序号来排架。就是将图书按索书号排好后,按一定的数量指导借书室的藏书按照大类进行区分,对于同一书架上相同类目的图书,在文献资料的规定的某一相同位置贴上相同颜色的色带,不同区间的图书则贴不同颜色的色带。在用色带将图书按大类分开后,再以大类为单位,将各大类之间的文献资料按分类号,用不同颜色的色板书写上各大类目及名称。并将不同颜色的色带所代表的类目张贴借书室醒目处,在读者进入借书室时,只需按照色标分类找寻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即可,通过实行色标管理,不仅使读者走进书库一目了然,而且也可以大大节省读者的借阅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图书串类乱架现象。

4.做好保护书标工作,提高归架质量和速度

在图书归架过程中,由于书标的破损和模糊不清,难以辩认图书类别,从而影响了归架的质量和归架速度。因此我馆在对新进图书分类整理时,在书标上再贴透明胶带,对书标实行保护作用。

5.合理组织开架图书,加强剔旧工作力度

对开架图书合理组织,使之不断进行调整补充,不断剔旧更新,充分开发利用,提高书刊利用率,改善藏书质量,是做好开架借阅的关键。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各种年龄的读者兴趣爱好不相同,他们的阅读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受社会环境发展的影响,有时也比较集中地阅读一些相同的书刊,这些书刊一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怎样处理和分析读者阅读需要和兴趣的阶段性,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分析掌握读者阅读的中心脉博,将读者的长远需要、集中需要予以区分与结合,合理组织好藏书,去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6.深化内部管理,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首先,要求领导重视开架管理和保护藏书的工作,并且要给每一位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开架借阅方式要求管理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读者、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吃苦精神。图书馆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又要有管理能力、分析能力与业务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信息观念、应变能力,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要熟悉馆藏,要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各类文献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当好读者的向导。

7.设立新书书架

一般书库都是按图书分类的类目、索书号顺序排架。这种排架方式会把新到馆图书、读者经常借阅的书籍或社会上流行的热门书籍分布在书库的各个书架上,读者查找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济阳县图书馆在第一借书室,靠近门口处设立了新书专架,将新到馆图书先按大类粗放置专架上,等待大部分读者阅读潮过去之后,又一批新书进库之前,再将这些书籍按分类号、索书号排列。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减少读者盲目找书所造成的乱架现象,节省了读者的借阅时间。

由于馆藏图书每天都处在不断的流通状态中,乱架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我们还应将图书整架工作列入流通部门的日常工作,每天在进行必要的图书上架的同时,对馆藏图书进一步掌握,积极引导读者查找所需图书,将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崔红娟・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错乱架原因分析及对策・山东图书季刊,2004(3)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

1前言

数据挖掘也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1],于1989年被正式提出,之后伴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数据挖掘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技术知识,也获得快速发展。简单地说,数据挖掘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各种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然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统计分析。传统的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带有某种目的的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发现其中未知的、隐含的知识。这是一种新的分析处理手段,也是目前大数据处理中流行的分析方法,结果往往会超出传统认知,从而发现新的知识。其经典案例有通过对美国超市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周五晚上买啤酒的男士通常会购买尿不湿这一现象,之后营销学和市场学再对这一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和营销战略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领域广泛,零售业、金融业、医疗教育行业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其中大多数以某个学校、某个图书馆或者某个连锁书店为分析对象,还有一些研究立足于图书阅读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联分析。本文以一个省级图书管理平台为分析对象,采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两种算法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未知的隐含信息,力求从更好地服务读者、更方便地管理图书、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几个方面提供可用信息。

2数据准备

数据平台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均提到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问题,各省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带来庞大的数据,要想利用好这些数据来为中小学读者、管理人员带来更加有效的信息,就会面对几个实际的问题:1)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完全一致,客观表现不一,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情况各不相同;2)中小学图书馆各自归属不一样,数据库建设标准各有不同;3)部分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平台已经完成,但错误信息较多、使用较少;4)对已经运行较好的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利用不足。

四川省教育厅于2012年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开始建立省级图书管理平台,涵盖全省所有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和流通数据。该平台帮助全省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通过建设管理平台,全省各中小学图书馆一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发现纠正数据库错误,形成真实有效的图书馆数据信息。

数据选取本研究数据均采集于四川省省级图书管理平台,时间窗口定于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通过对全省图书信息化的调研分析,决定采用图书信息化实际发展差距不大的区域进行分析挖掘。以省会城市的数据为例采集数据,同时将其按照主城区和周边城区两个部分进行拆分,对两个部分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挖掘不同区域的信息,同时可以结合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将选用图书馆代码、图书馆所属城市、图书分类号、书名、作者、借阅人姓名、借阅人性别、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等19个维度进行挖掘分析,详见表1数据挖掘字段。

图书分类方法采用中图法基本分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n—自然科学总论;B—哲学、宗教;o—数理科学和化学;C—社会科学总论;p—天文学、地球科学;D—政治、法律;Q—生物科学;e—军事;R—医药、卫生;F—经济;S—农业科学;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工业技术;H—语言、文字;U—交通运输;i—文学;V—航空、航天;J—艺术;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K—历史、地理;Z—综合性图书。

3数据挖掘分析

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挖掘结构,一个是挖掘算法。需要从挖掘结构中获得相应数据,然后再使用算法进行分析。数据挖掘的算法很多,如决策树算法、聚类分析算法、关联算法、时序算法和线性回归算法等,大多数算法都能达到几种不同的功能,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比如人工神经网络、关联分析、遗传算法、聚类分析等。本文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两种方法,针对以上选取数据进行分析。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ing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按照它们的属性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也可以说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别的分析过程。

聚类分析在图书馆文献研究中,通常选用年龄、学历、收入等量化指标进行聚类情况,本文将从图书类别、性别和借阅时间(月)三个维度进行聚类,尝试发掘新的知识点。

主城区聚类分析根据主城区数据中性别、借阅时间和图书类别进行聚类,自动分成了10类,从聚类结果的分类剖面图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整体情况,比如从性别来看,中小学图书馆的借阅情况中,几乎男女借阅比例是五五比例,全年来看,借书月份按照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12、11、10、3这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按照从多到少,依次是i、J、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但是分别看各类的情况,则差异较大,具体如图1所示。

表1数据挖掘字段

图1主城区聚类分析分类剖面图

分类1: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主要集中在10月和12月借书,借阅i类图书最多。

分类2: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11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3: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2月份借书,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4: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借阅时间几乎都是11月,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5: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借阅时间主要都为10月,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6: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7:借阅人性别几乎都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8:借阅人性别上女生稍微多一些,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3、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9:借阅人90%为男生,主要集中在3月进行借书,借书类型主要为i类。

分类10:借阅人性别基本为女生,都集中在3月份借书,其i类图书借阅比例也是最高的。

非主城区聚类分析对非主城区进行聚类,根据性别、借阅时间和图书类别聚类结果,也自动聚类成为了10类。从聚类结果的分类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变量的整体情况,比如从性别来看,中小学图书馆的借阅情况中,几乎男女借阅比例是均衡的,全年来看,借书月份按照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12、6、11、10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按照从多到少,依次是i、p、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但是分别看到各类的情况,则差异较大,具体如图2所示。

图2非主城区聚类分析分类剖面图

分类1:借阅人性别都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2月借书,借阅i类图书最多。

分类2:借阅人性别都是男生,主要集中在12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3:借阅人性别均为女生,主要集中在11月份借书,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4: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借阅时间以10月为主,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5:借阅人性别都为女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6、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6: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10月份借书,借阅书籍i类最多。

分类7:借阅人性别均为男生,但是没有在最集中借阅的6、10、11、12几个月中借阅,借阅类别最多的i类。

分类8: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大部分借阅时间以11月为主,借阅类型i类最多。

分类9:借阅人性别都是女生,主要集中在6月份借书,借阅书籍p类最多。

分类10:借阅人性别都为男生,大部分借阅时间以6月为主,借阅类型p类最多。

聚类结果分析总体上看,主城区借书的男女总体比例基本均衡,借书的时间集中月份分别是12、11、10、3几个月,12月是借书最多的月份。借书类别主要集中在i、J、H、G类,其中最大的则为i类——文学类图书。非主城区男女借书比例基本均衡,借阅时间和图书种类两个维度不同,如表2所示。

表2主城区和非主城区聚类分析结果总体对照表

针对他们从总体上展现出来的不一样,尤其是读书的时间,虽然大体上都集中在12、11、10三个月,但是主城区3月借书的集中度排在第四,非主城区10月借书的集中度排在第二。

结合实际抽查访问,学生集中年末借书,跟气候、新的学期都很大关系,而3月和6月这两个数字,分别说明两个问题,主城区3月读书,是因为新学期开学和春天气候适合阅读,而非主城区6月借阅很多,却主要是因为暑假时间长,放假前学生假期阅读计划较多。

从两个结果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寒暑假对于主城区学生读书影响不大,但是这个也体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寒暑假期间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非常影响学生阅读,也许寒暑假图书馆能够继续开放,我们能够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借阅图书的类别情况,其实也很有意思。虽然都是一个城市,但是主城区和非主城区竟然在借阅种类集中度排名第二的类别上发生了不一样,主城区主要借阅类别集中度排名第二是J文艺,而非主城区借阅类别集中度排名第二是p天文、地球、科学。其他都一样,第一名是i文学类,第三名是H语言文学类,第四名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

主城区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的爱好相对较高,可能跟城市氛围有关,相对主城区的经济会较好,受到城市的艺术熏陶较多,毕竟通常主城区的艺术展会多于非主城区,而非主城区的孩子却对天文、地球、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也许跟他们相对主城区孩子,离自然更近的原因。

图3频繁项集的样例图

图4主城区关联规则图(1)

关联规则关联规则主要是挖掘寻找给定数据集中,项之间的关联或相关度,揭示某种数据项间的未知依赖关系,运用关联规则可以从一个对象推断另一个对象。比如之前提到的尿布和啤酒的故事,超市通过这个算法发现买尿布的也会买啤酒,这种情况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然后进行验证,产生关联规则的方法是找出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为了判断关联规则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然后进行验证,产生关联规则的方法是找出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为了判断关联规则的有效性,通常采用三个指标进行评价,分别是支持度(Support)、可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其三个指标的含义分别是,支持度(Support)指的是对象包含的产品同时出现的概念;可信度(Confidence)指的是一个产品出现的同时,另一个产品出现的几率;提升度(Lift)是两种可能性的比较,也就是已知一个产品出现的同时,另外一种产品也出现的可能性,与任意情况下,这两个产品出现的可能性的概率比值或者差值。

图5主城区关联规则图(2)

图6非主城区关联规则项集图

本研究将从以上三个指标挖掘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图书类别借阅之间的关联关系。

主城区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对主城区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获得复杂的项集及其依赖关系网络,如图3所示。

图3是频繁项集的样例图,显示了关联规则算法所挖掘出来的频繁项集,即是哪些类别的书出现的情况频繁支持度。可以看到,J、G、i类的支持度最大,为3862。根据其支持度从大到小排名,组合前十的为JGi、HGi、HJi、ZGi、KGi、ZJi、KJi、BGi、ZHZ、KHZ。

对于主城区的关联规则图,图4是按照重要性从重到轻进行了排序的,“重要性”指的是其后显示的预测规则可能的重要性。而图5是按照“概率”由大到小进行了排序的,“概率”就是指一个规则为真实的可能性。综合来看,主城区图书借阅不存在明显的关联规则。

非主城区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对主城区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获得复杂的项集及其依赖关系网络,如图6所示。

这幅图是频繁项集的样例图,显示了关联规则算法所挖掘出来的频繁项集,即是非主城区哪些类别的书出现的情况频繁支持度。可以看到i类一直独秀,支持度最大,为10274。

图7非主城区关联规则图(1)

图8非主城区关联规则图(2)

从非主城区常关联规则中置信度展示图分析,就是图7中的重要性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置信度的大小(图8)。从数据来看,借阅i类和H类后再去借阅F类图书的置信度是最大的。

关联结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需要结合多个指标,对产生的关联规则进行实际分析。我们在概念发生为100%里面重要性最高的规则进行实际分析。

主城区的关联结果显示借了Z综合类图书和F经济类图书的最容易再借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非主城区结果显示借了i类文学和H类语言文学类最可能借阅p天文、地球、科学类图书。

从这两个结果来看,非主城区的结果容易与聚类分析结果相联系,因为在非主城区在聚类分析时也显示出一个特点就是:中小学生阅读倾向明显在i、H、p这三类,再结合产生的这个关联规则,说明非主城区中小学的图书借阅类型比较固定,我们可以更加广泛的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度。

再看看主城区的结果,Z类综合图书和F类经济图书都不在聚类分析的最受欢迎的几种类型图书里面,虽然G类文化、教育、体育图书进入了阅读类型集中度前四,但是也排在第四名,由此可以粗略的得出一个结论,主城区中小学学生图书类别借阅关联并不明显。再次回到主城区关联规则分析图进行分析,从重要性的从大到小到概率的从大到小,均没有出现像非主城区那样与聚类分析的类别集中度重合的类别出现。因此,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主城区中小学学生借阅图书相对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个人阅读集中度不高。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分类管理;问题;对策

图书馆的作用在当前越加显现,无论是个人专业素质或综合素养的提升,或者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当前图书类型的增多,我国图书馆的馆内资料形成包括纸质和无纸化的多种书籍资料等,且各种纸质书籍资料的材质不同,各种书籍资料的价值差异较大,在管理上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管理书籍等类型越加丰富,需要注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发挥图书馆效能等。

一、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的现状

图书分类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基于各种不同内容、不同材质的书籍在馆内安排的位置及保护工作存在差异,为更方便读者阅读和馆内人员对图书的保护性管理而进行的。目前我国国内图书馆已经普遍使用图书分类管理这一手段,首先以材质为类别,建立了包括图书阅览室、报纸杂志阅览室、电子及多媒体阅览室、高级档案阅览室等多种针对不同材质的分类管理板块,或者在馆内隔离出一定的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基本能够将不同材质的书籍进行划区管理。读者只需要明确所需资料的材质就可以首先选择正确的阅览室进而查询资料。其次,以图书阅览室为例,图书馆人员会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分类,一般会划分出各大学科的不同书籍管理和阅览区,进而更明确引导读者选择正确的科学材料。对于医药类等专业的图书馆则一般会根据具体科学划分材料。在完成内容分类后,图书馆一般会根据书籍的出版时间进行再次分类,进而形成内容由早及近的管理模式,更加便捷读者阅读,并为馆内的图书管理奠定较好基础。此外,图书馆还会建立电子条码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更便捷完成图书分类管理,提升服务读者和进行图书保护性管理的工作等。

二、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分类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对古籍性质书籍的保护欠缺

目前我国图书馆对于古籍性质的书籍期刊、高级档案等的管理并没有真正建立特殊有效的保护管理方案,尤其是古籍性质的图书与期刊,并为建立独立管理区域和保护措施。这使得我国图书馆的古籍书籍与期刊的损坏较多,书籍的清洁程度及工整程度都不高,这对于书籍的持续管理不利。而对于高级档案等极珍贵资料的管理虽然有着一定的特殊管理模式,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达到高级档案的无损坏,这不仅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遗憾,更是对某些专业发展的伤害,必须引起重视。

(二)对引导读者自助阅读不利

目前我国图书馆虽然在时间基础上进行了图书的二次分类,但是实际上书籍的借阅量与出版时间等并无太大关系。读者一般只知道书籍的大致信息,不一定清楚书籍的准确出版日期,这就使得读者自助寻找书籍的效率不高。而读者对于书籍资料等的阅读一般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热点书刊、重点书刊等方面,目前我国图书馆内一定时期内书柜中书籍的借阅量都是比较集中与少数的集中书刊之上,因此只是以时间划分书籍分类管理的内容还是有所不足的。

(三)条码管理技术引入后并未得到全面利用

在我国图书馆引入条码管理技术后,虽然能够在计算机系统辅助读者自助或半自助进行书刊的准确查找,明确书刊所在的具体馆名及馆内位置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分类管理效率。但实际上,我国图书馆条码管理技术的使用并为完全展开,条码技术在读者自助使用方面还是很少的,使用率不足20%,而书刊等的馆内阅读中,读者一般会将书刊等带离原柜,管理员还是需要在馆内全面整理后归类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条码技术实际上成为人为管理的辅助工具,不能够发挥全面的书籍分类管理优势。

三、促进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促进我国图书馆的分类管理工作发展,图书馆还需进行如下努力:

(一)加强对古籍性质书刊的特殊保护性管理工作

我国图书馆的古籍、高级档案等的管理必须建立全面的特殊保护性方案。对于古籍,应该建立专门的古籍阅览室,对于年代久远的书刊等,应该考虑将资料录入电子阅览室等,方便读者进行无纸化阅读,进而保护古籍。对于书籍损坏较大的古籍等应该及时修复,并且加强保护。对于高级档案应该将原档案珍藏,而在当前模式下开发高级档案的影印版本供读者阅读。

(二)根据借阅量划分书籍辅助读者自助借阅

鉴于我国图书馆内读者对于各种书刊的借阅量相对集中,图书馆可以考虑根据书籍的借阅量等在出版时间基础上,从书籍的借阅量出发进一步划分书刊管理区,加强分类管理。进而形成热点阅读区等,供读者在更多的时间内自助完成书籍的查找和借阅工作等。

(三)加强对读者宣传图书管理信息等引导读者自主完成图书归档工作

条码技术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图书分类管理,要更好的落实保护性管理和高效管理。图书馆必须注重更多的对读者进行图书保护等信息的传播,引导读者在借阅中自助将书籍归类放回原处,进而更好的方便其他读者借阅和降低图书馆分类管理的工作量等。

参考文献

1.方敏.高效图书馆档案的分类管理与分级实施[J].黑龙江档案,2008(3)